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重难点攻克之容斥问题详解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重难点攻克之容斥问题详解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重难点攻克之容斥问题详解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重难点攻克之容斥问题详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觉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多种题目类型,试题将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了解公务员成绩计算方法,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备考。

数量关系常见的题型有:数据分析、数学运算、数字推理等。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10月份发布,笔试时间预计在11月中下旬,笔试科目为行测+申论,笔试成绩查询时间预计在2019年1月份。更多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欢迎访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容斥问题是好多公职类考试的必考考点,这类问题听起来很难,但是真正掌握起来并不难,只要掌握清楚常考的考点及其做题的方法就很容易得分,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类题型的题型和对应的解题方法。

一、容斥问题

容斥问题即包含与排斥问题,它是一种计数问题。在计数时,几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他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采用这种计数方法的题型称为容斥问题。

二、题目特点

题目中给出多个概念,概念之间存在交叉关系。

三、常考题型

1、二者容斥问题

公式:覆盖面积=A+B-A与B的交集

例1:大学四年级某班有50名同学,其中奥运会志愿者10人,全运会志愿者17人,30人两种志愿者都不是,则班内是全运会志愿者且奥运会志愿者的同学是多少?

A.6

B.7

C.8

D.9

中公解析:两个概念分别的奥运会志愿者和全运会志愿者,设班内是全运会志愿者且奥运会志愿者的同学有X人,则有10+17-X+30= 50,所以X=7,即班内是全运会志愿者且奥运会志愿者的同学有7人。

2.三者容斥问题

公式:覆盖面积=A+B+C-两者交-2×三者交

例2:某调查公司对甲、乙、丙三部电影的收看情况向125人进行调查,有89人看过甲片,有47人看过乙片,有63人看过丙片,其中有24人三部电影都看过,20人一部也没有看过,则只看过其中两部电影的人数是多少人?

A、69

B、65

C、57

D、46

中公解析:三个概念分别是甲片、乙片、丙片,假设只看过其中两部电影的人数有X 人,则89+47+63-X-2×24+20=125。所以X=46.即只看过其中两部电影的人数有46人.

3.容斥极值问题

容斥极值最常考的就是容斥交集的最小值,我们可以套用公式解决。

①(A∩B)=A+B-I (I表示全集)

②(A∩B∩C)=A+B+C-2I

③(A∩B∩C∩D)=A+B+C+D-3I

例3:小明、小刚、小红、小英四人一起参加一次英语考试,已知考试共有100道题,且小明做对了79题,小刚做对了88题,小红做对了91题,小英作对了89。

问题:

①小明和小刚都最对的题目至少有几题?

②小明、小刚、小红都最对的题目至少有几题?

③小明、小刚、小红、小英四人最对的题目至少有几题?

中公解析:

①小明和小刚都最对的题目至少有79+88-100=67人

②小明、小刚、小红都最对的题目至少有79+88+91-2×100=58人

③小明、小刚、小红、小英四人最对的题目至少有79+88+91+89-3×100=47人。

中公教育温馨提醒您,备考有计划,中公教育与你同行!

(完整版)负数教材分析即重难点突破法

《负数》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本次修订的例1情境更加丰富,增加了学生理解正负数意义的机会;删除了实验教材例4的教学,不再使用“数轴”这一名词。即删除了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改编了实验教材的例3教学侧重点,将“教学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负数,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等”改编为“不出现数轴概念,教学如何用有正数和负数的直线表示距离和相反方向的数量”,从内容安排上,更加强调结合具体的量认识正负数的现实含义。 二、教材例题分析 例1:温度中的负数 教材通过每天都接触的气温引入负数,呈现了我国北部、中部、南部六个著名城市在某一天的气温情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各个城市

