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何区别

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何区别
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何区别

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何区别?

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所余下的全部实际现金收入(不包括借贷收入)。

计算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帐补贴-个人所得税

人均可支配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除以家庭人口。

目前,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农民纯收入指标,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全年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的主要指标。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包括从事生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和向亲友借入等属于借贷性的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

农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区别在于:

从指标的含义上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中能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它是用以衡量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而农民纯收入,则是指农民的总收入扣除相应的各项费用性支出后,归农民所有的收入。这个指标是用来观察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和农民扩大再生产及改善生活的能力。

从形态构成上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一种形态,即价值形态。它只是反映城镇居民的现金收入情况。而农民纯收入的实际形态有两种,一种是价值形态,另一种是实物形态,主要是指农民自留的粮食、食油、蔬菜、肉禽蛋等。它不但反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情况,也反映了农民的实物收入情况。

从可支配的内容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全部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而农民纯收入除了用做生活消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要留做追加的生产费基金,用于农民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另外,从两者所反映的实际收入的角度看,农民纯收入基本上反映了农民收入的真实水平。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没有包括城市居民在医疗、住房等方面间接得到的福利性收入部分。

因此,在运用上述两项指标进行城乡居民收入对比时,要充分考虑两者的区别,全面正确地加以分析。

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与原因分析

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与原因分析

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与原因分析 胡荣 内容提要:根据2001年在福建省寿宁县和厦门市10个乡镇913户农村居民抽样调查的资料,本文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原因。作者认为,随着农户收入的提高,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日益扩大,经济越是发达,收入差距也越大。地域因素和不同收入来源都对农户收入产生显著影响。统计分析还表明,是否党员和是否担任村干部对农户收入并不具有显著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则对农户收入具有正面积极影响。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社会转型作者:胡荣,男,1962年生,博士,厦门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一、导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责任制的实施,农村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此同时,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也日益扩大。有关统计表明(参看唐平、曹蓉,1996),自1980年至1985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农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速度分别为16.4%、14.6%和12.9%。尽管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都均有大幅度提高,但地区差距则不断扩大。1980年,中、西部农村居民与东部农村居民收入的绝对差额分别为37元和46元,到1995年收入绝对差距则扩大到724和1066元。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扩大引起了许多相关学者的注意。张平在研究中国农村发展的不平等时,试图回答乡镇企业在农村收入不平等中的作用,认为中国农村收入差距既来自区域内也来自区域间,其中区域间收入差异对总的不平等贡献在加大,而区域间收入差距加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区域间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即各个区域间农村非农化就业机会上的不均等(张平,1998)。赵满华、窦文章(1997)在归纳农村居民收入发生变化的几个特征时,也谈到不同区域之间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

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简易版_1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 告简易版

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报告文件应用在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燕郊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政府带领燕郊村民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

生态食品,凭借燕郊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20xx年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XX年年统计,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医疗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

(完整版)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现状与定量分析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现状与地区差异 关于生活质量问题,西方经济学家早就有所论述。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加尔布留思早就在1958年出版的《丰裕社会》一书中就提出:生活质量是指“人的生活的舒适、便利的程度,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和乐趣”。罗斯托也早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提出:“高额群众消费阶段”之后的第六阶段是“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追求精神生活和文化享受。恩格斯也曾精辟的描述过未来社会生活质量提高的美好前景“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我国将进入全面小康的建设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向更富裕的小康生活迈进”。我国12亿人口中有9亿在农村,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 生活质量是多方面的,通常,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我国现阶段对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是客观方面②,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恩格尔系数、居民健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生活环境等。本文以2000年的数据为基础,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对比中全面的反映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及城乡差异;第二部分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地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作定量分析。第三部分对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几点思考。 一我国农村居民整体生活质量及城乡差异 人们生活必须消费。消费质量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内容。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因此,我们着重从收入和消费两方面分析农村居民生活现状。 1、农村居民的收入 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改革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2000年的2253.4元,将近翻了四番,年平均增长13.7%;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22页 ②详细论述见周长城和饶权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10期中发表的《生活质量测量方法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与原因分析

