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转型_基于温州企业的分析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转型_基于温州企业的分析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转型_基于温州企业的分析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转型

———基于温州企业的分析

何守超

内容提要: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贸易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外向型国际化模式的

温州民营企业所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比内向型模式更为明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对外贸易环境,温州民营企业的传统国际化模式亟待转型,文章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温州民营企业传统国际化模式的冲击,并提出了转型的路径以供参考。

作者简介:何守超,温州大学讲师。

关键词:温州民营企业 国际化模式 金融危机 转型

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对于我国来说,金融机构受到的直接冲击不大,但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欧美经济衰退,给外向型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温州作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最早、最快的地区之一,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面对复杂多变的对外贸易环境,温州民营企业如何摆脱困境,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及时审视自身国际化模式的弊端,主动采取措施应对挑战,是摆在温州民营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金融危机对温州民营企业

传统国际化模式的冲击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由国内经营向全球经营发展的过程。企业国际化经营强调的不仅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双向过程,具有内向和外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苏州地区推行的是以“引进来”为特征的内向模式,而温州地区推行的是以“走出去”为特征的外向模式,因此,所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比内向型模式更为明显。

(一)温州民营企业传统国际化模式特征

从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的过程来看,温州民营企业基本上走了一条渐进式的国际化道路,是一个“干中学”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开始由渐进式路径逐步转向激进式与跳跃式路径,表现为对外贸易量大幅度增长,海外投资规模快速扩张,海外市场日益多元化,国际化意识日益普及等方面。从国际化动因来看,驱动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原因包括产业产能过剩,因而必需拓展市场消化产能,与此同时,国内竞争加剧、市场萎缩也成为一股强大的被动推力。从国际化目标来分析,温州民营企业的目标重在“走出去”。在企业形态上表现为分散的中小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开展跨国经营,缺乏集体作战精神和集群品牌效应的发挥;在进出口构成比例方面,出口远大于进口,近年来出口与进口总额比例在4∶1以上,2009年外贸出口为109136亿美元,进口为23139亿美元;外贸形式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归纳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的特征,如表1所示。

表1: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转型前后对照表

比较维度转型前转型后

总体特征外向国际化偏重外向,兼顾内向速度渐进式渐进式、激进式与跳跃式相结合动因产能过剩、拓展市场、国内竞争加剧、国内市场萎缩获取技术,国际化合作,全球战略目标走出去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企业形态分散企业,产品形式企业集群,产业形式

进出口构成出口远大于进口出口与进口相当

外贸形式一般贸易为主提高加工贸易的比重

市场选择偏重欧美国家欧美与新兴国家并重

产业特征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

市场进入方式侨贸,贴牌加工,国际合作并购,海外投资,建立基地

经营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品牌

比较优势低价位、新款式、海外网络高技术、高附加值

(二)金融危机对温州民营企业传统国际化模式的冲击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对外贸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温州民营企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2008年11月16日,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表示,温州大约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工、半停工状况,而根据温州市经贸局的调查,约8%的企业倒闭。从跨国经营的角度来看,温州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国际化模式经济也受到重创,2008年温州出口增幅大幅度放缓,2009年1—5月则出现负增长,尤其是一般贸易下降了13179%(见表2)。

表2:危机前后温州对外贸易情况对比

指标2007比上年增长(%)2008比上年增长(%)2009年1—5月比上年同期增长(%)出口总额1011482516119104171338153-12167

一般贸易961672612112131161235194-13179

加工贸易41791412616939182159016

温州民营企业传统国际化模式存在的弊端是导致其出口快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一是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国际化模式,是一种单纯对外引资和出口的单向性,对外投资和消费性进口偏少,外在表现为贸易的巨额顺差,这种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在外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找不到新的突破口;二是动因主要以开拓海外市场为主,这种方式很容易受到国外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新贸易壁垒面前,处于被动的地位;三是外向型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在《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和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下已经失去了传统的竞争优势;四是企业形态以分散的中小企业为主,重复投资、恶性竞争严重,甚至出现与市场脱节的现象,外部需求萎缩与产能过剩出现矛盾;五是市场选择偏重欧美国家,出口欧美比例高达70%以上,对新兴市场的出口不足,而欧美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最为严重,在保护本国就业和市场为目的的政策下,出口萎缩成为必然;六是长期奉行低成本竞争战略,当低成本、低价位、新款式的温州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国外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根本无法在价格上与温州产品进行抗衡,便以种种借口如法律依据、安全保护、文化理由、环境保护或专利权等向本国政府施加压力,对温州产品设置国际贸易壁垒;七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加工贸

易比一般贸易下企业的税赋更低,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相比,对抗人民币升值风险的能力较差,在人民币升值相同幅度,一般贸易的利润率下降幅度远远超过加工贸易。

二、金融危机下温州民营

企业国际化模式转型

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起步较早,经多年发展已初显成效,但在金融危机、需求紧缩的全球背景下,温州民营企业的国际化面临着巨大挑战,反思传统国际化模式的弊端,打破体制壁垒和思维惯性,改革不适应新环境的环节,是温州民营企业走出金融危机困境和打破国际贸易体系边缘化的关键所在。立足温州民营企业的实际状况,构建出转型模式(见表1)。

(一)从“走出去”到“引进来”,促进“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良性互动

温州民营企业的国际化路线是建立在自身比较优势上的市场扩张,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以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为主,在产业间贸易而非产业内贸易,因此,在贸易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温州市委市政府2005年就提出了“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新路子,但其效果还不明显,温州对外贸易的产品构成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温州民营企业在“引进来”方面还远远落后于苏州,这是制约温州民营企业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使并购带上了政治的色彩。国外就有关我国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对我国投资政策提出质疑,认为中国也存在“保护主义”,而实际上这宗收购案的失败是因为违反了《中国反垄断法》,是符合法律程序的。在金融危机下,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仍然应该沿着“以民引外、民外合璧”向前走,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技术、品牌,通过向跨国公司学习,改造自身和提高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升级,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实现互接互补,实现共赢。在“引进来”的同时,也要加快“走出去”,温州民营资本雄厚,金融危机为其海外并购提供了良好契机,应抓住机会,发展潜力大的国际和地区投资和收购,利用原有的资源、品牌和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到境外投资建厂,宜把加工生产转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不发达国家,如非洲、拉丁美洲等,再出口到欧盟,这样有利于继续利用普惠制拓展欧盟市场。

