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

单元分析:

本单元由《植物的身体》、《植物的根》、《植物的叶(一)》、《植物的叶(二)》、《植物的茎》五个课题组成,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细致的研究。再加上学生对植物比较熟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进行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并不困难。本单元在整套教科书的总体编排上还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单元,能为后续研究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繁殖等问题打下探究技能与知识的铺垫。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也有紧密联系。《植物的身体》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后面几课通过细致观察、对比实验等方法对植物各个器官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课时安排:5课时

8、植物的身体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植物体(限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

教学准备:

课件、凤仙花(俗称指甲花)的挂图、凤仙花的分解图片(自制)、可供学生阅读有关植物的图书(如:《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今天我想请各位同学当个画家,请给你在课前观察的植物画个像。(学生画画)

2.展示学生作品:

问:你画的是什么植物?你都画出了这棵植物的哪些部分?

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师板书:8、植物的身体

二、学习新课

1.研究植物的组成

⑴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植物图片。(出示挂图)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它由几部分组成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学生讨论研究的方法:看图、查阅资料、上网、问别人等等)

指出:你们可以自由结成研究小组,在讲台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书籍,你们可以查看,找出答案。

⑵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答案。

(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找到答案。一定要给与学生充分讨论、观察、交流、思考的时间,让同组的每一个学生达到共识。同时让各组同学思考:用什么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植物的组成部分。比如用表演的形式、用画画的形式等等。)

⑶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

(在汇报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有什么不懂的或没有听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发言同学进行提问,让他帮你解答。)

师问:我这有一些凤仙花各部分的图片,你能拼成完整的植物吗?

(学生拼图,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组成)

⑷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凤仙花,现在我请大家再来看几幅图。(用实物投影机出示课本插图)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请你们小组继续研究这些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引导学生继续研究,通过分析其他植物的组成,进而得出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5)小结: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师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

(6)问: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由这六部分组成的?你有办法来解决这道题吗?请你快速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继续分组查阅图书资料,寻找答案。)

学生汇报答案。

讲述:由此可见,在植物世界中,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的。有的植物没有根、茎,或者不开花、不结果(如藻类植物海带、紫菜、海白菜、裙带菜等),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要学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

三、再次感受谈体会

1、师再次展示各种各样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2、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认识到植物世界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3、教师出示资料: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们已知的大约有30多万种。

4、讨论: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5、小结:认识到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感悟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四、总结评论拓展延伸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课后制定一份观察计划,继续对植物进行研究。

板书设计

8、植物的身体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

9、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吸水的对比实验。

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

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带根的植物(根要多些)及相关的工具(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

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观察各种植物的根,你们观察了吗?有什么发现?

并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答自己的发现。(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尽可能的都表达出来,教师适时引导)

二、设置疑问,大胆猜测

师:同学们课前观察的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根的秘密,可是,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有一个问题搞不懂了,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它们都有根,植物

为什么要长根呢?根对于植物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植物的根。教师随机板书。

师出示在课文《高梁情》里也看过对高梁根的描述:高梁的根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一个庞大的活物,等到暴风雨来临时,高梁就能稳稳的站在土地上。

(生可能会答:1、我认为植物的根能使植物很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 2、如果植物没有根,我们就能很轻松的把地上的草、庄稼、小树拔出来,大风也会把它们吹倒,甚至吹跑。)

师:看来,植物的根确实能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板书: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师:植物的根除了固定这个作用,还有其它作用吗?它有没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活动一:引导学生设计“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的实验

师:课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实验用品,现在同学们各小组先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该怎么做,讨论出一个最佳方案后,再进行实验。(各小组均有一棵生命旺盛的植物幼苗、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

小组讨论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拔。)

师: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法。

小组找代表汇报。

师:为什么要用橡皮泥封起来?

(不封起来,筒内的水会蒸发,水也会减少。)

教师适当点播:1、可用橡皮泥封起来。2、也可用两个量筒,一个量筒里放植物,另一个量筒里不放植物,让它们的水面相平,然后看看一段时间后水面是不是相平。3、也可把这棵植物放在量筒里,倒进一些水并在水面处作一记号,然后又滴上一层植物油,最后用棉花把植物固定住,再来观察水面的情况。)

短时间内还看不出水位的变化,那就先把你们的装置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再来看结果。

生把实验装置放在室内向阳处。(也可以放在室外,视情况而定。)

活动二:引导学生观察根

师:课前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的根,发现了不少根的秘密,现在,我们借助一些工具,再来更细致的观察一些植物的根,看谁还能发现根的其他秘密。

师介绍桌上的材料,提示学生作好观察记录。

生借助工具对各种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准备的植物有:葱、狗尾草、香菜、大豆、水草、野蒿等多种。培养皿里有:绿豆或豌豆的幼根。工具有:放大镜、直尺、镊子等。)

汇报观察结果

(发现不同植物的根形状不一样,但数量都很多。有的根还特别嫩,小根尖端有白色的绒毛。)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细致地观察了几种植物的根,发现它们的根都很多,事实上,植物的根还远不止这些,我们在挖取植物时,把很多小根都留在了土壤里,那么,一棵植物的根到底有多少呢?

投影资料卡,师进行简介。

师:这么多的根对植物体有什么意义呢?

