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控技术》的教学改革

浅谈《数控技术》的教学改革
浅谈《数控技术》的教学改革

浅谈《数控技术》的教学改革

摘要:《数控技术》是我院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结合三本院校学生实际情况以及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教材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结果证明:教学改革效果较好,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加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关键词:数控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Abstract: The CNC Technology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of material molding and control major of our college.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second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and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teaching, this course conducts research and practice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ssignments, teaching materi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teaching reform is good, which can not only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study, but also improve the students’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and increas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Keywords: the CNC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中途分类号:TG5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0前言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备,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专家们预言,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就是数控技术的竞争[1]。

在《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国家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针对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对专业人才能力与素质要求的变化,并结合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特别是针对数控加工一线严重缺乏既懂理论又会操作、能够解决生产实际工艺问题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形势,我们对数控技术课程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对我院提出的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教学内容的改革

不断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先进的、动态的,及时将最新最先进的数控技术的有关内容引入本课程中;及时介绍数控技术相关的最新动态;适当介绍新成果,增强学生学习和创新兴趣,拓宽视野。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关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内容摘要]作为职教的老师都知道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适应目前的新形势和新的要求。然而,怎样对课堂教学改革、度和量又是多少;怎样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为人处事的影响,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待我们及时加以解决。为此,教师除具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一定的基本素养外,还应该增加自我素质的培养,学生老师关系的再思考以及教学的及时反思。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为人处事、误区、反思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应该说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几乎每个教师都能脱口而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等等。但实施到具体的问题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和这些理念相矛盾实际情况,这时不禁有些茫然;有些困惑;有些误解;是不是还是应该沿用以前的传统教育模式?我们在积极实践的同时必须进行课堂教学上的反思,及时小结,及时调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相信终究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学院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走出误区,走向成功。 一、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误区一:课堂上只要有了“问题讨论”、“小组合作”就是改革了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过分强调知识传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学生只是作为纯粹的而且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为此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起能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发挥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如果在具体操作中不顾教学实际,专为讨论而讨论,并试图以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形式来渲染“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气氛的话,这就会容易走入误区,歪曲新课程的理念。记得我在上《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时,就犯过类似的错误。首先我把一个班级划分成四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回家预习下一次课要上的内容,等上课的时候,我从每个小组中抽一个学生上台说课十分钟,另外小组打分,最后一节课,我对学生刚才说课时出现的问题和差错进行讲解。本想这样的话,对于同一知识点,学生可以学五至六遍。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以及演讲水平。没想到的是学生在说课的时候,只是照着课本上的黑体字念了一遍。而且还为分数的高低争执。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5111075824.html,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题目 一、最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选题参考 1、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而奋斗 2、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为例 3、从技能竞赛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4、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探讨 5、工学结合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6、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7、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8、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9、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10、关于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1、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 12、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13、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脉络与变迁——基于教学政策文件的分析 14、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三维互动数字化教学 15、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难点思考 16、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17、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https://www.360docs.net/doc/5111075824.html, 18、《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之一 21世纪初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19、行业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 20、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3月18日) 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题目大全 1、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2、谈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考察德国巴符州职业院校的启示 3、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 4、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5、WTO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6、新阶段新起点新思路——我们眼中的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视点 7、新阶段新起点新思路——我们眼中的新一分界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视点 8、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9、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10、基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课程设计研究 11、积极推行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新教学大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12、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 13、企业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14、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离散数学》教学方法的心得

