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代谢调控复习

植物代谢调控复习
植物代谢调控复习

第一章

植物代谢调控: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理论和方法研究植物代谢产物,尤其是次级代谢产物的人为调控生产的一门科学,是一门基于生物学和天然产物化学基础的交叉应用学科,旨在对于重要生物资源的再生和利用。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代谢调控的目的?①解决濒临灭绝的药用植物资源问题,对这些药用植物可采用人工驯化和规范化种植等方法生产。②特殊生物资源的代谢调控生产技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比如采用组织快速繁殖和细胞培养的技术工业化生产紫草素。③寻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生产方式,例如采用生物转化技术对一些植物活性物质结构修饰,得到理想的药用化合物。

第二章

1.一次代谢:维持植物机体生命活动的代谢过程叫一次代谢。糖类、脂肪、蛋白质在植物体内不可以相互转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是初级代谢产物,是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2.二次代谢:以某些一次代谢产物为原料,经一系列特殊生物反应生成一些小分子物质的过生物碱、萜类和黄酮等是次级代谢产物,对生物的生存和适应具有重要的作用。

次生代谢物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生物活性的多样性,被人们作为寻找药物的源泉,例如人参中的人参皂苷,黄花蒿中的青蒿素以及红豆杉中的紫杉醇都被开发成治疗不同疾病的药物。

同位素跟踪/标记技术是早期的生物合成途径探索中采用的标记技术,现在普遍认为生物碱类物质是以氨基酸为合成前体,醋酸-丙二酸途径可以合成脂肪酸、酚类、蒽酮/蒽醌等物质。

1.氨基酸途径:以一些氨基酸为前体,经过一定的生物合成反应生成生物碱的合成途径。不是所有的氨基酸都可以合成含氮类物质。

4.甲戊二羟酸途径:以甲戊二羟酸为前体,经过一定的生物合成反应生成萜类化合物和甾体类化合物的途径。

甲戊二羟酸是合成萜类化合物的前体,15个碳原子的焦磷酸金合欢酯FPP是合成倍半萜的前体,两分子FPP聚合成的30碳的角鲨烯是合成三萜和甾体物质的直接前体。

5. 桂皮酸—莽草酸途径:以莽草酸途径产生的芳香族氨基酸为前体,进一步合成桂皮酸,在经过不同分支途径合成苯丙素类化合物的途径。

莽草酸途径产生的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等除了合成苯丙素类化合物,还可以进一步合成生物碱。

6.醋酸—丙二酸途:以乙酰辅酶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为前体经过一定路径合成脂肪酸、酚类、蒽酮、蒽醌类化合物的途径。

复合途径:一些化合物分子中既具有黄酮结构,又具有萜类结构,那么它来源于复合生物合成途径,苯丙氨酸即可以合成生物碱,又可以合成苯丙素类成分,如香豆素、木脂素以及(黄酮等成分。

7. 生物合成前体:处于目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上游的物质。

了解生物合成的意义有哪些?

了解生物合成的意义在于:

1.可以利用植物亲缘相关性进行化学分类学研究。因为亲缘越相近,越有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合成途径,产生相同的代谢物质,所以可以根据次生代谢产物相似度进行植物分类;相同的道理,也可以从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资源中寻找共有的活性成分。

2.人为的调控代谢达到提高代谢产物的目的。

如对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研究,调控生物合成的进行,使其朝着目标代谢产物进行,如

仿生合成或者转基因植物。在体外也可以利用前体物质的生物转化达到其生物合成的目的。

3.研制生物农药。

生物的合成途径对于生物的生存非常重要,代谢途径如果受到干扰或阻断,就会直接导致植物的死亡,据此我们在研制除草剂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药剂对杂草合成途径的抑制和干扰,达到除草的目的,如草甘膦除草的原理在于阻止莽草酸途径的进行。

第三章,次生代谢的生物学作用

论述次生代谢产物对植物生存及生命活动的生物学作用。

次生代谢物质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逆境胁迫适应的产物,是基因进化的产物。次生代谢物质是植物通过一定代谢途径将初生代谢产物转化为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对植物细胞生长作用不大,但是对于植物整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主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

①.作为信号物质,调节植物代谢.

一些小分子物质,如酚类物质常常起到信号传递作用,水杨酸在植物叶片受到病原菌侵染时会明显提高,通过信号传递,启动相应的次生代谢途径,导致整个植株抗性增强。

②.参与生理代谢

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参与光合作用;吲哚乙酸、赤霉素,脱落酸等植物激素参与植物生长调节。

③.作为结构物质

如组成细胞壁的重要成分木质素、角质、胼胝质、木栓质等,有一定的物理保护作用和支撑④.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如甜菜碱、脯氨酸、脱落酸、花色素等可提高植物对寒冷、干旱、高温等不良环境的适应性;类黄酮、黄酮醇、类胡萝卜素、树脂物质等可吸收紫外光,保护植物免受强光,尤其是紫外光的伤害。

⑤.作为毒性物质或化感物质增强植物抵抗病虫害和天敌侵袭的能力,同时对传花授粉有一植保素类物质如植物毒素和抗生素可以提高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生氰糖苷以及生物碱对害虫有毒杀,拒食和驱避效果,比如烟草中的尼古丁已经被开发成杀虫剂。化感物质往往可以提高植物与其他植物的生存竞争能力,许多外来入侵植物难以控制就是因为他们可以产生化感成分,抑制其他植物生长,有些花青素类物质表现出鲜艳的颜色,可以吸引昆虫传花授。化学生态学:研究物种之间以及其与环境之间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的的科学。

