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奇完全数的研究

关于奇完全数的研究
关于奇完全数的研究

关于奇完全数的研究

姓名:XXX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2005XXXXXX 指导教师:XXX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完全数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当前研究状况,鉴于偶完全数与梅森素数一一对应的特殊关系,接着对梅森素数进行了介绍。

完全数各因子(除1)的倒数和等于1,也就是有若干个循环小数相加,它们的和是1。于是本文又对循环小数的性质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了可喜的结果:两个循环节位数不相等的小数相加,它们的和不会等于1;偶完全数的非2幂因子项的倒数的循环节位数相等。在这个过程中意外的得到了“一个素数,只要非2与5,那么它就会整除一个全1数”。

迄今为止,人类共发现46个完全数,且均为偶完全数.是否有奇完全数存在,至今尚未解决。本文在奇完全数存在的条件下,研究了奇完全数的各因子倒数循环节的规律,得到两个性质:奇完全数的各因子倒数的循环节位数不会是互异的素数;奇完全数的各因子倒数的循环节位数不会相等。

【关键词】完全数;梅森素数;循环节;奇完全数

Study on the Odd Perfect Number

Abstract:This thesis firstly introduce some of the basic nature and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the Perfect Number.In view of Even Perfect Number correspondence with Mersenne prime,then Mersenne prime to have been introduced.

The toal multiplicative inverse of all factor (except 1)of Odd Perfect Number equal 1,in other words,some recurring decimal for adder,the sum equal 1.Then reserth on the recurring decimal,have some encouraging conclusions:if two recurring decimal for adder,have unequal recurrent length,then sum of them can't equal 1; Even Perfect Number non-2 factor have equal recurent length.And have a surprise conclusion:a prime,if it is not 2、5,can divide a all 1 number.

So far, 46 perfect numbers have been found, and they are all Even Perfect Numbers. It is not known whether or not there exists an Odd Perfect Number. In the paper, on the supposition that Odd Perfect Number do exist,give two conclusions:the length of factor's multiplicative inverse of Odd Perfect Number can't all prime number,and can't all equal!

Keywords: perfect number; Mersenne prime; recurrent number; odd perfect number

目录

符号说明.................................................................................................................... - 1 - 第1章前言.............................................................................................................. - 2 - 第2章预备知识...................................................................................................... - 5 - 第3章梅森素数...................................................................................................... - 7 -

3.1有关概念、定理.......................................................................................... - 8 -

3.2 梅森素数判定法的算法设计..................................................................... - 8 -

3.3有关梅森素数分布规律的研究.................................................................. - 9 -

3.4现今的46个梅森素数...............................................................................- 10 - 第4章循环小数.....................................................................................................- 12 - 第5章奇完全数.....................................................................................................- 19 - 结论.........................................................................................................................- 21 - 致谢.........................................................................................................................- 22 - 参考文献...................................................................................................................- 23 -

符号说明

本文中未加说明的字母均表整数,以下是全篇通用符号,如在个别地方有不同含义则将明确说明。其他符号会在所含章节说明。

1、)(m σ表示正整数m 的正因子(包括1与m )的和;

2、b a |表示a 能整除b ;

3、)(n ?表示欧拉函数;

4、p M 表示由正整数p 所形成的梅森数,记为12-=p

p

M ;

5、gcd(,)m n 表示整数n m 和的最大公约数

6、lcm (,)m n 表示整数n m 和的最小公倍数

7、)2(1

2+n M π表示当1

22+

8、120.n a a a 表示这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循环节为12n a a a ; 9、(s)RF 表示整数s 的真因子;

第1章 前言

数论是数学中最古老、最纯粹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13]。数论在数学中的地位是独特的,素有“数学王子”之称的19世纪德国数学大师高斯就曾说过“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论是数学的皇冠”。因此数学家都喜欢把数论中一些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叫做“皇冠上的明珠”,以鼓励人们去“摘取”。下面简要列出几颗“明珠”:费马大定理、孪生素数问题、哥德巴赫猜想、圆内整点问题、完全数问题…

数论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整数(尤其是正整数)的性质[4

,12]

。由于整

数的性质复杂深刻,难以琢磨,因此数论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门优美漂亮、纯之又纯的数学学科。其中初等数论是数论中不求助于其他数学学科的帮助,只依靠初等的方法来研究整数性质的分支。比如中国古代有名的“中国剩余定理”,就是初等数论中很重要的内容。

公元前6世纪以前,古希腊人在对整数的因子分解过程中,发现有些数具有下面奇特的性质,就是它的所有真因子(即除自身以外的约数)之和等于这个数本身!称之为完全数[10,11,12]。例如6,它有1,2,3,6四个约数,除去其本身,其余三个数相加:1+2+3=6。在仅依靠手工计算的年代下,古希腊人只发现了4个完全数,分别是: 6=1+2+3 28=1+2+4+7+14

496=1+2+4+8+31+62+124+248

8128=1+2+4+8+16+32+64+127+254+508+1016+2032+4064 毕达哥拉斯是最早研究完全数的人,他已经知道6和28是完全数。毕达哥拉斯曾说:“6象征着完满的婚姻以及健康和美丽,因为它的部分是完整的,并且其和等于自身。”

公元前300年左右,古希腊学者欧几里得(Euclid )在其《几何原本》中给出了寻找完全数的方法“如果p 和12-p 都是素数,那么自然数)12(21-?-p p 一

定是完全数”,并给出了证明,以下文中称之为欧几里得完全数定理。人们发现4个完全数后,吸引了许多的数学家去探觅完全数珠宝。

1644年,法国数学家梅森(M. Mersenne,1588--1648)在没有证明的情况下武断的说:当257≤p 时,只有当p 取2,3,5,7,13,17,19,31,67,127和257时,)12(21-?-p p 是完全数,而对于其余的整数p ,)12(21-?-p p 为合数[7,

8,9]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梅森猜测” ,而形如12-p 的数被称为“梅森数”,

其中的素数称为“梅森素数”。梅森猜测中包含着若干错漏,人类花了200多年才辨明其真伪。但考虑到他是手工计算得到的结论,已经足以让我们向他致敬。

后来,人们发现欧几里得完全数定理只是一个偶数是完全数的充分条件。

1730年,欧拉(Euler )[19]证明了定理“如果n 是偶完全数,则n 是12(21)

p p n -=?-形式,其中p 是素数,12-p 是梅森素数”。这是欧几里得完全数定理的逆定理。根据欧几里得与欧拉两个互逆定理可知,找到一个形如12-p 的素数,即找到一个偶完全数,而形如12-p 的素数恰为梅森素数。至此人们终于发现:偶完全数与梅森素数是一一对应的。

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得到,偶完全数有许多优美的性质。例如: 1)它们都能写成连续自然数之和。 如:6 = 1+2+3;

28 = 1+2+3+4+5+6+7; 496 = 1+2+3+……+30+31;

2)它们的全部因数(除1)的倒数之和都是1。 如:1/2+1/3+1/6=1;

1/2+1/4+1/7+1/14+1/28=1; 3)除了6之外,各位数字连续相加后,和为1. 如:28,2+8=10,1+0=1;

496,4+9+6=19,1+9=10,1+0=1;

迄今为止,人类只发现46个完全数,它们全都是偶完全数,是否有奇完全数一直是个迷[3]。很多数学家已经写过许多研究论文来研究这一问题,

且目前人们已知道不存在小于300

10的奇完全数,然而仍然没有人能给出结论性地证明奇完全数不存在。因为目前为止,奇完全数像是诗中的小矮人:

昨晚我在楼梯上遇到

一个从不在那儿出现的小矮人

今天再没出现过

我但愿他真的消失

——无名氏如果用小整数做一些实验,可能会猜测[3]:对所有奇数n,都有()2

σ<。

n n

如果猜测成立,可证明不存在奇完全数。但这个猜测并不成立,它的第一个反例3

σ=。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及时对大量的945357

n==??,注意(945)1920

小数值进行过检验,仍未必是真理。给予数值数据提出猜想完全可行,但数学家坚持要求严格的证明,以为这样的数据会给人以误导。

下面是一些奇完全数的研究现状[2]。奇完全数的下界已被Brent,Cohe n及te Riele等人[23]提升到300

10,Brandstein证明了奇完全数的最大素因子大于6

10。Cohen[24]?,而Iannucci则证明了奇完全数的第二大素因子大于5

510

证明了奇完全数包含一个大于20

10的素数幂因子,而Sayers则证明了奇完全数至少有29(不一定不相同)个素因子。John Leech希望找到像Descartes给出的数

2222

37111322021

那样的假奇完全数:如果加以把22021当做是素数的话,那么该数就是一奇完全数。

本文在研究循环小数的基础上,给出了两个奇完全数存在的性质:奇完全数的各因子(除1)倒数的循环节位数不会是互异的素数;奇完全数的各因子倒数的循环节位数不会相等。并得到了一个意外的结论:一个素数,只要大于5,那么它就会被一个全1数整除”。

