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疸检疫图片

牛黄疸检疫图片

牛黄疸病----肠系膜及肠管浆膜黄染牛黄疸----胴体所有浆膜黄染牛黄疸-----脂肪、被膜、皮质髓质均黄染

牛黄疸-----脾脏被膜黄染牛黄疸-----气管及周围组织黄染牛黄疸-----各脏器黄染

美人蕉常见病害之锈病

美人蕉常见病害之锈病 美人蕉 美人蕉锈病是一种发病率极高且多发生在南方地区的病害,主要是因真菌中的一种叫做柄锈菌的致病菌所威胁,受害植株会出现叶片干枯且伴有黑褐色斑,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开裂的黑色小点。那么美人蕉染上锈病该怎么办呢? 一、症状 美人蕉叶片感病初期,正、背两面均可出现黄色水渍状圆形小斑,尤以叶背更明显。以后病斑逐渐扩大,有疱状突起,病斑橙黄色至褐色,直径2-6毫米,有些品种边缘出现黄绿色晕环,病斑的疱状突起开裂散生出桔黄色粉状物,此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冬天病斑上产生深褐色粉状物即为冬孢子堆和冬孢子。严重受害的病叶病斑累累,并可联结成不规则大斑块,造成叶片局部坏死。 二、病原 美人蕉锈病(pucciniathaliae)是由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锈菌科、柄锈属的真菌侵染引起的。夏孢子黄白至橙黄色,长卵形至椭圆形,厚壁,具刺,生于短梗上,大小20-25×16-22微米;冬孢子长椭圆形至棍棒形,顶端圆形或略扁平,基部较窄,双细胞在分隔处略收缩、淡黄至黄色,大小35-60×13-18微米。 三、发生规律

美人蕉锈病在广州3-4月开始发生,除夏日高温和冬春寒冷干燥的天气发病较轻外,其他凉爽气候病害都很严重。病菌通过风吹、水溅将夏孢子传至健叶上,孢子萌发、侵入,反复为害。有时在病叶上出现许多灰黑褐色斑,其上生出黑色小粒点,这时黄色的锈粉却逐渐减少,此即为锈菌的寄生菌(Darlucafilum),此菌与锈菌复合为害,往往加重病情,可使病斑迅速扩大,叶片卷曲凋萎。 四、防治方法 1.严禁带病繁殖材料引入或输出,病区在种植前苗木要剪去病叶和消毒。 2.冬季清除庭园病叶及病残体,集中烧毁。 3.在病害易发季节,用必菌鲨1000-1500倍液,65%福美锌400倍液或20%粉锈灵乳剂2000-3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1次,注意交替使用,对病害起到预防作用。发病严重时期,可以使用喷克菌2000-3000倍液,或阿米西达进行防治。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梨园附近有栽植桧柏的地区均有发生。梨锈病菌不为害苹果和山楂树。梨锈病菌为转主寄生菌,其转主寄主有桧柏、龙柏、刺柏等。 梨锈病使梨树叶片干枯,果实呈畸形,易早落,影响梨果产量和质量,今后随着街道及庭院化的发展,桧柏类树木栽植数量的增多,梨锈病有日益加重为害的趋势。 1、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幼果和新梢。叶片受害,开始在叶片下面发生鲜明的橙黄色圆形斑点,数目不一,以后当病斑扩展到4-8毫米直径时,病部中央密生橙黄色针头大小的小粒点,即病菌的性孢子器。天气潮湿时,溢出浅黄色粘液,此粘液由无数的性孢子组成,粘液干后小粒点变成黑色。病斑组织变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在隆起的部位上长出灰黄色的毛状物,长约4-5毫米,此为病菌孢子器。一个病斑长出毛状物10至数十条。锈子器成熟时,先端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即病菌的锈孢子。后期病部变黑,叶片枯焦,易引起早期落叶。幼果受害,在果面产生橙黄色病斑,上生小黑点和毛状物。病部生长停滞,梨果变成畸形容易早落。新梢、果梗和叶柄被害时,与果实被害症状大体相同,病斑上也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子器,后期病部龟裂。叶柄、果柄受害易引起落叶、落果。新梢被害后,病部以上部分常枯死,易被风折断。 转主寄主桧柏染病后,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淡黄色斑点,稍隆起,翌年3月,病菌突破表皮生出褐色角状物,即病菌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高5毫米、横径2毫米左右。雨后吸水膨胀,成为黄色舌状胶质块。 2、发生规律:梨锈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病部组织中越冬。翌年3月开始显露冬孢子角,气温14-15℃时,冬孢子成熟约需10-20天。冬孢子萌发时期在3月下旬-5月上旬,主要是4月下旬-4月中旬。降雨后冬孢子才能萌发,产生担子孢子,借风雨传播。从梨树发芽展叶至幼果期,均为感病期。当担子孢子飞散,落在嫩叶、新梢和幼果上时,孢子萌发后直接从表皮侵入,也可从气孔侵入。侵

