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脑出血3例体会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脑出血3例体会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脑出血3例体会

肾肿瘤患者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护理

肾肿瘤患者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护理 本文介绍笔者所在医院2004-2008年收治的13例肾肿瘤患者的护理情况,所有患者在实施肾切除手术之前均进行了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通过对此项辅助治疗的护理,笔者认为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对患者手术之后的各项生命体征等的密切观察是保证辅助治疗和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标签:肾肿瘤;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护理 肾肿瘤是肾脏常见的恶性肿瘤。此疾病多采用肾切除术进行治疗,但如肿瘤体积较大、分期晚,可造成手术中大出血。为避免手术中大出血造成手术困难,笔者所在医院于2004年开始应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作为肾肿瘤患者的术前辅助治疗方法,在行辅助治疗时配合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共13例,其中女4例,男9例,年龄45~76岁。合并有肾积水者伴镜下血尿3例,有肉眼血尿伴腰部持续性钝痛6例,有间断肉眼血尿2例,腰部可触及肿块者2例。13例患者均进行了各项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在进行肾切除手术之前48 h进行了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术前辅助治疗方法。 2栓塞材料的选择 临床上有明胶海绵、无水乙醇、硅橡胶栓塞剂及复方栓塞剂等多种栓塞材料。根据性质及特点,笔者所在科选用明胶海绵进行操作。 3护理 3.1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方法缺乏了解,对是否会留有后遗症等存在顾虑而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故要给患者讲明进行治疗的各项注意事项及应给与的配合方式,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表现,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理面对治疗。本组13例患者经过医护人员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都能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检查及治疗。 3.2治疗前准备 治疗前1天清洁下腹部及腹股沟处动脉穿刺部位的皮肤,剃去阴毛。治疗前1天晚患者可进半流质饮食,治疗当日晨禁食及禁水,测量并记录生命体征后送入介入室做造影剂过敏试验。本组13例患者治疗前皮肤及肠道准备较充分且无一例造影剂过敏,顺利接受肾动脉栓塞治疗。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10×3' 单选30×1' 多选10×1' 简答题5×6' 名词解释 1.(P1)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IVR or IR):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 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p20)经皮穿刺引流术:是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材,在X线、B超、CT等影像设 备的引导下,经皮穿入体内液体潴留处并植入引流管引流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 3.(P31)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简称栓塞术):是介入放射学的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 是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4.(P38)化疗性栓塞:对恶性肿瘤的栓塞常与化疗药物灌注合并进行,特别是使用碘油 化疗乳剂。 5.(P39)栓塞后综合征:版本1介入治疗栓塞后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继而出现临床症状 (如栓塞部位疼痛,全身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是一过性变化,一般在10-15天内逐渐缓解,消失,可以进行对症处理(脾栓塞疼痛可持续很久)。版本2:介入栓塞治疗后3-15天中,病人出现局部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消化道症状等表现,称栓塞后综合症,是由于栓塞后局部缺血,代谢产物或坏死物质吸收所致。 次重要的: 6.(P38 P46)血流重分布:对正常的动脉血供进行栓塞,使之血供由其他动脉供给,而 达到某种治疗目的。栓塞的前提是不造成被栓血管供养器官的缺血坏死。 7.(P40)介入性器官切除:内科性内脏切除是应用栓塞剂,栓塞某些器官的终末动脉或 毛细血管,使之出现不同程度的梗死、机化,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可用于脾功能亢进、脾大、肾脏病引起的顽固性高血压、大量蛋白尿及异位妊娠等的治疗。 8.(P40)动脉内药物灌注术(IAI):是指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建立由体表到达靶动 脉的通道(导管),经该通道注入药物达到局部治疗的一种方法。 9.(P41)首过效应:主要指药物第一次通过靶器官时被提取和代谢的现象,也包括一些 其他效应。大多数药物在肝脏进行代谢,首过效应在肝动脉内药物灌注时是分明显。10.(P52、132)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采用导管技术挤压扩张或再通动脉粥样硬化或 其他原因导致的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的方法。 11.(133)经皮经腔支架植入术(PTAS) 12.(P64、P163)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介入 放射学治疗技术。它是以颈内静脉为穿刺入口,将导管经颈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下腔静脉,插入肝静脉并在X线导向下由肝静脉穿刺进入肝内门静脉内,在扩张两者间肝实质通道后,植入支架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建立人工分流通道,使门静脉血流直接分流至下腔静脉,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打到治疗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等门静脉高压症的目的。 13.(P81)经皮经肝胆管内外引流术(PTCD):-经皮经肝胆管内外引流术,是指在影像设 备的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并置入引流管,使胆汁流向体外或十二指肠的一系列技术。

超选择性栓塞脾动脉治疗脾功能亢进

