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基光扩散材料的制备_赵鋆冲

聚碳酸酯基光扩散材料的制备_赵鋆冲
聚碳酸酯基光扩散材料的制备_赵鋆冲

工 程 塑 料 应 用

ENGINEERING PLASTICS APPLICATION

第41卷,第5期2013年5月

V ol.41,No.5May 2013

29

doi:10.3969/j.issn.1001-3539.2013.05.006

聚碳酸酯基光扩散材料的制备

赵鋆冲,何杰,刘苏芹,王承刚,杨焕军,赵红玉,佘进娟

(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余姚所,浙江余姚 315400)

摘要:以聚碳酸酯(PC)为基材,丙烯酸类和有机硅类树脂作光扩散剂,研究不同种类、用量和粒径的光扩散剂对PC 基光扩散材料力学性能、透光率和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有机硅类光扩散剂对PC 基光扩散材料的拉伸强度基本无影响,对缺口冲击强度有一定影响。光扩散剂的粒径在一定范围内对PC 基光扩散材料的雾度有影响,粒径大的其雾度稍高。光扩散剂用量对PC 基光扩散材料的透光率和雾度影响较大,添加质量分数为0.3%的有机硅类光扩散剂C 时,PC 基光扩散材料的有效光扩散系数达到76.7%,透光率为80.8%,雾度为94.9%,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聚碳酸酯;光扩散;透光率;雾度

中图分类号:TQ3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39(2013)05-0029-05

Preparation of Light Diffusing Materials Based on Polycarbonate

Zhao Yunchong , He Jie , Liu Suqin , Wang Chengang , Yang Huanjun , Zhao Hongyu , She Jinjuan

(Yuyao Institute ,China North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 Yuyao 315400, China)

Abstract :Polycarbonate(PC) was used as matrix material ,acrylic and organosilicone resins were used as light diffusing agents ,the effect of the type ,contents and particle size of light scattering agent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ransmittance and haze of light diffusing materials based on PC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organosilicone resin has no in ? uence on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light diffusing materials based on PC and has a certain in ? uence on the notched impact strength. The light scattering agent particle size has a certain in ? uence on the haze in a certain range, large light scattering agent particle size results in a higher haze. The light scattering agent contents have great in ? uence on the transmittance and haze ,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organosilicone resins C is 0.3%,the effective light scattering coef ? cient of the light diffusing materials based on PC reaches 76.7%, transmission and haze is 80.8% and 94.9% respectively ,which has good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 :polycarbonate ;light scattering ;transmittance ;haze

近年来,全球LED 产业发展迅猛,各国对LED

产业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热情。2012年5月7日,由科技部发布的《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15年,LED 照明产品占通用照明的30%,建成50个“十城万盏”试点示范城市。市场的需求和政策的支持都预示着LED 照明灯具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作为LED 照明灯具外壳材料的光扩散材料也随之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大多数新型光扩散材料采用透明的聚合物基体材料和扩散体粒子共混的方法生产。光扩散剂多采用无机粒子,包括玻璃微珠,SiO 2,TiO 2,CaCO 3,MgSiO 3,BaSO 4及硫化物ZnS ,BaS 等。这些无机粒子通常是坚硬、不规则的,加工时容易磨损加工设备,分散相的颗粒大小很难达到均匀,使聚合物基体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这些粒子对热、氧和紫

外光敏感,如果分散粒子过大还会导致材料的表面

不平[1],而且,无机粒子的加入会严重影响透光率,严重限制了无机粒子在光扩散材料中的应用。近年来,有机聚合物粒子作为光扩散剂的应用也较多,主要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聚苯乙烯[3]、硅树脂[5–6]、丙烯酸类树脂[6]、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交联共聚微球[7–8]等。

在光扩散材料中,光扩散剂的选择、用量及粒径对光扩散材料光学性能的影响最为关键,笔者选取力学性能优良、加工性能优异的聚碳酸酯(PC)作为基体材料,研究不同种类、用量和粒径的有机光扩散剂对光扩散材料的力学和光学性能的影响,为实际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联系人:赵鋆冲收稿日期:2013-03-19

工程塑料应用 2013年,第41卷,第5期30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材料

PC:德国拜耳公司;

光扩散剂A:丙烯酸类光扩散剂,市售;

光扩散剂B(平均粒径2 μm),C(平均粒径3 μm):有机硅类光扩散剂,市售;

其它助剂:市售。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同向双螺杆挤出机:CTE–35型,科倍隆(南京)机械有限公司;

注塑机:HTEF90W1型,宁波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QUANTA200型,美国FEI公司;

透光率/雾度测定仪:WGT–S 型,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万能电子拉力试验机:SHIMADZU AGS–J型,日本岛津制作所;

冲击试验机:XJJ–5型,承德试验机有限责任公司。

1.3 试样制备

将原材料在110℃下干燥12 h,按一定质量分数把光扩散剂粒子与PC混合均匀,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将粒料在110℃下干燥12 h,注塑成测试试样。

1.4 性能测试

拉伸强度按GB/T 1040.2–2006测试;

缺口冲击强度按GB/T 1043.1–2008测试;

透光率和雾度按GB/T 2410–2008测试,试样厚度为2 mm;

SEM观察:分别将光扩散剂A,B,C均匀洒在导电胶表面,喷金,用SEM观察并拍照。将试样在液氮中冷冻并脆断,在断口表面喷金,用SEM观察并拍照。

2 结果与讨论

2.1 微观形貌

相对无机光扩散剂而言,有机光扩散剂对光的吸收较少,可用于制备兼有高透光率和高雾度的光扩散材料。图1为光扩散剂及PC基光扩散材料(光扩散剂质量分数为0.5%)的SEM 照片。

由图1a、图1c、图1e可以看出,光扩散剂A,B,C均为规则的球形颗粒,但光扩散剂A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广,粒径分布范围为1~4 μm,

平均粒径为 (a)

(b)

(c) (d)

(e) (f)

a—光扩散剂A;b—PC/光扩散剂A;c—光扩散剂B;

d—PC/光扩散剂B;e—光扩散剂C;f—PC/光扩散剂C 图1 光扩散剂及PC基光扩散材料的SEM照片

2 μm;光扩散剂B的粒径大小也不均匀,粒径分布范围为1~

3 μm,平均粒径为2 μm;光扩散剂C 的粒径大小均匀,粒径分布较为集中,平均粒径为3 μm。

由图1b、图1d、图1f可以看出,光扩散剂均能均匀地分散在PC基体中,并保持原来的形状。但是,图1d和图1f中的光扩散剂与基体的接触面有空隙,试样中也存在大量的空洞,说明有机硅类光扩散剂与基体树脂的相容性较差。另外,由于试样是在280~300℃制得的,而光扩散剂在试样中均保持原有形状,说明3种光扩散剂均具有较好的耐热性。2.2 力学性能

图2为光扩散剂用量对PC基光扩散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光扩散剂质量分数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呈波动式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很小;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呈下降趋势,其变化幅度也很小。一般来说,纯PC的拉伸强度为63 MPa,加入光扩散剂后,拉伸强度在60.5~62.5 MPa间波动,变化幅度不大,说明光扩散剂对材料的拉伸强度

31赵鋆冲,等:聚碳酸酯基光扩散材料的制备

(a)

图2 光扩散剂用量对PC基光扩散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无明显影响。这是因为加入的光扩散剂较少,在材料中造成的缺陷数量相对于材料本身的缺陷数量较少,所以加入光扩散剂后材料整体的缺陷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而对材料拉伸强度影响最明显的是引起应力集中的缺陷;加入光扩散剂后,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在12~14 kJ/m2间波动,其中,随着光扩散剂A质量分数的增加,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基本不变化,而加入光扩散剂B,C的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随其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这可能是因为丙烯酸类光扩散剂与PC的相容性相比有机硅类光扩散剂与PC的相容性好一些,而PC是缺口敏感材料,所以加入有机硅类光扩散剂后材料容易出现脆性断裂,导致其缺口冲击强度下降,但是,由于加入的光扩散剂较少,所以下降幅度较小。

