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论文

西安事变论文
西安事变论文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题目: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原因

班级:2016级基础医学院长学制临床四班学号:1601129

姓名:魏翎艺

成绩:

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原因

[摘要] 西安事变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军谏,事变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张杨二将军与蒋介石相互妥协、达成一致,又有中国共产党居间调停、顾全大局,国民党主和派面对现实、多方斡旋,国际国内舆论的广泛关注、强烈反应等等。这诸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

[关键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历史因素

1936年12月12日在我国西安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毅然率部扣留了国民党政府中央最高首脑蒋介石及其下属部分军政要员这场严重的政治危机经过有关各方近两周的折中斡旋,最终以蒋介石应允六项协议而被释放回宁,这场一触即发的武力冲突最终获得和平解决。“双十二”引发的官兵哗变事件。虽然历时甚短,然而却对中国政治形势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本文探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对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各种社会政治力量进行具体分析。

一、以张学良、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根本因素

解铃还须系铃人。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将军自发动“兵谏”之日起就在争取和平解决的结局。这次兵变的性质与以往的国民党内部矛盾和纷争截然不同,绝不是为争个人利益和地盘,而是争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根本目的在于促蒋反省,共同抗日。14 日下午,张杨二将军将“抗日救国”八项主张交蒋,并表示只要蒋采纳,即可送其回南京。协议达成后,张学良不顾个人安危亲自送蒋返回南京,这一举措,一方面在于维护蒋领袖的体面与威信,另一方面亦有督促其实现诺言之意。正是张杨二将军以抗日救国为目的,用“兵谏”的形式不加害蒋的生命,在和谈结束后及时“释蒋”并由张学良送蒋回南京,形成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完整过程。张、杨是爱国主义者,他们不是爱哪一党哪一个派,他们爱的是国家和民族,所以主张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张、杨二将军的爱国赤诚和为民族利益奋不顾身的高尚情操,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爱国主义

精神和团结御侮的优良传统。张、杨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对事变的处理方式拥有绝对的决定权,这是任何人、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止的。张、杨这种为挽救民族危亡,敢为天下先,勇于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内在因素。

二、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计为重,从中协调。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中心问题在于对于蒋介石的处置问题。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抓起来以后,广大群众是拍手称快,并且坚决要求给予应有的惩罚。杀蒋介石的呼声很高,大家对放了蒋介石想不通或不赞成。虽然从 1927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蒋介石的双手沾满了工农群众和共产党人的鲜血,而且“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执意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政策,才使日本人从进入东北以后一步步进入华北,进而要吞并全中国,日本人的野心之所以敢于这样膨胀,蒋介石是要负主要责任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从民族大计出发,不计较国共两党的恩恩怨怨,经过反复的研究、商量,最后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当时杀了蒋介石很容易,但是杀了蒋介石不仅与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动西安事变的初衷相违背,也完全不符合我们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方针。反过来,如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那就一定会结束反共内战,全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迅速建立起来,早日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即独立自主地采取了对张杨的支持与保护政策。事变发生的第一时间,在西安的中共中央立即发报表示拟派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去西安共商大计。17 日中共代表团到西安。这说明中央的反应是迅速的、及时的和积极的,把和平调解作为解决事变的基本方针。西安事变期间,中共领导工作的中心就是努力争取各方面力量,营造一个有利的国内环境,实现事变的和平解决。首先,中共中央积极争取蒋介石和南京政府接受张杨的抗日救国主张,坚决制止亲日派对西安的讨伐。在谈判期间,周恩来曾单独与宋子文长谈,还与宋美龄两次会晤长谈。24 日,在中共的力争下,蒋介石和南京政府基本上同意了张杨八项主张。

三、以宋氏兄妹为首的国民党主和派是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关键因素

宋氏兄妹从中斡旋,入情入理。西安事变后,宋美龄顶住压力,消释南京方面的三次军事讨伐浪潮,稳定南京的政局,亲自

飞赴西安,对蒋介石晓以大义,使蒋介石明了南京“戏中有戏”的内情,促使了蒋改变态度,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会同宋子文一起和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等进行谈判,达成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协议。

四、蒋介石对全国政局的统治地位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要因素

西安事变中的蒋介石,虽然成为张、杨的阶下囚,但他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并没有损伤,因而他具有一般囚徒所不能起的特殊作用,他的行为对事变的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事变后,在蒋面前有三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是同意张、杨主张,回到南京,并实现其诺言,使事变真正得到和平解决;二是口头上同意张、杨的主张,回到南京后毁约食言,派兵讨伐张、杨,从而引起大规模内战:三是拒不接受张、杨主张,从而使讨伐派何应钦等的阴谋得逞,结果同祥是引起内战。很明显,后两条道路都将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大的灾难,而蒋介石最终选择的是第一条道路。当然,这种选择是被迫的,是经过逐渐反省权衡利害而做出的。众所周知,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权势显赫的国民党领袖和国民政府首脑,也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思想极为庞杂又充满矛盾的人物。事变的突然爆发,国民党内和南京政府乱成一团,群龙无首,政局的动荡将不利于中国的统一,中产阶级如丧考妣,不少人失声痛哭,国际国内舆论都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蒋个人身上。客观地说,当时的中国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取代蒋介石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是国民党内的汪精卫还是共产党内的毛泽东都没有足够的影响力控制全国政局。国际上苏联的态度颇有代表性,“中国目前所需要的是全国统一战线,张学良绝不能成为统一战线的领袖,而蒋介石可能是惟一有资格领导全国抗击日本侵略的人选”,除日本外,国际国内舆论普遍迫切希望能够尽快恢复蒋原有的最高统帅的地位。蒋介石的这种地位和影响强化了各方力量营救和希望和平解决的努力。