超选择性栓塞脾动脉治疗脾功能亢进 尹文州?卜庆云?郑雅各?郭盈盈?杨一霞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介入科一江苏一徐州一221003) 一一?摘一要?一目的一探讨超选择性分级栓塞脾动脉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一对32例脾功能亢进患者通过术前平扫或增强CT及术中脾动脉造影影像观察?确认脾实质供血明显丰富区域为主亢进区?其他区域为次亢进区?依次超选择性插管至脾动脉二级以下分支内?施行主亢进区完全栓塞二次亢进区部分栓塞及少量栓塞的分级栓塞方法?术后1周及1个月定期复查血常规?以评价近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一脾动脉栓塞术后1周和1月外周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红细胞在术后1月后增多?和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出现低热32例?腹痛19例?无脾脓肿二胸腹水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一超选择性分级栓塞脾动脉治疗脾功能亢进?可有效减少脾实质内血细胞池?近期可显著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术后反应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一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性?放射学 中图分类号:R657.6?R815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文章编号:1006 ̄9011(2019)02 ̄0261 ̄04 Treatmentwithsuperselectivesplenicarteryembolotherapyforhypersplenism YINWenzhou?BUQingyun?ZHENGYage?GUOYingying?YANGXia DepartmentofInterventionalRadiology?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fXuzhou?Xuzhou221003?P.R.China ?Abstract?一Objective一Toexploretheclinicalvalueofsuper ̄selectivegradedembolizationofsplenicarteryintreatmentofhy ̄persplenism.Methods一32patientswithhypersplenismwereverifiedasmajorhyperfunctionalareawithrichbloodandtheotherasminorhyperfunctionalareaviaplainorenhancedCTandsplenicarteriography.Then?themajorhyperfunctionalareawascom ̄pletelyembolisedandtheminorhyperfunctionalareawaspartlyembolisedsuperselectively.Afteropreration?allpatientswerefol ̄loweduptoevaluatetheshort ̄termtherapeuticeffects.Results一Theperipheralplateletsandleukocytecountincreasedinaweekandamonth?whilethehemoglobinincreasedafteronemonth.Differenceofthenumberofperipheralplateletandleukocytesbe ̄foreandafterembolisation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1).23casesoccurredlowfeverand19casesappearedabdominalpain?nootherseverecomplicationssuchassplenicabscess?hydrothoraxandasciteshappened.Conclusion一Superselectivesplenicembolotherapyforhypersplenismcandecreasethebloodcellpoolinspleenessenceeffectively?andpromotetheleukocyteandplateletsgrowthremarkably.Thepostoperativereactionisslight?and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islow. ?Keywords?一Livercirrhosis?Hypersplenism?Partialsplenicarteryembolization?Interventional?radiology 一一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splenicarteryem ̄bolization?PSAE)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功能亢进(简称脾亢)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其创伤小?可以在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及过滤作用的情况下?控制或缓解脾亢的症状?逐渐成为外科脾切除术的取代方法?栓塞范围的合理控制和栓塞部位的合理选择是PSAE栓塞成功率二减少并发症二提高疗效的有效保证?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仍存在困惑或争议[1 ̄2]?我院自2012年3月~2017年6月?对32例脾亢患者?采用术前平扫或增强CT及术中脾动脉造影双重影像判定脾脏实质主要亢进部位?于脾动作者简介:尹文州(1971 ̄)?男?江苏新沂人?毕业于徐州医学院?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周围血管介入及综合介入诊疗工作脉二级以下分支血管施行不同程度的分级栓塞?疗效满意?术后反应轻微?并发症少?现报道如下?1一资料与方法 1.1一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4岁?经血清病毒学二血常规及CT平扫或增强等检查?确诊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脾亢26例?其中合并原发性肝癌10例?酒精性肝硬化伴脾亢4例?原因不明2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22例?B级10例?1.2一治疗方法 1.2.1一术前确定预栓塞主要部位一阅术前上腹部平扫或增强CT影像?观察脾实质上二中二下极各区 162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年第29卷第2期一JMedImagingVol.29No.220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措施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措施 在医学上这这样认定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它是产科常见的的血系统合并症之一,属于生命?属于一种慢性病,因为会影响生育能力。因而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在备孕或者在怀孕的家庭中。都是极为重视这种病。究竟要怎样治理才好? 1.日常护理 出血倾向严重的患者应该卧床休息,避免外伤,避免过劳,还要避免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2.