2.3 光学性能

评定光扩散材料的两项主要指标是透光率和雾度[9]。透光率是指透过试样的光通量和射到试样上的光通量之比,是表征透明高分子材料透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高分子材料的透光率越高,其透明性越好;雾度又称浊度,是透过试样而偏离入射光方向的散射光通量与透射光通量之比,用来衡量一种透明或半透明材料不清晰或浑浊的程度,是材料内部或表面上的不连续性或不规则性所造成的。通常用雾度的大小来表征光散射材料的光散射强弱。

(1)光扩散剂用量对试样透光率和雾度的影响。

光散射现象产生的原因[10]是媒质均匀性遭到破坏的结果,即尺寸在波长数量级的临近介质单元之间在光学性质上(如折射率)有较大差异,在入射光的作用下,它们作为次波源将辐射振幅大小不同的次波,彼此的相位也有差别。而次波相干迭加的结果,除了部分光波仍沿着几何光学规定的方向传播外,在其它方向上不能抵消,从而造成散射。因此,当入射光照射在两种折射率不同的物质的分界面时必然会发生散射。

图3为光扩散剂A对试样透光率和雾度的影

响。

图3 光扩散剂A质量分数对试样透光率和雾度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当光扩散剂A的质量分数为0.2%时,试样的透光率为88.6%,雾度为59.3%;随着光扩散剂A质量分数的增加,试样的透光率逐渐下降,雾度上升;当光扩散剂A的质量分数为0.6%时,试样的透光率为78.4%,雾度为79.3%,雾度相对较低,距离满足要求的雾度(≥90%)相差较远,需要继续增加光扩散剂A的质量分数才能满足要求。

图4为光扩散剂B对试样透光率和雾度的影

响。

图4 光扩散剂B质量分数对试样透光率和雾度的影响

由图4可以看出,当光扩散剂B的质量分数为0.2%时,试样的透光率为86.5%,雾度为73.8%;当光扩散剂B的质量分数增加到0.3%时,试样的透光率下降为73.5%,雾度上升为92.5%;

继续增加光

工程塑料应用 2013年,第41卷,第5期32

扩散剂B的质量分数,试样的透光率迅速下降,而雾度只是缓慢增加。

图5为光扩散剂C质量分数对试样透光率和

雾度的影响。

图5 光扩散剂C质量分数对试样透光率和雾度的影响

由图5可以看出,当光扩散剂C的质量分数为0.2%时,试样的透光率为83.2%,雾度为90.8%;继续增加光扩散剂C的质量分数,试样的透光率显著下降,雾度则上升;当光扩散剂C的质量分数为0.3%时,试样的透光率下降为80.8%,雾度上升为94.9%,之后继续增加光扩散剂C的质量分数,试样的雾度反而有所降低。

综上所述,当加入光扩散剂的质量分数相同时,加入光扩散剂A(丙烯酸类)的试样的透光率高于加入光扩散剂B,C(有机硅类)的试样,且前者的雾度也明显较低。这是因为有机硅类光扩散剂对光的吸收比丙烯酸类光扩散剂多。

(2)光扩散剂用量对试样有效光扩散系数的影响。

通常,用透光率×雾度表示材料的有效光扩散能力。其值越大,表示在获得高光扩散强度时,其光损失越小。可以通过改变光扩散剂的用量获得理想的透光率和雾度值,从而转化为有效光扩散系数[2]。图6为光扩散剂用量对试样有效光扩散系数的影

响。

图6 光扩散剂质量分数对试样有效光扩散系数的影响

由图6可以看出,随着光扩散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试样的有效光扩散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加入光扩散剂A的试样中,当质量分数为0.2%时,有效光扩散系数为52.5%;质量分数为0.5%时,有效光散射系数达到最大值,为63.0%;继续增加光扩散剂A的质量分数时,试样的有效光散射系数减小。加入光扩散剂B,C的试样中,当光扩散剂B,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时,有效光散射系数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8.0%,76.7%;继续增加光扩散剂的质量分数,试样的有效光散射系数迅速减小。说明有机硅类光扩散剂在较小用量下就能达到较高的有效光扩散系数,且其用量对有效光扩散系数的影响非常明显。

(3)光扩散剂粒径对试样雾度的影响。

光扩散剂粒径对试样雾度的影响如图7

所示。

图7 光扩散剂粒径对试样雾度的影响

由图7可以看出,使用光扩散剂B的材料的雾度普遍比使用光扩散剂C的低,但两者相差幅度较小。这是因为本实验采用的光扩散剂粒径均大于可见光波长,其散射效应属于Mie散射。根据Mie散射理论,将球形粒子均匀分散于基体树脂中,体系的散射强度是粒子折射率、粒径、散射角及粒子周围介质中入射光波长的函数[10]。不考虑散射角及粒子周围介质中入射光波长因素,仅考虑粒子折射率和粒径对试样光学性能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粒径越大,折光率差值越大,材料的散射强度较高。根据GB/T 2410–2008《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中的计算公式,散射强度高的材料其雾度大。光扩散剂C的粒径比光扩散剂B的粒径大,故加入光扩散剂C的试样的雾度比加入光扩散剂B的试样高,由于其粒径相差较小,其雾度相差较小。

3 结论

(1)有机硅类光扩散剂与PC基体的相容性较差,而丙烯酸类光扩散剂与PC基体相容性较好。加入有机硅类光扩散剂对PC的拉伸强度基本无影响,但对缺口冲击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33赵鋆冲,等:聚碳酸酯基光扩散材料的制备

(2)光扩散剂用量对材料的透光率和雾度的影响较大。对于丙烯酸类光扩散剂,为使材料达到一定的雾度,需增加其用量,但其具有更高的透光率;加入少量有机硅类光扩散剂就能使材料达到较高雾度,同时透光率没有明显下降。当有机硅类光扩散剂C的质量分数为0.3%时,材料的有效光扩散系数可达到76.7%,透光率为80.8%,雾度为94.9%,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3)光扩散剂的粒径在一定范围内对材料的雾度有影响,光扩散剂粒径大的材料,其雾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Work W J ,Wu Jiunchen. Particulate polymer compositions,a

method of making particulate polymer compositions,and light-

scattering thermoplastic polymer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the particulate polymers:EP,0269324 [P].1988-06-01.

[2] 杨华军,张秀菊,沈俊才,等.LED照明用聚碳酸酯基光散射材料

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1,39(1):44–47.

Yang Huajun,Zhang Xiuju,Shen Juncai,et al. Study on light scattering materials based on polycarbonate used in LED illumination[J].Engineering Plastics Application,2011,39(1):44–47.

[3] 邢华,孟庆云.室温下原位聚合制备 PMMA/PS 复合光散射材料

[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5) :6–8.

Xing Hua,Meng Qingyun. Preparation of PMMA /PS composite light scattering material by in-situ polymerization in room temperature[J].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ent,2008(5) :6–8. [4] 陆馨,辛忠.亚微米级聚苯乙烯/聚硅氧烷核壳粒子的制备及其

应用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7,19-20(1) :33-38.

Lu Xin,Xin Zhong.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ubmicron

polystyrene/polysiloxane core/shell particles[J].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2007,19–20(1):33–38.

[5] 陆馨,辛忠.微米级聚苯乙烯/聚硅氧烷核壳微球的制备、表征

及其作为光散射剂的应用[J].化工学报,2006,57(4):959–963.

Lu Xin,Xin Zhong. 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as light scattering agents of micron size polystyrene/polysiloxane core/shell microspheres[J].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China),2006,57(4):959–963.

[6] 欧阳星,陈大柱,汤皎宁.LED照明用光扩散PC的制备[J].合成

树脂及塑料,2012,29(4):21–25.

