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

浅谈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
浅谈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

浅谈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

柳冠中李永春

摘要:文章从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谈起,论述设计比较的关键在于:建立内外因素分析的事理学逻辑体系,抓住人为事物演化形式

背后的系统关联,揭示更多设计创新潜在的可能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设计西方现代设计比较

1 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的问题缘起

在西方中心主义思潮影响下,不断产生诸如: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有没有宗教?有没有设计?……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在问题的背后,反映出的不仅是中西方关于某些概念定义上的差异,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差异,西方科学强调实证主义;宗教强调“一神论”,组织化;设计看重技术更新,但这样并不能否认中国古代文化的合理性与创造性。归结为存在形式的不同,似乎有一些道理;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基本上回答了人类认知的相对性问题,包括科学发现指的也是相对的真理,何况文化更有“测不准”的问题,想要“测量”“文化”,必然受到测量者、测量环境、测量角度、测量方法等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具有复杂性和非确定性,不存在一种正统、普适的设计文化,更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脱离系统分析的设计比较和评价,是毫无意义的,如同中国西汉的碟形轮和独轮车设计,仅就材料、工艺等内部因素而言,是无法与西方的登月四驱车轮相提并论的,但它们在体现人类的创造性方面谁更领先?又是谁影响了谁?问题似乎并不简单;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无知与漠视,必将导致中国古代设计的虚无主义和莫名的悲观主义。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从整体上看,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浸透着浓厚的生命象征意味与伦理价值观念,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因材施艺,因势利导,适可而止的设计原则。

而西方现代设计更突出科学精神,更强调创造性与个性特征,更注重逻辑分析,更善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注重对于外部世界因自身个体化的需求不断扩大而产生的创造力和成就感。

存在于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式中的共性与差异,都需要用比较来验证,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的比较不是笼统意义上的简单的定性比较,比较的目的也并非只为得出几条概念性的结论,他最大的意义在于:比较中建构起的新的设计思维,全部的过程,赋予人类创造力以全新的解释,并尽可能多地揭示设计演化系统潜在的可能性;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的比较不是单纯设计物之间的比较,而是与设计相关的文化系统各要素间关系的比较,是动态的,多角度的,综合性的以设计为主线的文化比较。

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设计研究的是满足人类特定时空条件下各种“需求”的方法,运用发现的“原理”,根据限定的“条件”,进行创造发明,培根在《新工具》中指出:“从许多书籍和许多制造品看来,心和手所产生出的东西是很多了,但所有这些花样乃是出于已知事物的精华和引申,而无关于原理的数目。”认识设计事物就必须抓住其存在的最本质原因,例如:中国古代辁车轮子的发明与西方现代的磁悬浮列车设计,都是为了克服物体运行过程中的摩擦力,解决出行效率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决不可只站在今人的立场,因技术含量的限制,而主观臆断孰优孰劣;在创造性的层面,评价的标准是综合的,要区分内部和外部因素,考察在设计质变的关键点上,对于限制条件的突破程度;而在历史性的层面,应更深入地分析设计变迁体系中点、线、域的关系,客观地论证其当时乃至未来对于相邻或相关设计创新点的影响。同样,

在“住”与“筑”的一对关系上,中国古代“构木为巢”、“掘地为穴”同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可比性呢?这即是:设计之本——关于特定时空条件下,设计存在的文化价值与意义。在变化了的居住方式中,又包含了不变的需求之本,在变化了的建筑形式中,又包含了不变的造型之本,在变化了的建筑技术中,又包含了不变的方法之本。一言以蔽之,在变化了的限制条件中,体现出不变的创新的本质。

2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的内外因素分析

设计不是无源之水,其本质是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用以满足源自生活中产生的人类各种需求的计划、行动和结果,任何人为事物,例如建筑、道路、桥、轮子、计时器等等,它们的起源和演进最终都是因主观的或客观的限制与调整、突破,进而归结到一种适当的形式而存在。导致变化的力来自许多方面,为了加强研究的系统化,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反映了设计物演化的结构、功能合理性的逻辑关系,外部因素着眼于文化、社会、时空环境和演化条件的分析。二者共同结成需求与满足、限制与突破的矛盾共同体,体现出根本的设计规律。在不同设计物演化体系的网络中,分布着无数层次不同的内外因素的关键点,通过比较,在脉络的梳理与根本差异的揭示这两个方面都会加深对于设计本质的理解。经受历史检验的成功设计作为综合因素下的适当形式,是“物顺事理”的必然,

也是“人为事因”的结果。

以往的设计分析,多只停留在对于设计物的内部因素分析,即局限在材料、工艺、技术、性能、形式之上,而忽略了设计物外部因素的考察。以桥为例,如果单单罗列梁桥、拱桥、索桥等在性能、形式或材料、技术上的差异,则无法真正揭示其设计的文化意义,只有结合考察与社会结构、风俗习惯密切相关的造桥的目的、环境、历史条件、社会伦理需求等等,我们才能理解当时当地桥的设计的根本属性——需求满意程度和限制突破程度。同样,中国古桥的简便灵活,技术上追求适可而止,因地制宜的品格,与西方现代桥梁设计的大跨度、高技术同样体现了内外因素合理化系统下产生的设计典型特征,不能只停留在个别因素的孤立比较上,而要就整个系统集成的创造性进行客观的分析。只有这样的视野,我们才能跨越古今中外设计物的表面形式障碍,发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都产生过同样伟大的设计文化。

3 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的体系建构

设计文化是在变迁中适应和发展的,由于时空的转换,在缺失背景和联系的孤立分析中,常常导致错误的结论。设计比较的目的正是通过对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多元实质、

复杂秩序、多维联系的有机互动研究,建构设计文化的有机适应性系统的研究框架,“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打破僵化的思维定式,在分析设计形式复杂表象的基础上,认识建立设计分类的新概念;应用系统综合的方法论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抽象、揭示出更多人为事物演化形式背后非线性、非加和性、动态的隐结构。

事实上,设计是方法论,设计的目的是要提供问题求解的方法,轮子的发明,克服了摩擦力,提高了运行效率;桥的物发明,使险阻变通途;墙的发明,使居住的内外空间隔离,防风防寒;门的发明,又使居住的内外空间灵活畅通;而当我们有了轮子,又设计了路,还有桥、屋、伞、等各种器具等,人类在衣食住行用诸多领域不断突破需求增长与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的矛盾。在有形的设计背后,交织着一个特定文化共享群体中交流和互动的有秩序的社会关系,以及包括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知识、艺术等一切文化要素在内的复合整体。