梨锈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梨锈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摘要介绍了梨锈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归纳了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梨锈病;危害特点;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土名“羊胡子”等,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1]。近几年来,桐庐县梨锈病危害严重。2009年防治区平均叶发病率达62.5%,未防治观察区的平均叶发病率达90%~99%。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做了调查,并制定防治对策,在2010年防治中取得了较好防治效果:未防治观察区的平均叶发病率达85%~98%,发病严重的梨树叶发病率达100%,并出现叶片枯焦和落叶等现象;而防治区平均叶发病率仅为2.5%。现将梨锈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总结如下。 1梨锈病发生危害特点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幼果和新梢。叶片受害时,刚开始在叶片下面产生鲜明的橙黄色圆形斑点,数目不一,以后当病斑扩展到直径为4~8 mm时,病部中央密生橙黄色针头大小的小粒点,即病菌的性孢子器[2]。天气潮湿时,溢出浅黄色粘液,此粘液由无数的性孢子组成,粘液干后小粒点变成黑色。病斑组织变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在隆起的部位上长出灰黄色的毛状物,长4~5 mm,此即为病菌孢子器。1个病斑长出毛状物十至数十条。锈子器成熟时,先端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即病菌的锈孢子。后期病部变黑,叶片枯焦,易引起早期落叶。幼果受害,在果面产生橙黄色病斑,上生小黑点和毛状物。病部生长停滞,梨果变成畸形容易早落[3]。新梢、果梗和叶柄被害时,与果实被害症状大体相同,病斑上也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子器,后期病部龟裂。叶柄、果柄受害易引起落叶、落果。新梢被害后,病部以上部分常枯死,易被风折断。 2发生的主要原因 2.1寄主数量增多 梨锈菌是真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只在春季侵染梨树1次,是典型的单病程病害。梨锈病的病菌需要在2类不同的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在梨树上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子器,在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上产生冬孢子角。如果砍除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梨锈菌就不能完成生活史。因此,桧柏类植物的多少和远近是影响梨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据调查,近几年来随着街道及庭院化的发展,桧柏类树木栽植数量的增多,成为梨锈病发生加重的重要因素。 2.2有利的气候条件

苹果果锈病、锈果病、锈病区别

苹果果锈病、锈果病、锈病区别 苹果果锈病、锈果病、锈病这三种病害混淆在一起,让很多果农无法区分,现将三种病害的区别介绍如下: 1、症状不同:果锈症状表现在果实表面上产生的类似锈状的木栓层,发病严重时,使果面失去光泽,锈斑处酷似土豆皮。一般分为梗锈、胴锈和顶锈。梗锈不达果肩,对果品的商品价值影响不大,而胴锈和顶锈则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商品性。锈果病症状发生在果实上,可分为锈果型、花脸型、锈果花脸型、绿点型、环斑型等五种类型,锈果型是最主要症状类型。苹果锈病主要危害叶片,病严重时也危害果实和新梢。在叶片上,初期叶片正面产生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随后发展成直径为0.5~1.0cm的橙黄色圆形病斑,病斑边缘常呈红色,稍肥厚。 2、病原不同:苹果果锈病属于生理病害,属非侵染性病害,不具传染性,是幼果期不合理的用药及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等造成的。苹果锈果病是病毒类病害。苹果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后两种病害属侵染性病害,具传染性。 3、发病部位不同:苹果果锈发生在果实上,属于果实病害。锈果病也发生在果实上。苹果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属于叶片病害。 4、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不同:苹果果锈最易发生在落花后30天内,到生理落果期就不易发生果锈。苹果锈果病通过嫁接传播,而病株汁液、花粉和种子不能传病。嫁接换种后,潜育期为3~27个月。结果树发病时,先是个别枝条表现症状,经过2~3年才扩展到全树。苹果锈病以菌丝体在桧柏、龙柏上菌瘿中越冬,翌春形成褐色的冬孢子角,冬孢子柄被有胶质,遇降雨或空气极潮湿时胶化膨大,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冬孢子,随风传播到苹果树上,锈菌侵染苹果树叶片、果实、新梢等,形成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害桧柏枝条,以菌丝体在桧柏病部越冬。 苹果果锈的发生与品种、气候、农药使用有关。对于表皮细胞大、细胞壁薄且排列疏松,角质层薄,易于干裂,下皮细胞也较疏松的品种易发生锈病。另外幼果茸毛较早脱落、蚜虫危害果面、套袋过早或纸袋摩擦幼果及幼果期喷刺激性药肥等都会加重果锈发生,更重要的是春季低温高湿是发生果锈的气候环境。苹果锈果病发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梨树是苹果锈果病的带毒寄主,外表不表现症状,但可以传病。另一个是带病接穗及苗木的调运,是该病侵染的主要途径。苹果锈病发生有两个不可分割的条件关系:一个条件是苹果锈菌是一种转主寄生真菌,有转主寄生特性,必须在转主寄主如桧柏、龙柏等树上越冬才能完成病害循环,没有转主寄主桧柏等,则锈病不能发生;另一个主要条件是通过风雨传播,风是传播的媒介,雨是发病的直接原因,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发病。 5、防治方法不同: (1 )苹果果锈的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增强果实抗病能力。在幼果期避免使用对果面刺激性强的药肥。套袋不宜过早,否则损害幼果茸毛,在套袋时尽量使果实位于果袋中央,避免果袋摩擦幼果。

