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文献计量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文献计量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文献计量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文献计量分析

刘 斌1,2,马玲梅3,梁蓓蓓3,王 睿3,刘又宁1(1.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853;2.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天津 300162;3.解放军总医院药物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853)

[摘要]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鲍曼不动杆菌(Ab)耐药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PubMed、Embase、SCI英文数据库,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对纳入研究的文献年份分布、作者、语种、文章类型、药物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共计2061篇,文献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研究最多的药物是亚胺培南;对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较多。关于耐药机制的研究,分别从基因或者蛋白等角度进行阐明。从文献发表期刊分析,微生物和抗感染领域对Ab耐药机制的关注度最高,其次为药理、药学领域。结论:碳青霉烯类耐药仍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其主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水解碳青霉烯的β-内酰胺酶—OXA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文献研究;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8157(2014)03 – 0186 – 04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research papers about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LIU Bin1,2, MA Ling-mei3, LIANG Bei-bei3, WANG Rui3, LIU You-ning1(1.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2.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ogistics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 Tianjin 300162, China; 3. Center of Medicine Clinical Research,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resistance mechanism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by bibliometric method. Methods: All literatures searched in PubMed, Embase and SCI database with the key word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drug resistance were collected. The amount of literatures, publication date, authors, languages, types of papers and antibiotic were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2061 literature papers were searched from three databases. The amount of literature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Imipenem was the most studied antibiotic. The most researches on resistance mechanism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focused on that of carbapenem drugs, which were clarif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s or proteins. Resistance mechanisms were mainly studied in the field of microbiology and anti-infection. Conclusion: Carbapenem resistance was always one focus of the drug resistan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The most prevalent mechanism of carbapenem resistance in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 enzymatic degradation for carbapenemases, namely OXA type and metallo-β-lactamases (MBL).

[KEY WORDS]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ultidrug resistance; Bibliographic study; Bibliometric analysis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致病菌,属非发酵革兰阴性菌,常能从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中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呈全球性流行趋势,泛耐药菌株甚至全耐药菌株的流行也在多个国家被报道[1],已成为国际抗感染治疗领域的应对难点与热点。

为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寻找有效的临床治疗对策,本文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出发,全面统计分析了三大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SCI)中收录的关于Ab耐药机制的文献,对Ab耐药机制文献的特征进行分析,为掌握Ab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提供文献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在PubMed、Embase、SCI三个数据库中,检索出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滚动课题项目(2012ZX09303004-002)

[通信作者] 刘又宁,男,主任医师,教授,研究方向:呼吸疾病学。E-mail:liuyn301@https://www.360docs.net/doc/5413674459.html,

[作者简介] 刘斌,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感染。E-mail:iamicehe@https://www.360docs.net/doc/5413674459.html,

·文献计量学·

· 186 ·

· 187 ·

全部有关Ab 耐药机制的文献:1)纳入研究Ab 耐药机制的基础研究(体外研究、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及综述报道,包括论文、综述、会议摘要等;2)排除简讯和信件类型的文章。1.2 检索策略和方法

在PubMed 、Embase 、SCI 三个数据库中,以主题词或者关键词中包含“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ultidrug resistance OR MDR OR (drug AND resistan*)”为检索字段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所有年份,截止时间为2013年9月26日。所得文献利用EndNote X6、Bibexcel 进行分类整理,结合人工检查和纠错,删除重复的文献。1.3 评价内容

对纳入文献的年份分布、文献类型、作者、语种、发表刊物、涉及药物、耐药类型、文献内容等进行统计,采用Excel 表建立评价数据库,录入数据后对文献内容和Ab 耐药机制做进一步分析。

2 结果

2.1 各年份Ab 耐药机制相关文献发表的数量变化

从PubMed 检出文献728篇,Embase 检出1454篇,SCI 检出829篇。去重整理后共纳入2061篇符合要求的文献。Ab 耐药机制文献最早出现于1988年[1],从1988 – 2002年每年只有数目不多的相关文献被发表,共有138篇。从2002年至2013年9月26日文献剧增至1923篇。各年份Ab 耐药机制文献发表的数量变化详见图1。

2.2 Ab 耐药机制文献发表作者、期刊及语言

发表相关文献数目最多的前5位作者依次是:Nordmann P (86篇)、Poirel L (69篇)、Vila J (64篇)、Amyes SG (50篇)、Dijkshoorn L (42篇)。收录Ab 耐药机制研究文献最多的期刊为《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共183篇(8.88%);其次为《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共158

篇(7.67%);《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共136篇(6.60%);《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共94篇(4.56%);《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共72篇(3.49%)。

由于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绝大部分文献所用语言为英语(1865篇,90.49%),其次是汉语(32篇,1.55%)、西班牙语(28篇,1.36%)、葡萄牙语(10篇,0.49%)。其他语言的文献还包括俄语、日语、法语、土耳其语、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意大利语等。2.3 Ab 耐药机制文献类型分析

2061篇文献依次为研究性论著(1403篇,68.07%)、会议(27篇,1.31%)、综述(258篇,12.52%)、信件(117篇,5.68%)。研究性论著和与人相关耐药机制的研究占多数(1413篇,68.56%),第一篇与耐药机制相关的临床试验发表于1995年,目前与耐药机制相关的临床研究共计73篇(3.54%),还没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 )的发表。临床研究发表年限的分布见图2。

2.4 Ab 耐药机制文献所涉及的抗菌药物

研究Ab 耐药机制文献所涉及的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655篇、美罗培南452篇),头孢类(头孢他啶476篇、头孢吡肟332篇、头孢噻肟200篇),

喹诺酮类(环丙沙星445篇),四环素类(替加环素223篇、四环素163篇),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438篇、庆大霉素420篇、妥布霉素235篇),脂肽类(多粘菌素312篇),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84篇),青霉素类(哌拉西林207篇、氨苄西林158篇),单酰胺类(氨曲南206篇),叶酸代谢途径抑制剂(磺胺甲基异唑192篇)。2.5 Ab 耐药机制文献所涉及的耐药机制

