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影视改编

文学名著影视改编
文学名著影视改编

浅析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

摘要:文学名著作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之作不但在其所处的时代具有非凡的意义,在整个历史中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在现今社会文学名著的改编正越来越显现出它独特的生命力,其在使得名著走向大众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文学名著、改编、时代、原著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技术的提高,将我们从单一化的文字时代带入了有声有色的信息时代。这种历史的变革之中所催生出来的新鲜事物,在发扬其本身的创新特征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与思考。当今的文学名著改编热无疑是其中的一种较为特别的代表。

中国最早将文学名著搬上荧幕的是1982年推出的根据《水浒传》改编的八集电视剧《武松》。这是山东电视台《水浒》人物系列剧的第一部,获得1982年电视剧“飞天”的一等奖。以后,山东电视台又陆续拍出了《鲁智深》、《林冲》、《李逵》、《顾大嫂》等。这些电视剧打破了《水浒传》原来的叙述结构,以人物为中心,以鲜明的视觉形象和丰富生动的情节,活化了施耐庵笔下栩栩如生的描写,活化了人物内心,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和强烈的冲击。

山东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王汉平曾经这样评价《水浒传》的

高中语文选修影视名作欣赏8 第八课

第八课《三国演义》:历史是由人书写的 作品综论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历经数年的艰苦拍摄后,于1994年首播,当即引起了圈内外的广泛关注,甚至出现了万人空巷、争说三国的情况。据官方统计,《三国演义》在全国收视率高达46.7%,超过了新闻联播。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也争相购买播映权,单集售出的最高价码创下了空前的纪录。《三国演义》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优。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播出,和由它所带来的“三国热”,完全称得上是文坛的一件盛事。无论是从创作的角度看,还是从欣赏角度看,长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都堪称一项宏伟的艺术工程。 电视剧《三国演义》是对罗贯中小说原著的改编,因此它同那些将古典名著改编成电视剧的同类作品一样,都存在着要不要忠实原著和如何忠于原著的问题。对于改编古典名著而言,忠于原著既是前提又是基本原则,这是不能动摇的,特别是对于《三国演义》这样的古典名著来说,它已经经受了历史的筛选,而且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把它搬上屏幕的时候,主创人员所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小说,还涉及到对广大观众欣赏心理和意愿的态度问题。电视剧《三国演义》播出后所产生的热烈反响,说明广大观众对这部电视剧是认同的,这种认同无疑是对这部电视剧坚持忠于原著的原则、较好地体现了原著的基本精神的肯定。可以说,电视剧《三国演义》是古典名著改编的一次成功范例。作为一部大型的史诗式的战争剧,谋略剧,它塑造的系列典型人物丰富了电视剧艺术的人物长廊,它展示的宏伟战争场面提供了刻画战争的宝贵经验。在电视艺术美学方面,《三国演义》也做了创造性的探索,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审美风格。 首先,编剧对原著故事的宏观把握是适度的。《三国演义》是章回体小说,全书七十余万字共分120回,这样大的篇幅,在改编成连续剧时,编剧首先要确定电视连续剧的集数。《三国演义》的编剧遵循了小说原著的结构线索,按照三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把全剧分为84集,包括群雄逐鹿(1—23集),赤壁之战(24—47集),三足鼎立(48—63集),南征北战(64—77集),三分归晋(78—84集)五大部分。其中每个部分都可视为一个情节叙述单元,它们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使全剧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剧本第一部分介绍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展现几大政治军事集团割据争斗的情景,介绍主要人物出场,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其中“官渡之战”是本部分的重心。编剧之所以着力描写官渡之战,是因为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是当时中国北方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场关键战役。剧本第一部分头绪繁多,但编剧写得很有层次,剧情跌宕起伏,承前启后的作用非常突出。剧本第二、三、四部分表现诸葛亮出山前后“隆中对”策略的具体实施,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和蜀吴走向衰败的趋势。其中第二部分“赤壁之战”是全剧最华彩的篇章,本部分名为写战争,但对具体的战斗场面描写并不多,主要写一系列的政治、外交斗争,以及战前战后的情节,揭示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等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五部分以七集的篇幅,用简练的笔法交待三国灭亡及归一于晋的过程。全剧五个部分的分布主次分明,轻重有致,脉络清晰,显示了编剧驾驭故事的能力。 其次,《三国演义》的矛盾冲突和总纲设计,符合电视剧编剧的内在规律,全剧逻辑严密,结构谨严。从上文对各部分内容的简介中可以看出,原著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总体结构在电视剧中都大体得以保留,这也是改编古典名著理应遵循的原则。不仅如此,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编剧还尽量使剧本的节奏和风格与小说原著的内在节奏、固有风格保持一致。继承了原著顺叙式的时空结构方式,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组织情节(当然,《三国演义》在局部也采用了倒叙甚至闪回等时空交错的方式结构剧情)。但是电视剧与小说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视剧更强调戏剧冲突,因此,编剧必须集中强化小说原著中的矛盾冲突。