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锈病是花卉和景观绿化树木较常见和严重的一种病。锈病种类很多,在园林方面主要危害蔷薇科、豆科、百合科、禾本科、松科、柏科和杨柳科等近百种花卉苗木。发病后蒸腾和呼吸作用加速,光合作用弱,生长势减弱,叶片提早发黄脱落,或引起枝干肿瘤、果实畸形等,降低产量和观赏价值,严重时甚至死苗,造成重大损失。 病症特点 病株因大量出现锈色孢子堆而得名,在叶、茎等部位,先出现淡绿色小斑点,后扩大成锈褐色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为夏孢子堆;有的成橘红色到黑色小粉堆,为冬孢子堆;也有生蜜黄色到暗褐色点或粒状,为性孢子器;还有的生许多淡黄色、灰黄色到灰褐色稍隆起或刺毛状物,为锈子器,枝干上生肿瘤、丛枝和粗皮等,果实畸形或开裂。 发病规律 锈菌是一种不能离开活体寄主而生存的严格寄生菌。只要冬、夏季草坪能正常生长的地区,病菌就可以在草的染病部位越冬、越夏,发病最适温度为18-2l℃。植株大多4月下旬开始发病,6-8月发病严重。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发病较轻;温暖、多雨或多雾病害发生较严重。当病菌在适宜温度和叶面有水膜的条件下,一般6天至10天就可发病,并产生大量的夏孢子,随风传播,不断造成新的侵染,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但由于影响锈病发生的因素很多,如不同品种的抗病程度、温度、降雨、草坪密度、水肥等养护管理状况,不同年份、不同地块发病程度都会有所不同对温度的要求,秆锈病最高,叶锈、

冠锈病居中,条锈病最低。 综合防治 (一)消除菌源。 防治转主寄生的锈病,在可将观赏植物与转寄主植物严格隔离,如海棠、苹果、梨等与转寄主柏树要相隔5公里,杜鹃与云杉、铁杉、紫菀等不能混植。防治单主寄生的锈病,在秋末到翌年早春或植物休眠期,彻底清扫园内落叶、落果和枯枝等有病虫潜伏的植物残体,生长季要经常除去病枝叶集中处理,可减少菌源。在孢子堆将飞散时施药预防。 (二)加强养护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抗病能力,做好土壤改良,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地肥力,整理好园地灌排系统。选用健壮、无病虫枝作插条、接穗等无性繁殖材料,严格除去病菌。控制种植密度,不宜过密。及时排除积水,科学施肥,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不偏施氮肥。经常修剪整枝,除去病虫枝和弱枝,使园内通风透光良好;设施栽培要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棚室内湿度。 (三)药剂防治。4、5月份是锈病的最佳防治时期,在花卉苗木发病初期喷施劳恩格润破千钧,每300g稀释700-900倍液,均匀喷施叶面,连续使用2-3次,间隔期为5-7天;可有效防治锈病。发病严重时期喷施粉锈唑可结合杀菌剂佳多一起使用。防治转寄主柏树上的锈病,应喷药1~2次,杀死越冬菌源冬孢子。秋末到翌年萌芽前,在清扫田园、剪病枝后再施药防治,可喷广谱杀菌剂佳多60g兑

花卉苗木锈病的发病规律

花卉苗木锈病的发病规律 锈病是花卉和景观绿化树木较常见和严重的一类病害,世界均有分布,我国各地多有发生。锈病种类很多,在园林方面主要危害蔷薇科、豆科、百合科、禾本科、松科、柏科和杨柳科等近百种花木。发病后蒸腾和呼吸作用加速,光合作用弱,生长势减弱,叶片提早发黄脱落,或引起枝干肿瘤、果实畸形等,降低产量和观赏价值,严重时甚至死苗,造成重大损失。 1、症状特点 病株大量出现锈色孢子堆而得名,在叶、茎等部位,先出现淡绿色小斑点,后扩大成锈褐色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为夏孢子堆;有的成橘红色到黑色小粉堆,为冬孢子堆;也有生蜜黄色到暗褐色点或粒状,为性孢子器;还有的生许多淡黄色、灰黄色到灰褐色稍隆起或刺毛状物,为锈子器、枝干上生肿瘤、丛枝和粗皮等,果实畸形或开裂。 2、病原菌及其生活史 2.1病原菌种类 锈病由锈菌寄生引起。锈菌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锈菌目,侵

