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情况调研

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情况调研
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情况调研

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情况调研

刘贺物流管理1024班学号25 [摘要]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领先的区域,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随之迅速发展。本文提出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并指出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港口发展

1 近年来,现代港口物流在传统港口物流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很大的飞跃。传统港口物流实现的是“港到港”的服务,而现代港口物流要求的是“门到门”的服务。这就要求构筑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展港口物流业务。在功能上,现代港口物流不再只具有简单的装卸搬运功能,由于采用了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自动化运输、仓储等技术,同时还具有运输、中转、仓储、加工包装、分拣、配送、信息处理、保税以及其他各种辅助服务功能,从而使港口从交通枢纽转变为内涵更广、层次更高的物流网络节点。港口群在发挥装卸集装箱船货物的运输功能外,还将参与组织各个物流环节业务活动及彼此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逐步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苏州港为主,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新一轮的国际物流竞争中,随着世界海运业的船舶向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发展趋势,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 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长三角区域指以上海为中心的大都市经济圈,包括上海市,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以及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共计16个城市,该区以仅占全国 1.1%的土地面积,6.3%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近 20%的国内生产总值,近35%的进出口总额,近35%引进外资总额,以及占总数50% 以上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长三角区域被认为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总量规模最大、内在潜质最佳、发展前景好的经济区,加快这一区域的发展,必将带动、牵引和辐射整个华东地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

2.1 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发展的优势

1.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T 字型生产力布局轴线的结合部,是联结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天然纽带,在长江流域与沿海及国外的运输联系中,该区域起着江海陆联运中枢的作用;同时长江下游是长江干流上的深水泊位分布区段,南京以下全年可通航两万吨级船舶,安庆以下全年可通五千吨级船舶,因而本区是长江沿岸与沿海及远洋的部分大宗内外贸易货流中转运输的枢纽地域。其次,长江三角洲临近西太平洋航线,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西太平洋和亚太地区的转移,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本区将成为长江流域与环太平洋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门户。

2.畅通的集疏运条件

长三角地区已初步形成了密集的铁路公路网,交通十分便捷。公路在现已建成的以沪宁、沪杭、杭甬为骨干的高速公路网的基础上,正积极推进“321”战略,打造“半日交通圈”。“321”战略是指在长三角都市圈内中心城市“3小时互通”,所有地区“20分钟上高速”,长三角都市圈内可以“1 日往返”,形成以上海为中心、覆盖长三角的“半日交通圈”。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铁路网得到了较快发展,形成了由沪宁、沪杭、杭甬、浙赣、宣杭、宁芜等铁路组成的国家干线运输网,现有铁路营运里程4366公里。为配合洋山深水港和浦东机场建设,上海计划修建一条117千米的浦东铁路,与沪宁铁路连接。远期还将跨越长江连接崇明和江苏南通,向南连同浙江的乍浦,使上海与江苏、浙江的铁路通道新增加两条。浦东铁路建成后将承担疏解洋山港、外高桥和浦东空港货流的重要作用。目前长江三角洲现有 12个大小机场,平均每万平方公里的机场密度为0.8个,密度较高,并且拥有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等国内一流的机场。通过海陆空大联运,加快了港口货物的集散,将使长三角成为国家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3.繁荣的经济腹地

长三角地区加强合作,加快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潜力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竞争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已跻身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中。2005上半年,长三角地区16个主要城市生产总值合计15549亿元,占全国67422亿元的23.1%。同时,以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为依托,完善的金融体系为长三角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2005上半年,长三角16城市出口总额1263亿美元,

出口商品总量占全国的36.9%。长三角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外贸进出口的快速增长为港口提供了巨大的业务量。

2.2 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发展的劣势

首先,长江三角洲内港口发展无序,存在同质低水平竞争。自从中国走上市场经济之路以及港口的管理权逐步下放到地方之后,我国出现了比任何发达地区和国家都更为明显的利用港口资源进行以城市为单元的竞争。港口物流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方面,是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力和带动效应。港口物流的发展,势必对附近地区的相关产业和经济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而且可以凭借这一优势吸引外资投资发展当地相关产业。正由于此,各地政府纷纷加快港口建设,一批定位不明确,效益不明显的地方港口投入运营,港口布局不合理和重复建设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状况,各港口纷纷通过降低价格来争抢货源。而各地政府为一些因效率低下而亏损的港口提供财政补贴和行政干预以维持其生存,这不仅削弱了港口自身良性滚动发展的能力,而且造成了港口发展的恶性循环。

其次,港口结构不合理,硬软件服务相对落后。由于港口发展之初缺乏谨慎和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很多港口自然条件并不优越,更多的是中小型普通码头,大型专业化码头仍然短缺。比如集装箱和铁矿石的运输由于缺乏大型专业化码头,导致船舶吨位小,专业化程度不高,运输成本升高。港口的软环境建设也亟待提高,我国的港航企业大部分属于国有企业,这些企业的市场服务意识较差。港口装卸和通关的效率无法和国际港口相比,船东、货主、船代、货代和港航企业关系不畅,依然制约着三角洲港口群国际化的发展。[3]

