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一课时)

课题: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典型教学内容教育价值分析:

1.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的实验探究以及对该变化的微观分析,首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水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意识到就连水这样简单的物质组成都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组成的探究欲望;其次通过水电解的宏观现象的观察与微观实质的分子,形成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化学科学的独有的思维方式,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在化学变化中,构成反应物的分子被破坏,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的认识;再次,让学生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的实验事实中,初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另外,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初步认识水可以发生分解、氢气可以燃烧和氧气可以助燃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同时,学习根据物质的性质验证氢气和氧气的方法。

2.化学反应的表达方法

本节教材展示了两种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一种是文字表达式,另一种是分子结构模型表示法,这是学生最早接触到化学反应表示方法。这两种表示方法虽然都不够科学,但是都能反映出化学变化的一些信息,例如文字表达式可以反映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

物和反应条件,分子模型表达式还可以反映出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的变化。在学生初学时,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反应,掌握了这两种表示方法,可以为后面学习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同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学习的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学习目标:

1.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实验探究,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同时初步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认识。

2.通过对水的分解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分析,了解分解反应的含义,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4.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能够说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已知的化学反应。

5.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知识点(重点、难点):

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反应原理,分解反应的概念;

2.水通电分解的实质,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3.表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表示化学反应的分子模型表示法。

学习建议:

1.组织好实验探究;

2.科学地描述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变化;

3.重视对表示化学变化的两种方法的教学。

实验准备:

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水电解器、火柴、酒精灯、学生电源、水(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

【情景示标】

1.投影水分子循环图

2.提出问题,投影揭示目标

水的三态变化是什么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水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问题提出后及时投影目标)一、水的分解

【实验探究2-2】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环节一:

通过实物介绍水电解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加入的水含有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环节二:

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水在通入直流电的作用下的变化,要求仔细观察现象,同时将观察的实验现象填写到课本31页

观看图片信息。

积极回答问题,揭示

物理变化的实质,就新问

题做出自己初步的思考,

同时明确学习目标。

聆听老师介绍。

分组完成各自的探究

实验。

根据投影进一步了解

水的三态变化,感知在三态

变化中水分子是否变化。

引起思维上的碰撞,同

时也使学生更加明确本节

的探究方向,引导其深入思

考。

了解电解水的仪器装

置。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

实的感受到水在通入直流

电后发生了变化。

相应位置。[由于水电解的过程需

要较长的时间,在学生等待气体产生的过程中老师提出思考问题:水通直流电后得到的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猜想,然后再让学生用点燃的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环节三:

1.组织学生按实验探究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实验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同时,指出在化学上常根据某物质特有变化现象来验证该物质。

2.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板书):

(1)电解水是________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需要能量。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正极的和负极的______,二者的体积比为_____。(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投影: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读法对学生进行正确详细的指导)

提出问题:观察水电解的文字

学生猜想气体的成分

是什么,并且设计实验验

证。例如:学生可能结合

生活中电热器烧水想到气

体是水蒸气。

展示交流本实验的现

象,归纳得出此探究实验

的结论。

理解识记。

学生总结理解化学文

字表达式所表示的意义。

学会实验时问题的解

决方式,同时明白任何猜想

和假设都需要科学的验证

才能成立的,培养学生科学

严谨的学习态度。

明确实验现象,得出正

确的实验结论,同时获得验

证具体物质的方法。

体会化学变化的宏观

实质就是生成了新物质,同

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学习化学变化的第一

种表示方法——化学反应

的文字表达式。

[投影] 课中检测

1、 电解水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 A 、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出气多 B 、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

C 、可以看到体积比VH 2 :VO 2 =2 :1

D 、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的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然 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食盐水——水+食盐

B 、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C 、氧化汞——汞+氧气

D 、氢气+氧气——水

3、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

表达式,说一说此化学反应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这种反应类型都有什么特点?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 2O H 2 O 2

【交流共享】

在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水分子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投影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动画演示,结合课本分子结构模型图组织学生讨论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的变化情况:

2.组织学生总结归纳化学反

应的微观实质:分子被破坏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学生观察总结分解反应的含义和特点:一变多、新物质。

观看动画演示,结合

前面所学的物理变化中分子变化的情况,讨论交流两种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变化的情况。

归纳总结化学反应的

微观实质。 使学生了解化学变化

是有很多类型的,我们在研究时要进行分类研究。

明确了物理变化中分

子本身不变,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通过分子结构模型,让学生认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与结构的不同。

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4、如图,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

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

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变化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此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反应。

(5)开始电解后,A管收集到_______气,B管收集到________气。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

(6)在D管处,将使用燃着的木条还是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______________。

