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名家简介

陶瓷名家简介
陶瓷名家简介

陶瓷名家简介

序号名称图片简介备注

(数

量)

1 李小

李小聪,画名小聪, 1958年

生,广东潮州人。八五年结业

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专

修班,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

师。擅长山水瓷画,倾心丹青

山水、树石、兼作花鸟、人物,

对经、石、瓷、赋饶有兴趣,

书法、篆刻也颇具研究。曾于

潮州家乡山区设“修竹斋”,

怡情养性,一面研究古画,一

面功参造化。又于景德镇设

“萍轩”潜心创作系列山水

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育贤

先生,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主

席、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李菊

生称其为“昔日翩翩学子,今

具大家风范。”其艺术作品具

各家之所长,山水画师宋院体

系学古而不泥古。

2 罗小

罗小聪,男,1964年9月生,

江西宜黄人。毕业于江西师范

大学美术系,结业于景德镇陶

瓷学院硕士研究生班陶艺专

业,现为该院美术系副教授。

作品多次获国家、省级奖,在

专业刊物发表作品及论文共

20余篇。

3程意亭

4 宁勤

中国

工艺

美术

大师

宁勤征,1957年出生于景德

镇,1980年7月考入景德镇陶

瓷学院美术系设计专业,1984

年毕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5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现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

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系中国

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

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景德

镇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景德

镇市陶瓷研究所党委副书记。

他在民间青花、青花刷花、釉

上雪景刷花、高温颜色釉综合

装饰、高温亚光颜色釉综合装

饰、现代瓷艺造型设计方面均

有独到建树。开发的高温“中

华红”颜色釉综合装饰系列

和“皇家颜色釉”综合装饰

系列陶瓷佳作,成为中外收藏

家热捧的珍品。

5 王隆

王隆夫江西浮梁县人,男,

1931年11月生。景德书院院

长、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

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被景德镇

市人民政府授予“景德镇陶

瓷美术家”称号,1995年授

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

号。出身于“陶瓷世家”,祖

父王昌彬,曾任晚清-御窑总

办。他擅长粉彩古代人物画,

兼及山水,意笔花鸟。他的作

品容诗词、绘画、书法、金石

于一体。笔下的艺术形象,多

取材于历史典故、神话传说,

着力于真情实感,多以工笔兼

写意的手法塑造形象,他的作

品多次获得全国工艺美术设

计评比金杯奖和一等优秀奖。

其艺术传略已载入《中国美艺

家人名辞典》、《中国当代工艺

美术家名人辞典》。

6毕渊明

7 王锡

王锡良,安徽省黔县人,1923

年出生在景德镇,13岁随叔

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学

艺,以画瓷为生。1955年进

入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从事

陶瓷美术设计,创作,研究。

王锡良于1959年被景德镇市

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

术家”,1979年被轻工业部

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的称号,1992年经国务院批

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锡良从艺六十余年,为我国

陶瓷艺术事业做出了特殊贡

献。他擅长陶瓷粉彩人物,山

水,花鸟画,起作品笔力老到,

技艺精湛,引起轰动,很多作

品被国内外馆藏机构收藏。

8 王怀

王怀俊,男,原籍安徽省黟县,

1943年12月出生于景德镇。

出生于陶瓷世家。中国工艺美

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

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会员、东方陶瓷艺术院副院

长、江西省政协第七届委员。

王怀俊祖父王大凡,为景德镇

陶瓷美术名家、"珠山八友"

之一. 王怀俊综合学院派和

西方艺术之优长,擅长陶瓷人

物画,兼长山水、花鸟瓷画。

他的中国画笔精墨妙,别具风

韵。

9张志汤

10汪平

汪平孙先生又名频深,江西乐

平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1931年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

家。系民国时期的瓷画高手

“珠山八友”中之一汪野亭

的长孙。父亲汪小亭亦为瓷画

名家。自幼受家庭熏陶,1951

年考入“江西省陶专”艺术

系,但后来却做了一辈子中学语文教师,也正是这阴差阳错,给他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使他日后的“回归”产生了“井喷”。1991年汪平孙退休后在景德镇建立画室,正式下海从事瓷画创作,继承了祖父的艺术流派。经过多年的刻苦探索,其作品构图不拘一格,笔触枯润兼施,设色雅致清秀,意境含韵深婉,既有其祖的传统,又有创新的清新。他的创作意境,正如他诗中所云:“千形万象入双瞳,默化潜移俱贯通。淘尽平庸天巧现,风光出自性情中。”

11汪坤荣

12 戴荣

戴荣华,男,1940年1月出

生于江西波阳。高级工艺美术

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

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

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59年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

系,长期在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研究,擅长

陶瓷古、粉彩装饰兼新彩、青

花,创作题材多为古代仕女及

山水、花卉,作品古拙道劲,

明快洗练,格调高雅。

13余文襄

14 邹甫

邹甫仁,男,1916年生,江

西南昌人。高级工艺美术师。

他自幼爱好美术,12岁随族

叔郑文侯学艺,长期于景德镇

艺术瓷厂,专攻粉彩写意花

鸟,以水点桃花见长。其代表

作“金地百菊鸡心瓶”、“长

城杯足球赛薄胎瓶”等先后

获景德镇陶瓷美术百花奖特

别奖及二、三等奖,“粉彩紫

藤燕梅瓶”于1984年选为国家礼品瓷,由李先念主席送西班牙国王,《景德镇陶瓷》、《瓷都艺星》介绍了他的业绩和作品。1986年应邀赴澳门参加陶瓷名作展及技艺表演,传略载入《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

15 何叔

何叔水,男,1940年5月出

生,江西乐平人。高级工艺美

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

美术家协会理事。少年随父学

艺,先后在景德镇艺术瓷厂、

景德镇书画院、轻工业陶瓷研

究所从事陶瓷艺术和中国画

创作研究,他以陶瓷粉彩人

物、花鸟、山水画见长。

16 冯绍

冯绍华,艺名:惠石,号松风,

男,1965年3月出生于江西

省景德镇市,省高级工艺美术

师,教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

学艺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本

科),现执教于景德镇高等专

科学校艺术系。系中国工艺美

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古陶瓷

研究会会员,江西省包装装璜

学会理事。冯绍华熟练地掌握

和运用陶艺的各种技法,擅长

陶瓷设计及花鸟、风景、人物

装饰。创作手法多样,尤其擅

长色釉综合装饰。

2

17 徐亚

徐亚凤,女,1940年4月生,

江西南昌人,高级工艺美术

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

工艺美术学会、江西省美术家

协会会员,“市拔尖人才”。

她出身“陶瓷世家”,从小受

其父陶瓷美术家徐天梅先生

熏陶,1958年于景德镇陶瓷

学院美术系毕业,长期在轻工

业陶瓷研究所工作,擅长陶瓷

粉彩花鸟、山水、人物画。1975

年参与设计毛泽东主席用瓷

3

“水点桃花餐具”。代表作“水点桃花小鸟酒具”、“花卉小鸟花筒”等获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二等奖,优胜奖及市级奖。