2.3 上海港物流的发展现状

上海港作为中国港口的代表和领头羊在综合物流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整个运输链中最大量货物的集散地,聚集内陆运输,水路等大量的货物;同时它又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心,汇集了大量的货源信息,技术信息和服务信息。从上海港及周边港口发展的趋势来看,进出口货物约有50%增加值来源于其物流产业。港口周边已成为包括炼油、化工、电子、机械、汽车、服装纺织、食品、家电乃至IT等产品的制造、加工、装配的重要基地。[4]

1.上海港拥有广阔的发展腹地

从层次上看,上海港的直接腹地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目前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上海港设施齐全,集装箱运输业基础较好

3.上海港集疏运条件优越,航运市场发达

上海港已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是国内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中转货物运输最为便捷、总运输成本最低的港口。

2.4 宁波—舟山港物流的发展现状

宁波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区域经济发达,物流发展环境良好,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促进宁波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

1.腹地经济发达、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明显

宁波一舟山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长江口南翼,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群及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等辽阔腹地,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和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2.所在区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宁波市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的重要枢纽,汇集了同三高速、杭甬高速、甬金高速、329国道、杭州湾大通道及多条省道公路干线,是萧甬铁路的终点,甬沪宁管线直接服务长江三角洲及其沿线地区,杭甬运河将沟通京杭运河并与长江三角洲水网相连。在建的舟山市连岛工程将对舟山区域经济和舟山港域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舟山市与上海、宁波和杭州及更广泛地区融为一体,经济交往更加便利,投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舟山港域以水水中转为主的货物运输结构将得到改善,尤其对推动集装箱运输和物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3.建港条件得天独厚

宁波一舟山海域在西侧形成大陆海岸线为主,东侧舟山群岛形成天然掩护,整个海域内口门众多,深水近岸、航道纵横,岸滩未定,淤积轻微,锚泊水域广阔,具有得天独厚的深水港口岸线资源和航道资源。

4.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临港布局、国土开发对港口的需求迫切

宁波—舟山海域地处我国经济发达、最具发展潜力的长三角经济圈的前沿地带,宁波形成了以开发区为龙头,以“三资”企业、独资企业和国内大型重工业

企业为主体的全面发展局面,舟山随着陆路交通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受益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圈的辐射,接受产业转移。[5]

3 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发展特点

3.1 从“竞争”走向“竞和”

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从港口功能竞争走向物流与供应链竞争是长三角港口群持续、协调发展的最佳选择。长三角港口资源整合、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港口群内主要港口之间以及支线港和枢纽港之间的关系由竞争走向“竞合”,由“零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支线港通过对枢纽港的支持,提高枢纽港的竞争力。港口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由“竞争”走向“合作竞争”。从战略上来看,长三角港口合作发展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实现:一是对区域内港口的总体布局及市场结构进行合理化规划,协调各方利益,以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等资源重复浪费的局面;二是加强各港在具体分工上的协作,细分货运市场,完善运输功能,减少区域内各港口间的激烈竞争而引发的“内耗”,促进物流在区域内全面畅通;三是壮大合作各方港口的实力,提升整体力量,维护共同利益,达到“双赢”、“共赢”的效果。

区域各港口已经意识到合作发展的重要性,局部合作已经开展。在市场发展和政府推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长三角港口已经有合作发展的端倪。例如上海的南北两翼港口内部逐渐一体化发展,宁波港、舟山港合并,组合形成宁波一舟山港;苏州也推进港口一体化战略,把张家港港、太仓港和常熟港整合起来,共打“苏州港”品牌。上海港也与扬州等沿江港口积极开展合作。

地方政府以当前长三角港口市场为导向,积极为长三角港口发展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南京、宁波、南通、苏州、镇江、无锡、常州、泰州、扬州、舟山、台州、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等16城市的港口管理部门,早在2006年9月,就共同建立了长三角港口管理部门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建立长效协调合作机制,形成畅通的工作协商、协调渠道。通过发挥各方的比较优势,加强管理资源的共享、交流与互补,促进区域内港口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港口产业与市场的优势集成,城市港口管理部门,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港口管理体制和机制、为长三角港口合作发展搭建平台的有

益尝试,对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其目标是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规划及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研究长三角集装箱运输体系的建设,适时成立长三角港航企业协会,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进步。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是长三角l6个城市港口管理部门,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港口管理体制和机制、为长三角港口合作发展搭建平台的有益尝试,对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其目标是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规划及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研究长三角集装箱运输体系的建设,适时成立长三角港航企业协会,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

3.2 形成港口全方位一体化

跨区域港航产业结构的市场化整合。以全球航运中心东移、产业结构大调整这一契机,作好区域港口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加强产业结构的分工与互补,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形成科学的区域港航产业结构政策。跨区域的港航产业市场化整合有利于形成产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跨区域的港航产业结构的市场化整合有利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形成整体合理的区域港航产业网络,促进区域港口的持续、协调发展。

港口运行与管理机制一体化。港区企业合作、制度融合趋同,长三角港口企业能够满足跨域经济活动的需要。当前区域港口合作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障碍是现行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与协调,各自为政,跨地区的物流服务往往受到区域性局部利益的影响而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难以有效合作和协调,缺乏系统性、一体化的考虑。

