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政策

明末清初的“闭关锁国”政策,是落后的封闭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造成中国的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的主要原因。

1、找出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谈谈“闭关锁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严重后果:

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②②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③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想法是: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2.概述明代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呈现出什么趋势?为什么呈现出这一趋势?造成的后果如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外关系的特征,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广,能力要求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大趋势考虑,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朝代或时期,解答第二问、第三问可利用本专题“锦囊妙计”中的观点,从我国明清时期的经济基础入手。

答案:明代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有:①明朝以前中华文明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隋朝时代完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中国成为周边国家,乃至亚洲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②中外关系,汉、唐、宋、

元各朝基本采取了对外开放政策。③中外关系,既有官方的互通使节,也有民间的交往;还有大量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明清时期对外关系方面呈现的趋势是由开放到闭关自守。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内因是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制度逐渐衰落腐朽。外因是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

这一趋势造成的后果:闭关政策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落后于西方,以至进一步受到西方殖民侵略。

1.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工商业发展

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流

C.长期与世隔绝,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D.避免西方影响,维持封建君主专制

1.阅读下列

材料材料1 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澳门矣。”(引自梁廷楠的《粤海关志》)故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贸易,只留广州一个港口与外商贸易。

材料2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制定《防夷五事》规定:“夷商每年五月到十月,才可到广州贸易,过期就要回国或回澳门。……夷商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夷商不准到街上购买东西,不准探听物价,不准买中国书籍。”(引自柏杨的《中国人史纲》)

材料3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要求建立“充分地外交关系”。英使所提要求,遭到了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训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引自梁廷楠的《粤海关志》)

回答:(1)阅读材料1、2,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什么样的政策?

(2)根据材料1、3,说明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3)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解析:第(1)问可根据材料1中:“下令停止……贸易,只留广州一个港口与外商贸易”,材料2中“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和设问中“对外贸易”等有效信息认定题目中的“清政府”是指清朝前期政府,它采取的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闭关政策”,第(2)问可根据提示,“将又成一澳门矣”“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由于设问没有限制,因此可摘引原文相关字句,也可根据所学知识解答。第(3)问较难,要把已知的相关历史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从航海、经济、科技等方面简明扼要的说明其“影响”。

答案:(1)因为(防夷五事)虽从各方面限制外国商人在中国的贸易,故可以说明清政府实行的是“闭关政策”。(2)原因有二:一是害怕宁波“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即害怕外国侵略势力乘机深入;二是清政府自傲自大,认为“天朝……无所不有”,无须与外国互通有无。(3)使中国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航海事业开始落后;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在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上开始落后世界。

2.材料1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摘自《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2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摘自《台湾外纪》卷十二材料3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摘自《海防纂要》卷七(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比较两朝海外贸易的目的有何区别。

(3)对上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评价。

知识依托:明清两朝的海外贸易政策。

题方法与技巧:解答本题首先研究设问,考虑本题要求回答什么,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根据设问,提取所需有效信息。第(1)问材料1指出“禁民下海”,材料2指出“不许下海”“不许越界”,材料3指出“内外隔”,如果能抓住以上几句,第(1)问便迎刃而解。解答第(2)问要抓住材料1中的“因以为寇”,材料3中“构之衅无以生矣,虽窥伺我也,何可得哉”等字句。解答第(3)问时不能随心所欲,要从明清政府禁止海外贸易

答案:(1)相似政策:明清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

(2)目的区别:明朝是为了防止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海患;清朝是为了防止居民与沿海反清势力联系,威胁其统治。

(3)评价:材料3提到“夷货非衣食所需”,说明当时中国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对外国商品需求很少;明清禁止海外贸易的政策,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之一。

●锦囊妙计

1.首先要科学地理解闭关自守的含义。应当准确认识到:对于对外贸易和西方事物,明清政府并不是“禁绝”和“一概排斥”,而是“严格限制”。

2.用比较方法认识闭关政策的危害性。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乘着工业革命的巨轮,闯荡世界,而清政府却紧闭国门,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逐渐落后于世界而浑然不知。在猝然而至的侵略面前束手无策,落得割地赔款,国破民怨的结局。

3.要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角度认识闭关自守政策。它属于政府对外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经济决定的。

4.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个国家、民族的对外政策是不断变化的。如,历史上隋唐时期的对外政策就比较开放,在经历了明清长期的闭关锁国之后,当代中国又迎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5.要全面深刻地分析闭关自守政策的原因和背景。除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这一点根本原因之外,还要结合背景认识到,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等客观原因给明清统治者带来的对世界认识的变化。

一、选择题

我国古代对外是比较开放的,只是到了清代才趋于保守,直至实行了闭关政策。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4题。

1.唐宋元三代对外交往频繁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央帝国,万邦来朝

B.交通发达,通往各国

C.开放政策,招来外商

D.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2.对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严格禁止外商来华贸易

B.长期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C.防范西方殖民入侵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存在是深层原因

3.清政府完全放弃闭关政策的标志是

A.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外国公使驻京和总理衙门的设立

C.蒲安臣代表中国出访欧美国家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4.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这段话的含义表明,这场战争

①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③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过渡④是一场反封建的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对外开放、积极与外国交流,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和发展,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5~8题。

5.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从陆路贸易到海路贸易的变化。陆路、海路贸易同时繁荣是在

A.东汉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北宋时期

6.明清时期,政府实行了越来越严厉的闭关政策,其后果有

①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的侵略②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③导致中国人闭目塞听、愚昧无知④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使我国的政治制度与国际接轨

B.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外资,发展民族经济

C.加速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体制改革的进程

D.尽快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推行“一国两制”

8. 2002年,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成员,根据WTO的规则,我国市场将全部对外开放。早在100多年前,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也使中国全境对外开放。然而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表现为

A.“门户开放”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而加入WTO则是我国长期争取到的权利

B.“门户开放”是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而加入WTO则是我国主动对外开放

C.“门户开放”政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加入WTO扫除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

D.加入WTO全面否定了“门户开放”政策规定的外国对华贸易的最惠国地位

二、材料解析题

9.阅读下列有关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材料:

材料1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引自《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2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引自《论南洋事宜》

材料3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引自《论南洋事宜》

依据材料,联系教材,写出一篇“评述明清对外政策”的短文。要求:包括转变过程,转变的利弊、后果和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等。限300个字内,多者扣分。

.答案:明清时期,我国对外关系呈现了由开放到封闭的特征。明中期以前的对外开放外交,不仅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谊,而且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尤其对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的安定、人民生活的改善都起了积极的作用。明朝末年以后,由于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东南沿海的骚扰和台湾郑氏政权的存在,明清统治者开始推行“闭关政策”政策。海禁政策推行之初,尽管对维护明清封建统治,安定边防起到了某种作用,但是它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不仅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客观上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乃至近代陷入被动挨打局面的重要原因。

[歼灭难点训练]

1.解析:本题为最佳因果关系选择题,需要通过比较分析从众多看起来都有合理之处的选项中选出最符合一项。除A项明显的不切合实际外,其他选项都有合理之处。但开放政策是一种主观因素,交通发达是经济领先的一个方面,D项是概括最全面的一项。根据经济决定政治的辩证观点。D项是最主要的一项。

2.解析:本题是一道否定式选择题。解答该题需从概念本身入手,即闭关政策在对外贸易的程度上是禁止还是限制。答案:A

3.解析:本题为结论分析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史实的理解能力。应充分掌握并运用题干中的条件限制,如“完全”“标志”。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经历了一个过程,A项发生时间较早,在阶段上属于“开始”,B项体现了清政府的对外政策由妥协到勾结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是较全面的。而C、D项则是“放弃”之后的进一步表现。答案:B

4.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影响。首先要明确“这场战争”指鸦片战争,从材料不难判断。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它使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丧失了独立地位。但客观上它也有积极影响的一面,题中的①②③可以说都是这方面的表现。此题体现的辩证分析评价历史事

件的观点,对整个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中类似内容的学习,都具有指导的意义。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获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对中国发动的,性质是侵略战争,不是反封建战争,因而④错误。答案:C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基本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分析比较的能力。该题涉及的海陆贸易并存局面始于西汉汉武帝以后,结束于北宋。但其间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两汉时期,陆路贸易为主,海路贸易为辅。唐朝时,在政府的鼓励下,两种贸易都走向繁荣。两宋时,因少数民族政权控制,陆路交通被切断,只留有东南沿海的海路交通。因此海陆贸易共荣的顶峰只出现在唐朝。答案:C