染花木常见的锈病有以下几种。 2.1.1柄锈菌属(puccinia) 如引起萱草锈病,草坪禾草秆锈病、叶锈病、条锈病和冠锈病,结缕草锈病,鸢尾锈病,菊花柏锈病和黑锈病,紫菀锈病,向日葵锈病,天竺葵锈病和蜀葵锈病等10多种。 2.1.2单孢锈菌属(uromyces)如引起唐菖蒲锈病,香石竹锈病和紫菀单胞锈病等。 2.1.3多孢锈菌属(phragmidium)有玫瑰、蔷薇和月季等锈病。 2.1.4胶孢锈菌属(gymnosporangium)有垂丝海棠、贴梗海棠、苹果属、梨属等20多种锈病,桧柏、龙柏等多种柏树锈病。 2.1.5柱锈菌属(cronartium)有牡丹、芍药锈病、松瘤锈病、红松疱锈病、樟子松疱锈病等。 2.1.6鞘锈菌属(coleosporium)有紫菀锈病、红松松针锈病、油松松针锈病和樟子松松针锈病等。

30种病害主要症状鉴定速查表

30种病害主要症状鉴定速查表 霜霉病 1.病势由下而上逐渐蔓延, 2.正面出现多角形褪绿斑。 3.潮湿时背面出现紫灰色霉层 灰霉病 1.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灰褐色 2.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 3.低温高湿型病害 炭疽病 1.叶片上呈现圆形、椭圆形红褐色小斑点 2.有时边缘有黄晕,最后病斑转为黑褐色,并产生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3.后期病斑穿孔,病斑多时融合成片导致叶片干枯。 软腐病 1.晴天萎蔫,早晚正常 2.湿腐,有臭味 3.最后根茎叶腐烂 细菌性青枯病 1.茎部皮层剥开木质部呈褐色 2.初期个别枝条的叶片或一张叶片的局部呈现萎垂 3.挤压有脓状物

1.浓黄色油渍状圆斑 2.病部中央破裂,木栓化 3.病斑多为近圆形,常有轮纹或螺纹状,周围有一暗褐色油腻状外圈和黄色晕环病毒病 1.叶皱缩,凹凸不平 2.叶片褪绿黄斑 3.沿叶脉变色 根结线虫病 1.根上有根结 2.叶片中午萎蔫 3.植株矮小 细菌性角斑病 1.叶背水渍状斑 2.浇水后有菌脓 3.叶脉为界,逐渐扩大,呈不规则的多角形,色赤褐,周围往往有黄色晕环,后期长出黑色霉状小点 疮痂病 1.浸状斑点,后变蜡黄色 2.呈圆锥状疮痂,另一面则向内凹陷,圆锥形、木栓化的瘤状突起 3.病斑聚集

1.浅褐色不规则病斑 2.病斑变薄下陷,后逐渐长出黑霉 白粉病 1.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 2.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 3.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 锈病 1.锈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 2.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3.在枝干上引起肿瘤、粗皮、丛枝、曲枝等症状 早疫病 1.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陷,有轮纹 2.高湿时黑色霉层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陷,有轮纹。 3.成株期发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发展 4.病部有(同心)轮纹。 晚疫病 1.茎部病斑呈暗褐色,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 2.叶背病键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 3.叶片上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形状不规则,无轮纹。稍凹陷有明显的白色霉状物。

锈病的识别与防治

锈病的识别与防治 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类草坪禾草重要病害,分布广,为害重,所有禾草都会被侵染以致发病。冷季型草中的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等受害最重,暖季型草中的狗牙根、结缕草也会受害。禾草感染锈病后叶绿素被破坏,光合作用降低,蒸腾作用增强,大量失水,叶片变黄枯死,草坪被破坏,景观效果受到很大影响。草坪锈病种类很多,常发生的主要有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和冠锈病,还有其他一些禾草锈病。在北京地区的调查中发现冠锈病为害最重。一、症状特点 病斑主要出现在叶片、叶鞘或茎秆上,在发病部位生成黄色至铁锈色的夏孢子堆和黑色冬孢子堆,被锈菌侵染的草坪远看是黄色。不同锈病可根据其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的形状、颜色、大小和着生特点进行区分。秆锈病夏孢子堆生于茎秆、叶鞘和叶片上。夏孢子堆大,散生,深褐色,长椭圆形至长方形,穿透能力强,叶两面均可形成夏孢子堆,且背面较大。病斑处表皮大片撕裂,呈窗口状向两侧翻卷。叶锈病夏孢子堆生于叶片上,中等大小,圆形,散生,橘红色,叶表皮开裂。条锈病夏孢子堆主要生于叶片上,茎秆、叶鞘也有。夏孢子堆小,鲜黄色,成行排列,虚线状,叶表皮开裂不明显。冠锈病与叶锈病相似。 二、发病规律