药物治疗 1、妊娠期治疗 对于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孕妇一般不必终止妊娠,只有当血小板持续减少并且得不到缓解者,在妊娠12周前需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可考虑终止妊娠。使用的药物应该尽可能减少对胎儿的不利影响。还可根据病情进行以下的治疗。 目前,医学界已经有成熟的用药方式,通过药物能帮助减少血管壁通透性以助于减少出血,抑制抗血小板抗体的合成及阻断巨噬细胞破坏已被抗体结合的血小板。 2、分娩时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孕妇原则上以阴道分娩为主,其最大的危险在于分娩的时候出血。如果剖宫产,手术的创面大,会增加出血的危险;胎儿也有可能血小板减少。但并非患者只能阴道分娩,阴道分娩也有导致颅内出血的危险,所以在行剖宫产时可适当放宽指征。当产妇血小板50×10^9/L,有出血倾向,胎儿头皮血或脐血真是胎儿血小板50×10^9/L时可以采用剖宫产。 3、产后治疗 在孕期已经接受治疗的孕妇,产后应该继续治疗。产妇伴有贫血及抵抗力下降的现象,应该打抗生素防止感染。产后应立即检测新生儿脐带血小板,并观察血小板是否减少,必要时给新生儿用药物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慢性病,而且会复发,在加上发病率常常在育龄妇女上,所以一定要多加谨慎这种病源,上面都是一些治疗方法了,希望对每一个有需要的家庭有所帮助,祝愿每一个孕妇都生出健康的小宝宝。

小儿常见病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为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近年研究,发现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升高,因此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本病属中医“血证”范畴。【病因病理】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两者均可导致血不循经,溢于肌肤,发为紫癜。小儿形体不足,气血未充,卫外功能不固,易受外邪入侵,热伏血分,内搏营血,灼伤络脉,迫血妄行,络伤则血溢,血不循经,渗于脉外,留于肌肤,发为紫癜。疾病反复,则可阴血受损,或心脾受损。阴血受损测生内火,阴虚火旺,血随火动,伤及血络,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成紫癫。心脾受损,心生血,脾统血,心脾气虚,生血受碍,统血失职,血失所附,不能循于脉内,溢于脉外,发为紫癜。若病情迁延,日久渐见脾肾之阳受损,导致真气亏损,生血有碍,则紫癜也会反复发作,不易痊愈。【诊断要点】 1.起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斑或血肿,一般不高出皮面。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下肢较多。鼻衄、齿衄最多见,呕血、黑粪也有发生,偶有血尿。 2.本病可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年龄较小儿童,在病前常有病毒感染史,病程在6个月以内,预后较成人良好;慢性型多见于较大儿童,病前无明显病毒感染史,病程迁延数月至数年,出血症状较轻,易反复发作。 3.化验血小板计数减少,小于50X109/L时可见自发出血。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相关血小板抗体(PAlgG、PAIgM)及相关血清补体(PAC3)升高。束臂试验阳性。【辩证分型】 1.血热妄行症状:病前有外感风热病史。起病较急,紫癜红润鲜明,常密布成片,伴鼻衄、齿衄,可有发热,面红心烦,口渴欲饮,或尿色红,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浮数。证候分析:见于急性型,风热之邪伤及营血,热毒内盛,灼伤血络,血溢脉外,故见紫癜。卫分证未罢,邪正交争,可见发热,面红。血随火升,上出清窍,则为鼻衄、齿衄。移热下焦,灼伤肾与膀胱,则有小便出血。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血热妄行之象。 2.阴虚火旺症状:皮肤散在瘀点瘀斑,时发时止,下肢尤甚,可有鼻衄、齿衄,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不宁,口干咽燥,音质红,苔少乏津,脉细数。证候分析:多见于慢性型,阴虚火旺,血随火动,损伤血络,发为紫癜。虚火上扰清窍,损及粘膜血络,则可见鼻齿衄血。阴津虚亏,虚火内扰,故见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口干等。舌红苔少乏津,脉细数,则为阴虚火旺之象。 3.气不摄血症状:紫癜反复出现,瘀点瘀斑色泽较淡,病程较长,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呆食少,头晕心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证候分析:多见于慢性型,病程较长,心脾气虚,生血统血失职,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发为紫癜。气虚则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血虚则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红苔薄,脉细弱,均为气不摄血之象。 4.脾肾阳虚症状:紫癜色暗,下肢较多,有鼻衄、齿衄,形寒肢冷,面色?s白少华,头晕神疲,纳少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证候分析:常见于慢性型,日久脾肾阳虚,气血不足,统血失司,血渗于脉外,故紫癜色暗。阳虚之证测有形寒肢冷,面(白光)少华,头晕神疲。脾阳虚,运化失职,则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均为脾肾阳虚之象。【分型治疗】 1.血热妄行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方: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加减:烦渴喜饮,加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瘀点瘀斑较多,加紫草10克、仙鹤草10克;鼻衄,加白茅根30克、藕节炭10克;齿衄,加人中黄10克、参三七10克;尿血,加小蓟草10克、仙鹤草10克;大便秘结,加生大黄6克(后下)。主方分析:犀角地黄汤为凉血清热要方,方中犀角(用水牛角代)清热凉血、解毒化斑,生地黄养阴清热,赤芍、丹皮凉血散血。因本型病人起病急,多因外感风热引起,热毒较盛,故与清热解毒的五味消毒饮同用,方中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天葵子、紫花地丁均有良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处方举例: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黄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生石膏30克银花10克野菊花10克紫花地丁10克连翘10克玄参10克生甘草6克茅根30克 2.阴虚火旺治则: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主方:大补阴丸加减。加减:低热者,加青蒿10克、鳖甲15克;盗汗者,加牡蛎30克(先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PCNL术后严重出血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PCNL术后严重出血 发表时间:2013-12-24T09:39:48.