所有纳入研究的文献,都是从基因特点、某种特

有基因或蛋白等角度来阐明耐药机制。纳入文献中

图2 Ab 耐药机制的临床研究文献发表年限分布

Fig 2 Y ear distribution of clinical study articles about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ublished in literatures

图1 Ab 耐药机制文献发表年份分布

Fig 1 Y ear distribution of articles about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ublished in literatures

关于β-内酰胺酶的文章最多,其中丝氨酸苯唑西林酶(OXA)的文献有976篇;研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金属酶(MBL)、头孢菌素酶(AmpC)的文献分别有134篇、145篇、113篇;研究外排泵的文献有176篇;研究外膜蛋白、整合子、转座子、耐药岛的文献分别有145篇、246篇、105篇、78篇。此外,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研究耐药机制的文献有431篇。

3 讨论

3.1 Ab耐药机制文献发表年份

2000年以前Ab耐药机制文献发表较少,2002年以后关于Ab耐药机制的文献数量剧增,这与21世纪初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开始引起临床的重视有关[2],也与多种广谱抗生素在临床的使用密切相关。

3.2 Ab耐药机制文献作者、发表期刊及文献类型

发表文献数居于前五位的作者中,Nordmann P与Poirel L为同一研究团队,主要偏重于临床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对多个国家地区Ab耐药基因分布情况(OXA-58、OXA-23、PER、VEB、SHV-5、NDM-1),对快速鉴定Ab基因型的方法学也有一定的探讨[3]。Vila J 也偏重于Ab临床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型和表型的研究[4],涉及的基因包括OXA-58、外排泵、孔蛋白、CraA、 NDM-2、转座子、OXA-23。Amyes SG在耐药基因及其调控等基础领域研究较深,包括碳青霉烯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5],主要涉及的基因包括β-内酰胺酶(bla ARI-1、bla OXA-51、bla OXA-58,bla PER-3)、整合子、基因突变(gyrA、parC、拓扑异构酶Ⅳ)及调控基因(IS Aba1、IS Aba125)。Dijkshoorn L 侧重于宿主与细菌相互关系的研究,对于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超微结构[6]、生物被膜形成、局部爆发、耐药机制进行了分析。

从文献发表期刊分析,微生物和抗感染领域对Ab耐药机制的关注度最高,其次为药理学领域。在抗感染领域,最初以基础研究、菌体为主,后逐渐发展为对分子流行病学、群体研究,包括多中心的观察研究。

3.3 对Ab耐药的抗菌药物

研究最多的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其次为多粘菌素E、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替加环素,说明Ab耐药范围从最初的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扩展到四环素类、多粘菌素类药物,耐药范围持续增大,这与临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密切相关。

3.4 Ab耐药机制研究现状

Ab耐药机制主要分为5类[3]:1)产生内酰胺类酶水解和破坏内酰胺环,从而使内酰胺类药物失活。2)药物作用靶点的改变。喹诺酮类药物以细菌DNA旋转酶为主要作用靶位,细菌DNA旋转酶由GyrA亚基和GyrB亚基组成,改变GyrA就可以产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16SrRNA甲基化酶的甲基化可使Ab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产生耐药。3)细菌膜通道蛋白的缺失和渗透性下降。4)外排泵的过度表达。5)其他耐药机制。耐药岛和多种可移动遗传元件(转座子、内含子、整合子)的交叉结构极大的促进了Ab耐药性的发展,其作用机制还有待更系统的研究。内酰胺酶根据Ambler分子结构分为4类[7]:A类酶主要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B类为金属酶(MBL);C类为头孢菌素酶(AmpC);D类为苯唑西林酶(OXA)。OXA 酶在碳青霉烯类及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9]。许多多重耐药的Ab中都有外排泵基因,其中AdeABC外排泵是最常见的外排系统[10]。

对Ab耐药机制文献分析发现,大部分关于耐药岛、整合子和转座子的文献出现在2008年之后。另一研究发现耐药岛明显存在于转座子和整合子等可移动基因元件,其促进了细菌基因的多样性和可变性。耐药基因和基因可移动元件相联系是导致多重耐药性进化和传播的重要原因[11]。耐药岛和可移动遗传元件(转座子、内含子、整合子)等可能会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

经过近30年的发展,Ab耐药机制的研究已涉及临床上所使用的各种抗革兰阴性菌的药物,涉及微生物学、药学、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等多学科交叉体系。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对于控制Ab的流行及临床用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Lambert T, Gerbaud G, Courvalin P, et al. Transferable

amikacin resistance in Acinetobacter spp. due to a new type of 3'-aminoglycoside phosphotransferase[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88, 32(1): 15-19.

[2] Kempf M, Rolain JM. Emergence of resistance to carbapenems

in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Europe: clinical impact and therapeutic options[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12, 39(2): 105-114.

[3] Poirel L, Bonnin RA, Nordmann P.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how could new diagnostic tests halt potential endemics?[J]. Expert Rev Mol Diagn, 2013, 13(5): 409-411.

[4] Vila J, Pachon J.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s: an update[J].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12, 13(16): 2319-2336.

[5] Lopes BS, Amyes SG. Insertion sequence disruption of adeR and

ciprofloxacin resistance caused by efflux pumps and gyrA and parC mutations in Acinetobacter baumannii[J]. Int J Antimicrob

· 188 ·

Agents, 2013, 41(2): 117-121.

[6] Krizova L, Dijkshoorn L, Nemec A. Diversity and evolution of

AbaR genomic resistance islands in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strains of European clone I[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1, 55(7): 3201-3206.

[7] Bush K. Prolifer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clinically relevant beta-

lactamases[J]. Ann N Y Acad Sci, 2013, 1277: 84-90.

