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渣生产五氧化二钒工艺流程

钒渣生产五氧化二钒工艺流程
钒渣生产五氧化二钒工艺流程

五氧化二钒的生产工艺

用钒渣生产五氧化二钒的基本原理:由钒渣的物相结构可知,钒在钒渣中是以三价V 离子状态存在于尖晶石物相中,同时,钒渣中还含有硅酸盐玻璃体、金属铁等物相,从钒渣中提钒主要是将低价钒氧化成五价钒,使之生成溶解于水的钒酸钠,再用水浸出到溶液中使钒与固相分离,然后再从溶液中沉淀出钒酸盐,使钒与液相分离,最终将钒酸盐转化成五氧化二钒。钒渣的氧化焙烧是将钒渣破碎到一定粒度,与钠盐混合后在氧化气氛加热炉内加热,使钒完成氧化并转化为可溶性钒酸钠的钠化过程。水溶钒转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钒的回收率。

传统的以苏打为主作为添加剂的钒渣生产五氧化二钒的工艺流程主要有原料预处理(包括钒渣破碎、粉碎、配料、混料)、氧化焙烧、熟料浸出、沉钒及熔化五个工序。流程图如下:

钒渣苏打

片状五氧化二钒

1、原料预处理:包括钒渣破碎、球磨、除铁、配料、混料等。原料预处理是将钒

渣破碎到一定的粒度后再与一定比例的钠盐添加剂混合均匀的过程,钒渣破碎是将大块钒渣经破碎机和球磨机粉碎到一定粒度的粉末状态。它提高了钒渣的比表面积,保证钒渣在氧化焙烧过程中能充分氧化。为避免金属铁在氧化焙烧过程中放出打料热量致使炉料粘结,钒渣要磁选除铁。为了提取钒渣中的钒,使之变为溶解于水的钒酸钠,因此要配入一定量的钠盐添加剂,以苏打为主。

2、焙烧:焙烧转化率是熟料中转化为可溶钒的钒量占全钒的比例。影响焙烧转化

率的因素很多,除了与钒渣的结构和化学成分有关外,还与钒渣的粒度、添加剂的种类、添加剂的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焙烧的设备采用回转窑,回转窑的炉温多控制在800°左右。

3、浸出:钒渣经焙烧后称为熟料,熟料的浸出通常是水浸,水浸是将熟料中的可溶性钒酸钠溶解到水溶液的过程。浸出方式有连续式和间歇式两种。影响浸出率的因素包括熟料粒度、熟料可溶钒含量、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搅拌、浸出方式等。目前我公司采用的间歇方式进行浸出。

4、沉钒:沉钒方法有水解沉钒法和铵盐沉淀法。为制取高品位的五氧化二钒,需采用铵盐沉淀法。目前采用酸性多钒酸铵沉淀法,将净化后的碱性溶液在搅拌下缴入硫酸中和,当钒酸钠溶液PH值在5左右,加入铵盐,再用硫酸调节PH值在2.5左右,在加热、搅拌可结晶出橘黄色多钒酸铵,操作简单、沉钒结晶速度快,铵盐消耗量低,产品纯度高。

5、片状五氧化二钒的制取:五氧化二钒的工业产品,大部分是用于冶金行业,因此要以片状为主,酸性铵盐沉钒饿产物多钒酸铵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钠,在过滤过程中要进行洗涤,用1%浓度的氨水溶液,洗涤后得到“黄饼”。从“黄饼”到片状五氧化二钒要经过脱水、脱铵和熔化三个步骤,最后在包装成桶。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规程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规程(草稿) 一、目的 为加强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全面提升产品的制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优化5M1E(注1)的原则进行生产活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特制订本规程。 ——注1:5M1E分别是英文-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的单词首位字母。 二、使用范围 本集团下属各公司的应依据本规程来制订、执改进行、生产工艺流程、对其结果进行考核、奖惩,除另有规定外,均以本规程执行; 三、规程的内容: 1、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体系化) 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有:各公司的技术部、生产部、质检部、和集团采购部。 2、管理责任(制度化) (1)各公司技术部责任 a,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文件 各公司的技术部依据产品任务单,制定生产工艺流程的文件,工艺流程文件的主要是以下三种类: ——工艺过程卡片;

——工序卡片; ——操作说明书; 工艺流程的卡片和操作说明书中应包含:图纸(加工的工件图纸以及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都有图纸说明)、加工工序、加工方法及对环境的要求、检验及方法、产品的包装、工时定额、材料和物耗定额、使用的设备和工装、加工工具、对特殊工件的吊装位置及方法、包装方法、加工的起始时间、责任者的签名等,总之应当是实际工作中涉及的工序和各个工序中要点(5M1E)都要简约地反映在流程中;——注2:工时定额和物耗定额:在实际中灵活应用和执行,对于首件和单件生产可以是定性管理;对于3-5件的小批量生产应当是首件完成后,对出其余件进行的半定量管理,就是给个范围值;对于成熟的大批量生产件应当是定量管理,就是应当给出固定的定额;——注3:可以有空项,按实际生产中需要的项目编写,应当简要全面部不应当有漏项;各个公司在制定工艺流程时,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文字表述式,只要能在实际生产中,对生产的产品有以下作用即可--加工的指导、检验指导、记录完整(可以追溯产品的加工历史);b,根据生产出现的问题,可以用工艺流程附加单的形式进行补充及修改,必要时废除老工艺,重新制定新工艺; c,会同质检部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 (2)各公司生产部责任

五氧化二钒

五氧化二钒 钒是一种有色金属,五氧化二钒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主要用于冶炼钒铁用作合金添加剂,占五氧化二钒总消耗量的80%以上,其次是用作有机化工的催化剂,即触媒,约占总量的10%,另处用作无机化学品、化学试剂、搪瓷和磁性材料等约占总量的10% 五氧化二钒简介 管制信息 五氧化二钒(剧毒) 本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名称 中文名称:五氧化二钒 中文别名:五氧化钒,无水钒酸,氧化钒(V) 英文别名:Vinylchloroformate,Vanadic acid anhydride,Vanadium pentoxide 化学式 V2O5 相对分子质量 性状

