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邵南序 Word版含解析

送董邵南序 Word版含解析
送董邵南序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送董邵南序

(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

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知其必有合

..也有合:有所遇合

B.为我吊望诸君

...之墓望诸君:希望各位君子

C.可以出而仕.矣仕:做官

D.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与:跟随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董生勉乎.哉

②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③夫以子之.不遇时

④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B.连不得志/于有司

C.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D.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4.下列句子从句式特点上看不是状语后置(倒装句)的一项是()

A.董生举进士B.连不得志于有司

C.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D.而观于其市

5.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两次出现“董生勉乎哉”语气和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你就要找到出路了,努力争取吧!”

B.预言董生与仁义“出乎其性”的人“合”,这表面上是赞扬他,其实是为了先扬后抑,他与藩镇“合”只能说明他丧失了仁义。

C.“为我吊望诸君之墓”一句是提醒董生应当处理好他与唐王朝的关系。

D.文章寥寥一百五十字,层层转折,意在言外,词约而意丰,文短而气长,确是千古传颂的名篇。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拓展(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愈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

业焉?缙绅

..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唯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

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取一人焉,拔其尤.尤:特别优秀的

B.缙绅

..之东西行过是都者缙绅:官员的代称

C .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 縻:被束缚

D .资.

二生以待老 资:资助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②罗而致之.幕下 B.?????

①以.钺镇河阳之三月②于是以.

石生为媒 C.?????

①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②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 D.?????

①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②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

9.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韩愈担任河阳县令时为送处士温生赴任而写,联系写作背景和内容,体裁应视为古代特有的赠序。

B .文中运用了比喻手法,把伯乐比作大夫乌公,把千里马比作温生,极力称颂乌公的知人善用和温生的品德才学。

C .作者用“私怨于尽取”反衬乌公“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的难能可贵,似怨实颂,且比正面称赞更有力。

D .乌公虽然慧眼识贤者,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给东都带来了种种不良影响,从而使作者不禁扼腕叹息。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10分)

11.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在广东潮州任刺史期间,兴农兴学,颇得民心,他为除恶鳄撰写《祭鳄鱼文》,为民除害,深受民众称颂,因而潮州山河也便以“韩”冠之,叫韩

送董邵南序

《送董邵南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文体知识;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意;结合本文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流露出的真诚的友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结合本文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短文寥寥一百五十字,虽短小却极尽精妙,情感真切而又表意委婉。对于学生来说,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表层意思并不是非常困难,但要理解文章主旨,就必须要弄清董邵南“游河北”的缘由,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和作者韩愈的政治观点。 据史书记载,唐贞元年间,“仕途道塞,奏请难行”,而藩镇又“竞引豪杰为主谋”,因此许多不得志的士人相继去投奔藩镇,使得藩镇势力日益恣横。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才。但面对事实,他经常感到失望。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怀抱杰出才能,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为了谋求出路,他将投奔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故写此赠序。所以在学本文前,必须先交代文章的写作背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文体知识;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重点: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表层意思。 教学方法: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送董邵南序》译文

西施山离绍兴城东约五里许,《越绝书》与《吴越春秋》皆称为土城,后人才改名为现在的西施山的,不过,也有叫它土城山的。大概是当初越王勾践在山间修造宫舍,调教、训练西施、郑旦二人,用来献给吴王夫差的。还说:“恐怕这两个女人拙朴、浅鄙,因而宫址要临近通衢大道。”如此看来,当时此地原本处于水陆交通要道,数千年后,已不知归谁所有了。商君景哲用钱若干买下此山。 西施山高不过数丈,却灌木丛生,幽竹错落,景色也十分明丽,惹人喜爱。山上有台,台东有亭;西面有书房数间,房后有个荷花池。池水向东流去,水面种上菱角与外部隔开。亭子前面则一如其旧,仍叫“脂粉塘”,未作改变。远处东南面,西面有山,青翠高耸,连绵不断,尽是名山。书房四周,皆是田园、水面,一眼看不到边;其间种地、打鱼、采桑的男女随处可见,四望皆然。我年轻时曾来此地饮酒游乐。现在,受商君之托,嘱余为记,虽然因病戒酒,但对当时的情物却记忆犹新,差不多就是这些了。 唉!土城,不过一座小山而已,当初曾是储养美女的歌宫舞馆,又面临着通往繁华都市的通衢大道,而今时过境迁。一朝寥落,沦为村庄,那些在山中种地、渔钓的农夫野老,有的还能在耕作时发现古代遗落的首饰。遇到阴雨天气,唱着牧歌晚归的放牛娃总要被田野上幽幽闪亮的磷火弄得心神不安。所有这些,自然无不使人感慨叹息,成为百姓平日