[8] Karah N, Sundsfjord A, Towner K, et al. Insights into the glob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carbapenem non-susceptible clone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J]. Drug Resist Updat, 2012, 15(4): 237-247.

[9] Pfeifer Y, Cullik A, Witte W, et al. Resistance to cephalosporins

and carbapenems in Gram-negative bacterial pathogens[J]. Int J Med Microbiol, 2010, 300(6): 371-379.

[10] Coyne S, Courvalin P, Périchon B. Efflux-mediated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Acinetobacter spp[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1, 55(3): 947-953.

[11] Poirel L, Bonnin RA, Nordmann P. Genetic basis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pathogenic Acinetobacter species[J]. IUBMB Life, 2011, 63(12): 1061-1067.

(收稿日期:2013-10-30 修回日期:2013-12-08)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金淑君,赵 艳(解放军总医院肾病科,北京 100853)

[摘要] 1例54岁女性患者,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因膜性肾病Ⅰ期8个月给予甘露聚糖肽注射液。用药2 min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憋气等症状,HR 90次·min-1,氧饱和度92%,BP 116/69 mm Hg,吸气时可闻及明显喘鸣音,面部及球结膜充血,双前臂皮肤色红,无皮疹。立即停止输入,更换输液器,并给予吸氧,抗过敏及扩充血容量治疗。40 min后,患者上述症状缓解,皮肤颜色正常,面部及球结膜充血消失。

[关键词]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过敏性休克;药品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 – 8157(2014)03 – 0189 – 02 Allergic shock induced by mannatide injection

JIN Shu-jun, ZHAO Yan(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ABSTRACT] One 54-year-old female patient without allergic history of food and drug was diagnosed as stage I membranous nephropathy. Mannatide injection was given to the patient. Two minutes later, 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dyspnea, chest congestion, breathlessness with HR of 90 bites per minute, SpO2 of 92%, BP of 116/69 mm Hg. Clearly wheezing when inhaling, congestion of face and bulbar conjunctiva, red skin in arms without rash were observed. So the medicine was immediately stopped, infusion apparatus were replaced, the inhalation of oxygen, anti-allergic therapy and the rescue of blood volume expansion were given. Forty minutes later, the symptoms alleviated, the colour of skin was normal, the hyperemia of face and bulbar conjunctiva disappeared. [KEY WORDS] Mannatide injection; Allergic shock; Adverse drug reaction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4岁,因膜性肾病Ⅰ期8个月,为行进一步治疗于2013年6月24日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未及,四肢活动正常。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6月25日静脉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甘露聚糖肽注射液10 mg(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规格:5 mg/2 mL,

批号12116),滴速为60滴·min-1,2 min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憋气等症状,吸气时可闻及明显喘鸣音,面部及球结膜充血,双前臂皮肤色红,无皮疹。HR 90次·min-1,氧饱和度92%,BP 116/69 mm Hg (1 mm Hg = 0.133 kPa),立即停止输入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更换输液器。持续吸氧3 L·min-1,持续心电、血压及氧饱和度监测,并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作者简介] 金淑君,女,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E-mail:

