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思潮

探析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思潮
探析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思潮

作者简介:吴志敏(1979-),温州大学法政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风险管理;郭文亮(1953-),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发展。

1*2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当前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实证研究0(项目编号:07BKS037)的阶段成果;浙江省教育厅课题/浙江省社会稳定及危机应急管理研究0。

5学术界6(月刊)

总第144期,2010.5

ACADE M I CS

No .5M ay .2010

探析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思潮1*2

o 吴志敏1,郭文亮2

(1.温州大学 法政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2.中山大学 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1摘 要2全球化语境下,影响并冲击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有新自由主义

论、中国威胁论、意识形态终结论和文明冲突论等西方错误思潮和理论。深入探究这些思潮和理论,揭穿其实质,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1关键词2全球化;主流意识形态;西方思潮

全球化态势下,尽管表面上意识形态交锋没有冷战时期那样激烈,但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意识形态交锋主线的不变性和扩大化;意识形态斗争形式的广泛性和多样化;意识形态交锋领域的复杂性和扩大化。0112当前,西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更具隐蔽性、迷惑性和欺骗性,对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强烈冲击和影响,因而辨别这些谬论、揭露其实质显得尤为紧迫。

一、新自由主义论

新自由主义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20)

122)

探析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思潮

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一度成为占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潮。中国社科院/新自由主义研究0课题组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通过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而著称于世;-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与推行,则是新自由主义从学术理论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和政治性纲领的主要标志。0122新自由主义经过近百年发展,学派林立,思想、理论体系庞杂。广义的新自由主义,除了以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外,还包括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和以拉弗、费尔德斯坦为代表的供给学派等等。这些新自由主义者在对待正义、权利、秩序等大问题上的看法虽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肯定自由,都力求揭示自由与非自由的界限,揭示自己与他人、个人与国家、权利与义务、放任与约束的互动关系。从总体上看,就当前新自由主义主流学派的主要观点来看,在经济理论方面主张/三化0:即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在政治理论方面强调三个/否定0:即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在战略和政策方面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西方化和美国化等。随着/华盛顿共识0的形成与推行,新自由主义作为风靡西方世界的重要思潮,越来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干预世界经济活动和政治秩序的重要手段。从理论上看,新自由主义扬弃了古典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某些过时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而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它作为古典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综合,不可能解决二者都包含的并制约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从实践上看,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强制推行,产生了经济增长迟缓、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等消极后果。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所鼓吹的私有化、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等政策,导致消费需求不足、金融投机猖獗、虚拟经济恶性膨胀、收入差距拉大,引起了中下层人民的强烈不满。

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关于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理论表现。/它一方面是西方国家诱导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理论武器,另一方面是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的理论武器。0132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应提高警惕,维护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以免落入新自由主义/全盘西化0的陷阱。

二、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0的内容庞杂,花样繁多,大致可以归类为/政治威胁论0、/军事威胁论0、/经济威胁论0、/地缘政治威胁论0、/社会文化威胁论0等。纵观历

)

)

123

学术界2010.5#学人论语

次/中国威胁论0我们不难看出,它的泛滥具有某些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是冷战思维的存在。冷战思维模式的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认为国家间关系非友即敌,国际关系就是二元对立。苏联解体后,美国犯了/对手缺失症0病症,想方设法在世界上寻找对手。亨廷顿认为,冷战的结束使美国失去了一个明确的敌人,他断言中国会成为一个新的敌人。其次意识形态不同、文明之间差异、社会制度区别是/中国威胁论0泛滥的恒定因素。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一直被当作与西方价值观对立的意识形态象征物。在苏东剧变之后,西方世界认为中国也会步苏联的后尘,而事实与此相反,还能取得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中国独特的文化也为西方某些人所不容,认为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军事实力加上独特文化传统,始终是西方世界的一个心病。再次是一些国家国内政治的需要。每当有重要的选举活动时,美国等国家就会利用中国与他们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发展战略的不同,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0来转移视线,混淆视听,赢取国内右翼势力的支持,以捞取更多的选票。

/中国威胁论0严重影响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损害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我们一方面不要忽视/中国威胁论0的危害性,以为事实胜于雄辩、阴谋总会要被揭穿而采取放任态度;另一方面也不要惧怕/中国威胁论0,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手段正确应对/中国威胁论0,认真分析各种/中国威胁论0存在的原因和土壤,对症下药,采取合理的对策加以应对,通过政府、学术界、民间等多渠道、多方式地进行驳斥、疏导、引导,从而尽量减少/中国威胁论0的负面影响。

三、意识形态终结论

/意识形态终结论0最早是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5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6中提出来的。他在这里所特指的是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传统阶级社会的意识形态。他认为这样的意识形态将会被/终结0,被科学的/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0所取代。142二战结束以后,第一个使用/意识形态终结0提法的是法国社会主义党人阿尔伯特#卡莫斯。20世纪50、60年代,法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阿隆、美国社会学家希尔斯、贝尔等西方右翼学者提出了/意识形态终结0的主题,并由此引发了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牵涉全世界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大辩论。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福山和亨廷顿为代表的人物又进一步掀起意识形态终结论的高潮。他们在总体上都宣称意识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种乌托邦,是一种/欺骗0和/杜撰0,甚至大肆攻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福山在5历史的终结6一文中认为,关于作为一个统治体系的自由民主的正统性,一个值得注意的共识这几年已在世界出现,因为自由民主已克服世袭君主制、法西斯与共产主义这类相对的意识形态。他认为在20世纪的最后25年中,自由民主已遍及于全球的不同地区和文化,成为唯一一贯的政治憧憬对象。亨廷顿的5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6在世界范围内引)