18 吕金

吕金泉,原籍景德镇。1964

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

1987年考取景德镇陶瓷学院

美术系研究生,1990年毕业

并获硕士学位。2003年始于

南京东南大学艺术学系攻读

博士学位。现为景德镇陶

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

士生导师;江西省美协会员、

景德镇高岭陶艺协会会员、景

德镇陶艺设计家协会秘书长。

1993年被列入《景德镇陶瓷

美术百家》。留校任教十几年

来,致力于陶瓷艺术创作和理

论研究,发表专业论文十多

篇、陶艺作品近百幅。

1

19 李菊

李菊生,男,1944年9月生,

江西波阳人,中国工艺美术大

师。1964年毕业于江西师范

学院,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美

术系教授。擅长油画、陶瓷美

术,油画作品《丹青不知人已

老》于1981年获第二界全国

青年美展二等奖,由中国美术

馆收藏。他曾在美国、上海和

台湾等国家与地区举办个人

作品展,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及

海内外的博物馆和收藏家收

藏,其艺术成就载入“中国新

文化大学”、英国剑桥国际名

人传记中心的“世界名人

录”。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

江西省美协常务理事、景德镇

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1

20 刘巨

教授

刘巨德,1946年出生于内蒙

古乌兰察布盟,1970年毕业

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5

年在云南美术出版社任美术

编辑,1978年考取中央工艺

美术学院研究生,师从庞薰琹

教授,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

教,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

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

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

21 宁钢宁钢,1961年出生于景德镇,

198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

院美术系(现改为设计艺术学

院),获文学士学位,陶艺专

业主要课程研究生班毕业。中

国陶瓷艺术大师,现任该院教

授、硕士生导师、设计艺术系

主任。先后在国内外专业学术

刊物上发表作品100余幅

(件),论文20余篇,曾获国

内各类陶艺评比金奖二个、银

奖一个,各类奖项数十项。

2

22余翰青

23邓必浩

24汪以

生于一九零四年,卒年无考,

安徽黟县人,陶瓷美术家,专

长粉彩花鸟画。他十四岁承陶

瓷名家吴霭生学艺,有宫廷画

派的特色。由于勤奋好学,二

十岁即声名卓著,是当时瓷坛

上一颗初放光芒的明星。<在

漫长的从艺生涯中,他认真严

肃,一丝不苟,为陶瓷艺术倾

注了全部力量。他对一花一鸟

都认真观察,从形态颜色到神

情习性;从经营位置到造型赋

神都要仔细揣摸,反覆推敲,

做到胸有成竹,笔无妄下。所

以他的作品绝无粗制滥造之

迹,而是神情并茂,意趣天成。

其作品多次送展多次获奖。汪以俊不仅擅长绘画技巧,且精于粉彩工艺。一支单色的珠明料笔在他手中却能像水墨画一样挥洒自如,浓淡适宜,圆润流畅,毫无滞涩之感,充分说明他对粉彩特性的利用达到何等精妙程度。纵观他的作品,均是花有花形,鸟有鸟势,颇为传神生动。孔雀、白鹤、麻雀或栖或飞,或啄或跃,各具神态。扑蝶捕雀的小狸奴,穿山越涧的梅花鹿,其神其情,跃然纸上;笔调之清新、布局之活络,明显退去了烦琐富丽的宫庭画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汪以俊作品颇多。其中大瓷板画《六鹤迎春>>较好地体现了他的艺术成就。此件作品在立意上表现了百花吐艳,青松呈翠,鹤鸣阳春之景。布局采取“金角银边”构图形式。鹤石花松枝叶交错,穿插自然,虽丰满而不雍容,多而不乱。最令人赞叹的是表现技法的高超,各种树木的纹理被表现得非常精妙。桃树的光滑,牡丹杆的斑驳,其质感使人如临其境。尤其是古松主杆的鳞皮,仿佛是伸手便可剥落下来,真正达到了乱真之地步。

25陈先水

26 熊国

熊国辉,1957年生,江西省

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工艺

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家,系中

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

高岭陶瓷学会会员。景德镇市

美术家协会会员,“辉陶轩”

轩主。他的珍珠釉墨画瓷板系

列陶瓷佳品,深受国内外陶瓷

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并多次被

1

选作政府、高等院校及社会团体的礼品用瓷。熊国辉的珍珠釉墨画瓷板系列陶瓷作品先后获得各种奖项和艺术精品博览会银奖、优秀奖。

27胡光震

28邹国钧

29 刘平刘平,安徽省黄山市人,中国

陶瓷艺术大师。1944年7月

出生于江西波阳,其父刘雨

岑,是已故杰出陶瓷艺术名

家,国画家,景德镇蜚声海内

外的“珠山八友”之一。刘平

师承刘雨岑先生,1975年成

功地设计了著名的“7501”

瓷的“水点桃花”餐具。并被

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陶

瓷世家”称号。1995年9月

由中国陶瓷协会组团“中国

陶瓷艺术家代表团”赴日本

进行学术交流。

2

30 陆如陆如,男,1936年1月生,

江西丰城人,自幼随父学艺,

酷爱陶瓷艺术,拜著名国画家

许麟虗为师,传习技艺。现任

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

高级工艺美术师。擅长中国花

鸟画,陶瓷釉上、釉下综合装

饰,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

展。其父:陆云山(1901-1974)

擅长花鸟,精于新彩研究,有

“八小名家”之誉;其子陆

涛、陆岩继承家艺,兼集当代

画家之长。

2

31王秋霞

32

许明

33 张松

张松茂,男,艺名"芝山松茂"。

原籍江西省鄱阳县,1934年1

月出生于景德镇。曾在轻工业

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

室,专职从事陶瓷美术创作和

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59年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

1988年4月,被轻工业部授

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

陶瓷美术学会理事、景德镇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

西省第七届政协委员,曾任景

德镇市政协第二、第四、第五、

第六、第七、第八届委员。享

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

津贴”。张松茂作瓷画亦作纸

画,主工人物画,擅长画山水,

兼长花鸟画、日用陶瓷花面设

计和大型陶瓷壁画创作均有

上乘之作。曾连续两年去上海

博物馆、南京博物馆、故宫博

物院,临摹馆藏精品和传统纹

样。

2

称:

价:

34袁世

袁世文,男,1947年10月生于

景德镇,江西乐平人,中国陶

瓷艺术大师,江西省美术家协

会会员,景德镇陶瓷协会理

事。他自幼随父袁林学画山

水,并师从著名陶瓷美术家余

文襄、王云泉,长期以来从事

陶瓷粉彩雪景山水的创作和

研究,作品意境深远、笔触雄

浑、莹润雅致、工写兼之。多

次获奖,其中代表作粉彩山水

1992年获“中国工业技术产

品交易会”一等奖;1999年10

月,“瑞雪兆丰年”瓷板参加

北京艺术博览会获奖,并入选

《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精品

3

集》。

35 谢胜

谢胜旺,男,原籍江西省临川

县,1941年10月出生于景德

镇,自幼生长在一陶瓷世家。

谢家至今连续六代人历时百

年从事陶瓷器型、陶瓷民间美

术技艺的实践,其家族形成并

代代相传着陶瓷堆雕绝技,声

名远扬。1949年,谢胜旺随

父谢集贤学习堆雕、刻花技

艺,1968年接受青花瓷画的

练习。多年来,他曾任建国瓷

厂雕刻组组长、美研所主任等

职,现任技术职称高级工艺美

术师,谢胜旺全面继承了祖传

的堆雕、刻花技艺,在新的工

艺、新的材质、新的表现形式

的影响下,他发挥了祖传绝技

的特长,揉迸综合装饰新形

式,设计创作了大量的汲古出

新的陶瓷堆、刻花新品种。他

擅长龙、凤、狮、花鸟、人物

题材的创作,善于将传统图案

饰于新的表现形式之中。作品

大至双万件瓶,小及件内瓶

罐,运用的材质以影青、青花

装饰为主,兼涉高温色釉,釉

上、釉下综合装饰。他的作品

重古意,繁冗疏朗各得其妙;

承家传,巧于求新;趋时代,

自立一格。

2

称:

价:

36周晓松

37王大凡

38孔相卿

39伍建明

40邓肖禹

41毕伯涛

42徐天梅

43 陆云山

44汪少平

45焦建初

46方云峰

47龚耀庭

48章仕保

49汪小亭

50 徐硕徐硕,女,1960年3月生,

江西东乡人,江西省工艺美术

大师。1977年随父亲徐焕文

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入艺

术美术瓷厂美研所学艺,1981

年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

术系毕业,毕业后仍然从事艺

术陶瓷的研究工作,专攻釉上

粉彩山水,多年在景德镇市陶

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是绿

2

称:

价:

宝石玉瓷网签约的著名陶瓷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徐硕擅长陶瓷粉彩,兼现代陶艺综合装饰。1984年应邀到日本参加大型展览并作演示,受到海外华人及日本国人的好评。

51 吴胜

吴胜华,男,为江西省工艺美

术大师,1941年生于江西波

阳。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

瓷学院美术系,1993年被评

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曾先后在

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为民瓷

厂美研所,景德镇陶瓷研究所

从事及专职陶瓷美术创作设

计四十余年。吴胜华擅长粉彩

花鸟和青花色釉综合装饰,亦

精于国画创作。吴胜华在粉彩

花鸟大师余翰青、景德镇“珠

山八友”之一的著名陶瓷美术

家刘雨岑等名师指点下,吴胜

华的粉彩水点技巧达到了炉

火纯青的地步,并在实践中摸

索出一套别有创意的装饰技

法,堪称一绝。另蒙著名国画

家胡献雅老先生垂青,传授国

画创作精髓于他,使吴胜华作

品在构图立意、勾勒皴擦、气

韵设色方面,独具特色,他的

国画作品也被胡老赞誉“气势

飞动可喜”,吴胜华是胡献雅

教授的得意门生。其作品风格

清新隽逸而不失气魄,热情奔

放而不失沉着,构图新颖、色

彩丰富、用笔流畅、气势雄浑,

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1

52 孙燕

孙燕明,1984年毕业于景德

镇陶瓷职工大家陶瓷美术设

计专业。现为江西省工艺美术

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工艺

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高级工

1

艺美术师职称、江西省“五

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西百

千万人才工程候选人。从艺三

十年来,一直在陶瓷釉彩及高

温窑变等工艺领域里不断探

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实践

经验。他对整个制陶工艺程序

--配釉、拉坯、利坯、吹釉、

浮雕、捏塑陶艺、烧制梭式窑

等都能了解和掌握。精通多种

门类的陶瓷技艺,如陶瓷绘

画、陶艺雕塑、现代陶艺设计

等,尤其对陶瓷人物绘画、高

温窑变釉彩和陶艺雕塑的捏

塑等技艺更加熟练。

53

苏琼

54朱祖森

55 余传治

56施鸿光

57张松涛

58邹文侯

59郭汉忠

60

程斌

61梁红军

62陈耀星

63余竹

64余金喜

65江金承

66

王青

67王淑明

68 徐进徐进,1978年生。高级工艺美

术师,“珠山八友”创始人之

一王大凡的第四代传人,师从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怀俊,现

就职于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

院。其作品以人物见长,兼花

鸟、山水、构思简洁、布局新

颖、色彩淡雅,深受各界收藏

家喜爱。

1

69厂瓷

70谢文光

71余少石

72黄昌校

73 彭元

彭元清,男,1939年9月生,

江西临川人。高级工艺美术

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曾任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所

副所长。擅长粉彩工笔花鸟兼

双面对彩特艺。代表作“双面

对彩百蝶图”87公分薄胎门

笠碗创世界之最,获江西省工

艺品美术百花奖“珍品奖”,

“和平之春500件瓷瓶”获国

际精品大赛二等奖,“六鹤同

春”获全国轻工业博览会金

1

奖。《人民中国》和《中国陶

瓷》等杂志发表了他多件作

品。1990年选派到北京亚运会

进行现场陶瓷技艺表演,1992

年至1994年连续三年应邀赴

日本举办景德镇十大名作展。

传略载入《景德镇陶瓷美术百

家》。

74

曾勇

75 汪桂

汪桂英,女,室名"平山草堂"。

原籍江西省乐平市,1931年8

月出生于景德镇。现在轻工业

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专职

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和研

究。任技术职称高级工艺美术

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

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

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

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画师。

1978年被授予景德镇“陶瓷

美术家”称号。汪桂英出身于

陶瓷美术世家,其父汪野亭是

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珠山

八友"之一。桂英擅长陶瓷器

型设计、高温色釉综合装饰,

兼长中国画。工粉彩山水、釉

下彩花卉。

2

76张沛轩

77叶震嘉

78熊梦亭

79 王鹤

王鹤亭,男,(1921--2005年),

陶瓷美术家,号桃源笑山人,

安徽黟县人。瓷都名画家八虬

之一,玉茗窑画院院长,景德

镇市艺术瓷厂十佳十老之一。

1934年曾在江西陶瓷局学艺,

四十年代国民政府用其作品

作为国礼送于美国总统罗斯

福,从此一举成名。1958年后

进景德镇艺术瓷厂画瓷。他从

事陶瓷美术创作六十余年,曾

在景德镇弛名中外的前江西

陶瓷局学艺,拜大名人康达为

师专攻花鸟草虫,尤以画梅著

称,其笔下的梅花千姿百态,

动俏挺拔技法工整满而不繁,

被誉为瓷都梅花大王。专攻花

鸟虫草,尤以画梅见长,兼绘

人物。其作品曾作为国家礼品

瓷赠送给外国领导人,也多次

获奖。其中大型瓷板画“梅花

图”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

奖。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

出和展览,深受各界人士喜

爱,并被收藏。

1

80翟筱翔

81黄晓邨

82石奇峰

83 王云

王云泉,原籍江西省乐平市,

生于1916年,卒于1998年。

11岁时,他读私塾3年,并自

习民间画谱,学人物画,兼习

山水、花鸟。15岁时,父亲劳

累过度,重伤病逝。他承袭父

业只身漂泊,卖艺求生。1936

年春天,经人指点,徒涉景德

镇,进入江西瓷业公司陶业学

校从学陶瓷美术。3年后帮人画“春炉”,开始掌握了瓷画性能,技艺逐精。

王云泉的山水瓷画作品,纯粹继承了景德镇传统粉彩山水瓷工艺,用笔设色一脉相承。进入六十年代,他的画风转入气势磅礴的题材表现。景德镇、乐平两地的多处山野风物,他曾亲临描绘;祖国的秀丽山川,他也涉足摹写。几十年写生活动,不仅陶冶了他的情怀,而且丰富了创作源泉。

1962年,王云泉创作的大型陶瓷壁画《井冈山》,安置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受到江西省人民政府褒奖。王云泉擅长画山水,瓷画国画交相研习,大幅题材多以黄山、庐山、井冈山为主,小副创作多以早年乡村生活及浮梁、乐平一丘一壑为原型。其代表作品《寒林牧归图》4尺8瓷板景致美丽,情趣盎然,描绘了蓝天白云下,柳荫道幽,牧童戏归的江南山野风光,受到行家好评。1974年,王云泉被借调在景德镇市建国瓷厂特制万件大花瓶,他采用青花材料绘写了《庐山》风景。这件作品以其色泽鲜明沉稳,用笔洗练利落,晕色柔和清明,陈列于北京饭店,受到国际友人的赞誉。王云泉虽扬名海内外,却不以名人自居,他克勤自俭,洁身自好,以绘事为乐,培养了不少瓷画山水人才,并助人于危难之中。他的学生大都是从平民百姓家发现培养的,其中不少已成为当今景德镇陶瓷美术界山水瓷画的高手、名人。1961年,王云泉被授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

