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目录

前言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二)发展形势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二)提前实现农民收入翻番

(三)全面建成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

(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

(六)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八)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责任落实

(二)加强投入支持

(三)加强监测评估

附件:1.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监测评价指标

2.环境影响评价

前言

本规划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所属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部署的行动计划。

本规划解决的特定问题是:围绕落实新阶段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统筹协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各项规划,形成配套协调的规划集成和政策集成,达到缩小城乡差距、推进社会公平的目标。

本规划覆盖的重点范围是:本市辖区内具有至少下列特征之一的地区,即有集体所有制土地、有农业生产经营、有农村建制、有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户籍农业人口。目前现状为:北京郊区(不含朝阳、海淀、丰台)土地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的93%。集体所有制土地1929.3万亩,占全市面积的78%。2015年建制乡镇182个、行政村393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93.8万人,本市户籍农业人口233.8万人。

本规划编制的主导思想是:与上位规划相呼应,与平行规划相衔接,重点解决本市率先基本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后,如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进一步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问题。通过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努力让农民享受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数据参考北京市统计部门和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统计数据。

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16年-2020年。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体制机制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经过五年发展,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及社会管理等各项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得到全面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基本完成,率先基本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1.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全面推进,调减高耗水农作物33万亩,高效节水技术覆盖率大幅提升,农业用新水减少0.6亿方。农业的多功能性更加突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5万亩。“菜篮子”有效供给能力稳定在鲜活农产品总需求的三分之一以上,产品合格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会展农业强势突起,举办了世界草莓大会、食

用菌大会、种子大会、葡萄大会、马铃薯大会等5项国际性农业重大展会。“种业之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种业销售额稳定在100亿元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总收入和接待游客数分别增长56.2%和21.5%。2015年规模以上农加工企业主营收入1098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50.7%,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2家,其中国家级39家。新增境内外涉农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涉农上市企业13家。全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扎实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业科技贡献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2015年达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程度。

2.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统筹力度持续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投向郊区比例继续保持在50%以上。城乡结合部地区50个重点村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拆迁还绿14.2平方公里。“一绿”地区城市化建设试点深入实施。郊区新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小城镇产业支撑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48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扎实推进。启动1000余个村庄建设美丽乡村,完成48万户农宅抗震节能改造,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山区加快转型发展,沟域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4.4万山区农民顺利搬迁。

3.郊区生态环境显著提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6%,林木绿化率达到59%。全面完成百万亩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从1

4.85%提高到25%。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太行山绿化等国家级生态工程完成人工造林28.38万亩,封山育林124.75万亩。山区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166条,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10平方公里。农业生态建设和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农业水污染源减排任务。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通水,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减煤换煤”压减劣质

燃煤380万吨,农业秸秆全面禁烧。全市农林水生态服务价值从2010年的8754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近1万亿元。全市11个郊区(县)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县)”。

4.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由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新城路网、浅山区路网等构建的城乡交通路网体系已具规模。3条连接新城的轨道交通项目建成运营,山区环线基本全线贯通。郊区公交运营线路达到367条,日均客运量达到126万人次,率先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在乡镇地区累计建成集中供水厂136座、村级供水站3664处,基本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48座、村污水处理站1001处,郊区污水处理率达到66.2%。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工作不断加强,远郊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8%。郊区能源结构加快调整,启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6万余农户实现“煤改电”,阳光浴室、绿色燃气等能源安居工程惠及50多万户农村居民。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的意见》,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5.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全面推进落实城乡教育“四倾斜”政策,学前教育、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新建65所城乡一体化学校、105所村办幼儿园,加固改造100所农村校舍,全市16区一次性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管理制度,制定城乡统一的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补贴政策,城市化建设地区836个村的38.4万农村劳动力纳入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管理体系,“十二五”时期共帮助就业和转移就业30.8万农村劳动力。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向郊区疏解,积水潭医院、同仁医院等城区医院在郊区建立分院。新城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乡村医生补助标准由每月800元调整至1600元。一批区级养老机构抓紧建设,

新增公办养老床位5100余张。统筹推进城乡文化体育发展,全市四级文化设施建有率达到98%,率先在全国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全覆盖。100%的镇村建有全民健身设施,涌现一批深受农民喜爱的文体活动。

6.农民收入和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69元,连续7年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94元,连续5年快于全市农民整体增速。推进养老保险从制度覆盖到人群覆盖,2015年末,174.0万农村居民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4.1万农村居民领取了城乡居民福利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月280元提高到470元,福利养老金由每月200元提高到385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223.9万人,参合率为99.3%。新农合筹资标准由520元提高到1200元。低保标准、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和抚恤补助实现了城乡统一。

7.农村改革取得显著进展。“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的“新三起来”工程全面实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赋予农民集体股份权能改革等试点扎实推进,“二绿”地区乡镇统筹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稳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集体林地确权面积1300万亩,涉及3274个村、119.3万山区农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村级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比例达到98%,全市有326万农村居民成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东,34%的村集体实现按股分红。探索农村“三资”运营监管创新,海淀区试点设立了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集体合同清查和规范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积极引导适度规模经营,确

