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思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思考

赵泽义

陈克勤

(新疆兵团阿拉尔市委党校\新疆兵团阿拉尔市委统战部,新疆阿拉尔市843300)摘

要: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写入宪法,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其法律、经济、政治、心理特征己经凸现。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做好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他们的利益维护好、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愿望实现好、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好。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征;作用;维护;实现;发展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46(2005)04-0064-05

收稿日期:2005-09-02

作者简介:赵泽义,新疆兵团阿拉尔市委党校讲师;

陈克勤,新疆兵团阿拉尔市委统战部长。

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迅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迅速壮大,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不断提升。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利益维护好、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愿望实现好、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一、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了解和分析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法律、经济、政治、心理特征,是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的前提。

(一)法律特征

第一、法律地位己确立,调动和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积极性有了法律保障。全党全社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的认识经历了“可以作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补充”[1]

;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

充”

[2]

;“非公有经济己成为我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

部分”[3]

;“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4]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5]

的过程。

特别是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进《宪法》,标志着过去多年被广泛关注和争议的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己经确立。

第二,法律意识明显提高,但整体水平不高,出现

64

两极分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能“爱国、敬业、守法”。有调查显示,这几年私营企业主纳税意识普遍增强,纳税额年均增长率为24.65%,高于利润增长率[6]。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加剧,那些生产设备、工艺和技术相对落后的私营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大潮中求得生存,他们又常常逐利忘义。在造成市场混乱、行业受到损害的同时,他们的执业操行受到质疑,社会形象严重受损,产生了致命的“内伤”。

(二)经济特征

第一,经济地位比较高,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得到认可,己成为重要的社会稳定力量。社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认识己从改革开放之初歧视而变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收入逐年提高。有调查显示,2001年,我国私营企业主个人年均收入为13.77万元,家庭年均收入为18.47万元;家庭金融资产平均为65.41万元;生活费支出的恩格尔系数的平均值为30.43%[7],是我国中等收入者中的主体,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器”。

第二,资本高度集中、投资者与管理者身分合二为一,承担着巨大的投资和经营风险。有资料显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业主个人资本占资本总量的比例2001年为76.7%,仍居高不下。而业主兼任企业的厂长或经理的比例十分突出,2002年占96%[8]。制约了非公有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如私营企业平均经营年数虽从1993年的5.91年增长到2002年的7.04年[9],但仍明显偏低。造成业主身份频繁变化,给政府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三)政治特征

第一,政治上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不稳定性。首先是政治身分具有多样性。他们中有农民、下岗工人、“下海经商”的党政干部、中高级知识分子和“海归”人员等。他们当中有党员、团员和一般群众。其次,政治态度具有多变性。他们的政治态度随着企业的变化或者经济性质、资本变化而变化着。如有的今天是生产者兼经营者,明天可能就是私企老板;原来是国家干部一下子就变成了私营业主等。再次,结构具有不稳定性。一方面是市场的风险,企业和业主的兴衰变化莫测。如2001年,广州的私营企业中,由于连续两年以上未参加工商年检而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有6871户,他们有的是失去经营能力;有的是因严重违法,被公安机关立案侦察而随之“蒸发”[10]另一方面,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行业周期性的变化也会造成企业的兴衰和业主身份的改变,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工作带来难度。

第二,政治地位显著提高,追求权力欲望强烈。如2002年私营企业主中共党员占29.9%;进入各级政协的占35.1%;进入各级人大的占17.4%[11]。出于维护本身权益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希望通过国家机器表达自己的意愿,因而追求权力的欲望表现强烈,除通过正常法律程序获得权力外,常出现通过非正常途径谋取权力的情况,如通过买选票、贿赂政府官员而取得权力等。这是形成有别于其他社会阶层政治力量的倾向和信号。

第三,政治上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为了实现资本增值而积极研究市场需要,改进技术,扩大再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了追逐超额利润,会钻市场体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备,监督执法不严格的空子,损害社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具有消极性。同时收入的两重性也形成政治上的两重性。一是合法收入,二是剩余价值。当法律和政策有利于其资本和收入的稳定增长时,他们拥护和支持党的方针政策。但当党和国家进行政策调整或深化改革触动他们的利益或因法规制约而无法实现其资本和收入扩张时,就会出现抵触抱怨,钻营投机,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等不同程度的对抗。

