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合作原则_在电影_非诚勿扰_会话中的性别差异_姜国权

_合作原则_在电影_非诚勿扰_会话中的性别差异_姜国权
_合作原则_在电影_非诚勿扰_会话中的性别差异_姜国权

电影文学/作品透视

M O V IE L I T E R A T U R E

50 2009年第14

合作原则 在电影

非诚勿扰 会话中的性别差异

姜国权 崔国鑫(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摘 要] 本文从合作原则出发,在遵守或违背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四个方面对电影 非诚勿扰 会话中的性别差异进行探讨,使人们对两性之间在交际规则方面存在的差异有所了解、认识,提高人们对性别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关键词] 合作原则; 非诚勿扰 ;会话;性别 一次成功的交谈是参加交谈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要使交际成功,参加的人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交际目标,或者至少有一个被双方或多方都接受的大方向。这个目标或方向常常是在谈话的一开始就明确的。例如,电影 非诚勿扰 开始对葛优饰演的男主人公秦奋推销 分歧终端机 的描述就是一个基于范伟饰演的天使投资人范先生愿意 合作 为前提的。当然,这个共同的目标或方向也可能在交谈过程中产生。美国哲学家H.P .G rice 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 ve Princ i ple ,简称CP )(何兆熊2000:154)。

合作原则是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正是交谈者的这种合作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合作原则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Q uantity m ax i m )、质量准则(Q ua lity m ax i m )、关联准则(R e -lati on m ax i m )、方式准则(M anner m ax i m )。这四条准则中前三条与人们交谈时 说什么 这个问题有关,第四条与 怎么说 这个问题有关。数量准则规定了我们说话时所传递的信息量。质量准则规定了说话的真实性。关联准则规定了说话要切题,不说和话题无关的话。方式准则在表达方式上提出了要求,要求说话人要简明扼要,不要用语义含糊的词语。遵守这些准则,人们就可以用最直接的方式、最高的效率、最合理的语言进行交际。但这四条准则毕竟是几条约定俗成的规约,它们不同于严格的语言规则,并不是绝对不可违反的。事实上,这些规约常常被违反,正是由于违反这些准则才产生了会话含义,但这不等于说,凡是违反这些准则都会产生会话含义,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论是对合作原则的遵守还是违反,在日常言语交际中都普遍存在,电影作为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的缩影则更为明显。两性在言语交际中所表现出的对合作原则的遵守或违反则更具有鲜明的性别特点。研究合作原则在会话中的性别差异,对于更好地理解交际双方的话语含义、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避免误解交谈对象的现象产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会话中 数量准则 的性别差异

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规定说话时所传递的信息量,即交

谈的双方要求或期待说的,知道多少就该说多少,不能把对双方未要求或不期待说的也都说出来;要求交际双方必须按照需要使自己的讲话内容信息丰富,尽量避免出现冷场,或对发话者沉默不答、使人尴尬的局面。一般说来,在交谈

时,女性喜欢用 嗯 、点头等非言语声音来表明自己在倾听对方,并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女性话题转换自然,一旦接过话题就尽可能给对方一个清晰而又令人满意的应答,很自然地遵守 数量准则 。

例如在影片最开始范先生和他女秘书之间的对话:范先生:这个 这个发明家叫什么名字来着?

秘 书:秦奋。秦朝的秦,奋斗的奋。他在客厅等您。范先生:请他到餐厅等我。秘 书:好的。

而男性在交际中要么牢牢控制话题,要么保持消极沉默,应答敷衍含糊,时常违反 数量准则 。在影片接下来的梁笑笑和秦奋的对话中,秦奋面对梁笑笑的提问就保留了自己的看法,没有直接给出对方期待的答案,而是消极应答,表现出了违反数量准则的现象:

秦 奋:那我得收费,便宜都让你占了,让我陪怨妇喝酒,你也太不跟我见外了。

梁笑笑:(把钱包扔到秦奋面前)你要多少自己拿。但是你收了钱就得整杯地喝,不可以小口、小口地抿。

秦 奋:(把钱包还给梁笑笑)我真的不能喝,免费陪你行了吧。

梁笑笑:不喝也行。我刚跟你说了一个我的秘密,你也得告诉我一件你不可告人的秘密吧,咱们谁也不欠谁。

秦 奋:你咋那么多事儿啊?

梁笑笑:不想说算了,反正我也没有兴趣听。那就烂在你自己肚子里吧,本来我还以为你是挺大气的男人。就凭你还想找一个性情中的女人?

上例是男性在异性之间的对话中表现出违反数量准则的现象,在同性之间的对话中,男性也时常违反数量准则。例如,影片开始时,范先生和秦奋的对话中,范先生就有明显违反数量准则的情况。

范先生:具体地讲一讲吧,这个,你那个发明是基于怎么样的考虑?

秦 奋:世界上之所以战火不断、冲突加剧,根源就是分歧得不到公正的裁决

范先生自顾自地吃鸡蛋发出 呲 的响声,没有理会秦奋的讲解,秦奋很尴尬。范先生意识到,马上说:哦,接着说。

秦奋此时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始继续讲解。

二、会话中 质量准则 的性别差异

质量准则要求说话人必须讲真话,不能言过其实。在

日常交际中,男性和女性都有违反这条准则的现象。男

作品透视/电影文学

M O V I E L IT E R A T U R E

2009年第14期51

有时说话喜欢自吹自擂、夸大其词。例如,影片中范先生和秦奋第一次见面时的对话:

范先生:你看看我们是说英文啊,还是中文啊?秦 奋:您定。您说哪个顺口说哪个。我都行。范先生:那还是说母语吧。秦 奋(点头):好。范先生:N i ce to m eet you .秦 奋:说母语。

范先生:哎呀,你看看我,经常不说母语已经不习惯了。哦,见到你非常高兴。(同秦奋握手)

女性的言语中肯,甚至有点 自贬 的语气。不过女性有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感情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或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也会使用言过其实的话语。例如,在影片中为了推销墓地而约秦奋相亲见面的女业务员为了诱导秦奋购买自己公司的墓地而说了很多言辞激烈的话语。

女业务员:我觉得作为一个男人要有责任心,要有孝心。就算赚得钱不多,只要是父母亲需要的都在所不惜。这样的男人才够好。你诚实地告诉我,你是这样的男人么?

秦 奋:应该是吧?

女业务员:可是我觉得你不是,你爸的骨灰还放在那么小的小格子里,你妈要是也去了,难道还让他们两个老人挤到那么小的一个小格子里啊!清明节扫墓你连个烧纸上香的地方都没有。你说你这叫孝顺么?