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213835167.html, 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弊 作者:李明繁 来源:《牡丹》2017年第33期 文学作品影视改编这一艺术形式始终存在,从以往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到现在的《死亡通知单》《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影视作品改编使原著小说进入人们的视线,还使文学作品传播更加顺畅。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免出现跑题、不尊重历史等问题。改编要适当,能够反映更丰富的人情、事理。因此,在改编过程中,编剧需要花费大量心思。目前来看,改编有利有弊,本文具体分析了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与弊。 一、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可行性 文学与影视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且影视作品更容易被普通观众熟知,因此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是可行的。尤其是小说这一题材,拥有具体、丰富的故事情节,可以成为影视改编的素材。事实上,自诞生以来,影视作品就从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吸取表现手法,并利用矛盾冲突完成影视改编。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性格,均与影视作品中的刻画和表现有关,是否能够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改编能力、抓拍能力和演员的演技有关。影视与文学在内在情感表现上具有一致性,可以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反映小说情节。影视剧可以说是文学作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都是在时间变化中再现生活,获得观众的认可并且达到共鸣。也是基于这一原因,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是可行的。它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同文学作品在表现手法和艺术精神上具有相似性,并且素材与手法均可以成为一种改编方式。与电影相比,文学作品这种艺术形式存在的时间更长,其蕴含的道理、文化更深厚,但是文学作品的读者有限,因此将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可以使这一形式得以流传。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均具有时代烙印,但是那些优美的语言形式、丰富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却可以超越时代,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二、网络文学影视化的优势 (一)促进文学作品的通俗化传播 与小说相比,很明显影视剧的传播速度更快,更容易走进大众的心里。文学作品体现的是作者的个人思想,具有自由性特点,尤其是近年来网络小说兴起,小说种类五花八门。自由的写作和评论方式开始出现公众倾斜,影视化从观众的角度出发,通过镜头抓拍和演员的表现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生活化,削减了其高度,增加了受众人群。因此,文学作品未必每个人都能看懂,但是影视作品以其高速的传播、人性化的改编使每个人均可以成为观众。媒体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功能放大的作用,有利于文学作品的传播。 (二)有利于带动其他相关娱乐产业的发展

论中国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

风格与特色MOVIE LITERATURE 2012年第12期/电影文学 论中国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 ■范 涛(焦作大学艺术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电影与文学是相互共存的关系,精彩的文学作品是电影创作的源泉,另外一个方面电影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文学作品当中最精华的部分展现给人们。近几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并且这样的形式已经成为电影制作的一种主流文化。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中国电影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展开探讨,从中国电影改编文学作品的题材形式变化及其改编原则来探讨这一现象,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文学;中国电影;改编 一、新中国成立后17年: 忠实原作,电影主动向文学学习 在电影制作的初期,著名的电影理论学家张俊祥先生就曾经在自己的学术论文当中明确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电影制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从剧本到电影转变的过程,因此在剧本的制作过程当中首先要明确的第一点就是要确定影片所反映的思想内涵以及灵魂。一部成功的电影必须有旗帜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可以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整部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故事情节的描述能够给影片塑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风格,体现电影的灵魂。也有人曾经说过,电影实际上就是动态的文学,也就是说通过电影制作与拍摄的方式可以让文学更加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中国电影的成长史上,主要有两个比较重大的时期电影素材的选取都来自文学作品的改编。这两个时期电影改编的特点在于其忠实原作的创作精髓,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文学作品当中的革命性思想热潮。著名的电影制片人夏衍曾经明确指出,通过名著改编而成的电影,如果想要取得突破性的成功,就应该要建立在对文学作品本身拥有一个明确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设想观众从来没有看过这部作品。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剧本制作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定位在一个大众化通俗化的叙事层面,与此同时我们着力对原著进行的模仿,起到一定的传递原著的作用。尽管改编的幅度并不大,但是要不断地在电影当中体现作品中的阶级矛盾以及用于革命的思想热潮。许多电影作品的题材过于局限,究其原因在于所处的年代的红色革命思想,对革命文学作品所改编的电影在很大程度上面对时代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给人们无论是思想上或者是行动上都拥有了明确的指引和推动作用,弘扬社会主义赞歌的同时也让人们的心目当中充满着对幸福美好的向往。比如说在进行改编著名的文学作品《祝福》的过程当中,夏衍就在自己的剧本当中巧妙的融入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以及时代的特征等元素,通过对这些背景的烘托体现了祥林嫂捐门槛的情节,从而让整部电影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光明的,具有革命性的未来。又比如说在电影《小二黑结婚》中将主人公金旺和小二黑的个人矛盾通过文学处理变成了敌我阶级的深化矛盾,并且在影片当中引进了一个叫做二叔的角色,将他作为这一切的幕后主使,最终导致了矛盾的进一步深化。 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修改的同时进行重新编辑20世纪80年代,文学创作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因为在这个时期许多题材的禁区都已经在慢慢的瓦解了,与此同时作家们由于拥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国外文学作品的涌入,许多剧本的广度和深度都已经到了一个质的飞跃。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进一步解释人物的命运,并且塑造出主人公的灵魂。题材的选取也已经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从那一刻起也预示着文学的发展方向倾向于人文色彩的转化。这个时期的电影人物依然在我们的心目当中留下了深深地印象,喜儿、刘胡兰、潘冬子等都是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走过自己的青春岁月。但是从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上我们却不难发现,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载体,这是一种拥有浓厚社会气息的文学成分,拥有强烈的社会学成分色彩。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这个时代的电影作品更像是一种人们对于政治思想的传声筒,通过这个载体来实现互换主题的作用。在将近17年的改编电影当中我们看到的人物更多的是运用平面化的手法进行演绎,缺少了灵魂的同时也显得不够丰满。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影改编的整体风格逐渐的打破了这种思想的筋骨,渐渐地转向人文化的防线,无论是革命题材的文学作品还是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当中的题材无不例外地通过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批判以及人性的思考来进行深入的演绎,这是区别于过去的红色经典的电影塑造形象。这一电影史上的改革深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与爱戴,并且对世界电影史的成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于这个时期的电影而言,人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对电影语言的探索,并且希望运用独一无二的影响符号来重新唤醒第七艺术时代,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不在仅仅局限在表象上,更重要的是人们希望摆脱文学对电影的束缚,抓住文学作品灵魂的同时融入电影思想进行改编。尽管这个时代的电影制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文学作品本身的束缚,然而从更深的角度来看我们却不难发现文学作品依然是电影剧本制作的主要源泉。处于这个时期的电影剧本改编,不再是传统形式上的模仿,更重要的是编剧下需要在文学的环境氛围当中提炼出作品的精髓,感受到作品当中的人性关怀以及文化思想境界上的精髓。从创作手法的角度上来看,大多都以现实主义的回归色彩以及深化形式为主体,在思想内涵上更加倾向于人文主义色彩思想的表达。电影的改编已经真正的跨入了“改并且 080