chrqshujun106yy@https://www.360docs.net/doc/5413674459.html,

·病例监测·

· 189 ·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对策进展论文

2012年4月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县人民医院药剂科(713400) 2012年2月14日收稿 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外界环境中,易在潮湿环境中生存,还可 存在于健康人皮肤、 咽部、结膜、唾液、胃肠道及阴道分泌物中。不动杆菌分为6种, 即醋酸钙不动杆菌、鲁菲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溶血不动杆菌、琼氏不动杆菌和约翰逊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 ,AB )为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泌尿系感染、继发性脑膜炎等。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病例数日益增多,而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该菌多重耐药现象日趋严重。通常把对常用的7种抗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包括抗假单胞菌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中的至少3类耐药的AB 菌株称之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 —AB ),而对上述7类抗生素全耐药的AB 菌株称之为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 —AB )。本文就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和治疗对策进行综述。1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目前关于AB 的耐药的机制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主要集中在 产生抗菌药物的灭活酶、 外膜蛋白缺失和外膜通透性下降、基因及细胞功能突变和菌体自身存在的药物主动外排系统等。1.1产生抗菌药物的灭活酶:在A 类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中发现,这类酶是对广谱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最主要的原因;其在鲍曼不动杆菌中也被分离到。它通常由质粒介导,可使细菌对青 霉素和第1~3代头孢菌素以及单环菌素耐药[2] 。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目 前发现的钝化酶有乙酰转移酶、 核苷转移酶和磷酸转移酶[3]。1.2外膜蛋白缺失、外膜通透性下降:近年来,有关碳青酶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报道越来越多,其耐药机制主要为产生碳青酶烯酶,外膜孔道蛋白的表达下降,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Li -mansky 等[4]证实,由于相对分子质量为29000的外膜蛋白丢失导致AB 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有研究显示[5],在碳青霉烯耐药的菌 株中, 22-、33-KDaOMPs 表达缺失并产OXA-24。1.3菌体存在药物主动外排系统:药物的主动外排机制在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淋球菌等多种细菌中已得到了证实。国外学者证实了鲍曼不动杆菌中存在RND 类外排泵,命名为AdeABC 外 排系统[6]。该外排系统属RND 超家族, 编码主动外排泵蛋白复合体,能非特异性地将结构不同的多种抗菌药物泵出细胞外,进而 引起细菌耐药。此外, 在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的主动外排系统还有AdeIJK 、 AdeXYZ 、AdeDE 和AbeM 等。1.4基因突变及细胞的改变:朱健铭等在研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 杆菌(MDR-ABA ) gyrA 基因突变与环丙沙星耐药的关系时发现,临床分离的MDR-ABA 对环丙沙星耐药的分子机制主要表现为gryA 基因83位氨基酸密码子的突变[7]。此外,AB 的细胞结构及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都可导致抗菌药物与细菌的亲和力下降,导致药效降低或失去抗菌作用。2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对策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临床上关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报道越来越多,并呈现出多重耐药,甚至全耐药及高耐药率的趋势。研究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几乎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除头孢他啶稍低外,其他都达60%以上,并且大多数对β-内酰胺酶类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防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除了改善病人营养、提高免疫力、医护人员注意无菌操作和加强病区卫生消毒工作之外,更应注意根据药敏实验 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针对MDR-AB 或PDR .AB 的治疗, 文献报道和临床使用较广的药物是含舒巴坦制剂、 多粘菌素类、替加环素以及相应药物的联合治疗。2.1含舒巴坦制剂:舒巴坦(sulbactam ,青霉烷砜)为半合成的β-内酰胺酶抑制药,直接作用于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从而显示出它对不动杆菌的独特杀菌作用。同时,它可抑制细菌产生的多 种β-内酰胺酶、 多数超广谱β一内酰胺酶(ESBLs )及多种水解酶。据学者Jim énez-Mej ías ME 等[8] 报道, 用氨苄西林/舒巴坦治疗八例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脑膜炎病人,用药前已呈多重耐药,用药后六例治愈。 2.2多黏菌素类:多黏菌素类是从多黏杆菌培养液中分离获得的一组多肽类抗生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多黏菌素B 、E 、M 三 型。Michalopoulos 等曾对多黏菌素雾化吸入做了前瞻性研究, 雾化吸入作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辅助方式治疗多耐药的革兰阴性菌感染,同步静脉使用多黏菌素或其他抗菌药物,细菌学和临床 表现均显示有效率83.3%, 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9]。2.3替加环素:替加环素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菌30S 核糖体结合,阻止转移RNA 的进入,使得氨基酸无法结合成肽链,最终阻断细 菌蛋白质合成,限制细菌生长。张小红[10] 等用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其中37株MDR-AB 对替加环 摘要:近年来,关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报道日益增多,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又加剧了其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多耐药甚至全 耐药的病例较多。回溯文献发现,耐药机制主要体现在产生对抗抗菌药物的灭活酶和细菌本身的特性和突变等方面。针对多重耐药和 泛耐药病例,含舒巴坦制剂、 多粘菌素类、替加环素以及联合用药已成为主流治疗方法。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灭活酶;主动外排系统;菌株变异;联合用药 中图分类号:R5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8-0101-02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对策的研究进展 雷朝晖* a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 symptoms caused by endometriosis[J].Hum Reprod ,2009,24:3033-3041. [22]Soysal S ,Soysal ME ,Ozer S ,et al.The effects of post-surgical administration of goserelin plus anastrozole compared to goserelin alon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endometriosis:a prospective random -ized trial[J].Hum Reprod 2004,19:160-167. [23]Remorgida V ,Abbamonte HL ,Ragni N ,et al.Letrozole and norethisterone acetate in rectovaginal endometriosis.Fertil Steril ,2007,88:724-726. [24]Ferrero S ,Venturini PL ,Ragni N ,et al.Pharmacological treat -ment of endometriosis:experience with aromatase inhibitors [J].Drugs ,2009,69:943-952.[25]李旭冰,毕慧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国保健营养,243-244. [26]Mahnke JL ,Dawood MY ,Huang ,J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nterleukin-6in peritoneal fluid of women with en -dometriosis[J].Fertil Steril ,2001,73,166-170. [27]Mclaren J ,Prentice A ,Charnock-Jones DS ,et al.Vascular en -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concentrations are elevated in peri -toneal fluid of women with endometriosis [J].Hum Reprod ,1996,11,220-223. [28]Hull ML ,Charnock-Jones DS ,Chan CL ,et al.Antiangiogenic agents are effective inhibitors of endometriosis [J].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3,88,2889-2899. [29]Attar E ,Bulun SE ,Aromatase inhibitors:the next generation of therapeutics for endometriosis[J].Fertil Steril 2006,85:1307-1318.[30]Vonkeman HE ,Brouwers JR ,van de Laar MA.Understanding the NSAID related risk of vascular events[J].BMJ ,2006,332:895-898. 101

鲍曼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Ab)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的感染在增多,且其耐药性日益严重,已引起临床和微生物学者的严重关注。Ab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发败血症、泌尿系感染、继发性脑膜炎等。Ab在医院的环境中分布很广且可长期存活,对危重患者和CCU 及ICU中的患者威胁很大,也将此类感染称做ICU获得性感染。国内耐碳青霉稀类的鲍曼不动杆菌发展很快,最近又出现“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an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baumanii),在台湾以及内地均已出现,应引起高度警惕。 简介 鲍曼不动杆菌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属于条件致病菌。该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发菌血症、泌尿系感染、继发性脑膜炎、手术部位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并引起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学者的严重关注。 国内资料表明,Ab约占临床分离的不动杆 菌的70%以上。Ab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 的耐药率已达63.0%~89.9%。对四种氨基糖苷 类(阿米卡星、庆大酶素、奈替米星、妥布霉 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菌达96.3%。我国目前 的绝大多数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 鲍曼不动杆菌 派酮/舒巴坦和多黏菌素B保持敏感,但在呼吸 道感染的治疗中效果较差。 分布情况 鲍曼不动杆菌为不动杆菌属中最常见的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及土壤、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中,为条件致病菌。该菌在医院环境中分布很广且可以长期存活,极易造成危重患者的感染,因此常从被感染患者的血、尿、脓液及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出,在非发酵菌中感染仅次于假单胞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38株鲍曼不动杆菌以痰液及支气管吸出物标本中检出最多,其次为脓液及分泌物。 科室分布以ICU最多,其次为呼吸内科患者。感染的病人多是老年患者、危重疾病及机体抵抗力弱的患者,以及使用各种侵入性操作和长期使

