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传说

民间故事传说
民间故事传说

四、民间故事传说

(一)土家神马

三峡右岸的深山里,世代住着土家族。他们中间有个部落,叫唐崖司,曾依山傍水修了座土司皇城。这皇城虽然早成了废墟,可是有两匹古代石雕的高头大马,却还完完整整的。它们是一公一母,昂头张目,象对着空谷嘶鸣;脚下踏着云朵,似在凌空飞奔;连缰绳上的丝缕,安鬃上的花饰也都活灵活现,象在迎风颤动;而且有时候它们还真会出汗哩。所有当地有句歇后语;“唐崖司的石马是活的”。

这石马果真是活的吗?土家族有个民间传说;很久以前,土司皇出征去了,留下皇后田氏掌管朝政。田氏贤惠正直,对臣民们很好,大家都很尊敬她,喊他田氏祖婆。孤掌难拍响,好汉要人帮。尽管田氏很精明能干,还是少不了一个得力的帮手扶助。她有一个儿子,虽然是自己的骨肉,可是却太残暴,太昏庸了。人们都说,他常常在杀人台杀人,天灯台烧人。本族出嫁的大姑娘,他都要睡第一次,连宫里的嫔妃,女仆也有不少被他糟蹋了。这样的人要是掌了大权,还得了吗?田氏横下心来,撇他在旁边冷着,把印把子交给了侄儿覃杰掌管。

常说:儿女连心。田氏日日夜夜都盼着儿子改恶从善,重新做人。可他却恶习不改,伤透了妈妈的心。田氏常常暗暗用手摸着胸口自问:是不是做了亏心事?莫非是前生作了恶?要不,怎么会有这种不争气的儿子来报应呢?她一心要多积德行善做好事,来为母子两人赎过失,便让覃杰陪着,到峨眉山去烧香敬佛。

他们领着一百多个嫔妃,沿着唐崖河往下走,进到了四川境内,只见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很好,出产丰富,人烟稠密,真是个花花世界。妇女们出了禁宫,象雀儿出了笼子,都不愿意再回去了。可是她们又舍不得离开田氏身边,只好把心事藏着。田氏看出来了,对他们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不强留你们。”见她松了口,大家就各自找中意的人儿,就地安居乐业了。

剩下的只是田氏覃杰,衣食住行都要自己料理。他们不嫌孤单,不怕苦,照常日日夜夜往前赶,终于来到了峨眉山。抬头看,帽子脱落不见顶;往远看,云缠雾绕难见边。遍地都是奇花异卉,喷喷香;到处可见山溪清泉,哗哗淌,果然名不虚传,是仙山。他们烧过香,敬过佛,了却了心愿,很高兴,心理说:“从此以后就该百事顺遂了。”哪料到,这时候忽然传来消息道:土司皇在前方被敌兵围住,一无粮草二缺兵,急等着赶快去援救哩。

远水难救近火!覃杰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没了主意。

田氏呆呆地望着峨眉山出神,望啊望,忽然心里一动,对侄儿说:“人都说仙山上的顽石草木都有灵性,能帮助好人,惩治坏人。我们就用它的石头打成马,骑上赶快回去吧!”

覃杰摇头说:“想把石头当坐骑,恐怕比画饼充饥还难哩!再说,我们一无工具,二无力,这石马该怎么打法呢?”

“试试吧!”田氏一边说一边走向插在云里的大明崖。左看右看,觉得这山石特别好,她相中了;“就在这儿取材!”转身折来了山顶的常青藤,又到溪里醮了些长流水,当墨线,印尺寸。

两人面对面,把青藤拉开来,伸手提起中间,轻轻提,慢慢放,“哗啦”一声,山石竟齐齐崭崭分裂开来。比刀子切豆腐还利索。转眼就把石料取好了,四四方方两大块,大得象戏台。

要打石马,还得精雕细刻。覃杰手摇青藤,再也难下手了,叹气说:“布匹不能当衣穿,石头不能当马骑,它还差的远哩,到不如徒步快些往家赶!”

田氏不吱声,只是望着风中的马尾松出神。她琢磨:单根的松针象绣花针,成丛的松针象绘画笔。要是用它来绣,来绘,不是能造出好马吗?她伸手折下一根小松枝,又醮上刚刚用过的山泉水,朝着石块猛挥果然碎石纷纷散落,石马渐渐显形。终于象脱壳而出的花生米儿,忽然蹦出来,蹬蹬腿,抖抖毛,睁开眼,

“咴咴”一叫,活啦!两匹石马互相看了一眼,似乎是老相识,如今又久别重逢,好亲热呀!它们紧紧地拢在了一起

田氏和覃杰有了坐骑,非常高兴。他们个人一匹,刚骑上去,就觉耳边风声呼呼响;看下边,高山大河都成了小包包和小河沟儿,接连甩在身后边。他们觉得头发昏,生怕掉下来,赶忙闭上眼睛,双脚蹬紧马鞍,两手抓好马鬃,弯腰伏在马背上,由它飞跃万水千山。

过了一会,耳边的风停了。偷眼看时,两匹马已并肩停在一片稻谷田里。它们身上象水洗过,出气象拉风箱,看样子已经精疲力竭,再也支持不住了。

田氏和侄儿翻身跳下马,见周围都是山,前无村,后无店,不见人烟,不见路,也分不出东南西北,好急人!

“困到这里,进也难,退也难,怎么办?”覃杰不禁叫起苦来。

话音还没落地,一匹母马扑地倒下。它闭上眼,伸开腿猛力一挣,竟生下了一匹小马驹。嘿,还乱碰乱跳,还急急忙忙拱在妈妈怀里吃奶哩。所以,这地方后来就叫做落马滩。

同时,那匹公马也饿的忍不住了,它低下头,凑近黄灿灿的谷穗,大口吞,小口嚼。吃的不知有多香甜!

田氏心疼这两匹马,更挂念被围困着的土皇。时间紧迫呀,这样迟挨怎么得了!她心如滚油煎,不由对着苍天默念:“人都说,吉人自有天相,我田氏可又不是坏人啊!如果上天真的有眼,就应该又使这两匹石马立刻飞奔起来。”

忽然一声长嘶,两匹石马果然精神抖擞,又振作起来。两人再次骑上了它们,一前一后,朝着土司皇城飞奔。

近山里躲着个猎人,他在暗中全都看得一清二楚。觉得石马竟会下驹,太稀奇,认定是妖怪。便张弓搭箭,朝天射,中了公马的屁股。所以,至今它那里还有个很深的小伤口。

及时回到了皇城,便拜覃杰为帅,集合起兵马,很快救出土司皇。因为两匹石马立了大功,就特意给修了座马王殿,让它们象别的神灵一样,永远享受人间香火。(韩致中搜集整理)

录自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群众艺术馆编《鄂西民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内部印刷)

(二)唐崖土司招驸马

荆州人张云松从小好读诗书,喜习武艺,未满十八岁就能文能武,才智超群。他生性刚直,深明大义,常为人鸣不平。当时荆州官府,地主豪绅,都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总想方设法加害于他。张云松更恨透了那些贪官恶霸。一天深夜,他摸入荆州府衙杀死了贪官,官府就出榜捉拿他。张云松自知难呆下去了,就悄悄邀约好友李元,化装成商人,奔荆南道向夜郎国方向逃走。

张云松披星戴月,翻山越岭,不知走了多长时间。一天,来到了唐崖土司管辖之地一碗水下边的滴水岩。其时天色已晚,忽见一股火光从山村大院中射出。奇怪!有人喊爹叫娘,急呼“救命”。云松顿时心如箭穿,急速迎着火光,插入人群中,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土兵正在明火执仗,抢劫民女。一对老年夫妇紧拖着女儿不放,嚎啕大哭。小姑娘双脚乱蹬那些拉她的士兵,高喊救命。云松急了,将双手插进士兵中,用力向两边一分,士兵就你撞我,我撞你地滚到一旁了。云松飞身上前,抓住班头的脑壳一旋,班头就乖乖地跪在院子里了。倒下的士兵爬起来举起棒向云松打来,云松不慌不忙的接过一棒,顺手来一个秋风吹落叶,只听得“当当”几声,众士兵手中的器械早已向四周飞去,不见踪影了,一个个摩肩摇臂,服服帖帖地陪着班头跪在一起了。云松一面注视着士兵,一面向老人问缘由,老人哭诉道:“客官不知,我姓陈,两老年近七十,仅得一女,放给河对门磨刀溪李家,定明日完娶。这不讲天道的土王就像牛马畜生,规定百姓嫁女要让他先玩三夜。客官哪,谁无儿无女,谁无姐无妹,怎不叫人痛心啰!”说完,又大哭起来。这边班头见势不妙,急忙叩头施礼辩说道:“怪不得我等,土王下

令,我等不敢违抗。”士兵们都连连叩头求饶。云松心想也是怪不得他们,即向士兵说道:“也罢,待我修书一封,让你等带回去,交给土王,一来好让你们前去销差回命;二来也好顺便教育一下你那残暴的昏君;三来也好表明我的来意。”说完,即吩咐李元在行囊中取出文房四宝,他磨墨举笔,一辉而就,转身交给班头道:“你等回复土王,说我张云松在此等候大驾光临。”班头双手接过书信,众士兵拜谢饶命之恩后,就乖乖地抬起花轿,灰溜溜地回唐崖去了。

大殿上,喜角齐鸣,灯火辉煌,侍众们忙忙碌碌,你来我往,为土王办理迎新喜会。土王高坐在大殿之上,得意洋洋,双手拍着交椅,二郎腿翘得老高。他已经忘乎其形地淫心荡漾起来。正当他得意忘形之时,班头已慌忙上前跪倒在地,对土王说道:我主大事不好,今夜遇到强人,民女没有抢到。”土王慌忙问道:“他是哪家强盗,敢在我的辖境内耍威风?这还了得!”班头又忙把书信呈上,土王急忙拆书观看,书信写道:

钧鉴:

君主,多以仁德治国安邦,如此才能获得人神之爱戴。凡人心顺者则天下安,人心逆者则国难存,岂有以残暴荒淫安天下者哉?吾虽不才,略识春秋,稍明礼义,今君王仗虎威而欺凌百姓,吾忿忿不平。

土王赦士卒之罪,宽不才之愚,以德治士,爱护弱民。若如是,天下则愿寄身麾下,力效犬马;若执意昏残,不纳忠谏,天下将庇怜弱小,力抗强暴,虽千军万马,在所不惧。

立候

旨意!

