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参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一简答

1、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在整个马克思体系处于核心地位?

马克思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组成。从关系角度看,哲学是热点,政治经济学是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终结。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在整个马克思体系处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

(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它是关系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成败的根本问题,是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动指南。

(2)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政治经济学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而科学社会主义则为无产阶级指出推翻资本主义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条件,这是研究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最终目的。

(3)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旗帜。无产阶级的事业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2、社会主义国家多次出现空想理论或出现干扰的原因?

(1)社会根源: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历史根源:各个民族传统中乌托邦文化的影响

(3)理论根源:教条主义对待前人论断

(4)认识论根源:夸大主观能动作用

3、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答题思路:理论性+现实性+现实启示)(一)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

(1)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2)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3)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基本坚持的是唯心史观,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的必然性

(2)同情无产阶级但不了解这一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

(3)没有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教育来建立社会主义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分析

(1)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不成熟的理论,但本身却是深刻的

(3)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者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

4、马恩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材料题)

马恩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

(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2)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共产主义新制度

(3)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

(4)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团结合作

(5)坚持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领导下,联合广大人民群众夺取政权,争得民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

(6)通过各种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统治代替资产阶级统治

(7)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逐步改造和消灭私有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达到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建成共产主义的目的

5、于相对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大峡谷

? (一)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想是"共同发生论",即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晚年,马克思对他早期的研究成果做了修定和界定:他认为社会发展是多样的,不应局限于一种发展模式,在相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 (二)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社会主义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

论,承认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实现社会主义? (三)相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需具备以下条件:

⑴俄国革命与西欧革命的胜利结合;

⑵生产力充分发展,即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

⑶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成果)。

6、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改革开放之前的毛泽东第一代)

(1)中国在1953年开始的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基本上照搬苏联模式,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发现了一些前苏联模式的弊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将全面铺开,客观上提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要求。

(2)从1956年开始,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任务,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为代表的一批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提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的思想,探索了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3)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历史性课题,特别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如何规划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我们党一度在这两大问题上发生严重失误,使探索过程出现严重挫折。

刘少奇: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

周恩来: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陈云: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

邓小平: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

朱德:注意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

邓子恢:农业中实行生产责任制,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7、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然性

当代社会主义面临如下的挑战:

(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20世纪后半期,发生了以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中心的科技革命,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二)当代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的挑战

 (1)自觉调整了生产关系

 (2)实行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3)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计划化

 (4)社会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5)国家内部政治趋向民主化.

(三)两种制度并存与竞争的挑战

冷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态势,其国内外矛盾有新的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战略关系从全面对立和对抗,进入一个既有矛盾斗争又有借鉴合作的长期共存的新阶段。

面对这些挑战,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进行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经常变化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特征。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够对进行调整,适应这些挑战。

8、苏联共产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实践

1. 列宁认识到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强调"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和"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前后,列宁提出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建立国家生产、国家分配制度,内战爆发后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 (1)实行粮食垄断专卖制和余粮收集制

? (2)实行全面国有化

? (3)禁止自由贸易,消费品实行配给制

? (4)强制性的义务劳动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的认识

? (1)"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

? (2)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 (3)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的终结,并试图尽快消灭商品货币关系

? (4)"非政治国家"的存在

2. 战后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它萌芽于1921年春天的粮食税计划;形成于1921年秋天提出的"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1922年春天国有企业改行商业原则是它的进一步发展。*"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 (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2)允许一定程度的自由贸易

? (3)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 (4)在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奖金制

? (5)充分利用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经济

*"新经济政策"时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 (1)加深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艰巨性的认识

? (2)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 (3)认识到商品货币关系的重要性

? (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 (5)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

? (6)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 (7)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

(二)苏联党内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分歧和争论

列宁病重期间和去世以后,俄国共产党内就发展战略和如何对待粮食收购危机发生了争论。

1.斯大林--托洛斯基

?"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

 如何对待私有经济的发展;

 以怎样的速度进行工业建设,如何筹措工业化资金

2.斯大林--布哈林

?发展重工业--注意综合平衡;

 农业全盘集体化--在个体经济增长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社会化;

 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阶级矛盾逐步缩小和最后消亡

3.苏联党内争论的结果

? 第一,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偏离新经济政策的道路,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准备了政治条件

