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乳

纳米乳
纳米乳

纳米乳在药剂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摘要]综述了纳米乳作为新型药物载体的优势,形成纳米乳的组分及各组分发挥的作用,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在药剂学方面的应用状况。纳米乳在透皮给药、口服给药、黏膜给药、注射给药等多个给药途径中较之普通乳剂有明显的优势,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系统具有对难溶性药物强大的增溶作用,还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靶向性及较高的生物利用度等优点,在药剂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纳米乳;制备方法;稳定性;应用

纳米乳(Nanoemulsion)是粒径为10~100nm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统,其乳滴多为球型,大小比较均匀,透明或半透明,通常属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系统[1]。它具有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及提高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优点;许多难溶性药物制成纳米乳后具有缓释和靶向作用;同时纳米乳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因此它用作脂溶性药物和对水解敏感药物的载体,可以减少药物的激性及毒副作用;它热力学稳定,久置不分层,不破乳,因而是难溶性药物的理想载体[2-3]。从结构上看,纳米乳可分为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 及双连续型。

1 纳米乳的处方组成

通常情况下,纳米乳是由油相(Oil)、水相(Water)、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和助表面活性剂(Cosurfactant)四部分组成,但也可以没有助表面活性剂的参与。

1.1 油相

油相的选择对药物的增溶和微乳单相区的存在至关重要。油的碳氢链越短,有机相穿入界面膜越深,纳米乳就越稳定,但碳氢链较长的油相有助于增加药物的溶解。因此,要结合药物的溶解情况综合考虑来克服这对矛盾。有时单一的油相很难满足上述条件,需要进行不同油相的混合。常选择短链和中长链的药用一级植物油作为油相,也有用油酸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等作为油相的。

1.2 水相

水相主要是与油相一起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弯曲的油水界面膜包裹药物。纳米乳的制备中常用超纯水、或去离子水,也可用蒸馏水代替。

1.3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乳中的主要作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牢固的乳化膜;对难溶性药物的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在纳米乳中的种类及用量直接影响着纳米乳能否形成及毒性的大小,其用量最少也不能低于10%。纳米乳制备中常用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目前应用较多的有Tween-80,静脉注射多用乳化性能好且安全可靠的天然表面活性剂磷脂类和人工合成的泊洛萨姆(Poloxamar188)[4]。

1.4 助表面活性剂

纳米乳多选短链醇和中链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如乙醇,1,2-丙二醇,丙三醇等。主要作用:调节表面活性剂的HLB(亲水亲油平衡值);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其中乙醇有强的增加界面膜的柔顺性的性能,但由于其易挥发导致乳剂不稳定,临床用量受到限制故没有被广泛使用。

2 纳米乳的制备方法

纳米乳是一种非平衡体系(non-equilibrium system),通常不能自发地形成,需要借助能量,而乳化能量一般来自机械装置或者组分的化学能。处方通常由油、水、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组成,当油、乳化剂和助乳化剂被确定之后,可根据伪三元相图找出纳米乳区域来确定用量。制备纳米乳最重要的是处方组成及组分比例的确定,处方组成及比例不恰当,就不能形成纳米乳。此外,纳米乳制备工艺也很重要,它可以影响到纳米乳的粒径及其性质。纳米乳

制备方法从乳化能量的来源可分为高能乳化法和低能乳化法[5]。

2.1 高能乳化法

高能乳化法制备纳米乳可分为剪切搅拌法、高压均质机匀浆法和超声法,三者各有其优点。剪切搅拌法可很好地控制粒径,且处方组成有多种选择;高压均质机匀浆法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超声乳化法在降低粒径方面非常有效,通常采用探头超声仪,但只适合少量样品的制备,探头发热会产生铁屑并进入药液。

沈锦秋等[6]采用剪切均质工艺制备氟比洛芬酯纳米乳,与离子敏感型凝胶材料(结冷胶)混合后制得氟比洛芬酯纳米乳-原位凝胶(FBA/NE-ISG)。流变学结果显示,FBA/NE-ISG 发生胶凝后,黏度和弹性模量均有增加,胶凝能力强。透射电镜结果表明,FBA/NE-ISG中乳滴粒度分布均匀,胶凝前后无明显变化。Siah Ying Tanga等[7]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阿司匹林纳米乳,将液滴的粒径大小控制在200-300nm,多分散性指数约为0.30。该研究证明,使用低频超声法对纳米乳剂的受控生产具有相当的重要的意义。

2.2 低能乳化法

低能乳化法是利用系统的理化性质,使乳滴的分散能够自发产生。这种方法减轻了制备过程对药物的物理破坏,并通过自发机制形成更小粒径的乳滴。低能乳化法包括相变温度法(phase inversiontemperature method, PIT)和相转变法(phase inversion composition method, PIC)。Shu-Chi Chang等[8]采用相转变温度法建立一个低成本的矿物油纳米乳制备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极强的杀菌活性。该方法是利用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将水相和油相一次性混合在一起。当温度升高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上的氢键脱落,聚氧乙烯链脱水,分子疏水性增强,自发曲率变成负值,形成水性反胶束(W/O 型乳剂);当温度降低到相变温度时,表面活性剂自发地使曲率接近于零,并形成层状结构;温度再降时,表面活性剂的单分子层产生很大的正向曲率,形成细微的油性胶束(O/W 型乳剂)。文献[9]用转相法制备硫酸沙丁胺醇口服纳米乳,考察两种制备条件对纳米乳形成的影响。其处方完全相同,采用PIT法未能得到纳米乳( 在室温下进行),而PIC法从混合到加水成乳均在45℃水浴中进行。可见45℃水浴是制得此纳米乳的必要条件。对于包含中链或长链三甘油酯的混合液,一般需在40~50 ℃的条件下平衡一段时间(减小黏度),使各相充分混合完全,才能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纳米乳。

3 纳米乳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

纳米乳作为药物载体众多优点:①纳米乳液具有增溶、增敏的特点,作为一种分离分析手段同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药物分析方面亦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易于水解的药物制成油包水型纳米乳可起到保护作用。②纳米乳具有制备简单,物理稳定性好等特点,可经灭菌处理,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新型药物载体。③黏度低,注射时不会引起疼痛。④纳米乳可促进大分子水溶性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提高这些药物在体内的利用度[10]。⑤纳米乳制剂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⑥纳米乳是具有各相同性的透明液体,热力学稳定且可以滤过,易于制备和保存。⑦纳米乳的粒径小且均匀,可以提高包封于其中的药物分散度,还可以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11]。⑧纳米乳有缓释和靶向作用。⑨纳米乳也可同时包容不同脂溶性的药物,提高一些不稳定药物的稳定性[12]。由于纳米乳需要的乳化剂或多或少都有毒性,如何降低乳化剂的用量,从而降低纳米乳的毒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13]。

4 纳米乳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纳米乳粒径范围非常窄,能改善组织对药物耐受性,改善药物吸收转运,不会产生排异反应,可用作口服、经皮、注射、鼻用、眼用等药物制剂载体。