第三章,次生代谢调控技术

中药材的GAP种植实质是基于环境条件对植物代谢的影响,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营养等,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害虫等。

1.简述影响植物次生代谢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病虫害,其他植物,取食性动物以及其他生物等,很多试验证明当植物受到攻击时,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会快速提高。而内生菌则是寄生在植物体内,和植物的关系是互惠共生,对植物的代谢有一定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气候因子,包括温度,光照,水分等,土壤因子,包括养分,PH值,重金属等污染物等;大气因子包括二氧化碳,臭氧等的浓度等。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影响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逆境条件下,往往有利于次生代谢物质的积累。

4. 最佳防御(optimum defense, OD)假说及其理论基础。

答:OD假说认为,植物只有在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所获得的防御收益大于其生长所获得的收益时,才产生次生代谢产物。

该假说的理论基础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是以减少植物生长的机会成本为代价的。环境胁迫条件下,植物生长减慢,此时,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的成本较低,次生代谢产物的防御收

益增加。因此,环境胁迫条件下,植物会产生较多的次生代谢产物。

植物内生菌:寄生在正常植物组织内部,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产生危害的微生物。

植物-内生菌内共生理论:内生菌与宿主之间形成协同进化,互利共生的紧密联系,这种特殊的关系使其可产生与寄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活性成分。

微生物发酵提高活性成分的种类和产量的调控技术

1.培养基优化

2.温度

3.转速(氧气)

4.pH值

5.培养时间(在线监测)

6.激发子和诱导子

7.前体物(小分子有机物)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

细胞的全能性原理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其中植物细胞的液体发酵培养是当前工业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方式,如紫草细胞的培养可以获得药用价值极高的成分紫草素。

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生产活性成分的主要调控因素。

①高产细胞系的筛选:通过人工诱导方法,包括化学诱导和物理诱导以及自然变异等方

②悬浮培养细胞的同步化:保持培养细胞的大小一致,这样才能保证细胞生长一致,在一

定的时候收获可以得到最大量的活性成分。

③培养基成分:培养基组成对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

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和氮源,碳源常用葡萄糖和蔗糖,氮源分为硝基态氮和氨基态氮。

④植物生长调节剂:一些植物生长激素对细胞的生长和代谢具有较大的影响。

⑤外界因素:氧气,温度,PH,光照等都是可以调节的影响因素。

前体:前体:处于目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上游的物质。

发状根:植株以及某一器官、组织或细胞受到发根农杆菌的感染所产生的一种病理现象,是细胞中质粒T-DNA插入寄主细胞核基因得到的表现型。

2.毛状根作为生物材料培养生产活性成分具有哪些特点?

①生长速度快:发根的生长速度比植物正常组织快很多,而且不依赖激素生长。②有效成分含量高:合成能力强,次生代谢物质产量较植物正常组织高。③稳定性好:连续继代培养不退化,植物细胞往往经过多次继代培养后活性成分的产量降低。④杂质少:发根培养物中往往具有较少的初生代谢产物,植物正常组织中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往往较低。⑤分支能力强,比正常植物组织的分支能力强,所以繁殖快。

2. 影响药用植物毛状根液体发酵生产活性物质的因素有哪些?

①发根农杆菌株:不同侵染得到的发根不同

②培养基:碳/氮源,微量元素等对生长和代谢影响较大。

③前体和激素,一些激素和前体的加入也可以促进发状根的代谢。

④培养条件如光,温度,氧气,PH等也可显著影响

⑤激发子等也可以促进生物合成的进行。

生物转化

1.什么是生物转化,根据生物材料不同都有哪些生物转化类型

答:生物转化即利用生物细胞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分化过程中产生的酶将底物转化的技目前来说主要的转化类型包括:

①微生物转化,主要采用液体发酵技术转化。

②植物细胞悬浮培养转化,采用液体发酵法

③发根培养转化,也是采用液体发酵法

④酶转化等。

天然化合物生物转化的意义

答:转化的意义:将没有活性的化合物转化为有活性的化合物,将低活性的化合物转化为高活性的化合物,把有活性但是又有毒副作用的化合物转化成没有毒副作用的活性物质,把已知结构的成分转化成新化合物。

微生物转化(Microbial transformation) : 利用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酶将底物转化的技术. 微生物转化技术在药物的代谢研究中具有很好参考价值。

2.微生物转化天然产物需要设置哪些对照,怎样通过TLC分析初步判断是否转化?

答:设置三个对照①培养基+溶剂②培养基+微生物+溶剂③培养基+底物+溶剂。TLC分析:底物和3个对照以及处理(培养基+底物+溶剂+微生物)的提取物分别在TLC上展开,以底物显色剂显色,排除3个对照中的杂质显色点,分析是否有转化产物点,转化产物往往和底物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显色效果。

微生物转化影响因素:

1、菌种

2、培养基组成和PH(包括加入生长激素和激发子)

3、转化时间和温度(HPLC跟踪检测)

4.底物的添加方法和量

溶于水的底物—一般剂量不超过50mg/L

不溶入水--有机溶剂溶解加入---溶剂的量尽量少同时产物

及时转移

4.酶的诱导剂

组成酶---酶的总活力与菌丝量以及菌丝的生命力有关

诱导酶---经过诱导可显示活性的酶(底物往往是其诱导剂)