文中所有证明均为独立完成,所得出的结论如与其他文献雷同,只属偶然。

第2章 预备知识

本章介绍了一些与本文主要内容有关的初等数论的基本概念与定理,其中的定理的证明请参考文献[1]、[3]、[5]。

定义2.1[5] 设,,0a b Z a ∈≠,如果存在q Z ∈使得b aq =,那么就说b 可被a 整除,记作|a b ,且称b 是a 的倍数,a 是b 的约数(也称为除数、因数)。b 不能被a 整除就记作|a b /。

定义2.2[5] 一个大于1的整数,如果它的正因数只有1及它本身,就叫做素数;否则叫做合数。其中1既不是合数,也不素数。2是唯一的偶素数。

定理2.1[1,3,5,6] 素数具有无穷多个。

证明:用反证法,假设有有限多个素数,它们分别是12,,,n p p p ,令n p 为其中最大素数,那么试问1231****n n P p p p p p -=- 为素数还是合数。容易得出

P

不会被12,,,n p p p 中的任何一个整除,于是P 就是新的素数,矛盾!因此假

设是错的,既素数具有无穷多个。证毕。

设1234,52,3,5,,p p p p p === 是全体素数按大小顺序排成的序列,以及

1231****n p n n

P p p p p p -=- 。

由直接计算得:

571113171923291,23,199,2297,30013,41*12451,9699667,2819*79139,P P P P P P P P ========

313753*122069683,21701*9241993P P ==

这里除了第一个为1外,接着的四个为素数,第六个为合数,第七个为素数,剩下的三个为合数,但每一个合数n

p P 都有一个大于n p 的素数。至今还不知道是

否有无穷多个n p 使n

p P 是素数,也不知道是否有无穷多个n p 使得n

p P 为合数。

定理2.2[5] (i )1a >是合数的充要条件是a de =,1,1d a e a <<<<; (ii )若1d <,q 是素数且|d q ,则d q =。

定理2.3[5] 若a 是合数,则必有素数|p a 。 定理2.4[5] 设整数2a ≥,那么,a 能唯一的写成

s

a s a a p p p a 2

1

21=,0>i a ),,2,1s i =

其中)(j i p p j i <<是素数,(1)式叫做a 的标准分解式。

定义2.3[5] 如果()2n n σ=,则称n 为完全数。

定义2.4[3] 若一个完全数是偶数,则称它为偶完全数;若一个完全数是奇数,则称它为奇完全数。

定理2.5 (Euclid )如果p 和12-p 都是素数,那么自然数12(21)p p -?-一定是完全数。

定理2.6 (Euler )每一个偶完全数都是形如12(21)p p -?-的自然数,其中的

p

和12-p 都是素数。

定义2.5 如果无限小数的小数点后,从某一位起向右进行到某一位止的一

节数字循环出现,首尾衔接,称这种小数为循环小数,这一节数字称为循环节.

公理2.1 分数化为小数形式只有两种: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 定理2.7(费马小定理) 若p 为素数并且a 为整数,则(m od )p a a p ≡。特别的若a 不被p 整除,则11(m od )p a p -≡。

定理2.8 设p 是素数,a 是任何整数且0(mod )a p ≡/,则数

,2,3,,(1)a a a p a -

(m o d )

p 与数

1,2,3,,(1)p -

(m o d )

p 相同,尽管它们的次序不同。

定理2.9 设p 是素数,1

1

1,p j

j k S k

-=≥=

∑。则

定义2.6 设m 是正整数,1,2,,m 中与m 互素的数的个数记作()m ?,称为欧拉函数。若p 为素数,那么1()p p p ααα?-=-。

定理2.10(?函数公式) (i )如果p 为素数,且1α≥,则

1

()p p p

α

α

α?-=-。

(ii )如果gcd(,)1m n =,则()()()mn m n ???=。

定理2.11(欧拉-费马定理) 若gcd(,)1a n =,则()1(m od )n a n ?≡。

1(m od ),1|0(m od ),1|p p k

s p p k --?≡?

-/

?

第3章 梅森素数

根据欧几里得与欧拉两个互逆定理可知,找到一个形如12-p 的素数,即找到一个偶完全数,而形如12-p 的素数恰为梅森素数。鉴于偶完全数与梅森素数一一对应这特殊关系,本章节将对梅森素数进行介绍。

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用反证法证明了素数有无穷多个,并提出了少量素数可写成21p -(其中指数P 为素数)的形式。此后许多数学家,包括数学大师费马、笛卡尔、莱布尼兹、哥德巴赫、欧拉、高斯、哈代、图灵等都研究过这种特殊形式的素数,而17世纪的法国数学家梅森(M.Mersenne )是其中成果最为卓著的一位。

由于梅森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并是法兰西科学院的奠基人[4,8,9],为了纪念他,数学界就把21p -型的数称为“梅森数”,并以p M 记之(其中M 为梅森姓氏的首字母);如果p M 为素数,则称之为“梅森素数”(Mersenne prime)。2300多年来,人类仅发现46个梅森素数。由于这种素数珍奇而迷人,因此被人们誉为“数学海洋中的璀璨明珠”。梅森素数一直是数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今科学探索的热点和难点。

梅森素数貌似简单,但研究难度却很大。它不仅需要高深的理论和纯熟的技巧,而且还需要进行艰巨的计算。1772年,瑞士数学大师欧拉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靠心算证明了31M (即31212147483647-=)是第八个梅森素数。它具有10位数字,堪称当时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素数。欧拉的毅力与技巧都令人赞叹不已,他因此获得了“数学英雄”的美誉。难怪法国大数学家拉普拉斯(https://www.360docs.net/doc/5f14143524.html,place )向他的学生们说:“读读欧拉,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老师。”在“手算笔录年代”,人们历尽艰辛,仅找到12个梅森素数。

梅森素数是否有无穷多个,梅森素数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等问题都是强烈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研究者的世界著名问题。

3.1有关概念、定理[1,13]

定义3.1 形如21p -数(其中p 为素数)称为梅森数。特别的若21p -为素数,称为梅森素数。

定理3.1 若 1p >,且1p a -为素数,则2a =及p 为素数。

定理3.2 若p 3(mod4)≡为素数,则21|p p M +当且仅当21p +为素数。并且在21p +为素数时,若3p >,则p M 为合数。

推论3.1 对于p =11,23,83,131,179,191,239和251,p M 分别有因子23,47,167,263,359,383,479和503.

