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以巴拉河苗族村寨旅游开发为例

高明锦

(雷山民族中学,贵州雷山 557100)

【摘要】同一区域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出现了很多盲目性和同质性,本文针对巴拉河流域苗族村寨旅游开发的薄弱点,从加强统一规划与促销,实行特点优势的分工定位开发,打造不同特色的苗族村寨旅游产品几方面对苗族村寨旅游开发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苗族村寨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巴拉河流域苗族村寨

1.前言

从地缘性讲,巴拉河流域苗族村寨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的东南面,以凯里三棵树镇的怀恩堡村为起点,沿巴拉河向南逆流而上约40多公里,经雷山县城关至大塘乡境内。巴拉河已经和正在开发旅游的苗族村寨有南化、季刀、郎德、猫猫河、南猛、脚猛、掌坳、新桥等自然村寨,共有农户1462户,人口5569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8%以上。2004年,贵州省旅游总体规划确定的9个示范项目之一,是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点。

2、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 苗族文化旅游同质性明显

目前,苗族村寨的文化旅游的开发仅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歌舞表演为主,艺术表演团节目单一;各个苗寨村寨旅游开发表现出来的结果类似,在节目的内容安排、饮食菜谱、民族商店里销售的工艺品等几乎相同,各村寨自身特色不突出;游客来了就在村寨唱苗歌,跳苗舞,吃苗饭,再逛一下村子就结束行程的程序了,这样比较单调乏味,影响游客兴致;旅游者到达一个旅游目的地看到的与另一地方一模一样,他们只会觉得遗憾甚至后悔。或者知道其毫无区别的话,那么只要到一个苗族村寨就足够了,大有“游一个苗寨,知天下苗寨”之感,就不会再去第二个村寨。这样,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社会效益,经济价值,旅游品位没有体现出来。苗族文化旅游的同质性制约了苗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

2.2 苗族文化挖掘深度不够内容设计表现单一。

通过对游客调查了解,普遍认为最希望体验真实的苗族文化,而不是仅限于展演,要有特色。然而,这里的整个行程就是艺术表演团歌舞表演,内容设计表现单一。在旅游吸引力上是浅层的,游客对苗族文化的了解也仅为皮毛,不能了解到更深层次的苗族文化,也不利于苗族文化的传播。特色的旅游项目较少,这实质是在开发苗族文化旅游的时候,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挖掘、加工深度不够。苗族传统文化特色不明显,各村寨自身特色更无法显现出来,没有打造出具有很强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娱乐活动可参与性少

现在,民族乡村风情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看热闹似的表演节目,而希望能亲自投身其中,进行真实的民族文化活动体验。而在巴拉河流域的整个民族乡村旅游旅游活动中,参与性活动安排少,仅仅只是观看。缺乏组织游客观摩歌舞、参与联谊、参加体育竞技等活动的内容,旅游者很难亲身感受到他们对苗族文化的认知,没有形成真正的感知印象,增强不了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人文含量和文化品位。苗族文化旅游的经营变得粗放,满足不了游客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消费心理,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使该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2.4各村寨旅游收入差距较大

目前整个旅游线路缺乏各自特点鲜明的特色旅游,无法进行统一管理和促销,没有形成整体经济效应。2008年,据相关部门统计巴拉河乡村旅游区接待中外游客约45万多人次,旅游直接收入900多万元,创税近40万元。但是,仅从客人数量来看,南花苗寨客人数约14万人,占了35%,郎德苗寨客人数约13万人,占了32.5%,其他苗寨客人数量就很少了,有些苗寨一年的客人数量还不到1000人,达不到巴拉河苗族村寨旅游示范项目规划的预期目标,有的苗寨的旅游设施形同虚设,浪费了旅游资源,同时也挫伤当地苗族群众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

3、苗族村寨旅游开发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3.1实行分工定位开发,打造不同特色的旅游产品