5.底物和产物的毒性

植物悬浮细胞转化:

利用植物细胞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分化过程中产生的酶将底物转化的技术。

转化的影响因素:

1.转化细胞的影响

对不同或相同底物,选用不同植物的细胞,或者同一植物不同的组织细胞。

2.细胞系的影响

同一器官可能得到不同的细胞株系.例如绿色和白色的烟草细胞株系转化羟基苄醇类化合物得到的糖基化产物的构型不同,说明了其酶系的差异。

3.细胞生长阶段的影响

不同生长阶段酶的种类和催化能力不同

4.底物浓度,结构,性质以及添加方式的影响

5.培养基组成

对糖基化反应影响较大

6.诱导物,抑制剂的影响

植物发根培养转化

利用植物发根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酶将底物转化的技术.

转化的影响因素:

发根来源:不同植物被侵染得到发根所含的酶不同

发根农杆菌:不同的农杆菌得到的同一植物发根转化效果不同

培养基

转化条件

底物和产物的性质

酶转化

利用细胞中分离的酶或者商品酶催化底物转化的过程

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研究

苯丙烷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桂皮酸途径的第一个限速酶是苯丙氨酸解氨酶,是一种诱导酶,其活性受到病虫害、机械损伤等多种因素影响,第二个限速酶C4H 使得肉桂酸的对位羟基化,是第一个被鉴定的植物P450单加氧酶,其表达与植物木质化进程密切相关。

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 是第一个被鉴定的植物P450单加氧酶, C4H 的表达与植物木质化)进程密切相关

萜类物质及其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 大部分植物挥发油属于单萜和倍半萜类,二萜类以上的也称“高萜类化合物”,一般不具挥发性。 SCoA O O SCoA O

乙酰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 HMG-CoA HOOC OH H 3C

O

SCoA 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四大阶段:

(1)中间体异戊烯基焦磷酸(IPP)及其异构体二甲基烯丙基焦磷酸(DMAPP)的生成。

(2) IPP 与其异构体DMAPP 在异戊烯转移酶催化下不断缩合生成萜类的直接前体物质。

(3)直接前体在萜烯合酶作用下进一步生成萜烯。

(4)在修饰酶作用下,萜烯进一步合成各种萜类和甾体。

植物体中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多种多样,这种多样性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TPS 种类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因为有大量的修饰酶类的存在。

在三萜(C30)系列发生环化之前,两分子的FPP(C15)首先通过“头对头”的方式缩合连接成

鲨烯,该反应由鲨烯合酶催化。

含氮化合物合成途径关键酶

烟碱和茛菪碱等合成前体为鸟氨酸或精氨酸。腐胺-N-甲基转移酶、托品酮还原酶、东茛菪胺羟基化酶等为该烟碱、莨菪碱生物合成的关键酶。

植物次生代谢的基因工程

关键酶基因工程

[1]转基因技术

[3]增加代谢途径中限速酶编码基因的拷贝数。

[4]在不影响细胞基本生理状态的前提下,阻断或抑制与目的途径相竞争的代谢流;

[5]利用已有的途径构建新的代谢旁路,合成新的化合物等。

了解生物合成的意义有哪些,并以上图为例说明植物次生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工程在活性物质的定向调控中的应用。

1.可以利用植物亲缘相关性进行化学分类学研究。因为亲缘越相近,越有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合成途径,产生相同的代谢物质,所以可以根据次生代谢产物相似度进行植物分类;相同的道理,也可以从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资源中寻找共有的活性成分。

2.人为的调控代谢达到提高代谢产物的目的。

如对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研究,调控生物合成的进行,使其朝着目标代谢产物进行,如仿生合成或者转基因植物。在体外也可以利用前体物质的生物转化达到其生物合成的目的。

3.研制生物农药。

生物的合成途径对于生物的生存非常重要,代谢途径如果受到干扰或阻断,就会直接导致植物的死亡,据此我们在研制除草剂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药剂对杂草合成途径的抑制和干扰,达到除草的目的,如草甘膦除草的原理在于阻止莽草酸途径的进行。

对于植物次生代谢关键酶基因工程在活性物质定向调控方面的应用近年来成为热点,主要是通过分子手段和基因工程技术对代谢途径进行调控,定向的促进或者阻止某些代谢流的进行。

以下图(A)为例,前体物质经过代谢可以合成产物1和2,如果产物2为我们所需的活性成分,我们可以通过抑制产物1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表达,减少产物1的合成,增加产物2的代谢流。下图(B),可以在产物2的代谢途径中引入外源基因,构建新的代谢旁路,合成新的代谢产物3,下图(C),也可以在代谢产物3后通过引入外源基因,让代谢产物3继续转化,合成新的代谢产物4。例如,人们对油菜的代谢途径进行改造,将编码长春花的色氨酸脱羧酶的基因转入油菜中,色氨酸合成方向由吲哚芥子油苷转向色胺。这种转基因油菜植物的成熟种子中基本不含吲哚芥子油苷,并且也不积累色胺,这样使它更适合作动物饲料。

2. 第一届植物次生代谢国际会议的主题是“人类健康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第二届植物代谢国际会议以“植物代谢与现代农业”为主题,运用所学知识论述植物次生代谢基因工程技术在提高农作物抗性和改善农产品品质方面的应用。

答:次生代谢物质是植物通过一定代谢途径将初生代谢产物转化为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对植物细胞生长作用不大,但是对于植物整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主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作为信号物质,调节植物代谢.

