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学论文

人畜共患病学论文
人畜共患病学论文

1 历史

在猫、狗和猴等多种动物胃内发现存在螺旋样细菌(Gastrospirillum),被认为是居栖于胃底腺区的正常菌群,无病原学上的意义[4]。但是,自Warren,J.R.等(1983)在活动性溃疡性胃炎病人胃粘膜上发现弯曲样杆菌来,并证实系胃炎、胃溃疡、胃淋巴组织淋巴瘤等发病原因(Marshall, B.J.等,1984)[5],进而引起在人类胃病发生原因和防治等重大变革。Mendes,E.N.等[4](1990)应用透射电镜技术首次发现猪胃窦凹陷部位存在螺旋样菌,并命名为猪胃螺旋菌(Gastrospirillum suis,G. suis),它不同于人幽门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pylori)或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Queiroz, D.M.M.等[6](1990)有类似的发现。由于PCR 技术、基因序列分析和分子生态等技术的应用,将弯曲杆菌属(Genus Campylobacter)修正为新的螺杆菌属(Genus Helicobacter),同时,将猪胃螺旋菌更名为暂定猪螺杆菌(Candidatus Helicobacter suis,Can.H.suis)[8]。与人胃螺杆菌I 型(H. heilmannii I)类似(Queiroz, D.M.M.等,1990[6];Cantet, F.等[7],1999)。基因序列分析与H.heilmannnii I 型同源99.5%(De Groote D.等,1999)[8]。后来,O`Rourke, J.L.等[9](2004)也证实此菌与H.heilmannnii I 型有较高的同源性,视为同一菌种。但期间,其命名较为混乱,有称非幽门螺杆菌胃螺杆菌(Gastric non-H. pylori helicobacters,GNHPH;Non-helicobacter pylorihelicobacter, NHPH)[3][10],幽门样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like bacteria, HPLB)[11],胃螺旋样菌(Gastrospirillum-like organisms, GLOs)[12],螺杆菌样菌(Helicobacter-like organisms,HLOs)等[13]。最新将其命名为猪螺杆菌(Helicobacter suis sp. nov.,)[1]。

2 病原学

用病理组织形态学方法对螺杆菌研究报告较多[2][3][5][22][33]。Roosendaal, L.D.等[14](2000)对122 头屠宰猪中的胃窦部和食管部112 份样本螺杆菌培养,均未成功。因长期体外培养不成功[2][4][8][14],影响对其形态深入系统的研究。直到2008 年才取得突破[1]。

2.1 形态特征

Baele,M.等[1](2008)首次成功从猪胃炎和胃食道部溃疡部位分离3 菌株(HS1、HS2和HS3)猪螺杆菌(H.suis)。菌体呈多至6 个紧密盘绕螺旋样,长约2.3-6.7μm,宽约0.9-1.2μm,无周质纤毛。老培养物,菌体多呈球状,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形成孢子。通过菌体两端的4-10 个有鞘鞭毛丛的作用而显极强的运动性,鞭毛末端饨状,部分呈球节状,大于鞭毛体平均直径2 倍。

2.2 培养及生化特征

在添加20%胎儿牛血清或10%去纤维马血的BHI 琼脂,布氏琼脂和Mueller-Hinton 琼脂生长。在微氧条件生长,在5%CO2 条件下不生长。厌氧条件生长缓慢,37℃生长良好,25℃和42℃不生长。在1.5%NaCL,1%氨基乙酸,1%牛胆汁或5μg ml-1 甲硝达唑培养基中不生长。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尿素酶阳性。TTC、脂酶减少。γ-谷氨酰基转移酶,L-精氨酸芳基酰胺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强。不水解马尿酸盐和吲哚醋酸盐,硝酸盐量不减少。不产生吡咯烷酮芳基酰胺酶,L-天冬氨酸芳基酰胺酶。

2.3 分子生物学特征

Baele,M.等[1](2008)应用16S rRNA 基因测序方法,FISH 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证明分离的3 株猪螺杆菌不同于已报告的螺杆菌属的细菌,属于新菌种。按Qiqgen Taq Mastermix试剂盒操作手册,对3 株菌株制备测定DNA 基因序列抽提物。参照De Groote D.等[8](1999)PCR 扩增Can.H.Suis 的16SrRNA 的433bp 基因片断(Ca.H.suis)。三菌株间,和与Can.H.suis菌株的同源性均大于99%。与此相近的菌株是Can.H.heilmannnii,H.felis,https://www.360docs.net/doc/5217281562.html,zozeronii,H.salomonis 和H.cynogastricus,同源性在94.4-96.2%,但差异性是显著的。ureA 和ureB 基因片断用U430F 和U 1735R 引物按O`Rourke 等[9](2004)方法扩增,结果3 菌株UreAB基因序列与Can.H.suis94-99%相同。系统发育树中最邻近的菌株是H.heilmannii2 型(现命名为Can.H.heilmannii)和https://www.360docs.net/doc/5217281562.html,zozeronii,大约82%同源。与H.felis 同源79%,H.salomonis和H.baculiformis 同源78%,H.cynogastricus 同源77%。

HS1、HS2、HS3 的PAGE 蛋白图谱同源性大于90.6%,明显的不同于其他菌种。此菌株的基因指纹图谱AFLP 也明显不同于其他菌株。Hsp60 基因(编码60kDa 心休克蛋白),UreAB 基因(编码尿酶A 和B 亚蛋白)的同源性弱于16SrRNA 测序。

Roosendaal, L.D.等[14](2000)报告,80 份样本螺杆菌PCR 属特异性阳性54 份,43 株属H.heilmannii 菌,其中I 型42 株,II 型1 株。Cantet, F.等[7](1999)对48 株阳性菌株PCR-RFLP法基因序列分析,分为4 个群别,5 个猪场的菌株鉴定为H.heilmannii I 型,1 个猪场的菌株鉴定为H.heilmannii II 型。后来,Choi,Y.K.等[15](2001)对102 份PCR 猪螺杆菌阳性样本PCR-RFLP 分析,也出现4 种不同类型,MN1 型32 份,MN2 型16 份,MN3 型43 份,MN4型11 份。4 种类型的菌与H.flexispira taxon3、H.sp.MIT94022(从啮齿动物分离到)、MZ640285(从人)和H.suis 的同源性为97.3、95.4、96.7 和99.5%。与H.pylori 特异性引物无反应。

O`Rourke, J.L.等[9](2004)从3 例患病者和4 头猪通过接种SPF 鼠分离的非幽门螺旋杆菌株(NHPH)的16SrRNA 基因和部分ureA 和ureB 基因序列分析,具有极高同源性,≥99.3%。这一结果与Baele, M.等[1](2008)相一致。

Krakowka, S.等[11]早在2005 年从自然感染猪分离到弯曲样螺杆菌,它不同于致密盘绕的猪螺杆菌。此菌形态上与幽门螺杆菌相似,但抗原性不同。迄今,幽门螺杆样(H.pylori-like)细菌的基因图尚未获得,也未获得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Flahou, B.等(2009)[39]用鼠为模型,研究了H.suis 的免疫保护性,结果此菌与螺杆菌属其他菌种有部分保护反应,也证明H.suis 菌种为新的不同菌种。

