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酸相反应器的过酸状态及其控制

第35卷 第9期2003年9月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 L OF H ARBI N I NSTIT UTE OF TECH NO LOGY

 

V ol 135N o 19Sep.,2003

产酸相反应器的过酸状态及其控制

秦 智1,2,任南琪1,李建政1,闫险峰1

(1.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E 2mial :qinzhi0916@https://www.360docs.net/doc/5d18689427.html, ;

2.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 要:为了考察产酸相“过酸状态”后恢复的控制对策,试验中对降低负荷和调节碱度这两种控制措施的恢复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冲击负荷使产酸相反应器出现过酸状态后,将C OD 有机负荷从正常的

15kg/(m 3?d )降低到5kg/(m 3?d ),运行18d 仍未能使反应系统的pH 值得到有效恢复.当进水碱度调节在500

~600mg/L 范围时,系统C OD 有机负荷维持在9kg/(m 3?d )的条件下,运行10d 后过酸状态得到了基本恢复.因此,在反应系统出现过酸状态时,应在降低系统有机负荷的同时加强对进水碱度的调节,这一措施要比仅仅降低有机负荷更有利于系统的迅速恢复.过酸状态的恢复过程较缓慢,因此在冲击负荷期通过碱度的调节将系统的pH 值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从而避免“过酸状态”的发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两相厌氧;产酸相;过酸状态;控制对策;碱度中图分类号:X 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367-6234(2003)09-1105-04

Superacid state of acidogenic phase and controlling strategy for recovery

QI N Zhi 1,2,RE N Nan 2qi 1,LI Jian 2zheng 1,Y AN X ian 2feng 1

(1.School of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 ,Harbin 150090,China ,E 2mail :qinzhi0916@https://www.360docs.net/doc/5d18689427.html, ;2.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Harbin 150080,Chi 2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ontrolling strategy of the recovery of acidogenic phase reactor from superacid state ,both the ways of cutting down the C OD organic loading rate and adjusting the in fluent alkalinity were per 2formed respectively in our experiments.A fter the acidogenic phase reactor was in the state of superacid by shock

loading ,the C OD organic loading rate (O LR )w as cut d own fr om 15kg/(m 3?d )to 5kg/(m 3?d ).H owever ,the pH value of the reactor did not recover after 18days operation.Acidogenic phase recovered success fully from superacid state within 10days when the in fluent alkalinity was adjusted to the range of 500~600mg/L at the C OD organic loading rate of 9kg/(m 3?d ).Therefore ,when the reactor was in the state of superacid simultaneously ,the method of decreasing O LR and adjusting in fluent alkalinity should be adopted ,it is m ore efficient than only cutting down the O LR for the rapid recovery of the reactor.H owever ,the recovery process of superacid state was relatively slow.Therefore ,during the period of shock loading ,the pH value of the reactor should be maintained at a normal range by adjusting in fluent alkalinity.It was still significant to av oid the occurrence of superacid state.K ey w ords :tw o 2phase anaerobic system ;acidogenic phase ;superacid state ;control strategy ;alkalinity

收稿日期:2002-06-2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973-G 200002640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

(863-2001AA515030).

作者简介:秦 智(1974-),女,博士研究生;

任南琪(1959-),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因其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可回收大量高质量的沼气等优点,在高浓

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作用日见突出,我国近几年在实际工程中也多有应用,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处理效果[1~4].在两相厌氧生物处理系统运行中,如果控制不当,造成负荷冲击时,可能会使处理系统业已建立的生态环境破坏,尤其是反应系统的pH 明显下降,将导致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产气率下降,这种现象在产甲烷相中通常被称为

“酸化”状态[5].而产酸相反应器在较大负荷的冲

击下也会出现类似于产甲烷相反应器的酸化现

象,产酸相的这种状态被称为“过酸状态”[6]

.研究表明[4],尽管产酸相内部环境的pH 值因产酸发酵而较低,经驯化的厌氧活性污泥可以忍受pH 为318以上的酸性环境.当产酸相受到较大有机负荷冲击时,大量酸性末端产物的生成将导致反应混合液的pH 值迅速降低,甚至达到318以下,使产酸相微生物群体的代谢活性受到严重抑制,底物转化率显著降低,影响处理效果.产酸相过酸状态的出现,不仅仅影响其本身的处理效果,更为严重的是可能造成后续产甲烷相的酸化,使整个处理系统运行失败.因此,产酸相过酸状态的有效控制,对两相厌氧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而相关的研究却未见报道.本文对产酸相反应器过酸状态发生后的恢复及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反应器运行中过酸状态的避免及过酸状态发生后的恢复提供指导.

1 试验装置与方法

111 试验装置及流程

本研究采用的产酸相反应器,属连续流搅拌

槽式反应器(CSTR ),内有气-液-固三相分离装置,为反应区与沉淀区一体化结构.反应区的有效容积为916L ,沉淀区为514L.反应器外壁缠绕电热丝,通过温控仪将反

应器内温度控制在(35±1)℃.试验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装置及流程示意图

Fig.1 Experimental apparatus and schematic diagram

112 污泥的接种、驯化及反应器过酸状态的调控

产酸相反应器接种的污泥来自生活污水排放

沟的底泥,经曝气培养后接种到反应器中,在C OD 有机负荷为15kg/(m 3?d ),HRT (水力停留时间)为8h 的条件下启动.启动运行7d 后开始有明显的气体产生,运行到40d 时产气速率达到20L/d 左右,C OD 去除率为1914%,生物量VSS 为16169g/L ,液相末端产物以乙醇和乙酸为主,为乙醇型发酵[7].此时反应器内厌氧活性污泥的驯