浅谈文学名著改编成电影

浅谈文学名著改编成电影 文学名著改编成电影,已成为影视界的一大热潮。但这却是一种风险极大的投资,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且不说观众对改编后的电影的不同看法,光是读者在阅读原名著时,因为自身资质以及各方面原因对名著的解读方式更是千秋各异的。因此,如何恰到好处地向观众诠释一部好的文学著作,既传承原著本身的意境又抓住观众的眼球的确是一门学问。 国内外由名著改变的电影数不胜数:《雷雨》、《春蚕》、《孩子王》、《简爱》、《呼啸山庄》、《双城记》、《罗密欧与朱丽叶》、《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哈姆雷特》、《老人与海》、《傲慢与偏见》、《麦克白》、《指环王》等。虽然同样是由名著改编而成的电影,但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 2010年由陈英雄指导的《挪威的森林》,不论是角色的选定,还是剧情的设置,伤透了大千读者的心。然而,改编成功的电影,同样如恒河沙数,令人津津乐道。 由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改编的《布拉格之恋》中,无论是气氛的营造还是意境的诠释都是恰到好处的。而且电影的选角也很到位,历史的穿插很清晰,叙事不急不缓,该删的要删、该表现的也要添加。更让观众欣喜的是它为我们还原了卡列宁的微笑。这样的改编,就算不是十全十美,至少也瑕不掩瑜。名著改编成电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想观众还是愿意去观赏的。 名著小说改编成出色的电影,最重要的应该是电影对原著主题的把握与突出,以及意境的传承和营造。所以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需要注意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生活环境。那样才能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伴随的思想和情感。现在很多的改编电影非常注重视觉效果,带着很浓的商业气息。这或许能增加一点票房,但这种途径带来的效果显然是卑微的,

