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纪录片推荐】-好看的纪录片推荐

【优秀纪录片推荐】-好看的纪录片推荐
【优秀纪录片推荐】-好看的纪录片推荐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是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这些如此好的纪录片你怎能错过?

1、《人类本能》

这个划时代的系列影片探索驾驭人类欲望、冲动和行为的隐形力量,并界定它对于人类的意义。

2、《身体语言的秘密》

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构成了93%的人际沟通,只有7%的沟通通过话语来实现。

3、《两性奥秘》

从男女大脑构造的不同、异性相吸的大脑秘密和人类大脑中的爱情生产线三个方面来讲述两性之间的奥秘。

4、《舌尖上的中国》

围绕着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中国各地美食生态。

5、《面条之路》

追寻面条的发展历程,让观众领略到各个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差异。

6、《寿司之神》

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长的三星大厨,被称为寿司之神终其一生,他都在握寿司,从食材、制作到入口瞬间,每个步骤都经过缜密计算。

7、《古罗马:一个帝国的兴起和衰亡》

剧情+史实的纪录片,它使得我们准确的了解罗马帝国是怎样形成。达到鼎盛以及最终不可避免的走向衰亡的。

8、《复活的军团》

一考古证据和历史研究为依托,借鉴故事片的表现形式,层层提示秦军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的历史真相。

9、《大明宫》

时间跨度近300年,以大唐权利中枢大明宫为主线,通过空前绝后的庞大宫殿群自建造、辉煌到毁弃的全过程,讲述初唐雄健、盛唐豪奢、晚唐衰落的历史风云。

10、《浮生一日》

获得了192个国家网友的支持,收集了八万多人趣味盎然的镜头,见证这时间囊里的一日人生的生活片段。

11、《生命Life》

讲述了大自然中130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力图展现自然界缤纷物种的多样性,和他们进化出的神奇生存本领。

12、《地球脉动》

从南极到北极,从赤道到寒带,从非洲草原到热带雨林,再从荒凉峰顶到深邃大海,难以数计的生物以极其绝美的身姿呈现在世人面前。

13、《列国图志》

带领观众环游世界三十个国家,借助超卓的摄影画面,前所未有地捕捉各国风貌。满足你对世界的好奇心。

14、《美丽中国》

CCTV和BBC首次合作。从长江以南的稻米之乡开始,到酷热的西双版纳雨林,极寒的珠穆朗玛,中国的标志长城。

15、《非洲》

世界上没有一块大陆能像非洲这般让人浮想联翩。这是一块未被驯服的土地,一片真正意义上的荒原。

16、《太阳系的奇迹》

为何太阳强大的能量和引力能够影响到千亿公里之外,在一个神秘的彗星云里,最微弱的引力影响着我们的太阳系。

17、《宇宙的奇迹》

普通观众由此对宇宙有一个较为直观、清晰的概念、它不再是一个黑压压的的天空,而是一瞬与永恒组成的不朽诗篇。

18、《看不见的世界》

这部纪录片将视觉奇观和深刻主题完美地结合。用特殊的摄影手法,捕捉到了地球上,地外的各种奇妙的现象。

19、《时间的风景》

采用慢镜头与定时拍摄的摄影技术,向我们展示了美国西南部陆地、人文以及野外令人惊叹的瑰丽景色。

20、《天玄地黄》

从远古到现在,从猿猴到人类,从荒无人烟的沙漠到震撼人心的宗教活动现场,美好的一切正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

21、《人类星球》

世界一流的自然与人类专家以及摄影师,从空中、陆地和水下抓拍珍贵镜头。世界80个地方,抓拍了从未在电视屏幕上出现过的罕见精彩人类活动。

22、《人体内旅行》

带你进入人体的肌肤深处,见证我们从幼年、青年、成年到老年过程中,人体是如何运作。成长和成熟的。

23、《子宫日记》

全世界六十亿人口,不论是男是女,是黑是白,所有人的生命都源于一个结构完美、功能巧妙的器官子宫。

24、《人体奥秘》

从一个细胞开始讲起,到人类构造的方方面面。本片的可看性和科普性非常的高,适合任何观众观看。

25、《艺术的力量》

相吸讲述伦勃朗、梵高、毕加索等八位艺术家的生平,将巨匠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刻画的极尽其妙。

26、《轮回》

一场跨越25个国家的视觉之旅,5年之间捕捉每种文化中令人震撼的场面,试图建立人类与自然的桥梁。

27、《尘与雪》

美得足以令人窒息,每一帧单独抽出来都可以成为令人驻足观赏并流连忘返的精品。绝对提高自拍技能。

纪录片大师导演作品总汇

xx xxxx 《小山回家》录像,58分钟,彩色,1995年 《小武》剧情片,107分钟,彩色,1997年 《站台》剧情片,154分钟,彩色,2000年 《任逍遥》剧情片,113分钟,彩色,2002年《世界》剧情片,120分钟,彩色,2004年 !《东》纪录片,70分钟,彩色,2006年 《三峡好人》剧情片,108分钟,彩色,2006年!《无用》纪录片,81分钟,彩色,2007年 《二十四城记》剧情片,152分钟,彩色,2008年!《海上传奇》纪录片,138分钟,彩色,2010年xx 《喇嘛藏戏团》(1991年) 《拉萨雪居民》(1992年) 《天主在xx》(1992年) !《彼岸》(1995年完成) 《静止的河》(1998年完成) !《幸福时光》 (2002)

2004年与段锦川、康建宁组建“年年三畅”工作室,专事纪录片的拍摄工作,目前正在拍摄的纪录片作品有《土地》、《京剧》等。 xxxx 《xx谜》 (1985); 《黄河流长》 (1986); 《窑洞?人》 (1987); 《闯江湖》(1988,与xx合作); !《沙与海》(1989,50分钟,与高国栋合作,获得第二十八届亚广联纪录片大奖);《石头上的印记》 (1991); 《雪域》 (1992); 《xx》 (1993); 《天籁》 (1994); 《生活》(1995,合导); !《阴阳》(1995--1997,180分钟)

