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晓玉教学设计所见

葛晓玉教学设计所见
葛晓玉教学设计所见

案例名称所见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课时1课时教学者葛晓玉一、教材内容分析

《所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是一首古诗,属于精读课文。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它简短的文字中蕴含着无穷的意境,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回味无穷。它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与本单元“快乐的夏天”主题相吻合。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会区分“牧”和“枚”,会写“童”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在反复读中体味“意欲捕鸣蝉”的童趣,激发学生朗读古诗欣赏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会区分“牧”和“枚”,

会写“童”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在反复读中体味“意欲捕鸣蝉”的童趣,激发学生朗读古诗欣赏古诗的兴趣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古诗词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词进行表达,也能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课前准备,回顾以前背诵的小诗。

2、强调课前预习,了解古诗,认读生字。

3、谈话法、合作交流法。

4、感悟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营造学诗氛围。

5、诵读法:多形式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6、想象法: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进入古诗意境。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有一种

文化,它短小而又精悍,字少却又意味深长,

它就是古诗。孩子们,我们也学习过不少首古

诗,请你转动你的小脑瓜,想一想你都会背哪

几首,来给大家背首古诗?

同学们会背的古诗真不少,今天让我们再

来欣赏一首古诗——《所见》。

1、请大家和我一起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一)练读古诗。

要求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二)学习词语

1、请生自由练读词语

2、区分“牧”和“枚”。

(1)认读音

请生来拼读这两个字的读音

(2)辨字形。

请生分享识字方法。

(3)解字义,学组词。

“牧”

通常指“放养牲口”的意思。我们通常

在草原上见的比较多。

接着出示相关图片。

如果我们此刻放着一群羊,我们会说

是组词“牧羊”。

一、学生背

诵之前学过

的古诗

二、学生练读

古诗整体感

(二)1、学

生练读词语,

请生领读词

语。

2、请生来拼

读这两个字

的读音,认读

音,辨字形,

并组词

3、练读捕鸣

蝉,了解蝉

4、生连写

“童”

三、生自读课

文,思考大意

四、生跟随老

师的引导思

考问题,体会

个别词的意

思,体味童趣

一、回顾旧知,

引入信纸。

二、整体感知古诗

扫除词语障碍

三、再读课文,了

解大意

四、体味童趣

五、了解作者

六、整体回顾课文

七、课下巩固古

大意

如果改成一群马呢,我们会说“牧马”。

如果是放牛的小男孩呢?我们说是“牧童”。

如果换做是一放羊的叔叔呢?我们叫“牧羊人”。

如果是美丽的小姑娘呢,我们该叫什么呢“牧羊女”。

“枚”

一般用作量词,形容很小很小的物

体。出示相关图片,学生相机说出。

例如,这是“一枚硬币”,“一枚邮

票”,“一枚戒指”。

“枚”也可以形容大大的物体。例如,

“一枚火箭”“一枚大炮”也可以称

为“一门大炮”。

3、学习“捕鸣蝉”。

(1)、齐读三遍。

(2)、认识蝉。认识蝉的外貌,了

解蝉的叫声,知道蝉的别称。

4、学写“童”。

(1)、观察字形,在田字格中的位

置。

(2)、一起书空。

老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想一想这首古诗讲

了一件什么事?

1、生回答故事讲了谁?在哪?做什

么?

2、老师提问加上先干什么后干了什

么。

(二)老师总结。

是的,孩子们,这首诗就是讲的一个

小牧童在树林里骑着黄牛唱着歌,他

听到了蝉的叫声,很想去逮那只知

了,于是便站在那不动了。

四、精读课文,体味童趣。

(一)同学们,我们先来齐读前两句。

1、谁来说一说讲了什么事?板书:

牧童

2、理解“振林樾”。

同学们我们来猜一猜,“振林樾”的

意思。他的心情怎么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谁来高兴的读一读这两句?

哪一个字最能突出他的高兴?板书:

谁再来试一试?板书:高兴

4、师总结:这是多么高兴的小牧童

啊,他骑着黄牛唱着歌,歌声响遍了

整片森林。他走着走着,发生了什么

事?

(二)、学习后两句。

1、回答小牧童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2、看看文中事怎么说的?齐读后两

句。

3、理解“捕”,“闭口”“立”。

4、思考到底是牧童立还是黄牛立呢?不管谁立,要想逮住马迹鸟,关键要注意什么?对了,声音要轻,不要把知了吓跑了。

5、谁来轻轻地读?不要把知了吓跑了。

6、师总结:后两句就是向我们展示了小牧童听到了知了的声音,他很想去捉那只知了,于是便闭上嘴巴站在那不动了。这又是多么淘气的小牧童啊。板书:淘气。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师提醒前两句要读的声音大一点,后两句要小声点。诗要读地越慢越有味道。

2、个别学生朗读。

3、生齐读。

4、师范读。

五、介绍作者。

同学们,如此可爱的小牧童,这么有趣的画面到底是谁写的呢?他就是袁枚。我国清朝诗人,善于记录生活中有趣生动的画面。《所见》就是他所看到的一幅有趣的画面。

六、总结。

孩子们,今天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欣赏了《所

见》这首诗,其实,在我国的古诗文化中还有

很多有趣生动的诗,希望同学们多去欣赏古

诗,背诵古诗。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将这首画出来。

八、教学反思

在执教这节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对形近字的把握情况不是太好,在进行形近字的区别学习后,还是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区别清楚,这需要课下再进行多加练习。对整首诗的童趣体味方面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够入情入境。在最后的能力提升方面,如果再让学生补充一下有关夏天的古诗,达到古诗的倍增就更好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