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kmh接触网装备技术条件091105end

350kmh接触网装备技术条件091105end
350kmh接触网装备技术条件091105end

300~350km/h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装备

暂行技术条件

(OCS-3)

铁道部科技司

铁道部运输局

二〇〇九年九月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部分、300~350km/h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通用技术条件. (1)

1.速度目标值 (2)

2.接触网设计边界条件 (2)

第二部分、300~350km/h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装备专用技术条件 (4)

1.铜合金接触线 (5)

2.铜合金承力索 (8)

3.接触网零部件 (11)

4.绝缘子 (33)

5.分段绝缘器 (40)

第三部分、350km/h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装备试验方法 (42)

1.铜合金接触线试验方法 (43)

2.铜合金承力索试验方法 (52)

3.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 (60)

4.接触网用棒形瓷绝缘子试验方法 (78)

5.接触网用棒形复合绝缘子试验方法 (83)

6.接触网用分段绝缘器 (91)

前言

根据《铁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铁路将逐步形成由客运专线及既有线提速线路组成的大规模快速运输网。运营速度的提高,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装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水平,保证客运专线铁路的运输安全,我们组织制定了《300~350km/h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装备暂行技术条件》。

本技术条件是在借鉴国外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建设和运用管理的成功做法、总结国内干线铁路提速经验、特别是在总结京津城际铁路建设和运营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时速300-350公里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总体技术方案》的要求编制而成。

主要参编单位:铁道部科学技术司、运输局,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接触网零部件检验站。

本暂行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张曙光、程先东、王保国、王祖峰、景德炎、金柏泉、丁之龙、李德胜、李志锋、安英霞、李强、陈学光、肖志强、霍中原、邢甲第、高鸣、田志军、潘英、蒋先国、刘永红、戚广枫、孟祥魁、任兴堂、杨广英、赵允刚、赵戈红、李增勤、丁为民、吴树伟、余福鼎、闫军芳、李军杰、贾志洋、黄岳群、张治国。

本暂行技术条件由铁道部科学技术司和铁道部运输局负责解释。

第一部分、300~350km/h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装备通用技术条件

300~350km/h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装备通用技术条件

1.速度目标值

运行速度300~350km/h。

2.接触网装备设计通用要求

2.1满足300~350km/h运行速度的接触线波动传播速度要求。

2.2接触网与受电弓动态配合性能应满足300~350km/h的运行速度的要求。

2.3接触网应满足系统载流量的需要。

2.4接触网在自然环境中应满足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有足够的机械、电气强度和安全性能。

2.5接触网系统采用性能可靠、结构合理的零部件,应实现高可靠、少维修或免维修的目标。

2.6接触线磨耗使用寿命达到200万弓架次。

2.7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左右晃动量直线为250mm,曲线为350mm;困难时根据相关国际标准进行核算。上下抬升量为悬挂定位点处接触线模拟计算或实测最大抬升量的2倍。3.气象条件

3.1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6)附录D.5.3全国基本风压图、《全国铁路接触网气象条件标准》及气象部门、沿线电力线路及沿线已开通电气化铁路的运行调查情况确定设计用气象条件。

3.2设计风速

最大运行风速:30m/s

基本结构设计风速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6)50年一遇基本风速确定;计算结构设计风速应考虑高路堤、桥梁以及明显强风地带的影响,根据GB50009-2006考虑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及修正系数。

3.3污秽等级及污秽区划分、绝缘元件泄漏距离

按重污区设计。25kV绝缘子及绝缘元件的绝缘泄漏距离按不小于1400mm设计,上下行正线间、分束供电的分段处按1600mm设计。

4.适用线材规格及张力

正线接触线采用150mm2标称截面的铜合金线时,接触线额定工作张力一般为30kN。

站线接触线采用120mm2标称截面的铜合金线时,接触线额定工作张力一般为15kN。

正线承力索采用120mm2标称截面的铜合金绞线时,承力索额定工作张力一般为

21kN。

站线承力索采用95mm2标称截面的铜合金绞线时,承力索额定工作张力一般为

15kN。

5.接触网装备防松要求

(1)对于接触网系统安装绝缘子以内采用螺栓紧固的零部件,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止动垫片等可靠的防松措施:

a) 当螺栓孔边缘的零件本体处具有直线段外形结构时;

b) 当零件本体的同一平面上具有2个及2个以上螺栓连接时;

当零件的结构不满足a)、b)的要求时,应采用其它可靠的防松措施。

止动垫片的材质,采用06Cr19Ni10板材;厚度1~1.5mm;反复弯曲至裂的次数大于5次(单方向90°为1次)。

(2)接触网零件所用螺栓的紧固力矩应由零件生产商根据螺栓使用条件、材质等确定,本技术条件中的相关数据仅供参考。

6.特殊环境条件

特殊环境条件下,相关的技术要求应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另行确定。

第二部分、300~350km/h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装备技术条件

1.铜合金接触线

1.概述

1.1 适用范围

本技术条件是对300~350km/h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接触线的制造、安装、试验、开通、验收的有关规定。

1.2 接触线截面形状及尺寸示意图

图1 接触线截面形状及尺寸示意图

注:关于识别槽的标识,应以相关行业标准规定为准。

2.技术规格

2.1 正线用铜合金接触线的主要技术性能(除截面公差、抗拉强度、拉断力指标外)及规格应满足《电气化铁道用铜及铜合金接触线》(TB/T2809-2005)的技术要求。截面公差、抗拉强度、拉断力指标应满足表3的要求。

2.2 正线间渡线、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站线用铜合金接触线的主要技术性能及规格应满足《电气化铁道用铜及铜合金接触线》(TB/T2809-2005)的技术要求。

2.3 正线接触网悬挂线材的额定张力见表1。

表1.接触悬挂导线额定工作张力及张力增量

2.3.1 接触线的标称截面为150mm2和120mm2。

2.3.2 接触线的结构见图1、截面尺寸见表2,投标人还应提供其余详细尺寸及截面公

差等技术参数。

表2 接触线主要结构尺寸

2.4 电气和机械性能见表3

表3 铜合金接触线电气和机械性能

1.软化:试件加热到300℃±5℃保温2小时后自然冷却。

2.经振动试验及疲劳试验后,接触线拉断力与规定的最小相比下降≦5%。

3.载流量的测试条件为:环境温度40℃,最高工作温度150℃,风速0.5m/s,日照强度1000W/m2。

2.5 试验要求

2.5.1 振动试验

长度为6m的接触线试样,在表1中规定的额定工作张力及张力增量作用下,经受振

幅35mm、频率3~5Hz、23106次的振动试验(波形为正弦波)后,应无断裂。

2.5.2 轴向疲劳试验

经受振动试验后长度为6m的接触线试样,在表1中规定的额定工作张力及张力增量作用下,经受张力幅值为30%额定工作张力、频率1~3Hz、53105次的轴向疲劳试验(波形为正弦波)后,从中截取三个标准试样,测其拉断力(未软化),其任一值应不小于表3中规定值的95%。

2.5.3 应按《电气化铁道用铜及铜合金接触线》(TB/T2809-2005)的要求,对接触线进行包括平直度及磨耗试验项目在内的型式试验报告,以及例行试验、出厂试验等试验报告。试验项目、技术指标详见本技术条件中的相关要求。

2.5.4 应给出接触线化学主成分含量表、化学主成分的控制方法及试验报告。

2.6 接触线在规定的制造长度内应无焊接头。

2.7 制造长度:应满足接触线配盘供货的长度要求。

2.8 平均横向晶粒尺寸小于0.035mm(上引法工艺除外)。

2.9 表面形态的质量:导线表面应平滑,无任何损坏、锈蚀、裂纹、硬弯;在双沟内无折边、剥片和锐利的刃口等不良现象。沟槽应是均匀、无扭曲的。

3.标志与包装

3.1 按《电气化铁道用铜及铜合金接触线》(TB/T2809-2005)的要求,在接触线上标出制造厂代号及产品型号的永久性标志。

3.2 接触线的包装按《电气化铁道用铜及铜合金接触线》(TB/T2809-2005)的规定。

3.3 接触线产品应至少附有下列出厂文件:

a)产品合格证;

b)出厂试验记录;

c)安装使用说明书;

d)备件(如果有)一览表。

4.未含事项的规定

本技术条件中未含事项可参照《电气化铁道用铜及铜合金接触线》(TB/T2809-2005)及国际标准ISO 3489《加工铜和铜合金—拉制圆棒》的规定。以上各标准中的同类项条款,选择最严格的要求作为依据。

