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旅游中的数学

设计者姓名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三年级研究学科数学

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和合理搭配等方法,都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应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我们外出旅行需考虑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才能使所有的座位尽可能坐满,才能使所需费用最少。在三年级上册中“旅游中的数学”,渗透着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过理论学习这些内容后,想到让学生们学以致用,自己合理安排,合理搭配从多种策略中选择最优方案;因此设计了“旅游中的数学”为主题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尝试从最优化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本次以“旅游中的数学”为主体的研究活动,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最优化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其体会到在合作中从事科学研究的魅力;通过选择最合理省钱的租车方案和荤素搭配,培养学生养成节俭的习惯。

3、课题介绍

在学生学习的《旅游中的数学》一课的知识后,设计了“旅游中的数学”为主题的研究活动。其基本目标是:(1)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2)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3)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与兴趣。(4)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严谨。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参与课题学生是三年级全体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可爱活泼,对身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有探索的强烈欲望;

2、学生刚学过本单元中的《旅游中的数学》的基础知识,记忆犹新。

3、学生思维活跃,渴望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

4、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想法和冲劲。

5、学生之前没有进行过课题研究,不知道如何选题,没有写过研究报告,但兴致高涨。

四、研究的问题、内容和方法(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

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来达成这一目标)

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旅游中路线、行程的数量关系。

2、旅游中的时间计算

3、怎样选择最合理的租车和住宿方案

4、怎样合理搭配荤素及费用。

可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些目标:

1.通过研究单元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体验:如路线行程、租车住宿、时间计算、吃饭费用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让学生经历实践的全过程,通过计算、比较、总结和交流,发现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应用能力。

3、通过设计“旅游计划”,提高收集数据与处理数据的能力。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是:讨论记录、演示文稿、研究报告、各种记录表格、佐证图文资料呈现等

六、资源准备

根据研究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

1、教材、书籍报刊、数学学习网站、学校图书室等有关旅游中的数学的范例。

2、各种景点就餐的价格表和住宿的价位。

2、多媒体课件、电脑室、多媒体教室。

3、调查记录表、各种评价表、反馈表。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从生活学习中或从网上、各种书籍上搜集到有关合理安排时间的材料。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认真听取《研

究性学习》主题讲座,

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

目的,掌握学习课题选

择的技巧、科学研究的

基本步骤和相关的研

究方法,通过书籍、报

刊、网络等渠道收集并

预习相关材料、做好准

备。

2、选择自己感

兴趣的主题与同学和

1、给学生做一

个关于《研究性学习》

主题讲座。(准备演示

文稿)

2、根据研究主

题教师提供相关资源

3、及时了解学

生选题的情况及其进

度,并给予适时适量的

指导。

4、利用演示文

稿介绍本次研究性学

3课时

老师进行讨论,初步确

定一个有效的研究课

题。

习活动的步骤与方法。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择

课题

1、小组交流、

全班讨论,提出选题

2、确定本次活

动涉及到哪些方面

1、围绕《旅游中的数

学》这一主题,引导学

生提出可行性的选题

2、对学生提出的选题

给予完善指导

5课时

成立课题组1、学生根据自

己的专长和兴趣确定

自己的选题,并根据选

题形成小组,各小组民

主选出小组长。

2、各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3、组员明确分

工,小组内分工可分为

收集资料队、撰写方案

队等

1、根据学生素

质差异,协助学生进行

合理的分组,保证各小

组能有效开展研究,每

一位学生参与研究的

机会均等。

2、设计小组合

作学习评价量规提供

给学生。

3、组织并对学

生小组的讨论、小组成

员的分工给予指导。

形成小组实

施方案

1、各小组根据

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

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

内容,制订出小组研究

方案,预定成果。

2、全班组织一

次《研究活动交流会》,

每个小组总结和分享

各自在形成实施方案

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问题,以及小组合作的

经验、办法等。

1、设计“研究方案”

