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宋词_植物_雨_意象的精神指向

论唐宋词_植物_雨_意象的精神指向
论唐宋词_植物_雨_意象的精神指向

第9卷第1期2010年02月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o y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V o l.9N o.1

F e b.2010

□文学研究

论唐宋词“植物+雨”意象的精神指向

张文静

(天水师范学院 文史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摘 要:植物和雨都是自然界的外在表征。唐宋词中有丰富的“植物+雨”意象,它就是一个把自然界浓缩在文字中的生动图谱。当这些自然物因为作家主观情志的复杂经验,上升为意象后,便承载了丰富的文化精神意味,作为一种情感符号,它承载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心理倾向。

关键词:意象;意象组合;精神指向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2-1012(2010)01-0103-04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组成因素,词人们往往将感发内心情怀的自然物象视为他们内心情感的积淀物,所以物象便成为了意象。因而意象就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体,体现了艺术创造中的“物我融一”的情志。[1]唐宋词中凝聚了大量的意象,这些意象在中国传统的语境下成为了一种积淀浓郁文化意味的艺术符号,美国符号美学家苏珊·朗格曾说:“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对于这种意象,我们可以称之为艺术符号。”[2]由此可以理解,意象是由意象的创造者,在面对客观物象时所产生的富有审美性的、情感性的一种反应,而当这种反应积淀在某个具体的物中时,这种物象变成了意象,或者说是成了一种情感符号。阅读唐宋词会发现,唐宋词中大量的意象都具有这种符号意味,也可以说唐宋词就是由一些意象符号组成的艺术。本文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物与“雨”的组合意象来试论这种意象组合在生成过程中的精神指向。

自古文人就有佩带鲜花香草表达自己高洁人格的传统,所以传统文人感发意兴、传达精神都会依赖自然界的山水植物,因而植物意象在唐宋词中就有了很高的的出现频次。一些特定的植物就有了特殊的精神指向,如梅、兰、竹、菊、松等几乎成为了文人精神的沉淀,那么宋词中集中的植物意象便是宋代文人的人格的象征。[3]“雨”意象在唐宋词中随处可见,据陕西师大2008年姚亚妮硕士论文统计《全宋词》中出现“雨”的次数是4910次。[4]雨是大自然时气变化的一种表征,在中国艺术中,雨意象作为一种符号原型,有其丰富的文化含蕴,因为在农耕社会中,“风调雨顺”是人们的基本愿望之一,在甲骨卜辞和诗经中都有对雨的或客观或主观的描述,“于是雨从一开始就与生命的祈求愿望联系在一起,渗透了最原始的生命存在的情感意味”[5]最明显表达人们的心志感受的是《诗经·豳风·东山》“我自东来,零雨其濛”,《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些诗句简洁、紧凑,但歌者内心的悲哀幽怨意味是十分明显的。而且“雨”本身具有纤细、缠绵的特质,词作中的“雨”在不同的时节以不同的形象表达着作家的心里体验,春雨的可喜可爱,秋雨的凄厉缠绵都能给读者以独特的心灵感应。而雨意象因为与不同的自然事物的组合而具有了不同的内涵,试想,宋词中如果没有了植物与雨,那细腻幽微的情感表达就几乎是无法完成的。本文中,笔者打算就植物与雨的不同组合来谈谈雨意象所承载的文化精神指向。

唐宋词中“植物+雨”意象种类繁多,如梨花雨、梧桐雨、芭蕉雨、黄花雨、海棠雨、蔷薇雨、菊花雨、桃花雨、杏雨、梅雨、竹雨、荷雨、松雨、花雨,等等,这些

收稿日期:2010-01-22

作者简介:张文静(1975—),女,甘肃天水人,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讲师,陕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

103

意象组合细腻幽微地营造了词的审美意境,呈现了独特的精神品质。

一、植物+雨意象的个案分析

1.梨花雨。梨花颜色胜雪,香味淡雅,岑参曾将塞外大雪比作春天盛开的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正因如此,诗词中常用它来比喻洗尽铅华的清纯女子,雨,又往往与女子的泪水有关,所以梨花与雨组合后,更是表达伤心女子的凄楚、寂寞。白居易《长恨歌》中描写仙境中的杨玉环“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以梨花带雨比喻泪流满面的女子,这种组合表达了词丰富的暗示性。

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宝马绣轩南陌路。笙歌举。踏青斗草人无数。强欲留春春不住。东皇肯信韶容故。安得此身如柳絮。随风去。穿帘透幕寻朱户。(欧阳修《渔家傲》)

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柳永《倾杯》)

前度,西园路。记半袖争持,斗娇眉妩。琼肌暗怯,醉立千红深处。问如今、山馆水村,共谁翠幄熏蕙炷?最难禁、向晚凄凉,化作梨花雨。”(王沂孙《琐窗寒》)

红窗寂寂无人语,暗淡梨花雨。绣罗纹地粉新描,博山香炷旋抽条,睡魂销。天涯一去无消息,终日长相忆。教人相忆几时休?不堪枨触别离愁,泪还流。(孙光宪:《虞美人》)

碧沼鸳鸯交颈舞,正恁双栖,又遣分飞去。洒翰赠言终不许,援琴请尽始衷素。曲未成声先怨幕,忍泪凝情,强作霓裳序。弹到离愁凄咽处,弦肠俱断梨花雨。(赵令畤《蝶恋花》)

上引的几首词里,梨花雨作为一个整体意象,主要喻指幽居女子的闺阁愁思,梨花暮春时节开放,春天的离去最易引发闺中人的哀怨,而颜色的幽冷又和孤独寂寞的心境形成了呼应,词人正是恰当地感触到了梨花在色泽、盛开时节方面的独特之处,所以用梨花雨意象来描述泪落如雨的形象、和孤凄幽怨的心境,从而形成了一种文化心理的认同。再如:锦字亲裁,泪巾偷裛,细说旧时。记笑桃门巷,妆窥宝靥,弄花庭前,香湿罗衣。几度相随游冶去,任月细风尖犹未归。多少事,有垂杨眼见,红烛心知。如今事都过也,但赢得、双鬓成丝。叹半妆红豆,相思有分,两分青镜,重合难期。惆怅一春飞絮,梦悠扬教人分付谁。销魂处,又梨花雨暗,半掩重扉。(程垓《沁园春》)