2.铜合金承力索

1.概述

1.1 适用范围

本技术条件是对300~350km/h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承力索的制造、安装、试验、开通、验收的有关规定。

1.2 主要技术指标

1.2.1承力索规格见表1

表1 承力索规格

1.2.1承力索结构

1)承力索用铜合金绞线由19根单线绞合而成,多层绞线的绞向逐层相反,最外层必须为右向(Z-绞向),其断面结构如表2中所示。

2)节径比范围6层股为10-16,12层股为10-14。

1.3 正线接触网悬挂线材的额定张力(见表2)

表2.接触悬挂导线额定工作张力及张力增量

2

本技术条件的有关技术标准按《电气化铁道用铜及铜合金绞线》(TB/T3111-2005)执行。

3 主要技术性能

3.1 承力索采用高强度铜镁合金绞线时,其主要技术性能应满足表3的要求,采用其他强度的铜镁合金绞线应符合《电气化铁道用铜及铜合金绞线》(TB/T3111-2005)要求。

表3 铜合金绞线的主要技术性能

长度为6m的承力索试样,在表2中规定的额定工作张力张力增量作用下,经受振幅35mm、频率2~4Hz、23106次的振动试验(波形为正弦波)后,应无断股。

3.3 轴向疲劳试验

经受振动试验后长度为6m的承力索试样,在表2中规定的额定工作张力作用下,经受张力幅值为30%额定工作张力、频率1~3Hz、53105次的轴向疲劳试验(波形为正弦波)后,测其拉断力,其值应不小于表3中规定值的90%。

4 制造长度

应满足承力索配盘供货的长度要求。

5 检验、试验与验收

5.1 铜合金绞线应绞合紧密均匀,表面光洁,无松股断股现象。

5.2 各层绞线的绞向应逐层相反,最外层的绞向必须为右向。

5.3 应按TB/T3111-2005中第

6.5条表5规定的项目对承力索进行型式试验及对出厂的每盘线成品进行出厂试验,并附有相应的检验与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

6 标志与包装

6.1 线盘为钢木线盘,线盘的筒体直径、侧板直径、侧板内侧宽度、轴孔直径等参数应满足恒张力放线要求。最外层的绞线与线盘板边的径向距离应大于50mm。

6.2 绞线的一端应牢固地伸入线盘筒体板条内并放松,另一端应牢固地固定在线盘侧板的内侧。

6.3 卷绕在线盘上的每一层的圈与圈之间应是整齐紧密靠近在一起,每层铜合金绞线间应加纸垫层。除每一层的第一圈和最后一圈外,应没有任何层与层之间的跨层错乱(扭

节和跳线)现象。一个线盘仅卷绕一根连续长度的铜合金绞线。

6.4 在最外层的铜合金绞线外面应包覆一层涤纶薄膜,并用油毛毡及铁皮等防护材料包裹,再用木板围好,以避免对铜合金绞线产生的任何损坏。

6.5 在线盘侧面用箭头标记标明放线方向。

6.6 对于需截取各种检查和试验用试件的铜合金绞线线盘,在截取了所有试件后其硬绞线的剩余长度不得小于规定的配盘长度。

6.7 在线盘上应有便于查找的牢固标志,标明以下内容:生产厂家、型号及规格,制造长度,总重及净重,制造日期及盘号等。

7 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期为自通电之日起24个月,正常使用情况下不得出现自然断线。

3.接触网零部件

1 工作条件

1.1 用途

用于300~350km/h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起支持悬挂、定位,机械及电气连接、终端下锚等作用。

1.2 接触悬挂类型

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或简单链形悬挂。

1.3 接触网零件所应适应的接触悬挂导线类型及工作张力(见表1)

表1. 接触网零件所应适应的接触悬挂导线类型及工作张力

2

接触网零件主要包括:

a. 腕臂底座(分为上底座、下底座)

b. 腕臂支持结构(主要由平腕臂、斜腕臂、腕臂连接装置、承力索座、腕臂支撑、套管双耳、管帽等组成)

c. 定位装置(主要由定位器、定位器支座、定位管特型定位器、定位管连接器、定位线夹、定位器电连接跳线、锚支定位卡子、定位管、定位环、定位管支撑/定位管吊线装置、管帽等组成)

d.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e.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f. 下锚装置

g. 中心锚结装置(主要由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中心锚结绳等组成)

h. 整体吊弦

i. 线岔

j. 电连接装置(分为横向电连接、关节电连接、道岔电连接及股道电连接等,主要由电连接线及电连接线夹等组成)

k. 弹性吊索装置

2.1 腕臂底座(分为上、下腕臂底座)

2.1.1 用途与配合

2.1.1.1 用途

用于H型钢支柱、硬横跨及隧道内用吊柱,对单支、双支或三支旋转腕臂装置进行安装固定。

2.1.1.2 结构类型

单支腕臂底座、双支腕臂底座、三支腕臂底座。

2.1.1.3 安装形式

a)与H型钢柱安装固定时:采用H型钢柱预留孔内及预留孔外两种安装形式,预留孔内安装时,底座本体在H型钢柱预留孔处用螺栓紧固件直接与H型钢柱相连接;预留孔外安装时,采用底座本体加固定角钢结构与H型钢柱相连接。

b)与硬横梁及隧道内用吊柱安装固定时:采用底座本体加固定角钢的安装结构。

2.1.1.4 性能

a)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6.0kN(对于单支腕臂作用时)。

b)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10.0kN(对于单支腕臂作用时)。

c)垂直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8.0kN(对于单支腕臂作用时)。

d)水平破坏荷重应不小于30.0kN(对于单支腕臂作用时)。

e)双支或三支腕臂底座在单支腕臂的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作用下,底座本体的挠度不大于0.7%L(L为底座本体槽钢的长度)。

f)双支或三支腕臂底座在1.5倍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作用下不产生永久变形。

2.1.2 材料

2.1.2.1 腕臂柱安装的单支腕臂底座本体、旋转平双耳采用铸钢ZG270-500。

2.1.2.2 除第2.1.2.1所述以外的底座本体、固定角钢按GB/T700-2006,一般采用牌号为Q235B的碳素结构钢(具体牌号应根据相应的环境温度选用)。

2.1.2.3 销钉、螺栓销、螺栓、螺母、垫圈及开口销按GB/T1220-2007,螺栓销、螺栓采用牌号为06Cr19Ni10的不锈钢,销钉、螺母、垫圈及开口销采用牌号为12Cr18Ni9的不锈钢,螺栓销、螺栓、螺母的性能等级为A2-70。

2.1.2.4 防磨铜垫圈采用铝青铜QAl9-2。

2.1.3 制造工艺

2.1.

3.1 单支腕臂底座本体、旋转平双耳采用精密铸造工艺制造。

2.1.

3.2 除第2.1.2.1所述以外的底座本体采用型钢焊接制造工艺制造。

2.1.

3.3 底座本体、固定角钢、旋转平双耳及钢质紧固件表面采用热浸镀锌防腐。2.2 腕臂支持结构

2.2.1 用途与结构

2.2.1.1 用途

安装在腕臂柱、硬横梁及隧道内用吊柱上,起到承载接触悬挂荷重、固定承力索位置、连接固定接触线定位装置等作用。

2.2.1.2 腕臂支持结构典型安装及组成:一般由平腕臂、斜腕臂、腕臂连接装置、承力索座、腕臂支撑、管帽等组成。

2.2.2 腕臂支持结构总体性能要求

2.2.2.1 腕臂支持结构工作荷重类型(见表2)

表2. 腕臂支持结构工作荷重类型

件下,同时增加安装定位环处所应承受的拉力,腕臂的挠度不大于1.0%L(钢腕臂为0.7%L,L为腕臂的长度)。其他力学性能应满足TB/T2075中相关要求。

2.2.2.3 在表2中所确定的非工作支最大工作荷重的1.5倍组合受力及腕臂支持结构典型安装条件下,腕臂不产生塑性变形。

2.2.2.4 腕臂支持结构应具有在最大工作荷重组合受力条件下结构稳定、摆动灵活等性能。

2.2.3 平腕臂及斜腕臂

2.2.