权土地流转达到61.6%。合作社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加快,创建市级示范社216家,组建联合社31家。农村金融不断创新,政策性农业保险稳步推进,农业农村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8.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加强。深入扎实开展城乡基层党建“三级联创”活动,普遍开展了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等党内集中教育实践活动,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得到全面整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市级财政对村级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增加50%,每年补助资金总量达到7.71亿元。新设立每村每年15万元的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2474个村庄实现社区化管理,建成36个地区(乡镇)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3700个村级综合性社区服务设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全面实施“村账托管”,全市农村实现村务监督委员会全覆盖。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二)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阶段,也是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攻坚时期。相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郊区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相对于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郊区发展基础仍需加强;相对于治理“大城市病”,郊区承接城市功能的能力尚待提高;相对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郊区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1.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农村是急需补齐的最大短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当前,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2.57:1,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有所加大,经济薄弱地区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尤为困难。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显然,农村仍然是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未来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在山区。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在更高水平上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在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中,郊区是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相对于城区而言,郊区在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当前,郊区正处于退出低端产业和引进高端产业的“换档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农村资源、资产配置效率有待改进,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是很高,农村发展活力急需激活。郊区、特别是山区,是北京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但整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未来五年,必须加快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加快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必须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为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重要支撑。

3.在治理“大城市病”的过程中,郊区急需提升城市功能承载力。治理“大城市病”,需要在更广的空间内配置各类资源,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城市功能疏解的主要承接地在郊区,特别是平原地区。与城市相比,郊区的供水管网、污水管网、垃圾

清运网、电网、乡村路网、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加强。未来五年,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提升郊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在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提高对城市功能的承载能力,为疏解非首都核心城市功能、治理“大城市病”创造条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更大突破,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上取得更大突破,在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上取得更大突破,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上取得更大突破,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共享绿色福利上取得更大突破,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上取得更大突破,为北京“四个中心”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增进福祉。把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关注增强农村活力、增加劳动就业、均衡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保障、建设生态文明等问题,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使全市居民均衡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

2.明确定位、发挥功能。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功能定位,加快京郊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着力提高郊区承载能力,加强与首都核心区和天津、河北等地的对接交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城市功能疏解中,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3.统筹推进、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进一步发挥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创新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步伐,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城乡互动共进、融合发展的格局。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城镇与农村、平原与山区各自的优势和作用,科学定位郊区新城、小城镇、乡村和山区的功能,因地制宜推进一体化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城乡总体推进的大原则下,综合考虑规划布局、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公共服务配套及群众意愿等因素,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分步实施。

5.改革引领、创新驱动。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引入新的建设经营管理模式,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创

造精神。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合理流动,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障农民利益,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三)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五年努力,到“十三五”末,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基本权益保障更加有力,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更加均衡,城乡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城乡产业发展更加协调,实现高水平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农村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而言,要在以下方面取得新成果:

1.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城区郊区发展更加协调,郊区在城市功能疏解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城乡结合部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重点新城建设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建成一批功能性特色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继续推进,建设1500个美丽乡村,山区发展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推进农转非工作,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2.提前实现农民收入翻番。坚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的“两个快于”目标,提前实现农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到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

3.全面建成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用新水减少2亿方左右。农业的生态功能更加凸显。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科技贡献率国内领先,农产品“三品一标”覆盖率提升到60%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5%。全面建成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实现高水平的农业现代化。

4.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全覆盖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水平稳步提高,尽快实现新农合市级统筹和即时结算,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5.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农村“六网”(供水管网、污水管网、垃圾收运处理网、电网、乡村路网、互联网)改造提升工程。行政村集中供水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饮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郊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率达到100%。力争生活用能全部采用清洁能源的用户达到50%左右,实现平原地区无煤化。行政村公共交通实现全覆盖。农村地区4G无线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

6.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大力拓展绿色空间,着力恢复与建设山、水、林、田、湖一体的自然生态系统。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41.6%提高到44%,林木绿化率达到60%,平原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00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山区主要水土流失区域实现全面治理。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提高到40%和45%,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年均增长3%。

7.农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试点取得明显进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资产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居民的财产权、发展权得到更好保障。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8.乡村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增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不断改善,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继续提升。

三、重点任务

“十三五”时期全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重点抓好新型城镇化、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建设、农村改革、乡村治理等八项任务。

(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进一步完善中心城-新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城镇体系。充分发挥郊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做好通州、房山、大兴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农转非工作,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1.推进城乡结合部建设。按照“一绿建成、全面实现城市化,二绿建好、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抓好绿化隔离地区改革,积极推进城乡结合部建设。以乡(镇)域为基本规

划实施单元,分批分期全面启动“一绿”地区城市化建设,每一实施单元用3-5年的时间,拆迁建设全部完成、农民身份全部转变、规划绿地全部实现。认真落实《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编制城乡结合部专项规划,优先推进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集体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人口调减、用地集约、产业升级、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编制覆盖“一绿”和“二绿”区域的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专项规划。基本完成“一绿”地区城市化建设朝阳区试点任务和海淀区四季青镇整建制转居试点任务,推进“二绿”地区“五区六镇”统筹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总结试点经验做法,择机将试点经验推广到其他地区。探索城镇集中建设区与周边城乡结合部改造捆绑实施政策,建立健全以基本规划实施单元进行区域统筹的机制,实施新增建设用地与现状低效用地盘活减量挂钩,完善农民转居、就业安置、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

2.加快新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发展理念,推进通州区、房山区、大兴区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加快其他新城建设。积极发挥新城建设的带动作用,实现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着力推进通州区基础设施、水生态廊道和大尺度生态空间建设,加快配置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强化市级政务承载功能。确保到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搬入取得实质性进展,带动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及公共服务功能转移。加快新机场建设,发展临空经济,完善配套设施,带动城市南部地区发展。推进2019年世园会、2022年冬奥会、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的筹备工作,带动所在区域城镇化和产业升级。