良性的港口竞争合作关系,长三角物流一体化。无序竞争造成“内耗”。各港口通过相互问的公平竞争,在服务、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同时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共信息、市场网络等资源的共享,制定一致的服务技术标准,对外统一打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服务品牌,提供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体现集体效率,提升长三角港口群的形象和竞争优势,实现长三角物流一体化应加快构建先进的覆盖整个长三角区域乃至长江流域港口航运的实时信息网络,为各方用户提供便利的信息服务,推进长角区域“物流通关一体

化”。实施“选择申报,多点放行,统一平台,区域联动”的一体化模式,扩大跨地通关,改变内地企业进出口货物,需要在企业所在地和货物进出口岸两次报关传统做法,进而改善口岸环境,加快长三角物流速度。

因此,当务之急,尽快建立长角港口合作协调机制,整合长三角港口资源,谋求一体化发展,是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必然选择。只有加快推进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才能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又快又好发展。[6]

4 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的港口大国,长三角区域近年来受外国投资的快速增加,发达国家继续对该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等有利因素刺激,港口行业在未来20年中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长三角区域的港口建设投资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上海港、宁波港和江苏港等一批新建和续建的港口大中型项目进展顺利,港口物流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与城市的社会化物流组织共同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分工明确、相互依存的物流协作体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和地区更加重视贸易发展对于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都更加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发展,从而使现代物流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内外物流发展的新情况,21世纪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共享化、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社会化和全球化十二大趋势。现代港口正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运输中心与物流平台,秉承港口传统行业优势,并整合社会物流资源,针对市场差异化和个性化物流服务需求,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商务代理,将成为未来的港口经营的一个趋势。

港口物流没有固定的模式,长三角区域港口应根据自身的实际供求关系、腹地情况以及港口自然条件等,并依据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港口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 ,因地制宜地发展港口物流。但从总体上说,未来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在实质上又具有同一性,所不同的只是在港口物流实现形式上的差异。为此,笔者认为,就宏观而言,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具有以下4方面特征:

1.“大物流”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促使港口物流必须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

港口物流产业内部的整合,与路域、航空物流的全方位的合作都是势在必行,通过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通道关系,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为客户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

2.“一体化”

港口物流的服务功能将进一步拓展。充分依托港口附近的物流园区开展“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开展如腹地运输、拆装箱、报关。报验、包装、质量控制 ,库存管理、订货处理和开具发票等增值服务;提供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服务;提供货物在港口、海运及其他运输过程中的最佳物流解决方案。

3.“智能港”

高科技在港口物流中的应用力度加大,各种先进的技术,如条形码技术、自动识别技术、自动分拣技术、卫星定位技术、自动仓库、集装箱电子识别技术、物流仿真技术、辅助决策技术等将在港口物流领域广泛应用,使港口物流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逐步实现“传统港”向“智能港”的转变,实现物流运作方式的现代化,物流工艺合理化,物流设备自动化、电气化,全面提升港口物流的竞争力。

4.“虚拟链”

港口是“虚拟物流链”的控制中心。港口物流必须建立在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速“虚拟供应链”,提高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服务能力,缩短物流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供电子定舱、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申请、结算、缴退税、虚拟银行等网上服务;依托“虚拟链”,建设服务覆盖全球的“虚拟港”,加大港口的腹地范围;通过“虚拟链”,使港口物流的供应链上任何一环都能达到资源、信息共享,从而实现总体功能最优化的物流服务目标。[7] 以下具体列举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发展趋势:

上海港作为我国最大的港口,世界上第三大港口,其港口物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方向。其发展趋势如下:

1.加快深水港的建设,投巨资发展集装箱码头;

2.逐步完善集疏运系统,并开始规划内河集疏运网络;

3.完成对EDI中心的整合,提出“大通关”工程,改善港口软环境服务;

4.加快外高桥物流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发货物分类,包装、加工、配送等新的服务领域,使港区的辐射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得到新的提升。

宁波—舟山港物流发展战略如下:

1.发展港口联盟,形成贯通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喂给港体系;

2.积极推进区域物流协作的建立,拓展经济腹地;

3.组建物流链合作团队,大力发展港政、港航、港区联盟;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

5.加快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传统港”向“智能港”的转变;

6. 加强与邻近港口合作,形成区域整体优势,实现协同发展;

7.制定港航船货一体化战略,促进港口中转物流的发展。[8]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发展特点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发展特点分析 摘要: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正在长江三角洲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据统计资料,2003年1至9月,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四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均已超过1000亿元,同期增幅均超过12%,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9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而这一经济增长高速和高于全国同期增幅3至5个百分点的状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已连续保持了多年。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 1 引言 传统港口物流实现的是“港到港”的服务,而现代港口物流要求的是“门到门”的服务。这就要求构筑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展港口物流业务。港口群在发挥装卸集装箱船货物的运输功能外,还将参与组织各个物流环节业务活动及彼此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逐步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苏州港为主,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新一轮的国际物流竞争中,随着世界海运业的船舶向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发展趋势,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 我国的物流发展现状 2.1 物流概述 2.1.1 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回收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客户要求的过程。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物流”也可详称为其最终目的是“策略性物流运输”或“策运”。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