“物”的背后,是一连串“事”的过程,例如祠堂之后是一系列宗族祭祀之事;轿子之后是一系列婚俗嫁娶之事;设计之“事”的研究,强调外部因素的合理化,以及内外因素的协调。“事”是“物”的存在方式,“事”也是“人”与“物”发生关系的行为状态,“人”不是直接与“物”发生关系,而是通过“事”与其使用“物”产生联系,因此中外比较的关键在揭示深藏于诸多设计“事”“物”之后的“理”——设计存在与演化的系统联系。

在中外建筑比较研究中,必须筛选有着更多文化价值和可比性的建筑典型,必须区分比较双方是同质异构还是异质同构的比较类型,研究建筑的设计系统目标,演化的主客观条件,以及在中外历史(哲学史、建筑史、科技史、艺术史等)中相关层次要素的演化关键点和线的分布,包括建筑与交通,建筑与社会,建筑与生态,建筑与人口的关系等等,从中总结出中外设计思维方式的本质差异与相互取长补短的可能性。

4 两个有启示作用的例子

例1:谈到有机建筑,我们会想到现代建筑设计大师弗兰克?赖特,他主动从中国道家思想和日本建筑中汲取营养,在设计倾向上将建筑与自然有机融合,他反复强调的有机设计的实质就是:建筑的结构、材料、建筑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很多人在研究时过分夸大了其与东方设计的相似性,并不由自主地生发出一种低级的爱国主义情绪,忽略了一个中外设计比较和相互借鉴的良机。首先,中国传统的有机建筑思想,是一种起源于复杂的天地崇拜,万物有灵,祖先崇拜的交织渗透的复合观念,天人合一,是人们心灵内化了的一种和谐甚至是同一,抒发了中国人渴望与充满神秘的自然保持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将人为与天命融合,实际上是“顺应天命以为人事”的主观理想,中国建筑大量应用土木等自然材料,是为换取建筑有生命的精神映射,土者,万物之母,木者,土之华也,建筑从动土的那一天起,就和人一样有了生命。而赖特的有机建筑是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设计突破限制的人类智慧的反映,他是站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价值立场上,提出更好的为满足人类的需求服务的理念,它提出建筑的自然化方向,是在他积极的反都市化倾向的背景下提出的,是经过认真的19世纪下半叶工业化进程和建筑哲学反思后提出的,是思想的进步,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他积极地采用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他的功能主义倾向,他风格中的抽象细节,都是典型的现代主义语汇,这样分析下去,我们会挖掘出越来越多的差异性,譬如,小到大屋顶、采光方式、开窗方式的问题,大到建筑与人的关系,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政治制度的关系问题等等……,需要大量的调查和系统的分析。然而比较的意义就在于:要揭示模糊人们视线的一类表象,从而认识其本质和系统关联属性。

例2:谈到中国传统建筑的曲线美,很多人津津乐道,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产生和发展的新艺术运动和1930年美国流线型运动中,曲线型的设计风格也一度成为主流,但是它们之间究竟有何异同呢?西班牙建筑设计大师安东尼?高迪的有机曲线建筑与

中国的徽派民居的曲线又有何异曲同工呢?当然,要比较的内容非常多,但是这里可以铺垫一个框架,引发一些思路。首先,中国建筑思想的主旨是天人合一,崇德重礼,建筑有实用功能外还有精神教化功能,中国建筑不以人工来与自然抗衡,而采取一种内敛的方式,主动与自然达成和谐,表现在建筑风格上是一种含蓄、舒缓的品质,中国徽派建筑以群落布局,表现了对于宗族观念与血缘亲情的执着。西方现代建筑虽然了有着大量的人文主义色彩,但是它无法摆脱传统的宗教和哲学思想,以及根深蒂固的自然观和行为方式,西方文化属于基督教文化圈,相信上帝是万物的主宰,人的宗教活动旨在与上帝更加接近,在哥特式建筑中,人的精神随同火焰似的尖塔峙耸云端,高迪的设计受哥特式复兴的建筑思想的影响,在圣家族教堂上反映的十分明显。拿他的世俗建筑来说,无论是巴特罗公寓,或是米拉公寓和居里公园,都“完全是一首梦幻曲”,是表现主义的建筑杰作,表达了工业化城市包围下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对于单调、冷酷的工业化方式的厌恶,对于自然乡土风格的依恋,在米拉公寓中,丰富的曲线,使建筑充满了生命的律动感,表现在建筑风格上是一种向外的张力释放,使人看后有一种激动人心的力量。徽派民居的轮廓柔和而有虚实变化,米拉公寓的轮廓则变形粗犷而富于动势;徽派建筑屋顶是中心指向大地的反凹曲线,翼角戗脊也有反翘,总体上以一种横向铺开,被覆大地的姿态求取与自然相适应:而米拉公寓的屋顶曲线是中心指向天空的拱尖曲线,充满挣脱束缚的向上张力,大量不避人工的装饰,使得顶尖和烟囱“犹如荷马诗篇中的独眼怪的姿态”,仿佛上演了一场充满了原始野性的压力与张力相互抗争的戏剧(高迪对瓦格纳的戏剧情有独钟);徽派建筑的柱身卷杀,柱顶的生起曲线,拱身曲线等等,都来源于人的尺度,是有机的而非几何化的曲线,这与米拉公寓的曲线似乎相似,然而高迪曲线的灵感来自于自然界中的石钟乳、植物茎叶、动物骨骼、以及贝壳等等,虽是有机形式,但都大大超出了人的观赏尺度,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夸张和对比效果,大量的镶嵌,衬托以富有动势的檐线,使建筑充满了体积感和重量感;徽派建筑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卷,米拉公寓形似舞动着的雕塑;徽派建筑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米拉公寓的却表现强烈的个性追求,突破传统的对称、稳定、和谐的设计原则,最终达到心灵上对于自然的渴求得以片刻满足。事实上,比较的结论只能是:两者都是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追求,但是东西方的差异,带来对于自然的理解的不同,导致不同的表达方式,最终带来建筑设计上的差异。这其中诸多事理有待于我们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5 结语