的天气情况,并提出问题:“你能发现什么”,激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不同地区城市的天气情况。北京、哈尔滨地处我国北方地区,冰雪覆盖大地,寒冷至极;而海南海口地处我国南部地区,树木生长郁郁葱葱,温高热不可待,相对而言,地处我国中、东部的上海、武汉、长沙,则温度适宜,不“冷”不“热”。这种强烈的不同的身体感受,自然引发学生对温度零上、零下初步表述。接下来随着对小精灵提出的“0℃表示什么意思”的讨论,明确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进而理解“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初步感知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引出负号“-”与正号“+”,并能正确表达具体的零上温度(如零上3摄氏度用+3℃表示,)与零下温度(如零下3摄氏度用-3℃表示)。紧接着教材组织讨论“-3℃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在明确+3℃表示零上3摄氏度,-3℃表示零下3摄氏度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最后,教材安排练习:“根据上图中的信息填写下表,并说一说各数表示的意思。”进一步帮助学生能正确用正负数表示温度,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的温度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例2:收支中的负数 教材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细,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明细中分别用正负数表示存入和支出,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题库(共1000题)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题库(共1000题) 1、下列关于国际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蒙古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一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C. 博鳌亚洲论坛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 D. 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实行石油生产配额制维护石油生产国利益 【正确答案】:A 2、关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 B. 昆曲是现存的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我国最早被确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C.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国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D. 韩国江陵端午祭和我国的端午节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确答案】:C 3、人体必需的六类营养素中有三大热能营养素,在体内经过氧化可能产生能量,下列不属于热能营养素的是()。 A. 碳水化合物 B. 维生素 C. 脂肪 D. 蛋白质 【正确答案】:B 4、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饮茶的习惯,国内较早关于茶叶的研究来自唐代陆羽的《茶经》,茶叶按其制作工艺可以分为不发酵、半发酵和完全发酵茶。以下属于半发酵茶的是()。 A. 西湖龙井茶 B. 庐山云雾茶 C. 福建安溪铁观音 D. 安徽祁门红茶 【正确答案】:C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绩,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奋斗的结果。我国民主党派是()。 A. 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工人阶级政党 B. 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执政党 C.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参政党 D. 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 【正确答案】:C 6、下列()表述符合公示催告程序的法律规定。 A. 公示催告程序只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 B. 公示催告程序仅适用于各种票据的公示催告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

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

2018年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上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1.以下行为属于行政诉讼受理范围的是: A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奖惩决定 B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任免决定 C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离退休决定 D行政机关吊销其工作人员参股企业的营业执照 2.王某(14周岁),蔡某(18周岁),共同策划实施了一起入室抢劫,抢劫过程中,二人将反抗的户主杀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蔡某不能获得指定辩护 B王某和蔡某构成了共同犯罪 C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D王某是未成年人,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3.下列关于古诗名句的说法,错误的是: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是中秋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李广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西岭”指的是岷山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梨花”指的是雪花 4.下列关于黄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共流经我国九个省区 B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C发源于青海省,最后流入黄海 D上游、中游、下游各有其独特的环境特征 5.下列中国历史上的变法与其内容对应不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实行郡县制 B王安石变法——颁行保甲法 C张居正变法——推行青苗法 D戊戌变法——开办京师大学堂 6.在农业生产中若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会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其最主要原因是: A害虫体内积累的杀虫剂增强了自身的抗药性 B杀虫剂造成害虫基因突变,产生了抗药性基因 C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一定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D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被保留下来 7.超声波技术用途非常广泛,它使用类似于声波,但某项参数大于普通声波的振动技术来工作,所以称为超声波,这个大于普通声波的参数是: A波长

地球运动重难点突破分析

地球运动重难点突破 从考试形式上看,多以选择题出现,也可能在综合题中以填空形式出现。一般以当前社会中的热点事件为切入点,贴近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进行考查,重在结合生活中的实践,如热水器的安装、楼高与楼距问题等。从考核内容上看,涉及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规律及其地理意义,难度偏大,是拉开不同档次考生的关键所在。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等问题一直是较难的考点。 从考查能力上看,注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等。 重难点突破1、地方时与区时 1、辨析: (1)地方时和区时: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即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经度相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越15°,相差1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同一个时区内,即使经度不同,但区时还是相同的。 (2)时间的“早”“晚”:地理上的地方时的“早”与“晚”的判别标准是:先到为“早”,后到为“晚”。东边比西边早且东时区比西时区早;今天比昨天早;同一天内,时间越大越早。 (3)北京时间和北京所在的地方时: 北京(116°E)所在的地方时:116°E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即东经120°所在的地方时。 我国跨越5个时区,为了方便,统一采用北京时间,即不管我国某个城市的地方时是多少,统一采用北京时间。 2、区时、时区计算的方法 方法1、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 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 °, 若余数<7.5°, 则整数为时区序数; 余数>7.5°, 则整数+1 为时区序数 方法2:求两地时区差。 “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方法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用“东加西减”:即所求点在已知点东边用加法(西边用减法)。加减相差的时差。 如,北京时间是20:00,求纽约的时间: 例题1:(2008年重庆卷)一列时速为189km的火车,北京时间3月8日20:00从北京直发洛杉矶(两城市图上铁路线长约12.6cm。不考虑途中停车时间),到达终点站时当地区时为3月: A.11日16:00 B.12日8:00 C.12日16:00 D.13日8:00