1、可以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地上。

2、植物就会有很强的生命力。

3、就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养分……

师:根到底能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呢?(生想起刚才的实验)去看看你们的实验吧!

生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发现水位下降了一点儿,说明根确实能吸收水分。师进一步讲解: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师并板书: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发现,植物的根对植物体来说作用可真不小!

四、自由活动

师:植物的根还有其他用途吗?(投影:几种植物的根: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人参等)

谁能根据图中植物的根,说一说它们的用途?

(1、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都能吃。

2、人参可以做药材。

3、地瓜能做淀粉。

4、甜菜能加工糖。……)

师:这节课你的收获多不多呢?(在课本“我的收获”栏里标出)

五、拓展活动

师:各小组把刚才根吸收水的实验装置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能发现水位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吗?

生将装置放在一起观察,发现水位下降的幅度不同。

师:水位下降幅度不同,说明什么?

(1、说明根吸收水的多少不同。2、说明不密封的量筒里的水也在蒸发。)

师:根吸收水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课下同学们继续研究。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10、植物的叶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

2 、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

教学准备:

1 、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

2 、分组实验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蚕豆、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或马铃薯的叶片任选几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碘酒。

3 、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板书:植物的叶(一)

二、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

(1) 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①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

②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

③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

(2) 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①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

②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

(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

(3) 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 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4) 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①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 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容易找到气孔。 )

②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 ? 叶面上有什么 ?

③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④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

⑤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孔叫做“气孔”。

⑥观察:对照挂图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再观察、辨认。

(5) 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

讲解:

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

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

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 板书:叶有蒸腾作用)

2 .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1) 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

(2) 出示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启发学生对照图思考。

(3) 学生讨论回答。

(4) 教师讲解。

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①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

②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③可以使空气湿润。

三、应用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拓展研究

选择下面问题中的 1 — 2 个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1 、叶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

2 、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 ? 有什么关系 ?

3 、叶的蒸腾快慢与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关系 ? 有什么关系 ?

11、植物的茎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

活动准备:

1、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2、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探

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植物的茎。师随机板书

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

讨论:根吸收的水分怎样到达植物的叶、花、果实?叶制造的养料怎样到达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供它们生长?

你认为茎会有什么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如果茎确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么水分和养料走的一条道路还是两条路?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茎可能具有运输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将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分。另一种管子将叶制造养料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二、验证我们的猜想

谈话:如果自来水管断了,水就会流出来,那么切断植物的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在这颗植物上选择一嫩枝,剪下。观察嫩枝的截面上有什么?

讨论:嫩枝截面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用植物上面的一段茎推放在红水中,你观察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会么叶子变红?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把浸泡过的茎、横切、纵切、观察。

提问:在茎的横切面上看到了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又看到什么?说明茎内有什么?茎有什么作用?

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在茎的内部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三、根据自己的研究,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根据自己研究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自由活动:

叶制造的养料是通过什么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的?运输养料的细管子在什么部位?

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认识筛管,使学生知道茎里还有一条运输养料的管子,它在导管的外面。

教师小结并板书:在植物体内,茎担负运输作用。在茎内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另一种管子运输的叶制造的养料。

四、实践应用

在两棵小树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在捡钢丝的树皮上方会形成瘤状突起,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植物的营养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如果破坏了树皮,叶子制造的养料向下运输的通道就被切断了,养料通不过去便积存在破坏的树皮处,形成瘤状物。)