以整体发展观念为指导,针对苗族村寨不同的特点进行合理布局系统开发,防止旅游内容雷同。寻求优势互补,推出系统苗族旅游产品和路线,形成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苗族村寨旅游系列体系,满足旅游者逐步体察和领略不同苗族村寨的不同内容。例如:怀恩堡处于巴拉河乡村旅游区的入口为巴拉河区域提供旅游综合服务;南花为苗族歌舞展示;季刀为古朴的村寨建筑结构和历史文化,看百年粮仓、听百年古歌、踏百年步道;脚猛,特色农业、特色农业观光;猫猫河-脚猛-南猛-郎德以徒步为主的旅游线路节点服务;郎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露天民俗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观苗族传统古建筑和苗族英雄杨大录故居;猫猫河,全国卫生文明村寨观光,苗族刺绣展示,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综合配套服务;掌坳,苗族铜鼓舞的发源地,铜鼓舞表演;新桥,“有超短裙苗第一村”,超短裙苗族的歌舞表演展示;另外,在雷山县城定期举行斗牛赛、斗鸟赛、斗鸡赛以及苗族飞歌、酒歌、游方歌比赛,开发斗猪赛,斗羊赛等等。让丰富的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游客流连忘返。

3.2以苗族文化为核心深挖掘,形成一个苗寨一个品牌

各苗族村寨旅游产品必须按照分工定位的特点进行保护性开发,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形成一个苗寨一个品牌。这不是一种简单开发,这就要求培育丰富鲜活的、实实在在有生命力的文化,确保旅游业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和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旅游经营从粗

放型到集约型转变,避免苗族村寨之间的盲目竞争,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猫猫河-脚猛-南猛-郎德以徒步为主的旅游线路中开发“苗族婚俗文化游活动”,把从自由恋爱的“游方”到结婚时的“偷亲”再到婚后“回娘家住”等神秘过程细致的展演出来,营造一种让游客在步行中看到苗族青年男女对唱山歌,听苗族情歌、酒歌、飞歌,载道的抒情歌声与秀丽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景象。挖掘表现出最具代表性和最典型的苗族文化,这才有真正深远的吸引力,这才是民族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所在。

3.3增加活动的参与性,提高旅游品位

要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民艺文化资源旅游内容的可参与性项目,可以把在节日里才有的活动和一些特殊礼仪添设到平常的旅游活动中来,从而增强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人文含量和文化品位。例如把吃新节、苗年节、鼓藏节的祭祖、祭桥、祭石、祭树、驱鬼、招魂等宗教活动,以及结婚、丧葬等人生礼仪活动进行旅游项目展演,安排专业人员详细讲解这些旅游活动的意义和有关神话或传说,增添旅游者的神秘感,并组织游客观摩或参加活动,使旅游者既得到了娱乐,也增加了知识,亲身体验到苗族的饮食文化、歌舞文化以及礼仪文化等,加深对苗族文化的了解,从投身活动中真正感受到苗族乡村文化旅游的快乐和魅力,留下深刻难忘的美好印象。同时参与这些项目活动也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可以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将带来更多的旅游消费,增加旅游收入。

3.4联合整体经营,构建完整的旅游路线

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下,加强管理并整合苗族村寨的资源,各苗族村寨旅游产品必须按照分工定位的特点进行保护性开发,使该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树立旅游品牌。把各个苗族村寨不同的旅游产品编辑成册,并规定具体的旅游活动时间及顺序;整个巴拉河苗族村寨旅游路线定位一日游或二日游,安排有吃、游、娱、购、住都在该路线进行的“一条龙”旅游服务;同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宣传,旅游企业也要把巴拉河苗族村寨作一个整体来宣传,形成联合开发;对团队采取旅行社一票购游整个旅游品牌路线,散客采取收门票等等。扩大社会影响,才能被旅游者感知、认可,激发旅游需求,形成游客只有把整个巴拉河苗族村寨旅游区旅游了才领略到最有价值的苗族文化的旅游愿望。逐步实现由观光旅游趋向特色文化旅游,市场潜力变大。这样必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淑华沙润: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测评模型——以江西婺源为例[J].地理研究,2007(5)