? 第二,助长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左倾",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只有一种模式

? 第三,破坏了党内正常的民主政治生活

? 第四,在党内形成了斯大林的个人集权制,并且使个人崇拜可是盛行(三)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斯大林实施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推行了全盘集体化,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与此同时,结束了"新经济政策",形成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 1.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

前提:区分国内阶级关系和国际制度关系、区分社会主义"一国建

成"和"最终胜利"概念

条件和任务: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前途和方向: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

 2.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

社会主义工业化:快速实现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内部积累工业化资金

农业集体化(自上而下革命论、空地论)

 3.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阶级斗争尖锐化趋势、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9、斯大林模式

二、材料: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对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体制不断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取得这些巨大的成就,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最为关键的是,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四个坚定不移)

(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解放思想,破除"两个凡是"的框框,才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2)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只有坚持改革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才能解决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问题。

同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闭关自守,就会失去利用世界资源的机会。

30年来,正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才取得了巨大成就。

(3)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从其本质上来说应该是科学发展,即又好又快发展。

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

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

实现改革开放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统一

中国的改革开放应该也必须为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做出正面的贡献。在这项伟大然而也是艰巨的事业上,我们没有任何现成的模式可遵循。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我们能够将这一全新事业置于时间与空间的整体联系中,把握住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全面的、整体的和长远的发展思维。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开放,以改革开放的鲜活实践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丰富和创新。

在经济基础领域,必须对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一方面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同时进行限制和改造,抑制资本主义的消极因素,把产业资本的生产活动逐步转化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而生产,防止社会生活领域的"全面市场化"。这就需要赋予人民群众拥有掌握生产过程和决定剩余产品分配的权利,即实行经济民主。

在上层建筑领域,必须协调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与经济基础多元性之间的矛盾,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对社会经济关系的统领,从而保障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方向。这就需要加强政治上的人民民主权利,扩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各项公共事务管理和决策的范围和程度。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要使改革开放的成果为劳动大众所共享,而且要使劳动大众成为改革开放过程的主导力量,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度认同,从而实现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统一。

三、论述:25'×2

1、苏联模式危机

分析思路:1、产生背景;2、特征;3、作用(短期长期);4、评价。

(一)产生背景

列宁病重期间和去世以后,俄国共产党内就发展战略和如何对待粮食收购危机发生了争论。斯大林实施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推行了全盘集体化,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与此同时,结束了"新经济政策",形成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高度集权

1.经济--高度集中

? 第一,在所有制形式上,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 第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 第三,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否认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经济

2.政治上--过度集权

? 第一,高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 第二,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

? 第三,国家结构形式上,联盟中央拥有绝对权力

? 第四,不断强化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国家安全机关凌驾于一切组织之上

3.文化上--高度集中

? 第一,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

? 第二,学术上的是非标准,由领袖言论决定

? 第三,舆论高度一律

? 第四,大搞"个人崇拜"

(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评价

1.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功绩

?第一,斯大林模式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实践形式

 第二,斯大林模式为人类社会塑造了新型现代化途径

 ﹙1﹚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工业成就

 ﹙2﹚文化科学技术水平获得了较大提高

 ﹙3﹚为落后国家树立了赶超战略的新兴现代化的途径

 第三,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战备模式、

 ﹙1﹚为备战创造了绝对必要的物资条件

 ﹙2﹚形成了稳定的政治局势

 ﹙3﹚能够有效地调动全国力量组织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

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局限

? 第一,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 第二,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第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

? 第四,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文化管理体制,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四)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国际影响

(1)苏联模式在二战后作为规律推广;

(2)战后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3)对资本主义制度及政治格局的影响。

6. 浅析苏东剧变与苏联模式的关系。

苏东剧变与苏联模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⑴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权,它充分表现在:①经济上: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发展战略,否定和抵制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经济体制;②政治上: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实行立法权与行政权统一的苏维埃形式,苏共独掌政权且是唯一政党;③文化上:高度集中的领导意识形态的文化。

⑵苏联模式是斯大林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但是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思想中存在着一些不足,表现在:对建成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认识不足,不尊重经济发展的特征,忽视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丑化了无产阶级专政。