里聚集闲谈的话题。至于一改过去的妖冶为古朴,转倡优而农桑,专心本业,民俗淳厚,则使得有识之士未尝不抛去悼古的忧伤,而换之以欣然的微笑了。 商君聪明过人,以善文辞著称,通达事理,如果能于读书之暇,登上西施山顶放眼望去,也许会触景生情,与我在前面所说的不谋而合。到那时,姑且取出此文来咀嚼一番,恐怕也能发出会心的微笑吧。 《送董邵南序》译文 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董生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怀抱杰出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那个地方去。我知道董生此行一定会有所遇合,董生,努力吧! 像你这样不遇于时,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何况燕、赵一带的豪侠之士奉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那里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姑且以你此行去证实吧。董生,努力吧! 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一些感想。请你为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番,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替我向他们殷勤致意:圣明天子在上执政,可以出来任职效忠了!

高中语文 文言文 韩愈《送董邵南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韩愈《送董邵南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韩愈《送董邵南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送董邵南序》表面上一直是送董生游河北。开头就预言前去“必有合”,是送他去;第二段虽怀疑燕赵的风俗可能变了,但要“以吾子之行卜之”,还是要送他去;结尾托他去吊望诸君之墓、劝谕燕赵之士归顺朝廷,仍然是送他去。总之,的确是一篇送行的文章,但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于笔墨之外。 【原文】 送董邵南序 作者:[唐]韩愈 燕赵00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01。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02,怀抱利器03,郁郁适兹土04。吾知其必有合05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06,苟慕义强仁者07皆爱惜焉。矧08燕赵之士出乎其性09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10,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11?聊以吾子之行卜之12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13之墓,而复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14乎?为我谢15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16矣。” 【注释】 00、燕、赵:借指现在的河北一带。 01、感慨悲歌之士: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多指有抱负而不得施展的人。 02、有司:这里是指礼部主管考试的官。 03、利器:锐利的武器,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 04、郁郁适兹土:忧郁地到那个地方去。意思是董生想去燕赵地区谋职。适,到……去。兹,这。兹土,指燕赵之地,当时受地方割据势力统治。 05、有合:有所遇合,指受到赏识和重用。06、夫以子之不遇时:像你这样不走运的人。 07、慕义强(qiǎng)仁者: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 08、矧(shěn):何况。 09、出乎其性:(仰慕正义)来自他们的本性。这句意思是,燕赵之士由于有这样的本性而更加同情董生。 10、风俗与化移易:风俗随着教化而改变。与,跟随。易,改变。 11、吾恶(wū)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现在的风气跟古时说得有什么不同呢?恶,怎么。 12、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凭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聊:姑且。卜:测验、判断。 13、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后因政治失意,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望诸,古泽名,在现在河南东北部,又称“孟诸”。有司:这里是指礼部主管考试的官。 14、屠狗者:凡指高渐离一类埋没在草野的志士。高渐离,荆轲的朋友,他的职业是屠狗。荆轲死后,他也曾行刺秦始皇,失败后被杀。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时燕国有以屠狗为业的义士,这里泛指隐于市廛暂不得志的侠义之士。