《离散数学》教学方法的心得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和骨干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以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为主要目标,其研究对象一般是有限个或可数个元素,内容比较广泛,是一门新兴的工具性学科。《离散数学》的特点是内容广泛、抽象,知识点集中,概念、定理多,逻辑性、理论性、方法性强,学习掌握比较困难。下面就几年来对这门课的教学方法谈一点粗浅体会。 1重视离散数学绪论课 离散数学与高等数学不同,学生早在踏入大学校门前就已经对高等数学略知一二。而离散数学是一门新兴的工具性学科,学生对其几乎不了解。因此教师在上第一堂课时要给学生介绍离散数学的产生背景、研究对象及方法、知识体系、离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概况以及学习方法、上课要求。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点:(1)加强离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概况的介绍,让学生从中了解到离散数学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有用”.而“有用”往往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例如:城市的交通管理,交通规划,哪些地方可能是阻塞要地,哪些地方应该设单行道,立交桥建在哪里最合适,红绿灯怎样设定最合理,如此等等,全是离散数学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能看得到的例子,自然也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好奇心。(2)要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可以给学生讲离散数学并不像高等数学那样与初等数学知识联系十分密切,即使中学数学掌握得不好,只要刻苦学习,不怕困难仍然可以学好。此外,要使学生明白离散数学所学内容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如数据结构等)打好基础并为今后处理离散化信息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从事计算机的实际工作提供必备的数学工具,也是计算机过级考试的内容之一。 2教学过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加强理论和应用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离散数学的内容很抽象,学生学起来感觉难以接受和理解,如果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注重经典理论介绍,而忽略内容来源和应用方法,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谈不到兴趣。教师可根据具体的知识点,尽可能地增添与之相关的趣味性知识,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形象化,从而增加学生们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离散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讲第一章命题逻辑时,可以先举如下例子: 例:某项任务需要在A、B、C、D、E5个人中派一些人去完成,但派人需受下列条件的约束:(1)若A去,则B不去;(2)D、E2人中必有人去;(3)B、C2人中有人去,但只能去一人;(4)C、D2人不能同去;(5)若E去,则A、B不去。问应如何派人? 让学生课下去做,有的学生给出了一种或两种答案(但不是全部答案)。给学生讲,我们在一些智力竞赛题中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浅谈电子线路实训课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浅谈电子线路实训课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楚州职教中心宋金伟 摘要:电子线路实训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在阐述电子线路实训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并分析了电子线路实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电子技术实验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子线路实训;现状;前景 前言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但要求科技人才具有广泛的,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实验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电子技术实验可以使学生训握基本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电子线路实训的特点 电子线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与之配套的电子技术实训课程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电子器件品种繁多,特性各异。在进行实训时,首先就面临如何正确、合理地选择电子器件的问题。如果选用不当,则将难以获得满意的实验结果,甚至造成电子器件的损坏因此,必须对所用电子器件的性能有所了解。 (2)电子器件的特性参数分散性大,电子元件的元件值也有较大的偏差。这就使得实际电路性能与设计要求有一定的差异,实验时就需要进行调试。 (3)电子电路中的寄生参数和外界的电磁干扰,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对电路的特性有重大影响,甚至会产生自激而使电路不能工作。这种情况在工作频率高时尤易发生。因此,元件的合理布局和合理连接方式、接地点的合理选择和地线的合理安排、必要的去祸和屏蔽等措施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是相当重要的。 (4)电子电路各单元电路相互连接时,经常会遇到一个匹配问题。尽管各单元电路都能正常工作,若未能做到很好地匹配,则相互连接后的总体电路也可能不能正常工作。为了做到匹配,除了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这一问题,选择合适的元件参数或采取某些特殊的措施外,在实验时也要注意到这一问题。 (5)模拟电子电路的输人输出关系具有连续性、多样性与复杂性这就决定了模拟电子电路测试手段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测试方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0-07-13T17:04:18.62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3月第3期作者:朱新力 [导读] 本论文分析了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成人中专教师,河南商丘 476005) 中图分类号: F71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 03-027-02 摘要: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论文分析了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育;有效性;教学管理;课堂要素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改革已风起云涌。表面上看,无论是借鉴还是尝试,各级各类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均不甘落后,都有振臂高呼之意,但当教师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的课堂,不难发现,“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没有多少实质的变化。 一、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中职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现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呢? 只注意“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管理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取决于最差的人或事;同样道理,改革成效好坏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面”上。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 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中职学校管理者偏重于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按照某个理论或某个模式规定教师应该怎样,学生应该怎样,这样就限制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有的中职学校鼓励教师创新,但不注重总结、完善,常常是“虎头蛇尾”,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收获不明显。 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是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如此。根据“系统原理”,只有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整体联动,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当然,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考”似乎更是责任重大。“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对职业教育尤其重要。由此看来,没有管理层的推动就不可能最大程度地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二、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 对中职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举例来说,某一堂课的教学严格按照即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态”,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 所以对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 首先,中职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基础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岗位针对性”。 其次,教育产业的最终产品是人,其“有效”的前提是个人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它所遵循的是育人的一般规律,其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的特质不容忽视。 再次,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来源应当是职业能力,但职业的现实性因素决定了职教的课程和教材是多变的,靠得住的只能是有能力把握现实职业环境、有能力创新的教师,可见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最根本的保障。 换而言之,中职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层含义,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课堂效益是指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程度,这显然不能忽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依据“有效”的原则,课堂才能真正与市场接轨,中职教育才能最终完成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使命。 三、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进行。 (一)从深入手,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新起点。 有位职教人士曾经感慨:“其实最有条件去实现开放教育的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开放;最有理由去实施素质教育的也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推行。”这在某程度上道出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就目前中职学校教师的组成结构来说,非师范类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他们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师范训练,对专业业务熟悉但对教育涉猎不深,大部分教师对专业方面留意较多,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较少;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职教与普教的区别,但忘记了中职教育本身也是教育,很多与普教存在着的共性之处没有很好地加以借鉴。现在看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各种理论细节的讨论,而应该让所有的教师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惟有这个的新起点,课堂的教学时空才能真正开放,课内、课外才能成为有机的统一,课堂的利用率才能提高,师生的大部分精力才不至于耗费在识记教材的“只言片语”上,“请进来”和“走出去”才是理所当然;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才能更注重知能的结合,职业能力才可能是结构性而非点式、线性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会昌珠兰示范学校职高部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初稿)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职业教育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职业教育的改革也正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为把我校的职业高中办好、办精、办强,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创建省级示范学校的要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的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操作流程) 此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四阶段八步骤”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四个阶段:“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培养能力)”。具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布置预习任务 至少提前一天给学生划定各组预习任务,全组学生先各自完成任务,然后集体讨论交流得出最佳答案,完成老师指定预习任务。 (二)课堂教学流程 (1)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导入(1—2分钟)。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3)指导学生自学:布置本课任务,教师巡视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学生自学; (4)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3—5分钟)。 (5)检测自学效果:学生(或小组)上台展示,每组展示完成要让其它组点评和补充(25—30分钟,根据各学科情况,时间可适当浮动); (6)教师精讲点拨(3—5分钟); (7)课堂巩固训练(3—5分钟,根据各学科情况,时间可适当浮动); (8)教学小结提升; (三)注意事项 1、教师备课。备课做到四问: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与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与对策 摘要:文章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观点与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实践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它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生产建设和服务管理型人才的使命。在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经济建设对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急剧增加。但由于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时间不长,理论体系尚待健全与完善,教学经验也存在不足,因此,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 1.重理论知识轻技能教育倾向依然存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工学结合的办学目标,中国特色的课程开发初露端倪。在课程开发方面,先后经历了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即从普高学科体系到能力本位体系,再到工作过程体系。但是,多年来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对课程体系进行局部的调整,至今仍停留在对学科体系的改良上面。学科本位的思想在高职院校中依然存在,在教学实践中更

