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基本常识

放射源基本常识
放射源基本常识

放射源基本常识

1、什么是放射性?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一种叫“原子”的微小东西构成的,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原子核有的稳定,有的不稳定。不稳定的原子核会发出各种“射线”,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放射性”。大家熟知的射线有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伽玛射线和中子射线等。这些射线性质不同,穿透能力也各有不同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使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得到。

2、日常生活与放射性有关吗?人们开始发现和认识放射性是大约100年多以前的事情,但放射性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放射性可以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体本身都有放射性。人类在不断改造世界,争取美好的明天。人类根据各种需要(医疗、工业、农业等)研究和制造出一些带有放射性的物质,这种物质叫人工放射性物质。另一方面,有的放射性物质在地球诞生时就存在,如土壤中的铀、钍、镭、钾等,它们叫做天然放射性物质。人们受到的放射性照射大约有82%来自天然环境,大约有17%来自医疗诊断,其他来源大约只有约1%。因此,人们对放射性无端的恐惧是没有必要的,特别是那些采取了安全保护措施正常使用的放射源,对人体是基本没有危害的。

3、什么是放射源?放射源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该包壳或覆盖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在正常的使用条件和正常磨损下,不会有放射性物质散失出来。如在料位计、探伤机中使用的放射源都是密封源。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如在医院中病人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为非密封源。目前使用的放射源的种类有近百种,但对于密封源,主要有钴—60、铯—137、铱—192和镭—226等;对于非密封源,主要用于医疗行业,如碘—131、碘—125等。

4、放射源的用途:据专家估计,全国放射源总数应在8万枚以上,全国现有用源的单位8300多家。放射源品种很多,用途也多种多样。农业,工业,医学,航天和环境保护等各行各业都广泛应用放射源。几十年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农业方面,放射源放出的射线可以用于培育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增加产量,改良品质。还可用于防止害虫、食品保鲜等。在工业方面,利用放射源可以进行资源勘探、矿石成份分析、配料控制和工业成像等。放射源还可用于治疗癌症,为人造卫星提供电能,治理城市污水和烟囱排放废气等。

5、放射源包装容器:放射源一般都装在特殊设计的包装容器内,以防止对人体造成伤害和保证运输的安全。放射源种类不同,包装容器也不同。包装容器大都为圆柱形,一般用铸铁、钢、铅、塑料、石蜡等材料组成。如果把放射源看作猛虎,那么包装容器就是关虎的铁笼。因此,随意损坏包装容器,后果是可怕的。

6、放射源警示标志:放射源不加控制是危险的,在放射性工作场所和放射源的包装容器上都会有警示标志。

7、怎样识别放射源?与一般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不一样,放射源放出的射线是无色、无味、无形的,因此看不见、嗅不到、摸不着。要识别放射源,除了根据标签以外,一定要依靠专门的探测器才能做到。还要特别注意,不同射线的穿透力相差很大,在放射源的容器外面一般也很难检测到它们。为了保证安全,必须由有经验的专门人员采用合适的仪器来识别。

8、放射源的防护:防止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以下三种防护手段和措施:(一)距离防护:距离放射源越远,接触的射线就少,受到的伤害也越小。使用放射源时,利用简单的各种工具(如镊子、几米长的长柄钳子等)进行操作,就能达到距离防护的目的。(二)屏蔽防护:选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铁或铅制等)做成屏蔽体可遮挡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三)时间防护:限制在存放放射源的区域内的停留时间,可减少人们接触射线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将上述三种防护办法组合应用。

9、放射源的分类:如果使用放射源时疏忽大意,没把放射源完好地保存在源罐内,(常用的是铅罐),或者把源丢失了,这样这个源就失去了控制,它就会对密切接触它的人造成伤害。根据这种伤害程度的轻重,国际原子能机构建议将放射源分为5类: 1类放射源极危险,在没有防护情况下,短时间(如几分钟到1小时)接触就可致死。这类源用在辐照装置、远距放射治疗仪和伽玛刀上。2类放射源高危险,接触这种源几小时至几天,也可以使人致命。这类源用在工业和伽玛照相,短距放射治疗仪上。上述两类放射源都叫高风险源。3类放射源中危险,在没有防护措施情况下,接近它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近几天至几周也可致命。这类源多用在工业测量仪上,如物位计,挖泥机测量仪、传送带测量仪、测井仪等。4类放射源低危险,不可能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可能造成临时性损伤。这类源用在骨密度仪、静电消除仪、厚度、料位测量仪上。5类放射源无危险,不会对任何人造成永久性损伤。这种源如眼敷贴器和科研仪器上的放射源。被盗的放射源多数属于4类放射源或5类放射源,基本不会对公众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公众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10、放射源的可能危害:放射源一旦失控,就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在情况较轻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只是有可能增加得癌症的机会。在情况严重时,有的人会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昏乏力,症状较重的人会一时失去工作能力,症状严重的人会死亡。近期甘肃省某大学教学试验场闲置近20年的放射性钴源被盗,造成多名群众受到严重的放射损伤,在当地造成相当大的负面社会影响。

11、发现或怀疑可能是放射源时,应当如何做?当你发现有无人管理的疑似放射源物体时,可以做以下几件事:⑴尽可能立即保护好现场,防止任何人靠近或擅自动作;⑵立即给环保举报热线(12369)打电话,报告

自己的怀疑和看法;⑶当有关监管人员到达现场后,向他们介绍自己知道的情况和看法,并尽可能协助监管人员处理问题。

10、放射源如何监督管理?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级环保局依法对放射源的生产、进口、销售、使用、运输、贮存和处置等的安全实行统一监督管理。从事上述活动的单位,必须向环保部门办理申请审批手续,取得放射源安全许可证。放射源应置于专用源容器内,并在带有明显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专用放射源库内贮存。放射源实行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检查,做到帐物相符,发现丢失,立即报告。从事涉及放射源的全部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等国家的法规标准。