流程,为学生制订研究

方案提供方向指导。

2、设计“旅游中的数

学”计划流程,为学生

指定研究方案提供引。

3、给学生提供充足的

研究资源、条件和环

境,当学生在研究收集

资料遇到困难时,教师

给予适当的指导交流,

协助学生提高研究的

效率和质量。

4、小结学生的分享(尤

其注意总结小组合作

经验与合作策略)。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多渠道收集

资料、信息;动员亲戚

朋友协助提供实例;自

己伤亡或到图书馆查

阅资料。

2、通过网络通

讯、班级论坛等交流想

1、给学生发放

活动记录表,以用作每

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

理信息。

2、班上组织全

体同学观看一个旅游

的视频,看看都有哪些

15天

法、分享经验或则遇到的问题;或向老师寻求帮助。

3、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周末到附近的景点进行一次旅游,体验在旅游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得出最优化的选择

4、最后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总结归纳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撰写研究报告。跟旅游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写出解决的方法,小组交流、汇总;

3、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四阶段:评价(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1、各小组分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把成果制作成幻灯片、手抄报、调查报告等。

2、各成员参照(附表1)进行自我评价,由各组长收集,整理汇报。

3、小组成果汇报完毕,各小组还要参照(附表3)整理意见,对其他小组的活动成果参照(附件2)展开评价。

4、各成员集成自评、组评和教师评价,填写完成学生的综合评价表(附表4)。

5、老师根据实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来,各小组在整个活动过程给出评价意见和指导意见开展的情况。并对学生的归纳总结给与指导和评价。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与反思如下:

一、《旅游中的数学》是三年级年级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求从学生的身边行为、自身活动出发,激发对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是他们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达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从学生自己喜欢的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促进认识发展的同时,培养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如在租车时选择最合理省钱的租车方案,在用餐时计算用餐的费用等,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数学教学新理念。学生参与得主动,教师指导得轻松。整个实践活动将与数学知识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使数学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

二、学生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交流与合作方面,能更懂得欣赏同伴。

附件1:自评表

自评内容 方式

(1)你是否一直对参与的主题活动感兴趣。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填写“研究

性学习活动记录与评价表”或用描述

性语言的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一次

自评,完成后经指导教师审阅后收

入档案袋中。

(2)你是否参加过活动主题的选择。 (3)你收集信息、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4)你在活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5)本次活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6)你对活动成果是否满意。

(7)本次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8)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附件2: 同学互评

互评内容 方式

(1)小组成员合作是否愉快。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

集体讨论,组长执笔用描述性评价

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完成后

经指导教师审阅后收入档案袋中。 (2)你们在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或问题? (3)你们是怎样合作克服困难的? (4)你们认为下次活动还应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附件3:教师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等次(星级评定)

1、活动态度方面 A 、态度是否积极,是否主动组织或参与活动。B 、与小组同学合作是否

良好。C 、活动是否认真、善始善终。

D 、是否勇于克服困难。

2、知识技能方面 A 、查阅资料技能。B 、学习记录能力。C 、调查研究能力。D 、整理材

料能力。

3、完成活动任务综合A 、运用工具能力。B 、交往与表达

情况方面能力。C、分析总结能力

4、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A、选题新颖、独特性。B、研究问题方法的积极性、多样性。C、活动方法的灵活性。D、独立设计活动、开展活动能力

附件4 :综合评价

《合理安排时间》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量规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得分

自评互

评教师评

一、在活动中参与的态度1、认真参加每次活动

2、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3、做好资料积累和处理工作

4、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

5、乐于合作,能和同学交流,尊重他人

6、实事求是,尊重他人想法与成果

7、不怕吃苦、用于克服困难

二、活动中的知识能力、实践能力8、善于提问,乐于研究,勤于动手

9、“反思”中前进

10、能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11、能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12、有好奇心、探索的欲望