第四,政治倾向出现分化。政治倾向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绝大多数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致富思源,扶危济困,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同舟共济,发展企业、回馈社会。但也有政治倾向西化现象,表现在不讲政治,过分崇尚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民主制度,产生与党离心离德心理。这些人的数量虽然不大,但社会影响力较大。

(四)心理特征

第一,在心理层面上,认知水平较高而情感水平较

6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思考

低。首先,观察能力较强,对市场有良好的感觉和敏锐的洞察力,从而先占商机,成为市场的姣姣者。其次,具有较高的思维敏捷性和广阔性,善于捕捉潜在获利机会,有敢冒风险的冲动;也不少人在经营中相当程度地存有投机心理和赌搏动机。再次,情感具有不稳定性。一是对政府的信任度此高彼低,怕政策变化,怕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怕法律政策落不到实处。转移财产到国外者有之,子女家属移居他国者有之,造成情感分离。二是爱情、亲情、友情、人情、理智常受金钱支配而发生错位。

第二,在道德层面上两极分化明显。首先,职业道德存在明显分化,既有讲信誉、守信用、重信义,靠诚实经营发财致富的典型;也有靠欺诈、造假、行贿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致富典型”。其次,文明水平出现明显分化。大多数人士随经济政治地位的提升,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明显提高。但也有一些人士不能正确支配和使用财产,如有的摆富、摆阔,生活侈靡;有的大搞封建迷信,修坟造庙,求神拜佛;有的经营“黄”、“赌”,毒化社会环境;有的不惜用重金、美色拉笼腐蚀干部下水,达到个人非法占有稀缺资源的目的。这些人数虽然不多,但对社会的破坏力极大。

二、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作用

第一,改变就业观念,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稳定作出很大贡献。首先,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他们的带动示范作用,自主创业和自主择业己成为社会新的价值取向和共识,为推动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起了观念导向作用。其次,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市场。据中新社北京2004年三月三十日电讯:二00二年民营经济吸纳的就业人员为三点零九亿人,约占就业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中有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在民营经济中实现了再就业。

第二,创造社会财富,为祖国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产生巨大作用。首先,在党的十五大以后非公有制经济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发展,对GDP的贡献率,从1998年不到1%,到2002年时已经达到20%以上。[12]其次,他们积极参加“扶贫济困”的慈善事业和“光彩事业”,为共同富裕作出了贡献。

第三,解放社会生产力,推动创新,为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生巨大作用。首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潜能得到最大释放,资源得到最大挖掘,生产要素得到新的配置,满足了人民多样化的需要,功不可没。其次,在体制上,创造了能调动人们积极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并带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在制度上,采用了“双向选择”,“因事设人”、“一人多用”的用人制度,劳动者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科技领域,创办了民营科技企业,带动了整个科技界的改革。再次,为我们党最终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新时期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维护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利益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的着力点,既需要党、政府和社会的努力,更需要他们的自律。

第一,维护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利益需要党、政府和社会的努力。在经济上,一要改变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待遇差别,使不同经济主体都能享受到同行业的同等政策和优惠,参与公平竞争,激发市场活力。二要切实保护好他们的经营性资产和合法收入。乱摊派、乱征用、拉“赞助”必然给企业造成经营性困难,也造成他们对党的政策的疑虑。在政治上,一方面要保证他们享有宪法和政策赋于的一切政治权利,做到一视同仁。另一方面在媒体宣传报道中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对他们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要多宣传报道,赋于荣誉和奖励。

第二,在维护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利益的同时不能以损害社会和公共利益为代价,否则最终损害的是他们的社会形象和长远利益。首先,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许多超国民待遇,如在乡镇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思考

66

意侵占耕地,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为他们提供建设用地;在城市乱拆迁以损害城市居民利益为代价为他们提供廉价开发用地等。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基石——