一些小分子物质,如酚类物质常常起到信号传递作用,水杨酸在植物叶片受到病原菌侵染时会明显提高,通过信号传递,启动相应的次生代谢途径,导致整个植株抗性增强。

②.参与生理代谢

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参与光合作用;吲哚乙酸、赤霉素,脱落酸等植物激素参与植物生长调节。

③.作为结构物质

如组成细胞壁的重要成分木质素、角质、胼胝质、木栓质等,有一定的物理保护作用和支撑作用。

④.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如甜菜碱、脯氨酸、脱落酸、花色素等可提高植物对寒冷、干旱、高温等不良环境的适应性;类黄酮、黄酮醇、类胡萝卜素、树脂物质等可吸收紫外光,保护植物免受强光,尤其是紫外光的伤害。

⑤.作为毒性物质或化感物质增强植物抵抗病虫害和天敌侵袭的能力,同时对传花授粉有一定作用

植保素类物质如植物毒素和抗生素可以提高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生氰糖苷以及生物碱对害虫有毒杀,拒食和驱避效果,比如烟草中的尼古丁已经被开发成杀虫剂。化感物质往往可以提高植物与其他植物的生存竞争能力,许多外来入侵植物难以控制就是因为他们可以产生化感成分,抑制其他植物生长,有些花青素类物质表现出鲜艳的颜色,可以吸引昆虫传花授粉,增强其繁殖能力。

传统的农作物育种是以提高粮食、蔬菜以及水果的产量为主要目的,也就是以提高初级代谢产物的产量为目的,为了追求高产,人们往往提供优良的生长条件,水肥充足,同时喷施大量的杀虫剂、除草剂以及杀菌剂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传统的耕种方法和育种方法造成了农作物抗性基因的丧失,只能依赖大量农药和化肥,最终也导致了食品污染,化感基因

的丧失也造成了农产品中许多保健成分缺乏,因为代谢产物”决定了粮食、蔬菜、水果的营养、色泽、口感、抗病性等不同品质许多农产品中的黄酮类成分、花青素、甾体类以及维生素成分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这些成分缺乏也导致农产品质量降低。

将野生种或者直系祖先中的化感特征基因转移到现代的作物商品种中,既保留了商业品种的高产性,又提高了其抗逆性和品质.目前筛选小麦,大豆,燕麦,荞麦,大麦,玉米,水稻和其他水果,花卉的化感资源,通过杂交和转基因的方法开发新一代的抗性品种和保健品种,特色品种正在欧美国家紧张的进行。

相关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天然活性成分代谢调控和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并举例说明。

答:传统的天然产物活性物质的获得主要是直接来自于自然界的资源,但是从自然界获得有用物质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受到资源的限制,许多药用植物因为人类的过度利用和环境的破坏濒临灭绝,还有天然成分在自然界含量很低,给这些活性物质的利用造成困难。但是生物技术的发展是我们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生物技术在天然活性成分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且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比如:

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有用物质具有很多优点,不受资源环境限制,可以无限扩大培养,而且不受季节限制,容易通过菌种改造,发酵工艺优化提高活性成分的产量,容易工业生产生产,抗生素工业的蓬勃发展就说明了他的重要性,比如青霉素,链霉素等大多抗生素的生产都是采用液体发酵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对植物组织,尤其是细胞的快速和大规模繁殖来生产有用的活性成分,细胞悬浮培养是最有希望解决稀有资源问题的手段,目前许多药用植物,比如紫草和人参的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紫草素和皂苷规模已经达到5000升以上水平,但是因为细胞悬浮培养依然收到产物水平限制,加上培养条件,尤其是对反应器要求较高,所以目前在工业上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

生物转化技术目前是最为科学工作者看好的技术,通过生物产生的酶对天然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得到活性更好,毒副作用更低的化合物用于新药开发。包括微生物转化法,发根培养转化法,植物细胞悬浮培养转化法以及用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生物酶或者商品酶进行定向的转化和修饰,如甾体工业上的许多催化反应都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完成,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研究也是国际上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通过对关键酶基因的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其在植物体内或者在其它生物体内过量表达,生产活性成分,最终提高目标代谢产物的含量,目前紫杉醇和青蒿素等重要天然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已经研究的比较清楚,途经中各种关键酶的研究已经取得可喜的进展。

总之,生物技术在这个领域的应用具有无穷的潜力,他的重要性才刚刚被人们认识。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修改稿)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大连二十四中生物组刘恒 【研讨教材——考向指南】本章在个体水平上来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控制。新课标教材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整,对植物激素调节融合了较深的内容,并在进行拓宽的同时对有些内容进行了修改(值得注意),更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多结合生产实践或与相关章节的联系出题。所以纵观10年来的试题情况,本章内容较多。试题中以联系生产、生活为主的中档题居多,设计实验题是一个重要的考试方向。本章内容可充分体现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热点有:生长素的有关实验及提供材料的实验设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在生产实际中的运用;各种植物激素与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无土栽培相联系。 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 体会实验思想,运用实验思想解决实验设计问题。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4.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重点: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学情分析】高三第一轮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上好一堂复习课比上好一堂新课难度更大,一方面是因为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例如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因此学生缺乏新鲜感;所以复习课不能是新授课的简单的重演。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不相同,从而造成复习课上的起点大不相同。为了上好这堂复习课,要认真组织材料制做PPT 课件,一方面设计简单的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要让他们找回自信,在课堂中,留一定时间给学生看书,课本上的知识是基础。搭建好知识网络体系,帮助全体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并学会应用另一方面还要提出一些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让学习较好的同学去思考和探索。设计经典的练习让全体学生参与,助其巩固知识。同时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解决实验题大难关。 【教学策略】高考是很全面的考试,考得也很细,作为高三一轮复习课,在讲授知识方面尽量的面面俱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不让每一个学生有知识上的漏洞,对学生来说就是“查漏补缺”,所以要强调学生注意书本上有关小字部分的知识以及书本上的小资料部分和相关插图,并设计相关的练习来加强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与此同时,一节课主线显得尤为重要:在知识点上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相关的知识用“一条线”串联起来,使其知识归纳有条理,要使之知识得到升华。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归纳总结法。

