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术语

电镀术语

MFZn8-B:最小镀层8μm,镀锌,颜色(灰色),盐雾试验96小时无红锈;

MFZn8-C:最小镀层8μm,镀锌彩色(黄色)钝化,盐雾试验72小时无白锈锈,152小时无红锈; MFZn8-G:最小镀层8μm,镀锌,颜色(绿色),盐雾试验72小时无白锈锈,152小时无红锈;

MFZn8-GS:最小镀层8μm,镀锌,颜色(绿色,含白色锌锈),),盐雾试验120小时无白锈锈,200小时无红锈;

MFZn8-K:最小镀层8μm,镀锌黑色钝化,盐雾试验72小时无白锈锈,152小时无红锈

B表示亮铬酸盐处理,C表示彩色铬酸盐处理,G表示绿色铬酸盐处理(草绿色),GS表示有狠好防腐性的绿色铬酸盐处理,K表示黑色铬酸盐处理。数字8表示最小镀层厚度。

机械工业电镀工程术语标准

9 电镀 1 电镀工艺 1.1 化学腐蚀chemical corrosion 金属材料在干燥气体和非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的过程中没有电化学反应的腐蚀。 1.2 电化学腐蚀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或金属表面覆盖液膜时,电化学反应使金属氧化的过程。 1.3 基体材料 basis material 能在其上沉积金属或形成膜层的材料。 1.4 闪镀 flash plating 通电时间极短产生薄镀层的电镀。 1.5 光亮电镀 bright plating 在适当条件下,从镀槽中直接得到具有光泽镀层的电镀。 1.6 合金电镀 alloy plating 在电流作用下,使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也包括非金属元素)共沉积的过程。 1.7 多层电镀 multilayer plating 在同一基体上先后沉积上几层性质或材料不同的金属层的电镀。 1.8复合电镀 composite plating 用电化学法或化学法使金属离子与均匀悬浮在溶液中的不溶性非金属或其他金属微粒同时沉积而获得复合镀层的过程。 1.9高速电镀 high speed electro-deposition 为获得高的沉积速率,采用特殊的措施,在极高的阴极电流密度下进行电镀的过程。 1.10 刷镀 brush plating 用一个同阳极连接并能提供电镀需要的电解液的电极或刷,在作为阴极的被镀物上移动进行选择电镀的方法。 1.11 挂镀 rack plating 利用挂具吊挂被镀物进行的电镀。 1.12 滚镀 barrel plating 被镀物在回转容器中进行的电镀。 1.13 塑料电镀 plastics plating 在塑料被镀物上沉积金属镀层的过程。 1.14 防护装饰镀铬 protective and decorative chromium plating 在光亮的中间镀层表面,再镀0.2-0.5μm的铬镀层,使其产品既有一定的防腐性,又具有光亮的外观和耐用性。 1.15 镀硬铬 electroplating hard chrome 利用铬的高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在重负荷条件下使用的被镀物如气缸、模具、量具、印刷版、轴、滚筒等表面镀上一厚硬铬镀层。 1.16 退镀 stripping 退除被镀物表面镀层的过程。 1.17 除氢de-embrittlement 金属被镀物在一定温度下加热或采用其他处理方法以驱除金属内部吸收氢的过程。 1.18 预镀 strike

电镀术语解释

电镀术语解释 ABS塑料电镀plastic plating process pH计pH meter测定溶液pH值的仪器。 螯合剂chelat ing age nt能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物质。 半光亮镍电镀semi-bright nickel plating solution 表面活性剂surface active agent(surfactant)能显著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常用作洗涤剂、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起泡剂等。 不连续水膜water break制件表面因污染所引起的不均匀润湿性而使其水膜不连续的现象,这是一种检查清洗程度的方法。 超声波清洗ultrasonic cleaning用超声波作用于清洗溶液,以更有效地除去制件表面油污及其他杂质的方法。 冲击镀strik plating在特定的溶液中以高的电流密度,短时间电沉积出金属薄层,以改善随后沉积镀层与基体间结合力的方法。 除氢removal of hydrogen(de-embrittlement)金属制件在一定温度下加热或采用其他处理方法以驱除金属内部吸收氢的过程。 粗化roughening用机械法或化学法除去金属制件表面得到微观粗糙,使之由憎液性变为亲液性,以提高镀层与制件表面之间的结合力的一种非导电材料化学镀前处理工艺。 大气暴露试验atmospheric corrosion rest在不同气候区的暴晒场按规定方法进行的一种检验镀层耐大气腐蚀性能的试验。 电镀electroplating利用电解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沉积层的过程。

电镀用阳极ano des for plati ng 电解浸蚀electrolytic pickling金属制件作为阳极或阴极在电解质溶液中进行电解以清除制件表面氧化物和锈蚀物的过程。 电抛光electropolishing金属制件在合适的溶液中进行阳极极化处理以使表面平滑、光亮的过程。 电铸electroforming通过电解使金属沉积在铸模上制造或复制金属制品(能将铸模和金属沉积物分开)的过程。 电铸镍电镀nickel forming solution 叠加电流电镀supermposed current electroplating 在直流电流上叠加脉冲电流或交流电流的电镀。 镀后处理post-treatment process 镀后处理postplating为使镀件增强防护性能、装饰性及其他特殊目的而进行的(如钝化、热熔、圭寸闭和除氢等等)电镀后置技术处理。 镀前处理preplating为使制件材质暴露出真实表面和消除内应力及其他特殊目的所需除去油污、氧化物及内应力等种种前置技术处理。 镀银系歹U silver plating plating process 缎面加工sat in finish使制件表面成为漫反射层的处理过程。经过处理的表面具有缎面状非镜面闪烁光泽。 多层电镀multilayer plating在同一基体上先后沉积上几层性质或材料不同金属层的电镀。 封闭sealing在铝件阳极氧化后,为降低经阳极氧化形成氧化膜 的孔隙率,经由在水溶液或蒸汽介质中进行的物理、化学处理。其目的在于

