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城轨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城轨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所在部门:交通工程学院

负责人:

填报日期:2016年8月

教学与科研处印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总论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或相关行业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要

的,具有较强的行车、客运等岗位职业技术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安全意识强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能够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基层的操作、组织、管理及指挥工作和客运输组织、经营工作的专业型人才。城市轨道作为快捷便利的绿色交通方式,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城轨运营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急增,所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顺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而产生的专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毕业生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职业前景。

第一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基础及建设目标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轨道交通在国家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纵观我国地铁、轻轨发展动态,未来5-10年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及其设备制造市场前景广阔。到2020年,全国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将达到40个左右,全国累计运营里程预计将会超过8500公里,随之将会增加对城市轨道交通相关地铁站务人员、票务人员等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而作为河北省会的石家庄目前地线线路及其他相关工作正在紧张建设中,国家先后批复石家庄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申请,预计到2017年一期工程的竣工,石家庄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自西王至东兆通,线路长约23.9公里,随后二期、三期工程的陆续建成,预计到2021年,石家庄市轨道交通将形成3条运营线路、总长80.4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骨架,可以预见,届时需要大量的行车组织和客运服务等相关专业人才。总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河北省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具有良好的发展需求和前景。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优势

为满足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需要,向企业输送合格的运营管理技能人才,学校根据轨道交通企业对运营管理人才的要求和高职教育的特点,聘请相关专业专家经过专业指导会议充分讨论,确定本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及相应岗位所需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目前本专业已经拥有包括高级职称、硕士研究生在内的城轨相关专业教师10名,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教学工作经验,学生可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016年,学校投入40多万进行城市轨道交通模拟实训室一期建设,初步建设城轨模拟沙盘,后期将逐步完善相关实训设备系统,随着城轨实训室的初步建成,本专业将

结合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实现“教、学、练”的教学方法,实现边讲边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另外,随着学校与多家城轨运营相关单位的合作,学生在理论及实践学习完成后可进行顶岗实习,强化实践技能,锻炼社会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就业机会。

目前本专业培养的第一届学生已经顺利走向定岗实习岗位,在天津地铁一号线实践锻炼,学到专业技术的同时得到自身发展的机遇,并且赢得良好的社会评价,展现新时期高素质城轨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风采,也加快了城轨运营管理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步伐。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目标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依据,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河北省轨道交通发展和学校的建设发展规划,将本专业建设成为顺应现代经济发展、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的重点专业。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坚持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立足能力本位,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流程,从岗位典型工作职责及岗位能力要求分析入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专业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设备和产业服务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客运及服务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面向地铁、城际轨道、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等行业,从事客运组织与服务、行车指挥与调度、站务管理、票务管理等岗位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第二部分人才培养方案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职业领域分析

本专业人才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生产第一线岗位的客运组织、行车组织、票务管理、客运服务、车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面向的就业岗位主要有:行车组织岗位:行车调度员、行车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等;客运组织岗位:检票员、售票员、站务员、客运员、安检员等。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岗位职业素质为导向,根据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管理人员,在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生产第一线岗位从事客流组织、行车组织、票务管理、客运服务、车站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行车组织、客运服务等职业核心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及业务拓展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

表1 课程体系构建表

(二)实践课程体系

表2 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表

四、人才培养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深入研究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管理体制、技能型人才需求、用工制度等,从入学到就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始终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从课程体系的开发、教学计划的制定、师资队伍的构建、实训基地的建设、教材的重新编写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长效机制,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五、课程类型

(一)通识课

英语、语文实务、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体育、就业与创新创业、形势与政策等。

(二)专业基础课程

管理学基础、经济与法规、城轨交通概论、城市轨道运输经济学、礼仪等

(三)专业核心课程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技术、城市轨道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

通安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客票服务、城市轨道车站交通设备等(四)拓展素质课程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简单急救知识、市场营销等(五)开设课程的学分比例表

表3 教学计划学时学分分配表

六、资格证书要求及毕业条件

(一)资格证书要求

必考取的证书: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考试合格证书、计算机等级一级或以上合格证书

可选考证书:信号工职业资格证、助理城市轨道运营管理师

(二)毕业条件

(1)学生在学院规定年限内,按照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取得规定的学分;

(2)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达到合格以上。

附件一:教学计划

(1)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或具有同等学历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

(2)教学组织与实施

1)在交通工程学院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教研室组织本专业教师根据专业的发展、工作需求,编写城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标准;

2)根据专业教师经验及所学专业特长选定所教课程,并选定合适的教材;

3)教师备课、制作课件、撰写教案,教研室主任及交通学院院长检查并提出改进意见;