精品文档 (194)影视欣赏与中学文学作品教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把语文纳入了文化的层面,但是富有文化含量并且影响人终身的影视欣赏却成为了语文教育的一个盲点,不能不算是语文教育的一个缺憾。前苏联影视理论家P·尤列涅夫在《银幕的造型世界》的序言中指出:“如果没有电影和电视,那么现代人的生活将是不可想象的”,这句话充分肯定了影视艺术对现代人业余生活的重要作用。而我要说,如果没有对影视艺术的审美和创造教育那同样是不可想象的。影视艺术从一个全新独特的视野观照文学,观照社会和人生,它不仅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作者美学观的再现,也是导演、演员等人的美学思想、感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一种展现,“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它是电影的原材料,但是,它本身已成了一种异常复杂的现实”①“由于电影画面含有各种言外之意,又有各种思想延伸,因此我倒是更应该将电影语言同诗的语言相比”②这种画面的诗的语言同样具有认知、开智、审美、立德的功能,如果我们只是让学生“走马观花”,那将会使学生丧失培养影视阅读的能力的机遇,也失去了熏陶学生情操的有利机会,而我们如果能合理地创造性地把影视欣赏和教学结合起来,我们也就创造了一种新的“教学文化”,也为提高一个人的终身的文化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2000年《语文教学通讯》3—4期合刊上就专辟了“影视欣赏”“歌词欣赏”“书法欣赏”等栏目,并把它纳入了文学鉴赏的范畴,可算是远见卓识之举。而在新语文实验教材的《语文读本》第四册中也收录了《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八篇中外著名影视剧本。我们有理由相信,影视欣赏的开展将会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一个新的生长点。这里笔者想主要从审美和创造两个层面讨论影视欣赏和中学文学作品教学的关系。 一、审美:影视欣赏和文学作品教学的共同需求 “孩子习惯于消极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往往仅仅是不由自主的视觉印象,孩子仅仅是‘看看’而己,艺术印象也是一略而过,没触及到个性,没引起思索,没向他提出任何问题。这样的看电影是微不足道的,而有时甚至会带来很大的危害”③前苏联教育家 A.C.马卡连柯的这段话可谓中肯。如果学生只停留在视觉阶段而不能深入下去,不能让学生领悟其中的艺术魅力并感受理解最终养成审美判断的能力,即使把它组合到教学过程中,那也只能算是一种“花边语文”而己。 但我们也常碰到这样的现象,组织学生去看电影,学生往往先问要不要写观后感,一听要写就兴味索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就在于我们往往先以教育者的姿态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再好的影视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再好的动机也往往没有成效。这时候,最好的做法是首先“顺其自然”。20世纪初,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④请注意这里的“借助”二字,让学生先以一种自由的心态去感受,学生才会“主动”“愿意”。比如在《祝福》教学中我没有先亮出新教材后面的讨论砍门槛细节的练习,而是先通过介绍叶圣陶的《一生》和柔石《为奴隶的母亲》等小说激起学

古典文学名著改编为现代影视作品的得失——原创

古典文学名著改编为现代影视作品的得失 之三国演义 近几年,随着四大名著的相继翻拍,新版的电视剧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好评差评不绝于耳。因此,古代文学名著改编为现代影视作品的得失也成为了大家讨论的话题。 这篇文章里,本人将会就三国演义的旧(94版)新(10版)来谈一下古典文学名著改编为现代影视作品的得失。由于我本人身为理科生,曾经忙碌于学业和高考,因此也并未完完本本的看完全过这两部影视作品。因此本篇文章仅代表个人的浅见,如有愚昧疏漏之处还请海涵。 如今的社会,电视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每天必备物品,看电视则成为了大多数人的每天的娱乐活动。现在好多人在批判说,越来越少的人只是将对名著的喜爱停留在电视剧上,而电视剧又未能把真实原版古典小说呈现出来,因此对导演编剧大加批评,尤其最近各个名著翻拍之后。但是我认为,电视剧作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本就应该存有它自己的特色,用独有的方式去给观众们带来艺术享受。而又为何拘泥与原著呢?正如对《三国演义》本身,罗贯中不是正如现今的编导们吗?他不也是在《三国志》的基础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品吗?他又遵循了真正历史的多少呢?可见,今人没有必要一味的要求电视剧还原原著,适当的发挥是可以的。但是,同时,我们大家接受的也仅仅是适当发挥。过于不尊重原著的情节和内容则不会被大家所接受。 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在看两部电视剧时的感受吧。 旧版三国演义在大家的心中一直是颇受好评的。比如说旧版三国里,我认为演员们很有气质。如吕布、周瑜、诸葛亮等。而且,旧版三国相对更尊重原著,情节发展更规矩一些。但是我感觉既然是已经成为视觉作品,不得不提到旧三国的场面不够大,有些细节处理得不够逼真,不能给观众,尤其是现在的观众以吸引,满足不了现在观众的视觉需求。当然,这也与当时的拍摄条件,技术欠缺有很大原因。而且,在老三国中,人物的表现处于脸谱化叙述的模式。如孙权仿佛只是刘曹忠奸斗争的陪衬,全无性格可言,而他的手下,也基本都不中用。这无法给从小就背“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观众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而新版三国呢?作为古代名著改编成为的现代影视作品来说,它确实满足了大家的视觉需求,如打斗的情节,沙场的逼真等。在新版中,很少有非常愚昧无知的人了,人物形象更加逼真。但是我感觉新版三国中有很多地方犯了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如“王允:这是小女貂蝉。董卓:你真是金屋藏娇啊!(该成语源起汉武帝小时说要建一座金屋来娶表姐陈阿娇,后用来比喻纳妾或偷藏情人的意思)”,还有如“天下谁人不识君”等愚昧错误。我认为这是禁忌,无论怎么改,不能犯原则上的问题啊!这是新版三国的一大失误。 所以,综上,我想说,古代影视作品改编成现代影视作品确实有很多失误与

