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跨国移民的空间聚集和隔离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经济地理学实习报告

广州跨国移民的空间聚集和隔离

姓名:莫绮韵

学号:20122602005

指导教师:肖玲

完成时间:2015年6月17日

【内容摘要】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面临新的重塑,以诸多大城市新近出现的跨国移民社会空间的发展最为突出。广州作为一个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城市,更是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前往广州谋生、学习、定居。本文以广州三元里、环市东、天河北和珠江新城这四个片区的外国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的研究手段,通过分析跨国移民与居住地的社会互动、经济联系、情感归属,来研究该跨国移民群体在广州的聚集和隔离情况及形成机制,探讨全球化下广州跨国移民所产生的空间聚集和隔离。

【关键词】跨国移民,空间聚集,空间隔离

1.引言

全球经济化下,城市的社会空间正不断被瓦解、破碎,缘于国际化草根力量的“跨国移民”聚居区,开始在中国部分城市出现。“跨国移民”包括观光客、移民、难民、流亡者、外籍劳工等等。目前, “跨国移民”聚居区已在中国部分城市出现。全球化正为中国城市带来新的社会空间, 那么在广州,跨国移民所形成的聚集和隔离机制是怎样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都是本课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来到广州的这些跨国移民尤其是非洲籍人口已经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了,他们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城市的客人,而正在主动地参与这个国家和城市的发展进程,他们的需求、权利和存在的各种问题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通过对较多跨国移民聚集的四个片区进行实地个人访谈,希望能从个别受访者口中了解跨国移民这个群体,为广州的多元文化发展略尽绵力。

2.广州跨国移民社会空间基本状况

广州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历来外商云集。新中国成立后,自1957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引来大量外国客商。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一趋势更为明

三元里片

环市东片天河北片

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州逐步形成了5个跨国移较为集中的片区:三元里片、环市东片、天河北片、二沙岛片和番禺片。聚居这些片区的外国人多身处高层住宅楼,与本地居民比邻而居,为社区带来一股异国情调。广州的跨国居民以客商居多,以三元里和天河北最为典型,更以越秀区洪桥街道的小北一带最为有名。据统计,2010年广东省外国人暂住人口数量为70204,其中务工占30.70%,经商占22.58%,其他占15.01%,从事务农、保姆行业以及来治病疗养的则较少。

表一 广东省2010年国外暂住人口统计表 (单位:人)

数据来源:《2010年全国暂住人口资料统计汇编》

广州的跨国移民有三色人种,黑人、白人、黄种人都有。

黑人:广州的黑人构成极为多元,其中大部分来自于西非,包括原法属殖民地马里、摩洛哥和原英属殖民地加纳(调研资料),另有相当数量来自中非(刚果)、东非(包括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和西亚(也门)。大部分黑人到广州的主要目的是从中国出口工业产品到非洲,或从事其他相关商业。大部分黑人属短暂停留,纯粹进货的一般停留一星期左右,加上运输监督会持续停留三星期;另一部分成立运输公司、经销处或其他相关服务的黑人则长期居住广州,甚至有一小部分黑人与中国居民结婚定居。黑人客商在广州能够成功立足的不多。

白人:广州的白人中有来自欧洲的英国、德国和法国,美洲则以北美较多,另外也有来自澳洲的。 受访者中大多数是在学校担任外语教室,或是作为私人的家庭教师。从事的行业多和教育有关,或是文化水平要求较高的职业。

黄种人:在广州的黄种外国人主要来自中东、阿拉伯及东南亚等地区的国家。受访者主要从事产品贸易和服务业。

3.研究方法及调查区域

研究采用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其所重视的是研究者自然的情境下,透过个案研究、个人生活史、历史回溯、访谈、观察、互动或视觉等资料,来进行完整且丰富的资料收集过程,进而深入了解研究对象如何诠释社会行为之意义。本文所用数据资料主要来自访谈,访谈由不同调查组分区域独立完成,涉及研究对象包括跨国移民和本地居民商户等多重主体。

调研的地域空间范围为环市东的小北一带、天河北、珠江新城和三元里。以本人所在小组负责的片区为例,在小北一公里半径内分布着诸多聚居黑人客商的中高层商住楼,典型如天秀大厦、秀山楼、陶瓷大厦、国龙大厦等,其中天秀大厦更是几乎无人不知。经实地调查也确实发现,天秀大厦内外国人众多,不管是店主还是卖家,均以黑人为主,他们多聚在一桌聊天说笑,与中国人往来较少。本小组也实地考查过国龙大厦,大厦中往来的外国人也不少,多数是黑人并结伴而行者居多,结伴者皆为同族人。因此本文重点展示在天秀大厦和国务工 务农 经商 服务 因公出差 借读培训 治病疗养 保姆 投靠亲友 探亲访友 观