五、世界各国政治态势和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外部因素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个基本性质和特决定了中国国内发生的任何事件都不可避免地与世界各国发生紧密的联系,同样,各国的态度与反应也将影响中国的政治态势。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几大世界强国对西安事变的态度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外部因素。英国为保护其在华利益,不希望中国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希望事变和平

解决,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到南京亲英美派的行动。1936年的国际环境对苏联来说十分严峻,面临着德日两面夹击的危险,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反法西斯国家和力量就成为苏联捍卫本国安全的当务之急。因此出于“联蒋遏日”外交政策的需要,苏联立即对事变进行指责,认为“西安事变是一个由日本人、亲日派首领汪精卫和张学良共同炮制的阴谋,其目的是要在中国制造混乱和内战。因此在给中共的电报中说“中国共产党应该尽其最大努力,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并利用各种机会与之接近。”苏联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中共中央的决策,而中共中央的决策又对和平解决事变翅了重大推动作用。可以说,苏联对事变的反映间接地促进了事变的和平解决。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国社会存在着的各种不同政治派别、军事实力和舆论工具,都被卷入到事变中来,他们的主张和行动,直接作用于当事人张、杨和蒋介石,它们之间又相互作用,交错牵制,形成一种合力,导致了事变的和平解决。当然,各种力量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相等的,它们之间是有主次、大小、主动与被动、直接与间接之分。然而,支配这些力量转化为整体功能,控制着历史发展方向,则还有其更深刻的历史动因。这就是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己经十分尖锐,阶级矛盾和国内其他种种矛盾,都必然让位于这个主要矛盾。以内战解决事变的企图,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所以,最终被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所战胜。“一种社会活动,一系列社会过程,愈是越出人们的自觉的控制,愈是越出他们支配的范围,愈是显得受纯粹的偶然性的摆布,它所固有的内在规律就愈是以自然的必然性在这种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涣散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独裁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由非法到合法的转折点。它为全民族的抗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傅虹霖.《张学良与西安事变》.台北: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89 年,第 220 页.

[2]刘圣陶; 罗雄.博弈论视角下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J].东北大学学报,2011( 3) : 259.

[3]张雪山.共产国际在“西安事变”中的主导作用——兼论张学良“西安事变”的真实动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4]张翼.共产国际与西安事变新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02)

[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R].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86.43.

[6]《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使略史料选编)第207页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台北中正书1975年出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经过及其意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经过及其意义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又叫“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要的作用。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的存亡面临新的严重危机。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下,以“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为起点,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但蒋介石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坚持“围剿”红军。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十七路军被蒋调到陕甘一带进攻中国工农红军。张杨的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部队,屡受排挤,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之后,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张、杨因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与红军实现了停战。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均被拒绝。蒋蒋介石不仅拒绝了张、杨的要求,而且调集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压迫张、杨使其继续进攻红军,蒋介石盲目的内战更加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12月4日,蒋介石飞往西安督战。7日,张学良到临潼华清池向蒋“苦谏”,请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蒋坚持不改“剿共”政策。9日,张向游行示威的学生表示,一周内用事实答复他们的爱国要求。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华清池武装扣留了蒋介石,囚禁陈诚等国民党高级将领十余人;并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八项主张:(1)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2)停止一切内战;(3)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4)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5)开放民众爱国运动;(6)保障人民集会、结社等一切政治自由;(7)确实遵行总理遗嘱;(8)立即召开救国会议。随后,张、杨又采取了撤销西北“剿匪”总司令部,成立由张、杨担任正副委员长的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解散国民党省党部,成立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等重大军政举措。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映,形成了极其错综复杂的紧张局面中国内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首先,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是虎视眈眈盯着中国局势的发展,力图借此挑起中国大规模内战,磨刀霍霍乘机大肆侵略中国。第二个集团是以国民党南京政府中汪精卫、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立即调遣军队,竭力策动“讨伐”张、杨,轰炸、进攻西安,扩大内战,汪精卫、何应钦等企图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南京政府于16下令讨伐张、杨,任何应钦为讨伐军总司令,汪、何蠢蠢欲动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第三是亲英美派的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希望和平解决事变,同时英美为使其在华利益不受损害,也主张与张、杨妥协,继续保持蒋介石的领袖地位。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亲属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则不顾何应钦的反对,并派出代表团赴西安谈判,是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努力。 另外,中共中央从民族利益出发,应张学良、杨虎城电请,派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等到西安调停。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周恩来等于16日到达西安以后,做各方面的工作,提出:只要蒋答应抗日就释放他。并于15、19日通电南京国民党政府,促其接受张、杨主张,和平解决;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主要有四种观点。 1.中共抗日主张作用说。持此说者主要有李新等。 李新认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是中共中央根据抗日斗争的需要而作出的。对于西安事变,“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认为,事变关系十分重大,必须根据中国革命的根本利益和抗日斗争的需要,决定我党的方针”。由于我党当时“已经是一个政治上完全成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能够从复杂的事变中看到无产阶级的长远利益所在,而不为一切暂时的因素所动摇”。党首先肯定了事变的进步性质,认为,这是“中国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是国民党中实力派之一部,不满意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要求立即停止‘剿共’,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并接受了中共抗日主张的结果”。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斗争形势,深刻指出事变可能有两种前途:“一种前途是爆发大规模内战”,“另一种前途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一前途是国际和平阵线,全国人民、全国一切愿意抗日的各党各派各界所竭诚拥护井为之实现的。”在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如果杀掉了蒋介石,那么,这就给“南京政府的‘讨伐派’即有了口实,大规模的内战就必然爆发,中国人民的民族革命事业必将蒙受极大的损失”。中共中央认为,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就应当“采取联合国民党左派,争取中间派,孤立亲日派的策略,竭力制止新的内战爆发,敦促南京和西安之间,在团结和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事变”。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保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党中央和毛主席及时地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前往西安处理事变”。“经过中共多方面努力,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持此观点的还有胡华等。 2.国民党内部矛盾决定说。持此说者有姬天舒等。 姬天舒认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是国民党内部矛盾和斗争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主要依据是:“第一,从发动西安事变的当事人来说,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就是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因此,他们是坚决主张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的。”“第二,国民党内部实力派,即以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为首的亲英、美派是坚决主张和平解决的。”“第三,当时在南京的国民党左派,如冯玉祥等人,是能够看清大局的,也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以避免内战,共同抗日。”“第四,国民党内部最有实力的地方实力派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在国民党内部,尽管有何应钦等亲日派和某些地方实力派,为了自己的利益,企图利用西安事变来发动内战,但他们只是主要矛盾中的次要方面,不占主导地位。”因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国民党内部矛盾斗争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3.一果多因、合力作用说持此观点的主要是侯雄飞、杨拯民、李淑等人。 侯雄飞认为:“要科学地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必须按照事物运动的一般规律和一果多因、合力作用的原理,对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各种社会政治力量,进行具体分析和探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当时各种社会政治力量之 间“相互作用,交错牵制,形成一种合力”作用的结果。其表现是:“一、张、杨二将军在和平解决事变中的主体作用。”他们在事变和平解决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主体作用”。从张、杨二将军发动事变的初衷看,他们“是从民族利益出发,要求蒋介石结束内战,领导全民抗日。他们实行兵谏,是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逼使蒋介石接受建议的一种方式”。在事变的部署中,“张学良严令执行捉蒋任务的孙铭久,不准伤害,并绝对保障蒋的安全”。在事变发生后,“张、杨还多次电邀中共派代表到西安协商解决事变。与此同时,他们也先后致电各地实力派……共同协商政治解决事变”。尽管蒋介石已成为阶下囚,“但张学良还是以部下礼节,向蒋再度陈述自己的良苦用心,盼其纳谏。蒋介石虽顽固不化,但张学良的至诚行为,对他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张学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只要蒋介石基本上答应了他们的主张,就尽早将其释放”。在事变十分严重的紧急关头,“张学良果断决定立即放蒋,并说服了杨虎城将军,这就为和平解决事变跨出了决定性一步”。张学良不仅决定立即放蒋,还亲自送蒋回南京,这“有利于最终实现事变的和平解决”。当张学良在南京被扣时,西安形势骤然紧张,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张学良不计较个人身处逆境,以民族利益为重,本着和平解决事变的初衷,对杨虎城和东北军将领进行劝解,使可能爆发的战争得以制止。”“二、蒋介石被迫反省,客观上配合了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蒋介石,虽然成为张、杨的阶下囚,但他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并没有损伤,因而他具有一般囚徒所不能起的特殊作用,他的行为对事变的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事变之初,蒋介石不相信张、杨的真实用心,“确实抱有一死之念”。但经过端纳、宋美龄等的劝说和蒋的实际观察,终于“改变了以死来对抗事变的态度”,接受了张的要求,派蒋鼎文持手谕令南京停止轰炸,“从而暂时制止了何应钦的军事进攻,有利于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宋美