定理3.3 若|(2)p n M p >,则1(mod 8)n ≡±,并且1(mod )n p ≡。

3.2 梅森素数判定法的算法设计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探究梅森素数的步伐。1952年,美国数学家鲁滨逊等人将著名的卢卡斯-雷默方法编译成计算机程序,使用SWAC 型计算

机在短短几小时之内,就找到了5个梅森素数:521607127922032281M M M M M 、、、和。

1963年9月6日晚上8点,当第23个梅森素数11213M 通过大型计算机被找到时,美国广播公司(ABC )中断了正常的节目播放,在第一时间发布了这一重要消息。发现这一素数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数学系全体师生感到无比骄傲,为让全世界都分享这一成果,以至把所有从系里发出的信封都盖上了“1121321-是个素数”的邮戳。

以下是用C++语言实现的可实际使用的卢卡斯-雷默判定算法: int Lucas_Lemer (int p) //p 为指数值 { //21p -为素数返回1;为合数返回0 int s=4; int i,s1; int a;

s1=pow(2,p)-1; for (i=3;i<=p;i++) {

a=pow(s,2)-2;

s=a%s1; }

return(s==0?1:0); }

3.3有关梅森素数分布规律的研究[13]

由于梅森素数在正整数中的分布是时疏时密极不规则的,因此研究梅森素数的重要性质——分布规律似乎比寻找新的梅森素数更为困难。数学家们在长期的摸索中,提出了一些猜想。英国数学家香克斯、法国数学家伯特兰和托洛塔、印度数学家拉曼纽杨、美国数学家吉里斯和德国数学家伯利哈特等都曾分别给出过关于梅森素数分布的猜测,但他们的猜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以近似表达式给出,而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均难如人意。

1992年中国数学家周海中运用联系观察法和不完全归纳法,首次给出了梅森素数分布的猜想

猜想:当1

2222+<

p (n=0,1,2,3,…)时,梅森数p M 有121-+n 个梅森素数。

并且椐此作出了如下推论:

推论:当1

22+

--=++n n M n π。 这一形式优美的表达式加深了人们对梅森素数重要性质的了解,为人们探寻新的梅森素数提供了方便;后来这一重要成果被国际上称为“周氏猜测”。 著名的《科学美国人》杂志上有一篇评价文章指出,“这一成果是梅森素数研究中的一项重大突破”。

3.4现今的46个梅森素数

43112609

2-1,这个在普通人看起来颇为奇特的数字,近来正让国际数学界乃至科技界为之欣喜若狂。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第46个也是最大的梅森素数。它有12978189位数,如果用普通字号将这个巨数连续写下来,这个梅森素数的长度可超过50公里!这一发现被著名的《时代周刊》评为“2008年度50项最佳发明”之一,排名在第29位。

下面列出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46个梅森素数,发现时间及发现者:

注:GIMPS(Great Internet Mersenne Prime Search,伟大的因特网梅森质数搜索活动) 为了激励人们寻找梅森素数,设在美国的电子新领域基金会(EFF)不久前向

全世界宣布了为通过GIMPS项目来探寻梅森素数而设立的奖金。它规定向第一个找到超过1000万位数的个人或机构颁发10万美元。后面的奖金依次为:超过1亿位数,15万美元;超过10亿位数,25万美元。由于史密斯发现的梅森素数已超过1000万位,他将有资格获得EFF颁发的10万美元大奖。其实,绝大多数研究者参与该项目并不是为了金钱,而是出于乐趣、荣誉感和探索精神。

第4章 循环小数

定义4.1 如果偶完全数的因子是2 的幂形式,称其为2幂因子项,否则称非2幂因子项。

例如:28的2幂因子项为:1,2,4;

非2幂因子项为:7,14,28。

在研究偶完全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偶完全数的非2幂因子项的倒数的循环节位数是相同的。下面就讨论循环小数的一些性质。

定理4.1 正整数a (1a >)的倒数1a

能化为有限小数的充要条件是a 仅含有

2或5的因数。

证明:充分性 设

1210.n

a a a a

= ,则

1

2

1211(10

10

)

10

n n n n

a a a a

--=

+++

那么由 121210(1010)n n n n a a a a --=+++ (1a >) 可得 |10n a 。

既 a 仅含有10的因数2或5。

必要性 设 1

2

25n n

a =,令12max(,)n n n =

则有 1

2

1

2

1111(10

)(2

5

)

10

25

10

n n n n n

n n n

n

a

--=

=

所以

1a

是一个不会超过n 位的有限小数,得证。

定理4.2[14,16,18] 分数b a

能化为有限小数的充要条件是a 仅含有2或5的因数。

证明:方法同定理4.1。

推论4.1 除素数2,5外,每个素数的倒数都是无限循环小数。 定理4.3 素数p 的倒数

1p

至多是1p -位循环小数。(5)p >

证明:假设1p

是n 位循环小数, 则必有101(m od )n p ≡

令2112110(m od ),10(m od ),,10(m od ),10(m od )n n n n c p c p c p c p ++≡≡≡≡ 则易知11c ,1n n c c +==,由于每个(1,2,,)i c i n = 仅取1,2,,1p - 里面的值一次,所以

1p

至多是1p -位循环小数,得证。

定理4.4[15] 如果素数p 的倒数

1p

的循环节位数为l ,则l 必能整除1p -。

(5)p >

证明:因为l 是循环节的位数,所以l 是第一个满足101(m od )x p ≡的数,又由费马小定理有 1101(mod )p p -≡,所以|1l p -,得证。

定理4.5 任何素数p 都可以整除一个全1数。(2,5)p p ≠≠

证明:设这个素数的倒数的循环节位数为l ,因101(m o d )

l

p

≡,所以|101l p -

令101l

h p

-=

,则h 正是这个小数的循环节,整理有:129(10101)l l hp --=++

3p ≠时,gcd(,9)1p =,

所以9|h ,于是1

2

(10

10

1)

9

l l h p

--++=

。3p =时,易知3|111。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素数的倒数的循环节位数为l ,那么这个素数(除3)可以整除一个l 位的全1数。

定理4.6 一个循环小数只有除以素数2或5时,才不会改变它的循环节位数,除非素数p 整除它的循环节。

证明:设这个小数为120.n a a a ,循环节为n 位,所得新小数的循环节为

m 位12m b b b 。则m 必不小于n 。若m n <,容易证明120.n a a a 是不大于m 位的

循环小数,与已知矛盾。

1) 当12|n p a a a ,可知新小数循环节位数仍为n ,特别的无非是前几位是0,

即m n =;

2) 当12|n p a a a / ,且5p >时,由定理2.9则p 必整除 1

2

121212(10

10

10)10p p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

(共1p -组),于是新

小数的循环位数为(1)m p n =-?。

3) 当12|n p a a a / ,且2p =或5时,设12(m od )n a a a k p ≡ ,因|10p ,所以

1210(m od )n

n k a a a k p ?+≡ ,现在的循环节可看做是1210n

n k a a a ?+ ,且每次除

p

后,商与余数相等,所以没有改变循环节的位数。

定理4.7 有两个小数相加,设它们的循环节长分别为,m n ,它们和的循环

节长为l ,那么|(,)l lcm m n 。

证明:对于新小数,易知对应于它的两个加数,从若干位后每(,)lcm m n 位是相同的。从三角函数得到启示:sin x 的周期为2π,这里的周期是最小周期,其实4,6,8πππ 也是sin x 的周期。可以类似定义,如果h 是某小数的循环节的最小长度,则称h 是循环节的基长度,2,3,4,h h h 等称为循环节的非基长度。由于这里的(,)lcm m n 并不一定是循环节的基长度,而l 是基长度,所以有|(,)l lcm m n 。

定理4.8 有两个小数,a b ,设它们循环节位数为相异的素数,p q ,它们和的循环节长为l ,则l p q =?。

证明:因,p q 为素数,设p q <,所以(,)lcm p q pq =。又|(,)l lcm p q ,所以l 只能等于1,p ,q ,p q ?中的一个。由于(,)lcm p q 是它的一个循环节,写出这两个小数对应循环的前(,)lcm p q 项

12121212121212..p p p p p q p q p q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1)如果1l =,

令12311(m od )21(m od )31(m od )(1)1(m od )

q p n q p n q p n q q p n q -?+≡?

+≡??

+≡???-+≡?? ,则12311q n n n n b b b b b -===== 。 由定理2.8可知1231,,,q n n n n - 即为2,3,4,,q ,尽管它们的次序不同,也即

123q

b b b b ====

这与b 的循环节长度为q 矛盾。

2)如果l p =,同样有123q b b b b ==== ,矛盾。 3)如果l q =,同理可推出123p a a a a ==== ,矛盾。 4)因1,,l l p l q ≠≠≠,则l p q =?。证毕。

引理4.1 设有数,m n ,gcd(,)A m n =,令01231m od()1(m od )21(m od )

31(m od )(/1)1(m od )x m n x m n x m n x m m A n x m ≡??

+≡??+≡??