)

124

探析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思潮

起了很大的反响。其主要思想是说,冷战后,文明的冲突将取代意识形态的和其他形式的冲突,成为未来左右全球政治的最主要的冲突。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终结论0的矛头所指向的或者是社会主义制度,或者是第三世界国家,其实质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攻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妄言意识形态终结本身就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嫌疑。152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但冷战思维在西方思想界仍然相当有市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政府对外交及国际事务的判断和处理。

意识形态是不会终结的。在马克思主义者眼中,只要阶级社会依然存在,只要人们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差别,只要民族、国家依然存在,意识形态就不会终结。所谓的意识形态终结不过是对社会主义进行和平演变的一种手段。现实中的/意识形态终结论0实际上是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旨在消解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从而破坏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精神武器。/在冷战结束和全球化态势下,美国等西方右翼学者大肆鼓吹意识形态的终结和民族主义、文明冲突的新高潮,其险恶用心就在于鼓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永恒性0,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真理性。0162对于西方学者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筑起防止意识形态渗透和入侵的牢固防线。同时,也应当看到,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或全球化的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正以新的形式开展着和延续着,我们应当密切注意这种变化,并作出强有力的回应。

四、文明冲突论

1993年,塞缪尔#亨廷顿在美国著名的5外交6季刊上连续发表了题为5文明的冲突6及5不是文明冲突,又是什么?6等文章。后来,他又将自己的观点进行展开、充实,写成一部专著5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6,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他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国际冲突的基本根源已不再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差异,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0。与冷战时期以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将世界划分为两个阵营相互对峙的两极格局不同,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将不是意识形态和经济,而是文明因素。亨廷顿的文章标志着西方关于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战略从混沌中渐显雏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由于突然失去了冷战对手,西方特别是美国曾一度表现出对新世界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外交政策的制订者们开始寻找国际政治的/新理论0,开始建立解释后冷战世界的/新范式0,并制订西方在21世纪继续其全球霸权的/新战略0。5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6是这种/新理论0、/新范式0和/新战略0的明确宣示。此文一发表,立即在美国、西方、伊斯兰世界和儒家文化圈引起了强烈反响和众多批评。自/文明冲突论0提出以来,一些西方舆论和西方政要认为,过去几年的事件证实了亨廷

)

)

125

学术界2010.5#学人论语

顿的判断,世界政治热点恰恰发生在文明的断层线上;/文明冲突论0将使人们对国际事务的理解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为理解21世纪全球政治现实提供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分析框架。特别是/9#110事件后,美国更有人认为,这一事件凸显了亨廷顿/文明冲突论0的/不幸有效0。

然而大多数人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0持否定态度。/文明冲突论0把各种/文明0割裂开来,只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差异,而没有看到各种文明历史上发生过的相互重叠和渗透,忽视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共性。多种文明长期共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线,是使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从国际政治现实来看,国际上发生的各种冲突主要表现为不同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其核心是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经济利益。从人类地理演变和人们心理的角度看,文明不是相互冲突的,而是相互融合和共同进步的。不同文明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不能把文化信仰不同和宗教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等同于文明冲突。文明不是后冷战时代全球冲突的唯一根源。在冷战时代,意识形态是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世界按照/资本主义0和/共产主义0划分为/西方0和/东方0两大集团,从而形成了二极结构。在后冷战时代,意识形态这个支配因素的作用下降了,但并没有完全消失。虽然亨廷顿宣称文明取代意识形态成为冲突的主要根源,但实际上在许多场合,他所说的/文明冲突0仍然是/意识形态冲突0,即冲突产生于/基本价值和信仰0方面的差异。

总之,亨廷顿/口口声声要淡化意识形态,其实,他的政治制图学无非是新的意识形态策略0,172其目的就在于以西方的文明取代东方的文明,以西方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注释:

112王永贵:5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意识形态交锋的基本特点6,5理论探讨62006年第2期。

122中国社科院/新自由主义研究0课题组:5自由主义研究6,5马克思主义研究62003年第6期。

132王永贵:5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西方主要意识形态透视6,5社会科学研究62007年第1期。

142恩格斯:5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6,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8页。

152仲崇东:5/意识形态终结论0评析6,5天津社会科学62002年第4期。

162王永贵:5影响中国/和平崛起0的西方意识形态透视6,5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62004年第9期。

172何怀远:5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战略攻势其演变逻辑6,5学术交流62000年第4期。

1责任编辑:嘉耀2 )

)

126

A cade m i cs2010.5

C risis of T rend of Though t i n theW est That Assaults

t heM ain S trea m of I deology i n China

A bs tra ct:In t 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 on,i nfl uencing and assaulti ng t he m ai n i deo l ogy i n Ch i na are such fall aci ous w estern trends of thought and theor i es as N eo li beralis m,Ch i na T hreat Theory,the end of i deol ogy and t he C lash of C ivilizati ons.T o m ake a t horoug h i nqu iry about the m and to ex-pose their nat u re is of great si gn i ficance to con soli date the gu i di ng positi on ofM arxis m i n the do m ain of ideol ogies i n Ch i na.

Ke y w o rds:globali zati on;m ai n strea m of i deo l ogy;w estern trend of thought

W u Zhi m in&Guo W enli ang

W enzhou Un ivers ity&Sun Yat-sen Un ivers ity

The Abstracti ve Tendency ofM odern and Con te mporary Art C reati on

A bs tra ct:Th is paper atte m pts t o anal yze t he essence of realizi ng t he abstracti on of art creati on through i n tegrati ng the cour se of expl or i ng abstrac ti on by m odern and con te m porary w estern ar,t de m onstrati ng t he character istics of i nfi n ite a nd possibility i n life creati on of ar.t Rather t h a n con ti nue the rigid creati on m ode,art s hou l d seek its w ay i n to bound l ess ne w horizon by i nnovati on.