Ouyang Xing,Chen Dazhu,Tang Jiaoning. Preparation of light diffusing polycarbonate used in LED illumination[J]. China Synthetic Resin and Plastics,2012,29(4):21–25.

[7] 古屋和彦,池松龙介.光扩散性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

国,101525483[P].2008-03-04.

Furuya Kazuhiko,Ikematsu Ryusuke.Light diffusion properties of the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CN,101525483[P].2008-03-04.

[8] Tayama S,Inoue Masao. Light-scattering plastic sheets:JP,

4328148A[P].1992-11-17.

[9] 李西北,孙世彧.高散射材料的透光率和雾度[J].轻工标准与质

量,2000(4):31.

Li Xibei,Sun Shiyu. The light transmittance and haze of high scattering material [J].Standard & Quality of Light Industry,2000(4):31.

[10] 赵凯华,钟锡华.光学(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

Zhao Kaihua,Zhong Xihua. Optics(lower volumes)[M].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1984.

2012年我国塑料制品总产值近1.7万亿

我国塑料工业更大的消费市场和应用领域还在开发中。从日前举行的第27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广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2年我国塑料制品规模以上企业总产量达5781万t,工业总产值近1.7万亿元。随着塑料工业区域结构优化,塑料工业在我国发展空间巨大。

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1~2月,浙江省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服装51.2亿美元和48.8亿美元,增长30.8%和32.5%;出口鞋类、塑料制品和灯具14.3亿美元、9.4亿美元和5.3亿美元,增长48.9%,73%和49.4%,回暖明显。

目前,塑料制品加工业成为我国轻工业第一大行业,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2012年,我国塑料制品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省份已达到16个。其中广东省是我国塑料工业最重要的省份,尽管近几年行业进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时期,广东塑料工业仍连续20年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2012年,塑料制品总产量919万t,占全国比重15.9%,总产值接近4 000亿元。(中聚网)车用塑料是塑料增长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发展和汽车产量的增加,塑料在汽车上的用量不断增加,平均每辆车上塑料的用量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0~60 kg已发展到目前的150 kg左右,而且增长还在继续。我国汽车使用塑料一般不足汽车自重的10%,每辆车用改性塑料100~120 kg。

2012年,全国汽车产量1 927.18万辆,同比增长4.6%,其中乘用车产量达到近1 500万辆,同比增长7%,高于汽车总体增长速度,现阶段,改性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多见于乘用车,所以行业的增长跟踪乘用车数据更为可靠。保守预计,2013年国内汽车产量增速7%,乘用车增速在10%左右。

假设目前每辆车应用塑料0.12 t,以乘用车1 500万辆产量计算,有效市场空间近240万t,若考虑到应用比例的提高和对商用车的渗透,车用改性塑料市场容量将达到600万t以上。汽车行业是近几年塑料增长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

(慧聪网)

碳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碳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碳基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各项性能在航空航天工业、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国内外对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研究也日趋加深,本文主要从材料的性能来分析其应用及其在未来主要领域的发展趋势。 1 碳基复合材料的特点 碳纤维增强碳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C/C)是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工程材料,是以碳或石墨纤维为增强体,碳或石墨为基体复合而成的材料。碳基复合材料几乎完全是由碳元素组成,故能承受极高的温度和极大的加热速度。该材料具有极高的烧蚀热、低的烧蚀率、抗热冲击,并在超热环境下有高强度,被认为是再入环境中高性能的抗烧蚀材料。它抗热冲击和抗烧诱导能力极强,且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碳基复合材料做导弹的鼻锥时,烧蚀率低且烧蚀均匀,从而可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和命中率。碳基复合材料还具有优异的耐磨差性能和高的导热,使其在飞机、汽车刹车片和轴承等方面得到应用。 碳基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其它复合材料的优点,同时又有很多独到之处。碳基复合材料的特点如下: (1)整个系统均由碳元素构成,由于碳原子彼此间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使碳基复合材料无论在低温下还是在高温下,都有很好的稳定性。同时,碳素材料高熔点的本性,赋予了该材料优异的耐热性,可以经受住2000℃左右的高温,是目前在惰性气氛中高温力学性能最好的材料。更重要的是碳基复合材料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强度不降低,甚至比室温还高,这是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 (2)密度低(小于2.0g/cm3),仅为镍基高温合金的1/4,陶瓷材料的1/2。 (3)抗烧蚀性能良好,烧蚀均匀可以用于3000 ℃以上高温短时间烧蚀的环境中,可作为火箭发动机喷管、喉衬等材料。 (4)耐摩擦,耐磨损性能优异,其摩擦系数很小,性能稳定,是各种耐磨和摩擦部件的最佳候选材料。 (5)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与人体骨骼相当的密度和模量,在人体骨骼修复与替代材料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 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碳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包括:增强体碳纤维及其织物的选择、基体碳先驱体

光气法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与设备

光气法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与设备 化学与材料科学系 08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08150119 康颖指导老师:张少华教授 摘要:本文主要是介绍利用光气法来生产聚碳酸酯。 关键词:光气法聚碳酸酯双酚A 通用工程塑料 一、前言 聚碳酸酯结构式: 常用缩写PC(Polycarbonate)化学名:2,2-双(4- 羟基苯基)丙烷聚碳酸酯,它是一种无味、无毒、透明的无定性热塑性材料,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链一类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聚碳酸酯可分为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等几大类[1]。双酚A 型聚碳酸酯是目前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聚碳酸酯,也是发展最快的工程塑料之一[2]。本文所述聚碳酸酯即为双酚A 型聚碳酸酯。 PC(Polycarbonate)与PA(尼龙,Polyamide,聚酰胺)、POM(Polyacetal, Polyoxy Methylene,聚甲醛)、PBT(Polybutylec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改性PPO(Poly Phenylene Oxide,聚苯醚)一起被称为五大通用工程塑料。聚碳酸酯由于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尤其以耐冲击强度高而被誉为塑料之“冠”,是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性能优异、备受欢迎的主要热塑性工程塑料品种之一。聚碳酸酯是五十年代末开始发展的合成材料。聚碳酸酯树脂的可见光透过率在90﹪以上,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能力,耐蠕变,尺寸稳定性好及耐化学腐蚀性,耐热、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还有自熄、易增强阻燃性等优良性能。被广泛用于电

子电气、电动工具、交通运输、汽车、机械、仪表、建筑、信息存储、光学材料、 医疗器械、体育用品、民用制品、保安、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等领域,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也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预测我国聚碳酸酯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0.2%,至2010 年工程塑料需求 量将接近400 万t。聚碳酸酯产量年增长可能达到9%,销售量年增长将达10%[3~6]。物理性质: 密度:1.20-1.22 g/cm 线膨胀率:3.8×10 cm/cm°C;热变形温度:135°C。 化学性质: 聚碳酸酯耐弱酸,耐中性油;聚碳酸酯不耐紫外光,不耐强碱。 二、生产工艺 [7~10] 聚碳酸酯(PC)树脂生产工艺分为有溶液光气法、酯交换熔融缩聚法、界面缩聚光气法以及非光气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四种。 2.1溶液光气法 溶液光气法是以光气和双酚A为原料,在碱性水溶液和二氯甲烷(或二氯乙烷)溶剂中进行界面缩聚.得到的聚碳酸酯胶液经洗涤、沉淀、干燥、挤出造粒等工序制得聚碳酸酯产品。此工艺经济性较差,且存在环保问题,已完全淘汰。 2.2酯交换熔融缩聚法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简称酯交换法,又称本体聚合法.是一种间接光气法工艺。以苯酚为原料,经光气法反应生成碳酸二苯酯(DPC);然后在微量卤化锂或氢氧化锂等催化剂和添加剂存在下与双酚A在高温、高真空下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低聚物;再进一步缩聚制得聚碳酸酯产品。该工艺流程短,无溶剂,全封闭,无污染,生产成本略低于光气法;但产品光学性能较差.催化剂易污染。副产品酚难以去除,产品相对分子质量低,应用范围有限;再加上搅拌、传热等问题的限制,难以实现大吨位工业化生产。 2.3界面缩聚光气法