秦 奋:我给他们买一个墓地不就行了吗

三、会话中 关联准则 的性别差异

人类认知事物时总是遵循着关联的原则,即 任何明示

性的交际活动都意味着本活动有最佳的关联性 。就言语交际来说,交际双方所说的话都必须和整个话题以及对方前面所说的话相关联;人们正是根据话语之间的彼此关联的信息来理解说话人的意图的。(何兆熊2000:182)在G r i ce 的四条准则中,关联准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会话原则。要维护合作原则,每一个参加会话的人所说的话都必须与整个话题及对方前面所说的话相关联。关联意味着会话过程中的后一话语与前一话语以及会话赖以存在的语境在语义和语用上都有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男性和女性在会话中都会自觉遵守关联准则。

尽管女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遵守关联准则的,但是这不等于女性就不会打断话题。在一些情况下,女性也会违反关联准则。这是因为女性的思维更活跃,在交谈时她们的脑中可能同时存在着几件事情。她们对周围事物均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在谈话的同时,女性还很关注自己头脑里随时可能出现的联想内容。有时可能突然联想到什么,话语的关联性因此被其他内容破坏了。例如,秦奋和女主人公梁笑笑第一次见面时,由于梁笑笑并不是真心想要相亲,而是出于自己爱上了有妇之夫无法自拔才被迫同秦奋见面,想要借此逼迫自己面对现实。因此,他们相亲的第一次见面被梁笑笑的一时感慨打断,不欢而散:

梁笑笑:为什么女企业家免谈?

秦 奋:她们太现实了吧,我还是喜欢性情一点的。梁笑笑:现实一点不好吗?现在的人都挺现实的呀,我妈、我周围的朋友都在劝我现实一点,我就是因为想要学得现实一点才来和你见面的啊。

秦 奋:那你算是找错人了。我肯定不是你要找的那种。

梁笑笑:你怎么知道我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啊?我自己都不晓得我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坐在这儿,我感觉特别不真实,可我确实给你打了个电话,还是我主动约你的啊。

秦 奋:你的意思是其实你没什么诚意,一时糊涂才约的我,后悔了是吧?

梁笑笑:有一点。你别生气,不是因为你,我是觉得自己有点滑稽。

秦 奋:那咱们就别聊了。没事,我觉得直说挺好,简单,省得瞎耽误工夫。

笑笑听到秦奋想要找个 性情一点的女友 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状态,觉得明明忘不了心中的那个人却又在约别人见面强迫自己放下心里的感情,一时感慨自己是在做根本实现不了的事情很无奈,而秦奋并不知道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出现了误会,导致交际失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女性比较关心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她们善于联想。在谈话的同时,心里有多条线索同时进行,她们头脑中随机出现的联想也可能影响其话语的关联性和连贯性,而且心理学的研究也证实女性在对外界的感知程度上比男性更敏锐和细腻。

四、会话中 方式准则 的性别差异

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要求说话人言语必须表达清楚,

应尽量避免话语含糊不清,晦涩难懂,冗繁和歧义,总的原则是要清楚、明白、简练。在日常交际中,男性和女性都有违反这条准则的现象:如女性有时说话含糊其辞、复杂难懂;男性喜欢用报告式的长篇大论来展示自己的博学。但这都是出于 礼貌或迫不得已 的一种言语策略。

例如,秦奋同梁笑笑在飞机上的一段会话:

秦 奋(对梁笑笑说):我和你们换,真是不应该把人家夫妻分开。小同志,我知道这是地面的事不归你们空姐管,可是乘客的意见你们也应该虚心接受,认真向上面反映啊。老说改进服务质量,怎么改,其实就是细节。

T annen 认为,男性比女性更注重展示自己的能力,所以常常以专家的姿态讲话,话语风格是 报告型 的。他们通过发布信息、阐述观点、提问题、说笑话、讲故事等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才智,以引起大家的注目,建立和提升自己的地位。因此在会话中男性的话语就显得过于冗繁和复杂。

女性以善解人意、温柔贤惠为美德,男性则以富有智慧与雄辩为魅力。用 合作原则 来分析电影 非诚勿扰 会话中的性别差异可以发现其话语交际的内在规律。两性众多的不同也恰恰构成了两性相互吸引之处。了解和掌握两性之间的语言习惯,减少或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可以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增进和谐、友爱的社会气氛。[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82.

[2]崔国鑫. 礼貌原则 在会话中的性别差异[J].中国俄语教学,2008(03).

[作者简介]姜国权(1978 ),男,吉林省吉林市人,首都师

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崔国鑫(1980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首都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解密孩子的性别意识发展

解密孩子的性别意识发展 当女孩开始爱打扮是对性别的认同和接纳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在步入青春期。性别认同是青春期的心理成长任务之一。青春期身体的性征开始发育,并且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就是孩子在心理上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和接纳。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 不少女孩的儿时记忆中,都有趁妈妈不在时,偷偷用妈妈的唇膏等化妆品打扮自己的经历,在俞沨怡看来,这样的行为再正常不过了。“这个时期的女孩子越来越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爱打扮了,偷着试用妈妈的化妆品给自己化妆,就是一种很典型的行为。” 俞沨怡提醒说:“孩子表现出性别认同是好事情,家长不需要过度担心,但是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比如,告诉孩子成人的化妆品对这个年纪的孩子肌肤非但没有好处,还有伤害作用。还可以带孩子多参加一些有关美的活动,比如看一些艺术展等等。家长要尊重孩子爱美的需求,也要引导孩子欣赏美。” 发展同伴关系阶段化妆和玩游戏机没有本质区别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随着社会化的加深,他们对于社交的需求,对于外在社会对自己的认识与看法也越来越重视。“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内在的东西还比较弱,需要外在的评价来肯定自己——比如,我会不会成为受欢迎的人?”余智华说,小学低年级的时候,老师的评价对孩子的影响会比较大,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到了高年级、进入中学后,同伴对他们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融入同伴,有自己的小圈子,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事情。 在咨询工作中,俞沨怡就曾遇过好几个在同伴关系上有困扰的个案。“有的孩子逃学,不愿意去学校,除了来自学业的压力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在学校环境中的人际相处上遇到了问题。” 从这个角度去看,韩国的小学生热衷于化妆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孩子喜欢玩游戏、玩iPad没有本质区别,“对孩子来说,如果周围的同伴都在玩,都在谈论这个话题,而自己却不知道,也参与不进去,那他就会失去同伴。”俞沨怡提醒说,“如果发现孩子开始对化妆感兴趣,家长要理解孩子的需要,化妆的实际需要是社交的需要,不化妆不好意思参加同学的聚会,实际上透露的是孩子对于失去社交圈的焦虑。” 社会环境和导向影响孩子的模仿行为 处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善于模仿。俞沨怡解释说:“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是青少年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行为,也是青少年走向成年的一种过渡性行为,本质上反映了青少年在自我确认中对理想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是其特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附属品’。在此意义上讲,生活需要偶像人物,偶像人物也为生活增添了色彩。依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青少年期的偶像崇拜源自个体的精神分割的需求,青少年需要认同特定的偶像来强化自我的力量,完成对父母依恋的分割,达到自我独立的一个过渡的过程。而埃里克森的分析心理学则指出,偶像是青少年探索自我同一性,融入社会的重要媒介,它可以帮助青少年在青春期避免易出现的角色混乱,保持心理平衡。” 韩国大规模的“造星运动”,发达的“美丽”产业促进了娱乐圈俊男美女的产生,而且,在韩国演艺圈,明星们并不介意承认自己通过高明的化妆术或者整容等手段,让自己的外表更迷人。对于韩国的青少年而言,明星们的示范效应很广泛,信息量也很大,很容易让他们去进行模仿。俞沨怡分析说:“一个行为得以存在并流行开来一定是基于获益的原则。比如美貌的确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机会,更容易获得一些利益,因此人们会趋之若鹜。但是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产生这样的风气和价值观,这多少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导向有关,比如宣扬这样的美丽,并告诉大家这个美丽是可以达到的,这就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大的获益。”