4.1 经皮给药

纳米乳能通过增加角质层脂质双层流动性、经毛囊吸收等途径有效克服角质层对药物的屏障作用。研究表明纳米乳制剂的透皮性显著高于酊剂、凝胶等剂型[14]。

文献[15]报道利多卡因制成纳米乳后表观透皮系数Kp值分别是凝胶的2.4倍及酊剂的3.2倍;透皮9h时,5%利多卡因纳米乳的累积透皮吸收量(1332.90 g·cm-2)也显著高于凝胶(549.83 g·cm-2)和酊剂(409.97g·cm-2);纳米乳体外经离体大鼠皮肤的渗透吸收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姜展等[16]以复方辣椒碱乳膏为模型药物,HLB法制备纳米乳,再制备复方辣椒碱纳米乳凝胶。体外实验显示,复方辣椒碱纳米乳凝胶在超声波的辅助作用下,释药快而持久,兼具速效与缓释的双重作用,优于普通乳剂。但药动学参数考察后发现:辣椒碱制成纳米乳经静脉注射后基本上不影响其药动学参数[17]。文献[18]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乳,并对其含量测定、理化性质和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结果发现,雷公藤多苷纳米乳的稳态渗透速率为14.454 n g·cm- 2h -1,12 h 的累积渗透量为166.267 ng·cm-2,其透皮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而雷公藤多苷饱和水溶液的透皮效果极有限,几乎难以透过皮肤,将雷公藤多苷制成纳米乳后可以显著提高其透皮效果,增加与皮肤的相容性,有助于疗效的提高。刘丽芳等[19-20]将矾冰制备成纳米乳制剂后,有较好的抑菌和促进创口愈合作用,能促进创面表皮生长因子在烫伤创面修复的早期表达,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有量效关系趋势。

4.2 粘膜给药

纳米乳可热压灭菌、滤过,药物溶解量大,又具有缓释作用,常用于眼部及鼻黏膜给药。纳米乳制剂抗菌活性优于原料药,与其改变细菌细胞膜和渗透性有关[21]。

4.2.1 眼粘膜

阳离子纳米乳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眼输送系统,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在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预防有效的治疗手段[22]。曹见敏等[23]制备的魟鱼软骨多糖眼用制剂,结果表明,该制剂稳定,对眼部组织无刺激性,证明纳米乳适合作为眼用药物的载体。文献[6]

(126.8μg·min·mL?1) 和研制的氟比洛芬酯纳米乳-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NE-ISG),其AUC0

→12h

MRT(12.3h) 分别是氟比洛芬钠滴眼液组(FB-Na)的2.9倍和2.7倍,眼部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FBA/NE-ISG 能够显著延长药物的眼表滞留时间,发挥缓释作用,提高药物的眼部生物利用度,并有效降低原形药物氟比洛芬(FB)的眼部刺激。芮亚培等[24]以红霉素原料药为主药,制备红霉素纳米乳。发现除稳定性提高外,其还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原因很可能是红霉素纳米乳的粒径小,更易于使药物附着于细菌上,并渗透进入细菌的内部干扰细菌代谢而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从这个层面上讲,若将红霉素纳米乳制成外用药物也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4.2.2 鼻粘膜

Subash C等[25]为提高疫苗的免疫应答,开发了一种水包油型纳米乳为基础的用于鼻内的灭活流感疫苗。结果表明,该W805EC纳米乳能显著提高保护流感特异性抗体反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流感疫苗。

4.3 注射给药

纳米乳在注射给药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其能显著降低血管刺激性方面。卢秀霞等[26]对辣椒碱纳米乳注射剂进行溶血性与血管刺激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0.004%辣椒碱纳米乳注射剂3 h内无溶血以及无红细胞凝集反应,按20μg/kg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无血管刺激性。说明在有效剂量下辣椒碱纳米乳注射剂安全性良好。进一步考察其药动学参数发现辣椒碱纳米乳和辣椒碱溶液,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辣椒碱制成纳米乳经静脉注射后基本上不影响其药动学参数[27]。张旭等[28]制备复方蜂胶纳米乳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复方蜂胶纳米乳透射电镜下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2.70nm,粒径分布均匀,黏度2s(每垂直流出0.4 mL所需时间)。影响因素试验显示其品质稳定。因其工艺简单、稳定性好、黏度低,有望成为疫苗佐剂的新型制剂。S. Mendes等[29]创新性的采用病灶注射纳米粒的方法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解决了静脉注射纳米粒集中在乳腺癌组织和其他实体组织,其他带药的实体组织可能直接对抗乳腺癌肿瘤组织,导致疗效的降低的问题。

青蒿琥酯静脉注射后血药浓度会迅速下降,口服不能克服肝脏的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低,患者用药次数频繁,耐受性差,药效差。青蒿琥酯注射剂是其钠盐,放置不稳定,临床使用前需要现用现配,极不方便。胡宏伟等[30]研制出青蒿琥酯纳米乳注射液能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研制的纳米乳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乳滴呈球状,平均粒径为60 nm;不同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含量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纳米乳注射液属于无毒,是一种质量稳定、安全性高的新制剂。

4.4 口服给药

纳米乳能改善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多烯紫杉醇难溶于水,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几乎为零,为了增加多烯紫杉醇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陈洁等[31]对多烯紫杉醇纳米乳处方进行了研究,同时观察了多烯紫杉醇纳米乳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多烯紫杉醇纳米乳在强光和高温条件下放置10 d,室温储存3个月,药物含量和粒径均没有显著变化,稳定性良好。多烯紫杉醇纳米乳制备简单,质量稳定,口服后可经淋巴吸收,为开发多烯紫杉醇新型口服制剂提供了依据。Fang Gao 等[32]制备了坎地沙坦酯纳米乳,解决了坎地沙坦酯肠道吸收不完全,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水溶性不佳的缺点。剂型改变后,坎地沙坦的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提高了10倍以上,显示出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Cheng Qian等[33]将β-胡萝卜素制成纳米粒,改善了胡萝卜素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不稳定等缺点。党庆等[34]以纳米乳为载体,筛选了连翘种子油纳米乳最佳处方,增加了连翘的溶解度及稳定性,降低对胃肠道及皮肤的刺激性,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具有缓释和靶向的作用,为连翘种子油提供理想的临床应用形式。文献[35]研究新型阿司匹林油包水(W/O)纳米乳抗炎和镇痛活性。结果表明,口服给药的纳米乳剂能显着降低λ-角叉菜胶注射诱导的的爪水肿,表现出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中药砒霜在祖国医学中曾被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但由于它是一种剧毒物质,其药用价值一直被其毒副作用所掩盖。纳米乳与其他缓控释剂型(如脂质体)相比,粒径较小,其穿透及滞留细胞的能力均提高,与药物水溶液相同剂量下便可提高疗效,许严伟等[36]尝试将砒霜制成纳米乳以期提高其抗肿瘤效果、降低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体外实验结果表明,砒霜纳米乳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与其水溶液相当,可明显诱导A549细胞凋亡,与化疗药物制成其他缓释制剂后在同等剂量下对肿瘤的杀伤作用降低相比,砒霜纳米乳明显显示了小粒径的穿透优势。砒霜纳米乳对小鼠Lewis肺癌皮下肿瘤的抑制效果优于等剂量水溶液,且对小鼠碳粒廓清能力及迟发性变态反应、肝脏指数,降低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无明显影响,与砒霜水溶液增大肝脏指数、降低上述免疫指标相比有明显降低毒性作用。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纳米乳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系统,尚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与探索,例如:国内虽然已有较多纳米乳方面的研究,但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个别产品上市,还需更深入的研究,如高效,低毒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研究的不断深入、扩展和制备纳米乳的新型设备,技术的不断开发[37];另外纳米乳本身是一个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其稳定性限制了纳米乳在实际中的应用。后期还需针对特定的不稳定机制改变处方或储存条件来提高其稳定性。

纳米乳为大量水溶性差、水中不稳定、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临床应用前景广阔。虽然目前广泛地应用纳米乳还受到诸多条件限制,但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纳米乳将会在不同领域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D.J.McClements. Edible nanoemulsions: fabrication, properties, and functional performance[J]. Soft Matter, 2011,7:2297–2316.