植物激素调节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导学案 学习目标:1、阐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阐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并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3、评价实验设计、再次体会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并运用解决问题。重点、难点: 1、重点: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1、判断如图情境下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并分析原因: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感光部位:;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胚芽鞘尖端在黑暗条件下不能产生生长素() (2)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3)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与能量的供应有关() (4)生长素只分布在植物体生长旺盛的部分() 总结归纳: 化学本质: 主要合成部位:幼嫩的、和 生长素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 (成熟组织中,韧皮部) 分布: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的部分考向1生长素的发现及相关拓展实验 1.(2018·东北师大附中模拟)用不同实验材料分别对燕麦的胚芽鞘进行以下研究实验,若图中箭头所指表示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1.有关生长素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面一段。 (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4)单侧光的作用——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5)弯曲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6)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促进细胞伸长。 (7)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不需要。 (8)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2.“两看法”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 注:尖端下部伸长区相当于生长素作用的“靶细胞”部位。 (2018·黑龙江实验中学模拟)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下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②⑤⑦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D.②⑤⑧ 考向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2018·河南郑州模拟)为探究在单侧光照射下燕麦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横向运输是发生在尖端(A段)还是发生在尖端下面一段(B段),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案

讲考纲 讲考点 考点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极性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方向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 (3)分布部位: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特点: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2)实例剖析 ①顶端优势 a.概念: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b.原因: c.解除方法:摘除顶芽。 d.应用:可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它多开花、多结果。 ②根的向地性 重力→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不均(根的向地侧生长慢,背地侧生长快)→根向地生长。 ③除草剂

从图中可以看出,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杀死单子叶农田里的双子叶杂草,同时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 【例1】(2017年江苏卷,13)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不同浓度的NAA 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 C.生产上应优选320 mg/ L NAA 处理插条 D.400 mg/ L NAA 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答案】D 【跟踪训练1】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幼苗生长状况,图乙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B、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则生根效果不相同 B.若某植物幼苗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2f C.图甲中a、b、c、d四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a>c、d>b D.若图甲中b点的生长素浓度与图乙中B点对应的浓度相同,则d点的生长素浓度在BD对应的浓度区间 D 【答案】 1.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 2.五种植物激素对应的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高考生物复习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生物复习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 点总结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以下是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请考生仔细阅读。名词: 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

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语句: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

2021年高中高一生物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设计思想: 1、设计主线 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2、课时计划: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三课时完成。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 ___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第一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问或呈现植物感性运动、向性运动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练习,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求证假

说;第二阶段,由教师介绍达尔文的实验以及达尔文根据实验观察提出的假说。 第二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供有关验证达尔文假说的实验素材, ___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素材,引导学生得出对达尔文假说的验证实验结果,并总结对激素进行研究的具体实验方法;第二阶段,___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练习。 第三课时:提供素材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各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懂得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应用有关生长素的知识。 3、重难点分析 重点: (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三个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过程中所发现问题进行的分析、根据分析提出的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

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素材,也可以使它成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一个极好机会。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有通过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能造福于人类。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要为社会生产服务,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 (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以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也是在教学中应着重处理的一个重点。只有让学生对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有所了解,才能使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是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 难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其运用两重性分析问题。 “引起不同器官(茎尖、根尖)细胞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如果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一特点,就会在运用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实际问题时出现混乱,因此此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法突出地明确两点:第一:

专题17植物激素调节高三年生物第一轮复习

专题17 植物激素调节 1.(2010年厦门质检)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B.生长素不直接参与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C.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D.促进同种植物插条生根效果相同的生长素浓度是相同的 解析:生长素本身不直接参与代谢,只是作为信息分子起调节作用。对于同种植物不同部位的枝条或生长年限不同的枝条,促进其生根效果相同,生长素浓度不一定相同。 答案:D。 2.(2010年三明一模)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注:为不透光的锡箔帽和套) A.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 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⑥进行对照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 解析: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有光与遮光对照(③与④),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有无胚芽鞘尖端的对照(②与③),图中能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答案:A。 3.(2010年深圳一模)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类生命活动 B.赤霉素能使大麦种子在不发芽时产生α-淀粉酶 C.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果实的衰老及脱落 D.合成乙烯的部位是果实,乙烯利能加快番茄的成熟 解析:植物激素主要调节细胞内的生命活动,而不直接参与。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及脱落。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乙烯利能加快果实成熟。 答案:B。