有的小朋友爱剥小树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五、拓展活动

用塑料袋罩住一株盆栽植物的茎叶,扎紧袋口,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一、词语 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横七竖八欲出又止多灾多难随心所欲不折不扣枯枝烂叶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 ABAC 不折不扣多灾多难多姿多彩人山人海 ABCC 气喘吁吁红尘滚滚人才济济生机勃勃 有两个数字的成语:横七竖八三心二意一心一意一清二楚 颠三倒四乱七八糟不三不四七上八下十全十美 不×不×:不折不扣不知不觉不伦不类不见不散不依不饶 二、字音 yòu chóuchú yú pì qīnshí kěn zhǒu yì yāng biān 幼龟踌躇愚蠢媲美侵蚀开垦扫帚机翼遭殃蝙蝠 三、多音字 xū(气喘吁吁) jīn(不禁) zhē(折腾) mó(模仿) 吁禁折 zhé(折断)模 yù(呼吁) jìn(禁止) shé(枝折花落) mú(模样) 四、形近字 幼(幼小)企(企图)愚(愚蠢)返(返回)鸥(海鸥)彻(彻底) 幻(幻想)止(停止)遇(遇见)反(反正)欧(欧洲)砌(砌墙) 捕(捕捉)蚊(蚊子)避(躲避)锐(锐利)揭(揭开)荧(荧光) 铺(铺路)纹(花纹)辟(开辟)悦(悦耳)喝(喝水)莹(晶莹) 五、填空: ①(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下)命令(孵化)小龟(爬向)大海 (探出)巢穴(设计)方案(造成)惨祸(研制)飞机(揭开)秘密 (改变)方向(装上)雷达(除尽)杂草(砍光)灌木(返回)龟巢 (放进)帽中(发出)悲叹(打扫)森林(提高)速度(增强)肥力 (制服)害虫(捕食)害虫(摘下)棒球帽(发出)无线电波 (修筑)水利工程(保持)生态平衡(捕捉)飞蛾和蚊子 ②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结构(松散) (深重)的苦难(绿色)的植被(可怕)的水灾(宝贵)的土壤 (清朗)的夜空(漆黑)的夜里(极细)的电线(严重)的水土流失 (愚不可及)的蠢事(异想天开)的命令(多灾多难)的祸河 (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成群、成百上千)的幼龟(宽敞、洁净)的林子 ③(颓丧)地飞走(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灵巧)地避开 (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若无其事)地答道(极不情愿)地抱起 (轻而易举)地超过(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④量词:一(盏)灯一(只)幼龟一(只)嘲鸫一(条)祸河 一(块)斑点一(架)飞机一(根)电线一(次)试验 一(间)屋子一(道)命令一(把)扫帚一(只)食肉鸟 六、近义词 侦察—察看焦急—着急震惊—吃惊颓丧—颓废灾难—灾患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单元评估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17分,每小题1分)。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音高的单位是(赫兹),它表示(每秒声音振动的次数)。 3、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振动)。 4、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 5、音量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小;音高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振动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6、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鼓膜有(共振(振动))作用。二、判断(6分,每小题1分)。 1、轻轻打击大音叉与重一点打击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2、我们不要长时间戴着耳塞听音乐。(√) 3、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 4、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5、我们不能制造声音。(×) 6、人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三、选择(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每小题2分)。 1、下面物体传声效果最好的是( A )。 A 铝箔 B 木尺 C 棉线 D 尼龙线 2、用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 B )。 A 水面没有任何变化 B 水面产生水波 C 无法判断 3、人体能感受振动的器官是( C )。 A 眼 B 鼻 C 耳 D 口 4、下课了,我们在教室里( B ) A可以大声讲话 B 控制自己讲话声音 C无所谓 四、填图(7分)。 五、实验(6分)。 1号、2号、3号、4号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上自来水水(如下图),用小棒敲击杯口。请你判断: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答: 杯子序号 1 2 3 4 声音高低 高较高较低低水量越少,杯子发出的声音越高;水量越多,杯子发出的声音越低。 六、简答(6分,每小题3分)。 1、为什么人们在月球上互相通话必须借助无线电? 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介质。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须借助无线电通话。 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答:声音由耳廓收集,通过耳道传道内部,引起鼓膜振动,由听小骨、耳蜗放大,由听觉神经传到大脑。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四上·白云期末)以下表达正确的是( ) A. 5平方千米=5000平方米 B. 500公顷=5平方千米 C. 5公顷=500平方米 2.(2020四上·白云期末)一个面积为2公顷的果园.如果每5平方米种一棵果树,那么这个果园一共可以种果树( )棵. A. 400 B. 4000 C. 40000 3.(2020四上·都匀期末)某长方形苗圃长是400米,宽是20米,面积( )1公顷。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无法比较 二、判断题 4.(2019四上·成武期中)面积是1公顷的土地,一定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 ) 5.(2019四上·云浮期中)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公顷。( ) 6.(2019四上·通榆期中)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进率是100,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进率是10000。( ) 三、填空题 7.(2020四上·新田期中)一块长方形绿地长50米,宽25米,________块这样的绿地面积约是1公顷。 8.(2020四上·新田期中)500平方千米=________公顷6公顷=________平方米 9.(2020四下·凉州开学考)50平方千米=________公顷 600平方分米=________平方米=________平方厘米 10.(2020四上·汉阳期末)武汉东湖绿道是国内首条城区内5A级旅游景区绿道.东湖绿道占地面积约612000平方米,合________公顷.周末,小明在东湖绿道骑行了75分钟,合________小时. 11.(2020四上·石碣期末)80000平方米=________公顷9平方千米=________公顷 4000公顷=________平方千米12公顷=________平方米 12.(2020四上·兴国期末)在横线上填“<”“>”或“=”. 206500________75600 620×30________6200×3 176÷15________253÷29 6亿________600000100 58÷2________5800÷20 4000公顷________4平方千米 13.(2020四上·高新期末)①18000000平方米=________公顷=________平方千米。 ②7公顷=________平方米 14.(2020四上·汉川期末)在横线里填上“>”或“<”或“=” 20000平方米________20公顷408790000________4063700000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中文翻译