被解救的姜戈Django Unchained(美国2012)

被解救的姜戈Django Unchained(美国2012) 8.5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主演:杰米·福克斯克里斯托弗·瓦尔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类型:冒险犯罪剧情 ☆片长:165 分钟(美国) ☆剧情 故事发生在美国内战的前两年,获得自由的黑奴姜戈(Django, 杰米·福克斯饰)为了从施虐成性却富有魅力的亲法农场主卡尔文·坎迪(Calvin Candie,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手中解救自己的妻子布隆希达(Broomhilda, 凯丽·华盛顿饰),他与一名牙医出身的德国赏金猎人金·舒尔茨(Dr. King Schultz,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饰)联手,徒步穿越

美国踏上了寻妻之路。期间二人将面对坎迪手下——训练奴隶的艾斯·伍迪和其最信赖的奴隶史蒂芬(Stephen, 塞缪尔·杰克逊饰)——的阴险伎俩。为了生存,是同仇敌忾还是各自为战,救出布隆希达的他们必须做出抉择。 幕后制作 1 源起 昆汀:最初的整个设想就是一个黑奴后来变成赏金猎人的故事。然后我就开始写剧本。开始写的时候,蒂亚戈这个人物就蹦了出来。我写的越多,这个人物就越是鲜活。我一直很想拍摄一部西部片,我也很喜欢西部片。而在这其中,意大利通心粉式的西部片是我的最爱。我想,拍摄这样的电影的机会,现在终于来了。 2 标题 瓦尔茨:在奥地利,姜戈(Django)这个名字是家喻户晓的,几乎每一部通心粉西部片,无论有名没命,都有一个姜戈在里面。所以,当你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你就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部通心粉西部片。昆汀:这个名字是通心粉西部片的“标准配置”。大概有四十来部这样的电影有这个叫做姜戈的人物。现在,我可以大胆地说,我们拍摄了一部姜戈的系列电影。 3 真实VS虚构

《红海行动》电影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红海行动》电影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大家有没有观看过电影《红海行动》,大家有没有写过关于《红海行动》观后感?以 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最近有一部很火的《红海行动》,这部电影和《战狼2》有相似之处也有不一样之处,虽然我觉得战狼2更好看点,但不可否认,这部电影拍出了中国军人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不屈精神。 这部电影是根据也门撤侨的事件改编的。非洲北部伊维亚共和国发生政变,恐怖组织 和叛军攻入首都,中国侨胞面临危险,海军战舰接到上级命令,派蛟龙突击队八人前往执 行撤侨任务。在恶劣的条件下,他们突破重围,完成了任务,还顺便解救了20多名外国 人质,最终还将“黄饼”从恐怖组织手里夺了回来。 《红海行动》这部电影展现出我国海军的强大,真实地还原了战争的残酷,环环相扣,惊心动魄,吸引人的眼球,又刺激又紧张。 《红海行动》和《战狼2》的不一样主要在于红海行动体现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是 团队精神。红海行动情节紧凑,整整两个小时我的心一向悬在半空,有点让人喘可是气来。这部电影有很血腥的场面,比如:断肢的特写,一块块分离身体的器官,还加有尸体的抽动,真让人胆战心惊,场面惨不忍睹。 这两部电影的相同点是赞扬祖国军人,赞扬祖国的强大。导演为什么要让我们直勾勾 的看那些血腥的场面,是为了说明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和平的时代,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这个拍法也侧面的体现出了中国的强大。并且这部电影并没有因为研究大众不喜欢血腥,便把战争演成游戏一般,导演大胆真实地演出了战争的残酷,有战争,就必有伤亡,战场 上想要活命,身体素质要够硬,有人救也要你跟得上,不然拉后腿只能一齐死。 这部电影还很突出团队意识,在蛟龙突击队里,各自分工明确,不会出现谁的位置最 重要,团队中每个人的作用都无可替代。大家听从队长的命令,应对困难随机应变,这样 促使他们走向成功。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最终一米的安全距离,最终一秒的扣动扳机,生与死的危机一刻,瞬间把剧情加热到了沸点,把人物拖入故事的旋涡。这部电影还是很好看的,让人看得是 又爽,又惊,又心血澎湃。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想到,和平真完美,生活在中国真幸福,其实战争离我们很近,我们看不见它,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军队,为我们保驾护航。

《被解救的姜戈》被删3分钟

《被解救的姜戈》被删3分钟

被网友誉为"最残暴"戏果然被删。

昆汀·塔伦蒂诺的《被解救的姜戈》在4月遭遇莫名停映后,5月12日满血“复活”。如今上映的版本,到底删了啥呢?观影过后,大家都发现:被议论得最多的“露点”镜头、血腥暴力和经典爆头都不见了。重映版本长度大约为161分钟,比先前试映的版本短了大约3分钟。 “露点”镜头通通失踪 其实,早在《被解救的姜戈》遭遇临时停映时,不少观众就已经猜出了“原因”,当时有网友调侃说:“审查老师应该是在第一次审查的时候,太大意没看见姜戈倒挂在刑房中时露出的生殖器官,临上映时才发现,所以紧急叫停。”不管该调侃真假有几分,但在重映版本中,“露点”镜头果然消失,包括打手比利用烧红的尖刀准备虐待姜戈下体的情节均完全消失,只草草交待。 同样的,在姜戈折返糖果庄园复仇这一段,在房间里洗澡的打手裸身起立被姜戈一枪干掉,以及结尾部分被打中要害的比利躺在地上拼命挣扎的镜头,这些涉及“裸体及生殖器官”的镜头均被删除。此外,姜戈的妻子被从地下蒸笼中拖出来后的全裸镜头也没了踪影。 血腥、暴力成分减少 重映版本在血腥和暴力成分上也做了适当的减弱,比如那场令人有点不安的“血腥角斗赛”就成了删剪重点。原来这一段有不少双方徒手撕扯、血肉模糊等直接表现角斗比赛残酷