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体现出来。总之,“三段式”课程体系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整体的课程模式未能实现根本的变革,因而导致了人才培养存在系统性偏差的问题:重知识理论,轻能力和工作过程,学生毕业后不少所学的知识无法在专业对口的岗位进行运用,而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在学校却没有学。因此,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转变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观念,把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应该说,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核心课题,但影响这一项攻坚课程推进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我们应该认真总结高职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加深对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构建基于工学结合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思路。 2.培养实践型、适用型、发展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明显增强 只要留意目前的新闻即可发现,目前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社会要求高职院校提供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又有较高的实际技能的职业型人才,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往往具有一定的书本知识,而缺乏足够的实践能力,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社会所需要的并不是仅具有一个方面实践能力的人才,而是具有多方面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较广的适应面,又要有突出的特色、专长。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知识技能到数量等方面都是不断变化的、不断发展的。高职院校必须洞察和适应这种变化趋势。 二、积极探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

离散数学论文课程小论文)

离散数学论文 —浅谈离散数学的学习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一、对离散数学学习的认识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这门课程有一些初步的了解,现在的心情和当初也很不相同。在听过老师讲解以后,我觉得第一部分的数理逻辑自己都能很好的掌握。后面的开始深入一些,对于好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名词定义不能马上理解,但是只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看一下书本就能懂。有了这些认知,我觉得这门课的难点在于课程比较枯燥,好多理论的知识需要我们去理解。前五章主要是认识逻辑语言符号,了解了数理逻辑的特点,并做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和运算。第二部分讲的是集合论。在这一部分中进一步认识、运用数理逻辑语言,熟练强化练习,深入理解。这一章的难度相较于前几章要繁琐些,有很多的符号转换,运算,运算过程很复杂。对于计算能力不强的我来说,这一章或许是最吃力的,即使知道原理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强化巩固,而这其中用到的还有线性代数里面的矩阵。在第三部分的代数结构中主要学习了代数系统、群与环,其中二元运算和代数系统有点难度,较以往学习非常吃力!第五部分的图论可以归结为本书的重点之一,“图”“树及其应用”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并且应用于我们整个日常生活中。比如:一个计算机芯片需要多少层才能使得同一层的路线互不相交?一位流动推销员要以怎样的顺序到达每一个城市才能使得旅行时间最短?这些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实际问题都涉及“图论”。 这里所说的图并不是几何学中的图形,而是客观世界中某些具体事物间