Unit Three 第三单元Weather 天气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London? 伦敦的天气怎么样? It's rainy. 是下雨天。 It's cloudy in Singapore. 新加坡多云。 It's windy now. 现在起风了。 Is it snowing? 下雪了吗? But it isn't cold. 但是不冷呢。 Can I make a snowman? 我能堆雪人吗? Is it cold in Moscow? 莫斯科冷吗? Yes, it is. It's snowy here. 是的,很冷。这儿在下雪。 It's hot and sunny in Sydney. 悉尼很热,天气很晴朗。 Let's talk 一起说一说 Mum, what time is it? 妈妈,几点了? It's 11:00. 十一点了。 Can I go outside now? 我现在能到外面去吗? No, you can't. It's cold outside. 不,你不能。外面很冷。 Have some lunch, Mike. 麦克,吃些午饭吧。 OK. Can I have some soup? 好的。我能喝些汤吗? Yes, you can. 是的,你可以。 Be careful! It's very hot. 小心!很烫。 Let's learn 一起学 Good morning. 早上好。 This is the weather report. 这里是天气预报。 It's warm in Beijing today. 北京今天天气晴朗。 Beijing 20℃ warm:北京20℃温暖Harbin 5℃ cold:哈尔滨5℃寒冷 Lhasa 15℃ cool:拉萨15℃凉爽Hong Kong 30℃ hot:香港30℃炎热 Let's chant 一起唱歌谣 Brrr, it's cold. 卟噜,太冷了。 It's cold outside. 外面太冷了。 Put on a hat. 戴上帽子。 Cold, bye-bye! 寒冷,再见! Mmm! It's warm. 嗯!暖和。 It's warm inside. 里面真暖和。 Take off your shoes. 脱掉鞋子。 It feels so nice. 感觉真好。 Let's spell 一起练拼写 Read, listen and chant. 读一读,听录音并唱歌谣。ar:arm 胳膊car 汽车card 卡片 al:ball 球tall 高的wall 墙 Read, listen and number. 读一读,听录音并标序号。 1. farm 农场 2. far 遥远 3. girl 女孩 4. bird 鸟 5. nurse 护士 6. tall 高 7. wall 墙 8. arm 胳膊Look, listen and write. 看图,听录音并写单词。 a ball on the tall wall 高墙上的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线段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 2.( )角小于90°,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 )。 3. 1平角=( )直角 1周角=( )直角 1周角=( )平角 4.下图中,∠1与∠2组成的角是( )角,已知∠1=40°,那么∠2=( )。 5.在时钟上,时针与分针成90°是( )时与( )时;时针和分针形成平角的时刻是( )。 二、写出下面用三角尺拼出的角的度数。 ( ) ( ) ( ) 三、选择题。(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1.过一点可以画( )条射线。 A. 1 B. 2 C. 3 D.无数 2.角的两条边是两条( )。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曲线 3.9:30,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是( )。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平角 4.在一个5倍的放大镜下看一个5°的角,看到的角是( )。 A. 5° B. 25° C.30° D. 45° 5.可以测出长度的是( )。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角的边 四、给下面的角分类。 93° 24° 100° 89° 2° 75° 121° 90° 锐角 直角 钝角 五、先量一量,再在 里填上“>”或“<”。

()() ()() 六、量出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 七、按要求画一画。 1.以A点为顶点画一个50°的角,并在角的一边上截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用合适的方法画出下面度数的角。 135°110°72° 八、看图填一填。 图中有()条射线,()个角,其中有()个直角,()个锐角,()个钝角。 九、看图计算。 1.已知∠1=35°,那么∠2=(),∠3=(),∠4=()。 2.已知∠1=65°,那么∠2=(),∠3=(),∠4=()。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第三单元作文 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一天下午,天气非常闷热,我在阳台上摆弄着爸爸的“心肝宝贝”——兰花,突然便看见一只小蜗牛爬上一片叶子。“蜗牛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爬行的时候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蜗牛的鼻子眼睛在哪儿?”这一连串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做一做实验,弄清楚这几个问题。 “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我先把白菜、馒头、蚊子等分别放在抓来的几只蜗牛面前,他们大概都饿了,爬向自己喜爱的食物上去,只见蜗牛都选上了白菜叶子,吃了起来,对别的食品闻也不闻,不一顿饭的工夫,蜗牛把白菜叶子吃光了,这下可以判定:蜗牛是害虫。 “为什么爬行的时候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这个问题我先用一片叶子把蜗牛的头引出来,然后用手轻轻地往头部下面一摸,没想到头立刻缩回去了,这可怎么办?我有点儿灰心了,这时爸爸向我走来,对我说:“怎么,这么一点小事就灰心啦!亏你长大还想当科学家呢?”我被爸爸这么一“激”又来劲了。一个办法从脑海中闪过。“有了,有了!”我手舞足稻地叫起来。我用一块小石头,轻轻地把蜗牛的壳砸碎,取出蜗牛的身子,用手一摸发现了一个颗立状的东西,通过翻书、查阅字典,我知道了那是蜗牛的脚,那一条长长的细线是蜗牛的分泌物,它有助于蜗牛爬行。 “蜗牛的眼睛、鼻子在哪儿?”我按照前一种方法,把一片白菜叶子放在地上又抓来一只蜗牛,这只蜗牛好像知道我的苦心,乖乖地让我看见了它的眼睛、鼻子、蜗牛的大触手和小触手,大触手是眼睛,小触手是鼻子。 通过这一连串实验,真是受益不小!我不但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长大要想有所发明,必须从小发现问题,并学着解决问题。 我发现了荧火虫的秘密 昆虫是科学家们经常用来研究的生物,它在世界上大概有100多万种,真是一个大家族啊!这个家族的成员包括翩翩起舞的蝴蝶、辛勤采蜜的蜜蜂、团结互助的蚂蚁,还有那晶莹闪亮的荧火虫。 每到夏季的晚上,荧火虫就会在自然环境比较好的地方飞舞。它像灯笼一样照亮夜空,为人们点灯指路,所以非常讨我们的欢心。夏季一来到,我最爱到外婆家过夜。外婆的菜园周围,经常会有一些荧火虫出现。有时运气好,还可以看着那些小家伙在菜地上空飞来飞去呢。 有一次,晚上我来到菜地,发现几只荧火虫在时高时低地飞,还不时改变尾巴的颜色,似乎在互相交流。我好奇地继续观察,看见荧火虫不停地改变尾端发出的光的颜色,有时变成黄色,有时变成橘黄色,有时变成黄绿色,有时变成金黄色……有时飞得高高的,有时飞得低低的,有时飞到某朵小花上,有时飞到一棵大树上……总让我觉得神奇、有趣。我看得出神入化,身子忍不住向前了一点儿,不料一只荧火虫觉察到了危险,马上就改变自身尾巴的颜色,其它同伴看到,立刻逃跑了。我眼睁睁地看着它们飞出菜园,心里头充满了疑问:荧火虫的尾巴光亮和飞行高度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第二天是周末,我回家努力收集资料,但都没有结果。后来,有一天我无意中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少儿百科大全》,里面居然有记载荧火虫的知识!我仔细阅读,终于知道了荧火虫尾巴光亮的秘密。原来,荧火虫是通过改变颜色而告诉同伴信息的,有时它还会做出一些身体动作来更准确地传递信息。比如,高飞的时候,带领荧火虫的首领会通过改变尾端颜色和飞行高度来传达信息。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