6.解析: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题干4个结论中最难分辨的就是第

①个结论,因为这是对闭关政策肯定的评价,有悖于传统认识。判断该题要打破思维定势,要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答案:D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经济意义远高于政治意义,这已成为定论。和该结论最接近的就是B项。另外,还要注意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区别。

8.解析:本题为比较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要对两个事件形成准确、深刻的理解。对历史事件本质的理解既非事件的目的,也非作用影响和意义,而是对事件本身深刻的剖析。A项正好符合这一标准,B项只是外在形式上的区别,C、D则在认识上有偏误。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原因:A.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B.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C.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

响了中国的进步。 D.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2)具体表现:

A.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B.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C.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3.影响: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200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时产生的。

①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为独立的手工工厂。

②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苏州出现以丝织为业的“机户”,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③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表现: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了,分工细密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了,广东的冶铁业、云南的采矿业、四川的煮盐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台湾的熬糖业等,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几乎和西方同时产生,但发展缓慢,长期不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中国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a.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因而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b.封建国家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在国内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贬低商人社会地位,并严重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c.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次禁止海外贸易。

⑤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我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衰落。

三、学法指导

(一)综合法:明清是我国古代历史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可以将以前各朝代经济发展的内容按农业、手工业、商业分类,并作一梳理、汇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下:1.农业

⑴农作物: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商周时期:“五谷”;汉代北方种植小麦,南方种植水稻;唐代蔬菜有很多新品种,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明朝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

⑵工具:商周时期:木、石、骨、蚌(少量青铜农具);春秋时期:铁农具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唐朝时期: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⑶耕作技术:商周时期:选种、施肥、治虫害;春秋战国时期:牛犁耕并推广(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两汉时期:耕犁装犁壁翻土碎土,早欧洲千年;西汉播种耧车,二牛抬杆的牛耕法推广。

⑷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都江郾(战国秦李冰);秦朝开凿了灵渠;隋朝时期京杭运河;元朝的会通河、通会河。

2.手工业

⑴青铜铸造:商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⑵冶铁业:春秋战国:铁农具使用,说明冶铁业发展。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⑶陶瓷业:商周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唐朝的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最为有名。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

⑸纺织业:西汉丝织业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很高。新疆出土的东汉丝袜,蜀国丝织业兴旺蜀帛行销三国。北宋丝织品以江浙和蜀地为中心。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扩展到江南,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丝织业发达。

⑹造船业:三国时期,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宋朝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泉州、广州是造船业中心。

⑺造纸业:西汉前期的纸(甘肃天水放马滩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3.商业

⑴城市:

两汉时期:城市都设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市”;西汉长安、东汉洛阳人称东西二京,是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全国的商业大都会;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两宋时的商业都市开封和杭州,有早市、夜市。元朝的都市以大都最为著名。明清时期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兴起。

⑵交通:

隋朝:开凿大运河。隋唐时期交通要道上还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元朝的交通运输业:陆路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海上南北海运的开通、内河航运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

⑶货币:秦朝: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两汉时期:汉承秦制,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五铢钱)。北宋“交子”纸币的推广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4.对外贸易: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开通了沟通中西交通和贸易往来的路上要道“丝绸之路”,汉武帝之后,西汉商人还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海上丝绸之路”。唐朝时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长安、洛阳、广州、扬州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文明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5.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

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开发,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⑵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⑶五代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⑷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移到南方,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二)准确理解概念: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历史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应先准确把握这些基本概念。

机户:中国古代专门从事手工、丝棉织业的从业户。又称机坊、机家或机房。自宋以至明清,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泛指个体手工业人户和绸缎商人。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

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机户与机工间的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闭关政策: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引申为断绝往来,在这里指严格限制对外交往,闭关政策在清朝时得到了严厉的执行。闭关政策的具体表现海禁,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只准广州一地通商。

(三)列表法:明清经济的发展主要讲述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四方面内容,通过列表将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以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情况归纳、整理,以体现明清经济“发展”的含义。并且使我们对历史知识体系有一个条理清晰的把握:

(四)分析法:分析史料:

材料一、自元代以来,松江逐渐发展成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材料二、“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浙江嘉善魏塘镇)纱”民谣;

材料三、“数年来,肃宁(河北肃宁)一邑,所出布匹,足当吾松(指松江)十分之一矣”。

──徐光启《农政全书》材料四、山东邹县“鬻布于邻”。

──吕坤《实政录风宪约》通过以上史料的分析认识到明代,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分析课本补充的《醒世恒言》的资料,来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并且进一步认识到明朝中后期社会生活发生的这一新变化。

分析课本乾隆皇帝至英国王信函中的几句话、清朝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掌握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通过分析史料得出结论,从而掌握一种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五)联系法:例如,高产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进和推广,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城市的普遍建立和大商人的增加,是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在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新的历史现象。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是当时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一政策对此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联系地看问题,才能正确解释历史。

(六)讨论法:搜集有关闭关政策的资料,进行讨论,从而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带来的严重后果。

(七)时政结合:学习闭关政策,联系今天的改革开放,通过比较两者的不同影响,认识到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改革开放推动国家的迅速发展,从而更加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念和决心。

(八)图文结合:通过《明朝松江出产的棉布》图,认识明朝松江府棉布业优于全国,观察棉布上面的龙凤、斗牛、麒麟等花纹等,来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通过《清花海水行龙纹扁瓶》图,体会制瓷业的兴旺发达和高超的技艺。通过《皇都积胜图》《徽商的房舍》图,来体会清朝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并进一步认识到这是明清社会经济一个显著的特点。通过《广州十三行》图,来理解闭关政策的做法。

四、中考命题分析

中考关于本课命题知识点集中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资本主义萌芽,闭关政策的原因、做法、影响。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于闭关政策的知识点,可能连接今天的改革开发,进行综合考查,尤其是今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时政热点作为命题的切入点,转而考查清朝实行的与改革开放对立的闭关政策。

五、中考试题分析

例1.(2007年成都市)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

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

C.增设关税,加强管理

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例2:闭关锁国的政策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原因是()

①丧失了外贸的主动权,阻碍手工业的进步②不同外国进行科技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③使清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④使西方殖民者找到侵略中国的借口。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④

例3: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广东澳门、福建漳州、浙江宁波、江苏云台山四个口港,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后来,……清政府……只开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它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东十三行”统一经理管理对外贸易。

回答:

(1)清政府为什么把开放的四个海港通商改成仅留一处?

(2)“一处”指什么地方?

(3)清政府的这种政策叫什么?

解析:解题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数字变化,“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处海港”,后来“只开一处”,再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所给予的信息是限制对外贸易。了解这些,结合设问内容答案就十分明了了。

答案:①清政府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须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在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②广州③闭关锁国政策。

2011年中考名著导读整理

一、《安徒生童话》

作者: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主要内容童话的三个时期:1.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注意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

2.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等。

3.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幸运的贝儿》等。

阅读感受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主要童话作品内容简介

《丑小鸭》丑小鸭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变成了白天鹅,那是因为它心中有着梦想,梦想支撑着它。命运其实没有轨迹,关键在于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要学会把它们踩在脚下,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梦想,只要他们学会树立生活目标,在自信、自强、自立中成长,通过拼搏他们会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原来也可以变成“白天鹅”,也可以像丑小鸭一样实现心中的梦想。

《拇指姑娘》

有一位老婆婆非常渴望有一个美丽的小孩子,巫婆帮助她实现了这个愿望,让她得到了漂亮、善良的拇指姑娘。可有一天,拇指姑娘被一只癞蛤蟆偷走了,从此,她开始了惊险、梦幻般的旅程。在拇指姑娘的旅程中,癞蛤蟆和鼹鼠都要娶拇指姑娘,但拇指最后却嫁给了花世界的国王。为什么呢?因为国王尊重拇指姑娘,真正的爱情就是这样的,要互相尊重,只有做到这一点双方才能快乐、幸福。

《跳蚤与教授》

这是一个跳蚤与教授通过自己的智慧成功离开野人国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且为了这个理想,要一直坚持不懈,不畏艰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特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相关练习

1.在每个人的心灵一角都有一个童话世界,这个童话世界是现实不容许闯进去的,而人却凭借想象走进这个世界。19世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不是把心灵的一个角落留给幻梦,而是把整个身心都融入了那个瑰丽的童话世界。班里开展“走进安徒生童话”读书活动,请你按以下要求先向同学们作一个介绍。

(1)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并概括一下:安徒生童话创作分哪几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

(2)安徒生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其魅力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在于丰厚的思想感情、完全的儿童视角和幽默的语言。

(3)《丑小鸭》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一篇童话,说说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这篇作品。