客张云松拜看后心想,此人不但勇武,还兼文才,却来教训起我来了。正思忖间,班头上前在土王身边轻声说道:“依我看,此时我唐崖缺人,那客人却有些本领,文武皆备,若得此人,君主的江山将更加兴旺。舍一民女,得一有用之才,乃是我主洪福。愿我主深思。”土王想,班头之言有理,贼盗未平,兄弟、戚族争权不休,若能得一武士相助,也是一大幸事。他不觉信口吐出:“罢!罢!罢!快摆宴迎接张义士过门做客。”他立即起身走出大殿,高声宣谕:“下面听好,做好准备,此人若真有才能,我当敬为上宾;若不然,就结果了他。尔等看我的举止行事。班头,你去拿一张大红请帖,带上兵马,打轿前去迎接张云松。”众人应声各自去了。

再说滴水岩的陈老汉,见到客官动武,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他闭上眼睛,暗暗祈祷求老天保佑,心想这回一定要惹出大祸,我两老的性命难保了。士兵一走,陈老汉急急忙忙拉住云松的手说:“承蒙客官暂时为我解了危,可我家将会大祸临头啊!我想土王是不会就此罢休的。”云松连忙施礼向陈老汉说:“此地不能安身,我们同到别处去吧。我与李元兄弟保你平安。”陈老汉拱手谢恩,即请客人进屋吃饭叙话。陈母与其女儿献上饭菜,同桌进餐。忽听对山锣鼓响,吆喝声越来越近。陈老汉闻之吓得全身发抖,忙对张云松说:“又来了,怎么办啰?”云松不慌不忙地站起来,紧紧腰间丝带,安慰陈家两老说;“大伯不用怕,万事有我们,请两位老人和小妹妹放心。”说完话,就拉李元步出堂屋。云松直立于廊檐下,两眼直视着来人的方向,眼看火把已近,人已来到地坝里。云松在石阶上发出一声巨响:“你家主子来了没有?”士兵们一个个吓呆了,唯有班头鼓起勇气,鞠身捧帖,向云松施大礼说道:“客官息怒,我家君主羡你武艺高强,文墨出众,特派我等打轿前来迎接客官上殿做客。你若不信,现有请帖在此。”说毕,献上请帖。云松看后,心想自己打了他的人,反而送来了请帖,其中莫非有诈?又见班头把手一挥,官轿已到云松跟前来了。班头毕恭毕敬地请张爷上轿。这下可急坏了陈老汉,他一把拉住云松的衣服,力劝云松道:“恩人不能去!不能去呀!”云松心想,若不去,反会被他所耻笑,待去后见机行事。李元见此情景,怕云松中计,忙上前对云松说:“陪兄去如何?”松止住道:“小弟不能去,你要

在此看护陈老一家,我到那里,自有应变之策,请你放心。”说罢不慌不忙地告别李元和陈老汉一家,才上了轿子,士兵们吆喝着打起锣鼓,抬着云松直奔土王大殿去了。

却说土王有个姑娘,人称丽城公主,生得如花似玉,性情豪放,心地善良,从小学习诗书,爱好武艺。对她父王的胡作非为早就看不顺眼,多次劝谏无效,感到非常痛心。今晚听得丫鬟说滴水岩有一英雄,文才好,武艺高,迫使父王召见。公主深感新奇,要丫鬟与她同步后殿,藏于门帘之内,静等英雄到来,看个究竟。

没等一阵子,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声嘈杂,果真由士兵抬来了一顶官轿,停放在殿下。乖巧的班头前去开轿帘,但许久都不见人出来。乖巧的班头慌忙上殿向土王道:“我主派我等前去迎接张爷,现人已到,我主怎么还安坐不动?主上若真爱其才,理应下殿迎接,这叫礼贤下士嘛!”土王无奈,只得下殿迎接。云松见土王殿下,自己也躬身出轿,同土王一同步向大殿,施礼参拜。土王给张云松赐座后,提问甚多,云松应对自如。这下可喜坏了帘内的丽城公主。她见云松眉清目秀,智勇双全,才华出众,从心底已产生了对云松的爱慕。聪明的丫鬟已猜到了八成意思,就故意拍她的肩膀说:“可如意啰!”接着提醒公主道:“班头不正是可靠的人吗?”公主点点头,丫鬟忙咳一声,用手势招来了班头,对他暗示了公主的心事。班头会意,上殿向土王施大礼禀道:“我有一事启奏我主,不知能言否?”土王笑道:“今日你为我接来一位将才,立了大功,有话但说无妨。”班头道:“国有能臣,可以治国;家有强人,方可家兴。今日为我主迎来张爷辅佐,强盛之日可期。张爷清楚年少,满腹文才,奴才愿作红媒,恳乞我主开恩招为驸马,一可成全公主美事;二可使张爷安心于此,真正为我主的护将;三可使覃门子孙得此良师,代代都能通经善武,这唐崖基业也就永安于世了。但不知我主意下如何?”土王听后,心想,此人确实青春年少,才貌双全,招为驸马,确也无辱于我。班头见土王沉默不语,想已得了八成功夫,要成公主之美,还得再加一把火,他连忙又施礼向土王禀道:“丽城公主是你亲身亲养,她的品性你晓得,她常对人说:‘配偶不当,愿终身不嫁。’望我主珍惜公主前程。今日的奇遇,算是天赐良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哟!”土王越听越感觉班头的话有理,就向班头点头示意。班头见土王点了头,自知事情得了九分,心想不如再加一鞭,来个顺水推舟,完成这桩美事,又向土王禀道:“男婚女嫁,人伦之常,我主可诏公主上殿问话,是大光明的事。请我主降旨。”土王想,班头所见也是,自己的女儿个性倔强,为了日后免受埋怨,是要问明方可。他立即降旨:“宣谕公主上殿。”话音刚落,丫鬟就扶着公主上殿了,跪禀道:“父王召见女儿有何吩咐?”土王道:“为的我儿终身大事,特召皇儿上殿面议。今由班头为我迎来一位壮士,姓张名云松,荆州人。他饱览诗书,通晓武略,英俊年华。父王有心将女儿终身许配张生,但不知我儿意下如何?”公主恭恭敬敬回奏道:“孩儿遵命。”退下去了。班头来了个击鼓催花,急水架轿,忙向土王禀道:“我主真有福气,公主与张爷既已定为终身伴侣,依小人之见,不如借今晚吉日良宵,恩赐他俩成就百年之好吧!”云松闻知,慌忙跪下禀道:“远处游子,尚未向双亲请命,此事不可。”公主听了,心理焦急。多心眼的班头忙上前扶起云松,紧握住云松的手说:“还啰嗦么子,还不快快与我主谢恩!”云松无奈,只得上前跪下,扣头谢恩。土王慌忙下位扶起云松,立即高声宣谕:“文武官员听命,今晚招纳驸马,速摆筳宴,准备行大礼。”不到半个时辰,笙箫鼓乐,吹打弹奏,好不热闹。执事们高喊:“男立殿上,女入洞房,龙凤呈祥,大吉大昌……”(朱忠悔搜集整理)录自杨适之陆大显安治国晏纯武主编《咸丰民间故事》第43—44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三)建立石牌坊的传说

唐崖土司城的遗址,在咸丰县城西北六十里的尖山唐崖河西岸,那里如今还耸立着一座石牌坊。石牌坊前面的正中镌有“荆南雄镇”四个大字,刻有渔、樵、

耕、读、哪吒闹海、土王出巡,麒麟狮象等图案。背面正中镌“楚蜀屏翰”四个大字,刻有龙凤呈祥、断桥会、土王出巡、土王朝圣的图案。传说,明朝天启年间,土司王覃鼎奉朝廷调遣去征讨渝城,擒樊龙、樊虎,后来又去征水西安邦彦,征奢崇明、奢世辉,屡建战功。朝廷授给他宣慰使职,还赐了两道皇令,一道是封他“大坊平西将军”和赐“帅府”这两个字,二道是赐建石牌坊一座,光耀千秋。

覃鼎从远远近近的地方请来了三百多个手艺很高的石木工匠,前前后后用了三年零六个月的时间,才把这座石牌坊一块一块雕刻完毕。覃鼎选了个吉祥的日子,叫来几百个士兵立牌坊。哪知人太多,没有个好方法,硬是立不起来。覃鼎只得叫停下来,另选吉日再立。哪知第二次人又太少,还是没有个好办法,又立不起来。覃鼎气上来了,叫来掌墨师,限他第三次一定要立起来不可,要不,就要重重的处罚他。