(7)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了一段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收获:

通过本节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有什么收获,最好从知识、技能、方法等不同方面谈起。

思考总结,展示交

流。

概括总结第二节内容,培养学生

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

1、课本35页“挑战自我”第1、

2、3题;

2、助学“课后评价”部分。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实验探究,不要为了完成实验而完成实验,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水电解的实验探究,真实地感受到水通入直流电后发生变化,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和物质的构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水电解的宏观现象的观察与微观实质的分析,形成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化学科学的独有的思维方式,加深物质微粒观的观念;加强化学验证技巧和化学用语的教学。

水分子的变化说课稿

水分子的变化说课稿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水的分解(水的电解)和水的合成(过程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并且能够正确判断出这两种反应类型 3、通过对水电解实验现象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电解水以及水的合成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氢气燃烧前需要验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1、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难点 水的电解实验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回忆并思考 什么是化学变化? 什么是纯净物?

水是纯净物吗,水的三态变化属于那种变化? 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化学变化呢? 二、揭示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水的分解(水的电解)和水的合成(过程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并且能够正确判断出这两种反应类型 3、通过对水电解实验现象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三、学习过程: (一)水的电解 1、Ppt展示水电解的过程: 学生观察现象并完成书上相应的内容 思考:如何鉴别氢气和氧气?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2、ppt展示水电解水分子的变化 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 思考:(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什么?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又是什么? (2)根据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说出你获得的信息: 练习: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鲁教版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水的分解与合成,初步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并能对已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2.认识到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 3.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准确的区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旧知回顾】 1.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学习】 1.点燃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冷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4.思考: (1)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优点有哪些? (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之间有何关系?

(3)点燃氢气之前为何要检查其纯度?还有那些物质点燃前要检查纯度的? 【自我检测】 1.2008年9月11日,国家卫生部证实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婴幼儿肾结石患者。下列关于三聚氰胺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粉末B密度为1.57g/cm3 C能溶于热水D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氰化物和氮气 2.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3.下列化学变化中,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 1.实验原理: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生成氧气和氢气。 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2.实验装置、 3.实验现象:电源的正负极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2。 4.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注意: 电解水的实验接通的是直流电,而非交流电。 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ON或稀硫酸。 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不能错误的认为水是

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二、水的合成 1.实验原理:氢气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水。 化学方程式: 2.实验装置: 3.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 出大量的热,烧杯壁上凝结有水雾。 4.氢气的用途:氢气由于其制取原料丰富,热值高,无污染, 所以氢气是一种理想的高能燃料。 5.氢气如果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因此在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检验氢气纯 度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 下移近酒精灯火焰,如果听到声音很小,说明氢气比较纯, 如果听到尖锐的报警声,氢气不纯。 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1.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 应。“一变多” 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多

变一” 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出来的性质 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物质的熔点、沸点、颜色、状 态、位置等。 2.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 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毒性、酸碱性等。 区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看物质的性质是否通 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联系和区别 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应了物质 的性质。 区别: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表示已经发生或正在进行 中;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水分子的运动分析

