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和冼星海简介

聂耳和冼星海简介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中国作曲家。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简介个人详细资料

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简介、个人详细资 料 冼星海,1904年6月13日(农历5月11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7岁时外祖父去世,母亲带着冼星海去了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养正小学最先接触音乐。1918年入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小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

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4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苏联首都莫斯科。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在冼星海的

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

初中音乐沪少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聂耳、冼星海在上海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沪少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聂耳、冼星海在上海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码头工人歌》与《保卫黄河》两首音乐作品的实践体验中,了解两位人民音乐家,感受音乐作品中所传达出的深厚爱国情怀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然生发保家卫国的真挚情感,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对比、演唱、律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要素、表现形式对音乐形象和情感的重要塑造作用。 3、知识与技能: 认识聂耳、冼星海两位人民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感受三连音和切分节奏在《码头工人歌》中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作用;学习演唱《黄河大合唱》主题旋律,能自主选择用适合的表现形式演唱歌曲。 2学情分析 由于时代差异,学生对作品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当时的社会现状知之甚少,对作品中所涉及的码头工人的劳作更是难以理解,针对这样的学习基础,我在授课中借助多媒体中的影像资源,将旧上海码头工人的生活现状和工作场景还原于学生眼前,以利于学生更近距离地感受音乐作品和音乐要素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六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模仿能力较强,并且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辨和音乐表现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基于学生已有的音乐学习经验和基础,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感受和表现,结合歌曲模唱、对比感受、体态律动等音乐实践,引导学生有步骤、有层次、有实效地走进音乐作品,充分体验两位人民音乐家质朴而深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怀。 3重点难点 欣赏聂耳、冼星海的代表音乐作品,感受音乐作品中所传达出的深厚爱国情怀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在学生亲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要素、表现形式对音乐形象和情感的重要塑造作用。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教学设计

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 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学情分析 “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大学、中学、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那么你们知道《国歌》的作曲者是谁?大家街道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分析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1、放映国歌视频,让学生起立唱国歌。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想到了什么?(唱国歌时要立正、严肃,脱帽, 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老师:“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大学、中学、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那么你们知道《国歌》的作曲者是谁吗?” 活动2【活动】学习思考 学生:“聂耳”“冼星海”“聂耳” 老师:嗯,同学们有人答对了,聂耳和冼星海都是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但这首《国歌》是由聂耳所创作的。 想起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想起拋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就会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我校每周一早上都要升国旗,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却会看见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升旗过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国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学甚至还手插在口袋里,不行注目礼,东张西望或交头接耳。唱国歌是表达爱国感情的一种神圣行为,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我们不仅要学会唱国歌,而且应该唱的准确,唱的有情感。 (通过欣赏和提问导出课题“聂耳”) 活动3【讲授】学习新课 老师:请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聂耳生平资料 学生: “1933 年, 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欣赏课《黄河大合唱》 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对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作品进行分析。 二、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的情感发展。 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想像,讲解精练并且通过谈话等交流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体验、探究讨论,视听结合。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教师播放视频《黄河颂》片段作为背景音乐,同时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欣赏图面。(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容入课堂) 师: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是黄河的风光和音乐,有哪位同学能够来谈谈你听到的这部作品的名称及词曲作者? 生:《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 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来走近黄河,了解黄河。 (二)新课导入 1、作品简介

师:大家都知道了《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词作者那么曲作者其他的代表作品还知道那些?(设计意图在这里提出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生:《生产大合唱》等 师:很好,大家对这部作品还是有初步的了解的。我们现在通过一段视频短片来详细地了解《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产生过程。(播放视频短片) 生:欣赏视频短片。 2、师:看完了这段视频短片,我们对《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部作品共分8个乐章,大家一起来说下它们分别是哪些呢?(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将其显示在幻灯片上) 生:《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师:大家现在最想先听到第几乐章? 生:不定。 (三)新课讲授 1 欣赏《河边对口曲》(设计意图通过演唱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受作品内涵)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河边对口曲》。大家边欣赏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a/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b/歌曲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生:欣赏作品后回答: a/演唱形式是对唱。b/歌曲情节是从两个老百姓相遇,然后相互问答倾诉,最后一同走上抗日的道路。 师:我们再来听下歌曲的最后一个部分(播放歌曲)。在这个部分里,只有两个背井离乡老百姓的对唱吗? 生:没有,还有合唱。 师:那为什么又要用到合唱呢?作者想借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来表现什么? 生:表现遭受敌人逼迫而逃亡的不仅仅只有这两个老百姓,中国还有千千万万这样苦难的人民。大家一同上前线抗日杀敌救国。 师:找出两位学生来表演。 2 欣赏《黄河船夫曲》(设计意图想通过层层设问来推动学生的思维在音乐中找出答案)