Ke y w o rds:Abstrac;t A bstracti ve A r;t Surpass;Conte m porary A r;t Innovati on

J i n M ei

Schoo l of C ine ma-Telev i s i on Commun ication Un i versity o f Ch i na

On M atteo R i cci.s Cult ural A cco mm odati on S trategy

A bs tra ct:M atteo Ricci.s stay i n China has m ade hm i experience rep l aci ng h is FurnusIran t w ice: one fro m dam l atic to cassock and the other from cassock to confucian dress.A ccordi ngl y h is m i ages have varied fro m a priest to aw estern Buddhist and t hen to aw estern confucian is.t The t w o replace-m ent of Furnu sIran due t o m aladj ust m en t and ad j ust m en t refl ected t h e constan t adj ust m en t ofR icci. s cultural adap tation strategy a nd som e l a w s of heterogeneous cultures.b l end.

Ke yw o rds:M atteo Ricc;i C assock;C onfucian dre ss;Cu lt ural acco mm odati on strategy

Shu Renhua&Zhou X iaoguang

Anhu iN or mal Un ivers ity

D evoting to Syn tax and Aestheti c C onnotati on)))Zen

LanguageV i e w.s Infl uence on Huang T i ngji an

A bs tra ct:H uang T i ngjian w as fir m l y convinced of Buddhis m,especi all y obsessi ve about Z en.H e w as i nfl uenced by the language vie w as/co mm unication w it houtw ord s0and/co mm unication depen-ding on words0,and e m ployed so m e of t he l anguage perfor m ance approaches i n Z en.H o w ever,he devoted to both syn tax and aest hetics connotati on i n h is poeti cs.H e believed t h at t he delicate la n-guage cou l d be m ean i ngfu l on l y w hen it w as steered by l ofty a nd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 on s.

Ke y w o rds:H uang T i ngjian;Z en/co mm unication w it hout w ord s0;/co mm un icati on depending on w ord s0;fl exi ble sentence s

Sun H aiyan

Be iji ng Language and Cu lture Un ivers ity )

)

286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简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几个问题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虽然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产生了一些误解,但是其中也包含了值得我们重视的思想资源。在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上,传统的、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科书,对于意识形态的理解过于狭隘,忽视了马克思思想中关于意识形态的更加广阔和深刻的意识形态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从总体上说,主要涉及到:意识形态的范围、价值问题;意识形态的主体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教育问题;意识形态的存在方式;意识形态的种类;意识形态与语言的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观 无论你是否愿意,意识形态都无时无刻地影响着你,无论你如何讨厌,意识形态都已经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回避意识形态,否定意识形态,甚至说“意识形态”已经终结,这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这就如同鸵鸟把头埋到沙子里,防止自己被人抓住一样,是极其愚蠢的。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意识形态呢?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虽然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产生了一些误解,但是其中也包含了值得我们重视的思想资源。 一、如何看待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 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提出了质疑。这种质疑主要表现在,他们认为,马克思把意识形态看作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这是一种简单的历史决定论的思想,实际上意识形态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他们看来,马克思简单地把意识形态理解为对社会现实的歪曲反映,并用阶级根源来说明意识形态的产生的社会根源,把意识形态和阶级意识等同起来,把意识形态的斗争归结为阶级斗争。他们有人质疑,难道一种意识仅仅由于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就表明这种意识是颠倒的意识吗?就是错误意识吗?[1]这种指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修正和完善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几乎是每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家的共同企图。 应该承认,长期以来,我们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确实有僵化和教条化的问题,缺乏对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形式、内容和功能的深入思考。这也导致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的多方面的质疑和思考。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某些思考,确实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在分析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念的时候,不同的人抓住了马克思思想中的不同方面来分析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思想。比如,早期阿尔都塞抓住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提出的下列思想:“整体,当它在头脑被作为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2]在他看来,头脑所专有的掌握方式是科学的掌握方式,而对于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是意识形态的。而卢卡奇则抓住了马克思对于商品拜物教的批判,认为,这种商品拜物教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使人崇拜自己所创造的商品之间的交互关系,而忽视了交换关系背后的人和人之间的剥削关系。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于商品拜物教的意识形态功能的批判。或者说,马克思就是要揭示商品交换关系背后所存在着的人和人之间的交互关系。国内学者在研究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的思想的时候,发现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讨论的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3]。由此可见,人们在分析马克思的意思形态思想的时候,也发现了马克思也有不同的意义上的意识形态观念。英国学者汤普森发现,在马克思那里有三个不同的意识形态概念。第一种意识形态概念是:“意识形态是一种理论学说和活动,它错误地认为,观念是自主的和有效的,它不了解社会—历史生活的真正情况与特点。”[4]这就是说,那些把人的观念看作是独立于社会历史条件的思想就是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所批判的各种不同的理论都是意识形态。第二种意识形态概念是