+≡???-+≡?? ,那么

0123,,,,,x x x x x

互不相等。

证明:假设(,0

,/1i j x x i j i j m A =≠≤<-,于是有(m o d )i n j n m ≡,即

|()m i j n -

两边分别除以最大公约数A ,令/M m A =,/N n A =,有

|()M i j N

-

因gcd(,)A m n =,所以N 中不含有M 的因子,即|M i j -。 又

/1i j m A M

-≤-<

推出

|M i j -/

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得到123,,,,x x x x 互不相等。证毕。

定理4.9 有两个小数,a b ,它们循环节位数分别为素数p ,合数s ,且

gcd(,)1p s =,它们和的循环节长为l ,则l p s =?。

证明:因gcd(,)1p s =,所以(,)lcm p s p s =?。写出对应循环的前p s ?项。

123123123123123123p p p s s s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1) 如果l p =

令12311(m od )21(m od )31(m od )(1)1(m od )

s p k s p k s p k s s p k s -+≡??

+≡??

+≡???-+≡?? ,则有12311s k k k k b b b b b -===== 依据引理4.1,知1231,,,,s k k k k - 互不相等。于是得到结论:1b 每隔p 位就会有个与之相等的k

j b 对应。同理可推出23,,,l b b b 每隔p 位就会有个与之相等的k

j

b 对应。推出数b 的循环节位数|s p ,矛盾。 2) 如果l s =

根据定理4.8中1)的证明可推出数a 位一位循环小数,矛盾。 3) 如果|l s

由2)可知l s =时不会成立,而此时的s 依然是循环节——非基循环节位数。所以|l s 不会成立。 4) 如果()l RF s p =?

令123/11(m od )21(m od )31(m od )(/1)1(m od )

p s l l j s l j s l j s p s l l j s ?-?+≡?

+≡??

+≡????-+≡?? ,则有123/11ps l j j j kj b b b b b -===== 同样依据引理4.1,我们会推出|s l ,即|()s RF s p ?,不可能。矛盾。 综上所述:l p s =?

推论4.2 有若干小数相加,设它们的循环节长分别为,,,,m n r s ,它们和的循环节长为l ,那么|(,,,,)l lcm m n r s 。特别的若,,,,m n r s 为相异的素数,则

***l m n r s = 。

证明:方法同定理4.7,4.9,略。

定理4.10 有两个小数,a b 相加,对应的循环节长分别为,m n ,其中m n >,它们和的循环节长为l ,那么|,|l m l n //,特殊的|n m ,则|,|l m l n /。

证明:由于(,)lcm m n 是它的一个循环节,写出这两个小数对应循环的前

(,)lcm m n 项

12121212121212..n n n n n m n m n m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因为|(,)l lcm m n ,设(,)/g lcm m n l = 1)假设l n =,

令12311(m od )

21(m od )31(m od )(1)1(m od )

g l k m l k m l k m g l k m -?+≡?

+≡??

+≡???-+≡?? ,则1231111111g k k k k a b a b a b a b a b -+=+=+=+==+ , 推出

12311g k k k k b b b b b -=====

由引理4.1易知1231,,,,g k k k k - 互不相等,于是得到结论:1b 每隔l 位就会有个与之相等的k

j b 对应。同理可推出23,,,l b b b 每隔l 位就会有个与之相等的k

j b 对

应。所以数a 至多为l 位循环小数,与已知矛盾。

2)当,|l n l n ≠,这时的n 为非基长度循环节位数,但仍为循环节长。根据假设1)的结论,我们容易证明假设2)不成立。

3)当(,)lcm m n m =时,此时的l 可以为m 的因子,但这个因子不整除n ; 当(,)lcm m n m ≠,l m =时,易证不能成立,方法同步骤1。 综上所述:循环节长度 |,|l m l n /,否则|,|l m l n //。

推论4.3 有两个小数,a b 相加,对应的循环节长分别为,,m n m n ≠,那它们的和不会等于1。

证明:通过定理4.10的结论: |,|l m l n /时,1l >

一个整数的约数个数与约数和的计算方法

一个整数的约数个数与约数和的计算方法,两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分数的最小公倍数.涉及一个整数的约数,以及若干整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其中质因数分解发挥着重要作用. 1.数360的约数有多少个这些约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与解】360分解质因数:360=2×2×2×3×3×5=23×32×5; 360的约数可以且只能是2a×3b×5c,(其中a,b,c均是整数,且a为0~3,6为0~2,c为0~ 1). 因为a、b、c的取值是相互独立的,由计数问题的乘法原理知,约数的个数为(3+1)×(2+1)×(1+1)=24. 我们先只改动关于质因数3的约数,可以是l,3,32,它们的和为(1+3+32),所以所有360约数的和为(1+3+32)×2y×5w; 我们再来确定关于质因数2的约数,可以是l,2,22,23,它们的和为(1+2+22+23),所以所有360约数的和为(1+3+32)×(1+2+22+23)×5w; 最后确定关于质因数5的约数,可以是1,5,它们的和为(1+5),所以所有360的约数的和为(1+3+32)×(1+2+22+23)×(1+5). 于是,我们计算出值:13×15×6=1170. 所以,360所有约数的和为1170. 评注:我们在本题中分析了约数个数、约数和的求法.下面我们给出一般结论: I.一个合数的约数的个数是在严格分解质因数之后,将每个质因数的指数(次数)加1后 所得的乘积.如:1400严格分解质因数后为23×52×7,所以它的约数有(3+1)×(2+1)×(1+1)=4×3×2=24个.(包括1和它自身) Ⅱ.约数的和是在严格分解质因数后,将M的每个质因数最高次幂的所有约数的和相乘所得到的积.如:21000=23×3×53×7,所以21000所有约数的和为(1+2+22+23)×(1+3)×(1+5+52+53)×(1+7)=74880. 2.一个数是5个2,3个3,6个5,1个7的连乘积.这个数有许多约数是两位数,那么在这些两位数的约数中,最大的是多少 【分析与解】设这个数为A,有A=25×33×56×7,99=3×3×11,98=2×7×7,97均不是A的约数,而96=25×3为A的约数,所以96为其最大的两位数约数.

五年级数学约数和倍数意义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约数和倍数意义说课稿五年级数学约数和倍数意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数学第十册p50 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掌握整除的意义,理解约数和倍数的含义,学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分析,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判断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4、重点:理解整除、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整除的意义。 关键:通过分析、讨论,得出整除的特征。相互依存的理解。 二、说教法 1、通过直观分析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 括整除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 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参与学习过程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口、动脑,以及采用判断、游戏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的学习不成为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快乐,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讨论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目的地观察、思考、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揭示课题与学习目标 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约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学习要求大家做到:①掌握整除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理解约数和倍数的意义。②学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约数或倍数。 [开门见山将具体清晰的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发挥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数的整除的生长点是在整数的基础上,所以学生必须理清数的概念。] (三)学习新知 A、初步感知整除 1、口算(小黑板出示)15÷5=1.5÷5=24÷4=3.6÷0.9= 16÷3=80÷20=6÷5=23÷7= [将课本中的题组适作改变,为紧接着的概括整除概念提供更丰富的感性材料。] 2、学习整除的意义 ①学生分组自由讨论,汇报各组的分组依据,引导得出:按商的情况:除尽、除不尽可以分成两组。 15÷5=31.5÷5=0.316÷3=5……180÷20=4 24÷4=63.6÷0.9=423÷7=3……26÷5=1.2

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答案 例1.现有草莓40个,可以平均分给多少个小朋友? 考点: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分析:根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和找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的方法,求出40的因数有哪些,根据题意可以平均分给多少个小朋友,那就不是1个.由此解答. 解答:解:40的因数有:1,2,4,5,8,10,20,40. 根据题意不可能分给1个小朋友,因此可以平均分给2个,4个,5个,8个,10个,20个,或40个. 答:可以分给2个,4个,5个,8个,10个,20个,或40个小朋友.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根据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2.只有一个因数的数是1 只有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 有三个因数以上的数是合数. 考点: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专题:数的整除. 分析:在自然数中,只有一个因数的数是1;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别的因数的数为质数; 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为合数;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只有一个因数的数是1; 只有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 有三个因数以上的数是合数. 故答案为:1;质数;合数. 点评:此题考查了质数与合数的含义以及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属于识记内容. 例3.有144块糖平均分成若干份,要求每份不得少于10颗,也不能多于50颗,那么一共有6种分法. 考点: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专题:约数倍数应用题. 分析:找到144的约数中大于10且小于50的即可求解. 解答:解:因为144=2×2×2×2×3×3,所以144在10到50之间的约数有:12、16、18、24、 36、48,所以有6种; 答:一共有6种分法. 故答案为:6.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把144进行分解质因数,然后找出符合条件的数解答即可. 例4.a、b、c是三个互不相等的自然数,而且a÷b=c,a至少有4个约数. 考点: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专题:压轴题. 分析:首先a.b.c肯定是a的因数,而且互不相等,所以算三个;然后考查1,1肯定是a 的因数,问题是会不会与上面的三个重复