固体。对湿敏感。相对密度 (d25)。沸点67~69℃。折光率(n20D)。闪点-4℃。易燃。有刺激性和催泪性。有毒。商品常加% 2,6-二叔丁基对甲酚或%对苯二酚一甲酯作稳定剂。 储存 充氩密封4℃干燥保存。 用途 氨基和羟基的保护试剂。 工业上硫氧化法制硫酸工艺中二氧化硫转变为三氧化硫步骤地催化剂。 用于冶金工业:制钒铁合金、钒铝合金及其它特种金属材料. 在化肥工业中用于脱碳、脱硫等。还可用于印染、陶瓷的着色材料, 石油化工装置设备的缓蚀剂。用作制硫酸和有机合成的催化剂, 还用于玻璃工业 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028 CAS号 1314-62-1

EINECS登录号[1] 215-239-8 五氧化二钒 英文名称 Vanadium pentoxide 别名 钒酸酐 摩尔质量 g /mol 外观 橙黄色粉末,熔融成块时呈紫红色光泽分子式 V2O5 分子量 熔点

工艺设计管理控制程序文件

Q/BD 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BD-CXWJ-07 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2011-04-20 发布2017-07-01换版后实施

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1.0目的 加强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管理,用工艺文件来指导生产作业,是科学管理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保障,为此特制定本程序。 2.0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已有的所有产品、全新产品和改进、改型的新产品。 3.0 术语和定义 3.1本程序文件采用GB/T19001 IDT ISO9001:2015标准中术语、定义和ISO/TS22163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以及下述术语和定义。 3.2工艺: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方法、技术等。 3.3工艺文件:主要是把如何在过程中实现成最终的产品的操作文件。 3.4工艺过程卡(工艺路线卡):它规定整个生产过程中,产品(或零件)所要经过的车间、工序等总的加工路线及所有使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工艺过程卡不需绘制工艺简图。在小批量生产时,可与产品图纸配合,直接指导操作。在大批量生产时,可以作为工序卡片的汇总文件。如机加工工艺过程卡、装配工艺过程卡。

3.5工艺卡:是针对某一工艺阶段编制的一种加工路线工艺,它规定了零件在这一阶段的各道工序,以及使用的设备、工装和加工规范。如喷涂工艺卡、电镀工艺卡。 3.6工序卡:是规定某一工序内具体加工要求的文件。除工艺守则已作出规定的之外,一切与工序有关的工艺内容都集中在工序卡上。如机加工工序卡、装配工序卡。 3.7 检验卡:这是根据产品标准、图样、技术要求和工艺规范对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质量特性、检测内容、要求、手段作出规定的工艺文件,主要用在关键工序的检查。 4.0职责 4.1研发部负责制定工艺管理制度,并组织贯彻实施与检查。 负责产品图样工艺性审查及工艺归口管理工作。 负责工艺策划,工艺方案设计及工艺标准化要求。 负责提供编制工艺文件所需的产品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负责工艺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核及发布实施。 负责对生产现场工艺纪律监督检查工作。 负责编制技术改造规划、工艺布置、外购设备的选型论证等技术改造工作。 负责对工装、工位器具等的设计工作。 负责解决现场工艺技术问题,对产品故障进行分析、处理。 负责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4.2 生产部负责协助研发部制定工艺文件,对工艺文件进行会签。 负责按工艺文件要求组织生产、工艺装备的准备工作。 负责工艺纪律的执行,工艺装备的制造、使用、管理工作。 负责按工艺文件要求,对人员进行工艺培训、工艺文件规范化操作培训、岗位技能培训。 负责生产设备的管理工作,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满足工艺要求。 4.3质量管理部负责按工艺文件要求对外购外协物料进行入厂检验;负责对检验过程中出现

离子交换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一)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及原理 反洗水 废液 正洗水 工作原理: 离子交换是指水溶液通过树脂时,发生在固体颗粒和液体之间的界面上,固液间离子相互交换的过程。离子交换反应是可逆反应,离子交换对不同组分显示出不同的平衡特性。在水处理中常见的离子交换反应是水的软化,除盐及去除或回收污水种重金属离子等。水中在阳离子交换剂上的Na+离子进行交换反应。其反应如下: 2RNa+M2+=R2M+2Na2+ 式中:R-----离子交换剂的骨架N+-----交换剂上可交换离子 M2+----水溶液中二价阳离子 (三)自动控制,在线检测及参数调节 自动控制:水泵 1、调节池,盐池,软水池均设下水位开关及水位下限自动报警装置。水位达下限 时报警并停泵。 在线检测: 1、流量:泵(A-J,L-N)出口流量在线检测,其中泵(A-C)流量的瞬时值和累 计值通过计算机显示,记录和打印。 2、测硬度:A7-A8检测 3、Ph值:调节池中污水,混合反应池中污水,泵(G)出水的Ph值在线检测, 既可现场检读,也可通过计算机显示,记录并打印。 运行参数调节及控制策略 1、流量: 泵(I-K)皆为交流电源离心泵,泵(I-K)连接电磁流量计(F1 -10 )可通过 计算机,根据流量设定值指定变频器工作,改变泵的转速以调节其流量。(四)额定运行参数及预期效果 1、盐池容积:12.3L 2、离子交换柱:进水流量0.1m3h-1,进水空塔流速=正洗强度=12.7m/h,正洗流量100Lh-1,反洗强度10.2m/h,反洗流量80Lh-1,正反洗时间各15分钟。 3、软水池:流量0.10m3h-1,容积1.37m,停留时间13.7小时。 4、调节池:流量0.10m3h-1。 (五)非标设备的工艺设计及计算