答:丑小鸭变天鹅靠的正是她自己的努力。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要怕自己笨,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成功的。

二、《朝花夕拾》

1、作者:鲁迅

2、书名含义:早上的花,晚上捡拾起来。所收集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文章。

3、体裁:散文

4、内容简介:这本回忆性的散文集收集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都是回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文字中透视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5、精彩点击:《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二十四孝图》等。

相关练习:1《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旧事重提》、示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三、《繁星》《春水》

1、作者:冰心

2、体裁:诗歌(“小诗”)

3、成因: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内容:(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5、艺术特色: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相关练习:

1、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着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着称。

2、“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

3、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5、《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6、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7、“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福建长乐(籍贯)的冰心(作家)写的《繁星》(篇名)。

四、《西游记》

1、作者:吴承恩(明)

2、体裁:长篇神话小说

3、精彩情节点击: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

4、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5、孙悟空形象:

①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②出世:仙石化成。

③本领:手持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耍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不死,反而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④性格:桀骜不驯、忠心耿耿、聪明幽默、爱憎分明、勇敢机智。

6、猪八戒形象:

①身世:原是仙界天蓬元帅,因醉调嫦娥,被贬下凡,投错了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脸的模样。②性格: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忠勇、善良、勇敢、知错就改、淳朴憨厚。7、唐僧(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8、沙僧吃苦耐劳,为人正直;作战勇猛,不屈服妥协,意志坚定。

7、艺术特色: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相关练习:1、谈谈你对这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的理解。

讽刺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歌颂悟空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畏强权,乐观顽强的精神,同时也告诉人们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

2、结合相关情节,说说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

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的热情讴歌,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质。

3、结合具体情节说说唐僧的性格特点和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集封建儒士迂腐和佛教信徒虔诚为一身的高僧。一遇妖魔涕泪交流,见佛就拜,不辨真假。为了说明必须经历艰难、坚持不懈才能获得幸福成功

4、简述孙悟空学艺和名字的由来。

美猴王为求长生不死,在海上漂泊八九年后,到灵台万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学艺,赐孙悟空,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和十万八千里筋斗云

5、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不求高官厚禄,二不为取玉帝而代之,那么他的愿望是什么?或者说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何种追求?

反对压迫,追求平等,追求自由、民主

6、唐僧看不出妖怪的种种变化,除了因为他是肉眼凡胎之外,还有哪些原因是不可忽视的?

本性愚钝、忠奸不分,又受了猪八戒的调唆。

7、唐僧驱逐孙悟空之后,出现了“真假美猴王”一事,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美猴王”?

提示:唐僧师徒生了二心,内部不团结而至。

8、《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昏庸无能,不辨忠愚。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

9、某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我方认为,唐僧胆小懦弱、本性昏愚、忠奸不分;他不辨是非,总是听信猪八戒的调唆;他对待妖怪心慈面软,对待除妖有功的孙悟空却用紧箍咒来折磨;历尽千辛万苦到达西天后,面对传经者索要的“人事”,他却不知反抗,唯唯诺诺,实在可气。

10、“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五、《水浒》

1、作者:施耐庵(明)

2、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

3、之最: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4、主题: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5、内容: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6、思想意义:

⑴《水浒》体现了“平等互爱”的理想,不论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都一般儿哥弟相称,不分贵贱高低。

⑵《水浒》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真理。

7、人物性格举例:

⑴鲁智深和李逵性格对比相同点: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暴躁。

不同点: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⑵林冲和武松形象对比相同点:武艺高强,有勇有谋。

不同点:林冲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但受高俅陷害,不得不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的典型。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个下层侠义之士。

8、精彩情节点击:

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将门神,大闹飞云浦等。宋江三打祝家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等。吴用智取生辰纲。杨志卖刀。

9、艺术特色:

⑴结构上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后,写他们归顺朝庭,走向失败。

⑵语言上用的是古白话,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塑造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绘声绘色。

(3)人物绰号举例:

宋江——及时雨李逵——黑旋风武松——行者

林冲——豹子头鲁智深——花和尚扈三娘——一丈青

吴用——智多星杨志——青面兽

相关练习:1、“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这幅对联写的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内容。2、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好汉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花石纲)。

3、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们性格上的共同特征?

爱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

4、“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林冲。

5、“风雪山神庙”是哪部书的情节?涉及到哪两个人物,性格怎样?

林冲:逆来顺受;陆骞:阴险狡诈出卖朋友。

6、请写出《水浒传》中最典型的反面人物:高俅。

7、《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时迁、善射的是小李广花荣、善行的是神行太保戴宗。

8、《水浒传》中这样写道:“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哪两位首领的称谓? 宋江、卢俊义。

9、《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三位,他们是王伦、晁盖、宋江。

10、《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李逵、武松;主张招安的将领:宋江、吴用。

11、填人名,补足歇后语(1)(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2)(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

12、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他的绰号是九纹龙。

13、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鲁智深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

例如:我赞美鲁智深的做法,他深深知道封建官府的黑暗与腐败,如果投案自首,等于自投罗网,绝没好下场。我也佩服杨志的为人,敢作敢当,不连累他人才称得起真正的英雄好汉。(言之有理即可)

14、《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六、《格列佛游记》

1、作者:斯威夫特(英)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讲述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驷国等地的经历。

4、主题:小说包含了某些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但是在尖刻与悲观的态度背后,却藏着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5、主要情节及对应寓意:

(1)、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讲述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

(2)、在大人国,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绍却招来质问,大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他们认为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及其产生的恶果。

(3)、小说第三卷,通过对飞岛国等五国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

(4)、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

6、阅读感受:①小说充满了奇异的想像和童话色彩;

②辛辣、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是小说的灵魂所在;

③小说的讽刺饮包含某些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但在尖刻与悲观的态度背后,却隐藏着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④小说作者借游记、借外人之眼来评议自己国家的现状。

相关练习:

1、《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绳技或在绳子上跳舞的技术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来到慧骃国(国名),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

2、千百万人熟知的“雅虎”网站,原名“Yahoo”,在《格列佛游记》的第四卷“智马国游记”中提到的怪物“雅虎”,现已成为因特网世界最令人熟悉的名词之一。

3、《格列佛游记》用“大人国”“小人国”(国名)抨击英国18世纪的资本主义统治,颇具讽刺色彩的色彩。

4、《格列佛游记》作者是斯威夫特,主人公是格列佛。

5、飞岛国王惩罚人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温柔,一种严厉。

6、小人国利里浦特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代划分阵营,分为高跟派,低跟派两派。

7、慧骃马国中都是一些动物,他们是一些有思想、有灵性的马。

8、飞岛国王宫的宝座前的桌子上摆满了地球仪,球体以及各种数学东西,飞岛上的人对数学和音乐有精深的造诣。

9、《格列弗游记》的讽刺是一把多刃的利剑。首当其冲被评点或挖苦,即是当日的英国,也即世界上第一个正在形成的“现代社会”。

10、《格列佛游记》<飞岛>篇中有关科学技术与科学家的话题进行了新的分析和解说。指出:科学技术——工业革命——殖民主义政策之间的相关性是斯威夫特看问题的出发点。

七、《伊索寓言》

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基本概述

《伊索寓言》相传其中的故事是关于一名埃塞俄比亚黑人奴隶在监禁中所创作的,“伊索”即是“埃塞俄”的谐音。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奴隶,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通过简短而精炼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言简意赅,平易近人,富有哲理。不但读者众多,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作家,诗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中得到过启发和乐趣。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童话集之一。阅读量仅次于《圣经》。

写作特点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刺喻人的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伊索寓言》意为“伊索的寓言集”,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寄在伊索这位大师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人们常常忽略它,然而它的价值并不亚于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和悲剧。《伊索寓言》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或揭示早期人类生活状态,或隐喻抽象的道理,或暗示人类的种种秉性和品行,多维的凸显了古希腊民族本真的性格。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伊索寓言》,来自民间,所以社会低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好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蚊子和狮子》、《狼来了》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这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它对西方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影响最大。它是东西方民间文学的精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也是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与抒情诗主要反映贵族奴隶主的思想感情不同,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例如,《狐狸和山羊》告诫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作品思想

《伊索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它们的行为举止都是人的方式,作者借以形象化地说出某种思想、道德意识或生活经验,使读者得到相应的教训。这些故事有的教导人们要正直、勤勉;有的劝人不要骄傲、不要说谎;也有的说明办事要按照规律,量力而行;还有不少反映了强者虽凶残但却常被弱者战胜的等等。