3.分类推进建设小城镇。充分利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大机遇,调整重点镇规划布局,明确功能定位,突出特色功能,提升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小城镇承载力,引导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功能性项目、特色文化活动、品牌企业落户小城镇,打造功能性特色小城镇。平原地区的乡镇,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部核心功能区”,积极承接中心城和新城疏解的生产性服务业、医疗、教育等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大学镇、总部镇、高端产业镇,带动本地农民就地就近实现城镇化。西北部山区的乡镇,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西北部生态涵养区”,重点发挥生态保障、水源涵养、旅游休闲、绿色产品供给等功能,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健康养老镇、休闲度假镇,带动农民增收。指导和支持重点小城镇加快淘汰低端产业,建立“承接目标对象清单”,积极对接从核心区疏解、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需要的产业或者其他符合小城镇功能定位的项目。以下放事权、扩大财权、改革人事权及强化用地指标保障等为重点,开展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功能设置试点,同步推进特大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4.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新型农村社区、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为重点,努力建设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和农民幸福家园。研究制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内容和基本标准,基本完成48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工作,择机推出新一轮试点。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编制相关保护和发展规划,启动传统村落修缮保护改造试点。开展节水型村庄创建活动。支持民族乡村经济发展。启动新一轮农宅抗震节能改造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市再建设1500个美丽乡村。

5.加快山区发展。重点发挥山区生态保护、水源涵养、旅游休闲、绿色产品供给功能,提升山区生态建设水平。加强退耕还林、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建立山区生态林生态效益补偿增长机制。培育山区特色林果、林下经济、大美山水田园和休闲健康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生态服务型沟域经济,以抓完善、上水平、创品牌为目标,高标准建设多条生态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市民、富裕农民的山区沟域。探索推进门头沟、房山、怀柔、平谷、密云等郊区与河北协同打造跨区域的沟域经济带。继续推进山区搬迁工程,加大政策集成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到2017年底全面完成第三轮山区搬迁计划。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启动新一轮山区搬迁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山区建设,探索建立山区可持续发展基金。到2020年,建成一批山区特色精品小镇和山区特色生态村。

(二)提前实现农民收入翻番

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坚持共享发展理念,通过促进转移就业、加大保障力度,实施低收入农户帮扶政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两个快于”的目标,提前实现农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提前翻一番。力争到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

1.大力促进农民转移就业。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土地征占、农业结构调整后的农民转移就业帮扶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居民就业质量。健全城乡就业困难人员长效帮扶机制,全面做实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管理制度。结合平原造林管护等公共管理服务和绿色生态建设项目,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将就业困难人员“托

底”安置机制向农村延伸。开展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就业的农民参加职工社会保险的调研和试点工作。加大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就业技能。全面落实鼓励用人单位招用本市户籍农民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研究制定实施鼓励农村劳动力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合理引导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2.完善农村发展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农村产业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引导农民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获得更高收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引领农民参与分享产业链收益。引导农民主动对接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优质优价农产品,研究制定区域大宗特色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中,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更多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获得更多经营收益和劳动报酬。探索盘活农民闲置住房,发展旅游养老业。结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让农民更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深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制订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做大做强的有关政策,完善其市场主体地位,创新经营模式,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增加农民集体股权收益。探索建立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各项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要与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相联系。

3.着力推动低收入农户增收和低收入村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的意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实现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快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力争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现行标准下的低收入村全部消除。

推进分类帮扶。调整提高低收入农户和低收入村认定标准,对全市20万户、50万人的低收入农户和500个左右的低收入村建档立卡,精准帮扶,定点帮扶。通过扶持产业帮扶一批、促进就业帮扶一批、山区搬迁帮扶一批、生态补偿帮扶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社会力量帮扶一批的“六个一批”分类帮扶措施,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加强社会帮扶,健全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机制,实现低收入村定点帮扶全覆盖。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低收入帮扶工作。

强化政策保障。发挥政府投入在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市级加大投入力度,安排资金重点扶持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产业发展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的原则,通过异地联建、联购经营性物业等多种形式,增加低收入村集体资产和物业经营收入。市、区各部门安排的各项惠民政策、项目和工程,要最大限度地向低收入村和低收入农户倾斜。探索资产收益扶持政策,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资金投入农村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低收入村和低收入农户。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级统筹、区负总责的领导体制和精准帮扶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监测、考核和奖励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监督考核。

4.提高生态林补偿标准和生态林管护员补贴标准。生态林是郊区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及其集体组织的重要财产权益。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动态增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充分发挥生态资产作用,体现生态林生态服务价值,并以此作为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一项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促进农民增收。逐步实现山区生态林管护员补贴达到全市最低工资标准。鼓励郊区创新生态林管护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生态林管护人员“员工化”,签合同、上保险、保工资。

(三)全面建成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更加强化生态功能,更加突出产业融合发展,在发展方式转变、农业结构调整、生产效率提升、服务城市功能、农业业态多样化、农业信息化、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继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获得充分保障。到2020年,全面建成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效节水农业样板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引领区,实现高水平的农业现代化。