11、放射源如何安全使用?放射源虽然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但若使用不当也会给环境或使用者造成伤害。因此,在使用中必须注意安全。1、使用者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安全防护知识,持证上岗。2、操作前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3、操作前应熟悉掌握该放射源的特性,并在具有隔离或屏蔽的条件下,使用专用工具操作放射源。4、操作前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佩带经过校准过的个人剂量计。5、操作过程中应有防护人员在场进行监测。6、对暂时不用的放射源应使其回到安全位置或将其放回到具有屏蔽能力的容器内和存放到有专人保管的放射源库内。7、对不再使用的放射源应退回原生产厂或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储存,任何人不得随意处置。

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 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 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 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 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60-70Gy,照射 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 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 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 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 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缘病理未净。 13.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部分切除术后。 14.密集肿瘤区(GTV)指通过临床检查或影像检查可发现(可测量)的肿瘤范围,包括原发肿瘤及转移灶。 15.计划靶区(PTV)指考虑到治疗过程中器官和病人的移动、射野误差及摆位误差而提出的一个静态 的几何概念,包括临床靶区和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在临床靶区周围扩大的范围。CTV+0.5cm 16.“B”症状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减 轻大于10%)称为“B”症状。 17.咽淋巴环(韦氏环,Waldege’s ring)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 所围绕的环形区域。 1、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物质或放射能来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方法一门临床学科。它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2、放射物理学——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治疗剂量学和防护。 3、放疗技术学——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定位技术摆位技术。 4、放射生物学——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 5、临床肿瘤学——肿瘤病因学,病理组织学,诊断学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各种疗法的配合。 6、亚致死性损伤(sublethaldamage,SLD) 细胞受到照射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全修复的损伤。 7、潜在致死性损伤(potential lethal damage,PLD)细胞受到照射后在适宜的环境或条件能够修复,否则将转化为不可逆损伤,从而最终丧失分裂能力。 8、致死性损伤(lethal damage,LD)细胞所受损伤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修复。 9、氧效应:放射线和物质作用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存在差异的现象 无氧状态产生一定生物效应的剂 10、氧增强比=————————————————————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基础知识-4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基础知识-4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 1.公众照射的年均照射的剂量当量限值为 (分数:2.50) A.全身<5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5mSv B.全身<5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50mSv √ C.全身<1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20mSv D.全身<5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15mSv E.全身<20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50mSv 解析: 2.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是指一年内 (分数:2.50) A.工作期间服用的治疗药物剂量总和 B.检查自己身体所拍摄胸片及做CT等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 C.工作期间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 D.摄入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 E.工作期间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与摄入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的总和√ 解析: 3.为了防止非随机性效应,放射工作人员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年剂量当量不得超过下列限值(分数:2.50) A.大脑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150mSv B.眼晶体1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500mSv √ C.脊髓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250mSv D.性腺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250mSv E.心脏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750mSv 解析: 4.为了防止随机性效应,放射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 (分数:2.50) A.不应超过10mSv B.不应超过20mSv C.不应超过50mSv √ D.不应超过70mSv E.不应超过100mSv 解析: 5.临床患者照射时常用的防护措施有 (分数:2.50) A.照射区域附近使用铅衣,照射区域外使用蜡块 B.照射区域附近使用铅挡块,照射区域外使用铅衣√ C.照射区域附近使用楔形板,照射区域外使用铅衣 D.照射区域附近使用铅衣,照射区域外使用固定面膜 E.照射区域附近使用真空垫,照射区域外使用铅衣 解析: 6.放疗机房屏蔽设计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分数:2.50) A.尽量减少或避免电离辐射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 B.使职业照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低于有关法规确定的剂量限值

放射性基本知识及其安全防护

放射性基本知识及其安全防护技术培训班讲义之一 广州瑞发有限公司编制

第一章放射源 §1-1 物质、原子和同位素 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体,大的如宇宙中的星球,小的如肌体的细胞。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物质又是由无数的小颗粒所组成的。这种小颗粒叫做“原子”由几个原子还可以组成较复杂的粒子叫分子。如水,就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无穷多的水分子聚在一起。就是宏观的水。 原子虽然很小,它仍有着复杂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一定数量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在中心,带正电。电子绕着原子核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带负电。整个原子的正负电荷相等,是中性的。原子核内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讲,原子核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数比质子数稍多一些。两者数目具有一定的比例。 一个原子所包含的质子数目与中子数目之和,称为该原子的质量数。它也就是原子核的质量数。简单归纳一下: 质子(带正电,数目与电子相等)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数目=质量数-原子序数)电子(质量小,带负电,数目与质子相等,称为原子序 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仅仅取决于核外电子数目,也就是仅仅取决于它的原子序数。我们把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称作元素。

有些原子,尽管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可是中子数目不相同,这些原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原子核有着不同的特性。例如:11H、 2 1H、3 1H,它们就是元素氢的三种同位素。又如: 59CO和60CO是元素钴的两种同位素。 235U和238U是元素铀的两种同位素 自然界中已发现107种元素,而同位素有4千余种。 原子核里的中子比质子稍多,确切地说,质子数与中子数应有一 个合适的比例(如轻核约为1:1,重核约为1:15)。只有这样的原子核才是稳定的,这种同位素就叫做稳定同位素。如果质子的数目过多或过少,也即中子数目过少或过多。原子核往往是不稳定的,它能够自发地发生变化,同时放出射线和能量。这种原子核就叫做放射性原子核。它组成的原子就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如59CO是稳定同位素,60CO是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天然的就是自然界中容观存在的。如铀、钍、镭及其子体;以及钾、钙等等。人工的就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制造的。如利用反应堆或加速器产生的粒子打在原子核上,发生核反应,使原子核内的质子(或中子)数目发生变化。生成放射性同位素,60CO就是把59CO放在反应堆里照射。吸收一个中子后变成的,所以60CO就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2放射性衰变和三种射线 放射性原子核通过自发地变化,放出射线和能量,同时自己变成一个新的原子核。这个过程叫做放射性衰变。