4)教师按照课程及课表安排授课,及时总结教学问题,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与科研处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抽查、记录、评分。

6)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吸取经验,提出建议及改进意见,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3)执行计划的有关说明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在新生入学前一学期编写完成并经

过教务与科研处检查后改进完善。

(2)专业人才方案要随着每学年具体的实施过程、本专业的发展及理工学院的具体安排,及时总结,及时调整完善

(3)授课要严格执行学院要求,上课期间携带学生花名册、授课计划、教案、相关教材,认真负责,不迟到,不早退,高质量完成课堂授课。

(4)教学计划进程表

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

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注:1、“★”表示开设学期; 2、选修课的开设以每学期选课通知为准。

(5)课程运行周学时预安排表

附件二:教育计划

(1)本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

1)专业能力素质

①具有中等学历教育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岗位工作的计算机运用、电子文本制作、办公自动化设备运用等综合技能;具有一定的英语会话能力

②具备一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组织调度、票务管理、车务管理等专业能力。

③具有较强的表达、沟通、协调能力。

④具有一定的公共安全管理能力。

2) 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3)职业素质:对待工作认真负责、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2)素质养成模式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随着城轨交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来的专业,各岗位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很强的职业素质,因此,在培养本专业组织教学时,必须着眼于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并达到职业岗位基本能力的要求,建立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通过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及专业知识能力,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机制,培养学生专业的技术技能,构建符合企业职业培养要求的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实施性计划(按月编制)

第一学期(1-4月)

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好大学生活规划,人生规划

通过入学教育及通识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从生活、学习、个人能力等多方面做出全面而积极的规划。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学生管理,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参加相关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做诚实、自信的新青年,同时通过专业介绍及课堂渗透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建立起对专业认识的基本框架,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学期(5-8月)

目标:建立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通过组织专题讲座、课堂渗透等形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组织专业交流会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广职业类书籍,让学生博览群书,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建立自己的专业学习方式,形成良好专业学习习惯。

第三学期(9-12月)

目标: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强化专业技能

通过专业授课,让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加强过程管理与技能考核的比重,让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不是有目的性的为考试而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实训课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职业素质,促进能够胜任专业所对应岗位群中的任何岗位。

第四学期(13-16月)

目标:培养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

通过设计课堂授课环节及实训课程、课下辅导等方面,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及出苦耐劳、坚强毅力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社会观,使学生顺利融入社会。

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17-24月)

目标:培养社会能力

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及就业专题讲座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与专业的需求,社会发展情况,专业岗位的责任与职责,参加顶岗实习,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初步纳入社会,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调整学生就业心理,帮助学生择业、就业,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形成性考核方案

专业能力结构表

第三部分师资队伍建设

一、本专业教师所需的素质能力要求

(一)通识课教师

(1)树立现代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自觉加强自身修养,要有强烈的职业感,高度的责任心,坚定的事业心,不断进取的精神

(2)文理基础知识是提高教师基本文化素养所必需的,要做到文理相通、文理相融,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

(3)具备教育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学习能力、信息能力、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素质能力

(二)专业课教师

(1)在教学中,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优良的教风、敬业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传授正确的专业知识;

(2)具有编写、审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能力,能够主持、参与教学改革、培养方案、专业建设的研究及讨论;

(3)能够指导学生专业实训、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工作;协助城轨实训室的建设工作,组织和指导实验与实习教学工作;

(4)具有研究专业课题、组织专业学术活动,撰写学术报告的能力;

二、本专业教师的理想结构

(一)数量

专职教师10人,兼职教师5人,实训老师4人

(二)类型结构

专职教师及实训老师85%,兼职教师15%

(三)学历结构

本科学历1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90%

(四)职称结构

中级职称50%,副高级职称30%,高级职称20%

(五)年龄结构

青年教师30%,中年教师50%,老教师20%

(六)性别结构

男40%,女60%

三、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目前本专业有专职教师6人,高级职称2人,双师型教师1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人;均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教学工作经验,但是现有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训指导教师,应逐步完善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并提高整体水平。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现有专业教师队伍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缺乏的问题,在以后教师队伍建设中,应有计划制定教师培养方案,尽可能将老师送到相关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培养,也应该把老师送到轨道交通企业进行跟班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另外应争取引进高素质高校毕业生和企业在职高技能人才加入教学团队,优化教师队伍。