《公安分局》 (1998); 《当兵》 (2000); !《听xx先生讲过去的事情》 (2002) xx 《红地毯上的日记》(1990年) 《起程,将远行》(1995年) 《导演》(1996年) !《舟舟的世界》(1997年) !《xx》(1999年) !《xx》 (2004) xx 《青稞》(1986年) 《xx面具供养》(1988年) 《青朴--苦修者的圣地》(1992年合导)《广场》(1994年合导) 《八廓xx16号》(1997年) 《天边》(1997年)

7部深度剖析中国教育的中外优秀纪录片

7部深度剖析中国教育的中外优秀纪录片 这几天英国人搞的一部“中国初中精英老师大战英国熊孩子”的教育纪录片在网上火热传播。 先看BBC取的标题“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我仿佛看到了英国人正在用充满担忧的目光,怜爱地看着他们这群被中国老师严厉管教的孩子,生怕他们受不了打击的那种感觉。难道咱们中国教育在老外眼里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我猜这部片子之所以这么红,大概是因为文化的碰撞总能立刻抓住人们的目光。更何况暗地里隐藏的中西教育之比较,或者说较劲,更是大家期待的重点吧。 虽然有点心急,不过最后的比较结果还有两集才揭晓。所以今天檩子跟大家分享几部同样优秀的纪录片(其中有一半都是BBC拍的),让有兴趣的朋友从多个角度深度了解中国教育。 1 中国学校 Chinese School 剧情:以安徽省一个小镇为缩影,集中拍摄了一组家庭、老师、孩子们一个学年的生活。这个故事里有艰难痛苦也有欢乐喜悦,通过它可以了解中国成千上万个同它一样的学校。不仅对一群孩子和一个小镇的印象有了新的了解,而且能见到中国教育鲜为人知的一面。

这是BBC拍摄的一部五集纪录片,以安徽省一个小镇为缩影,集中拍摄了一组家庭、老师、孩子们一个学年的生活。这部片子厉害之处在于,它完全没有说教,更没有将矛头指向我国的教育体制,而只是简单的叙述故事。特别是当中流露的人性关怀,着实令人感动。

片子涉及的问题很多。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应试教育、人权、价值观……短短5个小时却深刻并且严密的剖析了当代中国学校的残酷现状,剖析能力的确让人膜拜。 虽然很多网友看过之后都把焦点集中在中国教育上,抨击中国的教育制度扼杀了创造力。但也有网友发起了更多思考,比如,现行教育虽然有问题,但是不是并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什么是公平的选拨人才制度?等等。 2 出路 Education,Education 剧情: 影片中的角色各自面临了困境:身为农村家庭里第一个识字的人,如何才能挤进大学?和每年应届毕业的200万名大学生一起成为找不到工作的「蚁族」,是什么滋味?要是唯一能找到的工作,是卖明知不值钱的文凭给其他人,是否该昧著良心去做?怵目惊心的真实故事,显示在中国,教育可能不再是脱贫的凭借,而是一场巨大的骗局。

【奥斯卡获奖电影和电影人(二)】第81届最佳纪录片

第81届最佳纪录片 最佳纪录片 《走钢索的人》Man on Wire, A Wall to Wall in association with Red Box Films Production, James Marsh and Simon Chinn 最佳真人短片 《玩具岛》Spielzeugland/Toyland A Mephisto Film Production, Jochen Alexander Freydank 剧情简介 一个关于谎言和罪过的故事。一个德国小男孩以为他的犹太裔邻居们就要去玩具岛了,他收拾行李偷偷溜出家想要根他们一同前往,熟不知道梦想中的玩具岛确是比地狱还要让人毛骨悚然的集中营…… 最佳动画短片 《回忆积木屋》La Maison en Petits Cubes A Robot Communications Production, Kunio Kato 《回忆积木屋》是2009年最佳动画短片,是有由日本加藤久仁生所导演的。曾获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剧情介绍 《回忆积木屋》 《回忆积木屋》 《旅人日记》导演加藤久仁生新作,全片散发着浓浓的法式情调,造型和画面气氛的营造让人惊艳。 老旧画册的暖黄色调里,合影相框挂满了墙壁。老人在摇椅上独自抽着烟斗,房间里飘满落寞空气。他打开地窖的小铁门,拿起钓竿垂下淹没城市的深蓝水面。 海潮,鸥鸣,吉他,竖笛,近藤研二的配乐在这一开篇里晕染出哀伤氛围。 平凡一天傍晚,老人对着电视独食独酌,如同许许多多孤单的傍晚。清早起床,水面又漫涨过小屋。老人习以为常,添砖加瓦,垒高他的积木。这工作他已重复过十数次。积木已然垒的那么高,和他一起搭积木的人却早已不在。 搬运家当,伴随数年的烟斗沉入水底。老伙计始终顺心顺手,老人舍不得,买了潜水服回到旧房间找寻,却无意中打开了回忆之门。 拾起烟斗的一瞬间里,过往如触电般开启。 那瞬间像冰雪消融,像花苞绽放,像幼雏破壳。一扇一扇的铁门被打开,一层一层的旧房屋被探访,一盒一盒安眠着的回忆,被重见了天日。 沉入越来越深的冰冷海底,倒叙般迎接他的是越来越真切的温暖回忆,让他不停下潜,欲罢不能。