长期以来,由于对设计比较的理论和客观规律缺乏系统的研究,导致大量的设计研究只停留在现象差异的呈现阶段,无法揭示出深层的事理逻辑,站在主观的立场,用简单的罗列,并置的手段,是不能够最终揭示设计文化模式的差异性及其文化创造过程对于时空环境的特殊意义的。另一方面,解释人类设计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不仅仅是历史和环境的差异性,也不仅仅包括设计的物化层面,当知觉、认识转化为可观察的行为方式,当心理环境、事理逻辑的差异都得以系统的再认识,那么离真正成功的设计比较就不会太远了。

现代设计方法论文

武汉轻工大学 《现代设计方法》课程结业论文题目:现代设计方法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院(系) 2017 年5月21 日

现代设计方法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宋家鹏 (武汉轻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本文在分析汽丰设计方法发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汽车设计中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几种现代设计方法和技术。 关键词:现代设计方法;系统工程;模糊分析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0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汽车的性能、可靠性、经济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汽车的设计、制造提供了改进和创新的设计方法。据统计,一般汽车的质量和性能有60%-70%取决于汽车设计。因此,在设计新产品时应研究和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和技术,以适应现代汽车发展的要求。为了寻求保证设计质量、加快设计速度、避免和减少设计失误的方法和措施,引发了“汽车现代设计方法”的研究。 1现代设计和传统设计的比较 传统的设计方法是以经验总结为基础,运用力学和数学而形成的经验、公式、图表、设计手册等作为设计的依据,通过经验公式、近似系数或类比等方法进行设计。而现代设计方法则是强调创造性,在注重产品整体功能基础上以现代设计方法和计算机设计为工具的系统设计。这种设计不但可以大大提高设计的质量、精度和效率,而且可以将产品的适应性、经济性、可靠性统一起来,从而高效地设计出性能优良、经济效益显著的新型产品。目前,设计方法和技术正处于不断改善、不断创造的历史时期。可以预见,新的汽车产品将随着现代设计方法、技术和设计科学体系的完善而有新的突破。 2现代设计法的主要内容 现代设计法是在总结传统设计的经验与教训、吸收国外各设计流派的先进内容的基础上,以形态学为分类手段,以方法学为思想指导,具体形成以下十一论: 功能论:现代设计法的宗旨。是保证设计要求功能实现的方法论。 突变论:现代设计法的基石。是设计创新的基础,如创造性设计。 系统论:现代设计工作的前提。进行系统辩识、系统分析,如系统分析法、人机工程等。 信息论:现代设计的依据。进行信号处理,如信息分析法、技术预测法等。 对应论:现代设计的捷径。采用相似、模拟,如相似设计等。 优化论:现代设计的目标。如优化设计等。 智能论;现代设计的核心。发挥人的主动性,使用人工智能,促进设计自动化,如CAD等。 离散论:现代设计的细解。连续体离散求数值解,如有限元和边界元方法。 控制论:现代设计的深化。如动态分析设计法等。 模糊论:现代设计的发展。模糊性定量描述,如模糊综合评判和决策等。 艺术论:现代设计的美感。如造型设计等。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西方的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学院:班级:数学学号姓名: 关键字:西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基督教、渗透、文化需求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开始分化为三个派别,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激进派,一个是中间派。保守派主张一成不变,继续走老路子;激进派主张全盘西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落后的根源;中间派则认为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就能强国御侮。 最近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股股的“西洋风”也开始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不仅汉语里多了很多的音译词,例如“摩登”,“可乐”等等。过西洋节也成了卷过上下所追逐的时尚风气,就拿眼下的圣诞节来说,各家店铺把小店装饰的五彩斑斓,各种搞促销活动接踵而至,各大高校呢,就开始准备各式各样精彩的活动,情侣们纷纷上街,学生们欢天喜地。这些现象通通都反映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渗透力。那么西洋文化是什么时候开始向中国开始渗透的呢?它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热衷于过西洋节呢?下文我们来分析一下。 其实西洋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的影响在汉代就开始了,当时的罗马帝国就与中国的东汉王朝开始了交往,这种交往的途径就是通过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到了唐代以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就更加的频繁,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基督教的传入,当时基督教在中国称作“景教”,教徒一度发展到数十万人,这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渗透。但到了唐朝晚期,军阀混战,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逐渐走向了没落。第二次渗透,是元朝。当时因为蒙古帝国的影响力,大批的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可波罗,他的《东方闻见录》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中国成为西方垂涎的伊甸园从此开始。第三次渗透是在明末清初,时值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并开始向中国推广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及先进理念,著名的有利玛窦,汤若望等,可惜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人所传达的东西,中国继续沉眠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等到了第四次渗透,已经是鸦片战争以后了,中国开始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四次的渗透初期仍是外国人通过传教向中国人灌输西方的宗教哲学经济政治思想,但到了后期,一批批爱国青年成为了传播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主力军。第五次大规模渗透就是在改革开放后了,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深深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开始喝可乐了,中国人开始关注好莱坞了,中国人喜欢上NBA了,中国人爱上过洋节了,中国人的水平要用英语来衡量了,可见,第五次渗透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前四次的渗透,因为,它已经彻彻底底的征服了这个民族。 那么西方文化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的就征服了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我认为有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自身的原因,二才是外部文化的原因。为什么说我们自身的原因是第一位呢。我们还是要从历史方面来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开始分化为三个派别,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激进派,一个是中间派。保守派主张一成不变,继续走老路子;激进派主张全盘西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落后的根源;中间派则认为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就能强国御侮。一开始中间派掌权,开始推行所谓的“洋务运动”,但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中间派不足以改变中国现状。于是激进派开始上台,发动了所谓的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中国的传统文化被逐渐唾弃。新中国成立后,又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阶级斗争阶段,特别是文革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尤为严重。由于长期对传统文化及传统节日的轻视,使中国人普遍存在文化上的精神空缺及文化满足上的空虚。恰好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那种多样性及多彩性,弥补了中国人长期压抑的文化需求,所以普遍被中国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自然:第一自然,原始状况的大自然;第二自然,农业生产状况下的自然。 中国园林的起源是从模仿第一类自然开始;欧洲园林是在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 “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常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 一、英国的景观设计 唐纳德(Christopher Tunnard) “把握日本庭院的本质,他提出:‘要从对称的形式束缚中解脱出来,提倡尝试日本园林中石组布置的均衡构图的手段,以及从没有情感的事物中感受园林的精神实在的设计手法。’” “在园林中要创造三维的流动空间,为了创造这种流动性,需要打破园林中场地的严格划分,运用割断和能透过视线的种植设计来达到。” 本特利树林Bentley Wood 杰里科(Geoffery Jellicoe) 第一阶段: 彻德峡谷工程(Cheddar Gorge) 迪去雷庄园(Ditchley Park) “在园中杰里科设计了一个有喷泉的下沉式的半圆形水池,水池被紫杉高篱围绕着,人们可以在水池中戏水。杰里科还沿着水面设计了一个长平台。” 第二阶段: 肯尼迪纪念园(The Kennedy Memorial) “‘白色纪念碑、美国详述、开阔的草地、规整的小路、冥思的石凳、俯瞰泰晤士河和绿色的原野’杰里科希望参观者能够仅仅通过潜意识来理解这朴实的景观。 舒特住宅(Shute House Garden) “水池、杜鹃花、古典雕塑、链式小溪、小瀑布、喷泉、平整的草地” 第三阶段: 莎顿庄园(Sutton Place)

