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凇、雾凇和冻雨区别

雨凇、雾凇和冻雨区别
雨凇、雾凇和冻雨区别

雨凇、雾凇和冻雨三种气象现象的区别

每年冬春季节,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上常常出现雾凇、雨凇和冻雨三种气象名词,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人们容易将它们三者混为一谈;一旦当地发生严重的持续性冰冻灾害,人们更加关注这三种与低温冰冻天气有关的现象,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区分这些现象,有必要从它们的形成过程以及危害和益处等方面进行一定的阐释。

1、雨凇

雨凇指的是过冷却雨滴碰到冰点附近的地面或地物上,立即冻结而成的坚硬冰层,通常是透明的或毛玻璃状的紧密冰层。雨凇与地表水的结冰有明显不同,雨凇是边降边冻,能立即粘附在裸露物的外表而不流失,形成越来越厚的坚实冰层,从而使被附着物负重加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对附着物产生直接灾害并引发间接危害。

雨凇最大的危害是使供电和通信线路中断。下雪天时,电线积雪,高压线的钢塔会承受平时2-3倍的电线重量,但是如果电线上有雨凇的话,可能会承受10-20倍的电线重量。电线结冰后,遇冷收缩,加上风吹引起的震荡和雨凇重量的影响,能使电线和电话线不胜重荷而被压断,几公里以至几十公里的电线杆成排倾倒,造成输电、通讯中断,严重影响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雨凇也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飞机在有过冷水滴的云层中飞行时,机翼、螺旋桨会淞附积冰,影响飞机空气动力性能而造成失事。因此,为了冬季飞行安全,现代飞机基本都安装有除冰设备。当路面上形成雨凇时,公路交通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特别是山区公路上地面积冰更加危险,往往易使汽车滑向悬崖,造成车毁人亡。

由于冰层不断地冻结加厚,常会压断树枝,因此雨凇能大面积地破坏幼林、冻伤果树,使林业造成严重损失。坚硬的土壤冰层也能使覆盖在它下面的庄稼糜烂,如果麦田结冰,就会冻断返青的冬小麦,或冻死早春播种的作物幼苗。另外,严重的雨凇还会把房子压塌,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雾凇

雾凇指的是在空气层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地物迎风面上的乳白色冰晶。雾凇俗称树挂。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却水滴,并满足一定温度就可形成。通常,被过冷却云雾环绕的山顶上最容易出现雾凇,它也是屋檐上常见的冰冻形式,在寒冷的天气里泉水、河流、湖泊或池塘附近的蒸雾也可形成雾凇。

当地面过冷却雾滴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刚开始,空气中的水蒸气碰上该物体时凝华成固态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积物,雾凇层由小冰粒构成,在它们之间有气孔,接着无数冰点以下的雾滴随风在雾凇层上不断积聚冻粘,这样便形成雾凇典型的白色不透明的外表和粒状结构。由于各个过冷水滴的迅速冻结,相邻冰粒之间的内聚力较差,易于从附着物上脱落。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是它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的雾凇有时也会将电线、树木压断,造成损失。

雾凇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具有一定的益处。现代都市空气质量的下降是让人担忧的问题,雾凇是天然“空气加湿器”和“负氧离子发生器”。噪音是现代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一个有害副产品,雾凇具有一定的消噪能力,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此外,雾凇融化产生的水分,对北方越冬作物有利。

3、冻雨

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

另外,有人又认为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天气现象。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温很低,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又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称它为“地油子”或者“流冰”。

冻雨过后一般会形成雨凇或雾凇的景观。有人将雨凇等同于冻雨,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冻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降雨和天气现象,而雨凇是冻雨的结果,是一种灾害或景观。

由于雨凇、雾凇两者形成机制和结构的差异,前者造成灾害的可能性与程度都大大超过后者。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山区,雨凇是经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现象;雾凇的密度小,重量轻,对于电线、树木的破坏性要比雨凇小得多。

我国发生冻雨、出现雨凇最多的地区是贵州,其次是湖南、湖北、河南和江南等省区。北方地区雨凇出现较多的地区是山东、河北、辽东半岛、陕西和甘肃,其中甘肃东南部、陕西关中地区更多一些,其中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而四川、云南、宁夏、山西以及华南沿海很少出现雨凇。

文章来源:贵州省气候中心责编:顾雅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2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2篇 The teaching plan of song in the first volume of the fourth grad e of Su Jiao edi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2 篇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 2、篇章2: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 篇章1: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和词语。 3、通过朗读以及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诊治,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