五氧化二钒制备氮化钒的过程研究 康鑫磊

五氧化二钒制备氮化钒的过程研究康鑫磊 发表时间:2017-12-01T17:30:14.960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第11期作者:康鑫磊[导读] 在还原氮化五氧化二钒制备氮化钒的过程中, 还原程度直接影响氮化程度, 为了寻求一种经济、高效的制取氮化钒的方法。本文分析了五氧化二钒制备氮化钒的过程。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钒钛事业部河北省承德市 067000 摘要:随着转炉冶炼高强度低合金钢技术的飞速发展, 氮化钒的应用不断增加。在还原氮化五氧化二钒制备氮化钒的过程中, 还原程度直接影响氮化程度, 为了寻求一种经济、高效的制取氮化钒的方法。本文分析了五氧化二钒制备氮化钒的过程。 关键词:五氧化二钒;制备;氮化钒; 钒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 具有许多可贵的理化特性和机械特性, 能细化晶粒, 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在冶金和化工部门有着广泛的用途。中国生产五氧化二钒的原料主要有3种:石煤、矾渣和废钒催化剂,国外还有少数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从石油渣中提取钒。 一、简述 由热力学分析可知,在一定温度和氮气气氛下,碳还原五氧化二钒制备氮化钒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还原过程存在间接还原和直接还原2 种方式,何种方式占主导地位取决于V2O5 和C 的初始混合态。为了减少钒的挥化损失,应在五氧化二钒的熔点下进行一级还原反应,同时为了避免生成的氮化钒重新转变为碳化钒,反应温度应控制在1546K 以下。碳还原五氧化二钒制备氮气钒的反应过程动力学速率方程可通过氮气条件下氮化钒的曲线确定。曲线显示氧化钒的碳热氮化还原过程是多个反应并存的复合反应过程,存在2 个明显的质量损失阶段和3 个不同的吸热反应峰,说明有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发生,并且前一个吸热峰未结束,后一吸热峰即开始,表明不同的反应交错在一起同时进行。根据氧化钒的碳热还原氮化复合反应可分为2 个阶段,即低温反应阶段和高温反应阶段。低温反应阶段的活化能较低,反应容易进行,反应机理为一级化学反应;高温反应阶段的活化能很高,是整个反应的控制环节,反应机理为二级化学反应。氧化钒的碳热还原氮化反应体系符合反应控制机制(Rn 模型),氮气气氛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进行的速率。实际生产过程应尽可能将V2O5 还原为VC,再调节温度和氮气分压制取VN 或V(C,N)。但必须指出的是过高的反应+温度反而会导致发生氮化钒转变为碳化钒的反应,因此,反应过程的实际温度应控制在1450K以下。 二、实验 1.氮化钒的制备。采用真空碳热还原法制备碳化钒,再直接渗氮制取氮化钒。钒源为工业用V2O5 粉末,纯度为99%;以冶金用高纯炭黑作为碳源,纯度大于99%;氮源为高纯氮气。在V2O5 粉末中加入炭黑,配碳量(质量分数)分别为20.0%、20.5%、21.0%、21.5%、2 2.0%和22.5%,同时加入适量聚乙烯醇水溶液,利用行星球磨机混合均匀。混合料通过液压压片机和钢制模具压制成直径为45 mm、厚度20 mm 的球饼样品。将压坯置入真空炉内,抽真空至20MPa,150 ℃下保温4 h 烘干。然后以40℃/min 速率升温至还原温度1400~1420℃,保温约4~6 h。升温过程中通入高纯氮气进行氮化,因氮化过程中氮气参与氮化反应而不断消耗,故需通过氮气阀门控制氮气的加入量,并保证真空炉内压力在260kPa 左右。氮化反应完毕后真空炉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氮气,同时调节真空炉的出气口,维持真空炉内微正压,在氮气气氛的保护下冷却到室温,得到氮化钒产品。 2.性能检测。采用全自动X 射线衍射仪测定所得氮化钒的物相组成;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氮化钒颗粒形貌;用密度测量仪测定氮化钒的表观密度;利用化学滴定法分析氮化钒的钒含量;用氧氮仪测定氮化钒的氮含量;用碳硫测定仪测定氮化钒的碳含量;采用综合热分析仪对氮化钒进行热重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1.热质量分析。氮化钒在氮气和氩气条件下的质量损失曲线和质量损失速率曲线在温度低于1160 K 时,不同气氛下的曲线重合性很好,这时氮气和氩气所起的作用完全一样,只充当保护气体;通过调节真空炉的出气口阀门,降低真空炉内CO 分压,可促进V2O5 的逐步还原。温度高于1560 K 时,由于VN 转化为VC 而释放出N2 产生新的质量损失,因此在实际制备VN 过程中,当氮气压力为101kPa 时,氮化温度不能超过1560 K(和理论分析的1546 K 接近),否则VN 转变为VC。最初发生质量损失的温度(656K)为一级还原开始温度,这表明在低于V2O5 的熔点温度下V2O5 就发生了还原反应。氮化钒产品的XRD谱V2O5 的还原氮化产物的XRD 谱与纯VN 和VC 的标准图谱相吻合,因此确定产物为碳氮化钒的固溶体。制备过程工艺参数不同,产品的氮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 2.配碳量。配碳量对产物中碳、氧含量以及氮含量的影响。在氮化钒的制备过程中,配碳比是还原氮化产物中碳、氧和氮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配碳量太少,还原不充分,产品的氧含量高,导致氮含量低;但配碳比过高时,碳还原反应过程中产生CO气体,CO 气体溢出时导致颗粒内部产生许多气孔,气孔的数量与大小也影响氮化反应的进行。随配碳比增加,产物的氮含量增加,当配碳比为21%时,产物的氮含量达到最大值14.76%,配碳比进一步提高时,产物中的氮含量下降。这是因为VN、VC 和VO 形成固溶体,而VN、VC 和VO 均为面心立方间隙型化合物,N、C 和O 在面心立方点阵中占用同样的位置,只有当C 和O 总含量最小时,还原氮化产物才可能得到最大的N 含量。为了保证还原氮化产物具有最高的氮含量,原料的质量配碳比约为21%。从热力学的角度讲, 碳还原五氧化二钒制备氮化钒的过程中, 间接还原和直接还原都可以发生, 且应在五氧化二钒的熔点温度以下进行一级还原反应, 以减少钒损失。 3.氮化温度。氮化温度对产物氮含量的影响(配碳量为21.0%)。从反应过程热力学角度看,提高反应温度对吸热反应有利,对放热反应不利。三氧化二钒的还原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必须高于一定的温度反应才可发生,但中间产物VC 的氮化系放热反应,提高温度对反应不利,因此氮化钒的制备需选择适宜的温度。从反应过程动力学角度看,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提高温度都有利于活化反应物的分子,加快反应的进行。随温度升高,产物的氮含量增加,氮化温度达到1420℃时,氮含量为1 4.76%,原因是升高温度使还原反应速率加快。当温度超过1420 ℃时,随温度升高,产物中氮含量反而降低,这是因为高温下生成的VN 发生反应。因此控制适宜的氮化反应温度是提高产物氮含量的关键之一。实际生产过程中氮化温度应控制在1400~1420 ℃范围内。在氮化温度1420℃下,氮化时间对产物中氮含量的影响。当氮化反应时间小于4h 时,氮化时间对氮含量的影响很大,随氮化时间增加,产物氮含量增加,因为反应时间过短,氮化反应进行不彻底。当氮化反应时间超过4 h 后,氮化时间对产物氮含量影响不明显,产物氮含量几乎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氮化时间达到4 h 即可实现氮化完全。20%氮化温度1 400 ℃,氮化时间4 h。该过程中同时发生了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 且随着试样配碳系数的增加, 烧后试样中碳含量增加, 氮含量降低, 氧含量降低, 间接还原发生的几率增大。本研究制备的氮化钒性能指标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部分性能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工艺流程+控制+方案