化完成,系统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为了模拟实际工程运行中的冲击负荷,向进水中投加高浓度的细菌发酵液,使进水C OD 达到20000mg/L ,C OD 负荷为60kg/(m 3?d ).反应体系的pH 值在24h 之后降低至317,反应器出现“过酸状态”.此后,先后采取了降低负荷和调节碱度两种措施对反应系统进行恢复.实验过程连续运行48

d ,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阶段Ⅰ

(1~6d ):正常运行状态,C OD 有机负荷为15kg/(m 3?d )左右;阶段Ⅱ

(7~11d ):从冲击负荷(C OD 有机负荷为60kg/(m 3?d )下运行2d )出现到过酸状态发生;阶段Ⅲ(12~29d ):C OD 有机负荷降低为5kg/(m 3?d )左右运行,10d 后系统C OD 有机负荷重新提高到15kg/(m 3?d )左右,系统仍未恢复;阶段Ⅳ(30~48d ):为碱度调控阶段,C OD 有机负荷控制在9kg/(m 3?d )左右,通过向进水中投加碳酸氢钠来增加反应系统的碱度,此阶段的进水碱度为500~600mg/L.在整个调控过程中,反应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维持8h 不变,有机负荷率的变化通过对进水C OD 浓度的调节实现.113 底物

实验用底物是以甜菜制糖厂的废糖蜜配制而

成的有机废水,并投加少量N 、P ,使进水的m (C OD )∶m (N )∶m (P )=1000∶5∶1.由于糖蜜废水易酸化的特点,使进水pH 值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波动.114 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液相末端发酵产物采用G C -122型气相色谱仪、氢火焰检测器;pH 值测定采用pHS -25酸度计,总碱度测定采用中和滴定法,以CaC O 3计;产气量由湿式气体流量计计量,糖分的定量分析采用硫酸-苯酚法,以葡萄糖计.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1 过酸状态及调控阶段的pH 值和碱度变化规律

pH 值和碱度都是产酸相反应器运行中的重

要控制参数.当环境pH 值低于厌氧活性污泥耐受下限时,就会导致微生物的活性下降、正常的生理代谢受到抑制,甚至导致微生物的死亡.一定碱度的存在能有效地缓冲反应体系pH 值的下降,可增加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本试验中,正常运行阶段,厌氧活性污泥表现出典型的乙醇型发酵,检测结果证明,在阶段Ⅰ进水pH 值为6172~6182,进水碱度为300mg/L 左右时,反应器出水pH 值稳定在4.00~4115,出水碱度则为160~180mg/L (图2、3).从图2、3分析可知,阶段Ⅱ的前2d 冲

?6011?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第35卷 

击负荷出现后,出水pH 值降低到3170~3190,此

时出水碱度仅为30mg/L ,出现过酸状态,反应器对底物的转化率(酸化率)及C OD 的去除率显著下降(参见表1).阶段Ⅲ采取了调控措施,将C OD 有机负荷从15kg/(m 3?d )逐渐降低到5kg/(m 3?d ),在18d 的运行中,在维持反应器进水pH 值、碱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出水pH 值基本在3170~4100.可见,有机负荷的降低并没有使出水pH 值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出水碱度仍然维持在30~50mg/L.在阶段Ⅳ,对进水碱度进行调节过程中,使碱度维持在500~600mg/L ,此时进水pH 值为617~716.调节碱度运行的前10d ,出水碱度和pH 值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分别在200~460mg/L 和在411~419变化.

波动期过

图2 

过酸状态及调控阶段的pH 值变化规律

Fig.2 pH value of superacid state and controlling phase

图3 过酸状态及调控阶段的碱变变化规律

Fig.3 Alkalinity of superacid state and controlling phase

表1 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其他参数的变化

T able 1 Other p arameters during running of reactor 阶段运行时间

t/d

COD 去除率/%

酸化率a

/%糖转化率b

/%)Ⅰ41612342129515Ⅱ11216038158916Ⅲ28213010184315Ⅳ

48

14199

5415

8714

 a :酸化率是指液相发酵产物总量(质量浓度)与进水COD 质量浓度的比值;

 b :糖转化率是指转化为其他产物的糖量占糖总量的百分比.

后,出水的碱度和pH 值最终稳定在520~600mg/L 和418~510.反应器内碱度的提高使反应体系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 以上结果表明,冲击负荷如果超过一定强度,将导致反应系统的pH 值下降,甚至低于318.研究证明[6],318为产酸相厌氧发酵微生物的pH 值下限,达到或低于这一pH 值时会导致厌氧微生物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使反应器出现过酸状态.因此在反应器的运行中,要对反应器的pH 值进行连续的监控,将产酸相反应器的pH 值维持在410~415的正常范围内.一旦反应器pH 值低于4.0,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应立即采取措施阻止pH 值的下降.通过阶段Ⅲ和阶段Ⅳ的运行表明,

降低有机负荷的同时增加进水的碱度,更能有效地调节恢复反应系统的pH 值,仅降低有机负荷是不够的.212 过酸状态及调控阶段液相发酵产物的变化

规律

液相发酵产物是反映反应器运行状况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由图4可以看出,在反应器正常运行阶段(阶段Ⅰ),其发酵产物浓度达到3216~3411mm ol/L ,其中乙醇为1719~1918mm ol /L ,

图4 过酸状态及调控阶段的发酵产物变化规律(虚线部

分为冲击负荷期,有机负荷为60kg/(m 3?d )

Fig.4 End products of superacid state and controlling phase

(broken line was shock load phase ,organic load was 60kg/(m 3?d )

乙酸为1117~1214mm ol/L ,丙酸、丁酸和戊酸的

浓度均在2mm ol/L 以下,呈现典型的乙醇型发酵.阶段Ⅱ出现冲击负荷后反应器处于过酸状态,乙醇的浓度急剧下降到413mm ol/L ,发酵产物的浓度也下降到2515mm ol/L.由于从过酸状态出现到发酵产物抑制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发酵产物浓度的下降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阶段Ⅱ的下降幅度并不太大.在阶段Ⅲ的运行中,发酵产物下降较快,其浓度降到了317~517mm ol/L ,其中乙醇的浓度仅为017~211mm ol/L ,丙酸、丁酸、戊酸无显

?