[2] M.Kumar, A.Misra, A.K.Babbar, et al. Intranasal nanoemulsion based brain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of risperidone[J]. Int. J.Pharm,2008,358(1):358285–291.

[3] D. Mou, H. Chen, D. Du, et al. Hydrogel-thickened nanoemulsion system for topical delivery of lipophilic drug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2008, 353(1-2):270–276.

[4] 崔福德. 药剂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08.

[5] 于力, 张钧寿, 周建平. 纳米乳的研究及其在制剂学领域的应用[J]. 药学进展,2005, 30 (11):491-497.

[6]沈锦秋, 甘勇, 甘莉, 等. 氟比洛芬酯眼用纳米乳-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的研究[J]. 药学学报, 2010,45(1):120?125.

[7] Siah Ying Tanga, Sivakumar Manickama,Tan Khang Weia,et al.Formulation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a novel Cremophore EL-based nanoemulsion using ultrasound cavitation[J].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2012,19(2):330–345.

[8] Shu-Chi Chang,Shang-Jie Lin,Tzu-Wen Chen,et al. A biocide-free mineral oil nanoemulsion exhibiting strong bactericidal activity against Mycobacterium immunogenum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J].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2012,70: 66–73.

[9] 毛世瑞. 硫酸沙丁胺醇油包水型口服纳米乳的制备及小肠吸收考察[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5,22(6):401-404.

[10] 李剑惠, 夏晓静, 胡英, 等. 槲皮素纳米乳载体小肠吸收动力学[J]. 中国药师, 2008,

11(2): 151-153.

[11] 杨志波, 唐雪勇, 朱明芳,等. 湿疹喷雾剂联合湿疹纳米乳膏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的临

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10(5):280-282.

[12] 李魁兴, 张钧寿, 周建平.环孢素A纳米乳输液剂的制备及含量测定[J]. 药学进展, 2008, 32(4): 173-176.

[13] 张阳德.纳米药物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63.

[14] Ming Konga, Xi Guang Chenb, Dong Keon Kweonc,et al. Investigations on skin permeation of hyaluronic acid based nanoemulsion as transdermal carrier[J].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1, 86(2):837–843.

[15] 朱晓亮, 李国锋, 曾抗, 等. 利多卡因纳米乳制备及体外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30(3):451-454.

[16] 姜展, 刘新, 林於. 复方辣椒碱超声灸疗纳米乳凝胶剂的研究[J]. 中成药,2011,33(11): 1883- 1889.

[17] 张鹏威, 苏文琴, 张莉.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家兔血浆中辣椒碱纳米乳的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J]. 中国药房, 2011,22(21):1938-1940.

[18] 舒薇, 刘继勇, 杨帝顺, 等. 雷公藤多苷纳米乳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特性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1,46(21):1651-1655.

[19] 刘丽芳, 张琳玲, 周亮, 等. 矾冰纳米乳对大鼠烫伤模型的疗效及创面EGF表达的影响[J]. 中成药,2011,33(4):574-577.

[20] 刘丽芳, 周亮, 吴爱萍, 等. 矾冰纳米乳抗炎、镇痛、止痒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0,26(5):123-125.

[21] V ijayalakshmi Ghosh, Amitava Mukherjee, Natarajan Chandrasekaran. Ultrasonic

emulsi?cation of food-grade nanoemulsion for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its bactericidal

activity[J].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2013,20(1):338–344.

[22] Tal Hagigita, Muhammad Abdulrazika, Faty V alamaneshb, et al. Ocular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delivery by cationic nanoemulsion for improved treatment of ocular neovascularization: An in-vivo study in rats and mice[J].2012, 160(2): 225–231.

[23] 曹见敏, 张蕾, 郭斌, 等. 魟鱼软骨多糖眼用纳米乳的质量评价[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48(5):157-160.

[24] 芮亚培, 欧阳五庆, 邱刚, 等. 红霉素纳米乳的制备及其药效学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6(3):59-63.

[25] Subash C. Dasa, Masato Hattaa, Peter R.Wilkera,et al. Nanoemulsion W805EC improves immune responses upon intranasal delivery of an inactivated pandemic H1N1 influenza vaccine[J]. 2012, 30(48): 6871–6877.

[26] 卢秀霞, 龙晓英, 袁飞, 等. 辣椒碱纳米乳注射剂的溶血性与血管刺激性试验[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0,26(1):77-79.

[27 ]张鹏威, 苏文琴, 张莉, 等.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家兔血浆中辣椒碱纳米乳的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J]. 中国药房, 2011,22(21):1938-1940.

[28] 张旭, 欧阳五庆, 陈建民, 等. 复方蜂胶纳米乳的制备及其品质评价[J]. 西北农业学报,2010,19(5):24-27.

[29] S. Mendes, S.R. Graziani, T.S. V itório. Uptake by breast carcinoma of a lipidic nanoemulsion after intralesional injection into the patients: A new strategy fo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J]. Gynecologic Oncology,2009,112(2):400–404.

[30]胡宏伟, 刘根新, 王婧, 等. 青蒿琥酯纳米乳注射液的研制与质量安全性评价[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29(20):1780-1782.

[31] 陈洁, 李博, 吴定伟, 等. 多烯紫杉醇纳米乳的研制和质量评价[J]. 中国药学杂志,2010, 45(7):534-538.

[32] Fang Gao, Zhiwen Zhang, Huihui Bu, et al. Nanoemulsion improves the oral absorption of candesartan cilexetil in rats: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J].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011,149(2):168–174.

[33] Cheng Qian, Eric Andrew Decker, Hang Xiao, et al. Nanoemulsion delivery systems:

In?uence of carrier oil on b-carotene bioaccessibility[J].Food Chemistry,2012,135(3):1440–1447.

[34] 党庆, 魏希颖. 连翘种子油纳米乳的制备及体外评价[J]. 药物生物技术,2011,18(2):

155-159.

[35] Siah Ying Tanga, Manickam Sivakumara, Angela Min-Hwei Ngb, et al.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activity of novel oral aspirin-loaded nanoemulsion and nano multiple emulsion formulations generated using ultrasound cavi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12,430(1-2):299-306.

[36] 许严伟, 杜钢军, 林海红, 等. 砒霜纳米乳治疗小鼠Lewis肺癌的效果初步评价[J]. 时珍国医国药, 2008,19(6):1361-1363.

[37] 陆彬. 纳米乳与亚微乳给药系统[J]. 中国药师, 2004,7(10):759-761.