13、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14、积极实践,发挥个性特长,施展才能

总评(星星总数)÷3

(总自评+总互评+总师评)÷3

注:1、评价结果分五个星级

2、五星表示优秀;四星表示较好;三星表示一般;两星表示尚可;一星表示仍需努力。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评价表

课题名称

所属年级所属班级

对课题方案设计的评价

研究目标□清晰□一般□模糊进度安排□合理□一般□不合理

资源准备□丰富□一般□很少

资源

选题的可行性□好□一般□较差

选题是否与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相符合□相符□一般□不符

活动过程是否按照研

究性学习的步骤进行

□好□一般□较差

研究环节□明确□一般□不明

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可

行性支持与指导

□好□一般□较差

学生是否能经历所有活动并有所收获□是□一般□较差预期成果

□合适□一般□不

合适

另附:教师表现评价表(课题组填写)

课题名称:

课题组组长: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

A:对指导教师的评价

在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给了课题组哪些具体的帮助

课题组希望指导教师在哪些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对指导教师工作表现的评定(分五个等级)

A(100)B(90)C(80)D(70)E(60)

注:如有一名以上的指导教师,应对每位指导教师做出评价。填表人:填表日期:

2020年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案

范文 2020年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案 1/ 8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案作业是日常教学中检查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主要手段,是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及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及自身教学水平的限制,在布置作业方面基本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及个性发展的差异,容易造成好学生“吃不饱”,一般学生难提高,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 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可以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题型,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寓趣味性、灵活性于作业中,把生动有趣的现实生活融进数学作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内驱力,自觉、主动、高效地完成作业。 一、作业要有趣味性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与“我能做”。

1. 内容有趣。 作业的内容是课外作业的核心,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体现童真童趣,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 例如,为了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退位加减法这一知识点,可以将枯燥的计算变成生动有趣的猜数游戏。 算式 35+8=43,可以这样设计:我想到了一个数,你来猜猜它是多少。 它比 35 大 8,它是多少?也可以这样设计:我想到了一个数,它比 43 少 35,你猜是多少?这样一种算式便有多种变换方式。 这样的猜数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学校与同学每天互相猜一猜,也可以在家里与父母互相猜一猜。 这样的作业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能让计算能力弱的学生通过练习得到提高。 2. 形式有趣。 学生常常把课后作业视为负担,这与所布置的作业缺少趣味、机械枯燥有关。 数学作业设计应切合学生的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得学生以主动的姿态进行作业。 (1)游戏类作业。 如教学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相关知识,教师可 3/ 8