的镜头,而删减后则只留下了少量描述,包括扭断胳膊、用手弄瞎对方双眼、铁锤击杀以及周围人的欢呼等镜头全部消失无踪。另外,令人印象深刻的“狗吃人”一段,则删减了群狗撕咬、拖拽肢体的镜头。 对此,观众给出了两极的反映。有女性观众觉得,其实这样的镜头真的很重口味,删减一些让人在观看过程中没有那么不安;但也有部分人认为,昆汀的暴力美学一向重口味,“如果不这样,那就不是昆汀了。” 爆头、两分钟喷血镜头被剪 删减比较明显的还有片尾姜戈参与的两场枪战以及近两分钟的血浆喷射的画面。有观众发现,“开头的树林遭遇战,舒尔茨与姜戈的雪地伏击这两个段落中的喷血量和喷血高度都 明显减弱,视觉冲击力打了折扣。”此外,在庄园洋楼内的枪战部分,由于全部是暴力和血 腥场面而大部分无法规避,所以一些枪战流血场景被弱化,喷血量大幅缩减,而唯一的一次爆头击杀也不见了。据知,为了降低血腥程度,片中很多镜头的血迹是做了降低鲜艳程度调整的,枪战场面音效也做了处理。 记者采访了几名观看过公映版的观众,均认为虽然删减了不少昆汀最具个人风格的东西,但好在删剪后没有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值得一提的是,原版片尾的彩蛋得以保留,几个黑奴看着画面问:“这黑人是谁啊?”还是让不少观众会心一笑。 场外花絮 昆汀买了电影票却不愿看删减版 影片重映当天,昆汀特意托中影南方新干线在广州飞扬影城购买了4张电影票,快递 到美国,作为他的影片首次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纪念。之前很多人担心,《被解救的姜戈》的终剪权在昆汀手里,如果一向不羁的昆汀像诺兰和斯皮尔伯格一样拒绝修改,那《被解救的姜戈》极有可能无缘在内地上映。修改后的影片虽然得以上映,但据说这一次修改昆汀并没有亲自操刀,他甚至都不愿看再度删减后的版本。 上映情况 大片夹击,排片不容乐观 虽说是期待已久,但《被解救的姜戈》在推迟的一个月时间里,热度多少受到了影响,而且5月12日的档期,也有《遗落战境》、《钢铁侠3》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分摊票房,接下来更有《中国合伙人》上映,排片不容乐观。记者昨日从中影南方新干线和珠江金逸院线了解到,《被解救的姜戈》在两家院线的排片都在10%左右,但首日票房不 甚理想。珠江金逸院线营销谢经理说:“热度减弱和档期也有关系,一般节后市场是会淡些,从市场角度来看,…姜戈?真的是占不到什么优势。本来昆汀的片子就是影迷粉丝的片子,在 影迷中有极高知名度与声誉,但终究不是大众影片,对于普通观众的号召力也不会特别强。”

幼儿性别认同现状的研究

幼儿性别认同现状的研究 ——以成都市金苹果幼儿园为例 摘要 本文通过图片调查法,选取成都市一所幼儿园的大中小三个班,了解三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性别认同的现状。通过对比不同年龄班产生的性别认同的差异,以期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大中小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性别角色认同提供理论依据,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帮助。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概念的发展越来越稳定。 2、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稳定性的水平逐步提高。 3、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恒常在性别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女性发展水平略高。 关键词:性别认同,性别角色,性别教育 The Study on the Status of Children 's Gender Identity --base on Golden Apple infants' school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picture investigation method, select a kindergarten in Chengdu, three classes, to understand the three age stages of the status of child sex identity.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gender identity in different age classes, the study results can help the children 's gender roles in different age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ajorit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orkers to provide advice and help.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from the study: 1, children with age, the development of gender concepts more and more stable. 2, children with age, the level of gender stability gradually increased. 3, children with age, gender constant in the gend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omen's development level is slightly higher. Key Words: Gender identity, gender stability, gender persistence 1 问题的提出

被解救的姜戈中德国人角色分析

德国人舒尔茨:controller controller的特点是:喜欢掌控,注重结果,安全感至上,基于数据事实决策。 本片中,舒尔茨,德国人,非常理性,非常有逻辑,办事干脆直接,冷酷无情,杀人如麻,但是并非为所欲为。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建立在绅士熟虑和奉公守法的基础上。先调查清楚背景,然后做好准备,然后彬彬有礼的讲道理,讲道理不成,则武力解决。在美利坚这样一个新生的合众国里,他的理想是人人平等且自由,他的目标是解放黑奴,废除奴隶制。在南北法律尚且不同的情况下,或者说南北都支持奴隶制的情况下,他显然是站在更先进的一边,即支持废奴,而深入的区域却是奴隶制盛行的庄园主的地盘。这也就是他们准备谈判的开始。 解救姜戈的妻子,本来有实力直接买下来,或者把姜戈训练成骨灰级杀手,将人抢过来,但是他没有大开杀戒。这是一个最明显符合controller的特质,即理性地基于事实作出决策。因此舍尔茨并不是想正儿八经地买人,而是打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利用法律的漏洞,骗回来。本来是计划打法律的擦边球,钻奴隶制度的漏洞,从庄园里营救出姜戈的妻子,无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更想不到,出卖黑人的,竟然也是黑人,这就是黑奴处境的原罪和最大悲哀。在赔钱的问题上,舒尔茨很爽快,只要用钱换的来生命,即便是面对坎迪敲诈性的漫天要价,他二话不说就掏腰包。此时此刻,虽然落魄,却并未跌破底线。 签合同的时候,坎迪叫了个侍女没完没了的跟边上弹《致爱丽丝》,此时的舒尔茨显得异常的焦躁。《致爱丽丝》是什么?是舒尔茨老乡贝多芬的作品。来自于德国、或者欧洲的语言和音乐对于舒尔茨来说象征着什么?不仅仅是故乡,还有自由、平等、文明。接下来围绕大仲马的叫板立刻充分反映出此时舒尔茨舒尔茨的内心活动,他对庄园主说,你用大仲马小说里的人物名给你的奴隶命名,这无异于拿老祖宗的经典来洗刷欧洲的人文主义,第二次交锋,已经在压线。此时舒尔茨仍然没有冲动,仍在表现为一个controller最基本的素质。在舒尔茨眼中,坎迪是一个毫无人性可言,践踏人类文明的渣滓。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强忍着愤怒,恭恭敬敬的请庄园主把赎身契签了。此时的舒尔茨是认可庄园主成为了游戏的赢家,因为本来就是智力游戏,在凭借一己之力无法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愿赌服输,但是服输并不等于就认可庄园主思想立场,以及他主张的奴隶制度。作为一个controller,他还是要把自己和而不同的观点表达出来——你现实里是赢了,但是精神上我并不服输。此时,游戏全面升级。 于是坎迪坚持要求舒尔茨与他握手,并且强调,这是我们这里的习惯,这不仅仅是在侮辱舒尔茨的智商,并且是在玷污他的信仰。坎迪说舒尔茨是个输不起的输家,是指他不接受美国南方通行的这种暴发户式的践踏人类平等、自由、尊严的玩法。舒尔茨说坎迪是个糟透了的赢家,是指他有了几个臭钱,就为所欲为。只要舒尔茨与他握手,完成交易,即等于是承认合法买卖奴隶,承认奴隶制,这就不只是智力较量输了赔钱这么简单了,这是在侮辱姜戈和她的妻子,与舒尔茨奋斗争取和拼搏捍卫的目标相悖。如果他握手,便从一个解放奴隶的斗士,变成了奴隶贩子。如果他握手,则是相当于和一个自己唾弃的毫无道德可言的败类平起平坐,称兄道弟,并且,是在一个自己言传身教,精心培养的种子面前,告诉他,面对暴君,我们无能为力。因此,舒尔茨开出了那一枪,看似愤怒地冲昏了头脑,实则是在内心的坚守。舒尔茨并非故意作死,在保持了最大限度的理性和克制后,面对自己的最后底线,在人的尊严受到践踏的时候,舒尔茨选择超越法律,当然超越法律也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同归于尽。 综上分析:舒尔茨的行事、决策非常符合一个controller的特质。