红窗寂寂无人语,暗淡梨花雨。绣罗纹地粉新描,博山香炷旋抽条,睡魂销。天涯一去无消息,终日长相忆。教人相忆几时休?不堪枨触别离愁,泪还流。(孙光宪《虞美人》)

这两首词里,梨花雨所点明的情事、意境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离愁别绪和年华之叹是十分明晰的,从而使得梨花这一植物与雨的意象组合具有了耐人寻味的比较固定的精神情感指向。

2.梧桐雨、芭蕉雨。梧桐和芭蕉都是阔叶,雨打叶子的声音比较响脆,尤其是在秋日多雨的季节,夜晚搅人不得安眠,也因此更容易引发伤心之人浓烈的愁绪,因而梧桐和芭蕉跟雨的意象组合体现的时间特征主要是在黄昏或夜晚。如周紫芝词《鹧鸪天》“一点歹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声声是别离。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鹰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这两首词里的梧桐夜雨和芭蕉夜雨,对此人的情感、心理不是暗示,而是完全的明示了,循着这条情感线索,我们阅读唐宋词不难发现,梧桐雨意象和芭蕉雨意象传达的主要是一种相思离情和岁月的感伤,以及客居他乡的独特情怀,也因此营造了十分幽微缠绵的词境,由此也能深深地体悟植物+雨意象组合在唐宋词里对营造意境、感发思绪所起的重要作用。

寂寞掩朱门,正是天将暮。暗澹小庭中,滴滴梧桐雨。绣工夫,牵心绪,配尽鸳鸯缕。待得没人时,偎倚论私语。(孙光宪《生查子》)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沈水。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尽江湖味。听商歌、归兴千里。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愁来长是朝朝醉。剗地成、宋玉伤感,三闾憔悴。况是凄凉寸心碎。目断水苍山翠。更送客、长亭分袂。閤皂山前梧桐雨,起风樯、露舶无穷意。君此去,趁秋霁。(葛长庚《贺新郎》(送赵师之江州))樽前休话人生事。人生只合樽前醉。金盏大如船。江城风雪天。绮窗灯自语。一夜芭蕉雨。玉漏为谁长。枕衾残酒香。(舒亶《菩萨蛮》)

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欧阳修《生查子》)

池上山寒欲雾。竹暗小窗低户。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毛滂《雨中花》(武康秋雨池上))

104

细听楼头漏箭移。客床寒枕不胜敧。凄凉夜角偏多恨,吹到梅花第几枝。人间阔,雁参差。相思惟有梦相知。谢他窗外芭蕉雨,叶叶声声伴别离。(黄机《鹧鸪天》)

上述几首词中的梧桐+雨意象和芭蕉+雨意象,鲜明地体现了物质的时令特点和精神的独特体验,这种体验主要是来自于意象符号化的规定意义。此外很多词作里并没有形成严格的植物+雨的意象组合,但在词作情景交融的表达中,仍能体验到在情感、审美、文化意义上的精神沉淀。如韦庄词《定西番》“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程垓《天仙子》“点滴芭蕉和雨听。约个归期犹未定。一夜梦魂终不稳。”李煜《长相思》“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等词作里的梧桐雨与芭蕉雨的意境营造,仍然生动地将读者的思维引向这两种意象所指向的思绪里去。

3.梅雨、松雨、荷雨。这三种意象组合传达的更多的是一种时空意味,梅雨指江淮一带初夏的特定时间阶段,因阴沉多雨,时间绵长,又恰值黄梅成熟而称为梅雨,正因如此,词中的梅雨意象往往在表达时空意识的同时,喻指了一种挥之不去、缠绵婉约的愁思。

愁无语。黄昏庭院黄梅雨。黄梅雨。新愁一寸,旧愁千缕。杜鹃叫断空山苦。相思欲计人何许。人何许。一重云断,一重山阻。(程垓《忆秦娥》)杜宇伤春去,蝴蝶喜风清。一犁梅雨,前村布谷正催耕。天际银蟾映水,谷口锦云横野,柳外乱蝉鸣。人在斜阳里,几点晚鸦声。(葛长庚《水调歌头》)漏短日长人乍困。裙腰减尽柔肌损。一撮眉尖千叠恨。慵整顿。黄梅雨细多闲闷。(欧阳修《渔家傲》)静院槐风绿涨,小窗梅雨黄垂。欲看春事留连处,惟有夜寒知。魂梦长闲消午醉,扫花共坐风凉。(程垓《乌夜啼》)

这几首词作中的梅雨细腻幽微地传达了季节时空特征和由此而引发的浓郁的心绪,闺中人的慵懒愁情,相思别意,人们在这个特殊时期而产生的凄苦恼恨,通过梅和雨的意象组合让人产生无尽的艺术联想。

松和雨的组合相对较少一些,词中创造这个意象组合,主要是以松针之细密表达雨的形状特点,由此而引发词人的想象力,营造“无边丝雨细如愁”的环境氛围,词中松雨的意象往往与文人的书斋生活和情趣相关联,也最易让人将松树的品格与文人孤高的心态结合起来理解。

记得山翁往少年。青楼一笑万金钱。宝鞍逐月玉鞭寒。老对冻醪留客话,醉爬短发枕书眠。伴人松雨隔疏帘。(毛滂《浣溪沙》(松斋夜雨留客,戏追往事))

双浆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姜夔《庆宫春》)荷雨的意象组合与梅雨相似,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时间氛围和听觉上的感受,荷叶阔大,雨打荷叶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和牵动情思,李商隐曾说“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可见荷雨与人特定心境的联系,而且荷花的清雅品质加上雨的细腻缠绵最适宜表达夏日的浓浓情思。如周邦彦《浣溪沙》“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既暗示了时令环境,又在新荷跳雨和泪珠四溅之间找到了诗意的相通。

吉梦灵蛇朱夏宜。佳辰阿母会瑶池。竹风荷雨来消暑,玉李冰瓜可疗饥。(晁补之《鹧鸪天》(杜四侍郎郡君十二姑生日))