(二)以集群为国际化载体,发挥以集群参与国际化经营的竞争优势

温州的国际化道路离不开温州海外网络这一重要因素,海外温州人给温州民营企业带来了大量的订单,带动了温州企业与产品走出国门。温州特有的海外关系网络为温州获取国际市场信息和商机、国际化经验以及积累国际声誉资本提供了保证,而且也使得企业偏好采取出口贸易、境外投资等外向国际化经营方式。但是,温州民营企业主要是以单个企业或者产品的形式进入海外市场,这种形式在需求旺盛的时候并不会出现大问题,而在金融危机面前,往往因为势单力薄而遭遇不测,目前,温州海外商城拉动出口的经营模式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来自温州市外经贸局的统计数据,2006年境外机构带动温州商品出口711亿美元,2008年带动温州商品出口降至515亿美元。但是,温州商人以其特有的商人敏感,果断采取“抱团”作战的方式,如爱尔达制衣、威尔豪派服饰、迷西仕服饰、之达服饰等18家外贸型服装企业,抱团组建了温州雪之梦集团,其实质是一个国际化服装工业园。项目建成后,将联手创立自主品牌、市场拓展、产品研发、进军国际市场。这种形式,实质上是一种企业集群,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集群可以通过统一对外促销、规范品质标准、认同专项技术、推广共同商标、共享集群信誉等“集群效应”谋取单个中小企业很难具有的差异化优势;集群内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所需的创业资本将远远低于集群外企业,有助于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此,在金融危机下,温州民营企业仍然采取抱团形式,通过企业集群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实现共同发展。

(三)提高加工贸易比重,走参与“外源化”到主导“外源化”路线

在温州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结构中,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比重悬殊过大,加工贸易一直是温州外贸中的“短腿”,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处于被动的地位。一般贸易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鞋类、服装、皮革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丧失竞争优势。加工贸易是将本地低成本的产能优势与发达国家资本技术优势相结合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加工贸易又是适应国际分工从产业间分工为主转变为以产业内分工为主的趋势。温州民营企业应以金融危机为契机,调整对外贸易结构,重视吸引F D I发展转口加工贸易,不断嵌入国际产业链,从推进产业升级转变为推进产业链条的升级,促使温州民营企业在生产技术、工艺流程、企业管理、员工素质、质量控制等方面迅速达到国际同行业的要求和水准,全方位缩小与国际企业的差距。实际上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是从参与国外企业“外源化”开始的,例如万向集团,它的国际化依循了从外源化低端承包方到“反客为主”实现国际化经营的路径。这种由参与“外源化”到主导“外源化”,进而实现国际化扩展的路径,显然是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可行路径。

(四)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和消化创新,利用技术攻关破除贸易壁垒

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温州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但对于机电等高科技产品的影响却较小。温州在过去几年中涌现出了像正泰、华峰、森马、华润电机等创新的典范,涌现出了一大批生机勃勃的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这些企业开发高端产品,建立企业研发中心,不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活力很强,而且在管理、营销、体制机制等方面也都不断创新,在金融危机面前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以温州华润电机为例,公司700多名员工中有1/10负责技术研发,每年5—10%的收入投入技术创新,2008年,在美元大幅贬值,世界经济萧条,金融危机横扫全球的环境下,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211亿元,比2007年增长16%,销售收入118亿元,比去年增长13%,利税达6000多万元,比2007年增长12%,并在应诉TI S AS有限公司提起的专利侵权案中胜诉。在当前新贸易保护主义横行的国际环境下,企业跨越技术壁垒关键取决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能力。应借鉴这些成功企业的经验,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原始创新、集成与消化创新,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企业要设立各类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先进工艺设备和关键性技术进行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投入力度,包括加强对员工的职业技术培训、素质培训,要创造条件逐渐建立自己的技术和工艺研发队伍,不断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市场,提高企业的品牌经营能力。

(五)实施差异化品牌战略,促进品牌的国际化运作

品牌价值是品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本土化的品牌定位是企业品牌国际化成功的标志。温州民营企业在短短的30年间创造了像“正泰”、“德力西”、“康奈”、“红蜻蜓”这样优秀的民族品牌,但是大量温州民营企业对品牌的认识存在偏差,仍然停留在做产品阶段,把优异的质量、低廉的价格、新颖的款式等当成品牌的全部,与温州品牌的高知名度相比,温州民营企业品牌的美誉度还很低;与国际品牌相比,其品牌附加值不高。在顾客需求多样化、产品日益同质化的时代,品质、技术等已不能形成持久的竞争力,进行差异化定位,寻找独特竞争优势才是提升品牌价值的关键所在。随着全球经济的衰退,温州一些民营企业品牌可感知的价值因为受到冲击而变得异常脆弱,而一些兼具品质和价值的成熟品牌反而可以受益于这种经济衰退。因此,在经济危机的国际环境下,企业当务之急是培养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温

州民营企业要实现从品牌数量到品牌质量,从产品品牌到企业品牌,从行业品牌到区域(城市)品牌,从单一品牌到综合品牌,从有形品牌到无形品牌的跨越。温州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境外品牌合作经营、兼收并购和境外加工等多种方式,推进品牌的境外延伸,促进品牌的国际化运作。地方政府应完善品牌、商标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营造保护品牌的良好法制环境。