“被认为是杰里科作品的顶峰。杰里科试图赋予园林一些含义,是要引喻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一系列的食物和思想。鱼形的吃糖和小湖,引喻水和更神秘的东西,它与周围的小山精心组合,代表着阴阳结合。整个园林似乎微妙地潜藏着一些当今世界之外的东西。他认为,景观是历史、现在和将来的连续体。在这种意义上,莎顿庄园的设计是连续的,是现存轴线、视景线和原先设计者可能的设计意图的发展 ” “杰里科喜爱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绿篱、雕塑、链式瀑布、远景、凉亭、座椅、棚架、瓶饰、花篮、长平台、长步道、丰富的水景如池塘、瀑布、跌水、水池、喷泉等、视景线、植物。” 二美国的景观设计 斯蒂里Fletcher Steele 瑙姆科吉庄园(Naumkeag) 午后花园(the Afternoon Garden) 平台花园 “草地上斜向布置着弯曲的砾石带和中间的月季花坛。这至关重要的曲线形式由远处Bear山的曲线产生,自南部的草地开始,至树林中截止,这是在统一的设计中把背景地貌形式融于前景的第一次尝试。” 蓝色的阶梯(Blue Stairs) “清晰的展示了他运用透视法对地段富有想象力的处理。这个设计既是园林,也可看作是雕塑。” 托马斯.丘奇Thomas Church “这种带有露天木制平台、游泳池、不规则种植区域和动态平面的小花园为人们创造了户外生活的新方式,被称之为‘加州花园’(Califonia Garden)" “关键是要把握尺度并在规则的建筑与外围的自然景观之间进行微妙的转换。” “他的作品开始展现一种新的动态均衡的形式:中轴被抛弃,流线、多视点和简洁平面得到应用,质感、色彩呈现出丰富变化。‘立体主意’、‘超现实主意’的形式语言如锯齿线、钢琴线、肾形、阿米巴曲线被他结合形成简洁流动的平面。” 金门展小花园(Golden Gate Exposition) 唐纳花园(Donnel Garden)

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教学目的、任务 本课程通过对工业革命以来现代设计的发生、发展以及设计师作品的分析讲授, 使学生对人类在造物史方面的发展线索、各个运动的审美风格有初步的了解, 达到以开拓学生的设计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为设计专业其他专业课的开设做好理论准备。 二、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二)通过讲授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现代设计的发生、发展概况,达到建立学生设计意识的目的。 三、教学效果检查 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共56学时,课程结束通过考试方式或论文形式评定学生课程成绩。 四、教学时数分配 第二部分讲授内容 第一章现代设计发展的理论模式 一、设计师与独立制作的手工艺人的区别 二、现代设计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特点(1831-1901年) (二)维多利亚时期的设计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出现前的设计 第一节工艺美术运动之前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现代的普罗米修斯——工业革命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为解决城市矛盾的实验性规划设计 三、新专业分工的出现 第二节工艺美术运动之前的设计潮流——维多利亚风格 第三节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水晶宫”(the Crystal Palace)的出场 第四节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 第五节芝加哥学派·沙利文 第六节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一、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异同 二、代表人物及作品 第七节装饰主义运动(Art Deco)1920—1935年 一、装饰主义运动所源之影响方面 二、代表地区及人物、作品 第八节现代主义(Modernism) 一、主要设计师 (一)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以下简称格氏) (二)密斯(Mies Van der Rohe) (三)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四)赖特(Frank Wright) (五)阿尔托(A.Alto) 二、主要设计风格和流派 (一)荷“风格派”运动 (二)表现主义 (三)德意志制造同盟 (四)俄——1918至1925年间的构成主义 第三章包豪斯BAUHUASE(1919—1933年) 德语Bauhuase意为“建筑房子”。格罗皮乌斯创立,她旨在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艺术和设计教学体系,达到个人进行微型社会试验和改造社会文化的目的,同时快速提高德国设计水平,满足战后的物质需求。 第一节魏玛时期(1919—1925年) 一、课程改革 第二节德骚时期(1925—1933年)——其中1925-1927年为黄金时期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最近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股股的“西洋风”也开始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过西洋节也成了卷过上下所追逐的时尚风气,就拿眼下的圣诞节来说,各家店铺把小店装饰的五彩斑斓,各大高校呢,就开始准备各式各样精彩的活动,情侣们纷纷上街,学生们欢天喜地。这些现象通通都反映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渗透力。 其实西洋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的影响在汉代就开始了,这种交往的途径就是通过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第五次大规模渗透就是在改革开放后了,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深深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开始喝可乐了,中国人开始关注好莱坞了中国人喜欢上NBA了,中国人爱上过洋节了,中国人的水平要用英语来衡量了,可见,第五次渗透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前四次的渗透,因为,它已经彻彻底底的征服了这个民族。 [ 转自那么西方文化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的就征服了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我认为有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自身的原因,二才是外部文化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又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阶级斗争阶段,特别是文革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尤为严重。由于长期对传统文化及传统节日的轻视,使中国人普遍存在文化上的精神空缺及文化满足上的空虚。恰好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那种多样性及多彩性,弥补了中国人长期压抑的文化需求,所以普遍被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并迅速扩展开来。 从西方文化自身的原因来说,西方文化是一种非常讲究的文化,特别是文艺复兴以后,给中世纪昏暗的文化注入了多姿多彩,优雅的元素,于是诞生了莎士比亚一大批天才文艺作者。并且西方文化宗教气氛浓厚,所以又给西方文化披上了一层神圣神秘的外衣。这些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笔记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得理论与实践——王向荣笔记第一章西方得园林传统 1、了解西方得造园传统 按自然状况得不同,将自然划分为不同得类型: 1)第一自然为原始状况得大自然 中国园林沿着自然式得形式发展 2)第二自然为农业生产状况下得自然 西方理想中得天堂就是适合农业生产得富裕得土地,就是模仿第二自然开始得,就是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得自然,就是几何式得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得道路开始发展得。 2、园林与自然背景,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法国:绝对君权,路易十四 英国:乡间田园,18世纪中产阶级性格与教养,气候阿拉伯世界:干旱劳作得艰辛与对富足、慵懒得羡慕中国:“寄情于山水”、“归来”,政治态度与道德评价 3、古埃及园林得特点 1)一般就是方形得,四周有围墙,入口处建塔门; 2)珍视水得作用与树木得遮荫;园内成排种植庭荫树,园子中心一般就是矩形得水池,池中养鱼并种植水生植物,池边有凉亭。 3)园林就是规则式得,并有明显得中轴线。古埃及园林派克玛拉(Pekhmara)平面图纸草花式,棕榈式 4、古希腊园林得特点 1)位于住宅得庭院或天井之中; 2)园林就是几何式得,中央有水池、雕塑,栽植花卉,四周环以柱廊,为以后得柱廊式园林得发展打下了基础; 3)神庙附近得圣林中有剧场、竞技场、小径、凉亭、柱廊等,成为公众活动得场所。 位于德尔法(Delphi)得古希腊神庙 5、古罗马时期郊外大型园林得特点 1)园林因山而建,并将山地辟成不同高程得台地,用栏杆、挡土墙与台阶来维护与联系各台地。 2)园中一系列带有柱廊得建筑围绕着一些庭院们无法预知下一个空间得形态,这如同让人渐渐地步入一个天方夜谭得场景。 2)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得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扮演重要得角色。它们常常以十字形水渠得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 3)建筑与花园中得各种装饰变化细腻,特别就是瓷砖与马赛克饰面色彩华丽,精致而堂皇。 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狮子院 8、文艺复兴园林得特点 1)在视野较好得山坡上依山而筑,成为坡地露台花园; 2)尽管园林就是几何形得,有些还就是中轴对称得,但就是尺度宜人,郁郁葱葱,非常亲切。