(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兼职教师是高校职业教育发展重要的教师资源,应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转变思想观念,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在城轨交通发展的基础上新兴的专业,更应该聘请城轨相关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加入兼职教师队伍,成为“双师型”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次,要加强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在备课、授课、考试命题、实践教学等环节相互交流学习,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使得兼职教师掌握教学基本技巧、将实践经验和技能转化为专业性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要建立兼职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对兼职教师进行考核与激励,实行奖惩措施,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质量。

(三)师德建设

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今天,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学校的重要任务,在新形势下要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知识,使学生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学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则要塑造学生灵魂,陶冶学生情操,重视学生的特长,注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品德,正确地引导,让学生健康地成长。作为高职院校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有敬业的精神,博爱的思想,创新的意识,诲人不倦的品格;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部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现有条件分析

目前学校投资建设城轨实训室,初期先投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训模拟沙盘,沙盘包括地铁车辆模型、仿真地铁车站、地铁线路、车辆段、变电所等设备,另外还有计算机连锁设备、信号设备等实现列车行车的控制设备等。模拟沙盘建成后,可对学生进行相关认知型、操作型实训课程。

二、建设规划

(一)实习基地的总体规划

(二)具体建设规则

第五部分教学基本建设规划方案

一、教学基本建设应达到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对技能培训的重视,分层次进行实践教学,实行层次化分阶段的技能培训方法,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1) 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实训,突出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课程设计等

(2) 集中时间的实践教学,如站务实习,进行现场教学、实景教学,突出基本技能的强化和运用,培养岗位能力与岗位素质;

(3)结合专业的社会实践及企业顶岗实习,突出综合技能训练。

二、具体规划

(一)课程建设规划

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到课程体系建设中,课程设置围绕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每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将以不同的工作任务教学划分,相应支撑工作任务的知识点在每一项任务中得以渗透,通过工作任务整体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作任务,进而制定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从知识和

技能两方面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进行规定和要求,实现课程体系全面建设。

(二)教材建设规划

各专业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认真研究教学与教材的协调,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应编制适合教学的教材,教材编写应以工作任务为行动导向进行知识点的渗透和穿插,以具体任务或案例为主,要提供职业发展特征的学习要素,并加以技能的操作练习,通过教材及教学逐步实现由学生到技能人才的转变。

(三)试题库建设规划

试题库建设应根据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教材相呼应,突出对技术技能的考核,通过试题库强化学生对教材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巩固,通过试题考核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试题库应尽可能覆盖重要知识点,题型全面,难度适中,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发挥试题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工商学院文件 院发〔2009〕59号 印发《山东工商学院 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院、部、处、室,直属单位: 《山东工商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山东工商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构筑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促进我校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持续发展、特色发展和快速发展,顺利实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学校学科发展总体目标 通过3年时间的建设,使我校20余个二级学科在人才队伍、研究水平和办学条件等方面进入省级先进行列,强化建设的一级学科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不同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授达到130人以上,博士达到260人以上。学科对应的本科专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与突破,新增立项建设省级质量工程20-27项,国家级质量工程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科学研究在总体上实现倍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达到30-38项以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达到55项以上,省级项目达到120项以上,获发明专利6项,进账科研经费达到3000万元;权威期刊450篇,SCI、EI、ISTP收录600篇以上;出版学术著作及译著160部以上,出版教材55部以上;获省部级奖50项以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研究基地(工程中心等)达到5个。条件建设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 二、重点学科建设理念

(一)树立大学科建设理念。应强调学科建设的全局性和综合性,积极探索和推行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学位点(专业学位点)、研究基地、实验室、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外部资源整合等要素统筹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模式;学科建设相关职能部门要围绕学科建设的要求,创新思路,创新管理模式,完善规章制度,做到统筹协调协作、提高效益效率、加强合作交流、降低院系壁垒,确保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 (二)树立为教师定位的理念。教师应根据本学科建设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进行定位和设计,明确自己在本学科建设中的位置,承担起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双重任务,形成本学科教学科研成果,为本学科建设在不同层面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科建设职能部门及各教学单位应把培养、遴选合格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帮助教师设计自己的研究方向、建设合格的学术梯队作为重要任务。 (三)树立特色建设理念。注重建设管理学科,使管理学科由优势学科提升为强势学科。突出煤炭经济、半岛经济、劳动经济等研究特色,形成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群体;加快数学、计算机科学、法学与管理学、经济学的交叉与融合。鼓励和支持用新的研究方法改造现有研究方向,提高研究水平;鼓励相关学科内容的结合,创新学科体系,推进学科发展;鼓励和支持以科研项目和专题研讨班为纽带,跨学科和跨院系整合研究力量,构建复合型研究群体。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12)