分会会员。

84王步王步(1898——1968),字仁

元,号竹溪,晚年作品常署

“陶青老人”,江西丰城人。

1959年被景德镇市委市政府

授予“陶瓷美术家”。以擅长

青花著称(其父王秀春

1851-1904年精于青花,是当

时绘制青花高手)从事陶瓷美

术创作达六十余年之久。创作

釉上、釉下、堆雕、刻花等作

品无以计数,尤其精于青花瓷

的绘制,借鉴水墨画技法创作

青花,被誉为“青花大王”他

的陶瓷艺术作品被国内外博

物馆、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珍

品,广为收藏。

2

85崔雪华

86何许

何许人(1882—1940),原名

处,字“德达”,乳名“花

子”,后改为“华滋”,安徽

省南陵县人。以陶渊明《五柳

先生传》中“先生不知何许人

也”句,更名为何许人,景德

镇“珠山八友”之一。何许人

曾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仿

古高手,自己又开设“红店”

自产自销,设帐授徒,著名花

鸟画家、雪景大王邓肖禹、余

文襄就出自其门下。曾在北京

客居数年,结识许多前清的八

旗子弟,前朝遗臣贵族;在

与他们的交往中,临摹了大量

的宋元大家的作品,扩大了自

己的绘画视野和审美情趣。

1

87 陈庆

陈庆长,男,1933年9月出生

于江西省南昌市,省高级工艺

美术师。1955年毕业于江西师

范大学美术系,同年调轻工业

部陶瓷研究所工作,1957年赴

捷克见习陶瓷装饰工艺,1966

年赴西欧七国考察,回国后从

事外销瓷贴花纸设计及试研

凹版印花、真假腐蚀金装饰

法。其中真假腐蚀金装饰法在

景德镇、唐山、醴陵等产瓷区

得到普遍推广应用。陈庆长除

了山水花鸟外,唯对画鱼情有

独钟,在长期的陶瓷美术创作

实践中,对原材料的配制不断

进行探索和完善,对工具的创

新和运用以及对鱼类生活不

断深入的观察,终于悟出一种

与传统截然不同的表现方法

一“工写并用”,此表现方法

一问世就得到了社会上广大

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因而形成

了自己的独特表现风格。

2

称:

价:

88汪鹤林

89蓝国华

90 李峻李峻,男,生于1940年,又名李

进,江西石城人。师承王大凡,1979

年获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

1993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

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于

中国轻工陶瓷科学研究所从事陶

瓷艺术创作研究。系中国工艺美术

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

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高

级工艺美术师。

1

称:

价:

91汪野亭

92金品卿

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

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世”。就在这个时候起,景德镇地区就已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到了晋代,据载有个名工巧匠趟慨,曾为当时景德镇地区瓷器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被后人尊称为“师主”,历朝立庙祭祀。随着时代的进展和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景德镇制瓷技术也有所提高,产品运销各地。公元583年,南朝皇帝陈叔宝为了造豪会的庭壹楼阁,诏令这里的窑户烧造雕镂精巧的陶瓷柱石。不久,隋朝建立,隋炀帝又要这里造狮象大兽两座献给皇宫。这都说明,当时景德镇地区的制瓷业已有相当的技艺水平,瓷器产品也有了较大的影响,以致引起了最高统治者的注意。短促的隋朝倾圮之后,强盛的唐帝国继立,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又让昌南镇的景德镇地区瓷业有了更大的发展,出了两个名人,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据志书记载:“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陶玉是镇里的钟秀里人,他所烧的“陶窑”瓷器“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这些文字记载说明了一个事实:当时的景德镇地区从汉到唐,不仅一直从事陶瓷业生产,而且经过近千年来的探索和追求,早已从制陶阶段进入制瓷阶段,唐代的瓷器已有相当成就,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唐代着名文学家柳宗元代饶州刺史元崔写了《进瓷器状》赞颂了这里瓷器的美好。当然,上面所述的这些情况还只限于文字,记载着名的陶窑、霍窑,遗址也还没有被发现,本世纪五十年代在景德镇市区周围黄泥头、白虎湾、腾梅亭、湖田等地发现的五代窑址,以及挖掘出来的大量碎片,却以实物证明了那个时期这里烧造出来的瓷器主要是和白瓷,且以青瓷为多。器型主要是盘、碗、壶、水盂、碟等。瓷胎有厚有薄,釉色近似越窑的色彩,略带绿色,与玉器很象,被称为“假玉器”是很贴切的。五代时,这里除烧制青瓷外,又是南方烧造白瓷最早、规模最大的窑场,仅白虎湾一处就有30多座,可见一斑。从现存的大量出土资料看,白瓷色调纯正,纯白度高达70度,吸水率、透光度都达到现代瓷的标准。瓷质远远超过了越窑,冠于当世,从古至今景德镇瓷器与中国的文化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渊源。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为被人们称为“瓷都”的景德镇,不仅制瓷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造出的瓷器驰名世界,享誉九洲。“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 景德镇地处江西省东北部,原系浮梁县治。东晋时期名叫新平镇,唐朝改为昌南镇(又号陶阳镇),宋代景德年间始称景德镇,一直延用至今。

陶瓷在中国发展史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文化 这个时期较为有名的是后周世宗的柴窑,以天青色为主,世宗评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所以有「雨过天晴青」的美称。陶路上记载「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可略知其制作精美。 越窑到了五代,一度成为吴越王钱氏的御用器皿,臣庶不得享用,因此当时又称为「秘色窑」,皆属於青瓷的制造。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集瓷器之大成 后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元朝时期陶瓷文化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中国近代陶瓷创作名家一览表

中国近代陶瓷创作名家一览表 三画 广国华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泰光绪年间 万兴光绪年间 万云岩约1910—1950年 万子铭光绪年间 万辅廷光绪年间 子云光绪年间 子珍光绪年间 子环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良民国年间 义茂光绪年间 义隆光绪年间 义兴光绪年间 义太和光绪年间 马庆云生卒时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一起咸丰-同治年间。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饰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民国年间 四画 少山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画见长。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王少维(1862——1908年),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王恩怀 王声怀(1930-1992)王宗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1932-1982)王宗次子,长青花。 王雪如民国末 王歧山光绪年间 王琦江西新建人,号碧珍,又号陶迷道人,斋名“萄萄斋”。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1922年当选为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副社长。珠山八友成员。 王大凡王大凡以人物仕女画见长,师从改七芗、沙山春、费晓楼,后集诸家之大成,画风工细逸丽。创“落地设色彩”工艺,即彩画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色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绿。人物形象生动,画面赏心悦目。1915年创作的“富贵寿考”人物画瓷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奖。 王震字一亭,号白龙山人。1867年生,1938年卒。 王步字元仁,号竹溪道人,晚年号陶青老人。1869年生,1968年卒。丰城县长湖竹溪人。画路较宽,艺术创作涉猎釉上、釉下瓷画和堆雕、刻花、作品较多,尤精于青花分水技法。王炳荣同治光绪,长花鸟。生卒年不详,以瓷雕艺术著称,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与晚清著名瓷雕家陈国治齐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对此有所记载:“雕瓷之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所作作品,精细中饶有画意,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极

中国陶瓷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中国陶瓷发展得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中国就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得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得进步与发展做出 了许多重大贡献。 陶瓷得产生与发展,实际上就是同人们得生活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得、大约在70万年以前得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就是陶器产生得初始。陶器得发明就是人类文明得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得新得一页, 具有重大得历史意义,就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得一个里程碑、 从传说中得黄帝尧舜及至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就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得。其中有较为典型得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得稍晚得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等,解放后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得彩陶器,令人叹为观止。夏、商、周朝时期得陶瓷文化。商朝殷虚得遗址中挖出得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得硬陶,这些陶器上得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得甲骨文与青器有密切得关系。青器得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得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得发展,带釉得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秦汉-古代得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得建筑,如秦代得阿房宫与汉代得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 得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得规模。 唐朝时期得陶瓷文化。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得境界,而跨入真正得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得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得关键在於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就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就是真正进入瓷器得时代。唐代最著名得窑为越窑与邢窑、? 宋朝时期得陶瓷文化—集瓷器之大成。後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宋代得陶瓷氏我国得鼎盛时期,「宋瓷」也就是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得成就,即使後人仿制也少能匹敌。?元朝时期陶瓷文化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得发展,如青花与釉里红得兴起,彩瓷大量得流行,白瓷成为瓷器得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後明清两代得瓷器发展,得到很高得成 就、