2.4 细菌在胃内的分布

Queiroz, D.M.M.等[16](1996)研究证实,正常胃食道部30%分离到螺杆菌,而病变区分离率达90%。但并不存在于病灶内。此菌主要居栖在胃窦部,胃底部凹陷腔内粘膜表层,胃食管区细胞外。喷门部位也可分离到病菌。极少在胃腺体腔内分离到细菌(TakashimaHisayuki 等[17],2001)。胃底部,贲门部和幽门部均可分离到该菌,感染率从1998 年-2005年也相应分别增加(Ramsi,G.等[13],2007)。Cantet, F.等[7](1999)应用组织学方法证实,贲门腺区螺杆菌占58.3%(35/60),胃底部43.3%(26/60),幽门腺区50%(30/60)。Fabisiak,M.等[18](2006)在29 个胃样本中,100%在胃分离到螺杆菌属细菌,其中胃食管区阳性26份,胃底部23 份,幽门部25 份。Can.H.suis 分离率45%(13 份),其中胃食管区4 份阳性,胃底部8 份,幽门部12 份。也有研究此菌大多分离于胃食道部(Pirarat, N.等[19],2008)。16 头免疫组织化学螺杆菌阳性猪中,13 头从胃食道部分离此菌。基于此菌的强运动性,在实验猪或自然感染猪的胃体细胞小管内、胃粘膜表层均可观察到病原菌(Hellemans, A 等[20],2007)。实验室感染胃螺杆菌主要居栖胃窦和胃底部,其次是喷门部(Hellemans, A.K.等[2],2007)。应用PCR 法在胃食道部检测到猪螺杆菌(Roosendaal, R.等[14],2000);

3 流行病学

猪螺杆菌多从猪胃分离到,但分离率因不同国家的不同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不同,研究对象不同,胃内部位不同,其结果差异较大。屠宰猪胃H.suis 感染率8-95%不等,大多数报告60%或多(Baele, M 等[10],2009)。Cantet, F.等[7](1999)对来自6 个农场的60 头(每一猪场10 头)猪,用组织学方法检测螺杆菌感染情况,检出39 头,阳性率65%,贲门腺区阳性率58%,而在同一部门用螺杆菌属引物PCR 法检出48 头阳性,检出率为80%。

Choi,Y.K.等[15](2001)的研究结果,证明猪胃内猪胃存在多种螺杆菌属的细菌,显示其复杂性。

Kolodzieyski, L.等[12](2008)采用3 种方法从动物胃样分离GLOs,104 份猪胃样品中尿素酶阳率为31.7%(33),布氏细胞学方法GLOs 阳性率37.5%,电镜技术形态学检测阳性率与布氏细胞学方法一致。

47 头猪(70.1%)螺杆菌PCR 检测阳性,其中糜烂和溃疡病例螺杆菌分离率高,分别是40.2 和11.9%(Yamasaki,L.等[22],2009)。Choi, Y.K.等[15] (2001)对40 个猪胃食道部病变(0 示正常,1 示不全角化,2 示糜烂,3 示溃疡)的160 个检测样PCR 分析,102 份样品中猪螺杆菌分离率63.8%。不同病变类型的分离率不同,分别是22.5(0),52.5(1),85.0(2)和95.0%(3)。分离率较高的有80%(Cantet, F.等[7],1999;)和86.6%(Thiberge,J.M.等[23],1997),较低的有10.8%(Queiroz, D.M.M.等[6],1990)和9.4%(Grasso 等[24],1995)。Queiroz, D.M.M.等[16](1996)报告,100%从溃疡病猪胃,90%从溃疡前病变胃分离到螺杆菌,正常胃食管区分离率仅为35%。Barbosa, A.J.等[25](1995)分别检查32 头胃食管

区正常和溃疡病变猪,40 头H.heilmannii 阳性。其中,67.5%于病变猪分离,32.5%于正常的部位分离到。

24 头猪未分离到细菌,其中,5 头溃疡病例,占20.8%,19 头正常猪,占79.2%。Melnichouk, S.L.等[26](1999)研究发现3/4 群猪螺杆样微生物阳性,从饲料直接置于地板饲喂育肥猪群中,87%分离到此细菌。De Groote, D.等[28](2000)应用3 种不同技术对来自比利时、荷兰两国的屠宰猪胃窦部Can.H.suis 的分离,200 份样品中,用PCR 结合South blot 杂交技术检测到154 份阳性,分离率77%;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1份阳性,分离率56%;尿素酶活性法检测阳性样本数分别为122 份(培养20hs 后),分离率61%和71 份(培养3hs 后),分离率36%;Giemsa 染色法检测65 份阳性,分离率33%。

Hellemans, A.等[2](2007)应用PCR 法对22 不同群别的457 头猪检测到胃窦和底部Can.H.suis菌,222 头猪尿素酶阳性,哺乳前,分离率极低,一经哺乳,分离率明显增加。至成年公猪和母猪时,感染率达90%,不同年龄的猪感染率不一致。Takashima Hisayuki 等[17](2001)在日本一屠宰场检查临床健康猪120 头,30 头溃疡(25.0%)和41 头糜烂(34.2%)。21头胃GLO 阳性,8 头(26.7%)呈现溃疡,9 头(22.0%)呈现糜烂,2 头(9.5%)呈现慢性胃炎,2 头(7.1%)胃粘膜正常。Ramsi, G.等[13](2007)报告,通过3 次长达7 年对西班牙东南地区的屠宰猪胃粘膜螺杆样菌(H.like organism或HLOs)检测,1998 年感染明显低于2000年,2005 年,分别为57.14、82.66 和85%,后两次研究结果比1998 年分别增加25.52 和27.86%,其原因是欧盟从1998 年始禁用抗菌素为生长促进后所致。胃贲门区和无腺区感染率增加。

HLOs 感染率与品种(Iberian、Landrace 和Duroc)无关系。

Roosendaal, R 等[14](2000)选取41 头猪,其中21 头为试验组,另20 头为对照组,试验组15 头检测出阳性,对照组7 头阳性。16SrDNA 基因序列分析,7/14PCR 阳性菌株属H.heilmannii I 型,认为此菌是猪胃主要菌种。

鼠或SPF 鼠人工感染成功(O`Rourke, J.L.[9],2004;Park,J.H.等[21],2003)。野鼠可能成为本菌贮藏主或感染源(Hellemans, A.A.等[30],2005)。Hellemans, A.等[2](2007)应用Can.H.suis 感染鼠后,以鼠胃均质物人工感染猪成功,对照组未检测出本菌。

此菌在自然条件下毒力等特性研究尚未见报告。目前对此菌的研究不多,加上命名尚未统一,研究方法的不同,导致其结果的可参照性差。

4 致病性4.1 猪

受人类细菌感染为消化性胃溃疡的可能病因,大量研究者试图去检测猪是否有类似的发病机制。起初认为猪病灶微生物的存在认为是继发感染。幽门螺杆菌定殖于猪胃长达6 个月并没有发生胃溃疡,有时未能分离到该菌。然而,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猪螺杆菌与猪胃食管区(非腺区)和胃炎有强的相关性(Queiroz, D.M.M.等[16],1996;Takashima Hisayuki 等[17],2001;Yamasaki,L.等[22],2009)。实验室感染和自然感染发生胃炎病例(Grasso, G.M.