壮岁文章,暮年勋业,自昔误人。算英雄成败,轩裳得失,难如人意,空丧天真。请看邯郸当日梦,待炊罢黄粱徐欠伸。方知道,许多时富贵,何处关身。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鱠丝蓴。且钓竿渔艇,笔床茶灶,闲听荷雨,一洗衣尘。(陆游《洞庭春色》)植物+雨的意象组合在词作中的存在是很普遍的,以上所举的仅仅是一些代表性的个案,其它组合不再一一分析,不同的的植物+雨意象组合,在意境的营造构成中,产生的艺术效果是不同的。

二、植物+雨意象的功能指向

1.明确时空印象。唐宋词中对时空的表达往往都是暗示性的,作家常使用一些自然意象来表达时令,因而也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唐宋词境的幽微、细腻、感性,而植物+雨的意象组合,更是将词中要表达的时空用这种印象方式明确。植物都有特定的生长时节和环境要求,所以词人创造的植物+雨意象组合,如杏花雨、桃花雨、蔷薇雨、丁香雨、梨花雨、海棠雨、荷雨、梅雨、柳雨等,能够暗示特定的时间节侯,也能够让后世读者通过联想、想象还原当时词人创作的环境氛围,以便更好地理解词的意蕴。如葛长庚《沁园春》“吹面无寒,沾衣不湿,岂不快哉。正杏花雨嫩,红飞香砌,柳枝风软,绿映芳台。燕似谈禅,莺如演史,犹有海棠连夜开。”词人通过对明快、娇艳的杏花雨的描述,将春天热闹的情事细腻地传达出来,与宋祁词境“红杏枝头春意闹”暗合。再如蒋捷《珍珠帘》(寿岳君选)“金奏未响昏蜩,早传言放却,舞衫歌扇。柳雨一窝凉,再展湘卷。万颗蕖心琼珠辊,细滴与、银朱小砚。深院,待月满廊腰,玉笙又远。”初夏时节的

105

时令印象和词人闲适、期待、无聊的心境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2.在情景交融中营造独特的词境。植物和雨都是自然界的外在表征,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联系十分紧密,天人合一、万化冥合、以自然感悟来体悟艺术境界等观念让文人作家以自然物事为意象表达心境成为一种偏好。尤其是词,在审美意境上与诗文有很明显的区别,纵览唐宋词我们能够看到,它就是一个把自然事物浓缩在文字中的生动图谱。当这些自然物上升为意象后,便承载了丰富的文化精神意味,因为意象它是一个带有作家主观情志的复杂的经验体,作为一种情感符号,它承载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心理倾向。“审美意象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物象,它经过了作家的审美创造,是创造主体的本质和本质力量的对象化。”[6]植物+雨意象也是如此,它是作家内在情感力量的对象,是文人心理和精神品格的外化。文人在意象选择方面也因此带有了较为明确的主观心理指向,梅、荷、松、竹、菊等植物在进入意象群落时也积淀了浓郁的文化指向性,它们往往与词人的精神品格相关联,梅花之雅,荷花之清,竹子之劲,松树之严,菊花之韵,梨花之美都成为了作家心灵的外化和追求,和雨组合后,更是将清劲、高雅的品节操守和婉约缠绵的心境感觉幽微细腻地展示出来。如以下这几首词:

离别寻常今白首,更须竹雨萧萧。不应都占世间豪,清风居士手,杨柳洛城腰。文字功名真自误,从今好月良宵,只消怜取董娇饶。修门君自到,不用我词招。(陈师道《临江仙》)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苏轼《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姜夔《念奴娇》)

以上词中植物与雨组成的意象都具有特定的内涵指向,陈师道词中在竹雨凄凉、萧瑟、孤立的意象特征中,感叹文人年华早逝、功业未成的辛酸;姜夔更是用幽冷、没落的菰蒲雨来营造幽冷、暗淡、孤寂的词境,与他本人落魄江湖的身份形成了统一体;苏轼词中的梨花枝上雨又是明确地指代流泪的闺中女子。因而植物+雨意象组合对营造情景交融的词境和表达文人情感需要、精神内涵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唐宋词中,有大量的这种意象并没有完全形成严格的植物+雨的组合形式,但是它的情感、心理意义的指向也是十分明确的。如张元干“细雨梨花湿。正是踏青时,眼前偏少伊”;陈亮“菊花细雨。萧萧红蓼汀渚。景物渐幽,风致如许。秋未暮,又值吾初度”;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所表达的情境和前面提到的意象组合是类似的。

三、结语

由上可见,植物+雨意象组合具有丰富的内蕴涵义,词人们通过它的外在形貌特点,捕捉细腻、幽微的内在心理感觉,生动地营建了唐宋词的艺术境界,并且进一步拓展了意象组合的空间,体现了词作品灵动的审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吴中杰主编.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范畴卷)[M].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9.

[2]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129.

[3]孙超娇.论宋词中的植物意象[D].陕西师范大

学,2008.

[4]姚亚妮.论宋词雨意象[D].陕西师范大学,2008.

[5]胡晓明.万川之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2.

[6]李明生.文学意象的象征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1994,(2).

O nt h e T a n g a n dS o n g C i“P l a n t+R a i n”I m a g e r y i nt h e S p i r i t o f t h e P o i n t

Z H A N GW e n-j i n g

(S c h o o l o f 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H i s t o r y,T i a n s h u i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T i a n s h u i G a n s u74100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P l a n t s a n d r a i na r et h ee x t e r n a l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 n a t u r e,t h e r e a r e p l e n t yo f p l a n t s+r a i ni m a g e s i n T a n ga n d S o n g C i,i t i s a c o n d e n s o f n a t u r e i n t o a v i v i d p a t t e r n i n t h e t e x t.Wh e n t h e s e n a t u r a l o b j e c t s,b e c a u s e o f t h e c o m p l e x i t yo f w r i t e r s s u b j e c t i v e e m o t i o n a l e x p e r i e n c e,r o s e t oi m a g e s,t h e y c a r r y a w e a l t ho f c u l t u r e a n d s p i r i t a s a n e m o t i o n a l s y m b o l,i t c a r r i e s t h e w r i t e r's c r e a t i v e i n t e n t a n d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t e n d e n c i e s.