文言文古文鉴赏《送董邵南序》

古文鉴赏《送董邵南序》 【作品介绍】 《送董邵南序》表面上一直是送董生游河北。开头就预言前去“必有合”,是送他去;第二段虽怀疑燕赵的风俗可能变了,但要“以吾子之行卜之”,还是要送他去;结尾托他去吊望诸君之墓、劝谕燕赵之士归顺朝廷,仍然是送他去。总之,的确是一篇送行的文章,但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于笔墨之外。 【原文】 送董邵南序 作者:[唐]韩愈 燕赵00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01。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02,怀抱利器03,郁郁适兹土04。吾知其必有合05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06,苟慕义强仁者07皆爱惜焉。矧08燕赵之士出乎其性09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10,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11?聊以吾子之行卜之12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13之墓,而复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14乎?为我谢15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16矣。” 【注释】

00、燕、赵:借指现在的河北一带。 01、感慨悲歌之士: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多指有抱负而不得施展的人。 02、有司:这里是指礼部主管考试的官。 03、利器:锐利的武器,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 04、郁郁适兹土:忧郁地到那个地方去。意思是董生想去燕赵地区谋职。适,到……去。兹,这。兹土,指燕赵之地,当时受地方割据势力统治。 05、有合:有所遇合,指受到赏识和重用。06、夫以子之不遇时:像你这样不走运的人。 07、慕义强(qiǎng)仁者: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 08、矧(shěn):何况。 09、出乎其性:(仰慕正义)来自他们的本性。这句意思是,燕赵之士由于有这样的本性而更加同情董生。 10、风俗与化移易:风俗随着教化而改变。与,跟随。易,改变。 11、吾恶(wū)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现在的风气跟古时说得有什么不同呢?恶,怎么。 12、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凭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聊:姑且。卜:测验、判断。 13、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后因政治失意,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望诸,古泽名,在现在河南东北部,又

《送董邵南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语气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 (2)、钻研本文深意,把握作者意旨 2、能力目标:比较《马说》与此文的异同。 3、情感目标:为古人才不得用鸣不平,珍惜今天才尽其能的好时机 教学设想 1、以研读的方式,探究文章深意,把握作者意旨。 2、探究文章语气的表达,以达到了解作者意图的目的。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4、主要教学板块朗读——研读——比读。 5、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序——恳切而意长。 (师提示:读出三层语意,鼓励送行----提出忠告----规劝顺从朝廷。) 2、诵读,读出语气。 (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加以指导。) 董生勉乎哉!——第一段读出鼓励、慰藉的语气;第二段读出勉励、提醒的语气。(因为前者表示作者对董生的期望——要跟有抱负的人一道为国家排忧解难,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后者则表示了警戒之意——希望董生谨慎小心,知所进退,要珍惜自己的前程,切勿为叛逆之臣效力。) 吾知其必有合也。——读出肯定的语气。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读出感叹的语气。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读出反问的语气。 三、研读 1、教师介绍燕赵地区的形势。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藩镇名义上也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无所不用其极,势力日渐强大,并且父子相传,不服从朝廷调遣。当时的河北是地方藩镇割据一方的局面,有些不得志之士则寄身于地方藩镇,以谋求个人出路。 2、理解董生的处境。 教师引导:董生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去往燕赵地区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搜寻有关语句,用“董生是……的,他……”的句式说话。如:“董生是失意的,他举进士,连不得志。”“董生是忧郁的,他‘怀抱利器’而无所施展。”…… (学生讨论后回答。) 3、研读作者的心意。 ⑴请学生摘录文中寄托作者心意的句子研读,教师加以提问。如: 吾知其必有合也。——为安慰、勉励而加以肯定,言不由衷。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反问中昭示着担心,委婉地提醒。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用心良苦,本意是想让董生从中受到启发。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用意深刻,正是作者向董生致意,同时也希望寄语燕赵才智之士同为朝廷效力,巩固国家统一。

