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喀琉斯的人物形象

浅析阿喀琉斯的人物形象
浅析阿喀琉斯的人物形象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形象分析

请认真阅读《大学语文》(一年制下册)第五单元《伊利亚特》(节选·赫克托尔之死),结合《西方文学十五讲》第二讲中的相关内容完成对下列问题的分析及思考:简要分析阿喀琉斯及赫克托尔的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中你更欣赏谁?请阐述你欣赏的理由。 作为古希腊史诗中最杰出的一部,《伊利亚特》因其广阔的社会背景、奇特的想象、精彩的场面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而成为古代叙事史诗的代表作。这部史诗又被称之为英雄史诗,因为它描写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在这些英雄中,有两个英雄让我记忆深刻:第一个就是阿喀琉斯,他是爱琴海女神忒提斯和人间的国王佩琉斯结合生下的孩子,有着太阳神般的鬈发、刚直的鼻子、坚强的下巴以及魁梧有力的身躯和非常高强的武艺,他是参加特洛伊战争的一个有着强烈冒险精神的半人半神的英雄。先知的警告让他的母亲担忧从而将他化装成女孩子但是却被俄底修斯轻易认出,或许从出生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第二个是普里阿摩斯王的儿子、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耳。他是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各自命运的悲剧。作为一敌一我,他们俩注定会在战场上相见,最后赫克托耳在和阿喀琉斯决斗时死在阿喀琉斯的手里,而阿喀斯也因“阿喀琉斯之踵”而被帕里斯之箭射死。 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一句话:长篇史诗的人物应该是民族精神的充分代表,但主人公要以自己的个性表现民族力量的充沛、民族的根本精神的全部诗意。不仅荷马的阿喀琉斯是这样,我认为赫克托耳也是如此。 下面,我就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的形象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阿喀琉斯形象分析: 一、英勇善战 作为古希腊第一勇士,伟大英雄帕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后代,而且从小又接受着半人马喀戎的教导,阿喀琉斯的英勇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而在《伊利亚特》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共同展现出了一个英勇无畏的阿喀琉斯的形象。 从正面来说:阿喀琉斯武艺高强,在战场上连连获胜,以至于特洛伊士兵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心惊胆战、魂飞魄散。无论是他在十年的征战中率领船队攻下了十二座城市,劫持克律塞伊斯,逼死国王的战功,还是与赫克托耳的决斗,都展现出了他的英勇善战。 从侧面来说:当阿喀琉斯由于女奴事件罢战的时候,特洛伊人的攻击使希腊人死伤无数,一改之前大举胜利的局面,从阿喀琉斯罢战后希腊人的溃不成军充分说明了阿喀琉斯的英勇善战。 二、忘我的残暴 从阿喀琉斯的第一次愤怒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渴望战斗,渴望冒险,在他愤怒的时候甚至表现出一种很强烈的残忍。 当阿喀琉斯的朋友被特洛伊人杀死的时候,他愤怒之极,一路杀过去以至于尸体堆成山,就连河道都被尸体阻塞了,当河神出来劝和的时候他甚至提起长矛去刺杀河神。 在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决斗之前,赫克托尔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对手,便恳求胜利者不要凌辱失败者的尸体,但被阿喀琉斯一口回绝。 在战斗结束时,阿喀琉斯剥下赫克托尔血淋淋的甲衣,并用牛筋穿透他的双脚,一路驾着马车,拖着尸体,扬长而去。 战斗前后,他都没有给予他的对手足够的尊重,赫克托耳如同一只小鸡一样被身为鹰的阿喀琉斯斩杀。 三、潜在的天真温和善良

阿喀琉斯的性格特征

阿喀琉斯的性格特征 与众不同的身世背景 阿喀琉斯是阿耳戈英雄—拍琉斯和海洋女神—芯提斯的儿子,西方谚语中的“阿喀琉斯之踵”就是说阿喀琉斯出生的时候被他母亲捏住脚后跟倒浸在冥河水中,因此全身除脚踵之外,刀枪不人,由此来比喻“致命的弱点”。人神混血儿的身份让阿喀琉斯在凡人的世界中鹤立鸡群,成为希腊人中的第一勇士。 复杂的性格特征 阿喀琉斯体魄矫健、勇猛善战,这是荷马史诗中英雄们所拥有的共性,除此之外,还具有鲜明而又复杂的性格特征:那就是凶猛残忍的同时又重荣誉、讲义气;坦率、磊落的同时又横蛮、心胸狭窄和自私。在他的性格特征中,主要体现了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以及个人价值所在。阿喀琉斯因此成为荷马史诗中个人英雄主义以及个人价值体现的典型代表。阿喀琉斯本身也是个矛盾体,既有理性也有本能的冲动。 阿喀琉斯对荣誉追求 荣誉的获得只能是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来获取。在阿喀琉斯出生之时,他的母亲曾预言他有两个迥然相异的命运:要么过和平的生活,碌碌无为却可以长寿;要么投身于战争,成为英雄但是会无法享其天年。阿喀琉斯违背母亲的意愿而毅然选择了后者,表现出不屈服命运,勇敢进取、崇尚荣誉的英雄特征,也体现了个人价值所在的英雄主义本色,这是古希腊史诗与悲剧的核心精神所在。然而阿喀琉斯一旦从战争中退出,便丧失了他的英雄本色,他不再是希腊最优秀的勇士,他不再能获取荣誉,受众人敬仰。这就是英雄生存的意义。阿伽门农抢去的女俘既是战利品,又是荣誉的象征。英雄如果不思进取,失去勇猛,在人民需要的时候退却,就没有诗人来歌颂,没有人会敬仰。所以尽管神谕告诉过阿喀琉斯,他杀死赫克托耳之后不久自己也将会死亡,阿喀琉斯还是毫不犹豫地冲上战场同赫克托耳决战,勇敢地正视了自己的命运,为友情,为荣誉而战。总的来说,阿喀琉斯的身上体现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形象特征,荷马将战争所带来的对人类的影响因素与人的本性这两种相悖的因素融合为一,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成为千古不朽的文学形象。 英勇善战,忠于朋友 阿喀琉斯也是一个英勇善战、忠于朋友的人。首先,他在战场上几乎是百战百胜,杀死过无数的特洛伊英雄,从特洛伊人在没有他参战的希腊联军和有他参战的希腊联军时的不同反应的对比,就可以看出他的英勇善战。在阿喀琉斯罢战期间,特洛伊人在他们几次进攻中还取得过上风,都攻到希腊的战船上来了,若不是埃阿斯等希腊英雄的英勇抵抗,希腊人的战船可能都会给赫克托耳烧毁了;后来,阿喀琉斯重新武装上战场,希腊人又占了上风,特洛伊第一英雄赫克托耳被阿喀琉斯杀死,特洛伊人元气大伤。其次,阿喀琉斯忠于自己的朋友。当帕特洛克罗斯被赫克托耳杀死时,他真心实意的痛惜帕特洛克罗斯的牺牲,决心为他复仇。于是他又重新武装上战场,杀死了赫克托耳本,并将他的尸体捆绑在战车上驱车游行。虽然这是阿喀琉斯凶残的体现,但这也是他忠于朋友的体现。因此,阿喀琉斯是一个英勇善战、忠于朋友的人。 善良有同情心,热爱生活 他有自己特殊的恻隐之心,从赫克托的老父亲哀求阿喀琉斯让其带回儿子尸体的事件,我们更能看出阿喀琉斯极为复杂的内心,但也正当是这种任性的优点让阿喀琉斯更具备英雄应有的大将之风度。当赫克托的老父亲普里阿摩斯带着礼物来到阿喀琉斯的帐下,哀求允许领会自己儿子尸体时,普里阿摩斯的话激起了阿喀琉斯对自己父亲的怀念与忧心。老人流着眼泪跪在他面前恳求他让自己把儿子的尸体带回家时,他温和的松开老人抚抱他双膝的手,