7011?第9期秦 智,等:产酸相反应器的过酸状态及其控制

著变化,而乙酸的浓度继续下降,从1212mm ol/L 降低为2.0~615mm ol/L.在低负荷下运行10d,待反应系统的pH值恢复到4左右后,C OD有机负荷恢复到过酸状态前的水平(15kg/(m3?d))运行,此时发酵产物浓度为615~11.0mm ol/L,虽有所提高,但也仅为正常状态的1/4左右,其中乙醇为111~213mm ol/L,乙酸为412~615mm ol/L,其他产物产量变化不大.可见这一调控措施并未取得明显效果.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尽管反应系统的pH值有所恢复,但其碱度却仍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系统并未产生有利于发酵微生物群体恢复正常代谢的环境条件.在阶段Ⅳ,经历了10d的调节运行后,pH值和碱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发酵产物产量逐渐回升.达到稳定状态时,发酵产物的浓度达到2217~2619mm ol/L,其中乙醇为115~419m m ol/L,乙酸为612~9m m ol/L,丙酸为1112~1414m m ol/L,丁酸和戊酸低于115mm ol/L.液相发酵产物的浓度,已接近过酸状态前的水平,但从发酵产物的组成来看,丙酸的含量占据明显优势,呈现典型的丙酸型发酵,乙醇的含量并没有恢复到过酸状态前的水平,质量分数仅为18%左右.

液相发酵产物结果表明,阶段Ⅲ降低负荷的恢复措施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效果,pH值和碱度仍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在阶段Ⅳ采取的降低负荷

,使系统的pH值和碱度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发酵产物的总量也随之提高,达到稳定状态时基本恢复到了过酸前状态.然而恢复后的发酵类型却发生了改变,由初始的乙醇型发酵转变为丙酸型发酵.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产酸相反应体系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在一定运行条件下,将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顶级群落,使反应系统的运行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就会引起生态群落的生态演替.当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其恢复过程极为缓慢,而且其生态系统的结构很难再恢复到初始的状态.所以,在产酸相的运行中应尽量避免过酸状态的出现.

213 过酸状态及调控阶段其他参数的变化从表1可知,阶段Ⅱ反应器出现过酸状态后, C OD去除率、酸化率、糖转化率都有所下降,但是过酸状态对反应系统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C OD去除率等参数并未下降到受抑制后的最低水平.在阶段Ⅲ的调控阶段,它们仍然在下降,并达到系统运行的最低水平.在阶段Ⅳ的调控结束时,反应器的酸化率、C OD去除率、糖转化率都基本恢复了正常运行阶段的水平.这一结果进一步说明在两种调控措施中,降低负荷并调节碱度的措施要比只降低有机负荷更有利于反应器的恢复.

3 结 论

(1)冲击负荷引起反应体系过酸状态,破坏了体系原有的碱度平衡,导致处理系统失效.避免冲击负荷的出现和保持对反应体系碱度的良好控制是避免过酸状态发生及其恢复的关键.

(2)过酸状态发生后,为了使反应系统快速恢复,应在降低系统有机负荷的同时加强对进水碱度的调节,这一措施要比仅仅降低负荷更有利于系统pH值的迅速恢复.恢复期的适宜进水碱度为500~600mg/L.

(3)产酸相一旦发生过酸状态,其恢复过程是较为缓慢的,而且,微生物菌群有可能难以恢复到原有的状态,菌群的结构及其代谢产物将有所改变,从而可能会对后续的产甲烷相的处理效率造成影响.因此避免反应器过酸状态的发生比发生后的调控更为关键.

参考文献:

[1]周雪飞,任南琪,陈漫漫,等.含甲醇废水的生物处理

实例[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6):50-52.

[2]陈漫漫,陈业刚,任南琪,等.两相厌氧———好氧法处

理医药原料废水工程实践[J].给水排水,1999,25(8): 39-41.

[3]赵 丹,任南琪,董延茂,等.高效产酸发酵反应器处

理医药原料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10): 1-5.

[4]李建政,任南琪,刘艳玲,等.中药废水高效生物处理

技术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0,16(6):5-8. [5]竺建荣,胡纪萃,顾夏声.颗粒厌氧污泥中的产氢产乙

酸细菌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94,21(4):207-209.

[6]李建政,任南琪.产酸相最佳发酵类型工程控制对策

[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5):398-402.

[7]RE N Nanqi,BAOZHE N W,H UANGJuchang.E thanol2type

fermentation from carbohydrate in high rate acidogenic reactor [J].Biotechnology&Bioengineering,1997,54(5):428-433.

(编辑 杨 波)

?