韩愈《送董邵南序》原文及译文

韩愈《送董邵南序》原文及译文 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送董邵南序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和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易移,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之有所感也。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注释】①有司:这里指主持进士考试的礼部官。 ②利器:比喻杰出的才能。 ③兹土:当时河朔三镇幽州、成德、魏博,都自置官吏,割据而不受朝廷节制。 ④强仁:勉力为仁。⑤矧:何况。 ⑥望诸君:即乐毅。 ⑦屠狗者:这里泛指不得志的豪侠义士。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董生举进士()⑵郁郁适兹土() ⑶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⑷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19.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夫以子之不遇时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①皆爱惜焉 ②因以为号焉 C.①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②倩女之靧面 D.①可以出而仕矣 ②溪深而.鱼肥 2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⑵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2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见解和主张?(2分) 参考答案 18.(1)推荐;选用(2)往,到(3)怎么(4)祭拜(4分,每词1分) 19.B(2分)(A ①认为②因为B ①②语气助词C ①代词②助词,的D ①表承接,然后②表递进,而且) 20.①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2分)②姑且以你此行去证实吧。(2分) 21.表达了对董邵南处境的同情,反对他去河北(1分)表达了作者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主张(1分)。 二 1、据要求填写原文句子。

古文鉴赏《送董邵南序》原文及翻译

古文鉴赏《送董邵南序》原文及翻译 《送董邵南序》表面上一直是送董生游河北。开头就预言前去“必有合”,是送他去;第二段虽怀疑燕赵的风俗可能变了,但要“以吾子之行卜之”,还是要送他去;结尾托他去吊望诸君之墓、劝谕燕赵之士归顺朝廷,仍然是送他去。总之,的确是一篇送行的文章,但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于笔墨之外。 【原文】 送董邵南序 作者:[唐]韩愈 燕赵00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01。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02,怀抱利器03,郁郁适兹土04。吾知其必有合05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06,苟慕义强仁者07皆爱惜焉。矧08燕赵之士出乎其性09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10,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11?聊以吾子之行卜之12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13之墓,而复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14乎?为我谢15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16矣。” 【注释】 00、燕、赵:借指现在的河北一带。 01、感慨悲歌之士: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多指有抱负而不得施展的人。 02、有司:这里是指礼部主管考试的官。 03、利器:锐利的武器,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 04、郁郁适兹土:忧郁地到那个地方去。意思是董生想去燕赵地区谋职。适,到……去。兹,这。兹土,指燕赵之地,当时受地方割据势力统治。 05、有合:有所遇合,指受到赏识和重用。06、夫以子之不遇时:像你这样不走运的人。

07、慕义强(qiǎng)仁者: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 08、矧(shěn):何况。 09、出乎其性:(仰慕正义)来自他们的本性。这句意思是,燕赵之士由于有这样的本性而更加同情董生。 10、风俗与化移易:风俗随着教化而改变。与,跟随。易,改变。 11、吾恶(wū)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现在的风气跟古时说得有什么不同呢?恶,怎么。 12、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凭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聊:姑且。卜:测验、判断。 13、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后因政治失意,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望诸,古泽名,在现在河南东北部,又称“孟诸”。有司:这里是指礼部主管考试的官。 14、屠狗者:凡指高渐离一类埋没在草野的志士。高渐离,荆轲的朋友,他的职业是屠狗。荆轲死后,他也曾行刺秦始皇,失败后

《送董邵南序》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送董邵南序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了古与今的对比。 B.表达了作者对董邵南怀才不遇的同情。 C.本序是为送别而写的。 D.作者坚信董邵南到河北后一定会做大官。 2.下列句子没有言外之意的一项() A.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B.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C.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D.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对董生的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同时又给他提出一些政治上的忠告。 B.作者充分肯定了古代风俗与现代风俗的不同,并分析了它们不同的原因。 C.作者认为唐宪宗很英明,每个有才能的人都应该出来做官。 D.文中的望诸君屠狗者指的是隐于市井的豪侠之士高渐离。

4.下列各项对本文内容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A.董生考中进士后,为求官职碰了一次壁,便准备去河北求官,作者就写了这篇序送给他。 B.作者开头第一句看似在称赞河北,实际是暗中否定今日的河北,透露这个信息的是称前的一个古字。 C.作者之所以认为今日燕赵之地无感慨悲歌之士,原因是风俗与化移易。 D.当时的河北是藩镇割据的地方,而作者是坚决主张削平藩镇、实现大一统的,如果有人跑到河北去投靠藩镇,那就是从贼。因此本文从根本上是反对董生游河北的。 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文言知识点