福建省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与原因分析 姓名: 专业:社会工作与管理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09月06日

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与原因分析 内容提要:根据2001年在福建省寿宁县和厦门市10个乡镇913户农村居民抽样调查的资料,本文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原因。作者认为,随着农户收入的提高,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日益扩大,经济越是发达,收入差距也越大。地域因素和不同收入来源都对农户收入产生显著影响。统计分析还表明,是否党员和是否担任村干部对农户收入并不具有显著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则对农户收入具有正面积极影响。 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社会转型 一、导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责任制的实施,农村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此同时,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也日益扩大。有关统计表明(参看唐平、曹蓉,1996),自1980年至1985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农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速度分别为16.4%、14.6%和12.9%。尽管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都均有大幅度提高,但地区差距则不断扩大。1980年,中、西部农村居民与东部农村居民收入的绝对差额分别为37元和46元,到1995年收入绝对差距则扩大到724和1066元。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扩大引起了许多相关学者的注意。张平在研究中国农村发展的不平等时,试图回答乡镇企业在农村收入不平等中的作用,认为中国农村收入差距既来自区域内也来自区域间,其中区域间收入差异对总的不平等贡献在加大,而区域间收入差距加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区域间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即各个区域间农村非农化就业机会上的不均等(张平,1998)。赵满华、窦文章(1997)在归纳农村居民收入发生变化的几个特征时,也谈到不同区域之间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和家庭经营性纯收入的比重明显上升。

农村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导语: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下乡组织农民技能培训,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让农民大胆尝试,自主创新,随机应变,欢迎阅读这篇关于农民收入调查报告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一: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 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XX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22元,折合为320美元,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值还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元的贫困线标准,XX年年底全国尚有2900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100美元)的标准,则全国有9000万左右的人口低于此标准,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的人口总数。XX年公布的绝对贫困人口数字,同XX年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

加了80万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虽然不属于统计中的贫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只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中去。这部分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将受到自然和经济基础条件的约束,难度非常大。近年来,减贫速度不断减慢。 (2)增收速度缓慢。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XX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为4460元,大约相当于540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 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即使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将农村人均GDP的目标确定为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要达到%。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年份有16年,而城乡差距缩小的年份只有9年,缩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8—1983年和1995—1997年的两个阶段。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前一个阶段是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而在后一个阶段则主要是农产品价格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作者:李亚玲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4期 摘要:收入分配问题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难题,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已成为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政策因素、人口因素、教育因素、信息因素和农业生产因素。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需要针对以上几个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3)0400180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提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1]。这段表述充分说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课题,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对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不能得到改善,中国的发展将始终存在障碍。从经济角度看,由于收入分配不公,收入相对较低者的劳动积极性会大大减退,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从社会角度看,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与否,如果收入分配问题得不到改善,极有可能激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这些可预见的后果都迫切要求政府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 一、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概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内生产总值逐步攀升。相较于1978年,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5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52.2倍。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提升了人民的收入水平,使中国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综观图1,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都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加到21 809.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加到6 977.3元,增幅明显小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57倍扩大为3.16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图1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比

对乡镇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对乡镇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到造型设计、款式创新乃至工艺手段还跟不上国际先进水准,必须加速寻找新的突破。 6、运动装将继续受到青睐。在全民健身运动,鼓励健 康生活的促进下,运动装受到全社会喜爱而成为人们必备之装。 7、量身订做的置衣方式将继续发展。在人们讲究品位、崇尚个性的今天,批量生产的成衣已不能包罗所有的生活内容,一些正规装、礼服和特别要求的服装将会在专业店订做解决。因而,今后高级时装店将增加,市场上的服装将更具个性和更加丰富 服装市场已经相当成熟,市场空白点似是无迹可寻,想要切入市场必须要下更深的功夫。高端市场被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国际品牌占有,中端为港台品牌所占,低端才是国