浙江2010年7月自考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试题及答案00887

浙江省2010年7月自学考试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88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曾经提出,一个有成就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要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这种说法提倡的是儿童文学创作中的( C )1-10 A.成人视角 B.两代人对话、对比的视角 C.儿童视角 D.少年作者的视角 2.下列童话形象不属于 ...拟人形象的一项是( C )3-38 A.《丑小鸭》中的丑小鸭 B.《木偶奇遇记》中的仙女 C.《小熊温尼·菩》中的温尼·菩 D.《秋千,秋千》中的小兔白白 3.在中国,“童话”的产生以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童话》丛书为标志,该丛书的主编是( D )2-19 A.周作人 B.叶圣陶 C.茅盾 D.孙毓修 4.由瑞典当代女作家林格伦创造的《小飞人卡尔松》中的主人公卡尔松属于( B )3-39 A.常人形象 B.超人形象 C.拟人形象 D.宝物形象 5.很多优秀的童话作品从民间故事中吸取养分。在中国,《野葡萄》和《神笔马良》可说是两个代表作,作者分别是葛翠琳和( A )5-107 A.洪汛涛 B.陈伯吹 C.严文井 D.金近 6.少年儿童小说主要是指( B )16-266 A.儿童小说 B.少年小说 C.幼儿小说 D.青年小说 7.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是( B )26-511 A.《高尚无比的爱》 B.《爱的教育》 C.《洋葱头历险记》 D.《木偶奇遇记》 8.下列选项属于少年儿童小说中的探索性作品的是( A )24-427 A.班马《六年级大逃亡》 B.秦文君《四弟的绿庄园》 C.曹文轩《泥鳅》 D.张之路《羚羊木雕》 9.少年小说的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社会生活认知能力,其年龄段大致在( D )12-266 A.3、4岁~17、18岁 B.7、8岁~17、18岁

世界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部修订稿

世界文学名著改编的电 影部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世界文学名着改编的经典电影100部 1、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AndJuliet 2、简爱JaneEyre 3、呼啸山庄WutheringHeights 4、傲慢与偏见 5、王子复仇记(上) 6、王子复仇记(下) 7、雾都孤儿OliverTwist 8、大卫·科波菲尔DavidCopperfield 9、双城记ATaleOfTwoCities 10、牛虻TheGadfly 11、孤星血泪GreatExpectations 12、鲁滨逊漂流记TheAdventuresOfRobinsonCrusoe 13、卖花女Pygmalion 14、蝴蝶梦 15、所罗门的宝藏KingSolomon’sMines 16、金银岛TreasureIsland

17、剃刀边缘TheRazor'sEdge 18、剑侠唐璜AdventuresOfDonJuan 19、劫后英雄传Ivanhoe 20、救生艇Lifeboat 21、翠堤春晓TheGreatWaltz. 22、鸳梦重温RandomHarvest 23、安娜·克里斯蒂AnnaChiristie 24、郎心如铁APlaceInTheSun 25、雨中曲Sing’inTheRain 26、英俊少年Heintje—EinmalWirdDieSonneWiederScheinen 27、马耳他之鹰TheMalteseFalcon 28、风流寡妇TheMerryWidow 29、失去的周末TheLostWeekend 30、隐形人TheInvisibleMan 31、黄金时代(上)BestYearsOfOurLives 32、黄金时代(下)BestYearsOfOurLives 33、宾虚(上)Ben-Hur 34、宾虚(下)Ben-Hur