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完整版)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 说明 一、此项测验分为五个部分,共110小题,总时限120分钟,各部分不单独计时,时都给出参考时限,供答题时合理分配时间。 二、请接照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涂写好准考证号,严禁折叠答题卡。三、 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题本上答题,一律无效。 四、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方可答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题本、答题卡、草稿纸一律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如果你违反了以上任何一项要求,都将影响你的成绩。 五、在这项测验中,可能有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时间太久,遇到不会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否则,你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严禁折叠答题卡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25题,参考用时25分钟) 一、词句表达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开始答题 1.艺术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是将调查事项作为一个整体,从形式到内涵,由表及里,考查其艺术语境、渊源、内涵、象征、法则及其实际发挥的社会功能,同时更关注艺术事项的主体,并从中发现他们独特的艺术审美和文化价值。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浅到深 B.深入浅出 C.条分缕析 D.逐层论证 2.近些年,作为文化政策、资本扶植发展的重心,国产动画被寄予了极大期望。然而,动漫的土壤并不是随便撒些空壳烂籽就可以的。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 B.坐享其成 C.不劳而获 D.以逸待劳 3.当初的救济性扶贫虽然有立竿见影的功效,但救济的终结常常就是返贫的开始。后来的开发性扶贫有利于借助本土资源现代产业,但也容易滋生资源掠夺经营、透支生态环境的隐患。在“输血”和“造血”之外,我们还应有新的视角和新的思维。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培养 B.扶植 C.培植 D.培育 4.家风是具有鲜明特征的家庭文化,良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良好家风是人生幸福生活的“第一组密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只有守住和好温暖的家庭,才能有人生的成功。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基点庇护 B.基准保护 C.基础爱护 D.基石呵护 5.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历来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纵观人类历史,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思想先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指南增进 B.途径进步 C.方法积累 D.工具变革 6.泥石流的依赖于三个危险因素:沉积物中的粘土、大量的水快速涌入以及

《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难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突破建议: 1.挖掘情境内涵,理解“选择校服”的本质。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 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 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交流。在交流中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 然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是针对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确定校服的。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校服?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最后使学生明确校服的颜色不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主的,它需要统筹大家的意见。使学生明白,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引发下个研讨内容。 2.抓住问题冲突,引出收集信息的方法。 本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法,调查法是学生首次运用,学生没有这部分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的引导从而制定好调查计划。

从研讨到制定计划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够在顺应学生思维的前提下,顺思导学,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调查法。 比如:当学生知道校服的颜色不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主的,它需要统筹大家的意见后,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来听取大家的意见呢? 学生的意见可能很多,预设到的答案可能是: (1)在学门口挨个询问?对此学生会反驳太麻烦了,全校人数太多,一天也问不完。 (2)打电话询问。 (3)听老师的。 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把多种方法都呈现给孩子,让他们针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指出不足及修改的方案。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抓住学生的一些有用信息进行引导,全校人数太多不好操作,我们可以划分成班级来统计,然后根据众多班级同学的想法来确定校服颜色。这样抽样调查的名词学生不会说出,但是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即先调查人数少的同学的意见,在慢慢到人数多同学的意见,从而把这种方法具体的形象的让学生理解。 3.优化调查方式,便于统计。 在学生懂得调查本班同学的意见后,思考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哪种颜色的人数呢?一般的方法举手、起立、投票等。让学生充分地想、说。可以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