到了立牌坊这天,覃鼎叫来几百个士民,大摆筳席。筳席上,大家喝酒吃肉,一醉二饱,狂欢不止。惟独掌墨师吃不下咽不进,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不了地。他想:怎么办呢?要是今天没有个好办法,石牌坊立不起来,定是凶多吉少!他左思右想,主意想尽了,还是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眼看午时三刻,良时就要到了,他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正在这时,从上边正街上来了个叫化子。只见他头戴烂毡帽,脚穿破鞋,周身肮脏,身背一破篮,手拿一拐棍。这人长相也很古怪,额角凸起,瘦脸高鼻,耳朵大,下巴长,一双眼睛却闪亮闪亮。他径直来到土司大院里讨饭吃。土民们见他怪可怜的,就给他打来一簸箕米饭,一大盆菜,又随便抓来一把竹筷送到他的面前,叫他吃。只见这个叫化子并不先吃饭,却是把那一把竹筷子插在米饭中间,又拿来木瓢,把饭舀起,直往竹筷周围垒呀垒呀,垒好之后,那竹筷就稳稳当当地直立在饭中了。这时,叫化子站起身来,走出大院,向河边的大路走去就不见了。

土民们看着,感到很稀奇:叫化子为什么把竹筷立在米饭当中?为什么讨饭又颗饭不吃就走了呢?大家议论不止。

这事传到了掌墨师耳里,他急忙走出来,围着这簸簸米饭和那把立着的竹筷转了几圈,忽地心中一亮,脱口叫了一声:“我有办法了!”掌墨师脸上舒展了,有了笑容。转身叫徒弟找回那个叫化子,要好好谢谢这个恩人和师父。那几个徒弟出门找了一整天,连那叫化子的影子都没有找到。

良时一到,掌墨师就吩咐所有的木匠工,各执其事,又叫那些土民挑土的挑土,担沙的担沙,边立柱子边垒沙土,立一根,垒一根,立一排,垒一排,一点没犯“搬绊”,顺当不过。不到两个日子,石牌坊落成了,耸立在土司城的正殿前面。那刷金的“荆南雄镇”“楚蜀屏翰”八个大字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亮闪亮,土司城显得格外气派。

第三天,整个土司城三街十八巷,张灯结彩。覃鼎又邀来三亲六戚,集结文武官员,鸣锣开道,鼓角喧天,打马游街。随后,就在石牌坊下大摆砸酒宴,庆贺三天。据传,唐崖土司从石牌坊建立起来后,就兴旺强大起来。(魏仕善搜集整理)

录自杨适之陆大显安治国晏纯武主编《咸丰民间故事》第129—131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四)女儿寨

传说,明朝初年,朝廷派邓愈驱兵到西南平土司,唐崖土司覃启处送率领兵将抵御官兵,受了伤,回到宫中疗养。覃启处送躺在御床上,心里很忧虑,他感到自己年老体弱,如今又受伤,不知能好不能好,家业也不如过去兴旺,一天天在衰败,儿子又不争气,哪个来继位呢?这天,他的女儿覃瑛去到他的床前,他心中一亮:女儿是个足智多谋,勇敢果断的人,何不立他为王?随后,覃瑛就继了王位。不久覃启处送驾崩,接着官兵又来讨伐唐崖司。覃瑛就带着兵将、侍女

一百多人,带着家产往西撤到柳城街,在那里选了一座山安营扎寨。这座山,顶上平摊宽阔,三面都是万丈悬崖,只有一面有一条独路能上。覃瑛就在上面囤积粮草,操练军队,立志要重整旗鼓,复兴父王的基业。这座山寨就取名女儿寨。

驻扎在蜀东的武德将军孙旺,率兵将攻打女儿寨。覃瑛据险把守,孙旺好几次攻打,都被打败了。孙旺命士兵砍了几颗大泡桐树,挖空做成炮筒,找铁匠打了许多铁箍箍住,然后装上火药、碎梨头、破锅片,点上引线,朝女儿寨轰去。不料土炮怎么也轰不着女儿寨,只是把寨子边的一道山梁冲了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后来就叫“炮缺”。射过去的碎铁块,落在女儿寨前面的山岭上,这岭后来就叫“砂子岭”。“炮打女儿寨,子落砂子岭”,这句话至今还流传着呢。

孙旺一计不成,又想出一计:要把覃瑛哄下山来捉住。这天,他站在女儿寨对面山上喊话,说要和覃瑛讲和,覃瑛回答说:“要讲和,得先定两条规矩,一是两方都不准带人;二是居中的马家沟谈。”孙旺同意了。双方同时往马家沟去。覃瑛边走边注意着对方,她突然看见孙旺身后边尾随着一个彪形大汉,躲躲闪闪。那人穿的衣服特别肥大,分明暗藏着兵器。她心理骂道:这老家伙居心不良,想暗算我哩,真是瞎了眼!你也休想讨到便宜!她当机立断,拉弓搭箭,“嗖”地一声,朝孙旺射去,正中孙旺的喉咙管,孙旺倒地死了。

朝廷哪肯善罢甘休?很快又派了好多好多的兵马,把女儿寨团团的围住,要把覃瑛困死在上面。覃瑛宁可饿死,也不投降。九九八十一天过去了,寨子里粮食光了,草料完了,他们就把马匹杀来吃。马吃完了,就剐树皮、挖草根填肚子。后来,什么吃的也没有了,兵士们饿死了好多。覃瑛心里很难过,觉得这样死守下去不是个办法,打定主意,要突围出去。她吩咐侍女们,把金银细软收拾妥当,又让每人带上一把雨伞,乘黑夜来到万丈悬崖边。她说:“官兵想把我们困死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死里逃生,再卷土重来。”她打开雨伞,双手抓住,回头又说:“都照我的样子做。跟上!”说罢,纵身跳下悬崖。将士、侍女们前脚后脚,紧紧相随,像鱼群下滩,似百花飘落,纷纷落到了崖底,说来也怪,一百多人全都平平稳稳着地。没有一个伤着。他们连夜赶路,奔往四川。相传覃瑛后在石柱县扎下根来,那里还有她的子孙呢。(李正福讲述,钱锐、稚鸽搜集整理)录自杨适之陆大显安治国晏纯武主编《咸丰民间故事》337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五)金银塘

顺唐崖河而下,距张王庙两里多远有个口塘叫“金银塘”。说起这个口塘还有一个来历呢。

据说,在张王庙石人、石马修成的时候,土王为了炫耀自己的业绩,召集文武官员,邀请绅士、工匠和远近宾朋,大摆筵席。筵席就摆在马殿之上。客人们都被那栩栩如生的石人、石马吸引住了。那石人、石马披挂得整整齐齐,油漆的马鞍、特制的踏蹬,绣花的马汗搭,捆的紧紧扎扎,双马足踏彩云,势欲昂首奔天。幸有那两员得力的卫士,头戴金盔,身穿银甲,佩雨伞,执宝剑,横眉怒目把住了马的缰绳,勒住了骏马。客人看了,个个啧啧称道,赞不绝口。土王见众人看得入迷,没有人入席落座,只得高喊一声:“各执其事,落座入席。”众人入席后,照古规,先请掌墨师傅陈大仙说了福事,接着众绅士讲了些奉承话,随着就是文武官员大吹大擂,争先恐后地为土君敬高功酒。众官们你一排来,他一排去,土王面前行人不断,不到半个时辰,就把个土王灌得昏昏大醉,摸不到东南西北了。只见土王恍里惚去地走下座位,在殿上乱窜,时而摸摸石马哈哈大笑,时而摸摸石人做一个大指拇翻腰。土王走到这里,这里的人说他功劳大;粗声粗气的对陈大仙说:“这石马打的可好?”陈大仙谦虚的说:“这石马打的不见得好,我手艺不高望君主赦罪!”恰好土王旁边站了个歪嘴灵官,他最爱搬弄是非,是一颗讨好卖乖的烂酒曲子。等陈师傅话音一落,他就扑向土王的耳边,架起簸箕云,无中生有地说:“你看这老狗,多不识抬举,你老人家把他当做上大人待,他还说这石马打的不见得好。意思是说他在别处比在这里做得好些,他哪把你放

在眼里啰!”被酒灌醉了的土王,哪经得起挑拨,像烤焦了的火药一点就燃。只听他冷笑一声,伸手就把陈老师傅抓住,大吼道:“你好大的狗胆!还不是真心的给我做!来人啦!把他绑去沉水。”众士兵一拥而上,像一群饿狼,把陈师傅绑看起来。老人被捆得话都讲不出来了。众绅士和一些士兵,都赶忙跪地求情。土王哪听众人忠谏,反而大声乱叫:“快将那陈老狗拖出马殿,丢进唐崖河去。”众士兵不敢违抗,只得遵命行事。可怜一个富有艺术才华的名师,就这样含着冤屈,被活活地抛进了唐崖河激流之中。

事情也怪,陈老师傅被抛入唐崖河内,他的尸体却浮而不沉,越滩越潭,徐徐顺流而下。当他的尸体漂至铁鼻寺下的绿荫塘时,久久地盘旋着,再不向下漂了。其时,一老渔夫路过这里,见塘中漂着一具尸体,一看是老陈师傅,觉得很奇怪,就急急忙忙去告知土王。土王闻知,大惊失色。他急忙吩咐备马,带领侍从人等,疑神疑鬼地向铁鼻寺下绿荫塘边赶来。

来到塘边,只见那岩上松柏村翠,山中红枫挺拔,两岸修竹垂首,那刀切的明岩,显得格外严峻。土王不禁毛骨悚然,心虚三分。再进前几步,看清陈老师傅尸下有鲤鱼拱托,更加害怕。那谗言灵官,见到土王面如土色,壮着胆子向土王靠近,战战兢兢地向土王禀道:“陈师傅为你修建石人、石马,历时三年,在功成圆满之时,我主理应给足工钱,莫不是他?”土王如梦初醒,忙喊总管:“你快去存钱坝,找人抬两箩金银来。”总管得令奔去,稍许,抬来了金银。土王官兵手捧金银,朝陈老师傅的尸体上撒去。金银撒尽,陈老师傅尸体徐徐下沉。自此之后,这口塘就叫金银塘。(朱忠悔搜集整理)