⑶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自然成为其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和照搬的典范。1945-1948年东欧经历了一个短时期的过渡后,自上而下的照搬了苏联模式,但由于东欧大多数国家在二战前的资本主义发展比十月革命前的俄国要高得多,这些国家的社会政治传统和民族特色同

苏联也有很大差异,所以教条地照搬了苏联模式遇到东欧国家党内外人士的反对和抵制。

⑷但苏联以为自己的经验就是普遍规律,把苏联党与其它党看成是领导与被领导的附属关系,东欧国家一次次掀起改革苏联模式的浪潮均受到苏联的干涉与镇压。

⑸虽然苏联模式在苏联社会政权巩固和建设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但在东欧的强制推行却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后果。①严重地损害了东欧国家的主权和独立;②激化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削弱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凝聚力;③苏联的霸权主义行径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④阻碍了东欧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⑹东欧各国对于苏联模式在本国的改革受到苏联的镇压,一次次的失败最终激化了东欧各国的社会矛盾: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政治生活腐败、民主生活不正常、正常建设不完善、等等,加上西方国家的乘虚而入,终于导致了苏东的剧变。

⑺苏东剧变的内部原因:①经济发展速度减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是导致苏东剧变的带有普遍性的根本原因;②政治生活中的腐败现象及人民民主程度不高是导致剧变的重要原因;③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泛滥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演变的主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④苏东国家共产党对反对派的无原则是剧变的直接诱因。

⑻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直接诱发了苏东的剧变;②戈尔巴乔夫直接或间接地干预、对东欧的演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总体评价。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是高度集权:

⑴经济上: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否认抵制商品经济

⑵政治上: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苏共独掌政权成为唯一政党;

⑶文化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在:⑴有些方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工农当家作主;

⑵有些方面,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和集体,创建了苏维埃政权形式,社会主义要保留无产阶级专政;

⑶有些方面,教条式地照搬科学社会主义的条件:急于排斥商品货币和市场,实行计划经济,规定全民所有制等于国有,计划等于指令性计划;

⑷有些方面,又背离、扭曲科学社会主义:在自然、半自然经济下,用行政手段强制实现农业集体化,平均主义严重,个人集权,指定接班人,以党代政、人治、官僚主义的特权,文化专制主义,教条主义,对外开放关系、大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对外扩张。

苏联社会主义是:够格不够好,甚至有严重的弊病的渗透、一些军事封建因素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弊病,有教条主义的倾向和不科学的因素,带有当时特殊历史条件的痕迹,但是其主流、基本方面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在实践中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 1 -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1.《乌托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杰作。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切人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劳动的人都可以保证得到一切必需品。实行民主政治,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为人民利益工作。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全体居民讨论决定。这种社会结构的优点可以使居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苏共希望通过该政策使苏俄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在当时条件下,它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3.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社会民主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有共同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一个民主国家内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理想,也可称为反专制社会主义。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 4.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基本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答案