(六)从欧美市场逐步转向国际新兴市场,破解发达国际需求萎缩的束缚

受金融危机影响,温州企业的国外市场高度集中于欧美,而这种市场分布态势对出口贸易的强劲增长形成了约束力。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明显萎缩,同时发达国家的门槛普遍偏高,标准也高,在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温州民营企业出口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以机电产品为例,2009年1—5月,温州机电产品出口16129亿美元,同比下降18143%,但对新兴市场出口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9年1—5月份,温州市机电产品出口马来西亚、墨西哥、利比里亚和孟加拉分别为6266万美元、3177万美元、1478万美元和115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11181%、10199%、120519%和58117%。在这样的情况下,温州民营企业应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通过向东盟、中东、俄罗斯、拉美等地区的出口增长,来缓解对发达国家出口放缓所带来的压力。在这些市场中,价格和质量优势明显的产品必将获得新的增长点。具体来讲,市场多元化包括纵深拓展欧洲、北美市场,恢复和稳定东南亚市场,积极开发非洲、拉丁美洲市场,稳步扩大俄罗斯和东欧市场。但新兴市场成熟度不高,法制不健全,信用风险较大,这是外贸企业在寻求新兴市场时应该警惕的。由于单个企业的资源有限,而国际市场异常复杂,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都有天壤之别,单个企业应对风险弱。因此,政府应当通过政策支持,解除企业担心出口有风险、货款难收回的后顾之忧。比如江苏为了鼓励外贸企业扩大对新兴市场出口,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带动一般贸易出口,帮助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开拓新市场,发展了新客户,争取了新订单。温州市政府可加以借鉴。

参考文献:

何守超,2008:“温州模式的国际化战略探讨”,《生产力研究》,2008(1):81—84。

鲁桐、李朝明,2003:“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世界经济》,2003(5):55—63。

林俐、徐徐,2008:“基于内向与外向的区域经济国际化程度比较研究———以温州地区、苏州地区与泉州地区为例”,《国际贸易问题》,2008(10):57—61。

任晓,2008:“温州地区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模式”,《国际贸易问题》,2008(10):76—81。

田剑英,2009:“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国际化的决策因子分析———以宁波市为例”,《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2):163—166。

赵伟,2009:“浙江模式:一个区域经济多重转型范式———多视野的三十年转型”,《浙江社会科学》, 2009(2):22—31。

朱华友、周淑云,2009:“地方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以永康五金产业集群为例”,《华东经济管理》,2009(2):61—65。

郑准、王国顺,2009:“基于网络资源的企业国际化成长机理剖析———以温州民营国际化企业为例”,《商业经济管理》,2009(2):41—46。

(责任编辑:李 连)

文献综述---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

题目: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浪中尽管已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创业奇迹,但是自身管理机制及经济运转等方面仍然存在非常突出的问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应该利用过程观念、环境观念、层次观念、功能观念和结构观念来寻求合适的国际化经营的模式,并不断强化这些观念的指导来实现自身进化,提升国际竞争力。民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挖掘内部潜力,还要开辟国际空间;不仅要利用国内市场和资源,而且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外的市场和资源,积极寻求国际化经营之路。作为浙江省新兴的汽车企业——吉利,在今年3月成功并购沃尔沃使我们看到了浙江民营企业运用并购这种国际直接投资的国际化经营方式积极地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浙江60%的税收和投资、70%的出口、近70%的GDP及全社会捐赠的80%来自民营企业,他们还解决了全省90%的就业率。”浙江民营企业对于浙江经济发展贡献巨大。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浙江省生产总值214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别为3730亿元和1933亿元。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均居全国第四位。全省生产总值的70%、税收的60%、新增就业岗位的90%来自非公经济,民营企业出口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金的近7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浙江经济的“发动机”,并且浙江民营资本已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股最引人瞩目的力量。截止2008年底,全省有私营企业68.1万家,户均注册资本达207万元。在最新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据1/3以上的席位。但以出口型、加工型为特征的浙江民营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首当其冲。 本文通过分析浙江民营企业不同国际化模式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有利 于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对策,从而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或应用方面的参考。 一、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 (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英国跨国公司问题由专家邓宁提出,一个企业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就可以进行 对外直接投资。 1.所有权优势。主要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很难得到的 要素禀赋、生产工艺、发明专利、管理技能等特殊资源和技术所有权。 2.内部化优势。主要指发展中国家民营企业虽然规模较小,资金资源有限, 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如果组成企业群,进行“集体化”对 外投资,就可以充分利用产业体系提供的配套服务,共享经营策略,从而获得相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般原则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般原则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也在不断发展,很多的企业已经迈出了从国内经营到跨国经营,再到国际化经营的“三级跳”。回顾中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历程,既有喜悦也有辛酸,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尽管成功的案例还不是很多,经营规模还相对的微小,但总的来说,国际化经营是一种趋势,是我们完全融入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当然国际化经营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遵循了这一规律,成功的可能就大,就有可能在优胜劣汰中争得一席之地;否则,我们很难驾驭竞争无处不在的国际市场,即使有机会走出去了,最终也将会退回来,使国际化经营变作一句空话。 一、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 关于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很多专家学者均进行过多次阐述,政府有关部门也有明确的解释,概括来说有五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不能独善其身,置之度外,你不走出去,别人也会进来,不参与国际竞争已不可能,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二是国际化经营可以转让国内成熟的产品和技术,加快自有设备技术的转型与更新换代。三是国际化经营可以消化国内过剩的劳动力,减轻国内就业压力。四是国际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技术,并降低生产成本。五是国际化经营可以学习到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国际化经营的特点 国际化经营面临全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形势,它至少在以下六个方面与国内经营不一样:第一是所处环境不一样,在一个陌生的国度从事经营活动,面临着不同的人文环境、社会法律环境等等。第二是服务对象不一样,我们的顾客是外国人,外国人的需求与中国人有着很大程度的不同。第三是竞争对手不一样,国际化经营,竞争来自全球的同业者,竞争更为激烈。第四是标准要求不一样,不同的国家在产品的规范、标准上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要了解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够吸引消费者。第五是合同条件不一样,面临不同的法律体系,有不同的合同条件,只有充分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才能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第六是后勤保障体系不同,在国外经营,国内的法律保护不了我们,总部很难提供及时的后勤保障服务,必须独立组织,自主决策,利用好当地的政策,合理地应对好各方面的竞争和阻力。 三、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经营规模小,且比较分散,中国企业的经营领地分布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90%的企业投资规模不到100万美元,

