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网络测试流量生成方法研究与实现2

高速网络测试流量生成方法研究与实现2
高速网络测试流量生成方法研究与实现2

摘要

网络测试是对网络系统设施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测,从而确保网络系统能顺畅的工作。要对网络系统进行测试,要用到流量生成技术,它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测量活动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都由它决定。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很多网络系统已经步入万兆级别,网络传输速度越来越快,对数据传输的准确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网络测试流量生成技术还不能满足现实要求。所以,为了充分满足网络测试的现实需求,适应网络数据高速传输的需要,要加大研究投入,全面提升网络测试流量生成的速度。

现有两种方法用于生成网络测试流量:其一,进行数据的回放,网络流量主要是回放前期收集到的数据信息来还原而成的;其二,使用模拟方式,先对网络信息的各种特性进行模拟,从而会产生网络流量。笔者对上面两种网络流量生成方法进行了对比,从而实现了对这两种方案的改进优化,所实现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1、研制的网络系统适用于各种网络设施,能实现万兆流量数据的回放。这套系统充分融合了网络主机内存大的优势,并且利用了FPGA 数据传输快速准确的优点,在确保数据回放速度和准确性不变的条件下,将系统空间容量实现了大幅提升。在数据传输的时候,为了数据查询的同时进行,运用了系统内存映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改进了网络信息传输系统。除此之外,通过运用网络系统存储大的优势,针对数据流量生成,设计了如下模式:零拷贝回放模式(利用了系统静态缓冲)、GB 量级文件高速回放模式(利用了RAM disk技术)和TB 量级文件低速回放模式(应用了系统硬盘)。为了将网络数据传输的误差水平低于10E-5,设计者使用了F PGA技术,从而提升系统数据流量的准确性。2、设计的网络系统数据流模拟生成计划,运用了系统的各种部件。通过对系统中数据流进行深入分析,并充分结合系统部件的各项性能优势,所设计的系统序列是用软件实现的,所设计的方案利用了F PGA 技术,从而保证生成的系统数据包是完整的。设计者还设置了系统端口用于数据的扩展,对于流的描述使用了各种系统特性。为了确保系统协议内容的兼容性,同意使用者可以对数据包的内存进行设置。除此之外,还设计了十二字节,来适应系统数据字段的改变。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通过使用这一方案,能确保数据传输是万兆线速的,还可以仿照不同的信息流。

关键词:流量生成;软硬件协同;回放;多数据流模拟;FPGA

I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High Speed Network T est Traffic Generation Method

Zhong Chao (Computer Architecture)

Directed By XieYingke

Network testing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verify the functionality and measure the performance of network equipment. As a key technology in network equipment testing, traffic generation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results.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network scale and bandwidth, the existing network test traffic generation techniques fail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in traffic generation rate, accuracy of rate and traffic content configuration. Hence, they are not eligible for 10 Gigabit network testing. Therefore, researches about high-speed traffic generation method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st.

Traffic generation for network test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race-driven traffic generation which generates traffic by replaying captured trace file and analytic model-based traffic generation which reproduces network traffic in real-time by simul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l traffic. These two projects have different features and both of them have their own unique application scenes. In this thesis, we propose two improved traffic generation solutions based on FPGA by analyzing the defects of these two original solutions. The accomplishments we have achieved are as follows.

+We have designed a ten Gigabit traffic playback system cooperating hardware with software. The system combines mass storage space in host PC and high speed and precision characteristics of FPGA in network traffic processing. Therefore, it allows the playback file size to upgrade from 64MB to the GB order of magnitude while remaining high traffic rate and accuracy. In the implementation, memory mapping mechanism and non-interrupt polling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are used to optimize existing underlying network transmission channel. And a high-speed DMA engine based on PCIE2.0 bus is designed. Transmission rate between the host memory and the network card can reach as high as 16Gbps due to these optimizations. While taking advantage of mass storage space of host PC and RAM disk technology, three playback modes are provided: zero-copy mode which playback packets from the static buffer, high-speed playback mode based on ram disk which supports file size of GB order of magnitude, and low-speed playback mode based on disk which supports file size of TB order. During the memory copy process, the performance has increased 69% by optimizing the copy mode. We also proposed a high-precision token-based control method with FPGA to keep the accuracy of traffic rate at nanosecond level.

+We have implemented a multi-flow traffic generation system with collaborative hardware

高速网络测试流量生成方法研究与实现:Abstract

hardware and software, another traffic generation solution is proposed. Software generates the flow characteristic sequences while FPGA produces packets according to the flow characteristic sequence. We design a scalable configuration interface of flow which configures a flow with a st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he interface allows users to freely configure up to 256 bytes packet header content for the compatibility with a variety of protocol formats. It also allows configuring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the 12-byte fiel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five-tuple changes. We have implemented the system using FPGA. The test result shows that the system can generate traffic up to 10 Gigabit wire-speed rate and can correctly simulate multiple data flows.

Keywords: traffic generation, hardware-software cooperation, playback, multi-flow simulating, FPGA

IV

目录

摘要 ................................................................................................................................................... I 目录 .................................................................................................................................................. V 图目录 ............................................................................................................................................VII 表目录 ............................................................................................................................................. X I 第一章引言 .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 论文的贡献 (3)

1.3 论文的组织 (4)

第二章网络测试流量生成技术研究 (7)

2.1 基于回放的流量生成方案 (7)

2.1.1 基于软件的流量回放工具 (7)

2.1.2 基于专用硬件的流量回放工具 (8)

2.2 基于模拟的流量生成方法 (10)

2.2.1 基于网络处理器的流量生成 (11)

2.2.2 基于F PGA 的流量生成 (12)

2.3 本章小结 (13)

第三章基于回放的流量生成系统设计 (15)

3.1 高速底层数据传输通道设计 (16)

3.1.1 性能瓶颈分析 (16)

3.1.2 底层传输通道优化 (17)

3.2 主机回放优化 (25)

3.2.1 存储空间优化 (25)

3.2.2 拷贝性能优化 (26)

3.3 回放系统设计 (27)

3.3.1 预处理阶段 (28)

3.3.2 底层传输阶段 (29)

3.3.3 数据包处理阶段 (30)

3.3.4 发送控制阶段 (31)

3.4 本章小结 (32)

V

第四章系统实现及性能评估 (57)

5.1 硬件平台设计 (57)

5.2 测试环境 (58)

5.3 系统测试 (59)

5.3.1 基于回放的流量生成测试 (59)

5.3.2 基于流模拟的流量生成测试 (62)

5.4 本章总结 (65)

第五章结束语 (67)

6.1 本文工作总结 (67)

6.2 下一步研究方向 (68)

参考文献 (69)

致谢 (i)

作者简历 (iii)

VI

图目录

图1. 1 国际出口带宽增长统计 (1)

图1. 2 网络设备测试模型 (2)

图2. 1 FPGA 结构图 (9)

图2. 2 NetFPGA (9)

图2. 3 STG 逻辑系统结构 (10)

图2. 4 SPG 与T CPreplay 发送误差对比 (10)

图2. 5 BRUNO 系统结构 (11)

图2. 6 清华大学网络测试仪表架构 (12)

图3. 1 linux 系统数据包发送过程 (17)

图3. 2 网卡内存映射架构 (18)

图3. 3 CPARD 数据结构 (18)

图3. 4 CPACD 缓冲区链表 (19)

图3. 5 缓冲区环形映射示意图 (21)

图3. 6 DMA 传输的事务类型 (22)

图3. 7 DMA 模块的逻辑设计 (23)

图3. 8 DMA 带宽性能测试 (24)

图3. 9 内存拷贝性能测试 (27)

图3. 10 iTester 系统结构 (28)

图3. 11 Packet header 结构 (28)

图3. 12 PRF 头部格式 (29)

图3. 13 数据传输动态反馈路径 (30)

图3. 14 包处理模块状态机 (30)

图3. 15 基于令牌的速率控制模型 (31)

VII

图5. 1 PCIE 板卡实物图 (57)

图5. 2 SpirentTestCenter 9000A 网络测试仪 (58)

图5. 3 测试环境示意图 (58)

图5. 4 三种模式下回放速率测试 (59)

图5. 5 回放线速速率误差 (59)

图5. 6 不同发送速率测试 (60)

图5. 7 中断频率测试 (61)

图5. 8 上下文切换频率 (62)

图5. 9 数据包内容验证 (62)

图5. 10 连续多字节变化验证 (62)

图5. 11 流模拟生成速率测试 (63)

图5. 12 线速速率误差 (64)

图5. 13 速率控制测试 (64)

表目录

表2. 1 NetFPGA 硬件配置 (9)

表3. 1 TCPreplay 回放速率 (16)

表3. 2 回放存储空间比较 (26)

表4. 1 IXIA 流量生成功能 (36)

表5. 1 逻辑资源占用 (57)

表5. 2 流量生成系统配置参数 (58)

表5. 3 间隔误差测试 (61)

表5. 4 测试流设置 (63)

表5. 5 流调度测试结果 (63)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网络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网络运营外部条