鲁宾逊漂流记人物形象分析

鲁滨逊人物形象分析 近三百年来,《鲁滨孙漂流记》一直风靡全球,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它的魅力何在呢?应该说,这归功于笛福成功地塑造了鲁滨逊这个极具个性色彩的人物。在鲁滨孙那里,冒险、坚忍、毅力、智慧、勇气、果敢、富于进取、开拓创新全都集于一身,为一切不甘平凡,不安于现状的人们提供了他们心中所寄托的英雄形象。 首先,鲁滨孙是一个不安分的冒险者。在家中,父辈所有的希望全都放在了鲁滨孙一个人身上。父亲要求儿子老老实实地靠自己的勤勉和努力挣一份家财,过一辈子安适而惬意的生活。但是这个孩子遨游四海的念头从没有改变过。于是,他背着家庭,私自出海,尽管道路坎坷,可是最终一种“神秘而有力的天数经常逼着我们自寻绝路,使我们明明看见眼前是绝路,还是要冲上去。”情感战胜了理智。在鲁滨孙看来,没有比冒险和开拓进取更刺激和好玩的事情了。骤然成为巨富,和妻子、孩子的家庭之乐,岁月催人老的无情,这一切依然难以阻挡鲁滨孙的步伐。侄儿的劝说,不过是鲁滨孙伺机而动的诱因,真正的原动力仍然是他不习惯平凡生活、无意安适生活的所致。这样,鲁滨孙开始了新一轮的冒险历程。 第二,鲁滨孙是一个勇敢的实践者。《鲁滨孙漂流记》中最精彩的一段莫过于他在岛上生活的日子。人们常言,人生不如意事者十之八九。若我们有机会置身于几近与世隔绝的孤岛,那么就可以体验生存的极限究竟有多大,自己承受的压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鲁滨孙不是一个幻想家,也非在困难面前消极作为的懦夫。他注重的是实际,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存。于是,在28年的孤岛生活中,生存成了他整日整夜“劳心劳力”的主题。搬运船上用品、营造住处、驯养山羊、种麦植稻、置办桌椅、烤制面包等等,都在他的手脚并用中施展开来。无论是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他都在为满足的愉悦而努力、而奋斗。苦变成了乐,艰辛成为了享受,有什么不能克服的,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仔细读读鲁滨孙制作面包的情节吧,在那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人类的精巧,人类的智慧和人类的创造,可以证明“人类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阿喀琉斯人物形象分析

阿喀琉斯人物形象分析 读过古希腊神话的朋友,我被阿喀琉斯这一人物形象所吸引,他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但也在这个英雄人物了有着复杂、多变的性格、心理活动。以下是我对阿喀琉斯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一、半神半人的阿克琉斯 据传,阿克琉斯是据传,阿喀琉斯是人间国王佩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结婚生下的儿子,具有健美的肌体、无敌的武艺和忘我战斗的冒险性格。他有传承了神的能力同时也传承了人的情感性格。当阿克琉斯九岁时,预言家卡尔卡斯说,要占领特洛亚这城市需要这孩子才能实现,这话传到他母亲那里,她知道知道这场战争会给她的孩子带来死亡,于是把他打扮成女孩来养,可是被卡尔卡斯发现了,于是阿喀琉斯同意率领他的密耳弥多涅人,在他老师福尼克斯的陪同下,参加了希腊人的队伍。在战场上他立下无数战功,他知道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但他不顾这些,为战争不牺牲自己。在战斗过程中他英勇善战,展现出了他既是人也是神的人物形象。 二、复杂的性格:既善良又残暴 在作品中阿喀琉斯这个人物形象,性格是复杂的,是多方面的,在战争中他见了特洛伊人,不分男女老幼便杀便砍,使他们的尸体堵塞了克珊托斯河的河道。河神出面阻止,他竟然同河神厮杀起来。在同杀死帕特洛克罗斯的赫克托决战时,赫克托曾哀告说:当决战的一方死亡时,不要凌辱他的尸体。而阿喀琉斯根本不睬,残暴地将赫的