纪录片大师 约翰.格里尔逊

纪录片大师约翰.格里尔逊是国际纪录片里的泰山北斗 1 不要去处理抽象概括的题材。关于邮政你可以写一篇论文,但是有关一封信你就必须去拍部片子。 2 不要背离包括下列三个基本元素的原则:社会学的、诗的和技术的。 3 不要忽视剧本,也不要在拍摄时碰运气,若脚本准备周全,你的片子等于完成了,因此当你开拍时,即开始准备下一步。 4 不要忘记当你拍片时,每个单独的镜头都是一整组镜头及一整部片子的一部分,即便最美的镜头。如果不是放在合适的地方,甚至比最不美但有价值的镜头号更糟糕。 5 不相信凭旁白就可以讲故事,结合画面及声音才能完成此事。旁白使人不舒服,不必要的旁白更加令人不适。 6 不要发明不必要的拍摄角度,不当的角度只会干扰及破坏情感。 7 不要滥用快节奏的剪接方式,如果节奏越来越快,想像个最华丽的慢板曲。 8 不要过度使用音乐,如果你这么做,观众会拒绝去听它。 9 不要使用太过量的同步声音,暗示性地运用这些声音是最好的,补充性的声音才能组成最好的生意声音。 10 不要用太多光线效果,或把它们弄得太复杂,叠化和淡入淡出就是影片的标点符号,它们是你的逗点和句号。 11 不要拍太多特写,等到高潮时在使用,在一部结构均衡的影片中,特写出现极其自然,但出现次数太多会失掉它们的重要性。 12 处理人的因素及人类的关系时,不要适疑,在天地中,人类与其

它动物甚至机器都是一样美的。 13 你要说的故事不要模模糊糊,一个真实的题材必须以清楚及简单的方式说出来,但清楚与简单并不一定要把故事戏剧化。 14 不要放弃实验的机会,纪录片的名声完全由实验中取得,没有试验,纪录片便失去它的价值,没有实验,纪录片便不存在。

各种生活纪录片

中外经典纪录片推荐 纪录片是一类特殊的电影,拍摄难度大,时间长,耗资巨大,也正因为如此,纪录片常常精品迭出,久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1、《欧洲自然写真》(Wild Europe),英国BBC电视台2005年出品,共分四集(肇始之初、冰原大地、征服自然、全新纪元),196分钟。目前大陆既无正版,也无D板,只能上网下载(国语版)。 2、《完美降落》(First Descent),美国2005年出品,110分钟,写的是五人小组同心协力征服阿拉斯加雪山的冒险经历,体现了男人的力量和责任心。 3、《鸟的迁徙》(Travelling Birds),法国2000年出品,80分钟,大陆有售。画面唯美,生命的伟大和神奇动人心弦。 4、《大地的声音》(State of The Planet),英国BBC电视台2000年出品,共3集,150分钟。它将带你做一次全球旅行,认真思索我们这个星球的命运。 5、《时间机器》(Time Machine),英国2004年出品,共3集,150分钟。影片提出了很多我们视而不见但又与时间密切相关的问题,反映了时间这个魔术师的无限神奇。 6、《熊的故事》(The Bear),法国1988年出品,90分钟。CCTV曾经播出。它改编自1885年发生在美国落基山脉中人熊之间的真实故事,动物间的纯洁的爱足以催人泪下。 7、《话说长江》,中国1983年出品,共25集。它是长江的一部百科全书,其中的很多镜头在现实中再也无法看到,续集要逊色一些。购买时注意碟片质量! 8、《蓝下斗志》(The Heart of the Game),美国2005年出品,104分钟,花了七年时间拍成。写的是一个黑人女孩在白人篮球队的故事 9。《帝企鹅日记》是导演吕克·雅克继《迁徙的鸟》之后,再次用镜头记录动物世界的生活状态。影片的拍摄周期长达13个月,素材影像超过120个小时。而在这之前,导演吕克·雅克用了12年的时间进行筹备,观察帝企鹅的生活状况。据介绍,帝企鹅是企鹅群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影片《帝企鹅日记》用纪实的方法,记录了成年企鹅求爱、成婚及在小企鹅诞生、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许多艰难与危险。运用旁白的方式,片中的企鹅一家得以“开口”介绍他们的生活,也使观众接近企鹅的生活,为风雪中来不及孵化就冻裂的企鹅蛋而难过;会为失去了自己孩子的企鹅妈妈,抢夺他人子女的做法而动容。 10.安东尼奥尼1972年拍的《中国》,这部长达近四个小时的纪录片记录了1972年中国的城市和乡村。用导演自己的话说,“电影的名字叫…中国?,其实这不是关于中国这个国家的电影,而是关于中国人的电影。”最近出了双D9的DVD数字修复版,值得收藏。 11. 默里·勒纳拍摄的纪录片《从毛主席到莫扎特》。影片纪录了小提琴大师斯特恩1979年对中国的访问,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风貌,尤其是神童的天才和教师的尽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艾萨克·斯特恩是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他对中国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厚情谊。在文革结束的1979年,斯特恩作为西方第一位来华演出的小提琴大师,在北京演奏了莫扎特的《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他的此次中国之行被美国最负盛名的音乐家传记片、艺术纪录片导演艾伦·米勒拍摄成这部新闻纪录电影《从毛主席到莫扎特》。影片向世界展示了刚刚开放的中国和中国年轻音乐家的才华,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12. 珍妮弗·柏彻沃尔拍摄的《人造风景》。在纪录片《人造风景》中,加拿大女导演珍妮弗·柏彻沃尔跟随著名的的工业风景摄影师爱德华·伯特尼斯基在中国的拍摄之旅。影片从摄影师这个人物出发,在记录摄影师的拍摄工作的过程同时,通过他的作品、摄影师的视角和镜头,以及纪录片本身的镜头带领人们去展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一幅幅“风景画”。但是似乎也因此,让我觉得纪录片的主题有些模糊。是摄影师还是中国呢?观众的视角大多还是集中在中国目前的这幅画卷上。此片让观众像是上了一堂摄影欣赏课,同时也让人们对中国目前工业化发展现状有了更多的了解认识,也必然会带给人一些对中国现状的思考。 13.《和谐拯救危机》 14.《为什么不能吃它们》 15.《微观世界》 16.《意志的胜利》

