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对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对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浅谈对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摘要】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就是教学工作。所以,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就必须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方法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就是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增强人才适应性、提高人才竞争能力的需要,因此教育质量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高质量的教学,才会有浓厚的学习风气,其它工作也才会相应跟进,因此,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因此,“教学改革”是今后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高校近几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就我校而言,在宏观方面,近两年来,对学校的定位及专业与院、系的调整、设置及发展方向等问题,校、院领导及有关方面花费了不少心血,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微观方面,各课程的任课教师也能紧跟着教学改革的步伐,从教材、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等也在不断地探索、改进与提高,绝大部分也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从宏观到微观的中间环节,即教学管理方面,有些处于盲点状态。而搞好教学管理是办好一个学校的重要保证。现对我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作探讨如下。

1.学生的重修

在这个过程中,却忽略了专业和学生素质的差异:有些偏文科的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 最近我在网上通过观看几节教学视频,我感受到了课堂变革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在我的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也想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总是在思想上有所顾虑,担心学生不会学习,担心学生学不好,担心把学生给耽误了,担心课时紧,任务重,没法完成被学期的教学计划。另外,我还担心学生在课堂上玩大于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掌握该掌握的知识。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败又怎样来弥补? 我平时还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到了游戏厅里不需要任何人教,学生就能很快地学会打游戏,并沉溺于游戏中不能自拔?为什么课本知识在课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过观看本次的教学视频,我发现我把学生管得太死了,总是规定学生做我教过的操作,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

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学习课堂变革一点初浅体会,课堂变革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课程变革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课堂变革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学本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困惑

学本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困惑 王建中 教学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过于重视教师教的地位,而不同程度的忽视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一味的填鸭式灌输知识也许能取得暂时的好成绩,但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学生在这种学习中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变得越来越厌学。也逐渐的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知道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脱离了学校和老师我们的学生还会学习吗?我们的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他们的童年会快乐吗?这些都不由得我们不深思! 新学期初,在市、区教研室的大力支撑下,王校长带领我们探索一条不同以往教育的教改道路——学本课堂。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变革都是艰辛的,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愿意为此前仆后继。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这支不怕困难的团队将上下而求索。以构建真正以学生为主题,以学生身心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新型课堂模式。学校从组织发动到课堂模式的构建以及实验小组的组建,都做了精心的安排。上周五学校还请来了市教研室的李勇老师指导我们的课改实验。我有幸参与了教研,听了二位优秀老师的课,听了李勇老师已经其他语文老师的精彩点评。我对学本课堂有了新的认识。 学本课堂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和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才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一、学本的课堂教师怎么办: 我个人认为学本课堂对老师的个人业务素质、教学基本功、以及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要求更高。教师要上好这样一堂课不仅仅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而且要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预见性和极强的驾驭力。教师个人也要有很强的业务素质和基本功。教研活动中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比如魏老师没有很好的把握课堂时间,教师板书没有起到榜样作用等。我觉得先要从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入手。 二、探究的内容: 自主探究是学本课堂的核心,是不是所有课本上出现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探究?如果是这样我们的时间从哪里来?拖堂还是利用学生休息的时间加班?我认为学本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探究的内容应该是大部分学生都不太懂的内容。对于学生一看就能明白的没有必要去探究,传统课堂中的一些废话比如:“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以及课堂中可有可无的问题可以完全摒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是真正的让学生满意的课堂。 三、认识与困惑: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不仅仅是教师精讲的问题,以学生为主题,教师就要树立服务与学生的意识。在课堂中讲民主,以学生个体发展为出发点。探究和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哪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怎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千差万别。他们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早在2千多年前的孔