电视剧解放-观后感

论文题目:《解放》观后感院系:金融与统计学院班级:保险一班 学号: 201218210104 姓名:邓泽宇

电视剧《解放》观后感 信仰的力量在于,即使跌落于生命的死荫幽谷,也能扬起上腾的双翼;信仰的魅力在于,即使再卑微的灵魂,也能发现存在伟大意义和使命;信仰的奇妙在于,即使身处罪恶泥潭,也能持守崇高至善的纯净心灵;信仰的大能在于,即使漂泊在无边的大海波涛,也能望见生命的灯塔。--------------题记 50集电视连续剧《解放》是一部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史诗巨作,它真实、艺术地再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解放军和人民群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战胜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腐败政府和军队的曲折过程。电视剧《解放》的全景显示了解放战争的全过程,开始浩浩荡荡,在全面胜利结束。“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观看过程中,已经觉醒,冲击和一语道破的梦想,有太多的真理值得学习。对于中国的蒋介石政权的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腐败和无能我就不多说了,当然,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伟大胜利的历史条件下解放。我想说的是,看电视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是信仰。有的学者在评价这段历史时说,毛泽东抓住了每一个兵,而蒋介石只抓住一些黄埔军官。“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从来没人说得人才、资金、技术者得天下,古人格言排除了生产力各种因素。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毛泽东讲话中用的最多词语是:“人民力量”、“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各种场合一遍又一遍重复,因为他很清楚今天的成功是怎么得来的。军队是如此,企业、国家和社会更是如此。 人活着,总要相信一些东西,坚持一些东西。或许,我们总是在抱怨,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为什么活着,物质丰富了但是却找不到精神寄托,于是惊呼,这个时代是一个缺少信仰的时代。其实,只要仔细观察,或是读一读历史,或是听老人们讲讲,就会发现,原来,信仰不是个遥远的名词,而是就在我们的身边。 《解放》刚开始,就描述的是,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可以想象,中国共产党当时处于何种境地,小米加步枪应对美式装备,几十万人民军队应对号称数十倍于我军的国民党军队,此时的共产党毅然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迎接强大的敌人,并拉开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从《解放》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方针,屡战屡胜,占据天时地利的国民党军队则屡战屡败。我并不认为,蒋介石的指挥才能缺乏,亦或是黄埔精英们过于养尊处优会导致如此惨败,也可以说这是惨败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在于什么?缺乏信仰。共产党人的胜利又源于什么?信仰!

被解救的姜戈观后感

暴力中流淌着的正义与自由 ——观影《被解救的姜戈》有感 一个定位在美国内战前两年的故事,在融入了架空历史、英雄故事、设定杂糅后,会给我们呈上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呢?被称为痞子的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三年磨一剑,为我们端上这名为《被解救的姜戈》的又一份暴力美学大餐。 作为第一部在国内上映的昆汀之作,被制度削得七零八碎,遗憾之余,初次接触昆汀作品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片子从不吝啬番茄酱?”暴力,是昆汀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昆汀的风格被称为暴力美学,他将自由、正义、希望、梦想等塞进暴力的皮囊里,恨不得点破那一腔热血,把“番茄酱”狠狠地洒观众一脸。 “对不起,我实在忍耐不住了。”片中的重要角色赏金猎人金·舒尔茨说完这句话后,开枪杀死了挑衅他原则的坎迪庄园主卡尔文·坎迪,随后也被枪手杀死,引发了姜戈与庄园内守卫的大战。而这句话也几乎能解释整个影片为何暴力不断却不会引发观众反感的原因:对不起,观众也实在忍耐不住了。

黑人被白人暴力压迫,而黑人姜戈举枪,以暴力搏得自由,自由再被暴力夺取,再用暴力夺回来,这暴力在压迫之后爆发,在侮辱之后爆发,在残酷之后爆发,一切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映衬那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观众在这番茄酱挥洒的场景下,竟然情不自禁大呼爽快,已然被作为德国赏金猎人舒尔茨的冷静、机智、洒脱和黑人赏金猎人姜戈的果断、高超的枪法所折服,被那浓浓的意大利西部片的通心粉般的风味折服,被那一份幽默而优雅的风情所折服。 但昆汀的电影总是褒贬不一,有知名人士指责该片“不尊重历史”、“宣扬错误价值观”,当然终究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回到本片的内容上,剧情处处有矛盾而又因这矛盾激起波澜推动故事,剧中又处处饱含讽刺,更加耐人寻味: 1、骑马的枪手这一牛仔形象竟然是一个黑人,弗里曼(free man自由人)的名字是个大写的反调。 2、片中卡尔文·坎迪关于黑人头盖骨三处凹痕代表奴性的那段理论实属谬论,这段情节指桑骂槐,奴性并非天生,而是自作所为,讽刺的指代了黑人管家史蒂芬。坎迪口中声称上一代黑人管家至少有机会杀掉自己的父亲逃走,但却没有这样做,而史蒂芬也是如此。 3、《被解救的姜戈》中黑色幽默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讽刺

