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数据汇总

简单的数据汇总
简单的数据汇总

简单的数据汇总

教学内容:第96-98页例1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初步学会把按小组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汇总,感受不同数据总体所蕴含的信息既有所不同,又存在关联。

2.使学生在统计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不断增强收集和运用数据的意识,积累理解和分析数据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统计需求

请一位学生说说自己几月份生日。

师:这位同学6月份生日,我猜我们班6月出生的小朋友最多。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我的想法对不对?

学生交流后,指出:要判断我的想法是否正确,不能凭感觉下结论,要用数据说话。

启发:你的生日在哪个月?全班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板书)

学生交流后,明确:第一个问题大家都能很快回答。但要回答第二个问题,就要先在全班收集数据,了解每人的出生月份,再把得到的数据加以整理。

二、指导方法,开展小组调查

引导:我们需要在全班收集数据,了解每人的出生月份。我想了解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你打算怎么收集数据?

学生讨论后,明确:为了使收集的数据准确无误,也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先把自己的出生月份写在纸上,按小组分类整理,再进行全班交流。人数比较少的时候用举手统计的方法比较方便,但是人数比较多的时候就不方便了,今天我们就用小组为单位收集数据。

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建议10-15人一组。

提出要求:按小组开展调查,看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各是多少,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有需要的可以用。

学生按小组活动后,组织讨论:你们小组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从调查的数据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三、全班汇总,引导分析数据

1.启发:我们已经完成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要想得到全班同学出生月份的数据,接下来我们又该怎么做?

指出:要想得到全班同学出生月份的数据,就要把各小组的数据进行汇总。

学生讨论后,明确:可以先汇总各组同学中1月出生的人数,再依次汇总2月、3月、4月......出生的人数。

提出要求:(投影)每一组的表格,依次汇总,并把汇总结果填在表格里。

学生汇总后,指名说说汇总后的结果。

2.提问:根据汇总结果,全班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从汇总的数据中,你还知道什么?

追问:把你们小组的数据与全班汇总结果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后,指出:各小组的数据与全班的数据是有关系的,但它们所蕴含的信息比一定完全相同。

3.提问:还可以根据其他时间来统计生日情况吗?(季度)是否需要重新统计?

明确:只要根据月份的统计表格直接计算出结果就可以了。

讨论:全班同学中,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少?比较两张表格,你又能知道什么?

指出:同样的数据,常常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不同角度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不同的信息。

提问:现在你们认为老师的想法怎么样?

4.回顾:刚才我们是如何得到结果证明老师的说法的?

板书指出: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小组、全班)、分析数据。

5.启发:如果在全校同学中调查,你会如何研究?估计得到的结果和我们班一定相同吗?

指出:根据数据作出的结论,通常都不是绝对的,因为调查的对象不同、范围不同,得到的结果都有可能不同。

四、巩固应用、丰富活动体验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介绍游戏方法: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正方体,看看正方体的六个面上是否标注了1-6这6个数,把这个正方体任意抛25次,记录每次抛出后正面朝上的数,分类整理后填在表格里。

(2)学生各自操作后讨论:你抛得25次中,哪个数朝上的次数最多?哪个数朝上的次数最少?

进一步启发:如果把全组同学的数据汇总,你估计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按小组汇总数据后,提问:汇总后的结果与你的估计是否一致?由此你还想到了什么?

(3)提出要求:把小组汇总后的数据按单双数重新分类,看看你能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重新分类后,讨论:你们小组是单数朝上的次数多。还是双数朝上的次数多?其他小组呢?你的结论是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读题后,讨论:要回答“全班同学中有哪种艺术特长生的人数最多”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要了解全班同学每人的艺术特长,分几步开展调查比较合适?

学生讨论后,明确:调查可以分三步,各人写出自己的一项艺术特长,分小组收集、整理数据,全班汇总。

(2)学生分小组活动。

(3)引导全班汇总,并围绕上面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五、回顾反思,总结收获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统计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进行数据汇总时要注意什么?由数据得出的结论有什么特点?