锈菌是一种不能离开活体寄主而生存的严格寄生菌。只要冬、夏季草坪禾草能正常生长的地区,病菌就可以在草的染病部位越冬、越夏。但条锈病菌因不耐高温,当夏季最热旬均温超过22℃时就不能越夏。北京地区一般春秋季发病重,4月份就可始见发病。1998年,四元桥下的草坪在11月下旬病害还很严重。当病菌在适宜温度和叶面有水膜的条件下,一般6天至10天就可发病,并产生大量的夏孢子,随风传播,不断造成新的侵染,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但由于影响锈病发生的因素很多,如不同品种的抗病程度、温度、降雨、草坪密度、水肥等养护管理状况,不同年份、不同地块发病程度都会有所不同。对温度的要求,秆锈病最高,叶锈、冠锈病居中,条锈病最低。三、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由于草种间和品种间对锈病存在着明显的抗性差异,因此,在建植草坪时首先应选择抗病的草种和品种,并提倡不同草种或多品种混合种植,如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以7 ?2?1的比例混播,或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种混播。 2.科学养护管理增施磷、钾肥,适量施用氮肥。合理灌水,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后适时剪草,减少菌源数量。 3.化学防治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类对锈病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的理想药剂。常见品种有粉锈宁、羟锈宁、特普唑(速宝利)、立克秀等。可在播种时按每100公斤种子用三唑类纯

锈病简介和识别

锈病: 小麦、梨、苹果、大豆、海棠 锈病编辑词条 B添加义项 ? 由4,00 0种以上真菌引致的几千种重要经济植物和杂草的病害。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锈病 ? ? 外文名称 rust disease ? ? 类型 植物病害 病源 锈菌

危害范围 叶、茎、果实 由4,00 0种以上真菌引致的几千种重要经济植物和杂草的病害。 由真菌中的锈菌寄生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锈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有的还可在枝干上引起肿瘤、粗皮、丛枝、曲枝等症状,或造成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严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而迅速枯死。 锈病分布广且危害性大,多见于禾谷类作物、豆科植物和梨等。不少作物的锈病是世界性的,有些有大区流行的特点,产量损失常以万吨计。中国在20世纪60~70年代,小麦叶锈病(Puccinia recondita var.tritici)曾大面积流行;小麦条锈病(P.striiformis)等也常有为害。 锈菌具有形态上的多型性、生理上的专化性和变异性等特点,并有转主寄生、夏孢子远距离传播等现象,其生活史在真菌中是最为复杂的。锈菌的多型性指锈菌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孢子。典型的产生5种,即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由它们引起植物受害部产生的小疱点,有的为黄色至铁锈色(夏孢子堆),有的为黑色(冬孢子堆),有的为白色或黄色(性孢子器),有的则为黄色的疱状、杯状或毛状物(锈孢子器)。这5种孢子发生在同一寄主植物上的称同宗寄主,如菜豆锈病菌。5种孢子发生在分类地位极不相近的两种植物上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称转主寄主,如小麦秆锈病菌夏孢子和冬孢子发生在小麦上,性孢子和锈孢子发生在小檗上。不典型的锈菌生活史内缺少一二种类型的孢子,但也有同宗寄主与转主寄主之别,如梨锈病菌无夏孢子,冬孢子发生在桧柏上,性孢子及锈孢子发生在梨上。 锈菌的专化性和变异性表现在同一种锈菌对不同属的植物有不同的致病性,并可因此而分为不同的专化型。如为害禾谷类作物的禾柄锈菌,至少有9个专化型;为害小麦的是其中一个专化型。各种专化型又根据对同一种作物不同品种的致病性,分为不同的生理小种。为害小麦的禾柄锈菌已经鉴定出300多个生理小种。 有些锈菌的夏孢子可借气流远距离传播,这在锈病循环上有重要作用。通常锈菌以冬孢子越冬,初次侵染来源是担孢子或夏孢子,而后以锈孢子或夏孢子在作物生长期间靠气流传播继续为害。在亚热带和热带,不少锈菌不产生冬孢子,靠夏孢子或由病菌直接在自生苗或冬季作物上越冬。在有些地区,转主寄主在病害循环中不起作用,如中国东北的阿穆耳小檗

苹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一)