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简介及发展前景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西部大开发进人了一个空前的发展时期。西部建设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造就依赖于高等学校的发展和培养。我院是为区城经济服务的教学型学院,其办学宗旨是:依托酒钢、立足河西、面向甘肃、辐射周边省市,钢铁冶金专业就是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服务于钢铁区城经济,服务于地方,为企事业单位培养造就大批急需的、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冶金工程”人才。酒钢集团是甘肃省,也是西北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基地,酒钢“十二五”的总体发展目标中提到要围绕壮大拓展钢铁、装备制造、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现代农业等五大产业板块,加快做强做优钢铁主业,2011年,集团公司生铁800万吨水平,钢及钢材双双突破1000万吨;铁合金产量14.6万吨,近几年来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高附加值产品而实施的产品结构调整项目不断的投入建设,必然需要更多的钢铁冶金高技能人才。从西北地区的钢材供需平衡来看,供小于求,属于钢材净流入地区。据预测,2010年全国钢材消费增加到4.7亿吨,其中西南、西北地区消费量将达到7600万吨,消费比重也将提高到17%。新疆伊犁钢厂及兴源钢厂,宁夏中卫昊丰,中色都是西北地方钢铁企业的代表,这些钢铁企业的快速发展必然需要更多的冶金技术方面的高技能人才。西北地区的钢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而钢铁冶金技术方面的人才又严重短缺,故急需钢铁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我校依托酒钢办学,钢铁行业的发展,酒钢的发展,

必然带动我校钢铁冶金专业的发展。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钢铁冶金专业是我院2004年在原酒钢职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06年正式招生,主要师资是由原酒钢职工大学和甘肃冶金高级技术学院的教师组成,现有专业课教师6人,专业基础课任课教师8人,非专任教师及外聘教师4人。全部任课教师均有本科及以上学历,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8人,占 53 %;3名外聘教师均具有技师以上职称。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基本合理。自创办以来,在酒泉钢铁(集团)公司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针对钢铁冶金生产的特点及所依托的企业提供的得天独厚的现场实践条件,校系两级建立了一批与冶金技术专业课程相对应的校外专业实训基地。学校先后与酒钢炼铁厂、酒钢炼钢厂等单位开展实践教学共建,并与这些单位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结成了产、学、研联合共建单位。为实施工学结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学院准备建立炼铁炼钢连铸仿真模拟操作实验室,冶金系教师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开展教研教改,走出了一条具有高职钢铁冶炼特色的发展之路,现已成为该校的骨干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目前共招收4届学生,累计人数472人;截止目前共有3届毕业生,合计 164人。本专业发展势头强劲,预计2011年招生204人,总人数达到600余人。本专业主要招收应往届高中毕业生进行脱产学习,学制三年我院冶金专业的培养重点放在技能人才的培养上。因此,深入了解企业现状及发展要求,以工程制图、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为工科类基础课以炼铁炼钢,、炉外精炼,连铸为主干课程,调整压缩

护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护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优势与人才需求分析 1、专业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文件精神,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既适合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方向又符合世界护理发展趋势的人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到2010年,各层次护理教育的招生数量比例达到中专占50%、大专占30%、本科及以上占20%的结构目标。根据卫生部、教育部《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规划》要求,到2010年,招生总数每年递增15%。可见,大力发展高职护理教育势在必行。 2、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阿克苏地区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具有明显的地方区域优势;深入实施科教兴市的主战略,加速阿克苏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已成为优先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制定颁布的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地区和学院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均为学院护理专业建设发展提供了政策方面的强大优势。 学院护理专业是目前阿克苏唯一布点的专业,硬件条件较好,有着较强的实验实训和实习条件,已建成能基本满足专业实验、实训等需求的装备和设施,实践性教学环境好;学院在专业建设中投入一定

的资金,专业实验、实训开设率高。尤其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实训、见习和实习有地区众多的二级甲等医院强有力的支撑,临床带教师资队伍雄厚、经验丰富,形成了护理专业办学与培养专门人才的明显特色。学院对护理这一得天独厚的专业支持的优势,使学生质量和就业前景有充分的保证,生源始终很好,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 % 以上。 “十五”期间,学院坚持以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打破以临床学科分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重组以“人体系统”为单元的整体护理教学体系,形成生物、心理和社会三维结构融合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护理专业作为学院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带动其他医学相关类高职教育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学院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注重人文关怀、理论课程“够用、适用”为主的原则,认真分析阿克苏卫生医疗系统的现状、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行业专家论证,建立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以职业素质及专业技能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对护理、助产等专业进行教学改革试点,旨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行业人才。 学院医学系依靠地区各医院、地区卫生系统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地区各医院的支持,加强与教学实习基地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在队伍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做到更优化。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充分调动教学基地富有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员的教学积极性,为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建立稳定的基地,提供优秀的师资,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力求形成疆内一流、专兼职结合的护理师资队伍,使地区护理通过重点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力求形成疆内一流、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115.8亿元,其中国内游客136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l06.7亿元,同比增长33.8%,接待海外游客44.2万人次,同比增长30.8%,创汇13亿美元,