重点难点突破

重点、难点突破 在高考数学复习的第二、三轮中要逐个突破:选择填空题、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导数、解析几何、数列等七种重要的题型;归纳整理出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和化归与转化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来提高解题能力,力争数学高分。下面我们主要以“就题型论思想”的方式来重点研究如何突破高考数学中的一些重点和疑难点问题。 一、克服圆锥曲线小题 例题1:[2011年赣州市第一次摸底考试]已知点(,4)P m 是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上的一点,12,F 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若12PF F ?的内切圆的半径为32 ,则此椭圆的离心率为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椭圆的定义、离心率和内切圆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易错原因:不能准确地找出基本元,,a b c 之间的等量关系。 重难点突破:内切圆半径有什么用呢?检索和内切圆相关联的知识:面积。 技巧与方法:从两个角度刻画12PF F ?的面积从而得出基本元,,a b c 之间的等量关系。 题型链接:[赣州市第一次摸底考试]椭圆22 194 x y +=,M ,N 是椭圆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动点,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PM ,PN 的斜率为12,k k ,则12||||k k +的最小值为( ) A 、23 B 、32 C 、43 D 、49 [点评]本题属于偏难题,区分度很好,方法多样、灵巧。 1、常规解法,主要考查知识:通法点差法,主要考查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即如何想到点差法; 2、解选择题方法:特殊值法、极端法和函数思想,即把M ,N 特殊为左右顶点,根据椭圆的对称性只要考虑点P 在第一象限变化即可,极端化,当P 为上顶点时124||||3k k +=, 当P 为右顶点时12||||k k +→+∞,当P 从上顶点向右顶点运动时时12||||k k +的值是增大的,所以选C 。 二、拿稳三角函数 例题2:[2011年赣州市第一次摸底考试]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且22()(2a b c bc --= (1)若2sin sin cos 2 C A B =,求角A 和角B 的大小; (2)求sin sin B C 的最大值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余弦定理、倍角公式的变形及辅助角公式等三角函数的核心知识,

《分类与整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 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目的,掌握了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例2同样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编排,突出分类与统计的密切关系。 统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体现了这一点,让学生体会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例2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么分组呢”的问题出发,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组(分类),并将分类的结果整理在简单的统计表中,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 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分类的含义、学会了分类的方法,例2只提示了两个分类的标准,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简单的统计表,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同时使学生看到: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体会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这里的“统计表”是非常简单的,非正规的,它是在例1中所呈现的第三种方法的基础上画上线以后得出来的,表头并不完整。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度”。 “做一做”是让学生自选标准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两类),

并将分类的结果整理在简单的统计表中,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进一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会用简单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教学难点是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重难点突破 1.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会用简单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 突破建议 (1)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充分的“分”的机会,使学生充分体验“分类”,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全过程,不应将数据直接提供给学生。 (2)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组织分类活动,如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使生活变得整洁、方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分类思想。在结合生活实际分类时,要注意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在分类过程中,标准可有多个,具体选择哪个标准,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需要是什么,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还可以多设置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分类活动,如立体、平面图形等,让学生体会分类的作用。

2018年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精品】

2018年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1.“云母屏风竹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描写的是一天之中的哪一时段: A. 黎明 B. 午后 C. 黄昏 D. 夜半 2.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不属于多省联合申遗的是: A. 中国丹霞 B. 大足石刻 C. 土司遗址 D. 丝绸之路 3.下列诗句没有传达出幸福感的是: A.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B.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下列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 B. 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回国所走之路 C. 始于秦汉,繁荣于唐宋,衰落于明清 D. 是古代中外贸易和对外交往的海上通道 5.某高校拟结合9月份我国通行的节日、纪念日举办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下列哪些主题会出现在当月的活动项目计划中: ①学习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 ②缅怀抗战先烈,弘扬抗战精神 ③吾爱吾师,感念师恩 ④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⑤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016年里约热内卢举办了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B. 河北张家口具有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主办资格 C. 动漫人物铁臂阿童木出任东京申奥特殊大使开创了先河 D. 北京是目前唯一获得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 7.下列关于世界古代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理想国》的作者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B. 公元1世纪前后,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C. 古埃及人建造的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 D.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指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 8.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想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付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透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列属于“城市海绵体”的是: A. 完善的地下排水管网,绿地、花园、大型写字楼等城市配套设施 B. 江河、湖、湿地等系统,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 C. 完善的地下排水管网,绿地、花园、硬质柏油或水泥等城市配套设施 D. 江河、湖、湿地等系统,城市花园,硬质柏油或水泥等城市配套设施 9.随着我国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现有的养老模式一般包括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以房养老等。下列关于我国农村老人养老模式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张大爷根据四个儿子之间的协议,每月轮流到其中一个儿子家中生活 B. 王大娘的两个儿子均没空照顾老人,于是将其送到附近一家养老机构 C. 李大爷选择将房子抵押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每月支付其养老费用 D. 找大娘不愿离开熟悉的社区和朋友,于是选择在社区服务机构中养老 10.自来水厂用来进行水消毒处理的常用化学试剂是: A. 臭氧 B. 氯气 C. 过氧化氢 D. 碘伏 11.近年来,粉尘爆炸事件屡见不鲜。下列粉尘中不容易引起爆炸的是: A. 面粉 B. 奶粉 C. 肥皂粉 D. 水泥粉 12.下列哪两种疾病由细菌引起: A. 手足口病、狂犬病 B. 麻疹、腮腺炎 C. 肺结核、破伤风 D. 非典型肺炎、水痘 13.下列哪一选项描述的是竞争关系: A. 鹬蚌相争 B. 不见兔子不撒鹰