内品牌,我国的一线品牌也只能勉强与港台品牌做竞争,而且后续乏力。高中低三种层次泾渭分明。我国优秀的服装企业何尝不想打造出国际服装品牌,然而消费意识,整体环境,无不制约了这种理想的实现,可以这么讲,目前我国还不具备成就国际服装品牌的土壤,成就国际品牌是整个民族服装行业长期的奋斗目标,因此我们在创造国际品牌的过程中,除了自身的努力,还要懂得运用天时、地利、人和,理智的进行。国际品牌注重整体风格和品质工艺,港台品牌注重形象与时尚,而国内品牌更有心机,三者都有我们许多借鉴的地方,如何找到更好的整合点至关重要。做高端品牌必须与法、意、英、美等国的服装公司合作,做中档品牌必须借鉴港台成功模式或者进行深入合作,通过合作之后的自主研发,才有成功的可能。 可以预见,服装贸易摩擦即将进入高发期。因此我们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作:巩固现有市场,维护出口秩序;共享潜在市场;创新新的市场;实行标准化战略。出口企业更应做好“后配额时代”的应对良方:首先是积极推进企业改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创新能力;二是积极开展实业化建设,促进贸易向上下游的延伸,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益;三是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开发自有品牌;四是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吸收消化国外的先进生产工艺和管理经验,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原因分析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基于公共产品供给差异的分析 专业: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1.导言 (3) 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表现 (3) 2.1 可支配收入扩大 (3) 2.2 消费差距扩大 (5) 2.3 储蓄差距扩大 (7) 3. 公共产品供给角度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7) 3.1 公共产品的涵义及特性 (7) 3.2 公共产品供给城乡差异的表现 (8) 3.2.1 城乡教育资源不对称 (8) 3.2.2 城乡基础设施不平等 (9) 3.2.3 城乡医疗保险不均衡 (10) 3.3 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对城乡收入差异的影响路径 (10) 3.3.1 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10) 3.3.2 对城乡居民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 (11) 3.3.3 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11) 4. 结论与思考 (11) 4.1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11) 4.2 按照公共需要的层次性明确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顺序 (12) 4.3 根据效率原则、灵活多样地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 (12) 参考文献 (1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本文采用历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水平以及储蓄等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现状,并从教育、基础设施及医疗保障等公共产品的城乡供给差异方面来探讨其对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扩大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制定与落实公共产品分配与供给的相关政策,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异的效果。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公共产品供给差异 一、导言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我国居民生活持续得到改善, 200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改革初期分别增加了49.0倍和37.6倍;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例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绝对值1978 年为209. 8 元, 2009 年扩大为12021.48元①。针对这种状况, 不少专家、学者从收入差距的现状、形成原因和性质、以及收入差距过大的不良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与深入的研究, 并提出了很多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历年城乡收入数据进行分析,从公共产品的城乡供给差异,来探讨其对城乡差距扩大的贡献,并依此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表现 1978 年我国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在迅速提高的同时, 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可支配收入差距扩大 ①上述数值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的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20xx年关于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20xx年关于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正式版

20xx年关于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 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燕郊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政府带领燕郊村民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