以自由之名.doc

以自由之名 作者:岳明 来源:《中国民商》2013年第06期 黑人奴隶姜戈有什么?他虽然有名字,但是没人记得住。他只是个代号。这个代号甚至不能选择自己的衣服,赤裸着上身,因为夜晚的寒气而佝偻着背,后背深深的鞭痕即使在夜里,看去也触目惊心。 直到他遇上舒尔茨。舒尔茨是德裔牙医,后来当了赏金猎手。而姜戈正是舒尔茨心目中的伙伴。他几枪击毙贩卖姜戈的白人兄弟俩,为姜戈争得了自由。他不止一次地告诉姜戈:“ 姜戈,你是自由民,freeman。” 在善于处理各种复杂场面的牙医舒尔茨的教诲之下,姜戈领会了自己自由民的身份。自由没有那么抽象,它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里,小到我们是否有权利拥有自己的名字,是否可以决定自己的穿着,有没有权利像白人那样骑在马上,或是到酒馆去喝酒。姜戈不愧是“万里挑一的黑人”,他很快就娴熟地生活于新身份中,以至于有位白人问他是不是奴隶时,他痛快地反问对方:“奴隶会像我这样讲话吗?” 在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积三年功力而拍成的影片《被解救的姜戈》中,我们又一次看见这位导演鬼才一般的人物行为构思。在昆汀历部影片中,本部影片可谓最克制,也是最传统、最接近好莱坞叙事的西部片作品。不过在导演的暴力美学妙手下,仍然增添了艺术的成色。飘雪的棉花地和旷达的西部河流为影片增添了淡淡诗意。 影片后半段,舒尔茨被姜戈的故事感动,设计和他一起去种植园主坎迪的家里救出姜戈的黑奴妻子布隆希达。在坎迪狡诈地令舒尔茨以高价买下布隆希达后,舒尔茨拒绝与坎迪握手,他的脑海中想到了坎迪虐待黑奴的情景,而那是违背他的价值观的。而坎迪却坚持舒尔茨必须同他握手,否则和约即作废。以舒尔茨的老成世故,他完全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却一枪打在了坎迪胸上,坎迪的保镖随之一枪击毙了舒尔茨。舒尔茨是何苦来呢?只要小小的一个握手即可完成对方的刁难,他何苦与自己的生命过不去?他为什么不妥协?他在坚持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又是什么? 他的衣钵传人姜戈随后给出了答案,姜戈是在救自己的妻子,更是在践行舒尔茨用生命的代价教予他的自由精神。如果自由得不到实现,那么生命亦可放弃,只为捍卫这最基本的人之为人的权利。自由很脆弱,并非人生来就有的,也并非人生来就要求的权利。然而一旦意识到了自由的权利,就永远无法用任何手段收回人类对自由的渴求。1848 年,在昆汀虚构的这个南北战争爆发前两年的南方农场里,自由假牙医舒尔茨之手唤醒了姜戈,也唤醒了姜戈的爱人布隆希达。自由的心一旦被唤醒,就一刻也不能停止跳动。 “医生,我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穿着?穿成什么样都行?” “ 那当然了,姜戈,你是一个自由民,freeman。”

《被解放的姜戈》拍摄技巧浅析

《被解救的姜戈》拍摄技巧浅析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858年,美国南北战争前两年。德国赏金猎人金·舒尔茨从贩奴商人手中买下黑奴姜戈,让其重获自由。舒尔茨实则是要把姜戈培养成无法无天的赏金猎人,为其缉拿各种通缉犯以换取报酬。姜戈的唯一条件是:从暴虐的糖果庄园主卡尔文·坎迪手中解救出自己的妻子布鲁姆希尔达。 本片通篇在欧洲拍摄,带有强烈的欧洲电影风格,表现的却是美国拓荒时期的故事,导演昆汀在这部西部片中,常采用镜头突然拉进的面部特写,断断续续的背景音乐,在主角漫步的脚下,是一片充满着暴力与嗜虐成性的西部大地。而整部影片却又采用了一种低调奢华的复古拍摄风格,处处可见奇思妙想的幽默元素和血腥野性的动作场面,更有强档群戏,豪华卡司,可谓看点十足。在这里我以几个几个关键点切入浅析: 一、特写镜头的巧妙运用 影片特写镜头的妙用不仅加深观众对人物心理活动的认识,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人物在故事背景下变得更立体更真实。 交待故事背景和主题的特写 开篇以南北战争之前美国南方的残酷奴隶生活成为被描述的重点,以饱受鞭刑的黑奴背部的伤疤特写使观众历历在目,这也从侧面清楚的交待了影片的时代背景。在主人公姜戈被解救之后,出现姜戈骑马的镜头,又以一系列的特写镜头表现不同人们当时候的惊讶表情,单单这一个开场就以这几个巧妙的镜头组接,说明了在当时的社会阶层中,人的价值是根据肤色区分,对黑白之间平等是没有概念的,黑人永远没有自由,而一个被还以自由身的黑奴,使影片自由的主题无疑显得非常超现实。

●引导故事悬念的特写 影片中特写姜戈几度做出愤而拔枪却又停止的动作,就相当地令观众感到揪心;而在他面对两个黑奴角斗和黑奴被狗撕咬的场面时,对他面部的特写,让感众感到了他内心深深的痛苦与挣扎,导演昆洒就是利用这种层出不穷的技能,让悬念在这些小动作当中被小心翼翼地攒着。 ●活画人物形象的特写 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时的特写中,使人产生了显明的对比,让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如:黑人管家史蒂芬,对他多次的表情特写,使这个代理着糖果庄园,刚出场时甚至与自己的主人开了一系列玩笑的人深入人心,他几乎与白人平起平坐,还看出了姜戈的端倪,在他心中甚至将自己也当成了白人。但在饭餐那场戏中,如摇尾狗般的阿谀奉承,随声附和却显出了骨子里面的奴性。而姜戈的妻子多次的面部特写中,眼神里表现出对寻求自由的坚持,对现实的无助无害怕,而面对管家一系列的威协时又表现出来的勇敢与坚定,最后在获取自由后,脸面承现出的幸福微笑,无不将这个人与史蒂芬管家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混搭的音乐风格推动故事的发展: 影片从头到尾最无所不用其极的就是配乐的播放。从流行乐到史诗交响乐、从嘻哈说唱到乡村摇滚,五花八门形成了它特有的音乐混搭风。 ●声画对比,使情景深入人心 姜戈和舒哥在组成搭档,准备勇闯江湖之初,姜戈第一次骑马在人们的视线中时,画面出现各种不同的惊讶的表情特写,而配乐响起的是浪漫而欢快的曲调,视觉上竟产生出犹如小孩第一天背包上学那般兴奋和欢乐的奇效。而之后姜戈第一次骑马进入种植园时,奴隶们纷纷起身观望,这时背景音乐却是一种带着明亮

幼儿期性别认同的研究

幼儿期性别认同的研究 一、问题提出 性别认同有两个方面的定义,一个以性生理为依据,认为性别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状态的认识、理解或自我意识;一个以社会性别为依据,认为性别认同意指个人认同他或她自己性别群体的理想的心理结构,具体表现在适合个人性别的行为、态度、情感上。一般来说,性别的心理发展是从三岁至成年期间,所以三岁是儿童形成正确性别认同的开始,也是他们形成正确性别认同的关键时期。 在婴儿时期,宝宝便开始了对自己身体的探索,最早接触的“他者”是爸爸妈妈,在接受爸爸妈妈对待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己,发展自我认同,最先形成的概念是“我”,然后逐渐形成对“我”和“他”的认识。在认识“我”与“他”的区别中,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性别。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希望探讨一下问题: 1、幼儿各个年龄阶段性别认同的发展。 2、幼儿对性别的理解能力发展 3、影响幼儿性别认同形成的因素 二、方法 (一)被试 在威海、临沂、济宁市的三所幼儿园随机选择幼儿90人,其中,3岁、4岁、5~6岁幼儿各30人。被试均为正常儿童。(二)实验材料

幼儿照片若干张 (三)实验设计 让儿童根据对图片的认识将图片归于男女两类,从而观察幼儿各个年龄阶段性别认同的发展。 (四)实验流程 由老师向幼儿说明实验任务,并进行演示。指导语为:“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图片,请你们看过以后,把它们归在你们认为它所属的一类中,并且告诉我为什么你要把它归在那一类中? 三、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期性别认同的总体情况 我们对幼儿的图片正确归类进行了统计,详细结果见表。 被试正确率 3岁(n=30) 30% 4岁(n=30) 60% 5~6岁(n=30) 80% (二)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3岁前对性别的理解只是外部特征层面 3岁前的宝贝就能够很响亮的说出自己的性别,但他们对性别的理解只是外部特征层面的。开始时,宝贝会好奇的问妈妈,自己是男生还是女生;是和妈妈一样,还是和爸爸一样。逐渐地,他们学会从