《分类与整理(例1)》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分类与整理(例1)》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一、教材分析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分类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又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分类”放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关系。 例1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引入,在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后再分析计数的结果,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又使学生完整地体验到了统计的全过程。 例1的情境和小精灵的话揭示了分类的含义,同时给出了分类的标准(不同的形状),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分类的目的─—计数,从而体现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例1呈现了3种分类计数的方法:一是先分类再计数;二是边分边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三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类似于统计表)。虽然这里的呈现形式是多样的,但计数的结果是相同的,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体现了完整的统计过程。教材最后提出“还可以怎样分”的问题,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同时起到了“做一做”的巩固作用。 教材通过这样的编排,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收集到的数据),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了学生。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教学难点是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二、重难点突破 1.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突破建议 (1)为学生的探究留出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和交流,使学生充分体验分类;对气球分类计数结果的呈现

3《劝学》重难点分析及突破教学设计25

《劝学》重难点分析及突破 教学重点: 1、作者介绍:荀子,名况,世称荀卿,汉代因避讳汉宣帝刘询讳,讳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也是最后的一个代表人物。 2、作品介绍:今存《荀子》32篇,是汉人刘向编订而成的,他在文中批评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政治上,他主张尊王道,举贤能,但又力主“兼称霸力,法后王”,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人性上,主张“性恶说”,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主张教化的作用。 3、课文分析: (1)作者为了证明“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首先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作者是如何阐释的? 答:首先,作者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一组比喻,说明某种事物虽然其组成因素没有质的变化,但经过一定的付出会得到一个全新的结果,说明学习能够产生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然后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说明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要按照一定的标准(中绳)符合一定的规格(中规),确立一定的目标(为轮),采取相应的措施(輮),达到“槁暴”亦“不复挺者”的结果。然后由木及金,由金及人,逐层深入地完成阐述过程。

(2)荀子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提出“学习很重要”的见解,那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儿,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答:作者运用人们常见的事情作了形象的分析,具体地指出学习的重要之处在于能够弥补人的先天不足,“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虽然“臂非加长”、“声非加疾”但却能产生“见者远,闻者彰”的效果,关键在于利用客观的有利条件“高处”和“顺风”。而学习是发现外景有利条件,创造有利条件,利用有利条件的重要手段。 (3)作者在阐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时,从“积累”、“坚持”、“专心”三方面入手。文中哪些比喻是分别说明这三方面道理的? 答:积累是学习的重要手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学习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习应该专心致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教学难点: 本文是如何将深奥的道理说得深入浅出? 答:本文运用了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设喻,但设喻的方式却多种多样: 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 一、教材分析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例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口诀求商的起始课,例题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教材安排教学被除数小的除法计算,便于学生充分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乘法的知识基础和“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探索求商的方法。教材中呈现了小猴分桃后的直观图,体现出除法与乘法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也为进一步学习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奠定基础。 具体分析 1.教材上方呈现了猴妈妈给小猴分桃子的情境,意在把除法计算的教学置入具体生动的活动情境中。情境图下面通过文字呈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这个问题所列的除法算式,明确了探讨的任务—求商。 教学时,用课件动态呈现情境图,并给学生描述一个美丽的故事,把学生引入分桃情境中的同时,呈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以兴奋的心情投入学习。然后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出算式“12÷3=”,从而引出求商的问题。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列式时,有的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得数,如果这样,建议教师板演出来,然后,让其他学生再算一算这个得数对不对(如:这个得数对不对呢?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说一说如何得知结果的)这样导入求商的环节。 教材中间呈现了两个小学生交流算法的情景,提示让学生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教材中通过孩子的对话,给出了两个思路,它们都建立在平均分的操作的基础上。一种是用不断连减的方法找到商,这是最基础、也是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方法,并以对照排列的方式,逐一记录了分桃过程中逐次减3的过程。另一种是通过不断连加的方式去思考。这里没有给出思考的全过程,只是点明思路,为学生的思考留有空间。接着教材将平均分的结果用直观图展现出来,并承接连加的思路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通过小精灵的话给出提示——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算。并通过“想”的方式,呈现了想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同时,渗透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最终使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并获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这样的编排,使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借助教材提供的“脚手架”,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二、重难点突破 本课教学重难点是探索求商的方法。 突破建议