姓名t笔画数配合吉数表

配合吉数表 起名2009-05-20 12:39:37 阅读2487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五格全吉之数,虽姓氏变化而变化,占名字吉祥富贵的20%,研究前人名字,不讲用神,只看笔画吉凶,没有任何意义,需要配合八字喜用之神,才发挥极大之作用,可助人的运气,事业,健康等,达到完美的境界,特别是 运气方面诱导的极好. 姓男最佳组合: 笔画数:11 10 14 五格数:12 21 24 35 15 三才五行:木木火 笔画数:11 12 12 五格数:12 23 24 35 13 三才五行:木火火 笔画数:11 20 4 五格数:12 31 24 35 5 三才五行:木木火 笔画数:11 21 20 五格数:12 32 41 52 21 三才五行:木木木 王姓男最佳组合: 笔画数:4 3 4 五格数:5 7 7 11 5 三才五行:土金金 笔画数:4 9 22 五格数:5 13 31 35 23 三才五行:土火木 笔画数:4 11 22 五格数:5 15 33 37 23 三才五行:土土火 笔画数:4 19 12 五格数:5 23 31 35 13 三才五行:土火木 笔画数:4 19 22 五格数:5 23 41 45 23 三才五行:土火木 姓男最佳组合: 笔画数:7 8 10 五格数:8 15 18 25 11 三才五行:金土金 笔画数:7 8 16 五格数:8 15 24 31 17 三才五行:金土火 笔画数:7 8 17 五格数:8 15 25 32 18 三才五行:金土土 笔画数:7 8 24 五格数:8 15 32 39 25 三才五行:金土木 姓男最佳组合: 笔画数:14 9 12 五格数:15 23 21 35 13 三才五行:土火木 笔画数:14 9 22 五格数:15 23 31 45 23 三才五行:土火木 笔画数:14 19 12 五格数:15 33 31 45 13 三才五行:土火木 笔画数:14 21 12 五格数:15 35 33 47 13 三才五行:土土火 配合吉数表 1、举例:第一字第二字第三字五格数理(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 2、9、 4 (3火、11木、13火、15土、15土)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案-约数和倍数教案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案|约数和倍数教案 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使学生知道约数、倍数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学生知道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自然数2.过程与方法:通过加强操作、直观沟通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增加练习来突破难点。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约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整数、约数和倍数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师:谁能说说整数的含义? 出示:23÷7=3...26÷5=1.15÷3=524÷2=1 2 教师:这4个算式中,哪个算式中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为什么前两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让学生观察算式,说说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整数,谁能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a能被b整除”? 教师:a的约数还可以叫做什么? 让学生用两种说法说说:15÷3=5和24÷2=1 2 教师: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 (1)被除数和除数必须是整数,而且除数不等于0。 (2)商必须是整数。 (3)商的后面没有余数。 师:以上三个条,缺一不可。 2、区别“除尽”与“整除” 师:像6÷5=1.2这样的除法,一般说6能被5除尽。 被除数和除数 商 整除 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 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 除尽 不一定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 商是有限小数,没有余数 二、新课 1、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在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这两个数还有另一种关系(板书:约数和倍数) 让学生看50页关于约数和倍数。 教师: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有约数和倍数关系?(整除) 能单独说一个数是约数或一个数是倍数吗? “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是什么意思? 小结:在说倍数(或约数0时,必须说某数是某数的倍数(或约数),不能单独说某数是倍数(或约数)。 2、教学例 1 (1)教师说明:根据倍数和约数的意义,说出15和3中,哪个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是哪个数的约数。 教师:15能被3整除吗? 15是3的什么数? 3是15的什么数? 教师指出:这里所说的数一般是指自然数,不包括0。 (2)“倍数”与“倍”的区别 1、基本练习P51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1、 2、3题。 2、第四题

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最近,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所用的方法有些复杂。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无意中却发现了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可以提高学生 的计算速度。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来分享一下。比如:请找出64和90的所有因数。 这时候你会用什么方法去做呢?用你的方法试试看。 现在,我用发现的这个方法来示范一下,就拿上面的例子来看! 方法一:我们先来找64的因数,直接用64去除 1、2、3、4、5……,一直除到除数和商是同一个数时,就不再去除了。另外可以少走些弯路,64不是3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那么就可以不用去除3和5。现在看,64÷1=64、64÷2=32、64÷4=16,64不能被6和7整除,接着, 64÷8=8;现在就不用往下除了,在这些算式中就可以找出64的所有因数,64 的因数有1,64,2,32,4,16,8。(也就是等号左右两边的数) 在来找90的因数,同上面, 90÷1=90、90÷2=45、90÷3=30、90÷5=18、90÷6=15、90÷9=10、90÷10=9 。当我们除到除数和商交换位置(90÷9=10、90÷10=9,先是除以9,等于 10,又是除以10,等于9)就不用除了。90的因数有 1,90,2,45,3,30,5,18,6,15,9,10。 我总结了一下,找一个数的因数,就用这个数从1开始去除,一直除到除 数和商交换位置或除数和商相同,然后找出等号左右两边的数,这些数就是要 找的这个数的因数,重复的因数,只写一个。 方法二:我们先来找90的因数,找90的质因数, 90=10×9=2×5×3×3 所以64的因数:2、 3 、5、2×5=10、2×3=6、 5×3=15、3×3=9、2×5×3=30、5×3×3=45、2×3×3=182×5×3×3=90 所以 90的因数有:1、2、3、5、6、9、10、15、18、30、45、90. 以上不对和不恰当的地方,请各位指正。

如何计算姓名学中的五格数理

如何计算姓名学中的五格数理 起名2009-04-24 12:46 阅读1969 评论1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好多性名学中的说五格,那什么是五格,又如何计算,我在此做一下简单介绍: 一个姓名的数理,可分为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和外格,所以称为“五格数理”。这个五格数理,是分别由姓氏和名字的原笔画数相加而计算来的。注意,姓名的笔画,都是按繁体字的笔画数来计算的。 天格:一般来讲,天格代表天时、祖业、父母、长辈、领导等,是由姓氏的原笔画计算出来的。如果是单姓,姓氏本字的原笔画再加上1,就是天格。比如王一智这个名字,单姓王,再加上1等于5,那5这个数字就是天格。如果是复姓,组成姓氏的这两个字的原笔画相加,得出来的数字就是天格,比如司马相如这个名字,司是5画,马是10划,相加等于15,那15就是天格。 天格由是祖上遗传下来的,可以被认为是先天形成的,相对不变的,因此它更多地带有先天的信息,相当于生辰八字中的年柱,同时代表人生早期的运势。 人格:一般来讲,人格代表人和、人气、自己等,是由姓氏与姓名的第二个字相加得出来的。如果是单姓,姓名前两个字的原笔画相加,就是人格。比如王一智,4画的王加上1画的一等于5,那这个5就是人格。如果是复姓,则由复姓的总和数再加上姓名第三个字的笔画数,比如司马相如,15划的司马,再加上8画的相等于23,那23就是此名的人格。 人格是自身形成的,可以认为代表了一些出生时相对不变的信息,相当于生辰八字中的日主,同时也代表人生少年时期的运势。 地格:一般来讲,地格代表地利、地域、地理环境、同事、下属、配偶等,计算起来比较复杂。单姓双名的,是由姓名的第二个字的笔画,加上第三个字的笔画,比如王一智,1画的一加12画的智等于13,那13就是此名的地格。复姓双名的,是由姓名的第三个字与第四个字相加,比如司马相如,8画的相再加6画的如等于14,那14就是此名的地格。单姓单名,或复姓单名的,都是姓名的最后一个字的笔画加1,比如王菲,14画的菲加1等于15,那15就是这个名字的地格。又比如司马南,9画的南加1等于10,那10就是此名的地格。 地格可以看作是自身附属的,又是夫妻宫,同时又代表一个人青年至中年时期的运势,是相对变化的。 总格:一般来讲,总格代表人一生的总体运势,同时也代表中年以后的运势,是相对变化的。 如果说人格代表命局,那总格则代表运势,它对人格起着举足轻重的辅助作用,是五格之中仅次于人格的一个数理。总格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就是姓名所有字的原笔画相加,得出的总和就是总格,不论是单姓单名、复姓单名还是复姓单名,或是复姓双名。比如王一智相加的总和是17,那17就是王一智的总格;司马相如相加的总和是29,那29就是此名的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备课教案