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一41页例1、练一练, 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日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第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学生分为4-6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想一想,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呢? 谈话:同学们:为了清楚地弄清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数据,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板书:数据的分段整理) 2:谈话:我们以前学过的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呢?请发表意见。(学生的意见可能有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 二:学习新知: 1: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1)引导:这里第一幅是简单的统计表,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 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提问: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请你们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3)交流统计表数据。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呈

现学生的统计表交流、检查,注意统计日期) 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过渡:如果更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多少,还可以制成什么?(条形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 (1)引导:现在我们来观察条形统计图,大家讨论一下: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的? 提问: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都分组成,怎样表示数据的? 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 2、指导学生完成条形统针图。 引导;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吗?那请大家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学生描图,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统计图数据。 交流:你是怎样表示最喜欢动画类节目和体育类节目人数数据的?(呈现学生的统计图交流、检查) 追问:每类数据的条形高度怎样确定? (3)小结方法。 提问: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简单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人数最多的和人数最少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认识特点。 引导:请大家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你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发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三、统计实践 1、完成“练一练”。 (1)了解要解决的向题,讨论解决办法、了解统计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利用表格分小组调查、收集数据。 活动: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简单的数据汇总》优质教案【新版】

简单的数据汇总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问:同学们,记得自己的生日在几月份吗? ××蛋糕店想做一个市场调查,想在学生生日最多的月份做一个促销活动,你能告诉××蛋糕店的老板,我们学校的学生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吗?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提问:你们刚才说的只是自己的猜测,怎样才能知道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的生日。 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把信息反馈给蛋糕店,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适时小结并揭题 二、交流共享 1.讨论收集数据方法。 (1)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要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学生分小组调查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表里。 提问: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小组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2.汇总数据。 (1)汇报交流。 分小组指派代表出示表格,并说说自己小组一共几个人,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提问:仔细观察,你们小组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和其他小组的一样吗? 引导思考:刚才我们得到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想一想,可以怎样汇总全班的数据呢?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先把每个小组的同一月份的数据相加,再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实用习题--优选.docx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姓名: __________ 1、二( 1)班开展了“读万卷书”的活动,下面是乐乐调查本班同学 喜欢哪一类图书的情况。 种类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少儿百科其他 人数181683 (1)喜欢读()类的人数最多,喜欢读()类的人数最少。 (2)二( 1)班喜欢读少儿百科这一类的有()人。 (3)我喜欢读的书是()类,喜欢读这类书的有()人。 2、文文是二( 1)班的学生,下面是他调查本班同学喜欢哪一类玩具 的情况。(每人只能选一类) 种类环类扣类绳类拼板类综合类 人数637209 (1)全班共()人。 (2)喜欢()类玩具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选择一种益智玩具来玩,选择()类玩具合适。 3、提高题。小明做了一个饮食喜好情况的调查。 爱吃菜的人数: 3 个 5。 爱吃肉的人数:比 2 个 8 多 5。 肉、菜都爱吃的人数:比 2 个 6 少 3。 根据上面信息完成下表。 种类爱吃菜的爱吃肉的肉、菜都爱吃的 人数 收集、整理数据姓名: __________ 1、下面是奇奇记录的本班同学喜欢的玩具情况。 玩具车洋娃娃机器人玩具枪√√√√√√√√√正正正ㄒ○○○○○正正 (1)把统计结果填在下表中。 玩具玩具车洋娃娃机器人玩具枪 人数 (2)喜欢()的人数最多,喜欢()的人数最少。(3)喜欢玩具车的同学比喜欢机器人的()人。 (4)假如这个班有一位同学因病没来,这位同学最有可能喜欢哪种玩 具为什么 2、下面是蓝天幼儿园大一班小朋友喜欢看的动画片情况。 每个 表示 1 个 同学。 《海绵宝宝》《猫和老鼠》《蓝猫淘气》《狮子王》 (1)喜欢看()的人数最多,有()人,喜欢看()的人数最少,有()人。 (2)如果每个表示2个同学,上面的数据应该是多少 动画片《海绵宝宝》《猫和老鼠》《蓝猫淘气》《狮子王》