如何突破一节课的重难点心得

如何突破一节课的重难点心得 我在教学中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有这样一种感受:课堂上总想让学生把所教的知识学得完全,于是教师在上课时可谓面面俱到。但是效果往往是差强人意,尤其在教学效果反馈时,发现学生对重点部分掌握得不够牢固,在难点之处错误率很多。结果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吃力,最后教学质量还是上不去。症结何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中没能有效地突破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导致教学效果低下。我们都知道,评价一节课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否被突破。如何把握重点、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主体,教师只有把握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能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呢? 一、依据教材定重点 教材的编排大多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加深,从中引出新知识。教学重点就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是中心,学生掌握了此项内容,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确定教学重点要认真分析教材。 1.在一节课中,如果新旧知识都有,那么新知识是这节课的重点。 2.在一节课中如果全都是新知识,则应按其地位分出主次,确定重中之重。 3.在一节课中如果全是旧知识,那么这些旧知识的综合运用就是这节课的重点。 二、根据学生定难点 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困惑点,因此,教学难点应该由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决定,难点的确定既要分析教材,又要分析学生,所以难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知识超出了学生已有知识的范围。 2.新知识与学生固有的定向思维不一致。 3.新知识与原有的旧知识有很大的距离。 三、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的方法 1.明确重点问题,引起学生重视。 2.讲解重点问题,要做好充分准备。 3.巩固重点问题,做必要的练习。 4.处理好重点问题和非重点问题的关系。 教材的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所教的内容,有难有易,如果教师不把难点加以解决,不但影响当前学生的学习,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教材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8-9页例1-2。 例1教材分析: 例1:认识“平均分”。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其实“除”就是“分”,“分”的方法有很多种,“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让学生认识理解平均分上,进而建立平均分的直观表象。而平均分活动对于突破重点提供直观支持,因此,分糖果的操作活动对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来讲是很重要的,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理解平均分奠定基础。 具体分析: 1.分糖果情境。 教材创设了分糖果情境,在教学时,情境的创设要充分利用本课的教材资源,尽可能多地贴近本班或其他班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 2.分糖果结果呈现。 教材用上图将分糖果的3种结果直观呈现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更清楚地认识平均分的含义。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分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得到课本中展示的三种分糖果的结果,杜绝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直接分成同样多的三份。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合作活动,比一比哪组分糖果的方法多。也可以参照《教师教学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先复习6的组成,再动手分一分。 3.平均分概念。 教材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采用直观描述的教学方法,也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描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教材的良好习惯。 4.练习做一做。 教材“做一做”第一题,呈现了四种分糖果的结果,第一种把9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3块,每份分的同样多,是平均分;第二种分成4份,每份分别为2块、2块、2块和1块,每份分得不一样多,不是平均分;第三种分成3份,每份分别为2块、2块和3块,每份分得不一样多,不是平均分;第四种平均分成2份,每份4块,每份分得一样多,