3.1 用途及配合

a)平腕臂:用于组成腕臂支持结构三角形上部的平腕臂,平腕臂悬臂一端通过承力索座支撑承力索,另一端通过棒式绝缘子与腕臂上底座相连接。

b)斜腕臂:用于组成腕臂支持结构三角形斜边的斜腕臂,斜腕臂一端通过腕臂

连接装置与平腕臂相连接,另一端通过棒式绝缘子与下腕臂底座相连接。

2.2.

3.2 平腕臂及斜腕臂的外形结构

平腕臂及斜腕臂的外形结构可以为直管,也可以为弯形圆管,长度根据施工需要确定。

2.2.

3.3 平腕臂及斜腕臂的材料及规格

平腕臂及斜腕臂的材料为铝合金时,按GB/T6892-2006采用牌号为6082、热处理状态为T6的铝合金圆管,规格为:外径Φ70mm、壁厚δ6.0mm;为钢材质时,按GB/T8162-2008采用牌号为20#及以上,外径为Φ60mm、壁厚δ5.0mm的钢质无缝钢管。

2.2.

3.4 平腕臂及斜腕臂的制造工艺

a)当采用铝合金材质时,平腕臂及斜腕臂的外径及壁厚公差应符合GB/T6892-2006的规定。

b)当采用牌号为20#或以上钢材质时,平腕臂及斜腕臂的外径及壁厚公差应符合GB/T8162-2008中热轧管普通级的规定,同时应按TB/T2073的要求进行3级热浸镀锌。

2.2.

3.5 平腕臂及斜腕臂的性能要求应满足第2.2.2条腕臂支持结构总体性能要求的规定。

2.2.

3.6 平腕臂端部与棒式绝缘子金具连接处的结构型式在技术联络时确定。

2.2.4 腕臂连接装置

2.2.4.1 用途及配合

本零件用于外径为Φ70mm(或60mm)的斜腕臂与外径为Φ70mm(或60mm)的平腕臂的支撑连接。

2.2.4.2 腕臂连接装置的类型

a)双套管连接器

双套管连接器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套管座本体构成,每个套管座本体与腕臂管连接的内孔上制有斜切面,旋装有杯口螺栓,外壁上连接有单耳,两个套管座本体通过其上的单耳及连接螺栓连接在一起。

b)合页型连接双耳

合页型连接双耳由抱箍、连接双耳、轴销和连接螺栓等组成。

2.2.4.3 腕臂连接装置的性能要求

a) 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5.8kN;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4.9kN。

b) 与腕臂管之间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8.7kN。

c) 水平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7.4kN;垂直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4.7kN。

2.2.4.4 腕臂连接装置的材料

的铸造铝合金。

a)双套管连接器本体采用牌号为AlSi7Mg0.3、热处理状态为T

6

b) 合页型连接双耳的抱箍和连接双耳按GB/T700-2006,采用牌号为Q235A或以上的碳素结构钢板。

c)连接螺栓、顶紧螺栓按GB/T1220-2007,采用牌号为06Cr19Ni10的不锈钢或采用性能不低于Q235A的碳素钢。

d)螺母、垫圈、弹簧垫圈按GB/T1220-2007,采用牌号为12Cr18Ni9的不锈钢。连接螺栓用螺母的性能等级为A2-70级;顶紧螺栓用螺母的性能等级为A2-80级。

2.2.4.5 腕臂连接装置的制造工艺

a)双套管连接器本体采用金属模精密铸造工艺制造。

b)合页型连接双耳的抱箍及连接双耳本体采用金属冲压工艺制造。

2.2.5 承力索座

2.2.5.1 用途及配合

本零件用于固定在外径为Φ70mm(或60mm)的平腕臂上。支承并固定截面为95~120 mm2的铜合金承力索。

2.2.5.2 承力索座的组成:一般由承力索座本体、压线夹板、固定轴及紧固螺栓组成。

2.2.5.3 承力索座的性能要求

a) 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6.0kN;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6.0kN;

b) 承力索座与腕臂间滑动荷重不小于6.0kN;

c) 承力索座与单根承力索间滑动荷重不小于2.0kN;

d) 垂直(向下)破坏荷重不小于18.0kN;

e) 垂直于线路方向的水平拉伸破坏荷重不小于18.0kN。

f) 压线螺栓的紧固力矩一般为50N?m;顶紧螺栓的紧固力矩一般为75N?m;顶紧螺栓用螺母的紧固力矩一般为50N?m。

2.2.5.4 承力索座的材料

a)承力索座本体、支撑托架及压线盖板采用牌号为AlSi7Mg0.6或AlSi7Mg0.3、热处理状态为T6的铸造铝合金;与钢腕臂配合时,可按GB/T700-2006,采用牌号为Q235A 的碳素结构钢(具体牌号应根据相应的环境温度选用)。

b)承力索保护衬垫采用L3/T2的铜铝复合板,与钢腕臂配合时为铜材质。

c)压线螺栓、顶紧螺栓按GB/T1220-2007,采用牌号为06Cr19Ni10的不锈钢。压线螺栓的强度等级为A2-70级;顶紧螺栓的性能等级为A2-80级。

d)垫圈、弹簧垫圈、顶紧螺栓用螺母按GB/T1220-2007,采用牌号为12Cr18Ni9的不锈钢。顶紧螺栓用螺母的性能等级为A2-80级。

2.2.5.5 承力索座的制造工艺

a)承力索座本体、支撑托架及压线盖板均采用金属模精密铸造;为钢材质时可采用金属冲压及金属模锻工艺制造。

b)采用钢材质的相关部分应按TB/T 2073的要求进行3级热浸镀锌(不锈钢材质的垫圈及连接件除外)。

2.2.6腕臂支撑

2.2.6.1 用途及配合

本零件用于平腕臂与斜腕臂之间的支撑固定。

2.2.6.2 腕臂支撑的组成:腕臂支撑由支撑管及支撑管卡子组成。支撑管由铝合金无缝圆管与端部双耳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与钢腕臂配合时,支撑管为无缝钢管。

2.2.6.3 腕臂支撑的性能要求

a)破坏荷重不小于15.0kN;

b)顶紧螺栓的紧固力矩一般为75Nm;顶紧螺栓或连接螺栓用螺母的紧固力矩一般为50Nm;

c)U螺栓的紧固力矩一般为70Nm。

2.2.6.4 腕臂支撑的材料

a)支撑管、销钉的材料按GB/T6892-2006,采用牌号为6082、热处理状态为T6的铝合金,支撑管规格为外径Φ42mm、壁厚δ 4.0mm的铝合金圆管;为钢材质时按GB/T8162-2008,采用牌号为20#及以上的钢质无缝圆管。

b)支撑管端部双耳、支撑管卡子本体为铝合金时,应采用牌号为AlSi7Mg0.3、热处理状态为T6的铸造铝合金;与钢支撑管配合时为应采用Q235A、金属模锻工艺或金属冲压工艺制造。

c)螺栓按GB/T1220-2007,采用牌号为06Cr19Ni10的不锈钢。U螺栓的性能等级为A2-70级;其他螺栓的性能等级为A2-80级。

d)螺母、垫圈、弹簧垫圈、β销按GB/T1220 2007,采用牌号为12Cr18Ni9的不锈钢。U螺栓用螺母的性能等级为A2-70级;顶紧螺栓用螺母的性能等级为A2-70级。