[2]龙茂兴张河清: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析[J].旅游学刊, 2006 (9)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进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999年是中国国家旅游局规定的生态旅游年。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爱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就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不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治理措施,并使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爱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进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衍变与真正内涵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阻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1988年,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

常规旅游的一种专门形式,游客在观赏和巡游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这时期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情愿到大自然中巡游而不是去现代的都市和海滨度假,强调进展旅游业中对自然景观的开发。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爱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爱护,是可持续进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同时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制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同时,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爱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专门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摘要:生态旅游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生态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生态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21世纪一个极为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式,生态旅游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所谓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旅游资源,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的完整保护,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一些地区政府的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一些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

源时,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物遭到乱捕乱杀,有的宾馆饭店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招揽游客,使不少珍稀品种濒临灭绝。 (二)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风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区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这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 (三)风景区环境污染严重。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一些风景区的水土、大气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噪音、烟尘超过了规定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二、生态旅游存在问题的成因 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做法,必须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生态旅游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由两大原因引发的:一是外在因素,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国情决

浅谈温岭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

- - -. XX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旅游类 毕业设计(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 论文题目:浅谈温岭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 学生XX:郭鑫萍 学号:08322406

班级:旅游0804 指导教师:林靖 摘要:自从1995年我国首次倡导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以来,作为一种回归自然的可持续旅游模式,生态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温岭随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然而,在这种发展的背后却呈现诸如“一拥而上”等问题,出现了对旅游生态环境破坏现象,扭曲了生态旅游的原本内涵。因此笔者认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环境保护 温岭地处XX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的南翼,北靠XX,西连XX,三面濒海,陆域面积92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7公里,人口118.45万,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市之一。明成化五年(1469年)置县。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先后获得“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明星县(市)”、“全国农民收入先进县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级生态示X区”等称号。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8.73亿元,财政总收入47.55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35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5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第21位和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居全国第30位。 一、温岭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温岭山明水秀,景色迷人,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方山—长屿洞天景区。长屿洞天还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境内有大溪国家

森林公园和江厦省级森林公园,有XX市级风景区千年阳光镇石塘,还有寒坑龙潭等10个市级风景名胜区,更有散布在各地的休闲园区、工业渔业参观点、历史文化遗存和其他文化观赏点。温岭还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新千年曙光节、21世纪曙光节、中国首届岩洞音乐会和石文化旅游节,形成了以洞、山、海为主题的滨海旅游区的总格局。 (1)以石洞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有长屿洞天景区与石夫人奇峰,最著名的旅游景区是长屿洞天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长屿硐天总面积16.18平方公里,由八仙岩、双门硐、崇国寺和野山四大景区组成。系南北朝以来人工开采石板后形成的石文化景观,历经1500余年,共凿出28个硐群,1314个硐体。为数众多石硐,硐套硐,硐叠硐,硐硐相联,硐硐串通,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石壁长廓,组成了一幅雄、险、奇、巧、幽的壮丽画卷,虽是人凿,宛如天成。长屿硐天以其在世界同类风景旅游区中开采年代久远、规模宏大、内涵丰富而独树一帜,被誉为“天下第一硐”,1998年4月荣获世界基尼斯之最。2002年3月,国内著名音乐家经过实地考察,在该景区内发现堪称天下一绝的国内首个自然“岩洞音乐厅”,并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岩洞音乐会”。 (2)以山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有方山—南嵩岩风景区、太湖山风景区、紫莲山、五龙山、丹崖山等等,这些景区以方山最为著名。方山—南嵩岩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是中国最有特色的10个风景区之一。景区面积9.88平方公里。山体为雁荡山北延余脉,集危崖绝壁、奇峰深谷、飞瀑溪涧、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景区由方山、南嵩岩、狮峰-纱帽岩三部分组成。 (3)以海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有石塘风景区、松门海滨、钓浜海滨等等,这些景区以石塘风景区最为著名。石塘因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的照射而誉满中国里面的景点主要有千年曙光园、祈愿广场、天文馆、后山石屋群、海上长城、三蒜岛、太湖山、盘山古道、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能力有限,也就能写这样子的了吧。。。你凑合着改改应该能过。。。 哪些需要加什么我都有用红色标注。。 自己还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写一点、、 然后就是目录。。你自己弄一下把,我不会弄目录。。我哥哥他们弄得目录一点就链接到相应的地方了。。我真心不会弄啊~~ 前言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么个写的,我就写上了。。 好吧。。 早就写完的东西因为木有电脑发给你,所以晚了。。。 呃~就这么的吧。。。 有撒不懂得你再问我就行。。。 今天我一直能用笔记本上网。。。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摘要: 旅游是一种空间活动,需要丰富的地理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生活方式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旅游开发,规划先行。只有通过规划,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旅游同环境的协调。。针对旅游业的现存状况,根据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性,随着旅游环境容量,我们将使旅游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旅游,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征,旅游规划 旅游业随着旅游的兴起而产生,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则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使我们不得不对有关旅游业、现代旅游、我国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旅游规划、旅游保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深入了解、重新定义。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好的研究,对今后旅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目录: 0.前言…………………………………………………… …………………(页码) 1.旅游业…………………………………………………… …………………(页码) 2.现代旅游…………………………………………………… …………………(页码) 3.旅游资源…………………………………………………… …………………(页码) 4.我国的旅游资源…………………………………………………… …………………(页码) 5.旅游开发…………………………………………………… …………………(页码) 6.旅游规划…………………………………………………… …………………(页码) 7.旅游保护…………………………………………………… …………………(页码) 8.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页码)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 规划纲要