简单统计分析方法总结

简单统计分析方法总结 1.连续性资料 1.1 两组独立样本比较 1.1.1 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两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t检验。 1.1.2 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1)可进行数据转换,如对数转换等,使之服从正态分布,然后 对转换后的数据采用t检验;(2)采用非参数检验,如Wilcoxon检验。 1.1.3 资料方差不齐,(1)采用Satterthwate 的t’检验;(2)采用非参数检验,如Wilcoxon检验。 1.2 两组配对样本的比较 1.2.1 两组差值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 1.2.2 两组差值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的符号配对秩和检验。 1.3 多组完全随机样本比较 1.3.1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各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完全随机的方差分析。如果检验结果为有统 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两两比较的方法有LSD检验,Bonferroni法,tukey法,Scheffe法,SNK法等。 1.3.2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各组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Kruscal-Wallis法。如果检验 结果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一般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P值,然后用成组的Wilcoxon检验。 1.4 多组随机区组样本比较 1.4.1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各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如果检验结果为有 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两两比较的方法有LSD检验,Bonferroni法,tukey法,Scheffe法,SNK法等。 1.4.2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各组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Fridman检验法。如果检验结 果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一般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P值,然后用符号配对的Wilcoxon检验。 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般来说,如果是大样本,比如各组例数大于50,可以不作正态性检验,直接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因为统计学上有中心极限定理,假定大样本是服从正态分布的。但实际过程中这一条是值得商榷的。 (2)当进行多组比较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仅比较其中的两组,而不顾其他组,这样作容易增大犯假阳性错误的概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作总的各组间的比较,如果总的来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然后才能作其中任意两组的比较,这些两两比较有特定的统计方法,如上面提到的LSD检验,Bonferroni法,tukey法,Scheffe法,SNK法等。**绝不能对其中的两组直接采用t检验,这样即使得出结果也未必正确**

简单的数据汇总教案

《简单的数据汇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教学难点:根据统计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问:同学们,记得自己的生日在几月份吗? 有个蛋糕店想做一个市场调查,想在学生生日最多的月份做一个促销活动,你能告诉这个蛋糕店的老板,我们班的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吗?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提问:你们刚才说的只是自己的猜测,怎样才能知道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班学生的生日。 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把信息反馈给蛋糕店,你觉得调查全班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适时小结并揭题。 二、交流共享 1.讨论收集数据方法。 (1)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要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提问: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小组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2.汇总数据。 (1)汇报交流。 分小组指派代表出示表格,并说说自己小组一共几个人,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提问:仔细观察,你们小组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和其他小组的一样吗? 引导思考:刚才我们得到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想一想,可以怎样汇总全班的数据呢?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先把每个小组的同一月份的数据相加,再汇总成一张表格,即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汇总表。 (2)按月份汇总。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追问:我们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3)按季度汇总。 提问:一年分成几个季度,你知道是哪几个季度?××蛋糕店还想调查每个季度中,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少。如果上面的数据按季度分类,应该怎样设计统计表?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教师将结果填入表格内。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比较多,哪个季度

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课题: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学习内容40-41 页例1、练一练、练习七第1 题 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填填、画画,逐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数据。 2.能在格子纸上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产生对统计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学习准备:课件 前置性小研究:课前调查:同学们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准备好一张练一练的记录表,让学生完成记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准备好一张练一练的记录表,让学生完成记录。)老师这儿也有一张调查记录,你能看明白吗?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张记录表中读出了哪些数据?(指名回答)你能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吗? 1.学习统计表。 (1)说一说统计表里已经有了哪些数据?是从哪里来的?还有哪几个空格要填写,这些数据到哪里寻找? (2)说一说“合计”的意思以及求合计人数的方法。 (3)学生独立填写空格里的人数。 (4)填写完整后让学生观看统计表,读其标题,明白统计表的内容,写出年月,表明统计的时间,说说人数,表述统计表里的数据。 (5)和用“正”方法记录数据,统计表在表示数据方面有什么优点? 2.学习条形统计图。老师这儿还有一幅根据统计表制作的统计图,想不想看看? (1)观察横轴,看看上有什么?(明白横轴上表示四类电视节目。) (2)观察纵轴,看看上有什么?(明白纵轴上表示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1 格表示2 人。) (3)让学生独立画图,检查他们画的直条长度是否正确,提醒他们在直条的上面写出相应的人数。 二、讨论小结:复备:从统计表里能知道些什么?从统计图里能知道些什么?统计表和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一张完整的统计表由哪几部分组成?一幅完整的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 三、巩固练习。 1.教材41 页练一练。 (1)出示导入时完成的记录表,让学生完成统计表和制作统计图。 (2)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 2.练习七第1 题。 (1)出示统计图,让学生进行观察。 (2)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看明白了些什么?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备注:(可写反思、学情记录、作业批改情况等)