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现象。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练习。 1、指名背诵《九九歌》,说说冬天最冷在什么时候? 2、引入本课,揭题,认读“凇”。 3、基础性诊断练习。“凇”是“冫”,不是“氵”,为什么?(师根据讨论内 容,适时矫治,得出结论。) 4、观看雾凇奇景,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 ①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及时指导读好长句子中间 的停顿。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1

《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东郭镇党山小学徐子营 学情分析: 四年级小学生已初具自我阅读能力,基本能够结合语言环境、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的表面意思,基本能够概述自然段意,理清文章脉络,也基本能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但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以及语言文字的体会理解还不够准,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挖掘还不够深,这些还需老师点拨指导。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奇特景象和奇异的形成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写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第三自然段写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及其感受。全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教学设想: 从教材来看,第一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说出了雾凇的奇特壮美以及人们观赏后的感受;第二自然段主要说出雾凇形成原因及过程。全文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因此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生词,进行知识点教学;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熟读第一、第三自然段,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通过关键词语(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缀满、千姿百态)体会想象雾凇景象,体会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进行阅读能力指导和情感教育。第二课时体会雾凇的奇特壮美、学习雾凇的形成过程及原因:通过描写先后顺序的词语如:每当、渐渐地、慢慢的、最初、逐渐、最后等体会形成过程。通过第三自然段人们清早欣赏雾凇赞叹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进行阅读能力指导和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的10个一类字,认读5个二类字,理解“奇观、缭绕、弥漫、缀满”等词语意思,并通过具体的语言训练进行适当应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美丽冻人”,“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千树万树梨花开‘呀!”两个句子,抓住“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等关键词语展开想象,体会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23《雾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3.雾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记本课10个生字,并能结合图片来理解“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等词语。学会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口头造句。 2.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3.借助课件读懂课文内容,在朗读中品味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受到美的陶冶。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来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课件读懂课文内容,在朗读中品味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受到美的陶冶。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来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整体感知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以及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以及读书情况。 2.在初读感知环节,借助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自由读、默读、圈画、合作交流、想象画面、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等方式感受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激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通过小练笔,训练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来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5.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及时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有效推进教与学。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欣赏图片,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2.你知道我国有名的四大自然景观吗?课件出示(山清水秀的桂林山水、神 奇壮丽的长江三峡、天下第一奇观的云南石林、还有洁白晶莹、美丽动人的吉林 雾凇)板书:雾凇。(注意,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雾”和“凇”都是形声字,“雾”上面是雨字头,下面是务。“凇”字是两点水加一个松树的松。) 3.这么美的雾凇连江主席看了都情不自禁的吟诵到:(多媒体出示)“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今天让我们乘坐时光快车到吉林去走走 看看。听课文录音。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融绚丽的色彩、美妙的画面为一体的情境,再加上名人的赞颂之词,充分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情感移入文境。)(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学生拿出预习单,小组内检查生字是否写得正确、规范。教师针对预习单 上的错字及不规范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错字和不满意的字。 2.课件分组出示生字词,组织学生认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4.认真默读课文,交流汇报预习所得。 (1)雾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阅读赏析课23《雾凇》教案-精选教学文档

【“阅读赏析”课】- 23《雾凇》 一、教学要求 1.抓住关键词句,学习“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研读方法,感悟雾凇的景色之奇特壮美。 2. 体会文章的用词精妙,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词句来描写雾凇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雾凇的奇异景象,并受到美的陶冶。 难点: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体验,想象画面,感悟雾凇的景色之奇特壮美。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字词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搜集雾凇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 雾凇的图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当走进祖国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课件播放图片)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出示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导学生读好长句: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读了课文,雾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看到这么美的雾凇,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词要送给雾凇,你最想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呢?现在,你能在“雾凇”前加一个词语来表达一下雾凇留给你的印象吗? 4.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雾凇的神奇壮观。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精读感悟欣赏美文 1.欣赏雾凇奇观。(课件出示雾凇图片,学生欣赏)