1.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面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加快实施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和重点水源保护区农业结构调整方案,有序调减畜禽养殖总量。严格耕地保护,加强设施农用地管理,禁止非农生产。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到2020年,全市粮田、菜田、果园面积分别稳定在80万亩、70万亩和100万亩,生猪、肉禽年出栏量分别调减1/3、1/4。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在250万亩农业生产空间内,实现高效节水设施和农用机井计量设施全覆盖。继续强化农业节能工作,推广农业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萧山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总体经济实力强劲,区域发展能力迅速,民生改善不断提高。基于这样一个现实,需要进一步科学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路径,建立科学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具体要求。萧山结合实际,在2003年1月的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加快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实现由强县市型向都市型的转变的发展思路。这个思路的提出,使萧山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渐渐凸显。之后,在2003年7月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做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议,使全区基本形成(空间、经济、人口、社会、生态)五个一体化格局,并相继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按照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要求,以空间重组为突破口,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来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空间融合和社会进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为杭州南大门,东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全区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户籍人口12022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929人。辖有22个建制镇,4个街道。城区4个街道总人口269964人,其中非农人口200953人。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88年萧山撤县设市时的7平方公里扩展到2001年撤市设区前的26平方公里,至2008年达到54.43平方公里,成为杭州实力最强、地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区域网络化大城区的框架初步形成。2008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6.5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达到4.1:64.1:31.8。全年财政总收入126.8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18亿元。2008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69元,恩格尔系数0.35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87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87元,恩格尔系数0.34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3.8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73.49平方米。城乡统筹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城乡统筹的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都比较高,全区城市化率超过了65%,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80.24亿元,成为萧山经济的支柱,尤其是民营经济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城市化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奠定了坚实基础,使萧山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有了现实基础。 二、路径选择

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在当前形势下,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是指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为适应这一需求,为了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我们需要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校园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 校园信息化建设思路:校园信息网络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其规划建设应与学校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校园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实施,除了更具学校资金的实际情况,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分步: 1、校园网络的基础架构建设 (1)创建校园网络:按一定的技术指标配置网络设备。 (2)与网络相关的系统软件的选用。 2、推进校园网络在教学、管理、备课等方面的应用。 (1)网上行政事务管理——办公平台的搭建。 (2)网上电子图书阅览。 (3)网络宣传、教育。 (4)网络综合服务 3、逐步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 (1)信息资源共享 (2)图书资料检索、借阅自动化 (3)学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

(4)建立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5)校园网和广域网结合 (6)床架网站 4、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应用与管理 (1)宣传了解:让教师了解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功能及其对学科教学在认真工作、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实践应用: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3)加强管理:制定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确保校园网畅通。 我们学校建设“信息化校园”将以校园网络为基础,以教学支持网站、信息资源库、数字图书馆为信息员,以数字化为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面向教学应用为首选,以循序渐进和逐步完善为主要建设模式,创设面向新世纪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实践中,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问题也凸显出来,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城乡一体化内涵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 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阐述,但总体感觉深度不够,对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够清晰,很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明确。这些误区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误区一: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化。城市化发端于19世纪中上叶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是由于工业化引起的人口自发迁移到城市,是由工业“积聚效应”引起的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的人口集中过程。城市化是工业化和产业分工的结果。而城乡一体化是指统筹城乡这两个系统的经济社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不是忽视城市与乡村在空间发展和经济基础上的区别,盲目地把农民转非变为市民,把农村变为城市,不是简单地提高了“城市化率”就代表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这种认识不仅曲解了城市化,更

曲解了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必然会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简单地等同于城乡一体化。 误区二:城乡一体化就是新农村建设。纵观当前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措施、报道,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简单的城市反哺农村,在物质和资金上给农村大力支持,帮助农村修路盖楼,解决农民子女教育、生活、出行等就是在搞城乡一体化,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文件、措施稍加改动就变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文件、措施,这显然是片面的。城乡一体化与建设新农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城乡一体化包涵新农村建设,是整体和局部。城乡一体化发展了,新农村建设也必然发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得好,必定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者的区别在于,城乡一体化是更高层面更大范畴的旨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而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是“乡”,基本不包括“城”,主要是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要低于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乡”,应该通过提升“乡”的地位、作用,逐步打破分割壁垒,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分工优化,协调发展,而不能用新农村建设代替城乡一体化。 误区三: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这个观点主要体现为

工作室规划

克拉玛依市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规划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更多青年教师实现快速专业发展,提高我市高中数学教师教育教研水平,培养数学名师队伍,整体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根据克拉玛依市教育局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组建成立了冯祥杰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以建立高中数学教师合作研究的发展团队。 一、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 1.黄志清:克拉玛依市第二届特级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学会中学数学分会理事,克拉玛依市教科所高中数学教研员。 2.冯祥杰:自治区特级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学会中学数学分会理事,克拉玛依市第一届、第二届特级教师。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数学教师,曾获自治区第二届青年教学能手,中国教育学会数学会第二届全国优质课评比高中组一等奖。 3.王文新:克拉玛依市第二届特级教师,2009年克拉玛依市十大杰出青年,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数学教师。 4.叶天华:克拉玛依市第一届学科带头人,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高中数学教师。 5.杨红君:克拉玛依市第一届骨干教师,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高中数学教师。 6.赵战勇:克拉玛依市第一届、第二届骨干教师,克拉玛依市实验中学高中数学教师,曾获中国教育学会数学会第二届全国优质课评比初中组二等奖。 7.张琼峰:独山子第二中学教师 二、工作室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基础课程改革实施纲要及国家教育发展规划,针对我市打造世界石油城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以我市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为指导。整合我市现有名师资源,以校为本,聚焦课堂,关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边实践边研究。通过专业实践反思,专业共同体学习,专业阅读交流,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素养的提高和发展。促成并培养一批有思想,有特色的高中数学学科领军人物,造就一批名师,带动更多的教师,打造一只地区一流的高中数学教、科、研一体的优秀师资队伍,创设营造更加适合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