【大师】《大师》 纪录片

【大师】《大师》纪录片 任凭岁月如何雨打风吹,任凭记忆如何铺张浪费,大师就像我们的灵魂一样永远在心中预订了一个位置,当我们用双手打开这个位置,马修斯、斯蒂法诺、贝斯特、克鲁伊夫、贝肯鲍尔、普拉蒂尼、巴斯滕、巴乔、罗纳尔多、齐达内、小罗纳尔多、卡纳瓦罗……这些名字足够令任何一个人眩晕,而他们持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证――欧洲金球奖得主。 斯坦利?马修斯(1956年)Stanley Matthews 1956年,《法国足球》杂志将第一届金球奖授予了41岁的马修斯,这一年斯蒂法诺带领皇马赢得欧洲冠军杯,但为了纪念马修斯的整个运动生涯,英国人首获这一殊荣。当回忆起这件往事时,马修斯显得很淡然:“那个年代还没有这么多广告,一个老先生特地从巴黎来到布莱克本,将金球奖给了我,而我只记得这些。” 迪?斯蒂法诺(1957年&1959年)Di Stefano 1956-59年,斯蒂法诺连续四次成为西甲射手王,不仅如此,1957年的欧冠决赛,他为皇马首开记录,而两年后的欧冠决赛,他同样攻破了对手的大门。

雷蒙德?科帕(1958年)Raymond Kopa 1958年是属于科帕的,身为法国队的一员,他在世界杯上贡献3球,帮助法国队获得季军。在俱乐部,他为皇马拿到联赛冠军和冠军杯冠军立下战功。无论是在法国队还是皇马,方丹、斯蒂法诺和普斯卡什的伟大也掩盖不了科帕的光芒。 路易斯?苏亚雷斯(1960年)LuisSuarez 1960年的冠军杯半决赛,皇马以总比分6比2淘汰巴塞罗那,可在这一年的金球奖评选中,巴塞罗那队长苏亚雷斯却击败了皇马射手普斯卡什,也许是苏亚雷斯在巴塞罗那的突出作用征服了金球奖的评委。 西沃里(1961年)Sivori 作为笫一个来自意甲的金球先生,在效力尤文的8年中获得3个意甲联赛和3个意大利杯冠军,其中1961年拿到最后一个意甲锦标,于是他被写进金球奖的历史。 马索普斯特(1962年)Masopust 第一个产自东欧的金球得主,而1962年,正是约瑟夫?马索普斯特率领捷克斯洛伐克杀进世界杯决赛,并在决赛进球,因此当年的金球奖评选中,他力压尤西比奥和德国人施内林格。

中外纪录片赏析

中外纪录片赏析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纪录片的分类,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依据题材与表现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政论.时事报道片.历史.传记.生活.人文地理片.舞台和专题系列。政论纪录片除了要求材料的真实性、论证的严密性、观点的鲜明性这样一些基本要求外,它尤其注重形象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时事报道纪录片指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纪录像片,它的性质与新闻片相同。但报道的范围不限于一时一事,结构也比较完整。 传记指纪录人物生平或某一时期经历的纪录像片。它与一般时事报导片或历史纪录片的区别在于以特定的人物为中心,不允许用演员扮演,也不可有虚构的情节和人物。 生活指记录人们现实生活的各种情况及状态的记录像片。这是有别于其它纪录片的,因为内容完全是不需要演员参加演出的,而是反映了活生生的真人与真事。人文地理片指探索一定地区的自然状况,或介绍社会风习、城乡风貌的纪录片。舞台指纪录舞台演出实况的纪录像片。对舞台演出的歌舞、戏剧、曲艺等进行现场拍摄,可以根据需要对演出节目进行剪裁、删节,但对演出内容不能改编、增添,以区别于根据舞台节目改编的舞台艺术片。 第一次真正喜欢上纪录片是通过央视拍摄的一部以高考为题材的纪录片。该片一以几个孩子的高考历程为线索,真实的反应了考生们的生活。从中折射出了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他社会现实。那时的自己刚经历完高考,因此有了很深的感触,自此爱上了纪录片这种题材。 过去的几年里有一部纪录片火遍了大江南北,甚至传遍全球----舌尖上的中国。展示的是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展示人和食物之间的故事,透过美食来看社会。该片的重要主题是中国之“变”:向观众展示传统农耕的中国,同时也告诉观众很多中国传统正在改变,而有些片中出现的人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代传承手艺的人;所以该片的创作团队在为本片确立了一项选择食材的拍摄标准:“拍摄承载中国人精神的食物”。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大自然的馈赠,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大自然慷慨的给予人类丰富的原材料,我们要取之有度与自然和谐相处。《舌尖上的中国》是美食献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 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代码:JOUR1035课程名称: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WorldDocumentaries) 学分数:2学分开设学期:春季 课程内容:该课程通过对中外影视纪录片的观摩和赏析,让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影视大致流派和风格,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些理性的升华,学习专业的观览影视片和从不同角度赏析影片的方法。参考学习电影大师观照人生、观照社会的视角和方法,努力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拟选用教材:自编 钱锡生简历 钱锡生,男,1962年生,1990年获苏州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苏州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在苏州广播电视系统工作十余年,参与创作多部获奖影视作品,如担任总制片组织制作的6集电视艺术片《苏园六纪》,获第十四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专题节目一等奖和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担任策划的电视纪录片《铸钟人》,获第七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三等奖。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和影视艺术。其撰写的《影视艺术概论》

(第2作者),获“苏州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当代影视学》,获第六届苏州新闻理论作品三等奖。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JOUR1035 课程类别: 授课对象: 开课学期:每学年 学分:3学分 主讲教师: 指定教材:石屹着,《电视纪录片》,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教学目的: 优秀影视作品是非虚构的影视作品,主要是指电视纪录片。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原来是电影厂用“电影创作手段”为新闻报道而制作的一种片种,引入电视后就成了电视纪录片,以真实地纪录现实生活为已任。开设此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大学本科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使他们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从而学会运用电子媒介理解、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同时以从事这一工作为荣,从思想上作好准备,学以致用,支持并投身这一事业。