常见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

东华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教师填写: 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课程论文,是本人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注:本表格作为课程论文的首页递交,请用水笔或钢笔填写。

常见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 1 概述 纳米材料是指材料的任何至少有一个维度的尺寸小于100nm或由小于100nm的基本单元组成的材料,广义来讲,数百纳米的尺度亦可称为纳米材料。由于纳米尺寸的物质具有与宏观物质所迥异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量子限域效应,因而纳米材料具有异于普通材料的光、电、磁、热、力学、机械等性能,纳米材料的性能往往由量子力学决定。按照纳米材料的空间形态可以将其分为4类:三维尺寸均为纳米量级的纳米粒子或人造原子被称为零维纳米材料;纳米纤维为一维纳米材料;纳米膜(片、层)可以称为二维纳米材料;而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可以称为三维纳米材料。目前只有纳米粉末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如碳酸钙、氧化锌等),静电纺纳米纤维的产量能够满足实验的需求,其它纳米材料基本上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1]。 2 常见的纳米材料 2.1 零维纳米材料 指空间中三个维度的尺寸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尺度颗粒、原子团簇等。纳米球全称“原子自组装纳米球固体润滑剂”,是具有二十面体原子团簇结构的铝基合金,是一种新型纳米/非晶合金固体抗磨自修复剂,采用急冷方法制备抗磨剂粉体,在合金从液体到固体的凝固过程中,形成纳米晶/非晶的复合结构,利用粒度控制的方法对抗磨剂粉末进行超微细化处理而成。该材料具有高硬度、高强度,并具有一定的韧性等性能,在多种减摩自修复机制的综合作用下呈现优良的减摩和抗磨性能,可以起到节省燃油、修复磨损表面、增强机车动力、降低噪音、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的作用。 2.2 一维纳米材料 一维纳米材料指空间中有二维处于纳米尺度的材料,如纳米纤维、纳米棒、碳纳米管等。 静电纺纳米纤维是目前唯一一种能够连续制备纳米纤维的技术,它是利用高压电场力将纤维从导电溶液中抽拔出来,在抽拔过程中纤维被拉伸变细、溶剂挥

光扩散板的材料特点及使用范围

光扩散板的材料特点及使用范围 作者:你特照明 近几年LED平板灯随着集成吊顶行业的推广,逐步渗透到照明行业而风靡大江南北,甚至走向全球,以其超薄、超亮、均匀无频闪等显著特点而渐替代格栅照明灯具,这个趋势伴随着新产品的开发,向更广的领域扩展。LED平板灯主要使用的光扩散材料也变得炙手可热。 当前,光扩散板的材质主要有PMMA、PC、PET等,但这仅是决定扩散板使用效果优劣的判定标尺之一。综合led光源类型的不同、光源与扩散板距离的各异才是选择的基础,如果按照这样细分,加上材质和厚薄不同,扩散板搭配方案可达到数十种之多,尤其是中山这样层次复杂的市场,各种衡量标准更难统一。现阶段使用最多的就是PC 材质,至于为什么是PS材料为各大平板灯生产商的最爱,稍后逐一为你解密! PC光扩散板基础 概念:光扩散板是光线通过以PC/PMMA/PS等基材的扩散层,遇到与其折射率相异的介质(扩散粒子)时,会发生多角度、多方向的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从而达到光扩散效果,为显示照明组件提供一均匀面光源。 光扩散板产生背景:在LED照明逐渐被市场接受的过程中,关于灯罩的问题一直都困扰着灯具生产厂商。既要有高的透光率做前提,同时又要做到具有相当的光扩散率和良好的光源隐蔽性。最初所采用玻璃用来生产灯罩,玻璃的问题是易碎,而且光的扩散效果也不是很好,很难达到照明要求随即使用。后来逐渐的发展到用树脂来代替玻璃,如果单单只用透明树脂来做灯罩,虽然透光率很高,基本都能达到90%以上,但光的散射效果不够理想,光源隐蔽性能差。白板树脂,其存在着透光率过低,严重影响了LED 灯的照明。 理论基础: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的平滑界面时,一部分光被界面反射,另一部分光透过界面在另一种介质中折射。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且反射光与入射光在同一平面中法线的两侧,这就是反射定律。而折射光线则符合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位于入射光与法线的平面内,折射光与入射光在法线两侧,且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折射定律与反射定律都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它们不仅在理论研究上,也为光学技术的发展和光学产品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PC光扩散板特点 光扩散板(DF板)优点是在保证高透光率的前提下,又增加了产品的光扩散率和雾

化工领域的新材料PC聚碳酸酯PC

一、什么是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是一类分子主链中含有—[O-R-O-CO]—链节的高分子化合物及以它为基质而制得的各种材料的总称。英文名Polycarbonate, 简称PC。 二、分类.(聚碳酸酯是分子主链中含有—[O-R-O-CO]—链节的热塑性树脂。) 按分子结构中所带酯基不同分为: (1).脂肪族聚碳酸酯 (2).脂肪族聚碳酸酯 (3).脂肪-芳香族聚碳酸酯 (4).芳香族聚碳酸酯 三、性质 1.物性:密度:1.18-1.22 g/cm^3 线膨胀率:3.8×10^-5 cm/°C 热变形温度:135°C 低温-45°C 聚碳酸酯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阻燃BI级,在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性能接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聚碳酸酯的耐冲击性能好,折射率高,加工性能好,不需要添加剂就具UL94 V-0级阻

燃性能。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对聚碳酸酯价格较低,并可通过本体聚合的方法生产大型的器件。 2.化性:聚碳酸酯(PC)是碳酸的聚酯类,碳酸本身并不稳定,但其衍生物(如光气,尿素,碳酸盐,碳酸酯)都有一定的稳定性。 聚碳酸酯耐弱酸,耐弱碱,耐中性油。不耐紫外光,不耐强碱。PC 材料具有阻燃性,耐磨。抗氧化性。 PC是一种线型碳酸聚酯,分子中碳酸基团与另一些基团交替排列,这些基团可以是芳香族,可以是脂肪族,也可两者皆有。双酚A型PC是最重要的工业产品。几乎是无色的玻璃态的无定形聚合物,有很好的光学性。PC高分子量树脂有很高的韧性,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为 600~900J/m,未填充牌号的热变形温度大约为130°C ,玻璃纤维增强后可使这个数值增加10°C。PC的弯曲模量可达2400MPa以上,树脂可加工制成大的刚性制品。低于100°C 时,在负载下的蠕变率很低。PC耐水解性差,不能用于重复经受高压蒸汽的制品。 PC主要性能缺陷是耐水解稳定性不够高,对缺口敏感,耐有机化学品性,耐刮痕性较差,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中会发黄。和其他树脂一样,PC容易受某些有机溶剂的浸浊。 四、主要性能 a、机械性能: 强度高、耐疲劳性、尺寸稳定、蠕变也小(高温条件下也极少有变化); b. 耐热老化性: 增强后的UL温度指数达120~140℃(户外长期老化性也很好); c、耐溶剂性: 无应力开裂; d、对水稳定性: 高温下遇水易分解(高温高湿环境下使用需谨慎); e、电气性能: 1、绝缘性能:优良(潮湿、高温也能保持电性能稳定,是制造电子、电气零件的理想材料); 2、介电系数:3.0-3.2; 3、耐电弧性:120s;