(完整版)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图形的变换 设计者姓名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八年级研究学科数学 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从古至今,数学知识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的计算问题,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感。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到美丽的图案,那么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样得到的呢?研究图形变换的内容,体会平移、对称及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图形变换创造的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3、课题介绍 本课题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具体内容是“图形的变换”、“欣赏图案”、“设计图案”等。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先从图形的变换入手,再到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最后到学生自己绘制图形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1、能知识与技能 基础知识: (1)学生在研究前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及旋转现象。(2)能够有条理地描述图形的平移、对称及旋转的变换过程。(3)学生已经掌握了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及性质,也掌握了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对称和旋转的方法。 基本技能: (1)学生学会从生活、图书中查找资料,学会观察、操作、想象等的方法来研究问题。(2)在欣赏美丽图案的同时,分析平移、对称或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3)使学生学会应用平移、对称及旋转的方法设计美丽的图案。(4)培养学生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相关书藉、相关网站、生活中搜索的美丽图案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且将之整理、分类、总结等方面加以分析,初步形成有特色的成功展示。(2)组织学生讨论、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搜索一些图案,小组相互交流,用语言描述图案行程的过程。(3)用圆规直尺通过平移、对称及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4)教师搜集到的美图让学生欣赏、观察,感受美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然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怎样组成的(如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变换),让学生感受基本图形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提高分析图形的能力。(5)在上面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美丽的图案,并组织班级巡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43975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黄永刚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 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 2、教学整时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二、合作分一分,探究新知识.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三、实践应用.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案例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案例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是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途径。因此,在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彻底打破以往重复性的、应试性的、单一性的书面作业,使作业不再枯燥乏味,缺乏情趣,要能够充分地使学生张扬个性,挖掘其思维潜力,使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那么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要如何使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创造性的作业呢? 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选择性作业,让学生体会成功。 人的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这直接导致了人的能力的层次差异。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发现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布置作业时,我将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类,必做题是基础知识,要求全体同学都会,而选做题则根据实际情况,课堂时间等,精选设计作业题,在数量上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由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通过剪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理解“表面积”的定义后,呈现两个例题分别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对优秀生来说该知识在认识了长、宽、高的时候就已经能独立解决了。因此我在设计作业时分为以下三层:学困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基本图形就可以了,如课本的第 2 、3 题,中等生要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够正确能计算鱼缸、手提袋等的用料,直接进入课本 4 、5 题的练习,优等生要解决如粉刷教室墙面、贴游泳池磁转之类的问题,并尝试计算雨水管、火柴盒之类的特殊物体的表面积。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注意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所以设计作业时,不但要使智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着手解决,品尝成功的喜悦,而且要为智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水平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童趣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 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 设计具有童趣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一种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如教学《谁先上场——可能性》一课后,让学生回家用可能性的知识自己设计一个摸奖的小游戏,并与你的父母一起做游戏,在玩中学,体会可能性的大小,这种作业方式一定会成为学生最开心的作业。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大自然的启示

语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大自然的启示》 研究课题名称:《大自然的启示》 所在年级小学四年级课题组其他成员本组语文教师及四年级学生 一、课题背景、意义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前几年突袭而来的雪灾,地震、海啸、等让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训,我国人口日益增多,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变浅,所以我国出现了很多环境污染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身心健康。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醒大家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环境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走进大自然,认真观察,用心体会,在奇妙的大自然中得到启发,来爱护大自然,在奇妙的大自然中得到启发,这应该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我选择了本课题。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本次课题研究让学生知道大自然的现状,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通过亲身实践,较为全面地了解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家庭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施本活动,学生亲自开展调查与考察,体验课题探索的过程与方法,从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3、课题介绍:本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小孩子喜欢大自然的特点相适应,学生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或发明,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他们的发现或发明可能是前人已经有了的,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实践所得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明白想改造大自然就必须先要了解大自然,懂得大自然,学习大自然。想当然,往往会事与愿违,还会给人类带来致命性的毁灭。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收集资料,通过请教长辈和专家等等,了解大自然,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本课题学习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采用分组活动,社会调查,讨论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开展擂台赛、互动游戏等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展示活动成果。 二、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搜集相关仿生学的资料。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相关的主题活动图片、辅助研究的量表和样张。 学生准备: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 三、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总研究学习时间为5周,每周为1课时时间)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听介绍、提出自己的疑难和想法小组交流课堂讨论。激发兴趣,选定课题。用第一篇为例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例如:讲述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故事引起共鸣或讲述响尾蛇与现代军事装备的联系。第1周 第2至3周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全班讨论提出子课题1、学生分组选定课题后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开展观察发现活动,形成个人研究方向。 2、在课后交流、研讨,初步产生小组合作内容。策略:头脑风暴,形成方案 小组合作,继续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方面的图文资料。视情况提供。帮助学生完成活动前的知识铺垫。 1.开放地设计教学,让学生在自主解释中提升自己。 2.揭示研究内容,选定课题。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者参与同伴的课题建立学习小组等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购书中心、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方面的图文资料,交流、研讨,在小组中合作、沟通、交往的能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容及简析: 教材44-45页(周长的认识)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容,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容。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周长也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封闭"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课前预设: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课我准备采用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本课我打算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践探索,理解新知;操作实践,巩固新知;实践训练,深化新知;归纳总结,完善认识五个环节,通过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量一量、围一围;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说一说这些活动进行教