水寨中学化学组集体备课精细教案 课题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 参备人个性修改 教学目标知识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 系,能够认识分子的特征。 2、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 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能力 1、通过探索水沸腾后体积变大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 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 2、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 以及从“雨后初晴的道路”和“水烧开后的锅盖”等问题 的探究,让学生学会从纷繁的宏观现象中把握问题的本质 能力。 情感 1、通过培养学生的微观观念,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 兴趣。 2、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勤于思考、乐于钻研和善 于合作的学习品质。 教法学法教法:1、讲授法 2、发现法 学法:1、预习、自学 2、小组合作学习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变化所需要的条件,同时也有了一些有关分子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的经验。但多数学生还不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不能自发地从微观角度去分析物质的变化,为此,本节的教学起点应定位于从水分子运动的角度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分子的特征 难点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教学仪器及药品: 酒精灯、试管夹、火柴、量筒、水、酒精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作业点评、预习展示、预备知识回忆等) 水有哪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哪类变化? 导学释疑(自主、合作、展示、点拨等) [多媒体展示]: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漂亮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生]同学们兴致高涨的观看图片 [引发问题]:遗憾的是这座漂亮的城市存在了不长时间就在人间蒸发了。因为这是2008年哈尔滨冰雕艺术节上的作品。谁能告诉老师这座冰雕城市消失的原因呢? 对,冰会融化,水会蒸发,我们如何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同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课堂探究教案 (新版)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课堂探究教案 (新版) 鲁教版 1.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 通直流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a 、b 两玻璃管内产生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小,经检验证明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经检验证明是氢气。氢气、氧气体积比约为2∶1。 3.气体验证 b 玻璃管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推断该气体为氢气。a 玻璃管中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能复燃,推断该气体为氧气。 状元笔记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氧气,可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4.反应表达式 水――→通电氢气+氧气 H 2O H 2 O 2 5.实验结论 (1)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6.注意事项 (1)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2)电解水时通的是直流电,而不是交流电; (3)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但不能认为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7.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水分子分解时,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个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很多个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1.电解水实验的误差分析 在理论上,水通电时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应为2∶1,但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实验开始时体积比大于2∶1,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积之比会越来越接近2∶1,原因是反应生成的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2.用微粒的观点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中,分子(或原子)的种类没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原子无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3.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只能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或直接结合成新物质)。 4.什么是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知识点二水的合成——氢气的可燃性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 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发 烫,内壁有水雾。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九年级化学练习7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无答案)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A.水蒸发 B.石蜡熔化 C.干冰升华 D.水通电分解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点燃纯净的氢气,会产生淡蓝色火焰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唯一产物是水,该反应也说明了水的组成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3.下图是水分子电解模型,由此模型所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B.反应物的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物的原子总数C.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4、下列是汽车尾气处于过程中发生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碳原子,○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分子个数一定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 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未发生了改变 D. 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5、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C.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6、塑化剂是塑料软化剂,被禁止添加在商品里,塑化剂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粘稠液体B.熔点-50℃ C.有慢性毒性 D.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8、氢气是一种高能燃料,“”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下列粒子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学生身边很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想象、思维、讨论交流归纳概括出分子的基本性质。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物质世界的微粒观,为后面学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和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 2、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看待物质,形成物质世界的微粒观。 教学重点: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已了解了物质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但不能自发的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本质的探究冲动还有待激发。所以,要从学生生活和已有知识基础上,设置情境,激起思维,交流碰撞,释放潜能,形成共识。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猜想分析、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表达概括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培养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努力将一些枯燥和晦涩难懂的问题寓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直观生活情境中。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大海、河流、冰棱、露珠、雨雪、白云等美丽变换的自然风景图片提出问题: 1、这是谁不断变换身姿为我们呈现出如此美妙、壮丽的自然风光? 2、当你陶醉于这样的美景之中,有没有想过水如此多姿仅仅缘于水能发生什么变化? 3、你有没有进一步想过:水为什么会有三态变化?

2021版九年级化学练习7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水分子的变化 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A.水蒸发 B.石蜡熔化 C.干冰升华 D.水通电分解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点燃纯净的氢气,会产生淡蓝色火焰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唯一产物是水,该反应也说明了水的组成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3.下图是水分子电解模型,由此模型所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B.反应物的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物的原子总数C.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4、下列是汽车尾气处于过程中发生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碳原子,○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分子个数一定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 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未发生了改变 D. 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5、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C.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D.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6、塑化剂是塑料软化剂,被禁止添加在商品里,塑化剂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粘稠液体B.熔点-50℃C.有慢性毒性D.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8、氢气是一种高能燃料,“”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下列粒子中能

2018鲁教版化学八年级23《水分子的变化》练习题

《水的分解》测评练习 Ⅰ、课堂练习 荣成市实验中学王华妮 巩固练习一: 1、有人说“用过滤的方法将泥水中的泥沙和水分开是分解反应”,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巩固练习二: A、B分别表示加热水和电解水两个实验,请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阐述它们的区别。 A B 达标检测题: 1、某课外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电解水,则 (1)试管a中收集的气体是。 (2)检验a试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现象是。 (3)检验b试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现象是。 (4)该反应(释放/吸收)能量。 (5)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是。 2、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得食盐 B、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C、石蜡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D、氢气 + 氧气水 3、在水电解实验中,变化前的微粒是。变化后的微粒是。因此当水发生化学变化时,水分子(改变/不变)。

4、电解水时,用燃着的火柴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时,可看到气体被点燃. 这是因为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的缘故。请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水的分解》测评练习—— Ⅱ、课后练习 荣成市实验中学王华妮 一、选择题 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氧气、氢气组成 B。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水分解过程中,它的分子破裂成原子,氧原子、氢原子不 可分 D。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有质量,原子没有质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3、电解一定量的水,当某电极上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上产生气体的体积可能是( ) A、 2、5ml或5ml B、 5ml或10ml C、 10ml或15ml D、 10ml或2、5ml 4、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得食盐 B、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C、石蜡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D、氢气 + 氧气水 5、用直流电源电解水时,其结果为( ) A、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 B、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C、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多 D、负极产生的气体比正极多 二、填空题 6、某课外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电解水,则 (1)试管a中收集的气体是 , (2)若实验中得到氢气的体积大约是10mL,则得到氧气 mL.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教案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 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3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