医院“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指导思想 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优化,三甲医院等级评审工作 的日益推进,我院信息化建设标准要求也不断的提高。目前 各公立医疗结构对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重视起来,武汉市 1+8城市圈很多三甲医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如黄石中心医院、咸宁中心医院、天门市人民医院等。因此 今后的五年内,要想提高我院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社会,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医院必须在医疗内涵、管理水平、医疗设备和软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才能争取更 多的市场份额,所以建设并完善信息化已经迫在眉睫。 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提出的"十三五"医疗信息化 建设性方案为:1.要拓宽广度,扩大试点,强化应用,缩小 地区间的差距;2.要推进深度,面向公众,服务基层,普及 居民健康卡;3.要提升精度,进一步推动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推进精细化管理;4.要加大力度,统筹组织领导,加强效果 监测评价。按照上述原则,根据我院总体发展要求,制定我 院“十三五”信息化发展目标。 总体建设目标:利用信息化和互联网+医疗建设智慧型医院 医院未来五年的信息化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电子病历为 核心,基于医院信息平台,实现全院资源的统一调度与管理,为患者、临床、管理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撑服务,以改善患 者就医体验、提升工作效率、杜绝医疗差错、降低运营成本 为目标,借助医院信息化让向往变成现实,让患者、医护工 作人员、管理决策者更加智慧。 进行门诊流程优化改造、居民健康卡建设、门诊电子病历、医技分时段预约及银医自助等功能业务。强化临床专科 业务系统应用深度和广度,增加手术麻醉、重症监护、临床 知识库等内容。完成信息集成平台及临床数据中心的建设。结合电子病历分级评价,围绕着电子病历对临床业务进行全 面建设,使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达到较高水准。确保 医院信息化建设与时代同步,并降低医院信息系统的整体建 设成本。实现区域医疗资源互联互通和居民健康档案一卡通 管理。建立信息化人才招聘与培养计划,保证信息化事业可 持续发展。

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平坝区十字乡民族中学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安启辉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一、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2、实现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全面开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探索,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装备和运用水平达到全区教育系统领先水平; 3、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成资源库,充实学校教学多媒体平台,并与区教育教学资源库衔接; 4、实现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构建网络化的创新学习环境,把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文化牢牢扎根与师生的教学活动之中; 5、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加强与各级教研组与区教研室的联系, 6、实现师资培训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建立起信息化的校本培训机制。 (二)具体目标 1、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方面继续把教育信息化的学习、教学环境的建设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分项实施,

逐步到位。初步打算为: 2015年完成部分班班通、电子备课室、校园数字广播及监控系统; 2016年年终完成“班班通”建设,年底实现校内局域网资源共享; 2017年完成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并与市、区数字图书馆相链接;2018年完成校园网站建设。2019年建成学科齐全、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的可持续更新和共建共享。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培训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根据我校实际,教师的培训着力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普及与提高,要求教师做到“四个会”,即会熟练操作计算机及上网浏览,会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教学资料,会熟练应用校园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等,会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初步建立起课件库,形成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课件。要开展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模式的探究,掌握网络条件下教学所必须的技能。 3、软件开发方面 教学软件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方面,要发动教师制作和使用教学课件。各科室、教研组都要完成本部门的主页制作,并与学校网站链接;要有50%的老师建立个人教学或专题研究型主页。 4、信息技术教育方面 今后将在教好信息技术课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运用的培训,使每一位学生做到“四个学会”,学会熟练地操作电脑,学会上网,学会检索信息,学会人机交互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组织学生进行网页的制作,争取所有的班级都有班级网页,50%以上的同学有个人的主页,且都与学校的主页相链接。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争取在区级以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1、城乡一体化的含义、重要性、目的、意义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宏观因素,城乡分离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的隔离,造成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两极分化的局面,从而产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而后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起来,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保证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生态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厉以林认为:城乡一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工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工作或经营企业。还有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

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的过程。总之,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1、城乡一体化过程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镇化水平既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和相当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滞后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十分突出。但是,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却在曲折中逐渐提高。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我国城镇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 一、1949年—1978年城乡不协调发展格局 1949年以来,结合自身国情,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户籍制度把农民和土地绑在一起,城乡之间缺少市场联系,城乡二元化开始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化三改”,优先发展重工业,强化了城乡二元化,而后随着工业发展的快速推进,导致了城乡差距逐步拉大,加剧了城乡不协调发展。 二、1979年—1989年城乡一体化起步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阶

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平委〔2004〕15号 发布时间:2005年4月1日17:16 作者: 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委、办事处,市级机关各部门,市属各单位:《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20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平湖市委平湖市人民政府 2004年12月31日 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2005年—2020年)党的十六大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省委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战略思想,作出了“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决策,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实施“八八战略”的一个重点来抓。嘉兴市把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五大战略之一来实施。这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而发展的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最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享现代文明。其主要途径是通过统一城乡规划,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优化经济社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实现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增长空间;是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创新工作室方案说明