刘海彬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专业物流管理 姓名刘海彬 准考证号 4 1 0 3 0 5 0 4 0 0 0 9 0023 论文题目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9年3月8日 注:准考证号、姓名要规范填写并准确无误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3) 一、我国物流业现状 (3) 1、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 (3) 2、交通运输量、港口吞吐量大幅增长 (4) 3、物流市场潜力 (4) 4、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兴未艾 (5) 5、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 (5) 6、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5) 二、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 1、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5) 2、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 (6) 3.标准化建设滞后 (6) 4、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 (6) 三、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若干政策建议 (7) 1、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 (7) 2、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7)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 (8)

4、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8) 5、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8) 6、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8) 四、中国物流业发展趋势 (9) 1、企业物流社会化趋势 (9) 2、企业物流专业化趋势 (9) 3、物流企业规模化趋势 (9) 4、物流企业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9) 5、物流市场细分化与国际化的趋势 (10) 6、区域物流集聚与扩散的趋势 (10) 7、物流基础设施整合与建设的趋势 (10) 8、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物流优先发展的趋势 (11) 9、物流信息集成化与移动化的趋势 (11) 10物流发展政策环境更加宽松的趋势 (11)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一个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物流的发展。认清我国物流业的现状与不足,明确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引导物流业健康、高效发展,打造强大的物流产业,进而有力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关键词:中国物流业现状问题建议趋势 A country's level of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reflects it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its enterprises.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growing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物流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我国物流业当前发展现状。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 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 2008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 89.9 万亿元,比2000 年增长 4.2 倍,年均增长 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2.0 万亿元,比 2000 年增长1.9 倍,年均增长 14%。2008 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 占 GDP 的比重为 6.6%。 2.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 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 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 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由 2000 年的 19.4%下降到 2008 年的 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 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 2008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8.0 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6.03 万公里,港口泊位 3.64 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 1167 个,拥有民用机场 160 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 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 破性进展。 4.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 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 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过,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 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 1 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 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 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 交 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 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 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长三角粮食物流现状分析

长三角粮食物流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以及对合理成本保障粮食安全的关注,粮食物流已经成为我国物流发展和研究的热门话题。然而由于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时间尚短,流通体制和法制建设需待完善,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同时由于粮食种植分散,粮食流通监管难度大,流量统计困难等特点,使得我国粮食物流现状更加复杂。因此,有必要通过合理方法及统计资料的整理对我国的粮食物流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粮食物流流体、流量与流量现状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粮食主销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集散地。粮食调运主要是从东北三省,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山东、河南等地通过铁路、海运和内河航运进行运输。运输方式也以铁路包粮为主,散粮运输所占比重很小。 1.长三角粮食流向流量

2004年,长三角地区粮食流入总量达到2030万吨,其中浙江省873万吨、江苏省695万吨,上海市470万吨(估计)。主要流入粮食品种为:玉米(485万吨)、小麦(448万吨)稻谷(935万吨)、大豆(145万吨)、其他(25万吨)。具体情况见表1。 该地区粮食来源中,玉米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河南、山东;河南、山东、安徽是小麦主产区,成为长三角小麦的主要粮源;稻谷的供给除了东北三省外,江西、湖南、湖北的部分稻谷也通过铁路和公路运往长三角。 浙江由于粮食生产相对不足,同时又是粮食消费大省,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粮食流入地,其粮食运输量占到整个长三角地区粮食运输量的一半左右。江苏既是粮食主产区也是粮食主销区,粮食运入量占到整个地区的31%。 2.长三角地区粮食流通方式

长三角地区由于水路运输发达,因此粮食运输中水路运输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但由于粮源地大多来自内陆省份,因此在粮食流入铁路运输所占比重仍然很大。具体情况如表2。 由数据比较可知,浙江粮食运输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铁路和公路运输所占比重相当;江苏粮食运输中铁路运量所占比重较大,而上海粮食运输中水运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因上海粮食运输中水运的比重较大,使得长三角地区水路粮运的比重达到了42%,铁路在粮食运输中所占比重相对稍少,占到36%。 二、长三角地区粮食物流资源现状 物流资源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是物流快速高效运作的基本保障。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粮食的主销区,同时兼有江苏粮食主产区,其粮食物流资源较全国东北以外地区相对丰富,基本可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09物流16号谢文平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一、关于物流产业的基本认识 (一)物流产业的基本特征 虽然物流活动久已存在,但在现代经济中,物流产业及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与传统的物流活动或者生产、流通部门从事的物流活动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第一,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日趋复杂,各个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相互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错综复杂,物流产业是维系这些复杂交换关系的纽带和血管。因此,物流产业是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当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企业和不同部门时,各种物流要素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仓储设施的闲置等。随着物流活动从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分化出来,各种物流要素也逐渐成为市场资源,专业化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各种物流活动的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对各种物流要素进行整体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物流要素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 第三,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当物流活动从生产过程和交易过程中独立出来后,物流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因素,而成为一个为生产、交易和消费提供服务的价值增值因素,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专业化物流企业不仅可以提供货物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有形服务,而且可以提供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等无形服务,这是商业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等传统流通部门所难以企及的。相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言,物流服务创造的是产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创造价值的产业部门,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征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较