中国传统文化保持其纯粹性和融合西方文化

谢谢主席!大家好! 下面由我做这次的总结陈词。 纵观整场辩论不可谓不精彩,但是细细看来对方辩友存在不少漏洞。 1、我们今天谈及中国传统文化,泛指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具有的文化,即是新文化运动以前的文化。 2、我方所讲融合西方文化并非对方辩友所说的中国文化趋于西化,当然我方也不否认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保持其纯粹性,只是保持到一个什么程度还是有异议。 下面就我方观点做以下总结: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不是两个相斥的实体。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发生了剧烈的变动,西方文化的冲击是其中一个中重要的因素。伊斯兰文化、日本文化、印度文化等都经历了不同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变迁,然而依旧保持他们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同样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并未收到改变。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小农经济封建体制为基础,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确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经济、文化三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视乎缺了一段)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固然重要,但是时代在发展,文化发展必须与政治、经济相协调。 再者,“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 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愈来愈明显,各民族、各文化的接触与沟通之频繁与密切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中国传统文化的确需要经过不断的“扬弃”“审视”来保持其纯粹性,但是融合西方文化,获得其现代意义并发挥创造的力量才能与时俱进。 最后,不管今天我们辩论双方站在何种立场,但是我们共同关心的应该是如何辩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两者关系这一问题。 我方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西方文化,取舍有度,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演进 要理解西方现代景观,必须借助于其时代的理论支撑——哲学和美学的分析。20世纪的哲学、美学表现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的碰撞和渗透,并贯串着“从理性到非理性”和“从方法论轴心到语言学轴心”的两大转向。 从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阶段 欧洲的早期现代艺术和“新艺术运动”促成了景观审美和景观形态的空前变革,而欧美“城市公园运动”则开启了现代景观的科学之路。 2、“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广泛应用阶段 从20~30年代美国“加州花园”到50~60年代景观规划设计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但都集中表现为“现代主义”倾向的反传统、强调空间和功能的理性设计。 3、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 一方面,“生态主义”为60~80年代的主潮,另一方面,现代之后的“非理性”促成了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从影响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因素的角度分析,也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 1、现代艺术和审美的启迪 现代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审美情趣个性化,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具体实现。早期的抽象艺术为景观形态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则直接参与到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形成中,形成了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多种风格的景观设计。 2、科学和技术的影响 科学哲学和“现代主义” 的理性现代景观构筑设计范式,关注空间、功能,并使“生态主义”的方法论成为60年代景观设计的主潮;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景观设计的科学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设计手段日益丰富。 3、现代哲学的启迪 “语言学”转向的哲学,研究的是如何表达我们所知晓的世界的本质,以语言学为中心的“表达”,使景观设计更加关注艺术形态和科学技术后面的“意义”,由此引导出一系列新的景观设计方法论:现象学、符号学、神秘主义、叙事性、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

世界现代设计史结业论文

学号编号研究类型分类号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世界现代设计史结业论文 论文题目包豪斯学院设计对现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 专业名称 完成时间

包豪斯学院设计对现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论文摘要】:现代主义建筑的公认的起源是“包豪斯”,它是一座建筑,也是一所学校,也是一个流派,是所有学习建筑学的人心中永远的圣地。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

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包豪斯奠定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风格,并对战后形成的国际主义建筑风格起了决定性作用。包豪斯从格罗皮乌斯到密斯在建筑设计上彻底告别传统建筑,新技术,新结构的运用,创造了新的建筑风格”。_______现代主义建筑。 【论文关键字】:包豪斯建筑史现代设计新建筑主义运动建筑革命一、包豪斯的创办 德国包豪斯学院,成立于1919年,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是由德国著名建筑师现代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人格罗皮乌斯建立。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是欧洲现代主义集大成的核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欧洲仍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中,社会动荡,思想巨变,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在不同程度上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战败后的德国又掀起了“十一月革命”,国内的知识分子在巴黎,意大利,荷兰,苏联等各国传播近来的新思想的鼓舞下,抱着对祖国狂热的改革理想,积极投身到重建德国的各项工作中,包豪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二、包豪斯经历的三个阶段 包豪斯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任校长。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汉内斯.梅耶任校长。第三阶段(1932-1933)柏林时期,密斯.凡.德.罗任校长。因而,也形成了三个迥然不同的发展阶段:格罗佩斯的理想主义,迈耶的共产主义,凡德罗的实用主义。从长远的思想影响看,包豪斯的设计与教育改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一、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二、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三、强调各类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四、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五、将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欧洲整整半个世纪的探索和试验,在包豪斯学院中终于得以完善,形成体系。包豪斯作为一种设计体系在当年风靡整个世界,在现代工业设计领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学趣味可以说整整影响一代人。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包豪斯所奠定的思想基础和风格基础,具有决定性,重要性。战后的国际主义建筑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包豪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包豪斯设计学院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当代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与借鉴