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1期供稿作者:任衢军成泽民杜义堂曾东升曾科袁宗琳黄[导读] 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因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已成为治疗肾内大结石及复杂性肾结石的首选方法。 任衢军成泽民杜义堂曾东升曾科袁宗琳黄超包伟张波 (达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在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后严重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12例PCNL术后严重出血患者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止血治疗进行评价。结果11例患者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均止血成功,1例患者术中未发现明显动脉出血,予以保守治疗成功,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月,患肾功能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在治疗PCNL术后严重出血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关键词】碎石术出血/治疗肾动脉栓塞治疗性 【中图分类号】R6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015-02 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因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已成为治疗肾内大结石及复杂性肾结石的首选方法。术后出血是其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1],需及时确诊并积极处理。我院从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发生12例PCNL术后严重出血,患者均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22-68岁。其中铸型结石2例,多发性肾结石10例。合并尿路感染者7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1例,合并高血压者2例。术后出血时间为术后1-13天。 1.2 PCNL操作方法患者全麻后取截石位,输尿管镜进入膀胱,向患侧输尿管内插入4F输尿管导管,制造人工"肾积水"。患者改为俯卧位,我院均采用在B超引导下经12肋缘下或11肋间,腋后线至肩胛下线间区域穿刺目标肾盏,放入引导导丝,用筋膜扩张器逐步扩张通道至16F,放入Peel鞘,置入输尿管镜,发现结石,改用金属扩张器逐步扩张穿刺通道至24F,置入肾镜,用气压弹道碎石结合超声负压碎石将结石碎小并清除干净,术毕常规留置双J管及肾造瘘管引流。术后常规复查腹部X平片,如发现残留结石,可通过原通道或新通道二次碎石。 1.3 介入栓塞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Scldinger技术经右侧腹股沟穿刺股动脉插管至患侧肾动脉主干,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注射造影剂显示破损动脉(造影剂外溢),确认出血动脉支,经微导管送入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圈栓塞出血动脉[2],造影复查出血灶消失,退出导管。穿刺点加压包扎,穿刺侧下肢制动24小时,术后不需使用止血药物。 2、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其中有8例假性动脉瘤,2例动静脉瘘,1例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11例均一次性栓塞成功,1例术中未发现确切出血灶,术后予以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6小时-3天后血尿停止,生命体征恢复平稳。1例患者出现腰部轻微胀痛,无发热患者,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月,患肾肾功能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 3、讨论 出血是经皮肾镜碎石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5%-2%[3],表现为出血颜色鲜红、快速,通过夹闭肾造瘘管压迫止血、输血等措施血流动力学不能维持稳定,为术中损伤肾脏节段动脉或叶间动脉形成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或二者共存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术后尿管及肾造瘘管持续或间断引流出鲜红色尿液,易形成血凝块堵管。严重者在膀胱内形成血凝块,伴有患侧腰部胀痛。患者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血红蛋白持续下降。本组有2例患者行膀胱血凝块清除术,1例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血红蛋白降至38g/L,血压<80/60mmHg,1例患者在拔除肾造瘘管1周后出现迟发性大出血。(迟发性大出血是指在拔除造瘘管后数日或数周内突发大量出血)。PCNL术后出血的原因有多种因素,如:①术中反复对穿刺部位进行穿刺扩张。②筋膜扩张器进入过深,损伤对侧肾实质。③操作时镜体摆动角度过大,造成肾实质或盏颈撕裂。④术中对穿刺部位选择不理想直接穿入肾柱,肾柱血管较粗,肾上部的小动脉密集分布,若穿刺上述部位,十分容易导致出血。⑤术前尿路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结石大。⑥多通道取石。⑦术后肾造瘘管拔除过早,导致肾瘘道内血痂脱落或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肾内感染等因素。⑧术前患者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 为减少PCNL术后严重出血,术前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应行尿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即使凝血功能正常,但是仍未排除凝血因子功能障碍,故可以考虑先行透析治疗,待肾功能、凝血功能改善后再手术。一般术中应选择12肋下或11肋间腋后线与肩胛下线之间区域[4] 穿刺肾中后组盏或下后组盏,经肾脏后外侧的Brodel氏无血管区穿刺进入肾盏。术中借助B超引导选择合适穿刺肾盏,选择目标肾盏最薄弱处穿入。避免在肾实质内调整穿刺针角度,如要调整,应将穿刺针退到肾实质外,需提高穿刺准确性,避免反复进行穿刺。扩张通道时采取“宁浅勿深”的原则,穿刺成功后,可用B超测量穿刺针的深度,以判断筋膜扩张器大致扩张深度,避免扩张器进入过深而损伤对侧肾实质。必要时借助输尿管镜观察Peel鞘远端,如未进入集合系统,可在直视下沿引导导丝将鞘推入肾盏。在用筋膜扩张器扩张过程中如遇阻力,应避免使用暴力扩张。在碎石过程中镜体摆动角度不宜过大,不要为了追求清石率而造成肾实质或盏颈撕裂而造成大出血,尤其对既往有肾脏手术史的患者,其肾脏较为固定,手术中肾脏移动性小,且肾脏及周围组织脆性大,组织损伤后,收缩能力差,若大范围摆动肾镜,极易损伤肾实质造成大出血,因此对于复杂性肾结石,尤其既往有肾手术史的病例,宁可选择多通道碎石,也不要在术中过分摆动镜体造成肾实质撕裂。术中如发现肾盏盏颈明显狭窄,不可用暴力扩张,强行推进,应换用管径细小的Peel-a-way鞘,或用钬激光切开狭窄盏颈进入,必要时重新建立经皮肾通道,避免撕裂盏颈造成大出血。术中要保持视野清晰,若视野模糊时盲目操作,极有可能造成肾实质损伤而大出血。如果视野及冲洗液呈深红色或形成大量血凝块,应暂停手术,留置造瘘管夹闭压迫止血,避免在视野模糊时盲目操作。