2019版九年级化学练习7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2019版九年级化学练习7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A.水蒸发 B.石蜡熔化 C.干冰升华 D.水通电分解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点燃纯净的氢气,会产生淡蓝色火焰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唯一产物是水,该反应也说明了水的组成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3.下图是水分子电解模型,由此模型所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B.反应物的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物的原子总数C.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4、下列是汽车尾气处于过程中发生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碳原子,○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分子个数一定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 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未发生了改变 D. 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5、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C.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6、塑化剂是塑料软化剂,被禁止添加在商品里,塑化剂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粘稠液体B.熔点-50℃ C.有慢性毒性 D.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水分子的变化习题

品红加入水中后,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第二单元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梳理知识要点 一、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水是由______构成的。 常温下水以______态存在,分子排列______(有序或无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运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液变气——液态水从外界______能量后,水分子运动______,分子间间隔______,变成气态。 液变固——液态水______能量后,水分子运动______,分子间间隔______,变成固态,水分子排列______,并在固定的位置上震动。 水分子三态变化的实质:在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由于水分子本身能量的变化,引起了水分子之间的______和______的变化,水分子的______和______没变,属于______变化。(同种分子的大小永远不会发生改变) 二、水的天然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也是靠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______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能量,实现了水的____________,完成了水资源的____________。 习题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 、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2、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分子的质量和体 积都很小 3.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 B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10mL 酒精和1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三、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静置沉降→吸附沉降(加入______)→_______→加入_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________→煮沸蒸馏 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可以分为两类——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分方法:宏观——看________种类,微观——看_____________种类。 习题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金刚石 B 、空气 C 、矿泉水 D 、大理石 多选2、下图是同学绘制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Ο”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纯净物的是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澄清的石灰水 B 、新鲜的空气 C 、不锈钢 D 、干冰 水分子在不同温

2.2 水分子的变化 教案1(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99 杜宪华 教师寄语: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有效途径。 学习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3.知道分解反应,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学习过程: [引入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水水分子的本身并没有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一、自主学习提纲: ★知识点一:水通直流电分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1、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作用。2.实验现象:(1)通电后,电极上。猜测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说明这是;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说明这是。 3.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大约是。 ★知识点二:分解反应 4.小组讨论:你认为分解反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5.氧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氧气;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碱式碳酸铜受热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以上四个反应的共同特点是 ,象这样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6.有人说食盐水蒸发得到食盐和水是分解反应,你同意吗? 知识点三.微观解释电解水实验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32并完成下列问题:7.通过电解水试验,结合教材中的反应图解完成下列问题: 在电解水实验中没变的微粒有哪些? 变化的微粒有哪些? 你从中受到那些教育?《考验自我》:(1)水加热变成水蒸汽是什么变化?

(2)变化时,水分子本身,而是水分子的 、和发生了变化。 知识点四: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 学生阅读教材: (1)识记分子.原子的定义 教师写过程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和————————,二者的体积比为——————。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和——————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2)知道常见物质(水.氧气.氢气.金刚石.金.等物质的微粒组成)

化学《水分子的变化 》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水分子的运动原理基础上分析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实质——分子本身发 生了变化,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从而揭示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实验现象引 出氢气和氧气,为以后学习二者的性质作出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接触微观粒子的机会比较少,对于这种微观而又抽象 的粒子难以想象,因而如何让学生比较轻松地接受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本节 课的关键。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能力。 3、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电解水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以及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已知的化学反应。 2、通过对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个变化的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两个实验探究,初 步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的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能力,初步形成微粒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水的分解与合成两个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 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讲述法 五、教学流程图: 导入(水的三态变化)实验一反思交流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了吗?(没有)改变的是什么呢?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从而可以判定这是一个什么变化?(物理变化)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很不错。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水分子是否会发生改变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进入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板书课题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 计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及发生这些变化所需要的条件,同时也有了一些有关分子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的经验,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学生还不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不能自发地从微观角度去分析物质的变化,对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易产生探究的冲动。为此,本节的教学起点应当定位于从水分子运动的角度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从宏观上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能用蒸发、凝聚、凝固、液化等词语描述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对于 “物质状态变了,其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微粒怎么变?用微粒的观点怎么解释变化?”这样的化学问题还不能清楚认识,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让学生重新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微观本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能够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2、初步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然界中常见的水的三态变化入手,让学生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 难点:用分子的特征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固态T液态T气态(物理变化) 不变水分子的大小改变水分子的数目 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排列方式 二、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体积和质量)。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分子的现象。让学生确实感受到分子的存在,能体会到分子很小、有间隔、 不停运动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奇妙地跨越存在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鸿沟,初步建立微粒观。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习题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习题 一、选择题 1.小兰通过计算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2.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把糖和水混合后形成糖水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D.3体积水和7体积酒精混合成70%的消毒酒精 3.电解水的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 4.下列关于各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把糖和水混合是化合反应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是分解反应 D.黄泥水经过过滤分成泥和水是分解反应 5.电解水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A.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出气多 B.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 C.可以看到体积比VH2:VO2=2:1 D.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的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然 6.用直流电源电解水时,其结果为() A.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 B.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C.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多 D.负极产生的气体比正极多 7.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aL氢气,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