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教具 1、电脑课件、展示台 2、学具袋(光盘、直尺、细绳子或皮卷尺、水彩笔、树叶、作业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树爷爷告诉我:小蚂蚁特别喜欢练长跑,瞧!一只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它正准备沿着树叶的边跑一周,你觉得它应该怎么跑?(现在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跑的?)根据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我们再看看是不是这样跑的。小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范例

《生活中的小数》作业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版 内容来源: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主题: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节《生活中的小数》 适合对象:四年级二班学生 设计者:李景霞/荥阳市贾峪镇王村小学/ 一、学习目标: 1.参与收集、交流生活中小数的活动,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理解生活中的小数。 2.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小数的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方法,能正确进行互化。 3.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 二、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1、请你在合适的地方点上小数点。 (1)数学课本长205分米。 (2)一本故事书1040元。 (3)小红数学考试考了985分。 (4)一只公鸡体重约35千克。 (5)亮亮体温368°C 。 (6)东东的身高是142米,也可以说是142分米。 2、在()里填写适当的数。

¥ (1)8米21厘米=()米 (2)3千克25克=()千克 (3)30分米=()米 (4)500克=()千克 (5)250米=()千米 (6)7米3分米=()米 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590()=()125()=() 8750()=()3452()=() 第二课时 … 1、改一改 (1)丽丽家的晒衣绳长8米6分米5厘米,改成用“米”作单位是()米。(2)大象重2吨30千克,改成用“吨”作单位是()吨。 (3)长颈鹿身高4.6米,改成用“厘米”作单位是()厘米。 2、填一填。 35厘米=()米 7.8米=()分米

千克=()克 千米=()千米()米 240千克=()吨 ' 61元1角9分=()元 3、排一排。 (1)9.056千米 9560米 9千米650米 从长到短: (2)8千克88克 8.88千克 888克 从重到轻: 4、100张纸叠在一起厚厘米,平均每张纸厚多少毫米 三、评价标准: 1、满分20分; 2、第一课时每1分,共20分;第二课时1、2小题每空1分,第3小题共6分,第4小题4分,共20分。 , 四、评价、反馈的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 1、评价方式: 作业评价采用“等级+评语”的方式进行,评价中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注意客观、公正地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怎样写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怎样写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综合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是有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欢迎参阅。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范文1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 作文其实就是说话,而说话人人都会,那为什么学生会害怕作文,甚至把作文当作苦差事呢?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所实验的班级中提出了创新作文这一理念。 、课题的意义: 我在所实验的班级中提出的创新作文这一理念,实际也是一种快乐作文、个性化作文,学生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写作达到一种“乐此不疲”的境地,有创造性的收获。 、课题介绍: 创新作文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觉得:教育提供的东西,应该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一种艰苦的负担来承担。创新作文要想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就必须着力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积累创新作文素材等。快乐作文、个性化作文,这便是我提出的创新作文研究的基本理念。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学生目前作文现状。 2、明确创新作文的理念。 3、把握创新作文的实验目标。 4、掌握创新作文的技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实施创新作文三要素训练。 2、引爆学生情感触点,鼓足创新动力。 3、开发思维专题训练,把握创新技法。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恐惧心理,让学生由厌恶作文转变为爱写作文。 (二)、通过下面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引爆学生情感触发点的研究。 2、如何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把握创新技法的研究。 3、如何夯实作文基础,丰满创新羽翼的研究。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学生特征:(1)、六年级学生,都有一定的写作基本功,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500字以上的文章。(2)、很多学生的作文水平还不高,表达能力较差,语言生硬,审题立意能力不强。(3)、作文没新意,缺个性。(4)、这些学生都积极上进,渴望有好的方法指导,写出好作文。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一篇总结;每一训练阶段都要求学生按要求写一篇创新作文,后结集成校园专辑;要求学生建立创新作文学习小组q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及简析: 教材44-45页(周长的认识)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内容,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内容。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周长也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封闭"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课前预设: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课我准备采用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本课我打算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践探索,理解新知;操作实践,巩固新知;实践训练,深化新知;归纳总结,完善认识五个环节,通过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量一量、围一围;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说一说这些活动进行教