等[24],1996;Hellemans, A.K.等[2],2007;Mendes, E.N.等[31],1991;Park, J.H.等[32],2000;Queiroz, D.M.等[16],1996)。此菌与单一的胃食道部(无腺区)溃疡病也有密切关系(Barbosa,A.J.等[25],1995;Roosendaal, L.D.等[14],2000;Choi, Y.K.等[15],2001)。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需研究。值得注意的是,也有研究者尚未发现胃螺杆菌与胃食道部溃疡病的相关性,同时也认为不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Grasso, G. M.等[24],1996;Melnichouk, S. L.等[26],1999;2007;Ramsi,G.等[13],2007)。Pirarat, N.等[19](2008)在泰国对115 头猪采用Warthin Starry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猪螺杆菌与猪胃溃疡病关系,结果分离率分别为16.52%(19)和13.91%(16),没有发现其相关性,也没有发现胃食道部溃疡与有腺区溃疡的关联。研究结果的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各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差异,或抽样方法的不同,或菌株间毒力的差异。

Clark, L.K 等[33](1999)首次报告了早期隔离断奶猪人工感染HLOs 结果,24 头10 日龄猪平分2 组,接种含HLOs 的鼠胃组织悬液,经过粘膜细胞学、尿素酶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证实,此菌人工复制猪胃溃疡病。Haesebrouck, F 等[3](2009)介绍了Meyns, T.等(未发表资料)对猪螺杆菌的致病性系统研究结果。实验选用14 头未感染猪螺杆菌的6 周龄仔猪,9头用灌胃法接种纯猪螺杆菌培养物。5 头腿部接种作为对照组。同一粉碎饲料饲喂,试验组全部发生胃食道部不全角化和溃疡病变,对照组则未发生病变。

澳大利亚报告商品猪高达80%(Robertson, L.D.等[34],2002)。许多国家报告报告猪胃食道部溃疡病

呈较高发病率,如荷兰母猪胃病变率60%,猪胃溃疡发病率10-15%(Friendship,R.M.[35],2004)。Hellemans, A.K.等[2](2007)应用微生物学方法未检测到本菌。本病可导致猪疼痛和不适,摄食量减少,饲料体重比降低,或甚至死亡,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35]。

由于细菌在胃分布的广泛性,不能确定细菌之毒素是其发病机制,可能系本菌感染后,刺激胃细胞过度分泌胃酸所致(Queiroz, D.M.M.等[16],1996)。并被Sapierzynski, R.等[36](2007)研究证实,猪螺杆菌感染猪产胃泌素细胞量增加,产生长激素抑制释放因子细胞减少,因为前者是刺激,后者是抑制壁细胞分泌盐酸,导致过量的酸存在而产生溃疡病变。但Silva, J.C.

等[37](2002)在胃食道部溃疡病猪饲喂后,血清中胃泌素浓度增加。6 头悉生仔猪实验感染幽门螺杆样菌(HPLB),成功复制猪胃(食道部)溃疡病(Krakowka, S.等[11],2005),认为此菌在高能饲料饲喂条件下,极易发生胃食管区溃疡。业已证实,猪螺杆菌对于猪胃溃疡病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Choi, Y,K.等[15],2001)。

人工和自然猪螺菌杆菌病例胃粘膜呈红色,变性,水肿,或糜烂,出血或胃炎。偶伴有胃底部皱褶坏死性增生,重度粘膜充血。胃食管区不全角化,呈黄色,糜烂、溃疡或慢性溃疡[1][35]。病理组织学变化表现为胃食道部上皮变厚,肥大,表层上皮细胞糜烂,乳突变长,角化不全,气球样细胞,或慢性消化性溃疡,坏死层有大量炎性细胞,少量嗜中性细胞,肉芽组织和纤维化。伴胃窦部固有层中度单核细胞浸润,淋巴细胞聚集或淋巴滤泡形成。螺杆菌与胃食道部溃疡有显著的相关性(Barbosa, A.J.A 等[25],1995;Queiroz, D.M.M.等[16],1996;Choi, Y.K.等[15],2001)。Davies, P.R.[38](1993)发现猪胃溃疡病(不全角化、糜烂、溃疡和疤痕)的出现早于炎症变化,与人类发生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溃疡是由初期的胃炎所致相反。Yamasaki,L.等[22](2009)报告67 头屠宰猪中,56 头猪胃食管区组织形态学病变,达83.5%,上皮细胞变性,乳突变形。52 头(77.5%)不全角化,上皮增生41 头(61.2%)。

猪螺杆菌与胃溃疡病的确切关系还需大量研究予以证实。

4.2 公共卫生

NHPH 在人体的感染率比H. Pylori 低,0.2-6%不等[10]。但有增高的趋势,从NHPH 感染病人分离出H.suis,分离率13.9%(De Groote, D.等,2005)和30.9%(Van den Bulck 等,2005)[3]。从人胃活检样本采用16SrRNA 基因探针杂交技术分离H.suis 高达78%(Trebesius,K.等,2001)。Meining, A.等(1998)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与猪接触者感染NHPH 存在高风险。除了在猪和人胃检出该菌外,同时在猴、狒狒(O`Rourke, J.L.等,2004)和猫(Van denBulck 等,2005)等动物胃内分离到H.suis,表明此菌属人畜共患病原菌[3]。基于猪螺杆菌(H.suis)与人源和鼠源胃螺杆菌I(H. heilmannii)的同源性,可能存在自然传播感染,通过粪便排除螺杆菌,污染水或食品(Choi, Y.K.等[15],2001)。Azevedo, N.F.等(2008)[29] 研究了螺杆菌属中多种菌(未包括猪螺杆菌)在水、阳光条件下存活状况,可在水中存活4d,水可能传播途径之一。猪-人、口-口或呕吐物传播可能是人或猪感染的传播方式。更重要的是,目前尚不明确猪或猪肉制品是否为人类的感染源,将可能作为新的食源性病原予以重视。

5 检测与鉴别

起初,猪螺杆菌不易体外培养成功(Cantet, F.等[7],1999),不将此作为首选检测方法(Baele, M 等[10],2009)。但Baele, M.等[1](2008)用酸处理胃样本,以杀死胃内其他杂菌而保证该菌的生长,用碳吸附胃内对细菌有毒的物质等改进的技术,首次在猪胃体外分离猪螺杆菌(H.suis)成功,为该菌的全面系统研究提供可能。传统金方法是组织切片经石碳酸品红、Warthin-Starry 银染法等染色后镜检,鉴定弯曲样细菌的存在情况(Ramis, G.等[13],2007),此法不能较好地鉴定其种别。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也多用于此菌的鉴定[3]。电镜观察也用为较常用的研究方法(Mendes, E.N.等[31],1990;De Groote D.等[8],1999)。PCR 扩增,基因测序是目前认为较特异和敏感的方法(Cantet, F.等[7],1999)。De Groote D.等[28](2000)应用Can.H.suis 特异性探针Southern blot 分析技术,研究了PCR 法与传统的快速尿素酶法,免疫组织化学法,Giemsa 染色组织学法的检测效果,认为PCR 法是基准方法,胃切片免疫组化标记或Giemsa 染色微生物检测与PCR 法比较,有很高的特异性(100%)和较低的敏感性,检出率分别为72 和42%。尿素酶试验延长培养时间,可提高敏感性(74 和55%),但降低了特异性(72 和93%),PCR 法可广泛用于本菌的相

关研究。Pirarat, N.等[19](2008)报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猪螺杆菌,其差异十分明显。如115 头猪中,Warthin-Starry 银染法在胃食道部检测阴性,免疫组化法则分离率为13.91%。Hellemans, A.