简单的数据汇总教案电子版本

简单的数据汇总教案

《简单的数据汇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教学难点:根据统计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问:同学们,记得自己的生日在几月份吗? 有个蛋糕店想做一个市场调查,想在学生生日最多的月份做一个促销活动,你能告诉这个蛋糕店的老板,我们班的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吗?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提问:你们刚才说的只是自己的猜测,怎样才能知道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班学生的生日。 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把信息反馈给蛋糕店,你觉得调查全班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适时小结并揭题。 二、交流共享 1.讨论收集数据方法。 (1)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要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学生分小组调查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表

提问: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小组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2.汇总数据。 (1)汇报交流。 分小组指派代表出示表格,并说说自己小组一共几个人,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提问:仔细观察,你们小组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和其他小组的一样吗? 引导思考:刚才我们得到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想一想,可以怎样汇总全班的数据呢?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先把每个小组的同一月份的数据相加,再汇总成一张表格,即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汇总表。 (2)按月份汇总。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追问:我们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3)按季度汇总。 提问:一年分成几个季度,你知道是哪几个季度?××蛋糕店还想调查每个季度中,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少。如果上面的数据按季度分类,应该怎样设计统计表?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教师将结果填入表格内。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第六节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测量结果的最佳值、误差和不确定度的计算。然而,我们进行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数据的获得和处理,从中揭示出有关物理量的关系,或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或验证某种理论的正确性,或为以后的实验准备依据。因而,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数据处理贯穿于从获得原始数据到得出结论的整个实验过程。包括数据记录、整理、计算、作图、分析等方面涉及数据运算的处理方法。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列表法、图示法、图解法、逐差法和最小二乘线性拟合法等,下面分别予以简单讨论。 一、列表法 列表法是将实验所获得的数据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排列的数据处理方法。列表法的作用有两种:一是记录实验数据,二是能显示出物理量间的对应关系。其优点是,能对大量的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既有条不紊,又简明醒目;既有助于表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便于及时地检查和发现实验数据是否合理,减少或避免测量错误;同时,也为作图法等处理数据奠定了基础。 用列表的方法记录和处理数据是一种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要设计出一个栏目清楚、行列分明的表格,也需要在实验中不断训练,逐步掌握、熟练,并形成习惯。

一般来讲,在用列表法处理数据时,应遵从如下原则: (1)栏目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便于显示有关物理量的关系。 (2)在栏目中,应给出有关物理量的符号,并标明单位(一般不重复写在每个数据的后面)。 (3)填入表中的数字应是有效数字。 (4)必要时需要加以注释说明。 例如,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钢球直径的实验数据列表处理如下。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钢球直径的数据记录表 = ?mm ± .0 004

简单的统计表-教学设计

“简单的统计表”教学设计 石城三小一年级黄外传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8页例2及做一做,第31页第6题。【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感知简单统计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体验不同分类标准下的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由课前播放的《爸爸去哪儿》音乐谈起,引出例题例2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不同标准下的不同分类 (1)出示例2 要求:给这些人进行分组。 (2)小组交流。 要求:①小组中商量是怎么分组的。 ②数一数,每组各有多少人?把分类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3)小组展示。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板书:按男、女分: (4)我们来看看他们小组是怎样纪录的:先横着来看,第一行纪录着什么呢?用笔在纪录结果“男、女”下画一条线,第二行纪录了什么呢?竖着看,第一列纪录着男的有6人,第二列呢?(边说边画3条竖线。)看!我们画出来一个表格。为了让看表格的人知道第二行的数字表示什么,我们要在前面再加一条竖线,并在数字的前面一列写上“人数”。 2.引出课题:简单的统计表 3.学生完善记录结果,制成统计表。 4.展示不同分法。

5.(预设)还可以这样分:课件出示。 按左、右分: 6.小结经历统计过程 板书:分类----数数-----填数 7.观察2个统计表,小组交流讨论: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小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给全班同学分成两组 (1)交流要求:①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②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全班汇报。 2.完成课本p31第6题。 (1)小组合作填表,展示。 (2)观察统计表,合作完成问题。 (3)全班汇报。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 整理自己的书包,并根据里面的实物进行分类,把分类结果制成一份简单的统计表格。 板书设计简单的统计 分类-------------数数-------------填数 按男、女分: 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按大人、小孩分:

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简单统计表_学案(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简单统计表_学案(人教新课标五年 级上册)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对几个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整个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3、培养“合理推理”的思想,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你平时喜欢看什么样的书籍? 一、知识引入从刚才的谈话中,老师知道了你们喜欢的各种类型的书?为丰富我们小朋友的课余生活,最近,新华书店准备到我们官堂小学向同学们出售故事书、作文书、科技书,但新华书店的叔叔、阿姨不知道要带多少本不同的书,怕带多了卖不掉,带少了又不够,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帮助他们呢?二、知识构建(一)数据的收集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帮助新华书店的叔叔、阿姨解决这个问题吗?(1)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方案。(2)汇报交流方案。可能出现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一个一个问过来?有的提出这样不好,调查的人太多了,应该是调查一个班级,然后就可以大概地知道我们学校学生需要各种书籍的数量。 2、你准备怎样调查我们班级同学喜欢各种书的情况呢?(可以让学生通过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3、让学生统计自己班级里学生准备购买书的情况。(二)数据的整理。1、怎样把刚才统计的结果表示得更简洁、清楚?2、简单认识统计表。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统计表,请

你认识一下。3、形成统计表。准备购买的书籍故事类作文类科技类合计人数几个空白处各应填些什么?这里的合计表示什么?为了让别人看得懂这些数据,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这个表取一个名字?(四(1)班准备购买各种书籍的人数统计表)(三)数据的分析1、从上面的信息或数据你发现了什么?2、你想提出些什么意见?三、问题解决1、学校准备在“六一”节的时候,准备在苹果、香蕉、梨、橘子中选出两种大家喜欢的水果作为活动时的食物,我们班的同学能不能帮学校的总务处想一想该买哪两种水果呢?学生讨论该用怎样的方法进行统计预设:根据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组里喜欢各种水果的人数,让学生根据数据进行统计。(老师绘制好基本的格式)让学生根据统计的数据提出一些问题。2、观察一段投影,统计在一段时间内经过某路口机动车的辆数,合作完成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一共有几辆车,各种车各有多少辆(可以先放慢的速度,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统计这个路口的车辆,再加快速度让学生感到无法完成,)通过学生的讨论后合作分工来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学生仍然感到无法正确地统计出来)再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来统计的?自制表格,说一说你从这表中知道了些什么信息?你想提出一些什么问题吗?四、小结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你认为统计有什么作用?(出示课题)五、机动1、欣赏六年级学生设计的漂亮的统计表。2、我们学校在搬到新校舍后准备建一个新的停车棚,你认为建一个可以停几辆车的棚呢?

第三单元 简单的统计

第三单元简单的统计(二) 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51页、52页例题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2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看统计表时会进行一些简单分析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比较表中的百分数,知道我国农村总产值增长幅度较大,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补充所增加一栏的百分数,制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能够看表准确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合计一栏百分数计算,特别需要提醒学生;要用三年村办企业收入的合计数占三年总收入的合计数的百分比为合计栏百分比,不要把三年的百分数加起来。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用谈话法复习旧知识 我们已经学过,把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请看下面表格(下表),你能说出每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吗? 东山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收入统计表

2.通过计算复习旧知识 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计算填好相应的空格内。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自然而亲切,而且复习层次性强,从说到算,逐层加深] 3.引出新知识 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抓住新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统计表能够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由“总和”提出“百分数”,自然地过渡到对新知识的探讨]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三个年度中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做? (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 计算每个年度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比比较容易,计算出的三个百分数写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数据的简单处理》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据的简单处理》教案 夏庄镇官庄小学张志军

《数据的简单处理》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Excel公式的基本概念 2、技能目标:掌握在Excel用公式进行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迁移到信息技术 上的能力,养成利用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在Excel中用公式计算的方法及复制公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Excel中用公式计算及复制公式的应用。 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在数学上的四则运算要用到哪几个运算符号,(生答),这几种符号在Excel 中是用哪几种符号表示呢?(幻灯片呈现符号,让学生从键盘上找出这几个符号)。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在Excel 中学会用这些符号做四则运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节新课《数据的简单处理》,同时板书。(幻灯片)呈现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共同探讨 师:我们来算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学校买了20个羽毛球,每个2元,这些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生答)要求列出算式,这也是公式,在Excel 中同样也有公式,我们学习“在Excel中用公式进行计算”(板书),同时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一。 1、在Excel中用公式计算 任务一:请计算“运动会购物单”工作表中全部花费情况(幻灯片)(1)在D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3*c3”,敲回车键; (2)在D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4*c4”,敲回车键; (3)在D5单元格中输入公式“()”,敲回车键;