“创新工作室” 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创建“某某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要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公司科技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实施公司科技创新战略为出发点,以提高电气员工自主创新意识和技术业务水平为工作重心。开展创建“王胜创新工作室”,总结推广工作室的成功经验,带动公司广大职工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高新技术,培养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优能力、创业能力,依靠技术创新,攻克难关、降低成本、扩大品种、提高质量,促进科学技术的转化,引导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工作,实现个人与公司的共同发展。 二、总体目标 (一)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创新、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广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方法,解决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技术发展瓶颈,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二)充分发挥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技术技能人才的自身优势,将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加强成员间的技术交流与协作;通过师带徒、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形式,带动行业或专业技术技能素质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培养企业发展所急需的各方面人才。 (三)做好工作室先进经验推广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工作,每年应向技术中心上报至少1-2项可用于推广的创新成果,包括专利、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获得省市级及以上级别的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含QC、合理化建议等)、科技进步奖、典型经验等。 三、组织机构 工作室组织机构见下图。

四、工作职责 创新工作室”是针对解决生产实践中电气专业方面的工作重点、难点,为公司培养电气专业方面的人才而组织起来的。工作室工作职责如下: (一)围绕工作主题开展相应课题,带领团队学习相关知识、进行技术攻关,解决公司难题。 (二)注重创新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与申报工作,发挥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 (三)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培养技术创新人才。 (四)规范团队管理,建立日常管理档案。 五、工作实施流程 工作室实施流程见下图.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xxxx〕24号)文件精神和《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盐发〔xxxx〕20号)要求,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老校区校园网始建于1999年,学校网站于xxxx年开通。xxxx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不惜重金,按照《江苏省“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从硬件建设来看,学校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局域网,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90间(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6间,全自动录播教室1间、数字化实验室1间,多功能阶梯教室4间,1000人学术报告厅1间,500人报告厅1间,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 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高速连入市县城域网,实现办公楼、教学

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近几年在对外宣传、人事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家校联系等方面已实现数字化办公。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办公应用软件。 我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整体规划和推进机制缺乏,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体制亟待完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校本信息资源建设滞后,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慧教学等方面应用不足,网上教学、网上评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不强等。这些都与学校的社会定位和发展目标相距甚远。 二、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阜宁中学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盐城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方案》,从“建成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生态型智慧校园”的高度出发,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从学校全局高度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整

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及主要途径分析

会 计中国乡镇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还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其中农业经济落后工业经济,农村发展滞后城市发展,城乡存在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社会保障不同步、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仍然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成为困扰我国走向城乡和谐发展的障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决策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拓宽了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视野和思路。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是涵盖农村和城市整体发展更高层次的目标。 一、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日益融合、持续趋优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破除城乡分割和对立,加强城乡联系,推进城乡平等与融合发展,形成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生态和谐化、社会文明化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一是城乡规划的一体化;二是产业布局一体化;三是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四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五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六是城乡政策措施一体化。 二、城乡一体化的一般规律 1.城乡一体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1760年的产业革命,导致了城市化的兴起;1851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超过50%的国家,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达50%以上,成为引领社会生产力的“排头兵”。时至今日,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达70%以上,已率先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2.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及其规律。1)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与城市化率是同步的,即城市的文明只有城里人享受,农村基本上保持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农民依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2)当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0%后,城市文明逐步加快向农村渗透和传播;3)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长的趋势,城市文明普及率将达70%,城乡差别明显缩小,城乡融合步伐加快;4)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后,城市文明普及率将达100%,即实现了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城乡现代化。当城市化水平在50%以下时,城市化以“量化”过程为主,主要以农村人口城市化来推进整体城市化;当城市化水平达到或超过50%时,城市化逐渐转向“同化”过程为主,以城市文明的扩散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可见,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即:1)工业化基本完成,迈向后工业社会;2)城市化发展从市区集聚化阶段进入郊区扩散化阶段;3)农业现代化初具规模;4)中心城区和郊区之间快速交通网络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5)城乡平等发展体制初步形成。 三、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关于发展阶段有一个粗线条的划分:一个国家人均GDP的水平在280美元以下,称为低收入的穷国,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左右,叫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指这个国家摆脱了贫困的陷阱,进入经济起飞、工业化加速的时期,这时经济体制加速转轨,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利益格局大幅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容易迸发。根据国际经验,这个时期,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两种发展前景,一是有可能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也有可能出现城乡差别、贫富差距过度扩大,社会失衡动荡,陷入有增长、无发展的“拉美陷阱”。如果到1600美元,叫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到3000美元,叫上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到8000美元以上,叫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指该国家以工业化为内容的现代化完成了,即现代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再往上发展叫后工业化时代,再细分为中等发达国家和主要的最发达国家。 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及 主要途径分析 周颖杰 30

名师工作室 个人发展规划

名师个人发展规划 唐琼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非常渴望在专业上有更大的发展。最近有幸成为了张玉萍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我感觉工作又有了新的目标。为了能在名师的指导和引领下,为了能在“名师工作室”这个难得的交流平台中,切实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促进教学业务水平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使自己尽快成长,现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作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我将严格执行学校“名师工作室”章程,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与交流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反思与提升相结合的原则,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妙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科学途径和方法,渗透和辐射到工作室成员的教学中,让名师工作室真正起到培养名师基地的作用,成为人才成长的前沿阵地。 二、预期的发展目标和自我规划 (一)预期的发展目标: 以名师工作室为成长平台,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工作室首席名师的指导和各位同行的帮助下,加快专业化成长步伐,成为具备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艺,积极的心态的教师奠定基础,