对幼儿性别角色意识的研究

在娃娃家观察小班幼儿的性别角色意识 性别角色是社会成员应发展的最基本的身份之一。幼儿对性别角色的意识对其以后的身心发展,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性别概念是指儿童对自己及他人的性别认识和稳定性。关于性别概念的发生时间,一般都接受谢夫的研究结果:儿童对自我的认同出现于1岁半——2岁,对自我性别的稳定时间为3——4岁,儿童对他人性别的稳定时间是为6——7岁。小班在自我性别的稳定时间。 一、观察计划 观察重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言行,主要是在玩娃娃家游戏 1.会选择同性还是异性朋友 2.会选择扮演哪些角色 3.在角色扮演中他会倾向于哪些工作 4.会说些什么话 5.选择哪些玩具 6.在游戏中发生冲突时,幼儿是怎么解决的,是采取何种方式解决的 7.在游戏结束时,幼儿对于物品的整理 观察目的:小班幼儿的性别角色意识 观察对象:小班 观察时间: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 观察方法:采用自然观察法,(它的一个重要特点特点是必须在被试不知道或不发觉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这样使得被试的行为保持自然或正常状态) 观察注意事项:教师不能进行干预 二、观察结果 发现小班幼儿在性别角色意识上具有以下特点: 1.对于游戏对象选择没有区别,不分男女,只要有人玩即可。 2.一般男孩喜欢做爸爸,哥哥,女孩喜欢做妈妈或姐姐。但是当进入娃娃家大部分是女孩时,女孩也会去选择当爸爸的角色,同样那还会选择当妈妈。然而工作的时候,往往一会儿变爸爸,一会儿边妈妈,在根据游戏情境进行角色转变。

3.男孩女孩都喜欢进入厨房拿餐具进行烧菜做饭。 4.在言语中,发现男孩更倾向于命令式,如:我做饭,你去那边。女孩倾向于征求式。如:我来照顾娃娃好吗? 5.在娃娃家的客厅里有些玩具,男孩习惯去玩汽车,而女孩习惯去玩包包或者吃的包装盒子。 6.当游戏发生矛盾时,男孩、女孩都是抢、争吵,甚至动手、或者哭泣,寻求老师帮助。 7.当娃娃家游戏结束时,让孩子们进行整理时,女孩会很利索,快速进行摆放,而男孩不是不想整理,继续在那边玩,或者更多的是想马上离开,但是会被女孩叫回来整理,男孩还是比较听从的。 三、结论 从以上观察可以看出:小班男孩女孩对于性别角色意识有,但是不怎么强,能根据游戏情节的需要而改变角色。在很多的地方,如对于工作的选择、问题的解决、男女孩没有很大的区别,对于玩具的选择、说话的语气、整理物品时,反映出男孩女孩的性格差别,爱好的明显区别。 四、不足之处 下次可以尝试利用表格式进行言语记录,对具体事件进行描述。 余杭区东湖街道中心幼儿园罗亚芳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探析昆汀_塔伦蒂诺电影作品中的暴力美学

探析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作品中的暴力美学[摘要]作为“暴力美学”大师,美国独立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 诺以其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电影风格开创了一个电影新时代。“暴力美学”是昆汀电影的艺术标志,他的暴力是美的,幽默的,同时又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暴力”已成为其电影的符号,是他对现实进行批判和抨击的方式。研究昆汀·塔伦蒂诺的成长经历与电影作品,揭示昆汀暴力美学的独特风格,有助于阐释暴力美学在电影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昆汀·塔伦蒂诺; 电影; 暴力美学 一、昆汀·塔伦蒂诺生平与作品简介 昆汀·塔伦蒂诺是美国著名的导演、演员及奥斯卡获奖编剧。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喜欢电影,是个不折不扣的电影迷,昆汀这个名字也是取自影片中的一个角色。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影视教育,但昆汀靠自学掌握了电影的拍摄技法,再加上他的电影天分,他很快凭借为几部成功的电影编写剧本而在美国影坛成名。1992 年上映的他的电 影处女作《落水狗》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昆汀的暴力美学风格初露端倪; 1994 年获得戛纳影展金棕榈奖的《低俗小说》是昆汀·塔 伦蒂诺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影片的暴力主题受到影迷们的热烈追捧,奠定了其在好莱坞的地位;这两部影片确立了暴力美学和黑色幽默作 为他创作风格的标志。分别于2003、2004 年上映的《杀死比尔I》和《杀 死比尔II 》,延续了“昆式”暴力美学风格。2009 年的《无耻混蛋》

在第82 届奥斯卡金像奖上为他疯狂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八项大奖的提名。2013 年昆汀三年磨一剑推出的《被解救的姜戈》更是把暴力美学演绎得淋漓尽致,极具重口味风范。 二、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及其发展 “暴力美学”是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才逐渐流行起来的术语,“暴力”和“美”原本属于两个完全对立的范畴,它们互为矛盾体。“暴力”让人恐惧和厌恶,而“美”则让人追求向往。“从美学的范畴来说,‘暴力美学’是指把相关的媒体表现﹙电子游戏、漫画、动画、平面设计、广告等﹚中的暴力元素提取出来,创造纯粹的形式主义美感;同时包括对艺术加工过的‘暴力展现’__________的审美体会”。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最初起源于美国,并在香港逐渐发展成熟。“近年来在世界上成为重要的艺术形态和美学观念的‘暴力美学’是有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的,它就是指在中国的香港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它的内涵是发掘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忽视弱化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效果。”( 郝建,2002 年) 在中国香港,暴力美学开始走向彻底的形式主义。公认的代表人物当属吴宇森和徐克,他们的“英雄系列”和武打影片通过形式美感和风格化把暴力场面发挥得畅快淋漓,削弱了社会道德教化作用。至此,暴力美学开始成为一种成熟的、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电影美学形态。吴宇森之后,世界影坛不断探索,掀起了“暴力美学”的热潮。然而,把“暴力美学”发挥到极致,真正诠释其内涵的要数美国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随着现代主义的

【浅谈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浅谈幼儿性别角色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浅谈幼儿性别角色意识的培养作为职业中学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技术,我认 为更重要的是职业意识,换句话说是职业生涯的规划。基于这个观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认识。一、快乐源于对本职工作的喜爱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是体现一个人自身价值的载体,一个 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一致的人是快乐的。对于我们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如果他的职业目标与自身的学习目标是一致的,那么,他在学校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当这种学习目标与未来的生活目标相接连起来,那么,这种快乐会不断延续下去,融入到他的职业工作中去,而成为永远的快乐。因此,在入学之初,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培养专业兴趣,使职业学校培养技术人才这一目标更加灵活化、具体化、深入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培养他们对工作的喜爱感尤为重要。 二、职业规划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感