电镀种类及介绍

常用电镀技术指标 电镀技术常用术语 电镀层种类 硬铬在严格控制温度与电流密度(较装饰镀铬高)的条件下,从镀铬液中获得的硬度较高、耐磨性好的硬铬层。 乳色铬通过改变镀铬溶液的工作条件,获得的孔隙少、具有较高抗蚀能力、而硬度较低的乳白色铬镀层。 氧化及钝化 阳极氧化通常指铝或铝合金制品或零件,在一定的电解液中和特定的工作条件下作为阳极,通过直流电流的作用,使其表面生成一层抗腐蚀的氧化膜的处理过程。 磷化钢铁零件在含有磷酸盐的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的处理过程。 发蓝钢铁零件在一定的氧化介质中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蓝黑色的保护性氧化膜的处理过程。 化学氧化在没有外电流作用下,金属零件与电解质溶液作用,使其表面上生成一层氧化膜的处理过程。 电化学氧化以浸入一定的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零件作为阳极,在直流电作用下,使其表面生成氧化膜的电化学处理过程。 化学钝化在没有外电流作用下,金属零件与电解质溶液作用,使其表面上生成一层钝化膜的处理过程。 电化学钝化以浸入一定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零件作为阳极,在直流电作用下,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的处理过程。 电解 电解在外电流通过电解液时,在阳极和阴极上分别进行氧化和还原反应,将电能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阳极电解以零件作为阳极的电解过程。 阴极电解以零件作为阴极的电解过程。 镀前处理 化学除油在含碱的溶液中,借助皂化和乳化作用,除去零件或制品表面油垢的过程。 有机溶剂除油利用有机溶剂对油垢的溶解作用,除去零件或制品表面油垢的过程。 电化学除油(即电解除油)在含有碱的溶液中,以零件作为阳极或阴极,在电流作用下,除去零件或制品表面油垢的过程。 化学酸洗在含酸的溶液中,除去金属零件表面的锈蚀物和氧化物的过程。 化学抛光金属零件在一定组成的溶液中和特定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浸蚀,从而将零件表面整平,获得比较光亮的表面的过程。 磨光利用磨轮来磨削零件表面上的粗糙不平处,从而提高零件表面的平整程度的过程。机械抛光借助于粘有精细磨料和抛光膏的高速抛光轮,对零件进行轻微磨削和整平,从而获得光亮表面的机械加工过程。 喷砂利用净化的压缩空气,将干砂流强烈的喷射到金属零件表面以进行清理或粗化的加工过程。 电镀 电流密度一般指电极(如电镀零件)单位面积表面通过的电流值,通常用A/dm2作为度量单位。 极化通常指直流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的现象。在电流作用下,阳极的电极电位向正的方向偏移,称为阳极极化;阴极的电极电位向负的方向偏移,称为阴极极化。 氢脆零件在电化学除油、强侵蚀、电镀等过程中,由于被还原后的部分氢以原子氢的状态渗入基体金属或镀层中形成应力,使基体金属及镀层的韧性下降而产生脆性的现象。 镀层粗糙由于主盐浓度、镀液pH值、温度与电流密度等控制不当,以及固体杂质过多,所造成的镀层结晶粗大、细微不平的现象。

电镀术语解析及英文名称

ABS塑料电镀plastic plating process pH计pH meter 测定溶液pH值的仪器。 螯合剂chelating agent 能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物质。 半光亮镍电镀semi-bright nickel plating solution 表面活性剂surface active agent(surfactant) 能显著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常用作洗涤剂、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起泡剂等。 不连续水膜water break 制件表面因污染所引起的不均匀润湿性而使其水膜不连续的现象,这是一种检查清洗程度的方法。 超声波清洗ultrasonic cleaning 用超声波作用于清洗溶液,以更有效地除去制件表面油污及其他杂质的方法。 冲击镀strik plating 在特定的溶液中以高的电流密度,短时间电沉积出金属薄层,以改善随后沉积镀层与基体间结合力的方法。 除氢removal of hydrogen(de-embrittlement) 金属制件在一定温度下加热或采用其他处理方法以驱除金属内部吸收氢的过程。 粗化roughening 用机械法或化学法除去金属制件表面得到微观粗糙,使之由憎液性变为亲液性,以提高镀层与制件表面之间的结合力的一种非导电材料化学镀前处理工艺。 大气暴露试验atmospheric corrosion rest 在不同气候区的暴晒场按规定方法进行的一种检验镀层耐大气腐蚀性能的试验。 电镀electroplating 利用电解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沉积层的过程。 电镀用阳极anodes for plating 电解浸蚀electrolytic pickling 金属制件作为阳极或阴极在电解质溶液中进行电解以清除制件表面氧化物和锈蚀物的过程。 电抛光electropolishing 金属制件在合适的溶液中进行阳极极化处理以使表面平滑、光亮的过程。 电铸electroforming 通过电解使金属沉积在铸模上制造或复制金属制品(能将铸模和金属沉积物分开)的过程。 电铸镍电镀nickel forming solution