放射源基本常识(文档)

放射源基本常识 “放射性”这个词听上去有些令人心悸,放射性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吗?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放射性又是怎么得到应用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开始认识放射性之旅吧。 ※经典故事 埃及金字塔“法老的咒语”故事 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吸引着各国的考古学家。一直以来,传言古埃及法老在金字塔中下了毒咒,擅闯入金字塔的人会中毒咒送命。1922年,多名考古学家发掘杜唐卡门法老陵墓,其后离奇死亡。一时间,神奇的"咒语"让古老的金字塔再次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难道法老的"咒语"真的显灵了?最近,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凶手"是墓穴所含的衰变铀元素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氡气。最近,加拿大及埃及的室内环境专家破解了这个困扰人们近80年的毒咒之谜。他们发现是金字塔含有大量具有危险程度的氡气,令接触者患肺癌而死亡。专家研究发现,这种令人致命的氡气是建筑金字塔石块及泥土内所含的衰变铀元素释放出来。含氡气最高的三处古埃及建筑,依次序是开罗以南的沙喀姆喀特金字塔、阿比斯隧道及萨拉比尤姆陵墓。室内环境专家巴克斯特表示:"是高含量氡气损害了当年埃及考古学家的健康。" 《环境辐射学报》巴克期特表示:"高含量氡气损害当年埃及考古学家的健康。"换而言之,那些被"咒语"不幸言中的考古学家,是受了墓穴内大量的核辐射而死亡的。 "法老的咒语"之谜已被解开,但人类受核辐射的威胁依然存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放射性物质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利益,但人类如果使用不当的话,将会使自身遭受伤害。所以,我们在倡导世界和平使用核能的同时,自身也要正确认识核辐射,对日常生活中的放射防护知识有所掌握,这对现在和将来都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放射源安全基本知识

放射源相关知识介绍 第1章 放射性基本知识 1.1原子核的放射性 现在知道,有许多原子核都能自发地发射某种射线。有的发射α射线,有的发射β射线,有的发射γ射线,有的在发射α射线或β射线的同时也发射γ射线,有的三种射线均发射。原子核还有发射正电子、质子、中子、重离子等其它粒子以及自发裂变的情况。原子核自发的变化而放射出各种射线的现象,称为原子核的放射性。能自发地放射各种射线的核素,叫放射性核素。 1.2放射性活度 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核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叫做放射性活度,通常用A 表示(即A=dN/de )。 在国际单位制中,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为贝可勒尔,简称贝可,其表示如下:1Bq=1次衰变/秒 1.3放射性衰变的种类 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主要有三种类型,它们分别做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1.3.1α衰变 α+--→ Y Z A X A Z 2 4 如:α+→n a R R 222 8622688

1.3.2β衰变 原子核的β衰变有三种形式: ++-→ βY Z A X A Z 1 -++→ βY Z A X A Z 1 Y Z A e X A Z 1-→ +- 1.3.3γ衰变 γ+??→?Cd Cd m m 48 111481116.48 1.4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1.4.1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常数 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几率叫做该核素的衰变常数,符号为λ;它的单位为1/秒。λ的大小决定了放射性核素衰变的快慢。 1.4.2指数衰减规律 原子核的衰变数量与原子核的衰变常数成正比,与t 时刻的原子核数量成正比,也与时间间隔成正比;在数学上可以表示为 dN=-λNdt 上式求积分,可以得到 N=Noe -t λ 放射性核素指数衰减规律。 1.4.3半衰期