一、确定工艺流程:供料—— 圈圆——高频焊接——补涂——烘干 (1) 供料 ① 用机械手将一摞铁皮放置于托盘之上,由带有传感器发射器的机械托盘 带动铁皮上抬运输。 ② 如图1和图2.1所示,将铁皮升高至光电管处(光电管与吸盘为同一高度, 未画出),由带有吸盘的机械手吸起,放置Z 字形轨道进行圈圆。 ③ 如图2.1所示,若铁皮高度低于光电管时,反馈信号。由控制系统控制托 盘继续上移,光电管失去信号后1s ,停止上移。 ④ 如图2.2所示,此时红外测距传感器检测到托盘侧面的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此时托盘下降至最低位置,由机械臂将新铁皮装入托盘。 (2) 圈圆 图2.1 托盘工作 图1. 工艺流程图 图2.2 上料

进入“Z”字形轨道将铁皮圈圆。由槽轮带动含吸铁石的轨道吸引前进,送至焊接处。 (3)高频焊接 ①用铜丝辅助对单张圈圆的铁皮进行电阻高 频焊接。 图3 电阻焊 ②如图3,由侧面推杆推桶底进入焊接位置由光电管检测,当进入被圈 圆的铁皮时反馈信号,进行焊接。等到焊接结束,由传送带传 动送至补涂处。 (4)补涂 ①焊接结束后由传送带运输,使用光电管控制,对桶外(内)壁进行补涂。 ②如图4,由光电管检测,当有桶时,反馈信号,喷头喷漆并由毛刷刷平。 图4 补涂 (5)烘干 使用链传动,18L方罐采用回转式的电磁烘干机进行烘干。送入下一阶段进行胀方。 二、控制要求 (1)伺服电机1工作,带动机械手(吸盘)移动到铁皮上方后下降至光电检测器1失去信号(此位置即吸盘与铁皮接触)。 (2)机械手上的气动装置打开,使吸盘吸附铁皮。 (3)机械手运动到滚轮下方(经过一个单张检测仪),气动装置关闭。 (4)机械手吸住铁皮运动至圈圆处,进入“Z”字形轨道

挂面加工技术

挂面加工技术 挂面由湿面条挂在面杆上干燥而得名,又称为卷面、筒子面等,年产量现为160万吨左右,是我国各类面条中产量最大、销售范围最广的品种。挂面的花色品种很多,一般按面条的宽度或按使用的面粉等级或添加的辅料来命名。 一、原料和辅料 1、面粉: 挂面生产用粉的湿面筋含量不宜低于26%,最好采用面条专用粉,并经过后熟的面粉,后熟指面粉要存放一个时期。 面条专用粉主要理化指标: 2、水: 一般应使用硬度小于10度的饮用水。

3、各种添加剂: 面质改良剂主要有食盐、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古尔胶、魔芋精粉、变性淀粉)、氧化剂(如偶氮甲酰胺、维生素C)、乳化剂(如单甘酯、蔗糖酯、硬脂酰乳酸钠)和谷朊粉等,应根据需要添加。生产鲜销的湿切面,可添加食碱。 4、面条增筋剂-面得筋: 面得筋(又叫强筋剂、增筋剂)是海韦力公司研发的增筋剂的新技术产品,主要是用于提高和改善面粉的品质和筋度,使得做出的面制品口感筋道,色泽白亮。 二、工艺流程: 原辅料预处理→和面→熟化→压片→切条→湿切面→干燥→切断→计量→包装→检验→成品挂面 1、和面: 和面操作要求"四定",即:面粉、食盐、回机面头和其他辅料要按比例定量添加;加水量应根据面粉的湿面筋含量确定,一般为25%~32%,面团含水量不低于31%;加水温度宜控制在30℃左右;和面时间15分钟,冬季宜长,夏季较短。和面结束时,面团呈松散