聂耳、冼星海在上海

聂耳、冼星海在上海 【教材】少儿出版社《音乐》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 【课题】聂耳、冼星海在上海----聂耳篇 【课时】第一课时 【执教】上海市青浦区毓秀学校余小雪 【教学内容】 1、欣赏《码头工人歌》 2、拓展活动《码头工人歌》 【教材分析】 1、音乐作品分析 (1)音乐本体 《码头工人歌》歌曲G大调,七声音阶宫调式,2/4拍,具有回旋曲结构特征,三连音节奏型富有特点。 (2)音乐内在思想情感 歌曲反映了处在当时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深受压迫的苦难生活,而《码头工人歌》歌曲中号召性的语言,战斗性的音调,把工人内在的愤怒情绪全都引发出来,表现出强大的反抗力量。 (3)音乐相关文化 由蒲风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码头工人歌》创作于1934年,原为舞台剧《扬子江暴风雨》的插曲。该剧描写饱受侵略者蹂躏的码头工人团结起来英勇抗争的故事。音乐主题取材于长江码头所唱的《杠棒慢步号子》。它先后出现五次(第一次在前奏中出现),带歌词的四个插部的曲调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不同的节奏处理和音调变化,积累了越来越大的力量。当它第四次出现后,内在的愤怒和反抗的力量迸发了,出现了激动人心的呼喊和号召,歌曲达到了高潮,又显示他们内心蕴藏着的巨大的愤怒和反抗的力量。这首歌曲和聂耳的《大路歌》、《开路先锋》等,第一次塑造了觉醒的中国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 2、育人立意 通过学习歌曲,了解作曲家以及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码头工人被压迫的生活与觉醒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 3、教学重点

(1)了解聂耳生平,及其创作的歌曲和乐曲。 (2)参与聆听、演唱、表演、创作等活动,师生共同感受作品所赋予的斗争精神。【学情分析】 1、学习基点 本课执教对象为初中六年级学生。学生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各种表演活动,并能与小伙伴积极配合,对老师的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也能对同学的课堂表现做出合理评价;在欣赏方面能乐于倾听各种乐曲,并能对所听乐曲做出简单分析,多数同学音乐想象力丰富,对所听音乐能进行即兴表演,叙说音乐内容,有较强的音乐创造能力。对于歌曲视唱旋律方面难度较大,许多同学能随老师的琴声哼唱以及模唱出旋律,但要求单独视唱还有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强这方面教学,相信会有所提高的。 2、学习难点 (1)理解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体会歌曲的情感。 (2)表现作曲家的爱国主义情怀。 3、突破策略 本课在视、听的活动中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感知音乐形象。在表演、朗诵、分析等活动中,理解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通过拓展性的综合活动,创造性地理解作品,升华作品的情意目标。以“两纲”教育精神为主导思想,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审美体验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同时立足初中音乐学科的知识基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了解作品、认识作曲家、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1、欣赏聂耳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作的歌曲。了解创作背景,体验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感受音乐家的爱国情怀;并在作品拓展表演中,体会小组合作带来的快乐,升华学生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 2、在视听、讨论、模仿表演、朗诵、对比分析以及创造性的拓展活动中,深入理解作品。 3、能够模唱三连音节奏型,能带入歌词试唱部分旋律,能够模仿表演码头工人形象。了解歌曲演唱形式,了解聂耳的生平以及由其创作的歌、乐曲;