演讲稿-西安华清池导游词 精品

西安华清池导游词 西安华清池导游词一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华清池参观,我是导游--,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 华清池是我省仅有的三处五级景区之一,曾是皇家园林,这里山美、水美,美女杨玉环与唐玄宗流传了千年的爱情故事更美。 游览之前我先给大家简介一下华清池。 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骊山北麓华清宫的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桶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 大家请看前方山峦,由于从远处看,尤如一匹青苍色的骏马,因此得名"骊山""周幽王峰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值千金"的典故就出自这里。 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斜阳的影子中,好像披上了艳丽的红装。 "入暮晴霞红一片,疑是烽火自西来",令人误以为当年烽火还在燃烧,故有"骊山晚照"之称,是关中八景之一。 华清池是历代帝王游幸之地,相传周幽王曾在这里修建骊宫。 秦始皇时,以石筑室为宇,改名‘骊山汤’。 汉武帝时,在秦汤基础上休修葺扩建为离宫。 隋文帝重加修饰,"列植松柏数千株"唐太宗诏令在这里营建宫殿楼阁,取名"汤泉宫",后高宗改名"温泉宫"唐玄宗时再次扩建,并正式定名华清宫。 今天的华清池是在清代基础上经多次修缮扩建及发掘复原唐遗址后形成的,占地85560平方米,但也仅为唐华清宫的十分之一,分为东区、中区和西区。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一边一向前走一欣赏。 我们面前的这片碧波荡漾的水面叫做九龙湖,有5300平方米。 何以"九龙"为名呢?其实这个湖分成上下两池,中有九龙长堤东西横贯。 堤壁间有八龙吐水,与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体现了皇帝的九五之尊。 长堤西边有座龙石舫,用小石拱桥相连,形似渡口。 两只龙头高高扬起,犹如一座华丽的龙舟,正欲破浪前行。 与其相连的是九曲回廊,好像龙身。