1、文学价值:《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两千多年来以独特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2、内容提要:内容十分丰富,影射社会现实;批评为富不仁;表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要尊重自然规律,讽刺好逸恶劳等。

3、艺术特色:篇幅短小,寓意深刻;采用拟人化手法,形象鲜明。

4、精彩点击:《龟兔赛跑》《狼来了》《农夫和蛇》《赫剌克勒斯和财神》《蚊子和狮子》《鼹鼠》等。

5、流传谚语:“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

《伊索寓言》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1、《伊索寓言》是一部___________。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_______________人,善于讲___________。现存的《伊索寓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2、《伊索寓言》大部分是_____________,少部分以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为主人公。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_________手法,表现了动物各自的习性。

二、回答问题。

1、《伊索寓言》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2、《伊索寓言》在寓言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伊索寓言》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

一、1、寓言故事集,埃塞俄比亚(黑人奴隶),动物故事,古希腊,古罗马。2、动物故事,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奴隶,拟人。

二、1、寓言主体以拟人化的动物.普通人以及神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或揭示早期人类生活状态,或隐喻抽象的道理,或暗示人类的种种秉性和品行,多维的凸显了古希腊民族本真的性格。伊索寓言,来自民间,所以社会低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好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2、《伊索寓言》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3、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八、《童年》

1、作者:高尔基(苏联)

2、体裁:长篇小说。《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3、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作者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4、人物形象:(1)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2)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3)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5、文学价值:小说的基调是严肃,低沉的。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相应练习: 1、《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2、《童年》讲述的是-----(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

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 ------- ----------- ---------------

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 ------ ,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 ,正直的老工人---- ,献身于科

学的知识分子“-------- ”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4、(人物名)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

《__________》、《__________》。

5、《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_____,善良乐观的__________,自私

残暴的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6、《童年》中塑造了________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

型。

7、《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_______________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参考答案:1、

高尔基《在人间》《我的大学》2、阿廖沙俄罗斯3、吝啬、贪婪、专横、残暴慈祥善良、聪明能干、

热爱生活小茨冈格里戈里好事情4、高尔基、《在人间》、《我的大学》5、“我”(阿廖沙)、外祖母、

外祖父、舅舅们6、阿廖沙、

7、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

文学名著阅读试题汇编

1.名著阅读(6分)——2008年山东省烟台市

(1)从下列《水浒传》人物中,选出与故事情节①②密切相关的人物填在横线上。(2分)

李逵林冲武松鲁智深宋江

①倒拔垂杨柳: (限填写一人)

②风雪山神庙: (限填写一人)

(2)“请好好爱你的老师吧,他属于意大利五万名小学教师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遍布全国各地,是同你正在一起成长的数百万儿童的求知的父亲,但他们得不到普遍的尊重,他们为我们的祖国培养下一代,报酬却少得可怜。如果你只爱你的父母,不爱你们的老师,我是很不高兴的。你爱你的老师要像爱我的兄弟那样。他高兴和亲切时你爱他;他对的时候错的时候你也都应该爱他;他快乐时你爱他,见到他忧伤悲痛的时候更应该爱他,要永远爱他。你称呼‘老师’这个名字时要永远抱有敬意。除了‘父亲’这个字,‘老师’是最崇高最亲切的称呼了。”

①以上文字选自哪部名著?这些话是哪个人物的父亲说的?(2分)

名著:《》人物:

②上面这段话表现了说这些话的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请完成下面名著阅读题(8分) ——2008年福建南平市

①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都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

以上语段出自名著《》。文中的“他”是 (人名)。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成长的道路

。(5分)

②《傅雷家书》一书,大部分书信都是我国著名的家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 (人名)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儿子果然不负父望,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大师。(3分)

3.名著阅读( 5分)——2008 年浙江省绍兴市

请用一句话概述《骆驼祥子》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部名著中最令你感动的一个情节,并简要说出感动的原因。

情节(2分)

感动原因(3分)

4.名著阅读(8分) ——2007年广东省

(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

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如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①以上两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小说《》。(2分)

②A段写祥子意气风发,B段写祥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3分)

答:

③.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3分)

答:

5.名著阅读(10分)。——2008年广东省佛山市

(A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古时有个书生,做了一个词,单题那贫苦的恨雪:广莫严风刮地,这雪儿下的正好。拈絮撏绵,裁几片大如拷栳。见林间竹屋茅茨,争些儿被他压倒。富室豪家,却言道压瘴犹嫌少。向的是兽炭红炉,穿的是绵衣絮袄。手拈梅花,唱道国家祥瑞,不念贫民些小。高卧有幽人,吟咏多诗草。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把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的烧着。

(B) 林冲听得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拨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

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走不到三五里,早见近村人家都拿着水桶钩子来救火。林冲道:“你们快去救应,我去报官了来。”提着枪只顾走。那雪越下的猛。但见: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若还下到三更后,仿佛填平玉帝门。(此处选文有删节)

(1)上文选自古典文学名著,作者是 ( 2 分)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选文A 中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 5 分)

答:

(3)选文多处写到风雪,请说说其作用。(3 分)

答:

6.法国作家写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的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精神。(2分)——2008年山东省滨州市

7.作家作品(4 分)——2008年湖北省随州市

(1)下列作家、作品及体裁、国别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l 分)

A、欧阳修——《醉翁亭记》——散文

B、莫泊桑——《羊脂球》——法国

C、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诗歌

D、茅盾——《狂人日记》——小说

(2)以下情节都与《水浒传》中某一人物有关,请写出该人物姓名并概括其性格。(3 分) 沂岭杀四虎打死殷天锡扯诏谤徽宗

①人物(1分)

②性格(2分)

8. 名著阅读( 2 分)——2008 年湖北省天门市

《水浒传》精心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反抗压迫的英雄形象。其中最能体现“官逼民反”这一主题的人物是(写本名) _ 。他的美满家庭被高逑毁灭,本人也屡遭暗算,在野猪林,幸得(写本名)的相救,才得以保全性命,最后终于忍无可忍,杀死仇人,投奔梁山泊。

9.下列对课外阅读名著与作家作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08年四川省乐山市

A.《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

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B.《伊索寓言》大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的寓言,少部分是以动物为主的寓言。书中不少内容是赞美当时

社会现实的,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C.沈从文,湖南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课文《云南的歌会》就是他的作品。

D.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

10.走进名著(4分)——2008年四川省南充市

初中三年你一定读过的不中外文学名著,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有关内容,在空格内填入相应的作者、作品。

11.从下列三个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写出相对应的名著及其作者,并仿照示例,写一段阅读心语。(6分)——2007年山东省济南市

备选人物:傅雷贝多芬诸葛亮

示例:祥子,一个旧社会的人力车夫。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他想通过个人奋斗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黑暗的社会使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堕落为懒惰焦化、自私麻木的行尸走肉。

所选人物:对应名著:作者:

阅读心语:

12.下面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07年福州市

A.《水浒》中头脑简单、粗野率直的鲁提辖听说柴进被藏在枯井中不知生死,便脱得赤条条,手拿两把板斧下井解救。

B.《琐记》里的衍太太唆使“我”偷家里的东西变卖,“我”没有照她的教唆去做。她却放出流言,说“我”偷了家里的东西。

C.孩童时代的保尔被勒令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遭了不少罪。从此,历经生活的种种磨难。

D.漂流到荒岛后的鲁滨逊,看到一群野恋人正在围攻一个逃犯。见此情景,鲁滨逊拔枪解救了他,并给他取名“星期五”。

13. 下面表述的名著内容,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2008福州市

A.鲁滨孙喜欢冒险,热爱航海,曾在出海途中,遭遇海盗掳掠,沦为奴隶;历经多次危险,鲁滨孙逃到了巴西,经过一番奋斗,拥有了一座甘蔗种植园,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B.在小人国,格列佛看到这里的党派之争是以鞋跟高低来划分阵营的;在慧骃国,格列佛发现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C.保尔?柯察金在火车站邂逅冬妮娅,他们一见钟情;后来,他俩都走上了革命道路,由于工作需要,天各一方,音讯阻绝。等到在铁路工地不期而遇时,两人都已建立了小家庭。

D.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中,通过一个个亲切感人的小故事,倡导“爱的教育”,引导人们发扬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同情弱小、尊师守纪、体贴父母等美德。

14.名著阅读(5分)——2007年福州市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令人捧腹,请简述一则表现猪八戒憨厚可爱或忠勇善良的故事(字数50左右)