全球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2014国际物流发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全球物流业迎来新机遇,全球物流市场的中心正在由美洲和欧洲向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转移。亚洲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到2017年,将保持年均8.9%的增速,中国的增速将达到14.1%,印度为12.3%,中国与印度两国物流市场的增长率将保持领先态势。 纵观2014年国际物流动态,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物流合作全球化,国际物流渠道全面打开,中国物流与全球接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之后,谋求亚太经济一体化、共筑亚太梦想成为国际议论的焦点,而实现的关键在于“亚太物流一体化”。“亚太物流一体化”将积极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供应链的合作。此外,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递有限公司(DHL)扩展了其通过认证的Thermonet全球设施网络,计划在美洲建设13个站点,针对生命科学和保健行业推出服务;国际快递巨头UPS收购美国电商服务和快递公司i-parcel,提前布局全球跨境电商业务,收购后使公司在英美等地的跨境业务更加便利;TNT快递宣布在德国汉诺威提供空运服务,并将开发建设荷兰埃因霍温国际新站点,为医疗保健和高科技产业客户提供服务,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中海集运与法国达飞海运和阿拉伯联合航运签署合作协议,三家集装箱班轮运营商在亚欧航线、泛太平洋航线和亚洲—地中海航线三条东西向的主干线上展开共同投船、舱位互换和舱位买卖等形式的合作;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发布2014-2033年商用航空市场预测报告,预测到2033年,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运输市场,占全球客运周转量的40%;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物流陆路通道不断扩展,中国与东盟已有近10条重要陆路货物运输通道进行互联互通,有力推动了双方经贸合作。 网络覆盖全球化,物流配送货物种类越来越齐全,配送能力越来越强大。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美国两大快递业巨头UPS和联邦快递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快递业从业执照,UPS宣布新增中国至欧洲集装箱整箱铁路货运业务,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又增加一条连接纽带;澳洲乳业公司Dairy Connect NSW、乳业合作社Norco和国际出口咨询公司PGS发表联合声明,称澳洲已成功将1000升鲜奶通过冷链物流运至中国;因美国站点部分物品分类有所变更,eBay对国际物流政策做了相应调整,使用美国海外仓的中国卖家在物流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亚马逊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英国和意大利这6大站点开通直邮中国服务,提供总计8000多万种国际选品供中国消费者选择;日本快递物流公司宅急便与中国邮政联手推出“日本网购中国配送业务”,中国消费者在网上买日本商品,最快3天就能送达。 服务创新个性化,国际物流的新增业务和增值服务增多,国际物流市场竞争加剧。如荷兰邮政推出晚间包裹快递服务;联邦快递推出全球退件服务以简化全球退件流程;谷歌也在拓展会员制的快递服务;曾被世界银行称为“世界物流冠军”的德国,其强大的物流能力不仅体现在货物运输能力上,还体现在其增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长三角“两小时”物流经济圈透视.

长三角“两小时”物流经济圈透视 时间的弹性在改变空间的刚性。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苏通长江大桥的先后通车,南通、宁波首次被纳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两小时都市圈”。一条贯穿长三角南北两翼的陆路通道赫然而出。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历史上,由于受到长江和杭州湾“天堑”的阻隔,长三角地区的铁路、公路交通体系主要由沪宁线、宁杭线、杭甬线三条大动脉构成一个“Z”字形布局,不能和上海直接连通的城市难免徘徊在长三角核心经济圈之外。南通与上海仅一江之隔,但从南通到上海,坐火车要绕道南京,花费大约一夜时间;坐汽车要借助汽渡或绕道江阴长江大桥,花费三四个小时。长三角南翼的宁波也是望“海”兴叹,由于杭州湾的存在,宁波到上海的陆路交通必须先西折杭州再北上上海,多走100多公里的弯路。 而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苏通长江大桥的相继通车,使宁波和南通之间通过两座大桥和乍浦、嘉兴、苏州高速直接相连,形成一条甬通通道。这一通道将和宁通线、宁杭线、杭甬线共同组成一个巨大的四边形,覆盖除台州、舟山之外的长三角其他14个城市,一举打破原有的“Z”字形格局。 重塑长三角格局 大四边形交通格局的形成,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长三角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 长三角南北沿海通道被打通,城市群空间将向南北延伸,形成聚集起上海、苏州、嘉兴、宁波、南通等城市的沿海发展轴。宁波的战略地位将和杭州并驾齐驱,宁波和上海、南京、杭州共同构成长三角菱形城市空间格局成为一种现实可能。 同时长三角发展重心将北拓南扩,长三角北两翼城市群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而且长三角区域对南北的辐射力也将大大增强。在长三角北翼以沿江立体交通体系建设为标志,构筑起了上海与苏南经济共同向苏中、苏北腹地渗透的交通平台;在长三角南翼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主体的交通网络建设,为嘉兴、苏南经济与浙东、浙北经济的融合创造了空前的机遇。 两大平台、三条大通道、四座大桥带来的不仅仅是地理意义的连接,更是交通大动脉带来的长三角大融合。然而融合意味着交叉流动,也意味着更多的包容。对于大通道辐射区的城市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伴随着大通道建成涌来的车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是否会对长三角各地区一视同仁?大桥建成之后是否就能引发“大桥经济”而不只是“过路经济”?与此同时,大通道拉近了长三角的距离,但也对于公民、企业、政府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交通大动脉带来“三跨”时期 毋庸置疑,长三角南北两翼交通大平台的重塑,再加上沪杭、沪宁、宁杭城际铁路的修建,长三角的重心在北上的同时也在南移,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可能一起共同构成长三角未来的菱形城市空间格局。周边稍小的城市群也可以借力几大核心城市群,要么与之接轨形成产业梯度,要么跨越式发展跻身其中。 具体而言,交通的大幅改善将产生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是优化了长三角地区内部的交通网络,“2小时都市圈”、“同城效应”都会更为明显。二

