2015年暑假教师培训测试题 - 副本

2015年金羊学区西片暑期教师培训测试题

姓名:_______ 学校: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填空(25分,每空1分)

1.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他的()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

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写的一本书,目的是为了切实地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质量。

3.作者认为:“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

4.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到()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5.在思维课上进行着一种复杂的过程,这就是个性在创造性的思维中,在对待周围世界的现象的态度中,在解释和深刻理解这些现象中进行的()的过程。思维课的教育意义,首先在于它能使知识得到经常不断的()。

6.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是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是()。

7.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8.多年的经验使我们得出结论,可以把所有的教学方法归为两类:一类是()的方法;另一类是()的方法。

9.人们习惯把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称为()。在这个时期内,学生在身体、智力、道德方面都在、迅速发展,所以教育者面前是会出现许多困难的。只有把教育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克服这些困难。

10.想让学生克服负担过重的现象,就得使学生有()的时间。

11.辩证思维是智力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合乎规律的完成由情感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向()的过渡。

12.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13.()不仅是使知识得到深化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要的途径,而且也是检查和考核知识的最重要、主要的途径。

14. 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也需要尊重;学生需要爱,教师也需要爱。()的师生关系,才是民主的、平等的、对话的师生关系。

15.()是学生的两种最必要的学习工具,同时也是通往周围世界的两个窗口。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起开始施行。

17.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因为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

18.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19.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掌握知识就是使周围世界的事物、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

()的东西。

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

二、判断(30分,每题2分)

1.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在于,要使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都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

2.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备课的时候,教科书无论如何不能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那个真正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老师。( )

3.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4.学生学习之时,越是注重思考,学习的效果越好。()

5.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6.诱使儿童自觉、刻苦学习的最强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赋予他的学习以人情味。使他感到为自己的亲人(爸爸妈妈等)带来喜悦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7.当教师的知识足以覆盖课堂内容的时候,他上课的重心就可以放在学生的思维状况上了。

( )

8.听课和分析课,主要目的就是给上课教师提出一些建议。()

9.教师教育观的核心是质量观。()

10.如果一个年轻的公民,没有早在他的童年时代就体验到对卑劣行为的蔑视和为别人的痛苦而分担忧愁,那就难以设想他会有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 ( )

11.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学生学会了流利地、有表情、有理解读的时候,才能谈到区分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部分的技能。()

12.苏氏认为转化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13.在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这一章节中,苏氏主要写了巴甫里克的成长经历,男教师给巴甫里克做的鉴定是“思维迟钝的儿童”。()

14.促使学生思维积极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让学生完成独立作业,把这种独立作业作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包含在学习新教材的过程中。()

15.教学的技巧就在于使学习、掌握知识变得轻松和毫无困难。 ( )

三、不定项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众所周知,()可以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加强学生的注意力。

A、讲授手段

B、联想的手段

C、直观的手段

2.我想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

A、体育运动

B、喜爱读书

C、热爱劳动

3.智育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但不能简单地把智育归结为积累知识包括:() A、获得知识和形成科学世界观;B、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C、培养脑力劳动文明;D.养成一个人在整个一生中对丰富自己的智慧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需要。

4.、培养学生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的先决条件有:()

A、学校里,首先是教师集体里,要有一种丰富的智力兴趣的气氛;

B、课堂教学要在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的背景下来进行;

C、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他在课堂上要教的东西多一百倍;

D.任何时候都不要使脑力劳动间断;

E、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在智力方面有自己特殊爱好;

5.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

A.教给他思考。

B.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

C.识字教学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D.教会他阅读。

6.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是().

A、关心学生的健康

B、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C、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D、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7.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思考之室”是指()

A、学生阅览室

B、学生教室

C、教师办公室

D、学校图书室

8.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能?是不是所有的课都能上得有趣呢?兴趣的源泉何在呢?所谓课上得有趣,这是说:()

A.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B.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C.把自己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的心里。

D.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权力感”。

9.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应该是一个()的王国。

A.努力学习

B.心情放松

C.积极思考

D.快乐生活

10.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和我们新教育实验中共同提法的是让学生不停的()。

A.思考 B、劳动 C、课外阅读 D、观察

四、简答(10分)

有些孩子刚入学的时候,成绩很好,可是到了三四年级以后,却觉得学习越来越困难,对于这部分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做呢?

五、辨析(15分)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答案

一、填空

1、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

2.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

3.手段

4.课外阅读和其他资料来源

5. 自我表现运用

6. 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7.阅读

8. 使学生初次感知识和技能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

9.困难的年龄期自我教育 10、自由支配 11.抽象逻辑思维

12.因材施教的原则 13. 运用知识 14.互尊互爱 15.阅读和书写死记硬

背 16、1994年1月1日 17.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

18、平等个体差异 19.学生自己 20、靠法制靠制度

二、判断

1、√ 2. √3. √ 4. × 5. √6. √ 7、√ 8、× 9. × 10、√ 11、√

12、√ 13. × 14. √ 15. ×

三、不定项选择

1、C 2. B 3、ABCD 4、ABCE 5、B 6. A 7. A 8. ABD 9. C 10. C

四、简答

(1)给学生自由的时间,保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2)克服知识与能力的脱节问题,让学生学会边阅读边思考。(3)培养求知的愿望,认识的需要,使自己今天精神生活比昨天更丰富。

五、辨析

答:①这种说法正确。②惩罚绝不等于休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孩子犯了错,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是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③所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