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特点

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特点 一纳米材料的性能 广义地说,纳米材料是指其中任意一维的尺度小于100nm的晶体、非晶体、准晶体以及界面层结构的材料。当小粒子尺寸加入纳米量级时,其本身具有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从而使其具有奇异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化学活性、催化和超导特性,使纳米材料在各种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常材料的性能与其颗粒尺寸的关系极为密切。当晶粒尺寸减小时, 晶界相的相对体积将增加,其占整个晶体的体积比例增大,这时,晶界相对晶体整体性能的影响作用就非常显著。此外,由于界面原子排列的无序状态,界面原子键合的不饱和性能都将引起材料物理性能上的变化。研究证实,当材料晶粒尺寸小到纳米级时,表现出许多与一般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能,如高硬度、高强度和陶瓷超塑性以及特殊的比热、扩散、光学、电学、磁学、力学、烧结等性能。而这些特性主要是由其表面效应、体积效应、久保效应等引起的。由于纳米粒子有极高的表面能和扩散率,粒子间能充分接近,从而范德华力得以充分发挥,使得纳米粒子之间、纳米粒子与其他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异常激烈,这种作用提供了一系列特殊的吸附、催化、螯合、烧结等性能。 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从制备手段来分,一般可归纳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制备方法 物理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有: 粉碎法、高能球磨法[4]、惰性气体蒸发法、溅射法、等离子体法等。 粉碎法是通过机械粉碎或电火花爆炸而得到纳米级颗粒。 高能球磨法是利用球磨机的转动或振动,使硬球对原料进行强烈的撞击,研磨和搅拌,将金属或合金粉碎为纳米级颗粒。高能球磨法可以将相图上几乎不互溶的几种元素制成纳米固溶体,为发展新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惰性气体凝聚- 蒸发法是在一充满惰性气体的超高真空室中,将蒸发源加热蒸发,产生原子雾,原子雾再与惰性气体原子碰撞失去能量,骤冷后形成纳米颗粒。由于颗粒的形成是在很高的温度下完成的,因此可以得到的颗粒很细(可以小于10nm) ,而且颗粒的团、凝聚等形态特征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 溅射技术是采用高能粒子撞击靶材料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交换能量或动量,使得靶材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从靶材表面飞出后沉积到基片上形成纳米材料。常用的有阴极溅射、直流磁控溅射、射频磁控溅射、离子束溅射以及电子回旋共振辅助反应磁控溅射等技术。 等离子体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在惰性气氛或反应性气氛中

兽医常用药介绍

兽医常用药介绍 跛痛康 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阵痛与抗炎作用。解热作用类似阿司匹林,但阵痛作用较弱。其抑制丘脑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的作用较强,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的释放作用较弱,对血小板及凝血机制无影响。主要作为中小动物的解热阵痛药,用于发热,肌肉痛,关节痛和风湿症。猫禁用! 尼可刹米注射液 用于家畜体温低时的急救,体温正常或者长期不吃,精神萎靡,极度衰弱,长期使用霉变试料引发的怪病,体温底下或升高,产后褥热,无名低热,各种败血症以及卧地不起,恶露不尽,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性感冒,猪仔黄白痢,猪仔副伤寒,传染性肠胃炎,胸部及全身软组织炎症,胸部炎症时在胸肌液中的药物浓度可达一倍以上,广泛治疗脑炎,胸膜炎,链球菌引起的皮肤发红全身颤抖,怕冷,有神经症状,两耳四肢发紫的症状。 猫兔等慎用 替米考星注射液 1,喘气病,流感,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毒性肺炎,肺疫 2,重症感染,无名高热,低烧,病毒性腹泻 3,猪牛羊慢性乳房炎,阴道炎,恶露不尽,产后奶热等 氟苯尼考注射液 1,副猪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顽固性坡脚坡腿,不明原因休克型突然死亡。高烧不退,低烧反复,打堆嗜睡,流鼻涕等 2,坡腿,厌食,屎尿浓茶,成群发病 3恶性烂肠病,猪烈性高热病,流行性感冒,蓝耳病,身体及褪下等部位麻疹 4,其他如李氏杆菌,坏死杆菌,猪仔球虫病,母猪产后瘫痪和痢疾 金芩芍注射液 家禽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感染及关节,骨骼和软下组织坏死,炎症肿胀和疼痛引起的口蹄糜烂,行走不稳,坡脚,蓝耳病等 孕畜禁用 柴胡注射液 和解退热,利胆,争抢食欲,治疗发热厌食症等 博落回注射液 1,猪仔红黄白痢,黄莉,痢疾,拉稀腹泻 2,猪传染性肠胃病,流行性腹泻云南南路碧雅苑d19一单元502 3,家禽各种不明痢疾 穿心莲注射液 益气养血,健脾开胃,通络下乳,产后血亏,少乳。 土霉素注射液 用于治疗猪喘气病,传染性肺炎,猪丹毒,急性呼吸道感染,猪痢疾,仔猪黄白痢,水肿病等 猫狗内服会引起呕吐,马和骆驼慎用 盐酸大观霉素、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 鱼腥草注射液 治疗高热病,不食,发烧,关节炎,咳嗽,喘气病等 板蓝根注射液

氟苯尼考配伍禁忌

氟苯尼考配伍禁忌 氟苯尼考配伍: 和新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硫酸粘杆菌素、萝力素等配伍,疗效增强。 和氨苄西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等配伍,疗效降低。 和卡那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喹诺酮类配伍,毒性增加。 和VB12配伍,会抑制红细胞生成。 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 和氨苄西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等配伍,疗效增强。 和四环素,盐酸多西环素,罗红霉素,氟苯尼考等配伍,疗效降低。 氟苯尼考用量过大的副作用,氟苯尼考配伍禁忌。 遇金属阳离子,会形成不溶性络合物。 猪场须正确使用氟苯尼考——谨防中毒 氟苯尼考自研究成功以后立即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被列入国家二类新兽药,成为广大养殖生产者和兽医技术人员防治由细菌性致病因子引起的畜禽呼吸道疾病的首选药物。由于临床上泛用、乱用,造成了诸多不良后果,如中毒、药费增加、免疫抑制等等。在国外,该药很少用于猪病治疗,是否能产生不良影响,尚未见报道。但在其它动物如兔、牛、鱼应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报道很多。其实,近几年在国内不少猪场因大剂量或超大剂量使用国产氟苯尼考而发生过中毒事件。只是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已。本文结合临床经验和部分规模化猪场的用药教训,简要介绍正确使用氟苯尼考的一些方法,供同行参考。 1、氟苯尼考的药理特性 氟苯尼考为氯霉素第三代产品,由于氯霉素具有严重的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抑制等不良反应,故在食品动物生产中禁止使用。经研究证明:氯霉素化学结构中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基团是芳香环上的对位硝基。而氟苯尼考则是以CH3SO4 取代了NO2基团,使化学结构发生了改变,故用于动物体内不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日本、墨西哥和中国的十多个国家被批准使用。其特点是:抗菌谱广,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链球菌、猪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博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敏感。该药物易于吸收,在体内分布广泛,为速效、长效