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作者简介:宓燕(1977.01-),女,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管理学硕士,讲师,南京林业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摘要:伴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亦得到不断提升,经济增长对于物流的依赖性也愈发强烈。但是,长三角地区物流的发展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物流业内部效率有待优化、政策支持有待加强、企业间合作有待深入。 关键词:长三角;物流水平;物流效率 一、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现状 物流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物流发展水平也在某种程度上反应经济发展以及经济互动的状况。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其物流业发展主要依赖国内外贸易支撑,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发展水平,物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总体而言,我国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三个指标来评价: (一)工业贸易 长三角地区一直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心之一,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仅工业的门类齐全,而且高新技术工业产业也发展迅速。例如,江苏在电器制造业、设备制造业的行业都

有着突出的表现并且发展迅速;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也有突出的成就。在物流总量中,长三角地区工业贸易所占的比重基本上都在50%以上,对物流发展的依赖性较高。①(二)电子商务发展 电子商务是近年来崛起非常迅速的行业,也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快速推动物流发展的行业。许多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苏宁易购”以及“京东”等每天都有着大量需要处理的物流订单,尤其是在这些平台做活动期间,物流订单往往会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江浙沪等长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发展也毫不逊色,物流业的极大需求量带动了许多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当然,物流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对于中小物流企业而言,时刻需要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三)进出口贸易 长三角地区是进出口贸易的重点地区,许多城市对进出口贸易依赖性较强。如2012年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总的进出口贸易的35%,其中如宁波等港口城市经济增长基本上有赖于港口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很多跨国企业对于国外原材料的需求较高,有赖于国际物流的发展来提供更加便捷的原材料运输,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因此,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提升物流地位的同时,也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二、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本论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参考,以快递产业的起源、中国快递市场内各快递企业的发展情况及现状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在过去发展中及现阶段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中国各快递企业发展的因素,并以此对中国快递产业未来的发展政策提出可行的建议,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预测,为中国各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中国快递产业概述 快递在当今世界,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客户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早在1993年,全球十大运输企业排名中,第二及第九位均为主要从事快递服务的公司,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快递业在运输业中不可低估的地位。快递业近20年的发展,快递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更加稳固,在发展中国家,快递业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1.1快递产业的起源 快递产业的前身包裹运送服务是由邮政送信业务发展而来,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 9年自此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小物件的运送在可*性和实效性上远远不能满足人满的需求。于是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快速的,可*的递送货物的产业出现。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1986年敦豪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外运敦豪,成为了中国市场内的第一家快递公司。20世纪80年代,随着快递产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快递企业迅速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遍布地区不断延伸。在中国快递产业已走过的30年当中,市场模块以基本形成,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快递市场的三大巨头即国营快递、民营快递、国际快递。随着近年我国快运快递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在我国东部地区形成部分快运速递圈。同时这些快运速递圈正在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部分大城

全物流业发展情况分析

全市物流业发展情况分析 物流产业是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渗透性强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生产性保障产业。近年来,我市立足打造面向全国、辐射东北亚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物流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我市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总,呈领导参阅。 一、发展现状 从主要指标看:2015年,全市社会货物物流总额20319.7亿元、列全省第3位(第1位青岛27076.3亿元、第2位临沂24506亿元),同比增长6.6%、列全省第9位(第1位莱芜13.1%、第2位菏泽12.6%、第3位济南9.7%)。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15279.6亿元,居全省第2位(第1位青岛17809.1亿元,第3位潍坊13284.9亿元);进口物流总额1326.1亿元,居全省第2位(第1位青岛1543.1亿元,第3位日照685.4亿元);农产品物流总额657.3亿元,居全省第3位(第1位潍坊795.4亿元,第2位济宁780.9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市社会货物物流总额5568.4亿元、列全省第3位(第1位青岛6169.3亿元、第2位临沂5759.9亿元),同比增长6.8%、列全省第10位(第1位菏泽10.3%、第2位济南10%、第3位德州9.6%)。 从物流园区看:全市共有各类物流园区22个,建成18个、在建4个。其中,国际综合物流园区位于烟台开发区西 1页