苹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一) 摘要介绍苹果锈病的症状、病原特性,分析该病的发生规律和发病原因,进一步明确影响其流行的气候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苹果锈病;发生;综合防治 苹果锈病又叫赤星病、羊胡子病、羊毛疔、苹桧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属转主寄生菌,基转主寄主为桧柏、欧洲刺柏、高塔柏、龙柏、翠柏等松柏科的林木1]。该病既可危害苹果,又可危害沙果、山定子、海棠、梨等果树。病重时可造成落叶,削弱树势,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2010年,苹果锈病在胶东地区大面积发生,且有加速蔓延的趋势。发病特点是病情重、传播快、面积大。通过对苹果锈病的症状、病原特性进行田间调查,分析该病暴发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1危害症状 苹果锈病主要危害苹果、梨、沙果、山定子、海棠等果树的幼叶、叶柄、新梢和幼果等绿色幼嫩组织。 1.1幼果受害 幼果染病,多在萼洼附近产生圆形橙黄色斑点后着生黑色的小点,病部稍凹陷,直径1cm左右,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面,病斑变为黑褐色,产生灰黄色细管状的锈孢子器(毛状物),病果生长缓慢或停滞,多呈畸形并早落。 1.2叶片受害 叶片正面病斑开始为桔红色1~2mm的小圆点,随着病斑的扩大,中间颜色变深(橙黄色),外围颜色变淡(淡黄色),最外面形成黄绿色晕圈,并在中间长出黄色小点(性孢子器),分泌蜜露(黄色黏液即性孢子),随后变为黑色小点。病斑扩大到1cm左右,病部叶肉肥厚变硬,正面稍凹陷,叶背面隆起并长出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物(锈孢子器)。不久,锈孢子器顶端破裂,散出黄色粉末(锈孢子)。最后,病斑变黑干枯,毛状物脱落。 1.3新梢、果梗、叶柄受害 病斑多为纺锤形,橙黄色,初期病斑上刻生橙黄色后变黑色小点,后期病部凹陷龟裂,易从病部折断。 1.4桧柏受害 苹果锈病的锈孢子7—8月随风传播侵染桧柏小枝形成直径3~5mm的球形瘿瘤。来年春季瘿瘤出现深褐色舌状孢子角。 2发生规律 苹果锈病病原为山田胶锈菌或称苹果东方胶锈(Gymno-sporangiummadaiMiyabe),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目真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2]。病菌需要在2类不同的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产生4种类型孢子,在苹果树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桧柏等柏科植物上产生冬孢子和担孢子。苹果叶片正面产生性孢子器、性孢子。性孢子无色,单胞,纺锤形。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锈孢子球形或多角形,栗褐色,单胞,膜厚,有瘤状突起。冬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15~28℃,萌发时需要有水膜。 7—8月苹果锈病的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枝条上的菌瘿中越冬,翌春菌瘿产出冬孢子,冬孢子成熟后,遇水(主要是降雨)膨胀,萌发后形成担孢子,随风传播(有效传播距离为1.5~5.0km),散落在苹果幼叶、新梢、幼果上,遇雨水萌发成芽管,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侵染后,叶面先形成桔红色小点后变为橙黄色病斑,病斑表面长出性孢子器和性孢子,在叶背面形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 病菌侵入苹果幼嫩组织的潜育期长短与气温和叶龄有密切关系,一般为13~18d。温度越高,叶龄越小,潜育期越短,展叶后25d以上的叶片一般不受感染。担孢子每年侵染1次,无再侵染。3发病条件

病害调查

1、病害症状(病状) (1)变色:褪绿或黄化、花叶与斑驳、变红色或紫色 (2)坏死:斑点、枯死、穿孔和落叶落果、疮痂、溃疡、猝倒和立枯 (3)腐烂:干腐和湿腐 (4)萎蔫(nian):生理和病理性萎蔫 (5)畸形:徒长;矮化、矮缩和丛生 即:变色:退绿、黄化、花叶 斑点:(根据颜色)褐斑、黑斑、灰斑、白斑 (根据形状)圆斑、梭斑、不规则斑、角斑、条斑 萎蔫:枝叶下垂,似失水状 腐烂:干腐、软腐 畸形:丛枝(枝条过多)、矮化、肿瘤、卷叶 2、病症(症状包括病状和病症) 粉状物:白粉(见于白粉病、白锈病)、黑粉、锈状物(铁锈色) 霉状物:青霉、灰霉、黑霉、赤霉、霜霉 菌核:黑色、褐色、棕色的坚硬颗粒状物 颗粒状物: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子囊壳、子座 脓状物:粘液体,干后称菌荚,脓状物仅见于细菌病害,以上其它见于真菌 3、病害的命名:寄主+症状+“病”,如苜蓿褐斑病、沙打旺黄矮根腐病。 4、病害的发生是环境因素、病原物和寄主植物共同作用的结果,称为病害三角。 5、常见病害:白粉病、霜霉病、锈病、炭疽病、黑粉病、褐斑病 (1)环县:独一味(Lamiophlomis otate)白粉病(Sphaerotheca elsholtziae)、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轮纹病(Pestalotia)、草原老鹳草(Geranium pratense)锈病(Puccina leveillei)、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agarioides)锈病(Phragmidium potentillae)为新病害。长芒草(Stipa bungeana)叶斑病(Bipolaris stipicola)、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锈病(Uromyces lespedezae-procumbentis)、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白粉病(病菌待定)、乳浆大戟(Euphorbia esula)锈病(Uromyces sp.)、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褐斑病、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白粉病(Sphaerotheca fusca)