的小颗粒状,手握可成团,轻轻揉搓能松散复原,且断面有层次感。 2、熟化: 采用圆盘式熟化机或卧式单轴熟化机对面团进行熟化、贮料和分料,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要求面团的温度、水分不能与和面后相差过大。生产实践证明,在面团复合之后进行第二次熟化,效果较明显,国内外已有厂家采用。 3、压片: 一般采用复合压延和异径辊轧的方式进行,技术参数如下: 压延倍数:初压面片厚度通常不低于4~5毫米,复合前相加厚度为8~10毫米,末道面片为1毫米以下,以保证压延倍数为8~10倍,使面片紧实、光洁。 轧辊线速:为保证面条的质量和产量,末道轧辊的线速以30~35米/分钟为宜。 轧片道数和压延比:轧片道数以6~7道为好,各道轧辊较理想的压延比依次为50%、40%、30%、25%、15%和10%。 轧辊直径:合理的压片方法是异径辊轧,其辊径安排为复合阶段,∮240毫米、∮240毫米、∮300毫米;压延阶段,∮240毫米、∮180毫米、∮150毫米、∮120毫米、∮90毫米。 4、切条: 切条成型由面刀完成,面刀的加工精度和安装使用往往与面条出现毛刺、疙瘩、扭曲、并条及宽、厚不一致等缺陷有关。面刀有整体式和组合式,形状多为方形,基本规格分为 1.0、1.5、2.0、3.0、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条件(人员、环境、设备、物料等)满足化妆品的生产 质量要求。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应于各车间生产工序的工艺参数、材料、设备、人员和测试方法等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阶段。 3.职责 3.1计划:负责制订《生产计划》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3.2生产部:负责生产动力设施及时供给合格的水、蒸压缩空气、空气、电力等资源;编制设备的操作规程, 设备维护保养; 负责按生产指令单,在规定的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下,组织安排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3仓库:负责按照生产派工单所开具的领料单进行原辅材料发放接收对各车间退回的物料做入库工作。 3.4技术研发部:负责生产工艺技术及半成品标准制定。在首次生产时进行指导。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 负责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5质保部:负责所有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按品质标准进行检验 负责安排现场巡检员对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进行过程监督。 4.内容 4.1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1)计划调度员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制订《生产计划》,经经理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作为采购和生产依据。 2)在确保每个生产订单所有原物料配套齐全后下达,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指令,生产前由车间负责人下达批生产指令,包含批号、批生产量、执行标准、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等信息。 3)生产部根据周计划编制《车间每日作业计划》,车间主管/班长把计划分解到各小组或生产线直至各岗位,并对每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4)各车间均须严格按确定的日生产计划安排工作,一切有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或异常现象产生,车间主管需做有效的记录,每周统一汇总,报备生产部。 1)各相关责任人员根据生产需要,确认供给合格的水、蒸汽、压缩、空气、电力等资源,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

挂面的制作工艺

挂面的制作工艺 挂面由湿面条挂在面杆上干燥而得名,又称为卷面、筒子面等,年产量现为160万吨左右,是我国各类面条中产量最大、销售范围最广的品种。挂面的花色品种很多,一般按面条的宽度或按使用的面粉等级或添加的辅料来命名。 一、原料和辅料 1、面粉: 挂面生产用粉的湿面筋含量不宜低于26%,最好采用面条专用粉,并经过后熟的面粉,后熟指面粉要存放一个时期。 面条专用粉主要理化指标:

2、水: 一般应使用硬度小于10度的饮用水。 3、各种添加剂: 面质改良剂主要有食盐、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古尔胶、魔芋精粉、变性淀粉)、氧化剂(如偶氮甲酰胺、维生素C)、乳化剂(如单甘酯、蔗糖酯、硬脂酰乳酸钠)和谷朊粉等,应根据需要添加。生产鲜销的湿切面,可添加食碱。 4、面条增筋剂-面得筋: 面得筋(又叫强筋剂、增筋剂)是海韦力公司研发的增筋剂的新技术产品,主要是用于提高和改善面粉的品质和筋度,使得做出的面制品口感筋道,色泽白亮。 二、工艺流程: 原辅料预处理→和面→熟化→压片→切条→湿切面→干燥→切断→计量→包装→检验→成品挂面 1、和面: 和面操作要求"四定",即:面粉、食盐、回机面头和其他辅料要按比例定量添加;加水量应根据面粉的湿面筋含量确定,一般为

25%~32%,面团含水量不低于31%;加水温度宜控制在30℃左右;和面时间15分钟,冬季宜长,夏季较短。和面结束时,面团呈松散的小颗粒状,手握可成团,轻轻揉搓能松散复原,且断面有层次感。 2、熟化: 采用圆盘式熟化机或卧式单轴熟化机对面团进行熟化、贮料和分料,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要求面团的温度、水分不能与和面后相差过大。生产实践证明,在面团复合之后进行第二次熟化,效果较明显,国内外已有厂家采用。 3、压片: 一般采用复合压延和异径辊轧的方式进行,技术参数如下: 压延倍数:初压面片厚度通常不低于4~5毫米,复合前相加厚度为8~10毫米,末道面片为1毫米以下,以保证压延倍数为8~10倍,使面片紧实、光洁。 轧辊线速:为保证面条的质量和产量,末道轧辊的线速以30~35米/分钟为宜。 轧片道数和压延比:轧片道数以6~7道为好,各道轧辊较理想的压延比依次为50%、40%、30%、25%、15%和10%。 轧辊直径:合理的压片方法是异径辊轧,其辊径安排为复合阶段,∮240毫米、∮240毫米、∮300毫米;压延阶段,∮240毫米、∮180毫米、∮150毫米、∮120毫米、∮90毫米。 4、切条: 切条成型由面刀完成,面刀的加工精度和安装使用往往与面条出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范文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范文 1 目的对生产工艺过程实施控制和管理,确保编制的工艺规程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并能有效的指导生产。 2 范围 本程序文件规定了工艺管理控制程序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内供和外销产品的工艺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关键过程: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特殊过程: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首件鉴定:对试生产的第一件零件进行全面的过程和成品检查,以确定生产条件是否能保证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 定型:是对新产品(含改型、革新、测绘、仿制或功能仿制产品)进行全面评定,确认其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并按规定办理手续。定型主要指公司生产定型。 生产定型:是对批量生产进行全面考核,以确认其达到批量生产的标准。