企业战略-温州企业品牌国际化现状及战略演进

★★★文档资源★★★ 内容摘要:温州企业正在进行品牌国际化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应该进一步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品牌国际化对策 中国皮鞋行业年产量27亿双,出口创汇37亿美元,是世界制鞋大国和出口大国。温州则是国内的制鞋“大户”,2002年产鞋量超10亿双,产值300多亿元,外贸出口6.67亿美元并孕育出领先鞋王康奈(2002年同时获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鞋业巨鳄吉尔达(2002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奥康、红蜻蜓(2002年获中国名牌)。温州鞋业已实实在在发展成为中国鞋业中生产规模大、市场份额大、优秀品牌多、产业结构完善、出口创汇势头强劲、行业配套齐全、区域经济特点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重点地区之一。温州市现有服装企业2000多家,2002年年产值256亿元月占全国的1/10。现在已有2个品牌:庄吉和报喜鸟获“中国驰名商标”,35个品牌达到国家优等品,10家服装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这些都是全国之最。目前,温州服装在全国设连锁专店大约一万多家,并且在全国各类服装评比、比赛中均获大奖,整体水平在国内已处在领先地位。面对21世纪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的接轨;中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摆在我们中国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也是温州企业正在致力实现的光荣与梦想。 温州企业品牌国际化的举措 品牌标志国际化 温州的一些知名企业已在品牌标识进行了国际化的设计,为品牌国际化作好了准备。如庄吉在1996年组建集团时,便请企划公司对“庄吉”商标重新设计包装,将“庄吉”商标中文设计成针线纽扣图案,英文为“GEORGE”,庄吉语意为“庄重一身,吉祥一生”。1998年为与国际接轨,对公司商标重新进行了设计,将英文JUDGER和中文庄吉组合为商标,英文取其鉴赏家之意。选用黑白色象征高雅,国际永恒的色彩注册商标。温州企业家深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品牌标识的国际化中充分溶入民族元素。奥康原名奥林,当注册商标时,得知所要注册的“奥林匹克”是国际共享、不能注册,就将“奥林”改为“奥康”,取“发扬奥林匹克精神,保持企业健康发展”之义,“奥康”品牌诠释一开始就拥有了国际化的视野,契合国际精神。“AK”标识与奥康几乎同时推出:A、K是“奥康”两字汉语拼音的首个字母,组成奥康集团标志的主体,字体粗犷豪放,呈中国传统图腾凤凰形象,红蓝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A为列26个英文字母数序之首;K是英文“王者之冠“的首写字母,AK组合造型,明确意喻企业全体员工怀有勇攀高峰,力创顶尖产品,塑造一流企业的雄心壮志。凤凰形象使企业产业报国,恪守公正、平等互利,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的高尚的“仁以取予”的道德精神与经营理念。得以充分表达。英文字母与中国的凤凰形象完美结合,符合国际化的趋势,又体现自己鲜明民族特色。 海外营销即运用现代营销手段,逐步建立海外的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市场 温州企业的国际化营销沿承专卖营销的成功经验,不断在国外开出自己的专卖店。2001年1月温州康奈鞋业第一个代表温州乃至中国在时尚之都巴黎的第19街区开出了专卖店,

企业战略如何推进民营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发展

企业战略如何推进民营中 小企业外向国际化发展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文档资源★★★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也在逐步地走向世界。本文首先回顾了民营中小企业及其外向国际化的发展历程,以此总结出民营中小企业的五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国际化方式 民营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发展历程 中小企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数量占工业企业总数量的%,创造了工业总产值的2/3、产品销售额的%、提供了高达%的就业岗位。而在中小企业总数量中,民营企业占到了%,它们对拉动经济增长和吸纳社会就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民营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呈逐年上升趋势。 新中国建立之初,沿海有些民营中小企业维持着与海外企业的经贸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时有些民营中小企业是存在一定的外向国际化特征的。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尝试国际化经营,出口和对外投资增长迅速,民营企业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具体数据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民营经济出口的增长率超出了国有经济出口的增长率,成为拉动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特点 规模较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天生弱势。工业行业中的民营中小企业资产总额一般在4亿元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中的民营中小企业销售额一般在亿元以下,住宿和餐饮业中的民营中小企业销售额一般在亿元。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它们既无法同资金雄厚的民营大型企业分庭抗礼,也无法同具有国家背景的国有企业平分秋色,处于天生弱势地位。 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采用低成本竞争方式。受自身规模的****,民营中小企业一般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产品为居民日用消费品、纺织品和普通的小五金、小家用电器等。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较小,技术含量低,易于进入和模仿。同时,它们一般采用量多价廉的低成本竞争方式,靠低价格取胜,产品质量有时难以保证。 经营灵活,转换业务较易。民营中小企业虽因规模较小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天生弱势,但在某种程度上规模小也恰恰成为其经营管理中的优势。所谓“船小好掉头”,因为规模小,企业组织管理简单,使得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灵活,转换经营业务比较方便,能够快速、敏捷地抓住商机,把握机遇。 多采用贴牌生产方式,没有自有品牌。民营中小企业一般进行贴牌生产,很少创立自有品牌,这导致民营中小企业的营利空间很小。如温州是名副其实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问题