尸体拴在马后倒拖着围绕自己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并以十二个被俘的特洛伊青年为帕特洛克罗斯陪葬。同时他又是有同情心的,在当阿波罗把瘟疫射给希腊人并危及许多人生命时,阿喀琉斯首先站出来召集众人商量挽救同胞的对策。当赫克托的老父亲普里阿摩斯带着礼物来到阿喀琉斯的帐下,哀求允许领会自己儿子尸体时,普里阿摩斯的话激起了阿喀琉斯对自己父亲的怀念与忧心。老人流着眼泪跪在他面前恳求他让自己把儿子的尸体带回家时,他温和的松开老人抚抱他双膝的手,并且与老父亲一起流泪并且劝慰老人咬牙忍受自己的不幸和悲哀。阿喀琉斯的泪水里有对老人的同情,也有对自己父亲和朋友的怀念。之后,阿喀琉斯把赫克托的尸体归还给了其父亲,并且宣布停止攻城十二天,让赫克托这位特洛伊王子能得以全礼地安葬。真诚而公开地对自己的敌人进行劝慰,并且鼓励其坚强地忍受不幸和悲哀,这种做法不是对敌人的怜悯,而是对自己以及整个人类的大悲悯,由此可见,阿喀琉斯并非杀人如麻的恶魔,其善良本性则由这情境中凸显出来,也显得这半人半神的人物更具人性化特色 三、他在某一程度上又是自私、顽固的、执拗 主帅阿伽门农要自己占有女俘虏时,阿喀琉斯公然斥责主帅损人利己,并拒绝战斗。而他的罢战也给希腊联军带来了不少的损失,最终还导致了挚友帕特洛克罗斯不幸被杀。在这一点上,我们没办法不说我们的英雄同样也犯了普通人会犯的错,被私利,被冲动冲昏了理智,他只想到了他的个人利益,想到的只有自己的名誉和女人,忘记了其他无辜的士兵的生命也是同样重要,就是因为一时之气,他的任

(全英文论文)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形象的分析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英语毕业论文)口语语篇中责任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 2、(英语毕业论文)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开题报告+论文) 3、(英语毕业论文)《紫色》中“家”的解读(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4、(英语毕业论文)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5、(英语毕业论文)Feminist Consciousness Shown on Scarlett O'Hara Impacts upon Today's Female 6、(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色 7、(英语毕业论文)礼貌原则视角下奥巴马演讲技巧的分析(开题报告+论文) 8、(英语毕业论文)中西节日习俗之比较 9、(英语毕业论文)姚木兰和郝思嘉的女性意识对比分析 10、(英语毕业论文)用目的论理论研究英汉电影名翻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1、(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12、(英语毕业论文)惠特曼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美国现代诗歌创作和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以《自我之歌》为例 13、(英语毕业论文)英语新闻的用词和翻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4、(英语毕业论文)从中美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看两国的文化差异(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5、(英语毕业论文)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耶稣形象 16、(英语毕业论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17、(英语毕业论文)跨文化视角视阈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 18、(英语毕业论文)浅析信息时代的汉语新词语英译策略

阿喀琉斯的英雄形象

论阿喀琉斯的英雄形象 【摘要】阿喀琉斯是居于荷马史诗中心地位的一个主要英雄形象,他作为典型的西方式的个人英雄,不仅是西方民族心理的一个缩影,也是西方英雄主义文化传统的一个代表。本文通过分析阿喀琉斯形象的塑造,探讨阿喀琉斯英雄形象的特征以及揭示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主义传统。 【关键词】阿喀琉斯;英雄形象特征;英雄主义传统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们一般都具有如下的德性:英勇无畏、足智多谋、追求荣誉等。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出身显赫,有杰出的家族背景,在身体和心灵上超越常人,比常人更为勇猛,可以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阿喀琉斯是《伊里亚特》三位英雄(阿伽门农、赫克托耳、阿喀琉斯)中较为突出惹人眼球的一位英雄。 一、阿喀琉斯的英雄形象特征 1、与众不同的身世背景 阿喀琉斯是阿耳戈英雄—拍琉斯和海洋女神—芯提斯的儿子,西方谚语中的“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heel)就是说阿喀琉斯出生的时候被他母亲捏住脚后跟倒浸在冥河水中,因此全身除脚踵之外,刀枪不人,由此来比喻“致命的弱点”。[2]人神混血儿的身份让阿喀琉斯在凡人的世界中鹤立鸡群,成为希腊人中的第一勇士。尽管《荷马史诗》中有成千上万的军人参加战争,但有名有姓的没有几个,而这些勇士们最后还只是为了衬托阿喀琉斯勇猛。战争从

来就是英雄的战争,文字的历史上也只有英雄的名字。 2、复杂的性格特征 阿喀琉斯体魄矫健、勇猛善战,这是荷马史诗中英雄们所拥有的共性,除此之外,还具有鲜明而又复杂的性格特征:那就是凶猛残忍的同时又重荣誉、讲义气;坦率、磊落的同时又横蛮、心胸狭窄和自私。在他的性格特征中,主要体现了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以及个人价值所在。阿喀琉斯因此成为荷马史诗中个人英雄主义以及个人价值体现的典型代表。他是因为个人的任性而退出战场,致使希腊军队节节溃败,伤亡惨重。阿伽门农抢走了他的女俘,而且在集会上公然轻视侮辱自己,阿喀琉斯对此很愤怒,拒绝出战,他只顾个人的荣誉而看着希腊军队在战场上溃败,充分地体现了他以个人的得失为重,而不顾他人的死活的个人中心主义。阿喀琉斯任性退战,“愤怒”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阿喀琉斯的荣誉和个人尊严受到了严重侵犯。女俘是战利品的一部分,抢走女俘意味着自己的荣誉被玷污,在以荣誉为生的英雄们心中是不允许发生的。他曾对帕特洛克罗斯说:“让其他人继续打下去吧……但愿/特洛伊人全都死个精光,阿耳吉维人中谁也/不得生还,只有你我走出屠杀的疆场——是的/只有你我二人,砸碎他们神圣的楼冠,在特洛伊城楼”。[1]由此可知,阿喀琉斯返回战场并非是为集体利益,而是为夺回自己失落了的荣誉和人格尊严,当然也是个人友情和讲义气的体现。阿喀琉斯本身也是个矛盾体,既有理性也有本能的冲动。首先,阿喀琉斯因为自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形象分析