《闭关锁国的背景》

清朝时期闭关锁国历史背景 18世纪,由于中外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和人民反清起义不断发生,清朝统治者担心洋人和汉人会结合起来反对清朝。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条规》,根据这一文件建立了“公行”机构。公行是由官方特许的商人组成的垄断性外贸组织。外国人来广州做买卖必须经由公行,其行动也由公行的行商负责约束。外国商人只准在规定的时间,即每年的5月至10月间来广州进行贸易,期满必须离去。在广州期间他们只能住在由公行所设的“夷馆”内。外商在华只能雇用翻译和买办,不能雇人向内地传递信件。中国人不准向外商借贷资本。条规还规定要加强河防,监视外国船舶的活动。这些规定在以后的嘉庆和道光年间屡被重申。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防范西方殖民主义者。但这种自卫措施是非常被动的。 清朝统治者期望维护极权统治的心理观念是“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保障本地经济发展,免受外来力量的影响。清朝封建统治时期经济上自给自足,不依靠同时也很抵制外来商品。国防安全的出发,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合和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以免有间谍盗取本国资料。而且清朝政府对自己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过分盲目自大。 前期政策 闭关的目的主要在于隔绝大陆人民与台湾郑氏抗清力量交通,防范人民集聚海上;以后则着重防禁“民夷交错”,针对外国商人,以条规立法形式,严加限制对外贸易。 顺治初年,清廷对来华贸易的外国商船,沿袭明朝成规,不许进入广州,只准于澳门交易。随后,由于东南海上郑成功抗清力量的存在,清廷愈严出海之禁。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闽浙总督屯泰请于沿海省份立严禁,“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禁海令”和“迁海令”使沿海居民流离失所,谋生无路,并严重地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以致沿海三十至五十里内,满目荒凉。 清朝禁海期间,沿海官民仍在进行走私贸易。康熙帝曾说:“向虽严海禁,其走私贸易,何尝断绝”。据统计,康熙元年至二十三年间,赴日商船每年平均有三十艘左右。三藩战后,1681年春,福建巡抚吴兴祚,即奏请”应定西洋、东洋日本等国出洋贸易,以便收税。当时派往广东处理三藩善后事宜的刑部侍郎宜昌阿,奏请留用原来为尚之信经营海外贸易的商人沈尚达、周文远等130人。但在廷议时,满洲大学士明珠与内阁学士李光地等均持异议,以为皇上富有四海,宁少此项银两,何用奸人重为地方之累,台湾郑氏尚未降附,暂停此议。1683年台湾郑氏降清,次年七月,康熙帝决定废止海禁,开海贸易。对奉差福建广东回京

浅析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浅析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发表时间:2015-01-13T11:36:52.7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1月总第139期供稿作者:杨菊兰 [导读]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指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就实质而言,不是禁绝而是严格限制。 杨菊兰甘肃省临潭县第三中学747506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指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就实质而言,不是禁绝而是严格限制。实际上清朝还是准许广州一处与外商贸易往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应该追溯到明朝中后期,当时向东扩展的葡萄牙殖民者和倭寇互相勾结,严重威胁我国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此明朝开始禁海。满族统治阶级入主中原后,正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大肆向东方扩张之际,我国东南沿海的安全一再受到挑战。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清朝政府一开始就继承了明朝海禁的衣钵,闭关锁国政策便逐渐出台了。可见,明清之际的封建统治者面对危机没有采用积极进取的方式图存,而是以海禁的消极方式偏安。 一、闭关锁国政策的出台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 第一,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业立国的古代中国,抑商政策应运而生。清朝雍正皇帝也说:“农为天下之本,工商皆其末也。”由此可见,重农抑商政策根深蒂固。 第二,中国历代王朝开拓疆土,热衷于陆疆而忽视了海域,海权意识淡薄。虽然郑和说过:“欲国家之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之海上。”但是郑和船队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明成祖及其以后的统治者并没有接受郑和的海权思想,以此为契机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来维护海洋权益。即使有远见卓识的康熙,在收复台湾后完全有条件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海军,可惜“只为浮云遮望眼”,面对海疆危机没有万全之计,只能重拾“海禁”的权宜之计。 第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就大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交易的广阔市场难以形成。 第四,天朝上国心态所致。乾隆皇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信函说:“天朝物产丰盈,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足以说明清朝统治者自恃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固步自封。1793年马嘎尔尼访华,带来了代表西方先进技术的一系列产品: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天体运行仪,标有世界各国位置、首都、山河的地球仪,装备有英国最大口径火炮110门的“君主”号战舰模型,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赫哲尔望远镜,帕克透镜,热气球,车辆等等(端木赐香《那一次我们挨打了》)。这些科技产品仅仅给乾隆和他的大臣们展示了一下,便在被斥为淫巧之物的声浪中黯然退场。同时乾隆断然拒绝了英国与清朝通商的请求,中国又一次丧失了睁眼看世界的机会。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日新月异,殊不知“国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可惜清朝统治阶级依旧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而不能自拔。 第五,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既有领土主权受到侵略的考量,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其时,葡萄牙、荷兰殖民者向东扩张,葡萄牙殖民者于1553年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荷兰殖民者从1624年到1662年占领我国台湾长达38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帆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矣”(《粤海关志》卷8)。可见,清朝的担心不无道理。“浙民习俗甚嚣,洋商错处,必致玆事。”(《清高宗训》)清朝统治者害怕沿海人民和外国长期交往,会逐渐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产生不利于自己统治的结局。 二、闭关锁国政策的形成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形成可用三步走来概括: 第一步——海禁: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和台湾的抗清势力,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并在福建、广东、浙江、山东、直隶六省实行迁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迁出之地焚其房屋荒其土地,防备沿海人民出海,以此来断绝东南沿海对郑成功的物质供应。 第二步——设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统一台湾后,开始开放海禁,允许沿海居民出海贸易,并明确规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处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但禁止炮械、军器、火药、硫磺等贸易。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因为担心本国商民勾结南洋海寇进行反清活动,允许东洋贸易,禁止中国商民去南洋贸易,而且只许外商来华贸易。雍正五年(1727年),解除了这项禁令。而到乾隆十二年(1727年)再次禁止南阳贸易。 第三步——闭关: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成长,到乾隆时期来宁波的英国商船不断增加,引起清政府的高度警觉。针对外国势力,乾隆实行闭关政策。1757年,清政府下令停止漳州、宁波、云台山等港口贸易,允许广州一处对外贸易,规定外商不得直接与官府交往,由广州十三行办理一切与外商交涉事宜。对出口货物品种加以限制,除原先禁止军火贸易外,新增禁止出口粮食、五金、书籍等,茶叶丝绸的出口品种和数量也加以限制。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又制定《防夷五事》,规定外商在广州必须居住在由政府指定的行商会馆中,不许在广州过冬。中国商人不得向外商借款或受雇于外商,不得向外商收集商业情报。 三、闭关锁政策的评价问题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目的在于御敌于国门之外,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从短期效应看,的确起到了民族自卫的作用,暂时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但从根本上看,闭关锁国政策是权宜之计,是消极的防御政策,必将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 第一,造成对外贸易的日渐衰落。清政府千方百计限制国人出海贸易,“出海商船不能超过五百石,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船只出海者,不论官民俱发边充军”(《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776)。康熙年间上海大商人张元龙欲打造100艘远洋帆船,与外国商船竞争,却被江苏巡抚张伯行诬为结交海盗,非刑逼供。因此中国的造船业一落千丈,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拱手让给了西方殖民者,昔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大型商船几乎销声匿迹。 第二,政治领域,英法等国封建专制主义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以崭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思想领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鸣锣开道;产业领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成为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而中国君主制空前加强的同时,政治日益腐朽,中国封建制度已走向全面落后。被一些人引以为豪、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恰恰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自守。“康乾盛世”的背后孕育着中国最严重的民族危机,那就是闭目塞听、盲目自大、保守落后。腐朽的封建主义与新兴的资本主义较量,注定会头破血流。 纵观世界历史,不可一世的东罗马帝国和大清帝国有过相似的命运。两国都有过辉煌璀璨的文明,可是都因为陶醉于已有的成就,不思进取,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反观近代俄国、日本,分别通过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走上了发