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 鼓励中国的中小企业成为在世界上驰骋的跨国公司。 近几年来在媒体上,公众注意更多的走出去的公司是大公司,联想、TCL、首钢走出去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才1000美元,我们为什么要走出去?这一点要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不是说中国资本多了,钱多了,在国内用不完。很多发达国家是在国内投资机会没有了,要走出去,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走出国外去投资,目的是什么呢?战略上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取得更多的资源,因为中国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所以需要走出去找资源,比如石油、矿产资源。另一个目的,通过投资带动出口。因为扩大出口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往往需要资本来带动。这两个不同的目的都是中国企业目前走出去最重要的战略意义所在。要实现这两个目的,需要不同的公司走出去。第一种去国外寻找资源的公司往往是大公司、大企业,因为只有大企业才有投资这些领域的能力。第二种就是出口带动型的投资,这样的公司更多的以中小企业为主。在中国的现实发展阶段来说,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意义非常重大,从政策上,国家关注和推动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问题,全社会关注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特别之处。 中国企业的宣传: 大企业做事情受关注度比较高,自己也会主动宣传自己走出去的战略、定位和品牌。过去很多中小企业走出去,基本上都是默默无闻的,没有得到政府的特别鼓励和支持,完全是自发的行为。很显然,大企业,尤其是很多国有企业走出去很可能颗粒无收,危险性很大。中小企业走出去,可能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可能是默默无闻的,私下的拼打。国家对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渐渐明晰。目前中国走出去的步伐是刚刚开始。2004年是30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中,和爱尔兰、韩国的对外投资额差不多。因为我们是刚刚开始,未来发展的潜力还非常大。中小企业走出去有它一定的优势。首先是体制上的优势。中国的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机制比较适合国外的环境,或者说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比较强。中国的民营企业是在中国相对比较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生命力非常强。反过来,我们看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国内能够生存下来,有些还能够赚取利润,有几个重要的原因,一个是靠垄断,二是靠国家保护,三是靠银行支持,四是靠地方政府呵护。但是到了国外以后,走出去可能是到发展中国家,经济环境可能比中国要差,又没有政府的保护。国企的激励机制、用人方式,公司治理等等可能不适合国外恶劣的生存条件。所以以国有企业的机制出去的话,失败的概率比较大,或者说走出去的国有企业在资源型的领域,需要大

传统产业中小型私营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

传统产业中小型私营企业走向国际化经 营 --东艺鞋业的成长历程 6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对外投资的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开展,工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已成为一种潮流,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其规模和范围更是日益扩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众多企业纷纷走上了对外经营的道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一方面在思考"狼来了"的威胁,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在积极挖掘"春天"到来以后的机遇。显然,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市场范围必将不再限于国内,需要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上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但也必将面临着更为复杂的营销环境和更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此,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成

功走出国门并打人国际大市场的企业的国际营销活动进行详细地分析,是极有借鉴意义的。基于这种目的,我们剖析了温州东艺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东艺鞋业"或"东艺"),因为东艺是一家通过国际市场营销而获得企业快速发展和成功的企业,而且它身处我国的传统产业,它的成功为我国众多身处传统行业的小企业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东艺鞋业的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6月的温州东风工艺皮鞋厂,当时的注册资本只有4.6万元,十来个职工,日生产皮鞋20多双,产品无名无牌,仅是一个家庭小作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艺凭着一股执著追求的信念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创了东艺闯天下的成功"五步"之路。首先,东艺敢向计划经济发起冲击,坚决打破"票券"销售的枷锁,力争走自产自销的营销之路,极力把产品推向市场。目前,东艺鞋业已建立了庞大的营销网络,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营销模式--"外销为主,内销为辅,内外结合,两腿走路"的格局,出口外销量为全国同行业之首。其次,东艺敢于打破单一所有制的陈规。1991年9月,东艺引入外资,成立了东艺鞋业有限公司。经过增资扩股,注册资金增至60万美元,总投资额达85万美元。目前,东艺鞋业已经改变了过去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困境,拥有了2万平方米的厂房,固定资产高达1.l亿元。第三,东艺敢向传统工

中国跨国企业国际化成长路径与模式研究

■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10期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世界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革命性的转变。但当前世界经济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带来了新的挑战,投资保护主义的兴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等致使2011年中国FDI流出量减少5%,这是200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全球排名也从2010年的第6位降到2011年的第9位,并且超过50%的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未取得成功。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下降和效率偏低问题值得重视和思考。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跨国企业在国际化扩张过程中遵循的路径和采取的模式,通过展现中国跨国企业国际化成长过程的全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借鉴和指导,同时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企业国际化理论做出贡献。 二、中国跨国企业概念内涵与类型 本研究界定中国跨国企业为在中国大陆(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注册,参与对外直接投资,并且在一个或多个海外市场实施有效控制和承担价值创造活动的企业。现阶段,中国跨国企业仍以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为主导,但“十一五”期间民营企业500强中已有137家企业投资海外项目592个,海外投资额达61.77亿美元。除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差别外,中国跨国企业在国际化目标市场选择的多样化程度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参照学者Luo和Tung(2007)的划分依据,从所有权性质和目标市场选择两个维度将中国跨国企业划分为四类:民营利基型、民营全球型、国有专家型和国有跨国型。 1.民营利基型:指从地域和产品分布上看在国际市场上高度集中的民营企业,这类企业既没有政府援助也没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它们通过聚焦于一个狭窄的产品线和区域市场来强化自身的优势。例如中兴通讯在美国达拉斯建立实验室和生产基地,主要瞄准北美的手机和通讯市场;澳优乳业在2011年通过收购荷兰海普诺凯乳业集团51%的股份,拥有了欧洲优质奶源和生产基地。 2.民营全球型:指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分布广泛的产品线并进行全球布局的民营企业,这类企业在规模和盈利水平上,虽然还没有树立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同样的市场地位,但凭借自身核心的成本优势已发展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强大力量。例如海尔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市场遍布世界五大洲;华为作为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在2011年再次挺进世界500强,但在北美、欧洲这些高价值地区的业务量还远低于全球第一大通讯设备供应商爱立信。 3.国有专家型:指对外投资聚焦于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并满足政府特定目标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这类企业一般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类企业,通过聚焦于少数的产品线和区域市场来扮演好自己的双重角色,一方面获取国际化业务扩张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一方面完成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例如五矿集团、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企业在国内巨大的资源消耗需求下,必须承担起资源战略安全的责任,需要“走出去”寻求全球资源配置,但由于其他国家对中国国有企业“政府背景”的敌意,因此目前只能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欠发达地区布局。 4.国有跨国型:指既出于商业目的又受政府影响,并在全球布局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这类企业虽然不像国有专家型企业涉猎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领域,但同样关乎国计民生,通过进入全球市场,一方面寻求更好的投资机会来实现海外业务的增长,另一方面该类企业的海外布局可以更好地支持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其他企业的国际化拓展。例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类企业,中远集团等航运类企业都是国有跨国型企业的典型代表。 三、中国跨国企业国际化成长路径 中国跨国企业的国际化成长路径主要有三种形式:渐进式成长路径、激进式成长路径和跳跃式成长路径,不同路径的支持理论、路径特征和企业类型分析如下: 1.渐进式成长路径。国际化过程理论形成于20世纪 七、八十年代,是学术界关于企业国际化成长路径的主流研究。该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表现为由不同阶段组成的渐进式过程(Johanson&Vahlne,1977),在地理扩张上遵循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的成长路径;在经营方式上遵循国内经营、间接出口、直接 中国跨国企业国际化成长路径与模式研究 ●孙轻宇 摘要:文章从所有权性质和目标市场选择两个角度出发,将中国跨国企业划分为四种类型,并探讨不同类型的跨国企业在国际化成长过程中遵循的路径特点。重点阐述了近些年中国跨国企业独特的“跳跃式成长路径”,其本质特征是在对内投资积累的基础上,将公司的国际化扩张与本土市场联系起来,通过并购和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跳板来获取战略性资产。最后,探讨不同类型的跨国企业应该遵循何种成长路径以形成特有的国际化成长模式,从而避免盲目扩张的风险。 关键词:中国跨国企业;国际化成长路径;国际化成长模式 ■发展战略 70 --