(4)在D6单元格中输入公式“()”,敲回车键; (5)在D7单元格中输入公式“()”,敲回车键; 学生练习,互助合作,让学得好的同学到前面练习演示,同时强调在Excel 中公式要先输入“=”。同时指正一些可能发生的别的错误。 练一练:完成“运动会购物单”工作表D8单元格中总额的计算(幻灯片)提示:可以看到:输入公式时,当前单元格先显示公式。 练一练:利用编辑栏修改公式(幻灯片) (1)选定D8单元格(同学们会看到编辑栏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2)把编辑栏里的D7删除,敲回车键,你会看到结果发生变化 (3)把D6中的数据删除,在编辑栏里用公式重新计算它的结果。 最后选一学生到前面练习演示。 试一试,你学会了吗?(幻灯片) 打开体育用品购买清单,算出全部花费情况。 导入:同学们,在前面用公式的计算过程中,如果有特别多的数据,我们逐条去计算,同学们说累不累,那么在Excel 中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更快的方法去计算呢,当然是有的: 2、复制公式 任务二:复制公式(幻灯片) (1)打开“五年级成绩统计表” (2)选定G3单元格,输入公式“=b3+c3+d3+e3+f3”,敲回车键。 (3)再次选定G3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复制”按钮。 (4)把指针移动到G4单元格上,按住左键向下拖动到G9单元格后放开,同时选定G4、G5、G6、G7、G8、G9单元格。 (5)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粘贴”按钮,G4、G5、G6、G7、G8、G9

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1课时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课本第40---41页例1、“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呈现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引导: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这里有哪几类节目,你知道些什么。 交流自己了解的项目和数据,并说明大家已经学会和认识了像这样收集、整理数据。 提问:你觉得怎样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学会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呈现例1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引导: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2)讨论: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

计数据的?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引导:你能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吗?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学生填表、描图) (1)交流统计表数据。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 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2)交流统计图数据。 交流:你是怎样表示最喜欢动画类节目和体育类节目人数数据的? 追问:每类数据的条形高度怎样确定? (3)小结方法: 提问: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2、简单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人数最多和人数最少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认识特点: 引导:请大家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你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发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二、统计实践。 1、完成“练一练” (1)了解要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法,了解统计内容和要求,学生利用表格分小组调查、收集数据。 活动: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每位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2)汇总记录的数据,引导算出全班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得出全班汇总结果。 (3)学生根据全班调查结果,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交流完成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注意标题和日期;填表、描图。 (4)引导: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2、做练习七第1题。 三、全课总结。 1、总结收获。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第六节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测量结果的最佳值、误差和不确定度的计算。然而,我们进行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数据的获得和处理,从中揭示出有关物理量的关系,或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或验证某种理论的正确性,或为以后的实验准备依据。因而,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数据处理贯穿于从获得原始数据到得出结论的整个实验过程。包括数据记录、整理、计算、作图、分析等方面涉及数据运算的处理方法。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列表法、图示法、图解法、逐差法和最小二乘线性拟合法等,下面分别予以简单讨论。 一、列表法 列表法是将实验所获得的数据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排列的数据处理方法。列表法的作用有两种:一是记录实验数据,二是能显示出物理量间的对应关系。其优点是,能对大量的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既有条不紊,又简明醒目;既有助于表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便于及时地检查和发现实验数据是否合理,减少或避免测量错

误;同时,也为作图法等处理数据奠定了基础。 用列表的方法记录和处理数据是一种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要设计出一个栏目清楚、行列分明的表格,也需要在实验中不断训练,逐步掌握、熟练,并形成习惯。 一般来讲,在用列表法处理数据时,应遵从如下原则: (1)栏目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便于显示有关物理量的关系。 (2)在栏目中,应给出有关物理量的符号,并标明单位(一般不重复写在每个数据的后面)。 (3)填入表中的数字应是有效数字。 (4)必要时需要加以注释说明。 例如,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钢球直径的实验数据列表处理如下。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钢球直径的数据记录表 ?mm = 004 .0±