西安事变的意义

西安事变的意义 问题: 答案: 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相关阅读】 西安事变的影响及意义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张杨两将军发动事变是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时就推荐:“根据我两年来的观察,蒋可能抗日,他错在先安内后攘外,你们在外面逼,我在里面劝,内外夹攻,定能扭转过来。”当张杨起事时明确表示:“捉了(蒋)之后,只要他答应抗战,我们还拥护他作领袖。”但是东北军、十七路军内部对如何处置蒋介石议论纷纷,统一内部思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中共中央坚持和平解决。中共中央得知西安事变的消息后,感到又突然又欣喜,接连召开会议研究。在统一思想后,派周恩来等领导人前往西安谈判,一向坚持和平解决争端。 西安事变也教训了蒋介石。成为阶下囚的蒋介石看到如内战再起,他难免不死于南京的狂轰滥炸,因而于17日下令何应钦停止对西安的讨伐。事变的成功发动使他认识到人心向背,抗日的怒潮非几十万大军所能阻挡,不得不正视历史发展趋势,择善而从,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因而派宋氏兄妹同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谈判,并当面向周恩来表示:由宋子文、宋美龄、张学良全权代表他与周恩来解决一切。他回南京后,周恩来可直接去谈判。 他离开西安后,虽然违背诺言,扣押张将军,陈兵潼关,但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内战。而是以军事为后盾进行政治分化。顾祝同进入西安后,未动兵刃,蒋介石又速派张冲赶赴西安,参加和周恩来的谈判。随后,蒋介石一在杭州,二在庐山,最后在南京和周恩来多次谈判,最后于1937年9月建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这一切变化都与西安事变密不可分。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一向评价很高,认为是挽救国家民族一大危机,“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 重返1936,西安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是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对西安事变的评价已有历史定论,西安事变的许多细节也长随张学良将军于地下,但那场惊天事件的所谓“内情”绝不是一个谜题。

浅谈西安事变始末

浅谈西安事变始末 摘要:西安事变的爆发,绝非是偶然,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本身所处的特殊情况下,西安事变是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西安事变促使国共两党二次合作,统一抗日战线,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巨大的意义,无论是事变之前还是事变之后,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都在极力地争取国际舆论,西安事变前期的中国政治局势紧张,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际舆论也是不利于中国的,中国民族矛盾日益上升至主要地位,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在力图缓和对苏关系的同时,寻找与政治对手中国共产党谈判沟通的渠道。西安事变所造成的历史意义也是不可否认的,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的轨迹,民族的命运,也开始出现了转折点,对西安事变的实木进行深入研究,更能加深对西安事变的认识。 关键词: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 正文:1936年的世界秩序是充满硝烟战火四起,太平安宁已经离去。法西斯政权已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法西斯主义向人类社会公认的正义和准则开始了疯狂的践踏。也对西方大国首肯的原有“秩序”发起了公开的挑战,但西方大国对法西斯暴行采取的“不干预”政策任然没有根本改变,近看中国:日本占据我半壁河山,国家经济陷于瘫痪,蒋介石不抵抗的政策招致南京国民政府危机四伏,英美支持软弱无力,南京政府不得已将目光转向苏联。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抗争中,其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他们读中国历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如七十四年前,在总过近代史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促使成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西安事变。 1936年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等十三位红军高级将领联名写信给蒋介石,希望他当机立断,化敌为友,共同抗日,可是蒋介石却视毛泽东的忠告为软弱可欺,认为红军的处境已难以为继,于是变本加厉地调集三十万军队准备“围剿”。12月4日蒋介石和其他军政要员抵达西安,给张学良、杨虎城两人施加压力。向他们提出最后通牒式的两个方案。一、服从“剿共”就将二人的部队调往陕甘前线,二、不服从就将张学良部队调往福建、杨虎城部队调往安徽,退出陕甘,由中央军“剿共”,张学良、杨虎城下定决心采取非常手段,实行“兵谏”。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了蒋介石和其他十多名军政要员,通告全国,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各国的态度是:日本,既无顾虑中国民众的抗日情绪,不愿使之迅速激化,又期望亲日派上台,以更便利地遂行其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企图,因而急欲山洞南京讨伐西安,挑起中国全面内战,坐收渔利的思想主导了其对华政策。英美,既考虑本国在华利益和侨民安全,又着眼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友好关系”,遏制日本对华侵略,维护其在花利益的需要,极愿事变所涉及各方选择“和解保蒋”。苏联,被日本列为“北进目标”,担心事变成为对日开战的借口,又面临德、意法西斯威胁,在自身利益驱使下苏联奉行谴责西安事变,主张“和解放蒋”的策略。法、意、德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法国支持英美的和解主张,德国虽愿意释蒋,又不愿支持主和派,意大利反对西安事变,主张中日亲善。总过共产党起初反应,中共领导层多数意见人呢为,下事变是革命行动应当罢免蒋介石,交人民公审,只有对她进行彻底清算,才能为全国统一抗日开辟道路。深思熟虑后的决断,中共果断放弃“审蒋”计划,有条件维护南京的正统,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事变。以举国抗日为根本目标,使中共车工委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中坚力量,检定的站在西安一边,中共支持张、杨的革命义举,准备共同迎击南京亲日派发动的军事进攻,帮助西安各方面筹划和进行和平努力。西安事变是在非常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发生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对我国的侵略,引起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红军对东北军的打开使张感到“剿共”无出路,蒋介石一向用到“剿共”来消灭杂牌军,使张逐渐觉醒,东北军士兵强烈要求打回老家去的愿望促使张学良组岸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积极影响,张、杨的强烈爱国心。蒋介石的顽固不冥等,都导致了西安事