肾内感染时也极易出血,术中如遇脓肾或感染性鸟粪石时,应留置造瘘管引流,控制感染后二期处理结石。手术中能用微通道(16F)处理结石的尽量不用大通道(24F),因为传统经皮肾通道(24F)对血管的破坏在数量和程度上均明显大于微通道,因而术后出血的机率增加。术中选择合适的造瘘管也是减少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过细的造瘘管难以压迫肾瘘道,导致术后出血过多,一般选择比相应瘘道小2F的造瘘管,可以有效压迫肾瘘道创面,达到减少出血的目的。术后造瘘管留置时间要足够,造瘘管须在瘘道完全成熟后方可拔除,过早拔除造瘘管可能导致瘘道内血痂脱落而导致出血。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如出现明显动脉性出血,经绝对卧床休息,持续膀胱冲洗,夹闭肾造瘘管压迫止血,并予以扩容、输血和应用止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综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综述 一、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著不同。 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 病因不清,急性型多发生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愈之后,提示血小板减少与对原发感染的免疫反应间有关。慢性型患者中约半数可测出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体。 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 1、急性型多为10岁以下儿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 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2、慢性型多为20-5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袭。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血肿。 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检查 1、血象。 急性型血小板明显减少,多在20×109/L以下。出血严重时可伴贫血,白细胞可增高。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者,血小板多在30-80×109/L,常见巨大畸型的血小板。 2、骨髓象。考试大网站整理 急性型,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多为幼稚型,细胞边缘光滑,无突起、胞浆少、颗粒大。慢性型,巨核细胞一般明显增多,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但胞浆中颗粒较少,嗜碱性较强。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常规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常规 【定义】 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T、P、R、BP),神志变化。 2.出血情况的监测:应注意观察病人出血的发生、发展或消退情况。 3.出血部位、范围和出血量。 4.血小板计数。 5.用药后的观察,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6.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休息与活动:血小板计数在30×109~40×109/L 以上者,如出血不重,可适当活动,避免外伤;血小板在30×109~40×109/L以下者,即使不出血也应减少活动,出血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心情平静。 2、预防和避免加重出血 避免造成身体损伤的一切因素,如剪短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禁用牙签剔牙或用硬毛牙刷刷牙,避免扑打。衣着应宽松。忌玩锐利玩具,限制剧烈活动。尽量减少肌肉注射。禁食坚硬和多刺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脑出血:血小板低于20-30×109/L要嘱病人:以卧床休息为主,通便、镇咳和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颅内高压 3、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出血部位观察皮肤瘀点(斑)变化和出血量、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监测血小板、出血时间等、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和及时处理。 4、用药护理

向患者说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指导自我观察,说明在减量、停药后可以逐渐消失,以免病人担忧。如服用糖皮质激素约5-6周时易出现库欣综合征,指导患者饭后服药,注意观察粪便颜色,加强个人卫生,防治各种感染。 输血及成分输血的护理: ●输血前认真核对,控制输注速度 ●血小板取回后应尽快输入,每袋血小板要在20分钟内输完 ●新鲜血浆于采集后6小时输完 5.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患儿病室应与感染病室分开。注意保持出血部位清洁。协助家长做好患儿的生活护理,特别是皮肤、口腔护理。注意个人卫生。 【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向患儿及家属介绍本病的防治知识,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技术操作可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不合作,烦躁哭闹,而使出血加重。故应关心安慰患儿,向其讲明道理,以取得合作。 2.饮食指导 饮食:根据病情可选用含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流食、半流食或普食。可进肉、蛋、禽、蔬菜水果、绿豆汤、莲子粥等;忌用发物如鱼、虾、蟹、腥味之食物。 3.休息、活动指导 慢性病人适当活动,预防各种外伤;血小板在50×109/L以下时,不要做强体力活动。 4.用药指导 1)服药期间不与感染患儿接触,去公共场所时戴口罩,避免感冒,以防加

一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一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为此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一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进行亲身护理。结果:该病人得到早日康复。 关键词:血小板紫癜护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征,也呈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目前治疗ITP仍以肾上腺皮质激素、脾切除和免疫抑制剂为主。 临床资料:患者赵俊,男,79岁,主因“皮肤瘀斑、黑便4天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住入院。