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补中央委员如何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200多位中央委员齐聚北京,谋划未来十年的中国路径。作为决定国家前途的最高政治平台,每届中央委员会的中央委员人数并非固定,也有“出局者”和“转正者”。为了保证决策机构的健康运转,委员们的去留究竟遵循怎样的规则?这一届三中全会上,谁会是中央委员里的新面孔?

中央委员会人数并无硬性规定

历史上,党的中央委员会都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差额选举产生。差额比例要由大会主席团来决定。此前在中共十七大上,提名中央委员会人选221名,应选204名,差额比例8.3%;提名候补中央委员183名,应选167名,差额比例为9.6%。

而去年十八大时,提名十八届中央委员候选人224名,差额数19名,应选205名,差额比例达到9.3%。提名候补中央委员候选人190名,差额数19名,应选171名,差额比例为11.1%。观察人士认为,逐步扩大差额比例、差额选举层次上移,是中国民主政治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必由之路。

关于中央委员会的具体人数,党章并没有做出硬性规定,这说明人数的多少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灵活确定。从党的历史看,党的历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的名额是逐届稳步增加的。[详细]

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委"成分"有讲究

而中央委员出现缺位的情况无非两种:被撤职或去世。据统计,自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以来,先后有陈希同、田凤山、陈良宇、杜世成、于幼军、康日新、薄熙来、刘志军八位中央委员在任内被撤销职务,另有黄菊、云布龙、吕福源、李至伦、宋德福等11人在任期内去世。因而,共有19位中央候补委员,因中央委员定额出缺获得递补。在每一届中央委员会任期内,平均有4.75位中央候补委员获增补,约占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平均人数(151.5人)的3.1%。

最近的一次递补,发生在十七届七中全会上,薄熙来、刘志军腾出的空位,由时任国家信访局局长王学军、武警部队司令员王建平补上。[详细]

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或现“新面孔”

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或将对中共中央委员进行调整。9月,中纪委证实十八届中央委员、国资委主任蒋洁敏被调查,此后中央决定免去其职务。依照惯例,蒋洁敏的中央委员职务将迟早不保。

根据一般规则,对于违纪的高级官员,由政治局作出处理决定,再报经中央全会批准确认。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任期内,中央政治局曾在2008年9月5日对原文化部党组书记于幼军做出“留党察看“处分,当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认一消息并撤销其中央委员职务。而此后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康日新案、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案则不同,他们分别在2009年8月和2011年2月案发,但政治局并未在当年秋季的中央全会召开前做出正式处分,因而他们的中央委员职务是在次年的中央全会上才被撤销。

目前,中央政治局是否已对蒋洁敏作出正式处分决定,外界尚不得而知,但仍不排除蒋洁敏在三中全会上被撤销中央委员职务的可能性。如作出此决定,在十八大上得票数最高的中央候补委员、现任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将递补为中央委员。[详细]

候补委员“转正”后仕途整体看好

王正伟

从制度设计上来说,候补委员是作为最高决策层的“战略备份”,一旦中央委员因故不能履职,有充足人选可以立马补上。从干部提拔通道来说,候补委员往往是后备干部向上跃升的重要节点。能否转正、以何种方式转正,往往备受瞩目。

而根据公开报道显示,候补委员获选票高,未必对今后的仕途发展有决定影响。但递补上来的委员,仕途整体看好。19人中有8人在下一届连任中央委员,有的连任两届,稳定地迈上了一个政治台阶。但往更高台阶迈进,进入党和国家领导人序列的,仅有王正伟一人。他在2004年9月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递补为中央委员,时年47岁,时任宁夏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现在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详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