揭示意想不到的真实论纪录片大师埃罗尔_莫里斯的电影风格

摘要 本文论述了当今纪录电影大师埃罗尔?莫里斯作品的独特电影风格及对纪 录电影美学的卓越贡献。莫里斯在反叛直接电影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 恐怖采访”的形式,无线索叙述的方式,选取非同寻常的拍摄对象探究他们如何理解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及周围世界。他的作品在华丽的艺术派头背后渗透着悲观而复杂的主题及些许后现代艺术的尴尬。关键词 纪录片恐怖采访无线索叙事悲观而复杂的主题交叉授粉 揭示意想不到的真实 论纪录片大师埃罗尔?莫里斯的电影风格 孙红云 大师研究 埃罗尔?莫里斯(ErrolMorris,1948—) 是20 世纪70年代之后纪录电影革新中旗帜最鲜明的一位导演,他从投入纪录片事业一开始就自觉地与直接电影决裂,他探索和拓展了纪录片的表达空间,丰富了新纪录的表达手段。他认为“70年代,纪录片陷入泥淖之中。依我看,有几分是真理电影(实指直接电影) ① 的罪过。”②莫里斯以他的作品毋庸置疑地确立 了新的纪录片的美学品质。 在新纪录的创作上,埃罗尔?莫里斯不仅在发现和寻找拍摄对象上具有天才的直觉和非凡的能力,更在具体拍摄手法和制作理念上“异端斜说”层出不穷。莫里斯挑战着“纪录片”这个真实的假定,他认为纪录片可以是主观的,并且身体力行拍摄反映内心主观世界的纪录片。在纪录片的名义下,莫里斯狂热的大脑试图以第一人称探索人们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理解自己和理解周围世界的方式。他执着地把镜头聚焦在那些看似古怪、离奇、有趣的现实人物身上,借他们可笑、荒谬、半悲剧的故事分析和讽刺复杂怪异的美国文化及资本主义社会。 一为直接电影鸣起警钟 以打破电影传统为乐趣的埃罗尔?莫里斯是从反叛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欧美的直接电影开始他的电影事业的。“真理电影(实指直接电影)的主张惹恼了我。这些主张对我而言,很清楚是错误的。自身明显的错误。风格不是真实。你选择了一定的风格,并不意味着你就莫名其妙地解决了‘笛卡尔之谜’, 也不意味着你不再需要进行任何思考。你只是 87

中外纪录片历史

名词解释 1.真理电影:主张纪录片不应该纯粹地记录现实,而应该主动地挖掘真实,不排斥在纪录片中采用虚构策略,创作者应主动介入拍摄事件,并试图促成非常事件的发生,从而揭示人们内心世界中的虚构部分。《夏日纪事》是其代表作,为了向维尔托夫表达敬意,鲁什和莫兰用苏联“电影真理”的译词,称为“真实电影”。 2.《细细的蓝线》:埃罗尔莫里斯执导的纪录片,是新纪录电影的代表作,它的观念在于将真实看作碎片、对真实作修补式和碎片式的建构、纪录片应该采取一切虚构手段与策略以达到真实、展开各种各样的镜子,揭示谎言和诱惑。 3.《北方的纳努克》: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该片的出现宣告了纪录片形态的诞生,也是浪漫主义纪录电影美学的完美演出。影片拍摄了北极哈德逊湾地区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人的生活,它为纪录电影提供了一种实践至今的拍摄模式,还开创了用影像来纪录民族独特文化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 4.梅索斯兄弟:直接电影的创始人,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风格——摄影机永远是旁观者,不干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不需要采访,拒绝重演,不用灯光,没有解说,排斥一切可能破坏生活原生态的主观介入。代表作《推销员》是直接电影的经典之作。 5.英国记录电影运动:从1928年到1937年,格里尔逊带领的英国纪录片小组(GOP),创立了一种纪录电影的制作模式。他们以电影为工具,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参与到各个机构的服务性事业中,像电视直播一样,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他坚持对影片进行各种有益的实验,对真实生活进行创造性处理。 6.思想电影:由苏联电影导演罗姆提出,宣称“创作专门用语是影片——思考”。强调戏剧性冲突,主张影片开头既要简短又要内容广阔,主要人物的矛盾要尽快体现,以帮助观众理解实质性问题。思想电影的集大成作是《普通法西斯》。 简答题 1.弗拉哈迪的纪录片创作理念 (1)纪录片与探险结合在一起,是你一种探险的实践方式。 (2)改变走马观花式的工作方法,弗拉哈迪选择了一个具体的拍摄对象。比如在《北方那努克》中他把自己的焦点对准一个爱斯基摩人和他的家庭。 (3)弗拉哈迪工作方法的核心:那就是把自己的拍摄进程水乳交融地汇合到一种人与人坦诚交往中去。作为一个外来者,最重要的是,如何跨越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进入到拍摄对象的日常生活中去。 (4)尽力挖掘纪录片中“故事”的可能性。 2.《持摄影机的人》拍摄过程、手法及影响 以.维尔托夫'"为首的苏联纪录电影工作者小组进行的拍摄。他们认为电影的作用在于如实地纪录现实。他们研究了用电影摄影机观察生活的多种方式方法,认为电影眼睛比人的眼睛更为完善,即“电影眼睛”,此部作品便在他们的试验下诞生了。它是一部赞颂摄影师、歌颂机器的记录影片,以表现一部电影的开始和结束,在展示“电影眼睛”的同时也表现了苏联人民的日常生活状态。他们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拍摄角度、快摄和慢摄、移动摄影等方法。该派所倡导的重要手法之一是所谓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或者叫抓拍,即把摄影机隐蔽起来进行拍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看心得最新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看心得最新 《大国工匠》观看心得范文一看了多集大国工匠,工匠们的工匠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虽然工匠仅仅是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但工匠精神有着更深深远的意义,他能代表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气质,是否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坚定不移。 这种工匠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鲁班是这种精神的代表,庄子说的庖丁解牛也是这种精神的代表,今日这些大国工匠们更是这种精神的代表。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这种工匠精神更显重要,实质就是对技术、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 据有关统计,截止xx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企业长寿的秘诀就是工匠精神,并注重这种精神的代代相传。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应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我们是否应看看自我,还坚持多少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观看心得范文二 《大国工匠》选取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和灵巧的双手,这些工匠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从事的行业也不是很起眼,但他们在平凡的