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燕郊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20x年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XX年统计,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收入分析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收入分析 一)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也持续增长. 进入世纪年代后, 中国经济年均增长, 比世界平均增长速度快了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但消费水平并没有相应程度的大幅度提高.据统计年, 全国普通收入者的年平均收入为元,而中国居民的平均消费率维持在%%, 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近%的水平.而且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的不平常,消费的差距也在加大。研究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消费收入不同分析农村与城市的情况可以给予国家政策的一些建议的依据。 二)理论模型的综述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 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就被称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是 () 对凯恩斯消费理论, 其他经济学家也做了类似的研究. 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了相对收入理论,即他认为 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平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提出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 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以及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 的永久收入决定. 文主要对该地区消费支出(应变量)进行因素分析,并搜集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对此进行数量分析。在得到该地区消费支出与主要因素间的数量关系后,据模型方程中的因素系数大小,分析因素对其影响水平。通过对比得出差 距。三)理论模型的设定 影响消费的因素比较多,根据其影响因素的大小和资料的可比以及预测模型的要求等方面原因,本文选择收入指标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在这个指标中, 收入能够促进消费的增长, 但是过多的消费也会减缓经济的发展; 收入的多少有利于国内消费总值的增长。因此, 上述解释变量的选取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原因, 需要做具体的分析. 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除了收入水平外还有很多.例如:就业情况,零售 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都可能对居民的消费有影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还是居民收入,虽然这些因素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还有的在运用截面数据与时间数据的差异并不大. 因此这些因素可以不列 入模型, 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到随机扰动项中.选择在统 计年鉴中"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为了能真实有效地分析该地区消费现状,特意对该地区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简单分析。 对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作回归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与原因分析

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与原因分析 胡荣 内容提要:根据2001年在福建省寿宁县和厦门市10个乡镇913户农村居民抽样调查的资料,本文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原因。作者认为,随着农户收入的提高,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日益扩大,经济越是发达,收入差距也越大。地域因素和不同收入来源都对农户收入产生显著影响。统计分析还表明,是否党员和是否担任村干部对农户收入并不具有显著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则对农户收入具有正面积极影响。 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社会转型 作者:胡荣,男,1962年生,博士,厦门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一、导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责任制的实施,农村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此同时,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也日益扩大。有关统计表明(参看唐平、曹蓉,1996),自1980年至1985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农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速度分别为16.4%、14.6%和12.9%。尽管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都均有大幅度提高,但地区差距则不断扩大。1980年,中、西部农村居民与东部农村居民收入的绝对差额分别为37元和46元,到1995年收入绝对差距则扩大到724和1066元。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扩大引起了许多相关学者的注意。张平在研究中国农村发展的不平等时,试图回答乡镇企业在农村收入不平等中的作用,认为中国农村收入差距既来自区域内也来自区域间,其中区域间收入差异对总的不平等贡献在加大,而区域间收入差距加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区域间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即各个区域间农村非农化就业机会上的不均等(张平,1998)。赵满华、窦文章(1997)在归纳农村居民收入发生变化的几个特征时,也谈到不同区域之间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和家庭经营性纯收入的比重明显上升。 农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引起了社会学者的关注。美国学者倪志伟根据1985年在福建农村的调查数据提出了著名的市场转型理论(Nee, 1989)。倪志伟的研究表明,在人力资本和家庭组成因素一致的情况下,现任干部家庭收入低于一般农户。与企业主家庭相比,现任干部家庭、离任干部家庭的收入都存在相当差距。因此,倪志伟认为市场转型经济降低了对政治权力的回报,与此同时,人力资本对收入的作用得到提升,这表现在市场改革后夫妻合计教育程度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是正向的,且具有统计显著性。而国内学者陆学艺(1999)则根据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化以及农民的分化情况,认为农民已经分化为八个阶层:农业劳动者、

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旅游花费SPSS分析

摘要: spss在经济、管理、医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问题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旅游花费的关系,,通过运用SPSS分析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旅游花费进行分析, 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 关键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旅游花费线性回归分析 一、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旅游花费的关系分析 中国旅游业自改革开放以后,已进入旅游市场发育的第二阶段——大众化的旅游阶段。2006年,国家旅游局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旅游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人均旅游花费是旅游业发展状况的指标。 我国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和管理水平也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均旅游花费。随着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肯定能吸引更多地人去旅游,加大了人均旅游花费。但是影响人均旅游花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提高不仅表现在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表现在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的转变。 城镇居民是国内旅游的主体市场,在旅游消费层次和消费总量上都居于主体地位,研究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对于有效地引导旅游需求,开拓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将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本文拟以国内旅游消费市场中的主力——城镇居民为对象,对其国内旅游消费及其影响因素———经济收入进行定量分析与探讨,探讨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律和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内旅游发展提出对策。本文就针对城乡居民这一细分市场,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参照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研究我国经济收入与旅游消费的关系。