高二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整理 《送李愿归盘谷序》 一、通假字 1、才畯.满前:同“俊”,才智出众的人 2、秀外而惠.中:同“慧”,聪慧 二、古今异义 1、隐者之所盘旋 ..:古:盘桓,逗留;今:环绕着飞或走 2、进退 ..百官:古:任免、升降;今:前进后退 3、奔走于形势 ..之途:古:地位和权势;今,事情发展的状况 三、重点词语解释 1、太行之阳.有盘谷: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叫阳。 2、宅.幽而势阻 ..:宅,居,地位置。势阻,地势阻塞。 3、名声昭.于时:显扬。 4、坐于庙朝 ..:宗庙、朝廷。 5、则树旗.旄.(máo):旗帜。旄,旗竿上用旄牛尾装饰的旗帜。这是大官出行的标志。 6、轻声而便( ..:轻盈的体态。 ..pi..á.n.)体 7、飘轻裾.(jū):衣服的前后襟。 8、翳.(yì)长袖:遮蔽,掩映。 9、粉白黛绿者:浓妆艳抹的女子。 10、列屋 ..而闲居:一排排房子。 11、妒宠而负恃 ..:自负仰仗自己的美貌。 12、争妍.而取怜.:美丽;爱怜。 13、吾非恶.此而逃之:讨厌 14、不可幸.而致.也:不能侥幸得到啊。幸,侥幸。致,取得、得到。 15、穷居 ..而野处:住在隐僻之处。 16、采于山,美可茹.:吃。 17、车服不维.:束缚。 18、刀.锯.不加.:指刑具。加,施加。 19、理乱 ..不知:理乱,即治乱,指国家的安宁与动乱。 20、黜陟 ..(chùzhì)不闻:官员的升降。黜,降职。陟,升职。 21、足将进而趦趄 ..(zījū):犹豫不前。 22、口将言而嗫嚅 ..(niarú):欲言又止的样子。 23、触刑辟 ..而诛戮:刑法,法律。 24、其于为人贤不肖 ..何如也:不贤能 25、维.子之宫:是。 26、可以稼.:耕种。

送董邵南序

《送董邵南序》习题精选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慕义强仁()矧()郁()吾恶知()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感慨:) (2)吾知其必有合也(有合:) (3)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吊:) (4)可以出而仕矣(仕:) (5)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与:) 3.译句。 (1)郁郁适兹土。 (2)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3)董生勉乎哉! 4.第(1)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概括课文三段文字的大意。 (1) (2) (3)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见解和主张? 7.文中的哪个字表明了本文的体裁,这种体裁有什么特点? 8.探究:猜测一下当时董邵南读了韩愈的这篇赠序还会去燕赵之地吗? 9.对本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两次出现“董生勉乎哉”语气和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你就要找到出路了,努力争取吧!” B.预言董生与仁义“出乎其性”的人“合”,这表面上是赞扬他,其实是为了先扬后抑,他与藩镇“合”只能说明他丧失了仁义。 C.“为我吊望诸君之墓”一句是提醒董生应当处理好他与唐王朝的关系。 D.文章寥寥一百五十字,层层转折,意在言外,词约而意丰,文短而气长,确是千古传颂的名篇。 10.本文作者,(朝代)文学家、哲学家。之一。 二、提高训练 (一)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得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进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有上可以出而仕矣。”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董生举进士。(举:) (2)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慕义强仁:) 12.翻译下列句子。 (1)吾知其必有合也。 (2)吾因子有所感矣。 13.第一段用,形象地勾勒出一个失意之士的形象特点。 14.文中两次写到,使人深深感到韩愈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和内心的焦虑。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了“古”与“今”的对比。 B.表达了作者对董邵南怀才不遇的同情。 C.本序是为送别而写的。 D.作者坚信董邵南到河北后一定会做大官。 (二)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①。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③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注释:①欲界:佛教所谓的三界之一,这里实指人间。②康乐:谢灵运,袭康乐公,世称谢康乐。③与:参与,即置身其中。奇:山水的奇妙。 16.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今共谈(一起谈论)B.夕阳欲颓(正要落山) C.五色交辉(交相辉映)D.晓雾将歇(将要散尽) 17.本文虽未提到所描绘的究竟是何处之景,但我们仍可从文中景色的清丽明净看出作者所描绘的是江南的山水之美。作者在写景时,先写,后写,以衬;从时间上看,既有之景,又有之景,层次极为分明。 18.“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中的“乱鸣”所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乱鸣”在整个场景描写中有何作用? 19.作者对所见之景的直接评价为“”,换为四字短语应 是。 20.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四个字与本文中“沉鳞竟跃”所用修辞方法相同,所描绘的景观相似,那就是“锦鳞游泳”,这里的“鳞”意思是。 【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 1.略 2.(1)有所感而激愤(2)有所遇,指受到赏识(3)凭吊(4)做官(5)跟随