部,规划面积约23平方公里,已累计落户项目11个,总投资过百亿元,可直接带动全市冷链物流、农批市场、自动化仓储、智能公路港、跨境电商等产业提速发展。在建项目中,①以渤海湾烟大航线甩挂运输为特色的深国际——烟台综合物流港项目一期总投资15亿元,建成后可入驻企业500家,年营业额50—100亿元,上缴税收2—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②以造纸原料物流配送为特色的福山回里保税物流中心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成后年造纸原料配送规模可达400万吨,销售收入150亿元,利税28亿元,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造纸原料交易市场。③以铁路货运为特色的福山铁路货运物流产业园项目总投资40亿元,建成后年可实现货运周转量150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税收3亿元。④以绿色交易为特色的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主要功能是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流通效率、综合利用资源。 从物流企业看:目前,全市从事运输、仓储、货(船)代、理货、配货等物流业务的企业3000多家。2015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物流企业170多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8家;全市获得国家3A级以上认证的物流企业56家,其中5A级1家、4A级21家、3A级34家。其中,恒邦物流与中交三航、中国水电、万华集团等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成为300家知名品牌产品的经销商和代理商,2015年完成销售收入22亿元;益商物流合作商贸 2页

关于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

××× 课程论文 题目关于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 院系______经济与贸易系___________ 专业______国际经济与贸易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关于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南京 210044 摘要:长三角区域被认为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总量规模最大、内在潜质最佳、发展前景好的经济区,但还存在着条块分割、部门分立等弊端,造成了物流规划资源分散。作为多物流中心区域,长三角地区应加快物流资源的整合,防止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树立区域协调发展和全局性、系统性观念,以保持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长三角物流、物流中心热、新机遇 引言:由于宏观调控、国际市场疲软等因素的影响,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速明显趋缓,传统制造业面临困局,每个城市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门槛相对较低、易见成效的就是物流业。滨江沿海、公路通畅、空港密集的长三角地区具备发展物流业的基础条件,这个产业也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和增长空间。随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呼声日高,长三角诸多城市纷纷宣布,将建设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作为未来发展方向。面对众多的区域物流中心城市,显然市场是有限的,很多物流园区已经面临闲置率高等问题,物流园区都想成为“区域物流中心”是不现实的。可见,如何防止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对区域物流进行系统地研究,构建出一套区域物流发展模式,不仅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同时也是区域物流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接着对“物流中心热”、物流新的发展机遇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长三角物流发展现状 由于物流总量的持续增长,长三角各地港口、公路、内河及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呈快速发展态势。以港口战略合作为重心、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发展。 (一)长三角物流业发展迅猛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经济增长持续强劲,根据《2009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2008年长三角25座城市GDP达到65185.07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21.68%。长三角城市群已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落。有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仅国务院批准的一类口岸就有35个,其中包括19个沿海港口、10个内河港口、5个国际航空港口和1个国际临时铁路口岸。2007年长三角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107.2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约占全国的37%。2007年全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为64.1亿

我国物流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一、我国物流发展经历的阶段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有直接关系,同时和我国的经济体制变革有直接关系。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来说,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大致会经历下述几个阶段: 1、传统物流服务阶段 这一阶段中,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是按照不同专业服务分门别类各自单独展开的形式存在的,它是一种最初始的物流社会化服务的供给形式。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国家的整个经济运行处于计划管理之下、资源分配和组织供应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的,物流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物流的经济效益目标被放到了次要位置、物流活动仅限于对商品的储存和运输,整体效益较低。 2、现代物流社会化阶段 这是在传统物流服务阶段的社会分工细化基础上,通过产业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物流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逐步加强,我国的经济运作从产品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过渡,国内商品流通不断扩大,物流业开始受到重视和发展。物流业已逐步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和联合运输等系统应用形式,用系统思想对物流过程进行优化,使物流总费用最低,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提高。 3、全社会集成物流服务阶段 这是在现代物流社会化未来将要达到的最高阶段,此时那些为各自独立的顾客企业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全面集成企业以及全社会的物流服务,努力去实现全社会物流成本最低和效果最佳,从而形成了一种全社会集成的物流服务形式和阶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经济建设开始进入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消费需求个性化趋势的加强,竞争机制的建立,我国的工商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提供新的物流服务,出现了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物流企业,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也有了发展。物流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开展物流活动,物流更多地和信息技术结合使用,物流的范围和领域也不断扩大,社会效益高。 ■二、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许多物流企业本身规模偏小,盲目追求多角化经营,服务质量不高。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发展物流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应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重视供应链管理,增强自身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1、各地政府和企业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 近年我国部分省市政府认识到物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战略性问题来抓,上海市为了使地区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经济腾飞的重要措施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优化企业物流管理,改变传统物流模式,创造物流服务产业化的社会基础条件。同时培育物流企业,逐步满足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这些举措已取得了明显收益,并涌现出了一批企业物流管理先进典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建设,工商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收效。 2、物流企业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我国社会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物流认识的深化,企业积极扩展经营范围,延伸物流服务项目。逐渐向多功能的现代物流方向发展。很多企业在经历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剧痛后,重新定位,努力转变经营机制,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提高服务,对客户提供不同的系列化物流服务。近年来国际上一些著名物流企业普遍看好我国物流市场,在我国许多地方开始建立物流网络及物流联盟,他们运用国际成功的物流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综合物流服务。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 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 (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提高。

如何构建长三角地区物流一体化体系.