电镀行业术语

常用名词 1.化学腐蚀 chemical corrosion 金属在非电化学作用下的腐蚀(氧化)过程。通常指在非电解质溶液及干燥气体中,纯化学作用引起的腐蚀。 2.双电层 electric double layer 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界面上存在的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电荷层。 3.双极性电极 bipolar electrode 一个不与外电源相连的,浸入阳极与阴极间电解液中的导体。靠近阳极的那部分导体起着阴 极的作用,而靠近阴极的部分起着阳极的作用。 4.分散能力 throwing power 在特定条件下,一定溶液使电极上(通常是阴极)镀层分布比初次电流分布所获得的结果更 为均匀的能力。 此名词也可用于阳极过程,其定义与上述者类似。 5.分解电压 decomposition voltage 其定义与上述者类似。 能使电化学反应以明显速度持续进行的最小电压(溶液的欧姆电压降不包括在内)。 6.不溶性阳极(惰性阳极) inert anode 在电流通过时,不发生阳极溶解反应的阳极。 7.电化学 electrochemistry 研究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的接触界面性质及其所发生变化的科学。 8.电化学极化(活化极化) activation polarization 由于电化学反应在进行中遇到困难而引起的极化。 9.电化学腐蚀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在卑解质溶掖中或金属表面上的液膜中,服从于电化学反应规律的金属腐蚀(氧化)过程

10.电化当量 electrochemical equivalent 在电极上通过单位电量(例如1安时,1库仑或1法拉第时),电极反应形成产物之理论重量。通常以克/库仑或克/安时表示。 11 电导率(比电导) conductivity 单位截面积和单位长度的导体之电导,通常以S/m表示。 12 电泳 electrophoresis 液体介质中带电的胶体微粒在外电场作用下相对液体的迁移现象。 13 电动势 electromotive force 原电池开路时两极间的电势差。 14 钝化电势 passivation potential 金属电极阳极极化时,金属阳极溶解速率突然下降的电势。通常腐蚀电流在达到钝化电势前经历一极大值。 15 腐蚀电势 corrosion potential 金属材料在特定的腐蚀环境中自发建立的稳定电极电势。 16 电流密度 current density 单位面积电极上通过的电流强度,通常以A/dm2表示。 17 电流效率 current efficiency 电极上通过单位电量时,电极反应生成物的实际质量与电化当量之比,通常以%表示。 18 腐蚀速率,腐蚀电流 corrosion rate(vcor),corrosion current(Icor) 腐蚀速率是材料特定表面上单位时间物质转变的量。或按法拉第定律,腐蚀速率是腐蚀电势下的电流。 腐蚀电流为: Icor = nFvcor; 式中:n-电极反应的电子数; F-法拉第常数; vcor-腐蚀速率。

电镀常识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电镀 英文名称:electroplating 定义1:利用电解工艺,将金属或合金沉积在镀件表面,形成金属镀层的表面处理技术。 所属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配电与用电(二级学科) 定义2:利用电解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沉积层的过程。 所属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表面工程(二级学科);电镀与化学镀(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电镀(Electroplating)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腐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目录

?4.非甲醛自催化化学镀铜: ?5.纯钯电镀: ?6.三价铬锌镀层蓝白和彩色钝化剂: ?7.纯金电镀: ?8.白钢电镀: ?9.其它技术: ?电镀电源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 ?电镀方式 ?镀层分类 ?常用表面处理工艺流程 ?电镀的过程基本如下 ?电镀专业术语 ?电镀锌 ?电镀溶液跑、冒、滴、漏的原因及预防 ?局部电镀及其工艺方法 ?电镀工作条件 展开 编辑本段电镀的要素 电镀电源 电镀的要素: 1.阴极:被镀物,指各种接插件端子。 2.阳极:若是可溶性阳极,则为欲镀金属。若是不可溶性阳极,大部分为贵金属(白金,氧化铱). 3.电镀药水:含有欲镀金属离子的电镀药水。 4.电镀槽:可承受,储存电镀药水的槽体,一般考虑强度,耐蚀,耐温等因素。 5.整流器:提供直流电源的设备。 电镀的目的

电镀的目的:电镀除了要求美观外,依各种电镀需求而有不同的目的。 1.镀铜:打底用,增进电镀层附着能力,及抗蚀能力。 2.镀镍:打底用或做外观,增进抗蚀能力及耐磨能力,(其中化学镍为现代工艺中耐磨能力超过镀铬)。 3.镀金: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 4.镀钯镍: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耐磨性比金佳。 5.镀锡铅:增进焊接能力,快被其他替物取代(因含铅现大部分改为镀亮锡及雾锡)。 编辑本段电镀的概念 电镀切片 电镀时,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金属制品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金属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编辑本段电镀作用 利用电解作用在机械制品上沉积出附着良好的、但性能和基体材料不同的金属覆层的技术。电镀层比热浸层均匀,一般都较薄,从几个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通过电镀,可以在机械制品上获得装饰保护性和各种功能性的表面层,还可以修复磨损和加工失误的工件。镀层大多是单一金属或合金,如钛靶、锌、镉、金或黄铜、青铜等;也有弥散层,如镍-碳化硅、镍-氟化石墨等;还有覆合层,如钢上的铜-镍-铬层、钢上的银-铟层等。电镀的基体材料除铁基的铸铁、钢和不锈钢外,还有非铁金属,如ABS塑料、聚丙烯、聚砜和酚醛塑料,但塑料电镀前,必须经过特殊的活化和敏化处理。 编辑本段电镀原理