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实施对教育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以及教学、评价、课程管理、教师培养与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策略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比如,课程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标准取代了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倡导自主、探究、体验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面向未来的、以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观等。这都给我们实施“有效教学”的理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有效教学”的理念的贯彻实行则能够更好的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构建民主与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实行。”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上课不但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观点,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在课堂上教师只有与学生真正地实行了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学才能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课堂生活才成为师生共存的生活,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教学中这样一个反面例子值得大家深思。一位教师在教学《桃花源记》,当时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问道:“同学们,渔人出桃花源时‘处处志之’,重回桃花源时‘寻向所志’,结果却‘遂迷,不复得路’,这说明什么?”话音刚落,一个男生几乎是大喊似的叫道:“老师,这说明渔人是一个言而无信的小人。”学生们立刻哄堂大笑,议论纷纷。而那个老师马上找出那个男生厉声训斥了一番。不过当老师继续回到课文讲解时,却发现学生的反应明显冷淡了很多。课后,老师找了几个学生询问,他们战战兢兢的说:“老师,您可别生气,我们感到您很严厉,都不敢说,怕说错了。”这样的教学中,老师很严厉的剥夺了学生的安全感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对他们有出入的回答本能够借题发挥趁机引导的。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从而实施有效教学。 二、注重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叶圣陶先生以前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内容的“案例”作用决定了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例子的作用还是要发挥好其语言的典范作用。不过,很多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对教材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彻,缺乏对课文的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见解,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对教参解读的照本宣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面面俱到而不能抓住文章最重要、最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单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

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一: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

造。 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 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

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_新基础教育_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

2003年第8期(总第283期) 教育研究 EDUCAT IONAL RES EARCH N o.8,2003 Gener al,No.283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 叶 澜 吴亚萍 [摘 要] 所有教育教学改革都会面临改革与已有评价体系的矛盾、参与改革的实践者与改革之外具有评价权的评价者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新基础教育”自探索性阶段起就遇到的尖锐问题。“新基础教育”研究采取了评价改革贯穿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全过程的策略,改变了评价者在改革之外,评价过程外在于改革过程的传统,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深化和实践推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把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化过程与阶段成果不断转化为评价改革的深化过程与重要资源。“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评价系统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诊断性评价与常规性评价为主要构成;第二阶段以原则性评价与比较性评价为主要构成;第三阶段以全程整体性评价与阶段系统性评价为主要构成。 [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改革;目标评价;过程评价 [作者简介] 叶澜,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亚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 (上海 200062) 一、关于“两类”改革关系的思考 如何评价课堂教学改革,是“新基础教育”自探索性阶段起就遇到的尖锐问题。称其“尖锐”,是因为它像“拦路虎”一样,使教师不敢走近改革,他们顾虑重重:实验使学生成绩下降影响升学怎么办?学生积极性高纪律差了,班级评比得不到红旗怎么办?其他评课人员(指未参与实验的)持另一套标准,教学大奖赛上不去、职称评不上怎么办?面对这些关系到学校声誉等级、社会认同、经济效益、个人晋升等一大堆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作为课题研究人员的我们确实无法直接解决。 其实,这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都会面临的问题:改革与已有评价体系的矛盾;参与改革的实践者与改革之外具有评价权的评价者之间的矛盾。前者属评价改革的标准问题,后者是改革应由谁来评价的问题,它直指改革进程中的评价改革。为此,有人认为,“评价改革”应该走在“学校改革”前面。这也是我们经常能在实践工作者那里听到的一种说法:“考试制度不改革,素质教育无法开展”。循着这条思路,这些年来确实有不少研究试图形成一套新的评价素质教育的标准与测试方法。但一到实践中去,一些教师却反映:这样做比“应试教育”要考的东西和花样还要多,故被嬉称为“素质教育应试化”。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企图走一条通过“终点”改革指挥“起点”改革的路,它至少是对教育改革复杂性缺乏足够认识的产物。 “新基础教育”研究采取了评价改革贯穿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全过程的策略,打破了“两类改革孰先孰后”式问题的思维定势,改变了评价者在改革之外,评价过程外在于改革过程的传统,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深化和实践推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把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化过程与阶段成果不断转化为评价改革的