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了工匠精神的体现。这些工匠能够说是真正的国宝级人物。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工人数量众多,但能被称为工匠的却屈指可数。从表面看起来,工人和工匠之间仅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天壤之别。当前,一些贴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成为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只能在地摊上去销售。就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呢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样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单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从中获得欢乐。这也是很少有工匠会去改变自我所从事职业的原因。这些工匠都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数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去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为此,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高凤林却不为所动,都一一拒绝。理由很简单,用高凤林的话说,就是每每看到自我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能够被称之为工匠,其手艺自然得到社会公认。但工匠对于自我制造的产品,却永远不会满足。在他们的心目中,制作出来的产品应当没有最好,仅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造了五台航海钟,最终一个钟,创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的记录,

7部深度剖析中国教育的中外优秀纪录片不容错过

7部深度剖析中国教育的中外优秀纪录片,不容错过 檩子:这几天英国人搞的一部“中国初中精英老师大战英国熊孩子”的教育纪录片在网上火热传播。先看BBC取的标题“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我仿佛看到了英国人正在用充满担忧的目光,怜爱地看着他们这群被中国老师严厉管教的孩子,生怕他们受不了打击的那种感觉。难道咱们中国教育在老外眼里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我猜这部片子之所以这么红,大概是因为文化的碰撞总能立刻抓住人们的目光。更何况暗地里隐藏的中西教育之比较,或者说较劲,更是大家期待的重点吧。虽然有点心急,不过最后的比较结果还有两集才揭晓。所以今天檩子跟大家分享几部同样优秀的纪录片(其中有一半都是BBC 拍的),让有兴趣的朋友从多个角度深度了解中国教育。1 中国学校 Chinese School剧情:以安徽省一个小镇为缩影,集中拍摄了一组家庭、老师、孩子们一个学年的生活。这个故事里有艰难痛苦也有欢乐喜悦,通过它可以了解中国成千上万个同它一样的学校。不仅对一群孩子和一个小镇的印象有了新的了解,而且能见到中国教育鲜为人知的一面。这是BBC拍摄的一部五集纪录片,以安徽省一个小镇为缩影,集中拍摄了一组家庭、老师、孩子们一个学年的生活。这部片子厉害

之处在于,它完全没有说教,更没有将矛头指向我国的教育体制,而只是简单的叙述故事。特别是当中流露的人性关怀,着实令人感动。片子涉及的问题很多。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应试教育、人权、价值观……短短5个小时却深刻并且严密的剖析了当代中国学校的残酷现状,剖析能力的确让人膜拜。虽然很多网友看过之后都把焦点集中在中国教育上,抨击中国的教育制度扼杀了创造力。但也有网友发起了更多思考,比如,现行教育虽然有问题,但是不是并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什么是公平的选拨人才制度?等等。2 出路 Education,Education剧情: 影片中的角色各自面临了困境:身为农村家庭里第一个识字的人,如何才能挤进大学?和每年应届毕业的200万名大学生一起成为找不到工作的「蚁族」,是什么滋味?要是唯一能找到的工作,是卖明知不值钱的文凭给其他人,是否该昧著良心去做?怵目惊心的真实故事,显示在中国,教育可能不再是脱贫的凭借,而是一场巨大的骗局。《出路》是BBC在世界范围内拍摄的《为什么贫穷》(Why Poverty)系列的最后一个。全系列共8集,系列的 第一集总括性地介绍了贫穷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变迁,其他七个从不同国家不同角度对贫穷问题进行了阐释和思考。《出路》主要纪录和表述的是十分具有代表意义的来自于中国社会中下层的三个年轻人在2012年高考之后的一小段生活经

大师读后感

纪录片《大师》观后感 冯树梅一段时间以来,学校时常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安排全体老师观看纪录片《大师》。纪录片《大师》在荧屏上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马相伯、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华罗庚等百位大师的厚重人生,感人至深。他们生在列强入侵、民族兴亡的年代,经历大动荡、大灾难、大变化、大转型,他们为国家命运殚精竭虑,将一己的生命投身于民族救亡、民智启蒙和文化拯救的伟大使命中。 这些大师中有的始终以“教书育人,启发民智”为宗旨,淡泊名利,不随俗沉浮。如: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明确“不为升官发财立阶梯”,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学原则,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正如蔡元培所描述的,身处“黑暗主义时代”,却选择直面人生,点燃生命的光芒,照射尘世所及的地方。这就是一位位民族先贤所共有的大胸怀、大智慧和大爱。马相伯为启迪民智,育人立人,医治愚昧、落后、腐败等社会痼疾,认定教育乃立国立人之根本,倾其所有,捐出三千亩土地办学校。陶行知同文盲、贫瘠战斗一辈子,到最落后的乡村去办平民教育,一座晓庄师范,在中国教育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黄炎培开创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直至今天,其教育思想仍充满生机活力。 这些大师们又是真正的大学问家。他们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也吸取人类文明的精华,融会贯通,身体力行。他们有兼容中西的学养,是继往开来的学者,在特定的领域作出独特的贡献。他们的学术成就,经得起历史考验和文明传承。 竺可桢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现代气象学家,他倡导“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在抗战烽火中带领浙江大学成为“东方剑桥”,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打下了可贵基石。童第周是我国克隆事业的开创者,一双灵巧的手创造生命奇迹。他说“科学家不自己动手就是科学政客”,至今仍振聋发聩。 他们还真正沉得下心来,研究学问,创造艺术。徐悲鸿到法国学美术,一心浸润在艺术创作中,经常到卢浮宫和各大展馆临摹名画。因为穷困,早晨进去,一直到展馆关门,连饭也不吃,一天下来,直饿得人昏厥过去,并因此落下了胃痉挛的终生毛病。回国后,为扶掖后人,他把自己的画卖掉,当作助学金送学生出国深造。最后,更是将自己一生所留存的作品全部捐给了国家。这种学习的“饥