请认真阅读《大学语文》(一年制下册)第五单元《伊利亚特》(节选·赫克托尔之死),结合《西方文学十五讲》第二讲中的相关内容完成对下列问题的分析及思考:简要分析阿喀琉斯及赫克托尔的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中您更欣赏谁?请阐述您欣赏的理由。 作为古希腊史诗中最杰出的一部,《伊利亚特》因其广阔的社会背景、奇特的想象、精彩的场面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而成为古代叙事史诗的代表作。这部史诗又被称之为英雄史诗,因为它描写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在这些英雄中,有两个英雄让我记忆深刻: 第一个就就是阿喀琉斯,她就是爱琴海女神忒提斯与人间的国王佩琉斯结合生下的孩子,有着太阳神般的鬈发、刚直的鼻子、坚强的下巴以及魁梧有力的身躯与非常高强的武艺,她就是参加特洛伊战争的一个有着强烈冒险精神的半人半神的英雄。先知的警告让她的母亲担忧从而将她化装成女孩子但就是却被俄底修斯轻易认出,或许从出生就注定了她一生的命运。 第二个就是普里阿摩斯王的儿子、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耳。她就是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瞧!”而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各自命运的悲剧。作为一敌一我,她们俩注定会在战场上相见,最后赫克托耳在与阿喀琉斯决斗时死在阿喀琉斯的手里,而阿喀斯也因“阿喀琉斯之踵”而被帕里斯之箭射死。 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一句话:长篇史诗的人物应该就是民族精神的充分代表,但主人公要以自己的个性表现民族力量的充沛、民族的根本精神的全部诗意。不仅荷马的阿喀琉斯就是这样,我认为赫克托耳也就是如此。 下面,我就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的形象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阿喀琉斯形象分析: 一、英勇善战 作为古希腊第一勇士,伟大英雄帕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后代,而且从小又接受着半人马喀戎的教导,阿喀琉斯的英勇可以说就是与生俱来的。而在《伊利亚特》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共同展现出了一个英勇无畏的阿喀琉斯的形象。 从正面来说:阿喀琉斯武艺高强,在战场上连连获胜,以至于特洛伊士兵一听到她的名字就心惊胆战、魂飞魄散。无论就是她在十年的征战中率领船队攻下了十二座城市,劫持克律塞伊斯,逼死国王的战功,还就是与赫克托耳的决斗,都展现出了她的英勇善战。 从侧面来说:当阿喀琉斯由于女奴事件罢战的时候,特洛伊人的攻击使希腊人死伤无数,一改之前大举胜利的局面,从阿喀琉斯罢战后希腊人的溃不成军充分说明了阿喀琉斯的英勇善战。 二、忘我的残暴 从阿喀琉斯的第一次愤怒中我们不难瞧出她渴望战斗,渴望冒险,在她愤怒的时候甚至表现出一种很强烈的残忍。 当阿喀琉斯的朋友被特洛伊人杀死的时候,她愤怒之极,一路杀过去以至于尸体堆成山,就连河道都被尸体阻塞了,当河神出来劝与的时候她甚至提起长矛去刺杀河神。 在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决斗之前,赫克托尔知道自己不就是她的对手,便恳求胜利者不要凌辱失败者的尸体,但被阿喀琉斯一口回绝。 在战斗结束时,阿喀琉斯剥下赫克托尔血淋淋的甲衣,并用牛筋穿透她的双脚,一路驾着马车,拖着尸体,扬长而去。 战斗前后,她都没有给予她的对手足够的尊重,赫克托耳如同一只小鸡一样被身为鹰的阿喀琉斯斩杀。 三、潜在的天真温与善良

外国文学史人物形象分析

1、阿喀琉斯形象: 阿喀琉斯,是神人结合而生,其母是海神的女儿忒蒂斯,他的母亲得到神谕说阿喀琉斯有两种命运:一是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死,一是在和平的生活而获得长寿。然而在他的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积极入世,重视现实,不怕死亡的英雄主义精神,他宁愿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早死,也不愿意过着和平生活而长寿。这就是他固执的性格,为了头上的光环而在所不惜,在民众的威望是他心目中最大祈求,他绝不会想到在平凡中老死,只有荣誉和尊严的依托,他必须战斗,在战斗中才会获得他追求的荣誉和声望,以及得到的尊严。 阿喀琉斯性格特征多方面,他孔武有力,而又常如孩子般在母亲面前哭泣,但他珍惜友谊与帕特克洛斯亲如手足,当得知帕特克洛斯被赫克托耳杀死后,他为失去他的至交好友而痛不欲生,阿喀琉斯愤怒地叫:“如果命运女神不让我保护我的被杀的朋友,我宁愿死去!他远在异乡丧命,我没有援救他,现在我的短促生命对于阿耳戈斯人还有什么用呢?让宙斯和神祗们所规定的命运降临到我头上来吧!”正是这个亲如手足的情感,使得阿喀琉斯在战场上把杀敌报仇,作为对朋友的爱的体现和对敌人的恨,,使他成为嗜杀的恶魔,见到特洛伊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杀,使他们的尸体堵塞了克珊托斯河的河道。河神出面阻止,他竟然同河神厮杀起来。仇恨在他心中燃烧,发誓把赫克托耳杀死来祭奠好友的亡灵。在同赫克托耳决战时,赫克托耳曾哀求说:当决战一方死后,不要凌辱他的尸体。而阿喀琉斯根本就没有理睬,残暴地把赫克托耳的尸体拴在马后倒拖着围绕自己的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并以十二个被俘的特洛伊青年为帕特洛克斯陪葬,可见阿喀琉斯手段的残忍,这都是他把爱完全建立在对朋友的爱的基础之上,但这残忍的手段却令赫克托耳的父亲普里阿摩斯心伤透彻。 在另一方面,他出于对朋友的挚爱,珍视友谊,对朋友承担义务看得高于一切,反映了他善良温厚的一面。特洛伊老国王普里阿摩斯前来恳求阿喀琉斯赐还儿子赫克托耳的尸体,此时的阿喀琉斯刚刚亲手杀死了帕特罗克洛斯的仇人赫克托耳,失去挚爱的悲痛和手刃仇人的快意,以及被普里阿摩斯的请求带来的矛盾心理,正反复在他心头交织。但看到普里阿摩斯对失去爱子情感的流露,以及对他本人诚恳切切的请求,使他想起自己年迈的父亲而起了恻隐之心,答应了普里阿摩斯的要求,并设法保护其安全离去,且承诺休战十二天,让老王从容地为赫克托耳举行葬礼。阿喀琉斯的这种温厚善良的本性还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天性的善良和尊敬长者充分得到呈现。 阿喀琉斯的人物形象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为个人荣誉而战。阿喀琉斯为了个人的荣誉的追求,不畏死亡而起上战场,是因为他把勇敢视为最高的荣誉,认为怯懦者是人间无价值的赘物,与其默默无闻而长寿,还不如在光荣的冒险中获得巨大的荣耀,这就是希腊人的观念,同时也是阿喀琉斯的观念。只有战斗才体现他的价值所在,才能保证的永久的荣誉,才能获得民众的爱戴和尊崇,视为神明。战斗,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英雄主义形象,当他出现了希腊联军面前的时候,欢呼声是那样热烈和高仰,就算是同敌军作战,士兵跟着他勇气和信心也倍增,连敌手也胆怯地逃避和阿喀琉斯的正面交战。他热爱着自己的民族,但当个人的荣誉和尊严受到损害的时候,维护这种荣誉和尊严就会上升到第一位。在阿伽门农从阿喀琉斯的帐篷抢走他心爱的女奴的时候,与高贵的阿伽门农发生冲突,那里因为他感觉到自己的荣誉和尊严受到伤害,从此,他不再出战,也不参加什么会议,任凭自己同胞的血流于特洛伊城下,并祈求宙斯让希腊人流血牺牲,而他自己却在帐篷里看着自己的同胞一批批地死去,没有一点的恻隐之心,正是对阿伽门农的愤怒,拒绝出战,使希腊联军遭受到了重大的伤亡,要让希腊人知道,战斗没有他不行,从而器重他。在这里可以看出,为了维护个人的荣誉而使希腊军队重创,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这些个人主义英雄形象不单反映在阿喀琉斯个人身上,也反映到整个希腊文化。 阿喀琉斯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说是集各种性格于一身的,从而聚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他既有天真又固执,既残暴凶狠又温厚善良,既有年轻的任性和无礼又尊敬老人,可以说,从整