2.2.6.5 腕臂支撑的制造工艺

支撑管端部单和双耳、支撑管卡子本体为铝合金时采用金属模精密铸造。

2.2.7 管帽

2.2.7.1 用途及配合

本零件用于平腕臂、斜腕臂及定位管端部的密封。

2.2.7.2 管帽的外形结构呈圆弧帽状,可以套入腕臂管端头。

2.2.7.3 规格品种

与腕臂材料参数相适应的规格。

2.2.7.4 管帽的材料

管帽的材料一般为黑色PVC。

2.3 定位装置

2.3.1 用途

定位装置用于与腕臂支持结构连接,固定接触线的位置。

2.3.2 定位装置的组成

定位装置一般由定位管连接器、定位管、定位管帽、定位管支撑或吊线装置、定位器支座、定位器、定位线夹和定位器电连接跳线组成。

2.3.3定位装置总体性能要求

2.3.3.1 定位装置在腕臂支持结构中的安装应满足设计所规定的尺寸和功能要求,安装后应连接可靠,运转灵活,调整方便,在垂直地面及顺线路方向应转动灵活。

2.3.3.2 定位装置在组合安装状态下,工作支定位装置(特型定位装置除外)应满足定位线夹处水平荷重为4.5kN(特型定位装置为2.25kN)、非工作支定位装置应满足锚支定位卡子处水平荷重为7.5kN的受力条件下任何部位不发生开裂、塑性变形和滑移现象。

2.3.3.3工作支定位装置的结构应满足在受电弓在动态包络线(上下抬升量为悬挂定位点处接触线模拟计算或实测最大抬升量的2倍,左右摆动量为±350mm)范围内最大运行风速条件下正常运行时不打弓的要求。

2.3.4.定位管连接器

接触网调整的技术标准

接触网调整的技术标准 一、对接触网调整零件的材质要求: 1、对调整所使用的接触网零件,选用部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件》(TB2075-90)的零件,但其中的铸铁件全部改用钢模锻件。 2、所有调整零件严禁使用淘汰件、既有接触网拆迁下来的拆迁件。 三、定位装置的技术安装要求: 1、定位器的坡度: 定位器的坡度是通过腕臂上定位环的安装高度来确定的,为保证定位器的坡度,定位环必须保证如下安装高度(指对轨面而言的高度)。对于导高为5650mm的车站、区间,正定位时,定位环的安装高度为m。 反定位时,定位环的安装高度为m。 软定位时,定位环的安装高度为m。 对于导高为6m的车站 正定位时,定位环的安装高度为6.7m。 反定位时,定位环的安装高度为6.825m。 软定位时,定位环的安装高度为6.62m。 2、定位管的安装: 定位管安装完毕后,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施工偏差为+30mm、-0mm。

对于正定位管,均须加设防风支撑。 对于反定位管,V型拉线用两股φ3.0mm不锈钢丝制成,受力后,保证斜拉线顺直,V型拉线的回头长度为200—300mm。 正定位其定位管卡子距定位管头相距100mm,反定位管卡子距长定位环150mm,定位管卡子距定位管头不能大于300mm,多余部分应割掉。 软定位器的尾子线用2股φ4.0镀锌铁线拧成,死端固定在定位器侧,活端固定在腕臂上,死端绑扎长度为100mm,活端回头长度为200—300mm。 定位管在支持器处外露长度为50—80mm,多余部分应割掉。 3、定位器的安装: ①保证接触线的拉出值及工作面的正确性,拉出值应符合设计值,允许施工偏差为±30mm。 ②定位器在平均温度时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当温度变化时,偏移量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相一致,其偏角最大不得超过18度。 四、锚段关节的调整要求; 1、在锚段关节处采用合成绝缘子。 2、绝缘锚段关节: ①在转换柱处,承力索的工作支与非工作支的竖直距离应保证500mm,接触线的工作支与非工作支的水平距离与竖直距离应保证450mm。 ②在转换柱处,当两线间的水平距离达不到450mm时,可调整非工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标准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标准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标准版) 铁道部文件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摘录)铁运[1999]102号 第二章运行和管理 第4条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铁道部:负责全路接触网运营管理工作,统一指导、统一规划,监督、检查;制定有关规章。铁路局:贯彻执行铁道部有关规章、命令和标准,组织制定本局有关细则、办法和工艺;制定各分局、供电段的管理和职责范围;规划全局的接触网运营管理工作;审批局管的新产品试运行和重要的设备变更;组织好日常维修,适时地安排好大修改造工程,增强能力,改善设备的技术状态,提高供电质量,适应运输发展需要,保证安全可靠地供电。 第8条电气化区段的接触支柱内壁或隧道一侧的边墙上标出轨面标准线、线路超高和侧面限界,作为供电和工务部门共同遵守的标

准;新建电气化铁路,由施工单位标出,开通前由供电、工务部门共同确认,以后每年复测一次,实际侧面限界与标明的侧面限界之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大于30mm,实际超高和标明的超高之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大于7mm,如大修、改造必须超过时,大修、改造的设计文件必须经铁路局批准,竣工后供电和工务部门共同重新测定,轨面标准线要用红色油漆划在支柱内壁或隧道边墙悬挂点的下方,供电段负责红线的日常管理,应保持清晰。轨面标准线、侧面限界、外轨超高每次测量后均应做出记录,共同签认,报分局备查。 第13条为保证电气化区段的可靠供电禁止由供电线、正馈线、区间接触网引接非牵引负荷。对当地无电源,只能利用接触网供电者,经铁路局批准,允许由车站接触网引接少量的非牵引负荷,其主管部门对设备要加强管理,认真维护保养,确保接触网的正常供电。 第14条为保证接触网检修作业安全,在接触网支柱上一般不应架设其他导线,确因径路困难不得不与接触网同杆合架者,应经铁路局批准。对未经批准擅自在接触网支柱上架设其他导线者,供电段有权拆除。

接触网承力索故障检修设计

目录 摘要 0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接触网承力索概述 (2) 2.1承力索的定义 (2) 2.2承力索的类型 (2) 2.3承力索的要求与作用 (2) 2.4承力索及其线材参数 (3) 第三章承力索常见故障分析及危害 (6) 3.1承力索断股断线的原因分析 (6) 3.1.1电气原因造成承力索烧断股或断线 (6) 3.1.2机械原因造成承力索磨断股或断线 (6) 3.2承力索断股及断线的危害 (6) 3.2.1承力索断股以后,产生的危害 (6) 3.2.2承力索断线后,其危害 (7) 第四章承力索的检修作业 (8) 4.1 前期准备工作 (8) 4.2 作业流程 (8) 4.2.1 承力索的检查 (8) 4.2.2 承力索绑扎方法 (9) 4.2.3 承力索补强方法 (9) 4.2.4 承力索截断重接方法 (10) 4.2.5 载流承力索区段目视检查 (11) 4.2.6 线岔处两支承力索交叉间隙小于60mm调整方法 (13) 4.2.7 非支交叉跨越两支持电缆间隙小于200mm的处理方法 (13) 4.3 对承力索位置静态测量超标处所进行调整 (14) 4.3.1 水平腕臂安装方式 (14)

4.3.2 承力索向线路侧受力调整方法 (14) 4.3.3 承力索向支柱侧受力调整方法 (15) 结论 (16) 谢辞 (17) 参考文献 (17)

摘要 承力索是电气化铁路中重要的接触悬挂的设备,为确保承力索安全运营是保证电气化铁路运营安全的重要措施,提高承力索的表面硬度,增加其耐磨性能,有利于保证铁路运营的安全,减小事故的发生。 承力索根据材质可分为铜承力索、钢承力索、铝包钢承力索。承力索是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线路中,承担着输电和悬挂机车滑道线双重作用的重要导线。由于铁路的特殊作业条件和环境,对承力索性能要求也很高,要求承力索要导电强、受流好。要具有一定的导电载流能力,还能在不同地区、四季气温、各种气候条件变化下,均能保证正常良好送电;要耐腐蚀,寿命长。要能承受各种大气环境厂,所存在的配、碱、盐、硫等化学污染腐蚀;要强度高、自重轻。以保证承力索在架设后变形小、弧垂均匀,能承受机车通过传递的振动和风、冰、雨、雪等自然环境外力载荷作用。此外还要有宜于施工架、维护修理简便、价格适中经济等施。本文针对近年来承力索出现的故障进行原因分析,探讨处理办法及措施。 关键词:接触网;承力索;维护与检修