-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为充分发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经过旅游传输给光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二)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

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经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能够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

旅游管理系统论文参考题目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 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 6、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 7、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9、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 10、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1、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 12、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13、整体产品观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4、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5、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16、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7、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 18、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 19、关于商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 20、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 21、旅游与社会互动关系初论

22、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3、论导游的品质对服务的影响 24、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25、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26、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7、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28、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 30、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 31、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32、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 33、论旅游饭店集团的成长方向 34、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 35、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 36、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 37、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 38、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39、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问题初探 40、旅游企业品牌战略探讨 41、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42、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43、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

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80年代中期,河南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开发并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乡村旅游区,但是,与国内其他大城市郊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相似,河南的乡村旅游也呈现明显的初级化特征。笔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解剖河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的管窥之见,以期为提升我国乡村旅游档次提供借鉴。 一、河南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分析 1、农业资源丰富,民俗风情多姿多彩 河南省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形大致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含盆地)三大类型。复杂的地形条件、明显的过渡性气候,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江河水系的流经,使全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类型及景观区域组合。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盛产苹果、梨、桃、枣、葡萄、樱桃等多种温带水果和各种蔬菜及花卉,形成了各种生产示范基地。河南农业文化不仅地域特色明显,风格各异,而且乡土气息浓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习俗,对城市旅游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2、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广阔

乡村旅游具有邻近城市,回归自然,交通便利,费用较低等特点,已成为城镇居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首选项目。据从1994年开始的国内旅游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城镇居民一日游和2-3日游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短期出游已超过55%,他们出游的目的是到周边景区和乡村观光休闲。近年来河南经济发展保持了高于全国水平的增长速度。2004年末,河南省全省总人口9717万人。生产总值8815.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071.8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在第19位。 乡村旅游的客源目标市场在城市。河南省有大中城市15个,2004年河南省城镇人口2809万人,占总人口的28.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9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294.2元。 [2]由此可见,河南省的大中城市已具备良好的出游条件。这为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3、区位优势明显,陆空交通便利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是中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全省铁路通车里程3428公里,京广、陇海、京九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从中国江苏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港的亚欧大陆桥横穿全省。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达5.5万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北京至珠海、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河南境内段已修通600公里。河南现有飞行航线46条,郑州、洛阳、南阳3个机

广元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广元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方案 2009年4月