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认识因数、倍数 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 操作:可以怎样排队?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摆完后在练习本上写出乘法算式。 汇报:你是怎么摆?算式是什么? 指名说,师板书:1×12=12 2×6=12 3×4=12 学习“因数、倍数”的概念 师:刚才通过摆不同的队形,我们得到了3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别小看这3个算式,其实在这里面有许多数学奥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学的新奥秘。 师指3×4=12 说:因为3×4=12,所以我们就说3是12的因数(板书:因数),4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板书:倍数);12是4的倍数。 学生说一说。 问:根据2×6=12,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指名说) 问:根据1×12=12呢? 指名,师:1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 问:根据48÷6=8(板书:48÷6=8)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

师:看来,根据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都能判断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你也像老师这样说一道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让你的同桌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同位互相说。 师:有同学说8÷2=4时,说8是倍数,4是因数。这样行吗?为什么? 小结:是呀,我们不能直接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要清楚地表达出来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看来,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板书:和)。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讨论0。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师:看黑板上的3个算式,你能找到12的所有的因数吗?(学生齐说。) 问:如果没有算式,你能找出24所有的因数吗?先想想怎样找?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写一写,师巡视。 汇报展示:(2人) 问:你是怎么找的?(学生说方法) 评价:他找的怎么样?(学生评一评) 师讲解: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找的吗?(师边讲解边一对一对的板书24的因数)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小结:其实老师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对一对找的,这样就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了。看来,有序的思考问题对我们的帮助确实很大。 练习 师:用这种方法写出18的因数。 汇报:你找的18的因数都有哪些?(指名说,师板书) 发现规律 问:仔细观察这几个数的因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方法 学生找4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汇报:指名说,师写在黑板上。(4的倍数有:4,8,12,16,20……) 问:你能说的完吗?写不完怎么办?(用省略号)

08约数个数和完全平方数

基础知识 四、求约数个数与所有约数的和 1.求任一整数约数的个数 一个整数的约数的个数是在对其严格分解质因数后,将每个质因数的指数(次数)加1后所得的乘积。 如:1400严格分解质因数之后为32257??,所以它的约数有(3+1)×(2+1)×(1+1)=4×3×2=24个。(包括1和1400本身) 约数个数的计算公式是本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授课时应重点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建立在开篇讲过的数字“唯一分解定理”形式基础之上,结合乘法原理推导出来的,不是很复杂,建议给学生推导并要求其掌握。难点在于公式的逆推,有相当一部分常考的偏难题型考察的就是对这个公式的逆用,即先告诉一个数有多少个约数,然后再结合其他几个条件将原数“还原构造”出来,或者是“构造出可能的最值”。 2.求任一整数的所有约数的和 一个整数的所有约数的和是在对其严格分解质因数后,将它的每个质因数依次从1加至这个质因数的最高次幂求和,然后再将这些得到的和相乘,乘积便是这个合数的所有约数的和。 如:33210002357=???,所以21000所有约数的和为 2323(1222)(13)(1555)(17)74880 ++++++++=此公式没有第一个公式常用,推导过程相对复杂,需要许多步提取公因式,建议帮助学生找规律性的记忆即可。 3.约数的积:设M 的约数个数为x 个,那么M 所有约数的积为2x M 。(如果是完全平方数, 先开方求得值为A,再计算 x A 的值,即为所求)。 如:21分解质约数为3×7,所以有(1+1)×(1+1)=4个,所以21的所有约数的积为2421=441。又如:9分解质约数为23,所以有(1+2)=3个约数,为完全平方数,9开方为3,所以9的所有约数的乘积为33=27。 1.平方数的概念:一个数能写成两个相同数相乘的形式的数是平方数。 偶指性,奇约性。(根据概念得到)平方数的因数个数是奇数个。 2.20以内的平方数要求记忆。1,4,9,16,25,36,49,64,81,100,121,144,169,196,225,256,289.324,361,400平方数的判断:看个位:只能是0,1,4,5,6,9不能是2,3,7,8 3.平方数的末两位只有(00)(01,21,41,61,81)(04,24,44,64,84,)(25)(09,29,49,69,89,)(16,36,56,76,96),因个位是0,1,4,5,6,9得到。 思维数学第08讲 约数个数和平方数(一)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18的因数有()。 写出30以内3的倍数() 5、一个数的最小倍数减去它的最大因数,差是()。 6、一个自然数比20小,它既是2的倍数,又有因数7,这个自然数是()。 7、我是54的因数,又是9的倍数,同时我的因数有2和3。() 8、我是50以内7的倍数,我的其中一个因数是4。() 9、我是30的因数,又是2和5的倍数。() 10、我是36的因数,也是2和3的倍数,而且比15小。() 11、根据算式25×4=100,()是()的因数,()也是()的因数;()是()的倍数,()也是()的倍数。 12、在18、29、45、30、17、72、58、43、75、100中,2的倍数有();3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既是3 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 13、48的最小倍数是(),最大因数是()。最小因数是()。 14、用5、6、7这三个数字,组成是5的倍数的三位数是();组成一个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15、一个自然数的最大因数是24,这个数是()。 16、从0、3、5、7、这4个数中,选出三个组成三位数。 (1)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有:()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有:()。 (3)组成的数是3的倍数有:() 它是42的因数又是7的倍数,它可能是()。 它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8,它是()。 它的最小倍数是1,它是()。 二、判断题 1、任何自然数,它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 ) 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大于这个数的因数。( ) 3、个位上是0的数都是2和5的倍数。( ) 4、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5、5是因数,10是倍数。( ) 6、36的全部因数是2、3、4、6、9、12和18,共有7个。( ) 7、因为18÷9=2,所以18是倍数,9是因数。( ) 9、任何一个自然数最少有两个因数。( ) 10、一个数如果是24的倍数,则这个数一定是4和8的倍数。( ) 11、15的倍数有15、30、45。( ) 12、一个自然数越大,它的因数个数就越多。( ) 13、15的因数有3和5。( ) 14、8的因数只有2,4。( ) 三、选择题 1、15的最大因数是(),最小倍数是()。 ①1 ②3 ③5 ④15 2、在14=2×7中,2和7都是14的()。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计算方法数理取名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计算方法数理取名五格的计算方法 姓名学中的五格是: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等五格,其计算方法如下: 1、天格:天格数是先祖留传下来的,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 单姓和复姓计算天格数理是不同的。单姓的天格数理是"单姓笔画+1",而复姓的天格数理是"复姓笔画数相加"。例如:"丁"姓的天格数理是3(丁2画+1),"田"姓的天格数理是6(田5画+1);"司马"姓氏的天格数理是15(司5画+马10画),"欧阳"复姓的天格数理是32(欧15画+阳17画)。因为天格是由姓氏决定的,所以在姓名学中不能单纯依天格数理论吉凶。 2、人格:人格数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影响人的一生命运。 单姓的人格数理是"姓的笔画数+名(第一字)的笔画数",如"刘德华"之名的人格数理是30(刘15画+德15画);复姓的人格数理是"复姓的第二个字笔画+名的第一个字笔画",如"司马光"之名人格数理是16(马10画+光6画),"东方长红"之名的人格数理是12(方4画+长8画)。 3、地格:地格数又称前运,影响人中年以前的活动力。 单姓和复姓的地格数理都是"名字的笔画数相加",如单姓双名"刘德华"的地格数理是29(德15画+华14画);复姓双名"东方长红"的地格数理是17(长8画+红9画)。单名(如:王华、司马光)又该如何计算地格数理呢?单名的地格数理是"名的笔