接触网工程安全操作规程

接触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八月

目录 1.1一般规定 (1) 1.2基础及构支架 (2) 1.3埋入件安装 (2) 1.4支柱及(软)硬横跨装配 (3) 2.1线索调整 (6) 3.1补偿装置安装及调整 (9) 4.1车梯作业 (10) 5.1梯子作业 (10) 6.1接触网作业车 (13) 7.1设备安装 (13) 8.1接触网绝缘导通测试 (13) 9.1接触网冷滑试验 (14) 10.1送电开通及接触网热滑试验 (16) 11.1接触网停电作业 (17)

接触网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1.1一般规定 1.1.1接近营业线施工的机械设备,应设专人监护,防止侵限刮碰列车。 1.1.2施工时不得侵入未封锁的邻近线路建筑限界。 1.1.3施工完成后,应清理施工料具,确认不影响行车后方可撤离施工现场。如果是既有接触网改造工程,施工结束后马上送电开通的,必须等首列电力机车通过后方可撤离。 1.1.4接触网作业车的使用除应符合《铁路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有关轨行车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非作业运行时,作业平台上不得有人。 2作业架升、降时不得上下人。 3当邻线未封锁时,作业车任何部位不得侵入邻线建筑限界。 4作业人员在作业平台上安装作业时,不得升、降、旋转作业平台。 5作业车的作业平台应降到安全高度后方可运行。 6作业平台的控制,必须专人控制。 1.1.5车梯的使用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应指定车梯负责人,每辆车梯推扶人员不得少于4人,车梯上的作业人员不得超过2人。 2在铁路上使用车梯作业时,材料、工机具等不得放置在工作平台上。

接触网技能业务培训计划

按触网技能业务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为适应市场发展趋势,针对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公司决定对职工进行一次全面的接触网施工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职工接触网施工操作技能及有关理论知识,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训内容及目标: 通过培训学心,使职工熟练掌握有关接触网施工操作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熟悉接触网施工安全质量规范标准,以全面规范的技术技能投入施工生产,更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为公司的不断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历源基础。 三、培训人员名单:(共54人) 何小荣、靳贵龙、栗良、吴进、吴松、校银平、雍小亮、孔令军、张利斌、王军录、王星瑶、王星瑶、窦泽宝、方永群、罗应军、李万山、王成、王冀新、王珂、冯伟、贺诚、王伟、刘建利、李燕军、路通、王龙、王新生、谢斌、胥李伟、张斗鹏、张延河、袁文强、张磊、张磊、邹虎、牛志强、王军利、邓伟栋、焦海刚、梁爽、乔正平、余昭军、丁鹏涛、刘均平、江保文、蒋晓东、孔福财、李贵吉、梁小东、刘波、潘伟、时建红、苏德华、田晓青、王向东、闫争来 四、时间安排: (一)培训时间:6月5日—6月25日 (二)课程时间安排表:

四、培训作息时间: 早饭:7:30 上课:8:00—11:30 午餐:11:30—12:30 午休:12:30—14:00 上课:14:30—17:30 晚餐:17:30 就寝:22:00。 培训班制度 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增强公司的技术水平及综合实

力,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公司决定对职工进行一次全面的电力内外线接触网理论学习及施工作业安全学习。达到更加熟练的程度,同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能知识,确保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使职工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跟上科技发展的需要。 本次培训班时间从二00八年八月26日到八月三十一日结束,为了使学员能熟练掌握电力内外线接触网的操作技能,顺利达到培训效果,公司制定了以下规定,望学员遵守。 一、学习纪律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酗酒,不打架闹事。遵守学习班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 2、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临时有事要向班长请假,在批准的时间内按时归队,归队后及时销假。 3、讲文明、讲卫生,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爱护教室内的桌椅等公用设施。 4、尊敬老师,遵守课堂纪律和考场纪律,认真听课,仔细地做好记录,在课堂内严禁交头接耳。违反纪律者,将严肃处理。 5、上课期间,未经授课老师允许,不得擅自离开训练场和教室。 6、按时作息,熄灯后不得在室内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 7、夜间外出,11:00前必须归队,不得在外过夜,否则按旷课 处理。 电务工程有限公司第九公司 2008年8月26日

接触网技术总结

接触网技术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接触网技术总结》的详细文章,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篇一:接触网技术总结 接触网专业技术总结 一、本人简历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十一局电力电化事业部吉图珲项目的 接触完工叶文。本人于20XX年参加工作。通过不断学习和在接触网工作中的不断实践和总结获得了一些工作经验,特别是在担任接触网工长期间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自毕业进入包西电气化既有线项目,在这里从一个对电气化接触网专业只存在学科概念之中的懵懂初识者,慢慢成长为一个电气化的建设者。在这里从最基础的基坑开挖做起,浇筑基础,支柱组立,金具安装调整,接触网假设,整体微调,等等。在这里作为一个电气化的初学者,我接触了整个铁路接触网从无到有,从有到正式通车运行的整个过程,而且因为是一线基础施工员参与整个施工工序,所以在这里学到了大量的基础施工方法,对电气化既有线的施工流程了然于脑,锻炼的自己的施工能,而且还熟悉了整套施工作业的质量标准,在施工过程中碰到大量施工难点,都被一一克服。

二、逐渐积累的生产经验及本人特有的技能通过对理论知识如:《接触网工》、《接触网检修工艺》、《接触网安全规程实施细则及运行检修规程实施细则》、《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实用技术指南》、《接触网工 技术问答850题》等的学习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另一方面:在工作中不断虚心向别人学习,学习好的工作方法、操作技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在11年的接触网工作历程里,对规章制度、安全知识认真学习掌握,做到自己决不违章,最全面的同时更杜绝他人违章操作,在作业中,自己首先弄 清楚作业目的严格按照作业流程进行作业,同时在作业中细致观察受力部件、受力方向,接触网作业中,线索弹**及物体惯**是极易造****身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因此作业中保证时间、质量效率的同时,更应 该首先考虑我们所涉及对象—如何保证人员安全。本人在3年工作时间里,经过认真思考和总结,在作业中要保质保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和抢修任务,只有按照施工调查得出合理的施工流程(事故抢修时的事故调查制定出合理的事故抢修方案)平时人员的培训演练、机具、材料的准备,特别是大张力工具的定期检查和保养和使用方法→严格按照作业流程认真执行施工工艺标准,在事故抢修工作中设备的工艺标