K e yw o r d s:i m a g e r y;i m a g e p o r t f o l i o;m e n t a l p o i n t

106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

浅谈诗歌中的植物意象 ——22130711 教师教育学院物理师范冯卉 我对于《诗经》的最初印象是《关雎》里炙热的爱情,是《桃夭》里灿烂的桃花,是《子衿》里青青的衣衿,然而我对《诗经》最深刻的印象确是其中数以百计、各种各样的植物形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有一百三十五篇提及植物,共一百三十五种。在所有中国古籍中以《诗经》史料的真实性最高,加上记载的植物种类繁多,无疑是研究古代植被的第一手资料。这些植物历经千年,很多还广泛的存在于大地之上,采一行荇菜,摘一朵桃花,摽一颗青梅,寄幽思于天地之间,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植物影像和古人、和祖先、和先民对话,感受古今一体的宏远,血脉相承的隽永,时代进步的喜悦。由此,我想挑选《诗经》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三种植物,抒写我对他们的认识与感受。 《桃夭》——夭灼之花 桃之夭夭,其花灼灼,其果硕硕,其叶蓁蓁,《诗经》里描绘了一株或者说是一片茂盛艳丽的桃树形象。桃树是比较常见的树,春天早春开花,暮春结果,当桃叶日益茂盛时,初夏就来临了,可以说桃树是贯穿整个春天的物像。可春天里有很多花,为什么只有桃花以如此鲜艳明丽的形象盛开在《诗经》中呢?为什么不是“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梨花,或是“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或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呢?的确,桃花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鲜艳和明丽,比起梨花只有白色一种色彩,桃花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它有粉色、红色、白色等等,开起来姹紫嫣红,煞是好看。比起牡丹的雍容大气,桃花的热烈显得更接“地气”,而且牡丹无果实,而桃却有,也是满足了先民们对多子多福的祈求。莲花虽然也大气芬芳,但幽静中多了些自持,少了些乐趣,而且是漂浮无依、一岁一枯荣的水生植物,未免显得有些凄凉扫兴,相比之下还是桃花更显喜气。虽然后来文人们又赋予了桃花不同的情感象征,如“人面桃花相映红”中以桃花比女子娇容,“桃花源”则是世外隐地的象征,“黛玉葬花”则是感叹桃花命薄、容颜易老。无论如何变化,在我心中,桃花依旧是《桃夭》里那夭灼之花,是一种盛放在春天里好似会笑出银铃声的美丽之花。忽然想起,之前以“桃夭灼华”四字所作的藏头诗,也算是我对桃花的概括吧:“桃枝一簇赤如炼,夭艳有格胜牡丹。灼尽人间三春色,华衣骤风起翩跹。” 《芣苢》——平凡之草

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大全

古诗词中的意象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象征正直、 不从俗、有气节、积极向上。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柳”谐音“留”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常作留 客之意,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杨花:象征离散。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花草类: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芳草:常喻离恨。 ?桃花:象征美人。 ?兰花:高洁、美好。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隐逸、高洁、脱俗。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 ?梅子:成熟的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浮萍、飞蓬:表现漂泊之感。 ?连理枝(比翼鸟):喻思爱夫妻。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从荇菜到香草——诗经楚辞中的植物意象

从荇菜到香草 《诗经》、楚辞,作为先秦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诗歌文学的开山之作。除了气节经办的艺术性与文化性之外,两者的共同语言特点——同时也是古代诗歌的共同特点——便是寄兴——将作者的情感在浓缩之后,寄托于植物意象之上。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关雎》为诗三百之首,其在诗经中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而其中反复吟诵的就是一种植物意向:荇菜。诗作的使用的主题是爱情,而荇菜却只是一种可野生水草,丝毫未见其有所谓浪漫的情调,可是,这样的一种艺术手法却是不可或缺的,其原委应当从艺术创作的本源中才能得到理解。 《诗经》中大多作品来自民间,其中又以“风”为最甚。对于当时社会民众而言,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谋取物质生活资源便成了人们首先关注的问题,于是在许许多多的植物中,大自然中那些常见的可供食用的水草或野草,由于它们能够帮助解决人们的粮食问题,所以就成了劳动人民最为熟知的事物,而当他们在寄兴的“艺术创作”时,也理所当然的会将这些事物写进诗歌里,譬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的芦苇就是可以食用的;《采薇》的薇菜也是一种可食用的野豌豆苗。久而久之,上古诗歌创作的植物意象,便成了当时人们诗歌创作的起兴手法的重要形式。 另一个原因也许更加重要,那就是当时人们对于爱情的理解方式。对于整日忙于劳作的普通民众而言,爱情的浪漫并非一种虚无的奢华,在他们眼里,爱情是不可割舍的,也是平淡朴实的,甚至是原自生命本身的渴望。恰如他们对于“荇菜”、“薇草”和“芦苇”的理解,既平凡常见、普普通通,又是人的生命赖以存活的基础。所以,在《诗经》里,即使是最为糜烂的幸福爱情,在人们心里,也不过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夭》)罢了。 从春秋到战国,诗歌文学也由《诗经》发展而为《楚辞》,同时,诗歌创作中的植物意象也在发展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蜕变,首先是从原本略显突兀的起兴手法,蜕变为与作品整体文章浑然一体的修辞装饰,如“被薜荔兮带女萝”(《山鬼》);在诗歌语言的运作上,楚辞也显得愈发成熟,除了诗句字数从四言为主扩展为以七言为常。其植物意象在诗歌整体意境中也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其审美理念的集中体现,成了整个作品的关键。 作为楚辞的最为完美的典范之作,《离骚》中描写了大量的香草作为意象,如诗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里,香草象征着屈原的高贵人格,是他精神世界的凝练。从荇菜到香草,诗歌中植物意象,从满足物质生活层面的需求,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象征。香草不可食用,却可用以陶冶人们的精神,而且,香草的稀缺性更是表明了,诗歌文学已经开始从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层面上脱颖而出,上升而为少数文化精英的精神品格的结晶。由此,诗歌作品也因此确立了艺术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重要本质。 现在,经历了几千年岁月的积累,我们已经非常熟悉诸如“梅兰竹菊,四大君子”这类植物意象了,但是我们当然也不能忘记,早在先秦时代,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已经以一些渺小的植物意象的雏形,为中华诗歌文学后来的蓬勃兴盛,奠定了基石和确立了方向。