新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新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进行的课堂教学传统教学模式,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学生内在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数学课的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因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必须做到课前备好课 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备学生,就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

学,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有方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因此,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通过大胆尝试,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讨论问题积极,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多,表达知识的口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讨论的问题很激烈,各自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有的问题争执不下,才请教老师。一部分学生性格孤僻,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他们仍然很不适应这种教法,还需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大胆发言,

语文教学改进的几点措施

语文教学改进的几点措施 民主镇中学:杨雄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些论述对目前的语文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这些论述,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试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推进语文素质教育的中心目标进行。 一、改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形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这是以往教学的主要形式,好象成了教师们的思维定式:不依据课堂教学进行的语文是不正规的,是难以接受的,是“异端”。于是乎,多少有着改革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学形式被抛弃,多少闪耀着思想光芒的优秀教学创意被指责,多少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语文教学改革先锋者被埋没……其实,在语文教育教学方面,有很多新的思想、方法、经验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如“活动”式教学形式、“研究”式教学形式、“大语文”教学形式等。这些教学改革无不充溢着蓬勃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体现,是语文教学适应21世纪自我改革的必然结果。《课程标准》中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且强调“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深深感到,语文课堂是多么狭窄,难以容纳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社会与人生,需要加以拓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封闭的语文学习方式己不足为训。《课程标准》也以“建设开

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基本理念之一。所以,课堂语文教学与课外语文活动必须互相促进,互相结合。这也是语文的工具性和实践性决定的。学生要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必须在社会中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所以语文学习不应局限于狭窄的课堂之内。 我们应以开放的眼光去审视语文课堂教学,立足课堂,并努力走出“小课堂”,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人生、社会的“大课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拓展语文课堂的内涵和外延:①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课堂教学要对课外活动起指导作用。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不可偏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弥补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不足; ②配合课堂教学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课外活动,如组织全校性的文学社团活动、知识竞赛、读书会、报告会等,进一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发展语文能力;③把课外活动引向课内,丰富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训练更切合实际,形式更丰富,教学内容更广泛。如把课外阅读、课外写作、影视欣赏等在课堂上进行,或者干脆把语文课堂搬到阅览室、图书馆、电影院、电脑房或因特网等社会环境中;④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重视语言环境的建设,发动学生改善社会、家庭、党校的语言环境,从中提高学生语言素质(尤其是语言运用能力)。 二、改教师导课为学生说课 以往每课开始都是教师把精心设计好的导语说给学生听,这样做虽然起到了引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作用,但学生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占用了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符合主体参与的要求。再说,课前都布置了预习,学生课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阜阳市第六中学刘昌龙 近几年来,我们语文教研组认真学习新课程精神理念,并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贯 彻到教学实践、备考实践中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读写素养。让学生喜 欢阅读掌握阅读,喜欢写作掌握写作。 一、谈谈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本次课程改革不只是课程内容的加减调整和教科书的替换,而是牵涉到教育观念、教 学方式的改革更新,牵涉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在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成 功体验能使学生产生自我满足和愉快的情绪感受,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获 得更大的成功;而失败体验则会导致学生放弃努力,特别是学困生,过多的失败使他们受 到老师的冷落、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责备,不能成为集体中平等的一员,享受不到成功的 喜悦,从而消极悲观,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仍然应该重视造就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该对学生怀抱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都能通过努力学习 获得成功。所以应该设法创设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 励的微笑、温和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将自己殷切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 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能自由表达思想,消除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树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 的确目前中学教育的理念、内容、模式都需要转变,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 在中考、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品行素质、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间,寻找一种接合点、一种 办学形式。普通初中新课程改革就是这种接合点,它适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初步 实现了由教育理念到教学内容、教学 模式的转变,是一次回归教育本质的转折性变革,可以讲这是真正推进了素质教育。 具体体现在 1、学生地位——主人化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的地位如何确定?传统的提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 主体”,但在教学实施中不尽人意,教师主导,导得过多,导得过细,学生总是在教师铺 设好的平坦道路上接受教育,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而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 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1 带着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在经过这次培训之后,我深有感触,一切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主动性、小组合作性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大潮的掀起,很多教师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大胆的尝试、改革和创新,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们采用了“走出去,听进来”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所谓“走出去”,就是走出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多去听学校“老”教师的课,走出校门多去听的优质课。从中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方法;“听进来”就