当代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与借鉴

当代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与借鉴 文化的语意十分丰富,各界学者对其界定不同,“笼统地说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包括三个层次,即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1。”H.H,Stern(1992:208)提出的文化的广义概念(Culture with a big C)指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有些人类学家将文化分为高级文化、大众文化和深层文化三个层次。笔者此处采用第一种划分方式,对当代中国文化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的部分典型进行粗略的分析。 一、器物文化 所谓器物文化,是指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那些具体存在,是人的创造,也为人服务,看得见、摸得着,是一种表层次的文化。2 1阎苹《中西文化面面观》,辽宁大学出版社2010,第5页 2同上,第6页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化浪潮的兴起,西方的很多生活方式都被我们所吸收。中国随地可见的西餐厅,欧式的装修风格等等,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展开,西方高新技术产业成果快速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1.1对西方饮食文化吸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洋快餐就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西式快餐文化很快在青少年之间展开。牛排、意面等西式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就餐方式也受到了欢迎,“刀叉文化”丰富了人民的生活。而以葡萄酒、威士忌为代表的洋酒也进入了老百姓的生活,伴随着西方的酒文化为人民的休闲带来了新的体验。 1.2对西方服饰文化的吸收 80年代,由于西方国家思想意识的开放,女性内衣的出现,标志着女性从封建传统文化中解放出来,对从思想到身体的自由发展的渴望促进了整个西方服装业的迅猛发展。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服装被引进了中国,带动了中国服装的改革,服装样式不再是解放初期的“伊凡诺夫”式

现代设计史论文

现代设计史论文 题目:论日本设计中的传统与现代 姓名:学号: 院(系):专业: 指导教师: 2011年6月

论日本设计中的传统与现代 传统与现代是一对看上去相互对立的词语,正如林间小榭之于摩天大楼,烛光摇曳之于霓虹闪烁,旗袍汉服之于T恤热裤一样,呈现出的不仅是时间上的鸿沟,也是从古到今人类审美观价值观的变化。在当今的中国,设计包装中加入的西方元素越来越多,西方的奢侈品什么的在中国也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而博大精深的民族瑰宝却通常只能作为一种久远的文化在展厅和台面上短暂的展示,并没有很好的融合在现代生活中。然而日本的设计却能在短短五十年内奋起跻身于世界设计强国之列,这完全得益于其对传统文化的留存和发扬。 在日本传统设计中,江户时代的设计是日本设计的原典。由于日本是个人口密集而资源田地相对来说较缺乏的岛国,传统的日本人都很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回收。据设计大师田中一光的回忆,撇开众多的工艺不谈,光说住这一方面,一旦搬家甚至连家具,榻榻米,建筑工具等都可以一并拿走;和服也是这样,重复的清洗过很多次以后,最后变成了被子,尿布,抹布等,算是最节约资源的衣服了。而也正是江户时期开始,日本就有了相当浓厚的庶民文化。浮世绘与是十八世纪欧洲王侯贵族们创造的文化不同,当时的画的演员像相当于现在的明星照,安腾广重创作的东海道五十三次则类似于明信片,当时是作为一种旅游纪念品发行的。这些浮世绘在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受到很高的评价,被升格成了艺术品。而它们原本 和服: 因此,对于日本人来说,设计似乎要比艺术更加贴近生活。 而日本设计最辉煌的时期无非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现代设计,它的发展历

现代设计史讲义

现代设计史讲义 本课程的基本结构: 绪论设计史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工业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工业设计的萌芽 第三章新艺术运动——工业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 第四章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 第五章包豪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高峰 第六章装饰艺术运动—多元文化因素作用下的设计艺术风格 第七章美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1945年以前) 第八章战后美国设计艺术的发展(1945年以后) 第九章战后西方各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第十章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20世纪60年代之后) 绪论设计史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设计学与设计史 设计学或称“设计科学”,是以人类设计行为的全过程和它所涉及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为对象的,涉及哲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方法学等诸多学科的边缘学科。“设计科学”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AlexanderSimon,1916—)在1969年首次提出的。他在其著名论文《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中,从人的创造思维和物的合理结构之间的辩证统一和互为因果的关系出发,总结出设计科学的基本框架,包括它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的意义。 一、设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 首先,设计的主体是人,人的设计智能是建立在大脑这一特殊物质的特殊思维功能基础上的,因此,设计学的第一位的研究对象是人和人的思维活动。 其次,设计的过程体现为人类按自己的设计目标改造世界的历程,因此,人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和纳入人的认识领域的一切客观因素的可选择性或审美特征,是设计学次位的研究对象。 第三,设计的结果最后要物化为某种形式(如产品、建筑、广告、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这种物化结果对消费者的影响和心理感受也是设计学研究的内容。 第四,人类设计活动必然处于某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之中,环境与设计之间是一种互动的“生态系统”,如何保持这种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是设计科学所面临的新课题。“人(设计的主体)—产品(设计的结果)—环境(设计所处的环境及产品的消费环境)”这一设计系统涉及人、产品、环境三个要素。 朱铭教授把设计学研究的任务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科学的认识论为基础,研究人类设计思维的过程和规律。 第二,以人的社会集群关系为依托,研究在各种社会关系条件下设计的客观条件和因素,建立合理平衡的设计生态体系。 第三,以“目标—手段”为线索,研究设计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的和心理的要素,以及他们在能动的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和特征。 第四,在阐述设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探索当代和未来设计思想和设计实践的发展和演变。①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论西方风俗影响 ?中国节日的现状 ?近年来,在中国有些地方越来越受西方风俗影响尤其是受西方节日文化影响,中国的年轻人,对于圣诞节越来越热衷,甚至超过了中国自己的节日,造成端午节这种中国重大传统节日被列为别国遗产。 ? ?母亲节,父亲节,光棍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学校里掀起一波又一波“洋节”的热潮,大家都热衷于过“洋节”,对中国传统的节日却几乎没有兴趣。 ? ? ?在现代年轻人所认识的节日中,情人节和圣诞节比咱们的端午节和中秋节都重要的多。都认为这些外国节非常时尚,非常浪漫。就连春节的意义与节日气氛都大不如前,认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已经落伍,过的没意思,? ?传统节日原来有一整套的仪式和内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很多节日仪式的片段在不断的遗失,比如春节贴对联是为了避邪;吃饺子是为了送走旧的时辰,迎来新的时辰;互相拜年,表达了对对方的美好祝愿……但现在这些程序虽然还在,但缺少了仪式的凝重感和虔诚感。 ? 传统节日何去何从 ?七夕VS情人节? ? ?面对西方情人节的冲击,土生土长的传统七夕节遭遇着尴尬却总是不