《诗经》的部分花卉意象

《诗经》的部分花卉意象 文学院0903王方慧“花”是历代文学中至为重要的意象。叶嘉莹在她的《几首咏花的诗和一些有关诗歌的话》一文中写道:“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都可以纳入‘花’这一短小的缩写之中。”形形色色的花卉为中国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题材,而被融进了诗意的“人化”、“情化”了的花卉,又给人们带来审美上的愉悦。《诗经》以花卉这一题材作比起兴,使其作为一种描写对象,真正进入了文学审美视域。 《诗经》里的花卉总体给我一种平和美好的感觉,而在另外的一些文章中我感觉到强烈的阶级色彩,以自己的喜好将花卉或喻君子或喻小人,背离了花卉的本质,实在是对那些自然界的灵物的亵渎,生活在《诗经》里的植物,是幸福的,安详的,让我们隔着几千年,亦觉得亲,让我甚为怀念,以下我将小部分《诗经》中出现的花卉罗列出来简析。 桃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我还记得很久以前读“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时的悸动,少女美好的脸和繁华的桃花交替出现在我的脑中,让我心醉。而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比前者更让我回味无穷。姚际恒《诗经通

论》中写到:“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可见《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诗经》里的茂盛的桃枝,艳丽的桃花和新娘的美貌婚礼的热闹喜庆相衬托,其后的桃树结果(“有蕡其实”)暗示出新娘出嫁后多子多孙的幸福生活。桃果蜜甜且汁多,它的丰满意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健康活波的生命,“夭夭”二字更是将它繁盛的情景再现出来了。 在这里面,花卉暗示出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诗经》里的桃,艳丽端庄,是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的引导物,其中可以看出踏入新婚之初的两个丰饶健康的生命是怎样开始新的生活的。长久安宁的家庭气息里,桃的清香、包容、和日积月累的成长蕴含着丰富的生活象征意义,我想这或许是古人取桃为诗,祝福家庭之福长久的另一重愿望吧。 谖草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便我心痗。——《卫风.伯兮》谖草即萱草,喜欢萱草,是因为她美丽的传说,古说萱草为忘忧草。忘忧,是单纯的人追求的境界,现在很多女孩子的名字里面也有“萱”字,大概有父母美好的寓意寄托在里面。在百合科的同宗姐妹中,谖草实在算不上大家闺秀,然而焕发出一种外柔内刚、端庄雅达的风采,让人感到亲切和蔼,赏心悦目,有一股"小家碧玉”的温婉之感。

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大全

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大全 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象征正直、不从俗、有气节、积极向上。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柳”谐音“留”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常作留客之意,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杨花:象征离散。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花草类: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芳草:常喻离恨。 桃花:象征美人。兰花:高洁、美好。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菊:隐逸、高洁、脱俗。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 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梅子:成熟的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浮萍、飞蓬:表现漂泊之感。连理枝(比翼鸟):喻思爱夫妻。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 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哀伤,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沙鸥: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鸟:象征自由。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梦蝶: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鹧鸪: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蝉:古人以为

古诗中的动物意象

古诗中的动物意象 1、蝉 (1)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例1: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中字字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受压制。蝉如此,人也如此,二者融为一体,寄托遥深。因为上书议政事,冒犯了武则天,被人诬陷下狱。宾王愤懑之极,在狱中写下这首诗。例2: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例3: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2)悲凉凄切。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例1: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例2: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例3: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寒蝉鸣我侧”例4:许棠的《蝉》,“报秋凉渐至,斯夜思偏清。默守疑相答,微摇似欲行。”诗中的“默守”、“欲行”语义双关,不但写蝉,而且写人,诗人的离愁别恨寄寓于蝉身上,而蝉的孤单悲凉却是诗人的化身,而作者把这种羁旅之悲寄托在蝉身上,体现出人作为普通生命体面对广漠宇宙所拥有的孤独无助。例5:朱熹的《宿寺闻蝉作》,“树叶经夏暗,蝉声今夕闻。已惊为客意,更值夕阳薰。”客听到蝉鸣而惊,夕阳之蝉,凄恻哀惋。夕阳西下,蝉不得不离白昼而去,在凄寒的夜晚哀鸣,令人感到悲怆,而作者把羁旅之悲寄托在蝉身上,体现出人作为普通生命体面对广漠宇宙所拥有的孤独无助。“蝉”、“客”在一个“惊”字中合二为一,同在夕时发叹,在读者的艺术想象中,两者可以换位,物我感应、融为一体。例6: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朝饮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在苍茫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它的这一生命规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蝉被带入诗词中成了较多的描写对象。 (3)人生短暂,怜惜生命 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给人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感。诗人常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例1:“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元稹《送卢戡诗》)“红树”、“蝉”、“夕阳”、“白头”自然融为一体,落日相伴的“蝉”恰恰是白头之人的真实写照。加上离别之悲,是一种下降凝缩的力的运动。蝉的这一寄托,突出了诗人的主体感受,即天步悠长,人生如白马过隙,倏忽即逝的悲剧意象,蝉的这种意象,词微旨远,妙不可言。

植物意象

植物意象 1、柳。 “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习。古诗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游子思乡之情。例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2、梅、松、竹、兰及若干香草。 用来托物咏怀,表达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况,暗寓诗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屈原) 3、菊、桃花。 隐士情怀,不落风尘,超脱凡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落花 ①表现美好事物凋落的凄美与伤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声 声慢》李清照) ②无私奉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 龚自珍) 5、落木 表现萧瑟、悲凉之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 高》杜甫) 6、浮萍 指飘零。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

7、梧桐 ①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李煜) ③象征离愁别绪。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长恨歌》) 8、牡丹 象征富贵、美好。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刘禹锡 《赏牡丹》) 9、草 ①旺盛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②表现荒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 10、松柏 ③常青,坚韧,高洁。如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 荫此百尺条。(《咏史》左思) 11、丁香、芭蕉 指愁思。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二首》李商隐) 12、桑榆 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3、莲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分析39407