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教具 1、电脑课件、展示台 2、学具袋(光盘、直尺、细绳子或皮卷尺、水彩笔、树叶、作业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树爷爷告诉我:小蚂蚁特别喜欢练长跑,瞧!一只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它正准备沿着树叶的边跑一周,你觉得它应该怎么跑?(现在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跑的?)根据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我们再看看是不是这样跑的。小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 小学数学一年 ·教版《数学》一年上册84、 85一 · 、分、整、大几 · 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与技能:初步面,会看面上的整和大几 2、程与方法:展初步的察能力、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 3、情感度与价:建立念,从小养成按作息和珍惜的良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系,展初步的数学用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元在学生掌握 20 以内数的基上,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表面上的整和接近整。于一年 的学生来,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表的,但他、看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 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与生活中 念差,表的知感到陌生。就需要在老的引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表的方法,同,学生行珍惜 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的良好。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理念:本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堂教学之中,整堂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 活主,学生通操作、自体,表。在本教学中体以下几点: (一)知呈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学生学的数学”是新程理念之一。新 知从生活中自然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堂回 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自主化:本的教学内容表面、整刻、判断大几等,都 是在老的引下,学生在充分的口、手、的探索程中自主得。 (三)学程活化:新程以学生主体活主要方式,把学主交学生。充分信息技的,恰当运用代教育技丰富多彩的活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 的趣与欲望,使学生能于一种新奇、、快的活氛中,自践,大胆探索。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件,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没有嘴,它会告我,什么候起,

小学数学公开课:《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六册《年月日的认识》。 设计思想: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学生分析:“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对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的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日历) 2、说一说下面节日的日期 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 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出课题) 3、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03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①一年有几个月?②哪几个月是31天? ③哪几个月是30天?④二月份有多少天?⑤一年有多少天? 汇报结果:一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月) 师: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称平月)

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案例

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案例 铜川市大同路小学胡金环 [教材内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作业设计] 一、填空: 1、4是5的()%,5是4的()%。 2、4比5少()%,5比4多()%。 设计意图:这一组练习比较基础,主要思想通过练习及前后答案的对比,让学生对单位“1”不同导致结果的不同印象深刻。 二、找出单位“1”并列出算式 (1)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是女生的百分之几?单位“1”是:_______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有20人,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单位“1”是:_______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单位“1”是:_______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单位“1”是:_______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 (5)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比女生多5人,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单位“1”是:_______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 (6)六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比男生少5人,女生比男

生少百分之几?单位“1”是:_______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 (7)六年级一班有女生25人,比男生少5人,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单位“1”是:_______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 (8)六年级一班有女生25人,男生比女生多5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单位“1”是:_______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这一组在本班男女生人数的具体情境下,稍微改变了问题和条件难度逐渐增加,要学生仔细思考,真正理解问题的含义后才能做对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增加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I (少)百分之几”这类解决问题的理解。 三、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做) (1)六年级一班男生是女生的1.25倍,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2)六年级一班男生比女生多25%,那么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本题题目相对来讲较难,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以前所学知识,将比,分数、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一个活学知识,锐化思维的作用。

小学数学《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数学《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理解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但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空间观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表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有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水平和抽象概括水平。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个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理解。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理解水平、实践水平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5113946856.html, 原文地址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5113946856.html,/thread-162659-1-1.html)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2020年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案 作业是日常教学中检查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帮助 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主要手段,是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及学习习 惯养成的重要途径。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及自身教学水平的限制,在布置作业方面基本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及个性发展的差异,容易造成好学生“吃 不饱”,一般学生难提高,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我们在设计作 业时可以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题型,做 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寓趣味性、灵活性于作业中,把生动有趣的现实生活融进数学作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内驱力,自觉、主动、高 效地完成作业。 一、作业要有趣味性 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与“我能做”。