录自杨适之陆大显安治国晏纯武主编《咸丰民间故事》第356—359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六)两口锅

两口锅,是唐崖土司皇城名胜之一,它在皇城的右侧,贾家井的一个小漂坎下。

传说在好几百年以前,这里有一对恋鸟——水鸭子。春冬四季,都喜欢在这小漂坎下井里的岩板上栖息。经常相距尺余,相对而立。每日早出晚归,从不分离。这里相亲不分男女老少,有空就来逗弄,有甩岩头吓的,有大声吼的。时间久了水鸭子也不计较,自顾飞去又飞来。枪打它不到,箭射它不着。

这事,不知什么时候传到了土王耳里。他心想,这一定是对神鸟,如能吃到这种神鸟的肉,当然也会跟神鸟一样,枪打不着,箭射不到。想到此,土王一阵欢喜,立即命令士兵,二十人带鸟枪,三十人带土炮,四十人带弓箭,亲自带领,分上下左右四路,轻轻摸入贾家井内捕捉神鸟。

当士兵进入贾家井,机警的水鸭子听到脚步声早已展翅腾飞了,土王扑了个空。正在她捉摸不定的时候,“啪”的一响,水鸭子又回到原地来了。土王喜出望外,即以手势命令士兵:“弓搭箭,枪灌子,炮上药,伏身行进”。水鸭子一见士兵冒头,立即展翅腾空。士兵一阵乱枪,乱炮,乱箭齐发,没有碰到水鸭子一根毫毛。土王眉头一皱,主意又生,忙招来两个亲信,附耳低声说:“你俩去拿两副渔网来,暗藏在漂坎上的密林边,待鸭子飞回时,从上撒下,网住水鸭子,那时候就可以捉住了。”两个亲信得令去了。土王又与另外一个亲信调换了衣物,令其带兵回城,自己却抽身钻进漂坎上面的密林里躲藏起来。不多时,两个亲信拿来了网,蹑手蹑脚,挨到土王身边躲着。三人圆睁大眼,注目顶空,静静地等候着水鸭子的到来。

水鸭子翱翔在唐崖河的上空,见土王和大队人马已去,就又展翅飞回,停在漂坎下井心的岩板上,洗澡,梳毛,走走,跳跳,悠然自得。土王早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手一挥,两副渔网早已撒下,两只水鸭子被渔网罩住了,土王见此情景,纵声大笑。水鸭子闻声,机智地展开神翅拼命地拍打着身下的岩板。只见水花四射,岩浆迸飞,瞬间井中迷雾腾起,吓昏了的土王滚下了井里。两亲信眼也不敢睁开,抱头爬到井壁下。过了许久,风和日丽,土王苏醒,眼看渔网已烂,

剩点网边。漂坎下出现了一对相距尺余,有锅盖大的两个岩坑。两只水鸭子分别站在两个坑头上。土王一动,两只水鸭子就钻进坑里去了。

至今,不管哪一年老天干,唐崖河水干涸了,贾家井水干断了,这两个坑总是清水满盈。听说那水鸭子还是安稳地住在里面的。由于坑口坦斜如锅,故唐崖人多年来都称之为“两口锅”。(朱忠悔搜集整理)

录自杨适之陆大显安治国晏纯武主编《咸丰民间故事》359—361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七)石马泉

张王庙石马屹立在唐崖河畔,威武雄壮,杨鬃奋蹄,栩栩如生。这“马”从何而来?传说是来自石马泉。

石马泉,在今活龙区(现在活龙坪乡)绿化乡与利川市交界的地方苕湾。苕湾对面有个洞,洞内有股地下水汩汩流出。泉水源远流长,深不可测;洞内鱼龙变幻,阴森可怖;洞外悬崖峭壁,古藤悬吊,云腾雾霭,气象万千,一日,电闪雷鸣,狂风呼啸,两石马自洞内飞奔而出,越八家台,跨大沟岩,经龙潭坝,浴青狮河,直奔唐崖河岸。自此以后,人们称苕湾下那个泉为石马泉。在忠塘上去的河滩上,至今还留有这“神马”的脚印叫“马蹄塘”,在卷洞门附近,还有这两匹马歇气的地方叫大马歇和小马歇呢。(姚大均口述,止戈搜集整理)录自杨适之陆大显安治国晏纯武主编《咸丰民间故事》第361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八)落马滩

一年,唐崖神马自四川征战归来,路经尖山区平桥乡大坪村附近。时值盛夏,坝子上稻苗茁壮,郁郁葱葱。神马饥渴难耐,跑到稻田吃起青苗来。田主人看见马吃稻苗,便急忙追赶。马见人追,慌忙逃遁。因马身怀有孕,转弯太急,使马驹早产落入稻田。后来这地方就改名为落马滩。现在这丘田里还有一坨大岩头露出地面,形似马背,据说这就是当年神马落下的小驹呢。(张治松讲述,止戈搜集整理)

录自杨适之陆大显安治国晏纯武主编《咸丰民间故事》第362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九)杀人凹

梅子坪下边有一个地方叫杀人凹。这里地势险峻,怪石嶙峋,只能容一人通过。这个地名还有一个来历。

很早以前,唐崖司土司皇帝覃启派人到处打听,要找一个技艺高超的石匠打三样东西,完成他终身的宿愿。好不容易在很远的一个地方找来一个石匠,与他订立合同,三年完成花坟、石牌楼、石人石马这三项工程。这个石匠技艺高超,功夫过硬,一年完成一项工程,一项比一项精美。工程完工后,土司皇一项一项的仔细检查,都使他感到满意,就大设宴席,酬谢石匠。石匠心理想,很快就要回到离别三年的家与家人团聚了。由于高兴,石匠在宴席间多喝了点,于是对土皇说:“你这三项工程对我来说还不算稀奇,我还准备修建一座善心寺呢,言下之意是说你不……”土司暗暗不乐。席散后,开了工钱打发石匠出门了。石匠走后,土司就密派几名兵卒,抄近路赶到梅子坪下边的山凹里埋伏起来,等石匠走进山凹,突然钻出来,杀死了石匠,抢走了他的工钱,将尸体抛进了唐崖河里。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山凹取名为“杀人凹”。(谭贤斌搜集整理)

录自杨适之陆大显安治国晏纯武主编《咸丰民间故事》第382——383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民间传说故事(精选10个)

民间传说故事 民间传说故事(一):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一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样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必须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之后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齐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此刻,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必须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能够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但是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先,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民间传说故事(二):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仅美丽大方,而且十分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关于很短的民间故事.doc

关于很短的民间故事 你有没有给宝宝讲过民间故事呢?民间故事是故事形式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类型。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很短的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很短的民间故事篇一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

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 ·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

经典的民间故事大全【三篇】

经典的民间故事大全【三篇】 西晋时,汝南郡南30公里梁庄有一青年叫梁山伯,遵父母之命 到红罗山书院求学,路过一个叫曹桥的地方,就在路边的亭子里休息。 离梁庄东十八里有个朱庄,庄上朱员外家有一女儿叫朱英台,十 分聪明,一心求学,说服了父母,女扮男装,化名朱九弟,也前往红 罗山书院求学。二人相遇在曹桥亭,互问了家乡、年庚,结拜为弟兄,同赴红罗山书院求学。 红罗山学校四面环水,景色宜人,一次,梁山伯、朱英台和同学 们一块玩耍,用石头砸水中嬉戏的鸳鸯。朱英台在扔石头的时候腰闪 了一下,同学叫道:“朱九弟象女人一样”。朱英台顿时满脸飞红。 师娘心细,发现了英台的女儿身,就在梁山伯与朱英台的床中间 立了块界牌。梁山伯生性憨厚,不知其意,同窗三载也没想到朱九弟 是个女的。 英台回家看母,山伯相送十八里。一路上英台作了很多比喻,梁 山伯仍是不解其意。最后,朱英台说家中九妹尚未婚嫁,想说与山伯,山伯答应了。来到朱家,英台让山伯在客厅等候,说让九妹出来献茶。 英台换上女儿服装端着茶走了出来。梁山伯诧异地说:“你不是 朱九弟吗?”英台说:“九弟即九妹,九妹即九弟”,二人遂私约终身。 北马庄有一秀才马文才,姥娘家是朱庄的,朱员外有心为女儿找 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成亲,就托马文才的姥娘说媒,许英台于马家, 英台无奈,违心应允。 山伯如约前来议婚,英台泪告已晚。山伯气得当场吐血,归家后 一病身亡。家人遵嘱将其埋在马乡官路的西沿,碑刻梁、朱姓名,黑 红两色。

马文才迎娶朱英台,花轿至马乡村后,突起旋风挡路,朱英台下 轿哭祭山伯,墓忽然裂开,英台扑入墓中,墓随即合上。从墓中飞金黄、雪白两只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在我们这个时代男女同窗再正常不多,很多美好的爱情也都在青 涩的年龄有了交集,真心对待那个陪伴你走过青葱岁月的人,想一想 你们是何其幸运,因为你们的陪伴比其他人早上好多年。 【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在二千多年前,江南松江府孟家庄住着一位孟老汉,他为人 忠厚,家道小康。虽说不愁吃穿,但因膝下无儿无女,老两口感到很 寂寞。他家住着一对燕子,年年春来秋往,在檐下筑巢,陪伴着老两 口过着平静而安闲的生活。有一年的秋天,孟老太太在雌燕脚上系了 一条红绒绳,意思是看看明春飞来的燕子是否还是这两只。到了第二 年春天,燕子果然又双双飞回来了。带着红绒绳的燕子还把口里衔着 的一颗葫芦籽丢在了孟家的床上。孟老夫妇高兴地捡起葫芦籽,向双 双飞舞的巧燕点头致意。老两口商量了一下,便把葫芦籽种在了后院 墙根下。葫芦籽发芽生根,长出绿油油的叶子,伸出长长的蔓儿,爬到隔壁姜家。姜家便为孟家串过来的葫芦蔓搭起了架,过了几个月,结出一只光滑滑圆溜溜的大葫芦。深秋季节,葫芦成熟了,它到底应 该归谁家所有呢?两家一商量,决定将葫芦锯开,每家一个瓢。不料刚 刚下锯,葫芦突然张开,从中蹦出来一个小姑娘,长得又白又胖,十 分可爱。孟、姜两家都非常高兴,就给孩子起名叫孟姜。 孟姜长大成人,长得如花似玉,聪明过人,能绣花,又能作诗写 文章。孟、姜两家老人爱如掌上明珠,早想给女儿找个乘龙佳婿。哪 知道,孟姜执意不肯,说她情愿陪伴双亲到老。 这时候,秦始皇为巩固万世江山,北御强胡,下诏修筑万里长城。行文各地,征调民夫,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官吏乘机勒索,弄得民 不聊生,不过征丁数十万,动工已数年,总修不起来。于是,奸臣赵