4 管理职能 技术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工艺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贯彻实施与检查。 负责工艺策划,编制工艺总方案及工艺标准化综合要求;负责关键件、重要件的控制策划,并编制控制计划。负责生产单位的工艺文件、材料定额的编制、产品图样工艺性审查及工艺管理工作。 负责组织生产定型工作,负责工艺纪律监督检查。负责编制技术改造规划、工艺布置、生产面积及设备的调配、外购设备的选型论证等技术改造工作。 解决现场生产技术问题,对产品故障进行分析、处理。负责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负责生产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 负责督促和检查使用单位执行有关设备管理标准和规程的情况,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满足工艺要求。 负责对生产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负责理化检测工作。 负责按工艺规程和产品设计文件实施工序检测、验收产品,并对生产现场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负责对工装、量具的设计工作。 生产部门负责按工艺规程要求组织生产、工艺装备的准备工作;负责生 产 工艺文件的贯彻,工艺纪律的执行,工艺装备的制造、使用、管 理工作。 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接口职责、权限的分配和协调。 负责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考核。工作程

五氧化二钒

YB/T 5304—201×《五氧化二钒》(征求意见稿) 起草说明 2015年12月

YB/T 5304—201×《五氧化二钒》(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概况 五氧化二钒是钒渣或其它含钒矿物经焙烧、浸出、沉淀、分解、熔化制得的,是生产合金、化工产品和工业用催化剂的常见原料,广泛用于冶金、化工、医药、能源、环保、航空航天等行业。现行标准为YB/T 5034—2011《五氧化二钒》。该标准由攀钢负责于2008年底就完成标准研究并通过标委的审定,由于该标准仅规定了98%和99%品级的片钒和97%品级的粉钒,同时由于客观原因报批时间较长,其主要技术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近年来五氧化二钒的生产和使用情况。 随着冶金和化工等行业的进步,各行业对五氧化二钒的要求越来越高,冶金和化工行业的部分高精尖产品需要五氧化二钒的纯度达到99.5%以上,有些行业甚至要求五氧化二钒的纯度达到99.99%。2008年至今钒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产品应用得到大力拓展,产品的质量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逐年提高,用户对高纯度粉状五氧化二钒中杂质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耐热高强度钛基合金、催化剂领域、钒电池、飞行器机体、颜料、医药等行业的应用。攀钢等企业成功研制并投放市场的98.0%~99.8%品级的较高纯度五氧化二钒已成为制造高档钒催化剂、宇航级钒铝或钛钒铝合金等高端产品的关键原料。但现行行业标准并未规定其要求,为促进五氧化二钒应用领域的拓展,特别是加快推进高纯度五氧化二钒的生产和应用,有必要对现行标准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满足生产企业精细化生产需要和下游高端

用户使用需要。 二、标准修订依据 1、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2、参照铁合金的相关国家/行业标准。 3、国内有关部门专家的意见。 三、修订内容 经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于二○一四年四月以《2014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下达了修订YB/T 5304—2011《五氧化二钒》的任务(计划号2014-0192T-YB),由全国生铁及铁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由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对YB/T 5304—2011《五氧化二钒》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据此,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成立了《五氧化二钒》标准修订起草小组。通过系统的调研,标准起草小组在原标准基础上,结合近年来五氧化二钒的生产和使用实践起草了YB/T 5304—××××《五氧化二钒》(征求意见稿)。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关于范围和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本标准本次修订,对原标准规定的范围没有进行修改。对规范性引用文件,鉴于产品纯度的提高和航空航天应用的推广,产品杂质元素项目及其含量的要求逐步提高,通常需要对十余种杂质元素进行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范文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范文 1 目的 对生产工艺过程实施控制和管理,确保编制的工艺规程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并能有效的指导生产。 2 范围 本程序文件规定了工艺管理控制程序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内供和外销产品的工艺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关键过程: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特殊过程: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首件鉴定:对试生产的第一件零件进行全面的过程和成品检查,以确定生产条件是否能保证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 定型:是对新产品(含改型、革新、测绘、仿制或功能仿制产品)进行全面评定,确认其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并按规定办理手续。定型主要指公司生产定型。 生产定型:是对批量生产进行全面考核,以确认其达到批量生产的标准。