三维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综述

三维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综述 摘要: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甚多。目前,制备纳米材料中最基本的原则有二:一是将大块固体分裂成纳米微粒;二是由单个基本微粒聚集,并控制聚集微粒的生长,使其维持在纳米尺寸。本文主要介绍纳米材料分类和性能,同时介绍了一些三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如水热法、溶剂热法和微乳液法。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阵列;水热法;溶剂热法;微乳液法 1.引言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物质世界认识随之也从宏观转移到了微观,也就是说从宏观的块体材料转移到了微观的纳米材料。所谓纳米材料,是材料尺寸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个维度处于纳米尺度范围的材料。如果按照维度的数量来划分,纳米材料的的种类基本可以分为四类:(1)零维,指在空间中三维都处在纳米尺度,如量子点,尺度在纳米级的颗粒等;(2)—维,指在空间中两个维度处于纳米尺度,还有一个处于宏观尺度的结构,例如纳米棒、纳米线、纳米管等;(3)二维,是指在空间中只有一个维度处于纳米尺度,其它两个维度具有宏观尺度的材料,典型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如多层膜结构、一维超晶格结构等;(4)三维,即在空间中三维都属于宏观尺度的纳米材料,如纳米花、纳米球等各种形貌[1]。 当物质进入纳米级别,其在催化、光、电和热力学等方面都出现特异性,这种现象被称为“纳米效应”。纳米材料具有普通材料所不具备的3大效应:(1)小尺寸效应——其光吸收、电磁、化学活性、催化等性质发生很大变化;(2)表面效应——在催化、吸附等方面具有常规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3)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例如纳米微粒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奇特的宏观物理特性,如高强度和高韧性,高热膨胀系数、高比热容和低熔点,异常的导电率和磁化率,极强的吸波性,高扩散性,以及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活性等[2]。 纳米科学发展前期,人们更多关注于一维纳米材料,并研究其基本性能。随着纳米科学快速发展,当今研究热点开始转向以微纳结构和纳米结构器件为方向的对纳米阵列组装体系的研究。以特定尺寸和形貌的一维纳米材料为基本单元,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在两维或三维空间内构筑纳米体系,可得到包括纳米阵

氟苯尼考质量标准

一目的:建立氟苯尼考质量标准,采购及仓库人员按此标准采购、验收,保证产品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氟苯尼考检验。 三职责:质保部对本标准执行负责。 四正文: 氟苯尼考 Fubennikao Florfenicol C12H14C l2FNO4S 358.22 本品为〔R-(R*,R*)〕-2,2-二氯-N-〔1-氟甲基-2-羟基-2-(4-甲基磺酰基)〕乙基酰胺。按无水物计算,含(C12H14C l2FNO4S)不得少于98.0%。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结晶性粉末,无臭。 本品在二甲基酰胺中极易溶解,在甲醇中溶解,在冰醋酸中略溶,在三氯甲烷中极微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本品的熔点(附录51页)为152~156℃。 比旋度去本品,精密称定,加二甲基酰胺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0mg的溶液,依法测定(附录53页),比旋度应为—16°至—19°。 【鉴别】(1)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 【检查】酸度取本品0.1g,加水20ml,振摇,滤过,依法测定(附录56页),pH值应为4.5~6.5. 氯化物取本品0.5g,加水30ml,振摇,滤过,取续滤液15ml,依法测定(附录72页),与标准氯化钠溶液5.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2%)。 氟取本品约40mg,精密称定,照氟检查法(附录74页测定),按无水物计算,含氟量不得少于4.8%。 有关物质取本品适量,用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5倍。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有杂质峰,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过0.5%,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过2.0%。 水分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附录79页第一法A)测定,含水分不得过0.5%。

纳米乳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剂学及食品工业中应用

纳米乳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剂学及食品工业中应用 摘要:纳米乳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形成粒径为10 ~100 nm,具低黏度、各向同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的透明的或半透明体系。粒径100 ~ 1000 nm 的为亚微乳。有人将二者统称为微乳。本文综述了纳米乳的各组分组成、制备工艺、及在药剂学领域和食品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关键词: 纳米乳;制备工艺;稳定性;应用;药剂学;食品工业 Progress in applications of nanocarriers and apply in Pharmaceutics and Food industry [Abstract]Nanoemulsion is organized with the oil phase, surfactant and co-surfactant which is formed by an appropriate proportion of water, particle size 10 ~ 100 nm, with a low viscosity, isotropic and thermodynamically or kinetically stable and transparent Translucent system. Particle size of 100 ~ 1000 nm is submicroemulsion. From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watch, the nanoemulsion is a transitional thing micelles and emulsion between both micelles and emulsion properties, they have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From a structural perspective, the nanoemul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oil-in-water (O / W), water-in-oil (W / O) and bi-continuous type. Nanoemulsion preparation is simple, safe,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can increase the solubility of poorly soluble drugs,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drug easily hydrolyzed,.Its slow release, targeting can improv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drug. Cyclosporine.Preparation, evaluation system, stability and in the field of pharmacy applications and micro-emulsion technology in the food industry and its progress in the text summarizes the nanoemulsion. Pointed out that the use of micro-emulsion technology to study the solubilization of nutrients in the food is a very promising development, increase in food applications of micro-emulsion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Keywords]nanoemulsion; preparation process; stability; application; Pharmaceutics; food industry 纳米乳( nanoemulsion) 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形成粒径为10 ~100 nm,具低黏度、各向同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的透明

氟苯尼考注射液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题目氟苯尼考注射液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第 1 页 共 2 页编码 制定人制定日期执行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复印份数份批准人批准日期颁发部门 分发部门 变更原因 及目的 目的:建立氟苯尼考注射液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氨茶碱的检验操作。 范围:适用于公司氟苯尼考注射液的质量检验。 责任:质量管理部经理、检验员。 内容: 执行标准:《氟苯尼考注射液质量标准》 1. 性状:取本品适量,置洁净干燥的透明玻璃容器中,目测观察。本品应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2. 鉴别: 2.1 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 检查: 3.1 颜色: 3.1.1 操作方法:取本品,与黄色4号标准比色液比较,不得更深。 3.2 水分: 3.2.1 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第一法)测定,含水分不得过2.0%。 3.3 无菌: 3.3.1 取本品,转移至200ml无菌丙二醇中,混匀,用薄膜过滤法处理后,依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3.4 装量: 3.4.1 操作方法:取本品3支;开启时注意避免损失,将内容物置于相应体积并预经标化的干燥容器内,读出每个容器内容物的装量,均应符合规定。如有1个容器装量不符合

规定,则另取3支复试,应全部符合规定。 3.5 可见异物: 3.5.1 操作方法:照可见异物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4. 含量测定: 4.1 试剂:乙腈、冰醋酸、氟苯尼考对照品、甲砜霉素对照品 4.2 仪器与用具:分析天平、高效液相色谱仪 4.3 操作方法: 4.3.1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冰醋酸(100:19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4nm。取氟苯尼考与甲砜霉素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氟苯尼考50μg与甲砜霉素30μg的混合液,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甲砜霉素峰与氟苯尼考峰的分离度应大于4.0,理论板数按氟苯尼考峰计算不低于2500。 4.3.2 测定法: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0μg 的溶液,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氟苯尼考对照品,同法测 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按无水物计算,含C 12H 14 Cl 2 FNO 4 S不得少于98.0%。 题目氟苯尼考注射液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第 2 页 共 2 页编码

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合成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1) 摘要 (1) 关键词 (1) The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of nanomaterials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引言 (1) 1纳米材料的化学制备 (2) 1.1纳米粉体的湿化学法制备 (2) 1.2纳米粉体的化学气相法制备 (2) 1.2.1气体冷凝法 (3) 1.2.2溅射法 (3) 1.2.3真空蒸镀法 (4) 1.2.4等离子体方法 (4) 1.2.5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法(LICVD) (4) 1.2.6爆炸丝方法 (5) 1.2.7燃烧合成法 (5) 1.3纳米薄膜的化学法制备 (5) 1.4纳米单相及复相材料的制备 (6) 2纳米材料的物理法制备 (7) 2.1纳米粉体(固体)的惰性气体冷凝法制备 (7) 2.2纳米粉体的高能机械球磨法制备 (7)