碳纳米材料综述

碳纳米材料综述 课程:纳米材料 日期:2015年12月

碳纳米材料综述 摘要:纳米材料是一种处于纳米量级的新一代材料,具有多种奇异的特性,展现特异的光、电、磁、热、力学、机械等物理化学性能,这使得纳米技术迅速地渗透到各个研究领域,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材料学家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当前世界最热门的科学研究热点。物理学家对纳米材料感兴趣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电磁性质,化学家是因为它的化学活性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材料学家所感兴趣的是它的硬度、强度和弹性。毫无疑问,基于纳米材料的纳米科技必将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纳米材料的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碳纳米材料是最热的科学研究材料之一。 我们知道,碳元素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具有sp、sp2、sp3等多种轨道杂化特性。因此,以碳为基础的纳米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常见的石墨和金刚石,还包括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线、富勒烯和石墨烯等新型碳纳米材料。 关键词: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管富勒烯石墨烯 1.前言 从人类认识世界的精度来看,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模糊时代(工业革命之前)、毫米时代(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微米和纳米时代(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今)。自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Gleiter提出“纳米晶体材料’,的概念,随后采用人工制备首次获得纳米晶体,并对其各种物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来,纳米材料己引起世界各国科技界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纳米材料是指特征尺寸在纳米数量级(通常指1—100nm)的极细颗粒组成的固体材料。从广义上讲,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通常分为零维材料(纳米微粒),一维材料(直径为纳米量级的纤维),二维材料(厚度为纳米量级的薄膜与多层膜),以及基于上述低维材料所构成的固体。从狭义上讲,则主要包括纳米微粒及由它构成的纳米固体(体材料与微粒膜)。纳米材料的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新层次,是交叉学科跨世纪的战略科技领域[1]。 碳纳米材料主要包括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是纳米科学技术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从1985年富勒烯(Fullerene) 的出现到1991年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s) 的发现,碳纳米材料所具有的独特物理和化学性质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二十年来取得了很多的成果。2004 年Geim 研究组的报道使得石墨烯( Graphene)成为碳纳米材料新一轮的研究热点,其出现充实了碳纳米材料家族,石墨烯具有由碳原子组成的单层蜂巢状二维结构,由于它只有一个原子的厚度,可以将其视为形成其它各种维度的石墨相关结构碳材料的基本建筑块,石墨烯既可翘曲形成零维的富勒烯及卷曲形成一维的碳纳米管,亦可面对面堆积形成石墨,由于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导热和机械性能及较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在储氢材料、超级电容器、高效催化剂及纳米生物传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2]。 2.常见的碳纳米材料

光催化原理、应用

广州和风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5315531440.html,/ 光催化原理、应用及常见问题 更多有关废气处理核心技术,请百度:和风环境技术。接下来和风带领大家认识一下。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治理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其中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环境净化材料和环境净化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支持,其中,光催化材料和光催化技术占有重要的地位。TiO2是一种常用的光催化材料,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几乎可以无选择地将有机物进行氧化,不产生二次污染,对人体无害,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成为最受重视和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光催化材料。 光催化材料在紫外光或太阳光的作用下,激发价带上的电子(e-)跃迁到导带,在价带上产生相应的空穴(h+),光生空穴与光催化材料表面的水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而光生电子与光催化剂表面的氧反应,生成超氧负离子。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负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电位,可将挥发性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害的CO2和H2O,达到净化空气、分解挥发性有机物的目的。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一直持续释放自由基,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而自己不发生变化,具有长期活性。

广州和风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5315531440.html,/ 1、光催化反应原理 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负离子是除氟之外,最强的氧化剂,但是氟对人体和环境有着巨大的危害,在很多场合不再使用。 2、常温催化材料 光催化材料是一种常温催化材料,可在室温及稍高温度下进行反应(通常低于65℃)。提高光催化材料性能的途径有三个:一个是降低纳米催化材料粒子的粒径,目的在于提高光催化材料的比表面积;二是通过金属掺杂、过渡金属掺杂和非金属离子掺杂改变半导体催化剂的性质来提高光催化性能;三是通过表面修饰和敏化,改变半导体催化剂的表面的形貌和结构,而引起表面性能的优化。 3、光催化材料应用中的影响因素 湿度的影响:光催化反应中,羟基自由基来源于水,所以必须保持有一定的湿度才能持续产生羟基自由基;在闭环的光催化反应中,已经证实随着水的不断消耗,光催化性能在不断的下降。 氧分量的影响:光催化反应中,超氧负离子来源于氧,所以在21%含量的

【CN110015649A】一种碳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50021.1 (22)申请日 2019.03.29 (71)申请人 陕西科技大学 地址 710021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学园1 号 (72)发明人 王成兵 李泽宇 李政通 王伟  苏进步 凌三 王九龙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61200 代理人 徐文权 (51)Int.Cl. C01B 32/05(2017.01) F24S 70/10(2018.01) C02F 1/14(2006.01) C02F 103/0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碳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碳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照1:(1~1.5)的质量百 分计将淀粉和水进行混合,得到初步材料;步骤 2,将得到的初步材料进行(-50~-70)℃下冷冻 干燥20~50h;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进行高温碳 化制成碳泡沫基体;步骤4,将步骤3制备所得的 碳泡沫基体放入多巴胺溶液进行浸泡24~48h, 之后室温干燥,即得到多巴胺沉积碳泡沫基体; 将淀粉和水进行混合制备碳基材料,是通过面粉 样品碳化后,形成的天然多孔结构,该结构对于 界面化光热转换具备特殊意义。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CN 110015649 A 2019.07.16 C N 110015649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15649 A 1.一种碳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淀粉和水进行混合,得到初步材料,其中,淀粉和水的质量比为1:(1~1.5);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初步材料进行冷冻干燥,得到预制件;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预制件进行高温碳化制成碳泡沫基体; 步骤4,将步骤3制备所得的碳泡沫基体放入多巴胺溶液进行浸泡24~48h,之后室温干燥,即得到多巴胺沉积碳泡沫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向淀粉和水中加入酵母,其中,淀粉、酵母和水的质量比为1:1:(2~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高温碳化具体包括三种方式,三种方式分别是: 第一种,在氩气中碳化,温度为500~1000℃,时间为1~2h; 第二种,在空气中碳化,温度为300~800℃,时间为1~2h; 第三种,在真空中碳化,温度为500~1000℃,时间为1~2h。 4.一种碳基材料,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碳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基材料为三维交联网状等级孔结构,该碳基材料的比表面积为500~2300m2/g,介孔含量为30~70%,介孔孔径大小为1.7~60nm,碳基吸附材料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20°。 6.一种双微型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本体(1)、蒸发器皿(2)、导管(3)和碳基块,蒸发器皿(2)放置在外壳本体(1)的内腔中,蒸发器皿(2)通过导管(3)固定在外壳本体(1)上,导管(3)的自由端穿过外壳本体(1)将蒸发器皿(2)与海水连通;碳基块放置在蒸发器皿(2)的内腔中;所述碳基块由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碳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微型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本体(1)的外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布有三个连接件(5),每个连接件(5)上设置有一个漂浮球(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微型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盖体(6),所述盖体(6)和外壳本体(1)之间设置为分离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微型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盖体(6)铺设由疏水膜。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微型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本体(1)和盖体(6)之间、导管(3)和外壳本体(1)之间均通过丁基防水胶带封闭连接。 2