件变得越来越复杂。其一,因为互联网用户数量的迅速增长,网络信息资源规模持续增大。通过对我国互联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我国的出口宽带传输速度在2006年为256696mbps ,到了2011年增长到1389529mbps [1],只需六年的时间,就提升了五倍之多。为实现宽带网络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传输速度从千兆持续增长到10G 和40G ,这就对网络设备的性能等级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其二,以IPTV 、视频点播等为代表的新型网络服务相继出现,使得网络流量的传输更为复杂,主要表现为信息分布更广、传输速度更快。

图 1. 1 国际出口带宽增长统计

文献[2]主要指出了未来互联网在操控性、稳定性、效能性方面的实际需要。因为网络传输速度的快速增长和数据资料越来越复杂,作为网络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网络测试系统不但要对网络系统的各项参数进行分析,例如网络系统的承载量、时效性等,还要通过总结归纳数据传输的各项特征,从而满足用户的各项分析需要,确保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就对网络测试技术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网络测试是指通过运用适当的手段,并采用恰当的测试设备,以获得网络设备或处于运行状态的网络系统的各项参数,来体现网络系统的性能和服务质量[3]。依照不同的测试对象,网络测试可以对系统和网络设备进行分别的测试。网络测试系统主要测量网络系统的终端网络带宽以及时延参数,用于对网络链路的服务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网络设备测试主要是测试网络设备性能指标和功能指标,主要有网络交换机性能和路由器的吞吐量、时延和流量。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网络设备相关技术进行测试。

Mbps

1600000

1400000

1200000

1000000

800000

600000

400000

200000

国际出口带宽 2006.12 2007.12 2008.12 2009.12 2010.12 2011.12

通常情况下,网络设备测试方法有主动测试和被动测试之分[8]。被动测试是测试网络

设备在现实的网络环境下实现检测活动,可是网络设备制造商没有设备运行所需要的网络环境。除此之外,此类测试方法只能检测到正常情况下的设备运行状态,极端条件下的设备运

行情况,是无法检测到的,不能对系统设备进行定量的检测,所以它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性质

的测试方法。主动测试的方法,是指使用网络测试仪器来模拟网络设备工作的环境,来对网

络设备进行测试,该方法在现阶段的网络检测中使用最广。

网络设备测试模型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流量发生器、流量采集器和控制分析仪。通过

分析下图可知,通过使用流量发生器,可以对流量测试的真实网络环境进行模拟,负责收集

流量采集装置的设备会对流量进行测量,并用来与控制分析仪的流量对比。通过检测信息发出、接收以及监控设备,最终实现对设备的评价指标进行测试。

图1. 2 网络设备测试模型

在使用该模型的时候,利用流量发生器产生的测试流量对真实的或许和相应的网络环境进行模拟设定。仿真环境的质量与测试流程的速度和项目有很大的关联性,测试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是由它决定的。这一套网络测试系统核心部分是交通发电技术,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制定标准内容,生成的明确的RFC测试规范用于参数的收集。

性能测试标准主要参考R FC1242[10],RFC2544[11],RFC2285[13],RFC2889[14]等规范,其中R FC2544 规定了四个最基本的指标,

分别是吞吐量,时延,丢包率和背靠背性能[15]。

吞吐量:设备在没有丢包的情况下,能够转发的最大流量速率

时延:设备处理转发数据包所需要的时间

丢包率:设备在线速负荷下丢弃数据包占输入数据包的比例

背靠背性能:在最小数据帧间隔下能够不丢包的转发数据包的最大个数

RFC2544 标准还规定了这些参数的测试条件[16]:

测试时间:每次测试流量持续时间,如吞吐量测试持续时间设定为 20s,丢包率测试持续时间设定为120s

测试重复次数:为防止单次测试误差,RFC2544 规定每个指标都需要测试多次,

2

然后计算多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一般测试次数设定为20 次。

测试帧长:帧长是影响设备性能测试结果的重要因素,RFC2544 规定每个测试指标都需要在多个不同帧长条件下测试,典型的以太网测试帧长为 64,128,256

,512,1024,1518 字节。

测试粒度:在测试吞吐量等指标时,为规范最后测试结果精度,RFC2544 规定了测试粒度不超过理论速率的1%,在实际测试中,多采用二分算法,刚开始以较大

粒度变化,然后选用较小粒度以精确定位。

……通过对测试指标和测试方法的分析,网络性能测试对测试流量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线速生成测试流量

●数据包长度可设

●流量速率可精确控制

实现功能测试,主要是依靠RFC2647的标准规范[12],该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是协议一致性测试和互操作性测试。前者是网络协议实现是一致的要求,后者主要用于测试网络设备之间的互连性。至于流量的测试,此两类测试方法主要设置流量的内容,还要求流量设备必须依照之前的规范标准,生成正确格式的数据信息。由于协议的类型很多,内部构造多变。这就

通常情况下,网络系统中的流量是由多个流的混合,如在一个小的局域网的网关流量不仅包括浏览网页的流量,看视频的网络流量,而且包括各种文件下载和语音通话所需要的流量。一种业务类型的流量数据包的格式,一般会具有很多的相似性,所以为了区分这些流量,根据数据包的内容将协议格式的功能相同的数据包划分成相同的流[17],如按照五元组流分割方法,将源、目标地址和端口网址相同的数据包组合成相同的流。通过分析这些流量的特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网络流量的特性和分布状况。除此之外,为了模拟真实特性的网络系统,需要对流量生成装置进行仿真,从而产生流量特性。

对于网络测试所产生的测试流量的相关要求,但是现有的流量回放工具存在很多局限性。这就需要使用相同类型的流量生成工具,从而确保流量传输的高速和较高的准确度,从而适应日益增长的测试速度和精度的需求。因为现有的专用硬件,在流量传输方面的兼容性不好,再加上新类型的协议大量出现,它是难以描述真实网络流量特性的。因此,针对网络测试的需求和当前方案的不足,研究高性能网络测试业务生成技术肯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论文的贡献

在文中,笔者主要对网络测试流量的生成方案和执行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合理的手段对网络流量生成和传输流程的网络流量测试特性进行分析,对现阶段的两种方案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探讨。通过总结归纳研究过程,使用系统设备的协同作用设计了两类新型的流量生成设备。本文的贡献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一套高效的数据包传输机制的设计与实现。在分析基础数据包在网络传输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不中断的数据包传输的新方法。通过使用内存映射,以避免数据包发

输引擎,来推动FPGA PCIA2.0的实施,试验表明,发动机传动性能可达16Gbps,能够满足10G链路的宽带传输要求。

2、通过使用FPGA技术,综合各种软件和硬件组成流量反复播放系统。采用高效的数据包传输机制,在设计前就实现了数据包在主机内部的存储,而不影响播放速度和控制精度。通过优化内存拷贝,用一个副本代替数据包拷贝,这样拷贝的性能提高了近七成。三种播放模式,在程序中实现:在零拷贝模式可以最大支持内存为512M的播放文件。在内存复制模式下,可以支持国标数据包文件线速度播放。在硬盘只读模式下,可以支持文件播放。通过使用令牌来创建交通控制模型,确保FPGA技术的实现,使得数据包的间隔控制精度小于10e。

3、设计了万兆流量传输速度的网络模拟生成方案。通常情况下,网络流量是由多个流组成的

,为仿真它的特性,通过对数据包的生成过程,对并行流程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个

合适的方法来对流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描述。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将系统的软件和硬

件结合起来,形成新型的流模拟生成计划,用软件生成的流量特征序列,通过DMA序列特征,

以较快的速度发送到FPGA,FPGA的逻辑根据数据流生成完整的包装。测试充分说明,该方案

可以实现万兆的速度流,它可以模拟多个数据流的生成。

1.3 论文的组织

本论文一共分5章,具体组织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引言,阐述了网络测试流量生成对于网络测试的重要性和意义,然后介绍了论文的主要贡献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通过对基于回放和基于模拟这两种流量生成方案中一些代表性工具的介绍,对现有测试流量生成方案进行了归纳总结。

第三章介绍了一种基于F PGA 的回放系统。首先通过分析传统网络数据包发送过程中的性能瓶颈,介绍了采用内存映射和无中断轮询同步机制对网络底层传输进行优化的过程,并利用FPGA 实现了一套高效DMA 数据传输方案,测试表明其速率可以达到16Gbps

。利用此高性能传输通道,从主机高速回放数据包文件,大大扩展了可回放文件大小,并实现了三种回放模式。通过优化内存拷贝模式,提升了拷贝性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F PGA 的回放系统,并详细介绍了回放四个阶段流程。

第四章介绍了一种万兆流模拟生成方案。首先通过分析明确了网络测试中对于流模拟

的需求,接着介绍了基于F PGA 的高速数据包生成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流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用流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来描述流的方法,结合这种方法实现了一种软硬件

结合的流模拟生成方案:由软件生成流特征序列,由F PGA 逻辑根据流序列生成完整的数

据包,并对系统硬件逻辑系统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此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第五章介绍了系统硬件平台,并基于此平台实现了两种流量生成方案。利用专业测试

仪表对这两种方案的性能和功能进行了测试验证。

最后对全篇论文进行了总结并对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第二章网络测试流量生成技术研究