2018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1.某高校拟结合9月份我国通行的节日、纪念日举办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下列哪些主题会出现在当月的活动项目计划中: ①学习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 ②缅怀抗战先烈,弘扬抗战精神 ③吾爱吾师,感念师恩 ④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⑤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016年里约热内卢举办了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B. 河北张家口具有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主办资格 C. 动漫人物铁臂阿童木出任东京申奥特殊大使开创了先河 D. 北京是目前唯一获得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 3.下列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 B. 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回国所走之路 C. 始于秦汉,繁荣于唐宋,衰落于明清 D. 是古代中外贸易和对外交往的海上通道 4.下列关于国际战争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前苏联于1978年入侵阿富汗,持续十余年 B. 1990年开始的的海湾战争源于伊朗入侵科威特 C. 中东战争是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战争 D. 1982年4月——6月,英国和阿根廷爆发了马尔维纳斯群岛海战 5.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不属于多省联合申遗的是: A. 中国丹霞 B. 大足石刻 C. 土司遗址 D. 丝绸之路 6.下列关于世界古代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理想国》的作者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B. 公元1世纪前后,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C. 古埃及人建造的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 D.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指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4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4课时) 一、教材分析 “认识除法”是学生在认识了“平均分”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除法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建立除法表象的重要环节。本节课结合平均分的包含情况进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教学,教材以平均分物的事例设计“除法”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除法。 例5的编排层次与例4基本相同,可以分四个部分。首先呈现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熊猫盘子里放着4个竹笋,小精灵明明提示“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引导学生思考分法,再进行平均分活动;接着用语言描述平均分,加深平均分活动在头脑中的相应表象,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活动,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最后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的编排,使学生经历了从动作表征到语言表征,再到符号表征的过程,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做一做”第2题“分一分,填一填”,通过让学生用圈一

圈的方式,得到平均分的结果以及除法算式的结果,同时为后面分析数量关系提供了方便。第2题让学生说出每个算页1 第 式的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这两道题用于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悟知识,使学生对除法的认识“水到渠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除法的含义并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法的含义。 二、重难点突破 1.以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述为基础理解除法的含义 突破建议: 出示小精灵的提示后,可让学生思考分法,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再进行平均分活动,在分的过程中要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重点说清分什么、怎么分、分的结果是多少。学生边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可以不断加深平均分活动在头脑中的相应表象,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样以语言表述为基础,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理解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含义 突破建议:

如何突破小学英语重难点

如何突破小学英语教学的重难点 第五小学 ZJ 教学重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或难以掌握的知识、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往往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如何突破小学英语教学的重难点,是我很多时间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那么怎样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阅读资料,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关注学生差异,调整教学难点。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差异的个体,其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学习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程度有深有浅。相同的知识点在某个班是教学难点,而在另一个班也许就不是难点。因此,要上好英语课,教师就必须了解每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适时调整教学难点。 2、分析教学重点,发现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有时会与教学重点完全一致或包含在教学重点中。有些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教师认为不难,但学生接受困难较大或与以前所学知识有混淆,那么这些内容也应该确定为教学难点。教师在分析教学重点的时候,应该把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相联系,以确定该教学重点是否也是教学难点。 3、根据教学经验,确定教学难点。教师要求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反思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这样在下一次教学前,教师就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或教训,确定教学难点,从而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确定了教学重难点之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巧妙性,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让其更好地发挥。以下是我从一些教学资料中获得的几种突出教学重难点的常用方法: 一.比喻说明法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就是运用人们熟知的、形象的具体的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级及以上) 注意事项 1.这项测验共有五个部分,总时限为120分钟。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与号在指定位置上填写清楚。 3.当监考人员宣布考试正式开始时,你才可以答题。 4.当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5.在这项测验中,可能有一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某一道题上思考太长时间,遇到不会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否则,你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共20题参考时限15分钟)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我国宪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进行了几次修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允许发展私营经济,采取“引导、监督、管理”的方针 ②在法律规定围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④非公有制经济仅限于个体经济,不包括私营经济,且个体经济处于补充地位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2.下列关于“三农”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民政部门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机关 B.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C.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D.村民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村民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村民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3.关于2015年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以来进行的改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活动 B.组建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 C.军委机关由多部门制改为总部制 D.成立陆军领导机构和战略支援部队 4.下列金融机构与其可以从事的金融业务对应正确的是() A.商业银行--股票承销业务 B.人寿保险公司--医疗责任保险业务 C.小额贷款公司--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业务 D.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海外投资保险业务 5.下列研究课题与其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对应错误的是() A.商周时代的艺术成就--《中国青铜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