参考答案来自于教材以及课件。部分问题答案不确定,为了不影响大家,仅将明确的答案上传。欢迎大家完善答案,感激不尽。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答:“社会主义”是一个多义词,人们对它有多种理解。社会主义既指一种思想、理论、学说,也指一种社会实践运动,还指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因此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⑴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学说的社会主义。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是最广义的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及其问题是同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并且同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其二是广义的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主要包括所有反对资本主义的比较有系统的思想,理论和主张及派别。也包括保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其三是狭义的社会主义。即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⑵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它是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也是检验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科学真理性的客观标准。⑶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的结果。⑷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是一种对古代理想社会观更高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回归。马恩认为,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形态的直观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其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它同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含义,泛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狭义的含义则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试述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 主要内容: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批判,反对资本主义主义的思潮。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演变而发展起来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是乌托邦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以英国的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为代表。以文字游记的形式,对理想的社会制度予以空想的描写。代表作如《乌托邦》《太阳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是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以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为代表。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是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产业革命时期,是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叶立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他们把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最高阶段,继承了前辈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了罪恶,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许多合理设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给予他们以极高的评价,称他们为“第一批社会主义者”,“社会主义创始人”。 历史功绩:(见教材48页) 局限性:(见教材49页) 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答: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内容包括五个方面:⑴以唯物史观,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⑵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⑶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景作了精辟的概括⑷系统地制定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⑸明确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以取代原来正义者同盟“人人皆兄弟”缺少阶级观点的旧口号。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其现实基础及意义。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课时作业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建议用时:45分钟) [达标必做] 1.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最高阶段,这一阶段代表人物是( ) A.托马斯·莫尔、托马斯·闵采儿 B.摩莱里、马布利 C.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D.托马斯·康帕内拉 C [16世纪初17世纪末,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托马斯·莫尔、托马斯·闵采儿和托马斯·康帕内拉;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摩莱里、马布利;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C项正确。] 2.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其原因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本质③主张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④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 A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其原因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的力量,③④错误;①②符合题意。] 3.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这三种基本形式是( ) A.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 B.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 C.经济斗争、组织斗争和思想斗争 D.政权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 A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A项正确。] 4.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三大工人运动是( ) ①法国里昂工人运动 ②英国“宪章运动” ③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 ④“十月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⑴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⑵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⑴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既然客观实际在一刻不停地变化发展着,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一种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⑶马克思主义是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 3.试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⑴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因而无法论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②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③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特定历史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必然被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⑵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加剧,与此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开始了,无产阶级在斗争实践中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便找到反抗资产阶级的有效途径,实现其自身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深入工人运动实践,把社会主义置身于现实的基础上,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来却无法解决的历史性课题,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②思想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两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冲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前者是它的起初的、不成熟的、不完备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它的成熟的、完备的、科学的表现形式。前者是后者的直接思想来源。③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4.《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⑴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⑵深刻的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使它能够成为资本主义的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⑶论证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⑷系统的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必须建立“更加强大,更加坚固,更有威力”的无产阶级政党。 5.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别从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四个角度揭示了这一规律。⑵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工人阶级是最有前途、最革命的阶级,他们承担着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无论革命或者建设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⑶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⑷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社会形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经过一个特殊的革命转变时期,对整个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才能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建立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⑸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6.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高度集权。这一特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⑴在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②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机制;③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④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⑤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⑵在政治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③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④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⑶在文化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②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个人崇拜;③文化生活的整齐划一。 对苏联模式的评价:⑴重要的历史功绩:①确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②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保证了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③保证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事实证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在当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有效的。 ⑵历史局限性:①高度集中、高度集权的体制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不能得到较多的改善,工农群众生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经济效益不高;②各级干部缺乏主动性,官僚主义严重,社会主义法制遭到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不能充分发展;③人们思想遭到禁锢,科学技术发展受到限制。 7.试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①从理论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唯物主义原理。②从现实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已具备一定物质条件。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必然结果。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爆发革命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本国历史发展的必然。⑤特殊的国际环境。 ⑵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主要是因为:①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②封建主义在各个方面有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③复杂险恶的国际生存环境;④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总之,我们决不能因为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否认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也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取得一些成就,而看不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1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三个概念的异同。 (1)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社会制度。 (2)科学社会主义:即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这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后人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变化革新、与时俱进。 (3)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它是继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积极成果,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和弊病而创建的高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3 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5个大的历史时期: (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是作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原始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欧流行的时期。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并成为欧美地区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的时期。这一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并使之逐步走向成熟。 (3)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发展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时期。这一时期,俄国建立了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并夺去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扩展为多国实践,形成为一种世界体系的时期。世界上欧美亚先后有15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体系。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仅次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事件。 (5)社会主义从传统的模式向现代化新型模式转变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和弊端使得人们认识到必须进行重大深刻的改革。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标志着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补充1。如何正确认识迄今为止的社会主义运动? 答:1、方法(1)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要把社会主义思想、模式放在当时大环境下分析(2)阶级分析的方法,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相互斗争的理论来分析问题(3)发展 2、认识(1)总结社会主义过去(2)观察社会主义的现在(3)把握社会主义的未来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剩余价值学说伪科学依据,论述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 第二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2.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P59) (1)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第一块理论基石,奠定了世界观的基础。 第一,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而把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观点从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 第二,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社会制度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这种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第三,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第四,唯物史观阐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 (2)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的最直接的理论依据。 第一,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考试时间:7.9下午 一、简答:10’×3 1、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在整个马克思体系处于核心地 位? 马克思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组成。从关系角度看,哲学是热点,政治经济学是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终结。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在整个马克思体系处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 (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它是关系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成败的根本问题,是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动指南。 (2)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政治经济学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而科学社会主义则为无产阶级指出推翻资本主义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条件,这是研究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最终目的。 (3)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旗帜。无产阶级的事业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2、社会主义国家多次出现空想理论或出现干扰的原因? (1)社会根源: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历史根源:各个民族传统中乌托邦文化的影响 (3)理论根源:教条主义对待前人论断 (4)认识论根源:夸大主观能动作用3、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答题思路:理论性+现实性+现实启 示)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 (1)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2)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3)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基本坚持的是唯心史观,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2)同情无产阶级但不了解这一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 (3)没有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教育来建立社会主义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分析 (1)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不成熟的理论,但本身却是深刻的 (3)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者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 4、马恩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材料题) 马恩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 (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2)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共产主义新制度 (3)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