同比增长35.94%,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3.嘉兴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创示范提供了良好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是我院省级示范院校建设方案的项目之一。物流管理专业是在进行充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基础上于2006年设置的一个新专业,同时也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在2010年成功申报为陕西省省级重点专业,本专业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物流行业变化的需要,立足于西安、辐射西北、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物流平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胜任货运代理、运输业务、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操作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自2006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三年制高职学生,至今已有06、07、08、09、10、11级在校生共计681。物流管理专业经过五年的建设,本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主动适应,整体优化,定位准确”的办学特色。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教学改革,专业办学特色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五年来,为西北地区物流产业输送了334名优秀人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陕西地区的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他们大多数人是物流企业生产一线的骨干,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本专业教师团队共有2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24%,中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62%,初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14%。其中,还聘请物流相关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来校授课,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兼职教师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达33%。 二、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分析 陕西省物流业近年来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总体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陕西省全社会物流总额达12500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600亿元,这两项指标自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7.3%和14%。2009年陕西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

高职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项目组 组长:(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主任、副教授,工程师) 副组长:(XX强国科技公司总经理工程师) (**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成员:(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博士、教授) (**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 二、项目建设背景 (一)行业概况 在全球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大环境下,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产业格局调整的需要,通过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电子信息产业是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正朝着从低端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转移,以及产业基地从东部向西部转移的趋势。**作为西部地区,并占据大西南出海通道有利位置的省份,面对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XX保税港区获得国家批准设立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已具备了承接电子信息制造业区域转移的条件,**电子信息产业也因此赢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为充分发挥**产业基础的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千亿元支柱产业,

**积极承接东部电子产业转移,加快电子产品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自治区信息产业局采取以基地化发展产业的举措,已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以XX至XX高速公路为主轴,以XX、XX、XX、XX等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的信息产业经济带,年均增长速度达25.2%。《**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在空间布局上,XX作为北部湾经济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业的城市之一,其电子信息产业群已经从弱到强,借助中电XX产业园搭建的发展平台,已有50家电子信息企业相继落户XX。2009年,在全球经济总体低迷的情况下,XX 电子信息产值超百亿元,占了**电子信息产业一半左右。预计到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将突破200亿元;到2015年,总产值和进出口分别达到800亿元和80亿美元。通过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与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合作,加强桂台、桂粤合作,采取有力措施,成为辐射东南亚地区、泛珠三角、西部地区的电子元器件和材料的生产、流通和出口中心,**电子信息产业也必然迎来辉煌的时刻。 另外,**作为全国水利大省,“十一五”期间,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水利厅也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水利信息化推进的工作重点:1.狠抓防汛基础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2.填补水库报汛空白区;3.大力建设水利基础信息传输网络;4.努力推动实用系统的建设和应用;5.积极推进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研发应用;6.加强水利信息管理和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 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和承接产业转移还是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迎来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期。 (二)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北部湾经济建设中,**积极承接东部电子产业转移,加快电子产品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人才

专业建设方案

(三)汽车维修专业建设项目 1、行业背景与项目现状 (1)行业背景 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使得汽车制造与维修人才供不应求。现有的汽车行业从业人员与车辆市场保有量的扩张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不相适应。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70%左右的人只具备初中文化水平,技术工人多为农民工,真正具备诊断汽车故障能力的技术工人还不足20%。从业人员大多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修车技术,修车主要凭经验,缺乏用于中、高档汽车检测、维修的计算机设备和技术资料。根据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形势和加入WTO后汽车、运输行业实际发展,将需要大批获得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初步训练的中、高级应用性人才。 (2)项目现有基础。目前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实训设备充足,专门配置的实验实训室有:汽车发动机拆装检测车间,有30套发动机,同时容纳120人进行实操;汽车底盘拆装检测车间,有7套机械变速器,15套前桥,15套后桥,同时容纳230人实操;汽车自动变速器车间,有10套自动变速器,同时容纳40人实操;电喷发动机车间,有电喷发动机6套,同时容纳30人实训;汽车电气车间,有灯光信号示教台2台,防盗系统示教台4台,起动系统示教台1台,发电机系统示教台1台,整车线路示教台2台,汽车空调试验台7台,点火系统示教台1台,电动车窗6台,汽车音响2台,安全气囊2台,倒车雷达2台,同时容纳50人实操。 目前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共26人,外聘教师3人,本科学历22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3人。本专业带头人,研究生学历,具有高级职业资格,担任三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训,多次取得了优异的教研成果。实习指导教师8人,8名都具有中级职业资格证。