其他 总计 2244

7 70 15853 2586 1450 2918 396 137 **** **** 3425 10539 70204 图1 广州外籍居民聚居区的空间分布

龙大厦周边的外国移民和本地居民商户访谈所得实例,以非洲跨国移民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辅以参考其他小组在天河北、三元里等片区所取得的访谈资料。

4.质性研究

4.1基本情况

在采访的19个外国人样本中,来自非洲地区的占52.63%,欧洲地区占15.79%,东南亚地区占10.53%,北美占5.26%,日本占5.26%,没透露地区的占10.53%。研究对象中男性占84.21%,女性占15.79%,女性中非洲人仅占5.26%,与非洲地区所占的高比例人数很不匹配。而且在受访人群中,少有访谈对象 (2 例) 将配偶和子女带来广州居住。一人是混血儿,有中国家人在此;一人则是非洲女性,丈夫在此工作,她充当家庭主妇。从中可推测出,非洲的女性大多在经济活动上处于从属地位,女性多留在本国或是跟随男性伴侣实现跨国移民。大多数外国人都是独自前来广州谋生、经商、学习,年龄段以20—40的青壮年男性为主,从中可看出广州跨国移民是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力军。这与跨国移民频繁的跨国旅行有关, 如访谈对象 No.2, 来自马里共和国,每 2 个月有 10天来广州进货; 访谈对象 No.5,来自非洲地区,在此经商,逗留2个星期就走。所采访的外国移民均是在 1998 年以后来广州居住的, 50%的外国居民居住广州的最长时间低于1 年。如访谈对象 No.1 于一年前开始来广州在亚洲大酒店从事服务业, 收入稳定有房屋租住,但他仍打算工作4年后去其他国家工作,然后回国度假。21.05%的调查对象在广州居住 1-3 年, 21.05%的黑人居住了 3-5 年, 仅有2位受访者居住时间达 5 年以上, 可见目前长居在广州的跨国移民较少。

4.2空间聚集与社会联系

受访的跨国移民在广州从事的职业分为教育42.11%,经商26.32%,务工10.53%,服务5.26%,其他15.79%。在教育类中的三位老师均是来自欧洲国家,而作为留学生的则主要是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从事商业贸易的则以非洲地区移民为主,当问及职业, 多数黑人都认为自己是“商人”。被访谈者经营的产品以纺织品、办公用品和电子产品三类为主。多数黑人经营的货品为衣物、鞋、化妆品和电子产品如手机、DVD等, 部分黑人则认为自己经营的产品包括“任何东西”。No.2 受访者透露,他们多将在广州购得的货品运回所在国进行销售,No.26的受访者是国龙大厦居民,他也提到“那些外国人会在这里买东西然后拿回去他们的国家卖”。小北路黑人的经营方式可以划分为行商和坐贾两类, 即或零散了解市场购买货物,这类群体以广交会前后居多; 或开设店铺, 多经营中低档产品, 以成品进口为主。他们多短期居住在小北路一带, 以寻找商机, 采购货物为其在广州的主要活动。为此, 他们在广州的日常活动多集中在市内各专业市场。广交会期间, 此类黑人大量涌入广州进行采购。作为短期暂住者, 他们多选择在宾馆居住或租屋, 且多人合住的情况普遍。No.2受访者透露,他们黑人之所以会聚集在小北这一带,是因为大多数人来广州之前都有认识的人在这里。来到这里之后,因人生路不熟,语言不通,只能依靠这些熟悉广州的非洲朋友帮忙购置物品,再付给他们一些费用。等在这里熟悉以后,开始开拓自己的业务,再而帮那些新来的非洲人购置物品并从中获利。越来越多前往广州的非洲人首先选择暂居小北这带,因此慢慢形成了

空间聚集。从中分析可得:新移民通常对迁入地区的文化不了解,也很难用本地语言交流,同时又缺乏社会与经济方面的资源,因此选择聚集区更能够减少他们的移民成本;另外,移民在聚集区内没有交流上的障碍,也方便参与宗教方面的活动,同时能满足饮食方面的习惯。

受访的本地居民No.26表示对他们的印象都不错,除了他们的气味比较重外,并没有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而访问到的15位本地商户或劳工,他们都表示除个别外国移民素质较低没礼貌外,大多数的人还是很友好的,而且不少人还会说一点中文。受访者No.23表示,她姐夫就是外国人,而且在小区里有时候看见一些外国人与当地商铺老板交流出现问题时,她还会上去帮助他们翻译。当问到本地人对周边外国移民情况的了解时,他们大部分能对其从事职业、谋生方式、聚居地区、生活状况有一定了解,说明本地人对外国移民是有关注,从不了解到了解,再从了解走向融合。

4.3社会孤隔程度

对外国受访者的提问,主要从遭遇困难、对广州的印象以及日常活动三方面来分析跨国移民在广州的孤隔程度。在跨国生活遭遇的困难方面,认为语言问题是最大困难的占70%,饮食习惯不同占20%,10%的受访者认为迷路、生活节奏太快等是问题。