如何构建长三角地区物流一体化体系 内容摘要:为构建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需要推进长三角区域物流规划对接、通关对接、信息对接和政策法规对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梯次推进的原则,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步伐,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设现代物流基础平台、信息平台和政策平台,培育和组建大型现代第三方物流集团,形成涵盖长三角,辐射周边地区的强大物流产业优势。 关键词:长三角物流物流一体化 现代物流是衡量一个地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是推进长三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而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整合长三角的现有物流资源,加快建成统一、综合、全方位、多层次、快捷高效的物流系统,是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2005年10月召开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围绕“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提升长三角综合竞争力”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对推进长三角区域物流规划对接、通关对接、信息对接和政策法规对接,推动区域内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资源互补共享,打造我国东部物流大通道,增强长三角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长三角物流的现状与问题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长三角物流业态中的种种制约“瓶颈”,如沿海、沿江岸线利用不尽合理;物流增值功能不强;物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物流成本偏高;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企业物管理

中国物流产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物流产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1)全国物流运行情况现状: 数据来源:中物联统计发达国家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10%左右,而我国的物流成本虽已从原来30%多下降到目前18%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2)城镇化建设备受重视 党的十七大提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并举”的目标,十八大又提出“新四化”目标,即“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物流量会增加。2011~2012年我国连续两年城镇化率超过50%,农村人口超过城镇,农村物流与日俱增。据研究,城镇化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要有1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至今我国有2.6亿农民工进城。按照中央部署,“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万人,数量庞大的“新市民”必然要求相应的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城镇基础设施、房屋建筑、交通等方面建设的快速增加。也必将消耗大量水泥、钢铁、煤炭等高能耗产品,导致能源资源消费量的大幅度提升。 (3)有助商贸物流发展 城镇化建设必将带来商品物流总量和总额的增加。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城镇消费将进一步增加,这必然使得城镇消费更加活跃。特别是随着一线二线城市消费的增加,三线四线城市的消费会更加活跃。 必将带来农村物流总量和总额的增加。农村物流包括农产品物流、农村日用工业品物流、农村生产资料物流、农村再生资源物流。城镇化必然带来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必然带来农产品自给率减少,这样会增加农产品物流总量和总额增长。 必将带来城乡之间的交流。大量工业品进入农村,大量农产品进入城镇,城

乡之间的商品对流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由此可见,农村物流的增加,城镇物流的增加,城乡物流之间的交流增加,这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物流“井喷”。 必然会促进新农村建设。城镇化伴随着信息化,在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正经历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三次浪潮冲击”。随着智能交易、智能物流、智能配送、智能供应链、智能结算、智能交易环境、智能再生资源回收的普遍应用,必然会吸引大量农民工回乡,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 (4)多举措积极推动 迅速降低物流总费用。2012年我国物流总量达177.3万亿元,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达到162万亿元。而农产品物流额仅略超过2万亿元(24412亿元),占物流总额的比例为1.38%,增长率仅4.5%;物流总费用为9.4万亿元,占GDP 比例为18%,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物流总费用有待降低。 自2012年7月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国10条”、中央1号文件等一系列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文件。2013年3月20日,农业部出台《2013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38项政策包括农民直接补贴、农机补贴、农资补贴等,涉及国家支持农业的方方面面,2013年农业补贴金额或超2012年规模,达到2000亿元。上述政策对加快城镇化,促进商贸物流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呼吁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尽快落实,真正发挥现代流通(特别是商贸物流)对国民经济的先导和基础性作用。 二、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趋势 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促进物流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物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1)总量持续增长与结构加快调整的趋势 物流业规模的扩张,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国物流业经过30多年连续高速增长。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但粗放式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经济总量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不仅直接推动物流业规模扩张,更要求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比如,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需要提升改造物流和供应链系统;加快发展服务业,就要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物流行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物流行业巨大增长潜力; 政策上,我国政府坚决鼓励物流市场的发展; 我国企业将运输和仓储功能外包的比例日益增大。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活动,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6041 一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地位,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2第三方物流市场现状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处于发展初期,而且呈地域性集中分布。 (1)2002年,我国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预计2003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在600-700亿元以上,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 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方面: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他们广泛的物流功能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和关心核心竞争力的压力,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我国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增值服务主要是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原因是:一方面,多于一半的物流服务商认为企业将内物流外包的计划;另一方面,企业认为我国缺少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商,再加上企业认为自己有条件把企业内物流做好。 在这种状况下,物流服务商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只能局限在相对低利润的物流服务上,一直到客户愿意外包增值服务为止。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我国物流企业与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仍有相当长的距离。 (3)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没有一家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 (4)物流服务商认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