声不响。七夕节虽然历史悠久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它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却似乎并不大。人们已经把七夕节还给了古老的历史。? ?每当西方情人节来临之时,年轻情侣都会不失时机地互赠爱意,且花样翻新,近乎疯狂。而每年的七夕节却显得异常冷清,鲜见年轻人有什么热情举动,有的人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节日。也许是故意,也许是不经意,总之人们在追捧“洋节”的同时,冷落了本土传统的节日。纯美的七夕就是这样渐渐地被遗忘。 ? 我们的传统节日 ?如何看待中国人的“洋节”情结 ? ?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 ? ?一方面,当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动议要将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春节改到2月4日,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时候,另一方面,国人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摩登的、前卫的、新潮的新新人类,在赶西洋人的时髦,纷纷过起了洋节! ? ?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一些有识之士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到底该怎样看待中西文化交流?中国人该不该钟情于西洋节日?西方人是否也像我们一样崇拜中国节日? ?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利用寒假半个月的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翻阅资料,到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到社会上走访了各行各业的人士,现将主要观点整理报告如下: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 考研笔记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考研笔记 一,西方的园林传统 二,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 1 工艺美术运动中的园林设计 2 新艺术运动中的园林设计 2.1 新艺术运动的产生与设计风格 2.2 新艺术运动中的设计师与园林作品 2.3 新艺术运动中的园林的影响 三,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 1.19世纪下半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的现代艺术的发展及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2 现代建筑运动先驱与景观设计 2.1 门德尔松 2.2 荷兰风格派 2.3 包豪斯 2.4 勒·柯布西耶 2.5 赖特 2.6 纽特拉 2.7 阿尔托 3 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和 法国现代景观设计 四, 英国的景观设计 1 唐纳德 2 杰里科 五,美国的景观设计 1 斯蒂里 2 “哈佛革命 3 第一代现代景观设计师 3.1 托马斯·丘奇和“加州花园” 3.2 盖瑞特·埃克博 3.3 丹·克雷 3.4 詹姆斯·罗斯 4 第二代现代景观设计师 4.1 二战后的景观设计的行业形势 4.2 劳伦斯·哈普林 4.3 佐佐木英夫 4.4 泽恩 5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变化 六, 拉丁美洲的景观设计 1 布雷·马克斯与巴西的景观设计 2 墨西哥的景观设计 2.1 巴拉甘 2.2 里卡多·莱戈雷塔·比利切斯七, 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景观设计 1 瑞典的景观设计 2 丹麦的景观设计 2.1 布兰德特 2.2 索伦森 2.3 安德松 八, 德国的景观设计 1 联邦园林展与德国现代城市公园 2 工业之后的景观设计 2.1 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 2.2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 2.3 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 2.4 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 2.5 科特布斯露天矿区生态恢复 3 景观设计师 3.1 格茨梅克 3.2 马汀松 3.3 卢茨 3.4 拉茨 3.5 鲍尔 九, 现代雕塑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1 雕塑结合景观的设计 1.1 野口勇 1.2 穆拉色 1.3 其他 2 大地艺术 2.1 大地艺术的产生 2.2 为艺术的大地艺术作品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赏析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赏析 指导老师:*** 姓名:*** 院系:**** 专业:*** 班级:11-02 学号:

景观设计先驱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摘要: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因设计纽约中央公园而声名显赫,并因创办美国景观设计专业、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及设计了大量亲近普通市民的景观作品而被人们尊称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他就是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关键词:奥姆斯特德、现代景观设计、纽约中央公园、景观设计师;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1822-1903)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园设计者。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其与合伙人沃克(Calvert Vaux)在100多年前共同设计的位于纽约市的中央公园。这一事件既开了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她标志着普通人生活景观的到来,美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从中央公园起,就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他对结合考虑周围自然和公园的城市和社区建设方式将对现代景观设计继续产生重要影响。他是美国城市美化运动原则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向美国景观引进郊外发展想法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奥姆斯特德的理沦和实践活动推动了美国自然风景园运动的发展。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简介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1822年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他是他的家族居住在该城市的第8代。在他4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从7岁开始他从住在一起的外乡牧师那里接受学校教育。他的父亲是-名成功的布料商,也是风景的爱好者,奥姆斯特德的假日大多花在与家人从新英格兰北部到纽约州北部"寻找美丽风景的旅行"中。1837年当奥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正常的学业。 在接下去的20年里,他努力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在后来景观设计职业的创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在一家纽约布类商店工作,并因与中国的贸易旅行了一年。在1848-1855年间,他学习了测量和工程学、化学、科学种田,并在斯塔滕岛上经营了一家农场。1850年,他和两个朋友用6个月的时间,在欧洲和不列颠诸岛上徒步旅游,从中不止领略到乡村景观,还参观了为数众多的公园和私人庄园。在1852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作《一个美国农夫在英格兰的游历与评论(Walks and Talks of all American Farmer in England)》。同年12月,作为《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他开始了在仍受奴隶制统治的南方的旅行,这是他两次南方之旅的第一次。在1856-1860年间,他发表了3本关于南方的旅行说明和社会分析著作。在这段时期,他用他的笔杆反对奴隶制度的向西蔓延,争取南部各州奴隶制度的废除。1855-1857年间,他是一家出版公司的股东以及《普特南月刊(Putnam’s Monthly Magazine)》的主编,这是在文学和政治评论界首屈一指的杂志。在这期间,他有6个月的时间住在伦敦,并在欧洲大陆上多次旅行,其间访问了很多公园。 因而,当他开始以景观设计为业时,奥姆斯特德已经发展出一系列给他的设