SPSS简单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SPSS简单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目录 一、数据样本描述 (4) 二、要解决的问题描述 (4) 1 数据管理与软件入门部分 (4) 1.1 分类汇总 (5) 1.2 个案排秩 (5) 1.3 连续变量变分组变量 (5) 2 统计描述与统计图表部分 (5) 2.1 频数分析 (5)

2.2 描述统计分析 (5) 3 假设检验方法部分 (5) 3.1 分布类型检验 (5) 3.1.1 正态分布 (6) 3.1.2 二项分布 (6) 3.1.3 游程检验 (6) 3.2 单因素方差分析 (6) 3.3 卡方检验 (6) 3.4 相关与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 (6) 3.4.1 相关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 (6) 3.4.2 线性回归模型 (6) 4 高级阶段方法部分 (6) 三、具体步骤描述 (7) 1 数据管理与软件入门部分 (7) 1.1 分类汇总 (7) 1.2 个案排秩 (8) 1.3 连续变量变分组变量 (10) 2 统计描述与统计图表部分 (11) 2.1 频数分析 (11) 2.2 描述统计分析 (14) 3 假设检验方法部分 (16) 3.1 分布类型检验 (16)

3.1.1 正态分布 (16) 3.1.2 二项分布 (17) 3.1.3 游程检验 (18) 3.2 单因素方差分析 (22) 3.3 卡方检验 (24) 3.4 相关与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 (26) 3.4.1 相关分析 (26) 3.4.2 线性回归模型 (28) 4 高级阶段方法部分 (32) 4.1 信度 (32) 一、数据样本描述 本次分析的数据为某公司474名职工状况统计表,其中共包含11个变量,分别是:id(职工编号),gender(性别),bdate(出生日期),edcu(受教育水平程度),jobcat(职务等级),salbegin(起始工资),salary(现工资),jobtime(本单位工作经历<月>),prevexp(以前工作经历<月>),minority(民族类型),age(年龄)。通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变量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该公司职工总体状况,并分析职工受教育程度、起始工资、现工资的分布特点及相互间的关系。 二、要解决的问题描述 1 数据管理与软件入门部分

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数据处理是物理实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例如数据的记录、函数图线的描绘,从实验数据中提取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信息,验证和寻找物理规律等。本节介绍物理实验中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1列表法 将实验数据按一定规律用列表方式表达出来是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最常用的方法。表格的设计要求对应关系清楚、简单明了、有利于发现相关量之间的物理关系;此外还要求在标题栏中注明物理量名称、符号、数量级和单位等;根据需要还可以列出除原始数据以外的计算栏目和统计栏目等。最后还要求写明表格名称、主要测量仪器的型号、量程和准确度等级、有关环境条件参数如温度、湿度等。 本课程中的许多实验已列出数据表格可供参考,有一些实验的数据表格需要自己设计,表1.7—1是一个数据表格的实例,供参考。 表1.7—1数据表格实例 杨氏模量实验增减砝码时,相应的镜尺读数 2作图法

作图法可以最醒目地表达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从图线上还可以简便求出实验需要的某些结果(如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值等),读出没有进行观测的对应点(内插法),或在一定条件下从图线的延伸部分读到测量范围以外的对应点(外推法)。此外,还可以把某些复杂的函数关系,通过一定的变换用直线图表示出来。例如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与温度关系为,取对数后得到 ,若用半对数坐标纸,以lgR为纵轴,以1/T为横轴画图,则为一条直线。 要特别注意的是,实验作图不是示意图,而是用图来表达实验中得到的物理量间的关系,同 时还要反映出测量的准确程度,所以必须满足一定的作图要求。 1)作图要求 (1)作图必须用坐标纸。按需要可以选用毫米方格纸、半对数坐标纸、对数坐标纸或极坐标纸等。 (2)选坐标轴。以横轴代表自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在轴的中部注明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及其单位,单位加括号。 (3)确定坐标分度。坐标分度要保证图上观测点的坐标读数的有效数字位数与实验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例如,对于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轴上最小格的标度可与测量仪器的最小刻度相同。两轴的交点不一定从零开始,一般可取比数据最小值再小一些的整数开始标值,要尽量使图线占据图纸的大部分,不偏于一角或一边。对每个坐标轴,在相隔一定距离下用整齐的数字注明分度(参阅图1.7—1)。 (4)描点和连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用削尖的硬铅笔在图上描点,点子可用“+”、“×”、“⊙”等符号表示,符号在图上的大小应与该两物理量的不确定度大小相当。点子要清晰,不能用图线盖过点子。连线时要纵观所有数据点的变化趋势,用曲线板连出光滑而细的曲线(如系直线可用直尺),连线不能