第一篇旅游发展环境及前景分析 第一章旅游发展环境 第一节基本情况 广元位于川、陕、甘金三角,为出入川门户,地处西南、西北两大旅游热线的衔接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品位较高,共有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剑门关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白龙湖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2处(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2处(剑门关森林公园、天台山森林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皇泽寺、千佛崖、觉苑寺),省级资源18处,是四川省旅游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广元市旅游资源种类齐全,有以先秦栈道、金牛道为代表的历史厚重的古驿道文化资源;以剑门蜀道为代表的集自然文化于一体的大型混合景区;以唐家河为代表的珍稀动植物宝库;以川北温泉为代表的四大温泉资源;以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六大森林公园;以白龙湖为代表的水资源;以昭化古城为代表的五大省级重点名城镇;以鼓城山——七里峡、曾家山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溶洞资源;以皇泽寺为代表的珍贵文物资源;以红军渡、红军城、木门寺、红军文化园等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资源);以明月峡、鱼洞峡为代表的峡谷风光。旅游资源独特,品位高,具有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

第二节区位条件 广元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历史上就是连接三省、辐射三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川北交通枢纽地位,使广元近可辐射巴中、南充、汉中、陇南,远可连接西安、兰州、重庆、成都,是“9+2”区域内难得的连接大西南、大西北两大片区物流整合的战略要地。随着宝成复线、成广高速的建成和兰渝铁路、兰渝高速、川陕高速公路与广巴高速公路的即将开工建设,广元的交通优势更加突出。兰渝铁路、兰渝高速的建成,将使广元成为四川唯一一个拥有铁路与高速公路双X线的地级市。 在旅游区位上,随着广元在地震后城市知名度的大幅度提升,广元依托剑门蜀道、皇泽寺和翠云廊等知名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及昭化古城等旅游品牌的相继推出,广元将成为川北旅游胜地,成为成渝绵经济区和陕西、甘肃西北经济区最佳历史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同时,广元将以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融入到以成都为起点的三条巴蜀精品旅游环线(大九寨旅游环线、汉中、武当旅游环线、三国旅游环线)之中。 第二章旅游资源分类及其评价 第一节旅游资源类型及特色 一、三国历史文化混合旅游类资源——剑门蜀道 以先秦栈道、金牛道为代表的历史厚重的古驿道文化资源;以剑门蜀道为代表的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大型混合景区;剑门蜀道沿线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现代旅游业早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出现了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趋势。铜仁市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但是,其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与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针对铜仁市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说明,对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终进一步探讨铜仁市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 如今,旅游者看山看水,更渴望看到山水深处当地人原生态的生活。旅游者看的是文化,并且渴望看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铜仁市目前的旅游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到访的大部分旅游者都是以观光旅游为主。然而铜仁市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着重大的开发潜力,若将铜仁市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民族风情资源相结合,加以合理开发与利用,将提升铜仁市旅游对国内外旅游者的吸引力,为铜仁市的旅游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一、铜仁市旅游发展的自然优势 “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辖八县两特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4%,居住着29个民族。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多达10万以上。铜仁市的自然、历史、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多达80多处,其中最重要的旅游景区就是梵净山自然生态区,周边三县(江口、印江、松桃)风光秀美,如江口亚木沟景区、印江棉絮岭、松桃潜龙洞风景区等等。此外,铜仁拥有大量红色旅游资源,如周逸群烈士故居、印江木黄会师纪念馆、德江枫香溪会议旧址等。只是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地理位置分散,目前只适合于观光旅游。 铜仁市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黔东民族文化。目前铜仁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有的已经得到一定的开发,有的正在进行开发(如梵净山的佛教文化)。铜仁市多民族杂居,衍生出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形成了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如寨英滚龙、松桃苗族绝技、铜仁傩文化等)。铜仁各族人民还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如苗族踩花山节、侗族斗牛节、土家族炸龙节等),思南土家花灯戏、石阡仡佬毛龙节等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民族建筑文化(如东山古建筑群、寨英镇古建筑群、苗王城等);民族服饰文化(如苗族服饰、土家族服饰、侗族服饰等);民族饮食文化(如思南土家香肠、侗乡荤油茶、沿河糯米包子等);民族手工艺品(如织锦、银饰制作、木雕工艺等)。铜仁这一系列的民族文化资源构成了铜仁市独一无二的旅游特色。 二、铜仁市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一)文化资源未得到合理挖掘与科学开发