鲍曼不动杆菌专家共识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一、概述:共识目的和意义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和克隆传播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世界性流行[1],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baumannii, MDRAB)是指对下列五类抗菌药物中至少三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包括: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A. baumannii,XDRAB)是指仅对1~2种对其感染治疗有效的抗菌药物(主要是替加环素和/或多粘菌素)敏感的菌株;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 Drug Resistant A. baumannii,PDRAB)则指对目前所能获得的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抗菌药物(包括多粘菌素、替加环素)均耐药的菌株[2-4]。目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在诸多困惑,制定针对该问题的权威共识将能规范并提高我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及防控水平。 二、流行病学、耐药状况及主要耐药机制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根据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数据显示,我国10省市14家教学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16.11%,仅次于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5]。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在体外长期存活能力,易造成克隆播散[6]。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住院、入住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暴露以及严重基础疾病等[7]。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见于危重患者,常伴有其他细菌和/或真菌的感染[8]。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病死率高[9],但目前缺乏其归因病死率的大规模临床研究。 鲍曼不动杆菌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血流感染、腹腔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7]。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肺部,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V AP)重要的致病菌。2010年CHINET监测提示不动杆菌占所有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菌的19.4%,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17.5%;位于脑脊液及其他无菌体液分离革兰阴性菌的第一位,分离率为7.2%;占血流感染革兰阴性菌的3.9%;伤口脓液分离革兰阴性菌的7.2%;尿液分离革兰阴性菌的2.7%。不动杆菌占腹腔感染分离菌的4.2% [10]。 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主要见于澳洲和亚洲的新加波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11]。国外也有鲍曼不动杆菌社区血流感染、脑膜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个例报道[11],我国大陆未见报道。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国外研究发现多粘菌素E的敏感性最高[12];我国缺乏多粘菌素E大规模的耐药监测数据,有研究提示其耐药率最低为10.8%[5],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2010年中国CHINET监测网数据显示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30.7%、米诺环素次之为31.2%,其他药物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存在地区差异,临床医生应了解当地耐药监测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有[1]:1、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①β内酰胺酶:最主要的是D组的OXA-23酶,部分菌株还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和B类的金属β内酰胺酶;②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由于各种修饰酶的底物不同,可导致一种和几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2、药物作用靶位改变:拓扑异构酶gyrA、parC 基因突变导致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armA等16S rRNA甲基化酶导致所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3、药物到达作用靶位量的减少:包括外膜孔蛋白通透性的下降及外排泵的过度表

常见致病菌耐药机制与应对措施 (2)

2014年第二季度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预警与应对策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不合理应用。细菌耐药现象日益严峻,临床出现大量多耐药和泛耐药菌株,给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带来挑战。细菌耐药有一定的区域性和时间性,及时了解和掌握本院常见多耐药菌的流行现状及耐药特征,有利于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以达到减少为耐药菌的产生。现对2014年第二季度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率进行公布,并向临床科室提供细菌耐药应对措施。

菌药物,提示“慎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提示“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提示“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2细菌产生耐药性机制 2.1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对生存环境和营养条件要求很低,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甚至在医院内环境经常可见,其具有多药耐药性及耐药机制:(1)该菌能够产生破坏抗菌药物活性的多种灭活酶、钝化酶和修饰酶。(2)基因突变,作用靶位变异。(3)细胞膜通透性降低。(4)主动泵出机制将进入的药物排到体外。(5)产生生物膜,阻隔白细胞、多种抗体及抗菌药物进入细菌细胞内吞噬细菌。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复杂的耐药机制导致其感染具有难治性和迁延性。 2.2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机制 大肠埃希菌是G-杆菌中分离率较高的机会致病菌,可引起人体所有部位的感染并且呈多重耐药性。 (1)β-内酰胺酶的产生 ①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是由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引起的,对头霉素类及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ESBLs可分为五大类:TEM型、SHV型、CTX-M型、OXA型和其他型,大肠埃希菌ESBLs酶以TEM型最常见。TEM型ESBLs 呈酸性,可水解头孢他啶、头孢噻肟。SHV型ESBLs呈碱性,有水解头孢噻吩的巯基。CTX-M型ESBLs呈碱性,对头孢噻肟水解能力强于头孢他啶。OXA型ESBLs 呈弱酸性或弱碱性,主要水解底物是苯唑西林,OXA型酶主要见于铜绿假单胞菌中,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分离率较低。 ②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主要作用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且不能被克拉维酸抑制。它是水解酶,与β-内酰胺环羧基部分共价结合,在水分子作用下导致β-内酰胺环开环,破坏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抗菌活性。 ③对酶抑制剂药的耐药的β-内酰胺酶对酶抑制剂药的耐药的β-内酰胺酶(IRT)主要有TEM系列衍变而来,又称为耐酶抑制剂TEM系列酶。 (2)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3)主动外排 (4)外膜通透性的下降 2.3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机制 肺炎克雷伯杆菌属于阴性杆菌,通常存在于人类肠道、呼吸道,是除大肠埃希氏菌外导致医源性感染的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在选择性压力下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KPN)菌株不断出现,耐药率日益上升,KPN 耐药机制包括:(1)产抗菌药物灭活酶 ①β-内酰胺酶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碳青霉烯酶(KPC酶)及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等。 ESBLs是耐药KPN产生的最主要的一类酶,由质粒介导,产ESBLsKPN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类药物耐药,但对头霉素类和碳青霉烯类及酶抑制剂敏感。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利于临床和治疗中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结果126株鲍曼不动杆菌通过药敏试验分析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且耐药性日益严重,因此,加强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检测,及时发现耐药菌株,对临床调整治疗方案。 标签: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属于革兰阴性杆菌,其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且分布较广。近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滥用及介入性医疗的使用,据资料显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是逐年上升[1],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同时,鲍曼不动杆菌所产生的耐药谱也发生了变化,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表现为对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一类以上耐药者为多重耐药,治疗难度较大[2]。因此,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进行检测,为临床治疗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分离鉴定的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其耐药性,旨在探讨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利于临床疾病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痰标本分离出126株鲍曼不动杆菌(剔除重复株) 1.2设备与方法设备:应用HF 151UA CO2培养箱作为细菌培养箱,细菌鉴定选用API细菌鉴定法。方法:所有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接种分离,分纯后菌落均经API 20NE非苛养肠道革兰阴性杆菌鉴定试剂盒鉴定,分析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20种抗生素耐药的情况。 2 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20种抗菌药物所呈现的耐药率存在差异变化,其中2010年分离的2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2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50%的有11种,2011年分离66株,其耐药率>50%的有18种,2012年分离的37株,其耐药率>50%者有6种。 3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存在于正常人体的皮肤、呼吸道和泌尿道,也广泛存在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相关报导表明,鲍曼不动杆菌约占临床分离不动杆菌的80%以上[3]。从表中可以看出,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已86.48%~