(完整版)《送董邵南序》练习

《送董邵南序》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感慨:有所感而激愤 B .吾知其必有合..也 有合:有志同道合的人 C .为我吊. 望诸君之墓 吊:凭吊 D .可以出而仕.矣 仕:做官 答案 B 解析 有合:有所遇合,指受到赏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B.????? 连不得志于.有司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C.?????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D.?????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可以出而. 仕矣 答案 B 解析 B 项介词,在/介词,跟。A 项均为助词,的。C 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D 项均为表示承接的连词。 3.下列各项中,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B .连不得志/于有司 C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D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答案 D 解析 “望诸君”是战国时乐毅的封号,不能点断。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4.第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统摄全篇的作用,是本文立论的根据。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见解和主张? 答: 答案表达了对董邵南处境的同情,反对他去河北;表达了作者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主张。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两次出现“董生勉乎哉”语气和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你就要找到出路了,努力争取吧!” B.预言董生与仁义“出乎其性”的“合”,表面上是赞扬他,其实是为了先扬后抑,他与藩镇“合”只能说明他丧失了仁义。 C.“为我吊望诸君之墓”一句是提醒董生应当处理好他与唐王朝的关系。 D.文章寥寥一百五十字,层层转折,意在言外,词约而意丰,文短而气长,确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答案A

古诗送董邵南序翻译赏析

古诗送董邵南序翻译赏析 《送董邵南序》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原文】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注释】 燕、赵:借指的河北一带。 感慨悲歌之士: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多指有抱负而不得 施展的人。 有司:这里是指礼部主管考试的官 利器:锐利的武器,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

郁郁适兹土:忧郁地到那个地方去。意思是董生想去燕赵地区谋职。适,到??去。兹,这。兹土,指燕赵之地,当时受地方割据势力统治。 有合:有所遇合,指受到赏识和重用。 夫以子之不遇时:像你这样不走运的人。 慕义强(qi ǎng)仁者: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 矧(hěn):何况。 出乎其性:(仰慕正义)来自他们的本性。这句意思是,燕赵之士由于有这样的本性而更加同情董生。 风俗与化移易:风俗随着教化而改变。与,跟随。易,改变。 吾恶(ū)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的风气跟古时说得有什么不同呢?恶,怎么。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凭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聊:姑且。卜:测验、判断。 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后因政治失意,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望诸,古泽名,在河南东北部,又称“孟诸” 。 屠狗者:凡指高渐离一类埋没在草野的志士。高渐离,荆轲的朋友,他的职业是屠狗。荆轲死后,他也曾行刺秦始皇,失败后被杀。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时燕国有以屠狗为业的义士,这里泛指隐于市廛暂不得志的侠义之士。 谢:告诉。 出而仕:出来做官。 【翻译】