【民间传说(十二)】传说故事

水口塔的传说 水口塔,又名镇妖塔,坐落在宁都县城南郊梅江河畔山包上。这座宝塔是宁都客家人的风水塔。 明朝万历年间,农夫叶伯,在梅江河里洗锄头,上游漂来一只烂木盆,他拾起带回家当鸡食盆用。每天晚上倒在盆子里的剩饭残粥,第二天却是满盆。叶伯奇怪,又试着放了一勺食盐,隔了一夜,又是一盆盐,再放上一枚铜钱,第二天也是一盆满满。原来是只“聚宝盆”。从此,叶伯生活越来越丰盈。 一年初夏,梅江河水暴涨,这时有一白发高髻道人路过此地,指点叶伯道:“此洪水乃梅江孽龙所兴,宁都城南郊梅江湾里有个深潭,即是孽龙巢穴,若能在潭上建一座宝塔,便能镇妖除患。” 叶伯得了指点,立即筹资备料建塔。可是,一船船大石倒入深潭,即无影无踪。怎么办呢?叶伯想起了家中那只“聚宝盆”,于是带着盆子来到工地,往盆里放了些泥土石块,猛地往深潭一掷,只听得一声巨响,一道金光耀目,霎时,深潭填满了,一座小山拔地而起,叶伯就在小山上建塔。 又有人传说,叶伯失去了聚宝盆,耗尽了全部资财,才兴建了塔的底下三层,上面六层是由曾、彭两姓捐资建成的,至今仍流传着“曾彭压叶”一说。 美人献花的传说 在城西蔚村背岭,曾建有状元獬祖辈的冢坟,地肖美人献花形。 相传某富户请一地理先生择坟地,连续三年,均未选中。这天,稳先生在河东岭脑上持罗盘遥测,发现城西蔚背岭有块美女形风水宝地,蕴蓄大贵之兆。富户闻言甚喜,欲即刻点龙破土定穴。谁知远眺形若真,走近虚无迹。任凭先生施展技法,经半载,仍徙劳。晚上,先生宿山上,梦见一如花似玉女子,执扇咏歌而行:“他家福禄已全无,苦苦何须逼嫁奴。直待三年五载后,妾身情愿嫁樵夫。”次日先生为富户另择坟地。数年后,椎夫郑十四郎,斫柴歇肩蔚背岭,伏身饮泉解渴,忽然土崩塌被压身亡。时家贫子弱,无能入殓,遂葬于此。地理先生得知,将夜之情披露,断言:郑姓后裔必出能人。数十年后果然应验。十四郎曾孙郑獬于北宋皇祜五年,高中状元。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5317753130.html,/ebook/fac07be026fff705cd170a16.html 冠石的传说 冠石,在宁都县城正西面八华里,状如皇冠,故名。俗称“沙帽石”。 相传王莽篡位,刘秀落难。王莽在中原把刘秀追赶得团团转,追到这里时,刘秀回头一看,只见王莽的人马已尾追在后,不禁大惊失色,于是将皇冠摘下,放在石头上,披头散发,另寻小路折回中原去了。王莽看到皇冠,急欲戴在头上。可是,使尽了平生气力,也拿不起来,原来皇冠见石生根,竟变成了一块岩石。王莽无奈,只得走了。这块岩石后来逐渐变大为现在的冠石。

什么是民间故事及民间故事类别

什么是民间故事及民间故事类别 本文是关于什么是民间故事及民间故事类别,感谢您的阅读! 什么是民间故事及民间故事类别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按内容可分为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5类。它有以下特征: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 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一、幻想故事(或叫民间童话)包含丰富的想象成分,充满浪漫色彩。 1.主人公多为普通劳动者,其中的情节、事物和部分人物有超自然的性质。常把现实中不可能的事情当作可能实现的事情表现出来。 2.情节常采用“三段结构法”;人物、情节、语言基本定型,在不同地区也时有变异。 3.古代流传的幻想故事有《毛衣女》、《叶限》、《吴堪》等。 二、动物故事。

1.以动物为主人公。 2.动物常被拟人化。 3.有的借动物间的纠葛表现社会现象、人际关系;有的解释动物的习性;有的寄寓着明显的教训意义。 三、生活故事。 1.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加以虚构。 2.现实性较强,故事往往扬善抑恶。 3.篇幅比较短小,人物性格单纯,常常运用对比的手法。 4.有时也采用三段结构法。风格较为朴实、明快。 四、民间寓言。 是广大人民创作的包含有明显教训意义的口头散文故事,风格含蓄、幽默、发人深省。 例如不少先秦的著作中记录或引用了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五、民间笑话是幽默、滑稽性的短小故事,大量是讽刺人民内部生活和性格中的某些缺点的作品。 许多优美的民间故事,象广为流传的《孟姜女的传说》,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其他三大著名故事是:《牛郎织女》、《白蛇传》、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800字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800字 本文是关于民间神话传说故事8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800字篇一 有这么弟兄俩:哥哥在城里开着门头做卖买,是方圆百里数一数二的富豪人家,弟弟在家下庄户,一年到头靠耕种那点山岭簿地,不用说吃大米、白面,就连地瓜、饼子也填不饱肚子! 这弟兄俩的娘早已下世,留下个老爹轮流着养活。上半年,爹到老大家吃住;下半年就到老二家吃住。 老爹每当轮到老大家时,住得是高楼大厦;吃得是大米、白面、鱼、肉、禽、蛋。可是到了老二家里,住得是茅草小屋,连地瓜、饼子也难吃到尽头。弟弟的两个孩子,每逢看见那黄灿灿的饼子,馋得干咽唾沫,儿和媳妇也不舍得掰给孩子一点吃! 这年除夕,哥哥来到弟弟家和老爹凑在一起过团圆年。吃饭时,哥哥见弟弟家这粗茶淡饭,触景生情地对他爹说:“爹,你说俺弟兄俩哪一个最孝顺?” 爹听后笑了笑,说:“都孝顺。” 哥哥又问:“爹啊,两个都孝顺,还有个最孝顺的呢?” 老爹听老大说到这里,便抬起头来,先看了看大儿,又瞅了瞅二儿,然后不急不忙地说:“你让我怎么说呢?” 老大说:“这还不好说,您在谁家住得最好,吃得最好,谁就最孝顺!” 老爹叹了口气,说:“是啊,我在你家住得好,吃得好男女老少都一样,难分长辈、小辈,在你弟弟家,住得孬,吃得孬,可有口差样的饭菜,全家都不舍得吃,只留给我一个吃。就连那两个不懂事的孩子,都知道把顺口的留给爷爷吃!呢你说,谁最孝顺?” 老大听后,只见他那白净净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一句话再也说不出来。 你说这两个儿子,哪个最孝顺?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800字篇二

仫佬山乡有个村庄叫中寨,寨前有一峭壁深岩,岩洞中有一种石头,叫“鸳鸯石”。关于它,有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中寨有一个年轻姑娘,名叫勒耶,生得聪明、美丽,心地善良,是仫佬山乡有名的歌手,方圆十里八寨的后生谁不羡慕,他们常来和她对歌,向她求婚,可是,都被她拒绝了。 那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到了,这是仫佬人的歌节。大清早,勒耶身穿靛蓝花边衣,下套彩色百褶裙,脚穿鸳鸯白线鞋,头插双龙白银簪,打扮得似仙女一般,便和同伴们一起去走坡①。后生家们见了,蜂拥而来,纷纷要和她对歌。人们听了,给对歌人让出一条道来。只见一个二十来岁的后生走过来,笑着唱歌,这时,勒耶瞄了那后生一眼,只见他长的身强体壮,英俊朴实,心中十分高兴。她接着唱。 后来,勒耶打听到后生是东寨的放牛郎,名叫索卜。两人便经常一起走坡对歌,一起上山割柴草,互相帮助,相亲相爱。不久,俩人订下了婚约。 勒耶和索卜相爱的事,象春风一样传遍了村村寨寨,老人们都说他们是天生一对。可是,也有的人说,勒耶有福不会享,多少富家子弟她不爱,偏偏去爱一个放牛郎。这话很快传到了勒耶贪财的阿妈耳里,她又气又急地说:“女儿呀,你是妈心上的肉,俗话讲:‘嫁给富汉,肉汤泡饭;嫁给穷汉,鼎锅刮烂。’婚姻大事由阿妈为你作主!”勒耶听了,羞羞答答地说:“阿妈呀,强扭的瓜不甜。我心里有谁,谁就是我爱的人……” 阿妈拿她没办法,一气之下,便把她关在竹楼里,对她说:“如果你不依阿妈,以后你再也别想到外面去了。”这样,勒耶无法和索卜见面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八月十五歌节又到了。勒耶天天想念索卜,但自己被关在竹楼里,整天做鞋、绣花,又怎能见到索卜,倾吐心头的痛苦呢?她从窗口望去,仿佛看见了索卜消瘦的面容,不由得伏在窗前暗暗哭泣。突然,远处传来了索卜的歌声:这歌声多么亲切!她抬头向外望去,只见寨前的大榕树下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不是可怜的索卜吗? 索卜听到了勒耶清脆、动听的歌声,知道了勒耶的处境,又是高兴,又是发愁。他发誓要把勒耶救出来。