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精品

【关键字】活动、设计、意见、情况、方法、地方、认识、问题、难点、合作、统一、发展、建立、掌握、了解、特点、位置、基础、需要、项目、重点、方式、作用、结构、反映、增强、检验、增进、分析、激发、开展、引导、指导、解决、巩固、新事物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40-41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想一想,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呢? 学生交流后提问:为了调查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型,你会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说说你的方法。 学生交流呈现自己的记录方法,教师稍作评价。 (学生的意见可能有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 2.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张丽华同学用画“正”字记录的记录表: 谈话:除了可以用画“正”字的记录表进行记录?你觉得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记录数据方法,展示之后引出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更清楚地表示数据,让学生对这两个新事物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进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统计表。 提问:这种统计表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统计表中填出的数据表示什么? 学生根据引导,从上到下观察统计表,了解统计表的各个部分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说明:完整的统计表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表示统计的什么、注明什么时候统计的,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2)要有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这里的统计项目有“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几项,还有“合计”栏;(3)表示的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 2.引导:你能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吗?请大家完成在课本上。 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简单的数据汇总

简单的数据汇总 教学内容:第96-98页例1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初步学会把按小组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汇总,感受不同数据总体所蕴含的信息既有所不同,又存在关联。 2.使学生在统计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不断增强收集和运用数据的意识,积累理解和分析数据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统计需求 请一位学生说说自己几月份生日。 师:这位同学6月份生日,我猜我们班6月出生的小朋友最多。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我的想法对不对? 学生交流后,指出:要判断我的想法是否正确,不能凭感觉下结论,要用数据说话。 启发:你的生日在哪个月?全班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板书) 学生交流后,明确:第一个问题大家都能很快回答。但要回答第二个问题,就要先在全班收集数据,了解每人的出生月份,再把得到的数据加以整理。 二、指导方法,开展小组调查 引导:我们需要在全班收集数据,了解每人的出生月份。我想了解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你打算怎么收集数据? 学生讨论后,明确:为了使收集的数据准确无误,也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先把自己的出生月份写在纸上,按小组分类整理,再进行全班交流。人数比较少的时候用举手统计的方法比较方便,但是人数比较多的时候就不方便了,今天我们就用小组为单位收集数据。 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建议10-15人一组。 提出要求:按小组开展调查,看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各是多少,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有需要的可以用。

学生按小组活动后,组织讨论:你们小组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从调查的数据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三、全班汇总,引导分析数据 1.启发:我们已经完成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要想得到全班同学出生月份的数据,接下来我们又该怎么做? 指出:要想得到全班同学出生月份的数据,就要把各小组的数据进行汇总。 学生讨论后,明确:可以先汇总各组同学中1月出生的人数,再依次汇总2月、3月、4月......出生的人数。 提出要求:(投影)每一组的表格,依次汇总,并把汇总结果填在表格里。 学生汇总后,指名说说汇总后的结果。 2.提问:根据汇总结果,全班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从汇总的数据中,你还知道什么? 追问:把你们小组的数据与全班汇总结果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后,指出:各小组的数据与全班的数据是有关系的,但它们所蕴含的信息比一定完全相同。 3.提问:还可以根据其他时间来统计生日情况吗?(季度)是否需要重新统计? 明确:只要根据月份的统计表格直接计算出结果就可以了。 讨论:全班同学中,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少?比较两张表格,你又能知道什么? 指出:同样的数据,常常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不同角度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不同的信息。 提问:现在你们认为老师的想法怎么样? 4.回顾:刚才我们是如何得到结果证明老师的说法的? 板书指出: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小组、全班)、分析数据。 5.启发:如果在全校同学中调查,你会如何研究?估计得到的结果和我们班一定相同吗? 指出:根据数据作出的结论,通常都不是绝对的,因为调查的对象不同、范围不同,得到的结果都有可能不同。 四、巩固应用、丰富活动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