等[2](2007)认为PCR 法和尿素酶法对哺乳猪和成年公猪和母猪胃窦部和底部的检测效果良好,但其他年龄和部门效果较差。Kolodzieyski, L.等[12](2008)研究了尿素酶试验、布氏细胞学、光镜和电镜方法及PCR 法的检测效果,认为可以作为不同动物的诊断方法,但要考虑样本的不同而影响其诊断敏感性。

螺杆菌属有较多的菌种,检测中应与H. baculiformis、H. cynogastricus、H. bizzzeronii、H. felis、H. salmonis、H. pylor、Candidatus H. heilmannii、H. mustelae、H. aurati、H. mustelue、H. nemestrinue、Can. H. bovis 等12 种细菌在菌体形态、生化特性、培养特性周质纤毛和菌体鞭毛数与分布等方面加以鉴别[3]。

Flahou, B 等[39](2009)研究了同源和异源猪螺杆菌在鼠体内免疫保护效果,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获得良好地结果,为猪感染螺杆菌血清学快速检测提供了可能。此前,Hellenams, A.等也开展了类似研究并取得成果[40]。

6 展望

国内相关研究极为少见(郑浩等,2004)[41]。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研究。

6.1 需加大猪胃(食管区)溃疡病病因研究力度

猪(食管区)胃溃疡病广泛见于全球养猪业,对其发生率、发生病因研究较多,与饲料、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从猪胃分离到螺杆菌属新菌种,并证明与猪胃溃疡病有直接关系,势必对该病病因重新认识。但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对象不一致导致结果差异,需要更加广泛的研究。

6.2 需加大猪螺杆菌的系统研究

本菌的体外分离成功,为该菌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基础。传统光镜和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尿素酶活性、PCR 等检测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特异性和敏感性各有所异。分子生物特性、细菌毒理特性、活体猪螺杆菌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等亟待研究。

6.3 需加大猪胃溃疡病预防和治疗技术研究。

此菌体外分离的成功,对其抗菌性物质的敏感性研究提供可能,进而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鼠体内免疫保护获得较好效果,猪体研究尚未进行。研究菌苗预防本病发生是一个新方向。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人因工程在交通信号灯中的设计与应用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14工业工程二班 姓名:汪长鑫王浩 学号: 1401040210 1401040222 时间: 14-15周 指导教师:吴海

摘要 现在交通安全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重要,交通信号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使得交通得以有效管制,对于疏导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明显效用。但是交通信号灯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本次课程设计研究旨在发现设计及安装不合理的状况 1.传统红绿灯(全屏灯)每个方向一组,共四组。这种红绿灯控制简 便但是缺点是只适合小型城市,由于没有各灯的停留时间,极易造成驾驶员误判从而导致交通拥堵。 2.箭头型红绿灯每个方向三组,共十二组。这种红绿灯应用广泛, 该模式下各方向车辆行人只需要按照相应指示箭头通行,缺点是绿灯时间较短,等待时间长,驾驶者容易心理焦躁。 3.红绿灯倒计时显示器与信号灯颜色不一致。容易出现闯红灯 4.部分红绿灯是单灯,通过变换颜色来控制交通,这种单一刺激的 情况下(即只有颜色)感知觉系统所需要的时间会较长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缺陷,运用人因工程学方面的知识进行重新考察和设计,提出部分建议,对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横道信号灯及信号灯灯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重新设计,力求重新设计的道路交通信号灯在交通安全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道路交通信号灯,不合理设计,误判,心理焦躁,闯红灯

Abstract Now the traffic safety of our daily lif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raffic lights in touch with our daily life more and more closely. The emergence of the traffic lights, make traffic i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for facilitating traffic flow, improve road traffic capacity to reduce traffic accidents have obvious effect. But there are also several problems with traffic lights, the course design of study aims to find the status of the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is unreasonable 1. The traditional traffic light lamp (full screen) each direction a group, a total of four groups. The traffic light control is simple but the downside is only suitable for small city, because there is no residence time of each lamp driver misjudgment caused by extremely easily lead to traffic jams. 2. The arrow lights three groups in each direction, twelve groups. Under this model is widely used at the traffic lights, the direction of traffic just need to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of the corresponding arrow, the disadvantage is that green time is shorter, waiting time is long, the driver easy psychological anxiety. 3. The traffic lights countdown display and light color is not consistent. It's easy to have a red light 4. Part of the traffic light is light, through the change color to control

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217281562.html, 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现状 作者:王思源王鹏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17年第07期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人畜共患病的现象出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数量也越来越多,疾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畜共患病的问题不但影响着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生活的稳定。因此,进一步实现人畜共患病的防控迫在眉睫,这篇文章就针对我国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展开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牛羊源;人畜共患病;防控现状;讨论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7-0027-01 1 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原因 1.1 滥用抗菌药 在我国的动物养殖当中,滥用抗菌药的现象非常的普遍,我国是滥用抗菌药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滥用抗菌药很容易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也会增大人畜共患病出现的几率。 1.2 通过血液或器官移植传播 进行器官移植很容易造成血液污染,被污染的血液会传播细菌,这也会导致人出现乙肝、艾滋病等疾病。 1.3 出现新的病原 病原体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然界已经存在的,后来因为某种情况被人们发现,例如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另一种就是微生物通过进化,由非致病性变为后来的致病性而形成一种病毒,例如甲型H1N1、霍乱弧菌O139型等。出现新型的病毒很不容易被发现,也会增大人畜共患病出现的几率。 1.4 国际贸易往来的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的贸易往来日益的扩大,食品、货物在流通的同时也会使病原体得到更大的扩散,例如H7型大肠杆菌会通过污染牛肉,造成食源中毒现象等。 2 我国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现状 2.1 存在的问题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课题:我校二楼食堂全触屏多功能售票机人因工程课程设计学院:长春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100110班 姓名:常幸福(20100357)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及其说明 (3) 二、调研与分析 (3) 三、方案构思、多方案的对比与抉择 (4) 四、设计说明 (5) ㈠、整体外形图(具体尺寸图参见附录) (6) ㈡、人机界面设计流程图 (6) 1、购票功能 (6) 2、充值功能 (8) 3、缴费功能 (9) 4、建行ATM取款机功能 (10) ㈢、设计说明 (10) 1、对多动能售票机整体外形的设计说明 (10) 2、人机显示界面的设计 (11) ⑴、字符形状和大小设计 (11) ⑵、显示屏亮度 (12) ⑶、文字信息 (12) ⑷、色彩功能分析 (13) 五、设计小结 (14) 六、参考文献 (15) 七、为下一届学弟学妹留的作业 (15)

一、设计题目及其说明 食堂全触屏多功能售票机 针对我校饮食中心二楼的人因工程分析与改善,根据我们的调研分析发现食堂存在诸多问题,二楼饮食中心每天前去吃饭的人相对其它楼层较多,尤其在开学初和每周一的时候总是有大量的学生在排队等候饭卡充值或者打印小票,看到此景会联想到科研楼取款机前也具有类似的情形,根据此种状况我们设计了食堂全触屏多功能售票机。它集合了打印小票、饭卡充值、电话缴费和ATM取款机的功能。 二、调研与分析 我校饮食中心二楼进过假期的维修改善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经过一学期的使用和调试,仍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通过我们的实地考察,发现二楼食堂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善。诸如: 1、餐桌的高度设计就不是很合理,有的人必须的大幅度弯腰才能 吃到放在餐桌上饭; 2、餐桌的大小也不太合理,如果俩人互相坐对面只能放下餐盘, 其他的饮料或者碗碟就没有地方可放; 3、有的座椅也不符合人的臀部体型,有时坐着还容易向下倾斜滑 下; 4、餐桌椅的颜色太单一,没有给人留下美感,从而影响到食欲; 5、餐窗口的设计没有考虑到由于冬天天气冷会产生雾气,导致学 生看不清窗口里面摆放的是什么饭菜;