现如今,互联网资源规模越来越大,网络传输速度不断提高,推动着各种先进网络工具

和网络服务类型的相继出现。网络测试可以对网络系统和网络工具进行检测,有更多的人已

经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它的核心组成内容就是测试流量生成技术,网络测试数据的有效性

和准确性是由它决定的。现在已经有许多学者投入到了对该技术进行研究的工作当中。

经常使用的网络测试流量生成技术有两种:其一,是能实现流量回放的生成技术;其二,在模拟环境中的流量生成技术。在该章节中,笔者对它们进行了的特性和应用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生成方案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2.1 基于回放的流量生成方案

通过回放方式生成的流量测试系统,是通过回放实时网络流量文件,对现实流量状况进

行恢复,来模拟实际的网络环境来对测试协议、一起或系统来完成测试。根据不同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基于软硬件的不同类型。软件测试主要是使用普通PC机的软件平台完成;硬件

测试主要是利用特殊的硬件,如网络处理器和FPGA加快流量回放。

通过流量的回放来生成的方案,在内容上尽管很简单,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产生流量的速度问题。由于个人电脑处理器在网络性能方面存在不足,流量传输速

度达不到千兆线速。另一方面,由于播放软件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网络系统状况的影响,还受外部事件的不断干扰,产生的后果就是,产生的数据包的时间间隔时间和原来的相差甚远。围绕这些挑战,研究者们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来克服这些缺点。

2.1.1 基于软件的流量回放工具

通过使用软件来实现流量回放生成方案,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TCPreplay 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是该工具仅仅实现了流量回放的功能,在其他功能方面的改进并不明显。为了增强回放生成的性能,许多研究人员投入巨大精力,实现了流量重放优化性能瓶颈的突破。如果不使用实时操作系统来减少数据包的传输时间误差,文献[21]通过对播放文件分割的研究,使用多个PC的并行传输,实现OC-48流量的高速回放。在优化性的研究方面,TCPivo [ 22 ]的研究成果是其中的典型。TCPivo是一个通用的PC和开发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播放软件设备。主要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处理器,从而提升操作系统的能力,提升数据包回放的速度和准确性。为了避免文件I/O延迟对数据包回放产生不利影响,该文件实行了预取机制,通过将前期的文件读入内存,文件I/O延迟从最大100ms降低到平均约100us。如果文件内存过大,就不能读入内存,TCPivo使用文件映射,32MB的数据块读入内存,充分发挥madvise的功能,来调整文件阅读的顺序,从而提高文件数据读取效率。由于双线程具有缓冲结构,当读取线程把需要读取的数据资料传递到缓冲区里面,读取线程,然后在慢缓冲区读取数据,并利用线程从缓冲区发送数据,实现并行数据读取和信息的发送。通过这种机制,I/O读取延迟减少到10us

速率的影响。通过上述的改进活动,利用TCPivo可传输的数据最大字节为六十四位。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CPU利用率减少并降低传输时延误差,TCPivo内核级的测定装置,通过结合周期可编程定时器和CPU的高级可编程中断控制器提供了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usleep功能。通过分析活动可知,在维护的同时,CPU的占用率较低,可以将定时误差限定在100us之下。

在流量回放的时候,由于其他进程的干扰引起的时间误差的增加,TCPivo使用低延迟内核补丁被剥夺,通过减少任务时间片长度的内核是不能被剥夺的,其他任务同步时延差从10毫秒降低到100微秒。TCPreplay在100ms阶振动误差较大,TCPivo的数据稳定性较高,它的误差通常会小于100us。

系统软件中会存在一些因素对流量回放率和准确性产生影响,TCPivo对它们都进行了改进。但受制于PC架构以及CPU处理功率的局限性,数据信息回放速度仅为OC-3级,数据传输的间隔误差为100微秒。此速率和精度无法适应高性能数据回放的需要。设计人员只用借助于硬件系统,来提高数据回放速度,并提升回放过程的准确性。最近几年,FPGA的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运用它对流量回放开展的研究活动渐增,越来越受欢迎。

2.1.2 基于专用硬件的流量回放工具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过将其和过去的电路系统和栅极阵列对比,它们之间的构造有很大的差异性,其中包括内部配置逻辑模块CLB、输入输出模块IOB 和内部连接(互连)。使用小的查找表FPGA实现逻辑和每个查找表相连接的D触发器的输入端,触发又被其他逻辑电路或驱动I/O,可实现组合逻辑函数实现时序逻辑功能块的基本逻辑元件,并连接到I / O模块,这些模块是用金属制作的。FPGA运行速度较快,能实现平行并可以进行程序编制,所以对高速网络数据包的处理是相当合适的。但是,与专用集成电路相比较,它的研发耗时长,资金投入大。FPGA可以随时进行改进,满足实际需要,功能全面,资金需求量小,耗时短。现如今FPGA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内存和传输速度明显提高,它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可以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中使用。正是存在上述优点,在网络数据处理方面,它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8

图2. 1 FPGA 结构图

通过使用FPGA 技术,设计的流量回放方案,在众多方案中,美国专家通过利用NetFPGA 技术设计的流量回放工具,是典型的代表。该工具是美国斯坦福专家利用FPGA 技术,设计研发的网络信息处理系统,专门在网络数据包的研究中使用,主要内容是网络设备的研制以及流量信息的收集。该设备的硬件系统如下如:

图2. 2 NetFPGA

表2. 1 NetFPGA 硬件配置

配置组件参数

FPGA Xilinx Virtex-II Pro 50

网络端口RJ45,4×GE

内存2*18 Mbit ZBT(zero-bus turnround)存储器

总线Standard PCI bus

DDR2 DRAM64MB,400MHz 异步时钟,25.6Gbps 峰值带宽

通过利用NetFPGA技术,亚当研制了一种新型流量回放体系,速度很快。开始回放前,必须通过PCI总线传输的数据包下载NetFPGA,存放到DRAM内存中。在播放过程

实现无缝数据包的传输,确保流量的线速为4×1Gbps。

图2. 3 STG 逻辑系统结构

STG也使用FPGA来实现对数据包间隔的准确控制。它使用FPGA可以对每个时间范围内的逻辑电路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准确控制不同数据包之间的间隔数。FPGA的时钟周期通常可以精确到纳秒,从而实现纳秒级的精确控制。STG里面的分组间隔控制单元处于MAC 模块之前,数据包是最终离开用户的模块,可环节其他逻辑模块对数据包产生的影响。通过与相同播放TCPreplay数量根据设置和捕获重放数据包的到达时间间隔和统计,可以看出,相比于TCPreplay蔓延在几十微秒的误差范围,对STG误差小于1us,它的准确度有着巨大的优势。由STG系统数据间横跨测试,间隔小于1ms的条件下,其误差小于10ns。实验结果说明,STG可以达到纳秒级的精确数据包传输控制。但是由于NetFPGA板功率和空间的限制,系统内的空间很小,如果资料超过六十四MB,九无法回放。

图2. 4 SPG 与T CPreplay 发送误差对比

2.2 基于模拟的流量生成方法

在对流量生成方案进行仿真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流量特性的观察,提取出流量特性。不同于现有的基于回放的流量生成方案,在实时的基础上生成了数据包内容。并在仿真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数据包进行回放。通过对流量特性的模拟统计,可以反映测试参数的特性,从而可以调整模型参数,产生各种典型的流量特性。通过模拟一些真实的流量很难出现的边界条件和理想流量,所以它的价值更大。依照生成方案的差异,有软件方案和硬件方案之分。基于软件的数据包生成工具[30][31][32][33] 如

符合相关的标准。综上所述,在对流量进行测试的过程中,要确保速度很快,并且有较高的实时性,但是现阶段的研究对象大部分都是基于硬件的流量生成计划。通过硬件流量生成方案的区别,可以分为网络处理器和FPGA 两种类型。

2.2.1 基于网络处理器的流量生成

网络处理器是为了满足高速处理网络数据包需求而设计出来的,是一种能用于程序编写的芯片,性能非常高。该处理器的主要类型有两种,分别是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前者是不同的小型引擎构成的,对数据包的控制主要通过执行相关的指令;后者由处理器构成的,用于微引擎的控制。除此之外,网络处理器对网络数据包处理更加具体化并能进行优化改进,对网络数据包进行处理,所使用的硬件装备必须能高速运行,如嵌入加密模块用于加密和解密数据包。现阶段,市场上的网络处理器IXP系列产品主要包括IBM和英特尔系列的PowerNP。正是因为网络处理器具有上述特点,专家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流量回放设备,BRUNO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BRUNO是千兆级别的流量生成设备,运用了网络处理工具。一开始的时候,在系统内存