21世纪以来西安事变研究述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118257653.html, 21世纪以来西安事变研究述评 作者:戚文闯 来源:《西部学刊》2016年第17期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西安事变的研究不断丰富、深入,从不同角度对事变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解读研究,无论是对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过程、影响,还是对事变中的历史人物、国内外各种力量的作用与影响,都有诸多创新性研究。梳理总结新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能更好地推动西安事变研究的继续向前发展。 关键词:西安事变;张学良;蒋介石;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K2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1936年12月12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的局面,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是扭转国内时局的重要转折点。近些年来,学界对于西安事变的研究则日益深入、丰富,相关成果也是层出不穷。笔者拟就新世纪以来关于西安事变的相关研究做一系统梳理总结,也借此推动西安事变研究继续深入发展。 一、21世纪以来关于西安事变研究的著作 新世纪以来关于西安事变的研究性著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西安事变的整体综合性研究;二是对西安事变中重要人物的研究;三是对西安事变的其它相关研究;四是西安事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以下对新世纪以来西安事变相关著作按此四类进行梳理论述。 (一)西安事变的整体性研究著作 罗玉明《西安事变新论》[1]一书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多方位、多层面地从新的角 度比较系统深入地考察了事变发生的原因、条件,事变发生的经过,事变的结局,以及和平解放解决西安事变的诸因素。该书也揭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如分析了张学良政治思想转变的历程和扣蒋成功的原因,并考证了张学良八次谏蒋的情况等。同时罗玉明也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西安事变的发生是两大矛盾激化(中日矛盾,张、杨与蒋介石矛盾的激化)、两大矛盾缓和(张、杨与中共矛盾,张、杨之间矛盾的缓和)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变化的结果;并认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种力量合力的结果。李义彬《西安事变史话》[2]一书主 要介绍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西北地区“三位一体”局面的形成、西安事变的爆发、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等内容,涉及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等方面。李立《亲历西安事变》[3]一书通过亲历者口述历史,真实在还原了西安事变的真相。比如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晚年口述发动西安事迹的心路历程;原东北军、西北军有关人员吕正操、万毅、孙铭九、赵寿山、高

爱党演讲稿我心向党与爱党演讲无悔青春

爱党演讲稿:我心向党 大家好!我是宁围初中的张杭。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心向党》。 著名革命诗人艾青说:“每个人的一生,不论聪明还是愚蠢,不论幸福还是不幸,只要他一离开母体,就睁着眼睛追求光明” 诞生于嘉兴南湖游船的中国共产党,就犹如那天际升起的朝阳。而历经沧桑的祖国,则是沉睡的雄狮,在朝阳的光芒下,猛然睁开了双眼。就是这个伟大的名字,就是这个东方升起的朝阳,为泱泱中华挽回了数千年的颜面、为文明古国重树了尊严,使得我们深爱的祖国得以进入亘古未有的伟大时代。 小时候,一次次听老师讲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心中便有了共产党的形象。只是他们离我太远太远,远到那犹如神话。而如今,留心生活,却发现党就在我们身边。 河南商丘的“街净哥”,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子。趁着每天的晨练时间跟妻子一路捡拾垃圾。在被网友报料之前,5个月来一直如此。而这位“街净哥”的真实身份就是商丘市城管局副局长轩敬杰。轩敬杰和爱人自开始有早晚散步习惯时,就会随手捡路边垃圾。而从今年3月起,夫妻二人更开始把这个作为晨练的项目,每天坚持。有市民将他们的行动编成一段话,传到了论坛上,一些网友亲切地将捡垃圾的轩敬杰称为“街净哥”。虽然是局长,但仍热心于小事,勤勤恳恳的为大家服务,在他身上,我见到了共产党的默默奉献,我感到了共产党的亲切为民。 今年的2月5日,淳安县的姜家镇,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有记忆?那场雄雄燃烧的大火,那片用生命捍卫的森林和土地,相信大家不会忘记,也不该忘记。浮林村一村民因祭祖燃放爆竹发生森林大火,火灾持续了将近12个小时,过火面积100余亩。 有多次扑救山火经验的老党员姜崇槐,倒在了防火隔离带尽头十米开外的山腰上,焦土旁只留下一把烧光木柄的柴刀;58岁的原村支书姜明堂牺牲在距离山顶五六米远的地方,他在最后一刻都没有丢下手里的三角铲;村里的计生联系员,48岁的姜美娣,虽是女性,可作为党员,她为了叫山顶的村民撤离,自己却毫不犹豫地加速向山顶奔去。

西安事变观后感

西安事变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观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西安事变观后感(一) 这个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西安事变》。它讲述了西安事变这一爱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局势。 西安事变的起因就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原来是日本侵略有预谋制造的,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侵略东北,他们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而这件事变的真相在战后才被揭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想法是借用日本人的刀杀掉共产党。只是出于这一目的,他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他密电给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平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但是当时中国还有局部的抗战力量。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沦陷以后,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博仪,在长春建立起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从此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又出现了西安事变。 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趁,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记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观后感(二) 东北军原系奉军改编,1930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奉军由此改编为东北军,成为中国东北边防部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奉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在短时间内沦陷,各界纷纷谴责政府,蒋介石为了缓解舆论压力,把张学良当作“替罪