是即要听取别人的教学经验,也要多让别人听自己的课,听取别人的评论,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嘛。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英语教学采取了导学——独学——互学——评学四部教学。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五种方法

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分析

庙头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分析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校全体老师肯钻研,勇创新,对课程理念有了更加深刻和清晰的认识,理清了头绪,抓住了特色,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教师们以教学为主阵地,努力实践着课程改革带来的新理念,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课改以来,我校的实验教师逐步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自主探究,寓学于乐。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是本次课改的中心任务之一。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感兴趣的不是来自活动的结果或事物,而是来自活动本身。为此,我校实验教师针对教材的特点,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融游戏、活动于语文学习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成 了学习的乐园。 案例1:李妮老师展示的声母学习的起始课“b p的发音和拼读”时,课堂上,教师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宝贝”、“贴花瓣”、“摆字母”、“做试验”……独特、有趣的教学设计,吸引着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吸引着每位观摩课的教师,原来只要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空间,枯燥、难学的拼音也可以在这么轻松的玩中学会。 李老师教学学生深感枯燥乏味的拼音时,就通过多媒体将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皮卡求带进课堂,由他带领学生进行闯关游戏,在进入创声母这一关时,老师便把学生易混的d、b、q、p采用变魔术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多媒体动画演示猜一猜,自己看看还有哪个拼音字母也可以变个魔术, 考考大家,此时,即使是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积极的变起魔术来,孩子们在玩中,动手、动脑、动口,进行着有效的自主学习。 案例2:仲小娟教师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在学习较为枯燥的拼音时,创编了“手指操”,帮助学生记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和身边的事物创造性的识记拼音。 安玉娴老师在持教《触摸春天》时,也把生字教学融入其中,寓教于乐。“小小盲童创奇迹,花间流连触春意。生活权利要珍惜,缤纷世界属于你。”编成了儿歌学生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愉快的读着,兴奋地做着,在同时巩固了生字,复习了熟字,渗透了识字,还进行了健身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尊重差异,以学定教。 一年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程度也各不相同,学习基础当然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校实验教师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能够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学定教。 案例5:周艳老师在执教《字与画》时,根据学情摸底调查,发现本班大多数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识字,课本上的字大多数学生已基本认识,因此,教学时,教师并没有因为本课是学生入学的第一课,而逐图逐字领着学生学习,而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八幅图同时出示,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图与字的关系,然后让已认识这些字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在上级领导的积极倡导下,今年初,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为了尽快融入改革的队伍之中,并在课改中积极实践,不断完善和提升,今年,主要与本组语文教师研究导学案的编写工作,在研究、编写和使用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的专业素质也在不断提升。 一、相互切磋,集思广益 传统教学中,教案的编写主要是教师自己研读教材、自己编写教案。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学案的编写,注重的是教师的合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在每一单元备课前由备课组长精心安排,谁负责出哪一部分的知识点和导学案。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研究的内容集中、资源也可共享。导学案的编写在学校总的“研---展---质---点---评”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包括自研环节、展示环节。展示环节又包括学习目标。课堂流程有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和课堂反馈当环节。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们的聪明才智,让每一节导学案都成为精品,成为“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在主备人阐释自己教学构思的同时,集体讨论、质疑和补充,最后形成定案。长期坚持这样研究,增强了教研组的凝聚力,也提升了教师们的业务能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 学生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的预习部分。通过预习就理清了学习的思路和线索,明白了自己的学习障碍在哪里?教师通过批改预习作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有目标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学生可以从导学案上看到教师教学设计预计的课堂全过程,这样既节约了教师呈现问题的时间,也避免了学生看完了课文依然理不清思路的情况。甚至部分学生还能够在学案上补充问题,给其他的学生回答,真正的做到了举一反三。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学习的乐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便可计日而待。 三、监督检查,巩固提升 传统教学虽说是以讲授为主,但是孩子们基础知识夯得很实。“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活起来了,但是,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的知识掌握得很不扎实。常常是课堂上侃侃而谈,而作业本上却是令人大失所望。分析原因,主要是课堂上巩固部分没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1 这次历时一周的上海培训转眼间结束了,这次培训内容很丰富,让我们在轻松与欢笑中享受了一场教育变革的盛宴。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接受了一次头脑风暴的洗礼,会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更大的升华。 在此次培训中无论是张民生老先生的核心素养教育,还是张人利校长的“后茶馆式”教学无一不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教师的地位由主角降为配角,通过此次学习使得自己对此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此次培训过程中的收获简单做以总结。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国家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具体化,突出表现在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创新实践等方面,主要包括三层含义:面向社会,包括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面向个人,包括个人修养、自主发展和创新实践;通过多年学习获得的科学、人文以及审