课时备课

集中话题 1.放录音国歌声雨声鞭炮声鸟 鸣声欢呼声打雷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板书] 学生的汇报 师:你能将刚刚听到的这些声音分为两类吗? [板书] 人为自然 2.保鲜袋发声 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这只保鲜袋发出声音,一会儿告诉大家。学生交流,将方法做出来。 3.身体发声 师: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我们每组一个人轮流做,老师也参加。 师: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4.小结 师: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它们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 这一环节的三个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并知道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发声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声音的作用是为我们人类传递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 探索和调查 研究声音的产生 1.师: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板书课题] 声音的产生 2.师:把你的预测写在纸上。[板书学生的回答] 3.师:下面我们要来做一些活动。[活动一] 发声时有明显振动的物体。 请你按要求使它发出声音,然后完成这张记录。 A.橡皮筋 (将橡皮筋套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用力张开这两个手指,用左手手指拨动橡皮筋。) B.钢尺

(一只手在桌子边缘用手按住钢尺的一小部分,另一只手向下按住钢尺另一端,松开。) C.音叉(一手拿住音叉的柄,一手用小锤敲击音叉。) 学生做发声活动并完成记录。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活动二] 发声时借助其它物体才能发现其振动的物体。活动内容同上 A.鼓、鼓槌、绿豆 B.(将绿豆撒在鼓面上,将左手的食指按在鼓面上,用右手拿鼓槌敲击鼓面。) C.塑料瓶、小泡沫球(用嘴靠近塑料瓶口,轻轻地连续吹气。) 学生做发声活动并完成记录。 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活动三] 通过反证巩固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师: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请你们通过下面的活动去证明。 [小镲和喉咙的实验] 学生汇报(有些物体在发声时,我们看不见它在振动,但可以通过其它物体推出它在振动。) 学生的预测应该是在老师意料之中的,他们会把发声发放误当成声音产生的原因,比如:摩擦碰撞等。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正常的,一下子要他们接受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有很大难度。所以这一环节分成了三个部分由浅入深来让学生接受。首先是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振动”,第一组材料在发声时,学生可以看见物体产生了明显的振动;第二组材料发声时,学生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推出发声物体在振动,这是通过间接观察法来观察的。最后是通过反证让学生知道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回顾和解释 师:通过这么多活动,你得出什么结论?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C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 (3)辨析、比较。 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独立解决问题。 ①从主题图中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试着独立解答。如:科考队计划考察的时间有多长? ②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小结拓展 1、小结。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2、练习。课本46页练习八第4题、第6题。 (1)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 106×25=25×106 5×17×4=5×4×17 13×3×2=13×(3×2) 25×8×4=8×(25×4)4×6×5×8=(4×8)×(6×5) 小结:乘法中有哪些运算定律?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98+265+202 273—73—27 250×13×4 3200÷4÷5 88×125 99×38+38 17×23—23×7 72×125 辨析:说一说每一题可以怎样简便计算?简算的依据是什么? 3、图形数学迷活动(47页思考题)。根据时间可以延伸到课外。 (四)提高练习作业布置 1、把左右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1)47+66+53 a×145 (2)4×5×18×5 (58+42)×7 (3)(4+18)×5 66+(47+53) (4)33×27—33×18 4×5+18×5 (5)145×a 33×(27—18) (6)58+42×7 (4×5×5)×18 2、计算25×36,我能用许多简便方法。 参考方法:①25×36=25×4×9=900 ②25×36=25×(30+6)=25×30+25×6=900 ③25×36=25×(40-4)=25×40-25×4=900 3、这些题能简算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 24×125 99×56 125×(8+10)199×56+56 4、用简便方法计算。 (1)333×774+113×666 (2)999×999+999