浅析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

浅析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 部感染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普遍存在于人体皮肤表面和自然环境中。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主要收住重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而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如COPD伴发呼吸衰竭等,患者常多次住院,反复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且患者以高龄患者居多,营养状况常较差,加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以及其他生命支持导管等各种侵入性操作,使得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最常见的致病菌。刘又宁等报道指出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已经超过了绿脓杆菌。而且伴随着多重耐药菌株(MDR)及泛耐药菌株(XDR)比重亦逐步攀升,临床常用抗生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已接近85%。国内多家医院综合资料表明,泛耐药(XDR)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分离比例也接近30%。部分单位甚至出现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导致ICU患者中MDRAb及XDRAb感染者的死亡率达10%~43%,使得其感染逐渐成为临床治疗中的棘手问题之一,给治疗带来十分严峻的考验。替加环素是四环素类抗生素,为米诺环素的衍生物,其优点是抗菌谱最广,而且推荐的每天使用剂量最小,临床优势明显。资料表明,替加环素对临床绝大多数的病原菌都表现出极强的抑菌活性,几乎对除外铜绿假单胞菌的所有革兰阴性菌有效。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5月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病例23例,其分别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加依替米星与替加环素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5月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病例共23例,治疗时间均>4 d,其中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组11例(A组),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加依替米星12例(B 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集送检标本,经高速离心、常规涂片、革兰染色、触酶试验及凝固酶试验后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通过VITEK2-compact分析仪对培养结果阳性的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其结果判断和质控药敏试验判断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判断药敏结果。 1.3 治疗方法:替加环素组(A组)予替加环素静脉滴注(首剂100 mg,后50 mg/12 h),头孢哌酮加依替米星组(B组)予头孢哌酮舒巴坦3.0 g/(8~12 h)加依替米星200~300 mg/d(依肾功能而定)。 1.4 疗效判定:开始治疗4 d后评估治疗效果,参考《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细菌学检查结果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疗效评估,并以无效、好转和痊愈进行评定。痊愈:上述4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好转:总体病情有好转,但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细菌学检查等4项中有1项及以上仍存在异常。无效:用药4 d后病情未改善甚至加重。细菌学检查标准为:细菌清除-治疗中及停药后第1天所留取的痰培养结

综合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控制

吕春梅 莫韶妹 马洁葵 聂惠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东佛山 528000综台奠症监护室多奠耐药鲍吕不动杆菌的控制 吕春梅 莫韶妹 马洁葵 聂惠敏 PR OBE I N TO CON TR OL M E ASU R E S OF M U LTI -DR U G R E SI STAN T ACI N E TOBACTE R BAU M AN N I I I N I CU UUc hunm e i ,M Shao m e i ,M A i e ui ,e t al "摘 要#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室(I C U )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控制对策0方法 对20ll 牟l2月~ 20l2牟l 月期间I C U 病房环境及l2例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0结果 室内环境\呼吸机污染是引起I C U 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0结论 加强医务人页的手卫生1对病室环境及医疗器等进行彻底消毒1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1是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0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控制对策 A b s t r ac t O b j e c t i ve T o e x pI o r e t he c o nt r o I m e a s ur e s o f m uI t i -dr ug r e s i s t a nt A c i ne t o ba c t e r ba um a nni i i n I C U .Me t h od s E pi de m i o I o g i c a I s ur v e y o f e nv i r o nm e nt a nd l2c a s e s o f A c i ne t o ba c t e r ba um a nni i no s o c o m i a I i nf e c -t i o ns f r o mD e c e m be r 20ll t oj a nua r y 20l2i n I C U .R e s u l t s T hew a r d e nv i r o nm e nt a nd v e nt i I a t o r po I I ut i o n w e r e m a i n c a us e s o f A c i ne t o ba c t e r ba um a nni i i nf e c t i o n o ut br e a k.C on c l u s i on I m pr o v i ng t he m e di c a I s t a f f ha nd hy g i e ne a nd di s i nf e c t i o n o f t he w a r d e nv i r o nm e nt w i I I c ut o f f t he t r a ns m i s s i o n w a y o f A c i ne t o ba c t e r ba um a nni i i n I C U . K e y w or d s A c i ne t o ba c t e r ba um a nni i ,C o nt r o I m e a s ur e s A u t h or 's ad d r e s s T he F i r s t P e o pI e 's ~o s pi t a I o f F o s ha n C i t y ,G ua ng g do ng P r o v i nc e 528000P R C d oi :l0.3969/j .i s s n.l67l -332X .20l2.4.04l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 uI t i dr ug -R e s i s t a nt A c i n-e t o ba c t e r B a um a nni i ,M D R-A B )是指对五种药物头抱他睫/头抱毗胎,亚胺培南/亚胺培罗,氨茉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或阿米卡星中的二种以上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I C U 收治的患者往往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危重,在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各种有创性检查治疗下,极易发生M D R-A B 医院感染 l ] M D R-A B 近年呈逐年上升趋势 2],国外文献报道,M D R -A B 在I C U 的发生率为26%,死亡率可达到3l% 3-4] , 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本调查针对20ll 年l2月~20l2年l 月期间I C U 发生l2例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进行调查分析,查找感染源和传播途径,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对策,报告如下 l 资料与方法l.l 临床资料 l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年龄4l ~94岁,平均 67.5岁 临床表现均伴有发热~咳嗽~咯痰~肺部均闻及湿暇音,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全部样本痰培养及部分样本血培养分离到M D R-A B 4例患者病情均较严重,昏迷6例,年龄> 62岁;住I C U 时间ll ~ 6l d ,平均4l.0d 全部患者均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及呼吸机机械通气,接受过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 l.2 标本采集 l.2.l 病人标本采集和检测 对20ll 年l2月~20l2年l 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痰标本~血标本按规范的方法进行采集,进行细菌培养,并对阳性标本做出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 菌种鉴定采用V I T E K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实验采用琼脂扩散法,使用(M-~)培养基进行检测 见表l l.2.2 环境微生物监测 20l2年l 月l H ~4H 及2月l2H ~l5H 两个时段分别对I C U 空气~医务人员手~水龙头~床头柜~治疗车及呼吸机系统设备等进行采样检测 见表2 万方数据