张志扬谈西方意识形态

今天我想着重谈谈“人文学术”的“文化自主性”的能力和条件问题。在今天的人文学术面前,至少有三种类型的意识形态禁锢:“政治意识形态”、“西方意识形态”、“技术意识形态”。如果学术不解脱此三种意识形态禁锢,或者说得平和点,不调整好与此三种意识形态的关系,学术的自主性就很难从自身成长起来。 首先应该明确“意识形态”所指为何?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意识形态”有两个规定性: (一)“把特殊的东西说成是普遍的东西”,由此获得“真理性”(或叫“伪科学性”); (二)“再把普遍的东西说成是统治的东西”,由此获得“权力性”。 所以,凡“意识形态”必要求“真理性”与“权力性”。(引自马克思)。 现代性转型之后,“意识形态”的两个经典规定有了演变,或有了变式: (一)悬置普遍性,索性承认自己只是特殊性,但相对其他特殊性,自己的特殊性要发展得充分些,因而它将成为其他特殊性进步的目标,也就是说,将普遍性隐含到进化论中去了,变成“历史相对主义”; (二)否定普遍性,正因为没有普遍性,哪一个特殊性有力量,不管是智力还有强力,那么,那一个特殊性就能自然正当地取得支配的领导地位,也就是说,坦然以强权政治的“实用主义”自居。 可见,“意识形态”的两个规定中,最根本的是“权力性”,它只靠智力或强力提供所谓“自然正当”的“合法性”基础。因为,古代

的“知识—德性(真理)—力量”模式,被现代的“知识—力量(真理)—德性”模式所取代。 事实上,今天的学术几乎整个架构在“知识即力量”的现代模式中。学术成了追求“力量”或“技术理性”的工具。这样的学术自然会是“政治意识形态”、“西方意识形态”、“技术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仆从。 “政治意识形态”此处免了。“技术意识形态”此处也免了。我这里只谈“西方意识形态”。 我说的是“西方意识形态”,不是说“西方的意识形态”。西方文化是生产“意识形态”的文化,它们的历史上生产了许许多多的“意识形态”,我说的不是“它们”—“西方的”意识形态“产物”。我说的是“西方”本身的意识形态化。其典型的表达式为:“凡西方的皆普遍的,凡非西方的皆特殊的。” 我们不得不接受三个来自西方的事实: (一)“形而上学本体论”,或意识形态化的“真理观”,有了那个“一”就有了主宰世界的根据和逻辑必然性; (二)“神学一神论”,其实是意识形态化的“一神教”,有了那个“一神”就有了创造世界的根据和神圣普世性,连“自然正当”也神圣化了(犹太教虽然是东方的,属叙利亚文化系,但转变为基督教则借西方罗马而“世界化”了); (三)“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位一体的“政治制度”,而且这个三位一体尽管在西方历史上有侧重点的差异,它们其实总是相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方面突出问题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方面突出问题▲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 ▲当今世界,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思想领域的争锋、较量从来不会消失,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任务艰巨。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当今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核弹与火箭”退居幕后,“意志与思想”走向台前。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作为这场“无硝烟战争”的参与国,基于国际、国内各种压力,中国被推到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苏联解体及西方敌对势力对后社会主义国家一系列“颜色革命”的成功,使中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重要目标国家。西方敌对势力除了在经济、政治领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以外,更注重通过文化渗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文化渗透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的文化宣传,即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长期思想渗透。最典型、最常用的是广播电台和电视的覆盖式宣传。美国的CBS、CNN等媒体发

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国家发布的总信息量的100倍。这种直接的文化渗透规模大、成本低、覆盖面广,正如《华盛顿邮报》宣称的,“西方世界在寻找瓦解共产主义方法,花费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和亿万美元,却发现答案就在电视新闻里”。如今,借助互联网,直接的文化宣传更获得了便捷、高效、广泛、强势的高科技平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另一个重要阵地;第二种是以文化商品为载体,向社会大众渗透西方的各种价值观。二战之前,西方敌对势力就注重文化输出与国家地缘战略的结合并用,二战之后更加重视通过全面的文化输出对他国施加影响。美国好莱坞电影成为典型代表,甚至有媒体称好莱坞电影是“铁盒里的大使”。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文化价值观念,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能达到“无为而治”、“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第三种是以教育和学术交流为掩饰,向高层学者、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进行价值观渗透。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名目众多的基金会,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福布赖特基金会等,拉拢和利用高层社科研究人员和知识分子,意在培养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的“文化基因”,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传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社会大众。 二是各种社会思潮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在思想领域,争锋、较量从来不会消失。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既有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也有主张改良、倡导民主、自由的民主社会主义,更有借歪曲、诋毁党的历史和领袖人物虚化中国共产党历史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 [06-01-13 16:18:00 ] 作者:佚名编辑: studa9ngns 西方政治童识形态包括自山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等许多流派,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自山主义意识形态。它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集中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制和政治价值观,对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山主义,20世纪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撤切尔主义"、"里根革命," 是两次不同类型的自山主义改革,标志着20世纪自山主义在基本政策层面上的两次重大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两次转型使自山主义脱离了19世纪传统的自山放任形态,极大地影响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在20世纪维护和保持了自己的发展势头和活力。 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第一次转型 Is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 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 14-16世纪,资产阶级刚刚形成,本身的力量十分软弱,尚不能直接提出夺取政权的要求。他们首先在思想童识形态领域展开了斗争,用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神学,以理性为武器批判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列一场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发展。通过这场斗争,资产阶级初步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有马基雅弗里的共和政体论;马丁?路德的信仰自山和思想自Ifl;加尔文改革教会的民主思想;在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些思想家提出的人民自山、人民主权等思想;法国一些思想家提出的自山状态、自然权力、人民主权、政府源于契约思想等等。这些理论观点为近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 17至18世纪,在欧美许多国家相继发生了山资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反封建革命运动。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为适应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立新社会制度的需要,提出了以“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思想为核心的学说。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宜言》所体现的人权原则和包括的公民基本权利,构成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把各项权利,诸如自山权、平等权、参政权、财产权等,均说成是一切人的、普遍的权利。所有这些为西方主流童识形态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并成为其重要内容。 任何类型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一定经济基础的社会反映,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保障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为U 的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核心是以个人为中心来对待社会和他人的个人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特征,他们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

