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

㈦海湾战争:

⒈起因:由于多年来的边界争端,致使两国冲突不断;两伊战争后,伊拉克陷于经济困境,为了恢复国内经济,免除所欠科威特巨额债务,彻底解决出海口问题,提高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决定吞并科威特。

⒉时间:1991年1月17日-----2月27日

⒊进程:

⑴“沙漠盾牌”行动:

①联合国安理会、苏联、阿拉伯国家联盟等纷纷谴责伊拉克。1990年11月安理会通过决议规定伊拉克必须在1991年1月15日以前执行联合国协议。

②美国为了确立其在世界新秩序中的主导地位,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维护其在中东的利益,对伊拉克的入侵行为迅速做出了最为强烈的反应。8月7日,美总统布什宣布开始实施“沙漠盾牌”行动,命令美军进驻沙特。

③美国组织起了以美国为首的38个国家参加的多国部队,部署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周围地区,对伊拉克军队形成了包围之势。

⑵“沙漠风暴”行动:

①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了轮番轰击,开始了“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正式爆发。

②伊拉克也曾向沙特和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企图逼迫以色列卷入战争,使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战争转变为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和美国的战争。但导弹大多被“爱国者”导弹拦截,有的则落入沙漠地区,没有对多国部队造成威胁。以色列在美国的指示下也没有对伊拉克进行还击,避免了战争升级

。③1月28日,伊拉克又组织了地面进攻,企图将多国部队拖入地面战,从而发挥自己的优势,但也被多国部队击败。

④多国部队摧毁了伊拉克的主要军工厂、军事设施、军事力量以及部分具有强烈杀伤力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使伊拉克的军事指挥系统和防空系统陷于瘫痪,沉重打击了科威特境内的伊军。

⑶“沙漠军刀”行动:2月24日对伊拉克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地面进攻,代号“沙漠军刀”。多国部队迅速解放了科威特并攻入伊拉克南部地区。2月27日,伊拉克被迫宣布无条件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全部决议,多国部队宣布停火。

⒋影响:

⑴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作用和控制海湾的能力;

⑵阿拉伯世界发生了严重分裂,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⑶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助长其独霸世界的野心。

⒌特点:

⑴是一场高科技战争:电子干扰技术,压制和制导技术,精确制导武器。海湾战争广泛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它向传统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在各国军事界引起了震动。

⑵二战后参加国家最多

⒍启示:未来的战争将是高科技战争的舞台。这就启示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才不会为时代所抛弃。

⒎思考题: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未来的战争将是高科技战争的舞台。有人认为高科技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也有人认为人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解题思路:同意后一种说法。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这个命题的普遍真理性今天依然存在。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战争对“人的因素”的具体内涵提出了挑战,“人的因素”在战争尤其是局部战争中的作用形式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在信息化战争中,人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战争还是人与人的较量。具有现代军事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具有高超的战斗技能、深厚的知识积累和良好应变能力的军事人才,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选修三第六单元第1—2---3课教案

㈠联合国的建立及作用:

⒈产生:

⑴提出设想:1941年美英《大西洋宪章》第一次提出建立新国际组织的设想;

⑵名称由来:1942、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使用联合国家一词;

⑶首次宣告要建立:1943、10美英华盛顿会议,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首次宣告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⑷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正式命名,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原则

⑸1945年雅尔塔会议,进一步确立“五大国一致”的原则;

⑹1945年旧金山会议。51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⑺10月24日,中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United Nations) 正式成立。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⒉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且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⒊主要机构:

⑴大会: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

⑵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中最重要的常设机构,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主要责任。

⑶经济社会理事会:反饥饿、反疾病、反愚昧。

⑷人权理事会:保障人权。

⑸托管理事会:

⑹国际法院:在海牙。

⑺秘书处: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推荐委派。

⒋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⑴联合国成立之初,处于美国的控制和操纵之下通过了侵略朝鲜的非法决定

⑵1948年6月,联合国在中东巴勒斯坦地区派出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这是第一次维和行动。

⑶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向中东地区派出一支维和部队。

⑷1987年,通过第一次强制性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对解决国际冲突、维持国际和平有一定影响。但维和行动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而只是维持暂时和平,等待问题解决的临时手段。

㈡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⑴1949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举行。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

⑵1950年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提出“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⑶根据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的决议,1950年底世界和平理事会成立,提出的原则: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争端平等协商;尊重民族自决。从此,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⒉《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955年,国际科学界向世界发出了著名的防核武器和平宣言——《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⒊国际和平年、和平日:

⑴联合国大会于1981年通过决议,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联大开幕的日子定为国际和平日。

⑵1982年联大37届大会通过,确定1986为“国际和平年”。

⑶2001年9月7日,联大通过决议,决定从2002年开始,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国际和平日。

⒋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⑴原因: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众多的地区冲突和美苏对峙,人们饱受战争之苦,渴望和平。

②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让人们觉悟。

⑵特点:①广泛性。②民主性。③有组织性。

⑶意义:有利于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㈢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⒈依据:

⑴历史角度:

①19世纪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统一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

②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和现代化杀伤武器的发展使世界人民强烈要求维护和平,坚决反对战争(联合国及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⑵时代角度:

①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世界形势总体趋缓,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是可以避免的。

②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多。

③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坐下来进行谈判协商,以解决纠纷。

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⑤当今世界面临许多突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开发盲目无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取决于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解决。

⑥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经济优先已成为世界潮流。

⒉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⑴近代史上中国深受外来侵略和欺凌,深知和平与独立的来之不易。

⑵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环境。

⑶中国外交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⑷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⑸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创国之一和积极的实战者。

⑹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

⑺中国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

⑻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⒊两大主题的辩证关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