4 管理职能 技术质量部门: ●负责制定工艺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贯彻实施与检查。 ●负责工艺策划,编制工艺总方案及工艺标准化综合要求; ●负责关键件、重要件的控制策划,并编制控制计划。 ●负责生产单位的工艺文件、材料定额的编制、产品图样工艺性审 查及工艺管理工作。 ●负责组织生产定型工作,负责工艺纪律监督检查。 ●负责编制技术改造规划、工艺布置、生产面积及设备的调配、外 购设备的选型论证等技术改造工作。 ●解决现场生产技术问题,对产品故障进行分析、处理。 ●负责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负责生产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 ●负责督促和检查使用单位执行有关设备管理标准和规程的情况, 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满足工艺要求。 ●负责对生产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 ●负责理化检测工作。 ●负责按工艺规程和产品设计文件实施工序检测、验收产品,并对 生产现场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负责对工装、量具的设计工作。 生产部门 ●负责按工艺规程要求组织生产、工艺装备的准备工作;负责生产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程序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程序 一、目的 为加强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全面提升产品的制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各 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优化5M1E(注1)的原则进行生产活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特制订本规程。 ——注1:5M1E分别是英文-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的单词首位字母。 二、使用范围 本公司的应依据本规程来制订、执改进行、生产工艺流程、对其结果进行考核、奖惩,除另有规定外,均以本规程执行; 三、规程的内容: 1、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体系化) 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有:各公司的技术部、生产部、质检部、和集团采购部。 2、管理责任(制度化) (1)各公司技术部责任 a,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文件 公司的技术部依据产品任务单,制定生产工艺流程的文件,工艺流程文件的主 要是以下三种类: ——工艺过程卡片; ——工序卡片; ——操作说明书; 工艺流程的卡片和操作说明书中应包含:图纸(加工的工件图纸以及关键步骤和 重要环节都有图纸说明)、加工工序、加工方法及对环境的要求、检验及方法、产品的包装、工时定额、材料和物耗定额、使用的设备和工装、加工工具、对特殊工件

的吊装位置及方法、包装方法、加工的起始时间、责任者的签名等,总之应当是实 际工作中涉及的工序和各个工序中要点(5M1E)都要简约地反映在流程中; ——注2:工时定额和物耗定额:在实际中灵活应用和执行,对于首件和单件生产可 以是定性管理;对于3-5件的小批量生产应当是首件完成后,对出其余件进行的半定量管理,就是给个范围值;对于成熟的大批量生产件应当是定量管理,就是应当给 出固定的定额; ——注3:可以有空项,按实际生产中需要的项目编写,应当简要全面部不应当有漏项;公司在制定工艺流程时,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文字表述式,只要能在实际 生产中,对生产的产品有以下作用即可--加工的指导、检验指导、记录完整(可以追溯产品的加工历史); b,根据生产出现的问题,可以用工艺流程附加单的形式进行补充及修改,必要时废除老工艺,重新制定新工艺; c,会同质检部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 (2)公司生产部责任 a,生产操作者应当随时自我查对,检查是否符合流程的规定与相关的质量标准,即开展自检工作。 b,各工种的班组长应当对下属的操作者的操作和设备进行专项检查和定期检验及不 定期的巡查,操作者完成后的工件,由班组长或者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才准放入下道 工序。 c,下道工序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对上道工序人员的作业质量进行核查、监督,即开展互 检工作; d,提倡QC小组活动,有条件的工段成立QC小组,对所加工的工件进行分析,各公司应当按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工时和物耗所产生的效益,适当地予以奖励。

机械滑台工艺流程控制系统设计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实训评分表 课程名称: PLC控制技术实训 实训题目: 机械滑台工艺流程控制系统设计 班级:电气101 学号:160710118 姓名: 陆敬博 指导老师:许仙珍 2013年7 月 4 日

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PLC控制技术实训》 题目:机械滑台工艺流程控制系统设计 姓名: 陆敬博 学号: 160710118 班级:电气101 指导教师: 许仙珍 起止日期: 2013.6.24----2013.7.2

目录 1.设计任务书…………………………………………………………1 1.1设计任务 1.2设计目的及要求 1.3 设计内容及报告要求 2基础实训项目一: (2) 2.1I/O地址分配表 2.2程序 3基础实训项目二: (5) 3.1 I/O地址分配表 3.2程序 4.综合型自主实训项目 (10) 1.总体设计方案 1.1 方案的确定 1.2 设计方案 2.I/O地址分配表 2.1 I/O模块的地址分配 3.顺序功能图,梯形图及指令表 3.1顺序功能图 3.2 梯形图 3.3程序说明 4.程序的调试运行及其结果

4.1 手动控制的调试运行及结果 4.2单步控制的调试运行及结果 4.3 自动循环控制的调试运行及结果 5.个人小结......................................................296.参考文献 (30)

一.任务书 《PLC控制技术》实训任务书 题目:机械滑台工艺流程控制系统设计(三) 实训学生需要完成2个基础实训项目和1个综合型自主实训项目的训练。 一、基础实训项目一:霓虹灯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实训目的 1、进一步巩固掌握PLC基本指令功能的及其运用方法; 2、根据实训设备,熟练掌握PLC的外围I/O设备接线方法 3、初步掌握PLC程序设计方法,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培养基本的设计能力; 二)实训设备: 三相交流电源模块30822001、直流电源模块30824001、PLC主机单元模块30864002、数字量输入模块30824003、霓虹灯显示模块18504003、个人计算机PC、PC/MPI编程电缆。 三)工艺控制要求: 按下启动按钮,灯A亮1秒,接着灯B,C,D,E,F,G,H,I亮1秒,之后灯J1,J2,K1,K2,L1,L2,M1,M2, N1,N2,O1,O2也被点亮。1秒后,灯J1,J2,K1,K2,L1,L2,M1,M2,N1,N2,O1,O2熄灭,再过1秒,灯B,C,D,E,F,G,H,I熄灭,同样再过1秒后,灯A熄灭。紧接着过1秒灯A再次被点亮,重复以上过程,循环往复。按下停止按钮后,所有灯都熄灭。 四)实训内容: 1、进行PLC的I/O地址分配,并画出霓虹灯的PLC控制系统的接线图。 2、设计由PLC 控制的霓虹灯梯形图程序。 3、输入自编程序,上机调试、运行直至符合动作要求。 二、基础实训项目二:模拟量采集与数据处理的综合应用 一) 实训目的 1、掌握PLC中模拟量输入、输出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数据处理指令的运用方法。 3、掌握功能、功能块的应用,中断组织块OB35用法。 4、掌握DB块建立与数据访问方法。 二)实训设备: 三相交流电源模块30822001、直流电源模块30824001、PLC主机单元模块30864002、数字量输入模块30824003、模拟量输入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个人计算机PC、PC/MPI 编程电缆。 三)实训项目原理与要求 1、用模拟量输入模块3081400模拟温度测量变送器,假设当温度是0℃时,对应电位器输出0V电压,假设当温度是100℃时,对应电位器输出电压10V电压。用PLC模拟量输入模块采集电位器电压,使用OB35实现采集温度数据,数据采集频率是1次/秒,进行标度变换,数据存储在共享数据块DB2相应