《送董邵南序》教学设计

送董邵南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语气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 (2)、钻研本文深意,把握作者意旨 2、能力目标: 比较《马说》与此文的异同。 3、情感目标:为古人才不得用鸣不平,珍惜今天才尽其能的好时机 教学设想 1、以研读的方式,探究文章深意,把握作者意旨。 2、探究文章语气的表达,以达到了解作者意图的目的。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4、主要教学板块朗读——研读——比读。 5、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序——恳切而意长。 (师提示:读出三层语意,鼓励送行----提出忠告----规劝顺从朝廷。) 2、诵读,读出语气。 (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加以指导。) 董生勉乎哉!——第一段读出鼓励、慰藉的语气;第二段读出勉励、提醒的语气。 (因为前者表示作者对董生的期望——要跟有抱负的人一道为国家排忧解难,要充分发挥自己 的才能;而后者则表示了警戒之意——希望董生谨慎小心,知所进退,要珍惜自己的前程,切勿 为叛逆之臣效力。) 吾知其必有合也。——读出肯定的语气。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读出感叹的语气。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读出反问的语气。 二、研读 1、教师介绍燕赵地区的形势。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藩镇名义上也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无所不用其极,势力日渐强大,并且父子相传,不服从朝 廷调遣。当时的河北是地方藩镇割据一方的局面,有些不得志之士则寄身于地方藩镇,以谋 求个人出路。 2、理解董生的处境。 教师引导:董生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去往燕赵地区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搜寻有关语句,用“董生是……的,他……”的句式说话。如:“董生是失意的,他举进士,连不得志。”“董 生是忧郁的,他‘怀抱利器’而无所施展。”…… (学生讨论后回答。) 3、研读作者的心意。 ⑴请学生摘录文中寄托作者心意的句子研读,教师加以提问。如: 吾知其必有合也。——为安慰、勉励而加以肯定,言不由衷。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反问中昭示着担心,委婉地提醒。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用心良苦,本意是想让董生从中受到启发。

《送董邵南序》原文、注释、译文

语文备课大师https://www.360docs.net/doc/5f17361053.html, 目录式免费备课平台! 《送董邵南序》原文、注释、译文 送董邵南①序韩愈 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②,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③仁者,皆爱惜焉。矧④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⑤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⑥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注:①董邵南,韩愈的朋友,因屡考进士未中,拟去河北托身藩镇幕府。韩愈一贯反对藩镇割据,故作此序赠之,既同情他仕途的不遇,又劝他不要去为割据的藩镇作不义之事。②有司:这里指主持进士考试的礼部官。③读“ qiǎng”,勉力。④读“ shěn ”,况且。⑤望诸君:即乐毅,战国时燕国名将,辅佐燕昭王击破齐国,成就霸业,后被诬陷,离燕归赵,被赵王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⑥屠狗者,指高渐离一类风尘豪侠,这里喻不得志的豪士。 《送董邵南序》译文 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董生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怀抱杰出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那个地方去。我知道董生此行一定会有所遇合,董生,努力吧! 像你这样不遇于时,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何况燕、赵一带的豪侠之士奉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那里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姑且以你此行去证实吧。董生,努力吧! 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一些感想。请你为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番,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替我向他们殷勤致意:圣明天子在上执政,可以出来任职效忠了! 语文备课大师https://www.360docs.net/doc/5f17361053.html, 今日用大师明日做大师!

《送董邵南序》导学案附答案

《送董邵南序》导学案(附答案)(3) 《送董邵南序》导学案(附答案)(3) 文章来自: 《送董邵南序》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简介 1、作者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以卓越的散文成就被 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董邵南,韩愈的朋友,是当时一个正直而不得志的下层知识分子,多次举进士不第,为谋出路准备到藩镇割据的河北。 2、写作背景: 据史书记载,唐贞元年间,“仕途道塞,奏请难行”,而藩镇又“竞引豪杰为主谋”,因此许多不得志 的士人相继去投奔藩镇,使得藩镇势力日益恣横。韩愈 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能 广招贤才。但面对事实,他经常感到失望。处在这种政 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怀抱杰出才能, 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为了谋求出路,他将投奔河 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又同情董生的 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故写此赠序。

3、序——恳切而意长。 古代以“序”名篇的文章,有赠序一类,是为送别亲友而写的,内容多为颂赞勉励之辞。唐代赠序之作,以韩愈为最多。韩愈扩大了赠序的内容,不仅一般地叙友谊,话别情,而且述主张,议时事,咏怀抱,劝德行等。 二、自读、理解文句 1、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夫()以子之不遇时矧()燕赵之士恶知() 慕义强()仁 2、读句子,注意节奏: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连不得志于有司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3、各段重点词句: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4、翻译全文 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董生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怀抱杰出的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