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同背后的情感与理性——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调查的社会学分析

身份认同背后的情感与理性——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调查的社

会学分析

作者:吕金城, 许斗斗

作者单位:吕金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许斗斗(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刊名: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8,22(4)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9条)

1.据考证,加拿大经济学家约翰.雷(J0hn Rae,1796-1872)是首次运用"炫耀性消费"这一概念的学者.他从人类虚荣心的角度解释了炫耀性商品或奢侈品的性质和效用,认为炫耀性消费是一种零和博弈

2.凡勃伦.蔡受百有闲阶级论 1964

3.邓晓辉.戴俐秋炫耀性消费理论及其最新进展[期刊论文]-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5(04)

4.该表中的统计数据均由原先选项赋值经sPss数据统计转化而来.以下其他表格的这类数据均做此处理

5.离异系数为标准差与样本均值之比,用以表明样本内部分布的差异程度

6.该表中炫耀程度指标是根据问卷中不同选项的内在程度性差异而做的设计,如首饰价格上选择"样式新颖,很便宜"的为非炫耀消费,"400元以内"的为轻微炫耀性消费,"400-800元"的为较炫耀性消费,"800元以上"的为炫耀性消费.其它指标亦做类似处理

7.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2002

8.王宁消费的欲望--中国城市消费文化的社会学解读 2005

9.韦伯以合理性为标准将社会行动区分为工具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情感行动和传统行动四种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李强.邓湖川.LI Qiang.DENG Hu-chuan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现象分析及解决策略-思想教育研究2008,""(7)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高消费和奢侈消费.它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加重了家庭负担,对学校教育和管理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通过优化大学生健康消费的社会环境、发挥家庭的教育引导作用、特别是发挥高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教育、引导大学生摈弃炫耀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期刊论文彭时敏.Peng Shi-min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原因探析-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25(4)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消费现象,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个体发展、社会和谐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受社会消费文化滞后、大众传媒误导、社会成员消费示范和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受大学消费教育缺失、校园消费环境和参照群体的消费行为的影响;受家长溺爱、家长消费示范和大学生自身心理等因素的影响.社会、高校、家庭要切实承担起教育和引导的责任,大学生自身要把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内化为日常消费的信条和准则.

3.学位论文陈旭虚荣特性、金钱态度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2009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消费商品的极大富足,我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理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炫耀性消费作为非理性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给社会生产和消费生活带来强大的冲击。对于炫耀性消费的研究在西方学术界由来已久,近年来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视角也逐步从早期的社会学、经济学领域进入到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炫耀性消费的倾向和动机在我国正受到普遍关注。

在校大学生是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当前在校大学生年龄分布集中于18-30岁,这一群体经历了相似的社会化过程,其消费行为和观念表现出较强的同一性,由小规模的抽样调查得出的实证结果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同时,尽管在校大学生目前并不具备很强的消费能力,但其消费潜力十分巨大,在校阶段萌发的炫耀性消费倾向很有可能在日后转化为炫耀性消费行为,对于广大商家而言,这无疑是个极大的商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讨炫耀性消费倾向的影响机制显然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厘清相应构念和学术模糊界限,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将虚荣特性和金钱态度做一整合,基于大学生消费群体探讨以上两构念与炫耀性消费倾向的关系;同时,将消费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变量作为分类变量,试图找出不同消费群体的炫耀性消费倾向差异。

本研究以解决以上问题为目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相关假设,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主要包括:

(1)大学生消费群体的虚荣特性和金钱态度会显著影响其炫耀性消费倾向。其中,虚荣特性下的分维度“身体外表关怀”和“成就观感”显著正向影响炫耀性消费倾向,金钱态度下的分维度“权力/声望”和“忧虑”显著正向影响炫耀性消费倾向;

(2)研究引入人口特征变量作为分类变量,探讨不同消费群体的炫耀性消费倾向差异,证实基于部分人口特征变量下的不同消费群体在炫耀性消费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

4.期刊论文赵广平.ZHAO Guang-ping"80后"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文化解读-当代青年研究2008,""(11)

炫耀性消费是大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消耗物质产品及精神产品.当代"80后"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受到消费

主义、大众传媒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感的驱使而产生的.炫耀性消费文化使人性异化、自我迷失,它会造成学生贫困、形成校园排斥,最终使人丧失马克思主义立场.我们必须在校园中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大学生的人格思想品位、构建可持续的消费文化来遏制这一现象.