8

1

1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第35卷 

论述化学反应器的分类和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论述化学反应器的分类和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一>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摘要 一提到化学反应类型,不少学生都认为是“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答案只能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种情况里选一种,除此之外的答案都是错的,这给学生带来很大困惑。本文探讨了“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本质和局限性,并探讨了复分解反应的两个疑难问题。本文还详细介绍啦化学反应器的分类,让大家更详细的了解到在化学应用中化学反应器的分类 关键词;化学反应器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原理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四种,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在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时,学生常遇到以下困惑: 1.氧化还原反应、中和反应等反应为什么不属于反应基本类型? 2.有很多反应为什么没有相应的反应基本类型? 3.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为什么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4.碳酸盐与酸的反应被认为是复分解反应,这是为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机械地利用概念来解释,缺乏说服力,而且第四个问题用概念无法解释,因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第四种反应有三种化合物生成。 欲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弄清楚“反应基本类型”内涵和外延。 二问题的解决 (一)探究所描述的化学反应信息 从具体实例来探究“反应基本类型”所描述的化学反应信息。 1. 3Fe+2OFeO,化合反应——几种成分(Fe和O)结合在一起。 2. 2Fe(OH)=FeO+3HO,分解反应——结合在一起的几种成分(Fe、O、H)分开。 3. Fe+CuSO=FeSO+Cu,置换反应——一种成分(Fe)替换另一种成分(Cu)。 4. 2Fe(OH)+6HCl=2FeCl+6HO,复分解反应——正价态成分(Fe和H)或负价态成分(OH 根和Cl)相互交换。 四种基本类型都是通过成分组合方式的变化来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这就是“反应基本类型”的内涵。而氧化还原反应是通过电子的转移来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中和反应是通过酸碱性的相互消除来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它们的内涵与“反应基本类型”不相符合,所以都不把它们列入“反应基本类型”的范畴。 (二)反应基本类型外延 “反应基本类型”的外延只有四种,面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的外延太窄了,部分反应特别是很多的有机化学反应被排除在“反应基本类型”之外。如同很多观众到了一个小剧场,位子不够,一部分人无法对号入座。所以像这样的情况,并不意味着它们根本上没有相应的反应类型,只是目前还不能对它们变化的特点进行恰当描述罢了。 查现代汉语词典,“基本”的含义有:①根本:人民是国家的~。②根本的:~矛盾。③主要的:~条件∣~群众。④大体上:大坝工程已经~完成。用“基本”来修饰反应类型,是哪种含义呢?是“根本”(最重要的意思)的反应,其它反应都不重要?是“主要的”反应,其它反应都是次要的反应?无论选择那种含义,都不合适。

反应器串级控制系统整定

西华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 前言 (1) 2 总体方案设计 (2) 2.1 方案比较 (2) 2.2 方案选择 (5) 3 反应器串级控制系统分析 (6) 3.1 被控变量和控制变量的选择 (6) 3.2 主、副回路的设计 (6) 3.3 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 (8) 3.4 控制系统方框图 (8) 3.5 分析被控对象特性及控制算法的选择 (9) 4 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 (10) 4.1 参数整定方法 (10) 4.2 参数整定 (11) 4.3 两步法的整定步骤 (12) 5 MATLAB仿真 (14)

5.1 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 (14) 5.2 串级控制系统PID参数整定: (16) 5 结论 (20) 6 总结与体会 (21) 7 参考文献 (22) 1 前言 反应器(或称反应釜)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典型设备,种类很多。化学反应器在结构、物料流程、反应机理、传热、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使自控的难易程度相差很大,自控方案差别也比较大。 夹套式反应器是一类重要的化工生产设备,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伴有许多化学和物理现象以及能量、物料平衡和物料、动量、热量和物质传递等过程,因此夹套反应器操作一般都比较复杂,夹套反应器的自动控制就尤为重要,他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产量和安全生产。 化工生产过程通常可划分为前处理、化学反应及后处理三个工序。前处理工序为化学反应做准备,后处理工序用于分离和精制反应产物,而化学反应工序通常是整个生产过程的关键,因此在化学反应工序中设计一套比较完善的控制系统是很重要的。 设计夹套式反应器的控制方案应从质量指标,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约束条件三个方面考虑(假设在本反应器中反应物为一般性的,无腐蚀,无爆炸的液液反应物)。

间歇式反应器系统控制方案案

2007 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过程控制仿真挑战赛
西门子杯 全国大学生过程控制技能挑战赛
——间歇式反应器系统控制方案
第十一号参赛方案
第十一号方案
1

2007 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过程控制仿真挑战赛
目 录
目 录........................................................................................................................................................ 2 一、间歇式反应器系统概述 ..................................................................................................................4 1.1 被控对象工艺流程(简单描述反应过程)...................................................................................4 1.2 反应过程分析 ..............................................................................................................................5 1.3 控制要求 ...................................................................................................................................... 7 1.4 间歇式反应器系统P&ID图 ...........................................................................................................8 二、系统硬件配置 .................................................................................................................................. 9 2.1 硬件及网络结构 ........................................................................................................................10
2.1.1 SIMATIC NET ...................................................................................................................... 11 2.1.2 PROFIBUS现场总线 ............................................................................................................12
2.2 硬件配置 ....................................................................................................................................14 2.3 软件配置及安装 ........................................................................................................................14 2.4 变量表 ........................................................................................................................................15 三、控制策略设计 ................................................................................................................................17 3.1 反应温度控制策略 ....................................................................................................................17
3.1.1 3.1.2 3.1.3 3.1.4
加热位式控制 ....................................................................................................................18 升温模糊控制 ....................................................................................................................18 恒温PID控制 ......................................................................................................................21 规则集 ................................................................................................................................22
3.2 压力控制策略 ............................................................................................................................23
3.2.1 协调型专家系统 ................................................................................................................23 3.2.2 压力安全专家策略 ............................................................................................................24
3.3 主产物产率控制策略 ................................................................................................................26
3.3.1 软测量技术 ........................................................................................................................26 3.3.2 组分控制 ............................................................................................................................31
3.4 控制系统P&ID图 ........................................................................................................................32 3.5 顺序控制 ....................................................................................................................................32 3.6 阀门特性选择 ............................................................................................................................34 四、控制系统软件实现 ........................................................................................................................35 4.1 SCL程序 ......................................................................................................................................35 4.2 CFC图描述 ..................................................................................................................................44 4.3 SFC图描述 ..................................................................................................................................50
第十一号方案
2