聚碳酸酯(PC)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 1、加工特性 PC是无定形材料,它的熔体粘度对温度敏感。由于PC在高温下易发生水解,制品质量对原料的含湿量很敏感,在成型前必须将原料须干燥至小于0.02%。PC 可采用注塑、挤出、吹塑、流延等分法加工,也可进行粘合、焊接和冷加工。2、注塑工艺 (1)塑料的处理 PC的吸水率较大,加工前一定要预热干燥,纯PC干燥120℃,改性PC一般用110℃温度干燥4小时以上。干燥时间不能超过10小时。一般可用对空挤出法判断干燥是否足够。再生料的使用比例可达20%。在某些情况下,可100%的使用再生料,实际份量要视制品的品质要求而定。再生料不能同时混合不同的色母粒,否则会严重损坏成品的性质。 (2)注塑机的选用 现在的PC制品由于成本及其它方面的原因,多用改性材料,特别是电工产品,还须增加防火性能,在阻燃的PC和其它塑料合金产品成型时,对注塑机塑化系统的要求是混合好、耐腐蚀,常规的塑化螺杆难以做到,在选购时,一定要预先说明。 (3)模具及浇口设计 常见模具温度为80~100℃,加玻纤为100~130℃,小型制品可用针形浇口,浇口深度应有最厚部位的70%,其它浇口有环形及长方形。浇口越大越好,以减低塑料被过度剪切而造成缺陷。排气孔的深度应小于0.03~0.06mm,流道尽量短而圆。脱模斜度一般为30′~1°左右。 (4)熔胶温度 可用对空注射法来确定加工温度高低。一般PC加工温度为270~320℃,有些改性或低分子量PC为230~270℃。 (5)注射速度 多见用偏快的注射速度成型,如打电器开关件。常见为慢速→快速成型。 (6)背压 10bar左右的背压,在没有气纹和混色情况下可适当降低。 (7)滞留时间 在高温下停留时间过长,物料会降质,放也CO2,变成黄色。勿用LDPE、POM、ABS或PA清理机筒。应用PS清理。 (8)注意事项 有的改性PC,由于回收次数太多(分子量降低)或各种成分混炼不均,易产生深褐色液体泡。 结构与性能: PC是一种无定形的热塑性塑料,由于主链由柔软的碳酸酯链与刚性的苯环相连接,使之具有许多优良的工程性能。 (1)力学性能 PC具有均衡的刚性和韧性,拉伸强度高达(6l~70)MPa。有突出的冲击强度,在一般工程塑料中居首位,抗蠕变性能优于聚酰胺和聚甲醛。 (2)热性能与聚酰胺和聚甲醛不同,PC是非结晶性塑料,但由于主链上存在苯环。使PC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软化温度分别高达150℃

碳纳米管的制备

常用的碳纳米管制备方法主要有: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碳氢气体热解法)、固相热解法、辉光放电法、气体燃烧法以及聚合反应合成法等。 电弧放电法 碳纳米管制备 电弧放电法是生产碳纳米管的主要方法。1991年日本物理学家饭岛澄男就是从电弧放电 法生产的碳纤维中首次发现碳纳米管的。电弧放电法的具体过程是:将石墨电极置于充满氦气或氩气的反应容器中,在两极之间激发出电弧,此时温度可以达到4000度左右。在 这种条件下,石墨会蒸发,生成的产物有富勒烯(C60)、无定型碳和单壁或多壁的碳纳 米管。通过控制催化剂和容器中的氢气含量,可以调节几种产物的相对产量。使用这一方法制备碳纳米管技术上比较简单,但是生成的碳纳米管与C60等产物混杂在一起,很难 得到纯度较高的碳纳米管,并且得到的往往都是多层碳纳米管,而实际研究中人们往往需要的是单层的碳纳米管。此外该方法反应消耗能量太大。有些研究人员发现,如果采用熔融的氯化锂作为阳极,可以有效地降低反应中消耗的能量,产物纯化也比较容易。 发展出了化学气相沉积法,或称为碳氢气体热解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电弧放电法的缺陷。这种方法是让气态烃通过附着有催化剂微粒的模板,在800~1200度的条件下,气态 烃可以分解生成碳纳米管。这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残余反应物为气体,可以离开反应体系,得到纯度比较高的碳纳米管,同时温度亦不需要很高,相对而言节省了能量。但是制得 的碳纳米管管径不整齐,形状不规则,并且在制备过程中必须要用到催化剂。这种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希望通过控制模板上催化剂的排列方式来控制生成的碳纳米管的结构,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激光烧蚀法 激光烧蚀法的具体过程是:在一长条石英管中间放置一根金属催化剂/石墨混合的石墨靶,该管则置于一加热炉内。当炉温升至一定温度时,将惰性气体冲入管内,并将一束激光聚焦于石墨靶上。在激光照射下生成气态碳,这些气态碳和催化剂粒子被气流从高温区带向低温区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长成CNTs。 固相热解法

几种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几种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碳基纳米材料是指分散相至少有一维小于100 nm的碳材料。分散相可以由碳原子组成,也可以由其它原子(非碳原子)组成。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碳基纳米材料有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荧光碳点及其复合材料。碳基纳米材料在硬度、耐热性、光学特性、耐辐射特性、电绝缘性、导电性、耐化学药品特性、表面与界面特性等方面都比其它材料优异,可以说碳基纳米材料几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物质所具有的特性,如最硬—最软,全吸光—全透光,绝缘体—半导体—良导体,绝热—良导热等,因此具有广泛的用途。 发展制备这些材料的新方法、新技术,研究这些材料不同的纳米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能源和生命分析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本论文工作中,以碳基纳米材料为主体,以微波水热、溶剂热等液相合成策略为手段,从探索纳米材料的结构、表面性质与其性能的关系出发,构建功能化碳基纳米材料,以满足在能源和生命分析应用中的要求。 本论文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微波辅助原位合成石墨烯/聚3,4-乙烯二氧噻吩复合物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本工作中我们报道了一个新颖的微波辅助原位合成石墨烯/聚3,4-乙烯二氧噻吩复合物的新方法。首先,石墨烯氧化物(GO)和3,4-乙烯二氧噻吩单体(EDOT)通过两者间的吸附作用形成GO/EDOT复合物。 然后,在微波加热条件下,GO表面吸附的EDOT单体被GO氧化聚合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同时GO转化为石墨烯,进而形成石墨烯/聚3,4-乙烯二氧噻吩(G/PEDOT)复合物。产物中不含过量的EDOT或GO,从而保证了复合物的纯度。 本研究还对该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技术

光扩散板

光扩散板 —光扩散板原理、特点、应用及种类 作者:健坤光学 目录 一,光扩散板原理 1,传统光扩散板 2,微结构光扩散板 二,光扩散板材料开发历程 三,光扩散板开发应用 四,光扩散种类 光扩散板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利用光线在行径途中遇到两个折射率相异的介质时,发生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物理想象,通过在PMMA、PC、PS、PP等基材基础中添加无机或有机光扩散剂、或者通过基材表面的微特征结构的阵列排列人为调整光线、使光线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反射、与散射,从而改变光的行进路线,实现入射光充分散色以此产生光学扩散的效果,光扩散板广泛应用在液晶显示、LED照明及成像显示系统中· 一,光扩散板发展背景 A,理论基础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的平滑界面时,一部分光被界面反射,另一部分光透过界面在另一种介质中折射。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且反射光与入射光在同一平面中法线的两侧,这就是反射定律。而折射光线则符合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位于入射光与法线的平面内,折射光与入射光在法线两侧,且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折射定律与反射定律都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它们不仅在理论研究上,也为光学技术的发展和光学产品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B,现实背景 在LED照明灯具逐渐被市场接受的过程中,关于LED灯具面罩的问题一直困扰灯具生产厂商,既要有高的透光率做前提,同时又要做到具有相当的光扩散率和良好的光源隐蔽性,提高灯具的效果和把LED炫目的光源变成柔和的、健康的光源是目前研发人员正在研究的方向。最初采用玻璃做灯罩,但不玻璃易碎,且光的扩散效果也不是很好,很难达到照明要求。后来逐渐发展到用树脂代替玻璃,但如果单单用透明树脂做灯罩,虽然透光率高,基本能达到90%以上,但光的扩散效果不理想,光源隐蔽性差。白色树脂,其存在透光率过低,严