我国民营企业营销国际化问题与策略.doc

我国民营企业营销国际化问题与策略- 摘要:由于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壁垒的减少,民营企业有了更多的机会在全球发达的消费市场中展示实力和发展自己的事业,实现跨国经营。然而事实上,我国取得国际营销成功的民营企业并不多。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对国际营销缺乏头绪,盲目上阵从而导致失败的大有人在。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国际营销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现代国际市场营销理论,提出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营销的对策方法,并以此指导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实现成功的跨国经营。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际营销;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得到了巨大发展,在整个经济中显现出越来越大的辐射力,是中国企业未来决战世界市场的中坚力量,民营企业已成为经济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与壮大了的民营企业不断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逐步成为跨国经营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尽管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起步时间较晚,但近年来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在对海外投资过程中,国际营销策略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但是,目前很多民营企业尚缺乏国际营销方面的经验,对国际营销一知半解,没有科学的战略规划。 1民营企业国际化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科学的国际营销规划由于目前很多民营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进行国际营销,所做的大部分是外贸出口,产品一旦交出去企业就不会去关注目标市场的反应,缺乏长远科学的国际营销规划和设计。有时企业虽然已经迈出国际营销的步伐,但大都只是一时热情,凭企业主喜好选择目标市场进行投资,或者

面对名目繁多的展会,没能选对其中适时、适度与企业营销计划相匹配的展会,盲目参展。由于这些营销规划没有一个具体实施过程,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往往进行到一半就中断了,对企业资金、人员、技术都是一种浪费。根源是民营企业家普遍缺乏国际营销经验,往往凭一时的冲动,认为与其慢慢规划,不如快马加鞭,先入为主,这种短视的行为最终尝到的只有苦果。另外一方面,,对国际营销理论认识深度也不够,不太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 20世纪70年代,全球兴起了一股多元化浪潮。80年代,民营企业也跃跃欲试,希望多元化经营能够开拓企业新的发展之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民营企业因多元化经营而失败的例子却屡见不鲜。如中国的巨人集团,曾因其桌面排版印刷系统的超高增长而创造了奇迹,但涉足房地产和生物制药后,却因经不住1997年的经济滑坡而以倒闭告终。又如日本索尼公司斥资数十亿美元收购好莱坞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希望籍此进军电影业,但最后却损失了数亿美元。可见,多元化的路子,并非想象的那么好走。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民营企业在国际营销中产品多元化战略进行分析:我国民营企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范畴,以这样的企业基础去搞多元化经营,客观条件不具备,而企业本身爱跟风,弄个集团就想多元化,不管了解不了解,脑子一热就进入,什么都想干,结果什么都干不好,弄得主业不主,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或导致破产。民营企业许多方面才刚刚起步,它的产品的竞争能力比之跨国企业绝对不行,在自身主营业务未稳时就盲目地进行多元性,造成了资源不足、浪费,影响了主业的市场开拓,相反,专一化才是民营企业正确的道路。 1.3品牌推广战略落后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内容摘要]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顺从趋势,不断发展。从改革开放的初期至今,我国海外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1世纪初始,随着我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的跨国经营进入了空前发展的新时期。我国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数量逐年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不断提升,而且投资分布的地区日趋广泛,投资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虽然我国对外投资的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规模日益壮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跨国经营;对外投资;国际经济合作 [ABSTRACT] At presen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them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In the trend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China'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compliance trend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Far from the early stag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overseas business from scratch and developed rapidly and formed a certain scale.In the start of 21 century, as China's "bringing in and going out"strategy, China'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into a new era of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Transnational companies operating in China has increased each year, and it have been expanding.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ising,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areas of distribution of a wide range of investment has diversified the main trend.Although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started late, bu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rowing scale.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KEY WORD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Foreign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汇总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院系:管理学院专业:加弧姓名:陈峥指导教师:薛求知教授完成日期:2 005年4月30日米激意032025411陈峥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中文摘要目前,随着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在满足国内通信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取得成功。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国内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国际化 战略势在必行,而华为公司则扮演了中国移动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领军角色。研究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一方面可以帮助国内的企业确定自己现在所处的阶段和国内外 市场的现状,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应采用何种战略才雏成功地实施国际化。以及在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行业及产业链状况,进而分析了国内外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下来本文研究了华为的国际化战略,首先介绍了华为的国际化现状和国际化的背景,明确了华为国际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国际上所有的跨国通信制造业巨头都已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而市场增长速度却逐渐放慢的情况下,华为顽强的经受住考验,首先在国内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进而将视野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开始走出国门与跨国通信巨头们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维持了企业的高速增长速度。接 下来,本文通过研究华为的组织结构来分析华为如何实现对众多海外分公司的协调与控制,并分析了华为国际化的成功因素,以及华为在向全球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然后针对华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华为国际化下一步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在本文的晟后,基于以上对华为国际化战略的分析,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全球化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越来越多的走向全球化进程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国际化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成功因素中图分类 号:C93032025411陈峥华为公训的国际化战略分析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eleco mmunic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moreand more China telecommunication manufact urers are actively explorin g the overseasmarket.Under this circumstance,it is imp erative to research the