生态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六

生态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六 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组织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认识和实践上也都存在一些问题如生态旅游管理措施执行尚不到位等因此探索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势在必行。 本期应知版将就生态旅游的相关知识为读者进行解读。 1什么是生态旅游? 定义 生态旅游是指以生态学为基础的旅游。注意力主要放在自然和文化资源如风景区、化石产地、考古或历史遗迹以及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等。 生态旅游特别强调对观赏对象的保护。20世纪70~80年代当人们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时担心旅游资源随旅游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提出了生态旅游概念即可持续旅游的意思。 生态旅游并不反对通过旅游获取经济收益但当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者的数量与景点的自然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生冲突时应坚决服从后者。 特征 生态旅游有以下特征:第一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第二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第三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第四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 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2如何规范生态旅游业发展?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多头管理、环境和资源被破坏、旅游基础设施生态兼容性差、相关环保法规与环境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由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中指出发展我国生态旅游一是要紧密结合现行的旅游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相关法律规范与认证标准规范发展生态旅游;二是要构建生态旅游相关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对生态旅游的指导与服务;三是要强化旅游环境监管坚决及时纠正借用生态旅游名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努力监督 与保证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四是要鼓励建设环保与低碳化基础设施因地制宜采取各类解说方式以实现游客的最佳体验;五是要加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有重点地推广一批成熟的先进技术;六是要探索建立生态旅游责任保证金制度建议各级政府制订生态旅游发展优惠政策采取多样化资金支持措施引导和促进旅游业向生态旅游方向发展;七是要启动面向各类人员的综合计划建立一支具备旅游先进理念善于经营管理的生态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3生态旅游资源和产品类型有哪些? (一)资源分类

浅谈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莫让浮云遮望眼 ——浅谈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丰富民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在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迷人的人文景观给我们带来乐趣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承受着不平等的待遇。比如开发商的过度开采和游客的不爱护旅游环境,这些行为使得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只有走有效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关键词】旅游业生态环境开发治理可持续发展 【正文】 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同等重要。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国家有关政策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使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人们总把旅游业的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我国旅游资源受的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一、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污染的加剧 我国正处在从以农村人口为主的阶段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相当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相当严峻。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的破坏。其主要表现为:开发利用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与破坏;水资源锐减并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并威胁可持续旅游。使得旅游资源越发减少。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环境理论概述 近年来在国际生态环境领域中,生态环境健康研究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健康”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状态能保持相对稳定,并且系统能够可持续发展或不断完善。健康的完整的生态环境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良好的环境自我恢复和维持发展能力,不存在环境失调的症状,不会危害邻近的其它环境生态系统,并且能够促进推动人类身体的健康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不断破坏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目前已被公认为各国指导其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方针。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资源的开发在人口、环境所承受的范围内,并不影响下一代对资源的需求,让下一代同样享受祖先所遗留各种资源财富。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未来长期的发展需求,以粗放经营,高投入、高消耗和低产出,造成许多的资源浪费,生态环境遭到大量的破坏,早期工业革命的时期,资本主义在全球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可持续发展包括一下几个因素的发展: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形态等等,矿产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和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矿产资源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 三、目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地方政府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时,容易忽视环境影响评价与区域规划,将生活服务环节引入了环境敏感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对保证和维持生态生态与环境的和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伴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发,势必要重新规划格局,这样一来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就将被拆除,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遗产的问题是难点。另一方面,外来游客的到来,使得村民能以此获得不菲的利润,同时拜金的思想也会在村民中传播,部分人可能会为了多挣钱而不惜让自己的孩子退学回家帮忙,这也是受目前就业难的状况影响。 四、开发生态旅游应坚持的原则 开发生态旅游是以不破坏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首要条件,同时还要对当地的生态具有保护作用。成功的生态旅游开发要保护好三个主要对象,一是资源环境的保护,二是社会文化的保护,三是经济利益的保护,这三个内容对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功能。所以,为了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生态游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承载力控制原则 在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守生态规律,遵循生态容量的基本规律,精心测算最佳游人数量,线路和关口的游客容量。 2、自然环保原则 生态旅游主要是以回归自然为主题,贵在自然,贵在原始,应尽可能减少人为景观,避免开发造成的环境损坏,规划设计要简朴、实用、方便,外观要与自然环境容为一体。 3、社区参与原则 开发旅游,环境效益是根本,社会效益是最终目标,经济效益是直接动力,只有社区的地方经济发展了,社区的居民才会自觉主动地保护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要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去,这样即可以增强地方特有的文化气氛,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又可以让当地居民从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受益,改善当地据民的生活,直接缓解他们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压力。 4、环保教育原则 生态旅游与传统的大众旅游不同,除了享受丰富的山水资源,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环保教育的功能,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时,必须认真考虑在旅游区中设计一些启示游