(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2016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 分析情况汇报 一、上半年农民收入情况及分析 今年上半年,预计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5元,较去年同期的2790元增加265元,增长9.5%。其中,工资性收入198.5元,较去年同期的187.16元增加11.34元,增长6%;经营性收入658.3元,较去年同期的632.5元增加25.8元,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农业经营性收入65.8元,较去年同期59.1元增加6.7元,增长11.3%,林业经营性收入31.9元,较去年同期28.3元增加3.6元,增长12.7%,牧业经营性收入165.6,较去年同期156元增加9.6元,增长6.2%,第三产业经营性净收入395元,较去年同期389.1元增5.7元,增长1.5%;转移净收入1637.6元,增加219.46元,增长15.5%;财产性收入560.6元,较去年同期552.2元增长8.4元,增长1.5%。从结构上分析,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增速放缓;转移净收入增速加快;财产净收入增幅较小。 1、农业生产总体向好,农产品价格有涨有落,经营性收入增速放缓 受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放缓的影响,我县当前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势偏低,红芸豆市场价3.0元,

同比下降1.0元,下降25%;谷子市场价1.6元,同比下降1.03元,下降39.3%;12种主要农产品价格较2015年同期全部下跌,跌幅最高的为黄瓜、张杂谷3号、黍子,跌幅分别为-53.3%、-44%、-43.5%。跌幅最低的为豌豆、大豆、绿豆,跌幅分别为-10%、-9.7%、-1.7%。全县种植面积最大、占农民收入份额最多的玉米跌幅也达到26%。由于龙头企业,小杂粮加工企业少,农产品加工率低,种植业收入无法提高,再加上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严重影响了我县农业经济的增长。 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稳中有降,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据上半年对六种主要农资价格的监测,呈现“两升四降”:碳铵、棚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7%和2.5%;尿素、复合肥、地膜、农用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4%、2.6%、0.1%、16.3%。 玉米价格下跌,羊产业持续低迷,影响了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增长 受到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下跌以及国内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和国家下调临储玉米收购价等因素的影响,玉米价格从去年9月份开始快速下跌,我县玉米种植面积最大,当前玉米平均市场价0.85元/斤,同比下降0.3元,下降26%,羊产业持续低迷,养殖户因

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

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 彭巨水 (苏州大学商学院江苏苏州 215021) 摘要:本文借鉴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方法,首先利用高低比较法和基尼系数法,分析了2000年—2006年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状况,得出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小的结论;接着指出这种“小”只是一种“相对公平”,而且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有增大的趋势;最后对于产生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字:甘肃;农村居民;收入差距 Th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f Rural R esident’s Income Gap in Gan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main body of this paper is drawn the relevant methods on studying rural area resident income gap, to analyses the Gansu Province rural area resident income gap in 2000-2006, have the basic conclusion that the income gap of rural residents in Gansu Province is small by using the high-low comparative law and the Gini coefficient method at first. Then point out that such a "small" is only a "relatively fair", and the regional income gap between farmers have the increasing trend. Finally, analyses the reason about farmers’ income gap between regions, and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Gansu Province; Rural area resident; Income gap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关注甘肃的农民收入差距问题,对甘肃农民收入差距的分析也是多方面的。樊宝平,张静(2006)通过对甘肃与西北其他四省区及全国平均水平在农民纯收入方面的对比,揭示了甘肃农民收入的差距。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挖掘农业增收潜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增收对策[1]。李永波,魏永红(2007)基于基尼系数、均值对数偏差指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甘肃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并对上述指标进行了分解,表明甘肃省1998-2005年的基尼系数没有超过0.3,农村居民处在“相对平均”时期,其收入差距主要是由家庭经营收入引起,其次是工资性收入,在空间上主要是区域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所致。并且认为甘肃省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性造成区域间农业收入不平等,进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07年度规划项目的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7JA790045。