2.3纳米晶体非晶晶化方法制备 (8) 2.4深度塑性变形法制备纳米晶体 (9) 2.5纳米薄膜的低能团簇束沉积方法(LEBCD)制备 (9) 2.6纳米薄膜物理气相沉积技术 (9) 3纳米材料的应用展望 (10) 4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纳米材料合成与制备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纳米粉体、块体及薄膜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方法制备。从纳米材料合成和制备的角度出发,较系统的阐述了纳米材料合成与制备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气相法,液相法及固相法合成与制备纳米材料;并介绍了纳米材料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关键词纳米材料,合成,制备 The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of nanomaterials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cent years in the field of nanometer material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of some of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including nano powder, bulk and thin film materials preparati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no material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synthesis and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e preparation of nanometer materials, including gas phase, liquid phase method and solid phase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of nano materials; And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nanomaterials in the field of high-tech prospects. Keywords nano materials, synthesis, preparation 引言 纳米材料是晶粒尺寸小于100nm的单晶体或多晶体,由于晶粒细小,使其晶界上的原子数多于晶粒内部的,即产生高浓度晶界,因而使纳米材料有许多不同于一般粗晶材料的性能,如强度硬度增大、低密度、低弹性模量、高电阻低热导率等。

氟苯尼考注射液

氟苯尼考注射液 本品为氟苯尼考的灭菌溶液。含氟苯尼考(C12H14Cl2FN04S)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处方] [制法]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略粘稠的澄明液体。 [鉴别] [检查] 颜色取本品,与黄色4号标准比色液(附录60页)比较,不得更深。 无菌取本品6瓶,每瓶取5ml,加入200ml灭菌丙二醇中,混匀,用薄膜过滤法处理后,依法检查(附录76页)应符合规定。 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5页)。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24页)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0.01mol/L醋酸钠溶液-乙腈(2:1)为流动相,并用醋酸调节pH值至4.4±0.1,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氟苯尼考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氟苯尼考峰和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内标溶液的制备取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加乙腈-水(1:2)制成每1ml中含0.2mg的溶液,摇匀。 测定法取氟苯尼考对照品约5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精密加内标溶液5ml,加乙腈-水(1:2)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精密称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氟苯尼考50mg),

同法测定,同时测其相对密度,将重量换算成m1数。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功能与主治]/[作用与用途] 同氟苯尼考。 [用法与用量]/[用法与判定]肌内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猪15mg 连用两次每次间隔48小时 [注意事项] [规格]100ml:30g [贮藏] 遮光,密闭保存。 [制剂] 《进口兽药质量标准》2003年增补

药剂学-流变学基础复习指南

第七章流变学基础 学习要点 一、概述 (一)流变学 1. 定义: 流变学(rheology)是研究物质变形和流动的科学。 变形是固体的固有性质,流动是液体的固有性质。 2.研究对象: (1) 具有固体和液体两方面性质的物质。 (2) 乳剂、混悬剂、软膏、硬膏、粉体等。 (二)变形与流动 1. 变形是指对某一物体施加外力时,其内部各部分的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的过程。 2. 应力是指对固体施加外力,则固体内部存在一种与外力相对抗而使固体保持原状的单位面积上的力。 3. 流动:对液体施加外力,液体发生变形,即流动。 (三)弹性与黏性 1. 弹性是指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当解除外力后恢复原来状态的性质。 可逆性变形----弹性变形。不可逆变形----塑性变形 2. 黏性是流体在外力的作用下质点间相对运动而产生的阻力。 3. 剪切应力(S):单位液层面积上所施加的使各液层发生相对运动的外力, F S A =。 4. 剪切速度(D):液体流动时各层之间形成的速度梯度, dv D dx =。 5. 黏度:η,面积为1cm2时两液层间的内摩擦力,单位Pa·s, S D η=。

(四)黏弹性 1. 黏弹性是指物体具有黏性和弹性的双重特征,具有这样性质的物体称为黏弹体。 2. 应力松弛是指试样瞬时变形后,在不变形的情况下,试样内部的应力随时间而减小的过程,即,外形不变,内应力发生变化。 3. 蠕变是指把一定大小的应力施加于黏弹体时,物体的形变随时间而逐渐增加的现象,即,应力不变,外形发生变化。 二、流体的基本性质 图7-1 各种类型的液体流动曲线 A :牛顿流动 B :塑性流动 C :假黏性流体 D :胀性流动 E :假塑性流体,表现触变性

氟苯尼考注射液的作用

氟苯尼考注射液的作用 我们人会有生病的时候,动物们也同样会生病的,比如猪最常见的就是呼吸道疾病,鸡主要容易得巴氏杆菌疾病,动物的发病比较急,而且不容易发现,传播性很强,一旦有细菌感染一定要尽早控制和治疗,防止发生大规模的死亡,造成更大的损失,动物如果发生了细菌性感染,可以用氟苯尼考注射液来治疗,下面就介绍一下,氟苯尼考注射液的作用。 ★【药理作用】药效学氟苯尼考属于酰胺醇类广谱抗菌药,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支原体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氟苯尼考主要是一种抑菌剂,通过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体外氟苯尼考对许多微生物的抗菌活性与氯霉素、甲砜霉素相似或更强,一些因乙酰化作用对氯霉素耐药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等仍可能对氟苯尼考敏感。溶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氟苯尼考高度敏感。 药动学氟苯尼考肌内注射吸收迅速,约1小时后血液中可达到治疗浓度,1-3小时即可达峰值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达80%以上。氟苯尼考在动物体内广泛分布,能透过血脑屏障。主要原

药从尿排出,少量随粪便排出。 ★【适应症】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牛、羊、猪、犬、猫、鸡及鱼的细菌性疾病。能迅速缓解畜禽呼吸困难、咳嗽气喘、咽喉肿胀、皮肤发紫、食欲废绝、精神萎顿、高烧不退等症状。临床用于治疗: 1、猪呼吸道疾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伤寒、猪肺疫、萎缩性鼻炎、猪副嗜血杆菌病、气喘病等。 2、鸡溶血性巴氏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禽大肠杆菌病、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副鸡嗜血杆菌病等。 3、鹿、牛、马因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放线菌等病原引起的呼吸道及全身性感染。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要点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贾警(11081002) 蒙小飞(11091001) 1引言 自从1984年德国科学家Gleiter等人首次用惰性气体凝聚法成功地制得。铁纳米微粒以来,由于纳米材料有明显不同于体材料和单个分子的独特性质—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轨道效应等,以及其在电子学、光学、化工、陶瓷、生物和医药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浓厚兴趣。几十年来,对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纳米材料指其基本组成颗粒尺寸为纳米数量级,处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接区域的粒子。颗粒直径一般为1~100nm之间。颗粒可以是晶体,亦可以是非晶体。由于纳米材料具有其特殊的物理、机械、电子、磁学、光学和化学特性,可以预见,纳米材料将成为21世纪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支柱之一。 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有很多制备方法,在此只简要介绍其中几种。 2.1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材料制备的是化学方法中的较为重要的一种,它提供一种再常温常压下合成无机陶瓷、玻璃、及纳米材料的新途径。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材料的主要步骤为选择要制备的金属化合物,然后将金属化合物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然后经过溶胶-凝胶过程而固化,在经过低温处理而得到纳米粒子。 2.2热合成法 热合成法制备纳米材料是在高温高压下、水溶液中合成,在经过分离和后续处理而得到纳米粒子,水热合成法可以制备包括金属、氧化物和复合氧化物在内的产物。主要集中在陶瓷氧化物材料的制备中。 2.3有机液相合成 有机液相合成主要采用在有机溶剂中能稳定存在金属、有机化合物及某些具有特殊性质的无机化合物为反应原料,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合成纳米材料。通常这些反应物都是对水非常敏感,在水溶剂中不能稳定存在的物质。最常用的反应方式就是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回流制备。 2.4惰性气体冷凝法 惰性气体冷凝法是制备清洁界面的纳米粉体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过程是在真空蒸发室内充入低压惰性气体,然后对蒸发源采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离子体。原料气体分子与惰性气体分子碰撞失去能量,凝集形成纳米尺寸的团簇,然后骤冷。该方法制备的纳米材料纯度高,工艺过程中无其它杂质污染,反应速度快,结品组织好,但技术设备要求高。 2.5反相胶束微反应器法