鲍曼不动杆菌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陈佰义何礼贤胡必杰倪语星邱海波石岩施毅王辉王明贵杨毅张菁俞云松【编者按】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21世纪临床重要致病茵。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研究发现其具有快速获得和传播耐药性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已呈世界性流行,成为全球抗感染领域的挑战,更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超级细菌”。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在自然环境、医院环境的广泛存在及在住院患者的多部位定植,临床医生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在诸多困惑。为提高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水平,遏制我国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感染流行的快速增长,由《中华医学杂志》组织,32位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发起,邀请全国326位专家参与,历时7个多月,召开了12场专题讨论会,得到了卫生部行业基金(《临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研究及应用》,编号201002021)的支持,经过充分的意见搜集和讨论,最终达成了这份《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共识荟萃了国外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的最新进展,总结了我国绝大多数权威专家对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的宝贵经验,是规范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和防控的指导性文件。该共识的制定和提出,将对我国多重耐药菌的诊治与防控做出引领和示范,有助于改善我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现状,有助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原

中华医学会会长著名呼吸病专家钟南山院士专门寄语:“合理用药,预防不动杆菌耐药”。由于鲍曼不动杆菌的自身特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需要广大专家的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完善专家共识。作者单位:按姓氏拼音排序: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佰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何礼贤、胡必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倪语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杨毅);北京协和医院(石岩),南京军区总医院(施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明贵、张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俞云松)通讯作者:俞云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杭州310016,Email:yvys119@https://www.360docs.net/doc/5413674459.html,一、概述:共识目的和意义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和克隆传播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世界性流行[1],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是指对下列五类抗菌药物中至少三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包括: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 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彬/舒巴坦)、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A.baumannii,XDRAB)是指仅对 1 ~ 2 种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药物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2014年7月第4卷第14期·综 述·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 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张?鹏1 周燕斌2 黄炎明1 1.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江门 529030; 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广东广州 510080 [摘要]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21世纪临床重要致病菌之一。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尤其是XDRAB 和PDRAB,常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上治疗较困难,而且病死率高。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避免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同时监测各个地区间细菌的 耐药性分析指导经验性治疗用药,对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此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临床治疗策略及最新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鲍曼氏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耐药性;耐药机制;治疗策略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4-26-05 Research progress of drug-resistant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strategy of 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ZHANG?Peng1 ZHOU?Yanbin2 HUANG?Yanming1 1.Department of Critical Medicine,Jiangmen Central Hospital,Jiangmen 529030,China; 2.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80,China [Abstrac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thogens in clinical settings in the 21st century.The bacteria has a complex drug-resistant mechanisms. XDRAB and PDRAB,in particular,are resistant to a wide range of antibiotics.Clinical treatment to the bacteria is relatively difficult and related mortality rate remains high.The most important procedure is to properly select antibiotics so as to reduce selective pressure induced by antibiotics,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and control the transmission of drug-resistant bacteria.At the same time,drug resistance of bacteria in different regions should be monitored,use of drugs in treatment should be analyzed and guided based on experience, and further research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erms of drug- resistant mechanisms of certain bacteria.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drug-resistant mechanisms,clinical treatment strategy and latest researches of 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ulti-drug resistance;Drug resistance;Drug-resistant mechanisms; Treatment strategy 鲍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不动杆菌属一种,据国内研究,A.baumannii约占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的80%以上[1]。AB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和克隆传播的能力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成为我国及世界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目前根据2011年我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数据显示[2],在我国10省市15家教学医院调查院内感染,其中AB在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中占15.85%,仅次于大肠埃希菌(27.96%)与肺炎克雷伯菌(16.46%)排行第三位。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逐渐增高,多重耐药、泛耐药菌株的检出率逐年上升,成为临床医生共同面对的重要难题。因此,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相关感染的治疗策略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1耐药机制 1.1?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分为 A、B、C、D四类酶 A类β-内酰胺酶:A类主要为由细菌质粒介导的,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的一类酶,活性部位在分子量为29kDa的丝氨酸残基上。目前在中国,被发现的基因型大部分为TEM-128,CTX-M-2,和SHV-12[3]。其中一种ESBL酶CTX-M-2,具有提高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水解作用,在玻利维亚、中国等见有报道[3-4]其AB菌株引起的院内感染。而另一种ESBL酶能对广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盘尼西林产生高度耐药(头孢他啶MIC 256μg/mL,头孢吡肟MIC,32μg/mL),称为PER-1,但目前还

常见致病菌耐药机制与应对措施

2014年第二季度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预警与应对策略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不合理应用。细菌耐药现象日益严峻,临床出现大量多耐药和泛耐药菌株,给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带来挑战。细菌耐药有一定的区域性和时间性,及时了解和掌握本院常见多耐药菌的流行现状及耐药特征,有利于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以达到减少为耐药菌的产生。现对2014年第二季度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率进行公布,并向临床科室提供细菌耐药应对措施。 12014年第2季度我院细菌耐药率及预警信息