中西方意识形态的斗争

中西方意识形态的斗争,本质上是价值体系的较量 张峰认为,当前我国同西方敌对势力的斗争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域。意识形态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前沿。我们同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 价值观问题在美国对外政策中一贯占有重要地位,正如约瑟夫·奈指出的:“自从建国初期开始,美国人就一直为将我们的价值观与我们的其它利益相结合而绞尽脑汁。”美国学者J·斯帕尼尔也指出:“我们的政治领袖们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每当他们在执行国家的对外政策中似乎要漠视这些价值观念时,他们总会受到政府行政部门、国会、反对派以及新闻界人士的批评。” 正因为价值观在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以其文化、外交政策为载体,向世界宣扬和推行其价值观。他们认为,“如果美国代表了其他人想效仿的价值观,那么我们领导世界所付出的代价会变小”。 长期以来,美国习惯于将“民主”、“自由”价值观作为与军事、经济相辅相成的称霸手段。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把向全世界推行美国政治价值观作为其施政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美国前总统布什表示要在推行“民主”上加大投入,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不少西方国家把传播其政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作为扩大国际影响的手段。 资本主义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是“个人主义” 张峰指出,资本主义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是“个人本位”或“个人主义”。它肯定个人生命、自由、私有财产等,是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认为社会的一切权力都导源于个人对自己生活的基本权利。只有个人才是实在的,整个社会的结构和关系通过个人之间的交往,特别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形成。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表现在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方面,是反映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自由竞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观念和功利主义观念。笼统地说,这种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权利至高无上的观念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但由于历史传统的不同、国情的不同、社会制度的不同,将这种价值观移植到中国这样一样社会主义的东方大国,却是不可行的,甚至是灾难性的。举一个例子,冰岛议会去年7月27日颁布一项法律,正式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同一天,冰岛女总理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率先与她相恋多年的同性伴侣乔尼娜·莱奥斯多提尔完婚,成为合法“夫妻”。这件事情在冰岛国内几乎没有什么反对的反应。道理很简单,根源于长期形成的西方价值观,个人的权利至高无上,只要不违法,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做的,其他人无权利说三道四。试想一下,这件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该是一种什么情景。近期,欧洲一些国家的政要性丑闻不断,却依然当政,毫无愧疚,根源恐怕也是西方价值传统对个人权利的这种宽容甚至纵容。 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其价值观的一个常用手法,就是将西方自由主义的特殊价值和做法,冠之以“普世价值”推上神坛。他们在自由、人权等所谓的普世价值的口号下肆意干涉他国内政,挑动其发生内乱,引起社会动荡。上溯苏联东欧剧变,前至中亚的颜色革命,近到在利比亚的“奥德赛黎明”行动,无不显示出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潜移默化、推波助澜、分化瓦解的作用。西方敌对势力的这种盗用“普世价值”名义的策略,确实很有效,也使得不愿唯其马首是瞻、俯首称臣的国家和人民处于尴尬难堪的境地:你不承认他们那套价值,你就是不

什么是意识形态

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 意识形态(英文:Ideology,也写作"意识型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孔迪亚克的学生特拉西(Destutt deTracy)创制了"意识形态"这一新概念,试图为一切观念的产生提供一个真正科学的哲学基础。拿破仑称帝之际,发现欧陆的哲学家多数对他有所批评,高傲的拿破仑遂以"意识形态家"轻蔑地称呼他们,之后在言语的使用上,"意识形态"偶尔会表现出负面的意涵。在广义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系谱上,其可追溯至柏拉图《理想国》中的"高贵谎言"(the noble lie)的思想。 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象、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定义下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神秘特殊的意识形态)、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内容,它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意识形态按其阶级内容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即生产关系可分为:奴隶主意识形态、封建主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 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每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复杂的,往往存在3种不同的体系: ①反映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②反映已被消灭的旧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残余。 ③反映现存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为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新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在西方的终结