电镀专业术语

电镀专业术语 镀覆方法术语 化学钝化 将制件放在含有氧化剂的溶液中处理,使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钝态保护膜的过程。化学氧化 通过化学处理使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的过程。 电化学氧化 在一定电解液中以金属制件为阳极,经电解,于制件表面形成一层具有防护性,装饰性或其它功能氧化膜的过程。 电镀 利用电解原理,使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金属层的过程。 转化膜 对金属进行化学或电化学处理所形成的含有该金属之化合物的表面膜层。 钢铁发蓝(钢铁化学氧化) 将钢铁制件在空气中加热或浸入氧化性的溶液中,使之于表面形成通常为蓝(黑)色的薄氧化膜的过程。 冲击电流 电流过程中通过的瞬时大电流。 光亮电镀 在适当条件下,从镀槽中直接得到具有光泽镀层的电镀。

合金电镀 在电流作用下,使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也包括非金属元素)共沉积的过程。 多层电镀 在同一基体上先后沉积上几层性质或材料不同的金属层的电镀。 冲击镀 在特定的溶液中以高的电流密度,短时间电沉积出金属薄层,以改善随后沉积镀层与基体间结合力的方法。 磷化 在钢铁制件表面上形成一层不溶解的磷酸盐保护膜的处理过程。 热抗散 加热处理镀件,使基体金属和沉积金属(一种或多种)扩散形成合金的过程。镀前处理和镀后处理术语 化学除油 在碱性溶液中借助皂化作用和乳化作用清除制件表面油污的过程。 电解除油 在含碱溶液中,以制件作为阳极或阴极,在电流作用下,清除制件表面油污的过程。出光 在溶液中短时间浸泡,使金属形成光亮表面的过程。 机械抛光 借助于高速旋转的抹有抛光膏的抛光轮,以提高金属制件表面光亮度的机械加工过程。 有机溶剂除油

常用电镀技术术语资料

常用电镀技术术语 电镀层种类 硬铬在严格控制温度与电流密度(较装饰镀铬高)的条件下,从镀铬液中获得的硬度较高、耐磨性好的硬铬层。 乳色铬通过改变镀铬溶液的工作条件,获得的孔隙少、具有较高抗蚀能力、而硬度较低的乳白色铬镀层。 氧化及钝化 阳极氧化通常指铝或铝合金制品或零件,在一定的电解液中和特定的工作条件下作为阳极,通过直流电流的作用,使其表面生成一层抗腐蚀的氧化膜的处理过程。 磷化钢铁零件在含有磷酸盐的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的处理过程。 发蓝钢铁零件在一定的氧化介质中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蓝黑色的保护性氧化膜的处理过程。 化学氧化在没有外电流作用下,金属零件与电解质溶液作用,使其表面上生成一层氧化膜的处理过程。 电化学氧化以浸入一定的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零件作为阳极,在直流电作用下,使其表面生成氧化膜的电化学处理过程。 化学钝化在没有外电流作用下,金属零件与电解质溶液作用,使其表面上生成一层钝化膜的处理过程。 电化学钝化以浸入一定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零件作为阳极,在直流电作用下,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的处理过程。 电解 电解在外电流通过电解液时,在阳极和阴极上分别进行氧化和还原反应,将电能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阳极电解以零件作为阳极的电解过程。 阴极电解以零件作为阴极的电解过程。 镀前处理 化学除油在含碱的溶液中,借助皂化和乳化作用,除去零件或制品表面油垢的过程。 有机溶剂除油利用有机溶剂对油垢的溶解作用,除去零件或制品表面油垢的过程。 电化学除油(即电解除油)在含有碱的溶液中,以零件作为阳极或阴极,在电流作用下,除去零件或制品表面油垢的过程。 化学酸洗在含酸的溶液中,除去金属零件表面的锈蚀物和氧化物的过程。 化学抛光金属零件在一定组成的溶液中和特定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浸蚀,从而将零件表面整平,获得比较光亮的表面的过程。 磨光利用磨轮来磨削零件表面上的粗糙不平处,从而提高零件表面的平整程度的过程。 机械抛光借助于粘有精细磨料和抛光膏的高速抛光轮,对零件进行轻微磨削和整平,从而获得光亮表面的机械加工过程。 喷砂利用净化的压缩空气,将干砂流强烈的喷射到金属零件表面以进行清理或粗化的加工过程。 电镀 电流密度一般指电极(如电镀零件)单位面积表面通过的电流值,通常用A/dm2作为度量单位。 极化通常指直流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的现象。在电流作用下,阳极的电极电位向正的方向偏移,称为阳极极化;阴极的电极电位向负的方向偏移,称为阴极极化。