材料科学基础之金属学原理扩散习题及答案

《材料结构》习题: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 1. 已知Zn在Cu中扩散时D0= 2.1×10-5m2/s,Q=171×103J/mol。试求815℃时Zn在Cu中的扩散系数。 2. 已知C在γ铁中扩散时D0=2.0×10-5m2/s,Q=140×103J/mol; γ铁中Fe自扩散时 D0=1.8×10-5m2/s,Q=270×103J/mol。试分别求出927℃时奥氏体铁中Fe的自扩散系数和碳的扩散系数。若已知1%Cr可使碳在奥氏体铁中的扩散激活能增加为Q=143×103J/mol,试求其扩散系数的变化和对比分析以上计算结果。 3. 若将铁棒置于一端渗碳的介质中,其表面碳浓度达到相应温度下奥氏体的平衡浓度C S。试求 (1)结合铁-碳相图,试分别示意绘出930℃和800℃经不同保温时间(t1

习题4答案: 1.解:根据扩散激活能公式得 3-5132017110exp() 2.110exp 1.2610m /s 8.314(815273)-???=-=??-=? ??+?? Cu Zn Q D D RT 2.解:根据扩散激活能公式得 3γ-5172027010exp() 1.810exp 3.1810m /s 8.314(927273)-???=-=??-=? ??+??Fe Q D D RT 3γ-5112014010exp() 2.010exp 1.6110m /s 8.314(927273)-???=-=??-=? ??+??C Q D D RT 已知1%Cr 可使碳在奥氏体铁中的扩散激活能增加为Q =143×103J/mol , 所以,3γ-51120143.310exp() 2.010exp 1.1610m /s 8.314(927273)-???'=-=??-=? ??+??C Q D D RT 由此可见,1%Cr 使碳在奥氏体铁中的扩散系数下降,因为Cr 是形成碳化物的元素,与碳的亲和力较大,具有降低碳原子的活度和阻碍碳原子的扩散的作用。 3.(1)参见204页。 (2)若渗碳温度低于727℃,不能达到渗碳目的。因为在727℃以下,铁为α相,而C 在α-Fe 中的溶解度非常小(最高为在727℃时为0.0218%)。 4.解:(1)在870℃下, 3γ-5122014010exp() 2.010exp 8.010m /s 8.314(870273)-???=-=??-=? ??+??C Q D D RT 在930℃下, 3γ-5112014010exp() 2.010exp 1.6710m /s 8.314(930273)-???=-=??-=? ??+??C Q D D RT (2)低碳钢渗碳的扩散方程解为 0()erf =--S S C C C C 所以,渗层厚度∝x = 所以,1122112 1 1.67101020.9h 8.010--??===?D t t D 。 (3 )根据低碳钢渗碳的扩散方程解0()erf S S C C C C =--得,

聚碳酸酯的生产及应用

聚碳酸脂的生产及应用 系(分院):××× 专业班级 : ×××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16日星期三

目录 1.前言 (2) 2.聚碳酸脂的生产工艺 (2) 2.1 溶液光气法 (2) 2.2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 (2) 2.3 界面缩聚光气法 (3) 2.4 非光气酯交换熔融缩聚法 (3) 2. 5 双酚A氧化羰基化法合成PC (3) 3.聚碳酸脂的应用 (4) 3.1用于建材行业 (4) 3.2 用于汽车制造工业 (4) 3.3 用于生产医疗器械 (4) 3.4 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5) 3.5 用于包装领域 (5) 3.6 用于电子电器领域 (5) 3.7 用于光学透镜领域 (5) 3.8 用于光盘的基础材料 (5) 4.我国聚碳酸酯的发展建议[4] (6) 4.1 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6) 4.2 加强聚碳酸酯的应用研究 (6) 4.3 合作开发非光气法 (6) 5.致谢! (7)

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论述了聚碳酸酯的各种生产工艺路线, 对其在各种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建设新的聚碳酸酯装置的建议。 关键词:聚碳酸脂,生产,应用,发展建议 1.前言 聚碳酸酯简称PC,是一种无定型、无臭、无毒、高度透明的无色或微黄色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尤其是耐冲击性优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高; 蠕变性小,尺寸稳定; 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低温性,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电性能和阻燃性,可在- 60 ~ 120 ℃下长期使用; 无明显熔点,在20 ~230 ℃呈熔融状态; 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已进入到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办公设备、包装、运动器械、医疗保健、家庭用品等领域。目前, PC 正迅速地扩展到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光盘等高新技术领域, 尤其在光盘的应用上发展更快。PC 还可与其它树脂共混形成PC 共混物或PC 合金, 改善其抗溶剂性和耐磨性较差的缺点, 使之性能更加完善, 能适应多种特定应用领域对成本和性能的要求。在五大工程塑料中, PC 树脂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2.聚碳酸脂的生产工艺 自从1956 年, 第一个工业化PC 装置投产以来, PC 工业见证了工艺进展的重大变化。 60 年代, 界面光气法、酯交换法( 熔融法) 和溶液光气法是3 个主要工艺路线。由于经济性原因,溶液法不再采用。目前工业上生产PC 绝大多数采用界面光气法工艺。近年来, 非光气熔融工艺也得到迅速发展[1]。 2.1 溶液光气法 溶液光气法是以光气和双酚A 为原料,在碱性水溶液和二氯甲烷( 或二氯乙烷) 溶剂中进行界面缩聚,得到的PC 胶液经洗涤、沉淀、干燥、挤出造粒等工序制得PC 产品。此工艺经济性较差,且存在环保问题,已完全淘汰。 2.2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 酯交换法其实也是一种间接光气法工艺。在该工艺中,酚经过光气法反应生成碳酸二苯酯,然后在卤化锂或氢氧化锂等催化剂和添加剂存在下和双酚A 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低聚物,再进一步缩聚得到聚碳酸酯产[2]品。酯交换法生产PC 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聚碳酸酯的工艺

08级应用化学王芹37号 聚碳酸酯的工艺 1 引言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是一种无色透明热塑性聚合体,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抗冲击强度、优良的热稳定性、耐蠕变性和耐寒性以及良好的电绝缘性、阻燃性,而且可抗紫外线、耐老化。目前使用的工程塑料中,PC的透明性能是最好的,可见光透过率高达90%以上。此外,PC密度低,容易加工成型,是一种性能优良,应用广泛的工程塑料。 PC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主要应用领域如下:①用作光盘材料。聚碳酸酯是光盘基材的首选材料,目前市场上90%以上的CD、VCD、DVD光盘采用聚碳酸酯作为基材。②用作建筑行业的透光板材及交通工具的车窗玻璃。如制作成PC中空阳光板、高层建筑幕墙、候车室及机场体育馆透明顶棚等。③用作电子及电器外壳等。④用作食物包装。由于PC质量轻、抗冲击、透明、耐热洗、耐高温杀毒消毒,对多种食物都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如制作成饮水桶、茶杯及婴幼儿奶瓶等。⑤用作眼镜镜片及照明灯具等。此外在汽车和建筑板材等领域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近两年国内PC消费市场已有了较大变化,电子电器及光盘虽仍为PC的最大用户,但所占比例已有所下降,PC在建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正在增加。 目前,聚碳酸酯的生产高度集中。世界最大的4家聚碳酸酯生产公司是通用电气、拜耳、陶氏化学和日本帝人,其装置能力分别占2003年世界总生产能力的34%、31%、9%和8%,4家公司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82%。除日本帝人外,亚洲企业生产能力均在6.5万吨以下。 PC的消费总量在工程塑料中仅次于聚酰胺(PA)居第二位。2005年全球总消费量已超过450万吨。今后PC的消费量将超过PA。然而,与PC消费市场火热现象呈不协调发展的是国内PC技术开发却始终处于低迷状态,目前只有上海中联化工厂、重庆长风化工厂等8家工厂建有生产装置,年总产能力约5000吨,且品级牌号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每年要从日本、韩国、美国等国进口大量产品,2005年国内进口PC及PC合金共63.48万吨,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2 生产技术概况 自1898年Einhorn通过二羟基苯在吡啶溶液中进行光气化反应,首次合成出PC之后,在PC合成工艺的发展历程中,出现过很多合成方法,如低温溶液缩聚法、高温溶液缩聚法、吡啶法、部分吡啶法、光气界面缩聚法、熔融酯交换缩聚法、固相缩聚法等等,但迄今为止,实现工业规模生产的只有光气界面缩聚法和熔融酯交换缩聚法两种工艺。目前,PC生产技术主要有溶液光气法、界面缩聚光气法、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和全非光气法,前两者统称为光气法。 2.1溶液光气法 溶液光气法的工艺路线为:光气+双酚A(BPA)→PC。以光气和双酚A为原料,在碱性水溶液和二氯甲烷(或二氯乙烷)溶剂中进行界面缩聚,得到的PC胶液经洗涤、沉淀、干燥、挤出造粒等工序制得PC产品。此工艺经济性较差,且存在环保问题,缺乏竞争力。 2.2界面缩聚光气法 界面缩聚光气法是目前工业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工艺,其与溶液光气法的主要不同在于:双酚A首