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梧桐”意象 摘要: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范畴,它在古典诗词中的灵活运用,不仅使古典诗词具有情感性,还让古典诗词具有了承载文化底蕴的生命力。若诗人词人想要更好的抒发自己的情感,那么意象就是必不可少的载体。“梧桐”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是诗人词人们所喜欢引用的一种意象,其意象所表达寄托的意蕴多种多样。它是古代文人内心情感的话语形式,是诗人词人情感抒发的一种实物载体,它能表达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它所被寄予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是象征着那单调的愁苦。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象梧桐 意象就是古典诗词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意象相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来说,是其艺术的灵魂。梧桐,作为一种普通的树种,由于它自身具有一些特别的品质,而且这些品质能寄托和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思、审美理想,所以梧桐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古典诗词的一个传统意象。梧桐”这个意象意象在经过历代文人反复使用后,它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也变得很丰富,很有意味的而“梧桐”这一常见意象,在大多数时候给我们的感觉都是悲凉愁苦。但是,在古典诗词中,它所象征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些。它还象征着爱情、象征着人的高洁的品性,在思乡怀远时,梧桐被当做故乡的象征,在怀友送别时,梧桐还被当做友情的象征,梧桐有时还被寄寓成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等等。那么,下面我们来逐一的分析,它所被寄予的情感吧。 一.象征悲凉的孤独与愁苦 风吹叶落,雨打梧桐,在凄清的景象中,梧桐成为了文人笔下孤独与忧愁的意象,李煜在《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人把客观景象“梧桐”与主观的孤独忧愁结合得天衣无缝,,深深的表现出了词人内心的那份愁苦与凄凉。如白居易的《空闺怨》中:“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中“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去国行客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进井,一叶飞银河”;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这些句子都是通过“梧桐”这一传统意象来传达悲苦凄恻的离愁别绪的。 二.象征着爱情 爱情是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有抒发爱情的文学作品,而古典诗歌中的爱情,往往都是抽象式的抒发,在众多象征爱情的意象中,梧桐凭借着它的根深蒂固,树干挺拔,枝繁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被赋予了忠贞爱情的意义。比如《孔雀东南飞》中写道“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诗中用梧桐的“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象征了焦仲卿与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即使生不能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的永恒爱情诺言。又如孟郊的《琴曲歌辞·烈女操》里的“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妇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等诗词句都是把“梧桐”这一意象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三.象征着高尚的节操与品性 古典诗歌中常用许多具有高洁品性的物象来象征人的品性与节操的高尚,梧桐就是其中常用的意象之一。诗人词人往往赋予了梧桐高洁、孤直、虚心等等高尚品格与君子风度。唐人李伯鱼《桐竹赠张燕公》:“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就以梧桐修竹喻人,称赞张燕公的贤明的高尚的品性。又如王安石《孤桐》:“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坚,阳骄叶更阴。”诗人以孤桐衬托了作者年老志未衰,时刻为君民解忧的高洁品质。无论是诗人以梧桐来称赞别人,还是以梧桐自况,都说明了梧桐这一高尚的品格所带有的价值。 ( 四.象征着友情 梧桐,是文人心目中高贵品质的代表,所以,在往来酬唱时,诗人们都把梧桐当作良朋知己,也用它来来比喻自己与友人的深厚友谊。如白居易《商山路驿桐树,昔与微之前后题名处》中说到“与君前后多迁谪,五度经过此路隅。笑问中庭老桐树,这回归去免宋无” ,白居易与元稹二人仕途坎坷,

诗经鸟的意象

论《诗经》中的飞鸟意象及其文化内涵 信息来源:诗经文化网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3日18:12 文章编辑:晓华 耿嫦娥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诗篇往往用物、特别是动物形象来表达感情。可以说,不懂名物及其相关制度,就读不懂《诗经》。正如纳兰性德在给《毛诗名物解》写的序中所说:“六经名物之多,无逾于《诗》者,自天文地理,宫室器用,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靡一不具,学者非多识博闻,则无以通诗人之旨意,而得其比兴之所在。”这些名物都与比兴有着内在的联系。 例如,在《诗经》中表现男女恋情和婚嫁场面的诗占了相当高的比例。先民们在写到这方面的内容时,往往不直接言情,而是委婉道出,这就要得力于“兴”的运用。钟敬文曾将“兴”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借物以起兴,和后面的诗意不相关的,这可以叫做“纯兴诗”;另一种是借物以起兴,隐约中皆略暗示点后面的诗意的,这可以叫做“兴而带有比意的诗”。纵览《诗经》,可以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情诗与鸟有关。如《周南?关雎》中的“雎鸠”、《召南?鹊巢》中的“鸠”、《邶风?燕燕》中的“燕子”、《邶风?雄雉》中的“雄雉”、《鄘风?鹑之奔奔》中的“鹑”、《曹风?候人》中的“鹈”、《曹风?鸤鸠》中的“鸤鸠”、《幽风?鸱鸮》中的“鸱鸮”、《生民之什?凫鷖》中的“凫鷖”、《臣工之什?振鹭》中的“白鹭”、《商颂?玄鸟》的“玄鸟”等等。诗人们或以鸟起兴,或以鸟为喻。在这里鸟成为一种出现频率很高的意象,与情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借“飞鸟”的意象来写青年男女相悦相爱的相恋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留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冒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表现的是男子对姑娘的一见钟情。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八字,这是诗人借眼前的景物作为诗的发端,而关雎的和鸣又可用来比喻男女求偶,和下面的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意义上有着联系,所以是“兴而比”,表达男子强烈的思慕之情。“雎鸠”本是鱼鹰类水鸟,释名鹗、鱼鹰、沸波、下窟乌。相传此种鸟有定偶,故常用以喻男女之恋。《毛传》首章云:“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又不淫其色,慎固幽深,若关睢之有别焉。又言:后妃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植物意象4