西安事变新探

西安事变新探:杨虎城为夺权杀异己 北大历史系教授杨奎松在其力作《西安事变新探》中一改已往关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纯为兵谏的说法,指出红军宁夏战役的失利和蒋介石乘胜全力组织剿灭红军的作战,将张学良逼上了梁山,他想联合中共以获取苏联的援助,而当时的西北军事形势因中央军大批调入,剿共大战即将开始,红军决定南下,致使张学良通过联共取得军事与经济援助的努力将功亏一篑,所以张学良不得不铤而走险发动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杨教授还指出,对西安事变的研究所以出现偏差是由于?人们对过去的说法已习以为常,因而多年严重忽略了那些新公布的文献中所揭示的各种新的事实?。 在西安事变研究领域的另一吊诡现象是,数不清的论文、小说、报告文学、电影、戏剧、电视长期赞颂张杨为民族英雄,而忽略了西安事变中殉难的四百名无辜官兵(包括蒋介石卫队官兵、中央驻西安军警宪单位官兵)沈冤不白,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付(有些已传到第五付了)在过去三分之二个世纪中所度过的凄风苦雨、以泪洗面的日子。蒋斌将军就是在西安事变余波的?二○二?兵变中被杨虎城、孙铭九一伙残杀的。事隔六十七年,民主的曙光已穿透神州大地,许多长期封存的文献资料陆续得以解密,重新评价历史事件,为冤死的爱国者帄反昭雪以慰他们在天之灵,似已时机成熟。 蒋斌,一八八九年生于福建长乐县古槐乡,十九岁毕业于山东烟台海军学校。辛亥革命爆发时,在清廷最大的兵舰?海容?号上任三副。他组织同舰弟兄并联络另一艘?海琛?号官兵,毅然驶离驻地武汉,宣告起义,抵达革命军控制的九江。此举导致满清海军十三艘舰艇全部于九江起义,并奉命西上增援武汉,截击清廷南下镇压的援军,以及控制武汉江面的交通。此举对辛亥革命的成功,厥功至伟。 一九一七年,张勋举兵复辟,悍然解散国会,孙中山在上海运动海军发难,时任海容舰副舰长的蒋斌追随海军总长程璧光南下护法。桂系军阀岑春暄欲搭海容舰抢先南下争夺帅位,经蒋斌密报中山先生,遂仙海容舰暂缓启航。八月廿五日,中山先生顺利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就任护法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蒋斌因功升任永绩舰舰长。六年后,他曾与闽系海军另三位舰长联名通电反对直系军阀穷兵黩武。一九二三年,他入保定军校步科修读交通与通讯专业,毕业后去东北,历任连长、营长、交通旅长、东北电政交通总监,深受张氏父子器重。一九二五至三○年,他在东北为收回电政主权呕心沥血,电话局从苏俄手中收回后,他亲笔题词?还我主权?,?收回东铁电政纪念?等;三十年付初沈阳、西安分别修建邮电大楼时,都是他亲笔书写奠基石。一九三一年张学良开府北帄设立陆海军副司仙行营,主掌冀察晋绥辽卲黑热八省军政大权时,蒋斌出任行营秘书处少将处长兼交通旅旅长。翌年张学良任北帄军分会付委员长时,蒋斌任北帄军分会交通组组长、北帄电报局局长兼军犬信鸽训练所所长等要职,在中国现付电信史与铁路交通史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曾有?南丘北蒋?之誉。一九三四年二月,张学良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仙,蒋斌任总部参谋处副处长;同年十月,张就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仙,蒋任总部交通处长兼西安电信局局长和无线电台总台长,主管西北地区的有线与无线通讯,且晋升中将。那时的交通处,类似今日的后勤部,不

抗日战争胜利演讲稿

抗日战争胜利演讲稿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抗日战争胜利演讲稿篇【1】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了“卢沟桥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全民抗战的序幕。那是一段血与泪的历史,是一部沉重的灾难史,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侧耳细听,似乎还能听见当年那枪炮的轰鸣,还能听见抗日先烈气壮山河的呐喊,还能听见八百里太行烈马追踪的嘶鸣。 遥想当年,祖国那积贫积弱的时代,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大好河山,置我同胞于水火,丧心病狂的杀戮掠夺,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滔天大罪。一边是战争狂人冷气阴森的狞笑,一边是国土沦丧、满目疮痍、血流成河。在中华民族存亡的非常时刻,多少热血儿女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加入救亡图存的行列,他们为赶走日本鬼子,求得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枪林弹雨中写就了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的人生篇章。 历时八年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终于熄灭了日寇在华夏大地燃起的战火硝烟,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演讲稿篇【2】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刚刚过去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xx周年纪念日。这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盛大节日。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清楚的记得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使中华民族蒙受了空前的奇耻大辱,使中华民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越陷越深;三十多年后,“九一八事变”打破了沈阳城的宁静;“七七事变”的战火硝烟弥漫在卢沟桥畔。曾经创造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东方大国失去了原有的尊严,整个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从心底发出一声怒吼:起来!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心得

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心得 今天我参观了西安事变纪念馆,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 的事变。所谓事变,从字义上看是事物发生的变化,一般则指突然 发生的重大的政治、军事性变故①。中国古代史上,有唐太宗李世 民的玄武门事变登王位,宋太祖赵匡胤的陈桥驿兵变龙袍加身。 进入中国近现代,我们看到的是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西安 事变、皖南事变等等。纵观这些事变,有的是争夺封建社会的权力 顶峰皇位;有的是对受到不公平对待或对现状的不满;有的是反动 派的阴谋的表现;有的是一个国家遭受到外敌侵略的开始。而有一 个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事变,而这个事变不是争夺最高权力、也不 是要发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更不是为了个人的阴谋,而是要捍卫 民族的尊严。这就是当时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震惊中外的西安 事变或称双十二事变。这场逼蒋抗日的事变之后,中国停止了内战,中国开始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开始高涨。,使国共达成了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鼓 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这就是我对整个西安事变的个人看法。我认为它是一次很特殊的、很感人的事变。张学良少帅也曾经说 过如果不是民族危难,他可能会成为一名医生,也由衷地敬佩少 帅与杨虎城将军在民族大义面前的无私。 历史书中有关西安事变的文字十分少,西安事变也非考试重