目前学校全力打造“四维教师”队伍。“四维教师”具体指中职学校教师必须具备四种资格,即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教师职业资格、辅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指导师资格、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指导师资格、由劳动部门认可的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汽车维修专业有12名教师具有技师、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2、项目建设目标 (1)项目建设目标。 引进国外的基于生产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中职学校向上与行业企业进行对接,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建设具有创新办学特色的示范专业,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技能型汽车维修维护服务人才。 (2)具体目标。 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的是具备汽车维修、汽车维护及汽车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汽车维修和汽车售后服务、汽车经营管理部门及汽车保险、理赔等方面从事汽车维护、汽车维修、汽车美容、汽车生产与技术管理,汽车售后技术服务、汽车保险与理赔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3、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1)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计划在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之间,增设汽车维修等实训场馆9000平方米,投入1800万元,有计划有步骤地建成高标准、现代化、项目齐全的惠州职业教育汽车维修专业实训中心。在此基础上,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开发优质核心课程,加大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专业教学的优势和特色。实训中心完善后,将服务于本校和集团成员学校,并能为周边地区学校的相关专业提供实训服务。同时,还将为本地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能人才的进修和培训服务,发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能。 实训基地建设拟分五个阶段进行建设。

特色专业建设

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 调整对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根据《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 2010-2020 )》和《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 2011-2015 )》,制 订本方案。 一、建设思路和目标 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 态经济区建设,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对高素质应 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总结“十一五”特色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理 念先进、思路清晰、方案科学、机制创新、成果丰硕、人才培养质量优秀的要 求,用 5 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本科高校遴选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社 会声誉、对本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特色专业。 以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 能型人才为宗旨,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按照导向性、前瞻性、效益 性的原则,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遴选建设一批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和较高社会声 誉的特色专业。 二、建设内容与要求 (一)本科特色专业 1.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 (1)以培养满足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为出发点,以突出培养具有 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 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科学制定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制定配套的师 资队伍建设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相应保障。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的人才培 养目标定位,体现先进科学的专业教育思想,建立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研究 制定的有效机制,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 2. 课程建设与改革 (1)紧紧围绕教育目标,根据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加强课 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 (2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 吸收用人单位人员参与课程研究、 设计与开发,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 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3)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及行业、学科发 展的需 要,积极开发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将行业与产业发展形 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 复问题。 附件1: 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亿元,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亿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亿元,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亿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专业群建设方案参考

专业群建设方案参考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建设方案 3.5.1 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建设 2.项目组主要成员 邱寄帆(负责人)、王海春、魏中、高枫、王津 3.服务的产业 主要面向信息技术产业和以航空工业为重点的国防科技工业,重点面向提供计算机应用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产业。 4.专业群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可视化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等(*为本项目重点建设专业)。 3.5.2 项目建设背景 1.国家以信息产业为龙头带动工业化进程 21世纪将是信息化的世纪,信息产业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和最有发展力的产业。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技术,而且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网络与软件技术已成为区域优先建设与发展的专业。 2.专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四川省提出,要加强工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以高新技术、先进技术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为基础,构建新型工业结构。今后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是把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实现“工业强省”的目标。这其中,信息产业成为了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将加快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加快工业的改组改造和结构升级。然而,我省目前适应支柱产业发展的人才短缺,特别电子信息类中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据统计,目前我省劳动力市场对计算机类相关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达10万人。 成都、绵阳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四大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之一,信息技术企业相对集中,产业链较为完整,具有相当的规模和配套能力。在软件外包方面,目前国家已将成都列为全国五大软件外包基地之一。根据对在川军工企业和其它电子信息企业的走访调查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预测,“十一五”期间,四川地区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将大大增加。特别是银海公司、北京中讯公司、迈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相关网络与软件技术企业入驻成都高新区,形成了以网络、软件技术等为重点的相关高新技术公司群体。 网络技术属于先进技术应用的行业,随着互联网技术和3G等通讯技术的发展,对这类技术服务人才的需求是相当大的。因此,四川省有3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3.航空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对人才的行业需求 从服务面向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既要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技术发展的需求,也要积极服务于航空行业和国防工业的需求。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先进制造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11年创办,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520余人。本专业在我校虽然开办历史不长,但随着中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对机械行业高素质人才的大量需求,该专业的成长非常迅速,目前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办学机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目前有专兼职教师共1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与高级实验师3人,讲师6人,助教9人;学缘结构方面:博士1人,硕士15人,学士3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9人,外聘专业实训教师5人。在专业教学中,已经形成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能够为工程教育提供充分知识储备和质量保障的教师队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安徽省矿用绞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宿州市龙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共建)、工程教育中心、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控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公差与测量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标准工程型汽车主减速器装配线等专业实验实训室,并正在筹备建设多个专业实验室。有6个以协议形式固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校内和校外基地已经初步形成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支撑体系。 依托安徽矿用绞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平台,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矿用绞车产品开发技术研究,在合作企业宿州龙华机械制造公司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获得2项安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参与研制的产品分别为SQ80/75B无极绳连续牵引系统(科技成果证书编号:14-282-02)、JWB75WJ 无极绳调速机械绞车系统(科技成果证书编号:14-283-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结合专业实际开设了专