新生产工艺管理流程图与文字说明

生产工艺管理流程 生产技术部接到产品开发需求后,进行产品开发策划并起草设计开发任务书,经公司领导审批后,业务部门根据产品设计开发任务书准备纸、油墨、印版、烫金等生产材料及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工作,材料、设备准备完成后,安排在印刷车间进行上机打样;打样过程中,由生产技术部组织业务、品质、车间等部门对打样结果进行评审,打样评审通过后,由生产技术部进行送样、签样工作(送中烟技术中心材料部),若签样不合格,需重新进行打样准备;签样完成后,生产技术部根据打样情况形成临时技术标准,品质部形成检验标准,印刷车间根据临时技术标准进生试机生产,生产产品由生产技术部送烟厂进行上机包装测试(若包装测试不通过,生产技术部需重新调整临时技术标准重新试机生产),包装测试通过后,生产技术部根据试机生产时情况形成技术标准。当月生产需求时,生产技术部按生产组织程序进行组织生产,并同时下达技术标准,印刷车间根据生产技术标准,进行工艺首检,确认各项工艺指标正确无误,进行材料及设备的准备工作,各项工作准备完成后按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工艺控制,生产技术部对整个生产运行过程进行监督,当工艺运行不符合要求时,通知生产技术部进行工艺调整。生产结束后,进入剥盒、选盒工序,经过挑选的烟标合格的按成品入库程序进行入库,不合格的产品按不合格程序进行处理。

产品工艺管理流程图 业务部生产技术部印刷车间品质部输出记录 接到设计 更改需求 段 阶 } 改 更 计 设 { 发 开 吕 产 不通过 不通过 通过 接到设计 开发需求 产品开发策划 打样准备 送样、签样 通过 不通过 形成技术标 准(临时) 审批不通过 上机打样 形成检验标准 设计开发项目组成立 通知 产品开发任务书 段 阶 制 控 艺 工 产 生 送客户包装测试■试生产 ■ 形成技术标准 <接到生 产需求 组织生产 下达工艺标准工艺首检 材料准备设备准备 工艺监督过程质量监督 工艺改进不通过运行判定 成品质量监督 是合格 成品入库 结束 不合格 控制程序 过程检验记录 工艺检查记录表, 匚工艺记录表 工艺运行控制 剥盒、选盒 烟用材料试验评价 报告 印刷作业指导书 生产工作单 换版通知单 生产操作记录表 工艺更改通知单 成品检验记录

机械滑台工艺流程控制系统设计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实训评分表 课程名称:PLC控制技术实训 实训题目:机械滑台工艺流程控制系统设计 班级:电气101 学号:160710118 姓名:陆敬博 指导老师:许仙珍 2013 年7 月 4 日

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PLC控制技术实训》 题目:机械滑台工艺流程控制系统设计 姓名:陆敬博 学号:160710118 班级:电气101 指导教师:许仙珍 起止日期:2013.6.24----2013.7.2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1) 1.1 设计任务 1.2 设计目的及要求 1.3 设计内容及报告要求 2基础实训项目一: (2) 2.1 I/O地址分配表 2.2 程序 3基础实训项目二: (5) 3.1 I/O地址分配表 3.2 程序 4.综合型自主实训项目 (10) 1.总体设计方案 1.1 方案的确定 1.2 设计方案 2. I/O地址分配表 2.1 I/O模块的地址分配 3.顺序功能图,梯形图及指令表 3.1 顺序功能图 3.2 梯形图 3.3 程序说明

4.程序的调试运行及其结果 4.1 手动控制的调试运行及结果 4.2 单步控制的调试运行及结果 4.3 自动循环控制的调试运行及结果 5.个人小结 (29) 6.参考文献 (30)

一.任务书 《PLC控制技术》实训任务书 题目:机械滑台工艺流程控制系统设计(三) 实训学生需要完成2个基础实训项目和1个综合型自主实训项目的训练。 一、基础实训项目一:霓虹灯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实训目的 1、进一步巩固掌握PLC基本指令功能的及其运用方法; 2、根据实训设备,熟练掌握PLC的外围I/O设备接线方法 3、初步掌握PLC程序设计方法,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培养基本的设计能力; 二)实训设备: 三相交流电源模块30822001、直流电源模块30824001、PLC主机单元模块30864002、数字量输入模块30824003、霓虹灯显示模块18504003、个人计算机PC、PC/MPI 编程电缆。 三)工艺控制要求: 按下启动按钮,灯A亮1秒,接着灯B,C,D,E,F,G,H,I亮1秒,之后灯J1,J2,K1,K2,L1,L2,M1,M2, N1,N2,O1,O2也被点亮。1秒后,灯J1,J2,K1,K2,L1,L2,M1,M2,N1,N2,O1,O2熄灭,再过1秒,灯B,C,D,E,F,G,H,I熄灭,同样再过1秒后,灯A熄灭。紧接着过1秒灯A再次被点亮,重复以上过程,循环往复。按下停止按钮后,所有灯都熄灭。 四)实训内容: 1、进行PLC的I/O地址分配,并画出霓虹灯的PLC控制系统的接线图。 2、设计由PLC 控制的霓虹灯梯形图程序。 3、输入自编程序,上机调试、运行直至符合动作要求。 二、基础实训项目二:模拟量采集与数据处理的综合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