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

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 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由共同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脊椎动物和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按照病原体的生物属性分类,可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人畜共患病等。人畜共患病可源于与人类密切接触的家畜、家禽和宠物,也可源于远离人类的野生动物等。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人畜共患病共有800多种,这占到了可感染人的传染病种类的60%,病原体涉及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多种生物。在新发传染病有75%都是人畜共患病。据2007年统计,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种有16种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动物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的巨大储存库,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甚至破坏,动物病原体的遗传变异和跨种传播的风险增大,人畜共患病对人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畜禽及其产品的流通日益频繁,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和狂犬病等重要人畜共患病出现抬头趋势,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并已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人畜共患病防控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为进一步掌握人畜共患病疫情情况,科学制定防控措施,现

把我国近年来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国人畜共患病防控总体情况 (一)人畜共患病疫情总体平稳 1.布鲁氏菌病 2011年,全国畜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形势仍较重,部分地区呈下降趋势。内蒙古、吉林、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四川、陕西、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3个省(区)335个县722个乡6208个村发生布病疫情,发病牲畜116795头(只),死亡580头(只),死亡率0.5%。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发病羊108633只;陕西省938只,吉林省937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31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奶牛发病932头,浙江省460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别为375头和360头;内蒙古自治区其它牛发生布病716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74头。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湖南、海南、广东、广西、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甘肃等19省(区、市)没有发现布病临床病畜。 2.结核病 2011年,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牛结核病疫情上升外,全国其他省牛结核病疫情呈现下降趋势。内蒙古、吉林、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3个省(区)133个县195个乡396个村发生奶牛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计算机中的人因)

人因工程 个人设计报告 题目:浅析新型笔记本电脑中的人因工效学报告人:王小刚1111028 院系:控院工业工程 指导老师:张亚辉 2013年12月

新型笔记本电脑设计的工效学分析 【摘要】笔记本电脑作为常用的移动终端,正以更多的功能、更低廉的价位走进大众生活。PC的工效学设计或者“人性化”设计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才能设计出好的,更舒适、更高端的电脑才是抓住消费者眼球的关键,本文将针对新型笔记本的设计要求,做出分析,并从人因工程的角度提出改进设计。【关键词】新型PC 人因工程人性化设计高端 一、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的优缺点比较 台式机散热好,性价比高,寿命长,拆机方便,(小问题可以自己解决),组装比品牌机更有性价比,相比于笔记本不易使颈部产生疲劳。 笔记本电脑是台式PC的微缩与延伸产品,也是用户对电脑产品更高需求的必然产物。 其主要优点: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超轻超薄是其的主要发展方向,它的性能会越来越高,功能会更加丰富。其便携性和备用电源使移动办公成为可能,因此越来越受用户推崇,市场容量迅速扩展。 总结: 1. 就是可以移动办公;

2. 耗电量较台式机小; 3. 辐射也较台式机小; 4. 在你身边没有电源的时候,电池可以顶一阵; 5. 可以让别人投来羡慕的目光,暂时满足一下虚荣心 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新型笔记本电脑DTR:代表超桌面替换,这正是它的目标,删除两个 笔记本和台式机的缺点形成一个ultra-versatile替换设备。最明显的 进步是“宰杀”触摸屏,提升了监视,换了个更舒适的高度,类似于桌 面电脑。它是触屏的! 其他配件包括一个角度,更符合人体工学键 盘,,并降低电池的重量。 美国的另一个极端的重新设计。DTR是超然的主要电池。因为他 们的大型电力消耗和更长的工作时间,桌面替换几乎总是使用在办公 桌上,连接到电网。在这个场景中,巨大的内部电池有时占总重量的 50%。出于这个原因,。DTR是小,内置备用电池,而外部电池提供了 扩展的能力。 折角设计,易于抓握,相比于传统 的直体笔记本电脑,拿取方便,更 适合于人体手掌结构受力

人兽共患传染病解读

人兽共患传染病专题 课程论文 题 目 : 人与动物共患病的流行及其防控现状 学 院 : 牧医工程学院 专 业 : 兽 医 班 级 : 2014级硕士8班 学 号 : 14203100 姓 名 : 王 培 培

人与动物共患病的流行及其防控现状 王培培 (2014届兽医专业硕士8班) 摘要:人与动物共患病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也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目前人与动物共患病的研究一般为人与脊椎动物的共患病,简称人兽共患病。本文综述了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现状,分析了防控中面临的问题,并阐述了相关策略,为加强人与动物共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人与动物共患病;人兽共患病;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现状;防控;问题;策略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规模化畜牧业的发展,传染性疾病与人类和动物长期相伴[1]。动物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人与动物共患病和其他疾病一样,有着各自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人与动物共患病流行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重、防治难度大。因此,人与动物共患病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防控也越发重要。目前,人与动物共患病的研究一般为人与脊椎动物的共患病,简称人兽共患病。本文根据人兽共患病的特点,来综合讲述人与动物共患病的流行及防控。 1 人兽共患病的概念 人兽共患病(zoonosis)一词源于希腊文zoon(动物)与nosis(疾病),传统的提法是“人畜共患病”,是指人类与人类饲养的畜禽之间的自然传播和感染疾病。19世纪德国病理学家Rudolf Virchow 第一次提出人类感染的动物疫病(zoonosis)这一名词。尔后这一概念被修正为“由任何家养的和野生的脊椎动物传染给人或由人传染给动物的所有人类的传染病”。195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与粮农组织(FAO)联合成立的人兽共患病专家委员会(The Expert on Zoonoses),对人兽共患病所下的定义[2]为:“人兽共患病是指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即人类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疾病”[3]。目前,有专家学者如田克恭等提出“人与动物共患病”的概念,但国际上尚未对此定论。 2 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病学新特征 2.1 人兽共患病流行的空间特征发生明显变化 集约化养殖,加大了人兽共患病的传播速度与流行强度;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使得不少原来呈地方性流行的人兽共患病变成世界性流行的人兽共患病,出现了农村疾病城市化、边远疾病中心化、北方疾病南方化三大空间变化趋势。 2.2 人兽共患病多病原因子混合感染增多,使病情更加复杂化 目前发生的人兽共患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的病原体所致,而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共同协同作用而造成的。多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已成为人兽共患病发病的主要形式。这可能也就是近年来生产上不断出现所谓的“非典型病症”、“超强(变异)病症”和“复杂疾病征候群”的重要原因[4]。这一系列的综合症状群,使病情复杂化,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也给人兽共患病控制带来困难,导致人兽共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人因工程学论文.pdf

人因工程学论文 指导老师刘树林 班级工双01 姓名韦磊 学好 00082019 时间 2004.6 利用人机工程学原理搞好电冰箱设计 在21世纪,科学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加深,人因工程和技术制造的融合越来越深,以广泛的应用的各种日常生产中。下面我们对电冰箱人机界面设计有关内容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加强使用性研究,了解人在感觉和