美。这三层含义就构成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 二、“后茶馆式“教学 “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后茶馆式教学”以效能为主导,通过_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 “后茶馆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能自学的教师坚决不讲,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尤其要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自由、宽松、愉悦、和谐,这是“茶馆式”教学的特色。这与我校近几年来实行的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是一致的思想,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只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辅助角色,起到引导辅助学习的角色。 那么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我们有应该如何体现以上精神呢?生物教学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课堂革命静悄悄 体制内外的语文对话读后感 四年级组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从一个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学生开始,在学校领导倡导下认真的学习名校的好的课改经验,课改方法以及课改模式,虚心的向其他前辈和在课改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老师请教和学习,并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在自己进行课改期间,我有过不适应,有过担心,有过失败,有过困惑,但更多的是有了收获的喜悦,有了今天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逐步成熟和成长,看了体制内外的语文对话,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和自己的困惑。 一、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还处在过去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 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我尝试着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做了角色的定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己进行角色转换和让位,从“前台”“退隐”到“导演”(导引)、策划、组织的角色地位。同时,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学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 二、活动学习和目标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不断的思考以及和学生的接触,结合自己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发现通过活动来学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而且小学语文新大纲也强调,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做好听说读写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充分地“操练”起来。同时把利于语文学习的其他活动方式“拿来”,让学生唱唱、跳跳、演演、比比、画画、尝尝、嗅嗅、摸摸、做做等,使其在喜闻乐见,爱做中学习语文。另一方面把其他类型的活动加以演变以适合辅助语文学。 三、在探索和反思中逐步成长 有人曾说:“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反思三年成名师。”在刚开始课堂教学改革对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每堂课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不使这些问题出现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渐渐的学会了反思。在每上完一节课侯反思自己在课堂设计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反思问题的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等等。从反思课堂教学慢慢的发展到开始反思自己的教案备写,反思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以及对教具和多媒体的合理充分的使用等等,并且把这些问题都写到自己的教后记中,以便及时的翻阅和提醒自己。就这样自己在课改中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的尝试,在尝试中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的成长。 四、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教师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 中国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教育看山东,山东教育看xx”。的确,在这5天的参观和学习中,我发现xx的教育始终能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这也逐渐成为了我们本次参观学习队伍中绝大多数领导和老师们的共识。 从xx年实行课改减负到现在,xx的教育改革并未收到很好的实效,学生们如何才能在现今繁多的课程中解脱出来,从而轻松、快乐、高效的学习也逐渐成为我们xx课改的新风向标。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首先走进了山东省xx二中。xx二中注重校园文化,孔子雕像,各种各样的学习展板,课外知识拓展台还有学生们自己创意的作品,时时处处体现着校园文化内涵。走进课堂,给很多人的印象是学生们的积极性,但是这样的积极性并不是因为我们这群陌生人到来的炫耀,更多的是因为学生们的专注,他们已经完全的融入了课堂,在课堂上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课,和老师、学生们互动和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仅仅抓住课本和老师们编写的导学案,以小组4人为基本学习的单位,通过讨论来学习和提高,老师更多的时间是为每个小组的学生来服务,解决他们研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真的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271”课堂的模式已经深深的扎根在每个老师和学生心中,这样的课堂新理论既指导了课堂的实践,又更好的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让我们每个在场的老师都为他们这样的学习模式倍感赞叹。