接触网工技能鉴定实操

技能鉴定实操试题 1什么是电气化铁道?电气化铁道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采用电力牵引的铁道称为电气化铁道;电气化铁道由电力机车、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三大件组成。2什么是接触网?接触网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接触网架设在铁路线上空向电力机车供给电能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 接触网主要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支柱与基础组成。3接触网支柱按用途可分为哪几种?答:中间柱、锚柱、转换柱、中心柱、定位柱、道岔柱、软横跨柱、硬横跨柱、桥支柱4什么是拉出值?拉出值有什么作用? 答:在定位点处接触线偏移受电弓中心的距离称为拉出值,在直线区段也称为“之”字值作用主要是使运行的电力机车受电弓与接触线摩擦均匀5腕臂支柱装配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答:中间柱、转换柱、中心柱、道岔柱、定位柱。6电连接根据安装位置分为哪几种?答:横向电连接、股道电连接、道岔电连接、锚段关节电连接、隔离开关电连接、避雷器电连接。7什么是锚段?锚段有哪些作用? 答:在区间或站场,根据供电和机械方面的需求,将接触网分成许多机械独立的分段,这种独立的分段称为锚段。作用:缩小事故范围、缩小停电检修范围、便于加设补偿装置、便于实现电分段。8什么是软横跨?软横跨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软横跨是多股道站场的横向支持设备。软横跨由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及连接零件组成。9什么是线岔?其作用是什么? 答:线岔是装于道岔的上空,两支接触线相交点的一种装换设备。 作用:保证电力机车受电弓安全平滑、安全地由一股道上空的一条接触线过度到另一条股道上空的接触线,达到完成转换线路的运行目的。10接触网附加导线有哪几种? 答:供电线、捷接线、并联线、加强线、回流线、正馈线、保护线、架空地线。11什么是锚段关节?锚段关节有哪些作用 答:两个相邻锚段的衔接部分称为锚段关节。 作用:绝缘锚段关节不仅进行机械分段,同时进行同相电分段。非绝缘锚段关节只进行机械分段,不进行电分段。12补偿器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补偿滑轮、补偿绳、杵环杆、坠砣杆、坠砣13定位方式有哪些? 答:正定位、反定位、软定位、双定位、单拉手定位等几种。14补偿装置的作用是什么?答:当温度变化时,线索受温度的影响而伸长或缩短,在补偿器坠砣的作用下,使线索顺路方向移动,从而自动调整线索的张力,并借以保持线索的驰度满足技术要求,提高了受电弓取流的质量。15腕臂装置的技术要求有哪些? 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有一定的导电性能、要有一定的弹性。 16什么叫垂直“天窗”? 答:天窗是指在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对接触网进行检修时,上、下行线路在同时间内全区段同时停电,检修完毕后同时送点工作,在列车运行图中表现为一矩形空白“天窗”,称为矩形“天窗”,也叫垂直“天窗”。17承力索的作用是什么?对承力索要求是什么? 答:承力索利用吊弦将接触线悬吊起来,在不增加支柱的情况下,使接触线增加了悬挂点,提高了接触线的稳定性,减少了接触线的驰度,通过调节吊弦的长度,使接触线在整个跨距内的导高尽量一致,从而改善接触悬挂的弹性,对承力索的要求是能够承受较大的张力,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在温度变化时,驰度变化较小。18作业车作业时作业人员到达作业现场与开工前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到达作业现场后,工作领导人必须和各岗位人员通话,试验防护电话,强调有关安全和作业事项;在开工钱,严谨人员进入作业平台;在开工前,作业组成员在停电侧道下待命。

接触悬挂调整技术交底讲解

施工技术交底表 说明:本表由技术交底负责人填写,接受技术交底方负责人签字认可,本表一式二份,交底单位和接受交底单位各一份。

接触悬挂安装、调整技术交底 一、接触悬挂安装与调整应满足以下要求: 1、本次工程设计的接触网悬挂安装与调整包含:定位装置安装,四跨锚段关节调整,线岔调整。 2、本线路供电方式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接触悬挂采用直链型悬挂,即承力索和接触线在同一竖直面内。 3、接触网标称电压为25kV,最高工作电压为27.5kV,短时最高电压为29kV,最低工作电压为20 kV,非正常情况下不低于19kV。 4、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结构高度1400 mm。正线接触线采用120 mm2铜锡合金线,承力索采用铜合金绞线95 mm2,满足载流要求;站线承力索采用70mm2铜合金绞线,接触线采用85mm2铜锡合金接触线。接触线导高一般为6000mm,最低不小于5750mm,黎塘I场接触线导高采用6450mm。 5、腕臂用棒式绝缘子一般采用高强度瓷质棒式绝缘子,跨线桥两端采用合成硅橡胶绝缘子,抗弯强度均不小于12kN。 6、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接触网下锚处及软横跨上悬式绝缘子均采用硅橡胶绝缘子;接触网绝缘泄漏距离按重污秽区设计,绝缘元件(组)的公称泄露距离一般不小于1400mm。 7、道岔处接触网布置采用交叉线岔方式。 8、电分相采用七跨锚段关节电分相布置方式,锚段关节采用四跨关节。 9、既有跨线建筑物下的接触网悬挂方案:(1)采用降低结构高度、承力索带电通过;(2)降低导高及结构高度、承力索带电通过。 10、当跨线建筑物净空高度不足时,降低结构高度,一般按最短吊弦不小于400mm设计,困难时按最短吊弦的长度不小于300mm控制。 11、腕臂柱采用绝缘旋转平腕臂形式。 12、两股道车站基本站台范围内采用双线路腕臂或软横跨安装。 13、车站内三股道及以上线路采用软横跨定位,软横跨在节点松边一侧上下部定位绳安装恒张力弹簧补偿器,加强软横跨的稳定性。 14、有雨棚车站采用与雨棚柱合架的双线路腕臂安装方式。 15、平腕臂与斜腕臂间增设腕臂支撑,正定位设定位管支撑,反定位设防风

接触网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https://www.360docs.net/doc/5611512795.html,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接触网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1、基坑开挖站场及区间进行测量时,要使用测量绳,使用钢卷尺测量时,应作好绝缘防护。路肩开挖接触网坑作业,每个基坑的施工人员不得少于2人,坑内作业时,坑上必须有人防护。基坑开挖作业,必须保证路基的稳定,不得使其受到破坏和减弱,遇到塌方有可能造成轨枕悬空时,应采用护板防护,挖坑时遇到排水沟(盲沟),应先做好疏通改道排水工作,弃土不得堵塞水沟和污染道床。采用大坑口开挖,即大口小底,防止坑壁塌方。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基础浇制。一般情况下,敞口基坑尽量不过夜。否则,坑口须设安全防护栏、警示标志,防止发生人员坠落事故。坑下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在开挖基坑区段设专人巡视。发现基坑坍塌或线路状态有变动等情况时,立即采取抢救措施。石质坑开挖采用爆破作业时,严格执行爆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2、基础浇制基础浇注作业时,应在施工点设专人进行防护,工具材料的堆放不得侵入建筑接近限界,施工人员不得在建筑接近限界以内站立和休息;需要跨越铁路搬运材料设备时,应在搬运通道两端按规定距离设置防护,搬运结束后,两侧的防护人员方可撤除;在准高速和高速区段施工时,列车通过时,所有人员应在3m限界以外待避,所用工具材料特别是人工搅拌所用钢板,严禁放置在道心轨枕上。 3、接触网停电作业(1)在与接触网带电部分不到2m的建筑物上作业时,如没有可靠的防电设施,接触网必须停电。 (2)安全距离要求:接触网进行停电作业时,作业人员(包括所持的机具、材料、零部件等)与周围带电设备的距离不得小于以下规定:110kV为1 500mm,27.5kV和35kV为1 000mm,10kV及以下为

接触网工实习心得总结_心得体会

接触网工实习心得总结 通过在接触网工实习,不仅增长了个人的专业知识,也强化了个人的专业能力,更是为个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接触网工实习心得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接触网工实习心得总结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叫xxx,来自云南省xxxxxx,于20xx年毕业于xxx,爱好游泳、登山,懂中医养生。专业是接触网。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在昆南培训基地已经半年了,在此期间自己逐渐完成了社会角色的改变,在实习期间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理论跟实际存在的差距。对实践出真知有了深刻体会,在心态和责任上有了转变和更高的认识,懂得了时刻以集体利益为重。人在工作岗位上就是责任大于天,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培训期间,我首先学习的就是岗位人生安全,在每次作业前都要认真检查安全用具,接触网干活就是在保证自生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把活干的又快又好的工作。期间我了解了目前铁路最常用的供电方式,直供加回流线供电,该供电方式是一种目前较为经济且技术指标比较好的供电方式。 腕臂的组装也是我学习的科目,其工艺标准高,组装要求两人配合默契,对零件的熟练程度要求也很高,在安装时必须考虑到不能有安全隐患的存在。接地工作也是我学习的项目,由于铁路供电的特殊1 / 9