阿喀琉斯

有“英雄代码”指导“伊利亚特”中的人物的决定呢?讨论的荷马史诗英雄的价值观,要特别注意形成鲜明对照的字符,如阿喀琉斯,奥德修斯,巴黎和Hector。一个字符是否出现比其他更加英勇?一个字符是否出现如少英雄? 黑格尔对于阿喀琉斯的评价: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在他身上体现出了极大的丰富性。阿喀琉斯:充满反抗精神,勇敢,残暴,在普利阿莫斯求他时,却又天真,善良。关键词:荣誉,悲情,尊严,价值。 史诗通过英雄形象的描写,表现了古希腊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念。史诗中的英雄们视个人荣誉为第一生命,他们的行为动机都与个人的荣誉、爱情、财产、王位等分不开,他们的“冒险”,也往往出于显示自己的勇敢、技艺、智慧和健美,是为了得到权力、利益、爱情和荣誉。显示了希腊文化的重要特征: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具有很强的个体本位意识。这种文化价值观念极大地促进了西方社会的发展,但阿喀琉斯式的自由放任、漫无锯度的个人主义也给西方社会带来了难以治愈的社会顽疾。史诗通过描写人与命运的冲突,表现了古希腊文学和文化中的悲剧意识。*用有限的生命抗拒无限的困苦和磨难,在短促的一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的价值,使它在抗争的最炽热的热点上闪耀出勇力、智慧和进取精神的光华。人终究还是要死的,但他在生与死的战火中得到了磨练,表现出即使在最酷烈的条件下也不准备放弃抗争和自我检验的决心。凡人中的精英不应该回避生活的挑战——相反,他们有责任在赴汤蹈火的实践中,把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上升为对人生价值的追寻。这便是古希腊人的人生观,也是西方“悲剧意识”的源头。 在古希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荣誉感一直 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对外在 评估的高尚的心理感觉,是人类对自己的价值理 解,也是一种责任和权利。为何在古希腊人那里 如此地重视荣誉感的获得?其特殊的原因主要有 自然环境的因素以及宗教信仰的因素,同时,哲学 家们思考荣誉感所承载的哲学理念和道德标准, 由此使得古希腊人的荣誉感在不断的进步。古希 腊公民与城邦之间的爱国主义的关系,甚至于城 邦的荣辱兴衰都与其所含的荣誉感有着很大的关 系。荷马时代的荣誉感不仅是个人价值观的实 现,更多还含有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倾向。 阿喀琉斯只是为自己的荣誉而战,而赫克托尔是为了他的国家,他的人民而战,更伟大;最后战死沙场的那种悲壮更是可歌可泣的,所以我认为赫克托尔才是真正的英雄。 古代希腊神化故事包括神的故事与英雄史事,他们夺人眼球,精彩纷呈。其中不乏是伟大先人的辛苦创作,其中荷马创造的史诗之一《伊利亚特》并位居优秀作品之列。在这部著作中有两个英雄人值得我们注意,一个是阿喀琉斯,他是海洋

阿基琉斯人物分析

阿基琉斯的人物分析 古希腊流传下来最早的完整的文学作品是两部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相传这两部史诗是在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之间,由一位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民间口头流传的短歌编成的,因而被成为"荷马史诗".荷马根据民间口头创作收集整理的史诗,代代相传,到了公元前6世纪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由亚历山大里亚学者将两部史诗均编成24卷.而两部史诗都是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特洛伊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194-1184年,以迈锡尼为首的希腊联军向小亚细亚的富庶特洛伊进攻,战争持续了10年,最后采用奥德修斯的木马计将特洛伊城洗劫一空.两部史诗不写全过程,以截取最后一年中的一段故事来表现全体. 由于产生于古希腊特定的政治和文化气氛中,荷马史诗的思想倾向也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荷马史诗表现出强烈的神意色彩.由于史诗形成于古希腊浓烈的神话气氛中,因此人们对事物发展的判断很大程度上不是按照现实的规则,而是按照神话的规则进行的.表现在史诗中,就是把人的行为及其成败归结为神的意志.我们不能肯定的说某一人物好也不能完全的否定一个人.伊利昂纪表现英雄的勇武,内容丰富,广阔的描绘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荷马时代处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的社会发展阶段,生产水平正由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后已踏进文明的门槛.当时没有国家,最基本的社会集团是部落,各部落内部实行军事民主制,没有组长会议和民众大会,议决部落的重大事件.部落旨领是