猪场如何正确使用氟苯尼考

猪场如何正确使用氟苯尼考 氟苯尼考又名氟甲砜霉素,是一种化学合成的新一代动物专用氯霉素类(又称酰胺醇类)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具有抗菌活性,不与人类用药形成交叉耐药性。其特点是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好、口服或注射给药均吸收迅速,体内各脏器分布广泛,能通过血脑屏障,且与其他常用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特别是无潜在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作用,相对比较安全。 因为氯霉素毒性大,能严重抑制动物骨髓造血功能,从而引起白细胞缺乏症及血小板生成减少,或导致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并有抑制免疫作用,因此农业部2002年193号公告明确规定氯霉素禁用于所有食品动物。目前氟苯尼考已成为氯霉素禁用后的主要替代品种,在兽医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正确而合理的使用氟苯尼考,在养猪生产和临床应用上都应注意哪些事项,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 1 药理学 (1)药效学氟苯尼考化学结构与氯霉素相似,是甲砜霉素的单氟衍生物,其抗菌谱、抗菌作用、抗菌机制及适应证与氯霉素相同。 由于氯霉素苯环结构上的对位硝基被甲砜基取代,故毒副作用降低,但仍存在剂量相关的可逆性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是能与细菌70S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阻断肽酰基转移酶、抑制肽链延伸、从而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 本品属广谱速效抑菌剂,抗菌活性略优于氯霉素与甲砜霉素,耐药性与药物残留低。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支原体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优于革兰氏阳性菌,但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作用不如青霉素和四环素。对溶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引起猪肺疫)、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可引起传染性胸膜肺炎)高度敏感,对多数革兰氏阴性肠杆菌科细菌,包括副伤寒杆菌、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布氏杆菌均敏感。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有链球菌、化脓性隐秘杆菌、李氏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对钩端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有一定作用。也能顺利进入细胞内,对多种细胞内致病原也有效。对各种厌氧菌如破伤风梭菌、放线菌等也有相当作用。 另外,一般剂量的氟苯尼考具抑菌作用,高浓度时或作用于对本品高度敏感的细菌时可呈杀菌作用,细菌对本品可产生获得性耐药,其中以大肠杆菌较易产生,并与甲砜霉素表现交叉耐药。本品对绿脓杆菌、真菌及病毒等均无效。 (2)药动学猪内服吸收较完全,生物利用率高,即使在饲喂状况下,仍可吸收80%~90%。由于氟苯尼考在肝内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因此体内抗菌活性较高,比氯霉素强2.5~5倍。内服和肌注吸收迅速,血药浓度高,药物分布广泛,可渗入各种组织与体液,在内脏中也有较高浓度。可顺利通过血脑屏障,腹水、胸腔积液中也可渗入。半衰期长,有效浓度维持时间长。

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班级: XX级XX班 姓名: XXX 指导教师: XXX 职称: 完成日期: 20XX 年 X 月 XX 日

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摘要:近几年来,由于纳米材料有众多特殊性质,人们越来越关注纳米材料。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纳米材料的制备变得更加成熟。本论文讲述纳米材料的制备,以及纳米技术在将来的应用。 关键词:纳米材料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应用前景

目录 引言 (1) 1.纳米材料的物理制备方法 (1) 1.1物理粉碎法 (1) 1.2球磨法 (2) 1.3.蒸发—冷凝法 (2) 1.3.1.激光加热蒸发法 (2) 1.3.2.真空蒸发—冷凝法 (4) 1.3.3.电子束照射法 (4) 1.3.4.等离子体法 (5) 1.3.5.高频感应加热法 (5) 1.4.溅射法 (6) 2.纳米材料的化学制备方法 (7) 2.1化学沉淀法 (8) 2.2化学气相沉积法 (8) 2.3化学气相冷凝法 (10) 2.4溶胶--凝胶法 (10) 2.5水热法 (11) 3.纳米材料的其他制备方法 (12) 3.1分子束外延法 (12) 3.2静电纺丝法 (13) 4.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14) 5.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引言 纳米材料是指任一维空间尺度处于1—100nm之间的材料。它有着不同寻常的性质,如小尺寸效应可引起物理性质的突变,从而具有独特的性能;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与界面效应使其具有了一般大颗粒物不具备的性质,如对红外线、紫外线有很强的反射作用,应用到纺织品中有抗紫外线,隔热保温作用。纳米材料的这些特性使其在化工、物理、生物、医学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1[。多年以来,通过科学家们的潜心研究,使纳米材料在其制备及其应用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纳米材料将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将成为未来新工业革命的必备材料。 1.纳米材料的物理制备方法 1.1物理粉碎法 物理粉碎法就是用机械粉碎和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微粒]2[。此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得到的纳米微粒纯度不高,分布也不均匀。 图1. 机械粉碎法仪器图