事实上,教育目的中对于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培养早就给了明确的定义,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做的甚是不足。仔细想来,这似乎是我们的教学方法不到位,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与课程的设置有很大的关系。参观中,我们发现山东省xx一中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1200多亩的校园,8000多的学生们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走进这里真的就好像步入了大自然一样。试想,能有这样的环境,谁还不加油努力奋斗呢?xx一中给我最大的印象是他们独特的课程设置。为了全面的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们能施展自己的爱好,发挥兴趣的积极作用,学校设置了一系列的兴趣选修课程,比如风筝制作课,雕塑课,书法研修课,舞蹈课等等,通过课程的学习在将学分制纳入学生学习的考核体系之中,在这里学习的成绩在也不单纯能代表个人的能力了。想想,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不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么。xx一中正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种通过特色课程的设置来培养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的模板。 一直以来,传统意义上的授课就是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这样的授课方式老师累的嗓子疼,但是学生还是听不懂。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种方式又不失高效性呢?山东省xx五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全班的学生以4个一组为基本单位,每个组内根据平时的表现和成绩在分为a、b、c、d 四个同学,还有一个小组长。在平时的课堂学习和讨论中,a和d结成伙伴,b和c相互帮助,这样的分配使得学习好的学生和相对差一点的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光和

浅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浅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教育而言,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更为重要。在听了太谷县教研室张四保主任的讲座后,我深深感到:全面而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认真反思当前的课堂教学形式后,我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还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忌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漠视工具性。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除了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养成和提高外,还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是我们语文教学之本,缺少了“本”,任何道德的说教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不能说,感想谈的漫天飞,经典名句信手拈来,满纸都是错别字的现象,就说明我们的语文教育成功了。纵观我们现在的课堂,一班70多个学生,智力水平参差不齐,家教背景亦是如此,但是,如此大的班容量和千人千性的现状,全要在2个月内学完本学期的语文课本,人人认识和掌握本学期的字词、语法是不容人乐观的。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绝不能只重视“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轻视“知识传授”和“优中差生均衡发展”。我想,只有为学生的生命奠基的语文才是真语文。 二、忌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漠视教师“主导” 当“满堂灌”越来越遭受到语文专家的唾弃的时候,新语文、新课堂、新理念又开始倡导学生本体的回归。诚然,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只能当作冷冰冰的容器被动的接纳,没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创造也就无从谈起。将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语文课堂也真正在向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的方向上发展。 但是,今天的语文课堂用所谓的学习“主体性”弱化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语文课堂又出现了一幕:语文教师由以前的“全包办”变作如今的“无作为”。教师的角色异化为: 第一:文本解读的旁观者。传统的教学中,对于文本的解读,教师过多的强加给学生教参的认识和自己的思考。而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教师却三缄其口,做好了倾听的姿态,美其名曰尊重学生的体验。任凭学生在自己的思维平台上跳来跳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们的教师只是放下了架子,认真倾听,力求平等,却缺失了对话。 第二:课堂评价的失语者。教师课堂中精彩的评价语,既有对学生认识的纠正,也有对学生的激励,还有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可以说,教师的评价是学生思想的风帆,又是学生思维的火把。它慰藉学生的情感,开启学生的心智。但是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师更多的是导语和总结的朗诵者。一节课中,评价语言只有“好”“很好”,教师单一的赞美声不绝于耳,评价语显得苍白无力。教学过程没有碰撞,没有争论,没有交流,没有微澜。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学生也不清楚下一步该何去何从,我们也看不到教师引导与点拨的睿智和机敏。 第三:合作探究的缺席者。新课程强调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一节课由于学生的自主,缺少教师的调控,而成为“放羊”课。小组成员参与的面怎样,学生思维的度怎样,活动的有效性怎样,暴露出的问题在哪里,有没有值得在班里弘扬的见解,当教师冷眼旁观的时候,小组活动也只能是挂着新课程的羊头,卖着教学低效或无效的狗肉。 今天的语文课堂,我们尊重学生,但不忽视教师。真正的互动,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真诚的生命的交流与融合。课堂里不能没有教师俯下身子,融入学生的身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1)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衡中考察体会集,我感受到了课堂改革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在我的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也想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总是在思想上有所顾虑,担心学生不会学习,担心学生学不好,担心把学生给耽误了,担心课时紧,任务重,没法完成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另外,我还担心学生在课堂上玩大于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掌握该掌握的知识。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败又怎样来弥补? 我平时还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到了游戏厅里不需要任何人教,学生就能很快地学会打游戏,并沉溺于游戏中不能自拔?为什么课本知识在课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过本次听各位老师的发言,我才觉得把学生管得太死了,总是规定学生做我教过的操作,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