中就接收到了数据包长度和发送时间等参数信息。然后使用微引擎发挥调度的功能,根据用

户设置的参数生成四个数据包,并将他们传输到缓冲区。最后通过TX,在用户指定的时间范

围内,将从发送缓冲区中收集到的数据包传输到网络系统内部。正式因为最大声程度的利用

了微引擎的属性,它们会产生相关的流量,BRUNO生成流量的线速能达到六十四字节。

图2. 5 BRUNO 系统结构

11

2.2.2 基于F PGA 的流量生成

[40][44]的流量生成工具使用了FPGA的技术,其中的PTG [39]非常典型。PTG是

使用NetFPGA技术研制的流量生成设备,与SPG有明显的区别,PTG是根据配置数据包

流的实时性生成的流量,不是通过的数据包捕获和回放产生的流量,由于流量速度的

不固定,会导致某些缺陷,利用PTG,这些问题都可以消除。PTG是在利用了NetThreads

平台的基础上而设计的。NetThreads是一个多线程处理器,有利于实现基于NetFPGA

的开发平台。它允许用户直接使用C编程语言的程序开发,不需要使用者掌握门级电

路的开发语言,如Verilog或VHDL等等。除此之外,它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时间控制硬件,能充分适应应用开发过程对时间准确性的要求。

使用PTG可以在系统中生成描述内容的数据,其主要内同是数据包头信息和传输时间

。描述信息通过PCI总线会传输到FPGA队列内部,等待着在NetThreads线程接受后续的调整。该流量生成方案共有八个部分,绝大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并分析数据内容资料,

在此基础上能形成系统化的数据体系。唯一的一个流程只需要将数据包的传输时间信息

传递到网络系统端口中。一方面,该结构充分利用了多线程并行计算工具的强大功能,

确保数据包有较快的生成速率,另一方面确保数据包的准确传输和对传输过程的精确控制。对在PTG误差测试数据包流进行检测,可以得出结论,这两者的误差大小相似,他们

的误差数据都不超过10ns。

图2. 6 清华大学网络测试仪表架构

清华大学的专家设计了“10G网络测试仪”[41][42],使用FPGA技术,创建了协议流模型,用于对流的概念认定,还包含了数据包的长度以及传输速度等信息。通过对现实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而生成流量,对流量进行格式的转化,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固定配置包括源和目的地端口,源和目的地端口号、流模式、双变量域以及包含八十字节的数据包。在这里面,八十字节的数据包中,包含二十字节的IPv4报头以及六十字节的IPv4协议,IPv6内部包括的协议内容为四十字节。变量配置包括双变量域和控制协议头的2个字段,通常是依照固态的比例来进行数量的增减。随机四种模式都会处于指定的范围内,所以在每个类数据包都可以改变,从而推动高精度的流量的出现。通过生成数据包,主机内部的固定性的和可变性的流量会进行配置,将流量信息编入到RAM内存,经过格式转化之后,再将得到的数据包按照特定的次序存储到FPGA。在系统中,共有十二个数据包是通过运用FPGA产生,使用该程序传输流量,其速度能达到10Gbps。尽管如此,由于在硬件系统方面的局限性,只有IPv4和IPv6协议适用,这两种类型的协议,至多能配置256个流。

2.3 本章小结

在该章中,笔者详细主要介绍了两种测试流量的生成方案,并对典型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在回放的流量生成基础上,在文件提取、内容核定方面,软件生成方案得到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可是,但受电脑处理器性能和输入输出性能的限制,,流量传输速度不高,准确性也很有限。硬件方案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流量模型的生成,但有限的存储空间不能播放大数据包。通过使用仿真的流量生成方案,使用特定硬件能将流量传输速度提升到10Gbps,可是协议种类不多,能产生的流量数量也很少,并不能广泛应用。所以,有必要对现有方案的优缺点进行研究,针对网络测试的需求,对流量生产方法进行优化。

第三章基于回放的流量生成系统设计

在回放测试流程基础上产生的系统,是运用对对收集到的流量文件进行回放,恢复网络流量,来模拟实际的网络环境,从而实现对测试协议、设备或系统进行检测。数据的恢复是由两方面构成的:其一,系统内容的恢复,继承之前的数据包的相关内容,持续下去;其二,对流量传输速度模型的恢复,也就是根据原来的交通数据包序列和时间间隔发送,从而使流量产生的波速度和之前的相同。正是由于其内容和速度与原始流量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回放的测试流量在各种测试条件下发挥着关键性的价值。在对路由算法缓存替换特性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回放来恢复真正的地址分布,从而验证路由算法的缓存效率。在此基础上,路由器的调度服务对于数据包到达模型的反应更为激烈,也可以模拟真实流量特性的测试,在实际流量条件中,检验队列调度服务方案的有效性。

在流量回放的基础上产生的流量生成方式,因为表现形式存在差异,通常会根据软件和硬件的类型来划分。或者是利用计算机的软件平台来完成流量的传输,或者是利用硬件工具来完成,计算机处理器和FPGA回放工具都属于硬件系统。流量的定义是比较简单的,在真正实行的时候面临的困难会比较多。第一,流量生成的速度不快,尽管建立在回放系统的方法可以不用数据包,可是在数据包的过程中,底层传输文件被发送到网络卡上所需要的开销很大,这就造成导致流量传输速度不可能达到千兆线速率播放。第二,回放软件在生成过程中,将受操作系统的过程调整和外部因素事件中断的影响,对于数据包的时间间隔的控制不能准确有效,造成产生的数据包间隔不符合相关的标准。第三,播放文件的内存都是有限制的,这就导致流量只能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传输。传输速度越快,需要的时间就越短。前文所说的,在NetFPGA基础上设计的回放工具,其内存资料只有64MB,如果传输速率为千兆级别的,则耗时不足一秒。这使得高速连续播放的程序很难产生基于长时间的传输。虽然可以通过重复发送相同的数据包来延长传输时间,可是对于测试需求来讲。它们是毫无价值的。

综上所述,针对这些挑战,新的回放工具主要需要满足三方面的要求:

1、高性能数据包回放速率

2、高精度数据包发送控制,精确还原数据包间隔

3、大容量存储空间以扩展支持更大的回放文件在第二章对现有方案介绍分析中可以看

出,基于硬件的方案能够借助于专用硬件在

网络数据处理高性能的特点实现高速高精度的数据包发送,基于软件的方案能够充分利用PC 内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并且能够轻易的根据需要进行扩展。我们希望基于FPGA 设计新的回放实现方案,结合这两者的优势,满足提出的三方面要求。

本章首先介绍实现软硬件结合系统方案中的底层传输通道的优化以及主机回放模式

网络测试方案完整版

网络测试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青岛武船网络测试方案

目录 测试原则 一种好的测量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监视网络性能、找出网络瓶颈,将性能测量引起的流量降为最低,而且在故障发生时能迅速分离出故障点。理想情况下,一种测量方法应满足以下原则: 不需要额外的结构。尽可能的利用已有的网络拓扑,避免单纯为了测量而重新构造一套新的基础设施。

避免重复测量。尽可能充分的利用测量的结果,避免由于测量而引起网络资源过多的消耗。由测量引起的流量不应对网络原有的服务造成冲击,引起网络性能的下降,否则将与网络管理及性能测量的初衷相违背。 简便。在能满足上述各原则的前提下,测量方法还应尽可能的简便。尽量使用已有的测量工具,使用得到广泛支持的和充分实现的协议。例如:ICMP协议在几乎各种主机和路由器上都得到支持,因此使用ping工具来测量往返延时和丢包率就是十分简便的方法。尽管ping的方法所测得的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性能和其他TCP、UDP或其他IP协议有一定的出入(一般,路由器给ICMP协议的优先性较低),但考虑ping工具及ICMP协议实现的普遍性,利用ping工具测量全网的性能,尤其在测量端到端性能的时候,是最普遍的做法。 网络测试 网络设备测试 网络设备测试主要是对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设备参数进行测试,验证网络设备参数的正确,网络运行的稳定。 测试对象:核心交换机(S12508)、汇聚交换机(S7503E)、接入交换机(S5120/S3100)。 核心交换机 基本测试 测试目的:查看交换机的硬件和IOS的配置情况 测试平台:PC机从交换机console口接入或工作站远程登录到交换机 测试内容:

00318 网络学习 阶段测试

1.单选题 1.1公共政策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独立学科,建制化则是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建制化表现在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面世、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及( C ) A.大师的产生 B.学科的独立 C.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D.学术交流的频繁 建制化表现必然是成建制的,A.B.D.都不是成建制的现象,不能与题干中的两个短语并列,因此答案应当为C.。 1.2下列属于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瑞士 D.美国 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其决策体制即为总统制决策。 1.3据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教授的研究,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则是( ) A.理性的路径 B.直观的路径 C.头脑风暴法 D.具名团体法 据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教授的研究,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则是理性的路径;在面临开放的、不可计划的、判断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是直观的路径 1.4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 A.《国策》 B.《谏逐客书》 C.《教战守策》 D.《盐铁论》 考察的知识点是古代的政策研究。科举时代的考卷,如宋代苏轼在应考时所进的“时务策”之一《教战守策》,甚至成为传世之作。因此,答案应为C.。 1.5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 )起了很大的作用。 A.科举制度 B.察举制度 C.门第制度 D.占卜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的政治录用机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这种机制在制度安排上在上是选举,在下是求仕。不管是选举者还是求仕者,都重视政策能力。答案应为A.。 1.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通常以( )为始点 A.实践锻炼 B.理论思考 C.交谈沟通 D.经验观察 从经验观察开始和从假设开始是研究过程两个比较常见的始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通常以经验观察为始点。 1.7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 ) A.研究范畴 B.研究路径 C.研究体系 D.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完整word版)教案-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西南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师教案 教师姓名:张宝述 课程名称: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课程代码:11319074 授课对象:本科专业:材料物理 授课总学时:64 其中理论:64 实验:16(单独开课) 教材:左演声等.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北京工业大 学出版社,2000 材料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制