MCR-3型微波化学反应器分析

MCR-3型微波化学反应器 一、加热原理 微波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它和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一样,都属于电磁波,微波的频率范围从300MHz到300KMHz,即波长从1毫米到1米的范围。 微波加热的原理: 微波加热就是将微波作为一种能源来加以利用,当微波与物质分子相互作用,产生分子极化、取向、摩擦、碰撞、吸收微波能而产生热效应,这种加热方法就称为微波加热。微波加热是物体吸收微波后自身发热,加热从物体内部、外部同时开始,能做到里外同时加热。 不同的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不同,其加热的效果各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物质的介质损耗。 微波加热的特点: 1、快速加热。微波能以光速(3×1010cm/s)在物体中传播,瞬间(10-9 秒以内)就能把微波能转换为物质的热能,并将热能渗透到被加热物质中,无需热传导过程。 2、快速响应能力。能快速启动、停止及调整输出功率,操作简单。

3、加热均匀。里外同时加热。 4、选择性加热。介质损耗大的,加热后温度高,反之亦然。 5、加热效率高。由于被加热自身发热,加热没有热传导过程,因此周围的空气及加热箱没有热损耗。 6、加热渗透力强。透热深度和波长处于同一数量级,可达十几厘米,而红外加热为表面加热,渗透深度仅为微米数量级。 二、产品特点 MCR-3型微波化学反应器采用了最新科技,确保您的实验顺利进行。 1.微波连续输出方式:研究表面,脉冲微波在“开”和“关”的瞬间会产生高阈值电磁脉冲,出现温度大幅震荡现象,也极易破坏有机分子形态,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微波连续输出方式确保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时刻存在微波。克服了脉冲微波给实验带来的不利影响。 2.微型计算机自适应PID调节技术:有效克服超调现象的发生。PID参数可以自适应整定,灵活适应不同的操作环境,当环境温度,反应物质容积,极性,热熔发生改变,MCR-3型微波化学反应器可以适应由此带来的影响,自动修改PID参数,使机器适应于新的环境,保持控温精度不降低。 3.采用镀四氟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镀四氟温度直接插入发热体系内部,采集反应体系内部温度,可靠的屏蔽装置有效消除任何电磁波的干扰和自热效应,使采集数据更为可靠。四氟乙烯温度传感器有效抵御酸、碱,有机溶液的腐蚀。 4.采用多段工作模式:您可以设置5工作时段工作。一般工作结束后,化学反应器自动转向下一段连续工作。每个时段下都可独立设置最高功率,温度,时间,MCR-3型微波反应器将在每段中都达到最优状态。 5.显示实时曲线功能:让您可以更直观的查看温度变化的情况。只需要按下翻页键,就可以看到温度曲线。 6.存储参数功能:您的输入参数将保持在闪存中,方便您下次开机操作,不用再重复输入。本机采用Flash 存储器可以在关机或者停电时永久保存数据。 7.采用大面积触摸面板:按键分布符合操作习惯,分部间隔合理,操作手感更为舒适。并有声音提示功能。 8.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有效像素320×240,屏幕尺寸高达123mm×94mm。同步显示,五个时段所设置工作条件,以及微波工作状态,微波功率,实时温度,工作时间。使视野更广阔,观看更为舒适。 9.温度误差修正功能,若显示温度与实际温度出现误差,可通过微型计算机采取修改。 10.具有安全的连锁开关:在任何情况下打开炉门都会停止微波辐射,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11.磁控管过热保护功能:当一次使用时间过长或者异常情况导致磁控管温度高时,本机可自动切断磁控管电源,避免磁控管的损伤。

夹套式反应器温度串级控制控制方案设计设计

目录 一.概述……………………………………………………………2-6页 1.1化学反应器的基本介绍…………………………………2-3页 1.2夹套式反应器的控制要求…………………………………3 页 1.3夹套式反应器的扰动变量………………………………3-4页 1.4基本动态方程式…………………………………………4-6页二.控制系统方案的确定…………………………………………6-7页三.控制系统设计…………………………………………………7-18页 3.1被控变量和控制变量的选择………………………………7-8页 3.2主、副回路的设计…………………………………………8-9页 3.3现场仪表选型………………………………………………9-12页 3.4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选择………………………………12-13页 3.5控制系统方框图……………………………………………13页 3.6分析被控对象特性及控制算法的选择……………………13-14页 3.7控制系统整定及参数整定…………………………………14-18页四.课程设计总结……………………………………………………18页五.结束语……………………………………………………………18页六.参考文献…………………………………………………………19页

一概述 1.1 化学反应器的基本介绍 反应器(或称反应釜)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典型设备,种类很多。化学反应器在结构、物料流程、反应机理、传热、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使自控的难易程度相差很大,自控方案差别也比较大。 化学反应器可以按进出物料状况、流程的进行方式、结构形式、传热情况四 个方面分类: 一、按反应器进出物料状况可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反应器 通常将半连续和间歇生产方式称为间歇生产过程。间歇式反应器是将反应物 料分次获一次加入反应器中,经过一定反应时间后取出反应中所有的物料,然后重新加料在进行反应。间歇式反应器通常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多功能、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这类生产反应时间长活对反应过程的反应温度有严格程序要求。 连续反应器则是物料连续加入,化学反应连续不断地进行,产品不断的取出,是工业生产最常用的一种。一些大型的、基本化工产品的反应器都采用连续的形式。 二、从物料流程的进行方式可分为单程与循环两类 物料在通过反应器后不再进行循环的流程称为单程,当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率都较高时,可采用单程的排列。如果反应速度较慢,祸首化学平衡的限制,物料一次通过反应器转化不完全,则必须在产品进行分离后,把没有反应的物料与新鲜物料混合后,再送送入反应器进行反应。这种流程称为循环流程。 三、从反应器结构形式可分为釜式、管式、塔式、固定床、流化床、移动床反应器等。 四、从传热情况可分为绝热式反应器和非绝热式反应器[1]。 绝热式反应器与外界不进行热量交换,非绝热式反应器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一般当反