联系的一个数学抽象,用顶点代表事物,用边表示各式物间的二元关系,如果所讨论的事物之间有某种二元关系,我们就把相应的顶点练成一条边。这种由顶点及连接这些顶点的边所组成的图就是图论中所研究的图。 树是指没有回路的连通图。它是连通图中最简单的一类图,许多问题对一般连通图未能解决或者没有简单的方法,而对于树,则已圆满解决,且方法较为简单。而且在许多不同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家谱图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将每个人用一个顶点来表示,并且在父子之间连一条边,便得到一个树状图。 通过对图论的初步理解和认识,我深深地认识到,图论的概念虽然有其直观、通俗的方面,但是这许多日常生活用语被引入图论后就都有了其严格、确切的含义。我们既要学会通过术语的通俗含义更快、更好地理解图论概念,又要注意保持术语起码的严格。 本以为枯燥乏味的离散数学竟然会是贴近生活是我意想不到的,这些历史难题等等,都让我对它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虽然不可否认的是,对我来说它确实是一门很难很深奥很抽象的课程,但是仍然不减我对图论产生的兴趣,或许这也就是我选择这门课程最大的收获吧。 二、离散数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及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在计算机理论研究及软、硬件开发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说,学习离散数学史有其重要现实意义:它不仅能为我们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也为我们今后将要从事的软、硬件开发和应用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培

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对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文化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进行简述,并提出几项改革措施,以期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改革机制;理论研究;师资队伍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教育改革步伐也随之加快。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现今职业教育学校中,大部分只注重专业课教学,忽视了文化课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重专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 一、职业教育文化课程的重要性文化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学校整体课程体系和学生全面发展有三方面意义:(1)完善知识结构,文化课和专业课都是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专业课以专业知识为主,而文化课以多样的素质教育为主;(2)培养能力,文化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3)丰富学习底蕴,文化课有将各种学习经验融合成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的作用,丰富学生底蕴,形成文化知识。

二、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因 (一)职业学校发展 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格,职业学校办学实力迎来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职业学校必须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文化课是职业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学校的发展前景,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成为职业学校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课程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职业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越来越重视,这也意味着教学课程也要跟上时代的要求。教学课程的内容是学生接受的知识,因此,学生素质培养的方向及结果来自教学课程的内容,教学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这两点才是教学课程内容的关注重点。所以,教学课程发展是文化课程改革的原因之一。 三、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文化课程改革的统筹者 职业教育的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必须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和指导,而教育行政部门在管理和指导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遵循我国文化课程管理政策,实行课程改革督导检查和课程成果申报评审两项机制,对教学方案、学习标准等及时评估审查;第二,为引导职业学校工作者亲

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性教学管理课堂要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改革已是风起云涌。表面上看,无论是借鉴还是尝试,各级各类高职学院的教学改革均不甘落后,都有振臂高呼之意,但当我们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没有多少实质上的变化。 一、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高职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现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是什么原因导致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呢?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意到“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管理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取决于最差的[1];同样道理,改革成效好坏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面”上。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高职学院管理者偏重于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按照某个理论或某个模式规定教师应该怎样,学生应该怎样,这样就限制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有的高职学院鼓励教师创新,但不注重总结、完善,常常是“虎头蛇尾”,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收获不明显。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是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如此。根据“系统原理”,只有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整体联动,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当然,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考”似乎更是责任重大。“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对职业教育尤其重要。 由此看来,没有管理层的推动就不可能最大程度地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二、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2]。 传统的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量对应的是效率,质对应着效果,有效就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 但对高职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举例来说,某一堂课的教学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态”,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 所以对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 首先,高职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 革 戴士弘著

2007.4.