画数+1",即"王华"的地格是16(华15画+1),"司马光"的地格数理是7(光6画+1)。 4、总格:总格又称后运,影响人中年至晚年的命运。 姓名总格数理的计算是"姓名笔画数的总和",这很好理解。如"丁不三"的总格数理是8(丁2画+不3画+三3画),"东方长红"的总格数理是29(东8画+方4画+长8画+红9画)。 5、外格:外格数影响命运之灵活力。 单姓"将姓名总格数理减去人格数理之差再加1"即为外格(也可以直接将名字的最后一字的画数+1),如"刘德华"的外格数理为15(总格44-人格30+1,华14画+1);复姓"将姓名总格数理减去人格数理之差"即为外格。注意:单姓单名的外格数理为2,复姓单名的地格数理为"总格数理-人格数理+1",单字一般不看外格的。 姓名学中的"三才"是指:天、人、地,即天格、人格、地格。三才配置就是指"天格、人格、地格"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生克关系。三才的生克关系在姓名学中是极为重要的。 五格剖象法的五格是根据姓名的笔画数建立起来的数理关系,一定要按繁体字的笔画数计算(以《康熙字典》为准)。 五格数理暗示分类 一、吉祥运暗示数(表示健全、幸福、名誉等) 1、3、5、7、8、11、13、15、16、18、21、23、24、25、31、3 2、3 3、35、37、39、41、 45、47、48、52、57、61、63、65、67、68、81

姓名预测中三才五格计算方法

姓名预测中三才五格计算方法 一、姓名学中的五格: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等五格,其计算方法如下: 1、天格:单姓和复姓计算天格数理是不同的。单姓的天格数理是“单姓笔画+1”,而复姓的天格数理是“复姓笔画数相加”。例如:“丁”姓的天格数理是3(丁2画+1),“田”姓的天格数理是6(田5画+1);“司马”姓氏的天格数理是15(司5画+马10画),“欧阳”复姓的天格数理是32(欧15画+阳17画)。因为天格是由姓氏决定的,所以在姓名学中不能单纯依天格数理论吉凶。 2、人格:单姓的人格数理是“姓的笔画数+名(第一字)的笔画数”,如“刘德华”之名的人格数理是30(刘15画+德15画);复姓的人格数理是“复姓的第二个字笔画+名的第一个字笔画”,如“司马光”之名人格数理是16(马10画+光6画),“东方长红”之名的人格数理是12(方4画+长8画)。 3、地格:单姓和复姓的地格数理都是“名字的笔画数相加”,如单姓双名“刘德华”的地格数理是29(德15画+华14画);复姓双名“东方长红”的地格数理是17(长8画+红9画)。单名(如:王华、司马光)又该如何计算地格数理呢?单名的地格数理是“名的笔画数+1”,即“王华”的地格是16(华15画+1),“司马光”的地格数理是7(光6画+1)。 4、总格:姓名总格数理的计算是“姓名笔画数的总和”,这很好理解。如“丁不三”的总格数理是8(丁2画+不3画+三3画),“东方长红”的总格数理是29(东8画+方4画+长8画+红9画)。 5、外格:单姓“将姓名总格数理减去人格数理之差再加1”即为外格(也可以直接将名字的最后一字的画数+1),如“刘德华”的外格数理为15(总格44-人格30+1,华14画+1);复姓“将姓名总格数理减去人格数理之差”即为外格。注意:单姓单名的外格数理为2,复姓单名的地格数理为“总格数理-人格数理+1”。 二、姓名学中的“三才”: 天、人、地,即天格、人格、地格。三才配置就是指“天格、人格、地格”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生克关系。三才的生克关系在姓名学中是极为重要的。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掌握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知道约数和倍数以整除为前提及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重点 1、建立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数的整除下载) 1、口算 6÷515÷323÷7 1.2÷0.324÷231÷3

2、观察算式和结果并将算式分类. 除尽除不尽 3、引导学生回忆:研究整数除法时,一个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4、寻找具有整除关系的算式. 板书:15÷3=5 15能被3整除 5、分类 除尽除不尽不能整除整除 二、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1、整除所需的条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数) 6不能被5整除;(商是小数) 1.2不能被0.3整除;(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 (2)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都是整数; b、商是整数; c、商后没有余数. 板书:整数整数整数(没有余数) 15÷3=5 2、用字母表示相除的两个数,理解整除的意义. (1)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数相除,那么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才能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b) 学生明确:a和b都是整数,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能被b整除) (2)继续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a能被b整除?(板书:b≠0) 3)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在数a能被数b整除的条件下) (4)小结: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2、进一步理解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整除是约数、倍数的前提.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必须以整除为前提,

姓名字笔画数的计算方法

姓名字笔画数的计算方法 姓名字笔划计算方法,在整个姓名预测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因笔划计算错误,所测姓名就全部出错。在算笔划时,要按照康熙字典上的字划为准。 姓字学文字笔划部首,有特殊的规定: 一、文字部首: 扌(手),提手旁,以手字计为四划。 忄(心),竖心旁,以心字计为四划。 氵(水),三点旁,以水字计为四划。 犭(犬),犬字旁,以犬字计为四划。 礻(示),半礼旁,以示字计为五划。 王(玉),斜玉旁,以玉字计为五划。 艹(草),草字头,以早字计为六划。 衤(衣),衣字旁,以衣字计为六划。 月(肉),肉字旁,以肉字计为六划。 辶(走),走马旁,以足字计为七划。 阝(邑),右耳旁,以邑字计为七划。 阝(卓),左耳旁,以卓字计为八划。 二、数字 一——1划二——2划三——3划四——4划 五——5划六——6划七——7划八——八划 九——9划十——10划百——6划千——3划 万——5划 参照以上笔划计算规则,可得姓名学标准字划数。 第二节取名常用姓氏笔画表

2画:丁、卜、刁、七、 3画:山、弓、干、于、 4画:王、尤、孔、水、方 5画:弘、申、白、再、甘、田、包、石、左、平、司、皮、史 6画:池、艾、年、匡、充、江、印、促、伊、伍、安、任、米、促、牟、向、吉、成、伏吕 7画:李、吴、沈、何、贝、狄、祁、杜、汪、阮、邢、汲、别、辛、冷、利、沃、谷、扶、步、那、沙 8画:周、金、吕、花、孟、和、邵、房、抗、灰、明、屈、松、牧、宓、武、幸、卓、易、尚、邰、空、竺、岳、东 9画:施、姜、俞、查、封、秋、帅、祖、羿、柯、茅、柳、姚、纪、宣、咸、库、侯、洪、胡、哈、宣、郁、祝、苗、禹、娄 10画:秦、奚、倪、度、凌、宰、宦、师、徐、翁、班、马、时、晃、乌、夏、贡、柴、能、家、宫、敖、索、晏、桑、高、凌、桂、容、姬、劳、桑、桂、袁、时、祝、席、徐、高、夏、凌、洪、翁、家、芮、乌、祖、索、贡 11画:许、张、曹、戚、梅、屠、盛、崖、章、鱼、国、商、扈、寇、终、冯、苗、康、常、茅、闵、麻、胡、崔、邢、条、符、宿、从、堵、浦、习、鱼 12画:梁、黄、富、曾、程、项、钮、舒、彭、费、童、云、喻、嵇、范、费、贺、毕、付、黄、邵、祁、阮、强、童、邱、解、贲、单、富、钮、荀、惠、邴、焦、班、甯、钭、景、邰、劳、茹、寇、荆 13画:莫、游、际、景、须、温、汤、湛、杨、詹、郎、雷、贾、路、骆、虞、经、裘、郁、滑、甄、靳、詹、闻、逄、雍、农、訾、郎、农、路、骆、虞、经、裘、郁、滑、靳、闻、逄、雍 14画:赵、褚、凤、郝、齐、臧、熊、管、裴、荣、郗、韶、郜、黎、翟、寿、通 15画:卫、葛、鲁、乐、谈、董、樊、万、诸、刘、叶、都、满、广、殴、巩、养 16画:郭、钱、陈、陶、鲍、穆、郭、堆、卢、陆、龙、噪、鄂、阴、苍、燕、冀、衡、融、蒯、逯 17画:蒋、魏、谢、邹、潘、滕、邬、戴、钟、蔡、缪、应、储、糜、隗、历、蒲、慕、蔚、隆、鞠、关 18画:韩、萧、颜、庞、麦、双、璩、濮、聂、丰、看 19画:郑、严、蓟、薄、谭、罗 20画:买、蓝、蓬、怀、党、饶