放射安全培训基础知识

射安全培训基础知识考题集一、单项选择题(35题) 1.1896年,法国科学家(B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成为人类第一次观察到核变化的情况,通常人们把这一重大发现看成是核物理的开端。A.卢瑟福B.贝克勒尔C.汤姆逊D.居里夫人2.原子质量单位u等于(B )A.12C的1/16 B.12C 的1/12 C.16O的1/12 D.16O的1/16 3.下列哪一组核素是同位素:(D )A.H21和He32 B.Ar4018和K40 19 C.Com 60和Co60 D.U23592和U238 92 4.半衰期T1/2和衰变常数λ的关系是:(C )A.T1/2=ln3/λB.T1/2=ln4/λC.T1/2=ln2/λD.T1/2=ln5/λ5.下面哪种粒子的穿透力最弱(C )A.γ光子B.β粒子C.α粒子D.中子6.γ光子把全部能量转移给某个束缚电子,使之发射出去,而光子本身消失的过程叫做(C )A.电子对效应B.康普顿效应C.光电效应D.穆斯堡尔效应7.下面哪一种不是β衰变的类型?(B )A.β-衰变B.韧致辐射C.β+衰变D.轨道电子俘获8.下列探测器的工作介质中哪一项不是闪烁体:( C )A.NaI(Tl) B.CsI(Tl) C.BGO D.HPGe 9.下列放射性核素,哪一种放射α粒子:(D)A.60Co B.137Cs C.14C D.241Am 10.下列元素中哪一种对快中子的慢化能力最强:(B )A.氧B.氢C.氮D.碳11.高速电子轰击靶物质时,靶原子的内层电子被电离而离开原子,外层电子进入内层轨道填补空位,多余的能量以辐射的形式释放,这种辐射光具有特定的能量,叫做:(C )A.β射线B.内转换电子C.特征X射线D.韧致辐射12.可通过T(d,n)4He反应来产生(B )中子,这一能量的中子应用很广。A.2.5MeV B.14MeV C.10MeV D.5MeV 13.可用于烟雾报警器、容易对人体造成内照射的放射源是(C )A.γ放射源B.β放射源C.α放射源D.中子源14.可用作各种核仪表,如料位计,核子称,密度计等的放射源是(A )A.γ放射源B.β放射源C.α放射源D.中子源15.在地质勘探和活化分析方面有广泛应用的放射源是( D )A.γ放射源B.β放射源C.α放射源D.中子源16.在放射源治疗中,进行近距离表浅治疗一般使用(B )A.γ放射源B.β放射源C.α放射源D.中子源17.下面哪一个不是核燃料循环的模式:(D )A.后处理模式B.“一次通过”模式C.“wait and see”模式D.前处理模式18.铀浓缩工厂的基本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点:(C )A.工作介质为UF6 B.工艺系统的高度密封性和清洁度 C.工作介质为UF4 D.长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9.核反应堆处于临界状态时,有效增殖系数为(C )A.K > 1 B.K < 1 C.K = 1 D.K = 0 20.不使用慢化剂的核反应堆是(D )A.重水堆B.沸水堆C.高温气冷堆D.钠冷快堆21.世界范围内的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 A )A.2.4mSv B.3mSv C.5mSv D.1mSv 22.世界人口受到的人工辐射源的照射中,居于首位的是(B )A.大气层核实验B.医疗照射C.地下核试验D.核能生产23.下列人体组织和器官中哪一种的辐射敏感性最低:(C )A.心脏B.淋巴组织C.肌肉组织D.骨髓24.下列放射性核素,哪一组是原生放射性核素:( B )A.3H和14C B.228Ra和228Th C.32P和33P D.22Na和32Si 25.国家环保总局规定,每座核电站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公众中任何个人造成的有效剂量当量,每年应小于(A)A.0.25mSv B.2.4mSv C.1.0mSv D.0.5mSv 26.当发生电子对效应时,入射光子的能量至少要大于( A )A.1.02MeV B.1.5MeV C.2MeV D.14MeV 27.我国在2002年提出新建核电站运行的安全目标是(D )A.堆芯溶化概率为10-4/堆年,大量放射性释放概率为10-5/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 自古以来,人类就受到环境中电离辐射不同程度的影响,宇宙射线和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天然辐射源的照射,人均年当量剂量约为2.4mSv。随着核能开发,核反应堆、核电站的兴建,以及放射性核素和各种射线装置等人工辐射源在各个领域日益广泛的应用,人类得益,但也可能受到直接或潜在的辐射危害,如医疗照射、事故照射和环境污染等。因此,在发展和应用核能、放射性核素和各种射线装置为人类造福的同时,应研究如何免受或少受电离辐射的危害,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切实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一、放射防护的任务 放射防护的任务是:既要积极进行有益于人类的伴有电离辐射的实践活动,促进核能利用及其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又要最大限度地预防和缩小电离辐射对人类的危害。放射防护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而研究和制定放射防护标准是极其重要的内容。 二、放射防护的目的 放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水平。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 (一)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确定性效应是一种具有剂量阈值的效应,从理论上讲,只要将受照射剂量控制在阈值以下,就不会发生确定性效应。因此,必须确保人员在其一生中或全部工龄期间,任何一个组织,器官所受到的电离辐射的累积当量剂量,均应低于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

各类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可以根据所积累的放射生物学资料来确定。对于肺、肝、肾、小肠、骨、皮肤等大多数器官的慢性长期照射,其阈值剂量均在20~30Gy以上。而对电离辐射敏感性腺、骨髓和眼晶状体的阈值剂量很低,1984年ICRP给出了它们的剂量阈值(表1)。 表1 某些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Sv) 注:NA表示不适用,因阈剂量取决于剂量率而非总剂量 (二)将辐射随机效应的发生几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1.什么是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指效应的发生率(不是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这种效应在个别细胞损伤(主要是突变)时即可出现。不存在阈剂量。遗传效应和辐射诱发癌变等属于随机性效应。 2.什么是可以接受的水平:众所周知,人类在生活、工作和改造环境的一切活动中,都伴有一定几率的危险性,例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各种疾病等。辐射随机性效应带来的危险,只要不超过其他被公认为安全职业可能

放射源常识

放射源基本常识 一、什么是放射源? 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 封源。 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的都是密封源,如钴—60、铯—137、铱—192等。 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医院里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如碘—131、碘—125、锝—99m等。 二、放射源的危害 放射源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它可以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人受到大量射线照 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头回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但当人只受到少量射线照射(例如来自天然本底辐 射的照射)时,一般不会有不适症状发生,也不会伤害 身体。

三、放射源的分类 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 1类放射源属极度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这类放射源的活度(A)一般在1000Bq(贝可)以上。 2类放射源属非常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这类放射源的活度一般在小于1000Bq大于10Bq之间。 3类放射源属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或几周也可致人死亡。这类放射源的活度一般在小于10Bq大于1Bq 之间。 4类放射源属轻微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这类放射源的活度一般在小于1Bq大于0.01Bq之间。 5类放射源属没有损伤放射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这类放射源的活度一般在0.01Bq以下。 目前,在我国被盗或失控的放射源多数属于4类放射源或5类放射源。 四、放射源的防护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学习知识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知识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原则与措施 (一)放射防护的目的与原则 目的:预防确定性效应,控制随机性效应 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放射实践的正当化:又称合理性判断,经过论证(进行代价与利益分析),某种辐射实践的利大于害,就是电离辐射实践正当化原则。 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原则,即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净利益。 3、个人剂量限值:不可接受的剂量范围下限,即个人所受照射剂量不应超过规定的相应限值。 在医疗照射来说,就是要在保证疗效或诊断结果的前提下给予最适宜的剂量,选择最佳的条件与最适当的操作技术,把受照剂量减少到最低水平。 (二)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措施 1、严格落实卫生部卫办监督发【2012】148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健康体检应用放射检查技术的通知》: ◆不得将放射检查列入儿童及婴幼儿的健康体检项目。 ◆一般每年在健康体检中应用放射检查技术不超过1次。 ◆健康体检应当优先使用普通X线摄影、CR;有条件的的地区,推荐使用DR取代普通X线摄影和CR检查。健康体检不得使用直接荧光屏透视;除非有明确的疾病风险指征(如年龄在50周岁以上并且长期