认识方面的需求重要性。 1加强使用性研究,了解人对感觉和认识的需求 人类工程学研究的目的是优化产品与用户间的界面。这个界面包括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软件指显示和电子控制部分,硬件指把手、按钮及其他结构件等。成功的产品设计应力求达到人在操作产品过程中,决不让用户调整自己,不应使用户产生混乱,更不能对用户有害。一个成功的产品设计必须进行人的使用性研究,了解人在感觉和认识方面的需求。 1.1感觉方面 要使产品满足用户的感觉需求,设计者必须搜集最终购买和使用该产品的大量用户信息。必须分析产品最终定位特点,全面了解使用者的国别、年龄、性别、人种、身高等,以确保产品定位准确。此外,还必须考虑冰箱内部零部件的强度、握力、组合运动范围及灵活性,保证满足用户对产品的功能要求。 1.2认识方面 产品设计必须考虑产品在感性和理性认识方面的要求。感性反映的是人的五官感觉,例如触觉和听觉的控制反馈。理性认识则是推理和处理信息后的产物,理性认识包括记忆、逻辑和学习功能。 切实理解产品最终用户要求,加强使用性研究,可使产品的功能更接近用户需求。通过使用性研究,可对产品的使用性进行评价,排除不能给产品增加明显价值的功能特性,研究的数据可为设计改进提供明确的依据,有可能产生新产品的概念。 2以人为中心,搞好电冰箱人机界面设计 电冰箱设计应考虑人的使用性要求。人处在中心位置,使用者对电冰箱的拉手、电气按钮、旋钮、冰箱造型、零件功能等均有要求,下面对电冰箱设计中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探讨和研究,并参照国外产品研究发展方向。 2.1拉手设计 人是通过手来实现各种控制的,在产品界面的操作中手处于中心地位,这就要求手动界面具有安全性、舒适性。欧洲电冰箱大多采用宽大明拉手结构,使用方便。亚洲国家对拉手造型比较重视,拉手尺寸相对偏小。拉手设计应力求做到美观实用,东西方特点兼顾,这样才能较好的满足国内外用户要求。 2.2按钮、旋钮设计 一些电冰箱的控制机构设计得太小,以致无法抓牢和转动,特别是手上沾有水或油时更是无法转动定时器旋钮。应尽量避免采用指甲不能完全接触的光滑薄膜开关面板以及无手感的按钮。 2.3显示部分的设计 电脑控制电冰箱有数码显示、液晶显示部分,应在数码显示管、液晶显示屏外加装装饰板,增强显示效果,液晶显示屏背部应增加反光板。 2.4电子控制部分 电子控制部分除应符合安全要求外,还应具有一定的控制反响,能使使用者感受到自己的操作被接受。 2.5冰箱的高度 国外的台式冰箱一般高度为850mm和630mm。高度630mm的冰箱可放在厨房清洗台下面,节约空间。大多数人在高度850mm的台面上取物不需弯腰。东芝已将这一考虑用于外抽屉冰箱果菜中心的设计。

老年康复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

《老年康复与保健》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该课程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老年康复与保健是介绍养老护理员如何对残疾、慢性病患的老年人进行日常康复与保健的学科,预防继发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以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使他们重返社会的一门课程。其内容包括老年康复保健的概念、目标、基本原则,现代康复技术,传统康复技术,常见老年基本的康复治疗。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树立起以人为本指导思想,了解老年康复与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老年现代康复与中医传统保健的措施,熟练掌握老年康复保健的操作技能。使学习者具备初步开展老年康复保健服务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资格标准,以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养老机构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坚持突出养老护理员的康复保健专业特点,依据养老护理员职业岗位需求,选取教学内容。以基层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养老服务工作者综合职业能力为准绳,以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为依据,以养老机构实际工作任务为顺序,以学习典型个案和项目为载体,设计最佳的学习情境,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以使课程贴近养老职业岗位、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达到“能干、会干、能干好”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预期目标。考核方式基于课程总体目标的要求,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考核。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全面改革本课程的教学内涵。 三、课程总体目标 知识目标 本课程作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们了解适合于老年人的康复保健的目的、基本原则,掌握一些常用的现代康复技术及传统康复技艺,期待日后在老年机构将这些技能熟练地应用于老年人的日常照护,从而减少老年人因疾病所导致的残疾程度,减轻并发症,缓解因衰老、病痛所导致的身体不适,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运动、作业、物理因子等治疗技术,同时掌握一些中医传统保健知识,如:针灸、推拿、养生技术,并对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如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糖尿病、肺病、冠心病等进行日常的康复保健,达到协助医生缓解病痛、降低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能力的目的。 素质目标 巩固专业思想,树立热爱养老事业、献身养老事业的远大理想;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对老年人具有高度的耐心、细心、责任心;具有高度的专业责任感,能与同事合作共事,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重庆理工大学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公交车扶手分析、改善、评价专业:工业工程班级111040802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时间:2014616 —62014620 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111040802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一、课程设计的题目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公交车扶手分析、改善、评价 二、课程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 (1)公交车扶手高度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_______________ (2)公交车扶手紧缺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_______________ (3)公交车扶手抓握不舒适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_________ 三、课程设计相关附件(如:表格、图纸、软件等) (1)公交车扶手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公交车扶手的问题的调查问卷________________ (3)应用软件:auto CAD2007、WPS、VISIO _____________ 四、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焱,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城市公交车设计方法研究

(3)______________ 五、任务发出日期:2014616完成日期:2014620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目录 1.引言 (3) 2. 研究背景 (3) 3. 公交车扶手的问题 (4) 3.1问题一:扶手高高在上,乘客无可奈何 (4) 3.2问题二:无地儿可扶,扶手紧缺 (5) 3.3问题三:扶手设计不合理,抓握不舒适 (6) 4.分析与改善 (7) 4.1针对扶手高度问题 (9) 4.1.1扶手高度数据分析 (9) 4.1.2改善方案 (11) 4.2针对无地儿可扶,扶手紧缺问题 (12) 4.3针对扶手设计不合理,抓握不舒适问题 (13) 5. 改进方案的综合评价分析 (16) 6. ........................................................................ 设计体会16 参考文献 (17) 公交车扶手改善的设计

老年病学重点

老年病学的概念老年病学geriatrics 是一门研究人类衰老的原因、规律、特征、机制;探讨延缓衰老的对策,衰老与老年病的相关性;并以研究老年人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的理论和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临床医学学科。 老年人的主要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精神健康问题、视盲和视力障碍等 什么是疾病的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初级保健中主要原则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主要目的是切断各种健康危险因素和病因作用的途径,同时针对机体采取一些增进健康的措施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疾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减少其危害三级预防,主要是在疾病后期采取各种康复手段预防并发症,防止病残,使之早日康复 衰老的共同特征①累积性②普遍性③渐进性④内生性⑤危害性⑥隐蔽性⑦可逆 延缓衰老的抗氧化防御系统1 抗氧化酶类①超氧化物歧化酶②过氧化轻酶③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④无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⑤醛酮还原酶 2脂溶性抗氧化剂 3水溶性抗氧化剂 4蛋白类抗氧化剂 药动学的增龄性变化1 大多数药物(被动运转吸收的药物)吸收老年人和成年人相比无明显差异。 只有葡萄糖、维生素B1 、钙和铁等主动运转吸收的药物才随增龄而降低, 主要与老年人药物吸收所需的载体和酶活性降低有关 2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缩小,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增大 应用白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结合的药物少,游离的药物多,药效和毒副作用增加碱性药物结合的药物增加,游离的少,药效可能降低 3老年人肝血流量下降可使首过效应大的药物灭活减少,生物利用度增加 4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排泄减少,容易蓄积中毒 老年人的用药原则收益原则、五种药物原则:小剂量原则、择时原则、暂停原则、及时停

动物医学人畜共患病习题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人畜共患病:也称人兽互传病。是指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疾病。它是由病 毒、细菌、放线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螺旋体、寄生虫(原虫和蠕虫)等病原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总称。 2、自然疫源性:指某些疾病的病原体在一定地区的自然条件下,由于存在某种特有的传染源、传 播媒介和易感动物而长期存在,当人或动物进入这一生态环境也可能被感染的特性,而驯养动物或人的感染和流行对这类病原体在自然界的生存并不重要。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称为自 3、 4、 5、 6、 7、 8、 9、 10、 二、 1 A 2 A 3、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等,其中感染(C )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A、H9N2 B、H7N7 C、H5N1 D、H7N2 E、H7N3 4、下列哪种是现尚不能肯定的禽流感传播方式:(D) A、呼吸道传播 B、密切接触感染家禽 C、直接接触病毒毒株 D、密切接触禽流感病人 E、以上均不是 5、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C) A、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B、带菌者 C、鼠 D、狗 E、蚊子 6、下列哪项不是霍乱的主要临床表现:(E )