—工农联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次,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既是“权力寻租”的主要对象,也是“权力寻租”市场上的最大消费者。一方面他们是“权力寻租”的受害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权力寻租”市场上最慷慨的消费者和最大受益者。他们为了获得更多更廉价的资源,贿赂腐蚀各级有权力的政府官员,既搞乱了市场秩序,又败坏了社会风气和腐蚀了党,严重损害了社会利益。同时他们的社会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影响了他们自身的长远利益。

第三,在维护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利益时不能侵害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些年来,有关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主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违犯《劳动法》的事件时有发生。如生产场地缺乏安全保障造成职工的伤亡;随意加班加点延长劳动时间;随意克扣工资甚至搜身侵犯人权;工资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且各种福利水平不高[13]。这一方面严重损害了职工的利益,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相悖;另一方面给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带来致命打击,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要突出人道主义教育,连基本的人道主义都没有,法制、规范都会荡然无存。只有对社会负责任,就会赢得社会的支持,其自身利益才能得到最大保障。

(二)在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愿望实现好时,既要发挥政府的职能,又要帮助他们尊重社会,获得发展的社会空间。

第一,要发挥政府职能,帮助中小私营企业主提高自身素质,转变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中小企业主的综合素质明显偏低,管理能力差,难以适应规模化生产和大市场营销,制约了非公有经济的发展。首先应建立国家培训体系。如建立民营经济学院;充分利用国有大型企业的职工大学和其它培训机构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私营企业主进行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其次应试点和推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管理人员挂职交流制度,这样既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又

可以全面提升私营企业发展活力。

第二,要引导帮助非公有经济人士尊重社会,优化非公有经济发展社会心理环境。我们在强调政府和社会对非公有经济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时,恰恰出现了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法不依、无序竞争、不尊重社会,增大了他们与其他社会群体间的心理落差,造成社会对他们态度的转变。政府和社会为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政策保障时,必须要先引导他们尊重社会,通过营造良好社会心理环境来赢得社会的广泛支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好时,既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提供各种有效服务。

第一,要建立健全政治工作机制。首先,各级工商联和个体工商协会应建立民营经济党委工作部,负责民营企业党和工会的工作。其次,应在民营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有资料显示,最近几年,私营企业主中党员业主的比例从1997年的18.1%上升到2002年的30.2%。在通过公有制企业改制而产生的私营企业主中,党员所占比例高达50.66%[14]。充分发挥这些党员的作用,既能在民营企业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又能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工作的优势,把对非公有经济人士的“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落到实处。再次要建立民营企业中的工会组织,雇员少的企业应按社区建立行业工会,通过工会组织维护雇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排忧解难,把对非公有经济的政策落到实处。首先要改变“重收费,轻服务”的倾向,严禁向非公有经济企业乱收费、乱摊派和吃拿卡要。二要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信息服务,引导非公有经济人士按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生产,把非公有经济的发展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轨道。其次,要建全和完善各级工商联组织。有资料显示,2002年,加入区、县、市工商联的非公有经济人士的比例分别为5.5%、44.1%和30.2%[15]。“回家靠父母,出门靠组织”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归属情结。目前大多数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游离于工商联组织之外,使他们失去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思考

67

理归属感。他们遇到困难就只有通过非组织渠道去寻求解决,由此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因此,要广泛吸收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加入基层工商联组织,让他们有个自己的“家”,充分发挥工商联的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职能。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新的社会阶层,有其自身的时代特征。其发展变化,依然遵循“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做好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工作,先要教育他们承担起社会责任,只有对社会负责的人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这样才能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利益维护好、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愿望实现好、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好。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351.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38.

[3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摘编.华文出版社.2000.7.320.

[4]江泽民.在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1997-09-12.

[5]江泽民.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2003-11-08.

[6]保育钧.《第五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新闻发布会》上的汇报.2003-02018.

[7][8][9][11][13][14][15]中国民(私)营经济信息网.2002年中国第五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及分析.[10]广州市工商联课题组.广州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家行为与心态初探.2003-06-26.

[12]萧灼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暨中国企业高峰会上的发言.2003-11-06.

(责任编辑:温开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思考

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