中外纪录片比较

纪录片赏析 法航447空难纪实,舌尖上的中国 法航447空难纪实,讲述的是2009年5月31日法国航班447在大西洋上空神秘消失,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揭开了法航447坠毁大西洋的谜底。飞机当时遭遇极端天气,需要人工驾驶,副机长的技术不熟练,加上机组成员分工的不明确,导致航班急速冲进大西洋,全机200多人无一生还。 整个纪录片画面一直在跳转,遇难者家属的叙述,遇难画面的模拟,调查者的推测,使得纪录片的极强,节奏感极强,观众的注意力也更集中。特写镜头的不断出现,让观众关注到了遇难时,遇难者的每一个细微的面部变化,使得观众更能投入到这一情景中,体会到遇难者的情感变化,增加对历史的感触力。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本片制作精良,7集内容制作耗时13个月,2012年5月在央视首播后,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反响极好。 据该片总导演陈晓卿所言,这部纪录片时的目标观众不单止是为喜欢美食的‘吃货’而创作的,观众群体锁定为普通的正常人,并表示该片的目标是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陈晓卿说“我们要拍摄的不是名厨名菜,而是普通人的家常菜”,而且表示该片在呈现各色美食之外,《舌尖上的中国》还会展示的是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展示人和食物之间的故事,透过美食来看社会。该片的重要主题是中国之“变”:向观众展示传统农耕的中国,同时也告诉观众很多中国传统正在改变,而有些片中出现的人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代传承手艺的人;所以该片的创作团队在为本片确立了一项选择食材的拍摄标准:“拍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看心得最新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看心得最新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从一开始,《舌尖上的中国》就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激动得落泪。以下是整理观看心得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大国工匠》观看心得范文一 看了多集大国工匠,工匠们的工匠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虽然工匠仅仅是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但工匠精神有着更深深远的意义,他能代表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气质,是否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坚定不移。 这种工匠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鲁班是这种精神的代表,庄子说的庖丁解牛也是这种精神的代表,今日这些大国工匠们更是这种精神的代表。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这种工匠精神更显重要,实质就是对技术、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 据有关统计,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企业长寿的秘诀就是工匠精神,并注重这种精神的代代相传。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应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我们是

否应看看自我,还坚持多少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观看心得范文二 《大国工匠》选取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和灵巧的双手,这些工匠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从事的行业也不是很起眼,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了工匠精神的体现。这些工匠能够说是真正的国宝级人物。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工人数量众多,但能被称为工匠的却屈指可数。从表面看起来,工人和工匠之间仅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天壤之别。当前,一些贴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成为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只能在地摊上去销售。就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呢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样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单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从中获得欢乐。这也是很少有工匠会去改变自我所从事职业的原因。这些工匠都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去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为此,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高凤林却不为所动,都一一拒绝。理由很简

观民国时期大师纪录片的观后感

观民国时期大师纪录片的观后感 爱国是大师们事业的成功的一大法宝 SA10003022 李新飞 近来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去网上搜索了一些民国时期的大师们的纪录片看了数集。看过之后,进一步认识了民国时期近现代中国科学家.教育家和艺术家的成长和成就历程。例如华罗庚,蔡元培,丰子恺,刘雪庵,常书鸿等等,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科学和艺术事业而奉献终生。 生活在民国时期他们,是历史给予他们天然的苦难环境。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深受外国列强的欺辱与压迫,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批批的爱国者努力学习,想通过科技和教育来发展自己的祖国。所以他们紧紧的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绑在一起。他们通过忘我的学习,成为科学领域,教育领域,艺术领域的大师。当祖国有难时,他们毅然的放弃外国的优厚条件,回到祖国,与自己的国家共存亡,为祖国各领域的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认为如果不是有爱国的精神在支撑着,大师们是很难面对当时的各种及其困难的条件的。如果没有艰苦的时代环境,很可能他们就不会有今天人们看到的成就了。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华罗庚,蔡元培,和常书鸿这么几位大师。 首先让我们说说华罗庚的人生经历: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一九二四年他从金坛县立 中学初中毕业,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因家庭贫困,一年后离开了学校,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当学徒。在此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学。一九二九年,他在金坛中学任庶务会计,开始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论文。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重视。经熊教授推荐,他一九三一年到清华大学工作。他只用了八年的时间,从管理员、助教、讲师进而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深造,一九三八年受聘任昆明西南联大教授。在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白天教学,晚上在菜油灯下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工作,写下了名著《堆垒素论》。但在国民党统治下,这一名著无法出版,只好送到国外出版,直到解放以后才以中文版在我国正式发行。一九四六年秋,迫于白色恐怖,他出走美国,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195O 年,华罗庚同志响应祖国召唤,毅然从美国回到北京,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会长等职。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数学方面是极具有天赋的,再加上他的勤奋好学和爱国的热忱使得他拥有了挑战并战胜任何困难的基础、动力和信心。从而成为数学领域里的一颗奇葩,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 再讲讲蔡元培的人生经历和贡献: 片中这样描述蔡元培:他来自封建王朝,却成为民主革命的开拓者,他出身科举制度,却成为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他独特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继承他理想的追随者为新中国走向现代书写了开篇。 大学教育是蔡元培教育理念中重要的一部分。蔡元培认为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是蔡元培办学的指导思想,也是他大学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他还提出,大学不能只是从事教学,还必须开展科学研究。蔡元培从大学应该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一思想出发,