苹果锈果病、锈病和果锈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a16925504.html, 苹果锈果病、锈病和果锈病 作者:马治贤等 来源:《西北园艺·果树》2014年第06期 我们在陕西渭北、山西晋中等地调研时,发现近年苹果锈果病、锈病和果锈病发生趋于严重并有迅速蔓延之势,因这几种病害名称相似度较高,容易混淆,现就其各自的症状表现、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果农朋友对比参考。 1 锈果病 1.1 症状表现苹果锈果病是一种病毒病,也叫花脸病或裂果病,由类病毒引起,其典型症状主要表现在果实上。根据表现不同,又分为锈果型、花脸型及锈果花脸复合型3种类型。感病后,病树所结果实个小,有的果实从落花后1个月开始,先是果顶出现色变,逐渐扩大为5条规则的纵纹,最后木栓化为铁锈色病斑,不堪食用。以前由于苹果品种多元化,红星、秦冠、红富士等不同品种上3个类型症状表现皆有,近年由于主栽红富士矮化苗,表现症状主要是花脸型。花脸型的表现是果实着色期果面散生白斑或呈红、黄相间的花脸状,变色部分微凸起,病斑部分凹陷,果实变小、畸形,果面凹凸不平,果肉硬,口感差。 锈果病危害果实首先会集中表现在一个枝上,受害枝上所有的果实都会表现症状,失去商品价值,随后1~2年就会感染全树,再经1~2年会感染临近的树。如果一个果园里有多株病树,则很快会有更多健康树受到感染,防控形势严峻。 病苗和病树上徒长枝的症状表现是:病苗(枝)矮小细弱,叶片翻卷呈弧形或圆圈状,病叶硬脆,易从叶柄中部断裂;苗木(枝条)中上部发生木栓化坏死锈斑。 1.2 发病原因锈果病是一种传染性、全株性病害,一旦感病则终生带毒,且逐年加重。发生原因主要有: 1)苗木感病。建园多采用普通苗而用无病毒苗建园的甚少,且普通苗中的共砧苗、连作苗占相当一部分,这类苗感染锈果病毒株率达8%左右;中间砧苗多为M26矮化砧,生长势弱,不太抗类病毒病;苗木品种接穗一般来自大田,未经严格挑选和脱毒处理,带毒概率高。从以上不难看出,所栽苗木基砧、中间砧和品种均有感染类病毒的概率。感病苗木栽植后,幼树期枝叶症状表现不明显,进入结果期后果实就会显现症状。 2)根系传染。苹果树受病毒侵染后,主要靠树体汁液传播,果园根系交接后,病树根若因施肥等原因受伤,伤口流出的带毒汁液就会成为侵染源,由近及远逐步扩散,使越来越多的树感病。

梨锈病

梨锈病 Pear Rust 梨锈病又称赤星病,我国南北果区均有发生,但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仅在果园附近种植桧柏类树木较多的风景区和城市郊区危害较重。例如在北京、南京、杭州以及陕西秦岭北麓的眉县、周至、西安等地,往往造成大量早期落叶或果实畸形。危害程度因年份和品种而异,栽培感病品种的果园在病害流行年份产量损失可达60%以上。除危害梨树外,还能危害山楂、棠梨和贴梗海棠等。 症状 主要危害梨树的幼嫩绿色部分,如幼叶、叶柄、幼果及新梢。 幼叶被害,叶片正面产生圆形小病斑,中央橙黄色有光泽,边缘淡黄色,周围具有黄色晕圈。随着病斑的扩大,病斑中央产生蜜黄色微凸的小粒点(病菌性孢子器),潮湿时小粒点上溢出淡黄色黏液(性孢子),黏液干燥后黄色小粒点变成黑色。之后病斑组织变肥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长出几根至十几根灰白色或淡黄色的细管状物(锈孢子器),内有大量褐色锈孢子,成熟后从锈孢子器顶端开列散出。后期病叶变黑干枯,病叶早落。幼果被害,初期与叶片症状相似,后期病部长出锈孢子器,发病严重时果实畸形并早期脱落。叶柄、果柄受害,病部橙黄色,并膨大隆起呈纺锤形,病斑上也可长出性子器和锈子腔。新梢受害后的症状与叶柄、果柄相似,但后期病部凹陷并易折断。梨锈病的诊断要点可以概括为:“病部橙黄、肥厚肿胀、初生红点渐变黑、后长黄毛细又长”。 梨锈病菌为转主寄生菌,转主寄主为松柏科的桧柏、龙柏、欧洲刺柏、高塔柏、圆柏、南欧柏和翠柏等。病菌侵染转主寄主后,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产生淡黄色斑点,病部于秋季黄化隆起,翌春形成球形或近球形瘤状菌瘿,菌瘿继续发育突破表皮露出红褐色、圆锥形或楔形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成熟后,遇雨吸水膨大呈橙黄色的胶体。 病原 病原为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属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此外台湾还有美赭痂锈菌引起锈病的报道,但影响很小。病菌具有专性寄生和转主寄生特点,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产生4种类型的孢子,冬孢子及担孢子阶段发生在桧柏、龙柏及欧洲刺柏等柏类寄主上,性孢子及锈孢子阶段发生在梨树上。病菌没有夏孢子阶段。 性孢子器扁烧瓶形,埋生于梨叶正面病组织的表皮下,孔口外露,大小120~170μm×90~120μm,内生许多无色单胞纺锤形或椭圆形的性孢子,大小8.0 ~12μm×3~3.5μm。锈