电镀基础知识

电镀基本知识介绍 1.电镀基本原理 电镀是一种电化学过程,也是一种氧化还原过程。电镀的基本过程是将零件浸在金属盐的溶液中作为阴极,金属板作为阳极,接直流电源后,在零件上沉积出所需的镀层。 例如:镀镍时,阴极为待镀零件,阳极为纯镍板,在阴阳极分别发生如下反应: 阴极(镀件厂Ni2++2e^Ni (主反应) 2屮+e—H2f (副反应) 阳极(镍板):Ni - 2e-Ni2+(主反应) 4OH - 4e—2H?O+(2+4e (副反应) 不是所有的金属离子都能从水溶液中沉积出来,如果阴极上氢离子还原为氢的副反应占主要地位,则金属离子难以在阴极上析出。根据实验,金属离子自水溶液中电沉积的可能性,可从元素周期表中得到一定的规律,如表1.1 所示 阳极分为可溶性阳极和不溶性阳极,大多数阳极为与镀层相对应的可溶性阳极,如:镀锌为锌阳极,镀银为银阳极,镀锡-铅合金使用锡-铅合金阳极。但是少数电镀由于阳极溶解困难,使用不溶性阳极,如酸性镀金使用的是多为铂或钛阳极。镀液主盐离子靠添加配制好的标准含金溶液来补充。镀铬阳极使用纯铅,铅-锡合金,铅-锑合金等不溶性阳极。 2.★电镀基本工艺及各工序的作用 2.1 基本工序 (磨光—抛光)—上挂—脱脂除油—水洗—(电解抛光或化学抛光)—酸洗活化—(预镀)—电镀—水洗—(后处理)—水洗—干燥—下挂—检验包装 2.2 各工序的作用 2.2.1 前处理:施镀前的所有工序称为前处理,其目的是修整工件表面,除掉工件表面的油脂,锈 皮,氧化膜等,为后续镀层的沉积提供所需的电镀表面。前处理主要影响到外 观,结合力,据统计,60%的电镀不良品是由前处理不良造成,所以前处理在电 镀工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电镀技朮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前处理工序, 前处理工序占整个电镀工艺的一半或以上,因而能得到表面状况很好的镀层和极 大地降低不良率。 喷砂:除去零件表面的锈蚀,焊渣,积碳,旧油漆层,和其它干燥的油污;除去铸件,锻件或热处理后零件表面的型砂和氧化皮;除去零件表面的毛刺和和方向性磨痕; 降低零件表明的粗糙度,以提高油漆和其它涂层的附着力;使零件呈漫反射的消 光状态 磨光: 除掉零件表明的毛刺,锈蚀,划痕,焊缝,焊瘤,砂眼,氧化皮等各 种宏观缺陷,以提高零件的平整度和电镀质量。 抛光: 抛光的目的是进一步降低零件表面的粗糙度,获得光亮的外观。有机

玻璃行业术语

苏州智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玻璃术语及检验标准 一.不良描述的定义 1.点缺陷:缺陷是由于材料本身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可去除的瑕 疵;点缺陷即具有点形状的缺陷,测量尺寸以其最大直径为准。 2.同色点:与相邻区域属同一色系但色调有差异的点(或气泡)。 3.异色点:与相邻区域不属同一色系的点(或气泡)。 4.手印:在产品表面或零部件光亮面出现的手指印痕。 5. 划伤:镜片表面被其它物品擦划造成不可清除的痕迹。 6. 硬划伤:由于硬物磨擦而造成表面有深度的划痕,也叫深花。 7. 细划伤:没有深度的划痕,也叫浅花。 8. 崩裂:因为应力或机械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 9. 崩边:因外力作用将产品边缘碰掉一小块。 10.表面脏污:可用压缩空气吹脱的脏物。 11. 异物:可擦除的脏物(不需用酒精等有机溶剂即可擦除)。 12. 可擦拭脏污:在产品表面所残留的脏污(可通过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擦除)。 13. 掉墨:已丝印的区域由于附着不良产生的无油墨或部分无油墨。 14. 镀膜/丝印层脱落:电镀或丝印后,因粘附力不强而有掉落现象。 15. 镀膜层不良:蒸镀后附着力不强,镀层有脏污,色差等不良现象。 16. 透光:由于应丝印的区域未丝印或丝印油墨稀薄造成光线可部分透过。 17. 透明度差现象:指透明区模糊,透明度不佳的现象。 18. 字体印反:包括图案印反,因晒网错误或架网错误,导致镜片正面检验时字体相反。 19. 牙边:丝印后,字体边缘或可视窗及图案边缘有参差不齐的牙齿

状不良现象。 20. 色差:对照色板或Pantone卡颜色有差异,或同一批次有多种颜色。 21. 彩虹现象:指透明区域出现七彩效果的现象。 二.行业术语 1. 倒边:也称倒角,为避免镜片太锋利,易伤人及易崩废,将表面与直身位接触处按一定角度磨钝,切削角度一般有30度、35度、45度、60度等,倒边类别可分为砂边和光边两种,砂边与光边是相对而言,砂边不光洁,一般倒边比较大时多采用光边,可增加美感。 2. 外形尺寸:包括镜片的长、宽、对角、厚度、倒边大小等。 3. 丝印尺寸:包括可视窗的长、宽、上、下、左、右丝印位的大小等。 4. 单卜:底部平面,表面为球的一部分,代号用“SR”表示。 5. 单桥:底部平面,表面为桥梁形,代号用“R”表示。 6. 双卜:相对单卜而言,底部凹进与表面同向,弧度一致,代号用“SR”表示。 7. 双桥:相对单桥而言,底部凹进与表面同向,弧度一致,代号用“R”表示。 8. 中心度:镜片最高处至底面的垂直距离,用“H”表示。 企身位:镜片底部距离镜片边缘的垂直距离,用“h ”表示。 9. 批花:玻璃表面加工切削成的各种图案。 10. 打孔:将镜片自上至下钻取各类形状的内孔,可美化外观,可作漏音孔,可令键穿过或定位。 11. 抗冲击:将镜片用物理方法强化处理后,可承受一定的冲击力,令镜片不易破碎,抗冲击的标准按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电镀常识及专业术语