大量吸烟、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为中高风险等),否则不宜使用CT;不得使用PET、PET/CT、SPECT和SPECT/CT。 ◆医疗机构应当为受检者配备必要的放射防护用品,对非投照部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控制照射野范围,避免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或组织受到直接照射;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线检查前,应当确定其是否怀孕,不得对孕妇进行腹部或骨盆放射影像检查。检查中除受检者本人外,不得允许其他人员留在机房内,受检者需要扶携或近身护理时,对扶携或护理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严格遵宁《GB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机房内布局要合理,应避免有用线束直接照射门、窗和管线口位置;不得堆放与该设备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机房应设置动力排风装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机房门外应用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放射防护注意事项、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处应设警示语句;机房门应有闭门装置,且工作状态指示灯和与机房相通的门能有效联动。 ◆患者和受检者不应在机房内侯诊;非特殊情况,检查过种中陪检者不应滞留在机房内。 ◆每台X射线设备根据工作内容,现场应配备不少于表4基本种类要求的工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防护用品与辅助防护设备,其数量应满足开展工作需要,对陪检者应至少配备防护衣;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不应低于0.25mmPb;应为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检查,配备有保护相应组织和器官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

放疗基础知识

放疗科学习培训考核(放射治疗基础知识) 17-9-15 姓名:考核结果: 一.选择题。 1、关于放射治疗临床实践中应用的X线说法正确的是() A接触X线或浅层X线:10-125kV,适用于治疗皮肤1cm以外病灶 B深部X线:125-400kV,使用于治疗体内深部病变 C高压X线:400kV-1MV,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表面的病变 D高能X线:主要由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可以治疗体内各个部位的肿瘤 2、关于国际射线委员会对外照射的规定说法正确的是() A肿瘤区是指通过临床体查和各种影像诊断手段确定的肿瘤大体范围 B计划区是肿瘤区加上其周围有显微扩散的区域 C治疗区是指治疗计划中50%等剂量线所包括的范围,其形状和大小应尽可能与计划区相符 D照射区是指治疗计划中80%等剂量线包括的范围 3、关于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靶区说法错误的是() A肿瘤区(GTV)指肿瘤的临床灶,包括转移的淋巴结和其他转移病变;当肿瘤已做根治术后,则认为没有肿瘤区 B对于同一个肿瘤区,可能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临床靶区的情况。 C内靶区应在模拟机下或根据CT/MRI/DSA/PET的时序影像恰当确定,内靶区确定后,它与患者坐标系的参照物内、外标记可以根据情况修改。 D计划靶区应包括临床靶区本身、照射中患者器官运动,和由于日常摆位、治疗中靶位置和靶体积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扩大照射的组织范围。 4、关于放射线对生物体产生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射线对生物体作用时,关键的靶为细胞内DNA,它的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B放射线可直接作用于DNA,使其结构改变,这种直接作用主要见于低高LET射线 C间接作用是放射线与生物体内占主要组分的水分子作用,产生自由基,对DNA 造成损伤。 D间接作用可以进行修饰以达到增强或减弱放射效应的目的。 5、放射线杀伤细胞的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这种量效关系可用细胞存活曲线来表示,关于细胞存活曲线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Do值是曲线的直线部分,使细胞存活下降到照射前37%所需的剂量 B外推值n和准阈剂量D,是反应肩区大小的参数 C初始斜率D是指存活曲线终末直线部分,亦即在高剂量区存活细胞分数降低37%所需的剂量 D如同一实验数据用线性二次模型拟合时,存活曲线由两部分组成,起始部分与剂量呈正比 6、细胞受照射后可产生致死性损伤或其损伤可被修复,不引起细胞死亡,关于分割照射过程中,正常组织和肿瘤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总的来说,照射后细胞分裂受到抑制时最不利于潜在致死损伤修复 B低LET射线照射时没有潜在致死损伤修复