军事统帅,法官和最高祭司,但不拥有行政权力.各部落在战时常结成不大的军事联盟,但各自仍旧保持独立性,联盟在战后随而解体.公园前8到6世纪,奴隶制关系逐渐形成,爱琴海地区出现许多独立的奴隶制城邦,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典和斯巴达. 这两部荷马史诗中相比较我更喜欢伊利昂纪,主要写的是最后一年中51天发生的事.史诗一开始就点出"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阿伽门农和阿凯亚部族中最勇猛的首领阿基琉斯争夺一个女俘,阿基琉斯受辱后,愤而退出战场.希腊军方面连连失利,一直退到海岸边,也抵挡不住特洛伊主将赫克托耳的猛烈攻势,情况万分紧急.阿伽农 门请求和解遭到拒绝.阿基琉斯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接了他的盔甲, 杀上战场,挡住了特洛伊人的进攻.但赫克托耳把他杀死,并夺走了他的盔甲.阿基琉斯悔恨自己的过失,愤而重新参战,为亡友复仇.终于 杀死了赫克托耳,并把他的尸体拖在马后奔驰.赫克托耳的父亲,伊利昂的老王普利阿摩斯前来赎回儿子的尸首,全诗在为赫克托耳举行的盛大葬礼中结束. 在写阿基琉斯勃然大怒这个情节时,有一段阿基琉斯说的话:"无耻而又自私的君王!希腊人还有谁愿意听从你的指挥?特洛伊人并没 有得罪于我.我跟你过来只是愿意帮助你,给你的兄弟墨涅拉俄斯报仇.你不珍惜这一点,还要抢夺我的礼物.你可知道这些礼物都是我夺来的,是希腊人分给我的!无论攻占哪一个城市以后,我所得到的礼物都远远地不如你多,而我却往往承担最艰难的战斗任务,那是为了在 瓜分礼物时让你获得最满意的部分.好吧,我现在回夫茨阿去!没有我

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总结

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总结 1.阿喀琉斯形象: 阿喀琉斯,是神人结合而生,其母是海神的女儿忒蒂斯,他的母亲得到神谕说阿喀琉斯有两种命运:一是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死,一是在和平的生活而获得长寿。然而在他的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积极入世,重视现实,不怕死亡的英雄主义精神,他宁愿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早死,也不愿意过着和平生活而长寿。这就是他固执的性格,为了头上的光环而在所不惜,在民众的威望是他心目中最大祈求,他绝不会想到在平凡中老死,只有荣誉和尊严的依托,他必须战斗,在战斗中才会获得他追求的荣誉和声望,以及得到的尊严。 阿喀琉斯性格特征多方面,他孔武有力,而又常如孩子般在母亲面前哭泣,但他珍惜友谊与帕特克洛斯亲如手足,当得知帕特克洛斯被赫克托耳杀死后,他为失去他的至交好友而痛不欲生,阿喀琉斯愤怒地叫:“如果命运女神不让我保护我的被杀的朋友,我宁愿死去!他远在异乡丧命,我没有援救他,现在我的短促生命对于阿耳戈斯人还有什么用呢?让宙斯和神祗们所规定的命运降临到我头上来吧!”正是这个亲如手足的情感,使得阿喀琉斯在战场上把杀敌报仇,作为对朋友的爱的体现和对敌人的恨,,使他成为嗜杀的恶魔,见到特洛伊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杀,使他们的尸体堵塞了克珊托斯河的河道。河神出面阻止,他竟然同河神厮杀起来。仇恨在他心中燃烧,发誓把赫克托耳杀死来祭奠好友的亡灵。在同赫克托耳决战时,赫克托耳曾哀求说:当决战一方死后,不要凌辱他的尸体。而阿喀琉斯根本就没有理睬,残暴地把赫克托耳的尸体拴在马后倒拖着围绕自己的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并以十二个被俘的特洛伊青年为帕特洛克斯陪葬,可见阿喀琉斯手段的残忍,这都是他把爱完全建立在对朋友的爱的基础之上,但这残忍的手段却令赫克托耳的父亲普里阿摩斯心伤透彻。 在另一方面,他出于对朋友的挚爱,珍视友谊,对朋友承担义务看得高于一切,反映了他善良温厚的一面。特洛伊老国王普里阿摩斯前来恳求阿喀琉斯赐还儿子赫克托耳的尸体,此时的阿喀琉斯刚刚亲手杀死了帕特罗克洛斯的仇人赫克托耳,失去挚爱的悲痛和手刃仇人的快意,以及被普里阿摩斯的请求带来的矛盾心理,正反复在他心头交织。但看到普里阿摩斯对失去爱子情感的流露,以及对他本人诚恳切切的请求,使他想起自己年迈的父亲而起了恻隐之心,答应了普里阿摩斯的要求,并设法保护其安全离去,且承诺休战十二天,让老王从容地为赫克托耳举行葬礼。阿喀琉斯的这种温厚善良的本性还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天性的善良和尊敬长者充分得到呈现。 阿喀琉斯的人物形象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为个人荣誉而战。阿喀琉斯为了个人的荣誉的追求,不畏死亡而起上战场,是因为他把勇敢视为最高的荣誉,认为怯懦者是人间无价值的赘物,与其默默无闻而长寿,还不如在光荣的冒险中获得巨大的荣耀,这就是希腊人的观念,同时也是阿喀琉斯的观念。只有战斗才体现他的价值所在,才能保证的永久的荣誉,才能获得民众的爱戴和尊崇,视为神明。战斗,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英雄主义形象,当他出现了希腊联军面前的时候,欢呼声是那样热烈和高仰,就算是同敌军作战,士兵跟着他勇气和信心也倍增,连敌手也胆怯地逃避和阿喀琉斯的正面交战。他热爱着自己的民族,但当个人的荣誉和尊严受到损害的时候,维护这种荣誉和尊严就会上升到第一位。在阿伽门农从阿喀琉斯的帐篷抢走他心爱的女奴的时候,与高贵的阿伽门农发生冲突,那里因为他感觉到自己的荣誉和尊严受到伤害,从此,他不再出战,也不参加什么会议,任凭自己同胞的血流于特洛伊城下,并祈求宙斯让希腊人流血牺牲,而他自己却在帐篷里看着自己的同胞一批批地死去,没有一点的恻隐之心,正是对阿伽门农的愤怒,拒绝出战,使希腊联军遭受到了重大的伤亡,要让希腊人知道,战斗没有他不行,从而器重他。在这里可以看出,为了维护个人的荣誉而使希腊军队重创,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这些个人主义英雄形象不单反映在阿喀琉斯个人身上,也反映到整个希腊文化。