2、简述X射线与固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主要信息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章节名称第三章粒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教学 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概念:(电子的)最大穿入深度、连续X射线、特征X射线、溅射;掌握概念:散射角(2 )、电子吸收、二次电子、俄歇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流(电子)、透射电子、二次离子。 2.了解物质对电子散射的基元、种类及其特征。 3.掌握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主要信号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4.掌握二次电子的产额与入射角的关系。 5.掌握入射电子产生的各种信息的深度和广度范围。 6.了解离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电子的散射,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难点:电子与固体的相互作用,离子散射,溅射。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节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一、散射 二、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 三、电子激发产生的其它现象第二节离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一、散射 二、二次离子 作业一、教材习题 3-1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多种粒子信号(教材图3-3),哪些对应入射电子?哪些是由电子激发产生的? 图3-3入射电子束与固体作用产生的发射现象 3-2电子“吸收”与光子吸收有何不同? 3-3入射X射线比同样能量的入射电子在固体中穿入深度大得多,而俄歇电子与X光电子的逸出深度相当,这是为什么? 3-8配合表面分析方法用离子溅射实行纵深剖析是确定样品表面层成分和化学状态的重要方法。试分析纵深剖析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补充习题 1、简述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章节第四章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概述教学 4

工信部公示宽带速率测试标准:接入速率不等于体验

工信部公示宽带速率测试标准: 接入速率不等于体验 据悉,该标准是《宽带网络服务质量及评测方法》系列标准之一,由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单位参与起草。《方法》规定了宽带接入速率的定义、测试设备要求、基准测试方法、替代测试方式等内容。适用于对普通家庭固定宽带用户进行速率测试,而不适用于企业专线等。 去年12月,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报告,称中国绝大部分互联网用户用的都是“假宽带”,超过半数用户上网平均速度达不到标定速度,引发了关于宽带真实速率的争论。 通信行业专家、飞象网总裁项立刚认为,工信部牵头推出该行业标准文件更多是为了对行业进行规范和加强管理,有助于大家搞清楚目前中国宽带速率到底是怎样的水准。“该标准的出台可以看做是社会舆论推动行业发展的一个小案例,但没必要在这个上面过多解读。”项立刚说。 强调接入速率不等于用户体验 《方法》还明确强调,由于接入网只是网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宽带接入速率并不等同于用户使用网络业务(如观看视频、下载文件等)时体验到的实际速率,即用户终端到业务服务器之间的速率。 xx表示: “工信部之所以再三强调,是因为现在大家对接入速率误解太大。其实接入速率不等于用户体验是一个需要普及的基本知识。受到服务器、骨干网、线路、接口等诸多环节的影响,用户端测试的宽带速率一般要低于运营商端口速率,体验到的速率也远远低于接入速率。方法出台后作为普通用户也有了一个明确的参照系,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方法来检测。”

另据了解,此次测速方法主要是指下行方向的固定宽带接入速率,是从网络侧到用户侧方向,即平时用户浏览网页、视频、下载文件之类的操作(除了“上传文件”)。

粉 体 比 表 面 积 的 测 定

粉体比表面积的测定 吸附法测试 目的意义 在工业中,钢铁冶炼及粉末冶金;电子材料;水泥、陶瓷、耐火材料;燃料、磨料;化工、药品等许多行业的原料是粉末状的。在生产中,一些化学反应与物理化学反应需要有较大的表面积以提高反应速度,要有适当的比表面积来控制生产过程;许多产品要求有一定的粒度分布才能保证质量或者是满足某些特定的要求。 本实验的目的: ①了解吸附理论; ②掌握比表面积测定仪工作原理及测定方法。 实验器材 ①比表面积测定仪; ②氦氮气瓶及液氮杯; ③标准样; ④万分之一天平; ⑤烘箱; ⑥相关玻璃器皿; 实验原理 本试验是以吸附理论为依据的。吸附是指在固-气相、固-液相、固-固相、液-气相、液-液相等体系中,某个相的物质密度或溶于该相中的溶质浓度在界面上发生改变(于本体相不同)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吸附现象都是界面浓度高

于本体相(正吸附),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称为吸附剂,吸附质一般是比吸附剂小的多的粒子。吸附质离开界面引起吸附量减少的的现象称为脱附。当吸附量不发生变化时称为吸附平衡,让被吸附的物质发生脱附,托附量与吸附量相等时就是可逆吸附。吸附过程按作用力的性质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时吸附体(固体)与吸附质(气体)之间发生电子转移,而物理吸附时不发生这种电子转移。 BET吸附理论基础是多分子层的吸附理论。其基本假设是:在物理吸附中,吸附体与吸附质之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而吸附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也是范德华力。所以,当气相中的吸附质分子被吸附在多孔固体表面之后,它们还可能从气相中吸附其他同类分子,所以吸附是多层的;吸附平衡是动平衡。在物理吸附中,吸附质几乎完全覆盖固体表面,根据单分子层吸附量和一个吸附分子的占有面积能够求得固体比表面积。 以BET等温吸附理论为基础来测定比表面积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静态吸附法,一种是动态吸附法。本试验是采用是静态吸附法,静态吸附法是将吸附质与吸附剂放在一起达到平衡后测定吸附量。根据吸附量测定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容量法与质量法。目前,国际、国内测量粉体比表面积常用的方法是容量法。在容量法测定仪中,传统的装置是Emmett表面积测定仪。该仪器以氮气作为吸附质,在液态氮(-196℃)的条件下进行吸附。本实验的测试仪器是JW —004型氮吸附比表面积测试仪。 仪器工作原理 该仪器是根据BET理论及F-MNELSON气相色谱原理采用对比法研制而成的。仪器用氮气作吸附气;氦气作载气, He气N2气分装在高压气瓶内。按使用测

PON网络的测试方法

PON网络的测试方法 随着FTTH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如何对FTTH网络进行合理地测试,已越来越成为许多现场工程师非常关注的问题。虽然FTTH有多种实现方式,但在我国EPON和GPON仍是主流的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在EPON和GPON网络中工程安装、业务开通、运营和维护中所需要的测试内容。 一. PON网络安装阶段的主要测试内容: PON网络与传统的光纤通信系统相比主要具有如下的特殊性和测试需要: 1.从拓扑结构上讲PON网络是一个树形的结构,即点对多点的结构,与传统的光纤通信系统相比,引入了无源光分路器,例如1x32或更高的分光 比,如1x64光分路器,从而构成了PON网络最主要的损耗部分。下表是不同的分光比下的光分路器的典型损耗值: 值的一提的是,与我们想象不同的是,实际上两个方向上(即上、下行方向)的损耗值基本相同。 2.PON网络是一个单纤双向的系统。即在一根光纤中既有OLT至ONT的信号,又有ONT至OLT方向的信号,特别是在PON网络中可以同时集成模 拟的有线电视信号。基于上述原因,对于光回损应有足够的关注,在一些国际标准中如ITU G.983.1和G.984.2的建议中都要求ORL的值应优于32dB。 3.PON光网络本身下行方向可以是一个WDM的系统,即1490nm用于数据业务,1550nm用于有线电视业务;而上行方向使用1310nm。这本身要 求应在这3个波长下进行工程验收性测试。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PON网络结构图:

图一. 典型的PON网络结构 PON网络工程建设测试仪表: 1)光纤损耗、回损(ORL)和光纤长度的测量: EXFO公司针对FTTH网络测试,开发了FOT-930 测试仪表,用户只需单键操作,在10秒之内可以完成3波长(1310nm, 1490nm和1550nm)、双方向的损耗、回损(ORL)和光纤长度测试。 典型测试方式如下图所示:

阶段测试2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 PC机的标准输入设备是______,缺少该设备计算机就难于正常工作。 A. 键盘 B. 鼠标器 C. 扫描仪 D. 数字化仪 2. 信息传输时不同信道之间信号的串扰对信道上传输的信号所产生的影响称为________ A. 衰减 B. 延迟 C. 噪声 D. 耗费 3. 利用有线电视网和电缆调制解调技术(CableMODEM)接人互联网有许多优点,下面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 无需拨号 B. 不占用电话线 C. 可永久连接 D. 数据传输速率高且稳定 4. 网络中使用的设备Hub指_____________。 A. 网卡 B. 中继器 C. 集线器 D. 电缆线 5. 以下是一台打印机的性能描述,其中表示打印速度的是_____________。 A. 1200*1200 dpi B. 12 PPM C. 8 MB D. USB 6. 甲给乙发消息,说其同意签订合同。随后甲反悔,不承认发过此消息。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发生,应采用下面的_________技术。 A. 访问控制 B. 数据加密 C. 防火墙 D.数字签名 7. 下列不属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是______。 A. 数据库技术 B. 系统软件技术 C. 程序设计技术 D. 单片机接口技术 8. 在FAT32文件系统中,磁盘空间的分配单位是_____ A. 字节 B. 扇区 C. 簇 D. 磁道 9. 总线最重要的性能是它的带宽,若总线的数据线宽度为16位,总线的工作频率为