中国民间故事【三篇】

中国民间故事【三篇】 【阿诗玛的故事】 从前有个叫阿着底的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下了一个美丽的 姑娘,阿爹阿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发光,所以给她起名叫阿诗玛。 她逐步地长大了,像一朵艳丽的花。阿诗玛“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 的姑娘惹人爱,绣花围腰亮闪闪,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她能歌善舞,那清脆响亮的歌声,经常把小伙子招进公房。她绣花、织麻样样 能干,在小伙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样清香。喜欢他的小伙排起了长队, 不过在阿诗玛的心里头,只有他的阿黑哥一个。 阿黑是个勇敢智慧的撒尼小伙子。他的父母在他十二岁时,被土 司虐待,相继死去。他被财主热布巴拉抓去服劳役。一天,他为主人 上山采摘鲜果迷了路,在深山密林里挨冻受饿,受尽了折磨,因怕主 人责骂,不敢回去。正在这时,他遇到了放羊的阿诗玛,她把阿黑领 回家,阿黑被阿诗玛的阿爹阿妈收养为义子。从此,阿黑和阿诗玛两 小无猜,相亲相爱。逐步地,阿黑长成了大小伙子,他的性格像高山 上的青松——断得弯不得,成了周围撒尼小伙子的榜样。人们唱歌夸 赞他道: 圭山的树木青松高,撒尼小伙子阿黑,万丈青松不怕寒,勇敢的 阿黑吃过虎胆。 阿黑十分勤劳,很会种庄稼。他在石子地上开荒种苞谷,苞谷比 别人家的长得旺,苞谷穗也比别人家的长得长。他上山砍柴,比别的 小伙子砍得都多。他从小爱骑马,而且不用马鞍辔头。他调理的马, 骑起来矫健如飞。他挽弓射箭,百发百中。他的义父格路日明,把神 箭传给了他,使他如虎添翼。阿黑喜欢唱歌,他的歌声特别嘹亮。他 还擅长吹笛子和弹三弦,他吹的笛声格外悠扬,他弹的弦子格外动听,不知吸引过多少姑娘。这年火把节,阿诗玛与阿黑互相倾吐了爱慕之 情以后,这对义兄妹便定了亲。

4第四章 民间故事

第四章民间故事:娱乐的叙事 教学目的:通过对民间故事这一民间口头文学体裁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民间故事作为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所承载的多层面意义和价值,理解民间故事反映民众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本质。 教学要求:要求对故事学基本术语有较清楚的掌握,能够准确理解民间故事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民间故事的分类学,了解AT分类法的理解和基本的运用。能够运用民间故事类型理论,解读民间故事。 学时:4学时 文献调查:阅读一册本土民间故事出版物。 田野调查:你的家乡有没有哪种典型情节类型的故事? 传承训练:学讲一则民间故事。 第一节故事学概说 故事学就是指对民间故事进行研究所形成的学说。故事学拥有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研究流派和理论观点及体系。 一般学界将西方民间故事的早期研究者确定为格林兄弟,他们的著作《儿童与家庭幻想故事》对民间故事中相似或共同情节的产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文化人类学的进化论学派,以进化论的观点研究民间故事,代表人物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弗雷泽和安德鲁·兰等。 俄国学者弗·普罗普和当代美国著名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对民间故事形态进行结构主义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普罗普开创结构主义叙事学先河,他的《故事形态学》(1928)被视为叙事学发轫之作,普洛普打破了传统按人物和主题对童话进行分类的方法,认为故事中的基本单位不是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由此从众多的俄国民间故事中分析出31个“功能”。 芬兰学派。1907年,芬兰学者建立了一个民俗学家的国际性组织,国际民间文学工作者协会,也称民俗学协会,于1909年起出版不定期刊物《民俗学协会通讯》,在上面发表了不少重要文章。芬兰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卡尔·克罗恩,安蒂·阿尔奈等,他们受到进化论、流传学派、实证主义的影响,把流传在各地的异文按情节的统计分类进行比较,希望通过对若干文本的分析,通过对一切历史、地理因素的思索,以及对口头传播的某些普遍认可的事实加以适当说明,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触及故事的起源形式,并能作出似乎可信的解释,说明故事所经历的变化怎样造成了所有不同的文本。该派认为这种研究还应指出故事起源的时间、地理及其传播的过程。这就是运用历史、地理的比较研究方法来研究民间故事。 芬兰学派的重大贡献就是创造了目前在世界故事学研究中仍然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为各国学界所熟知的的故事分类法“AT分类法”。它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国际上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必记掌握并记忆]阿尔奈在1910年发表《故事类型索引》,比较分析芬兰和北欧其它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出版的或保存的民间故事记录,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以简明文字写出概要,并按一定原则对这些故事情节进行分类编排,他将故事分为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和笑话

有关民间故事的传说

有关民间故事的传说 本文是关于有关民间故事的传说,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有关民间故事的传说篇一 据说到了每年的最后一天,玉皇大帝都要了解民间的生活状况,于是就派铁拐李下凡查看民情。铁拐李为八仙之一,是个跛脚叫化仙,因此便在人间吃年夜饭的时候,提着要饭的篮子跛着脚沿街到各处各家乞讨。 讨完饭后,铁拐李把讨来的东西带给玉帝老爷子看,谁家穷。谁家富,一看就知道了。据此,玉帝老爷子就让富人一年遭几次灾,不要太富;穷的则让他发几次财,不要太穷了。 这事儿慢慢传到了人世间,一个精明的商人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很快就想到了应对办法。到吃年夜饭的时候,这户人家把大门关的严严紧紧,家人谁也不许大声说话。等铁拐李来讨饭时,打开门,桌上什么也没有。 铁拐李一看,认为这户人家穷得连年夜饭都吃不起,于是就大发慈悲,悄悄在这户人家的门口放上几个金元宝就走了。就这样,这家人越来越有钱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别家也看到了他家发财的原因,便都纷纷跟着学起来。后来,铁拐李见家家户户都关着门吃年夜饭,便知自己下凡探察之事已被人们觉察,就不再到人间来讨饭察贫富了。 但是,关起大门吃年夜饭的习惯,却据此流传了下来并延续至今。 有关民间故事的传说篇二 有一天,一个穷人骑着马去旅行。走到中午,他感到又渴又饿,就把马拴在一棵树上,坐下来吃午饭了。这时,一个有钱人也来到这个地方,并把自己的马拴在同一棵树。 “请不要把你的马拴在这棵树上。”穷人说,“我的马还没有驯服,小心踢死你的马!” 这个有钱人却回答说:“我愿意把我的马拴在哪里就拴在哪里!”就这样,他把他的马拴牢后,也坐下来吃午饭去了。然而,不一会儿,他们就听到了可怕的嘶叫声,并看到两匹马踢咬起来。两个人同时向马奔去,但已经晚,有钱人的马

个民间故事

个民间故事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林大钦银湖对对子 明代的潮州状元林大钦从小就非常聪明,父亲早丧,十六岁就到银湖村去教书以便养家糊口。第一天到银湖时,乡里老大怕他年少才学浅,有意试一试地,便指着书斋后花园的花草说:“银湖院后虎耳草。”要他对对。他忽然想起早上路过金石宫前来银湖,看到到处龙眼树开花的情景,立即对了下联:“金石宫前龙眼花。”而且“金”胜“银”,“前”胜“后”,“龙”胜“虎”,“花”胜“草”。老大拍手叫好,就把他留下来教书。 有千年池厝渡,无百年郑大进 清朝乾隆年间,揭阳县山美村与池厝渡村,经常闹乡界纠纷,彼此对立结怨,成为历史悬案。 后来,山美村出个郑大进,官拜直隶总督。村里人倚仗郑大进官威权势,欲置池厝渡人于死地,两村结怨日深。 某年郑大进衣锦还乡,消息传来,山美村地浮三尺。郑氏宗族更是奔走相告,欣喜若狂。 大进回乡后,门庭若市。他回避一些不必要的迎来送往,深入乡众,察访民情之后,便发出请帖,邀池厝渡和周围邻村的“三老”前来赴宴。这时,山美村有些人,满以为这是郑大进的“鸿门宴”,专等时机抓“刘邦”。

池厝渡的“三老”肩负着乡亲们的嘱托,抬着全猪,全羊,扛着大(木盛),战战兢兢,鱼贯而行,特来向郑总督大人祝贺荣归。他们踏进山美村地界,便见郑大进亲来迎接。大家喜出望外。正待上前施大礼,郑大进急忙阻止道:“毗邻叔侄,何须大礼!”接着迎“三老”进村。 宴席上,郑大进殷勤地向池厝渡“三老”敬酒。酒过三巡,郑大进站起身来,和颜悦色地说:“诸位父老乡亲,郑某有片言相告,俗云,人心齐,泰山移,和睦友爱至高无上。但愿山美村和池厝渡的诸姑伯叔,同胞手足,妯娌姐妹,从此以后,同心同德,—消积怨。谁怀异心,与此同例。”郑大进拿起筷子,折为二截。在场人等,个个正襟危坐,瞪日相睹,恭聆训言。 有顷,郑大进又语重心长地说:“山美村和池厝渡厝角头相望,田边田,厝边厝,邻地乡亲,都是炎黄子孙,有什么冤仇不能解有什么结怨不能消山美村的父老乡亲,你们不要以为是有郑大进,凡事便可强人三分,须知道有千年池厝渡,无百年郑大进。望以万年大计为重,日后子孙为怀,解除旧怨,增进和睦,共同过好日子。”—席话说得山美村人低头沉思,感动得池厝渡“三老”热泪盈眶。 自此,山美村和池厝渡和睦团结。“有千年池厝渡,无百年郑大进”成为一句哲言,在潮汕流传下来。 “钱食迹在”:夏雨来的故事 有一年,海阳县新来了一位县太爷。他的老婆十分迷信,早晚要到城隍庙进香。为了少让老婆走弯路,就叫人在县衙后墙开了个后门。按