放射医学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1、软骨来源于胚胎期的间充质。 2、胸大肌起自胸骨、第1~6肋软骨和锁骨的内侧半。 3、鱼钩形胃多见于中等体型。 4、瘦长体型多为垂位心,矮胖体型多为横位心,瘦长体型胸廓狭长膈肌低位,体型适中或健壮者为中间型心脏。 5、X线平片上心右缘下段的构成结构为右心房。 6、前列腺位于膀胱与尿生殖膈内,不属于内分泌腺。 7、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 8、腹膜内位器官: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等。腹膜间位器官: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子宫、膀胱等。腹膜外位器官:肾、肾上腺、输尿管、胰、十二指肠降部和下部、直肠中下部。 9、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 10、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肺容量相当于肺总量的67%。 11、近端小管碳酸氢根离子被重吸收的主要形式是碳酸。 12、常用来计量基础代谢率平均值的单位是Kj/(m3h),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是± (10%~15%)。 13、特征X线波长与电子所在壳层有关,结合力即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轨道电子具有的能量谱是不连续的,移走轨道电子所需最小的能量即结合能,核外电子具有不能壳层,一般每层电子数最多为2n2个,核外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称“电子云”。 14、光电效应:低电压时发生概率大,能增加X线对比度,不产生有效散射,不产生胶片灰雾,患者接受的吸收剂量大,大约和能量的三次方成反比。 15、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线是在1895年。 16、在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康普顿效应产生的几率与能量成反比,不发生电子对效应和光核效应。在诊断射线能量范围内不会发生的作用过程是电子对效应。 17、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唯一不产生电离过程是相干散射。 18、对半值层的描述正确的是:可以表示X射线质,即HVL,可以用mmAl表示,对同一物质来说,半值层小的X线质软。半值层反映了X线束的穿透能力,对同一物质来说,半值层大的X线质硬。 19、质量衰减系数的SI单位是m2 /kg。 20、1R(伦琴)=2.58310-4 C/kg。 21、1C/kg的照射量对应的空气的吸收剂量是3.385Gy。 22、正常成年人静脉可容纳500ml血液。 23、激光器一般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工作物质、激发装置和光学谐振腔(能起选频作用),能产生激光的物质称为工作物质,光通过正常状态的发光物质时,吸收过程占优势,使受激辐射占优势时处于高能级上的原子数比处于低能级上的原子数多, 粒子数反转后不能产生稳 定的激光输出。谐振腔的作用是产生和维持光放大,选择输出光的方向,选择输出光的波长。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激光器的分类可按照:工作物质形态、反光粒子、输出方式。激光诊断技术:激光光谱法、激光干涉分析法、激光散射分析法、激光衍射分析法。激光为医学基础研究提供的新的技术手段有:激光微光束技术、激光全息显微技术、激光荧光显微技术、激光扫描技术。 24、按照波尔理论,核电子因离核远近不同页具有不同的核层,主量子数为n的壳层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n=2n,半径最小的壳层称K层(n=1),第二层称L层(n=2),第三层称M

放射性的基础知识

放射性的基础知识 一、放射性衰变 不稳定的原子核,能自发放出射线,转变成稳定的原子核,这一转变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自然界存在着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放射性衰变是原子核内部的物理现象。稳定的原子核中,中子和质子数目通常保持一定的比例,当中子数或质子数过多时,原子核便不稳定,形成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又分为天然放射性核素(自然界存在的,如U-238, Th-232,Ra-226和K-40等)和人工放射性核素(由人工核反应生产的,如Cs-137,Co-60,I-131等)。 1、核衰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α衰变,放射性原子核放出α粒子(He原子核)后生成 另一个核的过程。 Z X A→ Z-2Y A-4+ 2He 4+Q 它一般发生在原子序数较高的重原子核中,尤其为原子序数大于82的重金属原子核中,如 88Ra 226→ 86Rn 222+ 2He 4+4.879Mev 92U 238→ 90Th 234+ 2He 4+4.15Mev ②β衰变,分β-衰变、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情况。 β-衰变为放出负电子(e-)的衰变,它是由于原子核中中子过多而造成,放出一个负电子后,核内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原子序数增加1,衰变式为: Z X A →Z+1Y A+β-+ν+Q

由于β-衰变产生的能量在β-粒子和反中微子ν之间分配,因此β-粒子的能量是连续分布,最大为Q,最小为0,如: 55Cs 137→ 56Ba 137+β-+ ν+Q 27Co 60 → 28Ba 60+β-+ ν +Q 同理β+衰变是放出正电子(e+)的衰变,它是由于原子核内质子过多而引起的,放出一个正电子后,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原子序数减少1,其衰变式为: Z X A →Z-1Y A+β++ν+Q 自然界中找不到正电子衰变的核素。 电子俘获又称K俘获,它是原子核自核外层轨道上(通常在K层)俘获一个电子,使核里的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并放出中微子,衰变式为: Z X A +e+→Z-1Y A+ν+Q 很多放射性同位素会发生电子俘获衰变,如: 26Fe 55 +e-→ 25Mn 55+ν+Q 53I 125 +e-→ 52Te 125+ν+Q 电子俘获过程中会伴随发生标识χ射线,γ射线和俄歇电子(即外层电子跃迁至K层时,过剩能量传递给另一个壳层电子发出)。 ③γ衰变 在α衰变、β衰变和电子俘获过程中,原子核往往处于激

放射源基本常识

放射源基本常识 1、什么是放射性?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一种叫“原子”的微小东西构成的,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原子核有的稳定,有的不稳定。不稳定的原子核会发出各种“射线”,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放射性”。大家熟知的射线有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伽玛射线和中子射线等。这些射线性质不同,穿透能力也各有不同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使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得到。 2、日常生活与放射性有关吗?人们开始发现和认识放射性是大约100年多以前的事情,但放射性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放射性可以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体本身都有放射性。人类在不断改造世界,争取美好的明天。人类根据各种需要(医疗、工业、农业等)研究和制造出一些带有放射性的物质,这种物质叫人工放射性物质。另一方面,有的放射性物质在地球诞生时就存在,如土壤中的铀、钍、镭、钾等,它们叫做天然放射性物质。人们受到的放射性照射大约有82%来自天然环境,大约有17%来自医疗诊断,其他来源大约只有约1%。因此,人们对放射性无端的恐惧是没有必要的,特别是那些采取了安全保护措施正常使用的放射源,对人体是基本没有危害的。 3、什么是放射源?放射源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该包壳或覆盖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在正常的使用条件和正常磨损下,不会有放射性物质散失出来。如在料位计、探伤机中使用的放射源都是密封源。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如在医院中病人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为非密封源。目前使用的放射源的种类有近百种,但对于密封源,主要有钴—60、铯—137、铱—192和镭—226等;对于非密封源,主要用于医疗行业,如碘—131、碘—125等。 4、放射源的用途:据专家估计,全国放射源总数应在8万枚以上,全国现有用源的单位8300多家。放射源品种很多,用途也多种多样。农业,工业,医学,航天和环境保护等各行各业都广泛应用放射源。几十年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农业方面,放射源放出的射线可以用于培育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增加产量,改良品质。还可用于防止害虫、食品保鲜等。在工业方面,利用放射源可以进行资源勘探、矿石成份分析、配料控制和工业成像等。放射源还可用于治疗癌症,为人造卫星提供电能,治理城市污水和烟囱排放废气等。 5、放射源包装容器:放射源一般都装在特殊设计的包装容器内,以防止对人体造成伤害和保证运输的安全。放射源种类不同,包装容器也不同。包装容器大都为圆柱形,一般用铸铁、钢、铅、塑料、石蜡等材料组成。如果把放射源看作猛虎,那么包装容器就是关虎的铁笼。因此,随意损坏包装容器,后果是可怕的。