论清朝的闭关锁国

论清朝的闭关锁国 [摘要]:许多学者将清朝落后的原因归结到闭关锁国政策,本质上是将内政和外交的重要性没有区分清楚。闭关锁国是清政府的外交政策,但国家衰落的重要原因则基于国家的内政。闭关锁国实际上为清政府提供了一个暂时稳定的国内环境,而清政府没有把握住机会进行任何的改革进步,从来导致了最后的灭亡,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关键词]:闭关锁国合理性 提及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批评的声音向来不绝于耳。这里不妨援引教科书对于闭关锁国的定义: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它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它是清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中所执行的控制贸易及隔绝与外国交往的政策。 一言以概之,闭关锁国是落后的,错误的,是清政府愚昧无知的表现,这在史学界也一般没有异议。但是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仍然有相当大的讨论空间。学者在研究历史问题上必须站在历史当事人的立场才能客观评价。正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就现在看来当时是大大的错误,可是对于当时来说,不能不说是有益的,维护了秦朝的专制统治,是秦始皇采取集权的某种手段。所以要对清代闭关锁国的有正确客观的评价,至少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清代是否真的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其二,果真有闭关锁国政策,对于当时的清朝是否是消极的,而并不是时人时观。 对于第一个问题很多人感到奇怪,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为何还要讨论。而事实上,“闭关锁国”这一名称,并不见诸于当时任何官方文献和私人著述,而是后人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一系列对外政策加以概括而提出来的。闭关锁国是否存在并不是板上钉钉的事,相反,可能只是后人的一个臆想。首先,清政府确实开放了广州作为通商口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浅谈闭关锁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浅谈闭关锁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摘要:清朝统治者因特殊历史原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举动虽然暂时带来一定利处,但对以后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闭关锁国的政策制约清朝社会随世界前进,导致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最终使得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关键词:闭关锁国;负面影响;经济影响 引言 闭关锁国这一政策的实行使得原本世界上经济、科学等方面都比较发达的中国未能与世界其他国家得到有效的交流,从而固步自封失去世界强国的地位。给中国经济、科技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 一、形成闭关锁国的原因 闭关锁国政策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它是封建专制制度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对封建专制来说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明末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在中国产生,封建专制制度已经有着衰退的迹象。为此,清朝统治者实行间谍专制,文化专制等多方面行动,最后启用闭关锁国这一政策,在保全自己专制地位的同时进行进一步加强君主制。不让普通民众与外界接触限值他们的思想以达到弱民强国的理念。同时反清复明斗争的进一步发展对清朝统治地位也有一定的影响。第二,清朝统治初期中华在社会上的地位超然,中华地大物博无所不有再加上推行自然经济的原因可以使清朝自给自足不用与外界交流。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认为自己强大到无须外界的帮助。第三,外国殖民活动的影响。自明末以来外国一直对清朝疆土蠢蠢欲动,日本倭寇侵扰东南沿海地区,沙俄也向黑龙江一代伸出魔掌。清政府为防止外国进一步侵略中华进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的作用,但这种落后的闭塞的而又消极的政策对中国社会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闭关锁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一)、对国内社会的负面影响 清朝统治的衰败与自身官僚主义腐败有着很大的关联,而官僚主义的腐败又与闭关锁国这一政策密不可分。闭关锁国加剧了封建吏治的腐败和人民的积弱。这一政策实施后使得君主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清朝官吏的绝对统治权也达到了最大化,清朝普通百姓的地位更加弱化。再加上官吏与官吏间层层压榨,使得不满的底层统治阶级进一步压榨剥削普通人民。另外实行闭关锁国引起的禁海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官吏的腐败,由于特殊原因为追求资本的商人通过走私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保障自己的安全他们通常选择最传统的方式即贿赂当地官员,让自己的所作所为变得合法化。而这一途径使官商勾结现象更加严重,管理政事官员大量收取贿赂,营私舞弊。使得官员越不满自己的所得更加贪得无厌,对底层人民以各种名目收取税务。腐败之风盛行于整个清朝廷,管事官员欺上瞒下,不

明海禁和清闭关锁国的区别

明海禁和清闭关锁国的区别(摘) 在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经济》中,关于古代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编者主要介绍了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教师和学生将海禁和闭关锁国认为是一回事,没有进行必要的区分,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准确的。 明朝海禁政策和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确实有许多共同点: 如产生原因:1、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2、防范中外反对势力联合、巩固统治的需要;3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等。 内容:都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允许部分官方主持的贸易; 后果:都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二者具有一脉相承性,本质是一样的等诸多相似之处。 但是明朝海禁和清朝闭关锁国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的。 一、实施背景不同: 明朝海禁: 明朝建立之初,退居北方草原的蒙古势力仍对明朝构成一定威胁,日本倭寇在沿海进行骚扰掠夺,政局不稳。 清朝闭关锁国: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满州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建国之初,内有多股反对势力的反对,如前明残余势力、明末农民起义军队等多股反对势力,外有西方殖民者的骚扰掠夺,统治亟待加强。 二、主要针对对象不同: 明朝海禁主要是针对倭寇,而清朝闭关锁国先是针对东南沿海抗清势力,后来主要用于防范西方殖民者。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年) ,“倭寇山东、浙江、福建滨海州县”,朱元璋政府下令“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明太祖实录》卷49)。此后,朱元璋多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片板不许下海”,诏令极严。永乐以后,随着中国海防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禁令渐弛,还出现了郑和下西洋这样空前的航海壮举,加强了中外联系。明中叶倭寇活动再度猖獗,嘉靖元年(1522年),明政府再度实行海禁政策,封锁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断绝海上交通,以断绝倭寇的补给。凡违禁的沿海官民,依法处以极刑。随着明军剿灭倭寇,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上书曰“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私贩指走私商,公贩指合法商人)。同年,隆庆皇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明朝出现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由此可见,明朝的海禁时张时驰,主要是针对倭寇,当倭寇之患解除后,明朝就解除了海禁政策。 清朝在收复台湾以前,曾经厉行海禁政策,严禁商民出海贸易,片板不许下海,犯禁者一律处死,货物没收入官。这种海禁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对付郑成功及其子孙的海上势力,并不是针对外国的。因此,1683年清朝收复台湾后,逐步放宽海禁,准许对外贸易。但是到乾隆前期,清政府由于外国商人的无理要求,又加强了对外贸易的限制,下令关闭除广州以外的其它通商口岸,并且颁行严格约束外国商人的条例和章程,这样便形成了所谓闭关政策。闭关政策历经乾隆、嘉庆年间,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前夕。 三、具体内容、程度有所不同: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5 课 清朝的闭关锁国中图版练习题第四十四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 课清朝的闭关锁国中图版练习题第 四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右图为鸦片战争前,清朝某个城市的面貌,从来来往往的外国船只中,我们可以判断这个城市是( ) A、上海 B、福州 C、厦门 D、广州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贞观之治②康乾盛世③开元盛世④贞观遗风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说明我国( ) A、封建社会开始衰落 B、封建社会融和发展 C、封建社会繁荣开放 D、封建社会开始分裂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人物,使第二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 ①景帝→文景之治②_________→康乾盛世 A、顺治帝 B、乾隆帝 C、光武帝 D、隋文帝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汉唐、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流十分活跃,大批外国学者来到中国,或经商致富,或学习求成。明清以后,中外交流一改前朝,逐渐冷落。导致这一现象出的重要原因是( ) A、闭关政策的推行 B、民族压迫政策的推行 C、中国政局动荡 D、航海事业衰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使明清时的科学技术和西方近代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B、中国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C、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清朝文化专制、闭关锁国阻碍中国科技的发展 D、西方概念改变和数学的发展,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诞生和发展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顽强抵制的两大原因是( )

闭关锁国

学习目标1. 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经济规律相符,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无法推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却使中国无法和他国交流,而更加落后与世界。 3.思考“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明清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知道我国哪些农作物是从国外引进的?生答。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有关甘薯引入的详细内容,使学生了解甘薯引入的具体过程,然后点题:甘薯引进和推广种植,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师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明清经济的发展(板书)教师指明本课经济发展一目包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四个方面内容:1、首先学习农业的发展。(板书农业的发展)指明一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明代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品种有哪些?其中哪些是高产作物?哪些是经济作物?学生回答略。教师补充材料:讲述这些农作物引入、推广的过程,说明这些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进推广的意义。(出示史料)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产量也极高。让学生分析粮食产物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 2、下面学习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活跃状况两段内容: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①手工业发展状况是以哪几个手工业部门为例介绍的?这些部门有哪些突出成就?②商品经济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小组活动,各抒己见,教师也参与活动,各组代表发表组内探究成果。教师《明朝松江出产的棉布》,引导学生观察其花纹、色彩,让学生对当时棉纺织水平有一个直观印象。学生活动与探究:P116页“动脑筋题”让学生讨论,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讨论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同时促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和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师问:“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说明了什么?生答。(使学生认识到清代丝织业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发展)。《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并介绍,让学生感知青花瓷工艺水平高超,工匠智慧不凡。初学了商品经济活跃表现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①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导致工商业繁盛,出现全国性商贸城市:北京和南京。《皇都积胜图》,让学生感知北京商业繁荣景象。学生活动与探究:P119页《南都繁会图》景象,回答问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弄清几个词的含义:“南都”指南京;“东西两洋”指东洋、西洋;“南北两口”指张家口和古北口。通过画面和招牌分析,学生得出结论:反映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广泛性,反映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和活跃。②商人数量大大增多,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又一突出表现。他们拥有庞大资本,合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业资本集团。如徽商、晋商,即是这种集团。请一同学阅读“徽商、晋商”小字。学生了解他们经营范围。师提醒学生注意,他们有的投资手工业生产,这是一种新趋向!导入资本主义萌芽学习。 3、明朝中期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及清朝资本主义性质手工业发展概况。让学生观察P117页下图《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说一说施复夫妇织不织布?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读小字,了解施复夫妇发家过程,他们成了大机户,剥削机工。教师导:这不是当时个别现象,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丝织业中已出现了许多象施复夫妇一样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了。当时有“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现象了。学生研读课文,了解“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是什么?及这种现象反映的是什么实质?学生议一议(略)。师述:这种现象是当时社会生活发生新变化的反映——在封建生产关系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