关于民间故事精选.doc

关于民间故事精选 民间的故事数不胜数,除了四大民间爱情故事,还有很多具有教育意义和奇异的故事,这些故事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民间故事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民间故事精选篇一 很早以前,有一个老实巴脚的农夫,娶了一个巧媳妇。两口儿过日子,男的种附近财主家的佃田,女的一年到头帮财主纺纱织布,一年到头累死累活。这家财主,两代都是秀才。这天中午,老实巴脚的农夫耕完田,回去吃中饭,就把耕牛拴在坡里。 谁知吃过中饭来一看,耕牛不见了,急得他四处寻找。最后,在小财主掌管的私塾门前,才把耕牛找到。但是,小财主不让牵走,说耕牛是自己的。于是,两下就争执起来。老财主假意上来评理,推说:"黑毛猪儿家家有。这头耕牛你说是你的,他说是他的,谁也扯不清白。我来出个对子,谁对上了,耕牛就归谁。" 小财主一听,满口答应。 老财主就说,这个对子里要有"尖尖,圆圆,千千万,万万千",最后还要回答别人的问话,说一句"那还消说"。 小财主十分神气地抢先说道:"我的笔苞儿尖尖,笔杆圆圆; 写出的大字是千千万,写出的小字是万万千——"老财主接口问道:"那你一手字肯定写得不错吧?"小财主回答道:"那还消说!" 常言道:急中能生智。老实巴脚的农夫先是气急得没法,听了

小财主的应对,立刻说:"呸!分明是我的头儿尖尖,鞭杆儿圆圆,耕出的大田是千千万,耕出的小田是万万千。要是哪个问我:那你一手田肯定耕得不错吧?我就会回答他:"那还消说!" 老、小财主一听,连声说:"不行,不行,第五句要别人问,你回答。"小财主当即宣布自己"赢"了,准备牵牛回家。 "慢着!"随着声音,赶来一位衣着朴素、品貌端庄的女子,这就是农夫的"巧媳妇"。她向老实巴交的丈夫说:"他们这是故意刁难。也不过是篾穿豆腐——值不得一提。你放心,我现在就让他俩争着来问我!"巧媳妇说完,便转向财主,叫他们听着:"我的脚趾儿尖尖,手指儿圆圆,养活的大混蛋是千千万,养活的小混蛋是万万千——"老、小财主一听气坏了,忙争着相问:"你这是在骂我们吗?"巧媳妇气愤地回答道:"那还消说!" 人们望着巧媳妇同丈夫牵牛回家了。 关于民间故事精选篇二 清末,我县上村乡东崔村有个财主叫王二则,此人胡须半个黑、半个白,家豪大富,土地方园数顷,骡马成群,但是他却很信鬼神。清明烧纸,过年烧香,大小庙宇更是三、六、九必到,出门先看是黑虎拦路,还是黄道吉日。 一天,从东阳关来了三个人,自称能接财神,会使法术,可使人家日进斗金。财主王二则一听大喜,对三个人更是殷勤招待。三个东阳关人心中暗喜,如今遇着一个老财迷,可要发财了。 从此,王二则全家不理其他杂务,每晚都到村外十字路口烧香,从路口一直烧到家里。又是祭猪,又是祭羊,更是祭财神像,听从三

中国经典的民间故事集锦

中国经典的民间故事集锦 从前有个青年,姓天名台,母子二人靠打柴生活。 这天,天台正在山上打柴,忽然天气大变,下起大雨。 天台见无法回家,急得团团转,不由地把斧子往地上一摔,只听“哗啦”一声,闪开一个山门,门里走出一个道姑,道姑说:“你这 人毫无道理,为何敲俺的门?” 天台一愣,忙上前施礼,说:“对不起,我是无意的,不知您在 这里。” 道姑说:“我看你是个诚实孝顺的人,我有一件宝贝,叫如意百 宝图,你拿去吧。同时,你说长,它就长,你坐在上边,说到哪里去,它就带你哪里去,到地方他就会自动停下,你说落,它就落,你说缩,它就缩小,你就可收起来了。” 天台接过图,正在道谢,一眨眼,道姑不见了,山门也关上了。 天台想,我正想回家,不如试上一拭。他取出如意图,说声长, 宝图就长成像芦席那么大了。他往中间一坐说:“我要回家。”宝图 就自动升起,将天台连同柴草驮到了天台家门口。天台说声“落”, 就落在了地上,天台说“缩”,宝图就缩小了,天台就收藏起来,去 见母亲。 母亲正挂心儿子,见儿子回来了,又带回一件宝贝,非常欢喜。 自此以后,天台打柴就不费力了,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半年以后,天台想:人家都说帝王皇宫好,我何不去看看,开开 眼界。当夜静以后,天台取出如意百宝图,说声“到皇宫”,宝图便 飞起,将他带进了皇宫御花园。

天台放了宝图,天已黎明,他欣赏了各种花草,游览了假山真水。正向前走着,迎面来了一位宫女,这宫女不由地起了爱慕的心,彼此 通了姓名,叙说起身世,二人情投意合。 宫女说:“我整天在宫中,非常厌烦,讨厌宫廷生活,愿随郎君 到乡下去。” 天台说:“你现在跟我走吧!” 宫女说:“现在这样走不行,无论走到哪里皇上都能找到,定会 出祸来。” 宫女取出自己的画像交给天台,说:“这是皇上画的宫女图,皇 上要封我为贵妃,现在离册封还有十天时间,你回去快想办法来救我。” 天台坐了宝图回家以后,让母亲想办法,母亲也干着急,正焦心,想起道姑来。 对!道姑能赠宝图,定有办法救宫女,天台来到山上,用斧子敲 开山门,见了道姑说明来意,道姑说:“好办,你跟我去。” 天台随道姑来到京城以外,道姑让天台在城外等着,独自进了金 銮殿,把皇上的御印盗了出来,见了天台,对天台说,这是皇上的御印,皇上丢了御印,一定很着急,你把它放到附近井里,等张出皇榜 以后,你揭榜献了御印,就可向皇上要宫女了。”说完,道姑就不见了。 皇上丢了御印,焦急万分,张出榜示,言明谁找到御印,高官任坐,俊马任骑,要什么给什么。 天台上前揭下皇榜,看榜官带着天台来到八宝金銮殿,皇上说:“你能找到御印吗?” 天台说:“能”。天台带着人来到城南门外的井边,说就在井里,皇上即令人打捞,找到了御印。

《民间故事》测试题

《民间故事》测试题 1.在《吴刚砍树》这个故事中,吴刚的弟弟吴强来到(A),靠砍柴为生。 A.嵩山 B.华山 C.泰山 2.《吴刚砍树》中吴强骑(B)来到天上。 A.马 B.飞天牛 C.驴 3.《夸父追日》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B),手杖落地长成了一棵(C)。 A.土地 B.大山 C.桃树 4.《八仙斗花龙》中八仙要去东海游(A)。 A.蓬莱岛 B.黄山 C.天宫 5.《老虎和猫》中白胡子老头儿送给猫两颗(C)。 A.黄豆 B.银豆

6.《老虎和猫》中,老虎(B)的本领没学会。 A.下河 B.爬树 C.上山 7.《唐伯虎学画》中师傅周臣要唐伯虎一定记住(A)四个字。 A.尊师重教 B.埋头苦干 C.一丝不苟 8.《夜明珠》中闹水灾的村民求阿大和阿二帮忙向东海龙王借(B)救灾。 A.夜明珠 B.金瓢 C.银瓢 9.《夜明珠》中最终(A)娶上了美丽的小公主。 A.阿二 B.阿大 C.阿三 1 0."《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两人最后变成了(C)。 A.蜜蜂 B.蜻蜓

1 1."《白蛇传》中白素贞是一条(A)。 A.白色蟒蛇 B.青色蟒蛇 C.花色蟒蛇 1 2."《白蛇传》中白素贞盗来了(B),救活了吓晕过去的许仙。 A.人参 B.灵芝草 C.何首乌 1 3."《白蛇传》中白素贞和逃出金山寺的许仙又在(B)相会。 A.长江大桥 B.断桥 C.赵州桥 1 4."《白蛇传》中禅师法海把白素贞压在(C)下面。 A.白塔 B.千寻塔 C.雷锋塔

5."《日月潭的传说》中(A)能制服巨龙。 A.金剪子和金斧子 B.银剪子和银斧子 C.铁剪子和铁斧子 1 6."《日月潭的传说》中大尖哥和水社姐把太阳和月亮带回天空后,他们变成了(C)。 A.两条大河 B.两棵大树 C.两座大山 1 7."《布谷鸟的传说》中恶毒的妹妹最后变成了(C) A.麻雀 B.燕子 C.布谷鸟 1 8."《沉香救母》中,沉香的母亲被二郎神压在(A)下面。 A.华山 B.独山 C.太行山

关于民间故事的阅读练习及答案(三篇)