农民工收入以及生活状况调查

农民工收入以及生活状况的调查 调查人:李欣欣 学院:潇湘学院 专业班级:10级财管六班 学号:1065040616

一、调查背景 农民工问题近几年成了党和国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他们的收入及生活状况是最能体现他们的状态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各地离乡务工3个月以上的农民有近1.4亿人,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市,其中外出务工最多的省份是四川、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打工城市则以北京,上海,浙江,珠三角地区等地为主,所从事的行业从服务业,建筑业,到制造业,餐饮业不等。农民工生活状况,工作待遇,收入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它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农民工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承担了城市中大部分城市人不愿干的累活、脏活,却只拿着微薄的工资,过着艰难的生活,而且还时常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有时候甚至还要遭遇拖欠工资的噩梦。作为农民工的子女,对于父辈们的艰辛,我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更多更加详细了解他们的收入状况,生活水平,家庭情况以及与此相关的深层原因。因此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对他们做了一些调查,希望能对他们有一些了解并且可以帮助到他们。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状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便是农村社会的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二、调查方案 1.调查时间:201 2.8.1-2012.8.30 2.调查地点:湖南省湘乡市壶天镇山坪村、下木村、大塘村 3调查对象:在家的农民工以及其家人 4调查方法:进行详细询问及问卷调查,进行了解 5调查内容:农民工家乡情况,务工情况,工资收入情况,农民工工资拖欠情况,农民工消费情况等展开 6:实施计划:暑假期间从8.1号开始,我在家乡的三个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采用了走访调查,电话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民工和他们的家庭成员进行了调查访问,调查对象包括18-55岁之间的农民工,男女比例3:1.我也到县民政局调查了相关信息和资料,初步了解了农民工的收入来源,收入增减情况以及备受关注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三、问卷调查 为了了解农民工当下的各种状况和工资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理解农民工,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特别设置如下调查一下问卷。希望接受调查者能如实填写,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注意:以下题目,除特别说明为多选外,均为单选题。

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 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分析——以黑龙江省甘南县为例 系别金融系 专业金融学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05月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Ⅱ) 引言 (1) 一、黑龙江省甘南县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分析 (1) (一)黑龙江省甘南县家庭经营收入占主导 (1) (二)黑龙江省甘南县工资性收入比例上升 (2) (三)黑龙江省甘南县城乡居民整体收入差异明显 (2) (四)黑龙江省甘南县政策性非经营性收入增加 (3) 二、黑龙江省甘南县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原因分析 (3) (一)政策因素 (3) (二)历史背景方面 (3) (三)地理因素方面 (4) (四)产业结构层次方面 (4) (五)基础设施方面 (4) (六)农村教育发展水平方面 (5) 三、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建议 (5) (一)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5) (二)坚持多元经营,积极备于新兴服务业 (6) (三)坚持提升内涵,加快城镇化进程 (6) (四)发展优势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收入差异 (6) 参考文献 (8)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浅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摘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既是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妥善解决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在论述阐述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意义后,着重从纵向差距,横向差距和基尼系数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社会公平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加,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不断变化和收入渠道的不断拓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虽经多次曲折但总体态势是不断扩大的。 1、纵向差距 纵向差距包括绝对收人差距和相对收入差距。绝对收入差距和相对收入差距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可以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 教据来潭:《中国统计年鉴2007》...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1980年一2006年间,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城乡居民的收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l980年的47... 6元上升到2006年的11759.5元,绝对额增长11281.9元,增长了大约24.6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80年的l91.3元上升到2006年的3587.0元,绝对额增长3395.7元,增长了大约l8.75倍,相对于城镇