133MHz,则其带宽为_____________。 A. 266 MB/s B. 2128 MB/s C. 133 MB/s D. 16 MB/s 10. 人们往往会用“我用的是10M宽带”来形容自己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方式,这里的10M 指的是数据通信中的______指标。 A. 信道容量 B. 数据传输速率 C. 误码率 D. 端到端延迟 11. 下面是关于PC机主存储器的一些叙述: ①主存储器每次读写1个字节(8位) ②主存储器也称内存,它是一种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③目前市场上销售的PC机,其内存容量多数已达64MB以上 ④PC机的内存容量一般是可以扩充的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和③ B. ②、③和① C. ①和④ D. ②、③和④ 12. 计算机完成最基本操作任务的软件和协助用户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软件分别是______。 A. 系统软件和系统软件 B.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C. 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 D. 应用软件和应用软件 13. 从存储器的存取速度上看,由快到慢的存储器依次是____________。 A. Ca che、内存、硬盘和光盘 B. 内存、Cache、硬盘和光盘 C. Cache、内存、光盘和硬盘 D. 内存、Cache、光盘和硬盘 14. 路由器用于连接异构的网络,它收到一个IP数据包后要进行许多操作,这些操作不包含______。 A. 地址解析 B. 路由选择 C. 帧格式转换 D. IP数据包的转发 15. WWW网由遍布在因特网中的Web服务器和安装了____________的计算机组成。 A. W WW浏览器 B. 网页 C. HTML语言 D. HTTP协议 16. 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必须共同遵守____________。

光学薄膜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一、金相实验室 ? Leica DM/RM 光学显微镜 主要特性:用于金相显微分析,可直观检测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如原材料缺陷、偏析、初生碳化物、脱碳层、氮化层及焊接、冷加工、铸造、锻造、热处理等等不同状态下的组织组成,从而判断材质优劣。须进行样品制备工作,最大放大倍数约1400倍。 ? Leica 体视显微镜 主要特性:1、用于观察材料的表面低倍形貌,初步判断材质缺陷; 2、观察断口的宏观断裂形貌,初步判断裂纹起源。 ?热振光模拟显微镜 ?图象分析仪 ?莱卡DM/RM 显微镜附 CCD数码照相装置 二、电子显微镜实验室 ?扫描电子显微镜(附电子探针) (JEOL JSM5200,JOEL JSM820,JEOL JSM6335) 主要特性: 1、用于断裂分析、断口的高倍显微形貌分析,如解理断裂、疲劳断裂(疲劳辉纹)、晶间断裂(氢脆、应力腐蚀、蠕变、高温回火脆性、起源于晶界的脆性物、析出物等)、侵蚀形貌、侵蚀产物分析及焊缝分析。 2、附带能谱,用于微区成分分析及较小样品的成分分析、晶体学分析,测量点阵参数/合金相、夹杂物分析、浓度梯度测定等。 3、用于金属、半导体、电子陶瓷、电容器的失效分析及材质检验、放大倍率:10X—300,000X;样品尺寸:0.1mm—10cm;分辩率:1—50nm。 ?透射电子显微镜(菲利蒲 CM-20,CM-200) 主要特性: 1、需进行试样制备为金属薄膜,试样厚度须<200nm。用于薄膜表面科学分析,带能谱,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2、有三种衍射花样:斑点花样、菊池线花样、会聚束花样。斑点花样用于确定第二相、孪晶、有序化、调幅结构、取向关系、成象衍射条件。菊池线花样用于衬度分析、结构分析、相变分析以及晶体精确取向、布拉格位移矢量、电子波长测定。会聚束花样用于测定晶体试样厚度、强度分布、取向、点群、空间群及晶体缺陷。 三、X射线衍射实验室 ? XRD-Siemens500—X射线衍射仪 主要特性: 1、专用于测定粉末样品的晶体结构(如密排六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等),晶型,点阵类型,晶面指数,衍射角,布拉格位移矢量,已及用于各组成相的含量及类型的测定。测试时间约需1小时。 2、可升温(加热)使用。 ? XRD-Philips X’Pert MRD—X射线衍射仪 主要特性: 1、分辨率衍射仪,主要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工作,如半导体材料等,其重现性精度达万分之一度。 2、具备物相分析(定性、定量、物相晶粒度测定;点阵参数测定),残余应力及织构的测定;薄膜物相鉴定、薄膜厚度、粗糙度测定;非平整样品物相分析、小角度散射分析等功能。 3、用于快速定性定量测定各类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半导体材料)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元素含量。如:Si、P、S 、Mn、Cr、Mo、Ni、V、Fe、Co、W等等,精确度为0.1%。 4、同时可观察样品的显微形貌,进行显微选区成分分析。

台式机网速如何测试

台式机网速如何测试 我的台式机想测试下网速,那么用什么测试好呢?下面由小编给你做出详细的台式机网速测试方法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台式机网速测试方法一: 测试路由器和电脑之间的速度步骤如下: 1、以360安全卫士为例,点击桌面上的流量悬浮窗口。 2、对着流量悬浮窗口击右键,选择“测网速”选项。 3、测得的网速即为路由器和电脑之间的速度。 台式机网速测试方法二: 测速电脑带宽速度的方法如下: 1 先安装360安全卫士软件。

2 打开360安全卫士-点击宽带测速器如下图红色线框位置。 3 弹出框会显示每秒下载速度和几M带宽。 台式机网速测试方法三: 线路稳不稳定,这个很不好讲,没准还会受天气、温度的影响。 到于测速,我从来只相信下载。找个大型,能提供稳定下载速度的网站,比如说华军、非凡等下载一下就能评估了。 一般来说,1M的带宽理论极限值在122KB/s左右,4M的带宽,最高应该有近500KB/s。一般来说,如果能稳定在400KB/s以上,就应该算是有4M了。 相关阅读: 网速概念

运营商产品介绍里提及的宽带网速,指的是用户端Modem至电信宽带接入设备(DSLAM)之间的物理接口速率。且由ADSL的技术特性决定了上下行速率不同。 电脑中存取数据的单位是“字节”,即byte(大写B),而数据通信是以“字位”做为单位,即bit(小写b),两者之间的关系是1byte=8bit。 电信业务中提到的网速为1M、2M、3M、4M等是以数据通信的字位作为单位计算的。所以电脑软件显示的下载速度为200KB 时,实际线路连接速率不小于1.6Mbit(1600Kbit)。

网络的测试方案设计

青岛武船网络测试方案

目录 第1 章测试原则 (4) 第2 章网络测试 (6) 2.1网络设备测试 (6) 2.1.1 核心交换机 (6) 2.1.2 汇聚交换机 (8) 2.1.3 S5120接入交换机 (11) 2.1.4 S3100接入交换机 (18) 2.2网络连通性测试 (28) 2.2.1 服务器区vlan(301-308) (29) 2.2.2 网管区vlan(2、308) (29) 2.2.3 接入层vlan(150-155) (30) 2.3线路与设备冗余测试 (30) 2.3.1 服务器区vlan(301-305、307) (30) 2.3.2 网管区vlan(2) (31)

2.3.3 接入层vlan(150-155) (31) 第3 章压力测试 (32)

第 1 章测试原则 一种好的测量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监视网络性能、找出网络瓶颈,将性能测量引起的流量降为最低,而且在故障发生时能迅速分离出故障点。理想情况下,一种测量方法应满足以下原则: 不需要额外的结构。尽可能的利用已有的网络拓扑,避免单纯为了测量而重新构造一套新的基础设施。 避免重复测量。尽可能充分的利用测量的结果,避免由于测量而引起网络资源过多的消耗。由测量引起的流量不应对网络原有的服务造成冲击,引起网络性能的下降,否则将与网络管理及性能测量的初衷相违背。 简便。在能满足上述各原则的前提下,测量方法还应尽可能的简便。尽量使用已有的测量工具,使用得到广泛支持的和充分实现的协议。例如:ICMP协议在几乎各种主机和路由器上都得到支持,因此使用ping工具来测量往返延时和丢包率就是十分简便的方法。尽管ping的方法所测得的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性能和其他TCP、UDP或其他IP协议有一定的出入(一般,路由器给ICMP 协议的优先性较低),但考虑ping工具及ICMP协议实现的普遍性,利用ping 工具测量全网的性能,尤其在测量端到端性能的时候,是最普遍的做法。