5.期刊论文蔡美萍.Cai Meiping参照群体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影响-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5(6)

文章运用参照群体理论,分析了大学生群体炫耀性消费的表现及原因,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引导大学生走向理性消费的途径.

6.期刊论文杨云在校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及危害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8,""(15)

炫耀性消费具有超前性、非必需性、追求商品的符号象征性、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和推动性等特征.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人生价值取向;加重家庭成员的经济负担;扭曲校园的人际关系;增加学校的教育管理成本和难度;影响社会的良好消费观念的形成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7.期刊论文彭时敏教育引导并重:高校加强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教育的策略-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1)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消费现象,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体发展和社会和谐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高校应综合利用校内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消费知识的教育和审美教育、营造健康的校园消费文化、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等,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科学理财的能力,引导他们摒弃炫耀性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8.学位论文赖弘毅大学生炫耀心理对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2009

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消费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商品市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消费者的收入显著提高,中国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消费社会”。如今的社会,供不应求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商品,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不是简单的为了满足吃饱穿暖,他们开始关注品牌,寻求得到心理上的效用,根据法国社会学家鲍德利亚的观点,现代社会中的消费,已经成了人们之间追求符号区分的手段,消费者通过消费,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财富、品位,以此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满足感。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无论在经济学领域、营销学领域、心理学领域和社会学领域,“炫耀性消费”成了众多学者孜孜不倦研究的话题,产生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并应用到实践。

本文针对炫耀性消费这个话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区分主动和被动炫耀性心理并探索其对购买行为的影响。“主动炫耀性心理”指希望在他人面前炫耀,让自己表现得出众;“被动炫耀性心理”同样是希望去炫耀自己,但不是主动的,而是发现自己落后于其他人,因而心里产生自卑感并急于去弥补。两种心理虽然都是为了炫耀,但根源不同,因此在购买行为中体现出不同的影响。笔者选取了在上海风靡一时的维络卡(VELO)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海的在校大学生做为研究主体,探索两种不同的炫耀性心理对价格敏感、信息收集、外观注重等购买行为之影响。

本研究收集了有效问卷197份,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的思路是:首先确认调查问卷的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之后把涉及炫耀性心理的变量进行主成份分析,得到两个主成份,分别是主动炫耀性心理因子和被动炫耀性心理因子;再把购买行为变量利用主成份分析得到价格敏感、购买便利、收集信息、舆论影响、外观注重五个主成份;以主动炫耀性心理和被动炫耀性心理两个主成份作为自变量,以五个购买行为的主成份作为因变量,并添入人口统计变量作为调节变量,用回归分析探索其中的关系。

笔者得到几点有趣的结论:

1,当消费者在购买位置产品(即通过展示能让消费者获得尊重和优越感的产品)时,如果是出于一种主动的炫耀性心理,他会随着这一心理的加强而对价格敏感下降。本研究在加入人口统计变量后还发现:在上海的在校大学生中,上海籍和非上海籍学生在这一点上有明显的区别;

2,如果消费者出于主动的炫耀性心理消费时,随着这种心理的加强,收集信息并交流信息的主动性会上升。研究同时表明,女性收集消费信息的主动性随主动炫耀性心理的变化比男性更强,而且可支配收入越高的大学生,收集消费信息的主动性也越强。

3,当消费者消费位置商品是出一种落伍感或者自卑感,并急需弥补心理的落差感,即被动炫耀性心理,则对购买方案的评价将极大地受到身边朋友言论的影响。女大学生在这一点上的表现尤为突出。

4,炫耀心理是否对关注产品外观、购买的复杂意愿程度这两个方面有所影响,笔者同样做了研究,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暂时没有在这两个方面有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根据本研究的发现,笔者建议在营销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主动和被动炫耀性心理的细分,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不同购买行为,改进营销方案,更进一步地扫清向顾客传递价值过程中的障碍,为顾客提供更大的价值和满意。

9.期刊论文刘兵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的有效途径-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11)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有着独特的消费特点,但也存在炫耀性消费、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和超前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采取有效方式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10.期刊论文原晓苑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和辅导员的引导作用-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善,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发生了变化,存在着炫耀性消费、超前性消费、盲目、攀比性消费、追逐名牌、情感性消费等问题.高校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握正确的消费方向,科学合理的消费.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f16472145.html,/Periodical_fzdxxb-zxshkxb200804008.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1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