科学社会主义

1.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 从客观历史条件看,这种不成熟的理论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的产物。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成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尚未成熟,这种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阶级决定了他们的社会主义必然是空想的。首先,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时期,或者是完全没有大工业,或者是大工业刚刚产生时期,资本主义的社会化生产还不够发达。所以,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制度一般来说还只是变现出它的社会弊病,而没有鲜明地暴露出它的内在基本矛盾。因此,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只能从抽象的理性观念出发,对资本主义进行道义上的批判,不能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也就不能通过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规律的考察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其次,由于没有大工业,或大工业还很不发达,这一时期或者根本没有现代无产阶级,或者没有萌芽中的现代无产阶级,即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因此,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家不能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当然也不可能找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实现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从主观认识看,他们不懂得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不懂得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头脑格式是玄学的,它使社会主义脱节了实际。他们看到事物的差异时看不到它们的关联,看到关联时想不到差异。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可以议决臆想出理智的和美好的制度来处置社会问题,而且计划为人类指出将来成长的门路,连细枝小节都给规矩下来,这是空想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其次,空想社会主义者抵制阶层斗争和社会革命,梦想议决和谐途径实现社会改革,空想社会主义者勤奋探究社会抵触的症结地点,寻觅社会成长的善策。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在阶层主张上不精确,因而他们由调和阶层抵触走向抵制阶层斗争,寄期望于资产阶层的本意天良觉察。另外,空想社会主义者始终无法找到安葬资本主义旧制度。他们对富人和统治阶层寄予厚望,试图说服他们实际革新,他们祈求统治阶层发好心来帮助他们来实现社会主义方案。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务必解脱历史条件制约下的“空想”身分,追求更高质量、更高条理的繁盛和成长,走一条真正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样才能把空想社会主义中的优美假象酿成社会主义的实际,为社会主义的进一步成长奠基坚固的根基。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思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为什么说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的?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想,是资本主义的伴生物,是早期无产阶级意愿、利益的表现和先声,从16世纪到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时期 特点:采用文学形式深刻地,指出了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第一次提出彻底废除私有制和建立公有制的主张;精心描绘了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理想社会。理想社会是以个体农业、手工业为基础,带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倾向。 (二)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8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 特点:(1)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 (2)开始摆脱纯粹虚构的幻想,采用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把理想社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1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 作者:管理员 一、单项选择题 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苏联 B. 南斯拉夫c.越南D.古巴 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 c.两大阵营的形成 D.邱吉尔的铁幕演说 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 B. 苏联解体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 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 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 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 B. 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 民主集中制 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 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实现共产主义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 D. 斯大林 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14.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 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 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 国家政权问顾 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 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 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 c.理论斗争D.议会斗争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3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业】

第13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选择题 1.(2018·齐鲁名校冲刺模拟卷四,34)恩格斯在1883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恩格斯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 A.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 B.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C.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可知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发展的,故B项正确。2.《共产党宣言》指出:“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迅速发展的革命因素是指() A.农民阶级力量壮大B.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可知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推翻封建统治,故B项正确。 3.(2019·潍坊模拟)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马克思对未来民主制度的设想意在() A.使国家制度的人民变为人民的国家制度 B.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方向 C.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作为目标 D.阐明工人阶级是国家管理的主体 答案 A 解析据材料“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可知,国家制度完全由人民自己决定,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指出其与工人阶级斗争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里