甘斯动态反应器的造物原理

甘斯动态反应器的造物原理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打开等离子体磁引力场技术的大门,鼓励所有人进入实际操作和应用阶段,而不是继续停留在理论阶段,在2014年,凯史已经释放了所有的技术,通过对 甘斯金字塔组合反应器进行网络直播的展示,所有的技术已经向全人类释放了,keshe基金会2014年的年度计划得到 圆满实现,而这一切的成功却仍然被人们视而不见,就像凯史说的:人类由于太专注于追求甘斯动态反应器的飞升和能量的输出,而被能量与飞升这些现象蒙蔽了双眼,我们已经给了你们一切,而你们还在抱怨我们没有实际的东西给你们,我们已经给了,但你们却视而不见,这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你们的问题。由于凯史在2015年的计划是全人类的和平,为了促进、加快实现世界和平的进程,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这一次不在是靠喊和平的口号或愿望,而是直接靠科学技术,这是一项全新的科学技术,它不是已知的人类自己发明的传统科学,而是关于宇宙真实运作方式的自然科学,这项科学技术并不是建立在人类已经发明的物理学理论、定律、数学公式和计算等等“人为”的基础之上的,而是根据“自然”本身的运作方式,人类与“自然”合作、沟通,让“自然”以 它自己本来的方式去运作,人类并不是“人为”的去主宰、控 制过程,而是“无为”的选择放手,顺应“自然”,让“自然”去创

造与运作,让“自然”去达成人类的愿望和所期待的结果。在凯史的第一本书的结尾,凯史已经暗示了人类在宇宙中真正存在的意义和所扮演的角色:人类并不是宇宙的创造者,而是一部分能量的转化者。如果这样的表达难以理解,我们就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解释人类在宇宙中存在的意义与所扮 演的角色。首先,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电脑,而且都在使用电脑,所有电脑的使用者,并不需要自己去真的造一台电脑,所以,我们并不需要是电脑的创造者,而可以仅仅是使用者,对于所有电脑的使用者来说,他们与电脑的关系是什么呢?他们在这段关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在人机互动的过程中,人类负责下达“指令”,而计算机负责接收和执行“指令”,完成“指令”所要求的所有工作和事情,所以,真正的创造者并不是人类,而是计算机,人类所扮演的角色只是发送“指令”,然后体验“结果”,而并不需要参与过程,整个过程全部都是计算机完成的。所以,人类是“体验者”,而非“创造者”,同时,人类也扮演了给“创造者”下达“指令”的角色,但又没有“控制”的权利,也就是,人类只能给计算机下达“指令”,却不能控制“指令”是如何被执行的,只能被动的接受“结果”,这是一个“因”与“果”的关系,只要人类下达一个“指令”,就产生了一个“因”,然后计算机就会执行这个“指令”,创造出相应的“结果”被人类体验到,无论“结果”是什么。计算机只负责执行“指令”,创造相应的结果,而不管这个结果有

化学反应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 摘要.............................................................................................................................III 1 关于化学反应 (1) 2 关于化学反应器 (2) 2.1 反应器的类型 (2) 2.2 反应器的性能指标 (2) 2.3 反应器的控制要求 (2) 3 反应器的控制方案 (4) 3.1 反应器常用的控制方式 (4) 3.2 温度被控变量的选择 (5) 3.3 控制系统的选择 (6) 4 反应器串级系统的控制原理 (9) 4.1 系统方框图 (9) 4.2 系统原理分析 (9) 5 反应器的部分实现 (11) 5.1 原料的比值控制 (11) 5.2 仪器仪表的选择 (12) 6 设计总结与展望 (13) 参考文献 (14)

化学反应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1 关于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物质的原子、离子重新组合,使一种或者几种物质变成另一种或几种物质。化学反应过程具备以下特点: 1) 化学反应遵循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因此,反应前后物料平衡,总热量也平衡; 2) 反应严格按反应方程式所示的摩尔比例进行; 3) 化学反应过程中,除发生化学变化外,还发生相应的物理等变化,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热量和体积的变化; 4) 许多反应应需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存在等条件下才能进行。 此外,反应器的控制方案决定于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1.化学反应速度 化学反应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单位容积内某一部分A 生成或反应掉的摩尔数,即 t A A Vd dn r 1± = (1-1) 若容积V 为恒值,则有 dt dC dt V dn r A A A ±=± =/ (1-2) 式中 r A ——组分A 的反应速度,mol/m 3·h ; n A ——组分A 的摩尔数,mol ; C A ——组分A 的摩尔浓度,mol/m 3; V ——反应容积,m 3。 2.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 实验和理论表明,反应物浓度(包括气体浓度,溶液浓度等)对化学反应速度有关键作用。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影响较为复杂,最普遍的是反应速度与温度成正比。而对于气相反应或有气相存在的反应,增大压力(压强)会加速反应的进行。化学反应还受催化剂,反应深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要在设计反应器是需要考虑的。

夹套式反应器温度串级控制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题目:夹套式反应器温度串级控制系统设计指导教师:吕海峰职称: 副教授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概述 (1) 1.1化学反应器基本介绍 (1) 1.2夹套式反应器控制要求 (2) 2、被控对象特性研究 (3) 2.1建立动态数学模型 (3) 2.2被控变量与控制变量的选择 (6) 2.3夹套式反应器扰动变量 (6) 3、控制系统方案确定 (7) 3.1主回路的设计 (8) 3.2副回路的设计 (8) 4、过程检测仪表的选型 (9) 4.1测温检测元件及变送器 (9) 4.2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 (12) 4.3控制系统方框图 (13) 5、系统仿真,分析系统性能 (13) 5.1各个环节传函及参数确定 (13) 5.2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参数整定 (14) 5.3 系统性能分析 (17) 6、课程设计总结 (18) 7、参考文献 (19)