景德镇陶瓷行业调查报告

景德镇陶瓷行业调查报告 据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早在汉代景德镇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雄踞长江之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1953年6月国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地级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50万。 景德镇以陶瓷闻名于世,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旧时家庭作坊的民间艺人开始自发生产和经营陶瓷业,而90年代开始随着国营陶瓷企业的衰退,各级工艺美术师和瓷厂技工逐步走出企业转向个体经营,私营陶瓷生产企业开始兴旺。 景德镇陶瓷产业主要分为艺术瓷和日用瓷二大类,但由于今年景德镇的陶瓷企业对市场的变化未能快速反应,已丢失了相当一部分的日用瓷市场,外地产瓷地区如潮州已占据了日用瓷市场的主导地位,佛山的建筑卫生瓷也是市场的领导人。现时景德镇陶瓷的优势主要在艺术瓷,据调查的情况来看,店铺也以经营艺术瓷的居多。 陶瓷市场主要分为以下二类: 一类是自发形成的陶瓷市场,分布很散、细分程度不高、市场结构管理乱、道路人车混杂、鼓舞环境差、消防隐患大。产品品质、陈设低档和购物环境差的原因造成陶瓷产品大多走着低档价格路线,但市场很活跃,人气旺。主要有解放路、樊家井、东风瓷厂(现已改成国际贸易广场)、老厂、雕塑瓷厂。

中国陶瓷发展现状及分析(内部参考)

中国陶瓷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陶瓷的历史悠久灿烂 在我国古代,制陶业已经有辉煌、独特的成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有许多已不仅仅是生活日用品,而且具有明显的艺术倾向成为陶制艺术品,如代表制陶业突出成就的彩陶和陶塑。 随着制陶业的发展,自殷商时代早期,即已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至东汉时期,浙江的越窑出产了成熟的青瓷,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瓷器业的成熟。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瓷器史上属于起步发展阶段,青瓷一统天下,烧造的地域进一步扩大,但也有少量的黑釉瓷和白瓷被发现。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民族的融合及佛教的传入,促使陶瓷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到了北朝晚期,白瓷首先在北方出现,这说明制瓷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胎釉中的含铁量受到控制,克服了铁的呈色干扰,为后来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白瓷的成功烧造,是中国瓷器史上新的里程碑。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商业贸易空前繁荣,推动了制瓷业的进步和瓷器市场的扩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越窑为最典型的代表,瓷胎轻薄致密,釉层晶莹细润,取得了极高的瓷艺成就。唐代邢窑白瓷为所谓“北白”的代表,瓷胎、瓷釉白度都很高,瓷胎坚实、致密,叩之发出金石之声。中晚唐时期,青、白瓷烧造进一步成熟,黑、黄、花瓷及绞胎瓷器成功烧造,以唐长沙窑为代表的彩瓷、唐代青花器的出现,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比较简单的抗衡,从唐末五代开始,中国瓷器史上开始出现了名窑林立的局面。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继汉唐之后的第三个繁荣时期,科技、文学、艺术和手工业高度发达,陶瓷业蓬勃发展,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地方风格浓郁,可以概括为“六大窑系”和“五大名窑”。 瓷都景德镇在元朝时崛起,并以青花瓷、釉里红瓷和卵白釉枢府瓷驰名天下。中国陶瓷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呈现出灿烂辉煌的景象,各类陶瓷艺术品璀璨生辉。以青花瓷为代表的彩瓷兴盛起来:五彩、斗彩、素三彩、釉下三彩、珐琅彩、粉彩等等,明清彩瓷集陶瓷艺术之大成,极富艺术魅力。颜色釉瓷的烧造进入炉火纯青的境界,单色釉品种不断创新:霁蓝釉、祭红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黄釉、孔雀绿釉等等。制瓷技术也有新的突破,陶车旋刀取代了竹刀旋坯,并开始运用吹釉技术,瓷器的质量与数量由此迅猛提高。

中国瓷器介绍

一,题目:中国瓷器之宋瓷 二,摘要: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 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 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 中国(china)同为一词。而中国历代瓷器又以宋瓷最为有名。宋代 是中国陶瓷发展的辉煌时期,不管是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 面,均位于巅峰地位。 三,关键词:起源发展特点分类代表 正文:.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 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下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从宋代始,官、汝、钧、哥、定、龙泉等瓷窑的产品,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工艺,官窑、哥窑、汝窑以釉色润滑如玉、器型浑厚稳重、开片纹理疏密、布局有致而闻名,其中,汝窑为铁还原釉之景高成就,是青瓷之代表,制作精纯,釉色腴润,青色中尚隐含淡碧与浅粉红色,为任何青瓷所难及;官窑器色纯青,虽略逊於汝窑,但胎质之淘链,仍甚精细;哥窑亦属於青瓷之一种,但颜色每与米色相近,且以纹片出名;定窑以白瓷、刻花、印花而见长; 钧窑以釉色变化形成窑变的艺术效果,堪称一绝,其窑变最为著称,色彩鲜艳,光泽照人. 其中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好似晚霞般光辉灿烂,其“窑变色釉”釉色变化如行云流水.龙泉则以青釉.器型丰富为特色,翠绿晶润的“梅子青”则是是宋代龙泉窑中上好的青瓷。https://www.360docs.net/doc/5612541252.html, 在单纯的素色釉中,宋瓷不仅重视釉色的美观,并且追求釉的质地之美。由于釉料配方的发展,从以前的稀淡的石灰釉改变为粘稠的石灰碱釉,出现了如堆脂凝血的凝重深沉的质感。我们从宋代汝瓷、龙泉青瓷上可以看到这种效果,钧瓷也是如此、宋代越窑的青瓷在唐代就很有名,被誉为“如冰似玉”的美丽,但是从实物中看,真正取得如冰似玉效果的要算宋代的龙泉青瓷和青白瓷了。