性,接地线的合格与否对安全来说很重要。接地是天窗开始的前提,接地完成才能正常开展其他网上工作,接地是每个网工必修的科目。 软横跨节点是为适应复杂战场而出现的装配形式,我们也进行了初步学习。 经过六个多月的实习,从自身各方面考虑还存在着不少不足之 处。(1)在自己主观思想上希望更深入多了解和全面掌握业务知识,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在工作中也努力争取去做。(2)在理论学习上,思想还需要提高,居安思危,提高对自己的要求。(3)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加强对自身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不管干什么,都必须有过硬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才能更好的完成各种工作。(4)在工作方法上还需要更加扎实,更加细致,提高业务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克服自身不足,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铁路工人。(4)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加强对自身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不管干什么,都必须有过硬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才能更好的完成各种工作。(5)在工作方法上还需要更加扎实,更加细致,把原则性和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业务水平;学无止境,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完善提高。在工作中,我时常感到能力和知识的欠缺,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使自己圆满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克服自身不足,2 / 9

中 铁 五局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标准

一、接触网上绝缘子选用原则: 1.接触网腕臂采用硅橡胶绝缘子,爬距不小于1600mm。 2.腕臂按实际测量的支柱限界(包括关节和分相处)计算腕臂长度。 3.腕臂安装完毕后,平腕臂端部余长保留300 mm,定位管端部余长保留300 mm,在调整到位后多余部分应截去。 4.腕臂上承力索座与套管双耳的间距为300 mm,上下底座间距1800mm。5540,7340 保南5990,7790 5.各种零件的力矩值参见下表所示。(所有紧固件有力矩要求时必须按力矩要求使用力矩扳手紧固。)

头。 7.京广线接触悬挂为简单直链型悬挂,承力索在接触线的上方,接触线悬挂高度一般为6000 mm, 个别站区为6450mm,以施工平面图为准。 8.腕臂预配时,各部件应处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定位环的豁口朝向受力的反方向安装;腕臂不得弯曲,水平腕臂棒式绝缘子的外铁帽压板必须使用凸头型,凸头必须嵌入腕臂的防滑孔内。 9.腕臂预配与安装时,各水平穿向螺栓方向应一致,统一穿向来车方向。底座固定螺栓由主角钢穿向副角钢,垂直方向为由上往下穿。 10.上、下行地段支柱横线路方向在同一断面时,一般不允许两支柱同时采用反定位。一般情况下,上、下行带电体之间绝缘距离为2米,困难情况下不小于1.6m。 11.硅橡胶棒式绝缘子若有排水孔时,其排水孔朝下安装。 12.各螺栓销、开口销应安装牢固,开口销掰开角度大于60°。 13.腕臂底座孔外安装上下底座依支柱类型选用,绝缘关节、分相处为1600 mm外,其余均为1400 mm,三腕臂底座中心孔距分别为600 mm。 二、支持结构安装 1.腕臂设腕臂支撑,两端用支撑管卡子固定;安装后的支撑管卡子与斜腕臂上定位环间距150mm,距平腕臂绝缘子接口50mm。腕臂支撑一般情况下按照60°~70°安装,现场可以调节支撑管卡子与棒式绝缘子、定位环的距离来实现,一般情况下调整量不大于100mm,在斜腕臂上安装时,一般位于定位环下方,采用直线正定位时位于定位

接触网隔离开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865 接触网隔离开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通 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接触网隔离开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一般规定 1、隔离开关开闭作业时,必须有两人在场,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2、操作人员必须由铁路供电部门培训合格后,持有隔离开关操作证,方可操作隔离开关。 3、隔离开关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规定的绝缘靴和绝缘手套,放置好绝缘垫。 4、确认开关及其传动装置正常,绝缘杆及接地线良好,方准按程序操作。 5、在雷电、下雨天气,禁止操作隔离开关。 6、操作人员必须保证通讯设备完好,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二、操作程序 (一)操作前检查 1、开锁。 2、确认开关及其传动装置正常,绝缘杆及接地线良

好,方准按程序操作。 (二)断电、送电 断电: 1、分闸,操作要准确迅速,一次分到位,中途不得停留和发生冲击。 2、确认完全隔离后上锁。 3、按规定对非带电端进行验电。 4、确认无电后,在非带电端挂好接地线。 5、操作过程中人体各部不得与支柱及其构件相接触。 送电: 1、拆除接地线。 2、开锁。 3、合闸,操作要一次合到位,中途不得停留和发生冲击。 4、确认合闸到位后上锁。 三、注意事项 1、当发现隔离开关及其传动装置状态不良时,值班人员应立即与铁路部门联系,请专业人员检修,如危及人身,行车安全时,在修好之前,不得进行操作,并严禁擅自攀登支柱自行修理。 2、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垫,要存放在干燥、不落灰尘的地方,每六个月送铁路公司供电所检查和试验一

接触网验收标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接触网验收标准 一、在接触网工程交接的同时,施工单位应向运营部门交付下列电子版(1、2、3项)和书面竣工资料: (1)竣工工程数量表。 (2)接触网供电分段示意图。 (3)接触网车站、区间平面布置竣工图。 (4)接触网装配图、设备零件图及安装曲线,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5)工程施工记录(含隐蔽工程记录和确认后的轨面标准线、侧面限界、外轨超高记录)。 (6)设备试验报告。 (7)主要设备、零部件、金具、器材的技术规格、合格证、出厂试验记录、使用说明书;对在产品上显示不出工厂标志的器材(例如各种线索),应按生产厂家列出具体安装地点。 (8)设计变更通知书。 (9)跨越接触网的架空线路(主要包括架空线路位置、电压等级、导线高度、规格型号、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和跨线桥(主要包括跨线桥位置、最近的桥墩距线路中心的距离,跨线桥净高、接触网带电部分距跨线桥最小距离、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有关资料。 在接触网投入运行时,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要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制定各项原始记录和报表,并按时填报。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应有下列技术文件和资料: (1)第一条规定的竣工资料。 (2)承力索、接触线的技术规格和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3)接触网零部件的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及图册。 (4)接触网有关标准(部标和国标)。 (5)部、局颁发的有关规章和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自定的有关制度、办法和措施。 (6)与相关单位的设备分界协议。 (7)管内各车间、工区之间的设备分界及设备中各工种分工的

规定。 (8)轨面标准线(俗称“红线”)测量记录。 (9)管内设备大修设计文件、设计审查意见及竣工报告。 上述资料如有新文件下发,按新文件执行! 1 一般规定 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源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 (2)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 (3)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涌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4)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 1.2 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坑形设计应包含拉线锚板坑。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共同确认变更,施工应严格执行变更设计。 1.3混凝土搅拌和灌注以及直埋基础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严格掌握水灰比和配合比。 (2)在厚大元筋或稀疏配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3)混凝土各种配料的拌和要均匀,灌注混凝土时,宜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问歇时间不宜超过2h。基础的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杯形基础应连续浇制,一次成形。

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施工作业 指导书 二○一四年五月

目录 第一节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3) 第二节基坑开挖 (4) 第三节基础浇筑 (9) 第四节混凝土支柱安装及整正 (16) 第五节硬横梁安装—钢柱安装 (25) 第六节硬横梁安装—横梁安装 (29) 第七节硬横梁安装—吊柱安装 (34) 第八节拉线安装 (39) 第八节支柱装配—腕臂安装 (44) 第九节补偿下锚—拉线安装 (49) 第十节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展开 (54) 第十一节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归位 (61) 第十二节承力索架设—中心锚结安装 (67) 第十三节接触线架设—线索展放 (74) 第十四节定位装置安装 (84)

第一节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腕臂结构预配

第二节基坑开挖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城厢车站接触网的基础浇筑。包括支柱、拉线、硬横梁支柱基础等。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 (1)基坑测量定位准确; 3 技术要求 (1)基坑开挖采用人工开挖; (2)开挖好的基坑要做好防护支撑; (3)开挖好的基坑四周做好警戒标识。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开挖→防护措施→填写记录 4.4工艺流程 5 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1)先将需安装基坑周围地面清理干净、平整; (2)复核基坑类型、基坑坑深和侧面限界; (3)确认基坑类型、支柱限界、基坑深度(轨面埋深):区间:(道床高度按1.04米,底板按0.1米);H78、H60、H93 、400等径支柱:为4.14米;站场:(道床高度按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修工》培训大纲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修工(四级)》培训大纲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修工(四级)》的培训分为以下模块:.施工前的组织与准备 .接触网的日常维护 .设备检修与运行 .运营分析