设计史论文

设计史论文 现代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和繁荣的过程中始终都是和科学,和艺术相联系在一起的。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现代设计正显示出无比强大的生命力。18世纪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以后就传播到到全国各地。工业革命市的机械生产深入人心,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从设计史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就不会有今天所谓的工业设计和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正是工业革命完成了由传统手工艺到现代设计的转折,随之而来的工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批量产品的生产为设计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设计行业开始从传统手工制作中分离出来。设计师直接通过图纸传达设计的意图,而工人和机器都成为实现意图的工具。其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新能源和新材料的诞生及运用,改变了传统设计的材料的构成和结构模式。第三,涉及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当标准化、批量成为生产目的时,设计的内部评判标准就不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为“为工业而工业“的生产。然而,随后产生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以及装饰艺术运动都没能解决“工业化时代的设计如何与批量化大生产相结合”的问题,正因为如此,现代设计产生了。从现代设计的产生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产生经历了相当一段长的时间。然而在这漫长的孕育阶段时期,科学始终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设计师不会放弃艺术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进步,设计已不再是一门单纯“美术”的学科,逐渐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的学科。因为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革新,使得设计必须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只有艺术,没有科学是不现实的。然而,只有科学,没有艺术,也是不现实的。正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才产生了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起源于欧洲,其中德国、荷兰和俄国的设计家、建筑家对现代设计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统观现代设计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再次见证到艺术与科学的结合的现代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前言 多元化是当今设计思潮的一大显著特点 设计活动分为分析创作决策 现代景观设计的三项基本原则尊重自然尊重场所尊重使用者现代景观设计的理性精神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客观环境的研究强调尊重规律寻求设计的依据 2,对于设计理念的表达应符合逻辑。 现代景观设计需要报握住理性与感性的尺度更强调逻辑关系。 1 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 1.1 近百年景观设计与理论的发展 1.1.1 现代景观设计系统观的形成 设计应该具有三维性,强调景观应该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不应该是平面的游戏,而是为人们提供体验的场所。空间的概念可以说是现代景观设计的根本性的一次变革。 1.1.2 二战前后的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思潮 1.1.3 60年代到70年代的生态主义与大地景观 1.1.4 现代主义之后的多元共生格局 1.2 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1.2.1 分解与重构及其多维度演绎 设计应具有三维性,艾克博在《城市的花园设计程序》中强调景观应该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空间的概念可以说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个根本性变革。

现代景观雕塑中的空间概念对景观的影响还是比较直接。 空间概念起源于绘画 例如以托马斯-丘奇艾克博等人为代表的加州风格。以及布朗-马尔克斯的有机形式景观作品。 1.2.2 从景观规划到城市设计 1.2.3 行为科学与人性化景观环境 现代景观设计强调“创造使人和景观环境相结合的场所,并使二者相得益彰”。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从而更好的实现以人为本。拉特里奇的《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等。进一步揭示了人在环境中的行为与心理。 人性化景观设计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人的尺寸人在外部空间中的行为特点人在使用空间时的心理需求。 1.2.4 生态学观念与方法的运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由英国学者提出景观是由复杂的要素相联系而构成的整体。1969年,麦克哈格在其经典名著《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 生态型景观是指有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又能够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景观。在生态学的观念下也已经形成一系列生态化的工程技术措施,诸如为保护表层土,保护湿地与水系,模拟地带性群落,采用地带性树种,地表水滞蓄,自然化驳岸,中水利用,透水铺装等。 1.2.5 地域特征与文化表达

现代设计史论文

现代设计史论文

包豪斯与现代平面设计风格的形成 1919年由德国建筑师Gropius建立 ——现代设计教育的源头; 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精华的中心 https://www.360docs.net/doc/5711091599.html,/showpic.html - blogid=8f8627da0100ui5o&url=https://www.360docs.net/doc/5711091599.html,/orignal/8f8627dagaff86a13fdde 1、包豪斯理想的萌芽 格罗佩斯Gropius 设计思想: 包豪斯是把现实生活因素引入到设计造型中,努力去探索一种新的理念,一种能发展创新意识的态度,最终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艺术、技术、经济和社会的统一;艺术设计师与建筑企业家的统一和设计典型系列化和标准。 设计教育影响:课程体系影响至今 (1)魏玛时期的包豪斯: 格罗佩斯(Gropius)、伊顿(Itten)、克利(Klee)、康定斯基(Kandisky)、杜斯伯格(Doseburge) 拉兹洛. 莫霍里-纳吉(LaszloMoholy-Nagy)、阿尔伯斯(Josef Albers) 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双轨制教学体系; 伊顿时期:比较重视艺术、手工艺;个人的、行会式的浪漫主义色彩为核心;纳吉时期:理性思维、技术知识,朝大工业化生产转化

伊顿(Itten) 康定斯基 杜斯伯格 纳吉 (2)迪索时期的包豪斯: 赫伯特·拜耶 (3)包豪斯的最后阶段:米斯·范德罗

谈包豪斯的发展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现代设计参与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艺术设计、环境艺术、工业造型等各个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受到“包豪斯”的影响,或多或少有其设计理念的意识存在,如“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产品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辩证关系等。 在《包豪斯宣言》中,格罗皮乌斯的核心思想:一是打破艺术种类的界限。二是将手工艺人的地位提高到艺术家的层次。这就是格罗皮乌斯所说的“艺术和 技术——新的统一”的含义。 克利的理论知识丰富,是现代艺术中敏感性极强的人。他所关注的不是抽象与具象的分野,而是如何把所有元素从统一规范中解放出来,分解、组合、重建,构成多声部的整体,通过动态平衡,造就永恒的和谐,使之接近创造的核心。⑤克利的“自然现象的分析”“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这几门课程,从造型的作用说起,论述自然与物理、数学的关系,以及与人的认知之间的关系。他尽量把理论简单化、明确化,注重形式的分析,并善于将元素进行组合研究,强调感觉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康定斯基是一位伟大的表现主义大师,现代抽象艺术的先驱。他的教学是从完全抽象的色彩与形体理论开始,然后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设计联系起来。其关于点、线、面的论述在包豪斯的基础课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内容已成为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平面构成的先声。 包豪斯强调造型艺术的结合,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思想;强调新的工业产品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辩证关系;强调使用新的物质材料、新技术和实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