BiOBr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2018年第18期广东化工 第45卷总第380期https://www.360docs.net/doc/5215000811.html, ·235 ·BiOBr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代弢1,汪露2 (1.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41;2.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Progress of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iOBr Nanomaterials Dai Tao1, Wang Lu2 (1. College of Chemistry &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Southwest Mizu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Southwest Mizu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 BiOBr nanomaterials have a unique electronic structure, a suitable band gap width and good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the preparation and modification methods of BiOBr are summariz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BiOBr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is expounded. We also described the prospect of BiOBr in photocatalysis. Keywords:BiOBr;nanomaterials;preparation and anapplication 近年来,由于环境和能源的问题不断突出,BiOBr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光催化纳米材料,对解决能源和环境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BiOBr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良好的催化活性。目前纳米BiOBr材料已采用多种方法成功制备,本文重点归纳了BiOBr纳米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以及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指导。 1 BiOBr的结构特性 BiOBr属于典型的横跨五、六、七三主族三原子复合半导体材料,它一般的结构通式是Bi l O m Br n[1]。一般来说,它的晶型属于四方氟氯铅矿(PbFCl-型)结构。Bi3+周围的O2-和Br-成反四方柱配位。对于Bi l O m Br n来说,其价带主要是通过O 2p和Br 4p态形成以及其导带主要是通过Bi 6p态形成。Bi l O m Br n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其制备条件、结构尺寸和反应环境等[2-4]。 2 BiOBr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随着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纳米材料得到进一步发展。发展了众多BiOBr纳米材料的方法。现对近年来BiOBr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进行归纳: 2.1 水解法 水解法是利用Bi3+的水解特性[5],利用BiBr3在碱性条件下合成BiOBr沉淀。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规模化生产。但获得的BiOBr纳米材料尺寸不均一,活性较差。 2.2 水热法 水热法是在密闭的容器内高压条件下合成的方法。将Bi源和Br源在反应釜内反应合成BiOBr晶体。反应时间和温度会对催化剂的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水热法可以获得结晶相对较好的BiOBr晶体。 2.3 溶剂热法 溶剂热法是水热法的发展,它与水热法的区别是使用有机溶剂。Wu等人通过调控溶剂乙醇和水的体积比合成出了9 nm厚的BiOBr薄片[6],当溶剂热反应温度为333 K,溶剂为纯水溶液时,得到约32 nm厚,当反应溶剂变为乙醇:水=4:3时,BiOBr纳米片的厚度变为9 nm左右,并且形貌均匀分布,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结晶性。乙二醇,甘油和甘露醇等也常用作溶剂制备BiOBr。 2.4 离子液法 离子液体是在室温下呈液态的物质,具有蒸汽压低,难挥发,热稳定性高,溶解性好等优点。与水和溶解相比,离子液体可以看成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因此利用离子液辅助溶剂合成BiOBr纳米材料,在可见光下可以有效降解污染物。 2.5 共沉淀法 采用共沉淀法可得到粒径约500 nm的BiOBr纳米催化剂,这种先调配前驱体溶液再高温处理的合成方法,易于通过调控温度处理条件来调控产物形貌。且共沉淀法制备得到的BiOBr纳米材料的催化活性是水热法制备的材料活性的5倍左右[7]。 2.6 微波超声法 通过微波辅助方法可以获得具有优异可见光降解能力的BiOBr纳米材料。Li等人通过自组装过程[8],采用一种简单的微波合成法制备了一种均匀分散的多级结构的BiOBr纳米材料,其形貌为花状结构的BiOBr材料。该材料对Cr6+在较广pH值范围内表现出优异的吸附去除能力。与其他方法相比,微波加热的反应体系由于受热更均匀体系分散更好制备得到的BiOBr粒径更为均匀因而广泛应用于无机纳米材料BiOBr的合成制备。 2.7 静电纺丝法 Veluru等人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合成的BiOBr纳米纤维[9],通过调控溶剂的粘性得到不同长度的BiOBr以及不同直径的BiOBr纳米材料。同时对茜素红表现出极高的光催化降解活性。 3 BiOBr纳米材料在光催化中的应用进展 3.1 在能源问题中的应用 3.1.1 光解水制氢 目前,氢气是一种公认的最重要的清洁的新能源。所谓的氢经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找到一种有效的实际批量生产氢气的途径。自1967年发现使用光电化学电池组成的单晶二氧化钛阳极和铂阴极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使水裂解为氢气以来,光催化水裂解反应已被广泛认为是大量获得氢气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手段。利用Cr掺杂的Bi系纳米材料有效的降低了禁带宽度,从而提升了在可见光下催化剂产氢的效率[10-12]。 3.1.2 光催化合成氨 目前氮气的固定主要是通过Haber-Bosch反应,但是严苛的反应条件(Fe基催化剂、15-25 MPa、573-823 K )使得消耗极大的其他能源并且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人们在催化合成氨领域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Zhang等人通过向BiOBr进行表面改性使得在BiOBr材料表面产生氧空位,而氧空位极大的有利于N2的吸附,进而进一步促使光固氮这一过程的发生,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固氮效率[13,14]。 3.1.3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是指模拟太阳光的光合作用将CO2转换为其他的含碳燃料,比如甲醇、甲醛以及一些其他的精细化学品[15-19]。Chai等人通过向多级结构的BiOBr纳米材料引入表面氧空缺以提高CO2向CH4的转化效率差,同时进一步的比较了不含氧空位的BiOBr纳米材料其转化产物主要为CO。 3.2 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废水所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一些抗生素类的药物和有机染料造成的废水因为具有高毒性、强致癌性等危害,对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铋系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由于具有较好的可见光响应并且能够使有机污染深度矿化而被广泛的应 [收稿日期] 2018-08-30 [作者简介] 代弢(1992-),男,博士,四川省雅安市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类贵金属催化剂的可控合成及在催化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一、前言 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被广泛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新型材料和科技领域之一。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英国化学家Thomas就使用“胶体”来描述悬浮液中直径为1nm-100nm的颗粒物。纳米材料是指任意一维的尺度小于100nm的晶体、非晶体、准晶体以及界面层结构的材料。当粒子尺寸小至纳米级时,其本身将具有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这些效应使得纳米材料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能。自1991年Iijima首次制备了碳纳米管以来,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结构无机材料因具有特殊的电、光、机械和热性质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应用纳米技术制成超细或纳米晶粒材料时,其韧性、强度、硬度大幅提高,使其在难以加工材料刀具等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使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陶瓷、纤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石油钻探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变弱的结果。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同类粗晶材料,甚至发生尺寸诱导金属——绝缘体转变(SIMIT)。利用纳米粒子的隧道量子效应和库仑堵塞效应制成的纳米电子器件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特点,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目前的常规半导体器件。 纳米巨磁电阻材料的磁电阻与外磁场间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所以也可以用作新型的磁传感材料。高分子复合纳米材料对可见光具有良好的透射率,对可见光的吸收系数比传统粗晶材料低得多,而且对红外波段的吸收系数至少比传统粗晶材料低3个数量级,磁性比FeBO3和FeF3透明体至少高1个数量级,从而在光磁系统、光磁材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一)、机械法 机械法有机械球磨法、机械粉碎法以及超重力技术。机械球磨法无需从外部

氟苯尼考注射液( 2015年版兽药典)说明书

氟苯尼考注射液说明书 【兽药名称】 通用名称:氟苯尼考注射液 商品名称: 英文名称:Florfenicol Injection 汉语拼音:Fubennikao Zhusheye 【主要成分】氟苯尼考 【性状】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作用】药效学氟苯尼考属于酰胺醇类广谱抗生素,属抑菌剂,通过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溶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氟苯尼考高度敏感。体外氟苯尼考对许多微生物的抗菌活性与甲砜霉素相似或更强,一些因乙酰化作用对酰胺醇类耐药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等仍可能对氟苯尼考敏感。 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猪、鸡、鱼的细菌性疾病,如溶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牛、猪呼吸系统疾病。沙门氏菌引起的伤寒和副伤寒,鸡霍乱、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等;鱼类巴氏杆菌、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水单胞菌、肠炎菌等引起的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肠炎、赤皮病等。 药动学氟苯尼考内服吸收迅速,约1小时后血液中可达到治疗浓度,1~3小时即可达峰值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达80%以上。氟苯尼考在动物体内广泛分布,能透过血脑屏障。主要以原形从尿排出,少量随粪便排出。 【药物相互作用】(1)大环内酯类和林可胺类与本品的作用靶点相同,均是与细菌核糖体50S 亚基结合,合用时可产生相互拮抗作用。 (2)可能会拮抗青霉素类或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杀菌活性,但尚未在动物体内得到证明。 【作用与用途】酰胺醇类抗生素。用于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感染。 【用法与用量】肌内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鸡0.2ml,猪0.15~0.2ml,每隔48小时一次,连用2次。鱼0.005~0.01ml,一日1次。 【不良反应】(1)本品高于推荐剂量使用时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 (2)有胚胎毒性,妊娠期及哺乳期家畜慎用。 【注意事项】(1)蛋鸡产蛋期禁用。 (2)疫苗接种期或免疫功能严重缺损的动物禁用。 (3)肾功能不全患畜需适当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休药期】猪14日,鸡28日,鱼375度日。 【规格】(1)5ml:0.5g (2)10ml:1g (3)100ml:10g 【包装】 【贮藏】密闭保存。 【有效期】 【批准文号】 【生产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