影视欣赏学学习心得体会

每个周末看一部电影,这是我在大一时给自己定下的计划。到如今三年过去了,每到周末,一个人一盏台灯静静地看一部电影已经成了我的习惯。对影视的热爱让我一直对影视欣赏学这门课情有独钟,却直到大三下学期才有幸选修了这门课。一直以电影迷标榜的我,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影视鉴赏课程的学习,让我对电影知识有了一个更好的了解,也让我们对所欣赏影视作品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首先,在这个学期的影视鉴赏课程的学习中我学到了一些重要的影视鉴赏基本理论以及电影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在课堂上影视鉴赏课程并不是单纯的放一部电影就了事,而是将授课和电影欣赏有机的结合了起来。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而且都会为这个主题精心挑选最具代表性的影视作品,并且会在放映前讲一些电影知识或对所看电影的一点分析。比如,从前我对微电影的概念很模糊,但在影视鉴赏的课堂上对微电影有了全面的认识,学习到了什么是微电影,微电影的优点等等。同时,对我感兴趣的纪录片也有了更好的了解。影视欣赏的课堂氛围很轻松,互动性很强。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有自己的理解可以说,看到有趣的地方可以笑。老师是一位心理学知识渊博、人生阅历丰富的人。在课堂上会和我们分享一些她的生活经历,常常让我深有感悟,她也经常鼓励我们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每个人看一部相同的电影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想,每个人从中获取的道理和知识也不相同,在交流中促进相互学习和刺激感悟。 其次,在这个学期的影视鉴赏课程的学习中,我欣赏到了很多部各种题材的优秀影片,开拓了我的眼界,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去欣赏一部影片的真正灵魂所在。比如,我之前就看过的两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地球上的星星》,在此之前我只是单纯地被电影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但再一次在影视鉴赏的课堂上欣赏这两部电影,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学会了思考电影背后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对于在不久的将来要走上教师岗位的我而言,感悟颇大。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用爱心去教育,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我想这才是这两部电影的真正意义所在。 一学期的影视鉴赏学习,让我了解到看电影不要光认为票房高不高,好不好看,还要去理解它,深入了解,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是给人们带来一场视觉的盛宴,更重要的是它带给人们精神层面的享受。通过影视鉴赏可以帮助我们领略比电影更深层次的道理,更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影视鉴赏提高了我的艺术欣赏尤其是电影艺术的欣赏能力,让我用更加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最后,我想说说对影视欣赏这门课程的一个小小建议。影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影视的源泉来自于现实生活。希望可以在影视欣赏的课程中加入一些实践的环节,比如小组拍摄有意义的微电影,拍摄生活中精彩难忘的片段。我想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学会去留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和美丽。 这些就是我学习影视鉴赏的收获,同时,我要感谢影视鉴赏心理学老师的谆谆教导。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坚持对影视的热爱,并将努力做一个真正懂影视的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王朔系列 《顽主》 《阳光灿烂的日子》 《看上去很美》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我是你爸爸》 《永失我爱》 《无人喝彩》 《一声叹息》 李碧华系列 《青蛇》 《霸王别姬》 《胭脂扣》 《古今大战秦俑情》 《三更2之饺子》 张爱玲系列 《倾城之恋》 《半生缘》 《色戒》 武侠系列(这就多了,随便列几个) 金庸《碧血剑》《神雕侠侣》 古龙《流星蝴蝶剑》 零零散散的: 王安忆《长恨歌》 余华《活着》 刘震云《我叫刘跃进》 贾平凹《高兴》 赵本夫《天下无贼》 苏童《妻妾成群》(《大红灯笼高高挂》) 马克·吐温(美国)——《百万英镑》 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林海音——《城南旧事》 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 王塑的《空中小姐》。 曲波的《林海雪原》。《苦菜花》《山菊花》《迎春花》。 老舍的《四世同堂》《月牙儿》《骆驼祥子》《家》《伤逝》《子夜》《春桃》

莎士比亚 坎特伯雷故事集(意大利导演帕索里尼根据英国作家乔叟的同名长诗改编) 暴风雨(英国导演贾曼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改编) 理查三世(英国导演Laurence Oliver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改编) 威尼斯商人(英国导演MICHAEL RADJORD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改编) 仲夏夜之梦(美国导演Michael Hoffman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改编) 罗密欧与茱丽叶(意大利导演Renato Castellani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改编)罗密欧与茱丽叶(美国导演PHILP KAUFMAN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喜剧改编) 罗蜜欧与朱丽叶(澳大利亚导演Baz Luhrmann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改编 殉情记(意大利导演柴伐里尼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罗蜜欧与茱丽叶》改编) 哈姆雷特(意大利导演柴伐里尼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改编) 哈姆雷特(英国导演Laurence Oliver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改编) 王子复仇记(冰岛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改编)君臣人子小命呜呼(英国导演Tom Stoppard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改编)德克萨斯旺(德国导演Uli Edel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改编) 乱(日本导演黑泽明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改编) 麦克白(英国导演Jeremy Freeston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改编) 麦克白(波兰导演波兰斯基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改编的电影) 蜘蛛巢城(日本导演黑泽明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改编) 亨利五世(英国导演Laurence Olivier根据莎士比亚同名戏剧改编) 亨利五世(英国导演Kenneth Branagh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改编) 亨利八世和他的六个情人(英国导演Naomi Capon,John Glenister根据莎士比亚的戏剧《亨利八世》改编) 都是男人惹的祸(英国导演Kenneth Branagh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名剧《无事生非》改编) 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英国导演Simon Langton根据英国作家奥斯丁的同名小说改编) 傲慢与偏见(英国导演Joe Wright根据英国作家奥斯丁的同名小说改编) 傲慢与偏见(美国导演Robert Z. Leonard根据英国作家奥斯丁的同名小说改编) 理智与情感(台湾导演李安根据英国作家奥斯丁的同名小说改编) 爱玛(美国导演Douglas McGrath根据英国作家奥斯丁的同名小说改编) 劝导(英国导演ROGER MICHLL根据英国作家奥斯丁的同名小说改编) 曼斯菲尔庄园(英国导演Patricia Rozema根据英国作家奥斯丁的同名小说改编) 狄更斯 雾都孤儿(英国导演大卫?里恩根据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说改编) 雾都孤儿(波兰导演波兰斯基根据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说改编) 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英国导演Stephen Whittaker根据英国作家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说改编)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少爷返乡)(美国导演Douglas McGrath根据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说改编)