一、红叶(枫叶)意象 1红叶意象的意蕴之一就是传情之物。这种意蕴来源于唐代红叶题诗的故事。 孟棨《本事诗》:顾况在洛,乘间与一二诗友游苑中,流水上得大梧叶,题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况明日于上流亦题云:“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后十余日,有客来苑中,又于叶上得诗以与况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又明皇代以杨妃、虢国宠盛,宫娥皆衰悴,不顾备掖庭,尝书落叶随御沟水流出云:“旧宠悲秋扇,新思寄早春。聊题一片叶,将寄接流人。”顾况闻而和之,既达圣听,遣出禁内人不少,或有五使之号。况所和即前四句也。 唐范摅《云溪友议》载:“卢渥舍人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乃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许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渥后亦一任范阳,获其退宫人,睹红叶而吁嗟久之,曰:‘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迹,无不讶焉。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北宋刘斧《青琐高议》所录张实《御沟流红叶记》: 唐僖宗时,有儒士于佑晚步于禁衢间。于时万物摇落,悲风秋,颓阳西倾,羁怀增感。视御沟浮叶,续续而下。佑临流浣手,久之,有一脱叶差大于他叶,远视之若有墨迹载于其上,浮红泛泛,远意面面。佑取而视之,其上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佑得之蓄于书笥,终日咏味,喜其句意新美,然莫知何人作而书于叶也。因念御沟水出于禁掖,此必宫中美人所作也。佑但宝之,以为念耳矣。时时对好事者说之。佑自此思念,精神俱耗。一日,友人见之曰:“子何清削如此?必有故,为我言之。”佑曰:“我数月来,眠食俱废。”因以红叶句言之。友人大笑曰:“子何愚,汝是也!彼书者无意于子,子偶得之,何置念如此。子虽思爱之勤,帝禁深宫,子虽有羽翼,莫敢往。子之愚又可笑也,”佑曰:“天虽高而听卑,人苟有志,天必从人愿耳。我闻牛仙客遇无双之事,卒得古生之奇计,但患无志耳,事固未可知也。”佑终不废思虑,复题二句,书于红叶上曰:“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御沟上流水中,俾其流入宫中,人为笑之,亦为好事者称道。有赠之诗者曰:“君恩不禁东流水,流出宫情是此沟。”佑后累举不捷,迹颇羁倦,乃依河中贵人韩泳门馆,得钱帛稍稍自给,亦无意进取。久之,韩泳召佑谓之曰:“帝禁宫人三千余得罪,使各适人,有韩夫人者,吾同姓,久在宫,今出禁庭来我舍。子今未娶,年又愈壮,困苦一身,无所成就,孤生独处,我甚怜汝。今韩夫人箧中不下千缗,本良家女,年才三十,姿色甚丽,吾言之,使聘子,何如? ”佑避席伏地曰:“穷困书生,寄食门下,昼饱夜温,受赐甚久,恨无一长,不能图报。早暮愧惧,莫知所为,安敢复望如此! ”泳乃令人通媒妁,助佑进羔雁,尽六礼之数,交二姓之欢。佑就吉之夕,乐甚。明日,见韩氏装橐甚厚,姿色绝艳,佑本不敢有此望,自以为误入仙源,神魂飞越也。既而,韩氏于佑之书笥中见红叶,大惊曰:“"此吾所作之句,君何故得之? ”佑以实告。韩氏复曰:“吾于水中复得红叶,不知何人所作也? ”乃开笥取之,乃佑所题之诗,相对惊叹,感泣久之,曰:“事岂偶然哉!莫非前定也。”韩氏曰:“吾得叶之初,尝有诗,今尚藏笥中。”取以示佑。诗云:“独步天沟岸,临流得叶时。此情谁会得?肠断一联诗。”闻者莫不叹异惊骇。一日,韩泳开宴召佑洎韩氏,泳曰:“子二人今日可谢媒人也。”韩氏笑答曰:“吾为佑之合为天力也。”泳曰:“何以言之?”韩氏索笔为诗曰:“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泳曰:“吾今知天下事无偶然者也。”僖宗之幸蜀,韩泳令佑将家僮百人前导,韩以宫人得以见帝,具言适佑事。帝曰:“吾亦微闻之。”召佑,笑曰:“卿乃朕门下旧客也。”佑伏地拜谢罪。帝还西都,以从驾得官,为神策军虞侯。韩氏生五子三女,子以力学俱有官,女配名家。韩氏治家有法度,终身为命妇。宰相张浚作诗曰:“长安百万户,御水日东注。水上有红叶,子独得佳句。子复题脱叶,流入宫中去。深

中国古典诗歌里的雨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里的雨意象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作,诗中有意重复“巴山夜雨”四字,将实有与虚拟之景绾合在一起:雨既是作客他乡的诗人写作时的现实环境,又是诗人设想将来回到故乡、与妻子灯下相对时谈论的话题。短短二十八字,既展现了客途霖雨、归期无定的凄凉,又暗含着夜雨剪烛、西窗共话的温馨。而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场景与情绪,恰恰构成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意象的基本内涵。 战国晚期诗人屈原以“雷填填兮雨冥冥,猨(yuán即猿)啾啾兮狖(yòu猿的一种)夜鸣”的阴冷环境,映衬美丽忧伤的巫山神女形象(《九歌·山鬼》),以“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涉江》),极言放逐之地的凄凉,都收到了情景交融、相得益彰的效果。但是这种以雨景烘托气氛的诗句在接下来的汉魏时期并不多见,直到南朝诗人何逊写出“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行与故游夜别》)的名句,通过对挑灯长谈、静听夜雨滴在台阶段之上的情景的描写,表现离别的依依不舍、黯然神伤之情。可以说,何逊发现了雨意象的细腻情味,并以清丽传神的笔调加以表现。从此以后,作为自然现象的雨在诗词中几乎固定地用于渲染凄清的氛围,表现寂寞的情感,经常与离别、漂泊、孤独这类主题联系在一起。 虽然现实中的离别未必发生在雨中,但是以雨为背景的诗歌显然更具艺术魅力: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江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一夜寒雨之后的黎明舟中送客,骤雨初歇的傍晚与情人分别,雨不仅带来自然的寒意,更增添心理上的凄凉,而在晚钟中迎着微雨送人登舟,那打湿衣衫的,不知是