A、腹泻 B、呕吐 C、脱水 D、肌肉痉挛 E、神经损伤 7、下列哪个不是肠道传染病:(A ) A、流脑 B、甲肝 C、伤寒 D、菌痢 E、脊髓灰质炎 8、下列哪种传染病不通过呼吸道传播:(C ) A、非典 B、禽流感 C、乙脑 D、流脑 E、麻疹 9、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是:(E)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母婴传播 E、以上均是 10、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E) A、核实诊断 B、调查可能的传染来源 C、调查可疑的危险因素 11 12 1 2 3 4 5 6 7.、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真菌、放线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和寄生虫 8 9 10、钩体病可分为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肾衰竭型和脑膜脑炎型几种类型。 四、判断题 1、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表现为剧烈的腹泻、呕吐。(对) 2、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是对病人进行调查,不需要注意个人防护。(错) 3、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错) 4、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对) 5、霍乱、艾滋病都是甲类传染病。(错) 6、丙肝的动物宿主主要是猪,对于人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和性接触。(对)

人因工程论文

人 因 工 程 论 文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姓名: 班级:人力1221 学号:201251211116

对南校区A401教室的人因工程分析摘要:应用人因工程原理,对我校南校区A401教室的照明、桌椅、综合布局等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相应的理论研究结果提出具体优化设计方案。 关键词 : 人因工程学;教室;布局;优化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在校学习,最重要的一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中度过,包括上课、自习。学校教室是教与学的场所,教室在建筑和设备方面是否符合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那么,我们的教室设施、布局和环境状况如何,是否真正适合我们在其中学习?本文将应用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对我校南校区A401教室进行分析。 对于南校区A401教室,又主要研究照明、桌椅、综合布局这三大方面。对于照明问题,我们主要是通过教室灯光的数目和亮度来分析。桌椅状况包括高度、舒适度等。而综合布局则考虑的是桌椅、灯具的布局,幻灯的高度、视觉角度及其它一些综合布局情况。 下面是我通过实地观测搜集的一些资料: 教学楼是我校学生上课和自习的主要地点,因其设施齐全,且离大部分学生宿舍较近,从而教学楼教室成了大多数同学上自习的首选教室。 1、照明。灯具采用三管嵌入格栅式,且从前往后共布置了 6排电灯,每排 4 支,即总灯数为 6*4=24 支,灯管数 24*3=72支。且灯管与黑板平面平行。 2、桌椅。采用椅面可翻转连式课桌椅。 3、综合布局。教室大小约为 10m*18m,桌椅布局分左、右两列,左右分别为7个位子,14排。故像南校区A401这样的大教室总共可容纳约180人。幻灯高度约为 2m,离地面距离约 1m。讲台设置在教室中央。 通过对各教室大致情况的了解,有了以上列举的资料,我们就可以开始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采用分因素横向分析的方法。 一、照明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理工大学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公交车扶手分析、改善、评价专业:工业工程班级111040802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时间:2014.6.16—62014.6.20 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111040802 姓名 一、课程设计的题目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公交车扶手分析、改善、评价二、课程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 (1)公交车扶手高度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 (2)公交车扶手紧缺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 (3)公交车扶手抓握不舒适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三、课程设计相关附件(如:表格、图纸、软件等)(1)公交车扶手的问题分析以及改善 (2)关于公交车扶手的问题的调查问卷 (3)应用软件:auto CAD2007、WPS、VISIO 四、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1)郭伏,省三《人因工程学》 (2)焱,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城市公交车设计法研究(3)《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数据统计

五、任务发出日期:2014.6.16 完成日期:2014.6.20 指导教师签字: 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目录 1. 引言 (3) 2. 研究背景 (3) 3. 公交车扶手的问题 (4) 3.1 问题一:扶手高高在上,乘客无可奈 (4) 3.2 问题二:无地儿可扶,扶手紧缺 (5) 3.3 问题三:扶手设计不合理,抓握不舒适 (6) 4.分析与改善 (7) 4.1针对扶手高度问题 (9) 4.1.1扶手高度数据分析 (9) 4.1.2改善案 (11) 4.2 针对无地儿可扶,扶手紧缺问题 (12) 4.3 针对扶手设计不合理,抓握不舒适问题 (13) 5. 改进案的综合评价分析 (16) 6. 设计体会 (16) 参考文献 (17)

华北理工大学人因工程学(人机工程学)课程论文

华北理工大学 《人机工程学》 课程论文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工程学院 2016.11

《人机工程学》课程论文成绩总评表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 注:论文总成绩=论文成绩(60%)+答辩成绩(40%)

《人机工程学》课程论文成绩评分表 班级:;学生姓名: 论文题目:

公交车吊环扶手改良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摘要:通过搜集人体相关数据,结合数理统计中95%置信度,应用人因工程学原理对现有公交车扶手进行分析,针对扶手高度不合理,吊环抓握舒适度较差的问题,对公交车扶手进行改良。公交车扶手的设计应基于1.不碰头。2.抓握舒适。3.长时间抓握不疲劳。通过分析相关尺寸以及人体最舒适握姿、站姿,本文提出了对吊环的改进方式—可伸缩式吊环设计。 关键字:人因工程、扶手设计、可伸缩式吊环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交通越来越拥挤。公交车作为一种低廉又方便的交通工具,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但是公交车座位有限,所以公共扶手的数量、质量、结构以及其舒适程度受到了极大的考验。目前,公交车上的扶手多为单排活动型,在公交车进站离站时,由于惯性,乘客不好把握重心,容易摇晃,甚至摔倒。并且,对于相当多的乘客来说,由于扶手过高或过低的原因,在握住公交车扶手后的短时间内,手臂特别容易疲劳。改良公交扶手对人们的出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对公交车扶手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乘客的乘车舒适度。 2、公交车扶手存在的问题 现在公交车扶手的高度单一,目前的横杆高度是1850mm,吊环高度是1750mm,并不能满足处于不同身高区间的乘客的需求,身高相对较低的乘客可能会够不到或者踮起脚才能够到扶手吊环,这时候会使得重心不稳,扶手吊环又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一旦有突发情况容易造成事故。同时,抓握扶手不舒适时,胳膊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人就会感到胳膊酸麻。而如果扶手太低又会影响到身高较高的乘客,使吊环和乘客的头部发生频繁碰撞。 针对上述问题,应用人机工程学的思想和方法可以进行改善。 由于是站立时的辅助工具,所以对扶手吊环的设计应考虑人体立姿垂直手握高度,侧向手握距离和手臂平伸手握距离。 3、对共交扶手的调查 通过对现有的公交车扶手吊环的展开调查,抽取110人作为统计样本进行满意度调查,对目前吊环比较满意的人占比为52.72%,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对扶手吊环的设置不甚满意。同时,对公交扶手的材质进行调查有34.55%的乘客青睐于硅胶材质的扶手,占比最大。其次为综合材质和塑料材质的扶手,占比为16.36%。因此,针对这些让人不满意的方面,从人体舒适度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上,进行扶手改良设计是相当有必要,这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对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会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对选择的文化、社会秩序、人的素质、休闲、舒适也有一定的影响。 4、改进方法 4.1 华北地区成人男子、女子身高的95百分位数(P ) 95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实验分析与感想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实验分析与感想经过这次的人体剧烈运动后恢复时间的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收获,一方面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现在我们总结了以下的体会和经验。 这次的实验跟我们以前做的实验不同,因为我觉得这次我是真真正正的自己亲自去参与的。所以是我觉得这次实验最宝贵,最深刻的,就是实验的过程全是我们学生自己动参与的,实验中每一组数据的取得,都是用我们的亲身体验换得,因此,在分析处理时我们会觉得格外熟悉。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这也是我们能更好理解实验原理。在这里我深深体会到哲学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数据分析,我发现从总体上讲,我们所测量的八个自变量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个自变量都影响到数据的偏差,最后所取得的恢复时间。例如,在用spss软件分析时,去掉正常心率与不去掉正常心率相比,加入正常心率这一自变量后所得到数据更贴近线性回归,因此也更接近真正的运动后的恢复时间。 在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后,我们分析归纳了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主观恢复时间中,每一个自变量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即任意一个自变量对主观恢复时间的影响的递增或递减是固定的。例如,在主观恢复时间中,最大心率与其成递减关系,即最大心率越大,主观恢复时间越少。其他的诸如FPA、PAR、高强度运动KP值、性别、运动时间,他们与主观恢复时间都成递减关系。唯一特殊的只有BMI,他与主观恢复时间成递增关系,即BMI