职业中学的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迷茫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会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对自己的能力和职业选择进行探索,力求将自己的专业选择与个人爱好匹配起来,但在结合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迷茫,因为这种探索只是职业生活的初体验,不可能深刻。他们有独立自主的需求,在各方面都摸索,尝试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教师要利用这个大好机会,引导他们将独立自主的需求体现于职业生涯规划上,尝试初步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三、教师(班主任)的职业指导重中之重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第一次提出“职业指导”这个概念,将其界定为:帮助求职个体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职业、正确选择职业,实现人――职匹配的实践活动。职中阶段是奠定一个人职业规划的关键期,职业指导自然至关重要。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被解救的姜戈》的影片情节安排特点

《被解救的姜戈》的影片情节安排特点 电影《被解救的姜戈》上映引起了轰动,这部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影片情节设计上的独具匠心,本文通过对影片的情节安排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从而总结出整部电影情节安排的特点,为进一步地理顺影片脉络、深入地分析影片提供基本依据。 影片介绍 1858年,克鲁根种植园中的黑奴姜戈与布鲁姆·希尔达私定终身,在当时的美国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了爱情,为了继续活下去,姜戈与布鲁姆计划逃走,不幸被捉,被贩卖到黑奴交易市场。来自德国的赏金猎人金·舒尔茨渴望得到被通缉的布里托三兄弟的巨额赏金,然而,金对这三兄弟一无所知得知,得知被贩卖的黑奴中有人与三兄弟同出自克鲁根种植园,金将此奴隶在被黑奴贩子押解的过程中解救出来,被救之人便是姜戈。以指认布里托三兄弟为条件来换取自由,姜戈与金达成协议。出于对多年赏金猎人职业的厌倦以及内心罪恶的救赎,金答应帮助姜戈营救布鲁姆·希尔达,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姜戈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赏金猎人,历经磨难,终将心爱之人救出。 1966年,由塞吉奥·考布西(Sergio Corbucci)执导的电影《姜戈》(Diango)震惊整个影坛,随之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意大利式西部片的浪潮,“姜戈”成为意式西部片的代名词。这部电影对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的影响很大,经过几年的筹备,拍摄了这部《被解救的姜戈》(Django Unchained)向大师致敬,意式西部片里的英雄“姜戈”的“生命”得以延续。 电影叙事特点 2012年,《被解救的姜戈》上映,凭借影片中对于爱与恨的深刻刻画以及动作场景中的血腥与暴力的渲染,将昆式暴力美学再次呈现在观影者面前,编剧并执导该影片的昆汀·塔伦蒂诺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影片的成功,与昆汀所采用的独特的影片叙事特点息息相关。电影叙事学是研究电影叙事结构的理论,以文学叙事学及符号学等相关理论为理论依据。“电影叙事学”应归属于“小说叙事学”,电影是以文字作品(通常表现为:小说或剧本)为基础,是对文字作品的深度再创作。区别在于:文字作品完全依赖于文字来描绘出特定的作品环境,作品中的情节安排、矛盾冲突、角色性格特点、角色行为动机等也没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只能是借助读者的想象力,向其目标阅读群体受限制地传递信息,通过被阅读来营造想象的空间;电影则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光线、色彩等多种形式表现它的主题。 《被解救的姜戈》被设定的影片发生地是美国南部,属于西部片,美国西部片的特征非常明显,常常表现为:牛仔、马匹、枪支等等。片中主角多为孤胆英雄,不惧邪恶势力,为伸张正义挺身而出,不屈的信念以及精湛的技艺叠加在一起,最终正义战胜邪恶。西部片的影片冲突常常通过精彩的打斗场面和男女主角

《八恶人》的镜头语言分析

《八恶人》的镜头语言分析 [摘要] 昆汀?塔伦蒂诺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之一。1992年,昆汀凭借《落水狗》在影坛崭露头角;1994年,他执导的《低俗小说》在戛纳电影节上一举夺魁,再次证明了昆汀的导演才能;2016年,昆汀带着自己的新作《八恶人》强势来袭,给观众带来了持续不断的银幕惊喜。本文即以《八恶人》作为打开昆汀电影世界的一把钥匙,从镜头运用技巧、黑色影像特质、镜头下的反思三个方面展开,探讨这部影片的视觉风格。 [关键词] 《八恶人》;昆汀?塔伦蒂诺;镜头语言 昆汀?塔伦蒂诺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之一。1992年,昆汀凭借自己的处女作《落水狗》在影坛崭露头角,从此正式走上了导演之路;1994年,他执导的第二部影片《低俗小说》在戛纳电影节上一举夺魁,再次证明了昆汀的导演才能;在此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陆续推出了《杀死比尔》《无耻混蛋》《被解救的姜戈》等多部影片,树立了自己的影像风格;2016年,昆汀带着自己的新作《八恶人》强势来袭,给观众带来了持续不断的银幕惊喜。本文即以《八恶人》作为打开昆汀电影世界的一把钥匙,从镜头运用技巧、黑色影像特质、镜头下的反思三个方面展开,探讨这部影片的视觉风格。 一、镜头运用技巧 《八恶人》以美国内战结束数年后的怀俄明州作为叙事背景,讲述了在山口的一家驿站里,身份各异的恶人之间展开生死之战的西部故事。昆汀在这部电影中一如既往地延续着自己影片的风格,在非常规的叙事结构下讲述边缘人物的荒诞生活,呈现了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1]除此之外,《八恶人》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与调度上也具有自己的特色,令人过目难忘。 首先,昆汀运用复杂多变的镜头语言来营造氛围、塑造人物形象。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导演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计镜头语言,以此来完成影片的叙事。多样化的镜头语言运用直接影响电影的影像风格,凸显出导演个人的电影特色。昆汀就是一位善于用电影语言来讲述故事的鬼才导演。在他的电影世界中既有建构空间环境的长镜头、空镜头,也有刻画人物形象的特写镜头、闪回式镜头等。这些镜头语言在昆汀推、拉、遥、俯等拍摄手法下完美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个极具昆汀色彩的影像王国。影片《八恶人》一开始就通过镜头之间的巧妙切换,将电影的空间环境全景式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厚厚的积雪覆盖着美国西部的落基山区,大片大片的乌云笼罩在荒野的上空,给人一种压抑、窒息的感觉,整个怀俄明州显得了无生气。这时,一个耶稣像的特写镜头伴随着诡异的背景音乐出现。接着镜头在平移的过程中缓缓地向后拉伸,导演通过这种手法将一个完整的耶稣像呈现在电影画面中。昆汀用他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展现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奠定了整部影片凌厉的叙事基调。而在表现人物心理时,昆汀则采用闪回式的镜头语言来刻画人物,这在沃伦少校激怒将军斯密瑟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沃伦少校为了寻找正当理由杀死老将军,他采取迂回战术,通过侮辱老人死去的儿子来使老人掉进自己的圈套中,最终如愿地杀死了将军。在沃伦少校讲述他与将军儿子相遇这一情节时,昆汀以闪回镜头的组接插入了人物想象当时情景的画面,揭示了将军此刻内心的波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