放疗基础知识考核试卷

放疗科学习培训考核(放射治疗基础知识) 姓名:考核结果: 一、选择题。(4分*20) 1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不包括() A手术治疗 B化学治疗 C激素治疗 D放射治疗 2、()制造了钴-60远距离治疗机,放射治疗逐渐形成了独立学科。 A 20世纪3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3循证放射肿瘤学与传统医学的差别错误的是() A 循证医学以死亡/生存作为判断疗效的最终指标 B 循证医学以可得到的最佳研究证据作为治疗方法依据 C 循证医学中病人参与治疗选择 D传统医学以基础研究、理论推导、个人经验作为治疗方法依据 4对放射治疗中等敏感的肿瘤() A 子宫颈癌 B 小细胞肺癌 C 淋巴瘤 D 骨肉瘤 5亚临床病灶放射治疗剂量()时肿瘤控制率可达90%以上 A 50-55Gy B60-65Gy C45-50Gy D75-80Gy 6、二次方程式取代NSD,TDF的重要原因是() A 减少放疗早期反应 B 增加照射总剂量 C降低放放射晚期损伤 D 增加肿瘤控制概率 7、()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而不增加正常组织合并征。 A超分割 B 加速超分割 C 后程加速超分割 D分段照射 8、下列哪种治疗不属于近距离治疗() A 腔内治疗 B 外照射治疗 C手术中治疗 D 组织间治疗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现代近距离照射特点() A、照射时间短 B后装照射 C放射源微型化 D 剂量分布由计算机进行计算 10、下列()不是现代近距离照料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A 铯-137 B 钴-60 C铱Ir-192 D碘-125 11、放射治疗在初始阶段经过了艰难的历程,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物理剂量——() A 伦琴(γ) B X线管 C 深部X线机 D 电子直线加速器 12、患者,女,46岁,阴道不规则流血3月来诊,腹部、盆腔强化CT示宫颈占位,活检病理示鳞癌,宫颈鳞癌对放射治疗敏感性属于() A 低度敏感 B 中等敏感 C 放射敏感 D 放射抗拒 13、高能X(γ)射线能量表面剂量比较(),随着深度(),深度剂量逐渐增加,直至达到() A 低增加最大剂量点 B低减少剂量建成区 C 高减少最大剂量点 D 高 增加剂量建成区 14、加拿大物理学家提出的(),解决了钴-60和中低剂量等光子射线束旋转治疗的剂量计算问题。 A Tissue air ratio B Beam quality C Calibration point D Inverse square law

放射源安全防护培训教材

龙口玉龙纸业有限公司 放射性基本知识及其安全防护培训 (2015) 龙口玉龙纸业有限公司安全科

目录 第一章放射源 1-1 物质、原子和同位素 1-2 放射性衰变和三种射线 1-3 半衰期与衰变常数 1-4 放射性活度 1-5 天然放射性和射线 第二章Υ射线的防护 2-1 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2-2 射线防护的原则、标准和措施

第一章放射源 1-1 物质、原子和同位素 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体,大的如宇宙中的星球,小的如肌体的细胞。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物质又是由无数的小颗粒所组成的。这种小颗粒叫做“原子”由几个原子还可以组成较复杂的粒子叫分子。如水,就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无穷多的水分子聚在一起。就是宏观的水。 原子虽然很小,它仍有着复杂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一定数量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在中心,带正电。电子绕着原子核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带负电。整个原子的正负电荷相等,是中性的。原子核内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讲,原子核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数比质子数稍多一些。两者数目具有一定的比例。 一个原子所包含的质子数目与中子数目之和,称为该原子的质量数。它也就是原子核的质量数。简单归纳一下: 质子(带正电,数目与电子相等)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数目=质量数-原子序数) 电子(质量小,带负电,数目与质子相等,称为原子序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仅仅取决于核外电子数目,也就是仅仅取决于它的原子序数。我们把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称作元素。 有些原子,尽管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可是中子数目不相同,这些原子的化学性质完全 相同。而原子核有着不同的特性。例如:1 1H、2 1 H、3 1 H,它们就是元素氢的三种同位素。又如: 59CO和60CO是元素钴的两种同位素。 235U和238U是元素铀的两种同位素 自然界中已发现107种元素,而同位素有4千余种。 原子核里的中子比质子稍多,确切地说,质子数与中子数应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如轻核约为1:1,重核约为1:15)。只有这样的原子核才是稳定的,这种同位素就叫做稳定同位素。如果质子的数目过多或过少,也即中子数目过少或过多。原子核往往是不稳定的,它能够自发地发生变化,同时放出射线和能量。这种原子核就叫做放射性原子核。它组成的原子就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如59CO是稳定同位素,60CO是放射性同位素。