自学考试儿童文学名著导读

浙江省2009年4月自考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试卷 课程代码:0088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体现成人对于儿童的眼光,充满“亲切温馨”或“端庄深邃”的艺术氛围的儿童文学作品,呈示的是儿童文学的( C )4-13 A.自然母题 B.成长母题 C.爱的母题 D.顽童母题 2.创造出一说谎鼻子就变长的木偶皮诺曹这一童话形象的作者的国籍是( A )9-179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丹麦 3.《猪八戒吃西瓜》取材于我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作者是( C )5-99 A.洪汛涛 B.孙幼军 C.包蕾 D.周锐 4.英国作家巴里创造的一个永不长大的童话形象是( D )10-205 A.温尼·菩 B.长袜子皮皮 C.小王子 D.彼得· 5.创作了荒诞神奇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爱丽丝镜中奇游记》的作者是英国数学家( D )9-190 A.吉卜林 B.M尔恩 C.王尔德 D.卡洛尔 6.《大声公》的作者李潼来自( B )23-479 A.澳门 B. C. D.马来西亚 7.中国少年小说的发展繁荣与少年文学的兴起时间是在20世纪( C )16-266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8.下列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是( B )17-303 A.《小兵张嘎》 B.《鸡毛信》 C.《罗文应的故事》 D.《海滨的孩子》

9.小说《校舍上的车轮》创造了“古怪人”杨纳士这一人物形象,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D )27-566 A.亚M契斯 B.都德 C.斯坦贝克 D.狄扬 10.《什么叫做好,什么叫做不好》是一首教育长诗,它的作者是( B )39-692 A.马尔夏克 B.马雅可夫斯基 C.M尔恩 D.罗大里 11.儿童诗《春姑娘》的作者是( A )33-642 A.艾青 B.冰心 C.田地 D.刘大白 12.鲁兵的童话诗代表作是( B )35-657 A.《小刺猬理发》 B.《小猪奴尼》 C.《雷公公与啄木鸟》 D.《大海的歌》 13.我们常见的跳绳歌、踢毽歌、拍手歌属于典型的( C )29-615 A.知识性儿歌 B.教育性儿歌 C.游戏性儿歌 D.政治性儿歌 14.欧美国家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出现在20世纪( B )41-706 A.20年代 B.3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15.下列科幻小说中属于威尔斯创作的是( B )41-700 A.《机器岛》 B.《时间机器》 C.《月光岛》 D.《宇宙岛》 16.科学童话《这是谁的脚》的作者是( C )45-783 A.法布尔 B.法拉第 C.比安基 D.罗蒙诺索夫 17.冰心的《寄小读者》写于( C )47-819 A.1917—1920年间 B.1920—1923年间 C.1923—1926年间 D.1926—1929年间 18.下列儿童散文中属于童话散文的是( D )46-814 A.《金色花》 B.《丢》 C.《滇池月色》 D.《花儿在闹市》 19.泰戈尔的《金色花》和《羽毛》都属于( D )50-854 A.儿童小说 B.童话 C.科学小品 D.儿童散文诗

实用文库汇编之世界文学名著改编的经典电影100部

*实用文库汇编之世界文学名著改编的经典电影100部* 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 简爱Jane Eyre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 王子复仇记(上)Hamlet 王子复仇记(下)Hamlet 雾都孤儿Oliver Twist 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 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 牛虻The Gadfly 孤星血泪Great Expectations 鲁滨逊漂流记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卖花女Pygmalion 蝴蝶梦Rebecca 所罗门的宝藏King Solomon’s Mines

金银岛Treasure Island 剃刀边缘The Razor's Edge 剑侠唐璜Adventures Of Don Juan 劫后英雄传Ivanhoe 救生艇Lifeboat 翠堤春晓The Great Waltz. 鸳梦重温Random Harvest 安娜·克里斯蒂Anna Chiristie 郎心如铁A Place In The Sun 雨中曲Sing’in The Rain 英俊少年Heintje—Einmal Wird Die Sonne Wieder Scheinen 马耳他之鹰The Maltese Falcon 风流寡妇The Merry Widow 失去的周末The Lost Weekend 隐形人The Invisible Man 黄金时代(上)Best Years Of Our Lives