努力使自己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二)自我规划 1、在首席名师的引领下,结合学校“主动—和谐”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学科教学,总结教育教学方法、经验,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成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示范、引领、指导、辐射作用。 2、以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等活动为主阵地,坚持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在首席名师工作室确定的课题下做好子课题——“在小学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3、以理论学习为重要方式,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做好读书笔记和教育教学反思,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自觉更新教育观念,使自己的教学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4、做好帮扶引领,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带好一名研修员,开展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备课,探讨教学方法等互帮互学的活动。 5、每学年能整理出有一定质量的成果,包括课件、课例、优秀教学设计、论文等。 ——年度计划 1、拟定名师工作室个人发展规划。 2、制定好名师工作室的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明确工作室工作计划要求,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网站建设、讲座活动和教学活动。 4、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写出实验方案,开始进行研究。

公司信息化建设未来三五年发展规划

中铁五局建筑公司未来三~五年 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 (一)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战略意义 企业信息化基础架构是实施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基础;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保障。中铁五局建筑公司自2009年启动信息化建设以来,坚持以IT基础架构为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服务的原则,紧密结合业务应用需求,整合业务流程,不断优化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基础架构,推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 公司信息化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未期,从最初的计算机打字、简单的工资管理、编制预算、财务管理等单机单用户使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计算机应用逐步扩展到各业务领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2009年后,公司信息化建设日益得到重视,不断推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机关建立了中心机房、局域网,实现网络信息传递,光纤专线联接互联网。2009年,集团公司引进建设了网络OA办公平台,覆盖所属基层单位、直管项目部。集团公司为加强财务集中管理,引进浪潮GS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财务集中管理。2009年集团公司为实现特级资质升级,建设了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2014年依据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要求,集团公司在全局推广

项目成本管理系统。2010年公司还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2014年~2015年逐步建设完成公司到主要区域指挥部、直管项目部的二级远程高清视频会议系统。2014年公司为提高党务管理工作水平,加强党务管理的有效性,建立了公司党群工作信息化系统。2015年公司为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立体联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人力资源培育、开发和利用,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北京宏景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人力资源系统。 虽然公司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公司信息化建设目前仍处于初步应用、发展阶段,信息化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公司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需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在公司的各项工作中全面实施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公司网络平台和信息化应用体系,用信息化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发展机遇。 1、建设部《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中要求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建立并开通企业外部网站;使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工程设计相关软件,实现档案管理和设计文档管理。建设部首次对施工总承包特

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精)

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闫辉 (2011年6月22日 城镇化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全县上下奋力冲刺“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项目标的关键时刻,全面审视我县城镇化发展历程、剖析存在问题,研究探寻思路举措,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必将成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力引擎。 一、我县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县把城镇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城镇化步伐加速推进、城镇规模逐步壮大、城镇职能不断扩展、城镇人口显著增加。目前全县23个乡镇中,省级重点中心镇2个(双沟、半城、市级重点中心镇3个(上塘、梅花、界集、县级重点镇3个(龙集、金锁、临淮,其中临淮、半城定位为水乡特色镇来建设;原有自然村1997个,通过2005年、2008年和2009年三次缩并调整为242个。城镇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我县进一步加快全县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是物质基础已经具备。“十一五”末,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81亿元,五年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大关,达3073美元;财政总收入32.0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3.4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8%和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95元,均实现五年翻番。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城镇化率在30%—70%区间,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也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关键期。我县2010年城镇化率40.12%,按照这一轨迹,我县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二是城镇容量快速扩张。城市框架实现了历史性拓展,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8平方公里扩大到3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4万,合围面积达82平方公里。2010年,小城镇新增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城镇容量的成建制、

工作室个人发展计划书

工作室个人发展计划书 (08年3月——09年12月) 姓名胡媛媛学校曹杨第二中学 所在年级高二职称中学一级教龄 6 填写说明:从教育思想、工作态度、教学技能、学科知识、教育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其它方面分析,例如组织管理能力等,分析自身的强弱项 蓦然回首~从2002年毕业从教至今已经将近6年了。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我有幸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习了?二期课改?的先进理念~并参与了?二期课改?的实践~完成了角色的适应~成长为一名学科知识初步完善并具备一定教学技能的青年教师。 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只是由于幼时的喜爱。真正成为一名教师~才明白一名教师的责任。诚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高中时耳闻?高分低能?~到如今在各教育杂志、各新闻报刊中处处看到中外教育及学生的比较~我着实明白了?二期课改?的必要性。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必须为培育有理想、有思想、有知识、有能力、有个性的人服务。 五年来~我一直在实践中学习、在摸索中前进~在工作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对待教学~我认认真真备课~遇到疑难问题能主动向师傅和资深教师请教~及时和组内教师交流。在教学环节设计上~从最初的完整、通畅到如今的精巧、创意~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06年应?打造青年教师?要求~我专门开设了一节古诗教学研究课《蒹葭》。在教学设计上~我着意改变古诗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局面~从学生的改写入手~自 抓住改写中出现的不同结局切入~从而带动学生对全诗的理解。此课极我