金森女贞锈病和病虫害的防治

金森女贞锈病和病虫害的防治 锈病在6-9月发生最为严重,应该重点注意,5-6月份起重点防治,可采用三锉酮、世高、百菌清和杜邦福星等药剂轮替使用,每10-15天防治1次,防治3-5次。防治时可以加入0.2%的水溶性肥料或微量元素肥料,进行追肥和补充微量元素,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病虫害防治 金森女贞分歧地区,会显示出分歧的病虫害风险,当地首要病害以锈病最为严重,特殊是苗圃周围梨树和柏树较多的地域,因为较多的传染源,轻易大面积发作,必需惹起足够注重。合理的摆放密度是避免病害的有用措施,普通每亩的摆放密度不宜超越4万盆,过高的密度经常会形成病害的迸发。锈病在6—9月发作最为严重,应该重点留意,5—6月份起重点防治,可采用三锉酮、世高、百菌清和杜邦福星等药剂轮番运用,每10 —15天防治1次,防治3—5次。防治时能够参加0.2%的水溶性肥料或微量元素肥料,停止追肥和增补微量元素,加强植株的抗病性。虫害以蛴螬、地山君等食根害虫最为严重,发作期为7—9月阁下,防治办法实时肃清周边及盆内杂草,对风险严重区域,用800倍的辛硫磷灌根,灌根时留意避开高温时段和坚持盆内湿度,以防惹起药害。 森女贞(哈娃蒂女贞)作为近年来园林绿化色块苗的热销种类,在近期的工程色块苗市场大将据有主要的位置。金森女贞为木犀科女贞属的常绿小乔木,具有普通女贞配合特性,喜暖和,在微酸性的泥土前提下,发展十分快,发展期需肥量大;但在沙性较重、肥力差的泥土前提下发展差。金森女贞原产于日本,所以较耐寒,温度越低新叶的金黄色越明艳。同时其耐热性强,在35度以上高温不会影响其生态特征和欣赏特征,金叶期长以春、秋、冬三季金叶占主导,是将来的金色主流。本文首要谈谈在金森女贞容器工程苗消费中的一些经历。 转自湖南花木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a16925504.html,/

草坪锈病

草坪锈病的识别与防治 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类草坪禾草重要病害,分布广,为害重,所有禾草都会被侵染以致发病。冷季型草中的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等受害最重,暖季型草中的狗牙根、结缕草也会受害。禾草感染锈病后叶绿素被破坏,光合作用降低,蒸腾作用增强,大量失水,叶片变黄枯死,草坪被破坏,景观效果受到很大影响。草坪锈病种类很多,常发生的主要有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和冠锈病,还有其他一些禾草锈病。在北京地区的调查中发现冠锈病为害最重。 一、症状特点 病斑主要出现在叶片、叶鞘或茎秆上,在发病部位生成黄色至铁锈色的夏孢子堆和黑色冬孢子堆,被锈菌侵染的草坪远看是黄色。不同锈病可根据其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的形状、颜色、大小和着生特点进行区分。秆锈病夏孢子堆生于茎秆、叶鞘和叶片上。夏孢子堆大,散生,深褐色,长椭圆形至长方形,穿透能力强,叶两面均可形成夏孢子堆,且背面较大。病斑处表皮大片撕裂,呈窗口状向两侧翻卷。叶锈病夏孢子堆生于叶片上,中等大小,圆形,散生,橘红色,叶表皮开裂。条锈病夏孢子堆主要生于叶片上,茎秆、叶鞘也有。夏孢子堆小,鲜黄色,成行排列,虚线状,叶表皮开裂不明显。冠锈病与叶锈病相似。 二、发病规律 锈菌是一种不能离开活体寄主而生存的严格寄生菌。只要冬、夏季草坪禾草能正常生长的地区,病菌就可以在草的染病部位越冬、越夏。但条锈病菌因不耐高温,当夏季最热旬均温超过22℃时就不能越夏。北京地区一般春秋季发病重,4月份就可始见发病。1998年,四元桥下的草坪在11月下旬病害还很严重。当病菌在适宜温度和叶面有水膜的条件下,一般6天至10天就可发病,并产生大量的夏孢子,随风传播,不断造成新的侵染,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但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