碳纳米管制备及其应用

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应用进展 10710030133 周健波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型化工材料碳纳米管的结构以及制备方法的介绍,并说明了制备纳米管方法有石墨电弧法、激光蒸发法、催化热解法等技术。同时也叙述了碳纳米管在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电磁学性能等性能的研究及其应用。 关键词:碳纳米管制备结构石墨电弧法应用 1.引言 1991年日本科学家IIJI MA发现了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 , CNT), 开辟了碳科学发展的新空间. 碳纳米管具有机械强度高、比表面大、电导率高、界面效应强等特点,以及特殊的机械、物理、化学性能,在工程材料、催化、吸附分离、储能器件电极材料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碳纳米管的结构 碳纳米管中碳原子以sp2杂化为主, 与相邻的3个碳原子相连,形成六角形网格结构,但此六角形网格结构会产生一定的弯曲, 可形成一定的sp3杂化键。 单壁碳纳米管( SW CNT )的直径在零点几纳米到几纳米之间,长度可达几十微米;多壁碳纳米管(MW CNT)的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长度可达几毫米,层与层之间保持固定的间距,与石墨的层间距相当,约为0 . 134 nm。碳纳米管同一层的碳管内原子间有很强的键合力和极高的同轴向性,可看作是轴向具有周期性的一维晶体,其晶体结构为密排六方, 被认为是理想的一维材料。 碳纳米管可看成是由石墨片层绕中心轴卷曲而成, 卷曲时石墨片层中保持不变的六边形网格与碳纳米管轴向之间可能会出现夹角即螺旋角.当螺旋角为零时, 碳纳米管中的网格不产生螺旋而不具有手性, 称之为锯齿型碳纳米管或扶手型碳纳米管;当碳纳米管中的网格产生螺旋现象而具有手性时,称为螺旋型碳纳米管。随着直径与螺旋角的不同, 碳纳米管可表现出金属性或半导体性。 3.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3.1石墨电弧法

光扩散剂的基本参数与性能关系

光扩散剂的基本参数与性能关系 1)光扩散剂的折射率须大于基体树脂材料吗? 目前在网上搜索一下,发现了相互矛盾的不同讲法及观点。有些人认为“要满足透光不透明即透光又匀光的效果,光扩散剂的光折射率要比树脂的折射率高。我们常用的不饱和树脂的光线折射率为1.544,亚克力树脂的光线折射率为1.4910。过分的高于或者低于树脂的光线折射率会造成大量的反射,影响了透光率,接近树脂折射率,会减少光散射的路径,透明度下降少,无法有效的遮蔽光源。”但日本信越有机硅的对外公开正式产品宣传中,强调“(因为)有机硅树脂球形微粉的光折射率比较低,所以光扩散效率高”。 孰对孰错,我们先从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开始分析: i)折射率的基本定义:光在真空中的相速度与光在介质中的相速度之比值。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常见几种透明树脂的折射率如下: 树脂及材料种类光折射率 KMP-590(有机硅) 1.43 PMMA 1.49 PP 1.49 ~ 1.50 LDPE 1.51 MDPE 1.52 ~ 1.53 PA(尼龙) 1.53 PET 1.58 PC(聚碳酸酯) 1.59 PS 1.59 折射率决定着材料看上去的光亮程度,较大的折射率表明在材料与空气的交界面上有更多的光线被反射。一般来说,折射率愈高,透光率愈低。 ii)光散射的基本概念: 物质中存在的不均匀团块使进入物质的光偏离入射方向而向四面八方散开,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向四面八方散开的光,就是散射光。与光的吸收一样,光的散射也会使通过物质的光的强度减弱。

当光在物质中传播时,物质中存在的不均匀性(如悬浮微粒、密度起伏)也能导致光的散射(简单地说,即光向四面八方散开)。蓝天、白云、晓霞、彩虹、雾中光,曙光的传播等等常见的自然现象中都包含着光的散射现象。 其实,添加光扩散剂制得的光扩散材料及制件,正是基于上述光的散射原理。透光与散射必须基于实际需要达到一个平衡,因此光的散射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因此对于连续介质中的不均匀成分即球形微粉的折射率(差)、球度、颗粒表面规整度、粒径大小、浓度等参数有着一定的要求与限制。因此作为光扩散剂,折射率不但要小,而且与连续相介质(即基体透明树脂)不能相差太大。因为折射率差愈大,散射作用愈强。连续相基材与非均相颗粒折射率差异过大将导致全反射发生,將光线反射回內部而无法有效导出。 2) "光扩散剂"与“消光剂”各自强调的性能有显著区别 两者的共同点是都产生光的扩散。但消光剂在产生光扩散的同時也造成了程度很高的光衰。消光剂所造成的光扩散結果是牺牲了絕大多数的光透过率,造成严重光衰。而光扩散剂所需兼具的要点在於保证一定的透光率,並非只是柔光或光衰严重的消光。 目前LED普遍使用的光扩散剂是传统的消光粉,具有相當高的光衰。 由于消光粉目前绝大多数为基于无机材质的,且微观颗粒形态结构属于多角不規則狀,造成光线无法大量穿透消光粉,或消光粉將光线不断地反向反射而严重衰減,造成产品应用受限。 消光剂可能造成光线反射而造成光扩散的現象,但同時也造成光线大量被不规则折射而產生光线被吸收的現象。在形成光扩散結果的同時,也付出了更大的光衰作为代价。 消光剂的重点是"消光", 但光扩散剂的重点是"散光", 同时不能“消光”,理论上最理想的情况是"散而不消”、"扩而不衰" 。当然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讲,即使像日本信越这些有机硅光扩散剂的领先企业也很难做到,只能是尽可能去控制、最小化光衰的程度,从而达到既透光又雾白柔和的效果。而这,恰恰是目前更高效光扩散剂研制开发中的难点和热点之一! 3)所谓的“纳米光扩散剂" 光的散射与连续相介质中不均匀相(颗粒)的尺度有着密切关系。就目前照明用可见光如LED光源(波长范围约400~ 800nm)来讲,我个人不认为光扩散剂的粒径有做到真正纳米尺度的必要。而且,纳米尺度的颗粒能否实现对可见光高效的光扩散效果之同时保证足够高的透光率及透光质量,我个人也表示怀疑。更不用提及纳米技术目前在分散及微观形态精确控制方面的局限性。 事实上,目前国际上几家大的有机光扩散剂厂家均未见有"纳米级"的介绍及宣传。一般较主流的颗粒尺度在“1.0um - 4um", 即小微米及亚微米的尺度范围,与目前的LED(照明)光源波长还是较合适的。 4)颗粒微粉的微观形态控制特别是球度很重要,这是不言而喻的。这将显著影响光的折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