《施工前的组织与准备》培训大纲一、本模块培训的基本要求 、领会图纸等技术资料 、准备施工条件、工器具 二、培训要求与内容 单元领会图纸等技术资料 培训要求: 、识别主要设备的构造、作用要求和标志 、核对安装设备的图号,领会技术、安装的所有要求 、熟识设备运行、检修规程 培训内容: 、主要设备的构造、作用要求和标志 隔离开关及操作系统的构造、作用要求 分段绝缘器的构造、作用要求 刚柔过渡的构造、作用要求 避雷器的构造、作用要求 、掌握设备安装技术和要求 主要设备的图号、安装要求 各类弛度曲线、张力曲线、补偿坠砣安装曲线的内容 导线磨耗换算表的查用方法 实训 查补偿坠砣值安装曲线 、设备运行、检修规程 接触网的布置图 行车组织规则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 接触网各种图纸的常用图例

单元准备施工条件、工器具培训要求: 、能对施工设备、材料进行一般性检查 、能完成各种设备安装施工条件的检查 、能提出简单工程的施工机具计划 培训内容: 、施工设备、材料进行一般性检查 合格证、产品试验资料、质量检验证及检查 施工设备材料的技术规定和要求 、各种设备安装施工条件的检查 各类悬挂的材料清单 安装使用所必备的工器具 、简单工程的施工机具计划 简单工程的施工机具计划 简单工程施工的工艺和技术要求 简单工程施工的人员和材料核定 实训 写出横断面检修所需用的材料和工具 三、课时分配表

《接触网的日常维护》培训大纲 一、本模块培训的基本要求 、复杂支柱的装配、软横跨以及各主要设备的安装调整 、进行各种、接头回头制作和线条绑扎工作 、接触网检查验收 二、培训要求与内容 单元复杂支柱的装配、软横跨以及各主要设备的安装调整 培训要求: 、能进行锚段关节中锚柱预配和安装及拉线的预制、安装 、能进行转换柱、中心柱、道岔柱等支柱的预配和安装 、能进行软横跨预制、安装、调整 、能进行隔离开关、避雷器、分段绝缘器、刚柔过渡装置等安装和调整 培训内容: 、锚段关节中锚柱预配和安装及拉线的预制、安装 锚段关节中锚柱预配和安装的技术要求 拉线的预制、安装的技术要求 刚性悬挂汇流排接头及刚柔过渡装置安装要求 实训 预制一组下锚拉线 、转换柱、中心柱、道岔柱等支柱的预配和安装 转换柱的预配和安装的技术要求 中心柱的预配和安装的技术要求 道岔柱的预配和安装的技术要求 、软横跨预制、安装、调整 受力分析的原理绘制软横跨 软横跨预制、安装的技术要求 软横跨的调整 、隔离开关、避雷器、分段绝缘器、汇流排接头及刚柔过渡装置等安装和调整

电务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电务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电务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第一条认真执行《电气化铁路区段作业一般安全守 则》。 第二条在电化区段高于1.1m的有关电气设备,必须 安装保护接地线,并保证连接牢固,接触良好,接地电阻 符合要求。 第三条在信号机上工作,必须确认接地良好,人体和 所持工具与接触网带电部分保持2m以上距离。 第四条在轨道上作业,必须保证牵引电流的畅通并设 好防护。 第五条发现抗流变压器中心连接线(板)和抗流变压 器因故损坏时,不得擅自处理,必须通知有关部门,并按 有关规定作好安全防护,采取保证牵引电流畅通措施后,

方准处理。 第六条在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和处理故障时,必须按有关规定穿戴好绝缘防护用品。 第七条整修电缆工作,要将电缆故障外皮两端连通接地,并铺设橡皮绝缘垫,穿好高压绝缘鞋后,方准作业。 第八条电缆芯线发生故障,要把区段两端的接线盒上故障芯线的U型插头拔掉,并挂有“有人作业,禁止接通”字样的警示牌,方可作业。 第九条在架空通信线路和所有电杆上,应装设“高压危险”警示标志。维修架空通信线路,要先把导线接地(线路导线与地线间的连线用不小于25 mm2的铜绞线制成)后,方可上杆作业。 第十条处理断线故障,要先确认断线无电,再把断线两端都接地后方可进行故障处理。 第十一条维修灯塔、灯桥作业前,应对接地保护线进

接触网工实习心得总结【精选】

通过在接触工实习,不仅增长了个人的专业知识,也强化了个人的专业能力,更是为个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接触工实习心得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 我叫,来自云南省,于20 年毕业于,爱好游泳、登山,懂中医养生。专业是接触。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在昆南培训基地已经半年了,在此期间自己逐渐完成了社会角色的改变,在实习期间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理论跟实际存在的差距。对实践出真知有了深刻体会,在心态和责任上有了转变和更高的认识,懂得了时刻以集体利益为重。人在工作岗位上就是责任大于天,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培训期间,我首先学习的就是岗位人生安全,在每次作业前都要认真检查安全用具,接触干活就是在保证自生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把活干的又快又好的工作。期间我了解了目前铁路最常用的供电方式,直供加回流线供电,该供电方式是一种目前较为经济且技术指标比较好的供电方式。 腕臂的组装也是我学习的科目,其工艺标准高,组装要求两人配合默契,对零件的熟练程度要求也很高,在安装时必须考虑到不能有安全隐患的存在。接地工作也是我学习的项目,由于铁路供电的特殊性,接地线的合格与否对安全来说很重要。接地是天窗开始的前提,接地完成才能正常开展其他上工作,接地是每个工必修的科目。 软横跨节点是为适应复杂战场而出现的装配形式,我们也进行了初步学习。 经过六个多月的实习,从自身各方面考虑还存在着不少不足之 处。(1)在自己主观思想上希望更深入多了解和全面掌握业务知识,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在工作中也努力争取去做。(2)在理论学习上,思想还需要提高,居安思危,提高对自己的要求。(3)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加强对自身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不管干什么,都必须有过硬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才能更好的完成各种工作。(4)在工作方法上还需要更加扎实,更加细致,提高业务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克服自身不足,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铁路工人。(4)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加强对自身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不管干什么,都必须有过硬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才能更好的完成各种工作。(5)在工作方法上还需要更加扎实,更加细致,把原则性和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业务水平;学无止境,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完善提高。在工作中,我时常感到能力和知识的欠缺,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使自己圆满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克服自身不足,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铁路工人。全身心的投入到铁路供电这个大家庭。衷心希望快点上岗为铁路的发展尽绵薄之力。谢谢。

接触网隔离开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2073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接触网隔离开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接触网隔离开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一般规定 1、隔离开关开闭作业时,必须有两人在场,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2、操作人员必须由铁路供电部门培训合格后,持有隔离开关操作证,方可操作隔离开关。 3、隔离开关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规定的绝缘靴和绝缘手套,放置好绝缘垫。 4、确认开关及其传动装置正常,绝缘杆及接地线良好,方准按程序操作。 5、在雷电、下雨天气,禁止操作隔离开关。

6、操作人员必须保证通讯设备完好,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二、操作程序 (一)操作前检查 1、开锁。 2、确认开关及其传动装置正常,绝缘杆及接地线良好,方准按程序操作。 (二)断电、送电 断电: 1、分闸,操作要准确迅速,一次分到位,中途不得停留和发生冲击。 2、确认完全隔离后上锁。 3、按规定对非带电端进行验电。 4、确认无电后,在非带电端挂好接地线。 5、操作过程中人体各部不得与支柱及其构件相

接触。 送电: 1、拆除接地线。 2、开锁。 3、合闸,操作要一次合到位,中途不得停留和发生冲击。 4、确认合闸到位后上锁。 三、注意事项 1、当发现隔离开关及其传动装置状态不良时,值班人员应立即与铁路部门联系,请专业人员检修,如危及人身,行车安全时,在修好之前,不得进行操作,并严禁擅自攀登支柱自行修理。 2、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垫,要存放在干燥、不落灰尘的地方,每六个月送铁路公司供电所检查和试验一次。每次使用前后,用干布擦净,使用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