奥德修斯人物形象分析:半神半人身上的品质

[键入文字] 奥德修斯人物形象分析:半神半人身上的品质 奥德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在罗马的神话故事中被成为尤利西斯或者是尤里克塞斯,是希腊西部伊塔卡岛之王,曾经出使特洛伊要求归还海伦,但是却没有获得成功,于是特洛伊战争就爆发了。奥德修斯是特洛伊战争中希腊盟军一方著名的智勇双全的英雄,特洛伊木马计就是奥德修斯想出来的,下面做一下奥德修斯简介。 奥德修斯简介:奥德修斯并不想参加特洛伊之战,于是佯装发疯,但是却被帕拉墨得斯识破,最终不得已参加了特洛伊战争,从此之后奥德修斯心中对帕拉墨得斯产生了怨恨,加上奥德修斯对帕拉墨得斯的嫉妒,使得奥德修斯后来在战争之中诬陷了帕拉墨得斯与特洛伊人有勾结,导致了阿伽门农将帕拉墨得斯处死在海边。后来奥德修斯与大埃阿斯比试打了一个平手,堪称是希腊盟军中智勇双全的人物。后来奥德修斯与大埃阿斯争夺阿喀琉斯的盔甲,奥德修斯能言巧辩,使用计谋最终获得了阿喀琉斯的盔甲,大埃阿斯因此自杀身亡。后来奥德修斯献出了木马计,最终攻陷了特洛伊城,特洛伊城市被攻陷之后奥德修斯在特洛伊进行了大肆的杀戮与劫掠,后来就坐着船回国了。 奥德修斯的回国之路可以说历尽艰辛,在海上漂流了十年才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但是等到他回到自己国家的时候,因为奥德修斯长达二十年的时间没有消息,所以伊塔卡岛的人们都传说奥德修斯已经死亡,这个时候贵族的子弟们都在争着向奥德修斯的妻子求婚,想要成为伊塔卡岛之王,奥德修斯的妻子想尽了各种办法拒绝他们,这些贵族子弟占据了王宫,在里面吃喝玩乐。奥德修斯回到家的时候看到了贵族子弟的作为,他化妆成为一个乞丐,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并且与儿子一起努力终于除掉了在他的家中胡作非为的恶少,与自己的妻子团聚,并且重新成为了伊塔卡岛的王。 1

阿喀琉斯人物形象分析

阿喀琉斯人物形象分析 《伊利亚特》所记叙的主要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它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作为全书的主线,其他人物、事件都环绕这条主线展开,其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形象,有赫克托耳、奥德修斯、埃阿斯、阿伽门农、阿咯琉斯等,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是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形象。 从阿喀琉斯的出身来看,在史诗中,阿咯琉斯是一位带着辉煌光环的英雄,和其他的古希腊英雄一样,他具有半人半神的特点,对他的评价,褒贬皆有. 一方面,血气方刚、英勇善战、有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 他在战场上几乎是百战百胜,杀死过无数的特洛伊英雄,从特洛伊人在没有他参战的希腊联军和有他参战的希腊联军时的不同反应 的对比,就可以看出他的英勇善战,比如身着阿咯琉斯的黄金战甲的帕特洛克罗斯出击时,特洛伊人从远处看到他,以为是阿喀琉斯来了,即吓破了胆,阵脚大乱,自相踩踏致死的人无数,在阿喀琉斯罢战期间,希腊战场上也因为缺少他而节节败退,特洛伊第一英雄赫克托耳被阿喀琉斯杀死,特洛伊人元气大伤。后来,阿喀琉斯重新武装上战场,希腊人又占了上风。 自尊心、荣誉感强 在阿喀琉斯出生之时就得到神谕:如果阿喀琉斯不去参加特洛伊战争,他会有一个美丽的妻子,有许多子孙,会享有高寿,他的名字将被子孙们记得,直到子孙的名字被遗忘;如果他去参战,他会创建

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赢得无上的荣誉,但英年早逝。尽管如此,阿喀琉斯还是选择了后一种人生道路,他说:“人总是要死,我为什么选择平庸而长寿呢?即使早逝,我也要过轰轰烈烈的生活。”后来他果然成为叱咤风云的希腊勇将,在特洛伊战场上屡建奇功而声名卓著。当希腊主帅阿伽门农声言要从阿喀琉斯帐下抢走他心爱的女奴时,阿喀琉斯感到自己荣誉和尊严受到了重创,从此,他既不出战,也不参与议事,任凭自己的同胞成批地死于特洛伊人的刀箭之下,即使阿伽门农后来登门谢罪,他也无动于衷。显然,阿喀琉斯所争的主要不是财物和女奴,而是要让阿伽门农等人再也不敢侵害他个人的尊严与荣誉,承认他是最伟大的英雄。 珍视友谊对朋友肝胆相照 阿喀琉斯心爱的女俘被夺愤怒不肯出战,与他较有交情的埃阿斯 带着厚礼来请求他出战,好话说尽,阿喀琉斯仍然不为所动。当阿喀琉斯得知他最亲密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被特洛伊人杀死时,他终于爆怒了,他要为帕特洛克罗斯报仇。他重新出战,仇恨遮掩了他的双眼,对敌人已没有任何的同情,特洛伊人向他求饶时。他说:“在帕特洛克罗斯没有死以前,我愿意饶恕你,但现在一切人都得死,连你也在内!”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死在阿喀琉斯手下的特洛伊人不计其数。这一切都仅是为了死去的好友。 另一方面,残暴鲁莽、傲慢任性 他为了一个女俘而和统帅闹翻,退出战斗,造成联军的惨败。他 的好友被杀后冲天的愤怒使他变成了嗜杀的恶魔,母亲警告他:为朋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形象分析学习资料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 形象分析

请认真阅读《大学语文》(一年制下册)第五单元《伊利亚特》(节选·赫克托尔之死),结合《西方文学十五讲》第二讲中的相关内容完成对下列问题的分析及思考:简要分析阿喀琉斯及赫克托尔的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中你更欣赏谁?请阐述你欣赏的理由。 作为古希腊史诗中最杰出的一部,《伊利亚特》因其广阔的社会背景、奇特的想象、精彩的场面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而成为古代叙事史诗的代表作。这部史诗又被称之为英雄史诗,因为它描写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在这些英雄中,有两个英雄让我记忆深刻: 第一个就是阿喀琉斯,他是爱琴海女神忒提斯和人间的国王佩琉斯结合生下的孩子,有着太阳神般的鬈发、刚直的鼻子、坚强的下巴以及魁梧有力的身躯和非常高强的武艺,他是参加特洛伊战争的一个有着强烈冒险精神的半人半神的英雄。先知的警告让他的母亲担忧从而将他化装成女孩子但是却被俄底修斯轻易认出,或许从出生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第二个是普里阿摩斯王的儿子、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耳。他是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各自命运的悲剧。作为一敌一我,他们俩注定会在战场上相见,最后赫克托耳在和阿喀琉斯决斗时死在阿喀琉斯的手里,而阿喀斯也因“阿喀琉斯之踵”而被帕里斯之箭射死。 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一句话:长篇史诗的人物应该是民族精神的充分代表,但主人公要以自己的个性表现民族力量的充沛、民族的根本精神的全部诗意。不仅荷马的阿喀琉斯是这样,我认为赫克托耳也是如此。