1. 内容有趣。作业的内容是课外作业的核心,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 生活,体现童真童趣,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例如,为了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退位加 减法这一知识点,可以将枯燥的计算变成生动有趣的猜数游戏。算式 35+8=43,可以这样设计:我想到了一个数,你来猜猜它是多少。它比 35大8,它是多少?也可以这样设计:我想到了一个数,它比43少35,你猜是多少?这样一种算式便有多种变换方式。这样的猜数游戏,可 以让学生在学校与同学每天互相猜一猜,也可以在家里与父母互相猜 一猜。这样的作业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能让计算能力弱的学 生通过练习得到提高。 2. 形式有趣。学生常常把课后作业视为负担,这与所布置的作业缺少 趣味、机械枯燥有关。数学作业设计应切合学生的特点,采用生动活 泼的形式,使得学生以主动的姿态进行作业。 (1)游戏类作业。如教学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相关 知识,教师可布置学生在校与同学,或者在家与家人一起互动,玩站 队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时站一站、指一指、想一想、说一说,让他们 能够在游戏中辨认方向,用方位词语来描述物体所在方向,既让学生 在快乐中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及合作交流能力,又 增进与家人的情感,有益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2)创作类作业。这类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亦能培养教学学科之外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低年级“统计与概率” 领域的内容时,教师布置学生利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1):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一、课题背景、好处及说: 1、背景说明: 作文其实就是说话,而说话人人都会,那为什么学生会害怕作文,甚至把作文当作苦差事呢?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所实验的班级中提 出了创新作文这一理念。 2、课题的好处: 我在所实验的班级中提出的创新作文这一理念,实际也是一种快乐作文、个性化作文,学生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写作到达一种 “乐此不疲”的境地,有创造性的收获。 3、课题说: 创新作文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觉得:教育带给的东西,就应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一种艰苦的负担来承担。创新作 文要想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就务必着力于激发学生的 作文兴趣;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积累创新作文 素材等。快乐作文、个性化作文,这便是我提出的创新作文研究的 基本理念。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学生目前作文现状。 2、明确创新作文的理念。 3、把握 创新作文的实验目标。4、掌握创新作文的技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实施创新作文三要素训练。 2、引爆学生情感触点,鼓足创新动力。 3、开发思维专题训练,把握创新技法。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 恐惧心理,让学生由厌恶作文转变为爱写作文。 (二)、透过下方资料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用心性,引爆学生情感触发点的研究。 2、如何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把握创新技法的研究。 3、如何夯实作文 基础,丰满创新羽翼的研究。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学生特征:(1)、六年级学生,都有必须的写作基本功,大部 分学生都能写出500字以上的文章。(2)、很多学生的作文水平还不高,表达潜质较差,语言生硬,审题立意潜质不强。(3)、作文没 新意,缺个性。(4)、这些学生都用心上进,渴望有好的方法指导,写出好作文。 四、研究的目标与资料 (一)、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一篇总结;每一训练阶段都要求学生按要求写一篇创新作文,后结集成校园专辑;要求学生建立创新作文学习小组q群,课后交流;最后总结时,要求学生都作一个专题发言。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预期成果:要求学生在每一个研究训练阶段都写(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观察体验生活。2、举办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3、利用校园文化阵地,提 高学生写作水平。 六、资源准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上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6---7分钟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绍 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5

2017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教材通过学生春游时分面包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然后结合具体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通过野营时分小鱼的活动,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无论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教材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几个小朋友分食品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关平均分的问题,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得出结果。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些小朋友参加野营活动的情境,通过提出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体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除法竖式的写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1 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1—分食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平均分有剩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这一群小朋友春游时正在吃午餐,他们都带了什么好吃的?是怎样分的?(出示挂图) 二、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解决问题。 1、引导看图,提出问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你看到什么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