景德镇陶瓷美术界获得荣誉称号人员名录

一、景德镇市政府授誉的陶瓷美术界人员 第一批授誉人员(1959年) 陶瓷美术家(33名) 王大凡王步王雪如王锡良毛龙汲叶震嘉刘雨岑毕渊明汪以俊余文襄余翰青吴成仁吴康张志汤张松茂张景寿杨泰川杨海生李盛春周国桢周湘甫段茂发赵惠民徐天梅龚耀庭黄海云章鉴曾龙升程兆鑫蔡寿生蔡金台潘金台潘庸秉魏荣生 陶瓷美术设计师(55名) 万覆中于锦常方庭于晓帆壬冬苟王希怀王云泉王泉水邓肖禹叶冬青石宇初刘仲卿刘祖燃朱明朱祖森朱长茂朱受之任庚元胡泰茂江显亨陈先水邹国均邹镇钦汪小亭汪桂英汪起榜邱光何念琪陆云川张新喜李永光施尔才施鸿光欧阳光赵金水胡诗看聂清泉聂杏生聂物华郭如意倪家训徐成涂菊青章仕保章文超黄晓村黄富荣康家钟崔祥燕程子旭童竹村曾山东熊晓峰熊梦轔谭有根 陶瓷美术设计员(105名): 万仁保万柏斗万凤祥于家爵于通景邓必诏王声怀王鹤亭王一亭王志友方根才方永禄刘乾喜刘子祥帅欢喜吴元清吴贤良吴谱生朱先喜朱发观朱新保孙顺寿伍发元张湖张彬张德生张金祺鄢厚生陈云峰陈振中陈庆长陈跃星陈垂谷李雨苍杨树林时幻影余贵水宋木生陆如汪少平胡茶保金运言周智义周遇员郑管杰郑瘦梅郑均鼎罗来育陶鼎鼎施林鉴施炳莲段庆舜姚德明徐慵纲徐观松徐才喜高学林涂振生袁子余敖茂林梁文庭殷经树钱焕章黄国昌黄凤绥黄金山黄生根曹献庭曹宗培曹正东章达谢集贤曾文卿程金根傅长发傅尧笙彭科长彭兆贤游海滨雷火莲蔡锦标蔡金根熊维祯熊意奇谭云亭戴金生戴仕荣(缺18名) 第二批授誉人员(1961年) 陶瓷美术家(8名) 王云泉王晓帆刘仲卿李永兴张松涛胡献雅章仕保曾山东 陶瓷美术设计师(23名) 王隆夫王筱兰王恩怀王福保尹一鹏邓必浩刘保仁陈会赵陈功金陈茂松陈冀定杨银座何水根卓安之胡明玫胡芦施振英徐焕文程金水程玉筠詹昌彬雷锦顺管定华 陶瓷美术设计员(72名) 王承显王一平王梓梁王宗玉王庆达王光魁孙金旺詹大模刘镇南刘耕詹铁成石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就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就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与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就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与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就是制瓷原料必须就是富含石英与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就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就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与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就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就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与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与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就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

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与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与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就是一例。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就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

硬笔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硬笔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应网友要求,发些现代名家硬笔书法作品,以作为选贴参考.以下排名不分等级。▂_▂_▂_▂_▂_▂_▂_▂▂_▂_▂▂_▂_▂▂_▂1、 田英章,l950年生于天津,字存青、存卿,书法研究生,国家人事部干部。先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田英章系书法世家,自幼3岁时和其兄田蕴章习练书法,主功欧楷,兼学二王及历代名家碑帖。是屈指可数的楷书名家。硬笔楷书偏与秀丽飘逸,虽说他楷书学欧,毛笔在当今也是屈指可数,硬笔笔法感更贴近与《灵飞经》。现在市场上的字帖太多了,字库编排,要知道字库在制作过程中,经过软件 调整秀气,难有手写之美,也造成了很多人认为他的硬笔楷书太过于“魅化,抗肩过重”等特点。也难免会对他的硬笔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倦之感,但是他的手写体个人觉得依旧很美,灵飞经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也不要让字库误导了田师在硬笔上的成就。之前也有分享过他的老字贴,90年出版的,喜欢的可以点击“硬笔书法技巧”查看历史消息。2、 卢中南,1950年12月出生。祖籍河南济源。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设计处处长、研究馆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评委。

学欧体,擅长楷书,笔法秀美不失丰盈,结体端正,不扬不俗,柔中带刚。主页君手中也有卢中南老师的《欧阳询楷书全集 临本》,不胜美哉。 金书《兰亭序》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3、 吴玉生,1959年生,江苏人。多年临池不辍。担任过中国硬笔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华艺硬笔习字会副会长、中国书协函授培训中心副教授、中央电视台硬笔书法讲座主讲人和全国、全军书法赛事评委、编写出版书法教材字帖数十种。被北京市教育局评为“优秀书法辅导教师”,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遴选为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写字》课本规范字书 写人。国家行楷手写体规范字形样本字书写人。吴玉生是软笔、硬笔都颇有建树的书家,多年的教学实践,吴玉生总结 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和练字方法。 硬笔特点:温润秀劲,中宫紧凑且形态生动。特点非常易与掌握。 4、荆霄鹏 田英章弟子,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砚田书院特聘教授、《语文报·书法版》特约编委、特约高级书写员、《书法报·硬笔 书法》特约创作员、大众书画院学术委员、关公书画院院士、傅山书画院院士。荆霄鹏,字昊之,田英章先生入室弟子,清

景德镇大师资料

一、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王锡良,男,1922年2月生,安徽黟县人。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书画院院长。他出身"陶瓷世家",少年时随叔父"珠山八友"王大凡先生学艺,1954年进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研究,擅长陶瓷粉彩人物、山水、花鸟。作品笔力老道,构图严谨,师法自然,技艺精湛,形神兼备,超凡脱俗,享誉国内外。曾多次应邀赴国外举办陶瓷名作展览,不少作品被国内外馆藏机构收藏。"黄山大型陶瓷壁画"、"粉彩春风拂栏露华浓瓷瓶"等分别获国内专业奖,并在《人民日报》、《美术》与《中国陶瓷》等报刊发表。传略载入《中国美术辞典》与《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名人辞典》等书典。 二、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张松茂,男,1934年1月生,江西波阳人。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景东瓷业有限公司艺术顾问。他出身"陶瓷世家",多年在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研究陶瓷装饰人物、山水,善画花鸟、雪景。作品技法细腻,朴实自然,富有新意。代表作"井岗春色大型陶瓷壁画"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为美国布莱德福特彩盘中心设计"北京颐和园"、"四季花鸟"两套系列彩盘,世界发行。重新创作绘制的"紫归牡怀图粉彩瓷板"作为江西省人民政府送香港特区政府成立的礼品。曾多次应邀赴国外举办陶瓷名作展览和技艺交流,传略载入《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家辞典》等书典。 秦锡麟,男,原籍江西省南昌市,1942年5月出生于江西余干。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研究》杂志社社长、主编,系中国陶瓷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陶瓷美术设计中心副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陶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瓷都景德镇陶瓷企业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景德镇市文联副主席、景德镇书画院副院长、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秦锡麟由于成绩卓著,多次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1987年被国家科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8年被轻工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被新加坡陶艺协会聘为该协会唯一的国外顾问。秦锡麟从事陶瓷艺术研究与创作已达40年之久,其陶艺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感和东方艺术特色,并在历届全国性评比中获金牌奖二项、银牌奖一项、第一名二项、第二名一项、一等奖五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七项、优胜奖九项。他的作品多次选到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比利时、意大利、澳大利亚、巴西、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和联展,单件陶艺作品售价创国内作者最高纪录,已有六十多件作品被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工艺美术馆收藏,并有不少作品被国家领导人当礼品赠送给外国首脑。近年来,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四十多家报刊及二十多家国内外电台、电视台对他的艺术创作作了高度评价和介绍,并在国内和日本、新加坡出版了《秦锡麟陶瓷艺术品选集》、《秦锡麟陶瓷艺术作品集》、《秦锡麟陶瓷艺术》和《秦锡麟陶瓷艺术文集》。由于秦锡麟成绩卓著,1988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国家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连续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三、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唐自强,男,1940年1月生,湖南长沙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器,发明于伏羲神农之时,而瓷的名称,则始于汉代,真正成功于李唐。宋世,瓷业大盛,定、汝、官、哥、均,名垂千古。明人继之,宣德、成化之作,尤为特出。清代,则古雅浑朴,不如前人,但是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乾所制,更有出类拔萃之概. 就瓷器的功能而言,主要有以实用为主的日用瓷和以观赏为主的艺术瓷,除此尚有卫生建筑和特种工业瓷等;就瓷器的装饰工艺而言,有釉下装饰、釉上装饰、釉中装饰、高低温颜色釉装饰、色釉彩装饰和多种工艺综合运用等几大装饰类别,工艺品种和表现形式琳琅满目,各具特色。 20世纪中国瓷器艺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两大阶段。前半葉,中国社会并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国无宁日、经济衰败、民不聊生。尤其是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在这样的国运天时下,整个陶瓷事业濒临于人亡艺绝之境。然而,也有不少有志之士与爱国的陶工及匠师们结合起来,为陶瓷的发展而拼搏努力。醴陵釉下五彩能在本世纪初创制出来,不能不说是个乱世之奇。活跃于20年代后的景德镇“珠山八友”,将文人画技法和审美意识带人瓷壇,形成了一代画风,其余辉至今犹存。在制瓷技术上,先后引进和小规模地试验了煤窑窑炉设计及烧成技术,新法选矿及粉碎技术,机械练泥和成型以及吹釉技术,石膏模具使用,注浆成型技术,新彩及釉上、釉下贴 花装饰工艺等。它为后来的瓷器艺术改善了工艺条件,推广了先进技术。但整体上说,本世纪前半葉是中国瓷器艺术黯淡失色的历史时期,直到本世纪50年代,长期动荡的社会得以安定,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家对整个工艺美术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实施了一系列较大举措:如把“散之四方”的能工巧匠重新组织起来,提高其待遇,鼓励其带徒传艺;各地陶瓷研究