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来描写雾凇的美的?默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看看哪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雾凇的景观。把最吸引你的、最美的词语用笔划出来,读读,体会,也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书上。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自悟课文) 预设一:细读第一自然段,从色彩、光泽体会雾凇的奇特壮美 2.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读课文,把描写雾凇的句子用“﹏﹏”画下来。 反馈。指导朗读。 (1)你觉得哪个词儿写得特别美?你能读好它吗?指名回答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2)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找学生说。 (3)指导朗读:课文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要想把这些词语读好,就要一边想画面一边读,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4)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说一说自己对“奇观”的理解。指导读,读出它的“奇” (5)让我们一起来再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像雾凇画面,再次感受雾凇的美丽奇特。会背的可以练习背。 (四)精讲点拨: 预设二:细读第三自然段,从姿态感受雾凇的奇特壮美 1. 出示第三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1)课文不仅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告诉我们雾凇的奇特美丽,还从姿态上告诉我们雾凇的奇特壮美呢。看看哪个词写的?“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2)它的近义词是(形态各异婀娜多姿姿态万千)。 (3)课件出示雾凇各种姿态的图片,配乐欣赏雾凇奇景。 想像一下: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 课件出示说话训练: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雾凇》课堂实录

张家港市第12届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 生态课堂子课题展示课《雾凇》实录 执教:钱惠虹 上课班级: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东校区四(4)班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雾凇》。 【学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些词语来说说雾凇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生1: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生2:银松雪柳,千姿百态 生3:琼枝玉树,美丽动人 师:这么美的雾凇,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能够看到? 生4:这么美的雾凇,在严寒季节,吉林的松花江畔能够看到。 师(引背第一自然段):是啊,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 生(齐背)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师(引背):这就是—— 生(齐背):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师(板书:奇观)那么吉林市的雾凇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它到底奇在哪儿呢?请打开书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交流,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师: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最关注哪个词语? 生5:我最关注“严寒季节”这个词语。 师(点红词语):你为什么关注这个词语? 生5:因为在很冷很冷的季节才会有雾凇。 师:是呀,严寒季节才能形成雾凇。你来读这个词。 生5(有感情地读):严寒季节 师(请其他学生评价,指生6):听了他的朗读,你感觉怎么样? 生6:非常寒冷。 师:嗯,冷得让人感觉都——滴水成冰了。(指生6)你来读。 生6(夸张地读):严寒季节 师:真冷啊,冷到零下二三十度呢!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严寒季节 师:“严寒”是形成雾凇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一起把它放进句子里读。 【生齐读】 师:你还关注哪个词语? 生7:饱和的水汽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评课

《雾凇》评课 本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吉林雾凇奇观,给人一种恍若梦境的奇特美感。反思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成功之处有二:第一、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让远离学生生活的景物鲜活、灵动起来。课堂上,我首先通过不同姿态的雾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面自己不太熟悉的景物,激发好奇,引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并通过想象说话,在头脑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雾凇。然后引导学生质疑,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也就进入课文第二段的学习。在本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利用图片将雾凇形成过程的奇特、慢、轻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此过程中,我又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了雾凇的形成条件。最后,当大片的雾凇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出声。学生虽然没有见过雾凇,但通过本课的学习,雾凇的美已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第二、课堂上的说话训练落到了实处。比如:欣赏完武松图片后,以“雾凇千姿百态……为开头的说话训练,学生因为脑海中有了鲜明的形象,所以说起话来轻松自如。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评析: 一、课前沟通,拉近距离 课前简洁有效的导入,很快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节省了时间,为后面感悟雾凇的形成过程做了有效的铺垫,同时以“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并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二、有效引导,凸显重点 在朗读课文时,我并未按照一般常规的模式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而是尊重学生,让生自己读,目的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把课文读通。用儿童化的语言,很快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生觉得很新奇,营造了一种积极想去吉林看雾凇的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音乐是情感的催化剂,适时播放背景音乐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的感情迸发。 在朗读时让学生分清自由读与齐读的概念是很有必要的,齐读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思维,而自由读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既尊重了学生,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来读。教学中运用形象的动作,有利于调动现场气氛,有利于让学生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尤其是中年级孩子更是如此。自然地引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熏陶,感悟了雾凇形成的条件。点拨引导犹如顺水推舟,单一个“镀”字的感悟,便看出教师的匠心独巨及深厚功力。适时的范读,有利于学生模仿,于永正老师在这方面就是典范。从现场的读书情况来看,确实收到了一定的实效 教师适时播放雾凇图片,当播到“像银线”的图片时,引导学生读“最初像银线”,播到“变成银条”的图片时,引导学生读“逐渐变成银条”,播到“银松雪柳”的图片时,引导学生读“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