25.1意识形态在西方的终结*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至今的各个阶段,人很少感觉自己身处的世界是亘古不变的,如基督教寓言所言那般,稳定地悬于混沌与天堂之间。在四千多年前的一张埃及纸莎草纸上,人们发现:“……厚颜盛行……国家颠覆旋转有如陶工手里的转轮……芸芸众生则如失落了牧羊人的怯弱羔羊……昨日一贫如洗之人,方今腰缠万贯,一时的富贵令他眼花缭乱,胁肩谄笑。”在吉尔伯特·穆瑞(Gilbert Murray)的笔下,希腊化时期“神勇不足”(a “failure of nerve”);“悲观厌世日盛,人无自信,对现世无望,对自身正常的努力也再无信心”。所以声名狼藉的老塔列朗(Talleyrand)声称,只有那些生活在1789年以前的人,才有可能尽尝人生的甜蜜。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也可为此附加一些相关的例证,且因此前存有相当长时期的光明希望,这些例证便越发显得苦涩,意味反讽。因为从史书记载来看,1930至1950这20年世事之动荡不定表现得尤为强烈: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及尖锐的阶级斗争;法西斯主义和种族帝国主义在一个人类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国家抬头;革命的一代曾宣告了更为美好的人类理想,却都以悲惨的自我残杀而告终;空前的大规模毁灭性战争;上百万人在集中营和死刑室中惨遭屠杀。 对于表达了上一个半世纪革命激情的激进的知识分子来说,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世纪愿望(chiliastic hopes)、太平盛世、启示思想以及意识形态的终结。因为曾是一条行动之路的意识形态,而今已成了一条死胡同。 且不论其在法国哲学中的原义如何,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化思想为行动的方式,在左派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马克思那里,被赋予了最为清晰的定义。在他们看来,哲学的功能应是批判性的,是使当世摆脱过去的束缚。(马克思写到,“所有死人的传统像梦魇一样重压着活人的神经。”)费尔巴哈这个所有左派黑格尔主义者中最激进的一个,自称为路德二世。他说,如果能够破除宗教的神话,人类就会获得自由。全部的思想史,就是一部不断破除魔力的历史。如果最终,基督教中的上帝由一个狭隘的教区的神变为一种普世的抽象物,那么批判的功能——通过使用异化或自我疏离这个激进的工具——应该是以人类学取代神学,以人取代上帝。我们应该使哲学直面生活,使人从“抽象物的幽灵”中解放出来,从超自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宗教只能够造就“虚假意识”,而哲学则会揭示“真实意识”。通过将人而非上帝置于意识的中心,费尔巴哈试图将“无限带入有限之中”。 如果费尔巴哈是“降入尘世”,马克思则试图去改造尘世。在费尔巴哈宣扬人类学的地方,声称对黑格尔有深刻洞见的马克思则强调了历史和历史的语境。世界不是一般的人,而是众多的人;是由众人组成,由各阶级的人组成。人们因阶级地位的不同而不同。而真理是阶级的真理。因此,所有的真理都是些面具,或者局部的真理,而真正的真理是革命的真理。且这一真正的真理是理性的。 于是,一股动力注入了意识形态分析以及一个新的意识形态的创立之中。通过破除宗教的神话,人(从上帝与罪恶中)摆脱出来,重新发掘了自己的潜能。通过展现历史,理性得以昭示。在阶级斗争中,人们能够获取真实意识而非虚假意识。然而,如果真理存在于行动之中的话,人就必须有所行动。马克思说过,左派黑格尔主义者不过是些文人(littérateurs)。(对他们而言,办一份杂志就是“实践”。)而对于马克思,唯一真正的实践是在政治之中。但是行动,马克思所构想的革命行动,不仅仅是社会变革。从本质上说,它是再洗礼教徒们以往全部有关千年太平盛世的理想的恢复。就其新的眼光看来,它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思想向社会手段的转换。因而,马克斯·勒纳(Max Lerner)曾为一本书取名*原文摘自Daniel Bell著The End of Ideology (Glencoe,Ill.: Free Press,1960),pp. 369-375

拒绝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拒绝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五年临床四班3组 201250200 邓少欢 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思想家所创造的思想体系,它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道德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说和观点。意识形态是“想象、期望、价值及假设的总和”。 我国国防大学相关研究人员在《较量无声》中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的意识形态渗透总结为五大战线: (一) 实施政治渗透,企图通过各种形式对我政治走向渐进施加影响; (二) 实施长期、广泛、全方位的文化渗透,企图改变中国民族,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思想观念; (三) 充分运用以互联网为核心手段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广泛对我实施舆论渗透和思想渗透,为政治颠覆创造条件; (四) 实施组织渗透,“精确演变”,培植代理人集团,为政治颠覆埋下大威力的“定时炸弹”; (五) 实施政治干涉和社会渗透,积极培植反对力量,隐蔽扩大政治颠覆的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 在我看来,西方对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有(二)(三)(四)(五),五种方式中占了四种方式,可见高校大学生极容易受到西方对我国的意识渗透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意识文化源源不断进入我国。由于高校大学生生命力旺盛,易接受新思想,敢于尝试新事物。特别对外来的西方的文化感到新鲜和好奇,容易不假思索和没有鉴别就全盘吸收。 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高校学生。在思想上,学术上,行为上,方方面面中。如中国高等教育编写的英语语言文化的传播影响,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走进了西方文化的语境和习俗时,接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们经常要接触西方的文化,西方意识文化无孔不入的在隐形渗透。特别在新疆、西藏边境等地区,他们不但用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台,使用多种语言进行宣传,宣传西方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最终导致大学生思想混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淡化,对我们的党,我们的社会主义就会产生怀疑,产生动摇,这是极其危险的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受到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影响,比如,我们喜欢看欧美大片,吃西餐,过洋节。甚至有些人已经不屑于看中国制造的电影,吃中国传统的食品,过我国传统的节日,了解我国传统的文化。西方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当代高校学生。在西方对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渗透下,我们高校的学生越来越西化,越来越崇洋西方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氛围。 高校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增强高校学生对西方文化中意识形态内容的鉴别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只有通过增强高校学生的智慧和道德责任感才有可能实现。高校学生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必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中发挥表率作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隐蔽性渗透,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立场和方法,批判地对待西方文化,对嵌入在西方文化体系中错综复杂的西方意识形态进行分析和批判,以马克思主义为标准对西