放疗基本知识

肿瘤放疗基础知识 1.什么是放疗? 放疗为放射治疗的简称,是治疗肿瘤主要手段之一,它利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使肿瘤缩小或消失来治疗肿瘤。放射线破坏照射区(靶区)的细胞,使这些细胞停止分裂直至死亡。放疗的目的是尽最大的努力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保护正常 组织。 2.那些肿瘤需要放疗? 目前的统计表明,约70%的恶性肿瘤病人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放疗控制,但对于一个具体的病人来讲,是否采用放疗则应按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原则、肿瘤的发展期别及病人的身体状况而定。临床上适合放疗的肿瘤主要有:鼻咽癌、喉癌、扁桃体癌、舌癌、恶性淋巴瘤、宫颈癌、皮肤癌、脑瘤、食管癌、乳腺癌、肺癌、直肠癌、骨肿瘤、肝癌、软组织肉瘤等。 3.放疗需要多长时间? 根据肿瘤性质和治疗目的,放疗分为根治性放疗、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姑 息性放疗。不同的放疗目的放疗完成所需时间各异,下面分别详述: ?根治性放疗:单独用放疗手段控制甚至治愈肿瘤。部分肿瘤,如:鼻咽癌、喉癌、扁桃体癌、舌癌、恶性淋巴瘤、宫颈癌、皮肤癌等单独放疗可治愈。另外肿瘤生长的部位无法手术、或病人不愿手术者也可单独给予根治性放疗。根治性放疗时放疗剂量一定要用够量,否则会留下复发的隐患。一般需要6-7周时间完 成。 ?术前放疗:因肿瘤较大或与周围脏器粘连无法手术,术前先放疗一部分剂量,缩小肿瘤利于手术。一般需要3-4周时间完成,放疗后休息3-6周再手术。 此放疗后休息是为了正常组织修复放疗反应,同时使肿瘤进一步退缩利于手术切除。在放疗和休息期间癌细胞在逐渐死亡,不要担忧因手术推迟癌细胞是否会生 长。 ?术后放疗:因肿瘤生长在特殊部位、或与周围脏器粘连无法完全切除,这些残留肿瘤术后会复发和转移,所以术后应该放疗消灭残存癌细胞。放疗时间根据残存肿瘤多少而定。如果残存肿瘤较多,肉眼就能看到有肿瘤残留,几乎需要与根治性放疗同样的时间和剂量。如果残存肿瘤较少,只有在显微镜下看到有癌细胞残留,一般需要根治性放疗剂量的2/3剂量即可,即4-5周时间。 ?姑息性放疗:因肿瘤生长引起病人痛苦,如骨转移疼痛、肿瘤堵塞或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压迫静脉引起血液回流障碍至浮肿、脑内转移引起头疼、肿瘤侵犯压迫脊髓引起瘫痪危险等,给予放疗一定剂量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放疗剂量根据肿瘤部位和目的而异,从放疗数次到一月时间不等。 4.什么是外照射、什么是内照射? 根据放射源的远近分为:外放射和内放射。

放射源基本知识

人类一直受到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近几十年来,也受到了人工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射线与人体发生作用同样也引起大量的电离,使人体产生生物学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辐射能量在物质中沉积的数量和分布。射线对人体的照射可以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人体外部的放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叫外照射。由于α射线的穿透本领很小,外照射的危害可以不予考虑;β射线的穿透本领也比较小,一般只能造成人体浅表组织的损伤,因此,对于近距离的β射线应引起注意;γ射线和X射线的射程都比较长,是外照射的主要考虑对象。人体内部的放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叫内照射。α射线和β射线的内照射危害比较大,尤其是α射线,是内照射的主要关注对象;γ射线的危害相对较小。其它射线(中子等)的照射比较少见,这里不作专门讨论。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为了减少射线的照射,达到辐射防护的目的,在技术上,对内照射的防护措施 是减少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和加快排出。对外照射的防护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 1 时间防护 ?对于相同条件下的照射,人体接受的剂量与照射的时间成正比。因此减少接受 照射的时间,就可以明显减少吸收剂量。 ? 2 距离防护 ?对于点源,如果不考虑介质的散射和吸收,它在相同方位角的周围空间所产生 的直接照射剂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实际上,只要不是在真空中,介质的散射和吸收总是存在的,因此直接照射剂量随着与源的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少。在非点源和存在散射照射的条件下,近距离的情况比较复杂;对于距离较远的地点,其所受的剂量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少。 ? 3 物质屏蔽 ?射线与物质发生作用,可以被吸收和散射,即物质对射线有屏蔽作用。对于不 同的射线,其屏蔽方法是不同的。对于γ射线和X射线,用原子序数高的物质(例如铅)效果较好。对β射线则先用低原子序数的材料(例如有机玻璃)阻挡β射线,再在其后面用高原子序数的物质阻挡激发的X射线。对中子的屏蔽可以使用富含氢原子的材料(例如水和石蜡)。对α射线的屏蔽很容易;在体外,它基本上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它的内照射危害特别严重。 ?除了以上三项措施以外,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活度小、能量低、容 易防护的辐射源,也是十分重要的。 1)外照射防护 ?时间防护——减少受照时间 ?距离防护——增大与源距离 ?屏蔽防护——设置防护屏障 (2)内照射防护 ?控制污染、防止扩散是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基本措施包括:围封隔离、净化通风、密闭包容、废物处置和综全措施。 ?围封隔离在开放源的的周围设立一系列的屏障,以限制可能被污染的体积和表面。 ?净化通风对污染空气的净化,并合理组织通风。 ?密闭包容放射性物质存放在密闭的容器中或在密闭的手套箱中进行操作,使之与工作场所的空气隔绝。 ?废物处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妥善处理放射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