电镀常识及专业术语 1 电镀常识 表面处理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处理,中间处理和后处理。 1.1前处理 零件在处理之前,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毛刺和油污,有的严重腐蚀,给中间处理带来很大困难,给化学或电化学过程增加额外阻力,有时甚至使零件局部或整个表面不能获得镀层或膜层,还会污染电解液,影响表面处理层的质量。包括除油、浸蚀,磨光、抛光、滚光、吹砂、局部保护、装挂、加辅助电极等。 1.2 中间处理 是赋予零件各种预期性能的主要阶段,是表面处理的核心,表面处理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这一阶段的处理。 1.3 后处理 是对膜层和镀层的辅助处理。 2 电镀过程中的基本术语 2.1 分散能力 在特定条件下,一定溶液使电极(通常是阴极)镀层分布比初次电流分布所获得的结果更为均匀的能力。亦称均镀能力。 2.2 覆盖能力 镀液在特定条件下凹槽或深孔处沉积金属的能力。亦称深镀能力。 2.3 阳极 能够接受反应物所给出电子的电极,即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2.4 不溶性阳极 在电流通过时,不发生阳极溶解反应的电极。 2.5 阴极 反应于其上获得电子的电极,即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2.6 电流密度 单位面积电极上通过的电流强度,通常以 A/dm2 表示。 2.7 电流密度范围 能获得合格镀层的电流密度区间。 2.8 电流效率 电极上通过单位电量时,其一反应形成之产物的实际重量与其电化当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2.9 阴极性镀层 电极电位的代数值比基体金属大的金属镀层。 2.10 阳极性镀层 电极电位的代数值比基体金属小的金属镀层。 2.11 阳极泥 在电流作用下阳极溶解后的残留物。 2.12 沉积速度 单位时间内零件表面沉积出金属的厚度。 2.13 初次电流分布 在电极极化不存在时,电流在电极表面上的分布。 2.14 活化 使金属表面钝化状态消失的作用。 2.15 钝化 在一定环境下使金属表面正常溶解反应受到严重阻碍,并在比较宽的电极电位范围内使金属溶解反应速度降到很低的作用。 2.16 氢脆 由于浸蚀,除油或电镀等过程中金属或合金吸收氢原子而引起的脆性。 2.17 PH 值 氢离子活度 aH+ 的常用对数的负值。 2.18 基体材料 能在其上沉积金属或形成膜层的材料。 2.19 辅助阴极 为了消除被镀制件上某些部位由于电力线过于集中而出现的毛刺和烧焦等毛病,在该部位附近另加某种形状的阴极,用以消耗部分电流,这种附加的阴极就是辅助阴极。 2.20 辅助阳极 除了在电镀中正常需用的阳极以外,为了改善被镀制件表面上的电流分布而使用的辅加阳极。 2.21 电解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阳极,阴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22 极化 当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发生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 2.23 皂化反应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2.24 阴极极化 直流电通过电极时,阴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的现象。 2.25 槽电压

电镀的定义和用途

电镀diàndù(Electroplating) 电镀的概述: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可以起到防止腐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电镀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1、提高金属制品或者零件的耐蚀性能。例如钢铁制品或者零件表面镀锌。 2、提高金属制品的防护-装饰性能。例如钢铁制品表面镀铜、镀镍镀铬等。 3、修复金属零件尺寸。例如轴、齿轮等重要机械零件使用后磨损,可采用镀铁、镀铬等祸福其尺寸。 4、电镀还可赋予某种制品或零件某种特殊的功能。例如镀硬铬可提高其耐磨性能等。 [编辑本段] 电镀的概念 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电镀时,镀层金属做阳极,被氧化成阳离子进入电镀液;待镀的金属制品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金属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编辑本段] 电镀作用 利用电解作用在机械制品上沉积出附着良好的、但性能和基体材料不同的金属覆层的技术。电镀层比热浸层均匀,一般都较薄,从几个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通过电镀,可以在机械制品上获得装饰保护性和各种功能性的表面层,还可以修复磨损和加工失误的工件。镀层大多是单一金属或合金,如钛靶、锌、镉、金或黄铜、青铜等;也有弥散层,如镍-碳化硅、镍-氟化石墨等;还有覆合层,如钢上的铜-镍-铬层、钢上的银-铟层等。电镀的基体材料除铁基的铸铁、钢和不锈钢外,还有非铁金属,如ABS 塑料、聚丙烯、聚砜和酚醛塑料,但塑料电镀前,必须经过特殊的活化和敏化处理。[编辑本段]

