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与学生

题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与学生

论文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型的课程中,处理好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关键所在。教师要做好一名引领者,也要做好一名指导者,更要甘于做好一名旁观者。而学生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的收获知识,掌握本领,更要学会“共同学习”,学会在“动”中学,“创造性”地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关键词:

引领者、指导者、旁观者、共同学习、创造性

正文:

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文明在不断进步,随着人类步入21世纪,网络的普及,科技的发展,让信息产生了大爆炸,我们迅速地进入了“信息时代”。新课程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而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走入了我们视线。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在课程结构中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高中都开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中孕育而生的新生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它灵活的课堂形式,多方面的实践内容,开放的学习模式,,迅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如何上好这门新兴课程,真正把握综合实践活动所倡导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浮于活动的表面,看起来花里胡哨,实际上空空落落,是我

们每一个教师应该研究的方向。

下面,浅谈一下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教师与学生定位的思考:

一、教师是一名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要做一名引导者。

小学的学生,年龄在6——13岁之间,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在注意和认知上,无意注意占据了优势,逐渐向有意注意转化;而对观察事物的目的性不明确,精确性较低。所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引领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有人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自主性”,就把手完全放开,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做,布置了任务之后就不管不问。岂不知这样的后果往往是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会逐渐偏离教学目标,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我认为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特别是课外实践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询问,引导学生正确的实践目标,科学的实践方法,将课堂融入于生活,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要做一名指导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离不开学生的实践,只有在生活中真正动手、动脑去实践,去认知,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才会更透彻。然而在归纳总结实践成果,综合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又是必不可少的。

在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事事亲为,不懂就讲,让学生没有了思考和吸收的过程,而是要做到以下两点:

(1)由扶到放,授之以渔。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衡量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学生能通过活动掌握多少知识,而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各项能力是否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老师要通过多次主题性活动来引领学生认识和应用一些开展活动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但是随着学生对活动认识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指导可以逐渐弱化。

(2)不惧变化,鼓励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实施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作为教师我们要将每一个活动都视作是对学生能力挖掘的契机。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不断地生成新的活动目标和主题。让学生的认识和体验能随着活动的深入不断加深,促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发展实践能力。

3、综合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做一名旁观者。

有人会说,前面你说要做一名引导者和指导者,怎么到了这里就又变成了旁观者呢?

其实,这三者之间并不冲突,他们是互相交错,相辅相成的。教师在做好引领者和指导者的角色的同时,更一定要做好一名旁观者,把活动和实践的空间让给学生,让他们在自己动手实践,归纳总结,反复探索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感受快乐。

学生能够在交流这个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且提高自身的信息加工能力、明辨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在学生迫切需要时,才给予适当的指点或协调,这也是课程自主性的需要。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价值追求,从这一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过程的本身,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亲历体验、亲身体验、深度探究”的原则,学生自主参与问题探究与解决的全过程,亲身探究的艰辛、收获的喜悦。

二、学生的“自主探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所在

1、要让学生“共同学习”。

共同学习是指把学习活动变成齐心协力、目标一致的团体经历。这个“团体”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现有发展水平来确定,但更多的是尊重自愿的原则,决不等同于机械的水平分组。在共同学习中,学习者以协商的形式,共同确定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形式,评价活动结果。共同学习特别强调学习者彼此尊重、减少偏见和误解的信息交换与整合,籍此来解决问题,完善自我。

2、要让学生在“动”中学。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让他们在“动”中学。因此,教师应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寓于活动之中。学生自己动手,不但学到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使阅读和语言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3、要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人的创造力要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交叉活动,通过“发展”途径进行“提高再创造”的训练,使创造潜能得到发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只有让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角度,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研究型学生”

4、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主人,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发展对象

和评价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组织、帮助学生通过游览、考察、访问、探究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能力得到了锻炼,素质逐步提高,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兴的课程中,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角色的定位,是上好这门课程,能否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让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够在自己的课堂上,做好一名引领者和指导者,更当好一名旁观者,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在自己的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理解、分析和归纳,更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吧!

单位:洛阳市廛河区东关回民小学

姓名:韦华

电话:136********

日期:2013年5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