下面,我就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的形象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阿喀琉斯形象分析: 一、英勇善战 作为古希腊第一勇士,伟大英雄帕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后代,而且从小又接受着半人马喀戎的教导,阿喀琉斯的英勇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而在《伊利亚特》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共同展现出了一个英勇无畏的阿喀琉斯的形象。 从正面来说:阿喀琉斯武艺高强,在战场上连连获胜,以至于特洛伊士兵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心惊胆战、魂飞魄散。无论是他在十年的征战中率领船队攻下了十二座城市,劫持克律塞伊斯,逼死国王的战功,还是与赫克托耳的决斗,都展现出了他的英勇善战。 从侧面来说:当阿喀琉斯由于女奴事件罢战的时候,特洛伊人的攻击使希腊人死伤无数,一改之前大举胜利的局面,从阿喀琉斯罢战后希腊人的溃不成军充分说明了阿喀琉斯的英勇善战。 二、忘我的残暴 从阿喀琉斯的第一次愤怒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渴望战斗,渴望冒险,在他愤怒的时候甚至表现出一种很强烈的残忍。 当阿喀琉斯的朋友被特洛伊人杀死的时候,他愤怒之极,一路杀过去以至于尸体堆成山,就连河道都被尸体阻塞了,当河神出来劝和的时候他甚至提起长矛去刺杀河神。 在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决斗之前,赫克托尔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对手,便恳求胜利者不要凌辱失败者的尸体,但被阿喀琉斯一口回绝。

分析阿喀琉斯和帕里斯的形象

1.分析阿喀琉斯和帕里斯的形象,谈谈责任和个人欲望的关系。 答:(1)帕里斯形象分析: 帕里斯(Paris)是特洛伊普里阿摩斯王的第二个儿子,他出生前,他的母亲赫克犹巴梦见自己生了一只燃烧的火把,并毁灭了城市。于是赫克犹巴认为这个孩子肯定会给特洛伊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所以她指使一名羊倌将他抛弃在伊达山上饿死,但是羊倌却将帕里斯养大成人。从帕里斯成长的环境来看,这里没有战争的纷争,一切都是那么祥和,因此帕里斯不追求名利,而把纯洁美好的爱情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也就可理解了;并且,由于被王室抛弃,帕里斯没有接受任何王室后裔该有的教育,因此帕里斯对特洛伊,对王室,打心眼里就不认为有什么责任可言。所以这也难怪在选择金苹果的主人的时候他会选择美神阿佛洛狄忒,而得罪分别象征权力和智慧的两位女神赫拉和雅典娜。在阿佛洛狄忒的帮助下,帕里斯获得了绝世美人海伦的爱,并和海伦私奔。但是这个海伦却是斯巴达国王是墨涅拉俄斯(迈锡王阿伽门农之兄)的王后。于是墨涅拉俄斯和阿伽门农联合希腊其他邦国,准备惩罚特洛伊。其实帕里斯在准备抢走海伦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这会给特洛伊带来战争,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我们不能单纯地说他是一个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傻瓜,或者说他是一个要美人不要江山的王室罪人。我认为做为一个从生下来就被父母抛弃的王子,他心里应该是很恨他的父母的,所以斯巴达进攻特洛伊,从帕里斯对父母复仇这个角度来讲还是合情合理的。 阿喀琉斯形象分析: 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集年轻、美貌、勇敢、钟情、义气、凶狠、善良于一身,是一个多元立体的形象。在那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母亲为了阿喀琉斯在战争中不受伤害,把他塑造成了一个除了脚后跟,就刀枪不入的猛士。但是这个人有强烈的个人荣誉观念。他打仗不为别的,就为能够名垂千古。所以当阿伽门农抢走他的女奴布里塞伊斯后,阿喀琉斯认为这是对他的羞辱,于是退出了战争,任凭希腊军队惨败。与帕里斯一样,这位猛士在决定退出战斗之前就知道自己的退出会使希腊军队遭受重大损失,但是他还是退出了。这与他强烈的个人主义观是分不开的,从他参加战争的动机来看,就不是为了希腊或者谁的利益,就是为了个人荣誉,为了名垂千古,他的潜意识从来就没有过什么责任这些东西;并且通过退出战争,看到希腊军队的惨败也再次证明了阿喀琉斯在希腊军队中的重要地位,这无疑又极大地满足了阿喀琉斯的虚荣心,就算最后他还是参战了,但是也是为了给好友帕特罗克洛斯报仇。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个人欲望与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立关系,当个人欲望在人的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时,人们就会忽视自己应负的责任,不惜一切去迎合自己的个人欲望。作为人来讲,私欲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也应该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心态。 2.结合《巴黎圣母院》和《双城记》,谈贫富悬殊造成的社会弊端。 答:在《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贫穷却美丽善良的少女艾斯美拉达因为不肯屈服于副主教的淫威,被后者借宗教权威迫害而死。她所在的“乞丐王国”发起斗争,攻打圣母院,与贵族势力彻底决裂;而一直深爱着她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一个丑陋可怜但是却善良无比的人,也在将害死艾斯美拉达的副主教孚罗洛抛下高墙摔死后殉情。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一直都是站在贫苦大众这方的,以贵族势力的丑,来衬托贫苦大众的美。《双城记》中,我们透过法国贵族厄弗里蒙地兄弟,看到了当时在法国大地上劳动人民遭到法国贵族的肆意欺压,在同情法国人民的同时,对法国贵族产生了深深地憎恶。但是从伐石太太等形象,作者对法国大革命却是持反对态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并不是单一的,作者一方面同情受到迫害的劳动人民,但在劳动人民取得政权,开始惩罚当初的迫害者时,作者却是反对这种做法。综合两部作品,所有的悲剧都是由于巨大的贫富差距而产生,富人欺压穷人,激起穷人的反抗,再产生流血冲突,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但最终受苦的还是广大人民。结合目前中国的国情,贫富差距逐渐扩大,从横向来看,是东西部的贫富差距愈演愈烈;而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