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

小学四年级上册英语备课 第 三 单 元 班级四年级 姓名韩振华2016 年9 月28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A Let's talk & Let's learn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What's his/her name? His/Her name is... He’s/She’s ... 2.能听、说、认读I have a new friend. A Chinese friend? What's His/her name? His/Her name is.... 3. 牢记新词组和单词:tall and strong,short and thin,friendly,quiet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听懂、会说What's his/her name? His/Her name is... He’s/She’s ...He’s/She’s tall and strong/short and thin/friendly/quiet. 2.Chinese, his的尾音 三、课前准备: 1.几张班里同学的照片。 2.John和他妈妈的图片。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 4.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复习上单元的单词,学生进行比赛,听本单元的歌曲“Friends” 2.做“猜人”的游戏。让一个学生描述班里某一个同学的模样,其他同学来猜这个人是谁。 尽量多做几组,练习句型Who's he/she? He/She is …..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单词学习 1.教师出示Sarah和Chen Jie 的图片,教授朋友这个单词——friend,并说明They are friends. They are friendly. 2.教师依次出示一些照片教授本节课所学的单词。教师继续指导学生学习本节课中新出现对人物描写的形容词短语tall and strong,short and thin,friendly,quiet。 句子学习 1.教师先自我介绍My name's ….,出示光头强的图片并提问What's his name?教师对大家说:His name is…He is…教师问学生:What's his name? 启发学生回答:His name is...教师继续指其他男生,让学生回答:What's his name? 教师再指另一个男生,让一个学生问What's your name?另一个学生回答His name is..(多做几组) 2.教师出示美羊羊的图片:She's…Her name is…然后问学生:What's her name?让学生试着回答:Her name is…教师再指几个女生问:What's her name? 让学生两人一组做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的问答练习。 3.教师出示课文人物图片,让学生做问答: What's his/her name? His/Her name is… 4.出示班里某个学生的照片,教师说:Look, I have some pictures. Look at this picture, who can tell me his /her name? 5.句型His/Her name is…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声音 一、填空题。 1. 听听声音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 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不时地在听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 2.在水槽里盛有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发现水面产生波动。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声。 5.我们身体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到振动的器官,它是声带,它在喉咙。 6.声音产生的条件:发声物体、受力、物体振动。 3. 声音的变化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2.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就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4.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松紧等会影响物体振动发声的音高,物体所受的力度会影响物体振动发声的音量。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用同一力度击打大小不同的铁钉和音叉,发现,大铁钉、大音叉声音低,小铁钉、小音叉声音高。 2.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发现,轻轻拨动钢尺,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声音强。 3.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水越多,声音越低,杯子里的水越少,声音越高。 4.用相同的力拉橡皮筋,发现,橡皮筋拉得松,声音低,橡皮筋拉得紧,声音高。 5. 用相同的力敲击长短、粗细不同的物体,发现,物体越粗越长,声音越低,物体越细越短,声音越高。 6. 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低。 7.男性的身带比女性的身带长,所以男性的声音比女性的声音低。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复习参考资料 一、字 (一)生字——会读会写。 溢yì允yǔn墙qiáng牌pái添tiān训xùn覆fù凝níng辣là 酷kù愉yú拆chāi融róng剩shèng 伐fá煤méi (二)多音字不可轻。 盛开(shèng)──盛饭(chéng)逃散(sàn)──散文(sǎn) 冲动(chōng)──冲南(chòng)尽jìn(尽头)----jǐn(尽管) 砍倒(dǎo)──倒立(dào) (三)形近字细分辨。 竖(竖起)──坚(坚强)慢(缓慢)──漫(漫长)唤(呼唤)——换(交换)疏(疏通)──蔬(蔬菜)折(打折)——拆(拆除)疑(疑惑)——凝(凝视)伐(伐木)──代(代表)喻(比喻)——愉(愉快)斧(斧头)──爷(爷爷)睁(睁眼)──挣(挣扎)溶(溶解)──融(融化)拽(拽住)——曳(摇曳)锹(铁锹)——揪(揪出) 二、词语 洋溢允许围墙隆冬孤独训斥 覆盖凝视冷酷愉快拆除剩下 伐木告示牌火辣辣煤油灯 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 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增添融化 (一)词语会理解。