4.(2011年上海奉贤模拟)将栽有刚发芽玉米幼苗的小盆固定于如图所示的匀速旋转盘上(小盆不透光),并给予左侧光照。一段时间后,玉米的芽和根的生长方向最可能是(假定观察时小盆也处于如图位置)( ) A.芽↖,根↘ B.芽↖,根↙ C.芽↗,根↘ D.芽↗,根↙ 解析:由于转盘匀速旋转,小盆又固定于转盘上,所以单侧光能够均匀照射植株,对生长素分布无影响。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植株外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内侧,对于芽来说,向内侧弯曲,对于根来说,向外侧弯曲。 答案:D。 5.(2011年黑龙江哈九中质检)下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为插条的形态学上端,X为插条的形态学下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扦插枝条形态学上、下端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C.本实验的无关变量中没有植物的种类 D.甲、乙、丙长根的部位分别是X、S、X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生长素的化学本质、生理作用等。题图所示,甲、乙、丙三个枝条分别竖直放置、倒置和水平放置,其目的就是探究扦插枝条形态学上、下端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的影响;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本实验的无关变量很多,其中包含植物的种类、芽的多少等;甲、乙、丙长根的部位都是X。 答案:B。 6.(2011年郑州质检)从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 解析: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有无生长素处理,从图中可看出有生长素处理的胚轴切段的长度比没有生长素处理的长,因而可直接得出A结论。 答案:A。 7.(2011年江苏苏北四市联考)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下图。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 / 16

“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有关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规律以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知识,能够使学生能够从化合物、细胞的角度理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了解有关生长素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成为本节的重点知识。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植物产生“向地性”与产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在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未能给予明确的区分,将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而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在介绍主干知识的同时,教材并没有把学生的眼光局限在知识本身,局限在对某一种激素的认识上,而是及时介绍了科学研究成果怎样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以及与植物产生向光性有关的生长抑制物和其他植物激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也对植 2 / 16

精选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正式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向性运动、植物激素等概念。 2.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对照实验思想的理解和体会。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分析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展示与评价,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4.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生长素发现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操。 2.通过生长素实验的分析和体会,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实验观。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依据观察现象,科学设计分析实验过程,推导实验结论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受重力影响的玉米种子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目的 引课通过录像引出本节课题从学生感兴趣的录像入手,使注意力集中指向授课内容,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启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观察设问(展示三副图)放在窗内的盆花,倾倒 的植物,岸边的树设问 1.你看到了哪 些现象 2.这些现象分别是由什么刺激 引起的 3.这些刺激在方向上有什么共 同点? 观察,分析,讨论:培养观察生命现象的 能力,学会分析现象找规律 评价鼓励学生发言,必要时加以点评,学生回答,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启发引导从身边现象入手,学会归纳科学概念,得出向性运动的概念 应用寻找身边的向性运动结合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开启思维

辨析示图片:含羞草受震动小叶会合拢,这 是否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发表观点,互相评判,生生互动,自己解 决,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启发出示受重力影响的种子,问向性运动对 植物有什么意义? 思考,分析实例得出结论,学会对事物从 现象到本质的认识 辩证思维引起植物的向性运动的外因是外界刺 激,内因与生长素有关 对生命现象向深层次理解 过渡以科学家的身份体验一下生长素的发现 过程 激发兴趣 铺垫展示酶的高效性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 加强对对比实验的理解 了解对比实验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因子 变量 探究如何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实验验证玉米胚 芽鞘具有向光性?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讨论并根据 学案分组设计实验, 展示从中选出几组不同设计展示,设计同学 讲解设计思路 学生在此过程中对不同设计进行思考比较 讨论互评教师引导 互相评价,寻找最佳思路,完善实验设计, 逐步学会实验的设计,加深对对照实验思 想的理解和体会。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实 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实验观。 结论展示课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玉米胚芽鞘具有向光性 鼓励达尔文的设计也是如此,你们是未来的 学者 增强自信心 深入探究引起向光生长的外因是单侧光,内因可 能是玉米胚芽鞘中的某种物质,那使玉 米胚芽鞘向光生长的物质在哪里?尖端 还是尖端以下?我们如何设计实验来确 定部位? 确定单因子变量,分组设计实验 评价鼓励,引导,肯定,评价陈述设计思想,并完善设计思路,培养与人分享的精神 结论展示课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胚芽鞘尖端的物质和植物的生长有关 深入探究胚芽鞘能向光生长,单侧光是外因,那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哪里?是尖端还是 尖端以下呢? 确定单因子变量,分组讨论 结论展示课件根据结果得出结论: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 激疑那么究竟是胚芽鞘的哪一部分在生长 呢?展示课件 观察得出结论:尖端以下部位生长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植物的激素调节 考点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运输 1.植物的向光性: (1)原因分析: 2.明辨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1)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是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 (2)横向运输发生在根尖、茎尖等生长素产生部位。这些部位在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单侧光、重力和离心力等)时会发生横向运输。 (3)失重状态下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芽中生长素分布是均匀的,植物会水平生长。 3.不同情况下胚芽鞘的生长方向: 实验胚芽鞘的生长方向 暗盒开 孔类 云母片 插入类