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

·现代管理2012/8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科学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推进主流意识形态与时俱进,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大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一种自觉地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在有阶级的社会就是阶级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集团、阶级的政治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反映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自觉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体系。但是,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都不可能只有一种纯粹的形式。这是因为,一定的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性质也不同。然而,任何国家或社会,其内部总是或有不同的阶级、阶层,或有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或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其外部总是要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的影响。因而,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不可能只有一种意识形态。一个国家的一定时期,尽管可能存在多种意识形态,但各意识形态的地位并不是平起平坐的,而总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 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即主流意识形态。这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它引导和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为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有多少种所有制、有多少个阶级,就有多少种反映其利益的意识形态。因此,意识形态不可能只有一种,而是多种多样的。在当代中国,事实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作者:孙百亮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062;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山东,济南,250101 刊名: 学术论坛 英文刊名:ACADEMIC FORUM 年,卷(期):2009,32(7)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5条) 1.塞缪尔·亨廷顿.周琪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2002 2.弗朗西斯·福山.黄胜强.许铭原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2003 3.侯惠勤"普世价值"的理论误区和实践陷阱[期刊论文]-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09) 4.张坚强.杜苏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创新 2004(04) 5.勃郎科·霍尔瓦特.吴宇晖.马春文.陈长源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 2001 6.朱富强西方主流经济学潜含的意识形态之表现及危害[期刊论文]-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04)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1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 9.查看详情 2007 10.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 2002 11.夸美纽斯.傅任敢大教学论 1999 12.毛泽东著作专题摘鳊(下) 2003 13.鲁洁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 1998(09) 14.毛泽东选集 1991 15.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 1993 相似文献(2条) 1.期刊论文张才国.Zhang Caiguo"软权力"与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学习论坛2006,22(1)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软权力"思想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念感召力等.新自由主义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西方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销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目的,是用西方的特别是美国的经济模式、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念统治全球.这种意识形态披着华丽的外衣,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虚伪性,很容易迷惑人. 2.期刊论文张丹华论国际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冷战"-长白学刊2005(5) 苏联解体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依然抱着冷战思维不放,继续运用意识形态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干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对中国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日趋复杂,具有更大的隐蔽性.我们必须保持高度政治警觉,以应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冷战".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c16743172.html,/Periodical_xslt200907040.aspx 授权使用:秦皇岛市委党校(qhdswdx),授权号:641c8f83-7bf6-4d76-8562-9ea30094a2c8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1日

意识形态领域

意识形态领域 意识形态领域是意识形态方面、范畴、范围内的精神层次的概念,属上层建筑,重点在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依据这个定义,它有三个特征:第一是群体性,即不是个别人的思想观念,而是已被某个群体(阶级或社会集团)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并指导其行动;第二是系统性,即不是支离破碎的想法和观念,而是形成了体系;第三是历史性,即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中文名: 意识形态领域 核心内容: 价值观 范围: 意识形态方面、范畴 属: 上层建筑 目录 11概念内涵 22当前问题 33解决方法 44精神需求 概念内涵 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意识形态有很多不同的领域,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知识论的、伦理的等等。 在社会研究中,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组用来解释社会应当如何运作的观念与原则,并且提供了某些社会秩序的蓝图。政治意识形态大量关注如何划分权力,以及这些权力应该被运用在哪些目的上。比如说,20世纪中最具有影响力与最被清楚界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一就是共产主义,它是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说为其基础。其他的例子有:无政府主义、资本主义、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企业自由主义(corporateliberalism)、基督民主主义(christian-democracy)、法西斯主义、君主主义、民族主义、纳粹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social- democracy)。「系统意识形态」(systematic ideology)是指将意识型态当作意识形态来进行研究(而非研究个别的意识形态)。(参见条目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型态。)意识形态受欢迎的程度有部份原因是受到道德事业家(moral entrepreneur)的影响,他们常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政治意识形态是指提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1).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1) 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包括自由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民主社 会主义等等许多流派,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它以个人主义 为核心,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集中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政治关系、政治 行为、政治体制和政治价值观,对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 为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20世纪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30年代 的“罗斯福新政”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撒切尔主义”、“里根革 命,”是两次不同类型的自由主义改革,标志着20世纪自由主义在基本政策层 面上的两次重大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两次转型使自由主义脱离了19 世纪传统的自由放任形态,极大地影响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在 20世纪维护和保持了自己的发展势头和活力。 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第一次转型 1、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 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14?16世纪,资产阶级刚刚 形成,本身的力量十分软弱,尚不能直接提出夺取政权的要求。他们首先在思 想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斗争,用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神学,以理性为武器批 判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 反对蒙昧主义。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另一场反封建反教会斗争??宗教改革运动 的发生、发展。通过这场斗争,资产阶级初步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主要代表 人物及其理论有马基雅弗里的共和政体论;马丁?路德的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 加尔文改革教会的民主思想;在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些思想家提出的人民自由、 人民主权等思想;法国一些思想家提出的自由状态、自然权力、人民主权、政 府源于契约思想等等。这些理论观点为近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了重 要的思想材料。 17至 18世纪,在欧美许多国家相继发生了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 众广泛参加的反封建革命运动。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为适应资产阶级夺取政 权和建立新社会制度的需要,提出了以“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思想为核心的学说。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 所体现的人权原则和包括的公民基本权利,构成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重要 内容。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把各项权利,诸如自由权、平等权、参政权、财产 权等,均说成是一切人的、普遍的权利。所有这些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奠定了 思想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并成为其重要内容。 任何类型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一定经济基础的社会反映,上层建筑 服务于经济基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保障私有财产不可 侵犯为目的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核心是以个人为中 心来对待社会和他人的个人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生动 而形象地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特征,他们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 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 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 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 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 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