[古今书法名家作品]书法名家作品

[古今书法名家作品]书法名家作品 在古代我国有很多的知名书法家,而书法传承至今,我国同样是出现了很多的知名书法家,那么古今书法名家的作品各有什么的特点。下面是为你的古今书法名家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自古以来,书法这门艺术,以文字为凭借,以书写为基础,以文学为彰显,以生活为内容。20世纪换第一次“换笔”,从毛笔换成钢笔,21世纪第二次“换笔”,从写字变成敲字。两个世纪、涉及亿万人的两次“换笔”, __改变了书法的生存环境、生存形态、生存意义和生存价值。 于是,一个严酷的现实摆在我们眼前,书写的基础已经不在,那么书法大家何以产生?曾有人问我,问的很有意思,他说:“你说为什么古代大书法家的字也不整齐?字,好坏我不懂,但一行一行写得齐不齐我看得清。我一看,挺大的书法家的墨宝遗存,怎么把字行写歪斜了呢,你说他为什么写不正?!”这就触及到一个书法艺术本质的问题,很关键的问题。古人书法,是有话要说;今人书法,是有字要写。 于是,古人—大师级的书法家也会把字行写歪斜了,比如《伯远帖》。东晋王珣确实没有把字行写正,却有正当理由,他当时不是在笔会现场“做字”,而是在写信。今人——赶场做书法表演的“大

师们”,是断然不会把字行写歪斜了,否则是卖不出大价钱的。所以说,书法为物,鉴赏不难,天然为上,做作为下。“有话要说”而形成的书法作品,从生活中来,由心灵涌动,带着一片真纯、诚挚的情感信息,会让我们感到生命浸润其间的特殊魅力。 而“有字要写”才制作的书法作品,很难称之为艺术作品,只不过是产品而已,它没有自然而然的生活流动,不见由内而外的情绪宣泄,更谈不上生机郁勃与血性张扬。 当社会上、生活中书写的基础已经普遍动摇,我们的书法如何根深蒂固,并且枝繁叶茂?这的确值得书法家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人们去认真思考。古代书法艺术繁盛,流派炫彩,名家辈出,大作频仍,概因民间知识阶层以笔墨为生,朝廷科举制度取士以书写为凭,更有唐玄宗、宋徽宗、南唐李煜、清乾隆等许多皇帝痴迷翰墨,追星于文场巨擘。 从奠定书法艺术地位的秦代政治家、文学家李斯开始,两千两百多年来,历史上鲜见没有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身份的书法家存在。蔡邕、陆机、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蔡襄、苏轼、米芾、文徵明、董其昌、陈继儒、朱耷、傅山、姚鼐、翁同龢……并非只是字以人贵,而是字因人异。天赋异禀之人,势必挥洒淋漓。故而世间书法传世之作,大多出自历史功勋、才华彪

上海博物馆之中国陶瓷简介

中国陶瓷简介 一、陶器的起源:陶器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而出现的,制陶的发明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以及与火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泥土或粘土经火焙烧后而变硬,促使原始先民有意识地用泥土制作并焙烧成他们所需要的器物。 二、陶器的主要制作方法: 1泥条盘筑法 泥条盘筑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简单地讲,就是将拌好的粘土搓成泥条,从器底依次将泥条盘筑成器壁直至器口,经拍打并抹平器壁盘筑时留下的沟缝,然后入窑烧制。 2轮制成型 轮制成型是在盘筑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制陶技术,它借助于称为“陶车”的简单机械对陶坯进行修整,“陶车”是一种圆形的工作台,台下面的中心处有圆窝置于轴上,可围绕车轴作平面圆周运动。将陶坯置于工作台面的中心,推动台面旋转,便可用手或借助工具对器形进行修整,例如大汶口文化的黑陶高柄杯,器壁薄匀,即是用轮制法制作。 三、瓷器和陶器的主要区别及原始青瓷: 原始瓷是在我国首先出现的,这与我国许多地区分别蕴藏着丰富的瓷石、高岭土原料有关。原始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商代。之所以称它为原始瓷是因为它属于瓷器生产的早期和低级阶段,吸水率和显孔率都比较高,釉层薄而且容易剥落,制作工艺比较原始。 四、绚丽斑斓的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称。多用白色粘土作胎,以含铜、铁、钴、锰等金属元素的矿物质为着色剂,配制低温釉,施于坯体表面,在800-1000℃左右低温中烧成。其彩色并仅限于三种颜色,一般有绿、黄、蓝、白、紫等多种色彩,但以黄、白、绿

为主。唐三彩主要用于随葬。常见的有瓶、钵、罐、盘、杯、碗、盂、枕等普通生活 器皿,此外,还有各种动物和人俑及建筑、家具等等。唐三彩雕塑的工艺成就在世界 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五、宋代五大名窑简介 1汝窑,主要特点:烧造的年代极短,约在北宋晚期宋徽宗统治时期,其特征为天青釉,香灰胎,细开片,圈足多包釉,底心有“芝麻钉”痕。窑址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 2官窑,主要特点: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釉有厚、薄两种,纹片大、小均有,釉 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北宋官窑和南宋修内司官窑窑址未明,南宋郊坛下官窑 窑址在杭州南郊乌龟山。 3哥窑,主要特点:釉色以灰青为主,以纹片为装饰。其中有一种大小纹片相结合者,大纹片呈黑色,小纹片呈黄色,有“金丝铁线”之称。窑址未明。 4定窑,主要特点:以生产白瓷为主,釉色白中闪黄,有“象牙白”之称,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与剔花多种。由于采用覆烧工艺,进贡皇家的上等产品多包镶金、银、铜口。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 5钧窑,主要特点:因为铜在还原气氛中呈现红色,所以钧窑利用铁、铜呈色不同的 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的多种釉色。窑址在河南省禹县。 六、明清主要瓷器品种简介 (一)釉下彩:在成型的胎体上用色料绘画、上釉后入窑高温烧成的瓷器品种。特点 是彩在釉下,永不褪脱;用手扪之,光滑平整。 1青花: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 2釉里红:在瓷胎上用铜料绘彩,施釉后,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 (二)釉上彩:指在已烧成瓷器的釉面上用材料绘画进行装饰的品种,因彩在釉上, 用手扪之,有凹凸感。釉上彩品种需要二次烧成。先在窑内烧成瓷器,再经彩绘后, 入彩炉烤烧,温度在750-900℃左右。 1五彩:明宣德已有五彩。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五彩瓷,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 彩色和釉上多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盒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取代了青花五彩。