免费怎样阅读的文学名著

怎样阅读文学名著 黑龙中学余建立 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要求我们改变以前的“只教一”的观念,应树立大教材观、大语文观,课本只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的目光既要盯着教科书,又要注意社会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中外文学名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精品。它以深刻的社会意义、思想意义作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新课程标准》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如此算来,整个初中阶段文学名著阅读量将达十部之多,由此可见,作为语文教师,应把阅读文学名著摆在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位置,那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开展阅读文学名著活动,提高文学名著的阅读质量,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冷言冷语的导向,读书的兴趣需要培养。作为教师,必须在开展阅读名著活动伊始,务必向学生讲清开展阅读名著活动的重要意义,明确阅读名著对于成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兴趣,正如英国科学家约翰·卢保克在《读书的乐趣》一文中说的那样:书籍指引我们渡过难关,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籍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人们的脑海充满崇高欢乐的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只有激发了阅读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读书,乐于读书。 二、精于选择: 俄国评论家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浩如烟海,并不是所有的中外文学名著都适合中学生阅读,加上中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最好选择思想内容,语言文字都好的作品,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分清哪些书需要精读,哪些书需要泛读。正如培根说的:“有的知识只要浅尝即要中。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即可。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需要泛读,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三、注重指导: 面对知识的海洋,怎样读书效率高,收获大,已经成为一门学问。在阅读名著活动中,教师就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简介几种读书方法:(一)浏览:就是知其大概,无须深入钻研。一本书是好是坏,你喜欢不喜欢,是否值得认真一读,首先要浏览一下,看看书的内容提要,目录,序言和插图,这样可以大体了解书的内容和特色。浏览,可以广闻博识;(二)略读: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书籍好比仪器,有些只须浅尝,有此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咀嚼,细细品味”。要博览群书,自然不可能句句推敲,只需要略读全文,了解大意就够了;(三)精读:就是认真。精细地阅读。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读书法是:“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会。”意思是说:对于记载事情的书必定掌握住它的要领导;对于阐述道理的好书必定探索出它的主旨。精读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名著名篇。(四)质疑:我国宋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是读书经验之谈。读书贵在有疑,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的才能真正深入,领会,学有所得。(五)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完一篇名著,要求学生不妨将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以及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抄在笔记本上,并形成习惯,长期坚持。这样不仅积累了词汇,巩固了阅读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

(完整版)由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

由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 祝福——(桑弧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 骆驼祥子——(凌子风根据老舍的同名小说改编) 早春二月——(谢铁骊热气柔石的小说《二月》改编) 原野——(凌子风根据曹禺的同名戏剧改编) 红玫瑰白玫瑰——(香港导演关锦鹏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 倾城之恋——(香港导演许鞍华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 半生缘——(香港导演许鞍华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 色戒——(李安根据张爱玲的同名小说改编) 芙蓉镇——(谢晋根据古华的同名小说改编) 孩子王——(陈凯歌根据阿城的同名小说改编) 白鹿原——(王全安根据陈忠实的同名小说改编) 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根据王朔小说《动物凶猛》改编) 霸王别姬——(陈凯歌根据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 红高梁——(张艺谋根据中国作家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 黄土地——(陈凯歌根据珂兰的小说《深谷回声》改编) 活着——(张艺谋根据中国作家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恨歌——(中国香港导演关锦鹏根据王安忆的同名小说改编) 菊豆——(张艺谋根据刘恒的《伏羲伏羲》) 满城尽带黄金甲——(改编自曹禺的话剧《雷雨》) 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根据苏童的《妻妾成群》改编) 金陵十三钗——(张艺谋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 看上去很美——(张扬根据王朔同名小说改编) 甲方乙方——(冯小刚改编自王朔小说《痴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徐静蕾改编自茨威格同名小说) 天下无贼——(冯小刚改编自赵本夫同名小说) 鬼子来了——(姜文改编自尤凤伟小说《生存》) 一地鸡毛——(冯小刚根据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 暖——(霍建起导演根据莫言的《白狗秋千架》改编) 乱世佳人——(改编自米切尔的《飘》) 乱——(日本导演黑泽明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改编)

浅谈影视作品的改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浅谈影视作品的改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甘南州合作一中王怀章747000 内容摘要:影视作品与文学有很密切的关系,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的根基,是优秀影视作品创作的源泉,在电影电视的发展历程中,文学作品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样,自影视作品诞生起,其的发展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认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二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改编影响 文学自古有之,是一门十分古老的艺术形式,它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运用语言文字的组合叙写一个个故事,一段段情感或一种人生启迪等。文学作品的理解要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在脑海中通过语言构筑环境场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它是人们了解自然与世界的窗口,丰富了人们生活几千年。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历经磨难,几经摧毁,但文学作品并没有夭折,其艺术魅力历久弥新,生命力坚不可摧,到今天,仍然对人们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阅读关系着人类文明进步、民族文化认同、个体心灵成长。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如今人们把一个国家国民阅读率看成衡量国民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可见,文学作品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影视作品是一门年轻的艺术,是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之后出现的另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把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塑、建筑与舞蹈、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有声语言联结成为统一的综合体。作为一种后起的艺术形式,在其兴起后便以非常迅猛的势头成为当今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但反映生活的目的是相同的,而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渊源颇深,尤其在八十年代以后,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更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大量影视作品都来自于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即使新出现的影视作品,其原型还是文学作品。那么,在影视作品的改编过程中,对文学作品有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就影视作品在改编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影响谈谈自己较为粗浅的认识。 一、中国国民当前阅读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阅读逐渐被挤出了人们的生活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只为满足自己需要,或为打发时间,或为消遣,或为追求时尚,文学作品的意义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阅读越来越不受人们重视。尤其是处于中学时期的孩子们,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诸如网络的发展、各种流行的盛行、影视媒体的发展以及现如今的教学体制、考试方式、升学压力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压力较大时宁愿选择轻松愉快的消遣方式,诸如听听音乐,打打游戏等,也不会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释放压力,即使是为了考试要求阅读的书目,也往往是通过电影电视或简缩本进行快餐式的了解,因而,文学作品的阅读在目前中国根本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尤其在网络时代的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