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以上是我学习课堂改革一点初浅体会。 在课堂教学改革当中,遵循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我是以学教稿为中心,以自学、讨论、辅导、检测为授课模式,积极探讨各专题、各环节的操作技术,大胆实践探讨。进入课改。一学期来我的体会是,不改革就提升不了质量,不研究就改变不了教学方式。不课改山穷水尽,真课改柳暗花明。尽管我的思想观念转化的还不到位,教学方式的转变还不能尽如人意,教育方式和性格还存在问题,但既然要改革,我将坚定不移继续研究探讨,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王志芳

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的变革是语文课程改革最难实现的变革,而实现教学实践的变革其难度尤甚于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学实践的变革最根本的是要看课堂中发生的变化,表现为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活动等所发生的变化,最终还得看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传统与创新;语文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陈先云(1964—),安徽繁昌人,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主任、副编审,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秘书长,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6年级副主编。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广大语文教研人员和教学一线的教师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努力实践着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课程改革之初,一些专家过于强调“先破后立”,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被否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虽然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或正在发生转变,由于否定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和方法的同时,未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在实践中借鉴或运用的教学方法,使得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较难实现根本性的改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因惑是:如何将课程标准的理念变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行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本学科的特点。本文就当前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牢固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 (一)明确目标,为学生打好文化和精神的底子 首先,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首要功能。明确语文学科的首要功能,就是要弄清楚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如果我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模糊不清,势必会在思想上引起混乱。 那么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呢?1980年8月,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书面发言中回顾了“语文”这个学科名称的由来,进而说明了它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的功课,再次强调“听、说、读、写四种本领同样重要”。吕叔湘先生在书面发言中也强调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说它是“学习一切科学、一切文化的重要工具”。可以说,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它的基础工具性。语文是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 其次,要赋予“语文双基”以时代内涵。1961年以后,语文界为了纠正左倾思想所产生的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严重削弱了语文能力训练、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下降的影响,明确提出了要加强语文教学的“双基”。所谓“双基”,即指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当然,时代发展了,我们的对语文学科“双基”的认识也应该赋予新的内涵。根据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语文学科应着重从两大方面为学生打好基础。 1.打好文化的底子 (1)获取语文字、词、句、篇基础知识,有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2)有初步的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