凝视:指聚精会神地看。 训斥:训诫、斥责。 叱责:用严厉的语言职责别人。 诧异:惊讶,觉得奇怪。 龇牙咧嘴:形容疼痛难受的样子。 可怜巴巴: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 (二)近义词,义相近。 宽大──宽阔诧异──惊异融化──消融 必须──一定愤怒──恼怒温柔──温和 厉害──凶猛喧闹──喧哗训斥──斥责 凝视──注视孤独──孤单热闹──喧闹 (三)反义词,义相反。 冷酷──热情训斥──夸赞清澈──浑浊 勤恳──懒惰谦虚──骄傲寒冷──炎热 温柔──凶狠委屈──难过喧闹──寂静 允许──禁止简单──复杂 (四)类型词,要积累。 ABB:兴冲冲笑呵呵火辣辣懒洋洋 ABCC:可怜巴巴喜气洋洋生气勃勃气势汹汹 三、句段 《巨人的花园》 1.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凝视”指聚精会神地看。 小男孩在文中是一个奇异的人物,是他使巨人幡然醒悟。从后来巨人的变化,可以体会到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出了爱,快乐是需要和大家分享的。 2. 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三角形》教材分析 本单元系统地教学三角形的知识,内容分成五部分编排。 第22~25页教学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三角形的高和底。 第26~27页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三角形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第28~29页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30~32页教学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及其特征。 第33~34页单元练习。全面整理知识,突出三角形的分类以及关于边和角的性质。 教材中的思考题有较大的思维容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应用三角形的知识。编写的三篇“你知道吗”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制作雪花图案的方法和埃及的金字塔,能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丰富对三角形的认识。 1让学生在“做”图形的活动中感受三角形的形状特点和结构特征。 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三角形,本单元继续教学三角形的知识,教材经常采用“活动——体验”的教学策略,即组织学生“做”图形,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特点,主动构建对图形的比较深入的认识。 (1)“做”三角形,感受边、角和顶点。第22页例题教学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分三个层次编写:首先呈现一幅宜昌长江大桥的照片,引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回忆;然后安排学生每人至少“做”一个三角形并相互交流;最后讲解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 学生“做”三角形并不难,做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在第一学段都曾经做过,现在学生还可能剪、折、拼……“做”三角形的目的不在结果,要注重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把精力放在建立边、角和顶点等概念上。所以,交流的时候要分析各种做法的共同点,如用三根小棒、三段细绳、三条线段……才能“做”成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小棒、细绳、线段……必须两两相连,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和三个角。 (2)围三角形,体会两条边的长度和必须大于第三边。《标准》要求: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是新课程里增加的教学内容,第23页例题教学这个知识。首先,为学生提供四根长度分别是10cm、6cm、5cm、4cm的小棒,向学生提出问题: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然后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有时能围成三角形,有时围不成三角形,并直觉感受这是为什么。最后通过比较每次选用的三根小棒的长度,找到原因、理解规律。 例题的编写特点是不把知识结论呈现给学生,而让学生在“做”图形活动中发现现象、研究原因、体会规律。因此,教学这道例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课前作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力求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长10cm、6cm、5cm、4cm的四根小棒。第二,课上要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小棒,充分地围,经历围成和围不成三角形的过程,并给学生提供思考“为什么”的时间。第三,要引导学生从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完整版)