新教材高中政治课时作业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含解析)

新教材高中政治课时作业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含解析) (建议用时:45分钟) [达标必做] 1.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最高阶段,这一阶段代表人物是( ) A.托马斯·莫尔、托马斯·闵采儿 B.摩莱里、马布利 C.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D.托马斯·康帕内拉 C[16世纪初17世纪末,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托马斯·莫尔、托马斯·闵采儿和托马斯·康帕内拉;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摩莱里、马布利;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C项正确。] 2.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其原因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本质③主张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④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 A[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其原因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的力量,③④错误;①②符合题意。] 3.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这三种基本形式是( ) A.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 B.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 C.经济斗争、组织斗争和思想斗争 D.政权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 A[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A项正确。] 4.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三大工人运动是( ) ①法国里昂工人运动 ②英国“宪章运动” ③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 ④“十月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课后习题 绪论 1.怎样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 答: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把握“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是各国共产主义政党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它大体上包括十几个组成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这三个组成部分,但科学社会主义是其核心。因为: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要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其次,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经济学更全面的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2)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科学性质” ①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与其他学科一致,也是一门学科,它要求众多的人来掌握、研究、探索运用、发展这门学科; ②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③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而不是单一性的政治科学。 (3)把握“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

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为什么要学习以及你准备怎样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 转引自《回忆马克思恩格斯》,7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答:(1)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原因(意义所在) 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必胜的信念。 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的基本方法 ①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丰富的实际,又用以指导活生生的实际。但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不可能自发地转化、上升为理论,总要通过人们有意识的主观实践活动,取得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经验,再通过抽象思维、理性思考把它系统化、条理化,才能形成科学理论。 ②世界联系中国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首先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哲学是起点,经济学是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终点。如果没有终点,起点和中介也就不会完成。所以科学社会主义是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核心部分。任何科学研究只有到达终点才算结束进程,才算完成。其次从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比哲学更直接比经济学更全面的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用哲学原理具体分析我国实际情况时,还要结合甚至通过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经济学主要指导经济建设,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全面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实践活动的一门首要学科。 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三百多年的发展时间,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对应于西欧资本主义的家庭手工业协作、手工工场和机器工业这样三个时期。它们的历史观基本上属于唯心主义,却以唯物史观的思想萌芽为科学论证人类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它们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提出了建设未来社会主义的方案预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来源。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呼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开始占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地位。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来更有效的进行反抗资本主义的斗争。因此,马克思恩格斯顺应时代的需要,在批判的吸收前人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促进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向科学的转变,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其中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块基石,它们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种种缺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取得了胜利。它具有客观的历史条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胜利,但同时又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的困难与问题,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重挑战等。此后,在列宁的带领下,俄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中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新经济政策规定: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农业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由支配。在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分配方面,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度,实行按劳分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俄共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设想和实践。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逐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按照他的社会主义观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的,后来不断的巩固与发展。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历史成就。它开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新路,第一次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保证了苏联高速度地发展重工业;保证了苏联政局的稳定;保证了苏联取得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它也存在着弊端,政治上过度集权,缺少民主和法制;经济上管的过死,缺少效率与效益;思想上管的过严,缺少独立与自由;对外关系输出革命,盛行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斯大林模式还培育了一个政府高薪特权集团。

马克思主义作业2014

作业 1.第1题 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 )。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 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2题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3题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 )。 A.世界都是过程,所以什么也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只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 D.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定性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4题 认为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这一观点是()。

A.朴素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第5题 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B.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6题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书本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答案:D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7.第7题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以及答案

2011级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 实践”复习提纲 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研究对象。 概念: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学,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运动、制度的总和。所谓学说是指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运动是指各国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实践行为,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存在。 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包括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规律两大部分。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 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在全世界胜利的信念。 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方法: ①论联系实际②世界联系中国③成就联系挫折④现实联系历史⑤现在联系未来 3、空想社会主义的概念。 定义: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理论和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主要贡献: 一、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 二、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极为宝贵的材料。 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根本缺陷: 一、他们基本上坚持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二、他们同情无产阶级,却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三、他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向统治阶级呼吁,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