点,因此我对于西安事变的认知也仅停留于张杨二人之名。 通过这次参观西安事变博物馆之后,对西安事变的整个经过 有了一个详细,深入的了解,对于西安事变当事人张学良将军的 精神世界也有些许认识。从这次事变中我对张学良爱国主义感到 钦佩。当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人民的生活不能保证时,他能够 站在整个民族的立场上,可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甚至生命,和 其他将领联合起来,发动兵谏。他个人也是十分有担当,有社会 责任感的人。张学良就因为这次事件而被蒋介石常年囚禁。从 1946年到1990年,张学良一直被囚禁在台湾各市县,过着长年软禁生活,直至晚年张学良才全面恢复了人身自由。后来张学良又 去了美国,并在夏威夷定居。 在展厅中有这样的话牺牲自己的一切所有,包括牺牲自己的 生命、家庭、财产,权利、地位、荣誉等,这句话使我得以窥见 张公强大精神世界之一隅。他确实牺牲自己的荣誉,甚至尊严, 为中华民族换来另一条道路。他的爱国主义是坚定的,他的付出 也是悲壮的。今天的我们不需要面对这样的可以说是残酷的选择,张公之牺牲精神让我从灵魂深处颤栗与叹服。

论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_800字

[键入文字] 论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_800 字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张杨两将军发动事变是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时就建议:“根据我两年来的观察,蒋可能抗日,他错在先安内后攘外,你们在外面逼,我在里面劝,内外夹攻,定能扭转过来。”当张杨起事时明确表示:“捉了(蒋)之后,只要他答应抗战,我们还拥护他作领袖。”但是东北军、十七路军内部对如何处置蒋介石议论纷纷,统一内部思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中共中央坚持和平解决。中共中央得知西安事变的消息后,感到又突然又欣喜,接连召开会议研究。在统一思想后,派周恩来等领导人前往西安谈判,一直坚持和平解决争端。 西安事变也教训了蒋介石。成为阶下囚的蒋介石看到如内战再起,他难免不死于南京的狂轰滥炸,因而于17 日下令何应钦停止对西安的讨伐。事变的成功发动使他认识到人心向背,抗日的怒潮非几十万大军所能阻挡,不得不正视历史发展趋势,择善而从,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因而派宋氏兄妹同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谈判,并当面向周恩来表示:由宋子文、宋美龄、张学良全权代表他与周恩来解决一切。他回南京后,周恩来可直接去谈判。 他离开西安后,虽然违背诺言,扣押张将军,陈兵潼关,但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内战。而是以军事为后盾进行政治分化。顾祝同进入西安后,未动兵刃,蒋介石又速派张冲赶赴西安,参加和周恩来的谈判。随后,蒋介石一在杭州,二在庐山,最后在南京和周恩来多次谈判,终于于1937 年9 月建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这一切变化都与西安事变密不可分。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一直评价很高,认为是挽救国家民族一大危机,“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 1

八年级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复习学案 【理清时序、知识整合】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中共七大日本无条件投降 1931-9-18 1936-12-12 1937-7-7 1945-4 1945-8-15 【单元知识网络】 开始标志:九一八事变 局部抗战 时间:1931年—1937年 中华民族开始标志:七七事变 的抵抗全面抗战时间:1937年—1945年 中华民族的重大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提出: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 生死关头,中共提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正式建立: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再 次合作 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8月15日 抗日战争的胜利 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 【考点梳理、随点巩固】 一、填空题 1.九一八事变: ①1931年9月18日,制造了。炮轰东北军驻地城。结果:蒋介 石采取政策,致使沦亡。日本在长春扶植清废帝建立 傀儡政权。 ②东北人民组织,中国共产党派等在东北组织抵抗日军的侵

略。 ③九一八事变后,(标志)中国人民的开始了。 2、西安事变 ①背景:日本占领东北后,又企图占领,随着日本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 国共产党提出建立的方针,要求国民政府。国民政府爱国将领、接受中共主张,停止进攻红军。 ②目的:为 ③经过:年月日,和扣留蒋介石,进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 外的。又称“”。 ④结果: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得 到。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基本结束, 形成。 3、全面抗日战争 ①全面爆发: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也叫“”。 中国驻军奋起还击,(标志)爆发。 ②国共第二次合作: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实现了,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 ③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制造,万中国人遇难。战时陪都是。 ④平型关大捷:事变后不久,一一五师伏击日军,歼敌一千多人,史称“”,这是抗战以来。 ⑤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在山东与日军展开激战。取得抗战以来的胜利。 ⑥、中国共产党领导、在敌人的后方,建立,中 共中央所在地是。⑦⑧⑨ ⑦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指挥下,发动 了破坏敌人交通线的“”。它是中国军队 的战役。 ⑧1945年4月,中共在召开。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意义:为争取和实现准备了条件。 ⑨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也回到祖国的怀抱。胜利的原因:中国人民;;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美国向日本的、投掷原子弹,苏联红军出兵中国)。 ⑩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胜利,中国人民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选择题

奋进新时代建国70周年爱国优秀演讲稿5篇

奋进新时代建国70周年爱国优秀演 讲稿5篇 2019奋进新时代建国70周年爱国优秀演讲稿5篇 2019奋进新时代建国70周年爱国优秀演讲稿<一> 滔滔的江水,滚滚的黄河,连绵不断的山路,都属于我们伟大 的祖国。祖国的山川雄奇,祖国的河水秀逸,祖国的胸怀无比广阔。 当侵略者的铁碲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 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 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吉鸿昌高挂写有“我 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 英雄长已矣!古往今来,一曲曲悲歌,一个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 故事,都讲述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信念,祖国在我心中。 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期望;正是他们,在自我的“这天”,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无愧于时 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这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

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再翻开五千年的历史,我发现祖国的生命精髓长城——那道伤痕,记载了多少沧桑,又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 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长江——那是祖国的脉搏吧!跳跃着 永不枯竭的悸动,挥洒着无边无际的情伤。黄河——那是祖国的血液,沸腾着、沸腾着,奔涌着,奔涌着,无力不摧,昂着向前,何 等的自信和骄傲啊!五岳——那是你的手掌,指着苍凉的天,戳着悲 怆的地,怒斥着丑陋的奸佞…… 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改革开 放二十多年来,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无论军事、科技、 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体育健儿凭借自我的“十年磨剑”,使中国首度跃身体育强国之列。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雅典的上空,雄浑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让无数的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祖国在我心中”,简简单单的六个字,道尽了多少中华儿女 的心声。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中国心,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 奥运健儿奋勇拼搏,屡创辉煌,而每一个炎黄子孙看到迎风飘扬的 五星红旗都会热血沸腾,壮志激昂。 我们此刻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的血换来的,看到胸前飘飘扬