2018最新历史中考试卷分类汇编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内容标准】 (1)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内容标准】 (1)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一、选择题 1.(2015·江苏南京·5)清朝前期的统治措施中,妨碍了正常和海外贸易与交往的是() A.七下西洋 B.设置台湾府 C.设置伊犁将军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D 2.(2015·江苏泰州·32)提示历史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A.刺史的设置——加强了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检举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C.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D.闭关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答案】A 3.(2015·山东烟台·5)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 A.完全禁止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只是禁止对英贸易 D.对外自由开放 【答案】B 4.(2015·四川内江·3)下面史实能够说明大清封建帝国危机的是() A.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传入中国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C.推行闭关锁国政 D.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答案】C 5.(2015·福建厦门·7)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A.“重本抑末”政策 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答案】C 6.(2015·广东省·6)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答案】D 7.(2015·山东济南·5)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清朝历史”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与学习卡片内容相对应的选项是() 学习卡片 表现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闭关锁国,落后就要挨打的辩证分析

“闭关锁国,落后就要挨打”辩证分析 一、常规说法:闭关引发落后,落后招致入侵 二、史实探索 1、闭关锁国的原因: 明:抵制日寇侵扰 清:防范国人相通外族、颠覆政权 2、落后就要挨打,那落后究竟在哪里? 生产状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制 政治形态: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钱穆:别自有一种理性精神指导,自秦以后无世袭之封君,中国以往社会尽可非封建、非工商,而成一格。(不落后) 经济状况:自汉朝丝绸之路以来,千余年间世界70%白银流入中国。(相当雄厚)文化:儒家思想一统天下,天地君亲师上下有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是有贡献社会的抱负的,而不拘泥于西方成功学思想。(自成一体,独具一格)结论:当时的政治形态、经济文化形式是符合当时的生产状态的。 3、是不是生产状态出了问题? 国内:衣食住行个体户,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西方:工业革命解放生产力,资本横行于市。 区别在哪? 工业革命与否,科技力量有所悬殊。 三、是否是闭关锁国导致科技落后? 答案是否定的。理由:

1、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已经奠定了重文轻理。(樊迟问农,子言小人,知礼义重信诺,无须农)。 2、自给自足,重农抑商。缺乏系统的商业形式、商业竞争,人民趋于安逸,少了生产力、科技发展的动力。 结论:今天即便不闭关锁国,中国依旧不会仿效欧美,重视工商业发展,进行系统的科技建设,科技层面依旧落后。 四、中国的超稳定社会形态 1、地方少分裂:以皇权为中心的高度中央集权官僚机构,已意识形态选拔官员,科举的流动性防止了官僚通过世袭变为贵族领主。 2、基层地主乡绅自制:乡绅是接受儒家意识形态的知识分子,官于朝,绅于乡,上下想通。乡绅以下还有家族、宗法。官员—乡绅(中介)—宗族—每个家庭。 3、周期性系统崩溃:整体性官僚机构的繁杂行政需要大量税收的维持(管理需要成本,管理者越多,管理成本越大),金字塔式的系统一但基层自耕农减少,结构失衡。 五、外延: 孙中山:中国今是患贫,不患不均,不能用马克思的方法到中国来实行。提倡平均地产、节制资本,认为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 为什么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纵使共产党出现了这样那样很多的问题,因为现今中国处于农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且只有这一党派有实力将整个中国调动起来完成这一转型,所以必须拥护。 刘哲浩 2014年9月12日

第21课明清经济的发展和闭关锁国政策教案

教学设计二 新课导入 导入方法一 教师展示甘薯、玉米这些常见的粮食作物,问一问同学们平时吃这些东西吗?味道如何?知道这些作物产自哪吗? 导入方法二 教师展示“广州十三行”的照片,向同学提问,由此引出本课。 导入方法三 经过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明清的综合国力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仍属头等强国。但从乾隆之后的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中国从一个头等强国变成一个受侮挨打的国家。这其中发生什么事情了呢。将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解 讲解方法一 明太祖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明初恢复、发展农业的措施及广大劳动人民几十年的辛勤劳动,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大片荒地得到了开垦,政府的财政收入大量增加,人口数量也超过了元朝统治时的最高记录。人口的大量增加,使粮食供给日益紧张,遇到灾荒年月这问题就尤其突出。为解决粮食日益紧张的问题,明朝大量引种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 答: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师:这些高产农作物的种植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师:为什么它们的种植就能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答:因为它们的成熟周期短、产量高。 师:对。正如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所说“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所以不仅明朝,清朝也大力推广种植这些高产农作物,以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 工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在其编著的《天工开物》中,就记载了纺织、陶瓷、采矿、冶金等18种手工业的发展,其中有许多先进的生产工艺当时欧洲还未发明呢!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有关这方面的录像资料。 师:当年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物品中,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就是丝绸和青瓷碗盘。现在请思考一下: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手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 1.当时中国科技仍较发达; 2.中国的商品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师: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所谓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物品。商品经济是以生产商品为特征的经济关系。 师:那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一、商品种类增多。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的粮食、棉布、丝绸、瓷器等都大量投入市场成为商品。 二、城市繁荣。明朝商业城市很多,较著名的就有三十多座,这些城市大多集中于运河两岸,交通十分发达。而北京和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请看反映北京繁华景况的《皇都积胜图》(教师略释)。再请看反映明朝南京繁华景象的《南都繁会景物图》,街市上店铺林立,店铺前悬挂着招牌,有的写着“西北两口皮货发客”,有的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等,这说明当时的南京除销本地产品外,还销售哪些产品?答:还销售来自外地甚至海外的商品。 师:再请仔细看《南都繁会景物图》,有一个类似于今天银行的“万源号通商银号”及其他的银号、当铺等,这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师:明清时期,无锡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受人欢迎的物品,如惠山泥人、清水油面筋、酱汁排骨等,其中米和布的商业贸易尤其发达,四方客商,云集无锡,交易繁忙,使当时的无锡享有了怎样的称誉? 答:“米码头”和“布码头”。 师:无锡的“米码头”和“布码头”造就了大抵精明的无锡商人,但当时中国最有名的商人却是晋商和徽商,他们除经商外,还直接投资于手工业生产,成为了早期的资本家。 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 答: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 师: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表现是什么? 答:“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第5课清朝的闭关锁国

第5课清朝的闭关锁国 一、闭关锁国的实行 1.背景 (1)中国是一个传统的____大国,清政府轻视工商业,严格限制________。 (2)清朝统治者________思想严重,蔑视其他国家。 (3)清政府既害怕__________前来侵犯,又害怕中国人民出海结聚反抗。 2.海禁 (1)目的:隔离东南沿海的____武装。 (2)表现:严禁商民出海贸易,同时对西方商船给予严格限制,贸易地点只有____一处。统一____后,增加了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个对外贸易港口,但对外贸易仍受到重重限制。 3.闭关锁国 (1)政治:从____年开始,清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限制,只留____一处口岸与国外通商,并对外商和华商的活动都作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制。这就是________政策,它一直持续到________前夕。 (2)经济:无视西方近代________的先进性,拒绝引进吸收。 严重 2.(1)抗清(2)澳门台湾 3.(1)1757 广州闭关锁国鸦片战争(2)科学技术 二、先进文化科学技术经济和航海事业闭关锁国闭塞停滞 【问题1】清朝为何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探究:主观原因:首先,闭关锁国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并昏睡在这种自然的庄园中,他们既昧于世界大势,又盲目排斥外国的一切东西。其次,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由于满清贵族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与斗争,清朝统治者便企图通过“闭关”的办法将国内的汉人与外界隔绝,以防止外国人支持汉人形成反清力量。 客观原因:明朝中期以后,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统治。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合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问题2】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影响与后果。