(完整版)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自测试题(答案)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自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阶段,主要推行“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网络协议标准。 2.TCP/IP模型从底层向上分为4层,其分别是网络接口层、互连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 层。 https://www.360docs.net/doc/5518042261.html,N使用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拓扑。 4.计算机网络通常被划分为_通信_子网和资源子网。 5.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3 年提出的 6.网卡的作用之一是实现网卡与通信设备之间的连接。 7.OSI参考模型下层为上层提供有连接和无连接服务。 8.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数字流转换为与传输通道相应格式(如帧)。 9.网卡的MAC地址中前6个十六机制数表示生产厂商标识符,后6个十六机制数 表示厂商分配的产品序号。 10.TCP协议工作在OSI模型的传输层,IP协议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 11.数据链路层的作用是提供点到点的可靠传输,包括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12.物理层的作用是定义网络硬件特性。 二、判断题 1.OSI参考模型从底层向上共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表示层、会 话层、应用层7个层次。(错) 2.数据通信系统的任务是:把源计算机欲发送的数据迅速地传输到目标计算机。(错) 3.UDP协议和TCP协议都处于TCP/IP模型的传输层,但UDP协议本身不具备差错控制 功能,它和IP协议一样,都是面向无连接服务的协议。(对) 4.交换机、网桥和路由器都可以连接多个网段,因此它们都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即 网络层。(错) 5.IP协议提供的基本功能是数据传输、寻址、数据报分段,因为它是面向无连接的服务, 所以它不具备在目的主机端重组数据报的功能。(错) 6.OSI模型是一个应用模型。(错) 7.数据帧的编码是为了保证数据的传输速度而进行的。(错) 8.帧中继技术中传输的是位流数据。(错) 9.任何一种网络传输媒体都可以用在局域网中。(对) 10.每一个数据帧的CRC都在最后。(对)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知识点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原子吸收灵敏度:也称特征浓度,在原子吸收法中,将能产生1%吸收率即得到0.0044 的吸光 度的某元素的浓度称为特征浓度。计算公式:S=0.0044 x C/A (ug/mL/1%) S——1%吸收灵敏度C ——标准溶液浓度0.0044 ——为1%吸收的吸光度 A——3 次测得的吸光度读数均值 2. 原子吸收检出限:是指能产生一个确证在试样中存在被测定组分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该组分的最 小浓度或最小含量。通常以产生空白溶液信号的标准偏差2?3倍时的测量讯号的浓度表示。 只有待测元素的存在量达到这一最低浓度或更高时,才有可能将有效分析信号和噪声信号可靠地区分开。 计算公式: D = c K S /A m D一一元素的检出限ug/mL c ――试液的浓度 S ――空白溶液吸光度的标准偏差 A m――试液的平均吸光度K――置信度常数,通常取2~3 3.荧光激发光谱:将激发光的光源分光,测定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所发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 以I F—入激发作图,便可得到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些物质分子能够吸收200 ~ 800 nm光谱 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源于价电子或分子轨道上电子的电子能级间跃迁,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量测定,辅助定性分析(如配合IR)。 5 ?热重法:热重法(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TG基本原 理:许多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常伴随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过程有助于研究晶体性质的变化,如熔化、蒸发、升华和吸附等物质的物理现象;也有助于研究物质的脱水、解离、氧化、还原等物质的化学现象。热重分析通常可分为两类:动态(升温)和静态(恒温)。检测质量的变化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用热天平(图1),测量的原理有两种:变位法和零位法。 6?差热分析;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 术。差热分析曲线是描述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 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在DAT试验中, 样品温度的变化是由于相转变或反应的吸热或放热效应引起的。如: 相转变,熔化,结晶结构的转变, 沸腾,升华,蒸发,脱氢反应,断裂或分解反应,氧化或还原反应,晶格结构的破坏和其它化学反应。一般说来,相转变、脱氢还原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吸热效应;而结晶、氧化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放热效应。 7.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又称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 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导致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使振-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记录经过样品的光透过率T%寸波数或波长

测试网速的简单的三种方法

测试网速的简单的三种方法 进入21世纪,随着光纤接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宽带在网络传输中的应用正在被广泛推广。中国电信光宽带的推出,有望让大众进入光纤宽带时代。但无论是光纤宽带,还是传统的宽带,都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完善宽带的使用体验,让大众得到更好的上网体验。 人们的工作、休闲、购物等越来越多地依赖网络,有时候你会疑虑,我们平常使用的宽带网速究竟是多少呢?下面介绍了三种测试网速的简单方法,在家就可以快速完成。 第一种:观察下载速度 在网上找一个大一点的文件下载或者上传,通过下载或上传的速度来测试网速。比如下载一部人气高的高清电影,用迅雷或其他方式下载,观察下载的速度,数字越大证明网速越快。一般情况下,2M的正常下载速度在100KB-250KB/S,4M的是200KB-500KB/S,8M的是400KB-1000KB/S。但因为下载的速度除受自身宽带影响外,还受下载服务器、下载工具的点对点传输等因素的影响,不能直接以下载速度去判定网速水平。 第二种:使用软件测试 360安全卫士是目前国内至流行的免费杀毒软件,也是简单快速测试网速的一个好方法。点击360安全卫士主界面的“功能大全”,再点击“360宽带测速器”,15秒内就可以轻松测得网速。 第三种:通过专业网速测试网站或工具测试 在百度或者谷歌进行搜索,可以找到很多的专业网速测试网站和网速测试工具来测试自己的网速。在专业网速测试网站上,只要选择10个左右的测试点,把得到的成绩综合一下,就可以确定网速了。而在这些专业网站测速工具中,只需点击“开始测试”,就可以轻松测得网速。 想要了解更多电信宽带优惠资讯,请登陆广州电信宽带专区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5518042261.html,/ecssact/2013qxn/march_xz.html?in_cmpid=dsbtl-kdxz2013

互联网行业网站测试网站测试流程及方法

网站测试流程、要求及测试报告 基于Web的系统测试与传统的软件测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对软件测试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Web的系统测试不但需要检查和验证是否按照设计的要求运行,而且还要评价系统在不同用户的浏览器端的显示是否合适。重要的是,还要从最终用户的角度进行安全性和可用性测试。本文从功能、性能、可用性、客户端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讨论了基于Web的系统测试方法。 随着Internet和Intranet/Extranet的快速增长,Web已经对商业、工业、银行、财政、教育、政府和娱乐及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传统的信息和数据库系统正在被移植到互联网上,电子商务迅速增长,早已超过了国界。范围广泛的、复杂的分布式应用正在Web环境中出现。Web的流行和无所不在,是因为它能提供支持所有类型内容连接的信息发布,容易为最终用户存取。 Yogesh Deshpande和Steve Hansen在1998年就提出了Web工程的概念。Web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提倡使用一个过程和系统的方法来开发高质量的基于Web的系统。它"使用合理的、科学的工程和管理原则,用严密的和系统的方法来开发、发布和维护基于Web 的系统"。目前,对于web工程的研究主要是在国外开展的,国内还刚刚起步。 在基于Web的系统开发中,如果缺乏严格的过程,我们在开发、发布、实施和维护Web 的过程中,可能就会碰到一些严重的问题,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而且,随着基于Web的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个项目的失败将可能导致很多问题。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对Web 和Internet的信心可能会无法挽救地动摇,从而引起Web危机。并且,Web危机可能会比软件开发人员所面对的软件危机更加严重、更加广泛。 在Web工程过程中,基于Web系统的测试、确认和验收是一项重要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基于Web的系统测试与传统的软件测试不同,它不但需要检查和验证是否按照设计的要求运行,而且还要测试系统在不同用户的浏览器端的显示是否合适。重要的是,还要从最终用户的角度进行安全性和可用性测试。然而,Internet和Web媒体的不可预见性使测试基于Web 的系统变得困难。因此,我们必须为测试和评估复杂的基于Web的系统研究新的方法和技术。 一般软件的发布周期以月或以年计算,而Web应用的发布周期以天计算甚至以小时计算。Web测试人员必须处理更短的发布周期,测试人员和测试管理人员面临着从测试传统的C/S结构和框架环境到测试快速改变的Web应用系统的转变。 网站测试流程、要求及测试报告 一个网站基本完工后,需要通过下面三步测试才可以交活。 一、制作者测试,包括美工测试页面、程序员测试功能。在做完后第一时间内有制作者本人进行测试。