【高考警示】 有关生长素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面一段。 (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4)单侧光的作用——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5)弯曲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6)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促进细胞伸长。 (7)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不需要。 (8)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典例】(2019·江苏高考)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 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 【解析】选C。单侧光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含量多,引起弯曲生长。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生长快,为背光侧,IAA含量高于向光侧与对照组,A项错误;对照组燕麦胚芽鞘有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正常生长,但没有单侧光照射,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B项错误;产生生长素和感光部位都在尖端,所以去除尖端,胚芽鞘不生长,C项正确;生长素先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再向下进行极性运输,D项错误。 (1)生长素在幼嫩的组织中的运输是极性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填“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2)胚芽鞘尖端合成IAA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单侧光,单侧光对IAA的影响是引起分布不均匀。 下图中,A、B、C表示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盘上。A放在转盘的圆盘上,B 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C放在转盘正中,外面套上开小窗的暗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花盆随转盘旋转,花盆中的小苗将会背离圆心生长 B.若C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旋转,C花盆中的小苗将会直立生长

高考生物复习:专题20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专题20 植物的激素调节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考向考题示例素养要素难度预测热度 1 生长素的发现 及作用 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和分 布 2016课标全国Ⅲ,4,6 分 生命观念,科学探究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018江苏单科,7,2分生命观念,社会责任中★★☆ 2 其他植物激素 及应用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017课标全国Ⅲ,30, 9分 生命观念,科学探究易★★☆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2017课标全国Ⅰ,3,6 分 生命观念,科学探究中★★☆ 常常考查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五类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从能力上看,多以植物激素相关实验为背景、结合图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建议如下:结合曲线和实例理解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归纳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实践应用;掌握曲线分析的基本方法;总结生物对照实验相关的分析和设计的规律.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及作用 【考点集训】 考向1 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和分布 1.(2019届山东青岛第一学期期中,23)如图是对燕麦胚芽鞘的有关研究,请仔细分析图示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B.合成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部分 C.生长素的运输为极性运输 D.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答案 C 2.(2017山东潍坊上学期期末,2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B.植物激素由专门的器官产生 C.植物激素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D.无子果实是植物激素抑制了种子的生成所致 答案 C 3.(2018山东实验中学一诊,18)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细胞的成熟程度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 D.生长素合成的前体物是色氨酸,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答案 A 考向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4.(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22)下列哪一现象能体现“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顶端优势 C.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人教版《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 1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案例 福建省福州一中生物组张气 教学构思: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材内容较多且对于学生来说较陌生,但若采用讲述法进行教学,学生还是较容易接受的,但这就违背了教材编写的初衷。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最大特点便是引入了生长素的发现史,对于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材以生长素的发现历史为线索,选取关键史实进行组织,以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上作出判断的,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这也将是本节课教学需要达到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本节课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其他教材内容则在第二课时完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开放的探究式教学方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体会科学发现过程。因此,我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采用探究式教学,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思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研究生长素的发现,通过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验结果,最终验证假设的综合实验能力。围绕教学目标,这节课应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即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暗线则是实验思路,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结论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学的是旧教材的生物,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几乎是空白的,所以本节教学的难点就是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虽然在之前的教学中有涉及实验设计,但学生仍没有很好的掌握,特别是综合实验能力很欠缺,所以在本节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将难点分散,在不同教学环节中侧重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不同能力。

(完整版)植物的激素调节练习题及答案

o 高二生物期终复习四(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的特点,错误的是 A .都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 B .对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 C .体内含量极少 D .都是活细胞产生的 2.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 B .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C .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D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 3.在市场上可见到不均匀(凹凸不平)的西瓜,若切开可见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末发育,其原因可解释为 A .种子的发育需要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 B .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大量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C .未受粉的雌蕊,其子房也可发育成果实 D .光照不均匀使果实内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4.如右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 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 .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④ 5.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 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 6.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 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 .a B .b C .c D .d 7.吲哚乙酸最早是在人的尿液中发现和提取的,下列对此问题的叙述,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A .在人体内有合成生长素的酶系统,所以人粪尿的肥效很高 B .人在食用了大量的植物果实和新鲜嫩叶后,生长素便进入人体内,但人体内没有破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教学课题: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考考点:考点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II) 考点2:其他植物激素(II) 考点3:植物激素的应用(II) 考点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教学内容:1、植物激素的概念、种类及功能,植物生长调节剂 2、生长素 3、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实验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功能及应用 教学难点:生长素的功能及应用 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目录: 1、植物激素的概念、种类及功能,植物生长调节剂 (1)概念(2)种类和功能(3)植物生长调节剂 2、生长素 (1)生长素你的发现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产生、运输和分布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4)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3、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实验 (1)植物向性运动实验设计 (2)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3)验证果实发育需要发育着的种子提供生长素 二、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1:植物激素的概念、种类及功能,植物生长调节剂 1、概念:(必修3P48)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种类和功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必修3P53) (1)赤霉素:(GA) 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②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打破种子休眠)和果实发育。(还具有:抑制种子生成的作用,所以可用赤霉素培育无子果实;还具有:能刺激大麦、玉米等种子中淀粉酶、蛋白质以及RNA的合成。) (2)细胞分裂素: 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 ②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还具有:可防止或延缓器官衰老的作用,所以可用于蔬菜及水果的保鲜。) (3)脱落酸: ①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植物激素调节总复习图解