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方案

附件1 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 专业群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职业教育特色专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与湖南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进一步适应湖南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四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的发展需求,以专业对接产业、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深度融入产业链的专业群,更好地服务“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 二、基本原则 1.深度融合。引导地方政府和学校主管部门对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调整优化区域专业布局,形成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2.差异发展。引导职业院校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定位,重点建设与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

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对接的特色专业群,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发展格局。 3.资源整合。引导职业院校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整合现有专业建设资源,推动相关专业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益。 三、建设目标 从2014年起,三年内全省中、高职各立项建设30个左右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使之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 四、建设内容 (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1.专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未来三年专业结构调整规划。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专业群构建。职业院校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每个专业群由3-5个(中职3个、高职5个)以上专业组成。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3.特色专业群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xxxx医院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为实现“54363”的总体发展规划及“423”工程,落实“名医、名科、名院”发展战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加速培养医学拔尖人才,全面推动我院医学科技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导方针,认真贯彻“科教兴医”战略,落实省、市委“创建名牌专业,培养拔尖人才”的指示,坚持“人才是关键,学科是基础”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瞄准国内外医学发展的领先水平,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以重点促一般,带动全院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目标要求: 1、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总体目标是专业特色突出、人才优势明显、设施条件先进、内部管理完善、发挥龙头和示范作用,其整体学术水平达到省、市级先进水平,某些研究领域达到省、市内领先水平。有一支学术造诣较深、治学严谨、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良好、善于团结协作、有能力冲击医学科学高峰的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队伍。 2、建设方针:以功能为目的实现最优组合;以科技为先导保证高新起点;以人才为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以信息为保障提高质量和效率。 3、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市级重点学科建设,使之逐步迈向省级重点学科,同时继续大力发展省级重点发展学科——骨科建设,争取短期内进入 1

省级重点学科行列。 三、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1、成立以院长任组长、主管院长任副组长,有科教科、医务科、人事科、财务科、护理部、器械科、后勤中心和部分专家组成的“廊坊市人民医院医学重点学科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指导重点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教科,由科教科科长任办公室主任,与相关重点学科共同制定发展目标、实施计划、管理措施和配套政策。 2、对重点学科的管理采取重点建设、动态跟踪的基本策略。由学科负责人按照重点学科实施办法和相关文件,提出学科建设发展构想,制定近、远期发展规划,确定各阶段量化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并组织实施。 3、每年召开2—3次重点学科协调会,重点解决省、市级重点学科在学科建设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支持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四、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的管理 1、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每2年选拔一次。 2、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选拔的基本条件是:?长期工作在临床科研第一线,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在某一专业和领域取得省、市内外同行公认的成果;?能把握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沿,对学术研究有创新思想,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省、市内外先进水平的潜能;?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及从事相应的组织、管理和领导学术队伍的能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年龄和学历符合要求。 3、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面向全国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高知名度人才,用良好的待遇和环境留住人才。 2 五、经费管理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详细