红色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

红色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一、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某某县红色旅游建设项目 项目法人:罗某某(某某县旅游开发服务公司总经理)2、承办单位概况 本项目承担单位某某县旅游开发服务公司,系全县旅游行业开发骨干力量,全公司共30人,具有较丰富的旅游产业管理、经营经验,为某某县旅游发展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指导某某县旅游事业的发展。已成功地开发、建设、运营了国家AAAA级旅游区——某某彩色沙林。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努力开拓市场,完善景点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实现旅游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编制依据 1)《2014年—2020年全国发展红色旅游规划纲要》。 2)某某省红色旅游工作会议(某某省副省长刘的讲话稿) 3)某某市理由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4)某某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5)某某县旅游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6)某某县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7)《某某县城总体规划(2002~2020)》(某某市同济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12月); 8)《某某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2014~2020)》(2003 年10月); 9)《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国际工程咨 询公司,2002年3月); 10)《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范例》(中国国 际工程咨询公司,2003年1月); 11)编制人员现场踏勘记录; 12)编制人员在某某县及周边地区对旅游产业进行实 地调查所收集的资料; 13)建设方委托编制单位编制可研的委托书。 (2)编制原则 1)根据项目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按照“需 要与可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进行可行性研究。 2)坚持以“红色旅游”为导向的原则 通过考察、分析和收集资料等工作,根据旅游发展规划, 制定建筑面积、建设规模和旅游方案作了充分比较,使该项 目实施后,取得较好的旅游效益和社会效益。

浅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浅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进步,对旅游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旅游业首先出现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往往很看重旅游地的非经济价值;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人们则往往更看重旅游地的经济价值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而忽视了旅游对风景区产生的负面影响。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惫的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醉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往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目录] 1、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第4页 2、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第4页 3、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4页 4、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第5页 5、总结第6页 6、参考文献第7页

[引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旅游可持续发展即所谓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指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当代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要求;并且通过现有旅游资源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在确保文化完整性、基本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支持系统的同时,实现旅游经济、社会效益和审美需求的发展模式(WTTC1997)。可以说,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而不得不控制当前。环境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基础,保护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保护是前提,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保护就是发展。本文揭示了旅游与环境之间的一般关系,提出了处理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基本原则,分析了中国可持续旅游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指出了我国旅游业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途径,对中国未来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表示了充分的信心。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 题目: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以桂林为例姓名:曾丽萍 系部:旅游与休闲管理系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 10级旅管10班 指导教师:韦夏婵 2013年5月15日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创作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曾丽萍 日期:日期:2013年5月15号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以桂林为例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生态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生态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生态旅游发展的广度深度暂时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旅游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点,并结合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了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3) 1.1研究背景 (3) 1.1.1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真正内涵 (3) 1.1.2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 第二章我国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4) 2.1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4) 2.1.1对我国旅游业产生这些问题的分析 (5) 2.1.2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6) 结束语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真正内涵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1988年,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游客在观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这时期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愿意到大自然中游览而不是去现代的城市和海滨度假,强调发展旅游业中对自然景观的开发。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育。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研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否则,将对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干扰和破坏。同时,生态旅游应该把环境教育、科学普及和精神文明