本书从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标准入手,育)的先进观念和微观改革的实践经验。单元教学设计,职教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与测评。 本书适合我国职业教育战线的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学习参考。 内容简介 全面论述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全书主要阐述了职业教育的基本观念,职教课程的职业院校的整体教学改革与教师职教能力的培训

苏志刚 本书内容根据作者的系列讲座整理。 近年来,作者在国内多所高职院校做过多次关于这个题目的讲座,全国各地听众反映热烈,纷纷要求文字资料。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机会成文,遗憾地未能满足多数听众的要求,现编写出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方便。 讲座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职业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听众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应,说明了该问题的普遍性和紧迫性。当前,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突破性发展。截至2006 年末,全国已有高职院校1145所,从人数和规模上看,早已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的教学改革已经从宏观(全国、省市地区的布局等)发展到中观(学院、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和微观(每门课程与每位教师)。教改的中观和微观问题已经成为高职业教育改的最紧迫问题。本书全部内容就是针对高职业教育改的中观和微观实际问题的。 书中所举的课程教学实例,都是实际课程,不是为说明某种观点而杜撰的。书中阐述的观点也不是单纯的理论探索,或凭空发发议论,而是经过实践证实有明显效果的。2005年起,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宁职院”)在全院以极大的力度,推行了本书所

说的“课程教学的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 以及“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及测评”工作(以下简称“培训及测评” )。宁职院苏志刚院长说:“这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院以来,规模最大、质量最高、影响最深、效果最明显的一次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活动” 。2006 年末,就在培训及测评工作的尾声中,宁职院迎来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评选工作。有了“培训及测评”工作的基础,两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院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和成果得到专家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 2002 年末开始,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培训及测评工作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在深圳技师学院(深圳高级技工学校)全面推行两年,取得了教改的明显效果。最早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培训测评工作的试验也取得成功,至今仍是该院新员工培训的保留项目之一。 随着宁职院教改成功经验的广泛传播,关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系列观念和做法,引起越来越多同行的高度关注。本书的内容,就是以近十年来上述实践经验为背景展开的。 本书内容的主线,是当前教学第一线大家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对涉及到的观念和理论只做了简单提示。事实上,书中介绍的所有工作,都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熟悉当代教育理论、认知心理理论的人都可以看出,书中的所有重要观点都是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性学习理论、行动引导教学理论等等为基础的。 全书分成上下两篇,分别对应“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和“职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劲松职高《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实训课教学模式》阶段汇报(弱化课题,强化教学改革;弱化我个人的作用,强化内涵发展需要)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来宾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这所有着34年建校历史的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我非常荣幸能代表学校就《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中职实训课教学模式》这一课题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和帮助。 一、研究背景 我校1983年建校,是北京市第一所独立设校的职业高中。2014年通过三部委验收,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对课堂教学的关注不够.随着中职生源质量的持续滑坡,我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家长学历层次较低,对学生期望不高,很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信息技术水平整体不高。(此场合不宜这样表述)但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仅有一技之长的员工已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现代企业员工的核心职业素养,也是决定其职业生涯层次的关键因素。这两方面的能力恰是中职技能型人才的短板,导致他们发展的后劲儿不足,学校的教育培养与企业的用人标准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学校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育人质量,适应学校及专业转型升级发展要求,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2015年9月,郭延峰校长将普通中学“翻转课堂”的成功经验带到劲松职高。寒假里,他组织教师自主学习了99页的关于“翻转课堂"的理论文章。开学后,先后组织了15次关于“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学习、建课培训,利用周二大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全校116名老师全部完成学校规定的建课任务,共推出30节“翻转课堂”组内研究课。 从理论学习到培训研讨,再到教学实践,这些都是在教与学方式上进行的初步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职业学校的实训课教学与文化课教学有着显著的差异,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浅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浅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教育工作永久的话题,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都比较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但真正把这些好的理念、好的方法落到实处,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许多人的努力才行。从教学管理、教学计划、教材编写到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都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教育教学改革是教育工作永久的话题,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从教学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革。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但同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始终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许多专家、教授也在不断地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任务驱动教学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等,都不失为好的,适合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但最终切实实施到课堂中的有多少呢?什么原因使得理论上很好的教学模式在实际中却难以实施呢? 一、学校教学管理层领导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得不彻底 近几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的成就显著,各个学院也经常请一些专家、学者到学校来讲学,使教师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但往往是听报告时很激动,听完报告一切照旧,教师原来怎么上课,以后还怎么上课,都认为这些方法好,但谁都不愿去尝试。这时候,来自学校管理层的要求、落实、检查等措施就显得很重要了。实际上,管理层许多领导可能也是怕麻烦,缺少改革的决心。 二、教学计划对新的教学模式的适应性问题 普通高等教育教学计划经过许多年的发展基本上是成熟的,而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安排目前基本上是各个学校根据各自的情况自行安排的。为了使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教学计划几乎是年年在修订,有些专业变化较少,有些专业变化较大,有些变动是比较成熟的,而有些变动是尝试性的。如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计划,是所有教学管理者关心的问题。针对教学模式新的变化,教学计划的修订可能需要一个大的变革。有些学校就学生的实践问题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由学生最后一学期才下企业实习就业,改为学习期间增加下企业锻炼的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因为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增加了实习时间,自然就会减少在校学习的时间,就存在对有些课程及内容取舍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经过一个很长的过程。另外,就理论教学而言,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也不够灵活,有些教学内容可能需要若干节课连续来完成,但课程安排却是一节节间隔分开的;有些课程可能集中一段时间完成效果较好,但我们一般是以学期为阶段划分的;每门课的课时安排多为每周2、4、6、8节,而有些课程可能安排4节有点少,安排6节有点多,造成有些课程课时较紧,有些课程课时较松,如何把握好规范化与灵活性的关系,使教学安排更合理化,需要我们去进行更多的尝试。 三、教材对新的教学模式的适应性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等,都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有一套适合强调学生主动性的教材。而目前,不管是“十一五规划”教材也好,“精品教材”也好,基本上都没有体现出学生主动性的一面,仍然延用的是传统的教材编写方法,仍然注重的是教材的完整性、学科性。一般情况下,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内容去完成教学任务,拿着传统性的