史纲论文_西安事变

浅谈西安事变 一、西安事变发生前: 1.张学良、杨虎城的思想基础 东北的将军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谓是这一历史事件的第一号人物。实际上,张学良早期仍然是执行着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以致于在全国人民面前承担了“不抵抗将军”这个名号。作为“剿匪”副总司令,作为赞同蓝衣社倡导的“一个党、一个政府、一个领导”的法西斯口号和拥戴蒋介石的将军,[1]是什么让其思想发生巨大转变的呢? 1928年6月1日皇姑屯事件造成其父亲张作霖遇害,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引起国难,家丑国耻集于一身,张学良思想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另外,装备精良的东北军在陕北与红军作战均溃败的事实,也让其不得不思量一下东北军“剿共”的前景。此外,在国民党内部得不到蒋介石、何应钦等人的支持,自身地位也骤降,也使得张学良大为不快。因此,他重新思考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在苦闷中寻求出路。[2] 相较于在苦闷中思想转变巨大的张学良,西安事变的另一位主要人物杨虎城抗日态度一直很坚决。杨虎城将军是陕西地方实力派的首领,他有抗日要求,也有一定的进步思想,他过去同中国共产党或中共友好党员有过友好关系。[3]1933年日本侵略热河时,杨虎城就曾经向蒋介石请求,愿率十七路军全部开赴华北抗日,并曾将所部四十二师开到华北抗日。[4] 而无论是张学良还是杨虎城,二人的共同特点除了爱国情怀以外,同非蒋介石嫡系的身份使得他们自己的军队不断遭到削弱。蒋介石对于地方军队,向来是采取分化瓦解、借机消灭的政策。蒋介石将东北军调往陕北“剿共“,实际上是利用陕北地形逐渐消耗和最终消灭东北军。[5]杨虎城的十七路军进入陕北时,有3个师。然而蒋介石将58师改编,甚至策反。1934年10月,蒋介石更是把杨部的17师49旅改为第五师,完全脱离杨虎城的管辖。[6] 凡此种种,都为张杨二人发动西安事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2.国民党内部反蒋日益激烈 日本大举进犯,使得蒋介石实际上也坐立不安,考虑着自己既定多年的国策——“攘外必先安内”。 这一政策首先公开提出是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在《告全国一致安内攘外》中。起初,“安内”既包括共产党武装,也包括胡汉民、陈济棠等反蒋派。后来反蒋派的态度有变动,“内”就专指中共了。蒋介石认为: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而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而不得。这就再明白不过了,蒋介石制定政策,考虑的不是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兴衰,而是怎样保住自己的权力,延续自己的统治地位。[7]其实蒋介石也不是不想赶走日寇,他只是不愿意伤了自己的实力。因此他采取与日本兜圈子的方法,寄希望于英美等外力,以拖待变。 南京国民政府由于本身就处于各派斗争中,政权基础不稳。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就不断会有反派冒出来。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公然挑起了全体中国人民最朴实的情感,不可能不在国民党内引起反弹。 第一个敢和蒋介石“叫板”的是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其在1932年3月24日在香港发表谈话,痛斥蒋介石、汪精卫在淞沪会战中对十九路军和五路军不给予支援而且多方面阻难的行径,并且提出了与南京国民政府不同的政策主张。1936年2月22日,胡汉民公开发表谈话,进一步批驳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指出日寇侵略加深根源为蒋介石、汪精卫的错误政策,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坚持错误而不肯改正。[8] 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华民国代总统的李宗仁,也向蒋介石发起挑战。1936年4月17日,李宗仁在广州接受记者采访时,以“我的主张——焦土抗战”为题,系统地

关于西安事变的观后感600字

关于西安事变的观后感600字参考下文,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关于西安事变的观后感600字范文,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可以借鉴的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经历了多年的国民党剿工政策,经历了2万5千里长征,红军人数已经损失到了历史最低点,西安事变的突然爆发,张扬等同志的骑虎难下,对于处于危难关头的共产党人来说,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在张学良将军的召唤下,共产党人派出了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调和小组从延安赶赴西安,对于红军来说,这个机会一定要抓住,绝对不能让他轻易溜走。 后来的结果证明,在外族入侵,民族危难的时刻,谁为了人民着想,谁为了民族利益着想,谁将会是最终的胜利者。 我佩服共产党人,对于中国这个经历了几千年封建统治的国家来说,完全的西方式的民主和国家制度,是行不通的。。。 我们可以看看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可以看看民进党统治下的台湾,他们都标榜自己是所谓的民主国家,可是我不喜欢他们那样的民主,我喜欢中国式的民主,相信若干年后,中国共产党人在经过不断的经验教训和实践的锻炼,毕竟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复兴。 希望政府,党中央要勇于面对现今制度中对社会发展和

民主不利的东西,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制度,从源头上克服、减少乃至杜绝克服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等影响社会发展的陋习; 不断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提高社会道德文明; 不断增强国力,增强内力,以一个强壮的、文明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不要再让他人看不起我们,让他们提到我们中国人,就会从内心里面由衷的佩服和赞叹: 中国人就是了不起!!!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想法是借用日本人的刀杀掉共产党。 只是出于这一目的,他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他密电给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平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但是当时中国还有局部的抗战力量。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沦陷以后,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博仪,在长春建立起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从此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