越大,需要的主观恢复时间越多。 通过对线性回归方程系数的研究,我们发现,无论是主观或是客观恢复时间,kp和性别这两个自变量是对恢复时间的影响最大的,由此,我联想到了,我们在实验阶段对高强度运动这一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通过对主观恢复时间与客观恢复时间线性回归方程的比较,除了最大心率与BMI,其他自变量与恢复时间的自变量的递增递减关系不变。而最大心率与BMI则呈现出与原来完全相反的关系。同时,主观与客观的恢复时间线性回归方程中各自变量的系数相差较大。由此可推断出,在实验阶段中可能少考虑了其他因数的影响,比如,室内的温度,空气的湿度等。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你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你在实验这方面很随便,抱着等老师教你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尽管你的成绩会很高,但对将来工作是不利的。

老年几种常见疾病康复锻炼方法

老年几种常见疾病康复锻炼方法 (一)冠心病 体育锻炼是冠心病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和死亡率。可进行中等强度的步行、慢跑等有氧训练。有人观察16分钟跑3000米或26分钟跑5000米,可使血中的胆固醇降低350毫克1升。还可配合太极拳、气功等,心率一般控制在130次/分左右。千万注意,在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塞病灶尚未修复时期不要运动。老年医学研究者提出:清晨3-8点之间是老年心脏病的危险期,此时血压最高,易中风淬死,如果这时候进行不恰当的锻炼,特别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建议在上午10时左右锻炼最好。每次外出锻炼时,应随身携带保健盒(急救盒)。 (二)高血压 据调查,无论何种职业的人,体力活动程度越高,高血压的发病率越低。除因病重卧床者外,各种高血压患者均可采用室外体育锻炼,项目较多,如步行、慢跑、太极拳、医疗体操、羽毛球、骑自行车等等。运动量虽可适当大一点,但心率不要超过130次/分。切忌做鼓劲憋气、快速旋转、用力剧烈和深度低头的运动动作。 (三)肥胖症、糖尿病

肥胖是促使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当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手段,运动对II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要比药物来得更直接,更安全有效,而且这种作用不受年龄限制。它可以通过肌肉运动增加脂肪和糖的消耗,从而减轻肥胖,使血糖和尿糖降低。 治疗糖尿病与肥胖病的体育锻炼的共同原则是:体力锻炼与控制饮食二者结合应用。方法有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一般速度的散步,每小时消耗能量837干焦,加快速度,则每小时可消耗能量1255-1506千焦。每消耗14644干焦可使体内脂肪减少0.45公斤,在饮食不增加的情况下,隔天走一小时,一个月可减脂肪0.65公斤,一年可减少8公斤。 糖尿病人的身体情况一般都比较差,宜从轻微的活动开始,随着体质的增强,可逐渐增加运动量。比较适宜的运动有步行、太极拳、广播操等。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造成机体缺氧使乳酸堆积而出现酸中毒;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在注射胰岛素后、吃饭之前(空腹)运动,以防发生低血糖(应随身携带易吸收的糖类,以备低血糖时应用)。 (四)慢性支气管炎 提高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增强抗病能力。要特别坚持耐寒锻炼,其方法是从春季开始,先用手摩擦头面部及上下肢暴露部分,每日数次,每次数分钟,到皮肤微红为止;夏天用凉水毛巾,拧干后作全身摩擦,每日1-2次,并用手捧凉水冲洗鼻腔;

浅谈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病

浅谈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病 贵宾犬(详情介绍) 当今社会,人畜共患病已经在人类疾病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据WHO统计分类的近1500种人类疾病中超过60%属于人畜共患病,而且这一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200余种动物传染病中,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染给人类,另有100种以上的寄生虫病也可以感染人类。已知在我国存在并流行的人畜共患病中已证实的约有90种。而宠物与人类关系亲密,密切接触的机会多,由宠物带给人类的传染性疾病呈现出高发的趋势,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宠物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防控形势愈加严峻。 一、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发生情况 1.宠物数量和种类的激增,使感染风险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宠物犬、猫、鸟、鱼等的数量不断上升,特别是犬猫的数量急剧增加,据统计我国大陆地区有猫0.5~0.8亿只,其中90%以上的健康猫都带有病菌。我国已发现大量弓形虫病感染者,猫是传染此病的“罪魁祸首”。随着宠主对宠物品种的追求,啮齿类动物小鼠、豚鼠、金丝熊、小松鼠等作为潮流宠物被人类豢养在家庭中。而这些动物恰恰对很多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具有高度的易感性,是人畜共患病的重要传染源或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宿主,随之而来的由宠物带给人的患病风险也明显增加。此外,爬行类动物如巴西龟、蜥蜴,甚至蝎子、蜘蛛等节肢动物也成为都市另

类宠物爱好者的饲养对象,但是这些动物也是许多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宿主和传播媒介,而且目前对这些动物往往又缺乏合适的检测手段,极易成为人类感染疾病的源头。 2.病原体种类繁多,多数来源复杂,防控难度大。宠物易感的病原体种类繁多,而且很多病原的传播途径、生物学性状、传染性和致病力等情况都不清楚。但宠物所携带的许多种病原体都是人畜共患的,宠物一旦受感染就有可能将病原体传染给人类,如鸟类的鹦鹉热衣原体,犬猫携带的狂犬病病毒、钩端螺旋体、弓形体,以及由啮齿类动物传播的鼠疫、流行性出血热、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鼠咬热等。在人类与宠物的接触中,这些病原就可以传播给人类,引起人类的感染性疾病。以狂犬病为例,2001年全国人狂犬病死亡854例,2002年死亡1003例,2004年因狂犬病致死人数高达2600多例,位居传染病死亡数之首。而据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每10万人中狂犬病发病率为0.19%,狂犬病死亡率高达96.23%。 狂犬病毒的传播 3.新病原和外来病原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近年来,一些新发的宠物源人畜共患病不断地被发现,病种不断地增多,如由细菌引起的弯曲杆菌病、李斯特菌病;由病毒引起的尼帕病毒病;由衣原体引起的鹦鹉热;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埃立克次体病;由寄生虫引起的隐孢子虫病、贾第鞭毛虫病等。再加上不同地域间宠物贸易的不断发展,进口的宠物越来越多,由于检测手段的落后和宠物的进口途径不规范,进口宠物的质量良莠不齐,并且往往携带外来病原体。这些进口宠物所携带的新的病原体增加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