中外纪录片比较

中 外 记 录 片 比 较 系别:政法传媒系 班级:影编094 姓名:孙璐 学号:200902313402

大型电视记录片《敦煌》赏析 ------被遗忘的文明 1900年,一把芨芨草,捅开了一个沉睡近千年的藏经洞。匈牙利,法国,日本,俄国等的探险队纷至沓来,揭开了这被遗忘文明的神秘面纱。 纪录片《敦煌》是中央电视台继《故宫》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大型纪录片,历史6年完成制作。旨在记录敦煌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深入揭示敦煌两千多年来的文化内涵。 虎年春节假期,当各地电视台上演明星抢夺战,纷纷炮制自己的娱乐晚会争抢收视群体是,央视新闻频道却在晚间9点半的“黄金时段”播放了一部人文记录片《敦煌》。从大年初一到初十,10集得《敦煌》从敦煌的传奇发现讲起,描摹了敦煌莫高窟迷人的艺术杰作和文化宝藏,诉说了敦煌从繁盛到浩劫的曲折历史,也记叙了几代中国人对敦煌文化的保护与弘扬。这部底蕴深刻,内涵厚重的纪录片让热闹的春节电视荧幕上多了一份文化与历史的重量,也让人们通过影像感知着敦煌这一民族文化宝库。 这样的题目可以从很多角度入手,比如奇情的,比如悲叹的。就仿佛在片中无法回避而再一次用影像的方式引用的那句话: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然而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并没有走得更远,而是在轻轻一点之后,用一种更带欣赏的、浸入的方式,“展示”敦煌。虽然十集内容间,出现了无数位研究者、批评家,

石窟建筑艺术,对于供养人开窟的动机、心理,也将给与一定篇幅的剖析。 第三集:藏经洞之谜,这是一个储满文书的藏经洞,无数珍贵的文物汇聚在这个小小的洞窟里。它形成的原因和时间从被发现开始一直争论到现在,仍无定论。是黑汗王朝入侵的马蹄让僧侣们心生恐惧,进而将佛教典籍保存在藏经洞中?这是一种说法,叫做“避难说”。还是寺庙将无用、残破的经卷集中的储藏在这里?这是另一种说法——“废弃说”。本集将同时呈现着这两种说法各自的依据,给读者展现多重的思考空间。 第四集:无名的大师,史小玉是元代敦煌地区的画匠。他完成了莫高窟第3窟壁画的绘制,第3窟中的壁画绘画手法上乘,艺术欣赏价值极高。本集将通过他的视角来引领观众回溯敦煌历代壁画的精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分别是怎样的绘画风格?壁画所用的颜料是用什么东西制成的?壁画的整个绘制流程是怎样的?在这一集中,我们将用富有历史现场感的表述方式、华丽的画面为你解答这些问题。 第五集:敦煌彩塑,本集将以敦煌彩塑制作的整个流程为线索,通过虚拟的敦煌彩塑制作工匠进行故事展开,期间将经典彩塑进行全面展示。主人公背景为唐代,可以通过师傅的讲授、亲身的经历对彩塑的制作流程进行一一展示:寻找原材料、泥土的制作流程、颜料制作流程等等,比如将寻访原材料的产地,进行

《大师》系列人物纪录片_邓稼先_解说稿..

东方卫视《大师》系列之邓稼先 1999年,当邓稼先被追授“两弹一星”元勋称号时,他已辞世整整13年。而这时距他1958年投身原子弹的研究也整整过去了41年。鹿希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58年8月的一天,夜深了,辗转反侧的邓稼先久久地盯着窗外,窗外的夜色中一轮明月。她回忆说:邓稼先喜欢月亮,常望着月亮出神。突然,他坐了起来,将一只手轻轻放在我的手上,眼睛却盯着窗外的月亮,轻轻地说了声:“我要调动工作了。” 【采访妻子】我以为他是从这个科研单位调到另一个单位,所以问他调哪儿去,但他说不能说。我说为什么,他说不能说,我说在不在北京可不可以通信联系,他说不行。后来,他就说他连家也顾不了了。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是什么样的工作要他下这样的决心,邓稼先没有回答,却说道:家里的一切都托付给你了。那一夜,许鹿希哭了。但她还是没想到,为这次调动付出的代价,将是夫妇俩寂寞的人生。向来不爱照相的邓稼先走进了照相馆,与妻子和一双儿女留下了这张全家福。那一年的邓稼先34岁。 邓稼先被任命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但许鹿希以为只是普通的工作调动。他根本想不到丈夫是去造原子弹。因为邓稼先的专业虽然是核物理,但建国初期,新中国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能把小麦磨成面粉,还能造纸。毛泽东说,“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没有人知道邓稼先在哪里工作。他白天消失,晚上神秘地回家。其实,他那时工作的地方与家只隔着一站路。严格的保密纪律,让邓稼先的生活方式完全变了。此后,他没有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没有作过一次学术报告,甚至,亲友间的聚会也避开了。 【采访妻子】有一回骑车过去,正好看见他,就问他怎么在这,我就根本没想到那就是他的工作单位。他就骗我说:啊,我去看人,在这儿下错车了。然后他看见公共汽车来就赶紧上车,我没想到他是骗我的。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2颗原子弹,使世界真切地看到了原子武器毁灭性的力量。2002年,美国解密了41份绝密文件,文件清楚地表明美国政府曾多次企图对中国发动核突袭。朝鲜战争期间,装有原子弹的导弹一度运至日本冲绳岛。美国人扬言要将核武器当做普通炸弹来用。国际舆论称,自广岛、长崎被毁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新中国一样临近核威胁。居里夫人的女婿,一生为和平而战的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通过自己的中国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