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教案

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 【教材分析】 聂耳——人民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金蛇狂舞》等,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教学目标】 1、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教学重点】 欣赏、分析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放映国歌视频,让学生起立唱国歌。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想到了什么?(唱国歌时要立正、严肃,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老师:“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大学、中学、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那么你们知道《国歌》的作曲者是谁吗?” 学生:“聂耳”“冼星海”“聂耳” 老师:嗯,同学们有人答对了,聂耳和冼星海都是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但这首《国歌》是由聂耳所创作的。

3、想起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想起拋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就会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我校每周一早上都要升国旗,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却会看见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升旗过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国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学甚至还手插在口袋里,不行注目礼,东张西望或交头接耳。唱国歌是表达爱国感情的一种神圣行为,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我们不仅要学会唱国歌,而且应该唱的准确,唱的有情感。 (通过欣赏和提问导出课题“聂耳”) 二、学习新课 介绍聂耳生平 老师:请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聂耳生平资料 学生:“1933年,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入黎锦晖主持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发表《中国歌舞短论》,并因批评黎氏被迫离团”“1935年7月1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游泳时不幸身亡”。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正确,老师再来补充一点。1933年开始为左翼电影、戏剧作曲。聂耳自幼喜爱音乐,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特有的兴趣和超人的才能。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尤其是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方面,有些音乐一经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来,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号叫“耳朵先生”,后来索性他就更名为聂耳。聂耳的音乐启蒙教师其实是他的母亲。聂耳的童年是在喜爱民歌的母亲的影响下和云南丰富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熏陶中度过的。在聂耳从事音乐创作之后,他更加注意民间音乐、曲调的收集和整理。他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民间音乐曲调的运用,比如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金蛇狂舞》。你们还知道聂耳有什么主要作品吗?请同学们来回答一下。 学生:《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等。 老师:很好,同学们还有一首是你们从小都在唱的儿歌《卖报歌》。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首《卖报歌》,大家跟着一起唱。 【结语】 德国作曲家舒曼曾这样说:“如果在宁静的海洋上的一个荒岛,一个莫扎特、一个拉法埃尔也只会是一介村夫而已。”他形象地一语道破了作曲家与其社会生活环境的关系。如果把音乐看做是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表达,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语言的讲述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者决定了他们创作的音乐是什么样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聂耳乃至他那些激越高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设计方 庆阳七中高沛 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教材 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授课年级: 高一 授课人: 高沛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以人民音乐家为中心,由聂耳和冼星海共两节组成,我选取的是第二节冼星海,这一节由欣赏、知识、拓展与探究三个固定板块相连接构成,欣赏的内容是冼星海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知识是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拓展与探究是教师留的课后作业。 这节课的选材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的安排紧扣课程标准。使学生首先从聆听和感受音乐开始,获得音乐情绪的熏陶;之后将学生带领带广阔的知识海洋里,使他们了解与冼星海相关的理论知识;最后,围绕冼星海的音乐创作这一中心内容,设计可供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让他们获得自己的感悟,积极拓宽探索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伟大作品,发现其作品的意义所在。 2、材料选材紧扣中心。《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

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教学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他旋律寄啊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节课的首要条件。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已经基本成熟,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情感。 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教学方式的构建: 1、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共同发展的原则。 2、使用多媒体,增强趣味性,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聆听史诗性的《黄河大合唱》,感受、 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② 认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知道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 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和感受《黄河大合唱》,感受和 体验音乐作品在表现热爱祖国、赞颂黄河时的表达方式,欣赏朗 诵及语言表达情感和音乐结合的魅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 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味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主要教学内容: 1、《黄河船夫曲》、《黄水谣》、《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 2、冼星海生平及作品。 重点和难点:

冼星海的故事

冼星海的故事 冼星海是我国优秀的作曲家,可是很多人对他的了解不深,完全不知道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今天就来分享一下冼星海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冼星海,曾化名黄训,原籍广东番禺县,1905年生于澳门贫苦的船工家庭。他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靠母亲做佣工和祖父接济生活。他6岁进私塾。祖父病逝后,他失学而随母亲去了新加坡。他于1918年回国,因交不起学费而入了广州的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义学,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此时,他已经表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 冼星海在音乐上可谓大器晚成。他在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拉小提琴像杀鸡一样难听。他刚到巴黎时,也是大部分时间用于解决温饱。后来,他遇到那里的中国留学生马思聪,并由他引见了法国巴黎歌剧院首席小提琴奥别多菲尔和音乐大师加隆。大师们钦佩他的毅力,破例免去了他每月各200法郎(约合10块银元)的学费。他根据唐朝诗人杜甫着名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创作的奏鸣曲《风》,排上了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节目单,并在电台播出,从此有了名气。 1929年,冼星海来到素有世界音乐文化中心的法国巴黎学习音乐。他靠在餐馆跑堂、理发店杂役等维持生活,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

后来,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师从着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着名作曲家杜卡斯,写下了早期作品《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风》等。1935年夏,他谢绝了巴黎音乐学院的挽留,回国投入抗日救亡。 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他是该班几十年来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考试后,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音乐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命运。冼星海在西方求学期间,饱受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的歧视。回国途经伦敦时,英国海关竟不准他入境,被扣几个小时。回国后,他曾指挥上海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可这个乐队从指挥到演奏者却没有一个中国人。他深切体会到民族受压迫的苦难,从而走上追求革命的道路,并以音乐发出了解放的呐喊。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学成回国成了名人。国民党想利用他写颂歌,惟利是图的商人也重金收买让他写桃花窝里美人多之类的商业歌曲,他都不为之所动。他精心为进步电影《复活》、《雷雨》、《大日出》、《夜半歌声》配曲,而且为了抗日救亡不要任何报酬。 在延安时期,冼星海不仅在组织上入了党,艺术创作也

三八妇女节歌,冼星海

三八妇女节歌,冼星海 篇一:冼星海名言 冼星海名言 1、音乐,是人生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古清泉;是陶冶人性情的熔炉。 2、我也早想写一部以黄河为题材的大型音乐呢,你能不能把这首诗改写成歌词,让我来谱曲。 3、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 4、中国现在是成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向着堕落处下沉;而另一个就是向着光明的有希望的上进,延安就是新中国的发扬地! 5、中华民族的解放胜利,就是要每一个国民贡献他纯洁的爱国之心。 6、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7、这是一部歌颂中华民族的史诗,我要把它写成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 冼星海简介 (1905.6.13-1945.10.30),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现南

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无情的病魔让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 冼星海生平:1905年6月13日(农历5月11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的家庭,7岁时外祖父去世,母亲带着冼星海去了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养正小学最先接触音乐。[1]1918年入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小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4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禺人,中国著名电影作曲家,音乐家。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喜爱音乐,在广州岭南大学时,参加业余乐队。1926年入北平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主修小提琴和作曲理论。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1930年赴法国,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并且,在学习期间创作 “风”一曲,受到巴黎音乐界的赞誉。 1935年回到上海,先后创作了影片《壮志凌云》中的“救亡进行曲”、《时势英雄》中的“运动会歌”、《青年进行曲》中的主题歌“青年进行曲”等,这些作品中他娴熟的运用了节奏技巧,表现出坚决果断,慷慨激昂的情绪,歌曲随影片响彻大河上下。之后,又写出影片《夜半歌声》(1937)中的“热血”、“夜半歌声”、 “黄河之恋”,这几首抒情插曲,显示了他独具一格的

作曲风格。 抗战爆发后,写出抗战戏剧《保卫芦沟桥》的主题曲,并且随演出剧团,赴各地进行巡回演出,走到哪里写到哪里,创作了近四百多首歌曲,每到一处都响彻着他创作的救亡歌曲。 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在途中应贺孟斧之邀为影片《风雪太行山》谱曲。到达延安后,他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写出《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歌剧《军民进行曲》,《黄河大合唱》以深刻的主题,独特的艺术特征,成为他的一部杰作,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39年又为纪录片《延安八路军》创作乐曲,以后赴苏联创作了《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 冼星海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他

与聂耳的电影音乐一起,构筑了中国电影音乐的骨架,他以澎湃的激昂,鲜明的民族特色,写出了震惊中外乐坛的音乐。是人民敬爱的音乐家,是中国电影音乐创业史上的先驱者。在苏联期间,因积劳成疾,于1945年逝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