闭关锁国政策 优秀教学设计

闭关锁国政策 一、教学目标 1、归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2、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支持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 闭关锁国政策。 三、教学难点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材料十八世纪,由于中外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和人民反清起义不断发生,清朝统治者担心外人和汉人会结合起来反对清朝。1717年,清政府下令不许中国商船到欧洲人控制下的南洋地区进行贸易。清政府在对贸易范围实行限制同时实行禁教,减少中外之间的往来。材料所体现出清朝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学生根据材料以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进行回答:闭关锁国政策。 那么清朝为什么会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呢?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思考问题。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致英国国王的信函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学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1、清政府盲目自大,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 2、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外国侵犯。 3、清朝统治者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4、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有什么表现呢? 1、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强迫沿海居民内迁。 2、康熙时,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通商口岸。

3、乾隆时,只保留广州为通商口岸,并设置广州十三行管理海外贸易。 清朝统治者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大清就会安全了吗? 材料18世纪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到1840年时,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接近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 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分组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1、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2、消极影响:闭关自守导致国家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最后归纳总结)启示: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坚持实行改革开放,吸收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发展自己。

清朝灭亡原因分析。。。

清朝灭亡原因分析 ——为什么清朝向西方学习不能挽救清朝灭亡的命运 清朝灭亡原因分析 (1) 一、晚清向西方学习的原因 (1) 1.1社会矛盾 (1) 1.2外来国家的入侵 (2) 二、向西方学习不能救清朝灭亡的原因 (2) 2.1失去了学习的最佳机会 (3) 2.2清政府的愚昧无知与忧虑 (3) 2.3历史留下的问题无法改变..... (3) 2.4美好未来 (4) 一、晚清向西方学习的原因 1.1社会矛盾 清朝进入后期土地的高度集中并且清代封建地主阶级也对农民剥削的加强,农民生活越发困难,土地的大量掠夺,残酷的地租都对农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生活越发难以维持。满族贵族不仅在入关之初大量圈占土地,更是仗其权势使命抢占田地。其它各大官僚也和地主一般使命的抢夺土地。农民纷纷破产,只能为地主们打工,生活更是悲惨。清贵族对农民征收高昂残酷的地租,其货币地租虽有发展,但是还是以实地租为主。这制度分成租制的削剥率,一般都在收获量的百分之50以上,定额租的租额是按分成租制的最大租额确定的,所以这种定额租地制度同样是残酷的,它规定的租额每亩大多都在一石左右,但是有些高者达二石以上。 除租地之外,还有许多利用各种借口的额外剥削不仅如勒索“冬牲钱”、“轿钱”,逢年过节还要索取“送节钱”,嫁女还要送“出村礼”,甚至连佃户家里死人也要交“断气钱”,有时还要服各种无偿劳役。繁重的赋役制度清朝封建政府与贵族对农民进行的赋税剥削,也越来越重大。清初赋役,是按照明朝万历年间钱粮则例和旧额,经过审核,基本上按一棵树的办法,不仅将正、杂、本、折钱粮,而且开列易知由单,汇总统一征收。所以“陋规”已成为官吏合法的贪污的途径。 清代时期的封建官僚统治机构日益腐朽,各种大小官僚相互勾结,相互包庇,官官相卫,贪污腐败,无所不为,相互贿赂。和珅就是一个典型。他当政二十余年,贪赃枉法,无所不为。所以当时就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民谣。整个官场中更是上行下效,相互庇护。下级官吏贿赂上级高管以作为其靠山,上级对其睁只眼闭一只眼,是官场上无

闭关锁国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对经济的 影响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闭关锁国政策始于明朝后期的“海禁”,而明清时期又正是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更替的阶段,也是中国自此以后逐步淡出历史上的舞台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政策给我们中华民族造成巨大的灾难。所以这一阶段的闭关锁国政策具有很深的研究意义,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也有一个很好的警示作用。 一、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 第一、从主观因素看: 1、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古老的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封建统治者只能依靠强化,加强特务统治,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等手段来维持封建统治,封建统治者必然害怕和拒绝任何新事物的传人。 2、几千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在落后闭塞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出因循守旧、骄傲自大和闭关自守的思想。 第二、从客观因素看: 1、从明中期到清前期,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沙俄侵略我国。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占据澳门,。为了防御外国侵扰,封建统治者采取了消极的“闭关自守政策”。 2、清政府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各地反清斗争持续不断.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更是此伏彼起。尤其是后.同东南沿海和流亡海外的

反清志士,保持密切联系.为“”而斗争。这也是清政府实施的一个客观原因。 二、闭关锁国的内容 1.限定一口通商。当乾隆朝开始开放海禁之初,并未限制通商口岸。外国商船虽然大多集中在广州,但也有驶往厦门、宁波等地进行贸易。十八世纪中叶,英国人洪任辉几次带船到宁波贸易,并向清廷要求开放宁波,而乾隆帝说:“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若不立法杜绝,恐将来浙者众,宁波又一洋船市集之所,内地海域,关系要紧。”通商口岸严格限制在广州一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英国先后派遣马葛尔尼和阿美士得两个外交使团到北京,却把开放通商口岸和自由贸易作为主要的要求,但清政府坚持不准。 2.对进口货物的限制。开放海禁之初,只禁止炮械、军器、火药、硝磺的贸易,但以后范围扩大,禁止出口货物的单子越来越长。大米、麦豆、杂粮、铁器、废铁、生丝、绸缎、马匹、书籍都在禁止之列,这就严重的妨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后规定:装载生丝出口,外国船只每艘不得超过一万斤,中国船只每艘不得超过二千斤。 3.对外国商人的防范。1759年(乾隆二十年),两广总督李侍规定了《防夷五事》,所谓“防夷”,就是重点防止外商和中国人发生接触;1809年(嘉庆十四年),两广总督百龄又规定《交易章程》六条;1831年(道光十一年)两广总督李鸿宾规定八条章程;1835年(道光十五年)两广总督卢坤又续定八条章程。规定越来越烦琐,限制越来越严格。 三,闭关锁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第3课 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教学方案)

( 历史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八年级历史:第3课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教学方History is a highly comprehensive subject, and its effect on student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outlook on life, world outlook, and moral beliefs.

八年级历史:第3课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康熙帝奖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减免租税和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及其所受的阻碍。 二、思想教育目标: 1.康熙帝实行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 2.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却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同国外的科学技术交

流,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3.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比明朝中后期有所增长,但发展非常缓慢。腐朽的封建制度,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三、能力培养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思考清朝前期闭关政策的影响,以提高辩证地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对比明清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以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清朝前期农业的继续发展 1.康熙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2.农业的发展 二、清朝前期工商业的繁盛 1.手工业的发达 2.商业的繁荣 三、闭关政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无答案)-精选教育文档

【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 探究一: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清代史学家赵翼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军机处的设立对君主集权的强化有什么作用? 探究二:清朝统治者为何要大兴文字狱?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探究三:什么是闭关锁国政策?清朝为什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联系现实,谈谈闭关锁国政策对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闭关锁国政策不可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只会让自己隔绝于外界的联系,失去与国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历史已经证明,封闭必然导致落后,而落后必然导致挨打。 启示:吸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交往。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 【达标测试】 1.清朝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是()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南书房 C、军机处 D、内阁 2.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 A、专制政策 B、大棒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文字狱 3. 清朝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是在() A、康熙以后 B、雍正以后 C、嘉庆以后 D、光绪以后 4.对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 A.只许五口通商B.排斥一切洋务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严禁一切对外贸易 5.下列有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清朝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B.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C.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D.不能适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并下令在福建、广东、浙江、山东、直隶六省实行迁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迁出之地焚其房屋,荒其土地,以防居民出海。 材料二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因为担心本国商人到南洋勾结海寇进行反清活动,除东洋贸易外,严禁中国商人至南洋贸易,只许外商来华贸易。 材料三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又制定《防夷五事》,规定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的会馆中,并不许在广州过冬,中国商人不得向外国商人借款或受雇于外商,不得代外商打听商业行情。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清朝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 (2)这一政策实行期间,清政府惟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哪里?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什么? (3)这一政策,实行了多少年?它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4)你认为当代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才能发展? 第 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