患者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大小不等瘀斑及口轻粘膜出血,黑便及便中带血,腹泻,头晕伴疲乏无力,遂就诊于礼县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0×10^9/L,红细胞计数3.49×10^12/L,血红蛋白浓,129g/L,血小板7×10^9/L,给予升血小板药物(具体不详),为进一步救治,遂于我院就诊,我科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住入院。 入院查体:T36.6℃,P118次/分,R28次/分,BP106/64㎜Hg。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伴全身乏力’纳差、伴头昏,略有胸闷、气短,眼部干涩感,无关节疼痛,无腹痛,体重无明显减轻。 一、护理问题 1、组织完整性受损:皮肤、豁膜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3、焦虑:与反复发作血小板减少有关 4、自我形象紊乱:与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关 5、潜在并发症:脑出血与血小板过低<20×109/L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注意出血部位、范围、出血量及出血是否停止,遵医嘱给予:卡络磺钠60mg静滴,白眉蛇毒凝血酶1KU加管,抽血查看血小板数。 2、休息与活动血小板计数在(30-40) ×10^9/L以上者,出血不重,可适当活动。血小板在(30-40)× 10^9/L以下者,要少活动,卧床休息,保持心情平静。4.12日患者行骨髓穿刺,并申请红细胞2u静滴;4.14输入血浆300ml,地塞米松钠注射液2mg加管,顺注过程顺利。 3、饮食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饮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该多吃有养血止血、凉血清热之功的食品,如花生、红枣、桂园、核桃仁、扁豆、茄子、马兰头、莲藕、萝卜等;所以凡是抗原性较强或被称为“发物”的食物,如虾、蟹、蛋、奶及酒、烟、辛辣的食物,以及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都应该少吃或不吃.遵医嘱叶酸片5mg 口服,一日3次,碳酸钙D3片600mg,一日一次。 4、症状护理皮肤出血者不可搔抓皮肤,护士帮患者剪短指甲;鼻腔少量出血时,患者应平卧,头部或壁布冷敷,用0.1%的肾上腺素浸湿棉球填塞,出血不止时,要用油纱条填塞。便血、呕血、阴道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常规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得护理常规 【定义】 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得出血性疾病。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T、P、R、BP),神志变化。 2、出血情况得监测:应注意观察病人出血得发生、发展或消退情况。 3、出血部位、范围与出血量。 4、血小板计数。 5、用药后得观察,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6、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休息与活动:血小板计数在30×109~40×109/L 以上者,如出血不重,可适当活动,避免外伤;血小板在30×109~40×109/L以下者,即使不出血也应减少活动,出血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心情平静。 2、预防与避免加重出血 避免造成身体损伤得一切因素,如剪短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禁用牙签剔牙或用硬毛牙刷刷牙,避免扑打。衣着应宽松。忌玩锐利玩具,限制剧烈活动。尽量减少肌肉注射。禁食坚硬与多刺得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脑出血:血小板低于20-30×109/L要嘱病人:以卧床休息为主,通便、镇咳与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颅内高压 3、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出血部位观察皮肤瘀点(斑)变化与出血量、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监测血小板、出血时间等、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与及时处理。 4、用药护理

向患者说明药物得不良反应与指导自我观察,说明在减量、停药后可以逐渐消失,以免病人担忧。如服用糖皮质激素约5-6周时易出现库欣综合征,指导患者饭后服药,注意观察粪便颜色,加强个人卫生,防治各种感染。 输血及成分输血得护理: ●输血前认真核对,控制输注速度 ●血小板取回后应尽快输入,每袋血小板要在20分钟内输完 ●新鲜血浆于采集后6小时输完 5、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患儿病室应与感染病室分开。注意保持出血部位清洁。协助家长做好患儿得生活护理,特别就是皮肤、口腔护理。注意个人卫生。 【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向患儿及家属介绍本病得防治知识,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技术操作可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不合作,烦躁哭闹,而使出血加重。故应关心安慰患儿,向其讲明道理,以取得合作。 2、饮食指导 饮食:根据病情可选用含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流食、半流食或普食。可进肉、蛋、禽、蔬菜水果、绿豆汤、莲子粥等;忌用发物如鱼、虾、蟹、腥味之食物。 3、休息、活动指导 慢性病人适当活动,预防各种外伤;血小板在50×109/L以下时,不要做强体力活动。 4、用药指导 1)服药期间不与感染患儿接触,去公共场所时戴口罩,避免感冒,以防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常规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病人皮肤、黏膜有无损伤、瘀斑,有无内脏或颅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 (2)皮肤、黏膜受损出血时,应注意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瘀斑大小。 (3)了解各项化验结果,监测心率、血压、意识状态等。 【症状护理】 1、出血: (1)口腔粘膜与齿龈出血。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定时以复方硼酸溶液漱口。齿龈及舌体易出现血泡。小血泡一般无须处理,大的影响进食的血泡,可用无菌空针抽吸积血,局部以纱布卷加压至出血停止。 (2)鼻衄。执行造血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中有关部分。 (3)消化道出血。注意观察记录病人腹痛、恶心、呕吐次数、呕吐物及大便颜色、性状。特别注意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神志变化等情况。及时发现出血性休克的早期表现,通知并配合医师抢救,并做好输血的准备工作。呕血量大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和病人家属,并陪伴在旁,用盆接血,并行之有效时地用纱布擦净口唇。注意使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免因突然呕血被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大呕血病人