汇集的气体体积是() A.aL B.1/2aL C.2aL D.无法判断 8.下列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9.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是否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质量不同 D、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二、填空题 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正负极产生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__,其体积比是_______。正极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对结论的微观解释:当水分子分解时,构成水分子的______________原子和______________原子进行了从新组合。每____个____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_____个_____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的氢.氧分子组合成水电解器中的氢气和氧气。水发生上述变化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因而属于________变化,所以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将纯净的氢气点燃,看到管口有___________色的火焰,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___________,据此得出的氢气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___________。利用这一性质,氢气可作燃料,和煤相比,该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气是一种没有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的气体,_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_,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_________的气体,所以命名为氢气。氢气具有___________性,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火焰,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___________出现。需要注意的是,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_____。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然后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的___________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水分子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分解 结合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 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 体 积之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 2O 通电2H 2↑+O 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程: 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 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②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④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二、水的合成 1、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 2+O 点燃2H 2O 2、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 【知识解读】 1、氢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标

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O .0899g /L ,其质量约是同体积的空气质量的2/29,是最轻的气体。 2、氢气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但是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验纯”的方法:如图所示,收集一试管氢气,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听 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 3、氢气是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能源:①热值高;②无污染; ③原料来源光。 三、化合反应及分解反应

《水分子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2O通电2H2↑+O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分解结合 5、反应的微观过程: 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氢分子 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 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②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④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二、水的合成 1、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 2、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 【知识解读】 1、氢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标准状

况下,氢气密度为O.0899g/L,其质量约是同体积的空气质量的2/29,是最轻的气体。 2、氢气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但是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验纯”的方法:如图所示,收集一试管氢气,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听 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 3、氢气是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能源:①热值高;②无污染; ③原料来源光。 三、化合反应及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多变一一变多 形式A+B→ABAB→A+B

初中化学_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备课教师工作单位 备课章节及标题八年级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水分子的变化”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 质。2、理解分解反应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三、1、通过水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或微观动画的分析,使学生 能从微观上解释水的分解过程。 2、进一步从分子变化的角度上理解化学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丰富科学体验,激发探究兴趣,并初步形成微粒观。2、通过问题讨论、实验操作就,活跃学生思维,增进交流与表达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做好电解水的实验,知道水分解的产物;难点: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法、学法教法: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多媒体展示动画等手段主动获取知识,体现合作互动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验探究、分析总结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并从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来判断物质的两种性质。采用提出问题——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反思评价——分析比较——巩固练习等方法。 教具准备水电解器、试管、导线、电池、炭棒等;多媒体(水分解的微观动画)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 创设情境: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水分子本身始终没变。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 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 活动天地--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 【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 思考问题, 进行猜测 听讲并猜想 从学生非常熟悉的 事情入手,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把学生的注意力及 时吸引到新课中来。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杜爱明

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课题:§2-2水分子的变化课型:新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水的分解(水的电解)和水的合成(过程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并且能够正确判断出这两种反应类型 3、通过对水电解实验现象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电解水以及水的合成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氢气燃烧前需要验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1、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难点 水的电解实验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回忆并思考 什么是化学变化? 什么是纯净物? 水是纯净物吗,水的三态变化属于那种变化? 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化学变化呢? 二、揭示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水的分解(水的电解)和水的合成(过程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并且能够正确判断出这两种反应类型 3、通过对水电解实验现象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三、学习过程: (一)水的电解 1、Ppt展示水电解的过程: 学生观察现象并完成书上相应的内容 思考:如何鉴别氢气和氧气?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2、ppt展示水电解水分子的变化 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 思考:(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什么?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又是什么? (2)根据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说出你获得的信息: 练习: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 (1)其所用电源为电,由图可知 A端为极。 (2)当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 可用来检验。 (3)如果与B端气体的体积为8mL, 则与A端气体的体积为。 小结] 正氧负氢 氧一氢二 3、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