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师生对话、分生生对话多层次交流~最终达成了对诗歌的内容理解和美学鉴赏。此后析开设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小溪巴赫》、《胡同文化》等课~其教学设计也都融入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在今后的实践中~我将不断地思索~不断地挑战自我~在深入研究学生、灵活处理课堂方面提升自我~加快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我深知教书即是育人~也一直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当作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目标。在几年的教学中~我主动贯彻二期课改的理念~设计了朗诵、演讲、辩论等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积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空间~根据他们的阅读现状为他们推荐经典书籍~指导他们从阅读中汲取养料~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的同时~又实现了学生内在发展的要求。几年的实践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在写作、演讲、辩论等方面非常优秀的学生~如:2006届上海市文科状元常方舟~小作者群中的佼佼者陈炯光、郑萌、朱音等~演讲人才邓凯、林立等,此外~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演讲比赛、古诗文大赛中获奖的同学也不断涌现出来。 对待班主任工作~我同样兢兢业业~从关爱每个学生做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能有力的引导健康成长,并将每个个体融合为一个团结向上的整体。从教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所带06届,5,班曾连续两年分别获得?普陀区先进集体?和?上海市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所带08届,13,班也获得了?普陀区先进集体?。 在教学之余~我还把精力投注在自己感兴趣的文学社上~以文学社为载体育德育人。从进校第二年起~我就开始担任文学社的指导教师~指导文学社社员参加了各级各类的重大征文比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百年文学社被荣幸地选为创新作文核心文学社~还成为

中学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上海玉华中学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 2016-2020 按照《普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立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审视及规划学校一定时期内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方向,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 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根据区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以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改变的探索实验,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托一流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在教育教学各领域全面开展信息化应用,全面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习绩效,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资源保障和服务平台。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等领域中的应用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领导和教师培训,逐步为实现“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服务保障平台,提升学校网络化管理水平。推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实现教育最优化。 (二)具体目标: 1、优化学习资源,积极运用区开放共享的数字化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增强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深化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利有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构建教研互助研修和学校管理信息化平台,推进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1.动态更新计算机。为了进一步满足教育教学网络信息化需要,每年有计划分步骤更新,加强硬件平台建设。

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公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规划 二O一七年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各层面以及各个行业中。大力推进信息化是促进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公共服务与实现智能交通,智慧交通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为加快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进程,现根据工程业务需求建设公路信息化。 一、信息化建设内容 信息化包括办公信息化、数据采集自动化、分析比对数字化、质量监控实时化、安全管理常态化、项目管理精细化其主要如下: 1 项目管理网站 2 办公oa系统 3 计量管理系统 4 资金管理系统 5 安全管理系统 6 试验管理系统 7 计划进度管理系统 8 实验室数据采集 9 张拉压浆数据采集 10 拌合站数据采集 11预制梁场喷淋养生系统 12 手机app系统 13 路基路面摊铺及压实度监测(长治分局) 14 沥青光谱指纹快速检测(山西路桥) 15 施工动画三维动漫 16 安全教育vr体验馆 17 竣工资料管理咨询指导 18公路养护管理系统 19 项目管理BIM公路系统 20原材料二维码管控系统

21隧道人车分流报警系统 22 施工单位信用评价系统23桥梁健康检测系统 24 人脸识别考勤系统 25路面压路机视频监控 26 桥梁施工视频监控 27、基于路基路面施工摊铺碾压及视频监控数据采集系统 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五化”战略发展目标要求,以精细化推进行业规范化、以信息化推进行业现代化,坚持“立足当前、应用为主,稳步发展、资源共享,放眼未来、科技引导”的指导方针,做到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实用与改进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逐步完善网络智能化管理,切实推进项目信息化健康发展,更为实现全省交通规范工程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稳步推进。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明确信息化建设阶段性目标与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2、统一规范,资源整合。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和保障措施,充分挖掘并改进已建成网络和信息系统的作用,提高资源共享程度,使有限的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3、统一设计,需求主导。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要以各部门业务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为导向,从领导决策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统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 几年来,为适应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市适时地启动了“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规划工作,完成了曹家营村、赵家营村、武银福村、甲尔坝村和陈户窑村等部分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哈业脑包镇域总体规划》、《新城镇镇域总体规划》、《兴胜镇镇域总体规划》、《麻池镇镇域规划》、《昆区南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二道沙河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村镇规划改造和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使村镇建设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5年4月开始,根据自治区政府要求,我局开展了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对规划区内村镇现状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依据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包头市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各区、乡(镇)撤乡并镇工作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思路,以及村庄经济和区位条件,将城市规划区内147个村庄和2个农场在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划定了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三个区域,并明确了三个区域的范围及规划编制标准,即城中村:269平方公里,就地城市化,按城市社区标准进行规划;城边村:296平方公里,按其实际情况除部分城市化外,其余的按村镇标准进行规划;城郊村:320平方公里,

全部按照村镇标准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四区改造建设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先后完成了昆区、九原区15个村庄的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并于2006年2月份通过了自治区专家组评审,2006年7月份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该规划。 2007年,指导各旗县区完成了包头市首批100个新农村、新牧区试点村庄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撤乡并镇工作的完成,指导九原区完成了五镇一苏木的乡镇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达茂旗、固阳城关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2、加快建设步伐 按照改造规划要求,近几年我们主要完成了下述建设任务,1998年完成了曹家营村、赵家营村搬迁任务;2001年完成了武银福村改造工作; 2004年完成了兴胜花园小区建设;2005年完成了甲尔坝4期改造工程、陈户村一期改造工程和卜尔汉图新村建设;2006年,完成建设的有南海子新村、陈户村二期工程、当铺窑新村等8个村庄;2007年,开始进行的有和平村、王大汉新村、臭水井村、昌福窑、井卜石等城中村改造建设工作。 3、制定法规、规范,严格规划管理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在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为保证各类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在规划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更好的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