来说,增长明显缓慢得多。再从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数据来看,我们发现,从1980年到2006年这27年问。绝对差距从1980年的286.3元上升到2006年的8172元,增长了大约28.54 倍;相对差距从1980年的2.5O倍上升到205年的3.28 倍,虽然农村改革开始后这一比例有所降低,在1985年达到最小值1.86,但进入2O世纪9O年代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又有扩大,近年来更是呈现加速扩大的态势,到2006年更是达到了3.28,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不到1.5的水平。 2、横向差距 数据来源:根括《中国境计年鉴2007》数据整理计算.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各地区间城乡差距最大的是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比达4.59,城乡差距最小的是上海,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6,两个省(市)份的城乡差距值的比为2.O3。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差距的差异也比较明显,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包括天津、北京、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上海、海南、河北十省市,其城乡收入差距比相对较小,平均为2.63;而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宁夏、西藏、陕西、内蒙古、青海、甘肃、四JIl、重庆、云南、广西、贵州十二个省市,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比平均为3。77;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六省,收入比为3.03,介于东西部之间。 3、基尼系数

SPSS数据分析:我国各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数据分析

2010年 我国各省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数据分析 学院工商管理 专业班级人力资源0910 学生姓名赵飞飞 学号0802091033

一、选题理由: 在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本次调研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城镇与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目的是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我国2010年城乡收入情况有一个全面细致的认识。 二、原始数据资料(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以及各项惠农政策贯彻落实到位等积极因素作用下,2010年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继续稳定增加。全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109 元和5919 元,增幅分别为11.3%和14.9%, 2010 年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幅首次高于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幅。但是,一方面,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各省份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

尤其像上海、北京、浙江等比较发达的省市,人均收入非常高;而像西藏、青海、甘肃这样的省份,人均收入又非常的低。另一方面,每个省份的城乡收入差距也比较大。 三、SPSS统计数据分析 城镇人均收入分为4组:第1组10000元—15000元; 第2组15000元——20000元; 第3组20000元——25000元; 第4组25000元以上。 农村人均收入分为3组:第1组0元——5000元; 第2组5000元——10000元: 第3组10000元以上。 1.城镇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分布状况分析 (1)城镇人均收入 依据表格,2010年,全国31个省市(除港、澳、台地区)中,城镇人均收入在10000—15000元的有6个,15000—20000元的有18个,20000—25000元的有4个,25000元以上的有3个。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各省市城镇人均收入水平集中在15000—20000元这个区间,说明整体水平都比较高。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如何调查计算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如何调查计算 目前,部分群众对统计部门每年公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出质疑,特别是不少农民认为自己的收入没有那么多,统计数字高于实际。这是由于部分群众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一统计指标的定义不够熟悉,他们的直观感觉不等同于统计数据。为正确理解这一指标,结合我市实际,现对其专业定义、构成、数据来源、计算方法等作一解释和说明。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调查方法和构成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通过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获得的。根据国家统计制度统一要求,目前,我市采用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方法是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以辖区内所有行政村人均纯收入近三年平均值为标识,从低到高排队,建立抽样框,以村人口为辅助指标,采取随机起点对称等距抽样方法,抽取调查村,每村抽取10户居民作为调查点。接受调查的农户按照制度要求,在国家统一格式的现金收支帐和实物收支帐上,逐笔记录发生的现金和实物收支情况;统计部门通过录入汇总这些原始数据,来获得一定时期内农民生产、生活、收入、消费等方面的详细数据。 农民收入资料来源: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在全市抽选确定了560户农村居民家庭调查户(18个乡镇街道各30户,凤城街道20户,鹏泉街道暂时没有),调查户每天记录家庭收支流水账,各乡镇(街道)对记账本逐笔编码后,按月录入计算机处理汇总计算而得。 农民人均纯收入按收入来源的性质,可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1)工资性收入:指农村住户或住户成员受雇于单位或个人,靠出卖劳动而获得的收入。包括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在本地劳动得到的收入、常住人口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三个部分。(2)家庭经营纯收入:指农村住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相应地扣除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费用后的收入总和。(3)财产性收入:指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所有者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