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名录

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名录 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授誉五批共23名) 1.第一批授誉1名(1979年8月) 王锡良 2.第二批授誉2名(1988年4月) 秦锡麟张松茂 3.第三批授誉4名(1993年12月) 王恩怀李进王隆夫唐自强 4.第四批授誉5名(1997年9月) 戴荣华张育贤熊钢如刘远长徐庆庚 5.第五批授誉11名(2006年12月) 王怀俊杨苏明徐亚凤何叔水余仰贤黄卖九宁勤征赖德全饶晓晴李文跃李菊生吴锦华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12月授誉一批共9名) 汪桂英刘平戚培才舒惠娟熊汉中陆军陆如涂金水曾维开 二: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授誉五批次共119名,其中23名已晋升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1.第一批授誉18名(1995年4月) 戴荣华王恩怀李进王隆夫刘远长张育贤徐庆庚唐自强熊钢如王怀俊田慧棣李恭坤杨苏明戚培才徐亚凤章文超黄卖九熊汉中 2.第二批授誉8名(1997年) 候一波裴足喜刘平舒惠娟何叔水彭竞强曾维开余仰贤 3.第三批授誉19名(2001年4月) 程曲流李文跃夏忠勇王采胡光震章亮沈盛生宁勤征徐子印赖德全曹木林张正海涂翼报吴胜华刘伟饶晓晴袁世文蓝国华朱正荣 4.第四批授誉28名(2006年6月) 王怀治方文贤王秋霞王跃林王淑凝冯叔文孙同鑫孙燕明李一新张吟玲余效团赵紫云邱含陈敏戴玉梅范敏祺俞军赵明生胡景文俞海青聂乐春涂序生徐江云黄水泉黄勇喻冬华曾亚林程永安舒立洪 5.第五批授誉46名(2010年1月) 周鹏王卫平喻木华钱梅玲李映华张中闻傅长敏吴能徐硕杨青熊国辉洪南雨蔡玲玲涂志浩刘清云曾瑾梁小平高峰邓幼堂江建民杨曙华涂少波解强李少景武育伦汪春麟刘志为欧阳桑徐岚赵美云邱启先余磁

主要功能陶瓷器件的现状及趋势

主要功能陶瓷器件的现状及趋势 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是各种电子、通讯、信息、军事及航天等消费或工业用电子产品的重要组件。MLCC由于其小体积、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及适于SMT技术等优点而发展迅速。目前,电容器市场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市场潜力上来看都以陶瓷电容器份额最大。全球MLCC产量随着IT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增长,国内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例近年来也有较大的增长,我国已经逐渐成为世界MLCC的制造大国。 目前MLCC的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是微型化、高比容、低成本、高频化、集成复合化、高可靠性的产品及工艺技术。当前MLCC需求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手机、P4主板、DVD、数码相机和PS2游戏机等。手机对MLCC的要求特点是:数量大、尺寸小、质量高。在手机应用领域里,日商凭借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基本垄断市场。国内企业在手机配套实力明显不足。 片式陶瓷电感器: 多层片式电感类元件包括了一大类具有叠层式介质/线圈结构的新型电子元件,是电感类元件发展的方向,也是三大类无源片式元件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大类。目前,这类元件已形成了规模相当大的产业和近百亿美元的国际市场。片式电感器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移动通信、计算机、音像产品、家电、办公自动化等。大屏幕彩电等新型家电产品也是片式电感器的重要应用领域。预计在今后若干年中,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数字电视、高速计算机、蓝牙产品等新一代数字化电子产品的推出和世界各国EMI控制标准的相继制定,对各种片式电感类元件,特别是抗EMI类片式电感元件的需求将急剧上升。因此从整体上看,片式电感器的市场前景将十分看好。 片式电感器的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欧洲、韩国、我国的台湾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日本是生产片式电感器最早的国家,TDK、村田、Tokin和太阳诱电都是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的厂商。其中TDK占全球片式电感市场的32%,村田的市场占有率是18%,太阳诱电为16%。 目前片式电感器元件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抗电磁干扰成为片式电感类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高感量和大功率;高频化;集成化。 片式微波电容器: 陶瓷电容器除在技术上继续向小尺寸、大容量、介质薄层化方向发展外,高频化也是一

中国陶瓷馆旅游简介

中国陶瓷馆旅游简介 陶瓷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中国陶瓷以其独特的魅力远播海内外,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五大瓷都”之一。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早在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淄博地区就开始了陶瓷生产。西周初,齐国始专设“陶正”官,管理陶器生产,并在齐都城内设立制陶作坊,从事陶器的专业化生产。魏晋南北朝前后,淄博地区的陶瓷生产完成了由陶器向瓷器的过渡。唐宋时期,陶瓷生产技艺日趋精进,规模不断扩大,窑址星罗棋布,逐步形成了淄博特色,出产了一批颇有影响的陶瓷名品,寨里窑的青瓷、磁村窑的黑釉瓷、博山窑的绞胎瓷和彩瓷等都曾名噪一时。明清时期,淄博陶瓷产品器型厚重,装饰独特,产销两旺,形成了以博山为代表的陶瓷生产和销售中心。 淄博陶瓷博物馆设在淄博市展览馆三楼,展示面积40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展示面积最大、品种最齐全,展示水平最高的现代化陶瓷博物馆之一。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的后李文化至今8000多年以来,淄博出土、生产和收藏的各类陶瓷精品2500余件(套),其中古代展品249件。展厅分前言区、综合展区、古代和近代展区、现代展区、陶艺创作区、陶瓷精品销售区和广告区七大部分。古代展品中有享誉海内外的北朝青釉莲花尊、宋代雨点釉、茶叶末釉、绞胎瓷、粉杠瓷等淄博陶瓷名品,也有龙山文化蛋壳陶和宋代的影青执壶、定窑碗、哥窑碗等稀世珍品。现代展品按不同用途和艺术风格分建筑陶瓷、园林艺术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现代陶艺、刻瓷和高科技陶瓷几大部分进行了分类陈列,展示了淄博陶瓷的最高艺术水平和发展成就。在陶艺创作区--"陶苑",观众通过现场亲手制作,能够尽情领略陶艺创作的乐趣,增强对陶瓷文化的感性认识。 淄博中国陶瓷馆,坐落于淄博市中心文化广场(淄博市张店区西四路中段),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是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展品最全的专业陶瓷馆。 综合展厅的陶瓷主题半景画,高4米,长30米,游客置身其间,仿佛乘坐时空列车尽情穿梭于陶瓷艺术从过去、现代走向未来的辉煌历程。 古代展厅古朴典雅,收藏了众多国家宝贵文物、历代珍品计450多件。 现代厅、国际厅简洁明快,荟萃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品和美、英、德、法、日、韩、台、港等国家和地区著名陶艺家的艺术精品计2600余件。 沂源九天洞旅游简介 位于秀丽的鲁山南麓,1991年正式向游人开放,后经多次继承性扩大开发,但设施相对比较落后,科学含量低。2001 年初,中国著名的洞穴科学家、中国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为首的设计组对九天洞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调查、鉴定与设计,并完成了灯光改造工程,使九天洞的面貌焕然一新,其科学化与现代化设计均居全国游览洞穴的先进水平。让游客通过九天洞之行获得神奇而美妙的、增广科学知识的多方面收获与享受。 此洞之所以称为“九天”,是因为神话传说中天有九层,即九天,而这个洞也有九个大的洞厅,景观可与神话中的天宫相妣美,所以叫九天洞。 九天洞发源于地质年代上的古生代奥陶纪石灰岩岩层中,该石灰岩系海(相)中沉积岩层,其生成年代距今为4.4-5.0 亿年,九天洞的形成却只有一百万年左右的历史。九天洞洞腔长518米,高5-18 米,游程往返约1.2 公里,洞体结构十分稳定,洞内化学堆积类型十分丰富,多达37种;其中稀有类型有7 种,大面积的球状和针状结晶体、月奶石、石花、石莲被誉为“九天四绝”,是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