中国电镀标准一览表

中国电镀标准一览表 1、标准编号:GB/T 2056-2005 标准名称:电镀用铜、锌、镉、镍、锡阳极板 简介:本标准规定了电镀用铜、锌、镉、镍和锡轧制阳极板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本标准适用于电镀用的铜、锌、镉、镍和锡阳极板。 2、标准编号:GB/T 20017-2005 标准名称: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重量法和化学分析法评述 简介:本标准等同ISO 10111:2000《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质量法和化学分析法评述》(英文版)。 3、GB/T 17461-1998金属覆盖层锡-铅合金电镀层 简介:本标准规定了含锡量范围为50%~70%(质量比)的锡-铅合金电镀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电子、电气制品及其他金属制品上防止腐蚀和改善焊接性能的锡-铅合金电镀层。本标准也适用于其他成分的锡-铅合金电镀层,但使用时应注意这些镀层的性能可能与上述合金成分范围的锡-铅合金镀层不同。 4、 GB/T 17462-1998 金属覆盖层锡-镍合金电镀层 简介:本标准规定了由约为65%(质量比)锡和30%(质量比)的镍所组成的金属间化合物锡-镍合金电镀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钢铁及其他金属制品上的锡-镍合金电镀层,该电镀层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能防止基体金属腐蚀。 5、GB/T 2056-2005电镀用铜、锌、镉、镍、锡阳极板 简介:本标准规定了电镀用铜、锌、镉、镍和锡轧制阳极板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本标准适用于电镀用的铜、锌、镉、镍和锡阳极板。 6、GB 21900-2008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 7、GB/T 22316-2008 电镀锡钢板耐腐蚀性试验方法(2009年4月1日实施) 简介:本标准适用于镀锡量单面规格不低于2.8g/m2的电镀锡钢板耐腐蚀性能的测定。其中包括电镀锡钢板酸洗时滞试验方法、铁溶出值测定方法、锡晶粒度测定方法和合金 锡电偶试验方法。 8、GB/T 5267.1-2002 紧固件电镀层 简介:本部分规定了钢或钢合金电镀紧固件的尺寸要求、镀层厚度,并给出了高抗拉强度固件或硬化或表面淬硬紧固件消除氢脆的建议。本部分适用于螺纹紧固件电镀层,或其他螺纹零件。对自攻螺钉等的适用情况,见第8章。本部分的规定也适用于非螺纹零件,如垫圈和销。 9、GB/T 6461-2002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 简介:本标准规定了在腐蚀环境中进行过暴露试验或经其他目的的暴露后,装饰性和保护性金属和无机覆盖层所覆盖的试板或试件腐蚀状态的评定方法。本标准规定的方法适用于在自然大气中动态或静态条件下暴露的试板或试件,也适用于经加速试验的试板或试件。 10、GB/T 9797-2005 金属覆盖层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 简介:本标准规定了在钢铁、锌合金、铜和铜合金、铝和铝合金上,提供装饰性外观和增强防腐蚀性的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的要求。规定了不同厚度和种类镀层的标识,提供了电镀制品暴露在对应服股环境下镀层标识选择的指南。本标准未规定电镀前基体金属的表面状态,本标准不适用于未加工成形的薄板、带材、线材的电镀,也不适用于螺纹紧固件或螺旋弹簧上的电镀。GB/T 12600规定了塑料上铜+镍+铬电镀层的要求。GB/T 9798规定了未镀铬面层的相同镀层的要求。GB/T 12332和GB/T 11379分别规定了工程用镍和工程用铬电镀层的要求。 11、GB/T 9799-1997 金属覆盖层钢铁上的锌电镀层 简介:本标准规定了钢铁上锌电镀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种使用条件下防止钢铁腐蚀的锌电镀层。本标准不适用于未加工成形的钢铁板材、带材和线材上的锌电镀层,钢制密绕弹簧上的锌电镀层以及非防护装饰性用途的锌电镀层。 12、JB/T 10620-2006 金属覆盖层铜-锡合金电镀层(机械行业) 13、JB/T 6986-1993 铝及铝合金电镀前表面准备方法

电镀名词解释

电镀专业术语 1 电镀常识 表面处理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处理,中间处理和后处理。 1.1 前处理 零件在处理之前,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毛刺和油污,有的严重腐蚀,给中间处理带来很大困难,给化学或电化学过程增加额外阻力,有时甚至使零件局部或整个表面不能获得镀层或膜层,还会污染电解液,影响表面处理层的质量。包括除油、浸蚀,磨光、抛光、滚光、吹砂、局部保护、装挂、加辅助电极等。 1.2 中间处理 是赋予零件各种预期性能的主要阶段,是表面处理的核心,表面处理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这一阶段的处理。 1.3 后处理 是对膜层和镀层的辅助处理。 2 电镀过程中的基本术语 2.1 分散能力 在特定条件下,一定溶液使电极(通常是阴极)镀层分布比初次电流分布所获得的结果更为均匀的能力。亦称均镀能力。 2.2 覆盖能力 镀液在特定条件下凹槽或深孔处沉积金属的能力。亦称深镀能力。 2.3 阳极 能够接受反应物所给出电子的电极,即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2.4 不溶性阳极 在电流通过时,不发生阳极溶解反应的电极。 2.5 阴极 反应于其上获得电子的电极,即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2.6 电流密度 单位面积电极上通过的电流强度,通常以A/dm2 表示。 2.7 电流密度范围 能获得合格镀层的电流密度区间。 2.8 电流效率 电极上通过单位电量时,其一反应形成之产物的实际重量与其电化当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2.9 阴极性镀层 电极电位的代数值比基体金属大的金属镀层。 2.10 阳极性镀层 电极电位的代数值比基体金属小的金属镀层。 2.11 阳极泥 在电流作用下阳极溶解后的残留物。 2.12 沉积速度 单位时间内零件表面沉积出金属的厚度。 2.13 初次电流分布 在电极极化不存在时,电流在电极表面上的分布。 2.14 活化 使金属表面钝化状态消失的作用。