2019年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3 雾凇课后练习第四十三篇

2019年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3 雾凇课后练习第四十三篇 ?第1题【填空题】 看拼音,写汉字 yānmò______shèshì______zhēnɡténɡ______dàdìbīnɡ fēnɡ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读课文《雾凇》,填空松花江畔的______,______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______下,______,美丽动人。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按要求写词语 描写下大雪的:______ 描写雪后美景的: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填空 lí huā______mó hu______shè shì______jiànɡ lín______【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读《雾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雾凇,俗称______,是在______季节里,空气中______饱和的______遇冷______而成。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笼罩(lónglǒng)______淹没(méimò) ______冰封(fēngfēn)______模糊(mómú)______ 缭绕(rǎorào)______长堤(dītī)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读课文《雾凇》,按要求摘录词语 ①描写天气寒冷的:______ ②描写雾凇的颜色、形态的:______ ③形容变化过程的: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严寒______模糊______赞叹______饱和______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3《雾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23 雾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雾凇奇景→形成原因及过程→观赏雾凇及感受,背诵全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奇观、饱和凝结、琼枝玉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 3.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原因及过程,感受吉林雾凇的千姿百态,奇特壮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在反复朗读中去感悟吉林雾淞的奇特壮美及成因。 2.梳理清文章的脉络,熟读背诵。 三、教学评价设计 1.检查预习效果时,指生认读注音,掌握生字字音,师生共同分析字形结构,描红临写,掌握生字字形,结合上下文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初读课文,弄清各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精读感悟环节,通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自由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去领悟吉林雾淞的景奇,体会到雾凇形成也是很奇特的,诵读着优美的语言去感受雾凇的美,产生喜爱与赞美之情,在反复诵读中达到背诵。 3.小练笔:学习积累文中的写景词,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训练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 四、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搜集有关吉林雾淞的资料。 2.教师准备教学资料,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揭示课题 1.激情导入 中国有四大景观:吉林雾淞、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今

天,我们有幸随着本课的文字去欣赏其中最为特别的“吉林雾淞”。——板书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还有那些疑问? 学生质疑后,教师梳理:哪儿的雾凇,什么样,这种景象是怎样形成的……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和多音字。 (1)读出下面的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江畔.、缀.满、镀.银、缭.绕、琼.枝玉树、雾.气、长堤.、俗.称、凝.结、摄.氏度、夜幕.、零.下、淹.没、模糊. (2)你知道“没、模”在本文中的读音么?它们还有什么读音? (3)教师强调字音:“凝、雾、琼”是后鼻音,“淹、畔”是前鼻音,“俗”是平舌音,“摄、氏、缀”是翘舌音,“没”在文中读淹没mó,“模”在文中读模mò糊,“堤”读dī,别误读成tí。 (4)指导书写生字 本课10个生字中,“氏”是独体字,别误写成“氐”,左右结构的有“堤、俗、凝、摄、淹、模”,都是左窄右宽;3个上下结构的“雾、幕、零”笔画都较多,要看清笔画,注意笔顺,掌握间架结构。 学生用钢笔描红,并临写两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各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正音,指导学生读通读顺句子。 (2)弄清各自然段的内容,学生只要把自己的阅读理解说清楚、说完整,给予鼓励,教师小结。 一、写吉林雾淞的奇特美丽的 二、详细介绍吉林雾淞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三、写人们观赏雾凇及感受 (3)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归纳。 3.练习 抄写生字和课后习题3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雾凇》同步练习B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雾凇》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48分) 1. (12分)看拼音写汉字 xiàn shècān bùhéng kuàjǔ ________城________计________加________门________________行 jījiān gùlánàn zhuǎguì ________败________________杆报________________子________重 2. (13分)拼一拼,写一写。 g—un________ j—ün________ k—un________ q—ün________ h—un________ x—ün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guan sh—en→________ h—an→________ j—ü—an→________ x—________ ________→xuan 3. (2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遥遥________ 飞流________