(一)无意井 很久以前,在石门山东山脚下住着一个靠采药为生的老汉,叫周声。几十年中他识得上千种药。他采的药送给镇上的药铺,一年中只要够吃饱肚子就满足,余下的钱全替贫苦的人垫付药钱。 这天,周声在山涧采药,发现一条满身红黑斑有酒杯那么粗的毒蛇和一只碗口大小浑身青白相间的青蛙对峙。青蛙的一条前腿已被咬伤,裂开的伤口露出粉嫩的肌肉。毒蛇不断地吐出黑色的信子,准备发起猛攻。青蛙吸足了气,把身体鼓得像只球,来显示自己的体壮,可毒蛇不买青蛙的账,眼看青蛙就要成为毒蛇的美食,周声挥起手中药铲,三两下将毒蛇打死,掏出随身带小刀将毒蛇开膛破肚,取出蛇胆装入小罐中。正准备走,一看青蛙还爬在石头上,抬头看着他。他弯腰捧起青蛙,用针把青蛙裂开的皮小心缝合起来,然后从药篓中找出草药,用嘴嚼成糊状,敷在青蛙的伤口处,又从衣角撕下一条布将伤口轻轻包上,这才把青蛙放下。 夏日,火辣辣的太阳烤得人皮发焦,周声又到山上采药。他带的水早就喝完,正准备回家,突然发现山坡上躺着个人,跑过去一看,是个过路的讨饭老汉。必须先弄点水使老汉苏醒过来。可这山坡上哪有水呢?只有到山下去找了。他把老汉抱到一片平地上,刚一转身,发现身旁不远处有一口水井,周声赶忙过去,取下随身带的葫芦头装满了水,他喝了一口,清凉甘甜,十分解渴。便一口一口地喂老汉喝。不一会老汉醒了过来,他又掏出一块吃剩下的玉米饼子递给老汉,老汉三口两口吃完,又喝了几口水,慢慢坐了起来,对救命恩人千谢万谢。周声接过水葫芦,回身准备再灌一葫芦,可那口井不见了。周声觉得很是奇怪。 从那以后,周声上山挖药,只要觉得口渴身边就会出现一口水井。村里打柴的和放牛的也常常无意中遇到此井。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称它为“无意井”。几十年过去了,直到周声成了周老汉。一天又遇到此井,他灌了一葫芦水,坐在那里两眼直盯着那口井,想看这井究竟是怎么回事。瞬间那口井变成了一只大青蛙,冲周老汉亲切地叫了两声后跳走了。周老汉终于明白了,那口无意井原来就是他救过的那只大青蛙,它是在报答周老汉和那些打柴、放牛的穷人。 1.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2分) 对峙:

小学民间故事

小学民间故事 篇一:小学民间故事 篇一:小学生必读的神话故事 小学生必读的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中国)》《上帝创世的故事》《(希伯来)》《女娲造人(中国)》《上帝造人的故事(希伯来)》《梵天创世的故事》《(印度)》《天神创世的故事(日本)》《女娲补天(中国)》《神农尝百草(中国)》《黄帝战蚩尤(中国)》《仓颉造字(中国)》《共工怒触不周山(中国)》《大禹治水(中国)》《牛郎织女(中国)》《钟馗捉鬼(中国)》《后羿射日的故事(中国)》《嫦娥奔月(中国)》《伏羲兄妹的故事(中国)》《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希腊)》篇二: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故事的教学 龙源期刊网.cn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故事的教学 作者:奚洁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3年第11期 民间故事生动有趣,通俗易懂。透过民间故事,我们能看到某个时代的伦理纲常、道德取向、善恶态度,能看到某个地域的风俗人隋、精神气质。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民间故事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建构教学序列,教给阅读方法,拓展阅读空间,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一、表达驱动,以说促读 我们看到,在教材中编者都提出了“讲故事”或“复述”的要求。可见,我们可以以讲故事为形式,以表达为驱动,以说好促进读明白,以此统领民间故事的教学,带领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 1.从背到讲,有故事味。在第一学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尚在形成阶段,需要一定数量的输入,才能逐步形成有质量的输出能力。因此当民间故事第一次在二年级上学期教材中出现时,编者提出的训练要求是“背诵课文”,是有其合理性的。 二年级下学期教材中,连续出现了两个民间故事,在背诵的基础上提出了讲故事的要求。而讲故事与背诵的区别在于:背诵忠实于原文,讲故事可以借用原文,自己组织语言;背诵关注内容,讲故事还要关注讲的语气、语调;背诵时是旁观视角,而讲故事是进入情境,甚至进行角色模仿。在这一阶段,要告诉学生什么是讲故事,如何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2.内化语言,生动复述。“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提出的教学目标。怎样才能将故事讲得具体生动呢?感受优美简练的文本语言,将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是中年段复述故事的主要方法和目标。 3.简要概述,抓住要点。随着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简要概述故事大意成为讲故事的形式之一。概括复述有多种方法,教师要关注方法的传达。 4.多角度说,创意表达。创造性复述对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的流利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语言简练、口语化的民间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情节的空白点,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让故事通过

第七章 民间故事

第八章民间故事 第一节民间故事的界定与分类 一、故事的界定 民间故事是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的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在我国民间,各地对民间故事有各种称呼,如“古话”、“古经”、“瞎话”等等。 “民间故事”一词的英文是Folk tale。对民间故事的定义,学术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指称民众口头创作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狭义的指称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 我们这里取狭义的民间故事概念。 二、故事的分类方法 只要世界上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有故事在流传。就全世界而言,民间故事如恒河沙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故事的情节和类型也有这么多,往往同一个故事在许多国家和民族中都有流传。据统计,一个民族所流传的故事大约有三分之一属于国际性或世界性的。也就是说,故事的情节类型是有限的,许多故事不过是同一故事的变体和异文而已。民间故事的这种类型特点,使其分类也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涌现出了一些著名的故事分类学家和故事分类方法,构成一种研究体系,即故事的分类学研究。 在这些分类方法中,有的依据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进行分类,有的依据故事的母题进行分类,还有的依据故事情节的功能或主人公的形象特点进行分类,世界各国学者依据不同的分类原则编辑的故事索引多达百余种。其中,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是“AT分类法”。 “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按照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对民间故事进行分类编目,分故事为五大类,共有2500个故事类型。具体分类如下: (一)动物故事(1-299号) (二)普通民间故事(300-1199号) (三)笑话(1200-1999) (四)程式故事(2000-2399号) (五)未分类的故事(2400-2499号) “AT分类法”为国际间故事研究的对话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这一分类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世界上一些重要国家的故事未被列入或列入较少,在故事范围界定、类别划分、类型编排等方面,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关于中国民间故事分类索引,有两部较有影响的著作:1937年德国学者沃·爱德哈德(W·Eberhard)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1999年译成中文;美籍华人丁乃通1978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该书中文版1986年出版。 两步著作由于出版早,均未涉及20世纪80年代中国民间故事普查采集的资

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大全集

《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大全集》,神话是关于和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纯朴的解释、原始的理解和美丽的向往,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及变化,于是他们凭借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表现对自然力的斗争意识和对理想的追求。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神包括各种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其中我最喜欢劈山救母,“汉士子刘向(一说刘玺)进京赶考,路过华山神庙,题诗庙中,戏弄庙神华岳三娘子,三娘怒欲杀之,得太白金星之告,谓其与刘有三宿姻缘之份。三娘子遂与刘结为夫妻。三宿后,刘以沉香一块赠别,嘱他日生子,以此为名。三娘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华山,压三娘于山下穴中。三娘于穴中产子,乃名“沉香”;又遣夜叉送与其父。沉香成人后,寻母华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窃得萱花神斧,与其舅二郎神大战于华山。 二郎神请诸神相助,沉香亦得众仙协力,舅甥各显神通,神仙混战,胜负难分。后玉帝敕太白金星说和休战,沉香因得斧劈华山,救出娘亲,母子团聚。在今华山莲花峰翠云宫西、莲花石旁有一巨石,长10米余,裂为三段,如刀斩斧截,后人指为“斧劈石”,传即沉香救母时斧劈华山所遗。 还有一个就是夸父追日夸父逐日的神话传说,出自中国上古奇书

《山海经》,在中国神话传说及东方神话之父袁珂所著《中国神话传说》中非常精彩。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在北方大荒中,有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大山,居住着大神后土的子孙,称夸父族。因为他们长的个个身材高,力气大,所以又称巨人族。他们仰仗这些条件,专喜替人打抱不平。夸父族的人帮助蚩尤部落对抗黄帝部落,后来被黄帝打败。之后有一年天下大旱,巨人夸父族人个个都是热心公益,善于奔跑的人。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这种公益精神是为其后的夸父族人逐日不至渴死。夸父逐日的故事表现,比喻明知不可能,却还要去做的一种大无畏精神。 之外,还有一个神话故事,就是五百罗汉的传说,在中国汉地自东晋竺昙猷居住天台山时,古老相傅云:天台悬崖上有佳精舍是得道者所居。有石桥跨涧而横石断人。猷洁斋累日,度桥见精舍神僧,因共烧香中食。神僧谓猷曰:却后十年自当来此,于是而反(见《高僧传》十二)。后世遂有石桥寺五百应真之说。《天台山志》引五百应真居方广寺感应异记云:「永嘉长史全亿,画半千罗汉形像。」到五代时,五百罗汉的尊崇特别兴盛。吴越王钱氏造五百铜罗汉于天台山方广寺。显德元年(954)道潜禅师得吴越钱忠懿王的允许,迁雷峰塔下的十六大士像于净慈寺,创建五百罗汉堂。宋太宗雍熙二年(985)造罗汉像五百十六身(十六罗汉与五百罗汉),奉安于天台山寿昌寺。宋仁宗供施石桥五百应真的敕书载《天台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