常用电镀种类及介绍

一、电镀层种类 1、硬铬在严格控制温度与电流密度(较装饰镀铬高)的条件下,从镀铬液中获得的硬度较高、耐磨性好的硬铬层。 2、乳色铬通过改变镀铬溶液的工作条件,获得的孔隙少、具有较高抗蚀能力、而硬度较低的乳白色铬镀层。 二、氧化及钝化 1、阳极氧化通常指铝或铝合金制品或零件,在一定的电解液中和特定的工作条件下作为阳极,通过直流电流的作用,使其表面生成一层抗腐蚀的氧化膜的处理过程。 2、磷化钢铁零件在含有磷酸盐的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的处理过程。 3、发蓝钢铁零件在一定的氧化介质中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蓝黑色的保护性氧化膜的处理过程。 4、化学氧化在没有外电流作用下,金属零件与电解质溶液作用,使其表面上生成一层氧化膜的处理过程。 5、电化学氧化以浸入一定的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零件作为阳极,在直流电作用下,使其表面生成氧化膜的电化学处理过程。 6、化学钝化在没有外电流作用下,金属零件与电解质溶液作用,使其表面上生成一层钝化膜的处理过程。 7、电化学钝化以浸入一定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零件作为阳极,在直流电作用下,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的处理过程。 三、电解 1、电解在外电流通过电解液时,在阳极和阴极上分别进行氧化和还原反应,将电能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2、阳极电解以零件作为阳极的电解过程。 3、阴极电解以零件作为阴极的电解过程。 四、镀前处理 1、化学除油在含碱的溶液中,借助皂化和乳化作用,除去零件或制品表面油垢的过程。 2、有机溶剂除油利用有机溶剂对油垢的溶解作用,除去零件或制品表面油垢的过程。 3、电化学除油(即电解除油)在含有碱的溶液中,以零件作为阳极或阴极,在电流作用下,除去零件或制品表面油垢的过程。 4、化学酸洗在含酸的溶液中,除去金属零件表面的锈蚀物和氧化物的过程。 5、化学抛光金属零件在一定组成的溶液中和特定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浸蚀,从而将零件表面整平,获得比较光亮的表面的过程。 6、磨光利用磨轮来磨削零件表面上的粗糙不平处,从而提高零件表面的平整程度的过程。 7、机械抛光借助于粘有精细磨料和抛光膏的高速抛光轮,对零件进行轻微磨削和整平,从而获得光亮表面的机械加工过程。 8、喷砂利用净化的压缩空气,将干砂流强烈的喷射到金属零件表面以进行清理或粗化的加工过程。 五、电镀 1、电流密度一般指电极(如电镀零件)单位面积表面通过的电流值,通常用A/dm2作为度量单位。 2、极化通常指直流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的现象。在电流作用下,阳极的电极电位向正的方向偏移,称为阳极极化;阴极的电极电位向负的方向偏移,称为阴极极化。

电镀行业规范条件2015

附件 电镀行业规范条件 根据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限制排放重金属相关项目的要求,为加快电镀行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水平,推动节能减排,控制重金属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条件。 纳入本规范条件管理的包括从事各种材料电镀、电铸、电解加工、刷镀、化学镀、热浸镀(溶剂法)以及金属酸洗、抛光(电解抛光和化学抛光)、氧化、磷化、钝化等企业(车间)及电镀集中区。 一、产业布局 (一)根据资源、能源状况和市场需求,科学规划行业发展。新、改、扩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选址应符合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区划以及其他相关规划要求。 (二)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点保护区域不得新建、扩建相关项目。已在上述区域内运营的生产企业应根据区域规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依法逐步退出。 (三)新(扩)建项目应取得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依法通

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审批不得开工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经竣工环保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使用。在已有电镀集中区的地市,新建专业电镀企业原则上应全部进入电镀集中区。企业各类污染物(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厂界噪声)排放标准与处置措施均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的规定。 二、规模、工艺和装备 (一)电镀企业规模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电镀生产环节包括清洗槽在内的槽液总量不少于30000升。 2.电镀生产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 3.单位作业面积产值不低于1.5万元/平方米。 4.作为中间工序的企业自有车间不受规模限制。 (二)企业选用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低水耗、经济高效的清洁生产工艺,推广使用《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的成熟技术。无《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的生产工艺和本规范条件规定的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见附1)。 (三)品种单一、连续性生产的电镀企业要求自动生产线、半自动生产线达到70%以上。 (四)生产区域地面防腐、防渗、防积液,生产线有槽间收集遗洒镀液和清洗液装置。 (五)新(扩)建项目生产线配有多级逆流漂洗、喷淋等节

电镀英语

TECHNICAL TERMS(技术术语)—PLATING TO ELECTROPLATING Abrasive blasting(磨料喷射)—a process for cleaning by means of an abrasive directed at high velocity against the work piece. Activation(活化)—elimination(去除) of a passive condition on a surface. Activity(ion)(活度)—the ion concentration(浓度) corrected for deviations(背离) from ideal behavior, concentration multiplied(乘) by activity coefficient(活度系数). Addition agent—a material added in small quantities to a solution to modify its characteristics. It is usually added to a plating solution of the purpose of modifying the character of a deposit. Adhesion(结合力)—the attractive force that exists between an electro-deposit and its substrate that can be measured as the force required to separate an electro-deposit on its substrate. Amorphous(无定形结构)—non-crystalline(非晶体), or devoid of regular structure. Ampere—the current that will deposit silver at the rate of 0.001118g/s. current flowing at the rate of 1C/s. Angstrom unit(A)—10-10m. Anode—the electrode in electrolysis(电解), at which negative ions(负离子) are discharged (放电)positive ions(正离子)are formed or other oxidizing reactions occur(发生). Anode efficiency—current efficiency of a specified anodic process. Anode film—(1)the layer of solution in contact with the anode that different in composition from that of the bulk(主体,大小) of the solution. (2)the outer layer of the anode itself consisting of oxidation or reaction product of the anode metal. Anode polarization—see polarization. Anodic coating—a protective, decorative, or functional coating, formed by conversion of the surface of a metal in an electrolytic oxidation process. Anodizing—an electrolytic oxidation process in which the surface of a met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