口腔腥嗅,呕血停止后必须给病人漱口,并加强口腔护理,以免引起口腔及肺部并发症。 (4)颅内出血。严密观察与颅内出血有关的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表现,如有,则及时通知医师,头部给予冷敷,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好抢救准备。 2预防和控制感染 (1)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期作空气消毒。大病房患者可戴口罩作自我保护,避免呼吸道感染。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院内感染。 (3)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贫血的护理 (1)限制病人活动以减轻组织耗氧量,改善临床症状,依据贫血发生速度和贫血的严重程度而定,轻度贫血病人可做适量的活动,但要保证充分的睡眠和生活规律;重症贫血者必须卧床或绝对卧床并注意保暖。 (2)实施输血治疗时,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和输血并发症,仔细查对严防输血差错。开始输血速度宜慢,一般按15滴/分控制速度,如15~30分钟无不良反应,可增快为40滴/分左右。重症贫血合并心功能低下者输血速度宜慢,不超过40滴/分。大量输库存血时应按医嘱补充钙剂。以防止血钙下降发生出血或心跳减慢甚至停搏。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出血性疾病的一种,通常在临床中分为慢性和急性。患有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的患者机体大多凝血功能较差,抵抗力较弱,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会危害到患者的生 命安全。因此,本文通过介绍,让更多家长了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何进行治疗和护理。广 大患者朋友们要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和护理知识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够及时将 病情控制并消灭掉。接下来我们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何进行治疗和 护理。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中分为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种类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存在不同临床症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血中血小板数绝对减少引起的病。急性期部分病人发病前曾有感染和服药史,突然起病,出现广泛性的皮肤和黏膜部位不 同程度的出血,以后成为针尖样大小的瘀点或成片的瘀斑,甚至皮下血肿,有些患者有内脏 或颅内出血,肝、脾、淋巴结很少有肿大。血小板显著减少,白细胞可有轻度的增高,严重 者可危害生命。下面为患者朋友们介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 首先,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多为孩子,年龄在9岁-13岁左右。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多发病于春季和冬季。若孩子曾患过水痘、风疹等病毒感染症状,则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的几率较高。通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潜伏期大概在一个月左右,相对而言,二三十岁 左右的成年人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人数相对较少。若成年人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 表明该患者存在常年服食药物等。成年人若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会比孩子严重。急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高烧情况,同时体表温度较高,身体发热,此外 还会出现皮肤出血,伤口不容易愈合,体表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点。此外,急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的临床表现为牙龈出血,口腔内存在血泡,泌尿出血,极少数出现眼内出血。急性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严重者会出现四肢麻痹,若不及时进行就医治疗,那么会极大的危害患者的生 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严重者会危害到患者自身的性命。 而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相对于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现急性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人数相对较少。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患病年龄多为10-40岁左右,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早起症状为患者出现皮肤出血但愈合时间较慢,同时伴有反复出血的症状,如月经较多,皮肤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淤点以及斑痕。此外,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会出现泌尿道出血。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外伤表现为头部出现血肿。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为自身凝血功能较差,免疫力较低所引起的疾病,目前,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的病因研究尚不完全。因此,若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应当及时进行就医,以 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由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机体免疫力较低所引起的疾病,那么在日常中就应当仔细观察护理,提高自身免疫力。下面为患者朋友们介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及治疗方法。 首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当注意饮食治疗护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在饮食中避 免食用一些富含高糖的食物,例如白糖、红糖等,富含高糖量的食物会增加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患者体内的糖含量,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因此,应当减少对高糖食物的摄取。此外,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切忌饮酒。