我国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我国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环境与生态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与生态保护。在经济发展要求的 推动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产生了。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旅游产业也改变了其发展方式,生态旅游应运而生。生态旅游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最初是指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开发旅游资源。现在已指通过对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时帮助旅游区居民脱贫致富。近年来,全球生态旅游人数不断增加。生态旅游已不仅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于我国而言,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生态旅游面临着较多问题。因此,能否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既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关系问题思路 第一章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1.1 生态旅游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这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制定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随着人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注意到:不仅经济发展会让环境遭到破坏,维护环境也会花费一定的经济。《世界自然保育方案》中提出了“保育推动发展。发展强化保育”的观点(1)。随着体验经济的兴起,1983年,墨西哥保育专家拉斯克瑞(Ceballos Lascurain)首次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1)。此后,此概念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被接受。此时,人们开始意识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由此,某些国家开始陆续建造了一批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并建立部分设施吸引旅游者来观光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态旅游由原来单一的观赏旅游发展为既能观赏、又能参与的旅游;由当地居旅游民被迫迁移出保护区,到共同参与管理;有旅游区经济收入归给政府,到经济成果有当地居民分享。生态旅游越来越成形。因此,推动生态旅游区经济发展,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内涵。 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全球环境生态急剧恶化是提出来的。当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这个概念最初只是针对环境和生态。现在,这个概念已不仅针对环境与生态,还指向经济、文化等其他由大到小的各个方面,且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发展和持续性。“发展”既包括经济上物质财富的增长,又包括整个社会各方面的进步。社会的各个方面既相互平衡,又相互促进。发展必然要耗费资源,而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有限的资源制约着发展的持续性。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不可能的。人类必须找出重复利用的资源和资源重复利用的途径与方法,使有限的资源尽可能转变为无限的资源。 1.3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既是生态旅游的目标,又是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它的产生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途径,与可持续发展既有共同点,又各有侧重。而这时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1.3.1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发展的目标,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地球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由此,人们开始关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一)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一) 摘要:当今世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旅游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增长的主要产业。然而,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加严峻(突显)。突出表现为资源掠夺性开发,旅游景区粗放式管理等。其问题的本质就在于如何使旅游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自然、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把旅游当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旅游业发展势头空前强劲,到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即使是在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经济不景气时,旅游业也并未受到重创与打击,发展势头依然良好。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的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惊人。目前全国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将旅游业列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或者先导产业。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以入境旅游为主的时期。 自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段时间内我国旅游业以海外入境游为主导。其特点是,我国旅游业尚未被确定为经济性产业,入境接待工作的开展仍带有较多的政治色彩。(二)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7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也逐渐地开始选择旅游这种娱乐方式,旅游开始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其特点为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并行发展。(三)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全面发展时期。 1997年至今。1997年是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时期,我国旅游业业务经营基本格局再次出现新的变化,对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业务的分工也做出了新的调整。 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目前主要呈现以下状态: (一)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覆盖面广。但总的来说任处于一种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 (二)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和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改善交通、增辟新的景点、美化环境、修建不同规格的酒店等。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旅游业带来了重要机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动力,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带动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通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这两个舞台,我国很好地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形象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以及国内旅游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五)高科技信息化广泛应用于旅游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旅游业经营管理手段、思维和经营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旅游业信息化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省人力,而且使管理工作迅速准确,是旅游业管理高技术化最优化的途径,并可以满足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中国旅游业直接面向世界较高水平,实现蛙跳战略,后来居上。 三、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旅游也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景区的掠夺式开发及粗放式管理。 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对资源的保护,这是很多景区存在的致命性硬伤。而管理的不完善进一步威胁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认识上不到位,建立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