备注: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提示“预警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提示“慎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提示“参照药敏试 验结果用药”;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提示“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2细菌产生耐药性机制 2.1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对生存环境和营养条件要求很低,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甚至在医院内环境经常可见,其具有多药耐药性及耐药机制:(1)该菌能够产生破坏抗菌药物活性的多种灭活

酶、钝化酶和修饰酶。(2)基因突变,作用靶位变异。(3)细胞膜通透性降低。(4)主动泵出机制将进入的药物排到体外。(5)产生生物膜,阻隔白细胞、多种抗体及抗菌药物进入细菌细胞内吞噬细菌。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复杂的耐药机制导致其感染具有难治性和迁延性。 2.2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机制 大肠埃希菌是G-杆菌中分离率较高的机会致病菌,可引起人体所有部位的感染并且呈多重耐药性。 (1)怜内酰胺酶的产生 ①大肠埃希菌对P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是由超广谱P -内酰胺酶(ESBLs)引起的,对头霉素类及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ESBLs可分为五大类:TEM型、SHV型、 CTX-M型、OXA型和其他型,大肠埃希菌ESBLs酶以TEM型最常见。TEM型ESBLs 呈酸性,可水解头孢他啶、头孢噻肟。SHV型ESBLs呈碱性,有水解头孢噻吩的巯 基。CTX-M 型ESBLs 呈碱性,对头孢噻肟水解能力强于头孢他啶。OXA 型ESBLs 呈弱酸性或弱碱性,主要水解底物是苯唑西林,OXA 型酶主要见于铜绿假单胞菌中,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分离率较低。 ②AmpC怜内酰胺酶AmpC酶主要作用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且不能被克拉维酸抑制。它是水解酶,与怜内酰胺环羧基部分共价结合,在水分子作用下导致怜内酰胺环开环,破坏0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抗菌活性。 ③对酶抑制剂药的耐药的0内酰胺酶对酶抑制剂药的耐药的0内酰胺酶(IRT)主要有TEM 系列衍变而来,又称为耐酶抑制剂TEM 系列酶。 (2)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3)主动外排 (4)外膜通透性的下降 2.3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机制肺炎克雷伯杆菌属于阴性杆菌,通常存在于人类肠道、呼吸道,是除大肠埃希氏菌外导致医源性感染的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在选择性压力下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KPN)菌株不断出现,耐药率日益上升,KPN 耐药机制包括:(1 )产抗菌药物灭活酶 ①0-内酰胺酶包括产超广谱0-内酰胺酶(ESBLs)、AmpC 酶、耐酶抑制剂0-内酰胺酶、碳青霉烯酶(KPC酶)及金属0内酰胺酶(MBLs)等。 ESBLs是耐药KPN产生的最主要的一类酶,由质粒介导,产ESBLsKPN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类药物耐药,但对头霉素类和碳青霉烯类及酶抑制剂敏感。

鲍曼不动杆菌相关耐药机制

鲍曼不动杆菌相关耐药机制 (一)对?-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1)质粒介导或染色体突变使细菌产生?-内酰胺酶通过水解或非水解方式破坏?-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活这是大多数病菌对?-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金属酶属Ambler B类?-内酰胺酶属于Bush功能分类3群。根据金属?-内酰胺酶的底物特征将其分为3a、3b、3c三个亚群。不动杆菌产生的能水解碳青霉烯类的金属酶属3a亚群。目前报道的有IMP一1、IMP-2、IMP-4、IMP5及VIM1、VIM2等。该类酶能介导碳青霉烯类、头孢他啶、拉氧头孢等抗生素耐药性而对哌拉西林和氨曲南敏感性不受影响。其活性不被克拉维酸等抑制剂抑制但可被乙二胺四乙酸(ED-AT)所抑制。 2)碳青霉烯水解酶(OXA)即苯唑西林水解酶为染色体介导。OXA型酶为Ambler分子结构分型为D类?-内酰胺酶属Bush功能分类2d群。D类OXA型酶可使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失活但其水解活性明显低与金属?-内酰胺酶[32]。但是随着插入序列ISAbal的发现对OXA型碳青霉烯酶介导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作用有了新的认识研究发现鲍曼不动杆菌特有的插入序列ISAbal常与OXA-23,OXA-51组基因关系密切其与基因传递关系密切并且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这些耐药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介导不动杆菌对?-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高水平耐药[33]。一些OXA酶能够水解广谱头孢菌素比如OXA型超广谱酶有些OXA型酶能水解碳青霉烯抗菌药物。最早在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的具有碳青霉烯酶活性的OXA酶是OXA-23在1985年苏格兰一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种发现当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尚未在临床开始使用。之后陆续在英国、巴西、玻里尼西亚、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出现。现已确认为OXA-51/69-like是鲍曼不动杆菌染色体天然携带的一组碳青霉烯酶基因。 3)AmpC型?-内酰胺酶由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丝氨酸”头孢菌素酶组成的一个酶家族属Bush l群Ambler分子C类。不动杆菌属细菌主要产生诱导性AmpC型?-内酰胺酶。AmpC型?-内酰胺酶对第l代至第3代头孢菌素、头霉素、氨基糖昔类及抗假单胞菌青霉素均耐药对碳青霉烯类、第4代头抱菌素和氟哇诺酮类敏感。 4)TEM-l、TEM-2酶Ambler分类A类属Bush 2b群。可有效水解青霉素类第1到3代头孢菌素部分能水解第4代头孢菌素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药物敏感活性可被克拉维酸、舒巴坦等抑制剂所抑制。 5)青霉素结合蛋白及外膜孔蛋白的改变。不动杆菌对?-内酰胺类的通透性只有大肠埃希氏菌的1%-3%所以其外膜对?-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是一种屏障仅靠通透性降低很少能产生有意义水平的耐药。现已发现的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