由于酒精中的酒精不消耗其他营养物,也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因此,患者应当避免饮酒过多。在饮食护理及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当 食用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豆制品,例如豆腐等富含高蛋白质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的胆固醇等元素。此外,谷物中的胆固醇也能够起到降 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糖血脂的作用,因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当多食用此类食物。还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日常饮食护理过程中,应当食用高蛋白质低脂肪食品,即 瘦肉和虾。 其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标变化,关注血压、意识和呼吸等变化,如果出现指标超出合理范围要及时进行就医处理。同时,患者应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临床路径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即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CD-10:D69.300)的初诊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和《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2),89-93)。 1.病史。 2.至少2次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细胞形态无异常。 3.脾脏一般不增大。 4.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5.需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邓家栋临床血液学》(邓家栋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和《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中

华血液学杂志,2016,37(2),89-93)。 1.一线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常规剂量或短疗程大剂量给药。 2.二线治疗: (1)硫唑嘌呤、或达那唑、或长春碱类 (2)环孢素A (3)促血小板生成药 (4)抗CD20单克隆抗体 3.紧急治疗:重症ITP患者(PLT<10x109/L)或ITP患者发生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部位的活动性出血或需要急诊手术时,应迅速提高血小板计数患者;病情十分危急需要立即提升血小板水平的患者。 (1)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 (2)血小板输注。 (3)甲泼尼龙冲击和/或促血小板生成药。 (4)其他止血剂。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天内。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69.300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编码的初诊患者。 2.血液检查指标符合需要住院指征:血小板数<20×109/L,或伴有出血表现或出血危险(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

154系统精讲-血液免疫-第六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1.小儿,13岁。因体温38.9℃伴皮肤、黏膜出血及大便中带血一天就诊,结合该患儿1周前患流感史,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家长了解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病因为 A.细菌直接感染 B.自身免疫 C.变态反应 D.病毒 E.寄生虫 【答案】:B 【解析】:考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征,也呈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2.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和慢性型的临床特点,下列哪项描述不妥 A.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青年女性 B.急性型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慢性型起病隐匿,不易察觉 C.急性型出血较为严重,内脏出血多见,慢性型出血较轻,贫血多为 首发表现 D.慢性型多数反复发作 E.急性型大部分会转变为慢性型 【答案】:E 【解析】:考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急性型病程多在4~6周恢复,仅有少数病程超过半年而转为慢性。其余选项均正确。 3.患者,女性,40岁,不明原因牙龈渗血3个月,月经量增多,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下列实验室检查哪项不支持该诊断 A.血小板计数减少 B.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阳性 C.出血时间延长 D.血小板寿命缩短 E.束臂试验阴性

【答案】:E 【解析】:考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辅助检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4.小儿,7岁。体温突然升高达39℃,畏寒,全身皮肤、黏膜出血,部分出现大片瘀斑。经血化验检查,确诊为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小板计数常低于 A.10×109/L B.20×109/L C.50×109/L D.60×109/L E.80×109/L 【答案】:B 【解析】:考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辅助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程度不一,急性型常低于20×109/L,失血多可出现贫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 5.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宜输血小板悬液的原因是为了避免 A.引起溶血现象 B.抑制血小板生成 C.增加毛细血管脆性 D.产生异种抗血小板抗体 E.产生同种抗血小板抗体 【答案】:E 【解析】:考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原则。输血及血小板悬液适用于严重出血者或脾切除术前准备。输新鲜血或浓缩血小板悬液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但不宜反复多次输血以防产生同种抗体,使血小板破坏加速而影响疗效。 6.某女性青年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常出血不止,经泼尼松治疗6个月,症状无好转,最近出血更为严重,应选用下列哪项治疗措施为妥 A.改用地塞米松治疗 B.大量血浆置换术 C.输血小板悬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