第三单元《声音》复习题 1、声音有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活动的声音两类,同时声音有(强弱)、(高低)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就是频率)。 3、用同样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音叉的高低不变,强弱改变。重击时声音强,轻敲时声音弱。 4、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如流水声就是水振动,风声就是空气振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所以没有振动就不会有声音。 6、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 (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音量 )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分贝),用(DB)表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8、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音高 )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赫兹),用(HZ)表示。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9、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管,(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嘴吹水量不同的玻璃管,(空气越少声音越高),(空气越多声音越低) 所以我们要仔细观察振动的物体究竟是哪一个。 10、一般短的、小的、紧的、少的、细的等物体,发出的声音高。 11、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振动的速度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长,振动的速度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1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四种材料传声效果从低到高依次是(尼龙绳、棉线、铝箔、木尺)。 14、声音在空气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每秒。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其次,空气最慢。“隔墙有耳”就是墙在传播声音。“土电话”是棉线在传播声音。(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5、地震时,当人被埋在下面,可以怎么办?为什么? 答:如果附近有金属类物体,我们可以敲击金属物,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好。 16、为什么人们在月球上通话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答: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7、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18.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所以不能很近的大声的对着我们耳朵喊叫。当遇到过高过强的声音时,我们可以捂住耳朵,张大嘴巴。 19.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儿童和成年人的耳朵都可以会出现问题。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不要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 20.污水、废气、噪音是环境污染的三大公害,我们周围的噪音有(汽车鸣笛、建筑工地的噪音、生活噪音)等,不能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如课堂、图书馆、医院、公交车等。 21、声带越紧,声音(越高)。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一课时 课题口算乘法(例1)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图片、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xx: 18×4= 24×3= 25×2= 14×6= 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2×380=150×6= 7×13=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xx归纳总结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 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 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 口算练习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第48页6-----9 第二课时 课题笔算乘法(例1)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预习提示: 1.哪些单词句子自己已经熟悉 2想想你知道哪些动物单词并加以描述如:long nose strong arms 二.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long hair,short hair,strong,thin,quit,frients 2.能描述人物的相貌特征 3.对学生进行关心朋友,朋友间要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句型:Who’s he/she? Who’s your best friend? 2.词汇:hair, thin, strong, quiet 3.发音:friends, thin 4.名词复数的使用 四.教具准备: 1.画有猴子、兔子、长颈鹿、梅花鹿的图片 2.Amy, Chen Jie, Sarah, Mr Black的面具或头饰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3,Let’s learn/A] 4..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猜谜语。教师说,学生猜。 It’s so big. It has a long nose and a short tail. What is it?(An elephant) It’s small. It has two long ears. What is it? ( A rabbit) 2.教师出示猴子和兔子的图片,启发学生说:The monkey has a long tail. The rabbit has a short tail. 教师再出示长颈鹿和梅花鹿的图片,让学生说出:It’s tall. It’s short. 3.复习单词big, small, long, short, tall, 并说出中文意思。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Chen Jie的面具,问:Who is she? 学生回答:Chen Jie。教师说:She has long hair. (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出示Amy的面具,问:Who is she? 学生回答:Amy。教师说:She has short hair. (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同时拿着两个面具,说:Chen Jie and Amy are friends. They are friends. 2.让学生看着面具在教师的提示下学说:She has long hair. She has short hair. They are friends. 3.让学生指着班里的同学说:She has long hair. He has short hair. 教师出示单词卡教读long hair, short hair和friends。(把单词卡贴在黑板上) 4.教师出示Sarah和Miss White的面具,问Who is she?学生答:Sarah, Miss White。教师把面具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单词前,鼓励学生说出She has long hair. She has short hair. 5.教师指着班里很瘦和长得很健壮的同学说:She is thin. He is strong.并让学生指着班里的同学学说这两句话。教师出示单词卡教读thin和strong。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读thin时,注意咬舌尖儿。 6.教师出示Zhang Peng和Mr. Black的面具,并把它们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单词前,让学生说出:He is strong. He is thin. 7.教师把右手的食指放在嘴上,做出让学生安静的动作,让学生说出单词quiet。并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quiet。(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再把Chen Jie的面具贴到这个单词前,让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科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一、我能填空: 1、食物中所含的营养通常分为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有些食物在存放过程中会发生变质,如面包、桔子 等,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食物在潮湿和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容易发霉。日常生活中人们储存食物常用的方法有晒件法、密封包装法、腌制法等。 3、为了使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能保持营养均衡,我们必须吃一粮食类—、 蔬果类、一肉蛋类―一等食物,同时还要吃—水产类—等食物。 4、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5、观察食物包装袋,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存条件下0 二、我能判断: (X ) 1、鱼肉营养是很丰富的,只要吃鱼吃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就足够了。 (V ) 2、要使自己能获得均衡的各种营养,我们要不偏食,不挑食。 (X ) 3、已经发霉的食物,扔掉可惜,洗一洗,热一热就可以吃了。 (X ) 4、有人说脂肪多吃会发胖易得病,所以含有脂肪的食物我全部不吃。 (X ) 5、食品的保质期越长这样的食品越好。 (V ) 6、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X ) 7、吃自己觉得好吃的食物,就说明吃的有营养了,吃的科学了。 (x ) 8、生的马铃薯与熟的马铃薯的营养是一样的。 (X ) 9、用盐腌制一些食物可以长久不变质,用糖腌制也有相同的效果。 (X ) 10、不同食物的保存日期一定不相同,一般来说猪肉比饼干的保质期要长。 (x ) 11、生食能减少食物营养的损失,所以我们应以生吃为主。 (X ) 12、生产厂家出产食品时采用不同的包装,仅仅是为了美观。 (X ) 13、加膨松剂能使饼干乂松乂脆,所以应该多加。 (V ) 14、用滴碘洒的方法可以知道某些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糖类。 (V ) 15、肥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 三、我能选择: 1、食物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会留有油迹,说明该食物含有较多的(C )。 A、蛋白质 B 、糖类C 、脂肪 2、下列食物必须烧熟了吃的是( C )。 A 、黄瓜 B 、梨 C 、猪肉 3、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比较丰富的是( C )。 A、羊肉 B 、牛奶 C 、胡萝卜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表示。(6分) 荧光屏(yín yíng ) 筑巢(cháo cáo ) 捕捉(pǔ bǔ) 侵蚀(qīn qǐn ) 栖息(qī xī) 揭开(jiē xiē) 二、拼音写字我最棒。(6分) lǚ yóu biān fú qīng lǎng bǔ jiù yú guàn ér chū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6分) w zhē zhé shé 1.他身体不好,不要折________腾他。 2.一根筷子,轻轻一折________就折________了;十根筷子放在一起,怎么折________也不弯。 jiē jié 3.树上结________了不少苹果。 4.这次出访,结________识了许多国际友人。 四、比一比,再来组词语。(12分) ???蛾( )饿( ) ???欧( )鸥( ) ???滩( )推( ) ???幻( )幼( ) ???捕( )铺( ) ???蝠( )幅( ) 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8分) ( )先( )后 ( )( )其事 ( )( )而出 随心( )( ) ( )( )天开 ( )枝( )叶 轻而( )( ) 气喘( )( ) 六、选词填空。(6分) 灵巧 灵敏 灵活 1.程泽华头脑( ),思维敏捷,动作迅速,是一位优秀的特警队员。

2.警犬“老黑”的嗅觉很( )。 3.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在夜晚飞行时也能( )地避开。 七、读句子,判断对错。(6分) 1.蝙蝠夜里飞行,靠眼睛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 ) 2.“往返”的“返”意思是“回”。( ) 3.太平洋绿龟一般在三四月份离巢而出,爬向大海。( ) 4.黄河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 5.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 ) 6.“愚蠢”一词中加点字读“yū”。( ) 八、修改病句。(6分) 1.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似乎在侦探外面是否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三番五次地送我出家门,并叮嘱我路上小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按要求变换句子。(3分) 1.海龟受到这样的伤害,难道不是我们造成的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院子里有桃树。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民间俗语我会填。(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晚霞行千里。 2.蚂蚁搬家蛇过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雾________,夏雾________,秋雾________,冬雾________。 4.清明前后,______________。 十一,课内阅读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