姓名取名天格地格人格吉凶对照表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计算方法数理取名 五格的计算方法 姓名学中的五格是: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等五格,其计算方法如下: 1、天格:天格数是先祖留传下来的,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 单姓和复姓计算天格数理是不同的。单姓的天格数理是"单姓笔画+1",而复姓的天格数理是"复姓笔画数相加"。例如:"丁"姓的天格数理是3(丁2画+1),"田"姓的天格数理是6(田5画+1);"司马"姓氏的天格数理是15(司5画+马10画),"欧阳"复姓的天格数理是32(欧15画+阳17画)。因为天格是由姓氏决定的,所以在姓名学中不能单纯依天格数理论吉凶。 2、人格:人格数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影响人的一生命运。 单姓的人格数理是"姓的笔画数+名(第一字)的笔画数",如"刘德华"之名的人格数理是30(刘15画+德15画);复姓的人格数理是"复姓的第二个字笔画+名的第一个字笔画",如"司马光"之名人格数理是16(马10画+光6画),"东方长红"之名的人格数理是12(方4画+长8画)。 3、地格:地格数又称前运,影响人中年以前的活动力。 单姓和复姓的地格数理都是"名字的笔画数相加",如单姓双名"刘德华"的地格数理是29(德15画+华14画);复姓双名"东方长红"的地格数理是17(长8画+红9画)。单名(如:王华、司马光)又该如何计算地格数理呢?单名的地格数理是"名的笔画数+1",即"王华"的地格是16(华15画+1),"司马光"的地格数理是7(光6画+1)。 4、总格:总格又称后运,影响人中年至晚年的命运。 姓名总格数理的计算是"姓名笔画数的总和",这很好理解。如"丁不三"的总格数理是8(丁2画+不3画+三3画),"东方长红"的总格数理是29(东8画+方4画+长8画+红9画)。 5、外格:外格数影响命运之灵活力。 单姓"将姓名总格数理减去人格数理之差再加1"即为外格(也可以直接将名字的最后一字的画数+1),如"刘德华"的外格数理为15(总格44-人格30+1,华14画+1);复姓"将姓名总格数理减去人格数理之差"即为外格。注意:单姓单名的外格数理为2,复姓单名的地格数理为"总格数理-人格数理+1",单字一般不看外格的。 姓名学中的"三才"是指:天、人、地,即天格、人格、地格。三才配置就是指"天格、人格、地格"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生克关系。三才的生克关系在姓名学中是极为重要的。 五格剖象法的五格是根据姓名的笔画数建立起来的数理关系,一定要按繁体字的笔画数计算(以《康熙字典》为准)。五格数理暗示分类 一、吉祥运暗示数(表示健全、幸福、名誉等) 1、3、5、7、8、11、13、15、16、18、21、23、24、25、31、3 2、3 3、35、37、39、 41、45、47、48、52、57、61、63、65、67、68、81 二、次吉祥运暗示数(表示多少有些障碍,但能获得吉运) 6、1 7、26、27、29、30、3 8、4 9、51、55、58、71、73、75 三、凶数运暗示数(表示逆境、沉浮、薄弱、病难、困难、多灾等) 2、4、9、10、12、14、19、20、22、28、34、36、40、42、4 3、4 4、46、50、53、54、 56、59、60、62、64、66、69、70、72、74、76、77、78、79、80 四、首领运暗示数(智慧仁勇、立上位、能领导众人) 3、13、16、21、23、29、31、37、39、41、45、47 五、财富运暗示数(多钱财、富贵、白手可获巨财) 15、16、24、29、32、33、41、52 六、艺能运暗示数(富有艺术天才,对审美、艺术、演艺、体育有通达之能) 13、14、18、26、29、33、35、38、48 七、女德运暗示数(具有妇德,品性温良,助夫爱子) 5、6、11、13、15、16、24、32、35 八、女性孤寡运暗示数(难觅夫君,家庭不和,夫妻两虎相斗,离婚,严重者夫妻一方早亡) 21、23、26、28、29、33、39 九、孤独运暗示数(妻凌夫或夫克妻)

最新五年级数学下册《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案

最新五年级数学下册《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案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除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质数和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求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五年级数学下册《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知道约数和倍数以整除为前提及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建立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数的整除下载) 1、口算 6 515 323 7 1.2 0.324 231 3 2、观察算式和结果并将算式分类. 除尽 除不尽 6 5=1.215 3=15 1.2 0.3=424 2=12 23 7=3 (2) 31 3=10 (1) 3、引导学生回忆:研究整数除法时,一个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4、寻找具有整除关系的算式. 板书:15 3=515能被3整除 5、分类除尽 除不尽 不能整除 整除 6 5=1.2 1.2 0.3=4 15 3=15 24 2=12 23 7=3 (2) 31 3=10 (1) 二、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1、整除所需的条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数) 6不能被5整除;(商是小数) 1.2不能被0.3整除;(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 (2)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都是整数; b、商是整数; c、商后没有余数. 板书:整数整数整数(没有余数) 15 3=5 2、用字母表示相除的两个数,理解整除的意义. (1)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数相除,那么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才能说a 能被b整除? (板书:a b)

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

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学习辅导 文/春秋书生 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第一节课就是《因数和倍数》,记得以前的老教材叫“约数和倍数”,我们学生家长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能都是学习的“约数”,所以,在辅导孩子或检查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因数概念的名称不能叫错,否则,孩子在学习时,容易混淆。 对于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学生不难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有:依次加这个数或依次乘1、2、3……、用乘法口诀等,也比较容易。这节课的难点在于,找一个数的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漏找,即找不全。 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就用这个数从1开始去除,一直除到除数和商出现相近、相邻、相同时,然后找出等号左右两边的数,这些数就是要找的这个数的因数,重复的因数,只写一个。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的有序的思考,能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不容易漏找。 例如:找出36的因数,我们也可以可以直接用36去除以1、2、3、4、5……,一直除到除数和商是同一个数时,就不再去除了。36不是5的倍数,那么就可以不用去除以5。36÷1=36、36÷2=28、36÷3=12、36÷4=9、当36÷6=6时我们就不用往下除了,在这些算式中就可以找出36的所有因数,36的因数有1,36,2,18,3,12,4,9,6。也就是刚才算式中等号左右两边的数。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让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用“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比如:找出18的因数,我们就想哪两个数相乘得18,1×18=18、2×9=18、3×6=18,所以18的因数有:1和18,2和9,3和6。如果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18的因数有:1,2,3,6,9,18。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这篇关于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是网络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让您以后工作、学习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对大家有所帮助!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是数的整除这部分知识的第一课时,这部分知识的概念非常多,如“整除”、“约数”、“倍数”、“质数”、“互质数”、“公约数”、“公倍数”、“公约数”……而且后面的每一个概念的含义都是以前三个概念为前提的,所以前三个概念(特别是“整除”)非常重要,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这关系到对后面整个单元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六年级时学习分数的约分和通分。那么上好“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这一节课必将是学好数的整除这部分知识的首要一关。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除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质数和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求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所以是本单元中最基本的概念.教材在复习“整除”的基础上概括出“整除”这个概念,然后引出约数和倍数的概念.在整数范围内,除法算式可以分为整除和不能整除两大类.引入了小数以后,除法算式又可以分除尽和除不尽两大

类.这里的除尽,不但包含了整除的情况,还包含了被除数、除数或商是有限小数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要列举各种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对算式中被除数、除数与商各种不同情况的观察、比较,使整除的概念从除尽的概念中分化出来.从而理解整除的意义,明白整除与除尽的关系. 学生学过后往往把“倍数”和“几倍”混同起来,所以教学时应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悟出两者的区别(可以说8是4的倍数,也可以说8是4的2倍;但是不可以说0.8是0.4的倍数,只能说0.8是0.2的2倍),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本质. 教法建议 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除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质数和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求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是本单元中最基本的概念.复习引入时,教师要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生长点,对已掌握的“整除”的意义进行复习,通过观察算式的特征和结果,首先将算式分为除尽和除不尽两大类,然后再对算式中被除数、除数与商各种不同情况的观察、比较,使整除的概念从除尽的概念中分化出来.从而理解整除的意义,明白整除与除尽的关系. 约数和倍数是建立在整除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学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的时候,首先要利用整除式帮助学生理解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一对约数,进而发现约数可以一对一对的找,在学生学会找约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研讨,发现约数特点的情景.学生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