不过总体上, 黑人对于生活意象的评价均为较中立态度, 认为本地文化、社会的开放性为其提供发展机会。选用“广州很好,很自由”“容易适应这里的文化”“这里的人很友好”等句子分析跨国移民对广州的看法,多数受访者持肯定态度(占受访人数的89.47%)。例如,受访者No.15说,“尽管存在语言问题,但现在越来越多中国人在学英文。人们懂英语可是很害羞不愿意说,不过这里的人会很友善听你说,不像其他国家态度粗鲁”,受访者No.16说,“中国人愿意和外国人交流、做朋友”。在日常活动方面,外国移民在平时工作过后,主要的休闲活动是运动、周游观光、与朋友相聚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社会交友方面, 仅有2位受访者有本地亲友,有交中国朋友的占47.37%,没有的占31.58%,另外的21.05%没有透露。外国移民的朋友中仍是其母国朋友较多,拥有超过20个中国朋友的不超过2个受访者。由此分析跨国移民在广州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社会隔离,他们能得到流入地人群的接纳和尊重,也能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他们在劳动就业、经济收入方面可能与当地人群并无明显二致,其行为举止也符合目的地的规范要求,但在文化方面却既接受流入地的文化,也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与特色,二者兼具,但是在身份认同方面可能与自己的家乡更为亲近,保持着一定与流入地的心理距离,存在个人主动隔离。

而从本地商户和居民中访问中表明,57.89%的受访者认为外国移民较友好。21.05%对个别的外国移民存在意见。No.23受访者说,“非洲这边的素质就低一点,像阿拉伯欧美那边

就好一点。例如有些非洲人过来选购东西,把东西乱翻一通不买就走了,但白人不会,他们会帮你重新摆好”。No.26受访者说,“外国移民的气味有些重,但不影响正常生活。白人会对黑人存在歧视,态度高傲,但不会对本地人不友好。而黑人总体来说不错。”No.29受访者说,“他们偶尔会有一些欺骗行为”。No.24受访者说,“总体白人比黑人有礼貌,个别黑人品行不好。但如果是有礼貌干净的黑人我怕不会抗拒与他往来”。但从与外国人交往访问结果中看,有42.11%与外国人在工作上有交集,10.53%在生活上有交集,但均无结交外国朋友,47.36%更表示并未与外国人有过交集。

通过访谈分析,大部分本地人都能与跨国移民和谐共处,但仍存在部分行为方式不相适应。外国移民虽没有受到本地人的歧视和不平等对待,但从心理上同样存在一定的隔离。与外国人有交集多是因为经济联系,而不是社会联系主导二者的社会空间联系,文化差异影响着彼此的深度接触。

5.结论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质性分析可得出结论,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广州商贸文化、宗教历史、贸易网络的兴盛,使得广州跨国移民增多。其中前来务工、经商的人数最多。他们多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因独自移民谋生,因此以短期停留为主。

跨国移民多实行集中居住,原因主要是语言交流没障碍、能共同进行宗教活动、饮食习惯相似、能共享资源、节约成本。因此初到流入地的跨国移民会首先向流入地中母国人较多的地方聚集,以此寻求帮助,尽快熟悉当地环境。久而久之形成循环,慢慢就形成了外国移民集中居住的几个片区:三元里、环市东、天河北、二沙岛和番禺。尽管从访谈中,外国受访者大多表示广州很容易适应,但从他们的朋友类型中可看出,他们和中国人交流较少,大多数朋友还是母国人,文化的差异和语言交流不通是外国人与本地人产生隔阂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外国人很愿意去融入到广州文化中,另一方面仍是保持这一定的心理距离。

本地人对外国移民多保持一种友好相处的态度,但这种“友好”多存在距离感。商户与外国人除进行生意上的往来外,不会与外国人进行更深的接触。同社区的居民也是保持一种“河水不犯井水”的态度,只是对外国移民保持基本了解,不会进行更进一步的接触。但相比本地人的态度,外国移民中的黑人和白人之间的隔阂更大,种族歧视仍然存在。

尽管社会机制未对跨国移民实行过多的隔离,但一种潜在于种族本身的心理上的、主动选择的隔离仍然存在。然而世界全球化的脚步一直在往前迈,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包容,访谈分析也表明已有人开始能够主动向外国人进行交往、交流。相信在未来,广州人除了能与外国移民和谐友好相处外,更能把本土文化与外国多元文化实现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广州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刚,薛德升, Brown A,等1广州小北路黑人聚居区社会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 2008, 63(2).

2.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9,33(1).

3.刘云刚,谭宇文,周雯婷.广州日本移民的生活活动与生活空间[J].地理学报,2010,65(10):1173-1186.

4.李志刚,薛德升,杜枫,朱颖.全球化下跨国移民社会空间的地方响应以广州——小北黑人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28(4).

5.杨洋,马骁.移民的地理聚集、隔离与社会融合研究述评[J].人口与发

展.2012,1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