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 年)》的要求酒店管理学院计划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专业建设实践,丰富专业建设理论,形成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与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积累优秀经验和实践成果,力求对全省同类型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切实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一、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立足,面向全国,按照“适应市场、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建设思路,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旅游管理人才为宗旨,依托我校商科大学的学科优势,紧密结合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以“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为突破口,通过3-5 年的建设期,努力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实践经验,最终达到如下4个发展目标:(一)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实验实践教学方法 (二)形成本学科人才培养与旅游实践发展紧密结合的建设思路与人才培养方案 (三)建成一支应用技能高、社会服务能力强、教学质量突出的师资团队 (四)集成我校26 年来办学的有效经验和研究成果,形成全省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的一个特色鲜明的示范点 (五)丰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教学理论 二、特色专业发展思路与方案 为在本专业建设期末能够实现上述 5 个目标,我们计划采取如下发展思路与方案: (一)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实验实践教学方法立足本科生专业研究、应用能力,对于旅游实践教学,我们增设旅游规划制图实验室、旅游资源展览展示实验室、旅游电子商务与咨询实验室等,努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制订校外实训基地五年规划,依托实训实习基地,在满足学生实践的同时,开展双向科研经营活动,为教师提供科研场所,取得一批产学研成果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建立新的满足教学要求、合作紧密、实践教学效果良好的校外实践基地,进一步推进以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产学研作用发挥等为内容的实践基地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质量符合旅游企业岗位需求。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一方面,每年围绕一定主题,组织我院学生参加旅游实践基本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 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群建设方案

目录 一、需求论证 二、建设目标 三、建设思路 四、建设内容 五、保障措施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需求论证 (一)产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包括范围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围绕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十三五”期间丹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丹阳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继续发展以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截止2015年末,有规模的机电类企业达2000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个,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好,不断提高学生质量,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社会需求 据丹阳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丹阳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 目前丹阳机电行业从业人员超过万,每年中级技工需要3000多人,高级技工需要1000多人。而丹阳市每年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只有270人左右,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改装、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数控维修、车工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学校: 企业: 4000 立了专门的设计部门,环境艺术设计已开始在建筑环境、室内设计、园林景观建设等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但从社会总体看,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原创设计还未能像发达国家一样,用极活跃的"生产力"创造出高效益的"产业"。 据中国装饰协会统计,2014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3.16万亿元,比

2013年增加了2690亿元,增长幅度为9.3%,比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高出约2个百分点,体现了建筑装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超前性。2014年,新增主业为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一级、二级资质企业约为1600。 1.1.2 人才需求 120万人左右,其中从事创作以及技术工作的人数约为80万人。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环境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的设计与管理人才。 在上述人才需求环境下,培养新型的、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具有创新与设计、管理与创业等复合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江苏地区以及长三角区域经济高速发展提供创新人

才,是学院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也成为学院环境艺术设计高职教育的深层次动力来源。 1.2 建设基础与优势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建于2001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的装潢设计专业)。经过14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且办学效果不断提高,本专业目前有专 基础平台到小专门方向经过三个相关阶段的进阶,将逐步达到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属实用艺术设计范畴,工作全程涵盖艺术创造、工程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工作岗位设置多样,因而采用大基础(艺术基础)逐步过渡到小方向(专业方向)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在有限的专业空间内逐步调整和发展,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提高学习兴趣。(见

专业群建设方案

专业群建设方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电子商务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个全新专业,它培养的人才应当既熟悉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掌握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既具有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悉商务运作流程。因而在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学校层次中,如何把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课程体系改革,已成为创国家示范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行业背景和依据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数字化、信息化的生存模式使整个世界的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形态。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逐步从探索走向规范、务实,从建立电子商务示范工程、规范电子商务运行机智、制订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入手,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渠道加快电子商务建设。然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如何培养出满足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如何构架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等问题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培养与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相一致的电子商务人才。为此。我们通过对省内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公司进行调研,经过详细分析研究,其结果显示了如下特征: 1、电子商务的急剧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的严重短缺,将带来电子商务业界一场空前激烈和白热化的人才竞争。中、初级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匮乏将日益突出,这为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2、据《2009年阿里巴巴企业名录》统计:我国第三季度31个省市共有201万家企事业单位。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已经通过互联网拓展营销渠道、开展网上贸易;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预计未来10年内,我国大约需要200万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必须精通英语、懂得基本经贸理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并且随着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国的开展,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已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3、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其专业涉及到经济、管理、信息、计算机等多门学科。高等院校和高职学校,易于合理整合学校资源,配备专业教师,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高职学校将在未来的时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校建设示范性电子商务专业,不仅能满足淮南本地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而且还能对营销、物流、会计等相关专业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本地区及整个中部经济快速崛起。 二、专业现有基础、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基本情况 1、专业定位 电子商务专业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为传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政府部门、学校、其他行业的电子化部门培养从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营销、网站策划与推广、现代办公的中、初级商务应用型人才。 2、专业现状 电子商务专业立足于现代服务业,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商务人才,是商务类专业中最具特色、又充满活力的一个新型复合型专业。2006年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建设专业。 ⑴、师资队伍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