4. (8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我还________(hái huán)有两本故事书没还________(hái huán)给学校图书馆。 ②小猫伸长爪________(zhǎo zhuǎ)子,用前爪________(zhǎo zhuǎ)抓破了我的衣服。 ③银行________(háng xíng)的前面是一条人行________(háng xíng)道。 ④我的学校在东边,每天早晨,我都朝________(cháo zhāo)着朝________(cháo zhāo)阳升起的方向前进。 5. (3分)填空。 《西游记》中你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红楼梦》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是,________,《三国演义》中你最佩服的人物是________。 6. (18分)给下面的字组词,然后换个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钩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挑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错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攻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伙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 (4分)看拼音,写词语。 lǐng yùlǐ bài dàn shēng jiàn wēi zhī zh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他这种卑________(bēi pí)劣的行为是大家所不齿的。 ②你们不要被他的诡________(wěi guǐ)计所蒙骗了。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雾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懂得空气中的水汽遇冷会结成霜花这个科学常识。 2、能力目标:通过观看视频、朗读课文,能分析概括出雾凇形成的条件及经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联系课文内容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喜爱雾凇、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雾凇景观美 1、(播放舒缓悠扬的音乐,教师抒情解说)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这就是著名的吉林雾凇奇观。(板书:雾凇) 2、江泽民主席曾在观看吉林雾凇时这样赞叹:“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出示ppt)大家想不想一睹雾凇的“芳容”?(出示雾凇图片)边看边想,你能不能用上一些词语来形容它? 3、看到这样迷人的景致,你的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预设:雾凇

是怎样形成的?吉林具备了哪些优势条件能够使得雾凇形成?) 二、质疑讨论,了解雾凇形成美 1、看来大家有很多问题,很多同学想知道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思考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的条件? 2、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淞是怎样形成的? 课件显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1)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课件显示:“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松花江上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这一段反而不会结冰呢?(解释:虽然一年四季地表温度变化很大,但是地下或水下的温度一直是恒定的。无论冬夏始终保持在4摄氏度左右。) (2)在当地,有句习俗叫“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让我们先来欣赏这夜晚的雾吧。 课件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3雾凇》练习

23 雾凇 [读记与抄写] 读一读,背一背,并正确地抄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积累与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èshìníng jiéyān mò móhu lǒng zhào líng xià 二、写同音字。 wù()气失() cí告()()语 mù屏()日() ling()件()巧 三、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凝结()模糊() 赞叹()笼罩()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凝结()模糊()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枝()树千()百()银光()()夜幕()() 三九()()()()晶莹 情不()()大地()()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霜花()地观赏 ()的雾气()地赞叹 ()的树挂()地飘荡五、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不但……而且……即使……也 如果……就……因为……所以 1.()给你再好的条件,你()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2.()你冬天来到吉林,()能看到神奇的雾凇景观了。 渐渐地轻轻地慢慢地 3.爸爸正在午睡,我()给他关上房门。 4.雨()停了,太阳出来了。 5.天上的白云()飘移着,变幻着,令 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 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这就是 的吉林雾凇奇观。 2.清早,,。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的 ,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 ,”呀! [阅读与感悟]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 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 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1.给选文补全标点。 2.这段话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 树梨花开”的意思。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评课精编版

2020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 凇》评课精编版

《雾凇》评课 本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吉林雾凇奇观,给人一种恍若梦境的奇特美感。反思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成功之处有二:第一、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让远离学生生活的景物鲜活、灵动起来。课堂上,我首先通过不同姿态的雾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面自己不太熟悉的景物,激发好奇,引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并通过想象说话,在头脑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雾凇。然后引导学生质疑,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也就进入课文第二段的学习。在本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利用图片将雾凇形成过程的奇特、慢、轻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此过程中,我又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了雾凇的形成条件。最后,当大片的雾凇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出声。学生虽然没有见过雾凇,但通过本课的学习,雾凇的美已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第二、课堂上的说话训练落到了实处。比如:欣赏完武松图片后,以“雾凇千姿百态……为开头的说话训练,学生因为脑海中有了鲜明的形象,所以说起话来轻松自如。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评析: 一、课前沟通,拉近距离 课前简洁有效的导入,很快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节省了时间,为后面感悟雾凇的形成过程做了有效的铺垫,同时以“书读百

遍,其义自见。”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并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二、有效引导,凸显重点 在朗读课文时,我并未按照一般常规的模式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而是尊重学生,让生自己读,目的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把课文读通。用儿童化的语言,很快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生觉得很新奇,营造了一种积极想去吉林看雾凇的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催化剂,适时播放背景音乐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的感情迸发。 在朗读时让学生分清自由读与齐读的概念是很有必要的,齐读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思维,而自由读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既尊重了学生,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来读。教学中运用形象的动作,有利于调动现场气氛,有利于让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