1 概述 1.1化学反应器的基本介绍 反应器(或称反应釜)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典型设备,种类很多。化学反应器在结构、物料流程、反应机理、传热、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使自控的难易程度相差很大,自控方案差别也比较大。 化学反应器可以按进出物料状况、流程的进行方式、结构形式、传热情况四 个方面分类: 一、按反应器进出物料状况可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反应器 通常将半连续和间歇生产方式称为间歇生产过程。间歇式反应器是将反应物 料分次获一次加入反应器中,经过一定反应时间后取出反应中所有的物料,然后重新加料在进行反应。间歇式反应器通常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多功能、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这类生产反应时间长活对反应过程的反应温度有严格程序要求。 连续反应器则是物料连续加入,化学反应连续不断地进行,产品不断的取出,是工业生产最常用的一种。一些大型的、基本化工产品的反应器都采用连续的形式。 二、从物料流程的进行方式可分为单程与循环两类 物料在通过反应器后不再进行循环的流程称为单程,当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率都较高时,可采用单程的排列。如果反应速度较慢,祸首化学平衡的限制,物料一次通过反应器转化不完全,则必须在产品进行分离后,把没有反应的物料与新鲜物料混合后,再送送入反应器进行反应。这种流程称为循环流程。 三、从反应器结构形式可分为釜式、管式、塔式、固定床、流化床、移动床反应器等。 四、从传热情况可分为绝热式反应器和非绝热式反应器[1]。 绝热式反应器与外界不进行热量交换,非绝热式反应器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一般当反应过程的热效应大时,必须对反应器进行换热,其换热方式有夹套式、蛇管式、列管式等。如今用的最广泛的是夹套传热方式,且采用最普通的夹套结构居多。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单套生产装置的产量越来越大,促使了反应设备的大型化。也大大促进了夹套反应器的反展。 夹套式反应器是一类重要的化工生产设备,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伴有许多化学和物理现象以及能量、物料平衡和物料、动量、热量和物质传递等过程,因此夹套反应器操作一般都比

化学反应器分类及其特点

化学反应器的分类及特点 秦财德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1002班) 摘要: 反应器的应用始于古代,制造陶器的窑炉就是一种原始的反应器。近代工业中的反应器形式多样。化学反应器,用于实现液相单相反应过程和液液、气液、液固、气液固等多相反应过程。器内常设有搅拌(机械搅拌、气流搅拌等)装置。本文主要介绍化学反应器的分类和特点 关键词:化学反应器特点典型反应 现在的化工反应器在向高精端方向发展,在化工反应中处于主要地位,化学反应器是化学反应的载体,是化工研究、生产的基础,是决定化学反应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反应器的设计、选型是十分重要的。反应器的种类很多,设计和选型很重要,座椅应该按照实际情况来设计制造。 一.釜式反应器 (一)反应器的简介 一种低高径比的圆筒形反应器,用于实现液相单相反应过程和液液、气液、液固、气液固等多相反应过程。器内常设有搅拌(机械搅拌、气流搅拌等)装置。在高径比较大时,可用多层搅拌桨叶。在反应过程中物料需加热或冷却时,可在反应器壁处设置夹套,或在器内设置换热面,也可通过外循环进行换热。 (二)反应器的特点 反应器中物料浓度和温度处处相等,并且等于反应器出口物料的浓度和温度。物料质点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有长有短,存在不同停留时间物料的混合,即返混程度最大。反应器内物料所有参数,如浓度、温度等都不随时间变化,从而不存在时间这个自变量。 优点:适用范围广泛,投资少,投产容易,可以方便地改变反应内容。 缺点:换热面积小,反应温度不易控制,停留时间不一致。绝大多数用于有液相参与的反应,如:液液、液固、气液、气液固反应等。 (三)典型反应: 在等温间歇反应器中进行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CH3COOC2H5+NaOH CH3COONa+ C2H5OH 二.管式反应器 (一)反应器的简介 管式反应器一种呈管状、长径比很大的连续操作反应器。这种反应器可以很长,如丙烯二聚的反应器管长以公里计。反应器的结构可以是单管,也可以是多管并联;可以是空管,如管式裂解炉,也可以是在管内填充颗粒状催化剂的填充管,以进行多相催化反应,如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通常,反应物流处于湍流状态时,空管的长径比大于50;填充段长与粒径之比大于100(气体)或200(液体),

反应器结构及工作原理现用图解

反应器结构及工作原理图解 小7: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常用的反应器设备,主要有以下类型:①管式反应器。由长径比较大的空管或填充管构成,可用于实现气相反应和液相反应。②釜式反应器。由长径比较小的圆筒形容器构成,常装有机械搅拌或气流搅拌装置,可用于液相单相反应过程和液液相、气液相、气液固相等多相反应过程。用于气液相反应过程的称为鼓泡搅拌釜(见鼓泡反应器);用于气液固相反应过程的称为搅拌釜式浆态反应器。③有固体颗粒床层的反应器。气体或(和)液体通过固定的或运动的固体颗粒床层以实现多相反应过程,包括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移动床反应器、涓流床反应器等。④塔式反应器。用于实现气液相或液液相反应过程的塔式设备,包括填充塔、板式塔、鼓泡塔等(见彩图)。 一、管式反应器 一种呈管状、长径比很大的连续操作反应器。这种反应器可以很长,如丙烯二聚的反应器管长以公里计。反应器的结构可以是单管,也可以是多管并联;可以是空管,如管式裂解炉,也可以是在管内填充颗粒状催化剂的填充管,以进行多相催化反应,如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通常,反应物流处于湍流状态时,空管的长径比大于50;填充段长与粒径之比大于100(气体)或200(液体),物料的流动可近似地视为平推流。