戴士弘教授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导读

戴士弘教授《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导读戴士弘教授是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专家,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课程的评价标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如何改造传统课程教学、如何进行课程的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理论建树,并且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一、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上篇) 目前,职业院校对课程进行评价,通常要靠督导或同行听课打分。听课打分表上的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专业内容熟练正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语言流利富有感染力、逻辑思路流畅、教态自然、板书精心设计。教学符合计划进度、教学文件齐全、多媒体使用得当。课堂管理效果好、能够教书育人等等。这种常规的评价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评价方式不合理,二是评价内容不合理。职业教育课程评价应设立新的标准:第一条就是,课程效果的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以教师为主体;第二条,是职业教育课程应当突出“能力目标”;第三条,是能否用恰当的任务进行能力训练。 传统大学课程教学以学科为导向、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应试为基础、以逻辑为载体、可以开出理论和实践分离的课程。但职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开出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职业教育课堂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不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种做法无视职业教育的职责和定位,把传统高校的一套做法直接搬到职业教育课堂中,形成普通高校课程的“压缩饼干”。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开出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当前职业教育院校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知识的盲目传授和盲目积累。职业教育课程必须首先确定明确的能力目标。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知识目标仅仅是第二位的目标。今天职业教育院校要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高技能的企业人,而不是面向考场的博学的读书人。所以,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就有以下几项: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在高职院校所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经验总结材料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经验总结 多年来,我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全力搞好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坚持以内涵发展为基础,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德育管理为先导,以多元经营为战略,以就业导向为方针,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走在了全县职业教育的前列。 建校10年来,我校先后向社会培养大批的数控、电工电子、工艺美术、服装设计、计算机技术、等各类技能型(包括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和技能鉴定)人才,为固镇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回顾学校走过的历程,尤其是近几年取得的辉煌成绩,我认为,我们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给我们的发展和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密结合职教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治校办学理念 当今职业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如何在调整、巩固中谋求发展是每一个学校面临的新问题,我们的做法是:深化改革,练好“内功”,办出特色,将挑战与冲击转化为动力。 (一)建立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 创校制胜,理念先行。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办学理

念,克服办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为此,学校紧跟时代的发展,及时提出并更新了各种具有指导性的办学思想。 (二)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我校以“重德育、强技能、严管理、包就业”为办学理念,在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紧密结合企业的需求,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按企业需求设置专业。近年来学校坚持面向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明确培养初、中、高级实用技术人才的办学目标,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需求发展设置专业。 2、变革传统教学方法。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变革传统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老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教学方法,我校采 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运用“项目式引领”式的教学方法,即“老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推进教学改革实验。根据学生的成绩、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弹性学制、学分制改革实验。将传统的统一编班改变为分层次编班,推行“精英班、普通班和素质班”的编班模式,做到有的放矢,将被动学习转变主动学习,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发展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