计算机网络单元测试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起来的网络。 2.通信子网: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他负责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信息处理任务。 3.广播/点对点通信:广播式网络中,所有联网计算机共享一个公共通信信道。当一台计算机利用共享通信信道发送报文分组时,所有其他计算机都会接受到这个分组。点对点式网络中的每条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假如两台计算机之间没有线路直接连接,则他们之间的分组传输就要通过中间节点转发。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机制是点对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4.有连接/无连接网络:有连接是电话系统服务模式的模型,即每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都要经过建立连接,使用连接,终止连接的过程。无连接是邮政系统服务的模型,把每个报文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首部,就构成了一个分组,每个分组都携带完整的目的地址,报文本身并没有完整的目的地址。 5.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Or 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6.曼彻斯特编码:是一种自含时钟的编码方式,利用电平的跳变来表示0或1, 每比特的周期T分为前T/2与后T/2两部分,通过前T/2传送该比特的反码,通过后T/2传送该比特的原码。 7.误码率: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它在数值上近似等于:Pe=Ne/N,其中N为传输的二进制码元总数,Ne为被传错的码元数。 CRC:循环冗余编码,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错码,检错能力很强的一种检错码编码方法,它利用除法及余数的原理来作错误侦测 8.协议:是一种通信规则,网络协议是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义、语法与时序; 9.服务: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种能力,低层的服务是通过接口向上一层提供的,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如何实现的无关,定义了层与层之间的接口与各层使用的原语,但不涉及接口是具体实现的。 10.接口:接口是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11.FCS:在数据后面添上冗余码称为帧检验序列FCS 12.滑动窗口:一种流量控制技术,协议用来改善吞吐量的一种技术,即容许发送方在接收任何应答之前传送附加的包。接收方告诉发送方在某一时刻能送多少包(称窗口尺寸) 13.CSMA/CD: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用来解决多个结点共享公用总线的问题。 14.VLAN:虚拟局域网,建立在局域网交换机之上,以软件方式实现对逻辑工作组的划分与管理;逻辑工作组的结点组成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交换式局域网技术是实现虚拟局域网的基础。 15.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以太网与IEEE802·3系列标准相类似。 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二、简答 1.分组交换、报文交换、虚电路与电路交换的异同。 电路交换:在数据传送开始前必须首先建立一条端到端的物理连接,这种物理连接需要独占电路资源,在释放连接前只能由两个端点所使用。因此,电路利用率低,通信费用高。 报文交换:数据传输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不需要建立连接,在传送报文时,可以共享线路资源。中间节点根据报文中的目的端地址选择适当路由来转发报文。在转发报文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网络延迟,引起网络性能的下降。因此,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和交互式通信的要求。 分组交换:报文被分成若干分组进行传输,并规定了最大分组长度。在数据报方式中,中间节点必须为每个分组选择路由,目的端需要重新组装报文;在虚电路方式中,中间节点只是建立虚电路时选择一次路由,在数据传输时将沿着该路由转发各个分组,而无需再为每个分组选择路由。分组交换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网络中的交换技术。 虚电路方式试图将数据报方式与线路交换方式结合起来,处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点,以达到最佳的数据交换效果;数据报方式在分组发送之前,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不需要预先建立连接。虚电路方式在分组发送之前,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建立一条逻辑连接的虚电路;虚电路方式与线路交换方式相同,整个通信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虚电路建立、数据传输与虚电路释放阶段。 2. 解释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涵义。 差错控制: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变得紊乱或丢失。为了捕捉这些错误,发送端调制解调器对即将发送的数据执行一次数学运算,并将运算结果连同数据一起发送出去,接收数据的调制解调器对它接收到的数据执行同样的运算,并将两个结果进行比较。如果数据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知识点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 原子吸收灵敏度、指产生1%吸收时水溶液中某种元素的浓度 2. 原子吸收检出限、是指能产生一个确证在试样中存在被测定组分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该组分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含量 3.荧光激发光谱、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5.热重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6.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7.红外光谱、如果将透过物质的光辐射用单色器加以色散,使光的波长按大小依次排列,同时测量在不同波长处的辐射强度,即得到物质的吸收光谱。如果用的是光源是红外辐射就得到红外吸收光谱(Infrared Spectrometry)。 8.拉曼散射,但也存在很微量的光子不仅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而且也改变了光波的频率,这种散射称为拉曼散射。 9.瑞利散射、当一束激发光的光子与作为散射中心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时,大部分光子仅是改变了方向,发生散射,而光的频率仍与激发光源一致,这种散射称为瑞利散射 10.连续X射线:当高速运动的电子击靶时,电子穿过靶材原子核附近的强电场时被减速。电子所减少的能量(△E)转为所发射X 射线光子能量(hν),即hν=△E。 这种过程是一种量子过程。由于击靶的电子数目极多,击靶时间不同、穿透的深浅不同、损失的动能不等,因此,由电子动能转换为X 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多有少,产生的X 射线频率也有高有低,从而形成一系列不同频率、不同波长的X 射线,构成了连续谱 11.特征X射线、原子内部的电子按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分布于各个能级。在电子轰击阳极的过程中,当某个具有足够能量的电子将阳极靶原子的内层电子击出时,于是在低能级上出现空位,系统能量升高,处于不稳定激发态。较高能级上的电子向低能级上的空位跃迁,并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标识X 射线 13.相干散射、当入射X射线光子与原子中束缚较紧的电子发生弹性碰撞时,X射线光子的能量不足以使电子摆脱束缚,电子的散射线波长与入射线波长相同,有确定的相位关系。这种散射称相干散射或汤姆逊(Thomson)散射。 14.非相干散射,,当入射X射线光子与原子中束缚较弱的电子(如外层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时,光子消耗一部分能量作为电子的动能,于是电子被撞出原子之外,同时发出波长变长、能量降低的非相干散射或康普顿(Compton)散射

网络测试方案

青岛武船网络测试方案目录 第1章测试原则 (4) 第2 章网络测试 (5) 2.1网络设备测试 (5) 2.1.1核心交换机 (5) 2.1.2汇聚交换机 (7) 2.1.3 S5120接入交换机 (8)

2.1.4 S3100接入交换机 (13) 2.2网络连通性测试 (21) 2.2.1 服务器区vlan (301-308) (21) 2.2.2 网管区vlan (2、308) (21) 2.2.3 接入层vlan (150-155) (22) 2.3线路与设备冗余测试 (22) 2.3.1 服务器区vlan (301-305、307) (22) 2.3.2 网管区vlan (2) (23) 2.3.3 接入层vlan (150-155) (23) 第3章压力测试 (24)

第1章测试原则 一种好的测量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监视网络性能、找出网络瓶颈,将性能测量引起的流量降为最低,而且在故障发生时能迅速分离出故障点。理想情况下,一种测量方法应满足以下原则: 不需要额外的结构。尽可能的利用已有的网络拓扑,避免单纯为了测量而重新构造一套新的基础设施。 避免重复测量。尽可能充分的利用测量的结果,避免由于测量而引起网络资源过多的消耗。由测量引起的流量不应对网络原有的服务造成冲击,引起网络性能的下降,否则将与网络管理及性能测量的初衷相违背。 简便。在能满足上述各原则的前提下,测量方法还应尽可能的简便。尽量使 用已有的测量工具,使用得到广泛支持的和充分实现的协议。例如:ICMP协议 在几乎各种主机和路由器上都得到支持,因此使用ping工具来测量往返延时和 丢包率就是十分简便的方法。尽管ping的方法所测得的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性能和其他TCP、UDP或其他IP协议有一定的出入(一般,路由器给ICMP 协议的优先性较低),但考虑ping工具及ICMP协议实现的普遍性,利用ping 工具测量全网的性能,尤其在测量端到端性能的时候,是最普遍的做法。

自考06087,工程项目管理,网络综合测试,阶段测评2

自考工程项目管理06087-网络综合测试-阶段测评2 备注:因考试实践紧急,整理比较粗糙,但仍可使用。建议工程管理专业考友加入资料整理互助群(qq群931190081) 1.单选题 1、工程项目计划体系由很多相关计划构成,其中最重要且是其他计划的基础的是(c工期计划) a资金来源及运用计划b项目可行性研究c工期计划d成本控制计划1.2 4.0 2、下述提法中正确的是(b当一个工序的自由时差等于总时差时该工序为关键工序) a双代号网络计划图中有一条确定的关键路线b当一个工序的自由时差等于总时差时该工序为关键工序c若某工序的FF=2,说明该工序的最迟开工时间与最早开工时间的间隔为2个时间单位d虚工序的工作时间为零,所以虚工序必须包含在关键路线中1.3 4.0 3、在施工质量处理过程中,按照施工验收规范和相关的质量标准,并结合实际量测、试验和检验等方法,评价质量事故的处理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是否依然存在隐患属于(a施工处理的鉴定验收) a施工处理的鉴定验收b制定事故处理方案c事故处理d事故原因分析1.4 4.0 4、施工验收质量控制是对工程项目中各类已完工程质量的控制,该工作应在(b项目施工全过程各阶段)进行。 a单位工程竣工验收阶段b项目施工全过程各阶段c隐蔽工程验收阶段d分部工程验收阶段1.5 4.0 5、施工成本偏差分析可采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常用的有(a横道图法、表格法和曲线法) a横道图法、表格法和曲线法b网络图法、横道图法和表格法c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和差额计算法d网络图法、表格法和曲线法1.6 4.0 6、PDCA循环中,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c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 a明确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b展开施工作业技术活动c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d对施工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纠正1.7 4.0 7、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安排工作顺序常用的方法是(b网络图法) a进度曲线法b网络图法c直方图法d相关图法1.8 4.0 8、工程成本节约的主要途径是(b减少资源消耗) a缩短工期b减少资源消耗c加强管理d减少人员投入1.9 4.0 9、下列不属于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基本特性的是(d反映资金需求的质量特性) a反映使用功能的质量特性b反映安全可靠的质量特性c反映使用功能的质量特性d反映资金需求的质量特性1.10 4.0 10、在某工程网络计划中,已知工作M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分别为7天和4天,监理工程师检查实际进度时,发现该工作的持续时间延长了5天,说明此时工作M的实际进度将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推迟了(b1天,但不影响总工期) a5天,但不影响总工期b1天,但不影响总工期c5天,并使总工期延长1天d4天,并使总工期延长2天 2.多选题 1、施工质量计划(bcd-b目前我国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计划常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文件形式进行编制c工程检测项目计划及方法是施工质量计划的内容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