分类: 1、水平管式反应器 由无缝钢管与U形管连接而成。这种结构易于加工制造和检修。高压反应管道的连接采用标准槽对焊钢法兰,可承受1600-10000kPa压力。如用透镜面钢法兰,承受压力可达10000-20000kPa。

2、立管式反应器 立管式反应器被应用于液相氨化反应、液相加氢反应、液相氧化反应等工艺中。

3、盘管式反应器 将管式反应器做成盘管的形式,设备紧凑,节省空间。但检修和清刷管道比较困难。

《化学动力学与反应器原理》试题与答案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动力学与反应器原理》积欠考试(开)(2011年)答案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气固催化反应的本征速率是排除了吸附和脱附阻力后的速率方程。 (× ) 2.在全混流和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液相反应,由于全混流反应器返混程度最大,故在全混流反应器的反应速率比平推流反应器要小。 (× ) 3. 在相同的温度下,一级连串不可逆反应Q P A →→,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时P 的收率总是高于在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时的收率。 (√ ) 4.多级全混釜串联,串联釜数增多,返混程度增大,釜数接近无穷多,返混程度接近全混流。 (× ) 5.对化学反应来说,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因此高温操作,可使反应器体积最小。 ( ×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幂数型反应速率方程式中以( A )表示各组分浓度变化对反应速率影响。 A .反应级数 B .反应计量系数 C .反应速率常数 D .反应活化能 2.对一平行—连串反应R A Q P A ?→??→??→?) 3() 2()1( ,P 为目的产物,若活化能次序为: E2

管式反应器课程设计

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专业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管式反应器设计 化工系

化工专业课程设计——设计文档质量评分表(100分) 评委签名: 日期:

目录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1设计内容与方法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反应器设计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方法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反应器类型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反应器选择及操作条件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2工艺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物性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确定管长,主副反应收率.............................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数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3压降计算公式................................................错误!未定义书签。4催化剂用量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5换热面积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6反应器外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7壁厚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筒体封头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9管板厚度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10设计结果汇总...............................................错误!未定义书签。11设计小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TRS)控制系统设计

河南工业大学 开放实验室实验项目设计报告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TRS)控制系统设计 学校:河南工业大学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冷会昌 学号:20074050602

目录 1 前言 (2) 2 工艺过程简介 (2) 2、1 过程变量说明 (3) 2、2 操作变量说明 (3) 3 反应过程特性 (3) 4 实验内容 (5) 5 反应过程开车及正常运行 (6) 6 开车步骤顺序控制 (7) 7 思考题 (8) 8 心得体会 (9)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TRS)控制系统设计 1、前言 本连续反应过程是工业常见的典型的带搅拌的釜式反应器(CSTR)系统,同时又是高分子聚合反应。本实验是当前全实物实验根本无法进行的复杂、高危险性实验,又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反应动力学实验和反应系统控制实验内容。此外,全实物实验还面临物料消耗、能量消耗、反应产物的处理、废气废液的处理和环境污染问题,以上各项问题比间歇反应更严重,因为连续反应的处理量大大超过间歇过程。现有的连续反应实验系统实际上都是水位及流量系统,根本没有反应现象。在本连续反应实验系统上除了进行常规控制系统实验外,还可以进行模糊控制、优化控制、深层知识专家系统(例如SDG法)故障诊断等高级控制实验。 2、工艺过程简介 连续反应实验系统以液态丙烯为单体、以液态已烷为溶剂,在催化剂与活化剂的作用下,在反应温度70 1.0℃下进行悬浮聚合反应,得到聚丙烯产品。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常用两釜或多釜串联流程。由于在每一个反应釜中的动态过程内容相似,为了提高实验效率、节省实验时间,特将多釜反应器简化为单反应器连续操作系统。 丙烯聚合反应是在己烷溶剂中进行的,采用了高效、高定向性催化剂。己烷溶剂是反应生成物聚丙烯的载体,不参与反应,反应生成的聚丙烯不溶于单体丙烯和溶剂,反应器内的物料为淤浆状,故称此反应为溶剂淤浆法聚合。 见图1-1所示,连续反应实验系统包括:带搅拌器的釜式反应器。反应器为标准盆头釜,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必须减小时间常数,亦即缩小反应器容积,缩小后的反应器尺寸为:直径1000 mm,釜底到上端盖法兰高度1376 mm,反应器总容积1.037 m3 ,反应釜液位量程选定为0-1300 mm (0-100%)。反应器耐压约2.5MPa,为了安全,要求反应器在系统开、停车全过程中压力不超过1.5 MPa。反应器压力报警上限组态值为1.2 MPa。 丙烯聚合反应过程主要有三种连续性进料(控制聚丙烯分子量的氢气在实验中不考虑),第一种是常温液态丙烯,F4为丙烯进料流量、V4是丙烯进料双效阀;第二种是常温液态己烷,F5己烷进料流量、V5己烷进料阀;第三种是来自催化剂与活化剂配制单元的常温催化剂与活化剂的混合液,F6为催化剂混合液进料流量、V6催化剂混合液进料阀。催化剂可以用三氯化钛(TiCl3),活化剂可以用一氯二乙基铝(Al(C2H5)2Cl),两种化合物用己烷溶剂稀释成混合液,催化剂浓度4%,活化剂与催化剂克分子浓度之比为2∶1。由于催化剂量小,常用计量泵控制,在本实验中用精小型控制阀代替。 反应器内主产物聚丙烯重量百分比浓度为A,反应温度为T1,液位为L4。反应器出口浆液流量F9,出口双效阀V9,出口泵,出口泵开关S5(开关),反应器夹套第一冷却水入口流量F7,双效阀V7,反应器夹套第二冷却水入口流量F8,双效阀V8,反应器夹套加热热水阀S6(开关),反应器搅拌电机开关S8。 2、1 过程变量说明 连续反应实验系统在盘面所涉及的传感器输出变量、变量正常工况的数据、计量单位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