企业战略-温州企业品牌国际化现状及战略演进

★★★文档资源★★★ 内容摘要:XX企业正在进行品牌国际化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应该进一步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品牌国际化对策 中国皮鞋行业年产量27亿双,出口创汇37亿美元,是世界制鞋大国和出口大国。XX 则是国内的制鞋“大户”,2002年产鞋量超10亿双,产值300多亿元,外贸出口6.67亿美元并孕育出领先鞋王康奈(2002年同时获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鞋业巨鳄吉尔达(2002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奥康、红蜻蜓(2002年获中国名牌)。XX鞋业已实实在在发展成为中国鞋业中生产规模大、市场份额大、优秀品牌多、产业结构完善、出口创汇势头强劲、行业配套齐全、区域经济特点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重点地区之一。XX市现有服装企业2000多家,2002年年产值256亿元月占全国的1/10。现在已有2个品牌:庄吉和报喜鸟获“中国驰名商标”,35个品牌达到国家优等品,10家服装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这些都是全国之最。目前,XX服装在全国设连锁专店大约一万多家,并且在全国各类服装评比、比赛中均获大奖,整体水平在国内已处在领先地位。面对21世纪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的接轨;中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摆在我们中国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也是XX企业正在致力实现的光荣与梦想。 XX企业品牌国际化的举措 品牌标志国际化 XX的一些知名企业已在品牌标识进行了国际化的设计,为品牌国际化作好了准备。如庄吉在1996年组建集团时,便请企划公司对“庄吉”商标重新设计包装,将“庄吉”商标中文设计成针线纽扣图案,英文为“GEORGE”,庄吉语意为“庄重一身,吉祥一生”。1998年为与国际接轨,对公司商标重新进行了设计,将英文JUDGER和中文庄吉组合为商标,英文取其鉴赏家之意。选用黑白色象征高雅,国际永恒的色彩注册商标。XX企业家深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品牌标识的国际化中充分溶入民族元素。奥康原名奥林,当注册商标时,得知所要注册的“奥林匹克”是国际共享、不能注册,就将“奥林”改为“奥康”,取“发扬奥林匹克精神,保持企业健康发展”之义,“奥康”品牌诠释一开始就拥有了国际化的视野,契合国际精神。“AK”标识与奥康几乎同时推出:A、K是“奥康”两字汉语拼音的首个字母,组成奥康集团标志的主体,字体粗犷豪放,呈中国传统图腾凤凰形象,红蓝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A为列26个英文字母数序之首;K是英文“王者之冠“的首写字母,AK组合造型,明确意喻企业全体员工怀有勇攀高峰,力创顶尖产品,塑造一流企业的雄心壮志。凤凰形象使企业产业报国,恪守公正、平等互利,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的高尚的“仁以取予”的道德精神与经营理念。得以充分表达。英文字母与中国的凤凰形象完美结合,符合国际化的趋势,又体现自己鲜明民族特色。 海外营销即运用现代营销手段,逐步建立海外的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市场 XX企业的国际化营销沿承专卖营销的成功经验,不断在国外开出自己的专卖店。2001年1月XX康奈鞋业第一个代表XX乃至中国在时尚之都巴黎的第19街区开出了专卖店,

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化SWOT及对策

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化SWO T 分析及对策研究 董伟统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通过对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化进行SWOT 分析,发现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化优势同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 在。 为保障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有效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三个层面共同努力。政府及相关机构应顺应形势,建立和规范服务支持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支持体系,发展和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建立健全信息化支持体系;积极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化;SWOT 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F470 [文献标识码]A SWOT Analysis and Strategy 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Z hejiang DONG Weitong Abstract:Analyzing with SWOT approach,the author finds that with respect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Zhejiang,strengths coexist with weaknesses;opportunities appear along with challenges.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efforts should be put together by the government,enterprises and the society.The government and the relative departments should adapt to the trends;build and regulate a supporting service system;establish and complete a legal supporting system;give full play to enterprises'subjective initiative,fostering and promoting enterprises'core competitiveness;have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play their u-nique role. Key words:private enterprises in Zhejiang,internationalization,SWOT analysis,strategies [收稿日期]2012-03-09 [作者简介]董伟统(1971-), 浙江杭州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贸易与经济。[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成果(2011N075)。 SWOT 分析就是指企业在选择发展战略时,通过对企业内部的优、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进行综合分析,对备选战略方案作出系统的评价。SW 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OT 则分别代表机遇(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在此,我们对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化进行SWOT 分析并提出响应的对策。 一、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化SWOT 分析 (一)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化优势 1.经营灵活优势。浙江民营企业大都属于中小型企业,一般内部管理层次少,信息沟通方便,反应敏捷,经营灵活。 而且由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于市场经济,长于市场经济,所以,它们历史包袱较轻,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面临的阻力和困难较少。当前,国际贸易日益向交货期短、花色品种多、批量小、价格灵活等方向发展。这种特点十分适合浙江民营企业发挥其“船小好掉头”的长处,根据国际市场细分、小额、快捷、及时化的 要求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迅速调整其产品结构和经营方向。 2.产业集群优势。浙江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采掘业和建筑业,在第三产业中主要集中在商业餐饮、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业。浙江各地政府根据自身优势培养龙头企业带动地方经济,相对形成产业集群,表现为区域经济。如杭州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萧山化纤纺织产业集群、嵊州领带产业集群、温州鞋业产业集群、诸暨大唐袜业产业集群、义乌饰品产业集群、安吉椅业产业集群、富阳造纸产业集群等。民营企业通过“家族制+产业集群”达到强势企业目标,实现了做大做强。 3.专业市场优势。专业市场跨国经营对浙江民营企业的商品国际化、 市场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带来促进作用,已成为浙江民营企业产品出口的“桥梁”。著名的义乌小商品城,国外公司常驻机构已有160多个,每天有 第2012年第4期(总第395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4,2012Total No.395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4-0046-0346--