浅析《诗经》中的动植物意象与情感表达之关联

浅析《诗经》中的动植物意象与情感表达之关联【摘要】:在《诗经》中含有大量的动植物意象,并具有丰富的情感。动植物是上古先民们的习俗、爱情婚姻生活的象征。本文对动植物意象的情感表达进行了探究,认为古人动物的崇拜对动植物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诗经》动植物意象情感表达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史诗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诗经》不仅反映了我国先民们的审美观念及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状况呈现出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兴观群怨”的功效说之后,孔子也提出了这种“多识”的要求,希望学习《诗经》,要和自然有一种亲近的关系,保持对鸟兽草木的认识和细微观察。其实,这些自然之物传递出来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它们本身的特质,还记载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以及风土人情,通过这些自然物,我们就能了解和认识到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诗经》通过诗中描写的动植物,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人们情感世界和社会风俗,并逐渐形成了特定的审美之象,艺术地表现了诗和时代的一种内在的联系。 一、动物意象及情感表达 《诗经》中的动物意象蕴含丰富,《诗经》中写到动物60多处,有一些动物则出现的比较多。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象征。这些动物有马、燕、雀、鸠、鱼等。在《诗经》中成为了爱情婚姻的象征,而在象征的背后,动物象征也具有丰富的情感。 (一)天神信使的化身 在《诗经》中,以燕、雁、雀、鸠等作动物的具体形象。在《礼记月令》:中“燕以来巢,室于嫁娶宜在春天的征兆,借助鸟的雌雄相守等习性来象征婚姻爱情中的现象和遭遇,燕成了婚姻爱情的象征物。《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土如归妻,冰未泮”。诗中写了大雁南飞,成双成对,一行行,一排排,或成人字,或成一字,唱着歌儿飞向南方。婚令的季节催人,所以姑娘今天一大早就到渡口来了,她就是要告诉未婚夫一句话:你如果要娶我为妻,趁着济水还没有结冰赶紧来迎亲吧!姑娘仰起头向河对岸又一次远远望去……。让我们看到一个在恋爱着的执着追求婚姻幸福的年轻姑娘在等待她情人的形象。大雁唱,是爱情的象征。诗里用作背景,含有好婚姻一定成功的意义。而叶枯,雁鸣是季节的象征。大雁是候鸟,秋去春来,而秋冬农闲,正是周人法定之婚期。“周人婚

古诗中的植物意象

古诗中的植物意象 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一、草木类: 1、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开满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点出了时代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 2、草(离别、荒凉、思乡怀人):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时光飞逝,漂泊。):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东西,异旅他乡,仰望苍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 4、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如:《青松》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竹岩》(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诗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6、梅花(气节、高洁、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如《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论《庄子》中的动物意象及其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e13465970.html, 论《庄子》中的动物意象及其作用 作者:刘芳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2017年第18期 摘要:《庄子》中对于动物意象运用的数量和质量是先秦典籍中的佼佼者。庄子延续了上古文化中对于动物的审美传统,在作品中,庄子借助动物意象辩证说理、抒情达意、寓意内涵,表达了对于宇宙、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本文对《庄子》中出现动物意象的原因进行探究,对典型的动物意象进行分析,对动物意象在文本中的作用进行解读,达到认识动物意象在《庄子》作品中的内涵和作用的目的。 关键词:《庄子》;动物意象;意象作用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8-0001-04 1 绪论 在社会的低级阶段,原始人将主观神圣和客观物体融合一起,形成“集体表象”[1]。 不难发现,在中国的神话传说序列中,流传最广、材料最多也最出名的是女娲和伏羲的传奇了[2],女娲和伏羲都是人脸蛇身的形象。这一说法一直流传下来,后代的典籍中有所记 载,例如《山海经》、《帝王世记》中都以“人首蛇身”描述他们。在中国古代的艺术史上,帛画、陶瓷、文学中都有对于动物意象的运用。无论是上古神话、远古器皿上对于龙凤图腾的刻画,还是《周易》《老子》等诸家百家思想学说,乃至《诗经》《楚辞》等诗歌著作,动物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而存在,展现了动物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独特的意义。 笔者发现,《庄子》是先秦诸多典籍中展现丰富的动物意象的著作之一。如《逍遥游》中的大鹏、《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人间世》中的螳臂当车等,动物意象随处可见。《庄子》一书涉及的飞鸟计有22种,水中生物15种,陆上动物32种,虫类18种[3]。动物意象已经成为《庄子》的独特文化景观。一方面,在上古时期的神话、器皿上发现了诸多对于动物的崇拜式的描绘,庄子延续了上古流传下来的文化中对于动物的审美传统,以动物为表达对象或作为抒发情感的载体。另一方面,庄子借助动物意象辩证说理、抒情达意、寓意内涵,表达了对于宇宙、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本文从了解庄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运用“知人论世”“文本细读”等方法,对《庄子》中出现动物意象的原因进行探究、对典型的动物意象进行分析,对动物意象在文本中的作用进行解读,以期认识动物意象在《庄子》作品中的内涵和意义。 2 动物意象产生的原因

论《诗经》植物意象及其蕴意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诗经》植物意象及其意蕴作者李芬 学院文法学院 专业汉语言(对外汉语)1101班学号11430624111992 指导教师邹远志副教授 二〇一五年月日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创作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二○○ 年月日

摘要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不仅开辟了诗歌中写实与抒情的创作道路、奠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诗歌语言、表现手法以及体裁方面也有很大贡献。由《诗经》植物类意象所代表的的比兴手法,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最具民族特色的表现手法,为增强诗歌的含蓄性和形象性提供了很大帮助,更加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经》中记载的植物种类繁多,不仅许多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并且真实地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存状态,形象地传达了先民的情感世界。 《诗经》中描写了大量的植物,这些植物具有丰富的意蕴,同时这些植物描写也有着特定的艺术效果。由于《诗经》植物描写的丰富意蕴及强烈的艺术效果,尤其是《诗经》在后世人们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故而,诗经中所描写的植物大量地被人们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由此形成了《诗经》中极为经典的植物意象。并且这些植物意象对于后世的文学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植物;蕴意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作者: ————————————————————————————————日期: ?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草木类: 1、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开满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点出了时代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 2、草( 离别、荒凉、思乡怀人)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时光飞逝,漂泊。) 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东西,异旅他乡,仰望苍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 4、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如:《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竹岩》(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诗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