分泌器官 运输 作用部位 化学本质 举例 植物激素 无专门分泌器官,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 易受重力、光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作用于特定的器官 有机小分子 生长素、乙烯等 动物激素 一般由内分泌器官等分泌 随血液循环(体液)运输 一般作用于特定的器官 蛋白质、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等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腺岛素 等 激素 类型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 裂素 脱落酸 乙烯 合成 部位 生理 功能 浓度 生理作用 实践应用 典型例证 低浓度 (适宜浓度) 促进生长 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②、促进果实发育,培育无籽果实,如: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 ③、防止落花落果 茎的向光性 高浓度 抑制生长 ①、果树整枝修剪、打顶,棉花等摘心 ②、田间除草 顶端优势 原理 遗传物质 生长素的使用 无子番茄 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 没改变(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 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 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类似物) 无子西瓜 染色体变异(人工诱导多倍体) 改变(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三倍体植株开花后,授以二倍 体植株的花粉,由二倍体植株的花粉提供子房发育所需的生长素 植物激素 植物的生长发育等 调节 生长素 植物激素: 实践应用 产生、运输、分布 胚芽鞘 概念 单侧光 少 多 极性运输 横向运输 少 多 动植物激素区别 种类 植物激素作用特点: 尖端: 尖端下面一段: 运输方式: 生长部位: 植物激素调节剂: 生长素类似物: 化学本质: 合成部位: 运输方式: 作用特点 生理作用 两重性: 敏感性: 成熟组织 幼嫩组织 根 芽 茎 顶端优势: 概念: 原因: 解除: 植物的激素调节总复习图解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选择题 1.(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检测)西瓜膨大剂是由日本科学家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物,作用效果持久,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膨大剂是一种植物激素,从其功能推断应该属于生长素的一种 B.过量使用西瓜膨大剂,其残留部分很可能造成青少年摄入过量激素从而导致发育过快 C.将生长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涂在二倍体西瓜未受粉的子房壁上,可能得到无子西瓜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产生,从而促进子房壁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答案:C 2.在植物的抗冷胁迫过程中,脱落酸(ABA)起到关键的作用.为探究一定浓度范围内的ABA对不同品系番茄幼苗叶片在抗冷胁迫中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注:相对电导率可反映细胞膜受损程度,细胞膜受损程度越大,相对电导率越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利用脱落酸氧化分解增加产热,从而提高抗寒能力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脱落酸浓度和温度,因变量是相对电导率 C.因番茄品系710最低相对电导率低于品系704,故其对ABA反应敏感性更大 D.图中ABA浓度对番茄幼苗叶片的抗冷胁迫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D 3.下表为赤霉素和乙烯对牡丹花萌芽和开花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处理 浓度 (mg/L) 萌芽时间开花时间 花大小 (cm) 开花率(%) 畸形花(%) 清水0 2月7日4月17日13.8 77.6 0 赤霉素100 2月3日4月15日14.9 90.7 0 乙烯400 2月17日4月21日9.1 14.8 22.2 乙烯+ 赤霉素 400/100 2月7日4月17日10.7 20.1 0 B.赤霉素具有促进牡丹开花的效应 C.乙烯具有提高牡丹开花率和畸形率的效应 D.乙烯和赤霉素对牡丹花萌芽的影响是相互对抗的

植物的激素调节专题复习

植物的激素调节专题复习2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植物激素调节的是() A.向日葵的细嫩花盘跟着太阳转B.植物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 C.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D.许多植物叶片在秋末会脱落 2.某小组研究光对同一种植 物幼苗生长的影响,设计的实 验装置如下图一所示。某同学 预测幼苗几天后的可能生长 情况如下图二所示。请你判 断:几天后,实验装置I~Ⅲ 中幼苗的形态依次是 A.④①⑤ B.④②⑤ C.④①③ D.①⑤③ 3.如图中①是对燕麦胚芽鞘 所做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接着进行②③④所示的实验,则②③④中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依次是 A.向B侧弯曲、向A侧弯曲、向A侧弯曲 B.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 C.向A侧弯曲、直立生长、向A侧弯曲 D.向B侧弯曲、直立生长、向B侧弯曲 4.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衰老部位的温度比新陈代谢旺盛的部位高 B.秋天,一年生植物体内的脱落酸会增多 C.植物根吸收矿质离子的速率由土壤溶液浓度决定 D.植物生长旺盛时体内只有生长素的调节 5. 下列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预设实验中需要设置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插枝生根的数目、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 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以获得相同的生根数目 D.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6.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侧芽1、侧芽2、侧芽3分别表示距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 ( )

7.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下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8.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如果测量幼茎靠近物体的一侧和远离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会发现() A. 靠近物体的一侧高于远离物体的一侧B.靠近物体的一侧低于远离物体的一侧C.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差不多D.无法确定 9.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b′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a′组胚芽鞘既不弯曲也不生长,其原因是() A.c组尖端不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能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a′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但b′组尖端的生长素能 D.c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发生横向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能 10.以下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做的实验:在胚芽鞘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下表数据能说明( ) A. 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效应一定不同 B. 胚芽鞘弯曲的程度与生长素浓度成正相关 C. 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0mg/L时,对胚芽鞘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D. 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mg/L时,胚芽鞘生长受到抑制 11. 用矮壮素可以培育出矮化的水仙,与矮壮素的作用效果相反的植物激素是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有关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规律以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知识,能够使学生能够从化合物、细胞的角度理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了解有关生长素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成为本节的重点知识。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植物产生“向地性”与产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在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未能给予明确的区分,将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而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在介绍主干知识的同时,教材并没有把学生的眼光局限在知识本身,局限在对某一种激素的认识上,而是及时介绍了科学研究成果怎样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以及与植物产生向光性有关的

植物的激素调节练习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练习题二 1、下面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请分析图 中a至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 A.ab、c=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