企业国际化经营

第1讲认识国际化经营 【本讲重点】 什么是国际化经营 国际化经营的主体 国际化经营的四个阶段 国际化经营所要研究的问题 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战略(上) 国际化经营的实质 什么是国际化经营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家非常关注国际化经营问题,都希望在新的形势下,创造新的业绩。那么怎么研究企业国际化经营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国际化经营产生的背景。国际化经营的产生背景涉及两个问题:1.国际流动及其壁垒2.避开国际流动壁垒,促使国际化经营产生。 1.国际流动及其壁垒 国际化经营的产生是伴随着不同公司间的国际交易而产生的,它包括国际流动。国际流动主要指货物、劳务、资本、人口、技术、信息等国际间流动。例如,现在有两个不同国家的公司——X公司和Y公司,这两个公司本来面临的是各自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而现在,这两个公司需要合作,需要交流,那么两个公司之间需要一些货物、劳务、资本、人口、技术、信息方面的国际流动,但是,这样的国际流动是不太容易的,因为在流动过程当中,必然面临一些障碍和阻力,这些障碍和阻力就是贸易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包括关税、配额、外汇管制等等。 图1-1 国际流动及其壁垒示意图 2.国际化经营的产生 为了更加快捷、更加自由地实现国际流动,国际商业界都在研究怎样避开这些壁垒,所以,国际流动也成为国际化经营当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大家就想,能不能借助一些国际机构来解决这些事情。这些国际机构包括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外汇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欧洲市场和多国组织等等。他们在解决国际化经营和国际资源流动过程当中的壁垒问题时,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借助于这些国际机构,就能够更加快捷、更加自由地实现国际资源流动,两个不同国界的公司就能正常开展合作,从而产生国际化经营。 图1-2 国际化经营的产生 国际化经营的实质 3.国际化经营的概念 (1)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概念 在与本国不同的各种环境条件下,本国总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经营资源的基本流动而进行的有计划、

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战略模式研究(一)汇总

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战略模式研究(一) 摘要:面对全球国际化浪潮,为了使我国制造业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文章从分析我国制造业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入手,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战略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战略;对外贸易 随着产业向高加工度方向的进一步升级,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还可能出现小幅度的上升。我国制造业要取得长久的发展,必须应对经济全球化,逐步融入到国际从分工体系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制造业的概况和特征 2006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总规模为4.31万亿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6.8%,就业人员规模为8406万人,占就业人口总规模的比例为11.3%。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居全球第四位,占全球制造业总量的比例,从2006年的3.1%提高到2009年的6.2%,提高幅度达一倍多,而同期日本和德国制造业占全球总量的比例分别由23.1%、10.3%下降到18.3%、7.6%。但我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仅为344美元,约为发达国家的1/17。 从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化看,呈现如下的特点: (一)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 轻制造业主要是生活资料行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38.25%下降到2009年的27.14%,同期重制造业主要是生产资料行业所占比重由 45.32%上升到54.04%,尤其是2006年之后,重制造业的比重加速提高。由于计算口径等原因,我国与日本等国相比,重制造业比重较高,但可从中发现的基本趋势就是出现了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点。 (二)高增长产业交替出现 高增长产业交替出现,当前的高增长产业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和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轮以高增长行业推动经济进入高增长周期的过程,形成了结构变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第一轮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以轻工、纺织为主导的增长周期,以满足居民的吃、穿为主。第二轮增长周期始于90年代初期,起带动作用的高增长行业包括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家电产品等。第三轮增长周期是发生在2006年之后,住宅、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讯成为新的带头性高增长产业,并由此带动了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等提供中间产品的行业快速发展。这三次结构转变都与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相关,形成了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规律,这是消费导向型工业化战略必然出现的结果。 (三)产业向高加工度方向发展 工业内部结构升级,一般遵循加工深度不断深化的有序过程,按照由采掘业向原料工业、初加工业、高加工工业的升级过程,同时也是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的演进过程。 由于加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在重工业当中其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06年至2008年,重工业中的采掘业所占比例下降了5.06%,加工业却提高了 4.93%,而原材料工业则略有下降。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之比,2006年为1∶2.1∶2.10,2008年这一比值达到1∶2.77∶3.09,产业呈现向提高加工深度的方向升级的特征。

浙江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概要

1 南方论刊·2012年第8期 经济观察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寻找更好的资源、追逐更高的利益,所进行的超越一个国家的界限,向国外拓展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等相关的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不仅仅是大企业和大公司的专利,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也应朝着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目标发展,更应该成为国际化经营的重要主体。浙江省外向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小企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浙江中小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往往比大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已有的经验,制定相应的战略,发挥优势,提高自身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1]它指企业在选择发展战略时,从企业的自身条件出发,针对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备选的战略方案做出完整而系统的评价。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自身优势(S分析 1、较好的经济基础。浙江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以轻工业、制造加工业为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外向型经济呈现出超强的活力。国家先后批准建立了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温州经济开发区和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截止2008年底,浙江与世界上近2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的经济贸易关系,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巴西、墨西哥、多哥等国家设立了贸易公司或办事处。[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