如何应对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的渗透

如何应对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的渗透 枫默鬼哥謶m | 浏览2571 次 推荐于2016-10-09 04:07:22 最佳答案 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特别是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以来,西方更加注重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传播便利,抓住中国“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的历史条件,加大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度。当前,在新的舆论环境下,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需高度警惕,有效应对。 新舆论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挑战 新媒体空间可以说已成为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目前敌对势力通过直接发声或培植代理人发声的方式,在网络上传播大量威胁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特别应引起关注的在以下四方面。 1侵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中国总体意识形态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敌对势力借助网络工具把颠覆中国的总体意识形态作为靶心,辐射各个社会领域。 在内容上,主要是大肆传播和扩散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潮,挤压、替代、混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根基。 在方式上,主要是借助新媒体传播的特性,增强这些错误理论和思潮的欺骗性、隐蔽性。这些方式借助网络,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蛊惑性,更易于使部分民众产生对西方制度的崇拜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 2否定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瓦解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 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千方百计地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从上破坏共产党的权威,从下瓦解公众对共产党的认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其一是宣扬所谓“普世价值”。 其二是丑化中国共产党形象。 其三是挑起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不信任。 3污蔑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弱化军人对党的忠诚度 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柱石,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所在。长期以来,敌对势力一直把从根本上削弱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对解放军意识形态渗透的核心内容。 关于“军队非党化”,敌对势力在认识层面搅乱政党与国家、政党与军队的关系,刻意把军队的政治属性与国家属性对立起来,以军队的国家属性否定军队的政治属性。 关于“军队非政治化”,敌对势力掩盖军队的政治属性,宣称军队是用来对外维护国家利益的,不应该介入本国政治,在政治上应当保持中立,不应该支持某一党派的政治主张。 关于“军队国家化”,一些境内外敌对势力在网络上长期进行党和国家关系的所谓“讨论”,尤其是在中国的重大节日庆典,民众爱国热情高涨时,更是以网络评论的方式集中散布误导舆论。 4颠覆中国传统优良价值观,制造思想混乱和价值扭曲 这主要体现在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法,制造思想混乱。当下部分网络内容大多伪造史料,污蔑正统,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法颠覆人们正确的价值认知,进而制造思想混乱,其背后大多有境内外敌对势力支持的影子。 另外一个重要体现是宣扬扩散西方消极文化,制造价值扭曲。西方不健康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借助网络的开放性大量涌入,这些污七八糟的内容易使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出现异化和扭曲。 新舆论环境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运筹 面对新舆论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挑战,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加以谋划运筹,特别是要在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阵地上把正面宣扬社会主义主体意识形态与对错误思想开展舆论斗争相结合,坚决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安全。 面对挑战,应当超越“进攻”与“防御”的二元对立模式,而是谋求“进攻”与“防御”的相互渗透,要如同散文,做到形(手段策略)散而神(中心目标)聚。具体而言,主要涉及以下四方面: 首先,要有战略重点意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在“管”和“堵”的层面,当以网络为主,在“疏”和“引”的层面,应当做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兼顾。 其次,要实现战略分支之间的高度契合。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在审慎研究各个战略分支与多个战略层次的基础上做出综合性的协调一致的安排,保证各个层次和纵横向之间的相对和谐。 再次,要坚持目标牵引。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战略目标要体现层次性和长远性。 最后,要保持战略的动态稳定。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在宏观上保持目标的稳定性,同时应避免僵化,要适时、适机保证具体策略、技术的灵活性。 新舆论环境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三点策略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笔记、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纲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了解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的 发展。 ◇【知识整合】 一、知识点梳理: 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①、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私学兴起,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影响; ③、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 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人格精神。 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 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 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国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做法\特点及启示

国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做法\特点及启示 【摘要】西方各国执政党高度重视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当前,国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主要是以法律手段强化意识形态、以政府主导掌控意识形态、以思想教育引导意识形态、以宗教形式塑造意识形态、以各种组织推广意识形态,表现出不断扩大意识形态包容性、增强意识形态实用性、模糊意识形态阶级性、强调意识形态普适性等特征,总结和借鉴西方国家和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对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外政党主流意识形态趋特点经验启示 1西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做法 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7~18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为适应资产阶级夺取正经和建立新社会制度的需要,提出了以“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论、“为民主权”思想等为核心的政治观念,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并成为其重要内容。当前,西方国家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做法及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以法律手段强化意识形态。西方国家通过法律对意识形态进行规范和强化的基本做法就是以法律规范言论,西方国家大都宣扬言论自由,一般在宪法中把新闻出版自由确定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西方社会普遍认为新闻媒体可以批评政府及官员是其言论自由的主要表现。控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在法律上一般都承认言论自由,言论自由作为一种价值观、信仰已经深深根植于西方人的头脑,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真理。但是,西方国家的言论自由也受到统治阶级的影响和限制,正如一些激进的美国人所说,在表面“自由”的幌子下“新闻传播将各种观念灌输到美国人民脑子里,人民耳濡目染的、该看到什么、该听到什么,全都由那些控制传播工具者来决定。”[1]西方国家的宪法在规定公民言论自由的同时,又规定了许多限制条款,例如,联邦德国1949年《基本法》第18条规定:“如任何人混用自由表达的权利,特别是出版、教育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通讯、邮政、电讯秘密权,财产权和避难权,此种滥用法定权利与自由、民主的基本法令相抵触,即丧失了上述各种基本权。”英国1911年颁并至今沿用的《官方秘密法》规定如果告诉没有得到授权的人或者没有得到授权而获得与国家安全有关的信息,都是一种犯罪行为。1982年美国前总统里根签署的一项限制《新闻报道自由法》的行政命令,允许政府官员随意把已经发表的消息重新例入保密范围。因此,西方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强化意识形态建设以达到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目的,是其掌控意识形态的重要做法。 1.2以政府主导掌控意识形态。西方国家在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方面的做法是加强政府的主导和控制作用,在指导思想上,把意识形态建设作为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亨廷顿所说,国家利益既包括物质和安全方面,也包括道德和道义方面,因此,维护和推广国家意识形态成为西方国家的基本内外政策。政府为控制新闻舆论,有的直接出资建立新闻媒体机构,例如“美国之音”就是隶属于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